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4:57:22
导语:在管理世界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WTO透明度关系
一,非政府组织对于WTO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非政府组织的兴盛发展与其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多的参与是与全球化分不开的。全球化被视为是一种“国家内部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外化”,①——诸如环境污染的全球性的问题更多的需要在国际上得以解决,从而削弱了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对这些活动的控制能力。对这些全球性问题的承认,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层面上的谈判与协商,这样也就为国际非政府组织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与此同时,WTO也在全球化进程中完成了对GATT的继承,并成功的过渡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完整的一套世界贸易规则体系。当然,非政府组织不可能放弃WTO这个展现其能力的大舞台。正如一位环境问题专家所指出的:“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是迄今为止最为常用来解决国家间有关环境问题争端的机制”。②因此,他们认为如果撇开了WTO就无法实现他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利益。
可以说,非政府组织对于WTO体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有利于强化WTO的决策能力。当WTO的机构面临一些诸如贸易与环境等非其所长的专业知识时,从非政府组织获取的可利用资料、信息将有利于拓宽WTO对有关问题的分析基础,从而降低WTO决策机构发现事实和推理分析过程中的错误,提高相关机构报告的质量。
其次,非政府组织是由一国或数国的公民或公民的联合发起的并谋求某种公共利益的独立于国家的具有私人性质的组织。③可以说,非政府组织代表的是某一个或几个地区公民(团体)的意见。在全球化的态势下,这一公民或团体的意见已经无法通过国家意志的形式来表达。于是,非政府组织便成为这一部分公民的代言人。而与非政府组织的联系对于缺乏透明度的WTO来说,无疑是加强其为公众所认知的最佳途径。
最后,WTO协议中的仅允许缔约国方提供信息的规定无疑造成了一种形式上的垄断。④如何打破成员国方提供信息的垄断并创造竞争环境以寻求建立最佳的政策制定机制成为WTO亟需解决的问题。非政府组织的介入提供了一种最佳方案:在WTO中,非政府组织可以扮演一个政府缔约方的情报提供竞争者的角色,这样就能利用其在某一专业领域的智力资源优势,发挥了非政府组织迅速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做出反应的特长。从而在WTO体系内构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平行竞争机制,以期能更好的发挥各方面优势、集思广益,制定出最适宜的世界贸易政策。
二,现行WTO制度中有关非政府组织的规定。
WTO各缔约方早已认识到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意义,因此各方在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
织的协定》中,已经包含有关于非政府组织的内容。该协定的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总理事会应做出适当安排,以便与在职责范围上与WTO有关的各非政府组织进行磋商与合作。”另外,在1996年6月18日,总理事会通过了《与非政府组织关系安排的指导方针》(WT/L/162)①,建立了一整套WTO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框架。这一系列的指导方针包括:1,遵循《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第五条第二款所确立的基本原则;2,各成员方认识到非政府组织能起到增进公众对WTO相关活动的认知程度的作用,因而各成员方愿意提高WTO的透明度并发展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3,为了达到更具透明度的目的,必须保证非政府组织获得更多有关WTO活动的信息,特别是比过去更快地取消对获取有关这些活动的文件限制。为此,秘书处将使相关资料(包括已经取消限制的文件)在互联网上公布;4,WTO秘书处应积极地采用各种方式,发展同非政府组织的直接联系;5,如果WTO各理事会或委员会的主席参加同非政府组织的讨论会或其他会议,他只应代表其本人。除非该理事会或委员会做出其他的特别决定;6,各成员方重申WTO是一个对其成员方的有关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定拘束力的政府间组织。因此,各成员方认为非政府组织不可能直接参与WTO的工作或其会议。
自1996年以来,WTO秘书处和各成员方以各种方式积极地保持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对话,而以上这些方针则起到了指导作用。WTO在发展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中进行了如下几种尝试:
第一,允许非政府组织参加部长级会议。在通过了《与非政府组织关系安排的指导方针》后不久,WTO各成员方就非政府组织参加新加坡第一次部长级会议的程序达成了一致意见:1,非政府组织将被允许参加大会的全体会议;2,登记的非政府组织必须符合《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即必须证明他们的活动与WTO的工作是由联系的。②
1996年12月的新加坡会议是WTO历史上第一次由非政府组织参加的主要会议。总共有159个非政府组织登记并参加了会议,其中的108个非政府组织(235名个人)代表环境、发展、消费者、商业和农民等各方面利益。另外,设在新加坡大会会场的非政府组织中心为与会的非政府组织及其代表提供了会议场所、电脑设施和会议的官方文件等便利措施。
第二次部长级会议于1997年在日内瓦召开,这次会议共有128个非政府组织(362名个人)。在为期三天的会议期间,非政府组织除了参加非正式的工作会议外,还参加了由秘书处主持的日常简报会——这是第二次部长级会议的一个特色,并被非政府组织视为一个WTO保证其透明度的真正的信号。③
多哈部长级会议期间,WTO秘书处安排了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计划。这些计划将由感兴趣的成员方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协商后达成一致意见。其中正在考虑的有非政府组织参加一些活动包括:1,日常非政府组织简报会。秘书处会为已经登记的非政府组织举行一天一次或两次的有关大会会议进程的工作简报会。这些简报会将由一些想同非政府组织交流的成员方的部长或官员来主持;2,特定问题的非政府组织简报会。有关一些特定问题的简报也将由总干事或秘书处官员集中向登记的非政府组织。相关问题的确定取决于大会的主持国和非政府组织的兴趣所在;3,由秘书处组织的讨论会。WTO秘书处将就非政府组织感兴趣的问题组织讨论会。这些讨论会将在非政府组织中心举行,同时面向所有多哈会议的与会者开放。①
第二,为非政府组织举行讨论会。自1996年以来,秘书处为非政府组织安排了许多讨论会。这些讨论会往往针对一些有关市民社会(civilsociety)切身利益的特定问题,如其中的三个讨论会是关于贸易和环境问题、一个关于贸易和发展问题等等。这就反映了WTO认识到了市民社会作为一个实体,其本身的权利应受到重视。另一方面,这些讨论会在一个非正式的场合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了一个同WTO成员方的代表讨论相关特定问题的机会。
第三,同非政府组织保持日常联系。WTO秘书处每天都会从全世界收到大量的非政府组织的询问信函。同时,WTO秘书处的工作人员会定期与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举行会议——这些会议既是独立的,也是作为秘书处组织非政府组织参加WTO活动的一部分。
第四,一些新的举措。在1998年7月的总理事会上,总干事通知各成员方,秘书处将采取一些新的步骤来增进同市民社会的对话。这些步骤有:从1998年秋开始,WTO秘书处将为非政府组织提供日常工作简报;在WTO官方网站上增加有关非政府组织的相关内容。另外,秘书处还会将其每月收到的由非政府组织提交的论文的目录汇编成册并散发给各成员方。②
值得注意的是,WTO争端解决机构在其报告中也对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予以确认。在沸沸扬扬的海龟案中,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前后对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来文的态度明显不同。在本案中,专家小组认为:“…根据DSU第13条,专家小组掌握着寻找信息和选择信息来源的主动权。在任何场合,只允许争端当事双方和的三方直接向专家小组提供信息。在我们看来,接受从非政府组织途径来的未经征询的信息同DSU的现行规定是不符的。因此我们通知各当事方我们对于这些文件(来自非政府组织的)将不予考虑…”③
而在上诉机构的报告中,尽管肯定了专家小组评判非政府组织提出的报告的行为是在DSU第12条和第13条授予他的职责范围之内的。但上诉机构着重指出了专家小组在有关是否应该接受未作要求而收到的由非政府组织提供的信息的问题上对DSU相关条款所作的法律解释是错误的。上诉机构回顾了“荷尔蒙案”(WT/DS26),认为根据DSU第13条第2款,专家小组可以从任何相关途径寻找关于案件的信息,也可以咨询任何专家以得到他们关于案件特定方面问题的意见。在这里,上诉机构强调专家小组可以向“任何个人或团体”或“从任何来源”寻找“资料或技术信息”。同时上诉机构也强调了DSU第12条第2款,即“专家小组程序应有充分的灵活性以保证提供高水平报告,而又不会不适当的延误专家小组审案进程”。上诉机构在其报告中指出了本案专家小组在解读“寻找(seek)"时,不必要的太过于注重正式性和技术性而以至于要求“任何个人或团体”首先必须得到专家小组的允许才能提交报告。上诉机构进一步指出:“在本案的情况下,基于实用或其他相关的目的,‘经要求得到的资料’与‘未经要求得到的资料’之间的区别实际上是不存在的。”④因此,DSU授予专家小组寻找资料的权利并不意味着专家小组可以禁止接受那些事先未经专家小组要求而提供的意见。
在本案中,上诉机构的报告直接肯定了非政府组织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专家小组、上诉机构及当事方的法律上的意义,这就从侧面肯定了非政府组织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地位。同时这也意味着非政府组织在WTO体系中的活动范围得以拓宽。另外,本案对今后WTO争端解决机构在处理涉及有非政府组织提供信息的案件也具有垂范作用。
三,评价。
总的来说,非政府组织在WTO体系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作用有所增强。正如WTO官方网站上所说的,“WTO自其成立以来的运作历程生动地表明了世界贸易体制从未像现在这样备受公众舆论的关注和审视”。①
然而,WTO各方对非政府组织的介入仍持怀疑态度。因此,非政府组织在WTO中的作用依然有限。有意思的是,持将非政府组织排除在WTO政策制定过程之外的观点的大多是成员国的政府官员(而非专家或学者)。他们认为非政府组织的加入只会扭曲而不是改善WTO的决策机制。综合起来,现在反对者持有以下几种意见,下面我来一一评述:
第一,担心非政府组织代表的是特殊集团的利益。即认为当一个政策决定机构允许游说集团介入后,将存在着某一特殊的利益集团施加不平衡影响的可能性。有一些分析家认为,代表特定利益集团的非政府组织的加入会减缓决议制定的进程进而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②还有一些贸易专家认为许多非政府组织不赞成贸易自由化,因而担心它们的加入会阻挠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由于代表商业实体(通常是一些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益的代表在WTO中已经存在。因此,纳入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会产生各种利益集团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效果。从而抵消WTO中现存利益集团的影响,进而只会是降低而不是增加有特殊利益集团操纵的政策的产生的可能性。
第二,担心非政府组织的加入会影响WTO作为一个多边政府机构的性质。这种观点认为WTO作为一个调整政府间关系的机构,只应保证成员国政府在贸易政策的制定中起主导作用。而非政府组织代表的是一个或数个成员国国内公民的利益。这些公民的利益和他们所在国家的利益如何在WTO体系内得以调和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此,非政府组织的加入会冲击国家在WTO中的地位,会使WTO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③
然而,非政府组织在本质上就具有跨国性的特征,它也有独立参加某些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一点早已在联合国体系中得以确认。给予非政府组织在WTO中发言和观摩争端解决程序的机会,并不排除各成员国依然可以闭门议事。由于全球化的影响,一些涉及政治的经济问题愈发需要在国际层面上得以解决。因此,WTO不需要以一个纯粹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机构的形式存在。可以预见,非政府组织的加入能够强化WTO作为一个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的地位。
第三,认为非政府组织不具代表性。此观点认为很难确定非政府组织究竟代表的是哪些人或是多少人的利益。这样就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怎样来保证非政府组织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非政府组织应采用何种方式来保证它们的代表性和它们对其代表所负的责任?
我认为,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性问题在WTO对其开放后将更易于解决。所以,不应过多地考虑这个问题。相应的,在国际领域内,对非政府组织地位的重视程度应取决于该组织过去在增进其所参与的国际机构和其所代表的公众之间的联系所作的贡献。
第四,还有一些人提出了非政府组织参与WTO的可操作性问题,即担心控制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贸易体制内的活动的难度过大。另外有一些观察家认为非政府组织在WTO会议上的出现会使一些成员国由于担心受其国内的指责而不愿暴露其真实的想法。这样反而有违吸纳非政府组织加入WTO以增加透明度这一做法的初衷了。①
有关非政府组织在WTO中活动的具体操作的确还存在着问题。目前WTO可以参照其他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做法,如世界银行早已建立起一套允许非政府组织参加它的会议和决策过程的程序。同样的,经合发展组织(OECD)近年来也拓展了与非政府组织接触的领域和范围。总之,要让非政府组织高效、更好的参与WTO的有关活动,实际中要克服的困难是有很多的,但过多地担心确实是不必要的。
谈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众所周知,1999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WTO第三次部长级会议由于会场外众多民众的示威游行而草草结束,预先拟发动的新一轮多边谈判也淹没在一片反全球化的口号声中。②
尽管西雅图会议以失败告终,尽管其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它给人们最大的警示就是:向WTO发出了其贸易政策制定过程和争端解决程序应更具透明度的讯号。WTO处于正在浮现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核心,世界贸易体制的规则和程序正日益被视为协调好全球范围内经济相互依赖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WTO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处于一种“幕后运作”的状态了。
其实早在战后酝酿成立“国际贸易组织”(ITO)时,创立者们已经清楚的预见到了非政府组织将扮演的重要角色。后来,GATT的第一任行政首长,EricWyndhamWhite先生,提出了一项非政府组织议程。他建议ITO:1,起草一份给与磋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的名单;2,邀请非政府组织观察员出席ITO大会并允许他们提出议案和自由发言;3,就ITO活动领域内的问题向非政府组织提出咨询;4,任命一个由非政府组织代表组成的顾问委员会。③这一方案可以看出ITO的创始者们对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充分认识。只可惜ITO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成立,而以临时协议的形式出现的各方妥协的产物——GATT对这一问题没有充分重视,从而失去了与非政府组织握手的良机。
与此同时,其他国际性组织却在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上走在了GATT的前面。最典型的当属联合国。1945年的《联合国》第71条规定了联合国处理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原则,即经社理事会(ECOSOC)可以就与非政府组织有关并属于经社理事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征询非政府组织的意见。根据这一原则,经社理事会通过了第1296号决议及其附件——“理事会与非政府组织之咨询办法”,具体规定了非政府组织享有咨商地位的条件与程序,并为处理和协商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成立了专门的辅助机关——非政府组织委员会。④
取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按其活动性质与范围,以及经社理事会或其辅助机关对其所能提供协助的预期程度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一般咨商地位;2,特别咨商地位;3,列入名册。上述三种咨商地位不同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咨商活动的范围与能力不同:这三类组织都可以参与经社理事会召集的国际会议的咨商活动;都可以向所出席的会议书面陈述意见;但都无表决权,原则上也都不参与联合国其他主要机构的工作;第一、二类组织可以派出全权代表,作为观察员参与经社理事会及其下属机构的公开会议。但只有第一类组织可对经社理事会及其辅助机关的议程提出建议,并在会上发言。
WTO可以参照以上国际组织的做法,提出一套非政府组织参与其制定贸易政策和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以便具体操作。从而加强同市民社会的联系,提高WTO活动为公众所认知的程度,以更切实的贯彻WTO的宗旨和原则。
四,反思非政府组织对我国入世的启迪和意义。
中国领域内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的数量还不多,也就是说,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刚起步的阶段。由于我国刚刚加入WTO,民主法治化的进程也正在加快,鼓励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对于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其一,建立和发展各种非政府组织将有利于充分反映我国领域内某些区域或某些行业的公民的利益,从而能够在国际层面上表达这些利益集团的想法,以减少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二,非政府组织可以为我国政府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和参与多边谈判提供信息和资料,从而奠定相关政策的民意基础;
其三,非政府组织可以监督我国各级政府的行为,使这些政府行为与WTO的相关规定保持一致,进而避免出现我政府被诉的不利局面;
其四,非政府组织还可以向我国政府提供有关别的成员国违背其WTO各项协议下对我国义务的证明资料,以便于我国政府及时或应诉,从而减少损失或不利影响。
①KarstenNowrot:LegalConsequenceofGlobalization:TheStatusof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underInternationalLaw,IndianaJournalofGlobalLegalStudies,1999(6),P583
②JeffreyL.Dunoff:TheMisguidedDebateoverNGOParticipationattheWTO,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Law,1998(3),P439
③StephanHobb:GlobalChallengestoStatehood:The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of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s,IndianaJournalofGlobalLegalStudies,1997(5),P276
④DanielC.Esty: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sattheWorldTradeOrganization:Cooperation,Competition,orExclusion,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Law,1998(1),P135②P.M.Nichols:Realism,Liberalism,Values,andtheWorldTradeOrganization,1996(4),P862
③见前引JeffreyL.Dunoff:TheMisguidedDebateoverNGOParticipationattheWTO,P437-438
①见前引DanielC.Esty: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sattheWorldTradeOrganization:Cooperation,Competition,orExclusion,P142
②GaryHorlick:TheSpeedbumpatSeattle,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Law,2000(1),P168
在近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对古诗是情有独钟的,每次课上学生也是反应热烈。因此,我愿将自己教学古诗的一些体会在这里与各位同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我所选用的教材是第11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古诗三首》,三首诗分别是《暮江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
一、兴趣,从预习开始
课堂教学应是在师生的协作中达到其目的,学生课前的预习则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兴趣,往往从这里开始。安排预习内容要使学生感到有新意,因此,我采取了“中央扩散”的方式。所谓中央,即是教材的核心,我要做的就是在预习中让学生初步接近核心,而后带着这种初步的认识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我安排的预习题是:
1、《暮江吟》中哪两句是写景的,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哪两句是抒情的,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我为诗确定的核心是:借景抒情)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两句诗经常为人们所传诵,请指出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思乡之情)
3、《赠汪伦》中有两句用了对比的方法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情谊,请问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显而易见,对三首诗的核心处理各不相同,《暮江吟》侧重于诗的风格,《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旨在突出情感,《赠汪伦》则偏向于写作手法。这样做一方面是扣住诗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考虑的。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预习三首诗,当然比让学生用“理解诗句”这一种方法预习三首诗有趣得多。
二、设问引入,妙趣横生
在学习《暮江吟》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小明是个喜欢文学的孩子,他非常喜欢唐诗。小红同样是个文学爱好者,所以两人常在一起聊天。有一天小明对小红说:“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成就最高的,其中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代表。今天,我讲一个李白和白居易赛诗的故事……”这时,小红打断了小明的话:“对不起,你弄错了!”请问,小明错在哪儿呢?
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的是两位诗人的生辰、卒年这些细节问题,所以多数学生恐怕答不上来,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然而,故事性的叙述及设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悬念在这里发挥了作用。这时我再告诉他们答案: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死于公元762年。白居易则于公元772年才出生,两人生活在两个时代,是见不着面的。之后再引出《暮江吟》。
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是这样引入的:小明在小红的帮助下纠正了自己知识上的错误,知道李白与白居易不在一个时代,于是他又接着说:“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不过比起杜甫来,他就不行了。杜甫多才多艺,不仅能作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他的诗和画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时,小红又指出了小明话中的错误。同学们,小明错在哪里了?(“杜甫”应改为“王维”)这样做,一改作者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介绍照本宣科的架式,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要尽量使儿童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愉快而非苦恼的事。基于此,我在新课引入这一环节的设计上吸取了一些综艺节目的手法,力求接近儿童心理,这样,也使学生怀着好奇心进入到教学中来。
在学习《赠汪伦》一诗时,我的引入是介绍式的: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最浪漫的。他的诗不仅想象丰富、独特,而且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李白是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诗人。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不向权贵们低头,却与平民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诗……
这一介绍中,突出介绍了李白的性格特点,因为文如其人,扣住此点介绍,通俗易懂。之后以介绍内容方式引出课题,目的是使学生由浅入深,在预习后对本课有了再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克服畏惧心理。
纵观三首诗的导入,各具特点,当然,上课时如何安排教学将取决于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
三、二次创作,诗意盎然
古诗的教学特点是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这是不可改变的。然而,教师应设法使之更具趣味性,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所以,我在教学“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这一环节时,首先是将预习题再次出示,要求学生交流自己对预习题的理解,这一安排达到了让学生互帮互学的目的,同时也为教师后边的指导打下了基础。之后,师生合作将诗句意思弄懂,在大部分学生已表现出对诗句的理解后,我以“二次创作”作为对整堂课教学的巩固与提高。
何谓二次创作?就是让学生在直译的基础上再进行文学加工。
之所以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诗的表现形式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相差太远,这也是使学生望而生畏的主要因素。而古诗的限制又更多,学生难免不发怵。因此,在近几年的古诗教学中,我增加了“二次创作”这一内容,让学生也来尝试作诗。
下面是几首学生的创作:
《暮江吟》
余辉洒落江水中,
一半青来一半红。
深秋月色令人醉,
遍地珍珠天上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一人做客他乡,
每逢佳节格外思亲。
猜想家人登高远望,
遍插茱萸少我一人。
《赠汪伦》
李白坐船上,即将去远行。
忽听河岸上,传来踏歌声。
眼前桃花潭,潭水千尺深。
(1)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业主应定期组织各参与单位举办工程例会。在例会上应要求施工单位汇报实际发生的进度情况,特别注意的是施工组织中关键线路和节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及时掌握施工的实际进度,并与施工的计划进度相对比,根据对比情况对施工任务进行调整。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影响到进度计划的重大问题,应组织各方共同协商解决的措施。
(2)按时支付工程款。业主应根据工程施工合同中相关的规定和条款进行工程款的支付。首先应安排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已完成工程量的检查和确认工作,接着业主方可根据工程量和相应单位及时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款,如果由于业主方的原因而无法及时支付工程款,在施工单位发出要求支付工程款的第五天之后,施工单位有权根据合同停止施工,此时应由业主方负责违约责任。
(3)工期拖延的控制决策。业主方应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具体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其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定期对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工程进度出现延误的问题,应及时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并采取措施减少进度的延误。业主方还应命令监理单位做好施工单位的进度监督工作。
(4)控制工程变更。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工程原有的相关因素发生变化,就可能导致工程变更的产生。对于施工单位所申请的由于工程变更而引起工期延长,业主方应及时进行审核,确认符合要求之后应根据合同文件批准工期拖延天数所增加的相应费用。对于工程施工合同范围内所发生的工程变更,业主方可以随时要求施工单位执行,并核准工程延期以及相应的经济补偿。对于合同范围之外所发生的工程变更,应根据相关的规定,对工程变更内容进行协商以确定单价或者总价以及相应的工期。在施工过程中,业主方应尽量避免工程变更问题的发生以确保工程进度计划数量的完成;如果必须进行工程变更时,应在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前予以提出,这样可以防止出现由于返工而造成工期延误。
2.施工阶段业主的质量管理
在工程施工阶段,业主方应度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不仅是针对最终工程项目,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应做好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业主方应做好相关资料的审核工作,包括组织设计工作规划、施工图纸等。同时还应对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包括通道布置情况,场地平整情况以及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情况等。此外,业主应重点检查的内容为建筑材料的质量以及相关设的质量,确保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设备等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同时确保供应及时。
(2)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施工阶段,业主方应命令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日常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监督控制,并做好施工中相关资料的管理工作,整理和补充相关施工档案。
(3)工程变更监控。当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变更时,应通过业主和监理的审查,在确认之后方可在监理工程师的指令下进行实施。
(4)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验收。在施工阶段,对于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先在施工单位的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单位提交验收单,在收到通知之后,监理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质量检查,确认合格之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对于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工程部分、工序和专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由监理单位安排人员进行现场的旁站监督。
(5)对施工过程中所形成实体的质量控制。对于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应执行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复检的措施。监理工程师确认合格之后方可予以验收,如有质量问题,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进行修正。对于需要进行功能试验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应监督施工单位及时进行相关的试验,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也应同时参与试验过程。对于施工单位所提交的工程竣工资料,监理单位应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审查,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工程实体质量的竣工预验收,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3.工程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市一物流公司的投资建设项目。该工程的总用地面积为19.032m2,总建筑面积为1.232m2。整个项目的投资总估算为13452万元。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方回填、明渠改道、地基处理、以及给排水、消防和环保等。
3.2施工阶段的进度管理
(1)本工程为了能落实好施工进度安排,采取定期组织召开现场工程协调会,每组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工程例会,在会议上解决工程中延误工期的问题。比如说在进行挖槽施工中,超挖5m深,需要进行深基坑论证之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为了避免对工程造成延误,最后业主决定采取降低场地标高挖走多余土方的措施,这一措施大大节省了工程延误。
(2)每周由公司领导小组召开进度协调会,在会议上汇报工程进度情况,并针对进度问题进行解决。
3.3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施工阶段的主要质量管理工作是由监理工程师完成,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业主单位应及时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掌握和了解,并根据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向监理单位下达相应的命令,比如命令施工单位停工进行整改,或者采用经济措施对施工单位进行控制。在施工阶段,业主的质量控制应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尽量缩短工程整体进度。
4.结语
[关键词]电视周末节目;媒介市场;竞争策略;双休日;资源开发
自1995年我国实行双休日,浙江电视台抓准时机,在全国率先创办浙江卫视周末版,从而在双休日白天资源的开发上迈出第一步以来,全国有不少电视台在周末白天时段的节目创设上都有所尝试,其中还不乏像福建台、湖北台等一些大台进行了像浙江台一样整体20小时的开发。凭心而论,在双休日白天资源的开发上,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包括我们浙江台在内的周末节目,多多少少走过一些弯路,更有一些台在周末节目的尝试上遭到了失败,这就值得我们总结,到底双休日白天资源是否值得开发?或者,要开发的话应遵循哪些规律?根据浙江卫视周末版五年来摸索出的经验,我们认为,双休日白天资源值得开发,但必须走市场细分的道路。
一、市场细分:双休日白天资源开发的理论根据
美国著名市场学者温德尔·斯密总结了一些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经验,在50年代中期提出了“市场细分”这个新概念。简单地说,市场细分就是把市场由大划小的过程。它顺应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众多的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换这一新的市场形势,是企业经营贯彻市场导向这一营销观念的合乎逻辑的产物。①
市场细分过程,是企业致力于分析和确认顾客及其需求的差别,寻找和挖掘存在的某些共同或相关的因素,分割实际上存在着差异的整体市场,整合具有同质需求的消费者为细分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的实质是按消费者的不同购买需求和欲望来划分消费者群。②
双休日的实行,无疑是我们的生活从生存时代向生活时代迈进的一次飞跃。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去逛街、玩游、探亲访友,但刚从温饱迈向小康的人们,也会有更多的时间留在家里,收看廉价而富有视觉感召力的电视,享受假日所特有的氛围。因而作为电视媒介有责任在双休日白天为满足这些人的需求而设置相关的节目,进行双休日白天资源的开发。如果说,观众需求的这种变化或者说差异是电视媒介市场细分的内在依据,那么当前电视媒介的生存环境则是市场细分的外部强制。
就目前状况而言,电视媒介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一是目前各种媒介纷纷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导致受众大量分流;二是目前电视频道不断增多,收视率却不断下降。究其原因,不外是市场这块蛋糕只有那么大,分的人多了每人的份额相应会减少;三是从国际上看,电视与网络、电信三网合一的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号称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从电视媒介手上夺走了不少观众。其实,目前全国各大电视台收视率的不断下降,也是符合大众传播媒介所谓“采纳曲线”之规律的。③比如,美国的大众报纸在1850年,日报按当时人口计算,平均每户为0.21份,在这之后直线上升,到1910年达到高峰,为每户平均1.36份,从此以后又逐渐下降,到1986年每户平均只剩下0.7份,它的发展遵循了一条S形的“采纳曲线”。同样的,风靡美国的电影事业也遵循了一条S形的“采纳曲线”。它在1910年平均每周每户观众不到1人,而到1930年达到户均3人的高峰。④然后开始缓慢下降,到1960年,又不足1人了。从目前各大电视台收视率不断下降的趋势看,电视台的收视率也无可避免地要循着“采纳曲线”降到某个水平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市场细分而进行双休日白天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可以更准确地发现观众需求的差异性和需求被满足的程度,以便更好地发现和抓住市场机会。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在该细分市场竞争实力的展示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充分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事实上,我们在双休日白天资源开发的实践中,根据观众的需求创设了一大批较有影响力的栏目,从我们对省内外受众调查的情况看,浙江卫视周末版已成为一个品牌而受到广泛认同。在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不断得到提升,广告收入年均增长达15%~20%,可见在双休日白天资源的开发上,浙江电视台通过市场细分而占了先机。
二、市场细分对栏目设置的个性化要求:
市场细分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和寻求不同消费者之间需求的差别,然后根据企业本身的条件和特点规定一定的范围和目标来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这种对满足哪一类消费者哪一种需求所作的选择,就是该企业所要选择的目标市场。⑤
其实,这一原理在现实生活中也常为人所用,但大多是无意识的运用。卖冰棍的老太太绝不会对自己同龄的独行老人叫喊“冰棍、雪糕”,而常常只朝小朋友吆喝。做广告说穿了也就是对着“适当的人”喊一喊,吆喝一下。老太太见人就喊,效果虽不佳但只不过费一点口舌而已,但做广告如果这样“乱喊”,或者我们制作的节目不知要向谁去吆喝,那所费的就是大把的钞票了。可见,双休日白天栏目的设置,必须研究双休日特点,研究双休日观众的构成及其变化,从而不断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这方面,浙江卫视周末版五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或者说栏目设置的变迁可以很好地说明,他们对栏目的设置已经从精品的要求转向个性化的要求。
而个性化栏目所对应的目标观众群就是浙江卫视周末版所要选择的目标市场。
其实,目标市场的选择已经是市场细分这一概念在西方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量市场营销阶段,从西方国家开始实现工业化起,一直延续到本世纪20年代,市场总的形势是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与之相适应的营销方式就是大量市场营销,即大量生产规格品种单一的产品,试图以这种产品去吸引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第二个阶段是差异营销阶段。从20年代至二战结束,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大规模生产的推广,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商品逐渐增加,竞争的形势促使一些企业认识到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性,开始实行产品差异市场营销,并向市场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在外观、规格、质量、特色、风格、样式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产品,以适应各类顾客的不同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⑥
[page_break]
从目前中国电视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的现状看,应该说正对应于市场细分概念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差异营销阶段。如果说浙江卫视周末版创办之初实施了精品战略,遵循了电视发展优胜劣汰的一般规律,那么今天的电视竞争,与其说是优胜劣汰,不如说异胜同汰,这同今天文化越来越多元的中国现状是相吻合的,因为人们的兴趣从来都不是整齐划一的,用经过平均化处理的内容把所有的人圈在一起毕竟是暂时的,人们总在电视上寻找个人化(即“分众”或“解大众化”)的节目。所以从浙江卫视周末版创建来,它对栏目个性化的崇尚和追求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象《百姓家事》中后来创设的“商城实验室”;《文化公园》中的“沧浪亭”;以新闻暗访为主的《目击》;集娱乐、思考、参与为一体的《人生AB剧》,这一类较具个性的节目,由于在题材或样式上拥有别人无法拥有的内容,因而无论我们的时间选择多不好,观众仍会选择我们。这一点,从这几年来浙江卫视周末版在省内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上,从中央电视台同样也是白天时段的《东方时空》、《幸运52》等栏目获得成功上,都可以得到印证。
应该指出的是产品差异营销,不是从目标市场的需要出发,而是着眼于产品本身的求新求变,因此,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也就是说栏目的个性化或者说产品的差异性必须建立在观众或者顾客需求差异性的基础上。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电视节目的市场细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细分市场的挖掘和栏目的创新意识:
根据市场细分的原理,任何企业都能把面临的顾客按需求上的差异加以细分。但并非每个细分市场都值得或能够得到挖掘。事实上每个能够得到挖掘的细分市场或者说据此推出的新产品都有明显的引导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⑦对应到电视栏目上,其实也就是我们常常讲到的“栏目生命周期”。
所谓引导期是指个性化的栏目创设之初,也即该细分市场刚刚形成阶段,是目标观众质变后量变初期,其实质是栏目创作人员凭前卫的理念,饱满的创作激情对节目市场的一种拓展。所谓成长期是由于这种拓展,使目标观众群扩大,栏目影响力提高,广告回报增加,栏目的生命力空前旺盛。所谓成熟期是指栏目的存在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但该阶段虽然栏目影响力仍在,但或是由于题材的枯竭,或是由于节目制作的程式化,创作人员的创作激情下降,各方面开始关注下一个热点或准备开始下一个市场细分。也即栏目的创新已必须提上议事日程。所谓衰退期是指由于错过了栏目调整、改版或置换的最佳时机,目标观众群大量流失,栏目的维持仅仅靠穷于应付。该阶段甚至常常对电视台的美誉度产生负影响。
近五年来,浙江卫视周末版在栏目设置上不断推陈出新,其实质是在挖掘一个又一个的细分市场。继前三年中推出的,在观众中有较大影响的一大批个性化栏目,如“沧浪亭”、“心情指标”、“商城实验室”、“小家创业”、“快乐家园”、“似水流年”等子栏目、《目击》、《人生AB剧》等栏目之外。近一年来,周末版在新栏目的设置上,更自觉、更主动地在一个个细分市场中寻求自己的立足点。譬如去年初推出的《假日总动员》,抓住青春少女才貌展示的这个特点,吸引了一大批青春女孩的关注和参与,在娱乐类栏目有太多的模仿与雷同的尴尬境地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另外,在今年初推出的新闻栏目《背景》也是避开了当今在电视界十分流行的“短兵相接”的评论类、焦点类样式,注意对新闻事件前因后果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满足了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观众对新闻事件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心理需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周末版在今年4月底推出的《创业》栏目月末版,其对细分市场的挖掘更为准确独到。栏目组每月策划推出一个具有推广性的小本经营项目,联系一个该行业的成功经营者,让他出资金,出管理方法资助扶持一位观众中产生的创业者,以帮助他进行创业实践。从栏目推出后参与者的踊跃及反响的热烈来看,该栏目的推出顺应了时代潮流,满足了许多创业者从物质到精神上的需求。
在这里,我们之所以称要对细分市场进行挖掘,或者说要强调栏目的创新意识。其意义也就是强调它与我们所谓窄播的区别,因为窄播可以进行市场调查将受众进行归类,但闻名遐迩的索尼公司在它的《索尼法则》第17条恰恰提出“拒绝市场调查”的口号。它称“市场不是调查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因为无法对世界最初产生的商品进行调查,而且即使调查也靠不住”。这个“离经叛道”的思想的核心是创造,而创造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曾任索尼公司总栽的盛田和夫,在70年代针对当时录音机形大,体重,顾客携带不便的问题,大胆创意,想人之所未想,研制出了带耳机,超小型,可随身携带的立体声放音机Walkman。产品一上市,即风靡日本乃至全世界。由此可见,满足需求固然重要,但创造需求更富有持久的生命力。如果说窄播仅仅是满足了观众需求的话,那么进行细分市场的挖掘或者说栏目的创新则是创造需求,因而更富有持久的生命力。
当今的电视媒介竞争虽然日趋激烈,但市场细分的原理告诉我们:电视台之间的竞争绝不是仅靠购买叫座电视剧以带动收视率这一座独木桥好走。事实上,随着今后高科技的发展以及宽频的实现,电视台将成为一个平台的概念,电视台之间的竞争会更多地体现为内容的竞争,即各电视台必须在新闻和其他各类专栏节目的竞争中先声夺人,发出自己的声音。美国著名未来学者尼葛络·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经预言“大多数电视节目,除了体育赛事和选举结果之外,都不需要实时播出。”这意味着,我们在收看大多数电视节目时,就好象把资料下载到电脑中一样,收看方式不受比特转换速度的影响。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互动电视的普及,将使人们改变“播出什么看什么”的被动境地,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节目。传统的节目播出黄金时段将成为一个变数。⑧从这个意义上讲,双休日白天资源的开发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新旧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下,完全可能为自己开辟出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注释:
孙选中等《市场营销管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25页
同①,第125页
[美]梅尔文•德弗勒等《大众传播绪论》,新华社出版社1990年第1版,第69页
申凡《论传播资源》,《现代传播》1998年第2期,第18页
王志远等《流通企业营销艺术》,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71页
同①,第126页至127页
长期受到国际关系研究者关注的现象称为“均势”,在无政府状态下与市场进行类比是均势得以成立的基本假定。通过沃尔兹的研究,我们发现,构建一种没有政府状态下的秩序构造要建立在充分考虑有关微观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这和市场经济是非常接近的,国际政治系统在根本上是自发形成的,也是个人主义的。与国际结构一样,市场的建立与维护也根源于每个单元所遵守的自助原理。所以,每个单元的存在或消亡都取决于自己。这种理论利用无形的手来调配市场资源,把国际政治构造比作了自由竞争的市场,以达到整体均衡的目标。沃尔兹的理论假设有一条大概是这样的:只要系统的成分是相似的,那么各种领域当中都可以使用构造的含义。经过改正之后的某一特定领域的理论,同样可以适用在类似的领域中。
二、宏观经济学的适用价值
目前,西方学者已经达成共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可以综合在一起,两者只是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论述同一种事物,并不是有分明的界限。宏观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市场能够自动达到均衡的假设,这样,一些有关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就给均势理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由于国际政治关系中理论机构与单元件的互动缺乏,导致无法完全否定宏观经济学的存在,但对宏观经济学理论还是有一部分的否定。在微观经济学中,由看不见的手协调而实现的自动均衡的原理,单纯强调逻辑推导,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市场实际。这个理论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已经进行了出色的论证,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起点,但绝对不是终点。在之后的微观经济学中,亚当•斯密也证明了这个假设。竞争关系下的平衡需要具备的条件有很多,所以一些利己的市场主体行为,即使完全竞争也无法实现最好的均衡状态。还有一些学者的观点是国家也是可以理性行动的个体,所以国家的自助行为也同样可能造成平衡而无法确立。价格战会使得每个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由于这种情况,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应该是最好的政策。但沃尔兹并不承认这个观点,他认为外力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均势没有确立的原因。这一观点受到的冲击还来自宏观经济学给自动成立均衡带来的挑战。假设一般情况下,均衡的成立需要许多条件,那么沃尔兹没有看到的论点就可以被肯定,就可以将平衡的破坏与维护统一到一个层面上来。这样的研究方式对于已经被建立起来的结构现实主义层面的均势理论构成了挑战和补充。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于喜好,购买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促销产品,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就为市场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市场微观主体的大部分决定都是有一定的情感倾向的,并没有加入理性的思考,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国际政治生活中,国家进行调控对为关系经济学中的均衡是自动生成的进行了一定的批判,每个国家在作出重大决定时,都要把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要考虑到自身的收入以及需求。
三、结构现实主义均势理论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当前的国际关系中,每个国家都是独立的,这些独立的个体间又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国际政治秩序想要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就要求每个国家都能够理性地掌握自己的行为,但这种结构并不能够长期存在。以上表明,市场中的平衡状态主要是依靠没有瑕疵的理性而达成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状态根本无法实现,虽然沃尔兹发现的理论并没有建立在每个国家理性的基础上,但是这个论点确是理性活动的基础,是达到市场平衡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有力的干预,市场就很难实现均衡。在个体与群体有严格的冲突时,这种理性的成立就会有严格的约束条件。由此可见,沃尔兹对均衡达成条件的认识,并不能彻底排除宏观经济学。所以,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并没有完全分隔开,宏观分析的方法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对于宏观经济学要就事论事,要建立均衡的形态,就需要有完全的理性。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理论为均势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角度,并使其吸引力增强。所以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沃尔兹提出的理论拓展了理论的视野,具有不能完全证明的部分,对宏观经济学的适用也应当区分条件和场合,而不能将其一概排除。
四、结语
计划经济管理论文3200字(一):新形势下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管理目标初探论文
摘要:伴隨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在深入发展,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管理对于目标管理也非常看重,因为目标制定对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通过结合经济发展情况和办公室的特点,在促进办公室经济管理的形式下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节约用水办公室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加强改革力度非常重要。对于办公室来说经济管理是重要方面,必须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经济形势和行业的发展倾向,科学合理的对其目标进行制定,保障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管理
第一,其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赢利性为主的企业办公,主要以盈利和公司发展为主要目的。另一种是是非盈利性的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办公室,其主要目的则是为广大群众进行服务,提高国家职能,因此事业办公室包含了教育、管理、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中产生的费用均由国家拨款,因此其财政收入主要是国家,具有较强依赖性。因此这样会降低工作人员的效率和积极性,并且财政支出会给国家带来压力。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也进行相应改变,竞争成为了市场主要形式,所以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工作宗旨应该是更好的为民众谋福利,这样才能保障我国公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新型经济管理方式。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对的管理目标在公益事业方面需求增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需要加大对办公室的发展力度来满足公益事业方面的需求。因此对于非盈利性质办公室的经济管理需要在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非盈利性质办公室是否应该以绩效为主。发达国家的这种办公室一般会将收支平衡作为第一位进行考虑,收入绩效才是其次,也有成本最小化,但是在这些选择中,不论哪个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收益最大。因此西方国家选择这种管理目标更能够实现合理的资源分配。(2)盈利性质的办公室则是应该以绩效成绩考虑为主,除了考虑收支平衡问题以外还需要考虑吧用人成本和管理成本等问题,尽可能的对成本管理投出费用降低,实现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收益的最大化,对其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考虑,这都是盈利性办公室需要考虑的问题所在。
二、是关于绩效问题还是净收入的问题
第一,绩效能够根据办公室的管理目标的特点来实现所想要达到的效果。非盈利性办公室除了重视其本身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还要保证净收入问题。因此,非盈利性办公室以绩效最大化为管理目标更符合现状。而我国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财政拨款由原来大多依靠政府到现在资金来源渠道多样,财政收入、各界捐款、融资都是属于渠道范围。同时该类型办公室还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其资金筹集方式好坏考虑,分析不同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的优缺点和情况,选择合理妥善的融资渠道,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经济管理目标就是应该在较低风险下来得到融资支持。
第二,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需要对资金进行合理利用,实现资金合理配置是当前的根本经济管理目标。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投资包括很多类型,比如投资股权长短、资产的固定型等问题都属于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但是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我国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也在增强,投资项目增多,办公室的工作实力和效率也在增大,利用科研成果进行投资成果显著。但是谈到投资问题不可避免的产生投资成败问题。所以,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需要本着低风险低成本的投资原则进行,以获得收益。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是关于资金投放使用问题。不仅是指其所购得的资产还包括股权交易等。而随着该行业发展脚步的增快,在运营中所产生的所设资金会增加。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经济管理目标不仅能够为其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于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为此如何实现投资的管理效率化成为了面对的一个重大难题。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必须能够明确其经济管理目标并且制定相关政策,在保证风险和成本的前提下保证办公室能获得巨大效益。
第三,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成本管理是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就以前来讲,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对资金主要采用收支管理,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成本起到控制作用,但是随着时间增长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所谓的经济成本管理也无法实现。同时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和具体业务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不再只是局限于资金管理,而是以绩效经济为主多劳多得,实现绩效增加。同时计划节用水办公室需要对成本管理进行强化工作,因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绩效成绩。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成本核算体系,但是改革不断的深入改变,并且逐步向市场改变,这个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作为我国的医疗教育缴费方,必须增强自己的消费意识,对节约用水办公室等收费的合理水平了解和及时关注,同时学校和医院等都进行了下一步的改革。公众的舆论监督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因此节约用水办公室必须对活动采取的成本和费用确认,了解出现的问题所在和内容,方便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来降低成本,提好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前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中绩效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概念较新并且应用广泛。因此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并且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形成一份完整合理但是考核体系,这个体系之中除了要进行成本的合理预算,还要搜集其中的数据和根本内容,确保核算体系中结果的准确性问题。对于核算体系需要保证严谨的态度,该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减少开支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进一步发挥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智能要求。促进其积极有效的可持续发展[1]。
第四,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分配目标受其性质影响,由于其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因此进行工作分配时只需要考虑对工作人员的工资分配合理,不需要过多考虑效益成本问题。国外的经济管理对性质为非盈利性组织的定义为:第一是投资者不能抱有投资回报的心态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二是不能够进行经济管理时对利润分配像其他企业一样,并且该性质的组织没有所有者权益类似问题的发生。由于对于经济管理分配方面的利润分配问题这种性质的组织并没有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因此并不能为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来提高相关的建议和借鉴。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经济管理分配主要是对其办公室成员和内部人员的收入进行合理分配,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管理。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合理方案,及时了解各部门成员的收入情况问题并进行分配,实施合理的分配措施。同时经济管理要想起到合理的效果还必须对其考核内容和次数进行科学制定,方案要求内容合理才能起到相应效果。但是对于考核管理问题如果次数过多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会给考核工作带来压力和一系列的相应问题。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为了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管理的合理目标,就应该建立相应的合作分配机制,从根本上实现其目标所在,同时还需要对其工作人员的成绩进行综合考核,增强他们的自主积极性实行按劳分配的考核制度,保证分配目标的公正合理性,这样员工不仅能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己,而且还能对于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有着巨大作用[2]。
综上所述,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经济管理问题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计划节约用水经济要想实现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合理规划,在改变自身的前提下结合经济发展形势对其发展目标进行合理规划,来提高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其办公室的绩效问题,使得计划节约用水去办公室的发展不仅适应经济发展形式的要求还能够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计划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经济管理合作社制定相应的计划目标论文
【摘要】社员没有凝聚力社员大部分是农民,单纯朴实,他们的眼光往往都着重于眼前的利益,缺少长远的计划和宏观的观察力度,并且对于风险的承受力也很低,往往很容易就被眼前的利益驱动。另一方面,在这样的一个合作组织中,缺乏高素质的管理者,合作社就没有统一的观念,没有统一的价值理念,大家都各自为自己的利益奋斗,人人各有其利,自然无法团结到一起,一旦有利益冲突,很容易就翻脸了,很难能够冷静长远地思考,和谐解决。
【关键词】合作社;管理
我国的合作社多为基层的生产型合作社,但是这些合作社的专业化程度低,往往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生产,像国外的科技园或者农场区,专门生产一种产品,集约化规模生产,形成一种特色,形成一种文化。没有特色的生产就会混乱,各自生产自己的,也和以前的生产没有什么两样,时间和劳动以及运输成本都没法降低,如何取得更好的收益?产业链不完善一个完善的产业链对于一个合作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供应到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的产业链如果配备不完善,原料的供应商分散,销售市场不稳定不集中,这样必定会增加运输成本,生产不集中,生产的成本就会各自增加,成本减不下去,利益也寥寥无几。
1.1浅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在开始充分讨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及其施工管理之前我们必须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其基本概念、特点以及相关方面的内容都应该面面俱到,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下文展开分析和论述。就其字面意思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肯定是在混凝土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在其基础通过注入一定的技术使其具有更加稳定、安全的性能。从更严格的含义出发,所谓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通过采用强度较好的钢材和强度等级优良的混凝土,然后凭借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相关的理论以及一些比较科学的先进的施工工艺将其形成一个整体,最终形成的配筋混凝土结构。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当前对混凝土技术的需求,现代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正如雨后春笋般开始进入我们的日常的建设活动过程当中。和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相比较而言,现代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拥有绝对的优势,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二者在预应力的钢筋选取上有一定的差别,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要采取的是通过冷加工过程形成的钢材,抗拉强度比较差,而现代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则主要采用的是抗拉强度比较好的高标准的钢绞线作为预应力的钢筋,这大大的避免了因为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差而导致的一些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二者在混凝土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差别,相对于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而言,现代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运用的混凝土的指标和质量明显的优于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除此之外,我们必须还需要明确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现代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别。前者主要侧重于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为主,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大跨超静定结构,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从“构件”向“体系”的完美过渡。当然,正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这种本质上的区别,它们的运用领域也有所不同,相比较而言,现代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着更为广阔的用途。
1.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工作原理初探
在对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概念和其基本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后,在此基础上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下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工作原理,对其形成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系统的了解和认识。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对混凝土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安排,然后凭借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效应产生一种新型的荷载,使得这种荷载与外荷载形成完全相反的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新产生的新型荷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外荷载的作用,将整个结构受到的实际的荷载的影响降低到一个水平之下。最终达到不断减小截面尺寸的目的,截面尺寸的面积越小,它所受到的外荷载效果就会越显著,从而实现增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跨越时的跨度,达到这一结构的目的之所在。
2现代预应力混凝土关键技术及其施工管理探析
2.1现代预应力混凝土关键技术分析
整个施工过程中,现代预应力混凝土模型结构主要包括斜梁预制、保持预制斜梁就位、穿环向预应力筋、在预制斜梁间向拼缝处灌入一定量的浆液、向预应力筋张拉环、在预应力筋中穿入径、浇筑地圈梁等重要的环节。这些环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做的非常精确和完整,不能够出现一丝闪失,否则整个工程将前功尽弃。对这些过程细分,我们需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探讨和分析。在斜梁预制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模型结构的尺寸直接关系到我们斜梁预制效果的好坏,考虑到它的面积本身比较小,我们一般情况下采取的是细石混凝土来预制斜梁,对于细石混凝土的配比、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斜梁预制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的控制好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误差的大小,这个误差的界限对于后期施工的开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将其有效的控制在0.5毫米以内的范围之内。而在架设临时支撑和斜梁就位的过程当中,我们采用两点支撑的方法,除了严格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施工之外,这一环节在技术和细节上没有太多的限制和要求。相比较前两个环节而言,穿环向预应力筋和拼缝处灌浆就显得有点难度,由于斜梁上的板尺的尺寸大小不一,使得孔道之间的间隙也完全不同,这就为预应力筋的穿筋过程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在穿筋过程中,我们要设法减轻相互之间的摩擦,穿筋完成之后,我们才可以在拼缝处灌入浆液,灌浆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应力集中,同时灌浆对于径向主梁平面外受弯开裂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之后的几个环节中对于钢筋的规模尺寸以及质量都有着较高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钢筋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考察,使得每个钢筋都可以有条不紊的对号入座,从而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完整性和优质性。
2.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施工管理的具体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除了要把握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关键环节意外,同时还需要注重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重视,即做好所谓的施工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科学合理的管理施工项目部,注重对施工人员的筛选、考核和定期培训,在人员安排上做到人尽其用,有效的发挥出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价值作用。
3结语
实验室最主要的标本是尸体标本,它的传统保存方法是湿保存,一般是将标本存放在高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中,但甲醛是有毒物质。有研究表明,它对人体的眼、鼻黏膜有强刺激作用,可能是致畸、致癌的一个因素。这对解剖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会造成危害。我国将甲醛列在有毒化学物品优先控制名单第2位上。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院改进了保存液配方和标本保存方式。在配方上用苯甲酸、酒精为主,然后再加入食用盐;在保存方式上,改用KF-A型全自动冷藏解剖台。上述两种方法可大大地减少甲醛的刺激性,为实验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的管理,实际上大多数就是对标本的管理。解剖实验室的特点就是标本数量大,种类多。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的教学模式中,都离不开标本。因为标本能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它能使抽象、复杂的立体空间结构形象化、具体化。因此,对标本进行有序化的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以使标本在有限的空间中发挥最大的能效。我们管理标本的总原则是根据系统分类管理,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下面对上述标本的管理方式一一介绍。
2.1生物塑化标本管理
生物塑化标本是一种新型标本,但价格昂贵。具有无毒、无味、透明度高、真实、直观、耐用和耐酸碱性好、可永久露天存放等特点。它的特点就是在教学中能直接观察、触摸到某个部位。我院共4具生物塑化标本,其中包括男性全身肌肉(浅、深层)2具,男性全身血管、神经2具。对于这类标本,实验室采取单独存放管理。不使用时,标本存放于有机玻璃柜中,防止标本受潮和积灰。塑化标本不仅在实验课上能使用到,而且在理论课上及对外开放时也会用到,所以只能现取现用,使用时由任课教师负责,并施行实名登记,防止损坏和丢失。
2.2陈列标本管理
由于这些标本做工细致、结构清晰,极大地补充和拓宽了大件标本未能展示或展示不清其重要结构的特点。标本结构容易损坏,故需要用有机玻璃封装。因此在示教时只能用激光笔指示而不能触碰标本。这类标本在所有解剖标本中数量是最多的,管理起来比较复杂。我们先按照标本上的数字标签,写上相应的部位名称,再贴于有机玻璃的空白处;然后再将标本按照系统分类摆放在陈列台上。如膝关节(剖开)标本、消化系统概貌标本、肠系膜下动脉标本和臂丛锁骨下分支标本等。
2.3示教标本的管理
示教标本是运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中学生操作解剖后的标本,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加工,制作成全身肌肉、血管、神经的完整标本及按照系统制作成关节、肌肉、内脏等器官的小标本共同放入KF-A冷藏解剖升降台中保存,温度控制在-2℃至2℃范围内。上课示教时升上解剖台,课程结束后将标本降下。
2.4骨标本的管理
骨标本是一种干燥的标本,与其他的教学标本分开处理和存放。骨标本数量多,体积较大,而且形状不规则。我们每一节实验课都准备两副成人全身骨骼散装标本,按照骨的形态学分类,即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放入篮子内,并在篮子上分别贴上标签。对于颅骨水平切、颅骨矢状切等内含有含气骨的易碎标本,用有机玻璃封装保存。此外,为了达到局部与整体统一的效果,我们每间实验室配置2副成人骨架标本悬挂于可移动的玻璃框内。学期课程结束后,我们会将骨骼埋入装好细沙的盒内,并置于阳光下晾晒,晾晒后,再在骨的表面上涂一层清漆。这样处理后即能使骨骼干燥,又能防止骨骼风化。
2.5模型标本的管理
在解剖学教学中,除了实体标本以外,模型标本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模型标本不仅能够很好的显示器官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而且还能使有些不易制作的标本或者过小的标本显现出来。比如胸腹腔内的脏器模型能很好的显示出器官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眼球模型、神经团模型及神经传导通路模型能使过小的标本和肉眼观察不到的标本显现出来。这类标本能使复杂难懂的结构立体化和形象化。在管理中,也是根据系统分类,有序地放入储物柜中。
3器械及相关资料的管理
3.1解剖器械的管理
解剖器械使用率最高的是《局部解剖学》的实验课。由于解剖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价格昂贵,易丢失。所以建立对解剖器械管理的制度十分必要。我们将组织剪、解剖镊(无齿镊、有齿镊)、止血钳、手术刀柄(解剖刀片计数领取)配成一套放入皮套中。实验课时,实行领用专人负责制,即登记人负责管理。实验课程结束后,统一收回。回收后,统一进行高温消毒,最后在器械上涂擦凡士林,防止器械生锈。为了方便管理,解剖器械统一放置于解剖准备室中,并实行定期检查。
3.2实验室资料的管理
实验室建立了实验室资料统一的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实验室设备明细情况等资料,保证了实验室资料档案的完整性。
4对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思考
4.1实验室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
实验室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重要力量。国内各医学院校解剖学实验人员队伍中普遍存在人员少、学历不高、技术不全面、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1)解剖学技术岗位的吸引力较低;(2)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3)技术人员长期接触福尔马林影响身体健康;(4)工资待遇过低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引进技术人员的难度。学院可以通过设立特殊岗位津贴,来提高工作人员待遇;建立奖罚制度;提供外出进修和实验技术培训;加强宣传,从改变思想观念等方面来进一步壮大技术人员队伍,提高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
4.2教学资源管理
目前,尸体来源匮乏已成为各级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尸源的缺乏已经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要重新调整实验室的标本使用结构。在实验课上减少尸体标本使用量,改用耐性好的标本,比如瓶装标本、生物塑化标本和模型标本。另外还可以通过三维立体可旋转人体解剖软件,将实体标本“虚化”显示在电脑上。这就需要学院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节约尸体标本带来的资源浪费,而且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5结语
【内容提要】大企业的发展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志。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落实到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经济行为上,以大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仅一国国民财富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依赖于企业活力的增强,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主要是彼此之间企业的竞争,特别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型跨国公司、企业集团等日益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拥有一批大型的、先进的、在国内具有支柱地位、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稳定份额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性大企业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而现代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微观主体——企业的参与,而且需要政府作用和功能的有效发挥。政府作为经济活动的协调和服务者,致力于解决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企业和市场机制所不能合理解决的问题。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各产业的合理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协调发展就是一项重要的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最终要落实到企业主体的行为上,通过企业行为传导其政策措施,来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我们应将以上两项经济任务结合起来,推动大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良性互动,增强大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一、大企业自身优势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实践都表明,在以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为主要内涵的经济发展阶段,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大企业具有融资、技术开发和资本经营等综合,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有其他企业和政府所不具有的优势。不仅是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者,而且可能并且应该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首先,大企业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能够承担起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资金数额大、技术含量高、建设周期长的项目的建设。这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所无法企及。
其次,大企业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高级化,而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在于技术进步。大企业又是产业内技术进步的策源地,拥有大量技术人员,科研开发能力强,是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活动不断创造出新的产业群,把产业结构日益推向更高层次。
第三,大型企业集团内形成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共生关系可以将大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产业链传递到中小企业,从而带动大批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因此,大企业具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
第四,大企业能有效地执行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目前的大型企业一般以企业集团为其组织形式,集团内以大企业为骨干,集合众多的中小企业。众多中小企业的经济行为依托于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大企业在政府产业政策和众多微观经济主体之间起着政策传导作用,能够协助产业政策的调整,提高结构调整的有效性,保证政策效果。
最后,大企业在其经济行为中不断进行的兼并收购活动是结构调整的巨大推动力。频繁的并购活动可以及时有效地调整和校正产业结构的扭曲现象,保证其按正常的轨道发展,而且其兼并收购活动造成的资产转移本身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当前我国产业发展中发挥大企业主导作用的必要性
产业间形成合理的具有动态发展能力的结构是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滞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开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从满足需要向选择性消费转变,但产品的供给结构却不能与之适应。同时,产业结构也滞后于生产需求的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品仍然大量依赖进口。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我国达到买方市场状态的工业品已占93%以上,绝大部分产品都处于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的状态。整个经济呈现出过剩经济的特征。但这种生产能力过剩与装备、工艺水平低,达不到规模经济并存,与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受到抑制并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供给能力的相对过剩是在人民的消费和生产需求得不到更高层次的满足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结构相对于需求结构来说显得过于滞后和低级,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障碍。
(二)产业的内在素质差。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技术结构水平低,装备落后。从总量上看我国一次性能源、水泥、钢铁、粮食、棉花、油料、肉类产品等生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但国内生产总值只有近一万亿美元,我们用同样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出的价值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甚至是1/6。产业技术落后,使对产业质量、性能以及生产过程影响较大的技术设备进口不断增加。据调查,在我国15个行业中,关键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及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5—10年,个别行业则落后20—30年。产业技术水平的低下造成了产品和服务的档次水平低以及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不断透支着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只能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获取很小的份额,而对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又表现出巨大的需求。但是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优势也将逐渐被侵蚀。
(三)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仅包括三大产业间的关系,而且包括各产业内部的结构构成状况。从农业的情况来看,我们一直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我国现有农业生产方式,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各自所占的比例远未达到现代化大农业的要求。贸工农一体化程度不高,大量的农民依然进行着维持基本生活的粮食生产,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够。从工业来看,如前所述,结构严重失衡,低水平过剩与高技术层次产品的短缺并存。进出口结构的不合理源于工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反过来又加剧了这种不合理状况。第三产业内部发展也不平稳。第三产业中的传统产业居于主要地位,新兴产业和要素市场发展滞后,特别是教育、金融创新和交通运输制约更为突出。
(四)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状况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部和东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93.5%,西部与中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97.3%,分别比1981年增加了13.8%和6.9%。对全国30个省(市、区)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汇总统计后发现,各地所选的支柱产业大多集中在汽车、电子、石化、机械等工业上,而且产业内重点发展的行业和产品也极为相似。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地区均衡化的发展战略,各地区在产业发展布局上,追求本地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由于市场约束机制、风险机制不健全,投资主体权责利不对称,以致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一再出现,加剧了地区结构的趋同。同时,各地方政府由于原有财政体制和国有经济的原因,也成为经济利益主体,同时也作为“政治人”追求政绩,这种双重身份导致其行为的非理性,一味追求产值和速度,加剧了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地区产业结构的严重趋同破坏了地区间、企业间合理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无法实现集约经营和规模经济,使社会资源配置处于低效或无效状态,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布局和经济持续发展。
(五)产业政策与其他政策缺乏配套。我国以往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拉平补齐的适应性调整,这种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仅具有滞后性、低水平的特征,而且在其实施过程中与其他措施不能很好地配套,从而消解了一部分政策效果。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与劳动就业、城市化的关系问题。在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城市化的步伐相对滞后,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同时,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原有企业不断积累相对富余的职工,这使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而就业问题的压力又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与其发生冲突,从而阻滞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的刚性固化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劳动力的相对过剩,增加了社会负担,又减少了用于改进产业结构的资源。因此,政策不配套,使产业结构的政策效果偏离了目标。
另外,大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现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重要产业都是大企业唱主角,不少经济学家说我们正处在以大企业为轴心的经济时代。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些关键产业的集中度都非常高,例如美国在1979年汽车、平板玻璃、汽轮机与汽轮发动机、家用冰箱与冷柜、电视显像管几个行业最大五家企业的集中率分别为99%、92%、90%、85%和83%。但是,我国企业普遍竞争力不强,特别是缺少足以在国际上立足的大公司、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的大企业数与我国国民经济的规模不相适应。而且大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有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大多是以政府为主体来进行的,政府不仅制定产业政策,而且亲自参与到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大量干预不仅使信息在部门和层级之间的传递发生扭曲,而且存在地方政府和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实际效果明显低于对政策效果的预期。
其次,大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差距明显,难以较好地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以R&D投入一项来看,世界500强的R&D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大都在5%—10%,有的甚至更高。而我国2000年2655家企业集团中,R&D投入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9%,超过5%的很少。大企业技术竞争力的落后阻碍了其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能力。
再次,很多大企业所进行的兼并收购等资本经营活动单纯为“做大”而进行,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很多资本经营活动脱离其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短期内把企业做成了“胖子”,却不能增强其内在素质,对产业内行业的发展和产业间关系的调整作用甚微。
三、积极发展大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另一个是政府对经济运行所实行的宏观政策,而前者是后者产生效果的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把以上两项经济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大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以大企业的发展来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一)明确大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体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利益为导向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应承担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任。大企业、企业集团的产权多元化有助于企业家的职业化,使多元投资主体有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择优秀的经营者。而市场优胜劣汰的压力会使企业家真正做到行为长期化,狠抓技术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带动技术体系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不仅能够带动产业升级,而且能对产业结构的布局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要改变以往产业结构调整以政府为主体的不规范现象,使产业结构的调整真正依赖于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来进行。
(二)通过大企业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是产业关联的本源要因,技术体系的变动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动,技术体系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R&D是技术创新的源泉,而R&D投入低、技术人员少—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低利润—R&D投入水平低、高素质人员缺乏,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产业结构的升级没有依靠。因此,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大企业、企业集团的关键。而大企业由于其本身的实力雄厚,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相对于小企业来说都占有优势。因此,在技术创新上也占有相对的优势,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在一个产业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形成竞争协作的关系,大企业的技术进步势必形成技术扩散,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
(三)以大企业的发展,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发展有很多途径,主要是自身积累和外部扩张的方式,其中又以以资产为纽带的兼并重组为主要方式。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要以完善的资本市场为依托,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组建企业集团的过程也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企业的资产重组是产权转移的过程,而产权转移又涉及生产诸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通过优势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生产诸要素的重组,逐步实现生产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组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来调整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结构,将生产资源进行再优化配置。同时,按市场经济原则组建企业集团,加强企业多种形式的联合、兼并、控股等活动,通过企业组建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的大型公司和企业集团,能够打破地区、部门分割,修正地方政府对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使各地区和部门原来分散的矛盾和利益变为集中和统一的利益,促使地区和部门对企业的管理真正向间接管理转化。为解决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提供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