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设施建设论文

时间:2023-03-27 16:38:32

导语:在设施建设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设施建设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经济建设

钟管镇位于浙江省德清县东北部,是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县首位的几个镇之一。东邻本县新市镇,西、北都与湖州市接壤,驻地距浙江最大的经济中心杭州仅40公里,离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仅185公里,交通方便,区位优势突出,钟管镇辖区面积39平方公里。90年代前,镇内突出的问题是“三乱两多一少”,即车辆乱停乱行,摊棚乱搭乱摆,垃圾乱倒乱堆;居民乱建乱围多,道路弯弯曲曲多;基础服务设施少。

早在1997年被列为首批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以来,钟管镇政府深感建设好钟管镇是一项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在近十年时间里,率领全镇人民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强化管理,把一个脏乱小镇引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并先后获得了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村镇建设现代示范镇、省级绿色小城镇、省级文明镇等称号。同时,到2005年,该镇已挤身全省社会经济百强乡镇之列,综合指数得分排名也已上升到36位。

交通是城镇的命脉,道路是城镇的骨架。自97年以来,钟管镇道路建设投资资金数千万元,新增或改造城市道路面积128000平方米,道路总长度10.5千米,人均道路面积由3.6平方米提高到11.5平方米,建成了南湖路、振兴路、公园路、文昌路、以及环城东路、西路、南路、北路等多条城镇道路,打通了城镇交通“卡口”,建成了南湖桥、钟管桥、镇南桥、横塘桥、龙千长桥、南湖二桥、钟二桥、西二桥等多座桥梁。大大改善了城镇的内外交通状况,同时镇区新开辟的南湖路、公园路、振兴路等农民街吸引了大批农村居民进镇落户,加快了乡村城市化进程。

在进行道路建设的同时,全镇先后征用土地42.5亩,拆迁建筑物10多处,挖填土方量5000多立方米,投资一百多万元,建成了一座占地2.81公顷,居全县首位的农民公园;征用土地2000多亩,投资6000万元,建立了一个现有大、中、小企业40余家(其中国家级企业集团1家,市级企业集团5家)的工业园区,年工业产值达36亿元;先后铺设了8000多米下水道,建花坛二十个,绿化256000平方米,架路灯700盏,解决了钟管其它一些配套基础建设问题;接下去准备征用土地150亩,拆迁房屋32座,投资五千万元,开发建设一个近70000平方米的居住小区,可使近1200名居民喜迁新居。目前,钟管镇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文明卫生、环境优美,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新型农村城镇正逐步形式。

是什么原因使钟管镇建设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抓隹难得机遇,立足长远求发展。自1997年以来,浙江省省长、副省长,省城乡建设厅厅长,湖州市市长等有关领导多次来钟管视察指导。钟管人民把机遇看作是干事业的起点,看成把决心和实干结合的一次机会。自1997年以来,镇领导连双休日都不放过,除了其它必要工作外,几乎天都是围绕怎样把钟管建设得更好而作宣传、跑资金、搞协调。原先,县政府只计划在钟管修建一条仅3米宽的砂石路,只是解决了起码的通车问题,而钟管镇基础设施和市场滞后的问题仍尤为突出。钟管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决定紧紧抓住修建县城至钟管公路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请求批准把经过钟管的过镜段公路修建成一条路街合一的新街道——现取名南湖路,同时重点开发街道左右两侧村庄,使这一片沉睡千年的穷土地变成各方商家都关注的黄金宝地。后来,又把南湖路向南延伸至镇南的青墩工业区,大大改善了工业区的交通问题。这一抓住机遇,立足长远修建南湖路的方案,对改善钟管镇旧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抓住规划龙头,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是管理的依据。要搞好村镇建设,首先就要抓住这个龙头。过去,钟管人建房,多是这儿一间,那儿两户,既浪费了大量土地,又增加了基础设施投入,很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为此,钟管镇政府在城镇建设中,改革过去传统的建设方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现在,钟管镇已请省、市规划院编制完成了《钟管镇城镇体系规划》、《钟管镇总体规划》、《钟管镇新区开发详细规划》等,城镇的主要地段及每个村庄都编制了相应的详细规划。建设完全是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来操作的,真正做到了高起点,高标准,即布局合理、节约用地,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努力成为浙江省小城镇建设的一面旗帜。

第2篇

1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1.1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各项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要想持续性发展,则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的确保农业产量的提高, 可以进一步对农业抵御天灾的能力进行改善,确保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有利于农民的丰产增收。 特别是在近年来,由于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导致许多漏洞和缺陷频繁发生,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得以降低, 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1.2 有利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农业的生产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水平,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加快促进农作物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丰产增收,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村的消费水平,拉动我国的内需增长。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其投资量加大,这对于拉动我国的投资的需求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3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农村很大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脱落出来,充实到城镇化建设中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生产力,这就导致农村种地人口越来越少,这也加快推动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农业产业化经营势在必行。 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粮食产业规模化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已成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所以在当前这种新形势下,更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更好的加快推动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 加强农田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2.1 加强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的完善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大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基础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其具体作用还无法有效的体现出来,再加之农业建设中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这就导致我国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对整个农业体系的建设工作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这对加快推动当前农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在某些农业生产基地,难以进行大型的水利基础建设,要从其他方面着手,将资金和人力物力重点投入到一些比较小的设施建设上去,保障基础建设的发展;其二,要加快力度推广节水灌溉工程,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项目。 进一步对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维护的力度,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利设施要及时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各项措施和政策都能够落实到实处,大力投入人力和物力,确保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建和维护工作都能够落实到位。

2.2 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改革实践证明,建立工程良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保证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不例外。 淤在推进小型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改革,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直接投入力度,依据农业基础设施构成的层次性,明确各级政府和农村社区的投资责任;于政府要做好公益性质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分类项目评估工作, 对已经具有明晰产权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允许业主以有偿运营,有偿服务的方式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要抓紧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加快灌区管理单位的改革, 减员增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我国农业工程的建设。

2.3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过去,我国农民曾因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而使农作物丰收,农民的经济收益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使农民非常积极的关注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但是由于一段时间农业建设结构的改变以及农业政策的变化使得农业基础建设没有得到更好的完善,其中包括农业灌溉技术的落后以及管理的松懈,这使得在农业改观方面的用水量大大增加, 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而且没有促进农业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因此在面临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业水利基础建设的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旱田灌溉采用管道式喷灌,发挥管式喷灌投资少、便于管理的优势;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还要增强农民灌溉的节水意识和积极性,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 实践表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业用水的浪费,提高了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灌溉效果显著。

第3篇

交通设施是指在一些特定的空间位置上建立起来的建筑物,比如说:公路、铁路、航线、车站、飞机场以及一些附属的标志性建筑标识,主要有停车场、收费站、休息服务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与人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在我国地势平坦的中原,比较适合建设相关交通设施而在自然环境好较为恶劣的山区或沙漠,交通设施的建立就相对困难。为了顺应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推进我国交通保障体系的稳定发展,建立一个安全、便捷、高效、智能的交通设施保障体系是必经之路,也是为未来的交通体系的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1.1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交通设施的建设也要坚持和谐交通的想法,充分尊重自然的发展原则,做到因地制宜。交通设施的建设受到很多自然环境的制约,主要是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这些都对交通方式、设施建设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虽然如此,人们也不能因为自然环境的制约随意地、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交通设施的建造不仅要考虑眼前人们的所有需求,也要为人类的后代留下足够的利用资源。因地制宜的进行设施建设,就是要求人们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和地势的不同,建造适合于当地的交通设施。

1.2注重交通软环境交通软环境就是指人们的交通意识以及社会大众所营造出来的交通文化环境。交通软环境也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一部分,通过进行一定的理论指导与舆论传播,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交通文化环境是非常可取的。通过指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要求人们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加强交通制度的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交通制度体系。这样一个完善的交通制度,影响了社会大众的的交通行为,使得正确的交通观念深入人心,逐渐形成一个以人为本,遵守交通的人文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交通设施建设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3确立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一系列的公共交通形式,包过公交车、地铁、出租、火车、飞机等众多公共交通工具。这种交通的呈现方式是指人们出行时所使用的交通工具都是公共交通,这种交通模式比较适合在人口密度大、出行密度大的大城市当中。这种交通形式使用较好的当属香港,据不完全统计,香港人民出行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使用共公共交通,中国的其他大城市却只能望尘莫及。这样一种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表现出香港人民的环保意识较为强烈,另外,减少私家车的出行,环境污染也会大大减少。所以,公共交通模式有着非常明显的可取之处,它与私人交通相比,在经济上、安全上、环境保护上都有不可超越的优势。

1.4拓展水上的交通设施建设水上的交通设施也是交通设施建设中非常更重要的一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国许多的产品运输都依赖于水上运输。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初开始,我国运输的外贸产品百分之八十都依靠水上交通。截止到目前,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由此可见,水上运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设施建设更看重的是公路建设,尤其是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经达到世界第二发展水平。但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运输已无法满足需求,在这种矛盾日益明显的情况下,海上运输应运而生。水上交通的能源消耗较低、成本造价不高、排放的废弃物少、污染小,是我国交通运输的大势所趋。

2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的意义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是保障人民生活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趋势,交通设施建设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显示:所有的交通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道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国外的许多发达国家,都是以发展交通作为振兴国家经济的重中之重,通过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来推动整个大环境下的社会经济。当然,我国为了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已经制订了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农村交通设施建设,缩小与城市之前的差距,重点做好基础设施的管理以及生态环境建设。

3结语

第4篇

安阳市建设国家重要粮食核心区存在的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安阳市农田水利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很突出,表现在:资金缺乏,农田水利设施损坏严重且被盗被毁现象时有发生,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使农田水利建设投劳不足等。目前,全市旱涝保收田面积22.87万hm2,仅占安阳市总耕地面积的56%。2009~2010年,安阳市受灾总面积约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14%以上,其中,旱灾、大风、冰雹灾害面积要占到灾害总面积的88%以上,因灾害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7亿元[5]。尤其是随着高效农业的兴起,全市发展了许多高价值的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也培养了一批种植专业大户,但避灾抗灾的能力十分有限,一旦遭灾,农户损失惨重。资源不足,农业发展的空间有限首先,人增地减的趋势不可逆转,耕地质量不容乐观。安阳市人均耕地0.073hm2左右,而且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部分农田的灌排渠系不配套,农田用养制度不甚合理,重用轻养现象较为普遍,土壤有机物含量减少,质量退化。其次,水资源紧缺,分布不均匀。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6.4亿m3,人均占有量322m3,只占到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1/7和2/3,其中,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1.94亿m3,年用水总量为16.2亿m3(农业灌溉用水12.2亿m3),属资源型缺水地区。本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94.6mm,但在时间、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至8月,占到全年降水量的60%~65%[5]。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今后水资源的紧张局面还将进一步加剧,农业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缺水危机。此外,农业污染也较为严重,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新的污染源。农业科学实用技术普及不够,增产有一定难度一是农业科研与推广脱节,一些先进适用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推广应用。二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有利于调动农技人员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体制、机制还未建立起来。三是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安阳市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5.9%。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在48%左右,远低于国内国外先进地区水平(发达国家一般在70%至85%左右)[5]。致使农作物田间管理不科学、病虫草害防治不到位,盲目施肥、过量施用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粮食生产的进一步提升。市场意识淡薄,影响生产经营的效益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户生产经营相对盲目,市场半径较小,产品价格低;龙头企业小而散,在市场竞争中大多处于劣势地位,影响了生产经营的效益。据统计,安阳市土地经营面积13.33hm2以上的种植大户111户,不到全市总农户数的1%,处于从属地位。全市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435家,但大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仅29家,超10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没有一家;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45个,成员总数3万余户,仅占全市总农户数的2.5%[5]。相对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面还不广,处在“小马拉大车”的境地。当前务农人员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2010年笔者就安阳市当前务农人员文化素质情况做了抽样调查(70户、共206人,136个劳动力),结果显示:种田的有62人,占劳动力数的45.6%。62人平均年龄为51.2岁,其中50岁以上的47人,占75.8%;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50人,占81%。可以看出,当前务农人员中存在着“三多一少”,即年老体弱的多,妇女、小孩多,文化水平低的多,有经营头脑的青壮年少,在粮食主产区这种状况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耕地征占和耕地资源浪费现象仍较严重耕地除了整体质量在下降外,还存在着未征先占、乱占滥用、耕地浪费等现象。一是农村宅基地超标准批地、一户多宅、建新留旧、长期圈而不建等现象存在。二是乡村企业倒闭,土地闲置;取土烧砖,耕地遭破坏。三是城镇扩容,近郊耕地被大量侵占。在前些年开发区热得到严格控制后,近年来城镇互相攀比扩容又成为社会新热点。四是“路边店(站)”停业,村庄内坑、塘常年荒废。这种既影响村容村貌,又浪费有限土地资源的现象在安阳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综合服务能力比较薄弱由于基层农技、农机、植保、农资、农信、水利、种子等机构在业务上受上级机构指导,行政上隶属地方主管,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普遍存在着组织复杂、结构紊乱、功能弱化的突出问题。据安阳市有关部门调查,县级涉及到农业的部门和机构就达10多个,且多以独立分设为主。在同一部门或机构内部,下设多个经济实体和服务站,将服务组织分割成多个主体,形成内部无序、不规范竞争状态。而分属于多部门经营的化肥、农药、农机、种子等农资和农产品销售的服务机构,仍处于低水平下的相互竞争格局,综合服务能力比较薄弱。这种格局若得不到及时扭转,必将制约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导致粮食生产能力后劲不足。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运输等成本费用增加的共同影响,近年来,以化肥为主的农资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据调查,2010年全市棚膜、地膜较去年同期各上涨110元/t,尿素较去年同期每袋上涨1元,玉米专用肥和花生专用肥分别较上年上涨10元/袋[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农产品生产成本。据测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使小麦的每公顷综合成本上涨900元。其中化肥、农药和柴油价格上涨每公顷分别增加投入525、60和225元。玉米的每公顷综合成本增加1200元以上,其中化肥、农药和柴油价格上涨导致每公顷分别增加投入600、90和300元[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增长,往往会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安阳市建设国家重要粮食核心区的对策

第5篇

作者:张俊芳 单位:甘肃省安定区园艺工作站

注重科技创新,开展场院(校)联姻科技创新,就要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并以其为技术依托和扶持单位,同时示范场要为科研院所提供科研基地,通过请专家定期来示范场帮助指导,派技术骨干定期到相关院校培训学习等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更新知识,汲取新营养。对新上项目要严格论证,做到成熟一个、推广一个,并探索开展各种新品种与新技术的引进、开发、试验与超前研究,搞好科技创新和科技储备,增强示范场建设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机制创新,引入现代企业化的运行机制“入世”后,农产品要增强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农业生产就必须要向工业生产一样精打细算,千方百计提高效益,以质取胜。

因此,示范场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建规范有效、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一是创新投资机制,转变没有资金向上要、小打小闹、不担风险等思想,树立自谋出路、自求发展的意识,通过提倡多元化,发挥各方面的投入积极性等方式,鼓励农民和其他组织以土地、技术、设施、资金等参与入股来建设示范场。二是创新运行机制,可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经营方式,确保示范场的自身滚动发展。三是创新管理机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市场机制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创新,逐步把利益分配、经营方式等纳入市场机制的轨道,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基础上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并依据国家有关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等优惠政策,最优化配置人才资源,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充分发挥广大技术人员干事业、图发展的热情,鼓励他们到一线通过领办示范场建设来建功立业,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变成产业化的发展速度,从而使示范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真正发挥好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功能。

正确定位,合理布局,走特色之路要围绕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理清技术思路,明确定位,严密组织,不能将示范场建成一般意义上的示范场,也不能办成远离农民的实验基地,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最大化利用当地资源,取长补短,发展特色与精品产业,促进高新科技的转化与贡献。安定区示范场选址在国家科技部立项的西川旱作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这是安定区开辟的集生产示范、科技开发、辐射推广、信息交流、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开发园区,是安定区旱作农业的发展缩影。因此,在水资源利用技术等方面要突出“名、优、特、新”优势。

如对水的利用要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等超前性技术措施与工程措施;对农产品要求无污染、无公害、高医用价值、高保健性;种植模式宜采用立体型、经济型、生态型、通过设施条件,实行周年生产,并积极开展联合经营;技术上可采取计算机管理控制下的工程、农艺、生物等各种措施,实现技术上的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种植品种要求多样化,同时抗逆性强,高产、优质、高效等。要真正发挥好具有定西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带动功能,从而把示范场建设逐步引向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

第6篇

1重点实验室建设

1.1基础建设。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以“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为基础平台进行实验室建设,该舱体造价1000万元,相应配套实验设备360万元,成为本区特殊环境医学研究的主要支撑平台。实验室使用总面积共2793平米,万元设备总数217台(件),设备总金额3927.15万元。结合特殊环境医学的特色研究方向,本实验室建成6个研究室:野战外科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实验动物研究室、病理生理学研究室、药理学研究室、卫生勤务研究室,并与3所基层医院联合,分别建成代表高原、沙漠、高寒环境的3个现场实验基地。除了自治区科技厅的拨款支持外,医院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并每年拨款30万元成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根据实验室规定的特殊环境医学的研究方向,选择8~10项具有一定创新和实用性的项目给予资助,开放基金课题的研究期限为1~2年,每项经费支持额度不超过3万元,为本院和相关单位具备一定科研思路而暂无立项课题的人员提供科研启动基金,为下一步申请军队、自治区及国家科研基金打下研究基础。1.2人才队伍。本实验室以新疆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临床医学研究所、输血科、药剂科、病理科、检验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等20个科室及相对固定研究人员62人组成,并聘请客座专家10名。实验室组成人员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博士后8人、博士36人、硕士15人、本科19人。其中,8人在全国各专业学术委员会中任职,5人在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16人在全军56个专业学术委员会中任职,8人在新疆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8人在原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客座专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际著名专家1名,国内著名专家3名,疆内知名专家4名。组成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室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聘请国内野战外科领域著名院士担任。定期邀请客座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对研究方向及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国内外专家的学术引领作用,在提高重点实验室研究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3制度建设。为使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达到运行正常化、管理规范化,本实验室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因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在新疆自治区尚属首例,为规范其操作和管理,制定《西北地区特殊环境模拟舱检测规范》(DB65/T3441-2012)和《西北地区特殊自然模拟舱操作管理规范》(DB65/T3663-2014)两个自治区地方标准并颁布实施,为重点实验室制定《总则》《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学术委员会工作章程》《对外开放管理条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为了规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利用与管理,加强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制定《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细则》。各种规范的制定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提供规范和保证[1-2]。

2重点实验室管理

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联合单位,其日常管理主要由动物实验中心负责,为了保证有效运行,成立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兼任重点实验室主任,由科技厅任命,并设秘书1名,负责与科技厅和各个组成单位研究人员的联系。为了克服实验中心固定人员少,研究室多的局面,在管理上采取“六化”管理措施。2.1科室管理精细化。为加大科室管理力度,根据科室点多面广的特点,并结合工作人员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充分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管理意识,本实验室建立“交叉网络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每个人负责一个研究室的相关管理工作,每个人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每周一科务会上各室负责人进行工作汇报,由科室主任进行讲评,提出要求并协调各个管理小组之间的工作。此模式一方面锻炼个人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保证管理上不留死角,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作上的推诿,使科室运行高效[3]。2.2科学研究团队化。从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始,本实验室以建立研究型团队为主要目标,将科室工作人员从单纯实验保障型向实验保障和研究复合型过渡。利用科室承担的全军及军区课题,将科室人员分成多个科研攻关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人均由博士或硕士担任,如一名博士带领一名实验员负责脑和神经内分泌方面的研究,另一名博士带领另一名实验员进行肠道黏膜通道性方面的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在读研究生和科室实验员也组成研究小组。将大课题分解成小课题,由各小组负责实施。在动物实验及取材时通力合作,取材后各小组进行各自所取脏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这样一方面节约科研团队时间和经费,另一个方面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收到很好效果。本团队2015年获批原科研创新团队。2.3人才培养自主化。针对动物实验中心人员科研实力相对薄弱问题,为了加快研究步伐,不能靠等高学历研究人才的引进,本实验室注重现有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坚持于每周五上午进行科研课题讨论,并针对每个科研小组的研究方向,要求课题负责人进行相关国际前沿的读书汇报。针对科室招聘人员学历低的状况,为了适应研究型科室的发展战略,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专业硕士。在此模式下,一名主管技师在参与课题研究同时,于2015年7月顺利从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硕士毕业。另一名实验员也于2015年考取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正参与本课题研究,另外两名实验员于2016年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本科2名博士分别获批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并获批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名博士后顺利出站;重点实验室获批新疆医科大学联合博士培养点,科室人员在共同的课题攻关中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升[4]。2.4联合攻关多学科化。重点实验室的客座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委员有军内著名的野战外科院士,也有高原医学、航空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家教授。在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带动下,实验室既在军内进行研究合作,同时也在疆内与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院内与放疗科、烧伤科、输血科、急诊科、ICU、临床医学研究所、检验科、营养科、心内科等科室建立跨学科的科研团队,以加快特殊环境军事医学研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团结协作,联合攻关。2.5研究方向特色化。因为本实验室具备“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这一特色平台,在科研方向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沙漠干热环境腹部火器伤创伤机制及救治研究为“十一五”全军临床高新技术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建立沙漠干热环境腹部火器伤模型,前期研究经科技成果鉴定认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其救治研究正在进行中。同时,成功建立沙漠干热环境中暑模型,在美国急救医学杂志,并在国内外首次将姜黄素应用于沙漠干热环境热射病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大鼠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提示姜黄素有明显的脏器保护作用,以此推测姜黄素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沙漠干热环境热射病的有效药物,其机制7个科研攻关小组正在积极研究中,有多篇文章陆续发表。本实验室已经在沙漠干热环境研究中形成特色优势,但在高原领域的研究尚未形成学科优势。近期拟与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研究所联合,以新疆民族医药为突破口,结合特殊环境医学的研究方向,以期在高原和沙漠干热环境损伤保护的药物研究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和优势。2.6安全管理常态化。始终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组织全科人员认真贯彻条令条例,遵章守纪,从军区部队发生的事故问题中汲取教训,逐步加强全科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本科在实验过程除了强调生物安全外,还存在毒麻药品管理的安全、消防安全、消毒锅的压力容器安全、人工实验舱的操作安全等,加上新疆环境的特殊性,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本科实际情况,科室安全工作实行四级负责制(包括各实验室、各组、总值班员、主任)。为了加强安全,启动24小时在岗在位的安全值班,并制定值班制度,明确值班的责任,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5]。

本实验室已经获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但仍存在基础薄弱、管理经验不足、科研实力不强,没有形成较强的学科特色优势等问题。随着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多学科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高原和沙漠干热环境医学的研究特色,促进本院特殊环境军事医学的研究发展。

作者:刘江伟 是文辉 杨帆 雷权 许永华 张云宏 单位:1.新疆军区总医院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 2.新疆军区总医院医务部

【参考文献】

[1]房世杰,任红松,李进,等.对新疆农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6):35-38.

[2]田伟,陈吉.疗养院健康管理实践[J].医院管理杂志,2017,24(1):22-24.

[3]张洪清,台红祥,郑楠.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42-43.

第7篇

摘要: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建档案事业提出了新的课题。顺应时代要求,城建档案馆服务功能社会化已是大势所趋。本文明确了档案馆功能社会化的内涵和定位,分析了其实质特征,阐述了信息化是实现功能社会化的途径。

关键词:城建;档案馆;功能;社会化

一、城建档案馆功能社会化的内涵与定位

(一)城建档案馆功能社会化的内涵

城建档案馆功能社会化是指城建档案功能不断地向社会拓展,并且不断地在更大的社会公众范围内发挥作用的过程。这是一个在时间上渐进、在外延上扩展、在内涵上深化的过程。时间上渐进,一方面是因为面向社会的城建档案馆功能的发挥受制于公众档案意识、利用需求等外因,而这些因素并不是一时就能具备的,需要时间来培养。另一方面,城建档案馆由封闭走向开放,内部的条件需要不断完善,为实现功能社会化练好“内功”。外延上扩展,指的是城建档案馆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功能类别上有所补充。比如,城建档案馆参与国际性的交流活动,制作有关城市建设发展的专题片作为参与对外交流的载体和工具,城建档案馆因而发挥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功能。内涵上深化,是指城建档案馆原有的社会职能在实现过程中更加细化、更加具体化。例如,传统城建档案馆在提供利用档案方面存在明显的被动性,利用者要求什么,城建档案馆提供什么。这种陈规单一的自然职能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如果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采用建立目录中心、对档案进行编研、举办展览等方式对城建档案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发,就能将这项职能进一步细化,使服务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城建档案发挥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城建档案馆功能社会化的定位

当今,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城乡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城建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重新界定城建档案馆的功能,其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社会服务。城建档案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一系列诸如交通事故频发、城市功能麻痹、环境污染严重、居住环境恶化等弊端。为了解决上述矛盾,都需要用到城建档案。因为城建档案能真实反映城市中各种物质规律,它是人们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智慧结晶。只有以城建档案为依据,才能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克服盲目性,避免浪费和损失。城建档案在社会生活中还具有重要的参考、凭证和情报价值。城建档案可以为编制城市规划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确定用地范围提供凭证,为工程设计、改建、扩建、维修提供依据,为参评奖项、申报资质、编制修志提供历史史实,为城市建设管理(查处违章、拆迁补偿)提供保障,为新建项目的设计提供相关资料和技术借鉴。

2.历史文化。城建档案馆在历史文化方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二是开展文化教育。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今昔对比,可以增强民族自尊,“以史为鉴、存史育人”,使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3.学术研究。丰富的城建档案信息具有多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例如,城建档案能够为城建学术研究提供依据。城建档案可以为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城建知识和成果。

二、城建档案馆功能社会化的实质与实现

(一)城建档案馆功能社会化的实质

城建档案馆功能社会化的过程反映了由城建档案馆职能客观规定向城建档案馆功能主观能动的转变。作为客观规定的职能,表达的是城建档案馆应该具备什么职能,发挥什么作用。正因为是客观规定的,显得比较抽象、笼统,难以起到激励的效果。作为主观能动的功能社会化,反映了城建档案馆对于外因的灵活适应性,对于本身潜力的不断认识,对于社会的更多融入。城建档案馆向来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紧紧地围绕国家利益为中心。现在,个人权益受到重视,整个社会朝着信息平等、信息自由、信息共享的目标努力,城建档案馆自身也应该具有更多的自。功能社会化不仅使城建档案馆大有可为,而且还真正体现了城建档案的重要地位。城建档案馆功能社会化并不是完全主动而冒进的改革,恰恰相反,这是以时代要求为动力的改革,可以说是时代的革命。

(二)城建档案馆功能社会化的实现

城建档案馆功能社会化的实现途径是全面实行信息化服务。目前,城建档案事业正面临着由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体制向着以全方位的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开发和档案信息服务三位一体为特征的新体制的历史性转轨。

1.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主要是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它通常包含办公自动化、城建档案接收管理、城建档案目录管理中心、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城市建设信息管理、城建档案著录等多个子系统,可将工程档案接收、业务指导、档案整理、档案预验收、档案保管、档案检索、应用统计等业务工作一并纳入计算机管理,同时还可以与先进的信息系统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GIS)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各种信息支持和保证,为城市安全应急预案快速、准确地提供重要基础参数。

2.城建档案信息开发。城建档案的信息开发是指城建档案馆工作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将静态的城市档案信息变为动态的信息,使其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利用的过程。

目前城建档案信息开发的手段主要包括检索、加工、提供利用和咨询服务手段。a:检索手段。检索手段是指加工各存储城市档案信息,编制城建档案检索工具。它是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最简捷、有效的方法,具有编制简单、交流及时、传播快速的特点,具体可通过建立科学的档案检索工具和目录中心来实现。城建档案检索工具是揭示城建档案的内容和外形特征,指引档案信息检索和组织信息传统交流的工具。应尽可能编制多样检索工具如总目录、分类目录、专题目录、专题卡等。建立目录中心应以中心档案馆为龙头,以城建各机关单位档案室为基础,建立城市档案网络化管理体制。同时利用微机联网把城建档案活动中形成的大量复杂、分散的城建档案资料以联合目录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再通过中心馆进行城建档案的交流、咨询、利用和服务工作。

b:加工手段。档案信息的加工手段实际是档案馆的编研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最高形式。利用编研成果的传播可以促使城建档案资源打入技术市场。其类型大致包括检索性编研、专题性编研、文摘性编研、编绘性编研和史志性编研等。检索性编研是用以提供城建档案有效线索,便于工作人员和利用者查找的工具性编研。专题性编研是根据社会需要,按照一定专题把相互关联的城建档案材料加以复制、注释,并进行编排汇集成册。文摘性编研是按照一定选题,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摘录重要文件、典型图件,通过整理编辑成册。编绘性编研就是通过编绘提供图件档案编绘性成果。史志性编研则是利用城建档案进行的编史修志工作。

c:提供利用手段。提供利用包括提供借阅、复制档案和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具体方式可分为办展览,内部打印,分发交流,分开印刷出版,声像技术传播。在开展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城建档案部门所提供利用的一般都是城建档案资源中开发加工过的信息。

d:咨询服务手段。城建档案人员运用自己掌握的城建档案专业知识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技术知识,回答利用者关于城建档案检索、城建档案所载信息的技术、知识的工作。具体形式包括检索询问、专题询问和综合询问。

(三)城建档案信息服务

第8篇

首先,没有确定适合自身实际的国际化发展思路,

缺乏明确具体的企业文化发展目标和规划。部分建筑企业认为"走出去"一定海阔天空,风光无限,但对自身竞争优势缺乏必要了解,缺乏长期的战略思考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投资项目、企业文化研究、环境分析、地点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缺乏论证,经营方式单一,不能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缺乏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实用人才,经营管理不能完全市场化,仍然处于半政府状态。有关文化因素对企业命运的重要意义,许多建筑企业界人士认识不够,缺乏对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建设与培育的战略选择,没有具体的海外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其次,对他国文化了解不够,社会关系处理不尽如意。

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在实施海外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还象在国内一样,把人情交往当作最主要的交往方式,许多企业家习惯了在国内依赖于由人情交往所编织的社会关系网即社会资本,形成对关系的依赖。没有详细了解拟进入国家的市场与文化背景,没有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的管理思路与策略。在社会关系的处理上,部分企业照搬国内经验,结果吃了亏,最终被迫退出了市场。

第三,传统思维习惯和管理方式的束缚。

我国在海外经营的建筑企业大部分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计划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习惯于依赖政府,依靠政府工程,市场竞争观念不强,"大锅饭"和"铁饭碗"的体制和观念,还未彻底改变,"官本位"思想严重,在部分企业中"人治大于法治","一言堂"、"家长制"、"上智下愚,尊卑有序"等落后的传统观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部分国企的经营者是准官员,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即使海外经营成绩欠佳,也可以调到其他企业或部门"易地做官".部分企业甚至依然用国内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海外工程,如,某企业一个项目经理刚到海外,在施工中遇到问题,马上决定:开个现场办公会解决。这在国内是一个制度化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式,但在海外业主、监理及海外员工眼中,他们就会感到很奇怪,他们不明白"现场办公会"的意思,认为一件本来可以由下面员工当即直接办理的事,为什么非要等到开"现场办公会"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呢?

第四,没有很好地遵循国际交际惯例。

交际是企业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它能看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文化在一个员工身上的具体体现。部分建筑企业海外员工在与当地主管部门、人民交往中,急于求成,按照在国内的交际惯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热情过度,令对方反感;有的员工大男子主义严重,不尊重当地妇女;有的员工工作中过于谦逊,使业主方、监理方误以为其工作能力差,工作造成被动;还有部分企业海外经理还像在国内一样,对海外招聘的员工的婚恋、家庭、健康、经历、住址、以及、政治见解等问长问短,认为这就是关心属下,结果事与愿违,造成误解。

第五,部分企业出"门"准备不充分,自信心不强。

一走出国门,很多建筑企业开始有些茫然,不知自己的管理水平到了外国怎么样,不知道要遇到什么样的业主和监理,觉得在国内多年的施工经验不管用了。加之刚开始还有语言问题,部分企业海外经营人员中标后匆忙上场,过分依赖翻译,对语言学习不重视,或者工程紧张顾不上学习,造成在物资采购上吃亏,看不懂施工材料,工作被动,很快就失去了自信心。

二、对境外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第一,确定合适的国际化发展思路,使企业本土文化尽快"落地生根"。

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国门经营,要确定合适的国际化发展思路,选择"文化先行"的发展战略,对企业文化的人才培训给予充分重视,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员工的文化认知力和文化适应性。要尽快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在海外找到共同点和结合点,使企业自身文化在海外"落地生根",形成独特的海外企业文化体系。

第二,加强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研究,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社会文化通过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宗教观和世界观,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并作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文化氛围和产品的文化品位,这是社会文化渗透于市场经济运作过程的一种重要形式。

企业要走出国门发展,首先就要了解各国的文化、处理好社会关系,充分考虑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有来自于风俗习惯的,有来自于价值观念的,有来自于行为举止的,有来自于自然环境的等等。"美国加州牛肉面"公司共有78家分店,只有一家开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其他77家分店全部开在中国,经营者充分利用了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跨国经营取得巨大成功。

海外经营不同于本国经营,企业公司领导者必须把文化差异这个变量考虑进去。管理好不同民族、不同价值观念的员工,解决"跨文化管理",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寻找超越文化差异的公司目标,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有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这是建筑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三,遵循国际社会中约定俗成的交际惯例。

与人打交道,这是最实际的企业文化之一,因为你代表的是企业形象。到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制度与我国大有差别的海外经营,首先就是要与他国的政府官员、业主、企业和当地人民打交道,把企业宣传出去,把工作开展起来。所以一定要注重与他们打交道,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与他们进行交往和沟通时遵循国际社会中约定俗成的交际惯例,尊重个性独立,维护个人尊严,尊重个人隐私,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论,有以下几条国际惯例。(1)信守承诺。(2)热情有度。(3)尊重隐私。(4)女士优先。(5)不必过谦。有的时候,在对外活动中,难免会碰上一些本人尚未经历的场面,或是难以处置之事,此时此刻最好的办法,就是静观一下他人的做法,努力"从众",与大家保持一致。

但不论和任何国家的人打交道,走出国门的企业和个人请务必记住:中国人同外国人是平等的,我们是有自尊的,不要忽略了我们的民族尊严、民族气节,见到老外莫要卑躬屈膝,要不卑不亢,保持民族气节,更不能趾高气扬,摆阔气。这比在国外承揽多少工程,挣多少钱都重要的多。

第四,靠实力说话。

在海外经营建筑企业共同的一个感受是执行程序比国内要正式得多,也先进得多。面对的业主和监理,只认实力和施工水平,靠请客送礼是行不通的,必须靠过硬的质量征服他们。

在完工的阿富汗昆都士公路修复项目中,世界银行南亚交通部门主管陈广哲对工程赞不绝口,他认为,这个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公路项目,即使在遇到袭击,造成人员伤亡、被迫停工的意外打击下,仍然能按时优质完成,显示了中国建筑企业的实力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他还说,这个项目最后能得到各方满意,中铁十四局集团派出了优秀项目经理是重要原因,这个年轻人懂英语,素质高,管理水平一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最重要的管理保障。

第五,加强语言学习。

第9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建设

我国是一个煤矿大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果依然禁锢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来进行企业经营势必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为了改变这一状态,营造健康的企业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煤矿企业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进而促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对煤矿企业的重要意义

1.更好地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对于其企业管理一直处在一种半封闭的状态,长此以往导致其企业经营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管理模式较为传统陈旧。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已明显不能跟上当今社会发展的脚步。加之煤矿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普遍存在,进而使得煤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的难度变得更大,进而导致我国的煤矿企业不能够健康长远的发展。这就要求我国煤矿企业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摒弃企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加强企业文化这一新型的管理模式,以此来使我国煤矿企业适应社会的需要。

2.有利于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

我们都知道,任何企业想要发展都跟企业的凝聚力是分不开的。在煤矿企业中,不同的员工由于各方面因素其努力的方向和程度都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使得企业产生内耗,进而会使得企业的发展潜力得到限制。而企业文化可以对员工行为进行引导、规范,使其能够符合企业的要求,使员工的努力方向保持一致。因此,煤矿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有效的优秀企业文化并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其的目标与企业文化融化在一起,进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3.是煤矿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企业发展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而我国的煤矿企业更是要遵循这一思想。煤矿企业的文化建设,能够使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工作,我们的企业才能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迈进。

4.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长期以来,煤矿企业总是给人一种开采资源、安全性不高、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不好印象,这就需要加强煤矿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塑造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以此来改变煤矿企业给人的固有印象,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煤矿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对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在我国煤矿企业中,普遍存在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度不够,进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目前,虽然有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加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队伍当中,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大多企业管理者认可。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比较肤浅,没有引起企业管理层的足够认识。部分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存在不正确的认识,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管理工作来说可有可无,甚至有部分领导认为员工的任务就只是生产经营而已,只需要掌握基础的工作技能就足够了,对于企业文化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不是必须参与的。因此,企业往往只注重技术、市场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而不愿意花钱在人员素质的培训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上。即使是在开展大范围的各项活动中,也只是临阵磨枪,这样反而加重了干部职工的工作担子,使其对企业文化工作产生逆反抵触的情绪。由于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度不够,进而使得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失去了重要的支撑,大多数煤矿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撑,煤矿企业文化也仅仅以一些简单的条幅口号的形式来呈现,而这种形式显然不能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理想效果。

2.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煤矿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艰辛的系统工程,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然而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思考探索怎样更好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一些管理者认为开展企业文化活动是政工部门的事,与自己的工作没有关联,这就导致煤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难以持续,企业部门不能联系企业实际开展工作,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

3.缺乏员工群体基础,企业文化难以落实

企业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来源于企业员工,来源于企业员工的长期成产经营实践。而在有的煤矿企业中,企业文化只是由少数领导者编制的文字口号,只能反映几个人的理念,而没办法真正反映出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企业文化需要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共同理念,渗透到企业每一个环节环境中去,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否则企业文化就失去了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重形式轻实质

当前,我国许多煤矿企业的文化建设中都存在着重形式而轻实质的现象。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往往对实质的建设比较少,而大多仅仅停留在要求多的形式上。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职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了解得不够充分,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错误;另外就是企业领导者没有结合自身企业特点,而只是一味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的文化建设内容,这样不单使得企业失去了自身的特色,而且搬来的成果并不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进而使得企业文化完全发挥不出其真正的作用。

5.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有效的宣传

在煤矿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干部职工往往只是注重了对于内容实用性的建设,在企业内部对于企业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到位,没有进行有效的宣传并形成有效的总结,也没有能够使企业员工自身的道德修养与企业文化建设真正的融合在一起,这样就使得企业文化建设缺少了些许人文色彩。

三、加强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结合以上对煤矿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几点措施意见。

1.正确认识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煤矿企业的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有深刻的认识,只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煤矿企业的管理者才会重视并加大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力度。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煤矿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岗位及工作专员来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宣传,这样就能够使得企业内的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而能够认同并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支持。

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在煤矿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企业员工的自身发展融合联系在一起,对员工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了解,并尽可能地满足,使员工在内心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观念进行认可并积极投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中来,使得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并在这一活动中感受到企业文化建设所带来的自豪与归属感,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3.积极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的宗旨是为员工提供一种高品位的精神理念和高层次的行为规范,用企业精神培育员工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煤矿企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中去,投入专项资金积极营造文化环境进而造就良好的企业舆论氛围。可以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定期开展娱乐活动,比如举办员工文化节、周年庆典、体育比赛等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员工的文化生活,满足员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使职工在文化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同时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

不管是在哪一个行业中,领导的带头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煤矿行业亦是如此。在煤矿企业中,企业领导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经营模式,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文化建设提到重要的地位上来,并不断向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内涵的宣传讲述,带动员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进而在全体员工中间形成极强的凝聚力,使员工树立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信心。

对我国煤矿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程,需要各级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努力。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正确认识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切实联系企业自身状况,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的带头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发展,为煤矿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淑娟.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探讨[J].新西部: 下旬,理论.2012(05).

[2]李敏华.试论煤矿企业打造优秀企业文化 [J].改革与开放.2012(08).

[3]侯秉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讨[J]. 现代企业教育.2005(12).

[4]潘方强.关于构建成熟企业文化的若干思考 [J].广西电业.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