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4:57:50
导语:在文化教育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学;内容;方式
一、前 言
传统数学教学常常只将重点放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方面,而在培养学生对数学这一门学科的文化内涵、思想体系的认识上往往重视不够.这种教学的结果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失去学习数学课程的热情与兴趣.而且,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对数学文化知识重要性的不断了解,其巨大的教育价值更加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数学课程应该是数学历史及发展趋势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作用的反映.张奠宙教授曾强调,数学文化应当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真正感受数学文化并与之产生共鸣.在推崇综合发展、文理交融的现代社会,我们更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数学文化与大学数学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数学文化内涵及其对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国家级教学名师”、南开大学数学科学院院长顾沛教授对数学文化内涵的定义分为:数学文化从狭义来讲,指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精神、语言、观点及其形成与发展;从广义上来讲,还包括数学美、数学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教育、数学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大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当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判断力、理解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现代大学数学教学应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上,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就是要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三、如何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有效相结合
1.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其文化素养
教师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是传授数学文化学生的前提条件.现代的大学教师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要知识面足够宽广,对数学哲学、数学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足够熟悉,掌握高等数学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应用价值与前景,并能将课程知识与这些知识很好地融合后再传授给学生.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加强与其他专业老师的合作.由于所有教材都有其缺点,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参考多种教材,选择优秀部分进行教学.由于所教学生的专业不同,特点也不同,大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就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内容,根据专业需要的内容进行细讲,而那些用不到的知识就可粗讲甚至忽略.比如傅里叶级数这部分知识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比较重要,因此应进行重点讲解;在讲解重点内容时,还可以将人多的大课堂分成小班教学,并依据学生的基础不同进行合理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很好地学到知识.
其次,教师间也要重视对教学思路的探讨,在进行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时,既要遵循由浅入深、从特例引出一般的原则,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由于微分与定积分、不定积分联系非常密切,因此可以将定积分与不定积分合为一章,先讲解定积分概念和性质,然后依据微积分基本定理,建立定积分与不定积分(原函数)之间的联系,最后讲解基本积分法,这样安排既方便学生理解,还能突出重点.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以数学内容自身作为出发点,体现其文化价值.大学数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严谨规范的数学知识,有益于学生形成团结协作、踏实细微、严肃认真的作风.数学中的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微分与积分等都是量变与质变、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的极好的教学材料,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观.
第二,让学生多了解数学家的事迹与思维过程,以及数学的有关史料和应用前景,使学生从中认识到所有科学都是经过认识与再认识、成功与失败的循环往复才不断发展的,科学上每一个小进步都是科学家不懈努力、刻苦钻研的结果,这将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以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例,他学习的条件极端艰苦,但是仍然热爱痴迷于数学,坚持不懈地进行数学研究,最终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著名难题.通过这一事例必将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和献身数学的精神.
第三,数学课程还应重视数学史料的教学,反映出数学文化的方法、思想、精神、语言、工具的作用,强调数学内容与日常工作生活相结合,突出思想方法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原则,增加统计、估算、线性规则、数据分析、运筹、图论等知识,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3.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独自学习的本领,而加强数学文化的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多接触和阅读有关的论文与文化书籍,使学生首先对数学知识的发展与应用过程有一定了解,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这样在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又使其学会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另一方面,增设一些活动课与探讨课,鼓励学生积极走入社会,具体实践过程可采用“提出问题建模求解应用”的模式.鼓励他们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决心与愿望,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与意识,认真体会到不同知识的联系,得出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与宝贵经验.
四、总 结
现代的大学数学教学,应当是传授数学技能、知识与加强文化熏陶相结合,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更加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精髓,从而终身受益.而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更深层次地研究大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的联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我国的小学英语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偏重于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和淡化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导致学生学的都是“死知识”,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有时甚至由于自身对英语文化背景缺乏了解,从而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恶,使学生成绩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在进行基础英语知识教授的同时,应把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在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今天,要想使我国的经济走向世界,就需要更多的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文化教学尤其要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抓起,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牢固地掌握文化知识,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文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严重脱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抹杀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偏离了现实社会生活,不能与实际接轨。
(二)文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材中难以体现
目前小学英语教材或是不注重文化的重要性,缺少相应的关注度;或是文化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与此同时,部分教师注意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教学的重点却有一定的偏差,缺乏一定的操作技巧。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更应注重文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传授齐头并进,使二者协调发展。
(三)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难以满足文化教学的要求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还比较低,这将难以满足当前文化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一些小学教师在看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不够客观,在接纳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上有一定的偏颇。小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造成不良后果。
(四)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起到关键的作用。只有营造适当的环境,小学生才会有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但是,由于英语的语言特点及语法结构与汉语有很大差异,小学生在学习时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的同时,应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处处蕴藏着英语的气息。
三、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相关对策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常规的课程中进行文化教学可以使英语课堂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于无形之中将英语文化渗透给小学生,这样更有利于加强他们的记忆。例如,教师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一个学生把课下搜集的有关西方节日的习俗、英语中的成语、格言、谚语、神话故事等,向全班同学做口头汇报。每节课前都由一个人来做这样的汇报,如此,该同学在准备的过程中便把相关的英语文化牢牢掌握了,全班同学同样有所收获。
(二)有效组织英语文化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英语情景剧、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文化日等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尽量多设置一些角色扮演,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融入角色去体会英语文化的妙趣横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文化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小主人。通过自身的参演,获得了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西方文化的浓郁特色,增强对英语文化的感悟与理解,增进自身对英语文化的热爱。
(三)不断强化教师自身的文化意识
英语文化教学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把握时代的脉搏,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作为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以适应英语文化教学对教师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四)充分利用外籍教师的优势
学习一门外语,与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接触是非常关键的,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接触甚至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取代的。由外籍英语教师直接授课,小学生便可以直接地进行模仿性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中国教师授课的某些不足之处,在英语文化的思想传播、英语语言氛围的营造以及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上对小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英语学习环境
首先,校园广播是深受广大小学生喜爱的,为此,教师可以组织相关人员每天做一个有关中外文化方面的报道,内容由学生自行搜集整理,这样,学生走在校园里便能听到英语,学到英语,时时刻刻沉浸在英语学习的氛围中。其次,由于小学生很喜欢阅读宣传栏,教师可以在教室的一面墙壁上开辟出一个专门的文化栏,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整理一些有英语国家特色的图片或文字,做成手抄报、剪纸等作品,贴在文化栏上。通过这一搜集和制作过程,不仅可以增进小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进他们对英语国家的了解以及对不同文化的热爱之情,为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学习资源
以往的教学是以单纯的知识讲解为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只会停留在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的阶段。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学到的知识都较为死板,缺乏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的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也不适应高考的考试模式。我们迫切需要打破旧有观念,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首先我们要改变的就是旧有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听讲、被动学习的状态,要灵活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课堂。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教学观念。新时期下,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关键。只有创建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课堂、教学氛围,学生能力的激发才能成为现实。新课程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地停留在教师高高在上的阶段,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现在,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选择多种多样的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更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二、创新教育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在创新教育中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化学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来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利用与化学相关的科技前沿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焰色反应”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炒菜时不慎将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的事实,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条件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做完钠、钾离子的焰色反应实验之后,又补充做了锂、钙、钡、铜离子的焰色反应实验,用色彩鲜艳、明亮绚丽的焰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接着又利用教科书中的彩图给学生展示美丽的焰色,尤其是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更可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学习化学获得的美感。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这就为我们开展创新教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注重创设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教育除了需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支持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思维,轻松自由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需要好的氛围来激发创新动机和创新欲望。因此,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必备条件。首先教师应改变高高在上的形象,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与学生共同开展学习。其次,教师要经常鼓励、肯定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有勇气、有信心开展学习。哪怕是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更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当学生有错误的想法时,我们也不应简单地批评、遏制,先要肯定学生敢想敢说的态度,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上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我们的化学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高中化学离不开实验教学,我们在设计实验教学时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入手开展化学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创新教育需要更新学教学方法
实施创新教育后,以往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就不再适应教学需求了。当然无论实施怎样的教育,讲授式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教学方式。我们化学教师应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
五、总结
新课程的化学实验倡导探究性实验,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体现。实验教学既能使学生得到真实的化学知识,又能学到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方法,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因为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不能脱离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而孤立地发展,它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动机、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离不开人文教育的协同作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的能力;竞争和合作的意识;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心理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等也同步得到了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给学生具有人文内涵的科学知识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所在,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视角来进行化学教学,将化学教学过程融入人文教育的元素,突出“育人为中心”的教育观,既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精神的需求,符合时展的主旋律,也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对于实验探究的内涵,笔者认为不能局限地、片面地理解,受着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操作难度较大、仪器精密度要求过高的实验,中学阶段是做不了的,尤其是初中生。若从学科理解的维度说,一切与化学实验相关的活动都可称得上是实验探究。如: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事实探讨、实验史实重温、实验方法论的学习以及校外实践活动等。笔者在所在学校进行了一些尝试,积极开发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选取素材,带领学生参观水厂、化工厂;调研大洋造船厂的金属防腐和铁锈的处理;农家常用化肥的鉴别与使用;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测定乡村土壤、河道水质的pH值,提出消除污染的设想与建议;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从报纸、电视或其他媒体收集空气质量指数、PM2.5指数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净化空气的建议并发邮件到“市长信箱”,更有学生提出《关于手机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设想与建议》,得到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认可与重视,在区两会上引起一定的反响。从探究性学习教学活动中跳出来看,不难发现,追求探究教学的“过程”比直接告诉学生精确的结论更为重要,探究性学习经历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索、解决问题、思考创新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追求学生化学素养、科学精神提升的过程,从学科教学的另一个维度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2.尊重学生差异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1]。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只有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才能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让学生在差异中成为他自己。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以及基本实验的操作练习,基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差异,我们将其由低到高划分为4个阶段,即4个“能级”:“入门”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使得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确保“能级相应”。所谓“能级相应”,就是教师的“教”必须与学生实验时“做”的“能级”最大程度的匹配,从而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为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不给学生“贴标签”,学生应有的“能级”只是教师心中的“底牌”,而不在任何场合下公示,实验时也不绝对按“能级”的高低进行分组,可根据实验的需要“同质”或“异质”结合,合作完成实验内容。教学工作不仅是“来料加工”,有时还要善于因“料”而异、“选料加工”。“能级”匹配,才能获得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有“坡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例1:“金属的性质”教学中一个环节,将金属Cu丝、Fe丝和Al箔加热后,颜色有何变化?有哪些现象发生?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分组实验】学生1:Cu丝加热后变黑,被氧化,生成CuO。学生2:Fe丝加热后有点发黑,生成Fe3O4。(学生质疑:生成物不一定是Fe3O4,还可能是Fe2O3)学生3:Al箔加热后表面变暗,而且有种奇怪的现象发生,Al箔变软,在火焰中可以晃动而不掉落。【资料卡】酒精灯火焰的温度:700℃-800℃,Al2O3的熔点2050℃,Al的熔点660℃。(师生讨论Al箔加热变软,在火焰中晃动而不掉落的原因)Al箔加热后的实验现象,不同实验“能级”学生的解释可能各异,尤其是需要将物理、化学的知识综合起来思考,对于“能级”较低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问题以及安排“同质”、“异质”学生实验时,要充分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和问题的层次性。
3.实施绿色评价
运用“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学生化学实验能力,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经过2年多的实践,笔者在课题组主持人的引领下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期末学生素质报告书考试成绩表中增设了“实验能力”栏目,化学学科的成绩由传统的单纯笔试成绩改为“笔试”+“实验”两部分的综合评判,“实验能力”的评价倾向于既记录效果(掌握了什么),也记录过程(怎样掌握的),突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自我评价与他人互评相结合,以自我评价为主;即时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即时性评价为主;过去与现在相结合,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个体需求与面向全体相结合,以个体差异性需要评价为主。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操作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反思与评估、合作与交流7个方面,通过以下5个维度进行评价,即:技能值(是否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兴趣值(是否促进化学学习愿望的提升);方法值(是否从实验中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启示并实现知识迁移);容量值(是否带动更丰富的化学学习);意义值(是否促进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校园网“实验园地”栏目中还开辟“技能财富”子栏目,每个学生都设有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可以随时登录进行“自我评价”,查看老师给予的评分及已“进账”的累计“财富”,以便自觉调整在实验过程中的活动表现和行为。多元化的绿色评价,突出了学生成长进步的变化,满足了不同学生差异性发展需要,促使学生内因的转变,改变教师仅凭学业考试成绩“印象看人”的片面观念和教学行为,促进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4.凸显人文关怀实验过程中将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就是人
文关怀的最好体现,强化爱惜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使得化学实验教学有了人情味,不会出现“看到火焰就害怕,见到酸碱就抖擞,听到响声就惊慌”的场面,使得学生更喜爱化学的学习、喜爱做化学实验。实验的改进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人文性。如做气体爆炸实验时,用塑料瓶代替玻璃瓶或加安全防护罩;做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时,在导管内安放细铜丝用于防爆或在气路中装一简易防爆器等。例2: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的分组实验,设置了如下环节:[实验操作]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现象,从而判断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操作要领]均匀用力吹气,边吹气、边停顿、边观察。停顿时嘴要离开吹气管。[组织讨论]为什么要“均匀用力吹气”?为什么要“边吹气、边停顿”?为什么“停顿时嘴要离开吹气管”?[教师讲解]若吹气不均匀或用力过猛,会使容器里面的液体喷在脸上;停顿时嘴若不离开吹气管,稍有吸气就会突然倒吸一口溶液。因为石灰水呈碱性,喷在脸上或吸进胃里,都会伤害身体,造成事故的发生。
5.鼓励求异思维
一、要立足整体设计语文教学目标学校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又从属于社会大系统,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各科教学必须受社会大系统的制约,即在学科教育目标上必须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这种理性认识,我们必须从教“语”教“文”的狭小天地里走出来,从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特点出发,以教育方针为依据,以21世纪的人才需求为目标,制定语文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必须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包括理想、道德、学习习惯、心理品质等),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与教材外的语文知识等)和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加以考虑,立足于整体设计,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二、要立足整体优化,对教学各因素进行全方位改革语文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人的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以人的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无疑是居于首位的,不但出于参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还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开放性语文教学,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时展的信息与实践应用三者相结合,构成完美的教学内容体系,加上它强调整体性、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育人优势。因此,要进行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立足整体优化教学各因素:
①切实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教师要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理论素质,因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③教材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优化教材因素,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适当调整,如增加一些古诗、科学小品文和举办文学讲座等。同时,要开展大量的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
④由于开放性教学的灵活可动性,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注重创造性和艺术性,做到因地、因人而异,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⑤要倡导家庭文化活动,鼓励家庭文化建设,用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风和家庭教育熏陶孩子,这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明确教学与学习资源建设在项目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项目化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各种教学资源与客观条件的满足,包括对实验实训场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充足的教学与学习资源,才能保证师生在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所需要的素材资源,保证学生围绕主题顺利开展探索学习、主动学习。此外,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将涉及到如何合理构建教学与学习资源以满足项目化教学需要。
2.提高学生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与探索能力
项目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并掌握的生产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学生是项目化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是并行的关系。
3.论证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
适合高职教育,有利于生产实践职场环境的置入,让学生比较直观的意识到未来的就业方向,甚至具体的就业岗位,对自己的技能评价较客观。本课题通过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其对高职教育产生的影响,验证在何种形式下的项目化教学中可以将高职教育、学生个人能力发展与生产实践最大化的契合在一起。
二、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分析
1.比较两种相近的职教模式
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思想是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与“能力本位”也是世界上两种比较有名的职业教育模式,也是与项目化教学模式比较接近的两种著名的职业教育模式。
(1)双元制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出自学徒制。双元制,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的例子,在德国和北欧的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双元制”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与非全日制学校的一种合作机制。这里的双元,一个是企业,一个是学校。在学校中学生能够学到基础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保障,而在企业中,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理论联系现实,真正的学以致用。
(2)能力本位“能力本位”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推崇的职业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主要指导思想,它的基础教学模式是“掌握性学习”“、反馈教学原则”以及“目标分类理论”。“能力本位”有一套自己的国民能力标准,即根据就业的需要,对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基本技能,进行明确的说明。它的其中一个特点是:一切教育活动、培养方案和考核条件都基于能力,根据对职业的分析,从而确定学习的科目以及能力的培养方向。
2.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目前,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自然科学领域,工、林、医等领域,计算机等专业领域。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教育体系、企业的支持程度、社会的认可程度等都不慎理想,师资仍然是传统学科体系下培养出来的,职教内容仍然没有逃脱学科体系的范畴,很多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仍处于尝试的阶段。本课题研究以高职教育为主,从CNKI上以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检索,进行定量分析,以文献的发表时间为单位对我国项目化教学和就业为导向的研究数据分析,得出数据,可以看出,对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从2008年到2014年(2014年截至9月) 的期刊逐年上升,表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研究主题。进一步通过对“项目化教学”、“高职”、“就业”、“实施”四个关键字,分别从主体、篇名、关键词、摘要四个方面进行交叉对比,历年来数据截止2014年9月共有文献1882篇,其中涉及高职院校的有402篇,涉及高职学生就业的有2篇,将“项目化教学”、“高职”、“就业”、“实施”同时作为关键字,检索结果为0篇,由上述数据可见对项目化教学的研究是比较多的,高职院校对项目化教学也有一定数量的研究,但是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尚存空白。
三、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小组经由上述的文献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以我院项目化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同时对比其他高职院校的项目化教学开展情况,通过对目前的电子商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项目的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反馈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以此,分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从中发现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学习效果的变化,验证项目化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查阅,形成有关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献综述;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联系当前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所需教学与学习资源的构建情况、以及一线教师对开展项目化教学的经验与困惑;经过上述前期准备,课题组提出适合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以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为例,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分析,结合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合作企业或社会企业的成功案例或具体任务,以及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实践工作室的实践活动,确定课程分为四个项目、九个任务、多个子任务,由此,构建学习/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展项目化学习。进一步,以“项目二电子商务交易任务二网上交易处理子任务2-1C2C交易处理”为例,根据学生及学习小组的自我学习现状分析,提出子任务开展的具体安排,确立小组成员的各自分工,实施任务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包括企业导学教师)不直接参与项目任务的实施,而是以指导者、辅助者的身份参与辅导、小组讨论交流,任务完成后进行学生作品或成果的展示、交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根据任务完成的实际情况选择调整项目内容、或结项进入任务成果的应用阶段。
四、结束语
(1)油画教育在教学的环节当中所表现出的弊端
在我国的油画教学体系当中,人物、石膏像和静物都是油画教学计划中的主题内容,在平时的课程设置当中,主要注重基础方面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论来看,课程的设置体现了我们的主要教育目的和教育要求,注重以写生为主的训练教学模式,不应把写生与创作相对立,应该既重视技能方面的训练又能兼顾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油画教学当中通常把课程作品分为习作和学生创作两个方面,在写生课当中只注重收集材料和表现技法,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之上才能有好的创作。这样,也只有在创作课上才有创作材料和创作思维的表现,由于平时忽视创作思维的开发和创作材料的积累,对以后的油画创作有很大的阻碍,只有在油画教学中加强对创作课题进行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平时的习作当中强化表现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表现,从单一的教学目标当中脱离出来,创造一个好的习作艺术氛围,才能使我国的油画教学与时代文化相接轨。
(2)在师范美术油画教学当中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高等艺术教育日益深化的改革当中,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除以经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以外,还要具备综合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完成油画的教学过程.在当前的师资队伍当中,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观念陈旧、手法单一,在新的形势之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水平不一。在国外的油画教学中,他们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得比较高,从事艺术创作和技术专业方面的必须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他们的高学历反映了教师所需具备的基本的业务素质。反观之我国油画教师队伍当中的学历具有硕士学位的就比较少。二是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师对教育理念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水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往往根据自己的风格和经验教授学生,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从而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和表现的欲望。三是在油画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手法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当中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的风格进行教学,忽视对油画教学的宏观的调控,仅满足知识和技能的灌输,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在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当中,单一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2对师范油画教学方面的几点探讨
(1)创设合理的油画教学课程
师范美术教育的油画教学有着特殊性,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都是未来油画的传播者和教育者。而当下的师范美术油画教学没能顾及这一特点。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安排和设置教学课程是油画教学改革当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目前,在对课程的设置当中不仅考虑油画教学的特殊性,更应该对课程内容制定和选择要精心设计。在课程设置的安排当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谨慎地确定课程的重要内容,灵活地进行安排。考虑如何合理的安排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以达到教和学双赢的效果。
(2)加强在油画教学当中教师队伍的建设
考虑到油画教学所培养的油画专业方面的学生不仅是油画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更代表着社会整体的油画艺术水平,这就要求油画专业教师不仅在艺术创作方面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而且还要拥有西方古典艺术的文化修养和对艺术的敏锐的洞察力,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借用他人的经验融合自己的个性化理念,以此来提高自我的油画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学生在油画创作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精神价值取向都与油画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其主要表面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一个人要想成材首先应该具备足够的知识。因此,在油画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美术文化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习与美术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学习一些中外美术史。中外美学史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关于油画的座谈会,社团活动等,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二是加强对个性化语言的培养。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促进人类艺术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审美观点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敢于想象和勤于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绘画能力,使之能够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的差异,以此来培养每个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油画学习中展现出最好的水平。
3结语
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是在任何时候、任何课程教学中都应凸显的德育内容.纵观我国化学的发展历史,有着许多灿烂成就.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所取得的优秀化学工艺,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勤奋、勇敢和智慧,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在讲“H2的性质和用途”时,教师可联系H2在“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中的作用,并告诉学生中国所掌握的航天科技已挤入世界前列.
二、引入化学家故事
渗透自强品质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可结合化学史,引入一些化学家的故事,学习其身上所具有的崇尚科学、刻苦钻研、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献身的执着与顽强的科研品质.例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告诉学生:在化学元素发现史上,元素氟的制取可谓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危险性大.为了制备出单质氟,前后跨时六、七十年,一些化学家不顾身体健康损害,甚至生命危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化学家亨利•莫瓦桑历经数次实验失败和严重的砷中毒,成功地利用低温电解法制得单质氟,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化学难题.
三、凭借化学实验平台
渗透科学精神与品质教育实验是化学课程的灵魂,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论之一.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平台,渗透科学精神与科学品质教育,并贯穿于实验过程始终.
1.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布置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个操作步骤,以此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实验中要求学生做到:严格按照实验程序操作;如实反映实验现象,尊重观察到的细节;若实验结果误差较大,应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认真重做.
2.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不仅是分组实验,还有许多单个实验往往也需要两个人合作或者多人共用一台仪器.只有学生间默契配合,才能保证实验的有效开展.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形成整体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实验时不要随意动用他人他组的仪器和药品;要服从小组长的统一安排,按事先的角色分工有序实验.实验完成后,要保持实验台面清洁整齐和有序,为后面要实验的同学提供方便.
3.环境保护的意识
如今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环保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化工生产,还是化学实验,都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结合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演示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教师可从环保意识培养角度设计多个思考问题:①空气中排入过量的一氧化碳,会有怎样的后果?②为什么要用气球来收集一氧化碳尾气?③实验结束后,对于气球内的一氧化碳尾气,应该如何处理?在学生对问题③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拓展延伸出对化学实验“三废”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的思考.如,对于废液和废渣,应教育学生做到分类存放、及时处理,不得随意倒在水槽或垃圾箱中.一些废酸、废碱,可用中和反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
四、运用化学学习思维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一个人的自我意象一旦形成,就非常难于改变。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对于人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动力。
什么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心理学术语,从字面理解就是人潜意识中的自己的形象。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在群体中应居的位置或所属的等次。
具有成功的自我意象的人,在任务面前往往有模糊的成功憧憬,在学习或工作中会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
少年儿童正是人生形成自我意象的时期,教师要注意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肯定成绩,恰当鼓励,具体指导,布置任务(近台阶任务,即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自我意象的有效办法。
例如,某学生按教师的布置做了四个题:第一题对了;第二个题思路还正确,但只做对了前面一部分;第三个题做错了;第四个题不会做。从这次作业看,该生这次成绩属下等。教师个别辅导时,回避下等的结论,而以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师说:“很好!第一题你做对了。第二题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的这一步要这样……你完全能够做对。第三题咱们一块讨论,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下去你独立做做。第四题,老师给你讲一讲……。”最后,教师的结论是“你很有潜力”,并结合这次辅导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又布置了几个题。这几个问题有伸手可摘的果子,有踮起脚能够摘的果子,有跳起来可及的果子。由于辅导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学生是在成功的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辅导的,学生离开教师后,一般都会按教师的布置做。
一个优秀的教师口中,应无泄气的语言。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只要跟老师接触,心理总是愉快的,总能从教师那里获得具体指导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