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38:28
导语:在经济统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指标以及具体数据S1各省的进出口总额(万美元)、S2各省的出口总额(万美元)、S3各省进口总额(万美元)、S4各省出口总额占各省GDP的比例、S5各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万美元)、S6各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占社会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S7外商投资企业个数(个)、S8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外方所占比例、S9国际旅游收入(万美元)。2.聚类分析产生数据并进行分析根据表1可知,若分为五类,则广东为一类;上海、江苏为一类;北京为一类;浙江、山东为一类;剩下的其他地区为一类。再结合进口、出口总额等各指标,可知广东、上海、江苏这些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很好,北京、浙江、山东这些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次之,而安徽则是属于外向型经济不发达的大部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可以看出,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省份,无论在对外贸易还是利用外资方面都比其他地区拥有明显的优势,一来这些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较早,有良好的基础;二来这些地区拥有地域优势,交通非常便利,与外国交流十分方便。广东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与港澳台以及外国的联系都非常方便,十分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上海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占据首位,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稳居第一。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大部分是因为上海的经济辐射。浙江七市增长较快的城市所占比重较小,拉动能力不足,发展速度慢于江苏八市。而北京市我国的首都,更有其特殊的独有的发展优势,这些都是安徽所没有的,因此安徽省要想发展好外向型经济就要克服这些问题,发扬自己的优势。
二、安徽省各地级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1.指标以及具体数据X1各市的进出口总额(万美元)、X2各市的出口总额(万美元)、X3各市进口总额(万美元)、X4各市出口总额占各市GDP的比例、X5各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万美元)、X6各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占社会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X7外商投资企业个数(个)、X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外方所占比例。因为找不到国际旅游收入,故在此分析中删去该指标。2.由主成分分析产生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由主成分分析所可知,前3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经达到89.194%,所以应提取3个因子。第1个因子主要解释进出口状况,所以可解释为贸易开放度;第2个因子和第3个因子主要解释利用外资的情况,可解释为资本开放度。由这3个因子可基本解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由此可以写出因子得分函数,继而得出安徽省各市外向型经济综合得分及排名,即表2。由表2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合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得分为1.5811,位居安徽省第一位。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这是它的绝对优势,国家已明确推进中部崛起,将在发展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倾斜,合肥拥有中科大、合工大等56所高校,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各种科研机构200多个,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极大地催化和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作为长三角近邻和纵深腹地,随着高速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全国内河航运重要港口的定位,将会凸显合肥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为合肥市加快融入长三角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马鞍山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得分为0.8026,位居安徽省第二位。马鞍山作为安徽省的东大门,皖江经济带的“老龙头”,有着紧邻长三角的独特优势,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马鞍山凭借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以融入南京都市圈为切入点,以谋求与长三角城市共同繁荣为目标,内强素质,外拓市场,抢抓机遇,奋力追赶,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马鞍山以其独有的矿产资源,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些年来,马鞍山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利用外资实现高速增长,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芜湖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得分为0.6696,位居安徽省第三位。芜湖地处皖江一带,毗邻长江,接壤长三角,交通优势明显,拥有奇瑞、海螺、方特等诸多知名经济实体的芜湖经济在安徽省举足轻重。芜湖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及其他跨国企业成绩良好,香港信义、台达、日本川崎重工、德国博世、美国伟世通、英国特易购等企业均在芜湖新设投资项目或加大投资力度,这些都有力地推动着芜湖市外向型经济向前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优秀的前三位城市都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地区,比较临近上海等长江三角洲一带,外向型经济受它们的带动比较大,发展势头良好,而最后几位的城市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此可见,安徽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十分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样非常不利于安徽省外向型经济的整体发展,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解决这一问题,努力实现安徽省外向型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其发展特点
由上面的主成分分析可知,外向型经济大体可由贸易开放度、资本开放度来解释。因此下面我从这两个方面来描述一下多年来,安徽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1.安徽省的贸易开放度近年来安徽省进出口规模逐步扩大。2000年进出口总额为334689万美元,2012年进出口总额为3928454万美元,2012年的进出口规模近似是2000年的12倍,其增长异常明显;从2000年到2012年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一直占最大比例,2000年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为86.65%,到2012年占比上升到了93.36%;在进出口商品贸易中以一般贸易为主,进料加工贸易次之,其他的所占比例非常小。2012年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占77.43%,加工贸易占15.16%。2.安徽省资本开放度近年来,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逐渐增大,外商投资企业户数不断增加,注册资本中外方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2012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为863811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有4466户,注册资本中外方所占比例为74.50%;外商直接投资以独资经营企业为主,合作经营规模逐渐变小,合资经营规模逐渐变大,但今年有所下降。2012年,在对外签订利用外资协议额中,独资经营占外商直接投资的67.28%,合作经营企业利用外资额为4472万美元,合资经营企业利用外资额为70431万美元;在实际利用外资额中,独资经营占外商直接投资的65.97%,合作经营企业利用外资额为1971万美元,合资经营企业利用外资额为269883万美元。由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这些发展特点可知,安徽省的贸易开放度不断提高,进而反映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项目不断增多,效率不断提高,增长速度非常快。
四、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计划经济实质上是由政府主宰着经济活动,统计为政府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多数统计数据对于政府之外的机构和公民是保密的。而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和消费者,企业和消费者是根据市场信息从事经营和消费活动的。在市场经济国家里,政府利用纳税人的钱生产出来的信息和在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都属于全体公民所有,是一种公共产品,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信息外,政府有义务向全体公民提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把统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统计立法,制定统计制度、调查规则、资料保密、数据等制度。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就统计信息产品的归属、统计服务对象等基本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方针,反映到统计设计上主要是考虑政府的需要,而很少研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需要。在统计数据披露方面,实行先内后外、内详外略的“政府优先”的政策。在一些政府部门把统计数据当成部门的私有财产,甚至被政府机构中的少数人所垄断,成为他们谋取部门和个人利益的资源。这种统计数据归政府所有、部门所有、个人所有的观念,导致了政府统计行为的商业化,出现了一些政府部门以数谋利的行为,增加了企业获取统计数据的成本。
二、树立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法律地位上平等的新观念
至今,政府统计部门仍把企业当成附属于自己的被领导者,由此引发出许多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行为。一些地方规定企业统计人员要参加政府统计部门办的上岗培训班,并通过考试取得统计上岗证方可从事统计工作。一些地方将统计报表和统计制度印刷费、培训费摊派到企业。企业需要综合统计数据,一些部门和地方统计机构不提供,让企业花钱买资料。这是违反公司法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则的。企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法人实体,企业的机构设置包括统计机构和人员完全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政府无权干预。政府统计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是法律上完全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统计部门要求企业填报统计报表是法定的权力,而向企业提供统计资料则是统计部门的义务。统计部门不应当只行使权力而不尽义务。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统计部门在普遍重视统计法制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政府统计部门的公共关系建设,他们不仅是靠法律维护统计的权威,更重要是通过统计部门的各种公关活动,比如开展统计宣传活动、免费提供统计资料、搞好与被调查者的合作等,提高社会公众对统计的认知度和配合程度。
三、依法规范政府统计调查工作,增强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的观念
政府各部门行使统计调查权力的时候,不受法律约束随意印发调查表的问题较为突出。政府部门在行使统计调查职能时,必然要涉及到被调查者的权益。因此,在市场经济国家里开展统计调查时是严格依法进行的,一般来讲有法定填报义务的调查表都要有法律根枯,通常要在调查表中注明法律依据,并且将统计调查制度通过一定的渠道向社会公布。市场经济国家的统计调查一般都分为强制性统计调查与自愿性的统计调查,强制性统计调查填报的对象一般是企业,调查的内容是经济类,要求被调查者必须要填报的,否则要追究法律责任;自愿性调查对象一般是公民个人,调查内容是社会类,被调查者可以填报也可以拒绝填报。依法规范统计调查行为是统计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法维护被调查者权益的重要举措。公民和企业的单项调查资料一般只用于汇总和推断总体数据,而不允许用于其它。市场经济国家对于被调查者的资料,制定施行如此严格的保密制度,是为保护被调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使被调查者放心地为政府统计部门如实填报资料,提高公民和企业对政府统计部门的配合程度。
四、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数据制度
(一)企业领导对经济统计工作的不重视
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很多企业都会出现对经济统计工作不重视的问题。这一点在企业领导的工作中尤为明显。很多企业领导往往只关注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会计财务指标,因此就很少关注企业的经济统计结果。而且有一些领导甚至会认为企业的经济统计工作只是将企业的生产数据进行照抄以及汇总,对企业的实际效益不高。正是因为企业领导对这些企业统计工作的不重视,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进行企业统计工作往往只是停留于表面,得不到企业领导的支持。因此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经济统计工作都做得不到位,严重制约了企业潜力的正常发挥。
(二)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正是由于大多数企业领导对于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不重视,我国很多企业在进行经济统计过程中任用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往往不高。很多时候企业在进行经济统计的过程中使用的统计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上掌握不足的情况。这个企业进行的经济统计只是简单地将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以及产品的质量进行了汇总,并没有很好地将企业所得到的收益进行标示。通过本图表只能够简单地对企业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无法通过图表发现企业在进行生产以及销售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就无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排除。这些问题是因为企业经济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造成的,会对企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企业统计工作难以符合企业的发展
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高速发展,很多企业在采取经济统计的过程中仍然是采用传统的统计手段。在这样的方法下进行的统计工作往往显得较为落后,不能很好的符合企业的运行,甚至会在实际的统计过程中造成一定的错误,从而导致企业统计工作的偏差,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害。
二、改善企业经济统计中问题的方法
(一)加强企业领导的经济统计意识
如果要让企业的经济统计工作达到要求,首先应该加强企业领导的经济统计意识。在这一点上,可以让企业领导定期参加关于企业经济统计的讲座,让企业领导在意识上接纳企业统计的概念,并且对企业统计的工作重视起来。在这样的方式下企业中就能够有经济统计工作的氛围,经济统计工作也就很容易开展。
(二)加强经济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
对于企业中的经济统计工作人员,也需要加强其专业知识。企业在进行经济统计工作之前可以聘用一些专业的经济统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就能够使用专业的经济统计知识来进行企业的经济统计工作。同时由于在经济统计工作中绘制的图表等各种内容也会十分的专业,在内容上而言也会很充实,能够让企业领导通过图表来了解到企业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能够及时的做出整改,对企业的发展很有帮助。
(三)使用先进的企业统计方法
企业在进行经济统计的过程中,统计方法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企业能否较好的进行经济统计。因此在实际的企业经济统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经济统计方法的选择。在这一点上,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对目前先进的经济统计方法进行了解的方式来进行。通过使用先进的经济统计方法,能够让企业的经济统计更好地进行,同时也能够让企业的经济统计工作从本质上发生根本的改变,让企业的统计工作能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从而帮助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结语
【关键词】经济预测时间序列统计分析前移回归分析
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开始,经济增长潜力呈逐渐加快的趋向。总结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规律,对正确认识未来的经济运行变化,使经济尽快进入新一轮的平稳发展周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仅分析1986—2008年资料较齐全的10项经济指标,找出了一些统计特征,并进行2009—2010年的预测。
一、原始数据及其新型直观展示图
事物的发展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通过有效的方法可以计算出事物的特征并预测它的发展趋势。经济事物是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结合的结果,它的发展基于时间顺序序列数据,而时间序列数据的发展往往是基于多项综合属性相互影响的,是可以预测的。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2008)》、山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经济信息网,将原始数据整理成表1,这实际上是时间序列多元数据。
由表1可看出山西省的经济指标、数量都比较多,现使用近年新创的一种表格型数据直观图展示信息。相对于表1,可以把每个数据在每个格子内换成椭圆,数据大小即椭圆大小,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10项指标中,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规则波动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漏斗形向下减小外,其余指标全部呈宝塔形串珠排列,表示逐年的递增。
从每个串珠的上下变化速度看,各项指标还是比较协调的,但各个指标(或各项事业)的发展速度有所差异。货物周转量早期增大速度最快,表明货物的流通走在各项事业的前列。接下来递增较快的是旅客周转量,它表明了国民经济的人气,山西省第一产业虽然起步较早,90年代末期略有回调,总的发展较快,但受耕地面积限制今后发展速度受到制约。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消费品销售总额和人均GDP四项指标经历了相似的渐增发展历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较协调和平稳的发展。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较大1988、1994两年达到最高峰,和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于6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国民进入了育龄,1986—199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11‰~15‰的高位。1995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比较稳定的下降,2008降到5.31%,效果明显,山西省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较好。
二、发展阶段划分
过去人们主要靠经验和专业知识,作定性分类分析,而这种分析往往是带有主观性和任意性,不能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区别和联系,现在人们广泛采用聚类分析来研究事物的亲疏程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科学有效的。本文采用Q型聚类分析来研究山西省各年间的经济发展相似程度,23年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常的道路。我们通过Q型聚类试探一下各年份间经济特征的相似性,23年的谱系图见图2,相似性的度量指标采用夹角余弦。从直观图示(图1)上也可以看出,大部分指标都呈现渐增趋势,不存在周期性变化。
经济信息是时间和经济规律的函数,其资料或数据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一般是由老到新)。为了探索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或回旋性,并合理地划分阶段,就需要进行最优分割。分割的原理是用数学方法,使组内离差平方和最小、组间离差平方和最大,保证一组内有相似的特征,不同的组之间特征差异较大。本文进行最优5分割(计算过程从略),找出了4条界线,分别为I、II、III和IV。由于聚类谱系图中年份的顺序基本没有打乱,故就把界线标注在图2上,从系谱图上看,分界线I、II、III在聚类分析的主要分界线上,界线IV不在聚类分析主要界线上故舍去。根据Q型聚类分析和最优分割的结果,可以把1986年以来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分为两个时期。1986—1994年为第一时期,1995年至今为第二时期。
第一时期对应于系谱图(图2)上的第一类,根据系谱图可以将第一类分成两个小类,分别对应于图上的第一阶段(1986—1992)、第二阶段(1993—1994)。第二时期也可分成两个小类,分别对应于图上的第三阶段(1995—2003)、第四阶段(2004—2008)。
根据Q型聚类分析和最优分割的结果,结合直观图及1986年以来山西的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一些特点。
第一、第二阶段的特点:一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相对比较快。这主要是由农村经济改革所推动,我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第二、第三产业总体水平低,发展慢。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值额较少,增幅也很小。三是旅客周转量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并不大。四是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这是由于6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们进入了育龄。
第三、第四阶段的特点:一是大多数指标增长较快,总量也较大。二是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幅明显减小,一些年份甚至出现回调,1999年达最低点。农村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日渐明显,2004年后农业增收趋于稳定,第二、三产业的增幅明显加快。三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明显的回落。人们的生育观念有很大的转变。
2002年中国加入WTO,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大,山西加紧了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坚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主要经济指标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增长。
三、未来两年人均GDP预测
时间序列数据是随各项影响因素变化的,是多个影响因子(自变量)的函数,因此人们采用回归分析法。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这里只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联系的,它必须是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发生的,所以它一定有端倪可查。某年的经济各项指标值,反映了这一年为下一年各项事业打下的基础,是下一年经济指标的自变量。这种新的回归分析思想是近几年提出和开展应用的,采用这种思想的回归分析称为前移回归分析。
对表1的数据进行前移回归分析,来年人均GDP作为因变量y,其余指标按顺序作为自变量x1、x2、…、x9。根据样本和变量数以及预计要选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数选取引入变量和剔除变量的F值。经F检验只有一产增加值、二产增加值、消费品零食总额3个指标效果显著,其余指标效果不显著。获得回归系数如表2。
由此得到回归方程:下年人GDP=254.0381+9.4351*上年一产增加值+8.1057*上年二产增加值-5.2732消费品零售总额。
将表1数据带入方程即可得1986年至2008年的人均GDP,列于表3。由表3数据可以发现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基本都在20%以下,有12年的相对误差是小于5%的,其中1994年的相对误差只有0.76%。从总体上看这种新型预测方法的平均误差只有6.5%,统计效果很好。
现在是2009第二度,全年各项指标无法得到。但是根据方程预测的人均GDP为25257元,这有待于2010年初统计结果的检验。如果考虑6.5%的平均误差,2009年人均GDP应当在25015元至25362元之间。
本文统计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共10项指标,事物的发展是多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可以将其中任何一项作为因变量,其余作为自变量,预测出这项指标2009年的取值。若全部都轮流做一遍,则可以求得全部指标的预测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年变化不大,暂不预测。其余10项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结果见表4。有了2009年的预测值,又可预测2010年的指标。不过,2010年的预测效果预计比2009年差,这需要2011年初结果出炉后证实。预测2010年的指标,最好有2009年的实际值参与建模。
以上数据是通过山西省23年经验总结出的,但是今年问题存在很多,如金融危机、猪流感等,都影响着2009年的预测值,偏差应该会较大,预测值会大于实际值。
四、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从山西省经济发展10项指标的直观图可以看出,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较大、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漏斗形状外,其余各项指标全部逐年递增,其发展也是比较协调的。1994年底为一个重要界线,把山西省经济发展划分为两个时期。从直观图上看可以发现第一产业是山西最主要产业,但自从1995年以来,其增长的速度却显得有些缓慢,这是由于耕地面积所限,使得农业难以保持增长。前移回归分析新方法在对山西省经济的实际应用中,现有资料处理效果令人满意。而对山西省2009和2010两年人均GDP和其他9项指标的预测,有待于今后两年的证实。人均GDP预测的回归方程给予人们若干启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山西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要以工业为主导,适当加大基础建设投资;要扩大内需,引导居民积极消费;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地发展山西经济。
【参考文献】
[1]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economic/txt/2009-03/01/content_17353288.htm.
[3]DingYuechao、ZENGSuyan:ANewWayforDataGraph.ADVANCEDCOMPUTERTECHNOLOGY,NEWEDUCATION,PROCEEDINGS,2007.
[4]塞伯:Linearregressionanalysis[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5]冯力:回归分析方法原理及SPSS实际操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GDP回归分析
现代物流业是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的储运资源整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各领域都有密切的关联,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推动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加大
表1显示:1991-2007年物流业对GDP增长的拉动力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物流对GDP的拉动力指标从1991年的6%增加到2007年的7.71%。从1991年到2007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物流增加值和GDP的增长变化状况基本一致,在此阶段,二者都处于较快增长的阶段,其中,1994年和2005年是我国物流发展最快的两年,这两年的物流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8.13%和40%,这两年也是我国GDP增长最快的两年,GDP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5.26%和33.16%。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业的支持
从表1看,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约10%,其中物流业功不可没。1991年至2007年,全社会物流总额从3.02万亿元上升到75.2万亿元,增长了24.1倍,年均以22.3%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16.5%(按现价算)的年均增长速度。“十五”期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近1.4倍,年均增长23%。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38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8.1万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幅虽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呈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75.2万亿元,同比增26.2%,增幅比2006年提高2.2个分点。2008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43.29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8.1%,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1991年到2007年,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大,物流需求系数从1991年1.5增加到2007年的3.0,即1991年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1.5个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而到了2007年,我国每单位GDP产出则需要3个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现代物流业和国民经济高度正相关
根据1991-2007年GDP和社会物流总额统计数据绘制被解释变量y(GDP)与解释变量x(社会物流总额)相关度散点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高度线性相关。使用SPSS11.5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0,进一步确认两者高度相关。
查相关系数检验表得知:r0.01(15)=0.606<0.990中国
这说明在显著性水平0.01下,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据此可以构建线性模型:Y=a+bx,其中,a与b是待估计参数,x为我国社会物流总额,y为我国GDP。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估算出参数a和b的值:a=2.843,b=0.306,于是得到回归方程:Y=2.843+0.306x,R2=0.980。
该结果说明,我国物流总额每增加1万亿元,GDP增加0.306万亿元。其中GDP变异的98%可以由社会物流总额的变异来解释。
但是回归方程Y=2.843+0.306x是否能真实地反映GDP和现代物流之间的关联度,能否合理解释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的验证。因此有必要对回归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回归结果方差分析显示,F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即检验假设“H0:回归系数b=0”成立的概率等于0,从而应该拒绝H0,说明回归效果极为显著。模型Y=2.843+0.306x可以用来描述现代物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综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国应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物流竞争市场,形成可控与自由运作的现代物流机制,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推进物流信息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努力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加快物流亟需人才的培养,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我国的物流产业不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怀政.全球物流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2.李力,杨柳.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6)
世界经济发展日趋向质量要效益转型,人们越来越关注提质增效所带来的潜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计量作为有关测量和测试的科学,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质量评价指标,也是交通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各国政府在国家经济领域都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积极的战略措施,与此同时,计量界也在谋求获得更好发展的机遇。以英国为例,在2011~2015财年度,政府投入2.4亿英镑用于国家计量工作发展战略规划,通过支撑经济增长及企业、商业交易、消费者信心和学术工作,为公私部门的计量工作提供支持,通过给出优先排序及资金分配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国家计量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构架。而英国计量院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的首要工作内容则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由此看出,计量的潜在价值已经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适应高速经济发展的技术挑战,计量设备也在对应科学和法制计量的发展要求,交通计量应用的潜在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一些国家也显现了出来。例如:澳大利亚通过对西澳大利亚国家路网采集的路面状况数据,进行粗糙度和车辙深度测量值的检验与可重复性测试结果分析,提出了对《国家路面状况监测指南》的改进建议。美国国会参照逆反射测量仪如何进行参数校准的完整描述,提出了逆反射交通控制材料的国家校准设备,并指示美国交通运输部制定了“适用于所有市民出行道路的路面标记和标志必须保持的逆反射最低水平标准”的规范。面对计量显现的深刻影响,中国交通计量已经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交通运输部近五年来,通过成立国家法定计量站、公路工程仪器设备计量管理目录和制定相关检定/校准指导手册等措施,努力提升计量标准研发与应用创新能力,探索量值溯源途径、方式和方法,拓展网络化的服务体系,以及培养后备人才,政府也加大了对计量质量研究项目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交通建设对计量检测提出的市场需求,所以,现在的问题已不再是是否需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而是转型升级的速度能有多块,幅度能有多大?在当前及今后“四个交通”的经济建设时期,发展交通计量不失为是一条保持交通建设平稳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保障交通经济中长期持续增长来说,也是一个可行的技术落脚点,因为,与传统的交通投资风险相比,计量服务产业投资的优势更加明显,通过计量标准与技术的革新避免交通工程建设出现高能耗的经济代价,这是交通计量产业经济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贡献。
2中国发展交通计量的主要途径
中国交通计量发展的战略体现在行业管理机构-研究院所-服务与应用领域达成对于交通计量体系未来发展的共同愿景,在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符合专用计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经济驱动的方法提高行业计量服务的效率,保证行业质量与标准化体系发展的一致性,从而使交通计量经济导向更加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交通计量的2个支柱和3个基础。
支柱一:加强交通专用计量标准研究,拓展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公路、水运和在用汽车等领域专用计量标准研究,优先建设行业重点需求的部门最高计量标准及其配套标准器具的研制;加强计量研究与验证专用试验基地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获得公路、水路、在用汽车专业计量技术行业重点实验室;加强动态量、复杂量、多参数、综合参数等量传溯源技术和方法研究,远程测量、在线测量技术和方法研究,建立计量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计量基础数据信息共享与服务模式,工程检测数据库,计量研究科研平台,营造计量信息开放、资源共享的技术服务环境,加快推动计量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支柱二:完善交通计量服务网络布局,提升其量传溯源能力。推进计量服务机构在全国的合理布局,形成以国家站为主体,以省级(含区域)专业计量技术机构为支撑的交通计量服务网络,提升其量传溯源能力。加强国家级计量站计量标准覆盖范围和计量检定能力,完善实验室基础条件,研究专用计量标准的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标准装置技术及检测方法。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逐步建立地方计量技术机构,以满通行业建设需要。
基础一:完善交通计量法规的建设完成《交通运输行业专业计量管理办法》的制订,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计量工作的基本法规,是行业实施计量监督管理的依据,以规范专业计量检定站、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检定人员的管理;组建“交通运输行业计量技术委员会”,作为计量技术法规制修订的归口管理机构,加快实施行业急需的计量检定规程的制修订工作。
基础二:建立交通计量学科体系凝聚行业测量技术精华,建立交通计量学科体系。开展交通运输专业知识和计量学的联系,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充分满通运输业系统化、集成化、无损化、高效化的市场需求,通过公共专业试验基础建设,计量技术服务机构建设,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积极参与国际专业计量技术交流活动,提高交通计量国际化水平。
基础三:健全计量监管体系明确各级交通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是计量监管的主体,完善计量监督和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器具的控制管理,保证计量量值统一,使计量资源合理有效地获得最佳配置,加强计量管理的事中和事后监督,建立并实施计量技术机构信用评价体系。
3政策建议
光通信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
光通信技术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当属光纤通信技术了,在最近几十年来发展最好最快的也是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代,从工作波长为0.85μm的多模光纤通信逐渐发展为工作波长为1.3μm的单模光纤通信,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到工作波长为1.55μm的光纤通信系统,这些年的进步很好的解决了光通信系统的色散问题。不仅如此在这些年光源也放上的很大的变化,发生了从发光二极管到半导体激光器的变化。半导体激光器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传输信息的效率,而且半导体激光器与二级发光体比较具有更高的功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光纤和光源的发展大大的缓解了信息衰减和色散的问题,加大了光纤的通信容量,提高了光纤通信的效率。另外在光网络协议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的技术种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图像、数据、语音等业务,目前的重点是宽带接入网建设。宽带接入包括光纤、无线、同轴电缆和xDSL这几种方式,这些主要是基于分组交换方式的接入,其中以光纤接入为主。光纤接入分为有源方式接入和无源方式接入两种,即利用SDH或PDH为传输通道和无源光网络方式,光纤的非线性问题随着光纤放大器的广泛应用而逐渐显现出来。光纤的非线性主要指四波混频效应、自相位调制效应、交叉相位调制效应、受激喇曼效应、受激布里渊效应等。其中一些效应会使得系统的技术指标恶化,使得信号脉冲展宽、波型畸变、信号之间串扰。通过合理的使用某些非线性效应,我们可以研制出新型的光器件。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1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为了更好的建设下一代网络就必须得构建一个拥有巨大传输容量的光纤基础设施,而由于光缆高达20年的寿命以及过高的造价,光纤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构建必须具有前瞻性,应该结合设备和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来设计。同时由于下一代电信网对容量的高要求以及频率的高宽度,这一代的光纤性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必将被淘汰,那么开发新一代的光纤将势在必行。在G.652.A光纤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取得一定成果的G.652C/D光纤很好的解决了色散斜率的问题,减低系统成本,而且能实现更长距离和更大容量的传输。基于这些原因,具有更长使用寿命的新一代光纤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2波分复用系统的发展前景
1.政府的投资无法满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基层交通经济融资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投资,也就是说,政府投资是我国基层交通经济融资的守卫“供应商”,从理论上来说,政府的投资是推动我国基层交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我国基层交通经济融资的基本保障。然而,目前看来,我国在交通经济方面的政府投资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我国的政府投资一般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投资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国债资金,也就是利用长期的向全国发行建设方面的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从而为交通经济技术投资基金;第二种形式是中央补助,也就是指直接从我国的相关财政部门给我国的基层交通经济建设的相关部门亦或工程拨款,从而保证的我国基层交通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基层交通经济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繁重,所涉及的范围也逐渐的由城市走向乡村,越来越广泛,我国政府的投资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我国基层交通经济建设的融资需要、难以满足基层交通经济建设的发展。
2.贷款的高利息提升基层交通经济发展的压力
我国的基层交通经济融资的另外一条比重相对来讲比较大的重要途径,也是能够解决政府的投资的经济约束的,便是向银行进行贷款。由于银行的资金相对来讲比较充足,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顾虑出现资金缺乏的问题的现象,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银行都能够为我国的基层交通经济融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然而,向银行进行贷款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例如,在银行进行的贷款,一般情况下的利率都相对比较高,并且对于我国的基层交通经济融资问题来讲,一般的还款周期对会比较长,因此,总体所产生的融资贷款成本也比较高,给我过的基层交通经济融资建设成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压力。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甚至有将基层交通经济建设的一年的利润全部用来归还贷款的现象产生。
3.民众对于基层交通经济的投资越来越少
在我国,还有一种基层交通经济融资的方式便是民众投资。民间资本是我国基层交通经济融资方式的一种,然而,所占的成分比例却微乎其微,由于我国的基层交通经济建设的投资巨大,建设周期以及消耗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资金的收回比较缓慢,所以,对于我国的追求发展稳定、可靠、而且希冀快速回收资金赚钱的大多数百姓来讲,基层交通经济建设并没有很大的投资吸引力。因此,民众对于国家基层交通经济建设的热情度非常低,投资也相对很少。
二、缓解我国基层交通经济融资困难问题的对策
1.促进我国的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
针对于我国基层交通经济融资困难所存在的几点问题,促进我国的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是解决我国基层交通经济融资困难的重点方法之一。加快对于我国省市级、地方的管理方案改革,为当地的政府分配更加多的自力,为省级、市级等地方区域之内的基层交通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资金基础。因此,促进我国的政府财政的支持力度,从而为我国的基层交通经济融资建设提供直接的发展动力,是解决我国基层交通经济融资困难的问题的最根本的直接路径。
2.建立地域的基层交通经济建设
专项基金为了解决我国基层交通经济融资困难的问题,首先要从解决资金的来源入手。除了促进我国政府的财政的支持力度,我国相关的部门也可以通过建立地域的基层交通经济建设专项基金来保证我国基层交通经济建设融资数额达到最多。例如,根据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可以聘请专业的投资及后与专家对我国的基层交通经济融资进行管理、监督、以及操作。发行我国交通建设的相关基金券,将我国的社会上的一些暂时没有用处的闲散资金、以及民众资源投入的个人零散资金集中起来,充分的投资应用到我国的交通建设中来。显然,国家必须规定有吸引力的、有发展前景的投资优势来吸引民众进行投资。与此同时,当基金获得相应的收益之后,应该按照基金中股份的多少分别进行不同薪酬的划分。这样,随着我国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应该建立一个不局限于仅仅依靠着政府方面的支撑来影响基层交通经济融资情况的基层交通经济建设融资的专项基金,为我国的相关活动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持。
3.根据不同地域的交通建设情况
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前文也有些提到,我国的基层交通经济融资手段包括三点最为著名,分别为政府投资、向银行贷款、民众资金,这三种方法也为我国的基层交通经济建设提供了不小的支持,然而,发展,要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因此,仅凭这三种方式来吃撑我国基层交通经济建设的融资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随着县、镇、乡、村的交通建设越来广泛,因此,所需要的资金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大。这样的一个现实情况——我国的基层交通经济融资的情况也会随之越来越紧张。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每一个乡镇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本乡镇的交通经济的建设进行深刻的认识与反思,并且选择最适合的、最优的解决办法,因地制宜,为乡村的基层交通经济融资建设引入更加多的资金!大力的引入这样才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将我国的基层交通经济融资困难的问题解决的最迅速。
三、总结
1.1大连传统泵业市场营销的特点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市场营销变得更加重要,同时也使其更具有市场经济的相关特点。一方面,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使市场组成变得尤为复杂,大量企业的融入,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增加了经营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使现阶段的市场营销具有营销手段多元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多元化经营,大中小企业的广泛分布,使市场经济下的市场营销手段具有准确性、针对性的特点。
1.2市场经济环境下创新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对于市场经济中各组成部门而言,市场营销手段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必要手段,因此,创新市场营销方法,是市场经济中企业提高效益的最佳途径。总体来看,创新市场营销手段能够使市场经济各组成部门坦然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市场营销手段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需求,能够更好的应对国外大企业的融入冲击;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是市场经济组成部门能够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大连传统泵业市场下市场营销创新及分析
市场经济是一个完全由市场价格自由引导经济发展的复杂经济体系,其复杂的组织部门构成、错综的组织部门关系,要求市场经济中的各组成部门和企业必须要在适应市场发展的同时,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是泵业企业必须要经历过程。创新泵业市场营销,要从营销组成结构入手,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特点,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
2.1创新大连泵业市场状况下的营销模式
营销模式是构成市场营销的最主要要素之一,其从营销目标、营销手段、营销策略方面为市场营销提供必要的指引和辅助,在大连泵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创新泵业市场营销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泵业市场营销模式,必须要从大连泵业市场发展状况入手,以创新营销观念作为引导,制定符合泵业市场发展的营销目标、营销手段和营销策略。首先,创新全新的营销理念,在大连泵业市场发展特点下,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方法,生成全新的营销观念,以指导营销模式构建;其次,在全新营销理念的指导下,创新符合泵业市场发展及企业经营目标的营销目标、手段和策略;最后,在现代泵业市场环境下,将创新营销理念、营销目标、营销手段、营销策略整合成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全新市场营销模式。
2.2创新泵业市场环境下的营销方法体系
营销方法是市场营销实际运行中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市场营销方法主要从营销对象特点,市场环境状况等方面出发以促进市场营销的运作,要创新传统泵业市场下的营销方法,就必须要从泵业市场的环境特点出发,结合泵业营销对象,建立创新营销方法。创新营销方法,首先要针对大连泵业市场的基本状况,创新建立符合泵业市场发展需求的一站体验式营销方法,从营销对象五感上将营销推广开来;其次,从市场组成企业角度出发,创新建立企业灵活管理的柔性营销方法,使营销活动能够在市场经济变化的情况下,灵活转变;再次,综合分析泵业市场中企业与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其他公众产生的互动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创新构建符合企业发展、各级供销、消费者权益的营销方法;最后,综合分析泵业市场发展状况及经济结构组成状况,针对泵业市场的计算机网络发展特殊状况,创新构建新兴的网络营销方法,使市场营销构建起线上线下的立体营销方法体系。
2.3创新拓展泵业市场营销渠道
营销渠道是市场营销实现营销效益的重要保障要素,营销渠道的拓展,将更有利于市场营销方法的实施和应用,使营销服务或产品能顺利的被消费或使用。因此,创新拓展泵业市场营销渠道,对泵业市场组成部门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拓展市场营销渠道,要综合分析泵业市场发展状况,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客户状况、供销者变动情况,适时的拓展营销渠道;在泵业市场大环境下,经济不断发展,市场进一步细分的状况下,原有营销渠道已达到厂家对市场份额的要求,而消费者的购物喜好变化等状况,从市场需求角度拓宽营销渠道。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