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4:57:23
导语:在土木大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校设有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和国际交流学院等18个院(部),开设本科专业45个,涵盖工、管、理、艺、文、法六大学科门类。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3万人,研究生近千人。土木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等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方向)近30个。另有管理学和理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还有建筑与土木工程、工业设计工程2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以及工程管理等5个专业先后通过全国土建类专业教育评估,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工程专门化方向)通过国务院学位办审批并获得双学位授予权。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3个学科为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有包括“松辽流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内的14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究中心),有建筑设计院、工程勘察公司和工程监理公司等实训基地。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亿元,图书馆藏书20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12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400余种。
学校有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00余人,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6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300余人。学校拥有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录选人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留学回国人员以及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跨世纪中青年骨干教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二三层次人选和吉林省勘察设计大师等40余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学校在北方寒地建筑节能、先进建筑结构材料和绿色建筑材料、先进工程装备制造、热能回收与利用、流域水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设计等重点领域开展重大工程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为推动区域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并获得国家住建部授予的“全国建设系统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2项,省部级以上勘察设计奖励20余项;教师公开发表学术科技论文3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国际重要检索机构刊物收录650余篇。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及各类建筑、规划、结构设计竞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表彰、奖励300余项。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为美国中西部名校联盟10大联盟(The Big Ten)排名第二的大学,并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三所州立大学被并称为美国之“公立大学三巨头”。
厄巴纳・香槟分校学术研究
伊大香槟分校强调学术研究。1995年在科学及工程方面的研发费用,就高达约2亿零500万美金,年预算15亿美金。该大学SCI论文总数,在全美名列前五位。他们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获得的研究经费量,年年在全美名列第一。位于该大学的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在高性能计算、网络和资讯技术的研究和部署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伊大不仅设有逾80个研究中心、实验室及研究所,而且教员多是国家级学术机构的杰出会员,这些国家级学术机构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学院、美国人文与科学院等等。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香槟分校共有24位教授或校友,荣获过诺贝尔奖(其中有11位毕业自该校),在美国公立大学中仅次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此外,还有两位校友荣获过图灵奖(被祝为是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一位教授荣获过菲尔兹奖(被视为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17位校友荣获过普利策新闻奖,11位教授荣获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在现任教授中,有两位警利策奖得主、22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8位元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芝加哥分校 Univ.of lllinois at Chicago
作为一所建校不到100年的分校,UIC的发展趋势十分良好,是芝加哥最大和人数最多的公立大学,具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学校占地很大,奖学金资源丰富,与社会的各种合作项目良多。特别是UIC西校区的几个学院,包括口腔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等,都在全美属于顶尖水平,为伊利诺伊培养了很多的医学专业人士,也承担了美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医学健康领域多个大型项目与工程。
UIC东校区是学校大部分学院的所在地,如商学院、工程学院等。论专业排名,东校区的各个专业虽然在全美排名都不是很高,但近几年,学校大力聘请如芝大这样的名牌大学毕业的学者,到UIC研究和从事教书工作,使得学校的声望日渐提高。虽然UIC的排名不能算一流,不过收生要求很高,其录取比例仅在60%左右,IBT的口语硬性要求在20以上,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申请者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成就
伊大香槟分校在科技领域素负盛名。其工程学院在全美、甚至全世界堪称至尊级的地位。他们在工程领域的表现,名列全世界第三,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并领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所有的常春藤盟校。该校的电机工程、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核子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等科系。都高居全美前五名,化学工程、航大工程排在全美前10名。
根据美国《USNEWS》杂志2010排名,该校土木工程与会计学系排名为该领域第一。材料工程第二。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分别为第四与第五。在社会科学方面,该校心理学与哈佛、普林斯顿、洛杉矶加大并列全美第五,图书馆科学一直以来蝉联全美第一的位置。
香槟分校图书馆藏书量居世界公立大学之冠,在美国大学中仅次于耶鲁和哈佛的藏书量。除了拥有多达1千700万种项目,包括900万本书籍、9万种定期刊物,也设有40多个学术部门。每星期有逾100万,从全世界各地造访该大学电子图书馆的记录。
香槟分校设有可容纳16000人的多功能大楼,及可容纳71000人的纪念体育馆。大学经常举办10大名校足球、篮球、手球等大赛,设备先进,不落人后。大学设有近900个学生社团组织,包罗万象。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主要活动,如新生迎新会,及周末亲子活动等。大学提供近9000个宿舍单位,有国际学生宿舍、单人房、男生及女生宿舍等。种类繁多,宿舍的申请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
开设专业
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属下的学院多达20多所,可供选修的主科逾150种。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该大学的会计、大众传播、工程、科学等是大学最好的学科,教育、商业、人文与艺术。以及法律等学院也十分出色。大学排名全国前五名或前10名的研究所课程有,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工程学、会计学、大众传播学、图书馆科学、音乐、数论、代数、逻辑学、微生物学。
其工程学院在全美堪称至尊级巨牛,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工程、机械工程、原子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等等系科,都排在全美前五位。化学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排在全美前10位。该大学的学术学科,不仅获得《Fiske大专院校指南》五颗星的最高水准评级,也获评为全美提供多元化课程的最佳大学之一。大学三大受欢迎的主修课分别是生物科学、心理学、以及电子工程。
申请要求:
1)高中成绩单
2)ACT:英语成绩25分以上SAT I:criticalreading 560分以上
3)PS两份:一份自我介绍300字(性格,兴趣爱好,特点),第二份为选择学校及专业的理由
4)课外活动及特长
5)资金和资助证明
6)TOEFL:PBT:550(工程或传媒专业
600)CBT:213(工程或传媒专业250)
IBT:79(工程或传媒专业100)IELTS:6.5(其中四部分为B分以上)学习费用:
申请费:$50
生活费:$12,000/年
书费:$1,400/两学期
学费:$31,950f'~学期
总学费:$45,350
奖学金情况
尽管本科生有资格向学校或者学院提出奖学金的串请,但是通常情况下没有单独申请的必要,因为学校会根据其人学申请材料和专业成绩来决定奖学金褥主。
到德国留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多学点知识,毕业后能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然而大家都知道,德国的学位比较难拿到,而且学制也比较长,在德国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在德国读学位比较特殊
德国的学位比较特殊,是与国际上许多国家不接轨的。中学是十三年制,中学的毕业考叫做Abitur,申请大学也要看Abitur的成绩,成绩是5分制,很多比较好的专业有分数限制,比如说医学、建筑学、心理学、法律,有的学校经济学也是受限专业。大学的学制为8到12个学期,毕业后拿到Diplom(理工科),或是Magist(文科)相当于美国的marster digree也就是硕士学位。而我国的教育体制是12年制,所以想留学德国,高中毕业生或是大学在学不够两年的学生,只能申请德国大学的预科,而不能直接申请大学入学。
预科是为外国学生准备的
所以预科是专门给外国学生准备的,读预科首先是学习德语语言,其次是巩固高中学过的知识,预科又分不同的方向,比如说BWL(经济学)方向,Informatik(计算机)方向等等。一旦预科定了方向,申请大学时就不可以改了。有分数限制的专业也不是绝对不可以申请,只是有可能要等很久。比如说我申请过自由柏林大学的新闻出版专业,收到的答复是:今年本专业给外国人的名额是3个,申请人有140个,我排在第48位,我的Abitur成绩评估是1,6分,本专业的要求是1,2分。这也就是说,我要想等到这个专业,至少要等上5到10个学期。当然这也要视学校而定,自由柏林大学是比较知名的大学,文科专业水平比较高,所以招收学生自然也就比较挑剔。
公立、私立大学各有所长
德国的大学有其特点,它并不像我们的高校分出明显的三六九等,像什么重点高校,普通高校,大专,电大,职大等等。德国的大学基本上是水平平均的,有的大学历史比较长,自然它的很多传统专业比较强,有的学校建校时间短,但教学上却有很多新的仪器设备可以使用,所以说他们是各有所长。
比较公认的是TU 卡尔斯鲁勒,TU亚琛和TU达姆施塔特,是工科院校里面比较有实力的,特别是卡尔斯鲁勒的计算机专业,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海德堡和图丙根的医学是比较有名气的,曼海姆的经济学是全德国最好的,慕尼黑大学的法律也是很知名的。艺术院校里面要数慕尼黑、柏林、杜塞尔多夫、哈勒等。
如何选择专业
如果在国内大学在学2年以上,或是在国内已经毕业的学生,则可以直接申请德国大学的专业,在学的同学原则上也是不可以改专业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还没有毕业的话,就只能申请与你的专业相关密切的专业。而已经毕业的朋友就可以随便更改专业,通常是没有限制的。但是在更改专业的同时要考虑的一点是:选择有关的专业,有很多课程是可以认证掉的,也就是有些相同的课程可以不用再学,有很多考试就不用考了,这样就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如果专业相关很多的话,可以直接越过基础课进入专业课的阶段学习,这样拿学位就可以省去至少2年的时间。
选专业与就业关系甚密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不能不考虑的,那就是将来的就业问题。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今天的热门专业明天是不是就会令人找到满意的就业机会,有一句话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也许现在的垃圾专业没有人问津,过五到十年就成了最抢手的专业,就业一点也不成问题。
比如说在德国现在最看好的专业是Informatik(计算机),或是经济工程学,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能找到工作,而且工资待遇也不错。其他的专业都趋于平稳,看学生本人的成绩和能力而定。在这里我要说几个比较不好找工作的专业,这只限在德国,因为如果将来回国就业,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国内有更广泛的前景,在这里也许全无希望的专业到国内却正可以大展身手。比如说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在德国几乎已经饱和,每年却毕业很多学生,大多数是立即加入失业大军,或是转行,或是到国外谋求发展。身边就有好几个例子:同学的哥哥,建筑学毕业,在德国到处找不到工作,最后在英国伦敦找到一份工作,远走英伦。我在生物实验室打工的同事,大学学的是园艺建筑学,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又用她以前进修的生物技术助手的经验到实验室工作。另一个女孩学了8年的建筑,毕业以后在一家小小的公司里面画图,这样的工作一个高中生进修2年就可以做到了。而我的邻居也是学建筑学的,辍学已经有好几年了,因为他知道毕业就等于失业,与其如此还不如就这样泡在大学里,生活过的悠哉游哉。土木工程学也并不乐观,我认识的一个德国女孩现在正在做她的毕业论文,她应该是比较优秀的,名牌大学毕业,6年拿下学位,在美国读过半年,葡萄牙读过半年,英语德语答辩、做报告,大部分考试成绩在2分以上,即使如此,她说很难找工作,她说她的同学里面无论成绩好坏,能力强弱,还没有一个人到目前为止找到一份工作的。生物学也并不乐观,我在实验室打工,我的老板是一个博士生,他刚刚做完博士论文,结束了在这个研究所的项目,我问他接下来怎样,他说他已经申请领失业救济了。
难的是把专业读到底
选择专业还要考虑自己究竟能不能念下来。因为德国的学位真的很难拿,与其半途而废,不如找一个相对比较好读的专业来“进行到底”。因为考试只有两次机会,如果两次都没有过的话,就只能换专业,再不过,就没有机会再学下去了。所以有很多人已经注册了很多个学期就是不敢去考试。我有个同学学的专业是微系统工程,课程很多,考试很难。刚入学的时候全系一个学期的同学有150人,其中不到5%外国人,到了基础课结束时,只剩下35个人了。可见选择专业的重要性,提早知道自己不能胜任,要知难而退,因为时间是最最重要的,尤其对于我们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语言障碍。
大学的考试模式
德国大学的学制通常是这样:4到6个学期基础课程,然后有一个大考,叫做Vordiplom就是“硕士前”的考试,然后进入专业课程阶段,通常也使4到6个学期,然后又半年的实习,写毕业论文,Vordiplom毕业考试。考试通常有两种形式,笔试或是口试,笔试就不用说了,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口试是对于我们来说比较新鲜的概念,这里我简要的介绍一下。口试和笔试是并行的两种考试方法,其分量并不轻于笔试,通常时间比较短,只有半个小时,主考官是教授,一般每门课有2个主考官,学生可以自己报名,然后由秘书制定考试日期,每学期中间报名,假期的最后几周考试。考试前一个月可以没有任何原因取消报名,考前一个星期可以凭医生的证明推迟或是取消考试,否则不能参加考试按不及格处理。考试期间教授会提出若干个问题,被试者一一回答。考试时可以有观众,这样会减轻被试者的心理压力,也是对于观众的一次热身,对于以后自己参加口试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即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拟用10年时间,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奠定人力资源优势。通过该计划可以吸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使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最终达到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 目的。
重庆交通大学作为以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历来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为遵循高校办学规律,我校积极进行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方 案的制定是学校贯彻国家“卓越计划”教育方针和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实施方案。在这一背景下,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大批创新拔尖 人才,按以下方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转变教育观念 表1:“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
二、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取与重庆市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所等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分为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 学习两部分,并组建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班,学生规模按照每年30人采取“3+1”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累计3年在学校学习(含在校参加必要的科研和 工程训练),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及毕业设计。
三、增大选修课比重和知识结构体系,扩大专业领域,注重创新活动和实践训练
为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以及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几年学习,拥有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建设市场的基本素养,具备卓越工 程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具有可持续学习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则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规定必修课程基本要求,增大选修课比重和知识结构体系,扩大专业领 域,注重创新活动和实践训练。
四、课程体系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科技、经济、人文和信息综合化
在大工程层面上培养人才,将理论教学课程划分为:公共课模块(包括人文基础模块和自学科学基础模块);学科技术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包括交通 规划与管理方向和交通信息与控制方向);第二学位模块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模块。这种课程模块化设置方案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统一组织公共基础和学科技术 基础教学,并使学生获得大工程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志趣的变动,使学生不必一入学就选择专业,而可在接触了学科技术基础课程学习后再选专业,甚至转系; 也有利于第二学位培养,学生可以在土木工程或管理工程等相关专业获得第二学位。
五、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公共基础学科模块课程以“打好基础”为原则,学科基础和专业模块课程“以尽量扩宽”、“减少重复”进行优化整合,减少课程门数和学时,增大学生自学空间和时间。
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在课程体系模块中增设创新培养模块,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拓展项目由学生根据“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追求实效”的原则 自行安排,包括:各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科与专业竞赛,到企事业单位做实习生、当公益活动自愿者、专题社会调查、校外(含国外)高校知识进修等等 (其最低学分要求和学分认定标准详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创新能力拓展课”的最低学分为8学分。创新能力培养从如下五个方面着手:
①各门课程都要激发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
②培养创新思维转化为工程图纸和计算机图形能力;
③培养纸面图形变成工程构件或整体模型的能力;
④培养工程构件或整体模型转化为产品或实物的能力;
⑤培养在经营层、管理层、领导层中的创新工作能力。
另外,创新能力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启发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外,要安排学生从低年级起就能接触工程实践和科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 赛和创造性活动。养成勤思维,勤动手,敢于创新的习惯。建议学校建立创新实践工程训练中心,提供创新设计、施工,试验研究条件,制定创新作品评选、展览、 上报、评奖制度,制定创新成果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培养拔尖人才。
七、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课程改革
实践环节:指必修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军训等。实践环节教学学分不低于40学分, 时间为40-45周,即累计不低于1年。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的取得可以多渠道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取得相当于培养计划中课程、课程设计、实践与实习、实 验、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达到或超过相关环节的标准,都可以抵冲或认定相关学分。
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应进一步密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学生在第二课堂所做的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活动,效果明显,表现 突出者,经申请符合条件者可认定学分[3,4]。通过鼓励各专业与企业建立校-企人才培养联合体,保证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或培养落到实处。
八、改革课程教学方式
①“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要都采用单一的课堂上课方式,探索采取每学期集中理论教学、聘请校外知名专家作有关热点问题专题讲座或报告、观看资料片等方式进行教学。
②改革体育课教学方式。体育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目前进行分班教学,教学内容都一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学生 体质各不相同,爱好也各不一样,有人喜欢游泳,有人喜欢篮球、足球,人人各项运动全都要达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可探索按学生兴趣分班或自主组织爱好者协 会。例如足球协会、游泳协会……,学生课外自主安排锻炼、比赛等。学生体育考核可根据协会活动情况总结和教师面试确定。 ③改革外语教学,规定双语教学基本要求,逐步扩大“双语”教学范围
开展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注重学生听、说、写的基本能力训练,加强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研究,规定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组织优秀教师编写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学课程,逐步扩大“双语”教学范围,使外语教学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外语运用能力。
④推行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加强实验设备投入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制定完善的、操作性强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把实验教学放在理论教学同等地位来抓,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精 简实验室专职教师数量,探讨以课程教学老师为主、实验室专职老师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推行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实验室专职老师轮流值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 申请自主选定的实验,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率,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⑤试行开设讨论班
定期开设一些专题讨论班,学生自由选择参加,讨论班可聘请校内外专家讲学,学生参加讨论,也可以由相关学术梯队(或教授)组织,立一个主题, 下分若干个小题目,参加讨论班的学生自己选一个小题目,在梯队成员指导下,自己搜集文献资料,做分析、写报告,然后轮流作报告,参加者相互讨论、提问题, 由报告人回答,学术梯队负责人(或教授)只起主持、引导和总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查找收集文献资料、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5,6]。参加讨论班 学生可计算学分,教师计算工作量。
九、探索校企联合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论文摘要]根据人力资源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功能,大体上可以将人才分为科学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由于不同类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特点不同,从而使培养这些人才的教育也各具特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文章对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试图从人才分类的角度探究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人才类型 工程教育 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对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类界定始终比较模糊,三者之间的界限不清晰。虽然近几年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许多很好的看法,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对这三种教育类型的认识并不统一,工程教育、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交叉与联系亦不十分明朗。本文在名词释义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才类型的分析、比较来探究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工程教育之间的关系。社会人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目前较公认的分类是从人力资源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功能进行划分。以工业化社会为典型的各产业系统,其人才类型大体上分为科学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而与此相应的四类教育为:普通教育、工程教育、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但是从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上看,人才类型与教育类型并不是完全对应,尤其是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本文主要针对这三种类型的人才和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
为了更好地分析各类型人才、教育之间的关系,下面对相关词语的概念作一简要介绍。
1.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工程”的解释是:(1)土木建筑或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采矿工程、水利工程等。(2)泛指某项需要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的工作,如菜篮子工程(指解决城镇蔬菜、副食品供应问题的规划和措施)。可见,广义的工程概念不仅包括“硬件”的设计与制造,而且还包括诸如预测、规划、决策、评价等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因此,从工程的词义角度看,工程型人才不但要从事规划、策划和设计工作(如工业产品的开发、设计,产品的产销决策,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等),同时还需具备对某项系统工作进行决策、规划、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2.技术。《现代汉语词典》对技术的解释是:(1)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如钻研技术、技术先进。(2)指技术装备,如技术改造。由此可知,相对于工程型人才的规划、策划和设计而言,技术型人才主要是指通过他们的劳动,将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为物质形态的产品或对社会运行产生具体的作用,如工厂技术员、工艺工程师、农艺师等。在当今世界,由于技术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包括研究、设计和技巧,还涉及财政、制造、管理、劳工、营销、维修和服务领域。现代技术的含义除物质性的技术外,还包括非物质性的技术。因此,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规格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3.技能。《现代汉语词典》对技能的解释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如基本技能低下等。相对于技术而言,技能强调的是一种完成某项具体操作的能力。如运动技能即指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机能的活动能力,这是形成运动技能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技能型人才即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具有实际操作某一技术的能力,从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需要的劳动者。
二、对人才类型及相应教育类型的比较分析
按词义,工程型人才是能完成工程任务的人才。从工程实施的过程来看,一个重大工程项目往往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和多领域的专家们协同工作,还要涉及工程的经济核算、统筹管理,直至延伸到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因此,工程型人才不但要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开发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及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观念。由此可见,工程型人才的主要特性在于具有工程化的思想和意识,如整体意识、系统观念、效益观念等,这是工程型人才(教育)有别于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之处。但另一方面,完成工程任务离不开技术的应用。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他们掌握的相关技术科学的知识来解决工程技术项目的实际问题。可以说,技术人员在工程实施中起着基础和桥梁作用,是工程规划具体执行者和工程设计的实际操作者。由此可见,工程型人才(教育)又与技术型人才(教育)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有很多交叉重叠的地方,甚至在某些工程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技术教育的内容占有重要比重。例如,旨在培养工程技术员的工程技术教育,其培养目标明确规定是掌握一定工程技术知识,能将科学技术熟练运用到工程实践的人才。有些学者曾以此将培养工程技术员的教育界定为职业技术教育范畴,从而区别与培养工程师的工程教育。笔者认为,这种把工程教育只限定某一类教育范畴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工程型人才是有层次的,它不但包括从事工程设计、策划工作的高级人才——工程师,还包括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从事技术应用工作的较低层次的工程技术员和技术工人。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中以培养实用操作层面的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始终未能成型,工程类大专教育在萎缩。而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又缺乏工程教育的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加强对工程教育中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工作的研究与探索,为社会培养具有工程化思想和意识的技术型人才。相对工程型人才而言,技术型人才处于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具体执行者,要根据现实的生产或服务条件,处理更实际的服务问题。我国曾有学者对这类人才的特点作过如下概括:一是知识和能力的涉及面较宽,但深度相对较浅;二是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三是协同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是他们的重要素质之一;四是经验和经历对于他们的工作质量特别重要。技术型人才独特的知识能力结构,决定了技术教育课程的专业定向比工程教育更加贴近社会生产实际和职业分工,但并不等同于职业教育的职业定向。
此外,技术型人才作为人才分类中的一个大类,同样具有层次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1984年出版的《技术与职业教育术语》中对技术教育的解释为:“设置在中等教育后期或第三级(高中后教育)初期以培养中等水平人员以及大学水平的在高级管理岗位的工程师和技术师。”纵观我国近半个世纪的高等教育,从专业类型和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分析,相当多的本科专业都属于高等技术教育,如信息通信技术专业、计算机及其办公自动化专业,它们都应培养技术型人才。这说明,我国本科层次的高等技术教育实质上早已存在,甚至有些学校还进行了研究生层次的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如中国农业大学设立了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和合肥工业大学分别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等。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大专层次的高等技术人才,通过中等专科学校和技术学校来培养中等技术人才。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普通教育理论的学习的和技术学科的学习及相关的技能训练。相对于工程教育而言,技术教育理论学科的系统性较弱,深度较浅,但实践性较强,注重对技术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然而,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技术的更新往往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的形成,而不是原有基础上的局部改进。因此,技术教育的专业面要比以前放得更宽,并重视多技术领域的交叉渗透与复合,从而有利于技术型人才的长远发展及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才而言,技能型人才是一种较低层次的人才,更强调劳动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劳动素质,如企业技术工人、汽车驾驶员、理发师等。这类人才由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区别于今天的职业技术教育)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以能胜任某一职业岗位工作的技能为主导,择取必须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看重理论的应用,但不强调其系统性、完整性。相对于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在工作中反复实践,从而满足学生择业的需要,其文化课、技术基础课课时数较少、深度较浅、广度较窄,专业课也不及技术教育内容宽广,实践课内容比较单一,只注重某一岗位的操作实习。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批批综合性职业岗位陆续产生,职业岗位之间的交叉渗透日益增多,从而对从事某一职业岗位人才的知识能力的复合性要求日趋强烈,使得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始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过渡,目前我国一部分高等职业学校已承担起培养较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此外,由于机械自动化工业的迅速发展,技能型人才的智力技能成分不断增长,而动作技能成分相对减少,这使得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之间也出现了比过去更多的交叉重叠与相互转换的现象。例如,在当前一些高技术企业中,由于某些职业岗位技术含量的增加,促使部分岗位的人才由技能型转换为技术型。
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虽然在本质上存在差别,但交界处却是模糊的。笔者认为,这就是近年来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融合发展而综合为现在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原因。但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产生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的叠加,作为一个综合的教育类型,职业技术教育更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培养而进行的一种创新。
三、结语
关键词:工程测量、重要地位、发展现状 、未来发展
一、 工程测量的概念
工程测量按其工作顺序和性质分为:勘测设计阶段的工程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施工阶段的施工测量和设备安装测量;竣工和管理阶段的竣工测量、变形观测及维修养护测量等。按工程建设的对象分为:建筑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铁路测量、公路测量、桥梁工程测量、隧道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城市市政工程测量、工厂建设测量以及军事工程测量、海洋工程测量等等。因此,工程测量工作遍布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各部门和各个方面。在人类活动中,工程测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只要有建设就必然存在工程测量,因而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是广阔的。
二、 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
1、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与数据处理研究成果显著
工程控制网与监测网优化设计理论研究取得很大成绩,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在工程测量设计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各大专院校及生产、科研部门都有各具特色的控制网优化设计软件推出,并在生产实践与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这些软件,可对各种类型的工程控制网进行理论分析、设计。在指导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在城市与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建中,GPS定位技术已占主导地位
1990年10月,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和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在大连联合召开全国工程测量学术会时,国内只有个别城市与工程控制网采用GPS定位技术。对于GPS网与常规控制网的发展趋势问题,尚在进行研讨。到1995年9月,在哈尔滨召开城市与工程测量新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时,全国城市控制网与地籍测量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几乎全是采用GPS定位技术完成的。相当多的大型工程控制,以及铁路、公路建设和隧道工程控制网也采用GPS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控制网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良好的精度与经济效益已为工程测量界所公认。可以认为,GPS定位技术在城市与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中己占主导地位。
3、数字化测绘技术正在与GIS结合,数字化测绘系统已步入商品化时代
90年代初,北京市测绘院率先研制出大比例尺数字化测绘系统软件。该系统在我国一些城市测绘院及部分工程测量单位得到推广,成为真正实际作业的数字化测绘系统。1993年在厦门召开的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城市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又推出一批数字化地籍与地形测绘系统软件论文进行交流。它标志着我国自己研制的各种数字化测图软件,开始进人使用阶段。城市与工程测量新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又交流了大量经过实践检验的数字化测绘软件成果。它表明我国的数字化测绘软件己在逐步推广普及,并开始走向成熟。近年来,出现了专门的数字化测绘软件公司,开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化测绘软件。这些软件功能强大、成图质量高、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好、经济效益高,深受测绘人员欢迎。
4、地图数字化技术正在蓬勃发展
利用扫描数字化技术进行地图数字化是提高数字化质量与速度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许多院校及测绘单位研制扫描数字化软件取得显著进展。1996年5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对国内各单位提供的10余个扫描数字化软件进行了测试。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研制的《地图扫描矢量化系统Maps can》首推为1:25万国家基本地图扫描数字化入库软件。清华大学的EPSCAN扫描矢量化软件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便捷、高效、保真。南京市测绘院使用该软件进行城市大比例尺地图扫描数字化,也取得满意成果。
5、特种精密工程测量取得显著成绩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工程建设、超高层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建设、大坝变形监测以及一些超高精度的设备安装愈来愈多,为工程测量工作者提供了进行特种精度工程测量的极好机会。1993年、1996年全国精密工程测量学术研究中心组织了两次学术研讨会,1996年工程测量分会也组织了全国精密工程测量学术研讨会,对取得的成就及其在经济与国防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交流与探讨,这有利于社会各界人士认识与重视工程测量工作者的社会价值。
三、工程测量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工程测量技术协同其它专业技术共同发展进步将是今后一段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主流发展趋势,在技术上将出现多功能多样化用途的工程系统。
2、 工程测量的数据收集形式不再局限于一维和二维,在新系统下将向三维甚至四维方向发展,从传统的现场交互式测量形式转变为远程控制式测量形式;测量作业所用平台将从固定的地面转变为车载!机载甚至卫星控制等,逐步从静态转变为动态。
3、 工程测量的数据分析计算由偏重基本的平差计算、网的坐标运算、几何形式计算逐步转型为高密度高精度的空间点处理、“点云”数据分析、被测实物的三维空间坐标重建、可视化处理、“逆向工程”和设计模型的对比分析,测绘数据同各种理论数据库实现完美对接。
4、 工程测量实现进一步的宏观方向和微观世界两个极端的发展。在宏观
测量技术方面,工程建设将具有更大的难度及规模,精度要求也更为提升;在微观测量技术方面将向微型计量方向发展,测量的尺度维度大大缩小,将发展出微型显微测量及图像处理技术。
5、 工程测量将实现过程控制的一体化和网络化,无线数据交换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化等技术将使工程测量从独立式走向综合化,从单体作业基本形式发展为共同作业及实时作业模式。
6、 在进行工业测量、大型机电设备组装、线上检验和质量控制时采用高端的测量设备仪器以及先进的作业方法,这成为了制作业的发展新趋势,甚至可以列为制造业牢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张正禄等, 工程的变形分析与预报[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年
3、易庆林.,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年
4、谭辉.,土木工程测量[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年
5、卓健成, 工程控制测量建网理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
青海根
严兴起的父亲严进瑞很早就参加了青海省的气象工作,早年也曾经到玉树做过农牧业的区划工作,后来回到青海省气象研究所做气候研究工作,从《青海气象》杂志的副主编位置上退下来,一直和妻子在西宁养老。在严进瑞的印象里,严兴起始终是个孩子,是那个饶有兴趣地在他带回家的天气图上圈圈点点的高中生。老严做了一辈子科研,自己不善言辞,对儿子的教育也只有两条:做人要善,不能出口伤人;做事要真,努力才有回报。严兴起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高中毕业后考入了青海气象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玉树工作,他非常努力但很少开口说话,同事们说他过于少年老成,他听了也只是笑笑,没什么改变。
1992年严兴起从北京气象学院大专毕业后,回到玉树做气象预报工作。不久他和本地一个在检察院工作的藏族姑娘相爱并结婚,真正在玉树安家落户了。玉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多山,距西宁800公里远,按那时的交通条件往返一次西宁要5天时间。路途遥远,父亲嘱咐严兴起安心工作、多打电话少回家,严兴起竟然听了,近20年间只有两次过年专门回家探望老人。只要不是轮班休息,严兴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泡在了工作岗位上,同事休假他不休,过年过节也主动执守预报工作。出于工作需要,每隔两三年他还抽时间提起笔写篇论文,话题都是围绕玉树的自然灾害和雨水环境。1998年他的女儿出生了'性格也如他一样文静内向,只是小的时候身体多病,严兴起不怎么会安慰人,只是告诉女儿要坚持。
很多年过去了,工作虽然不能正常的过节假日,但很稳定;工资虽然比不了城里的白领、大款,但足够用;住的虽然是土木结构的平房,但邻里和睦、关系融洽;就是离父母远了点,但还可以经常打电话。严兴起觉得自己的脚像是生了根,从自家的小屋延伸到玉树气象台,再到医院、学校、商场……这个出生在互助的青海汉子,骨子里已经把玉树看作了自己的故乡和归宿。
地震险
地震来得很突然。屋顶的尘土像水帘一样落下来,门就在不远的地方,但脚下的大地像筛子一样抖动,严兴起根本迈不了步。什么都来不及做,什么都来不及想,围墙像山一样倒下来,接着就是剧痛、窒息和黑暗。灰土散去,严兴起告诉自己:地震了!我要出去!手脚还有感觉,他奋力推开身上的土坯、瓦砾,大声呼喊妻子的名字,努力挣扎着从废墟中站起来。有人在回应,他找不到工具只好用手挖,慌乱中有邻居跑过来帮忙,不久岳父岳母和大舅哥全家都被救了出来,妻子也不知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自己爬了出来,大家竟然都只受了一些皮外伤!严兴起突然感到一阵无力,但总还有什么在提醒他不能休息女儿!他撒腿向玉树州中学跑去,平常走路要半小时的路程,不到10分钟就到了。学校的教学楼没倒,孩子们都聚在操场,听到自己的呼唤,女儿的应声无比响亮和甜蜜,严兴起的心放下了。
这时才顾得上看表,时间竟然已经快9点了!向省局送报的精细化天气预报每天最迟要在10点前发出去,地震过后的气象信息是救灾行动的重要依据,而今天正是他值班!一系列想法闪电一样掠过,他嘱咐女儿听老师安排,自己接着跑!一口气跑到单位,他看到披着破毛衣的玉树州气象局领导已经在和大家一起从扭曲变形的办公楼中往外抢设备,严兴起二话没说,抢设备、搬资料!设备搬出来了,大家还把野外防汛作业时用的帐篷支在院子里充当临时办公室,可电线、网线都不能用,电脑没法工作,各地气象站的信息也传不上来。电动的制氢机启动不了,领导已经组织大家土法制氢,把探空气球放上了天,青海省气象台也已经在第一时间取得了联系,移动气象设备和其他救灾物资正在赶来的途中。第一手的原始数据有了,可没有机器第一手的天气预报怎么制作得出来呢?严兴起急中生智,捡起了他上大专时练就的基本功,把玉树气象局所在的结古镇本地的气象数据收集起来,结合过往数据和自己的专业经验,和同事一起,手工制作了气象预报表。怎么通报给省里呢?很多人开始拨手机,不通!严兴起试了试自己189的手机,还有信号19点40分,他拨通了省气象局天气预报科的电话,把本地的天气预报结果报了上去,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职责,总算尽到了。
此前玉树气象局塔巴扎西局长、副台长石天刚看见穿着薄薄的内衣,浑身是土的严兴起里里外外忙个不停,还不时露出痛苦的表情,关切地问他家里怎么样,受伤了没有?严兴起只顾得上回答一句“房屋全倒了”,又接着忙去了。天气预报结果出来后,严兴起又冒出来一句话:“有没有吃的?我肚子饿了。”――地震来得太早,他还没来得及吃早饭。
气象魂
很快,临时供电线路接通了,严兴起马不停蹄地使设备逐步恢复运转,调出不同时段的卫星云图,认真对比分析,结合玉树地区气象特征和省台的电话指导,开始为下一时次的天气预报做准备。天气预报三小时一次,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与省局、国家局发来的卫星测量云图、报导预报结果进行会商,工作―旦展开就不能中断,直到几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份份高可信度的预报。
之后的日日夜夜,严兴起虽然感觉到肋间有疼痛、夜不能寐,但他以为只是普通的肌肉劳损,咬咬牙就忍过去。玉树地区气象环境比较复杂,冬天常有雪灾,6-9月份又是汛期。总共4个预报员,大家轮流赶在汛期到来前休假,平常最多两个人轮流值班,一个人生病了会给整个预报组带来很大的压力。时间长了,大家都形成了“不怕气象灾害怕生病”的共识。因此,当同事们知道他在地震中被砸受伤,纷纷劝说他去看医生时,他一一谢绝了。每次值班的日子,他仍然早早地来到预报室帐篷,按时参加每天早晨8点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会商和9点全省天气预报会商,认真地制作每三小时一次的天气工作。
这一忍就是21天,2010年5月5日夜,严兴起肋间的疼痛越发严重,每喘一口气都深感不适。当晚,和他同住一个帐篷的扎西尼玛台长说:“兴起,我看你精神一天不如一天,人也消瘦了不少,你好好去检查检查吧。”第二天,在同事们再次劝说下,他来到抗震救援医疗队,诊断结果显示,左侧第九根肋骨骨折、第十根肋骨断裂,并伴有炎症,需要到西宁去治疗。严兴起犹豫地把诊断结果给领导看,局长塔巴扎西一看就急了,马上派扎西尼玛台长陪严兴起去飞机场买去西宁的票。严兴起本来觉得自己还能忍忍,可他从同事们的眼中,读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心疼”,就不再推脱了。可他们到了机场才知道,当时抗震救灾专用的支援飞机已经停派了,绿色通道也关闭了,到西宁的机票只有几天以后的。台领导又马上联络
了可以躺卧的班车,并一路把严兴起送上了车。
玉树情
严兴起在西宁大医院里躺了两个星期,骨头接好了,炎症也控制住了。单位里给严兴起放了长假,让他彻底养好了伤再回玉树。严兴起终于可以放心地休息了'他住到了西宁父母家里,让他高兴的是孩子也放了3个月的长假,说是准备开学后准备集体搬迁到都江堰去,那里有四川地震后新建的校舍,先紧着玉树的孩子上学用了。老婆孩子到西宁来看他,一家人终于团聚了。他和父亲之间突然又恢复了高中以前那种无话不谈、谈完了又想不起聊了什么的状态。严兴起突然发现西宁的家也非常美,不止是繁华的街道,还有小时候数不尽的回忆。
记得1995年的时候,父亲向严兴起提出有机会帮他调出玉树,换一个离西宁近一点的城市。严兴起那时已经转正,完全有了工作调动的条件。他的几个大专同学有几个分在地方上的,也在积极活动向西宁靠拢。严兴起的心里起了波澜,玉树的小家刚刚建立起来,现在走还没有什么负担,或许真的到了离开的时候?平时沉默寡言的严兴起把这个想法放在了心里,但他总觉得有个什么念头让他下不了决心。
像玉树这样的地方比较艰苦,大学毕业分配来的很少,1992年前后单位也曾经每年有五六个新人和来“支边”的大学生,1995年以后支边的陆续回去了,基本上也没有新人进来。在整个青海气象系统中,玉树的底子算是最薄的,在新老人员交替的节骨眼儿上,自己这个玉树培养出来的大专生、工作已经有十多年的“老气象”就这样一走了之?虽然国家的气象资料越来越多,气象分析能力越来越强,但天气预报员对本地气候的熟悉与认知水平也同样不可或缺,而这正是严兴起的强项。无数个日日夜夜不停的分析、记录,玉树的气象变化图表已经完全装在了严兴起的心里。在那块拳头大的热血空间里,玉树无处不跳动着彩色的线条,无时不流动着精密的数字。一番思量,当时的严兴起有了自己的结论:他活在玉树,玉树也活在他心里。
在西宁养好了伤,严兴起再度回到玉树。
望着眼前孤零零、冷凄凄的几个帐篷,那个他生活过的玉树再一次真实地破碎在他眼前。46岁的严兴起心里真不是滋味,当初的选择,真的是对的吗?天亮了,亲友们走出帐篷相互问候,很多以前不怎么来往的邻居也拉着他问寒问暧;到了单位,同事们见严兴起回来了,开心地像过节一样。在扭曲的老气象楼面前,在简易的活动板房办公室里,严兴起生起了炉火,手暖了,那个在他心里的玉树,又活了过来,比以前更加鲜亮、明白。
这个论坛是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质量的情况下召开的,意义更加重大。大家聚在一起共同研讨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和建设问题,这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势,也介绍一下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概况。
在介绍“质量工程”之前,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很快增长。1998年高校招生数是108万人,到2006年达到540万人,是1998年的5倍。高等教育的总规模,也就是在校学生数(实际上指的是学历教育的人数,但学历教育不一定是全日制的),1998年是800万人,到了2006年是2500万人,这个数字增长是非常快的。在校学生数达到2500万人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全世界是最大的,超过了美国、俄罗斯、印度。有一个指标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的是18~22岁之间的年轻人中有多少人能够进入高校学习。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98年是9,8%,2006年为22%,也就是说100个适龄青年中有22个人能接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就称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2003年就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十五”期间,我国各类高校向社会输送了1400万人才。目前,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是7000万人,人数不少,但从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看在全世界来讲是不高的,主要是我国人口基数太大。
这样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也有人批评是不是太快了。现在看起来当初在1998年,特别是1999年和2000年扩招,一方面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当时处于亚洲金融危机,所以从国家来讲想通过扩大高校招生延期就业,拉动一些内需,促进一些消费。另一方面,我们高等教育的规模确实偏小,当时印度的大学生比我国多得多,1998年印度的大学生人数是我国的两倍。当时我在当校长,并不了解这个情况,只是让我们扩招,当时还是觉得挺难的,既没有投入,也没有学生宿舍,但是要扩招。现在看起来,印度当时已经走向高等教育大众化了,而我们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由于“”,我国高校大概有12年没有正常招生,虽然招了一些,但数量很少。这需要有时间弥补,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们把这个差距补起来了。现在我国的大学在校学生数是2500万,是印度1000多万的2倍多。但这只是目前的情况,我们应该看到,印度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会比我们快。其原因在于,第一,印度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印度的人口可能在若干年后超过中国;第二,印度25岁以下的人口占其人口总数的60%以上,所以他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很大。我们现在是印度的两倍,今后几年很难说,而且我们现在控制规模了,从2005年开始每年只增长5%。但是,老百姓都希望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大学,需求很大!现在100个年轻人有22个能进入大学,比当时100个人只有10个人不到要多得多,所以应该说现在上大学并不难,难的是上好的大学。上好的大学从来都是难的。现在有些人期望值很高,上不了好大学就要复读,一定要读一个好大学,把所谓应试教育推得越来越热。应试教育的产生有很多原因,情况很复杂,与社会发展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有关系。陈国良院士和我们大家在读大学前也要参加高考,但那时考大学没有这么热,也没看到家长为了孩子考大学都不去上班了,也没有要求所有的车都不按喇叭,但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这值得研究。
我刚才讲的是规模扩大,今天来看有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还有一条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看国家总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的百分比。我们既然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高等教育就要有一定的发展规模。
在办学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我们高等教育办学的水平到底怎么样,这是大家所关注的。首先,我把基本的估计说一说,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扩招之后,教育部确实一直在抓教学质量的问题,2001年发了一个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注重高等教育质量,比如要求教授上讲台就规定在文件里面。2004年底,我们又召开了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的1号文件再次强调了注意高等教育的质量,强调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另外,在高校的重点投入上做了一些工作,像“985工程”和“211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当然也有的同志对“985工程”和“211工程”有意见,因为对一些学校投入很集中,有些学校没有得到这个投入。但是考虑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是必要的。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不一样,不能过分地强调均衡,还要考虑适当优化,重点投入。从世界上各个国家来看也是这样的,包括发达国家在内。“985工程”、“211工程”实施后,我们集中力量加强了一批大学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重点学科、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创新团队建设,在高校中凝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有力推动了我国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进程。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情况也可以说明高校是有进步的,比如在“十五”期间,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科研方面承担了很多课题,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三大奖的数量,分别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64%和54%,都超过了50%,而且全国有61.7%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5.3%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建在高校的。这说明高校在我国科研方面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2006年,我国科技三大奖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总共有三项一等奖都是由高校获得的,而且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是在空缺6年后由两个高校获得了,一个是中南大学,一个是西北工业大学,充分显示出了高校在科技方面的原创能力和发展潜力。这是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可以说明高校综合水平的,还表现在国际认同上。现在我国与许多国家有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假如能签订的话,一定是对方认为我们的高等教育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我们现在和3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其中有包括英、法、德、澳等在内的26个发达国家。我们的其他国际交流也非常活跃。在90年代,我们到国外找一些名牌大学,好像是我们求着他们,国外有的校长不一定愿意见你,1995年我刚做校长时出去就有这个感觉。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现在的情况是他们积极地找我们的高校合作。我想,只要做过学校领导工作的同志都会有体会的。去年美国新
上任的教育部部长到中国来,带了美国最著名的10所大学的校长,她来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来中国寻找好生源。当然,她选择的是我国比较好的大学;但不管怎样,他们认为我国有非常高质量的特别是非常聪明的学生。确实我们的学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毕竟中国有那么多年轻人参与竞争,有人说应试考试进来的不见得是最好的,但从统计的效果看,好的还是占绝大多数。“9・11”以后美国大大减少了给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当时美国的著名大学校长为此事曾经跟布什有过争执,早餐会的时候,那些名牌大学的校长群起而攻之,说他做了最愚蠢的事情,把中国等国家最好的学生、最聪明的学生挡在了国门之外。最近美国放宽了对中国学生的签证。
从这些角度来讲,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还是得到认可的。当然规模扩大以后,大学和大学之间差距比较大,或者大学的某些工作环节出现缺失弱化,在办学质量上出现一些问题。在办学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一定要持续发展,要把高等教育的质量放到重要位置上。我们有很多学校是新学校,有些连跳了两级,从中专变成了大专,从大专变成本科,在很短的时间里一下子招了很多学生,有的学校生师比到了30:1甚至更高,特别是文科类专业。规模扩得很大,我们的质量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要搞教学水平评估。在座的各位中可能也有不少人在评估过程中碰到了困难,对评估也有不少意见,其中有一条意见大家提得最多,就是在评估过程中搞了不少不实在的事情,甚至弄虚作假,制造一些假数据。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三令五申绝对不能做这个事情,因为这违背了教育的原则。我们教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是最重要的,学校和老师弄虚作假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一轮评估实际上是一场拉网式的评估,因为规模扩得太快了,所以办学中的一些规矩要明确,要建立。体系建立过程中要不断地探讨,也要不断地改进。在高教规模扩大过程中,投入不到位,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地方的大学。政府非常鼓励办大学,因此帮助学校贷款去造房子,为了还贷还息就收费,实际上用收学费来发展教育,这样长期下去是不行的!目前有些地方生均经费只有2000块钱左右,怎么能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呢?所以评估的硬件条件实际上也是帮着学校呼吁起码的投入的,这个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有很多省里的领导亲自来教育部为本地区的学校争取得“优秀”,我们就会问投入是否到位。到2008年上半年全部评估完后,将强调自我评估,因为大家都知道规矩了。所以在评估中我们非常注重的是让学校建立一套自我评估的办法,我们也表扬了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学校,如厦门大学、同济大学,这些学校自己有个文件,规定了学校内部怎么自评。评估真正要建的就是这套东西。将来要建立数据库,不断地更新完善,把数据搞准确,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初步评估,不必要各个环节都到学校里去看,而且评完以后最主要的还要提出怎么整改。应该讲,合格、“黄牌”、“红牌”最要紧。既然是公立学校,必须办得合格,达到标准,否则就等于对学生和家长不负责任,尤其人家已经缴费了,受教育人是有权利督促高校办学的。另外是做的有欠缺,给“黄牌”警告,要过一两年再评。办学不行的,就取消办学资格,吃“红牌”。其实所有国家都是这样,教育行政机构就是要关注起码的教学质量。至于优秀不优秀,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解决,学校可自愿地提出评估要求,这种类型以后再考虑。2008年以后的做法我们正在酝酿之中。这次拉网式的评估是很重要的,这是在扩招之后,高等教育质量能基本得到保证的十分重要的措施。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所以我们很重视这个事情。
我们看到,在培养人才方面至少有两个方面是弱项,昨天在北京举办了有关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的会议,我在会上也谈到这个问题。一个就是实践环节,应该说有所弱化,有些学校是条件不具备,根本做不到;有些学校原来是可以做到的,但是现在不像以前那么重视,包括一些一流的学校、一些研究型大学,过分重视科研,没有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这种情况是有的。所以我们评估的一部分目的是促进这些学校不仅科研要搞好,教学也一定要搞好。教学尤其本科教学应该说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一定要做好。教育部在评优秀博士论文过程中,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两位院长异口同声向我们反映,他们分别拿到5篇论文,说里面至少有2篇不合格,他们感觉到个别工学博士生除了知道数学模型以外根本不知道他要干的是什么事,对于实际系统毫无了解,但是他在做论文,写了很多文章。工学博士必须研究实际系统,对实际工作背景的问题要敏感。路甬祥院长、徐匡迪院长很尖锐地提出了实践环节弱化的问题。当然,他们也肯定了5篇论文中有1~2篇论文真的是优秀的。原来的毕业设计环节是真刀真枪做的,现在有好多不见得是这样。而且还有一个环节有点干扰我们的毕业设计,就是就业问题。现在不是分配,是双向选择,到了四年级学生几乎都出去找工作了。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我们既要管学生就业,又要管教学毕业设计的环节。对校长来说就业是有压力的,假如就业率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就是他的责任,所以校长有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学生去找工作,否则到时候就业率就不能够达到80%、90%。这问题不解决,毕业设计环节就会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实验课、课程设计现在能够坚持得非常好的,有但不是太多,这是令人担忧的事情。
第二个弱项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并不太同意说我们这些年都没有培养出创新人才,假如是这样的话,为什么美国对我们的学生这么感兴趣,我们的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创新能力还是挺强的。再有,我国的航天事业、青藏铁路等都有我们的毕业生在做工作,都说没有创新也不是。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从整体上看,这确实是我们的一个弱项。我认为有一条很重要,就是实践与创新的关系很密切,许多创新来自实践。我们现在有很多学生在很少参与科技实践的情况下,创新精神也得不到体现。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活动,是全国机器人大赛,包括机器人足球公开赛。这次比赛大概有1200人参加,3/4是大学学生,1/4是中学生和小学生。我看孩子们在做机器人开发的过程中,是很有兴趣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世界上一些大学在谈到创新问题时,他们并不觉得只有研究生才可以创新,像加州理工学院、耶鲁大学,他们对自己的本科生都非常关注,希望学生在本科时就能够参加到科研中去,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事。
以上两个弱项是比较明显的,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能力包括很多,还有学习能力、创业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团队精神等等。这些能力对大学生都是必要的。
在我们高等教育发展中,其实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投入的问题。虽然大家看到了我们的大楼建得越来越好,实验室里的东西越来越整齐,很像样,很干净,实验设备比20世纪90年代的不知道好多少,但是投入一
般来自贷款和学费,不是财政性投入。这些年高等教育财政性投入基本上没有增量,只有专项,刚才讲的“985工程”、“211工程”,包括“质量工程”都是专项。大家说为什么评估那么多,对评估很有意见。只要有专项就有评估,专项的钱并不是直接给教育部的,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往往是与财政部一起做的,或者也是发改委的项目,在投资过程中各部门都希望知道成果如何,所以有中期评估,最后有验收,这些情况大家都经历过。我也跟高校的同志谈到这个问题,假如我们的投入是日常性的又比较充分,学校的自也许会体现得更多。就因为是专项,只有用论证评估的方式去分经费。我在这儿提一个数据,这个数据供大家参考和研究。我们一直讲GDP的4%给教育,但是经济合作组织(OECD)还有一个统计,GDP的百分之几给高等教育,2004年OECD国家平均是1.4%,像美国是2.9%,韩国是2.3%,澳大利亚是1.6%,波兰是1.5%,墨西哥是1.3%;非OECD国家,以色列是1.9%,智利是2.0%,斯洛文尼亚是1.4%,巴西和俄罗斯公立高等教育的支出占GDP的0.7%(未统计私立部分),印度是比较差的,不到0.6%,中国是0.6%。而且中国还有一个问题,我们高校拿到的科研经费不是太多,不像一些发达国家,主要的科技投入是在高校,在我国能到高校的经费不到20%,在这样的条件下去办高等教育,是有一定难度的,保证质量不是那么容易的。大学重要的是大师不是大楼,其实大学的领导都明白,但是给人的投入实际上更贵,应该说,我们在人才方面,软实力方面的竞争力跟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比硬件更大,这也是我们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面临的一个困难。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要尽量把高等教育搞好,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十五”期间,我们实施了第一期“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现在启动了二期“质量工程”,“十一五”期间我们的投入比“十五”期间要大,但是这个投入其实也不是很大的数字,就是25个亿。这个专项做什么呢?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在“十五”期间我们做的,包括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奖、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英语教学改革,还有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等。在“211工程”中,我们还有一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比如网络教育,包括网络学院,还有数字图书馆,再有一个就是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在网上公布贵重仪器的所在地,大家可以共享这个资源,这些是在“十五”期间做的。“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主要做的内容包括6个方面,一是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专业认证,目前已经开展了。讲到专业认证,认证这个概念以前没有,实际上是跟职业资格的认证联系在一起的。最早要进行的两项专业认证,一个是工科专业认证,实际上是结合了工程师认证;即将要开展的是医科教学专业认证,这和医生的认证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专业结构调整包括特色专业建设等等。二是关于课程教材建设,国家精品课程要继续做下去,还有新教材的建设,包括社会科学的重点教材,包括数字化学习中心等等。三是关于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项目,已经启动了,将建设一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有支持15000名大学生进行创新性试验的项目,是提供给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平台,我们希望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四是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支持1000个教学团队建设,鼓励由教学做得比较好的教师带头,带动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包括表彰教学名师,原来是三年一次,现在是一年一次。为了进一步加大力度,所以我们把周期缩短了。五是通过教学水平评估的基本数据公布,构建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到2008年上半年第一轮评估就结束了,以后要通过教学状态基本数据的公布来支持这个评估系统。六是对西部高校进行对口支援,资助一些教师进修,资助受援高校,包括通过干部交流来帮助西部高校发展,以此来协调高等教育资源,以促进东西部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质量工程”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所采取的措施,这只能说从教育部的层面上,向教育战线发一个信号,希望引起大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视。抓这六个方面我们认为是比较重要的,是一些抓手,但抓得准不准,我们还要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我们也希望在听到一些反馈意见后,来进一步改进和推动。现在各专业有教学指导委员会,他们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以上是我想向大家介绍的情况,第一是关于高等教育的整体情况,第二是关于“质量工程”的情况。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工作,解决一些瓶颈问题,比如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
接下来我要讲讲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最近几年是很活跃的,我们这次论坛受到了众多高校计算机教师的欢迎也说明了这一点。我希望大家在这次论坛上有所收获,希望今后继续相互切磋,共同努力,在“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这里我想谈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办好计算机这个专业,另一方面要加强面向全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这些年来很强调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而且在讲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同时,也提出了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目前在教育中运用了不少信息化的手段。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办好高校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性。到2006年初,全国已经有771个学校开办计算机本科专业,在校学生近43万人,同其他专业相比,不管从开办计算机专业的学校数来讲,还是从在校生人数来讲,在所有的专业中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计算机专业应该是培养信息化人才的最主要的专业,围绕这个定位应认真分析当前和今后若干年社会对于从事计算机产业和信息化工作人才的需求,深入研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问题,特别是它的学科内涵、培养规格和要求,课程建设等等。在这方面我个人也有体会,我不是直接搞计算机的,但是跟这个专业的关系比较密切。我感到这个领域的变化太大了,一定要与时俱进,20年前、10年前、5年前跟今天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了。这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很高,要不断接触新的事物,老师了解的情况不能比我们现在已经应用的东西还要少,但这种情况却普遍存在。我最近看到一份材料,有学生反映教材陈旧,说学了东西没有用,毕业之后到了工作单位感觉学过的东西没什么用,新的东西没有学过。当然,有些可能讲得绝对了。我想在学校里老师教学生确实应该着重讲方法,而不仅仅是讲那点知识。比如我们原来学汇编语言这门课,一会儿讲这种机器的汇编语言,一会儿讲那种机器的汇编语言,其实不管什么机器,规律是一样的。假如学生只学了一种,他认为另外一种没学过是不对的,但也说明教师没有强调规律,应该把规律讲清楚。
我越来越感觉到学计算机跟学外语有点类似,因为光学外语在世界上本来是没有的。现在我们的外国语大学也变了,比如经济类专业也有了,法学类专业也有了,
一般都是好几个专业。学生可以选一个主要专业,同时还可以涉猎其他几个专业,不是纯粹学外语、学讲话(纯粹的语言学是另外一个概念)。计算机专业也有这样的问题,假如学生读的就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完全没有接触过其他任何专业背景,也有问题。也就是说,扩大知识面大有必要性,比如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可能会越来越高。包括现在的生物信息学,这些都跟信息技术有关,有很多学计算机的人可能会发展到那上面去,反过来也可以。所以计算机专业定位定得怎么样,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专门搞计算机理论、体系结构等的又当别论。
接下来我讲讲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的教学。
提高大学的计算机教学水平,要面向全校的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领域的人要去教他们,对他们的专业领域也要有所了解。现在很多领域都要用到计算机,用到CAD这些技术,像修造水库大坝不是说先把这个东西做起来,而是先做仿真,做汽车也如此,这些领域都需要计算机技术。还有其他很多不同的领域都用计算机,用到最后也很专业,像智能交通系统。自动控制学科也有类似的问题,人们说它是万金油,也面临如何定位、将来的出路等问题,但是控制学科毕竟还结合了其他专业领域的应用。所以我提出这个问题供大家讨论思考。
在工作当中我们也注意到了,计算机相关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都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另外我了解到,在推动计算机教学水平提高方面大家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在上海有一个合作的项目组,龚沛曾教授牵头,由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华东理工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老师组成。他们在1996年、2001年和2005年,连续三轮承担了教育部的教学改革项目,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获得了两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建设了两门国家精品课程,两门上海市精品课程,在国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学校实际上也是研究型大学,但是他们对教学还是很重视的,能够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这是很好的。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是一个理想的状态。我们真正要把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学校的领导也应该鼓励教授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昨天我在北京开实验室工作会的时候,也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这儿同样提这个问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计算机领域里如何体现,还有我刚才提到的教学上的问题和师资水平,就是老师怎么加强自己的能力培养,这些都要认真考虑。老师必须知道前沿发展技术,知道企业里面在做什么,这样的话才能够教好我们的学生。
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化学化工、电子、机械、力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论坛目前已经举办了15次,都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支持,总共有70多位院士和200多名著名教授和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8000多名课程骨干教师参加论坛,这些活动受到了广大高校教师的积极响应和热烈欢迎,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我代表教育部首先向高等教育出版社表示感谢!我认为这是进行教学交流活动的非常好的形式,所以我们也希望今后高等教育出版社继续支持这些活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以及教育部有关专业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创设了这个论坛,也为论坛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对于他们的工作教育部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键词:终身学习;芬兰;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9-0091-06
目前,终身学习已成为芬兰所有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芬兰在1993年修订的《宪法》第13条明确指出:“公立当局必须保证根据公民的技能发展和特殊需要,提供给他们除了基础教育之外其他类型的教育,并赋予他们自我完善的权利,不能因缺乏教育手段而阻碍其发展。[1]”这是从法律层面确定了终身学习的地位。同时,在发展终身学习的过程中,芬兰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法律法规,保障了民众享受终身学习的权利。
芬兰的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完备,特别是成人教育体系。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终身学习思想传入芬兰后,芬兰各界开始对终身学习政策进行探讨。芬兰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终身学习的举措,其基于终身学习理念构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以及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径措施,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芬兰职业教育理念和体系
(一)公平与信任的教育理念
芬兰大力弘扬的是一种公平与信任的教育文化。首先,实行免费教育,从学前、基础教育、高中到大学全部免费,学校还提供免费午餐等;对于失业的成人提供免费培训。其次,教育的根本在于“公平”,这也是芬兰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权利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芬兰教育力争做到“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让每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绽放生命的光彩。政府还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迟缓的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最后,芬兰教育强调的是“信任”[2]。校长相信教师,不对教师进行监督和考核,给予教师高度的信任。在国家课程纲要框架内,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的选择有很大的自主权。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学习、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芬兰的学校教育反对频繁的测验,不提倡学生间竞争,不对学生进行排名和筛选,鼓励学生建立积极的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精神,以期学生能够富有创意地生活和成长。
(二)并行而互通的教育体系
如图1所示,芬兰的未成年人从0~6岁完成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7~16岁完成九年基础教育,之后,开始分流进入普通高中(约占52%)或职业高中教育与培训(约占42%)。普通高中参加学校提供三年的普通教育课程,之后参加国家入学考试;职业高中学校提供三年的专业课程,之后参加职业资格进修。职业教育与培训既倾向于青少年,也面向已就业的成年人。芬兰高等教育实行双轨制:学术型大学(共14所)和应用科技大学(共24所)。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有进入学术型大学学习的机会;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也具有进入应用科技大学的权力,两种形式都具有升入学术型大学或应用科技大学的机会。学术型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都设有本科和硕士层次教育。如果报考职业教育研究生,则要求学生具有三年的工作经验。这为芬兰培养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芬兰技术与职业教育机构主要分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应用科技大学以及继续职业教育机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招收完成基础阶段教育的学生,毕业颁发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应用科技大学主要招收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注重学生的学历经历和工作经验,实行学分制,授予学位;继续职业教育非常成熟,主要招收从业的成人以及失业的成人,经过培训后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芬兰将成人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芬兰终身学习的理念。可以说,芬兰教育体系就是为所有人提供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3]。
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芬兰终身学习提供高质量的师资和全方位的服务
(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优秀的教师是芬兰优质教育的基石。芬兰教师珍视教师职业所拥有的专业自主、名誉、尊重与信任,认为“做老师,就是因为这份工作对芬兰很重要,希望通过教育帮助更多人”。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教育情怀和使命,成就了芬兰优质的教育,也使教师成为最具幸福感的职业。芬兰有较高的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都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职位竞争非常激烈,而师范专业的学生录取率仅为8%左右。职业教育的教师,除了需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外,还需要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和通过60ECTS教学法的培训。
芬兰教师需要具备四种能力,包括核心领域(专业能力和工作生活能力)、教学法领域(教学法技能和驾驭监控技能)、发展和研究领域(自我教育和专业实践发展)以及组织领域(经济、管理、团队合作、社会联系等)能力。例如,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JAMK)从促进学习、创造教育环境、互动协作和持续学习四个方面培养教师的职业能力。可见,芬兰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不仅是专业能力,还延伸至社会联系、团队合作、经济管理和实践发展等方面,这也是由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芬兰教师是高度自治的,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加可贵的是,学校对教师的发展及教学反思做得很人性化。例如,在坦佩雷成人教育中心(TAKK)每年会安排校长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主要谈谈教师一年中的发展计划及教学成就。在“对话”中,校长了解了教师的发展需求,会采取措施给予支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估,从而达到自我改善。
(二)资格认证系统
芬兰于1994年建立国家资格认证体系,2010年实行与欧盟资格框架相兼容的国家学分框架体系。资格认证的目的在于加强所有学习成果(包括国际学业)的认定,以此促进终身学习的践行[4]。每一个职业教育专业都有核心课程和以能力为基础的证书标准。芬兰采用能力导向的资格认证机制,为所有人特别是成人获得职业技能训练和继续教育提供通道。基于能力的资格证书包括三个等级:职业资格证书代表有进入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职业进修资格证书代表已拥有特定领域的熟练职业技能水平;专家职业资格证书代表拥有特定领域的突出技能水平。职业资格申请者需要在“能力测评”中完成特定职业领域“资格要求”所规定的一系列技能模块(由每一行业的实践专家提炼出的真实工作任务),达到要求者方可獲得相应的职业资格[5]。例如,TAKK为学生提供针对164项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全年均可入学,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路径,基于真实工作任务多渠道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三)多途径的经济资助
在芬兰,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是免费的。从芬兰教育与文化部的公告可以看出,芬兰近年来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始终在6%左右。在政府所有预算中,教育的开支位列第二,仅次于国家用于社会福利的支出。2014年,芬兰职业教育(包括学徒培训、多科技术学院等)的经费支出为27亿欧元,占芬兰教育总支出的22.3%[6]。
作为高福利国家,芬兰成人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由政府承担,学员不用缴纳或只缴纳很少的学费。如芬兰的民众大学主要由政府成人教育中心和民众教育协会举办,国家补贴70%~90%,地方政府承担10%~30%。此外,芬兰政府还通过各种激励政策鼓励芬兰民众积极参与到成人教育与培训中来[7],如为成人学员提供种类繁多的经济补助,包括直接经济补助、劳动力市场津贴、合格员工奖学金、学员贷款等。
(四)多方位的教育评估体系
2011年3月4日,芬兰教育文化部(MinistryofEducationandCulture)公布《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策略(2011—2020年)》(VETQualityStrategy2011—2020)[8]。该策略涵盖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供给和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所有领域。芬兰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国家指导、教育提供方内部质量管理以及外部评价。在国家层面,芬兰成立国家教育评估中心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统筹负责各级教育外部评估工作;在学校层面,评估主要由学校自评、教师自评和学生自评组成,以学生学习成就评估为主;在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方面,主要通过教育立法、质量鉴定合格标准、国家核心课程管理、职业技能评估和职业资格证书、激励性资金拨款、教育评价、质量奖等方法进行质量保障。学校的自我评估拥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没有规定一定要使用某种具体评估模式或框架[9]。如JAMK采用PDCA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调整)进行质量管理;TAKK,采用EFQM模型(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模式)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他们更注重外部评估,六年开展一次评估,目的主要是以学校的发展为导向,帮助学校认清发展优劣,及时发现问题与差距,实现有效的调整和改进。国家教育评估中心对应用科技大学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办学使命和目标、课程设计(多样化、现代化和合作性)、执行计划的力度、学生数量、教学与学习、图书与信息服务、与企业的合作、与其他学校的合作、国际合作、服务地区的目的、质量保障体系等[10]。芬兰教育质量保障更多地体现在信任与责任上。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专业与课程设置
芬兰各层次教育设置的专业和课程既有所区分,又相互衔接。例如,于韦斯屈莱教育联合会(GRADIA)提供的职业教育专业主要包括社会和卫生保健、美容美发、酒店餐饮服务、旅游、食品生产、园艺、工艺品设计、出版印刷、管理与创业等。而应用科技大学主要涉及人文教育、文化、商业管理、社会服务卫生与体育、自然资源与环境、自然科学、技术与运输、旅游餐饮和家政服务等专业领域。专业设置主要是为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JAMK结合于韦斯屈莱市产业情况,设置师资培训学院、健康与社会研究学院、科技学院和商学院等四个学院。科技学院开设物流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环境技术、建筑与土木工程、信息与通讯技术、自然资源与环境等专业。这些专业提供本科与硕士学位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实习项目、论文或项目总结等。在芬兰,无论哪个层次的教育,都提供创业教育课程。芬兰应用科技大学本科学位课程包含140~160学分(210~270个ECTS),1学分约40学时,需要进行3.5~4.5年的全日制学习。芬兰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能力)本位进行课程设置和开发,由不同行业的雇主和雇员代表,工商界代表与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满足所在地区工商界需求。他们通过建立咨询委员会,让相关者结合地方任务和企业需求共同研究课程改革,将科研、实践、职业生涯融入课程,将课程及学生论文与就业中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是芬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他们开发出宽泛、灵活的课程体系,采用学分制,实行模块化课程,在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模式
芬兰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改革了单向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会与学生谈话,并一起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根据个人学习计划进行评价、调整和改善。其次,学校采用工作场所(教学工厂)、引进企业真实项目、网络化等教学方式,如JAMK的校内教学工厂、团队学院、创新实验室(DemoLab、ProductLab、FutureoftheticorporateLab)等都是采用真實工作情境、引进真实项目的教学模式。基于真实项目的教学,如为了研发一个独特的产品、商业服务或成果,采用提出问题—共同研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或者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当地企业的研发项目,与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完成企业项目的研发。最后,芬兰非常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教会学生“怎么学习”,包括学会学习能力、思辨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责任和国际意识等,从而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课堂多采用小组参与式教学方式。教师不是决策者,其主要角色是陪练,负责及时提醒,提供支持等。教师与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对话,给予学生充分的权利,充分尊重学生团队的群体性答案,在必要时只进行补充和完善。学生在讨论、评价时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整,找到最合适的答案,从而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行为。通过完成项目工程、撰写报告、团队任务、学习日志及论文写作等方式,学生大大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
芬兰非常重视创业教育。芬兰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中都强化创业教育,强化学校教育与行业工作的关联程度,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创业态度,传授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芬兰创业教育的举措非常多元和灵活。例如,JAMK有创新周、团队学院、创新实验室等。JAMK的创业教育针对有兴趣但没能力创业(大一新生)、已有商业或产品开发想法、自己有公司或者父母有公司三种类别的学生开设不同的创业教育,提供不同的创业服务。针对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开设创新周,讲解商务知识等;针对已有商业或产品开发想法的学生,提供10周的前期项目孵化指导、进入团队学院(本科学位)学习、进入概念实验室参与开发、提供500~2000欧元的创新资金等;针对自己有公司或者父母有公司的学生提供孵化器、种子基金以及法律服务。这些创业教育内容都有相应的学分,如JAMK创新周(2学分)属于必修课程。大一的学生分为春、秋两季参加,每季约600名学生,跨专业混合分成12个组,每组再分为10个团队。创新周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务:周一企业下达任务;周二学生开展调查了解客户需求;周三提出想法并制定解决方案(每个学生至少提出100个想法);周四对方案进行验证;周五展示分享并评价。
JAMK的团队学院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将创业教育与商科本科教育结合起来。入学初期,学生在教练指导下组建团队,在接下来三年半的时间里,逐步制定企业运行规则、开发商业点子和开展创业商业活动。在团队学院,没有学生、只有团队创客,没有老师、只有教练,没有课程、只有商业实践,没有考试、只有反思和过程评价。通过学习模式的转变,毕业后40%的团队成员成为了创业者。创业人员比例比传统模式下提高了5倍,连续两年的学员就业率在90%以上,这在就业率较低的芬兰是很难得的。在芬兰,有创新创业需求的更多是成人教育类学生,他们带着问题和创意求学,怀着创业梦想来求知。如TAKK为未来创业者、初始创业者、成熟创业者分别提供两个月密集创业课程、一个月夜校创业课程和一年半创业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战略发展与商业构思发展,产品开发,市场与销售,品牌推广,注册公司流程与文件准备、管理,自我发展,税收与记账,资金与预算,法律,寻找资助和投资人等,学习方式也非常灵活多样。
(四)产教融合
深入、长久、有效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芬兰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JAMK、GRADIA、TAKK等学校一个共同特质就是:都确立了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和重要使命,具有明显的产教融合价值导向。因此,芬兰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的特征是:结合职场和多方合作。学校管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学生评价、创业教育、学生实习等均有企业的参与。较为简单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共建实习场所、毕业设计的选题、教学反馈等;较深层次的合作有国际合作、来自企业项目的毕业设计、员工和教师的互相培训、商业服务等;更加深入的合作有资源和设备的共享,长期的研发合作等。如学校的课程体系引入了在岗培训学习和技能演示项目,需要在企业的工作车间完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和评价;应用科技大学规定企业实习课(一学期)必须到企业完成。如维美德(VALMET)公司与JAMK的合作模式主要有成为学校教学咨询委员会委员,企业工程师到大学讲课和培训,暑期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到企业完成论文撰写,学校到企业开展材料测试实验,教师脱产到企业进行半年锻炼等。又如,JAMK科技学院提高学生的技能与竞争力校企合作项目(HEIBUS)。五个国家的大学、企业及学生参与此项目,举办方采用国际化、跨专业、虚拟化的手段,评估参与项目学生与未参与学生的能力情况。如JAMK生物研究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申请政府资金进行生物技术研发及成果转换,不同组织机构和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项目中,更重要的是,利用项目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如为企业员工进行订单培训,给新生提供创新周项目等。笔者参观的JAMK春季创新周的项目就是为他们研发的设备(Indooraquaponicsfarming,鱼菜共生设备)进行市场开发和宣传。芬兰多方参与产教融合,实现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顺利对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强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供需匹配,促进了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
四、启示与借鉴
(一)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让她的人民得以终身获取工作和生活技能的教育体系[11]。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中专学历)和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学历)为主,虽然可以通过“中高衔接”“高本衔接”“专插本”等方式进入应用型本科继续深造,但仍然进入不了学术型大学,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尚未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因此,必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构建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体系,在有条件的院校逐步设置本科、研究生学历层次,贯通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等“立交桥”,设置高等职业技术学历学位。这不仅是对职业技术技能的肯定,也是获得就业市场认可的有力凭证,对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横向贯通体系。教育者享有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选择的权利,打破职业教育封闭的体系。再次,构建成人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对成人职业技能的培训,将成人教育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为成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培训机会。现代职业教育应该融入终身学习理念,并将其贯穿于人生的不同阶段,为人实现终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认证体系
我国在大力推进“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但“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职业教育的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大部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存在实践能力弱,联系企业了解企业的自觉性不够,创新精神不足,对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学习不足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尽管学校通过企业顶岗锻炼等手段要求教师提升实践能力,但效果不明显。因此,应学习芬兰的经验,建立独立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认证体系。首先,从国家层面建立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从教师的引导、实践、学习、合作、科研、评价等方面提出要求;其次,应要求进入职业教育的教师至少有三年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最后,应加大对教师教学法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更应加快对教师专业身份的重构,使教师能够坚持终身学习,以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三)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在培养“专才”的同时更要加大“通才”的培养力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第一,要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重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设计课程,充分体现课程的多样性、个性化、实践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第二,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方式、真实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并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以顾问、支持者的身份开展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評价和自我改善。第三,结合学生的需求开展差异化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开展分层分类教学。第四,加强学生影响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把关键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中。知识和技能会过时,而教会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合作与沟通、数字和信息、创新创业等关键能力,是可以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