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能源消费论文

时间:2023-03-27 16:38:18

导语:在能源消费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能源消费论文

第1篇

一、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呈逆转趋势

90年代初,在工业产出中,轻重工业基本上各占一半,但是重工业比重去年以上升到67.5%,今年前7个月又进一步上升到69%。由于重工业单位产出的能耗是轻工业的4倍,工业化进入到重工业阶段必然会带来能源消耗强度的上升。这一点与其他工业先行国在进入重工业阶段后的能源消费特点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世界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在各国进入到重工业阶段后,从能源消费结构看,都出现了从以煤为主向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转变。由于石油和天然气被称为“清洁能源”,热值高而有害气体排放少,虽然在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后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会加速,但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却不会随着能耗的上升而显著增强。

反观中国今年来的情况,进入重工业阶段后却没有出现能源结构的转换,从石油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看,1999年为24.6%2004年却下降到22.7%。虽然从2000年以来原油进口量以年均15.7%的速度增长,到去年以超过1.2亿吨,但由于同期国内原油产量的增速明显下降,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然下降了。那么能源消费结构的这种逆转,是暂时的还是反映了一个长期趋势呢?我认为是个长期趋势。因为,主要有两个因素将长期限制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向以石油为主转换。

首先是世界资源的不可能性,中国是一个石油资源稀缺国家,根据目前预测,中国在未来石油的最大年产量只能在2亿吨左右。从国际比较看,在工业化完成阶段,按桶计算的石油消费量,美国为人均28桶,日本和韩国为人均17桶,中国目前只有1.7桶,仅相当于美国的1/16,日本和韩国的1/10。

美国是世界上消耗能源最多的国家,日本和韩国却是工业化国家中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如果按日韩的石油消费水平计算,到2030年中国基本上完成工业化的时候,每年的石油总消费量就要增加到36亿吨,这意味着将有34亿吨石油需要依靠进口。但是,世界石油资源并不丰裕,目前每年世界全部的石油生产量约为45亿吨,其中可贸易的量为22-23亿吨。即使今后世界石油产量和贸易量还会增长,相对于中国的巨大需求,仍然是远远不够的。

日本和韩国也没有什么石油资源,是依赖世界资源完成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向以石油为主转换的。但由于从人口看它们是中小国家,虽然人均石油进口量很高,可石油需求总量却不大。而中国是人口大国,没有可能依靠世界资源完成这个转换。2003年中国原油加成品油进口已达1.2亿吨,2004年又上升到1.5亿吨,已经把世界当年新增石油贸易量的40%拿到了中国,许多人甚至把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归结到中国的需求。即便如此,还是难以挡住石油消费在中国能源总消费中的比重下降,这已经充分说明了中国依赖世界资源转换能源消费结构的困难。

其次,中国大量进口石油还可能导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冲突,使进口石油的增长受到严重限制。事实上,在目前的世界石油可贸易量中,超过2/3为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所占有。2004年,美国的石油进口量为6.4亿吨,欧盟为6.2亿吨,日本超过2亿吨。如果中国的石油进口超过了国际石油贸易的新增量,就会影响到发达国家已经占有的国际石油贸易份额,从而引发同发达国家的石油矛盾。因此,中国在未来的石油进口量肯定还会上升,但是进口达到一定规模,不仅有经济的可能性问题,还有政治和军事安全问题。

由于石油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控制了石油就可以控制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以在大国的国力较量中,石油就成为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较量中的焦点。美国自2001年以来已经对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了军事占领,目前又在中亚一些国家不断策动“”,还以反海盗为名,在马六甲海峡建立了军事存在。通过这些已经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美国近年来的军事部署是围绕中东和中亚石油资源区进行的。如果中国的石油需求高度依赖从这一地区进口,不仅未来的经济安全度难以预测,甚至政治上的独立都会受到威胁。因此,依赖海外资源实现能源结构转换,即便经济上可行,政治上也不安全。

所以,从长期看,中国的工业化将很难实现与其他工业化国家同样的能源结构转换。由于中国的煤炭资源相对于石油比较丰富,在未来发展中,中国必将更多地依靠煤炭来支持,因此,煤炭在能源消费比重中的持续上升和石油消费比重的下降,将会是一个长期趋势。

二、未来10年中国环境将持续恶化

如果中国在进入重工业阶段后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就将面临日益艰巨的环境挑战,因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是在以煤为基础的能源结构上完成工业化的,而在目前的中国,燃煤所导致的有害气体排放,已经占到各种有害气体排放量的65%--90%,每年排放总量约8000万吨。

如果按2000年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和石油消费比重下降的情况来推算,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90亿吨标准煤,而煤炭消费的比重将不得不上升,且占全部能源消费的75%,折合煤炭产量就是近95亿吨,由煤炭燃烧所排放的有害气体按目前的环保水平来推算,也要达到近4亿吨,即比目前增加5倍,这当然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有人说,既然能源消耗与环境灾难是因为进入重工业阶段所产生的,那么中国是否可以绕开这个阶段呢?由于重工业化还带来了其他许多诸如资源与投入等方面的问题,目前许多人正在争论中国是否应该走重工业道路。

中国进入重工业阶段的原因是由于在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上,已经引发了居民对住房和汽车等新一代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而这些耐用消费品都必须以重工业来支撑。所以,中国应不应该、走不走重工业道路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未来中国居民应不应该提高消费档次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争论。因为这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否则中国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搞现代化还有什么意义?

也有人举出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的例子,说明本国的重工业产品需求可以通过国际交换来满足。但是与石油的情况一样,对于只有几百万乃至几千万人口的小经济体来说,通过国际分工与交换,的确可以满足国内需求,使本国经济发展绕开重工业阶段,可是对中国这样有着巨大人口的经济体来说就不可能。石油不可能,钢铁、化工和机械都不可能。所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还必须走过重工业阶段才行。如此,能源的消费就减不下来。

也有人说,中国不是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吗?走“循环经济”的路子是否可以大幅度减少能源需求呢?例如,用废钢铁就可以减少90%以上的能源消耗和有害气体排放。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循环经济是对已经加工使用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因此发展大规模的循环经济,必须是大量社会产平已经到了使用寿命的终结期才有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可以很发达,而在发展中国家却规模有限的原因。

在目前的中国,以钢材消费来说,房地产占了一半多,机械工业占了20%,汽车工业占了5%,而从2004年看,城市房屋建筑面积中有60%以上是近5年建造的,社会汽车和机械保有量中,也有近60%是只使用了5年的。如果房屋的平均使用年限为50年,汽车和机械的使用年限为15年,那么至少在未来10年之内都不会有大量报废的钢铁进入可回收期。其他有色金属和塑料的情况与钢铁是一样的。所以,至少在未来10内,我们不能指望依靠发展循环经济来实现大规模节能。

有研究表明,以大气环境来说,目前的环境容量空间只剩下25%,如果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还要继续上升,可能用不了多少年就会达到环境容量的极限。如果中国不可能绕开重化工道路,国际资源又不能支撑中国实现从以煤为主向以油为主的能源结构转换,则中国的工业化就必须选择新的道路。我们现在经常说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前的含义是指要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然而从能源和环境的制约关系看,这个“新”字更应该是指中国必须走上一条世界各国从未走过的技术道路,即必须在新的能源与原材料基础上完成工业化建设。因此,中国的新兴工业化道路,不仅对自己的过去是“新”,对世界来说也是新的。

正因为中国的新兴工业化是前无古人的工业化,因此中国在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必然充满了各种困难,肯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在成功地转向新的工业化道路前,则必须继续依靠传统能源和原材料,即必须在传统工业化道路上继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至少在未来10年,中国的环境由于煤炭燃烧比重上升,会持续恶化。我们对此必须有前瞻性,必须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以使中国经济能依靠煤炭,在传统工业化的道路走出足够长的时间。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重在生产而不在消费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使中国社会各界深感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节约资源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生产,二是消费。从生产方面节约资源,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消费方面节约资源,则要求人们减少对各种产品的消费。这两个方面,哪个应该成为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呢?我认为是生产而不是消费。

从消费入手,无疑于是在提倡清心寡欲的生活,这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相抵触。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的国家,是节约型社会的典型代表,但这并不排斥日本每千人的轿车拥有率超过600台。当然还是要培养居民的节约意识,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的习惯。

有人说,为什么不可以用税收等经济手段限制对大型住宅和大排量汽车的需求呢?由于税收是价格的组成部分,加大对消耗资源多的消费品税收,当然能抑制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但是,如果市场价格已经可以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消费者自然可以从自己的收入水平和与产品价格对比中做出理性选择。例如最近由于汽油涨价,许多消费者认为如果每升价格超过4.5元,就会放弃买车的打算,或者选择小排量车型。所以,只要市场价格机制是有效的,政府就没有必要通过干预价格形成来影响消费。

还有人提出为了节约资源使用,应通过税收等手段提高资源的价格,这个观点我不同意。以中国自身的资源禀赋不足以实现现代化,中国已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资源与市场体系之中,如果中国对世界资源的需求增加,则世界资源产品市场的边际价格就会上升,等于所有从世界市场进口资源的国家都在共同分担这个价格上升水平,中国的负担就小得多。但是,如果中国在国内单独拉高资源价格,等于在自动放弃充分利用国际便宜资源的好处。同理,如果因为印度等其他国家对世界市场的资源需求度上升,中国也要为其分担资源产品价格上升的结果。所以,只要资源价格是正确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中国就没有必要主动拉升国内价格。

中国目前在生产中浪费随处可见,其原因主要在于使用中的设备技术落后,企业规模过小,在钢铁、水泥、电力、机械、建筑等许多生产领域,每单位实物产出量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水平都大大高出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节约潜力。所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绝不仅仅是个观念问题,更重要的是个物质基础问题,要通过立法和经济手段,强制报废一批落后的生产设备,采用财政补贴和国家对贷款贴息的办法,以及加速折旧的办法,支持企业尽快淘汰和更新设备。还要严格限制企业所使用设备的技术水平与规模水平,大力提成规模经济。

四、生产节约的重点是“增量”节约

生产节约可分成增量节约与存量节约。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新资源,“增量”节约就是指如何提高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效率,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存量节约是指已经被加工成产品的资源,如何回收与再利用,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循环经济”。

发展增量节约与存量节约,都需要政府和社会投入大量才力,在财政和社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也需要选择重点。而从中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看,至少在未来10年内,生产节约的重点应放在增量节约方面。因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定的社会产品积累,才有较大空间。以钢铁为例,建设工业化国家一般可以用两个钢铁指标来衡量,一个是钢铁生产能力的人均占有量,一个是人均钢铁蓄积量。从工业发达国家看,当基本上完成工业化时,人均钢铁生产能力大约为700公斤到1吨,人均蓄积量则在10吨左右。

当人均钢铁蓄积量达到10吨,钢铁的生产能力就会逐步衰退,这是因为在工业化完成阶段,居民对物质产品的消费已经基本上满足,消费开始转向服务业领域,钢铁工业主要是负担居民对原有产品更新的要求。而更新产品是以新顶旧,被淘汰和报废的产品,如汽车和房屋建筑,都包含着大量金属材料,而在报废的金属产品中,金属回收率一般都可以达到80%,这就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发达国家的钢铁工业之所以电炉炼钢占到全部钢产量的80%,就是因为发达国家的炉料是以废钢为主。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直到去年人均钢产量也刚过200公斤,人均钢铁蓄积量只有1.5吨,所以,目前铁矿砂炼钢仍要占到粗钢产量的85%,其余15%用废钢炼钢,其中还有60%的废钢是靠进口。

所以,生产节约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对增量资源的使用效率方面。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已经很大,例如从金属蓄积量来看,目前已经等同于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空间很大,现在就开始起步了。

五、最应节约的是土地和水

不可贸易的资源才是经济发展中真正难以逾越的瓶颈,警惕中国经济走入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歧途!

生产的节约就是要节约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的天然禀赋条件不同,在生产中各类生产要素使用的密集程度不同。国际贸易的存在,对某些国内稀缺的生产要素可以通过贸易方式获得,但是,有些生产要素不能通过贸易,例如土地和水资源,所以,不可贸易的资源才是经济发展中真正难以逾越的瓶颈。

中国虽然号称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平原面积只有不到1000平方米,工业化过程中必须留足农业用地。因此,节约土地是比节约其他可贸易资源更为重要和紧迫的问题,同时也是以较少生产要素投入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最重要的途径。发达国家的实践说明,一国的财富形态约有2/3是房地产,食品吃了就没有了,衣服穿旧了就得扔,汽车也是减值的耐用品,只有房地产是可以保存财富的最主要形态。

对中国来说,由于土地资源极为稀缺,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很容易使中国经济走入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歧途。例如,中国近年来新建的许多建筑容积率都很低,以城市“毛容积率”来说,即城市建筑物面积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全国平均只有0.5,最高的上海也不到0.8,而东经为2,香港为1.6,台北为1.2,即便在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土地资源已经极度紧张的地区,在大城市中心区内,五六层的建筑物也随处可见。

我最近到浙江的一个城市,听说这里的土地开发都已经碰到“红线”,但在最近城市改造后新建的房屋中,大多还是6层左右的建筑。今年国家给浙江审批的土地利用指标只有23万亩,其中还有40%是给中央项目预留的,分到一个地级市只有2-3万亩,再分到县只有不到1000亩,这是造成今年浙江投资增长率猛烈下降的重要原因。而福建、广东和上海也面临着同样情况。以至于有人说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格局正在变脸,出现了东冷西热的局面。

第2篇

论文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协整检验,检验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它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与消费国。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青海省作为我国西部能源储备基地之一的省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本文欲通过对青海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从而揭示出能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青海省能源发展规划提供有力依据,从而保障我国能源稳定、高效、充分的供给。

1青海省能源消费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号召下,青海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发展,然而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对各种能源的需求也呈急速上升趋势,能源消费总量由1988年的447.04万吨标准煤发展到2008年的2256.52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耗增长速度也较快,2008年能源消耗比上年(2007年)增长了7.71%,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1999年,比上年增长27.04%。自“十一五”以来,青海省虽本着节能减排的原则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经济,从相对数量上看能源需求减少了,且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吨标准煤,但从实际数量上看仍呈上升趋势。为进一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青海省应加快能源产业的建设步伐,从而有力的保障经济的稳定建设与发展。

青海省能源自给率相对较高,基本上能自给,但自给的程度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呈现波动的趋势。1988年青海省能源自给率仅为89.91%,到1992年时自给率已达到101.11%,1993年又从99.85%下降到1996年的83.74%,1997年虽有所回升,但呈现出极大的波动性,直至2005年青海省能源自给率才呈现出平稳增长,达到完全的自给。这与当时青海省经济发展的能源政策和产业政策有很大关系。总的来看,青海省能源供需状况基本稳定,能源供需基本保持平衡,能够充分、有效的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2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1变量的选择与数据的说明

总产出(GDP)。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实际产出量,并且以1952年为基期将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实际产出量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与价格指数值比(1952年价格指数为100)。

物质资本存量(K)。物质资本以历年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本投资额来反映。

人力资本存量(L)。用从业人员数量及其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乘积来计算人力资本存量。

能源消费(E)。能源变量采用统计年鉴中能源消费总量(E)一项表示。

2.2青海省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研究经济增长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引入能源消费这一变量,从而在三要素的生产函数的框架内进行。

GDP=AKLEe(1)

由于C-D函数是非线性的,通过对数变换可以使之线性化。于是对(1)式两边取对数,则有:

lnGDP=lnA+lnK+lnL+lnE+(2)

令Y=lnGDP,=lnA,=lnK,=lnL,=lnE,则有

Y=++++(3)

根据1988-2008年青海省的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存量以及能源消费量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5.0计量分析软件,用OLS方法进行分析,其结果可用下式表示:

Y=-1.253+0.269+0.249+0.44

从R(0.998)值判断建立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较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系数与劳动力投入系数、能源消费量系数均为正,并且统计显著(t>2,F=2535.505)。通过上式可以看出,青海省能源消费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就要平均增加0.44%。这说明青海省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较大,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在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青海省的经济发展仍处于高耗能低产出的阶段,能源利用率较低。

2.2.1单位根检验。在具体应用协整等理论进行分析时,必须首先分别检验被分析序列变量是否为平整的,即是否具有单位根(UnitRoot)。对能源消费量以及产出量取对数,分别记为LE、LGDP,并对其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ADF检验模型为:

表1:

变量

ADF检验值

1% Critical Value

5% Critical Value

Result

LGDP

LK

LL

LE

LGDP

LK

LL

LE

1.984485

-0.77989

0.610822

1.390346

-3.082324

-4.546732

-5.333522

-3.619493

-3.857386

-3.857386

-3.831511

-3.020686

-3.886751

-3.831511

-3.831511

-3.831511

-3.040391

-3.040391

-3.029970

-3.020686

-3.052169

-3.029970

-3.029970

-3.029970

非平稳

非平稳

非平稳

非平稳

平稳

平稳

第3篇

关键词:农户;能源消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中图分类号:S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51

引言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中国经济的发展,既得益于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又面临着能源约束的日益强化。农村能源,不仅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仍有65.4%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或从事着农业生产活动。农村能源基本告别了短缺时代,家庭有效能源需求得到满足[1],农户能源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同时为应对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诸如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联合国气候大会对中国能源消费量提出了减排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迫切需要农村能源建设同步,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需求。

宁夏是中国最小的以农业为主的省区,农户是市场主体之一。本文正是基于宁夏农户微观层面调查,实证研究低开发区农户能源消费行为及其特征。通过低开发区农户能源消费现状、消费选择行为的分析,总结低开发区农户能源消费特征。应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农户能源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探索农户能源消费行为之动机,从而引导农户从需求视角理性消费与选择能源结构[2]。

2014年8月,课题组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宁夏境内随机调查100户农户,农户主要分布在吴忠市、石嘴山市和固原市。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样本100份,有效率100%。

1 受访农户能源消费特征

1.1 户均能源消费5305元,家庭能源支出占家庭收入的12%左右

调查发现:2013年户均收入达到42210元,户均能源消费5305元,能源支出占收入的20%左右。农户户均人口5~6人之间,51%的农户2代同堂,3代同堂的占42%;51%的农户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和农业生产获取收入;77%的农户拥有独门独户的住宅;有67%的农户生活在传统农村。

1.2 农户能源消费支出与家庭收入之间具有恩格尔系数之特征

根据样本农户家庭收入与能源消费支出散点图(图1,图2),得出以下结论:虽然每个家庭的能源消费支出存在不同的差异,但平均来说,家庭能源消费支出是随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能源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随着农户家庭收入的增加不断下降。

1.3 各收入等级下煤炭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由于数据全都取自2013 年,因此可以假定,低开发区所有农户适用相同的能源价格。主要目的是消除价格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从而可以直接反映收入和能源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本研究各变量均采用户均指标,将样本地区农村家庭收入等距分为5个等级,家庭收入24000~48000元确定为基准收入,基于此,收入等级的取值情况如下:X=1,表示家庭收入在 24000 元以下,X=0,表示其他;X=2,表示家庭收入在48000~72000 元之间; X =3,表示家庭收入在72000 ~96000元; X =4,表示家庭收入在96000 ~120000元以上,即:收入等级 I、II、III、IV、V[3]。

分析发现,随着收入的增加,电、天然气和汽柴油的消费支出大体上呈上升趋势,但能源消费额占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煤炭的消费支出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消费额占收入的比重也不断下降。

1.4 农户家庭生活享受用能是农户能源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

生活享受用能是指满足基本生活保障之外,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档次,实现个人价值的体现而消费的能源[4],主要表现在家用电器和家庭交通工具的使用上,如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家用轿车和摩托车等。通过对低开发区农户家庭能源机器使用状况进行统计,发现除了满足基本家庭能源需求外,农户家庭生活享受用能逐渐成为能源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耗电类能源机器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的使用率较高,达到了90%以上,耗煤类家用物品煤炭炉、炕的使用率相对较高,达到了70%以上,耗油类家电摩托车的使用率较高,也达到了70%以上。这些能源机器的使用使农户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据调查有87%的农户觉得能源消费使生活变的方便了。然而对于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使用,目前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率相对于其他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而言要高出许多,达到57%。而太阳能发电、生物能厨房、生物能供暖的使用率还不到10%。

2 农户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2.1 农户能源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本模型以农户能源消费支出、农户能源消费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例为被解释变量,性别、学历、家庭人口数、现居住地的居住年数、搬家的经历、家庭收入、居住场所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家庭能源支出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

表2为模型回归结果,其显示参数估计与预期基本一致,并且揭示了以下3点: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收入水平对能源消费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能源消费收入弹性为0.3,即收入水平提高1元,能源消费支出提高0.3元;收入水平每提高1元,家庭能源消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相应的下降0.35%;学历对能源消费结构具有显著性影响。具体而言,家庭最高学历越高,能源消费动机越强烈,能源消费支出比例越高。这可能是由于家庭学历越高,不仅能源认知程度越高,而且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高,继而对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的拥有率和使用率也较高,不论其家庭收入高低与否;住宅情况对能源消费结构有显著性影响。具体而言,独门独户的住宅类型家庭在所有住在类型家庭中能源消费动机是最强烈的。这可能是由于独门独户的住宅类型使太阳能的使用具有家庭规模经济;随着住宅情况由独门独户到普通公寓,再到高级公寓的家庭收入逐渐增加(即家庭收入:独门独户

2.2 农户生活能源边际消费倾向最高是电

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结果显示,除了集中供暖以外,其他各类生活能源的边际消费倾向都是显著的。集中供暖之所以不显著,可能是由于使用集中供暖的农户太少有关,使用集中供暖的家庭只有2家。整体来说,结果是可信的,可用来进行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低开发区农村家庭能源边际消费倾向为0.314,即户均收入每增加1元,能源消费支出增加0.314元。各类生活能源的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303、0.143、-0.322、0.190,其中只有煤炭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负,这表明随着低开发区农户的收入逐渐增加,新能源代替了传统能源,使煤炭的消费逐渐减少。除了煤炭以外,农户能源边际消费倾向的排序依次是:电、汽柴油、天然气。电的边际消费倾向远高于其他几类生活能源的边际消费倾向,这说明低开发区农户能源消费更多地集中在电的使用上。这可能是由于低开发区农村家庭耗电类能源机器的大量使用和电力供给的便利性增加了电的消费。

3 农户能源消费实感

3.1 能源消费提高了农户的生活水平

2013年,为了满足生产生活所需,86%的低开发区农户增加了能源消费,这使得87%的农户感受到了生活变的更方便。但是,只有23%的农户认为去年一年的收入使生活变的宽裕,62%的农户认为煤电费增加了家庭支出负担,汽油、柴油的消费更是加重了能源支出压力。

3.2 70%的农户具有节约能源的意识

统计结果显示,89%的受访者会为了节约能源消耗而做出努力,71%的农户会为了节能而采取一些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农户大多数会选择节能灯;家电较少的处在待机状态;能充分利用电饭锅的余热;在使用电热水器时,尽量避开用电高峰期;距离不远的路程尽量不使用交通工具等。

3.3 农户环保意愿明显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伴随着资源过度消耗,环境质量不断下降。调查结果显示,61%的农户认为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不得不放慢经济发展的脚步;88%的农户明显感受到了地球环境在恶化;68%的农户赞成为了保护环境而提高生产成本和物价;56%的农户认为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不应该限制电的使用。可见,低开发区农户的环境保护意愿明显。

3.4 农村环境教育滞后

低开发区农户环保意愿明显,环保教育有所欠缺。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环境改善的第1重要条件和第2重要条件分别是环境教育和环境法规,比例分别达到28%和24%。关于环境或节能的知识,从电视上获取的农户达到76%,来源于自治区和地方政府的宣传的农户还不到40%。可以看出,农户更希望通过加强环境教育,能对环境污染与破坏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更希望加强环境法规的执行力与约束力,从而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4 结论与建议

随着低开发区地区能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农户能源消费需求的前提下,引导农户理性消费与选择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理念。教育是提高农民个人素质的关键因素,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农民更加意识到提高能源效率、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有利于农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能源技术认识程度的提高以及能源技术的掌握,这对将来在地开发区地区推广高效清洁能源将会发挥巨大作用[5]。提供针对独门独户家庭消费的能源机器产品。调研发现,低开发区地区,家庭收入和住宅情况是影响农户能源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收入越高的农户更倾向于使用清洁能源,广大农村居住较分散,多以独门独户的住宅类型为主,这意味着,政府在引导农户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过程中,适时提供、鼓励引进适合于一家一户的清洁能源机器产品,如太阳能、沼气池等,减少农户对高污染能源的依赖。完善低开发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效的能源供给。低开发区地区农户能源消费倾向大小依次为电、汽柴油、天然气,这就要求农村的市场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更加便利,以实现能源的消费升级。那么,政府要做的就是完善农村路网体系,规范农村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标准;加强当地电网、液化气管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扩大能源消费途径的重要保障措施[6]。

参考文献

[1] 王效华,冯祯民.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机械学报,2002(03):125-128.

[2] 娄博杰.农户生活能源消费选择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3] 张海鹏,牟俊霖,尹航.林区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需求实证分析――基于双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J].中国农村经济,2010(07):64-74.

[4] 席建超,赵美风,葛全胜.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能源消费模式的演变――基于六盘山生态旅游区的农户调查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1(06):981-991.

[5] 刘 静,朱立志.我国农户能源消费实证研究――基于河北“湖南”新疆农户的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1(02):35-40.

第4篇

工业经济论文范文一: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关系

一、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发展形势

(一)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不均衡的原因。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一直是我国能源利用的软肋,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很低,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一)我国地大物博,资源、能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存储量丰富致使我国工业发展首先以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二)我国虽然是经济发展大国,但是科技创新能力偏低,对新型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不高或者意识不健全,没能充分意识到新型能源的重要性。(三)我国对核电的开发相对落后,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核电的开发和利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明显滞后,而核能具有非常高的能源消费意义。

(二)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展形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逐渐强调协调发展轻工业与重工业,以出口工业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同时以进口替代政策,实施优先发展经济工业的策略。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稳步上升,发展工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另外国家加强了基础工业的投资力度,引进外资和控制物品价格来促进工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

二、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由以上内容和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能源消费形式、耗源类型和能耗比重都与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工业要求运用科技提高工业经济产能,建立自动化的高效生产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避免工业生产对能源的过分依赖。十以来,国家一直在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目的是有效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的实现国家经济增长的二次飞跃。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如下,

(一)工业能源的消费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工业能源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电能、工业原料和能源产品。能源科技是现代工业经济增长的创新力量,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摆脱过分依赖能源消耗换取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能源的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迅速发展,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二)工业经济增长增加能源消耗需求;传统意义上,工业经济的增长一定会刺激对工业能源的消耗,例如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从而对煤炭和石油的消耗越来越大。新形势下,工业科技和工业技术创新为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了技术优势,能够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由单一能源消耗到多次能源消费转型,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和工业能源消费的持续稳步发展。

三、总结

工业能源是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其不仅为工业生产提高能源动力、能源产品和能源科技,而且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保障和改革创新,避免工业经济增长对工业能源形成过分依赖。现代工业发展要求工业能源利用创新来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工业的电气化、机械化和能源的均衡利用是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关键。

工业经济论文范文二:纺织工业经济运行及科技创新

一、原因分析

1.1市场问题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纺织企业家的问卷调研,49.7%样本企业反映国际市场需求不足是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首要问题,22%样本企业反映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是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首要问题。以内外销为主的企业,占七成以上认为市场需求不足是企业经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1.1国际市场需求下滑

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12年上半年美国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472.13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5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2.31%百分点。其中从我国进口纺织品服装173.36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8.26个百分点。据日本海关数据,2012年上半年日本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15525.36亿日元,同比增长2.1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0.78%。其中从我国进口纺织品服装11206.85亿日元,同比下降0.4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0.49个百分点。我国纺织品服装占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的72.18%,较上年同期下降1.93个百分点。据欧盟海关数据,2012年上半年欧盟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429.84亿欧元,同比下降6.8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4.76个百分点。其中从我国进口纺织品服装159.95亿欧元,同比下降了7.7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1.23个百分点。我国纺织品服装占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的35.36%,较上年同期下降0.35%。

1.1.2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较缓,产品价格提升乏力

2012年1月~7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同比增长12.46%,较上年同期下降20.34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0%,低于上年同期7.2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2.4个百分点。7月份专业市场内服装产品平均单价同比下降6.71%。我国纺织企业出厂产品价格下行趋势明显。据调研数据分析,43%样本企业的主要产品平均价格均较上期有所下降。从分行业来看,83.7%的化纤企业、52.8%的棉纺企业、52.9%的长丝企业、56.5%的麻纺企业、46.7%的针织企业等产品平均售价均较上期有所下降。

1.2原料问题

1.2.1国内外棉花价差过大

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外棉花价差不断拉大。从数据来看,328棉花价格与国际1%关税后的棉价差已经达5000多元/吨,再度冲破了5000元/吨的高价差线。持续大幅度的国内外棉价差,严重削弱了我国棉纺织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1月~6月美国从我国进口棉制纺织品服装同比下降了5.50%,而从印度、越南、孟加拉进口棉制纺织品服装同比分别仅下降了4.36%、3.46%和2.05%。其中美国从我国进口的棉制织物同比下降了1.39%,而从印度、越南进口的棉制织物却大幅提升了20.50%和23.44%。

1.2.2化纤产品价格走低

2011年以来,我国涤纶短纤、粘胶纤维等产品的市场需求疲软,产品价格处于振荡下行态势,产品销售市场竞争激烈。虽然目前有的行业采取了限产方式,使得价格得以稳定,但总体来看,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等产品的价格仍较上年有大幅走低之势。据有关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7月我国粘胶短纤价格平均为14870元/吨,同比下降17.08%;同期涤纶短纤价格平均为10300元/吨,同比下降18.53%。2012年以来,涤纶短纤、粘胶短纤呈现价格振荡走低的态势。一方面与市场需求疲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上年同期的价格基数密切有关。2010年年底棉花价格暴涨带来了相关产品的价格暴涨,也带动化纤类产品价格高企。2011年下半年以来,化纤类产品价格随棉花价格回调,也一路走低。也正是由于其价格的大幅下降,造成了化纤行业利润降低较快。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企业家调研问卷数据结果,74.4%的化纤企业表示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居于各分行业之首。

第5篇

论文摘要:农村是相对于城市而存在的,农村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尤其是在发展中的国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农村在全世界来讲仍是最大的农村,到本世纪末要实现两大目标,一是使八十年代初的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翻,二是使全国人民在生活上达到小康水平。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对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和全社会的发展。为此要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农业生产、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就必须与农村能源的建设、开发利用、节约并重的重大事项紧密的结合起来。因此,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用能的需求为目的,并促使农村社会经济实现划时代的转变,是我们奋斗的最终目标。

1 农村能源的概念

在我国农村能源的概念有以下两方面的含意:一是从能源角度讲,是指适应当前农村需求,并可就地开展利用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和核能等常规能源之外的非常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自然能源;生物质能和畜力等生物能源;小水电、小火电和小煤矿等。目前这些非常规能源还起不到主要作用。因此,称之为辅助和补充能源。另一方面从经济角度讲,农村地区能源的供需和管理,包括当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国家分配和供应的商品常规能源和各种农村用能问题等。

2 农村能源的特征与分类

农村能源的种类具有多样化和分布广、能量密度低、可再生性、互换性、不可替代性等众多特征。在多样性方面有生物能源,如生物质能和非生物性能源,有地下能源,如矿物能源和地热能源、地上能源,如生物质能、水能和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广方面,到处都有可供利用的能源资源,但各种能源的分布因不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由于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影响造成了能量的密度低、分散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农村能源建设和开发利用中应采取多能互补的原则。自然能源和生物质能源等,同属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清洁,如太阳能等。在能源的互换方面,如太阳能被置换为生物质能,水能转换为机械能。所谓能源不可替代性,是指能源作为主体是可被其他任何资源替代的。农村能源分类情况如下:(1)常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水能、电能)和非再生能源(矿物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二次能源:火电、核电)。(2)非常规能源包括传统能源(新柴、秸杆、畜粪等;太阳能:日晒等;风能:风车、风帆等;水能、水车等;地热能:热水;畜力)和新能源(生物质:沼气、酒精等;太阳能:热收集器、光电池等;水能:小水电;风能: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潮汐发电)。

3 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能源建设的关系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能源的建设起着积极促进和推动的作用,也为农村能源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然而,农村能源和设施装备的有效提供和提高,又能及时的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用能的需求。农村经济的规模和速度,又会促进或制约农村能源建设的程度和规模。一般来说,农村能源的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增长成正比。能源消费愈大,现代化程度愈高,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量基本上是同步。随着能源利用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量会减缓或降低。农村能源与农村经济的一般关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出来。目前,大都采用的是宏观计量经济分析法,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用经济增长率和能源消费量增长率之比表示弹性系数,由以下公式表示:

由此可以看出,当能源消费量增长与经济产量增长趋向同步时,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值有趋近于1的自然倾向。所以,其变化是围绕1进行的。在经济发达的农村,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致等于或小于1,在欠发达的农村,该系数通常是大于1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值在各个年份是不同的,不同的农村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或处不同发展阶段农村其能源弹性系数值范围都大体相近。而且,在每个阶段系数值也相对稳定。这说明农村经济和能源消费速度,成正相关关系,但由于农村能源弹性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负相关。前者为经济增长越快,能源消费量越多。后者为经济持续增长,促使技术进步加快,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值与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密切相关,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值等于1时,单位产值能耗不变,大于1时单位产值能耗处于上升状态。影响能源弹性系数因素很多,主要是产业结构、能源价格、环保和科技进步等。

4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要求

一般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能源数量的增长成正比的关系,并且,存在一定的比例。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慢于农村能源数量需求的增长;二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能源数量的增长相同;三是农村经济发展快于农村能源数量需求的增长。第一种情况,一般是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初期,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所导致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单位产品能耗较高;第二种情况是大都处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中期,农村经济和生活持续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对农村能源的数量需求要有一定比例的增加;第三种情况,一般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期,生产力水平已经较高,技术和管理相当先进,单位产品的能耗已有明显下降,因此,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对能源的数量需求也无须增加,甚至有所降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但要求农村能源产品数量的满足,而且要求在质量上的需求。不同的能源产品,存在着明显的质量差异。在同一类能源产品上,也会存在质量差异。当能源产品质量愈高时,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也就愈高;当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愈高时,对农村能源质量的要求也愈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能源在品种和结构上满足需要。农村能源的发展,使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兴起和发展。因此,日益扩大了对农村能源品种的需求。如乡镇企业工业锅炉和民用炉灶的用煤要求也不尽相同。此外,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阶段、内容、方式等不同,也要求对能源的结构有所不同,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改变。

5 农村能源建设对农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村能源建设的内容包括开发利用和节能、产业化建设和服务工作等。它在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能源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使社会和经济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改变了农村面貌。二是能源是农产品的结构构成要素,从本质上讲,农业生产即是能量转换的过程。三是提供动力,保证了农村系统的正常运转。四是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五是使农村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六是促进了农村的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第6篇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情景分析,能源强度,能源需求

 

0 引言

发展低碳经济是浙江省应对化石能源短缺及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随着浙江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省能源消费也随之快速增长,能源供需缺口逐年拉大;同时浙江省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碳排放总量急剧上升。因此,我们利用现有数据,分析预测在低碳要求下的浙江未来的能源需求,并在此基础对能源结构进行分析,从而缓解将来能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实现未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对能源需求进行预测的常用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趋势外推法,即根据历史数据,未考虑政策等不可量化因素的影响,对未来进行长期预测,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部门分析法1、能源需求弹性系数法2、回归模型3、时间序列模型4-5等;二是情景分析法情景分析,即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情景出发来预测未来的能源需求,目前这种方法被国内外众多学者所采用6-9。情景分析的最大优势就是考虑了未来相关政策因素对能源需求的影响,避免了趋势外推法的长期预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因此,本文将情景分析法与能源强度预测方法相结合,分析预测了浙江2010-2020年三种情景下的未来各产业部门的能源需求和生活能源需求以及能源强度变化趋势,得到相应结论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1 模型准备

单位GDP能耗是反映能源经济效益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所消耗的能源数量(E),单位为(万吨标准煤),计算公式为 。将GDP和能源消耗量按照三次产业进行分解,即可得到各个产业的增加值能耗,也叫能源消耗强度,计算公式为。利用各产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系数,假设已知各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速度,我们可以推算出各产业的能源需求量,即

,其中:

―基准年GDP,[1]

―基准年第i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i=1,2,3) ,;

―基准年单位GDP能耗及第i产业能源强度, ;

―基准年到预测年的年数;

― T 年内GDP年均增长率及第i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 T 年内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率及第i产业能源强度年均下降率;

―预测年产业部门能源需求总量及第i产业能源需求量;

― T年内产业部门能源需求总量年均增长率。

另有,经济的增长必然带来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需求与GDP年均增长率x成正比;但另一方面,单位GDP能耗的下降又会降低能源需求量,决定单位GDP能耗的是参数y。与基准期相比,第二年能源需求总量为,如果能耗平均下降率y足够大,我们就可以保证能源需求的“零增长”。即,或,表明,能源消耗总量与经济增长无关联情景分析,二者协调发展,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

3 浙江省能源需求情景预测

3.1数据来源

浙江分产业能源消耗数据来自于各年度的《浙江省能源利用状况白皮书》。情景设定的数据参考中国社会科学所的《2020年我国小康社会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测算》以及《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能源约束性指标的规定。基准年设定为2005年,相关年度的数据如表1所示怎么写论文。

表1 浙江省结构能耗及能源利用效率

单位:能源消耗(万吨标准煤)生产总值(亿元)能源强度(吨标准煤/万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活用能

合计

  能源消耗

256

4590

655

362

5863

2000

生产总值

632.53

3273.17

2235.33

-

6141.03

  能源强度

0.40

1.40

0.29

-

0.95

 

能源消耗

335

9135

1533

1028

12031

2005

生产总值

886.90

7175.81

5375.14

-

13437.85

 

能源强度

0.38

1.27

0.29

-

0.90

  能源消耗

345

11271

2119

1382

15117

2008

生产总值

985.71

10340.37

7848.15

-

19174.23

  能源强度

0.35

1.09

0.27

第7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新能源,节能材料

 

[前言]近些年来,随着“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提出,人们对住宅的舒适性和使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也随之增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5%左右,且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建筑能耗的增加和大量空调设备的安装,“城市热岛效应”日益严重,使环境日益恶化。我国建筑节能的重点应为:建筑本体的节能、采暖系统节能、提高照明和其他电器的效率、大型公共建筑节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在我国亦不例外。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

一、发达国家在节能建筑方面的成绩

美国一家大学曾设计建造了一种四居室的生态房。它的热能来源于人工散热、阳光及使用家电设备所产生的热量;用电依靠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用水是从屋檐流下来经过处理的雨水;粪便和污水则流入一个堆肥坑里,经发酵后供花园施肥用。美国一家建筑公司用回收的垃圾建筑房屋,墙壁是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造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来的。

日本1997年建成了一栋实验型“健康住宅”。除了整个住宅尽可能选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外,墙体还被设计成双重结构,每个房间建有通风口,整个房屋系统的空气采用全热交换器和除湿机进行循环。全热交换器能够有效地回收热量并加以再次利用,其过滤器可有效地收集空气中细小的尘埃,从而能够抑制霉菌等过敏生物繁殖。这种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源,节约了能源。

德国建筑师塞多·特霍尔斯建造了一座能跟踪阳光的太阳房屋。房屋被安装在一个圆盘底座上,由一个小型太阳能电动机带动一组齿轮。房屋底座在环形轨道上以每分钟转动3cm的速度随太阳旋转。免费论文,建筑节能新能源。当太阳落山以后,该房屋便反向转动,回到起点位置。它跟踪太阳所消耗的电力仅为房屋太阳能发电功率的1%,而所吸收的太阳能则相当于一般不能转动的太阳能房屋的2倍。免费论文,建筑节能新能源。

二、 中国建筑能耗的基本情况和基本问题

我国正处于房屋建筑的高峰时期,建筑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可谓前所未有,因此我们处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2003年,我国城乡建筑竣工面积达20.3亿平方米(其中城镇12.7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但令人忧虑的是,在新竣工的建筑中,节能建筑面积不到1亿平方米,尚不足竣工建筑的5%。至今,在我国城乡既有建筑约400亿平方米中(其中城市约140亿平方米),只有3.2亿平方米房屋是节能建筑,不到全国既有建筑的1%。免费论文,建筑节能新能源。

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但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目前却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钢材消耗高出10%至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此外,在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1/3的情况下,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据统计,1994年全国仅住宅建筑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热水的情况下为1.54×108t标准煤,占当年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12.27×109t标准煤的12.6%。目前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需要耗能1.3×108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左右,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与此同时,由于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矿物能源,使周围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我国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能源浪费又十分严重。如我国的建筑采暖耗热量:外墙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透气性为3~6倍;总耗能是3~4倍。免费论文,建筑节能新能源。 转

三、我国需要发展的重点领域

1.优化建筑设计

建筑造型及围护结构形式对建筑物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直接的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 自然 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等。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70%以上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不同的建筑设计形式会造成能耗的巨大差别。然而,建筑物是个复杂系统,各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很难简单地确定建筑设计的优劣。例如,加大外窗面积可改善自然采光,在冬季还可获得太阳能量,但冬季的夜间会增大热量消耗,同时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通过窗户进入室内使空调能耗增加。免费论文,建筑节能新能源。这就需要利用动态热模拟技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详细的模拟测试和比较。

2.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和部品

开发新的建筑围护结构部件,以更好地满足保温、隔热、透光、通风等各种需求,甚至可根据变化了外界条件随时改变其物理性能,达到维持室内良好的物理环境同时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免费论文,建筑节能新能源。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础技术和产品。主要涉及的产品有:外墙保温和隔热、屋顶保温和隔热、热物理性能优异的外窗和玻璃幕墙、智能外遮阳装置以及基于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围护结构和基于高分子吸湿材料的调湿型饰面材料。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自主研发和从国外吸收消化的外墙、屋顶保温隔热技术被慢慢的采用。尤其外墙外保温可通风装饰板、通风型屋顶产品、通风遮阳窗帘的使用,都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建筑运行成本。

3.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多种形式。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世界能源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非常洁净的能源。应提倡在建筑中广泛应用。

4.其他方面还有很多包括:通风装置与排风热回收装置与各种泵技术。

四、结束语

虽然,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加强管理,那么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有望发展成为能源节约大国,这将对全世界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贾怀东.开发节能住宅是企业进化的标志.城市开发,2007,(22).

[2]白胜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N].中国建设报(中国建材),2003,(108).

[3]龙惟定.国内建筑合理用能的现状及展望.能源工程,2001,(02)1-6.

[4]刘素萍.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J].工业建筑,2001,(7):6-7.

[5]朱伟.房屋建筑节能技术的几点措施[J].甘肃科技,2002,(2):37.

[6]张博.对住宅节能措施的若干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3).

[7]刘加平.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的利用[J].能源工程,2001,(2):12-15.

第8篇

论文摘要:清洁技术产业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引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清洁技术产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的缓解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指出,借鉴美国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经验,北京应积极支持清洁技术研发和清洁技术企业发展,推动清洁技术产品、能源消费,培育北京经济新增长点。

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广阔前景

清洁技术泛指能够降低现有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高效使用自然资源的某类产品、工艺和服务,主要包括新能源、高效节能、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四个方面。清洁技术产业是环保产业的高级阶段,相对于传统的环保产业而言,清洁技术产业不仅限于末端治理,更侧重于污染的源头削减及过程控制。随着节能环保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清洁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全球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产业之一。

(一)清洁技术产业成为引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进入21世纪,全球大规模能源消耗导致传统能源供给日趋紧张,世界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更重要的是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进步及相互融合促进了清洁技术的逐步成熟,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清洁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北美清洁技术产业投资从1995年的70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630亿美元,其中风险投资由2005年的16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9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81%。2005年,世界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年产值超过了6000亿美元。目前,清洁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份量,占其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高达8%-10%,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二)新能源产业投资活跃且太阳能等产业呈高速增长态势

在清洁技术产业众多发展领域中,新能源产业投资异常活跃。尤其是自2002年以来,清洁技术产业中可再生能源的风险投资一直占到总的清洁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60%左右,是清洁技术产业接受风险投资最多的领域。摩根士丹利2007年发表的研究报告预计,风能、太阳能、地热和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的全球销售额在2020年可能达到5050亿美元,约相当于2005年收入的近9倍;2005年太阳能发电在整个发电市场所占份额几乎微不足道,而到2030年时可能猛增至11.2%,而同期风能的份额也将从0.9% 涨到9.6%。

(三)清洁技术产业发展进入技术成熟期且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相关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清洁技术产业已经进入技术成熟期,产业发展重点已由最初的末端治理转为源头削减。目前,我国的清洁技术产业相对更多侧重于“清洁”,即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的污染治理,属于传统的末端治理阶段;而发达国家则较多的侧重于“技术”,传统的环保产业和技术已经成熟,清洁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及其技术的突破,属于源头削减阶段。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2007年清洁技术的市场总份额达到773亿美元,到2017年,其市场份额可增至2550亿美元。据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估计,到2012年全球环保市场价值将达到7000亿美元,低碳市场价值5000亿美元;英国金融时报估计到2010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将达682亿美元。

(四)产业融合成为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

发达国家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已经渗透到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住宅建筑、商用和民用产品等领域。同时,在许多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研发中均涉及新能源的利用,节能与新能源的相互促进是清洁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之一。而且可再生能源本身即为清洁能源,节能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助于能源问题的缓解,也是在源头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市场也更多的综合了环保、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特点,比如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开发,不仅有助于能源节约,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更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环境保护。高效节能、可再生能源与环保产业的融合正成为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充分显示出清洁技术产业未来庞大的市场规模容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美国推动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

(一)完善的环境保护、节能与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的法律规定。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和美国能源消费的独立,美国联邦政府和21个州政府都制定了强制性的全社会清洁能源利用比例,即RPS计划。比如纽约州政府2004年规定,到2013年之前,纽约州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的比例要达到25%,并且规定现有建筑能源利用效率2010年前相对于1990年能源消费水平实现节能35%。

制订行业节能法案。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基本上都制定了明确的行业节能标准,包括设备能效标准、建筑节能法案、公共建筑节能法案等。如在建筑节能领域,美国能源部通过实施建筑能源法令项目和建筑法令辅助计划规定新建项目能效标准,来促进全美建筑节能计划的实施。联邦和各州的建筑节能法案还对联邦政府以及州政府所有的公共建筑的能效标准作了特别的规定。

加强对产业标准化问题、行业规定与认证、信息公开问题等的法律规定。2005年5月,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制订了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小规模发电装置的互连标准。同时,联邦政府和大部分的州政府还实施了信息公开制度,规定能源生产企业等必须提供每一单位能源供给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和造成的空气、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情况,以方便消费者和全社会节能以及环境保护。

(二)全方位实施支持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刺激政策

通过绿色收费筹集清洁技术产业发展资金。199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等十四个州共同参与制订了SBC(System-Benefits Charge)计划,即对能源消费者征收额外费用来支持本州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到2007年底,该计划共征集了20亿美元的资金,预计到2012年之前,将征集到15亿美元的资金。基金的利用主要包括对清洁技术企业的贷款、企业技术研发支持、企业清洁项目建设和清洁技术产品的市场推广等。

大力支持清洁技术研究。美国各级政府都投入大量的财力支持公共部门和企业的清洁技术研究工作。比如加利福尼亚州通过PIER即“公共利益能源研究项目”,每年都拿出6200万美元资助企业和社会研究机构进行清洁技术领域的研究。纽约州政府通过“高级机动车辆研发计划”、“清洁能源研发税收激励计划”等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方案来促进清洁技术的研发。其中,“高级机动车辆研发计划”通过成立一个500万美元的基金会,向在纽约州从事下一代机动车电池、动力系统和轻质车身研发的公司提供资助。

以各种方式和措施促进清洁技术企业的发展。政府通过税收抵扣、税收减免、财政资助、直接贷款等多种经济刺激方式支持清洁技术产业各个领域的发展。2007年,纽约州政府仅仅支持清洁技术企业的项目就包括高级清洁煤能源工程、生物质能生产税减免、纤维乙醇试点工程等多个经济刺激计划。其中,高级清洁煤能源工程通过成立一个5000万美元的清洁煤技术发展基金推动煤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碳吸收的研究和应用,同时还有10亿美元的税收减免额度来促进清洁煤能源工程的开展。

支持清洁技术产品消费。除了支持清洁技术研究和直接促进清洁技术产业发展之外,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还非常重视对社会各个方面的清洁技术产品消费的支持。如积极采用税收减免、税收抵扣、财政补贴等各种方式,促进政府、家庭、企业和行业进行清洁能源消费。以加利福尼亚州柴油机减排计划为例,该计划由加州大气资源委员会于2000年制定,希望通过一系列刺激措施帮助加州所有的柴油机于2010年以前降低75%的固体废弃物排放和有害气体排放,2020年前降低85%。

(三)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力量推动清洁技术产业发展

美国政府促进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注重政策措施的市场引导,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来促进产业发展。比如,加利福尼亚州通过“绿色行动倡议”鼓励社会基金投资于清洁技术产业,截止到2007年以前,加利福尼亚公共雇员退休基金(CalPERS)和加利福尼亚教师退休基金(CalSTRS)已经投资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到清洁技术产业中去。此外,政府资金还与风险投资公司合伙成立风险投资基金或者注资于风司,通过实现投资的企业化运作来推动清洁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政府资金的利用效率。美国政府还通过允许温室气体减低额交易的方式,来实现减排的经济效率。2005年美国东北部以纽约州为首的七个州签订协议,实施地区温室气体削减计划(RGGI),规定了能源生产企业的温室气体减排额度,但是允许减排额度在市场上的自由交易,同时允许企业通过垃圾处理、沼气处理与燃烧等方式来冲抵这一额度。

(四)通过政府采购和政府节能示范推动清洁产品消费

美国政府促进清洁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消费和环境保护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加强政府部门的示范作用。联邦及各州政府基本上都明确规定了政府公共部门的节能目标、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和公共建筑节能目标,并实施公共建筑节能与环保、政府用车节能、政府节约用水、政府部门垃圾回收利用等一系列节能环保计划。如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和2007年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规定了美国联邦政府部门详细的节能目标。同时,联邦和州以及地方政府还加强对清洁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如2002年纽约市交通部采购11600个节能路灯及交通指示灯,节能90%;2004年纽约房委会在公共房产中更换了180000个节能冰箱,节能20%。2007年,美国通过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日常采购要优先考虑通过“能源之星”标准认证或联邦能源管理项目指定的节能产品和清洁技术产品。

作为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产业,清洁技术产业发展对资源的消耗低,造成的环境污染小。清洁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加快北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解首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与环境压力,实现首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清洁技术产业发展,北京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完善清洁技术产业政策体系

完善清洁技术产业税收政策,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清洁技术企业予以所得税、设备销售税及财产税的相应减免、税收返还和价格补贴等政策。同时适当加强对企业、家庭以及各行业清洁技术产品和清洁能源消费的财政、税收等的政策支持,促进清洁产品和清洁能源消费。

(二)创新清洁技术企业融资渠道

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建立清洁技术产业专项基金制度,基金应主要源于财政专项拨款、电费附加、火电厂排污收费等,基金主要用于清洁技术产业项目开发、产品推广、清洁能源及清洁产品消费激励。针对我国清洁技术产业投资主要由政府投入或企业自筹的现状,加强与国内外清洁技术领域风险投资机构、私募基金的联系与合作,推动清洁技术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或境外上市,实现清洁技术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三)提升清洁技术产业创新研发能力

加大对公共部门清洁技术研究的支持,以大学、科研院所研发资源为基础,推动清洁技术产业领域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研究,如高效燃烧和锅炉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新材料、绿色照明、热泵技术等等。同时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专业性较强的清洁技术研发共性技术平台、通用设备科研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等,主要为清洁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公共技术服务。

另外,加强清洁技术产业相关标准化研究。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储存及应用方面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研究;制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制订高耗能企业、行业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的信息公开制度。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管理;分析

一、概述

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同样需要通过市场来进行买卖,而进行电力商品的交易的电力市场有自己的特殊性。由于电力产品是无形的,作为“商品交换场所”的含义目前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电力产品也存在销往何处的问题。近年来,在社会各行业和城市居民用电市场中,电能面临着与越来越多的诸如煤、煤气、天然气、燃油等可替代品的竞争。随着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的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将面临新的挑战。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供电企业电力市场的开发已经逐步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电力市场需要营销”的观点已经为大家所接受。

一些省的电力公司营销部门,在巩固供电系统承诺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便捷服务、紧急服务、信息服务等优质服务内容,向服务要电量。配合城网、农网改造,大力推进居民电热、电炊工程,引导客户利用蓄热、蓄冷技术用电,推进城市光明工程,对直供的居民实行超基数用电优惠政策。对用电报装实行“绿色通道”,快报、快装、快送电。力争搞好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出台新的峰谷分时电价办法,用经济杠杆调整电力负荷,鼓励客户多用低谷电。这些营销措施一改过去等用户上门,动不动就拉电的外部形象,给电力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电力市场营销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服务仅仅是其中之一,还应该包括诸如市场占有率分析、需求导向分析、广告促销效果分析等。电力市场营销综合效益分析就是汇总各方面的情况,根据有关数据进行定量的判断,市场占有率分析、需求导向分析、广告促销效果分析通过对特定数据的处理,可以为电力市场的营销明确战略方向,为企业的经营策略提供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市场占有率分析、需求导向分析、广告促销效果分析的探讨,研究电力市场营销综合效益分析开展的可能性。

二、市场营销意识

电力作为一种绿色能源既清洁又安全,它与天燃气、煤气、液化气等能源相比,对消费者有诸多好处。主要体现在:给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系统、消费者一次性投资少、对环境没有污染等方面。当前,能源消费策略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这就迫使电力企业要及时转变观念,牢固树立面向市场的经营理念,合理规划科学的营销策略。要增强为客户服务的意识,提高对客户服务的质量,改变工作作风,先买“心”后卖电。

电力行业既有社会公益性事业性质,又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负盈亏的企业性质,如何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这是大家长期以来思考和关注的话题。一些电力企业的做法令人耳目一新:他们或是提供安全、可靠、实惠、优质的电能,以无可挑剔的优质服务来扩大电力市场;或是为孤寡老人、五保户、残疾人免费检查整改线路,修理家用电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或是在能力许可范围内,捐资筑桥修路,热心公益事业,造福于当地家乡父老,也许这些事情很小,却撞击着老百姓的心扉,赢得了民心。这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曲径通幽”推销电能方法,先树立供电企业的社会形象,将用户的“心”融合于电力产品之中,尔后用户自然乐于用电,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搞好服务的同时,电力企业要积极开拓市场,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费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这对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供电企业来说更为重要,要充分明确电力市场营销的战略意义,要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上下功夫,努力增加全社会供电量和售电量。

三、市场占有率分析

电力企业的销售绩效并未完全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企业的售电收入增加,既可能是由于企业所处的整个经济环境的发展,也可能是其市场营销工作有了相对的改善。市场占有率正是剔除了一般环境影响来考察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如果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升高,表明该企业较其它竞争者的绩效情况为好,反之其绩效就差。在能源消费市场容量一定的条件下,电力企业销售电力产品的总量占能源消费市场中的份额,就是电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用公式表示如下:

电力企业市场占有率=电力销售量/整个能源消费市场产品的总销售量×100%市场占有率反映企业在整个市场的同种商品的经营比重,它是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对比关系。通过分析、预测电力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可以明确电力企业在能源消费市场上的地位,也可以估计竞争对手的变化速率,从而有效地帮助电力企业主动地对各种影响电力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因素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控制,达到同类竞争产品在消费市场的优势。

从表一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煤炭的市场占有率在2000年达到其最高点71.8%,以后逐年下降。相比较之下,电力和天然气的市场占有率却是自1999年起每年递增,反映出电力企业和天然气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都比较好。而且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天然气市场占有率的上升速度比较快,今后是电力市场占有率的主要竞争对手。目前,随着国家农网、城网改造的进一步深入,电价平均水平的普遍下降,加之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政策的落实,给发展既安全又清洁的电力产品一个很好的契机。电力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努力扩大市场营销领略的策划,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实施与可替代能源消费竞争,大力推进以电代气(天燃气、液化气、煤气)、以电代油、以电代煤、以电代柴等工程的全面实施策略,积极推广有利于环保及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提高电能消费在社会能耗中的占有率。

四、需求导向分析

我们对电力产品市场占率有了解以后,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方法,对电力产品进行市场需求导向分析。

需求曲线表明的是消费者在特定的时段对电力产品的最大需求量。例如,至1999年末,A市供电局拥有220KV变电所3座,主变4台,主变容量48万千伏安,220KV线路3条,120.52公里10KV变电所12座,主变19台,主变容量59.4万千伏安,110KV线路15条,210.26公里;35KV变电所27座,主变39台,主变容量32.58万千伏安,35KV线路36条,294.57公里;10KV配电变压器3384台,容量52.035万千伏安,10KV线路166条,2235.11公里;400V线路5184.02公里。A市电网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用电需要,但随着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不断改善,电力作为一种消费能源占市场主导地位时,现有的电网将不能适应社会对能源消费的需求,因此电力市场营销可以为未来电网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

五、广告促销效果分析

通过对电力产品的需求导向分析,我们必须就如何提高电力产品的竞争力和销售渠道进行长远的策划。广告作为一种宣传促销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被许多优秀的企业称之为“杀手锏”,对电力企业同样适用,而且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近几年,电力系统开展的全国性优质服务活动和统一报修、报装服务电话(95598)以及区域性的优质服务活动(如山东省电力公司开展的“彩虹工程”、江苏省电力公司开展的“心桥行动”)这些都说明了同一个问题:电力企业在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营销策略,加大消费市场占有的份额。但电力企业在进行广告促销时,必须全面考虑回报率。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广告费用支出大、宣传范围大、时间长、影响面广,但绝非广告费用越多越好。对任何企业来说,每支出一笔广告费用,都要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研究,把需要支出的广告费用与可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现值进行比较,若后者大于前者,则广告支出经济,否则就不可行。超级秘书网

六、结论

市场占有率分析、需求导向分析、广告促销效果分析通过对特定数据的处理,可以为电力企业明确在能源市场中的营销战略方向,为企业的经营策略提供定量的参考。在这些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就可能进行电力市场营销综合效益分析。

面对加入WTO,电力企业以往的垄断地位将被打破,直接面临诸多能源产品的激烈竞争。电力企业只有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针对自己的情况确立科学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林腾主编;电业营业管理,华北电力大学出版,1999.

[2]徐鼎亚主编;市场营销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