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4:57:44
导语:在地质工程师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地质勘察;城市工程;施工环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市工程地质勘察的相关内容
1 城市工程中地质勘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建筑场地其复杂的程度。通常根据其复杂程度分为三种级别,分别是简单、中等和复杂场地。简单场地对建筑地基没有太大的影响,中等场地则具有一定的影响,复杂场地则存在相当大的影响。②城市工程拟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及当地的工程经验。如果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研究较少,那么地质勘察的工作量就相对较大,同样,若当地的施工经验较丰富,则勘查工程所需时间和工作量就小。
2 城市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
2.1 地质勘察的准备工作
①接受城市工程的地质勘查任务书,并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查工作计划的制定;②对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场地应对其进行地质测绘和实地地质的观察;③勘查点以及勘查线的设置,采用各种地质勘查手段或方法探明场地地质情况,并取得地质试样;④对取得地质试样进行物理力性测试和水质分析测试。
2.2 选址勘察
①收集城市工程所在地有关地形、地貌、地震、矿产资源、工程的地质、自然条件等信息;②进行工程的实地踏勘,对土层的结构,形成原因、成型的年代、地下水位等情况进行了解;③对周围建筑物规模、结构以及地质资料等进行了解;④进行施工现场的必要地质测绘及勘探工作。
2.3 初步勘察
①对施工场地的地质进行了解。②了解地下水的水位和冻结深度③查明施工场地中的异常地质现象及其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影响以及发展趋势。
2.4 详细勘探
①勘查时主要使用原位测试、勘探以及室内试样检测技术为主。②复杂场地详细的勘探点应按主要的柱列线进行布置;对建筑物来说,可沿其周边或是建筑群进行布置。③应当根据地基受力层确定钻探勘探孔的深度。④详细勘查场地时,原位测试的井、探孔的数量级以及所取地质的试样等,需根据地质复杂的程度以及建筑的规模、类别等进行确定。
2.5 施工勘察
①对于那些重要建筑物的地基应对其验槽。验槽时需进行基槽地质的素描、地层界限的实测、人工填土分布以及均匀性的检测,有时还需进行勘探测试的补充工作。②在基坑开挖之后,地质条件如果同原勘察的资料不相符,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③在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时,需要对地基进行监测。④在对地基进行处理和加固时,应首先进行设计和检验。⑤施工中若有边坡失稳的现象发生时,应当及时进行观测和处理。
二、城市工程地质勘察中出现的问题对施工环境造成的影响
由于城市工程的建筑同其所处的相关地质环境之间一直存在着性质、规模以及程度各不同的相互作用以及制约等的关系,具体来说,一方面,工程建筑的建设相当程度上必然会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或者说是改造的作用,进而为其周围或邻近的地质环境带来新的或是有利或是有害的一些因素,使原有的自然地质条件发生明显的或是潜在的改变;另一方面,拟建场区的施工建设势必会对工程建筑等施工的条件、造价与工程建筑物其稳定性以及使用条件等造成影响。
由于城市工程的建设通常是针对城市中的旧建筑物附近的一小块或是一小片地方进行局部地改造,因此不少人称其为“寸土寸金”,不仅如此,由于通常会受到周围已有的较为密集的建筑的限制,因此如何做到实现土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还能够确保其周围的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是城市工程中地质勘察相关工作人员的一个棘手但重大的课题和难题,如果处理得好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获得可以使用的空间,还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与此同时,还能够确保其周围的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是,一旦处理的不好,就会由于城市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而使得周围建筑物发生变形或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为现有的工程带来了停工的危机,还对其他建筑物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危及人身安全,使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在进行城市工程中的地质勘察时一定要相当慎重。
通常在城市工程的地质勘察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较多的问题是对城市工程的概念不够清晰,对勘探的重点和次重点不够明确,因此造成了地质勘察时的针对性不够强,再加上地质勘察时所使用的方法不太恰当,科学技术手段等的相对落后;使得城市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特别是对施工的周边环境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另外,由于城市工程在进行相关的地质分析工作时所采用的理论知识、支撑方法以及计算公式等同实际工程项目的情况具有相当大的出入,对其适应条件等方面的物理涵义以及意义等都混淆不清,因此也为工程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工作人员所作的地质报告中甚至连最基本的地质条件都搞不清楚,因而造成了对城市工程中一些相对重要的地质问题的界定十分不准确,论证也相当不充分,将许多关键的问题遗漏下来,甚至犯了不少结论性的错误;不少城市工程的地质报告根本没有相关的地质结论,有些工程则在没做地质勘察工作的情况下就对工程的地质工作下结论,这些都极不严肃和认真。此类问题不仅造成本工程无法顺利进行,还给工程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其地质勘察中的工作不到位以及各种计算和设计的不精确和标准都十分容易造成对周边的环境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可能会给周边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潜在的或是显著的影响或破坏。
三、面对施工环境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进行城市工程的地质勘察中,由于拟建物的施工场地其四周相邻的旧建筑物为数众多,这时工程建设拟建筑物只要稍有不慎,或者是施工过程中的措施不够恰当,都十分可能使相邻的旧建筑物发生变形等的破坏,甚至出现垮塌的现象。因此对城市工程进行地质勘察时,针对周围的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以按以下几个措施进行:
1应当充分地对城市工程相关的地质基础理论进行运用,不仅如此,还应当根据工业以及民用建筑等方面的相关基本知识连同工程勘察相关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验,做到有步骤和针对性的对施工环境周围的地质资料以及岩体节理裂隙组合等的相互关系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勘察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收集和研究。而对于己有的建筑来说,应当对其基础竣工等的相关资料、其持力层的情况以及建筑工程基础的质量等进行详细的了解、研究和分析。
2在对城市工程进行地质勘察时,应当根据拟建筑物其周围环境的地质以及周围相邻的已有旧建筑物等的具体情况,对其相互之间的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制约形式和作用机理等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其进行预测,对可能产生的城市工程的地质问题进行评价和解决方案的拟定等。
3在对城市工程的地质环境勘察过后,在对地质进行选择时应当慎之又慎,应当确保城市工程建设过程中其技术的可行性以及整个工程其经济的合理性,并提出能够利用以及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的切实合理的技术方案和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冯永能. 城市工程地质勘察中的环境问题[J].科技资讯,2009,(07).
[2] 徐慧芳. 浅谈工程地质的几个问题[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2).
[3] 韦俊行. 欧家村水电站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中的教训与启示[J]. 水力发电, 1990,(02).
本体知识地图主要是对抽象客观世界中的一些现象的概念进行模型的转化,这种本体知识地图不仅仅有着一定的明确性和形式化,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共享性,主要是将共同认可的知识加以体现,并对相关领域中公认的概念集加以反映。总而言之,本体知识地图主要是一种可以形式化的一种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具备管理知识的知识,这种特殊的本体知识地图更是本着极其特殊的应用系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2本体知识地图构建的主要技术
本体知识地图构建过程中,往往有着一定的技术特征,本文首先分析了本体知识地图构建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其方法作了简单的讲解。
2.1原则
本体知识地图构建的过程中,同样也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就要遵循明确性和客观性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就要遵循可扩展性和最小编码偏差的基本原则,其原则往往有着一定的指导性,做好领域的分析和概念的增加,并保证本体知识地图构建有着一定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2方法
本体知识地图构建中,往往需要借助于教学软件,同时也要借助于手工的方法,实现本体知识地图的共享性和互操作性。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IEEE1074-1995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本体构建方法的标准,仅仅是一种知识工程领域中的软件开发方法。在本体知识地图构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其需求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对领域本体的建设实施,最后就要做好形式化的编码以及确认评价。
3本体知识地图在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工程测绘专业教学而言,更要结合专业的特色和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并做好本体知识地图的综合应用。
3.1需求分析
本体知识地图在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就要做好需求的分析。就工程测绘专业教学而言,其信息检索系统紧紧是对简单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并没有综合的考虑测绘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当前工程测绘专业知识教学中,主要是由多个知识点组成的,而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外部知识排序的过程中,就要对内部排序的基本因素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好基础的需求分析。语义检索过程中,更要将用户检索请求的本体化全面提高,借助于本体知识地图进而将关键词检索的局限性打破,将本体层次的检索实现,并将检索的覆盖率和精度全面提高。
3.2教学系统的设计
工程测绘专业教学系统设计中,主要是对B/S模式加以采用,并结合J2EE框架的系统体系结构加以实现,学生和教师借助于浏览器,并对Web接口以及Web页面加以采用,其服务器端更是对多层体系架构设计加以采用。这种教学体系设计的系统结构图主要有用户组、管理员组、语义查询接口、学习资源采集接口以及数据结构本体等,其层次分别有浏览器用户层、视图表现层、应用服务器中间层、数据存储层以及操作系统层和网络层等。检索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直接输入的方式,并对有意义的关键词取出,查询实现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障其有着一定图元素集合,并借助于可视化的形式,将图元素集合加以表现。
3.3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的建模过程
依据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对工程测绘专业教学的结构领域加以确定,进而对本体知识地图进行建立,并实现对教学和学习的一种辅助,通过借助于系统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的教学推理机制实现,并将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加以展现,帮助学生对学习中需要查询的知识进行查询。为用户将精确的查询结果提供。这种本体知识地图系统的用户主要有最终用户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两种。所谓的最终用户也即是使用者学生,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则是资源的一种加工者,并借助于提供的接口和网络,对本体知识地图库进行丰富,进而为学生服务。本体知识地图在实际的建模过程中,往往需要长期的进化和改进,通过借助于数据库存储本体作为后台,将OWL接口作为前端,输出输入文件格式采取OWL格式,有利于对当前的Web信息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本体知识地图在构建的过程中,就要将测绘专业领域相对重要的概念和关系提出,并将其作为进化的一种中职,在各个专家的深层次交流之后,进而对测绘专业课程的核心主体进行初步的建立。在当前工程测绘专业教学而言,就要对现有的课程本体知识地图相关概论进行严格的分析,并借助于计算机网上技术,对本体进行构建,尽可能的对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信息等资料进行搜集,借助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做好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分析,尽可能的对部分知识点的结构图进行总结。通过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教学内容的大部分重要知识获取,借助于计算机算法的基本设计知识,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将内容学习的本体知识地图进行建立,将个别化学习提供给学生。
3.4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的应用实现过程
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和教学情况,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而对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和确定,并确定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教学的技巧,并对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知识的语义模型进行建立。工程测绘专业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性的技术课程,在整体课程设计中更要对各个章节之间的衔接综合性的考虑,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做好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本体知识地图在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数据结构、线性结构树形结构等加以采用,进而对测绘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确定。数据结构主要是对现实世界实体数学模型的一种描述,并借助于计算机操作实现的过程。而线性结构主要是对结构中数据元素的对应关系的一种描述,并保证对应关系中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关联。教学过程中,本体知识地图查找时,就要借助于某一确定的关键词,实现知识的搜索和教学,更要确定重要性的关系。对于工程测绘专业而言,其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往往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而教材不仅仅对教学单元作了主要的安排,同时对于教学的进度也做了不同程度上的安排,而教学关系确定时,更要严格的按照于教学的知识点,并对教学之间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方法加以确定。学习资源和测绘专业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点更要做好分开的设计,测绘专业教学知识点背景知识、主要内容以及教学的主要特点均要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工程测绘专业学生而言,更要结合知识的难以程度进行划分,尽可能的将教学知识的难度不仅仅要有着非常简单和简单两个划分,同时也要划分为中等、困难和特别困难等级。对于相对典型的目标用户而言,尽可能的将知识点学习的时间延长,并做好知识点角色用户的划分,合理的描述学习资源,对相关知识点的关联属性进行建立,借助于网状结构,实现知识点和资源的连接。总而言之,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的应用,不仅仅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同时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
4结语
[关键词]地质勘查 矿产工程勘查 方法介绍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132-1
0引言
地质勘查技术包括技术种类较多,主要就是利用物探、钻探、遥感、测绘等对地质结构进行研究与分析,近些年此类技术在矿产工程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和深入,为矿产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1矿产工程地质勘查的工作
1.1对资源进行拓展勘查
矿产开发有一定的资源局限性,在开发中矿产开发的年限决定其生产的发展,任何矿产的开发都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多数矿产工程都必须重视持续性开发,所以在矿产工程中必须利用勘查技术对潜在的资源进行勘查,尤其是对铜矿、铅矿等更应进行持续的勘查,发现潜在的资源以保证矿产生产的持续性。
1.2帮助生产勘查
在矿山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持续的地质勘查才能为矿产工程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指导制定的相关的工作计划和生产计划,因为矿山开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且在开发中会不断遇到新的地质问题,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也必须进行地质勘查,以此保证矿山的合理开发与充分开发。对于生产中的矿山而言,开采对地质结构是一种破坏和干扰,所以必须对地质情况进行及时的勘查,同时也是对周围矿产蕴藏情况的调查,以此指导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对已经开发的矿区进行安全评估,对未开发的地区进行矿物勘测,对于矿山生产显然意义重大。
1.3对矿产进行综合性评价
矿产生产与工程中往往存在矿产综合开发的问题,即对矿产的类型以及伴生矿等情况进行分析,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制定相关开发计划等,综合开发或者紧缺矿产开发甚至是尾矿生产都离不开地质勘查,因此勘查技术可以帮助其实现综合性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1.4关闭阶段的地质勘查
矿山生产接近尾声时需要对矿山进行关闭处理以及复垦工作,这些都需要对矿山地质情况进行勘查,并提供重要的资料,指导矿产工程进行后期的坑道关闭以及环境保护等。开发完成之前应进行必要的地质评估,关闭前应提交地质报告方便工作的开展。对于废弃的矿山或者闭坑矿山等,必须进行地质和环境评估主要是保证环境以周围的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全。并可以根据资料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性的利用或者开发,因此勘查资料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矿产地质中所采用的勘查方法
2.1地质填图
此类技术就是在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利用相关地质理论对所需要开发的地质结构进行分析,对地质矿产的生成以及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主要是细致调查生产区域内的地质结构以及岩层的基本性质,对其成矿的规律以及地质信息进行汇总,除了获得必要的矿产资源分布信息外,也对地质情况进行了解。
2.2砾石分析
砾石分析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查技术,主要是对矿体表层风化的砾石进行调查与分析,或者根据与矿化相关砾石性质进行分析,因为重力和冰川、水流等作用,砾石会呈现出大范围的分布,且与矿床的分布有直接关系因此通过对砾石的研究与分析可以直接获得山坡、水系、冰川的活动规律从而找到对应的矿床位置。该技术通常可以通过直接的观察与分析来获得最为直接的地质资料,从而帮助矿产工程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2.3重砂分析
在矿产地质分析中可以利用各种疏松的沉积物中的自然矿砂来进行分析比对,从而获得矿床的性质和位置等,并将砂矿作和原生矿作为寻找的目标,通过对重砂的分析来获得矿产的位置与分布情况。
3矿产工程地质勘查技术应用
3.1地形结合工程测量
地形和工程测量就是采用国家地理高程的基准点来对矿区的位置进行标定,如果在勘查中需要对边缘的矿区进行勘查则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全面的测量与分析,独立构建一个坐标系统完成测图,获得矿区相关的数据资料。在测图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应勘查的仪器设备等,并确定定位时间、定位程序等,并对测量的精度等进行全面的规划与分析,确定标准与明确说明,以此提高勘查的准确性。同时对于精度应严格的要求,执行规范中的标准,满足勘查的要求,对于不同的勘探剖面比例尺,应保证实测剖面的准确。
3.2地质填图的应用
地质填图在应用时不论是比例如何其都应作为地质勘查的基础,填图必须精确,必须满足规范中的精度要求。对于比例尺较大的填图而言其服务的对象时矿产勘查、矿山建设等。因此选择比例时应根据实际的工程需求选择,以矿体规模、复杂程度、勘查阶段等作为标准。做好地质点设置的工作,当布点完成后,应利用仪器帮助绘制具体的点的位置。如果是薄矿体、标志层等抑或是特殊地质对象等,应可以扩大进行标识。
3.3水文地质技术应用
水文地质尤其重要的勘查意义,水文地质工作也是勘查的过程之一,对于不同比例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调查的结果,其都应满足相关比例尺的约束范围。同时应满足矿区内的水位地质、工程地质等基本的需求,对于专业的水文地质工作以及岩层矿物物理学性质检测而言,其都应满足向规范的要求,并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3.4探矿应用
探矿时应按照勘查技术的应用特征进行选择性应用,利用勘查结果对有利于成矿的区域进行重点勘查,这样容易获得更好的效果。在实际的应用中应重点弄清断裂带的相关分布情况,并对矿田、矿床的展布层次进行细致分析,获得其分布的特征。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曾与控制区域的深大断裂带有着相关的规律。同时在不同的地质构造作用下,形成矿床的条件也会发生改变,此时应注意与区域深大断裂带近于平行或斜交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矿床成矿带,并也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产出。因此,沿不同级次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易于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4结束语
技术发展促进了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未来可以在矿产工程中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率,使得自然资源得到利用,并对矿山周围的环境加以保护,勘查技术已经被重视并大范围的应用到生产中,而未来的发展的集中在将传统技术和方法与新技术结合起来,并使之发挥更好的勘查效果上。
参考文献
[1]孙景先,王玉东.地质找矿的地质勘查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05):58-59.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能从事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评价,岩土体特性分析,特种地基加固处理,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地质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熟悉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 掌握工程地质、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地下工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勘察,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和法规。具有进行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 地质工程
四、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道路勘测与设计、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地质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要求)
设计1——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初步训练。设计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一部分为单层厂房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及结构设计图纸。
设计2——岩土体工程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岩土体工程设计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3——基础工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资料选择基础方案,并进行设计、计算、绘出施工图。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基础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测量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1周,内容为工程测量,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时间3周,内容为地质认识实习。
教学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7周,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原位测试、室内资料分析与整理。要求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时间12周。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达到工程师工作能力的初步训练。
要求:选题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做到一人一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系统一组织答辩。
六、主要实验
室内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建筑材料试验等)、野外现场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现场原位测试、工程监测及检测等)
七、最低毕业课内总学时:2500学时
最低毕业总学分:模块A:176学分+分 模块B:178学分+7学分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主要课程 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等。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主干学科: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主要实践性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光学、传感器技术、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 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现代测控系统与仪器的设计、开发能力;
4. 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5.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仪器、电子技术、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2、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3、新能源;
4、计算机软件;
5、机械/设备/重工;
6、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7、其他行业;
8、环保。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仪表工程、硬件工程、电气工程等工作,大致如下:
1、仪表工程师;
2、硬件工程师;
3、销售工程师;
4、电气工程师;
5、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6、区域销售经理;
7、技术支持工程师;
关键词: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一、专业技术人员存在问题
(一)现场经验不足,处理复杂情况能力有待提升
近两年公司强化人才强企战略,青年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大,提拔调整频繁,多人提拔到管理岗位上,其余资历老一点的优秀青年技术员也都在重点岗位上,另外,公司近几年选派了较大比例的优秀大学生开拓海外市场,现在国内钻井队中,仅有5名工程师是2008年以前分配的,其中有2人是中专生,其余井队的主要技术员是2010年分配的大学生,技术人员出现了断层,工作时间短,导致工作经验严重不足,遇到复杂情况不能及时处理。
(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综合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公司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评审”活动以来,很好的激发了一线技术人员创新积极性,2009年至今共收集技术创新成果400余篇,从论文上报数量上看,是逐年递增的,从论文质量上看,是不断提高的。但是,通过对上报的技术创新成果综合分析,技术人员仍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技术人员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根据《技术创新管理规定》技术人员每季度应上报创新成果,但实际上每次评审前都需要办公室一再督促提醒,二是技术人员创新思路还不清晰,多数上报的技术创新成果是对口井、钻井工艺的总结,技术创新首先就是在于对已有的技术进行全面分析、梳理的基础上。三是技术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有待加强。通过一年的技术工作分析,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监控上还有盲点,在技术措施的执行上还有欠缺,导致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三)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待加强
主要表现为四方面:1.业务理论学习意识不强。公司利用一切机会组织技术培训班,致力于提升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但是专业技术理论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主要还是要依靠平时的学习积累,部分技术人员忽视了日常的学习,主要体现在技术比武时,多数人员理论考试成绩不理想。2.实践操作能力不强。部分技术人员因为个人懈怠或者是队上不敢放手让技术人员操作练习等原因,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明明是都学过的知识,遇到实际复杂情况就慌了手脚,不能及时有效处理。3.忽视文化学习,导致文字总结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上报的论文写作水平较差,从论文的格式、排版、文字的组织、公式的编写、表格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不注重文字写作能力学习,导致上报的述职报告、工作总结等材料,水平较差。4.协调沟通能力不强,部分技术人员会出现与井队正副职或者职工因沟通不良出现各种矛盾,以致出现工作积极性下降,甚至消极怠工或者粗暴对抗的现象。
二、主要措施
(一)调整技术人员职能分工,改进培训方法
要求工程师24小时住井,强化技术措施的执行,由技术办公室安排住井工程师兼职导师,带领技术人员学习对复杂情况的处理,并对每一次处理情况认真撰写总结。充分利用QQ群,电子邮箱等网络工具,由技术办公室每周带领技术人员学习1个案例,主要分析公司在钻井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情况、出现过的技术事故等,同时,大家可以及时交流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技术人员可以把遇到的问题发送到QQ群讨论,或者发送给主管师,由主管师进行解答。每季度生产例会后组织1次考试,考试内容以本季度发送的复杂情况处理为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法,组织技术人员到相关单位学习,到管具公司学习各种接头、工具的使用,到地质公司学习地层的分析、特点,到测井公司学习看图,到定向井公司学习定向知识,增强职工的实践能力,防止纸上谈兵。请相关专家来公司授课,重点讲授钻井新工艺、新技术,开拓思路,提高能力。每个季度组织工程师短期培训班,由技术办公室有针对性的就一个课题进行讲解,着重讲解区域钻井技术、特殊工艺井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为技术人员解疑答惑、组织交流座谈。每次技术例会要求工程师将问题写在纸上上交技术办公室,由钻井主管师针对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二)充分利用“技术人才团队创新工作室”
不断优化技术人才创新工作环境,建立完善技术人才团队创新的长效机制,依托创新工作室,加大重点课题、施工难题的技术攻关力度,保证月度有课题立项、季度有创新成果、半年有评比展示、年度有成果转化,切实把创新工作室建设成技术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上报成果人员参加不定期技术研讨会、季度技术创新成果评审会、月度总结会等形式,激发大家的创新意识,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围绕专业技术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攻关、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等创新创效活动,通过工作室开放学习、网络平台交流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创新发展。加大工程师轮岗锻炼的力度,建立工程师轮岗锻炼的长效机制,促进工程师轮岗的合理流动,工程技术员交流挂职每次可2-3人,每次挂职3个月。挂职期间,督促工程师多跑、多看、勤学、苦练,培养工程师博闻、善问、敏思、勤学的素养,引导工程师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正确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形成创新的思路,成为创新的人才。
(1)一定的研究生规模和良好的结构比例。尽管学校有很多困难,特别是空间困难,但是,研究生规模不仅不能缩小,而且应该尽一切可能适当扩大,特别是要扩大博士生、免推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生规模与比例。博士生、免推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生不仅能产出大量SCI论文,而且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2)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数量。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程序规范,要求标准高,竞争激烈,是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预选赛。作为从研究生教育起家、以培养研究生为重要特色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必须长期不懈地重视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产出,这既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前奏。(3)SCI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影响因子和引用率)。尽管对SCI论文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在依然没有超越SCI阶段。为了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下大力气重视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当每个研究生都可以发表高水平的SCI论文时,我们才有资格讨论SCI论文是否重要。SCI论文目前依然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研究团队建设、科研成果评奖的重要基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不能再走仅重视SCI论文数量的老路,而要更加重视SCI的质量,催生高影响因子SCI论文的产出,才能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4)发明专利数量与转化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一定数量的工科研究生,除了鼓励研究生产出高水平的SCI论文外,还应鼓励研究生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特别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易于转化的发明专利。(5)国际化程度与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国际化视野,而且为扩大学校影响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会大大促进学校科研水平上台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要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办学目标,提高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化水平是必由之路。
研究生培养面临的挑战
遥想当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地学研究生培养方面独领,成为中国地质教育战线一道亮丽的风景。近年来虽然学校发展很快,但研究生培养出现了新的困难,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师资力量有限,每个教师带的研究生偏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66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91人,副高级职称269人。2012年学校实际报到硕士研究生1743人,博士研究生377人。如果这些研究生全部由学校的教师来指导,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平均每人指导2名博士研究生,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平均每人指导3.8名硕士研究生。按研究生学习时间为3年计算,每个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平均指导6名博士研究生和11.4名硕士研究生。相对于师资力量来说,我校研究生规模偏大,每个教师指导的研究生太多,特别是传统优势学科每个教师带的研究生太多,负担太重,压力过大,疲于奔命,不仅影响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使学校一些管理政策失灵。(2)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有待改善,非地质专业的研究生偏多。研究生报考有一个就高不就低的基本规律,即学生要么选择自己的学校,要么选择比自己学校声望高的教学或研究单位,很少有学生选择比自己学校声望低的教学或研究单位读研究生。30多年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地学研究生的首选之地,不光长春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河北地质学院、西安地质学院的学生青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而且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的学生也纷纷加盟。加上当时招生人数很少,招生优中选优,生源很好。经过30年的发展,学生报考研究生对学校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研究生报考就高不就低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近几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研究生中几乎见不到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的毕业生。另一方面,由于就业的导向作用,近年我校传统优势学科研究生生源比例明显下降,跨专业研究生比例明显提高,非优势专业研究生比例增长过猛,导致研究生培养效率下降。跨专业研究生的成才率太低,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率不高,非传统优势学科研究生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率也不高。(3)培养环节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培养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成果产出与转化等方面管理都比较粗放,体现学校的意志不够,需要进一步改善。(4)研究生学习研究长期与科研仪器脱钩,导致动手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归结到研究生培养环节中。之所以将这个问题单独拿出来,是因为这个问题太突出了。留学生的实践表明,中国人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绝不比外国人差,直到硕士阶段都不明显输给外国人,但在博士阶段实验室动手能力普遍不高。这与我们的研究生学习研究长期与科研仪器脱钩不无关系。(5)鼓励创新型、拔尖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一些政策执行不到位,大锅饭现象盛行,耗费了学校大量优质资源,影响了拔尖人才的培养和标志性成果的产出。(6)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化水平不高,主体限于国内办学,虽有一定的国际交流,但规模不大,水平也有限。(7)研究生管理多为按部就班的服务,创新不多,特别是对全局具有带动作用的创新不多。
研究生培养的出路
论文关键词:监理,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非常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很多,如人的素质、设计质量、材料质量、机械设备状态、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每一个项目都处于不同的地点和环境,不像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成套的生产设备,稳定的生产条件,很规则的生产流程,便于管理。建筑工程的质量不可控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因此,施工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工作的最终反映,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只有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所有因素严加控制,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严格按建设规范控制质量,才能保证项目建设质量达到预定目标。
1、人的质量行为控制
人,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者,工程实体质量形成是施工中各类组织者、指挥者、操作者共同努力下建立起来的,它决定了其他几个因素。人的素质、管理水平、操作技术水平将最终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避免因人的失误而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因此,监理工程师在质量控制环节的事前控制中应要求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尤其是特殊作业人员都应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在取得培训合格证或上岗证以后,持证上岗。施工单位应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要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在质量活动中的作用,禁止违章作业和野蛮施工,做到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心中有数,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
2、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建材、建筑构配件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物质基础。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保证工程质量合格,其对材料、构配件的控制要点为:
1)采购订货前,审查有关性能、数据等是否与本工程要求相符。
2)进场前,核验产品出场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对主要材料和构配件应分批量按规定取样检验和复试。
3)对进口材料、设备应配合商检部门做好开箱检查。
4)材料和构配件等应按规定的条件保管,并在规定的条件和期限内使用;对保管不善或使用期限超过规定的材料,应再按规定取样测试,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5)在现场配置的材料,应先提出试配要求,经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6)材料和构配件的抽样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专业技术标准的规定;监理应着重检查试验室资质是否符合要求,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另外,为了把好材料关,要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3、机械设备的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形成建筑工程产品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均有直接影响。
从工程质量的角度出发,监理应着重从以下几点予以控制:
1)施工方案的优选化
施工方案的经济计算可以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优化选择,依据工程质量标准、工程量大小、工期决定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以及进出场时间,以达到工程进度与设备使用的协调一致与有效控制
2)解决好机械化组列内部的合理配套关系:
(1)主要机械与配套机械的组合。配套机械的工作容量、生产率和数量应稍大一点,以便充分发挥主要机械的作业效率。
(2)主要机械与辅助机械的组合。辅助机械的生产率应略大一些,以便充分发挥主要机械的生产率。
(3)主要机械与其他机具的组合。两者要相适应,不能出现“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现象,以便获得最佳的“联合作业”效益。
3)现场布局合理化
机械设备进场后如何合理布局非常重要,除充分考虑到流动性大的设备的进出口通道、作业场所外,经常性设备要尽量做到一次性到位,避免频繁迁移。另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由于其性能优点、安全可靠、故障率低,最终可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2)在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施工机械的安全可靠性,如行驶稳定、有翻车或落体保护装置、防尘隔音、危险施工项目可遥控操作等。
(3)在选择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施工机械的通用性和专用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施工方法与方案的控制
施工方案与方法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而做出的详细的施工措施。是对工程中具体技术问题确定的施工步骤、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以及做出如何选用材料、如何检验材料的具体要求。监理工程师在工程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在重要或关键部位施工前及早协助和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方案,并对其申报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在审查时,监理工程师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全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促使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工艺上先行、经济上合理,符合国家有关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只有这样监理工程师才能对工程进行预控,使工程质量建立在一个可靠的基础上,使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监理工程师有保证工程质量共同指导文件,能够共同把好质量关。
5、环境因素的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反映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的工程技术环境;有反映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的工程管理环境;有反映劳动组合、劳动条件的劳动环境;由于环境因素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在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利用其有利的一面,采取措施控制其不利的一面。
关键词:勘察设计,方案审查清单编制,合理确定与控制,合同约定
对于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除了在项目建设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确定与控制外,需考虑以下因素对工程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
(1) 勘察设计环节,此阶段设计者在了解并掌握各种影响工程建设的客观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已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将规划、建筑、设备安装等的设计意图通过图纸、数据等技术文件表达出来。设计者对各种自然条件及外部条件是否全面透彻的掌握,是否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勘察资料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对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大全。
(2)工程施工招投标环节的影响。论文大全。通过招投标可以确定中标价,而合同价是在中标价的基础上确定的,如果招投标工作任一环节失误,将会造成中标价失真,无法为造价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甚至导致造价失控。
(3)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的影响。合同价的确定,进一步精确了造价控制目标,合同条款的约定为造价控制提供了正确的依据和原则。
(4)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审查环节的影响。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投标价及合同价确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合同价格的调整也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劣还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施工组织设计审查质量的高低对工程造价很大的影响。
(5)材料管理环节的影响。材料费用在建安造价中占有较大比例,材料价格的高低决定了工程造价的高低。
根据上述分析,以上因素均会对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产生较大影响,其因此在工程建设阶段,需认真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下文试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1)在做好工程勘察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
以国内某市轨道交通工程为例,轻轨某号线工程江南高架部分沿城市交通主干道绿化带布线设计,因前期勘察工作疏漏,沿线某些高架桥墩位置及高架车站两侧边柱位置的地上有高压输电线,地下铺设有市政排水管涵、光缆、军缆等管线。因管线迁改难度较大,耗费时间长,承包商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变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增加了工程费用。又一高架车站边柱的桩基开挖过程中发现桩位正好位于相邻某建筑地下室顶板上,只能对边柱桩位设计进行调整。
同样,某轻轨地下车站开挖过程中,实际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与地堪设计资料中的地质水文条件有较大出入,土石比例变化很大,承包商要求据实调整土石方量,同时隧道内突涌水严重,导致排水费用增加。
某高架车站横跨城市主干道,设计拟分三段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先封闭一侧交通进行施工,完成后解除交通封闭通行,然后封闭另外一侧交通,继续组织施工。为降低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设计对分段施工的方案进行变更,拟对车站进行一次性浇注。因方案变更,承包商对施工实施方案做调整,增加脚手架模板等措施费的一次性投入,以满足一次性浇注的要求。
所以,勘察阶段应做到尽可能的细致,勘测成果能够真实反应施工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状况,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更要重视对地下管线、周围相邻建筑物的详细勘测,与城市的各管理部门及产权单位提前做好协调工作,为管线迁改工作和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
(2)在工程施工招投标标阶段,甲方或甲方委托人做好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的高低,影响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如轻轨某地下区间及车站,招投标文件商务部分工程量清单中项目名称为“预埋铁件”一项的项目特征无描述,在工程款计量支付过程中,承包商抓住这个漏洞,并结合施工设计图中临时钢架支撑及初期支护中“预埋钢板”一说,将临时钢支撑的部分钢板单独计量,并套用清单项目“预埋铁件”的单价,这部分工程费用的增加约合同总价的十分之一。
针对以上情形,清单编制过程中应做到:对分部分项工程项目进行编码,不同单位工程、项目特征相同的项目编码不重复;在清单计价规范附录中分部分项工程名称基础上,适当调整、细化,确定清单项目名称,保证项目名称表达详细、准确;此外,更应该重视对项目特征的描述,对项目特征进行描述应按“清单计价规范”附录中规定的项目,结合技术规范、标准图集、施工图纸,按照工程结构、使用材质及规格或安装位置,予以详细而准确的表述和说明。
(3)加强施工阶段合同管理。合同签订后以合同条款为依据,对施工阶段的工程签证、工程计量、工程款支付、工程索赔等进行严格的合同管理,确保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施工阶段工程款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计量和支付,扣除预付款、甲供材料费等,确保不超支。按照合同关于价款调整、设计变更的条款审核承包商上报的变更费用申请、单项预算等。
如,某轻轨地下区间及车站工程上报单项预算,要求对施工现场增加的临时设施签证的内容进行支付。工程师通过查看投标文件技术部分平面布置图,发现承包商上报的预算部分工程内容就是平面布置图中相关临设,并且施工合同条款有关价款调整的项目中已说明,现场临时设施工程费用包括在措施费用中,且措施费用不予调整。
又如,承包商申报关于爆破开挖的单项预算,预算编制说明中提出的申请理由为:为降低爆破震动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沿开挖轮廓线的加密炮孔,增加了费用。工程师认为,承包商应对自身在投标前已进行现场踏勘,并应对自身做出的判断负责,在投标文件技术标关于光面爆破开挖的内容中应考虑采用相关措施,降低震动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且费用应包含于综合单价中,风险由承包商承担。
(4)依据现场主客观条件,认真审查承包商上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
如某高架车站施工需占用道路,拟搭设行人及车辆安全通道。承包商上报的方案拟采用20工字钢做通道两侧立柱及顶部横向支撑。工程师审查方案时考虑到通道并不承重仅是高度跨度较大,采用工字钢立柱及顶部支撑不经济、不合理,使用脚手架钢管搭设即可满足要求,并能降低费用。
(5)对于认质认价的工程材料,造价控制工作的其中一个重心就是材料市场价的调研。首先应由施工单位提供建设方认可品牌的材料发票,亦可由施工单位提供材料供应商的报价单和材料采购合同,然后根据这些资料有的放矢地进行市场调研,则可提高询价工作效率。但审价人员应该清楚地知道,材料供应商的报价和材料采购合同价与实际采购价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审价实际工作中,应当找出“差距”,按实计算。
这里需特别提出,审价人员对施工单位提供的材料发票,要仔细辨认,分清真伪。因为目前存在个别承包商为获取非法利润,通过开假发票冒高材料价格的案例。这也是审价人员在审价工作中需要特别重视的地方。如某工程结算审价就遇到了施工单位提供的发票有假的情况。在该工程结算审价过程中,施工单位提供了轨道梁运输过桥费用发票。后经过查询,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对轨道梁征收过桥费用,发票时假的。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提出了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基本思路:把握关键环节,主动控制造价形成过程,这是保证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目标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论文大全。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合理运用技术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切实抓好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与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和材料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柯洪.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