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3-03-27 16:38:28

导语:在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

基金项目:黄河科技学院人文社科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研究”(项目编号:KYSK201227)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研究――从实践主体、客体、中介的角度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5日

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更多地融入人文关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的内涵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这里的人不仅指大学生,也包括教师。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教师主导地位强调过多,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又对学生主体地位强调过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教师一方或只强调学生一方都是片面的。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来,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为目标,提高教师教学的热情,唤起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并在此过程中,增强教师个人成就感,实现教师自我价值。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离学生实际现象。这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关心的问题了解不够,教师讲的不是学生想听的。部分教师教学内容大而空,不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因而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不想听,不愿听;而另一方面,也存在个别大学生对老师讲什么都漠不关心的现象。这种双向作用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学生个性现象。表现在重整体轻个体。每个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出身、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知识结构等都不同,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能一刀切。但在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忽视学生个性差异一刀切的现象:体育、音乐、艺术类学生和普系学生一个样,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学生一个样,授课缺乏针对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人的现象。以学科、教材、党和国家的要求为本位,关注教师和大学生自身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某种程度上见物不见人,学生和教师没有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对教师尊重不够的现象。部分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公共教学部,没有自己的学生,要到各个学院去上课,学院从心理层面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要,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排的基本上是“边角料”时间,如下午的七至八节或是晚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给专业课让道。这种心理和行为打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实现路径

哲学认为,实践的主体是具有一定思维能力、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能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是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依实践的类型不同,客体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精神。中介是连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般来说是工具,还包括运用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要涉及的就是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所用的工具,因此要从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以及中介的角度来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体系。

(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人文关怀,从教师本身来讲,应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亲其师,信其道”。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开展了铸师魂、练师能、养师德、美师表活动。“铸师魂”,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练师能”,教师要提高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专业技能,能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艺术。“养师德”,教师要爱岗敬业,要做好良心活,要关爱学生,要教书育人。 “美师表”,大学教师穿着要得体,不能艳,不能土,不能脏。在“美师表”方面,笔者的做法是,春夏秋冬每季的衣服都准备几套上档次的,每一周上课时和上一周穿得都不一样,这可以给学生以新鲜感。教师的修养和言谈举止等不仅代表了他的个人形象,还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一堂无声的美学课。

1、课堂教学注重人文关怀。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互为主客体的关系,教师教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师,所谓“教学”,是又教又学,教和学是分不开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生的言行也会影响教师。从教师的角度看,学生听课认真,教师讲课就有激情;学生说话、玩手机等不认真听课则直接影响教师讲课的情绪。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听得认真;教师讲得不好,学生就会做其他事情或者睡觉。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人文关怀,既要关心学生一方,又要关心教师一方;既要强调教师尊重学生,又要强调学生尊重教师。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表现在,把学生当作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生命的原材料去灌输。案例式教学是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分四个步骤实施:第一步,教师提问题。学生根据这些问题看书,对内容有一个基本把握;第二步,教师讲案例,创设情景;第三步,学生对案例思考讨论,把所学理论和案例结合起来;第四步,学生发言,把思考的结果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老师点评总结。如在《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第二章第一节“认识的本质与规律”的教学中,笔者讲了“亚马孙的魔鬼花园”、“勾股定理的由来”等十个左右的案例,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老师的总结,学生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等内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看书认真,讨论热烈,发言积极,充分地进行发散思维,联系内容并不限于本节课,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中,对教师的组织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调动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凡主动发言的同学,不管讲得如何,平时成绩一律加分,以示鼓励;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分层。那些积极发言的、抢先发言的同学不能超过两次;而那些性格较内向、不愿发言的教师要给他机会发言,如点名发言;再次,教师点评要恰当。对勇于发言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学生发言中的正确观点和思想闪光点应予以充分肯定;对发言中有失偏颇的思想观点应予以纠正等。

2、课间及课下人文关怀。在课间,可以放一些歌曲使学生愉悦轻松,而且一次课所放歌曲风格相似;还可结合所学内容放一个主题的歌曲,如《基本原理概论》讲到第二章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国家》、《大中国》等,还播放了《八荣八耻歌》,对学生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在课下,在学期第一次上课时,把QQ号留给学生,方便学生与教师课下交流,学生可在QQ上与教师讨论问题,和老师交流思想。笔者有一学期被邀请加入了一个班级的QQ群,学生有什么动态,第一时间就能知道,后来又成为了这个班的班主任,这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虽然现在不代他们课了,学生有什么问题,还打电话与笔者联系,探讨交流。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了学生的兴趣所在,讲课时才能有的放矢,使学生喜欢听、愿意听。

(二)大学生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1、在课前,学生要做好准备工作。学习委员要提前把教室门打开,学生提前到教室,黑板擦好,把多媒体打开,等着老师来上课。笔者有一个班就是这样,令老师非常感动,觉得如果不上好课就对不起他们。而有一个班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课铃响了才开教室门,老师再准备准备,上课时已经过了五分钟,这很影响老师的情绪。

2、在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人文关怀。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能随便出入,耳朵里不能塞耳机,不能看其他书或者说话、玩手机,学生如果有这些行为,就会破坏课堂的氛围,教师就会觉得不被尊重,从而影响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3、在课下,学生对老师的人文关怀。在校园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节假日时打电话或发短信问候等,这些会使教师感到受尊重,从而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激情和热爱。

(三)从中介的角度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关怀

1、学院应经常维护多媒体。所用多媒体的电脑要经常杀毒,课件感染病毒就会影响正常使用,如U盘打不开、课件自己翻页不受控制、视频播放不出来等,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要保证投影仪的效果。

2、教师多媒体课件要保证效果。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背景不能太暗,字体大小要合适、字体要醒目、字体颜色要鲜亮,整张幻灯片布局要合理。从内容上来看,多媒体课件内容要丰富、生动、形象,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马从兵.注重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教育探索,2010.12.

第2篇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漷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 并确定漷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 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 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 ,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小、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小、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第3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道德;伦理;班级管理伦理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12-02

21世纪的管理学界,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了伦理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现代管理将伦理视为应有的追求目标,已成不争的事实。相比于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班级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基层领域和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其管理行为直接指向人的健康发展,因此班级管理更加需要伦理精神的关照。

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忽视人的生命、尊严和情感,将管理看成是简单的控制与被控制、监督与被监督的对立关系,从而贬低甚至摒弃了伦理道德精神。无视学生生命本体的自由存在而盲目进行物化管理,以致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出现众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班级管理范式的工具化和班级管理主体道德缺失。班级管理范式的工具化体现为:教学目标的功利化和教学管理结构的科层化。目前中小学教学目标的设定普遍单一地指向教学成绩,学生沦为升学工具,忽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多方面能力发展;教学管理结构方面,在班主任统领下,班级成员职位分为班长、副班长、班级委员、各小组长以及其他班级成员等若干层次,构成了由低到高、权力逐层集中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模型。各层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虽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但另一方面,这种管理方法过分强调对等级的恪守,单向的“命令―服从”模式狭隘地注重规章制度的执行,长久下去导致班级管理僵化,压抑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和人格成长。另外,作为班级管理活动引导者与管理者的教师在实际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出现了职业倦怠、不适当的发泄、偏爱等不良心理和道德缺失现象。由此可见,对班级管理进行伦理性探究有其必要性。

一、班级管理具有伦理特质

班级管理以人作为管理的核心要素,创造相应环境、开发人的潜能。人是班级管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原始动因,在班级管理实际运作过程中,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管理任务的完成都必然会注入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班级管理不仅要受教育管理技术和规律的支配,也受到人的各种伦理道德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活动也是一种伦理活动,班级管理中必然包含了伦理的因素。

二、伦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功能

伦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功能是指伦理能够通过认识评价、价值导向、道德调节、情感激励等形式,培养道德观念、形成道德行为、树立道德理想,以伦理的理念和规范为指导进行班级管理实践。

伦理道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具体到班级管理当中,伦理道德可以反映班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所属的教育组织、利益相关者等之间的道德义务和责任。以伦理的视角来认识班级管理活动,从而确立道德理想,指导管理实践。此外,班级管理也是一种伦理价值选择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目标的制定、方法的实施、检查的途径、总结的原则等环节,为达到期望的程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总价值观和管理主体价值观念的影响。合乎时宜的伦理道德观念可为班级管理中具体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帮助管理者形成科学的善恶评价标准,引导班级组织和谐健康发展。伦理的价值导向功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各主体间的道德调节,目的在于化解矛盾寻求共识。主要以两种相互联系的方式进行:内部调节,即班级管理主体以自身的伦理价值观为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协调与其他主体的关系;外部调节,即以外在的客观的伦理规范为标准评价管理主体的行为,进而协调管理关系。另外,在具体的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赞许、奖赏、肯定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通过激发学生合伦理行为的发生来实现整个班级管理系统的伦理化。

三、班级管理伦理的实现

(一)创建伦理的班级管理范式

1.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首先要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和核心,将学生看作完整的个人,尊重其个性特点和主体精神,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将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个体之间也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潜藏的巨大能力。另外,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学生没有优差之分,只是发展早晚的关系。总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就是将学生放到班级管理的核心地位,教师要尊重、热爱、信任学生,充分满足学生切实合理的需要,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学生个体全面自由的发展。

2.创建民主参与的管理结构。民主的基本要求是公平、平等,因此民主参与的管理结构要求淡化管理者的权力意识、取消金字塔式的等级分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管理主体角色,给予学生平等的权利。在处理班级管理各项事务(如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全班学生进行民主决策,二者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而不是完成由教师一方主导。另外,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其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平等享受班级管理的权利、承担班级管理的责任和履行班级管理的义务。

3.建立人文化的管理方式。人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旨在追求人文关怀的管理取向,它以尊重为底线、以关爱为核心,使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与刚性的科学管理方式用制度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相比,人文化的管理方式则显得较为柔性,它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注重精神的培育和感召。真正理想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将人文管理理念融入传统的科学管理方式之中,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具有伦理意蕴的班级管理方式。

(二)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均具有深刻影响。因此,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班级管理伦理实现的必要途径。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首先应加强道德伦理知识和教育管理科学知识的学习,一定的伦理精神预制着一定的管理思想,教师应主动构建合理的伦理精神体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将其作为进行班级管理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协调各项关系的价值标准。其次,教师要严于律己,表里如一,慎独反思,在无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仍然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原则。再次,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教师职业,了解、信任和欣赏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论文至此,笔者探讨了班级管理和伦理的内在联系,指出班级管理的伦理特质和伦理道德精神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功能,将伦理道德的作用与班级管理实践相结合,提出班级管理伦理化的浅显策略,希冀可以达到优化班级管理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2.

[3]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