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4:57:55
导语:在药剂学习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接触的是课本,知识面狭窄,视野也不开阔,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引入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新课标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而且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因此,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发挥多媒体、网络和交互式学习方式的优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也可以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提高语文素养。
诚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它的运用应注意适度,切不可逐本求末,为了形式而抛弃了语文学习的根本。否则,那将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如何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实现情境教学。
3、通过网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习的信息量和阅读量,使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4、如何共享语文学习资源。
5、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使学生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如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爱说话的学生,提供网络情境进行创作、交流,这可能让他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弥补现实缺陷,让自己找到自足感,树立自信。
(二)、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法。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行动研究法。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建立自己的课题博客专栏。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必须下大力气,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并经常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自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3、实践法。通过实践课,实践研究效果。
4、自主体验法。利用网络、电子信箱来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9.9-2009.10):
(1)学生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2)学习课题方案,明确研究内容。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9.11-2009、12):
(1)建立学生个人跟踪档案。
(2)在电脑室或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并积极在语文课题组内听课。
(3)做好问卷反馈总结,和学生代表座谈,及时调整上课思路。
第三阶段:(2010.3—2010、4):
(1)阅读相关著作、观看教学录像、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和摘抄。
(2)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听评课等校本教研活动。
(3)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4)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第四阶段(2010、5-6月):
(1)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对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法的实验性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与同伴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3)进行课题研讨课实践教学。
(4)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关键词:合作学习;更新理念;合理分组;科学评价
一、背景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于20世纪初源于美国,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在中国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学会自主学习等方面实效显著,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合作学习有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等特点,是认知发展理论、目标结构理论、社会互赖理论等的实际运用。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从教学过程的集体出发,着眼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合作性,最后以小组集体的成绩为主要的评价依据。
二、合作学习的意义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因此,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强调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推进实施的今天,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就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而言,指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或团体形式,通过明确的分工,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进行的互学习。教师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学习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展示个性风采和发展创新思维,有助于弥补“班级授课制”中存在的困难以顾及学生个别差异性的不足等,从而使每个个体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小组成员积极合作、沟通信任、互相学习、主动探究、共享成功,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生动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多元目标。
三、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在近年的英语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学生难以完成的任务,将合作学习变成一种形式,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存在着低效现象。如:活动流于形式,实际效果甚微;现场表面热闹,多数学生旁观等等。因此,如何对个体和小组实施奖励?如何将个人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联系起来?让学生增强合作意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1.更新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当编导、观众,建立起自由选择的教学情境,对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造意识,合作学习的能力,比如搜集资料的技能、学会倾听的技巧、注重反思的习惯等,使学生加深对英语学习内涵的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享受合作学习的快乐,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劳动的乐园,学生在这个乐园里获得成功的体验。
2.合理分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在目前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很多是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时场面看似热闹,但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并没多大实际的提高。合理分组、明确分工是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的重要特征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划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划分,都要使分组活动有助于每个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小组成员在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协助、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并达成团体目标。如:依据学生兴趣划分,尊重学生的爱好及人际关系;依据学生特质划分,根据年龄、性别、英语知识水平、语言技能等不同特质;依据合作任务的难易度划分,尊重学生的背景知识及兴趣;依据课堂临时需要划分,培养学生的多种合作能力等等。教师也可以因地制宜灵活使用不同的分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支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发挥各人优势,相互学习。一般情况下,组内异质的特征可以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出各抒己见的结论。在这过程中,即使中等生甚至差生也机会充当“教师”或“专家”,享受成就感。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环境,制定柔性的学习目标,较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把握难度,重视合作活动实效
学生进行小组或团体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无关紧要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导演和伙伴,应密切关注着小组合作的管理和调控。学生有困难时应及时点拨和引导,对学生的大胆质疑和创新要给予充分的赞扬和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在争辩、交流和合作氛围中自主发展。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机制,重视教学活动实效,那么我们的英语课堂会更加精彩,更加和谐。
4.科学评价,激发个体、团体积极性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基于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每个个体的最大潜能,在达成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合作小组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能否达到小组共同目标,而且关键在于它能否实现小组成员的个体学习目标。每个小组合作成员都是一个活动和学习的共同体,这个链条上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不能有效实现小组合作的目标。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教师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
在小组集体评价时要注意对个人适当评价,以此来调动个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免让成员形成一种依赖的思想。让学生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就如足球场上,团队协作的精神是十分重要和可贵,但人们同时也会赋予球队中的超级球星们更高的荣誉,所以在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的参与度、独创性、互等给予科学的评价,从而树立榜样,激发竞争,当然要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竞争现象。要使小组成员认识到最有意义的是合作学习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从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和精神。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并更侧重于集体评价。这样就会使他们到小组成员是一个合作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集体目标的实现;让他们认识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五、结语
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流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通过合作学习,我们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取长补短,促进共同提高;教师实现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同时也对教师的自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外语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药品费用控制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远远地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已成为大家所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药品费用是医疗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医疗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影响医疗费用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有50%左右来源于药品,因而医疗费用的控制焦点之一就是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迅速增长。
控制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关键是弄清楚药品费用上涨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造成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如人口增加和老龄化、疾病谱改变、慢性病增加、居民保健意识增加、药品成本提高等;二是不合理因素,如价格管理存在漏洞,医疗补偿机制不完善,以药养医、用药管理松懈,现行的医疗制度存在弊端和不合理用药等。
药品费用控制要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即医院,付费方、需求方即病人等方面着手,重点是在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的基础上控制费用上涨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核心是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特需性。
目前国内外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药物利用评价[1],药品价格控制,风险共担合同[2],制定基本医疗目录和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城镇职工医疗制度即费用共担[3],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这些方法对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一是它更多地考虑药品的价格,而忽视了药品的成本效果,因而其在控制药品费用短期上涨的同时,可能带来药品费用的长期上涨;二是它对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的控制带有一定的强迫性,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药物的经济学评价可弥补这一缺陷,它从药物的成本和治疗效果两个角度出发,综合评价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
一、药物经济学。
(一)定义: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是指药物治疗对卫生保健系统和人类社会所付出的成本和产生效果的描述和分析。具体地说,药物经济学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它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与家庭照顾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药物经济学的服务对象包括医疗保健体系的所有参与者: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提供单位、医疗保险公司、医生以及病人。药物经济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
a
(二)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种: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analysis,CMA),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
1.最小成本分析:最小成本分析是在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药物治疗,包括其它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它首先必须证明两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所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然后通过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由于它要求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副作用、持续时间完全相同,应用范围较局限。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1lunwennet1net)2.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较为完备的综合经济评价形式之一,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比值表示。其特点是治疗结果不用货币单位来表示,而采用临床指标,如:抢救病人数、延长的生命年、治愈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采用两种表示方法:(1)成本与效果比值法:成本与效果比值,即每产生一个效果所需的成本。(2)额外成本与额外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给予一额外成本,是否能产生额外效果,成本效果分析虽然受到其效果单位的限制,不能进行不同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但其结果易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接受,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手段。
3.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的发展,与成本效果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均用货币来衡量成本,并且测量结果也都采用临床指标作为最终结果的衡量参数。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为一种单纯的生物指标,如延长寿命时间、增加体重、降低的血压数等。相反,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结果却与质量密切相关,注意到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用效用函数变化,即常用单位是生活质量调整年(qualityadjustedlifeyears,QALY),而非健康结果变化。可以进行不同疾病药物治疗措施的比较,是近年来受到推崇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响病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质量指标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因此,药物经济学研究界对于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争议。
4.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成本和结果均以货币单位测量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与成本效果分析所不同的是结果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它不仅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还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较不同药物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效益,还可以进行不同疾病治疗措施间的比较,甚至疾病治疗与其它公共投资项目,例如公共教育投资的比较,适用于全面的卫生以及公共投资决策。然而,许多中、短期临床效果变化,例如患病率、死亡率、残疾状态难以用货币单位衡量,有关长期效果的数据资料很少或者很不全面,而且经济学家以外的临床医疗人员和公众很难接受以货币单位衡量的生命、健康的货币价值。所以,成本效益分析在卫生经济学以及药物经济学研究上的应用远远少于成本效果分析。
(三)实施步骤:药物经济学分析的实施需要10个步骤来完成:(1)明确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问题;(2)确立研究的观点;(3)治疗方案和结果的确立;(4)选择恰当的药物经济学方法;(5)结果的货币价值;(6)资源的区分;(7)确立结果事件的概率;(8)决策分析;(9)进行成本兑现或敏感性或增量成本分析;(10)结果表示。
必须明确药物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和研究观点。
药物经济学的观点可来自于社会、付费方、机构、部门、病人、任何或所有这些方的一个结合。其次,必须区分治疗方案和与它们相关的积极或消积的后果。选择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其治疗结果用货币价值来表示。药物获得成本与医疗成本包含在与临床效果直接相关的成本之中,也可来源于文献或者历史记载,也可以将其建立在合理的假设基础之上。
二、药物经济学研究在控制药品费用上涨方面的作用。
药物经济学不仅注重药物治疗的成本,同时也关注药物治疗的结果,因而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药物经济学的作用主要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指导新药的研制生产: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需求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质量。药品虽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但其仍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其需求同样的取决于药品的价值和质量(效果)。药品的成本效果(效益)越大,其需求量也越大。因此,对研制生产药品的厂商来说,必须尽可能研制生产出成本—效果好的药品,从而获取所需的利润。药品生产厂商可根据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作出是否生产某种药品或在遵循药品价格制定原则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药品的价格以提高药品的成本效果。
(二)用于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用药报销范围:目前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主要是根据临床医疗需要来考虑的,即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济因素、价格因素考虑较少。该药物名录适用于全民,主要是指导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基本医保医疗用药核销范围的药物遴选是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基础形成的。用药核销范围既考虑临床需要,又考虑经济等综合因素。其经济因素主要指药物的疗程价格,它没有考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其它费用,如检查化验费、住院费等;它也不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或成本效益比,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目前国外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确定药品报销范围时,除了要求厂商提供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外,还要求厂商提供该药与国内治疗同样疾病的最常用药物或以适当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作为对照比较物的药物经济学结果,国家指导委员会将参考药物经济学的结果来作出是否给予报销的决定。
(三)帮助医院制订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生用药: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开始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其基本思想是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降低医院的药品收入,使药品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一政策的推行,对医院的药品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医院尽可能使用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即成本效果好的药物,将成本效果好的药物纳入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以便药物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医院将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药物选进医院用药目录中。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可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阻止不合理用药。
(四)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任何药物都不是万能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对患某种疾病的某一人群有效的药物对另一人群不一定有效,其成本效果也是低的。例如,降胆固醇药物用于治疗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高胆固醇血症病人,是公认成本效果好的治疗措施,而用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则成本效果不佳。若将降胆固醇药物用于治疗许多没有危险因素的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则不但不能降低医疗费用,相反将引起医疗费用的上涨。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是特定人群特定疾病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因而其针对性较强,目的比较明确。
(五)帮助病人正确选择药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将逐步增强,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也将因此有所改变,不会纯粹是医疗服务的供方市场,尤其是药品服务,越来越多的病人将会自己到医药商店选择和购买药品。因此,病人对有关药品信息的需求将会增加,尤其是药品的价格、效果和成本效果。
病人希望得到成本效果比较好的药品,药物经济学研究可满足病人这方面的需求。
药物经济学可从多方面来控制药品费用的迅速上涨,在我国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给药物经济学在控制药品费用中的作用以一席之地。目前,我国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还刚刚起步,许多人对其还不了解,知之甚少,国家在制订《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没有完全考虑药品的药物经济学特性。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大力开展药物经济学的宣传和研究工作,并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国家一样将药物经济学研究纳入有关的规定中,充分发挥药物经济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查仲玲1药物利用研究1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6,2:112.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理健康; 无形渗透; 心理氛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的改变, 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 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有明显的逐年增加的趋势。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 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3%。另据某地区对当地5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9.7%的幼儿有不良行为, 14%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 8.9%的幼儿忧虑、紧张。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 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 规范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反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 使孩子向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请看下面两个实例:
实例之一:在某大学附属幼儿园里, 小朋友们正在进行晨间活动。一个小朋友高高兴兴地跑到“建筑角”准备拿积木拼搭, 一不小心, 一筐积木全倒翻在地上。老师生气地大声说:“你怎么回事?光会调皮捣蛋, 真讨厌!快把积木捡起来!”这个孩子呆呆地望着老师, 等老师视线转移时, 他悄悄地走到活动室一角的桌边。
实例之二:一个小女孩走出活动室, 恰好一个小男孩往里跑, 小男孩把小女孩撞倒在地上, 小女孩忍不住大哭起来。老师忙跑过来, 对小女孩说:“哎呀, 他不小心撞到你了。”接着老师转向小男孩问:“怎么办呢?”小男孩说:“对不起, 我不是故意的。”此时小女孩想哭又忍住了。老师对小女孩说:“脸被泪水弄脏了, 来, 老师用手帕替你擦擦。”老师帮小女孩擦干净脸, 整理好衣服后, 说:“让老师看看, 哟!真漂亮。”小女孩笑了。
从以上两个实例中, 我们不难看出, 这两个幼儿在遇到意外情况以后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受到责备惊慌失措, 一个得到安慰破涕为笑。可想而知, 这两个幼儿接下去的情景:一个处于惊恐状态之中, 而另一个则能以一种愉快的情绪投入新的活动。两位教师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正反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可见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
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 不要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幼儿园。同时, 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作深刻的反思, 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二、教师的关爱是滋养幼儿健康心理的重要基石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 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 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 甚而至于夭折。”关爱会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信任感, 同时也会形成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关系, 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热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相信孩子是教师对教育对象应有的信念, 了解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尊重孩子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成人和孩子的关系, 首先是爱的关系, 只有透过爱, 教育幼儿才有可能。幼儿是先感受到成人对自己的关爱, 进而才能发展到关爱他人的。教师以真诚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 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接受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将自己爱的情感传递给幼儿, 与幼儿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 幼儿就会逐渐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教师则又在这种情感中体验到理解、成功与自我人格化的存在, 从而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中,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与修养。
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 正确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幼儿有不良情绪时, 他们一般不愿意正面对他人表露出来, 但大多数孩子会以比较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 对着洋娃娃倾诉, 自言自语或者对着其他一些事物发泄。针对这种现象, 老师就在美术课堂上指导孩子们制作“表情卡片”。让他们画出自己在心情高兴、心情沮丧和心情一般时的卡通脸, 然后利用这三张代表心情的脸谱图制成三张卡片。在孩子们制作好卡片之后, 告诉他们, 这三张卡片就代表自己, 以后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 如果很高兴就在自己的学号下面挂上表情快乐的卡片;如果不高兴, 就挂上一张表情沮丧的卡片;心情一般, 就把表情一般的卡片挂上。孩子们心纯如水, 加之卡片是他们亲手制作的, 因此他们就很乐意地用卡片来代表他们自己, 间接地表达自己当天的心情。这种在孩子眼中间接的表达方式却可以让教师轻而易举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某个幼儿连续几天都不高兴, 就应该追寻其原因并对症下药, 尽快解除孩子心中的结。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 我们深切体会到, 以关爱幼儿为出发点, 以“表情卡片”为切入点, 准确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 结合其他的辅助手段, 可以很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当中去。
三、无形渗透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笔者强调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但不是要求教师对孩子们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不但会增加教师的负担, 而且如果让幼儿园教师在无任何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担任此项工作其结果会适得其反。因此, 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使其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有机体之中。要达到渗透的目的, 就必须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心理氛围, 以自然而然的方式,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班上有一个叫静静的女孩, 是一个活泼可爱懂礼貌的孩子, 但有一段时间却发现她脾气很暴躁, 情绪很低落。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她, 她不但又哭又闹, 而且朝着撞到她的小朋友吐口水。其实, 上课前我就已经发现她的“表情卡片”是沮丧的, 而且已经是连续第三天了。我知道静静的反常表现肯定有特殊的原因,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 得知静静近来有了一个小弟弟。小静最近发现爸妈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弟弟身上了, 对自己不像以前那样疼爱。她错误地认为有了弟弟之后, 爸爸妈妈再也不喜欢自己了, 于是心里产生了不舒服的感觉, 这种感觉由于没有被父母及时发现, 不断的积压使得静静由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变得忧虑不安起来。
其实, 小静的问题是目前大多数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独生子女在特殊的关爱环境下, 养成了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不良心理, 更谈不上去关心他人, 照顾他人。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开展了一次“大带小”活动:让大班里的孩子当一回“小保姆”、“小老师”照顾小班幼儿。具体任务有三个:第一, 当“小保姆”, 照顾小班幼儿吃饭, 哄他们睡午觉。第二, 当“小老师”, 指导一名小班幼儿共同完成一幅图画。第三, 进行一个合作性游戏。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我刻意给静静物色了一个长得可爱又听话的小弟弟, 静静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弟弟, 小弟弟也听静静的话, 两人俨然就是一对黄金搭档。活动结束了, 评出了表现最好的前三名, 静静得了第一名。我毫不吝惜地赞美了获奖者一番, 特别表扬了静静, 让其他小朋友以她为榜样。当然, 最后我也没有忘记鼓励其他小朋友, 肯定了他们今天的优异表现。
“大带小”活动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孩子们或许还体会不到付出自己的爱心和关怀比得到别人的疼爱更加幸福。静静笑了, 比以前那个活泼快乐的静静笑得更加灿烂。在后来的日子里, 她再也没有因为有了弟弟而不快乐, 反而常常主动向我提起弟弟是多么的可爱, 她又是如何逗弟弟开心的。这一实例充分说明, 无形渗透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四、营造健康温馨的氛围为幼儿健康的心理成长创造条件
幼儿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即开始, 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心理气氛。无论孩子美抑或丑, 也无论聪明抑或愚钝, 都应该无条件的平等对待他们。充分地接纳和尊重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 要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 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 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 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在这种健康和谐的氛围, 就可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 行为教育, “成功”教育。情感教育主要是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 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前面介绍的“大带小”活动就是情感教育很有效的方法之一。行为是心理的表现, 行为教育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包括日常的生活习惯以及保护环境的习惯。“成功”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让幼儿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体验快乐, 增强其自信心和进取心。“成功”教育必须符合每个幼儿的实际, 适合幼儿的性格和爱好, 让其跳一跳才能摘取成功果实的效果更好。在“成功”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和小朋友的赞赏会对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我们在班里开展的“赞美十分钟”活动就是“成功”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 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但都应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貌似游戏、活动却在无形当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幼儿时期是心理教育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最重要的基石。但幼儿教师也必须认识到教师对幼儿的心理教育, 需要有正确的对策和方法, 即无形渗透法, 同时营造健康、和谐的氛围为幼儿健康的心理成长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刘艳.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J].学前教育研究, 2015, 03:70-72.
[2]童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 2015, 05:83-84.
关键词:物理化学 药剂学 教学改革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31-02
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开设该课程的学期为大二下学期,它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尤其和药物制剂学联系甚为紧密,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就必须结合药学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进行适当的课程整合。
1 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联系紧密
物理化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物化难记、抽象、难学、难于掌握和理解。调查发现学生觉得难学、枯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在教学的过程中,物理化学教学中缺乏与药学知识的密切结合,学生在学习物化知识后不能学以致用,因此,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实际上物理化学中涉及的很多知识点,都与药学专业的很多专业课有着紧密的联系。药剂学是所有药学类高校都设置的重要学科。在药剂学科研方面,药物有效期测定、新剂型的开发等所依据的基础理论必须以物理化学知识为前提,因此,物理化学是整个药物制剂学的重要基础,目前有很多物理药剂学教材几乎有接近半数的内容是关于物理化学的知识。因此,把物理化学知识纳入到药剂学学科中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这也体现了当今时代学科融合交叉的特点。
2 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如何使这门枯燥的课程变得有趣、生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物理化学与药剂学的融合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我校一直尝试教学方法改革,在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这两门课中也尝试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PBL、TBL、双语教学等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改革中坚持以物理化学教材为基础,并结合药剂学教材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构建“发现探索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解决问题― 究其原因―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结合物理化学和药剂学专业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尝试。
(1)教学资源整合。新编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新编教材:《药剂学综合实验》Ⅰ―物理药剂学实验;将药剂教研室和物理化学教研室教师,实验人员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强大的教学团队,实行集体备课,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由专业课教师对该门实验课进行理论导入,基础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实验室空间扩大,新增了大量设备,实现设备共享。
(2)课程内容整合。学生通常认为物理化学理论性强很抽象,主要是是由于热力定律贯穿于物理化学的各个部分,该部分内容如果理解不够透彻很难学好这门课程,而药物制剂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药剂学专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其他课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另外我院学生高等数学为考查课,学生学习不深,基础薄弱,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和药剂学吃力,因此,不能以纯化学专业学生的标准来衡量药剂学专业的学生。所以基于学生的基础和专业我们必须要优化教学内容,授课时遵循如下原则:①对于较为基础的理论,采用讲授式,其中融入大量实例,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使得学生易于理解。②降低理论深度,着重讲解物理化学和药剂学衔接较多的内容,对于应用性较少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鼓励深入学习,做到因材施教,强调思维方法,针对药学专业特点,合理筛选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讲授相平衡的时候开始从相律、单分组、完全互溶双液系统和部分互溶、完全不互溶的双液系统在到二组分固液系统以及三组分系统的相平衡[1]。这些知识点在药剂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采用教授启发式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该部分内容。实验课同样如此,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物理化学和药剂学的实验课必须要进行融合。例如:物理物化中化学动力学[2]内容是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稳定性的理论基础。授课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室条件给学生出实验讲义上没有的动力学实验题目,再由学生独立进行资料的搜集、设计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做实验,得出结果后再次进行分析总结并写出实验报告。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为了使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更符合学习的规律,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分析探讨物理化学实验和药剂学两门课程将其中有着广泛和密切联系的内容融合到一起,具体内容见表1。
(3)制定新的考核方案。原来的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理论课的一部分满分20分,整合后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满分100分。考核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分值分配如下:预习报告5分,课堂实验操作20分,实验报告20分,英语专业词汇考核5分(随堂考口试),每个实验都按照该标准进行,最后取平均分做为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分两部分其一是操作,学生当场抽签确定自己的考核内容,40分,这样学生会把这门课程系统的复习,便于总体掌握两个学科的关联,其二写一个该课程的心得体会或者某一个实验的小论文或者PPT:10分(例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测定实验做完以后,写一个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小论文或者将小论成PPT)。
3 整合后效果
整合后物理药剂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学生将物理化学知识与药剂学知识紧密联系到一起,使得物理化学课程真正的对药学专业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对于一些很多综合性问题,学生要课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因此对学生的查阅文献及对有用资源分析整理的能力也有一定提高。经过两个学期教学方法改革,我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改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加强物理化学和药学融合的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物理化学教师与药剂学教师共同的教学宗旨,为达到这一目的,任课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此外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和研究所的药学研究人员及药厂工作人员交流,时刻关注药学和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沿,为物理化学和药剂学两门学科能更好的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中药药剂学是应用各学科的基础知识、研究和阐明中药剂型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主干专业课程。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20字方针,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中药药剂教研室对中药药剂学实验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改革。
1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方法
1.1 提出设计要求:教师事先向学生布置所拟进行的实验,重点说明所拟实验设计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并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自行拟定制剂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例如在颗粒剂设计性实验教学时,将经典名方葛根黄芩黄连汤方制为颗粒剂并进行质量检验的实验,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包括处方分析、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研究报道情况。写出制剂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然后按工艺流程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制备制剂成品,并对所制成品进行常规检查和薄层层析色谱法鉴别。
1.2 开展课堂讨论:学生将所拟的制剂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等实验操作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并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可行的制剂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重点指出实验中的操作关键点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1.3 自行准备操作:学生根据所拟实验的具体要求,自行准备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原药材、辅料,并按照上述确定的制剂工艺制备制剂成品,并按照上述确定的质量控制方法对制剂进行质量检验。
1.4 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书写的改革是中药药剂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次改革是以严谨为前提,但强调实验讨论方面的创意。实验总结一定要有活跃的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要积极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有自己的见解,包括对实验方案的改进,不要让学生养成思维惰性。实验报告要严格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处方与分析、制备工艺与质量分析、实验结果、结论和讨论等内容完成。实验报告书写要规范,内容要真实。
1.5 实验综合成绩的计算:实验成绩包括实验准备、实验纪律、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书写等各个环节的综合评分。
2 改革的措施
2.1 剂型多样化,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中药药剂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强的特点,与临床上用药息息相关,这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呢?这就要求我们开设多种剂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例如在葛根芩连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实验中,我们选定的实验是传统理论成熟,现代研究应用较多的经典名方葛根黄芩黄连汤方,一方面大多数同学对这一经典名方有一定了解,增强了学生研究该经典名方的好奇心,对下面的剂型和工艺设计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在剂型及质量检查时要应用以往所学的综合专业知识,这势必会提高学生运用综合专业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2.2 课堂上善于提问、引发思考:教师必须根据实验设计的目的,将实验设计的方法、要求及关键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家讨论解决,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增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加深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药药剂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中,我们尝试采用问题教学法,即在课前实验内容的布置,实验前后的课堂讨论,通过问题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且学生注意力相当集中,一直都在思考问题,处于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样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完善实验课的考核形式和内容:实验报告能反映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程序的掌握程度, 能体现学生的思考、分析以及表达能力, 通过书写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也可锻炼学生参加工作后写工作报告和学术论文的能力。在实验中有的同学自己不做实验,抄袭他人结果和讨论,有的同学实验失败了,修改数据。对此, 教师除了在实验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鼓励团结合作外, 也要将实验纪律、准备、操作表现作为考核依据, 并且在批改实验报告时应把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部分;对操作失败的小组及时引导, 鼓励他们分析失败原因以及重新操作。这样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
3 中药药剂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改革的启示
3.1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改革,我们发现许多同学表现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基本摆脱了对书本和教师的依赖。
3.2 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中药药剂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很有必要,而且中药药剂教研室对中药药剂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探索是成功的。事实证明,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对中药药剂学理论的理解也较深刻,这些学生的理论课考试成绩也较优秀。
3.3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就要求学生在没有实验讲义的详细指导前提下,学生自行全面统筹考虑实验方案,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有利于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在实验课中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改革,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合理分工,密切合作,通过交流、对话、商讨、争论,真正体现了科研工作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中药药剂学;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Applying Creative Thinking to Guide Reform on Experiment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s of TCM
Abstract:Experience of applying creative thinking to guide reform on experiment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s of TCM was introduce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and designed experiments was expounded.It can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by changingeducational ideal,renewing experiment contents,perfecting examinationmethods,and applying netwok and multimedia coursewares etc.
Key words:Pharmaceutics of TCM; Experiment teaching; Creative ability; Creative thinking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主干学科,在中药专业教育上位于核心地位,其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中药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以创新性思维为指导,才能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近年来,我们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讨,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转变教育观念
笔者认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传统的教育观念支配下,实验教学过程中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依附,传统的灌输式和包办式教学方法往往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缺乏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要使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牢固树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教育观念[1]。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单独开设实验课程,达到强化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增加了实验数目和实验教学学时,使实践教学实际学时略超过理论教学学时,达到1.2∶1。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它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关键,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决定实验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方式,增加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数量,现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实验师共8人,他们中有博士、硕士、本科,初步形成了一支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师之间经常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认识,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验教学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确保了实验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地获得新成果。
2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综合性实验具有联系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本课程相关的知识以及强化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优势,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综合性、系统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综合性实验改革的重点是根据教学要求不断更新实验内容。综合性实验是对所有学生开设的,其研究性不强,创新性不足,需要开设设计性实验来弥补[2]。设计性实验又称为创新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科研设计能力的有效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其内容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选定实验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撰写出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主体,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创性。为了选好实验题目,指导好学生实验,教师也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掌握药学领域的最新信息。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是要建立起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设计性实验为辅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特点,强化素质培养。近年来,我们结合中药专业特色,紧紧围绕培养创新性人才目标,对原来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删除一些陈旧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如散剂、糖浆剂等),改进部分综合性实验并开设设计性实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大纲,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分为两大部分内容,即综合性实验部分和设计性实验,后者只有实验题目选择要求和范围。我们还通过查阅资料、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对于兄弟院校先进的教学经验进行吸收、优选,不断充实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都要求学生学“写”研究型小论文,尤其是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写出中英文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对优秀的学生,还建议他们用英文写作。尤其是设计性实验可以和学校资助的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结合起来,利用开放实验室,灵活机动地进行创新实验研究,还可以延伸到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促使学生提高科研写作能力。
4 完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
实验教学成绩的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4]。实验教学考核项目的设置:综合性实验考核项目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小论文及实验态度等,设计性实验考核项目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小论文(论文形式的实验报告)及实验态度等。公布实验成绩评分方法,让学生参与实验成绩的(实验预习、实验方案设计、小论文等)评定过程并对评分方法提出意见,不断完善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学生实验操作考核,主要由教师确定几个关键的操作环节进行考核。实验考核评定标准为实验预习20分(书写整洁、认真10分,列有参考文献10分);实验操作40分(仪器、试剂选择合理10分,操作步骤完整10分,操作正确10分,及时做好记录10分);小论文30分(格式规范10分,结论正确10分,有独到的见解10分);实验态度10分(实验态度认真,出勤一次给10分);实验设计20分(格式规范10分,数据正确10分)。这样做在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规范学生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等方面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5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的优势[5]
随着我校校园网的建立,网络多媒体已被广泛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我们把与实验有关的内容、方法、规章制度、实验软件等存放到实验主页下面,除了可以进行本实验相关资料的查询外,还可以提出问题接受教师的网上指导。另外还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及对实验的改进建议、做实验的心得体会等经老师整理,以供学生参考,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制作和收集了一些多媒体教学录像以具体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同时也弥补了实验室设备条件的不足。
6 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举措,可以弥补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实验的主体[6]。我们利用开放实验室,引导部分优秀学生参加中药药剂科研实验工作,鼓励学生申报学校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以培养和锻炼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开放实验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形式,参与科研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我们用创新性思维为指导,通过近年来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获得了一些教学经验,学生也从这些教学实验改革中受益匪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培养出更多能适应中药现代化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寿泉.如何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煤炭高等教育,2001,2(2):58.
[2] 任晓蓉,耿贵立.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72.
[3] 李文斌,成建平,刘混举,等.机械类本科生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2(3):90.
[4] 余卫红,谢志浩.注重实验教学环节改革,提高遗传实验教学质量[J].高等理科教育,2003,4:96.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药剂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重要专业课之一,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该课程密切结合药品生产实践和医疗应用实践,为医药企事业单位制药人才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及医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只死板的掌握书本知识是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单一的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有责任、有义务进行通识教育,发展学生的多智能。
1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指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主要包括8种相对独立的智能: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独立性意味着即使人有很高的某种智能,但并不一定具有同样程度的其他智能。各种智能位于大脑的不同区域,是可以培养和加强的。目前大学教育主要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测,依据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评价学生成绩的好坏。加德纳强调个性差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聪明的个体,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只是智力类型的差别,而不是智力水平的差别。这正符合我国的素质教育方针,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智能强项。
2 融入多元智能理论的药剂学教学
2.1应用语言-文字智能:语言-文字智能指用语言思维、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表现为个人顺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语言-文字智能理论应用到药剂学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听,教师应用语言描述各类剂型特点、质量要求等;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尽量给考试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及考试成绩差、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机会来总结小组讨论结果;读,安排学生查阅药剂学中相关知识,如:国内应用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等制剂新技术制备的药物有哪些?写,组织学生写综述、写科技小论文等。语言-文字智能理论应该渗透到药剂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毕竟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
2.2应用逻辑-数理智能:逻辑-数理智能指的是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的表达能力。他涵盖数学、科学和逻辑3个领域,其核心就是对学生进行药物制剂论的培养和运用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药剂学教学中各种剂型可以按下列教学方式进行,首先学习液体制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分类、溶剂和附加剂等形成陈述性知识。应用逻辑思维。将液体制剂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将程序性知识在新的情境中发生迁移来学习固体制剂、灭菌制剂、气雾剂等剂型。使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快速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形成统一而不零散的知识结构。
2.3应用视觉-空间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指感受形式、空间、颜色、线条和形状的能力,是对视觉性、空间性信息的感觉能力。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知识主要通过人体的各感觉器官来实现。按其比例,视觉占83%。因此,药剂学教学中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图表等形象化的工具辅助教学,有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多媒体教学中。课件本身的制作会给学生带来视觉刺激,若色彩搭配得当,将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药剂学中使用多媒体利于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形状色彩各异的药物制剂、安全合理的厂房设计、各种类型制剂的制备、药物的动力学途径等。运用FLASH制作单冲压片机压片过程中冲头的上、下运动、饲料器的左右摇摆等,既能使用视觉空间智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视觉空间智能。
2.4应用肢体-运动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就是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及熟练地掌握控制物体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艺术美学的肢体语言,学生容易接受知识。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肯定或是赞扬的眼神会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学校培养目标“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指导下,应用肢体-运动智能理论大量开展药剂学实验课。让学生从主药、辅料的选定、称量、制备等过程完成片剂、胶囊剂、无菌粉末的制备,并测定药物的崩解、溶出和释放速度;让自己设计并操作缓释制剂的释放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肢体一运动智能,尤其可以培养那些不喜欢言语、比较内向的学生走向科研的道路。
2.5应用音乐-节奏智能:音乐-节奏智能指人对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来表达情感、思想的能力。音乐智能理论应用到药剂学教学中,就是要体现艺术和美的教育。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在教学中,教师使用正确规范的语言伴随优美动听的语音,自然适当的语调,张弛有度的节奏,与脑波中的α波一致,既吸引学生。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语音感。除此以外,课间播放一些优美名曲,将美妙的音乐穿插到课堂教学当中,调节学生的脑疲劳。
2.6应用人际-交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指理解他人的情绪、感情、动机和目的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使人能够了解他人,更好的与他人一起工作。药剂学教学中。应用人际交往智能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如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这一章通过围绕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将44个学生分为4个组,然后各组派代表对这章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什么样的教学手段、章节时间怎样安排,需要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怎样合理的让学生掌握。其他小组听的同时要对发言小组的设计做出评判,采取一定措施鼓励学生组间交流,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找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不足。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又发展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
2.7应用自我认识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指人们建构准确的自我感知以及应用这种知识规划和指导自己生活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应用到教学中,就是赏识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只要教师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开展赏识教育,鼓励学生成才,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感知到自己的价值。如:目前市场上缓控释制剂越来越多,学生可以轻松地解释为什么早上吃一粒硝苯地平缓释片,一整天可以相安无事的工作。在教学评价体系中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实施人本评价、丰富评价内容发展学生自我认识智能。
【关键词】药剂实验室改革创新
药剂实验室是医学检验、药剂专业的重要实验室。对于学生而言,实验课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通过与理论课的结合,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人对于药剂实验教学进行以下一些改革,期望药剂实验室能更好的发展。
一、增加仪器设备
目前我校实验室已有的主要仪器包括:1.分析天平三台。2.紫外分光光度计一台。3.抽滤器两台。4.常用的玻璃仪器一批。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实验仪器应增设压片机、包衣机、粉碎机,胶囊机,电子分析天平,另外应增加分析天平的台数,以达到每位学生上实验课都有相应的分析天平可操作。
二、设立模拟药房和建立中药标本园
1.设立模拟药房
“模拟药房”是医药类学校实验教学的一种形式,也就是学校的一种“实验室”,就是以仿真的形式在学校里开设一家“药店”,在药店里,柜台、货架、药品、营业执照和药品广告的摆设,与真正药店没有任何区别,只是摆满货架的药品是一些空盒和空瓶而已。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可以到这个地方进行实践,增强感性认识。
当讲授完一章节的理论知识后,分组带学生到模拟药房进行实验教学。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在“模拟药房”中找出本章节的相关药品,了解目前市场上本类药的常用药品有哪些。
(2)将药品进行分类摆放。要求将口服药、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摆放,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摆放,小儿用药与成人用药分开摆放,另外按其用途分类摆放。
(3)分类摆放好后,通过让学生扮演营业员与病人的角色,在卖与买之间的询问过程中不但掌握了药品的药物的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复方制剂的组成等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了自己在面临顾客咨询时的应变能力,学习一些营销技巧。
(4)发动全校学生自带药品包装盒补充“模拟药房”,既增加了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的意识。
2.建立中药标本园
建立一个中药标本园加强实践教学。传统有关《生药学》及《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我们都是发一些经加工后的中药材给学生,再由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这些药材的特性、作用。如果学校自己建立了标本园,可以栽培常用药用植物,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场所,可以组织学生到园里通过连续动态观察药用植物,认识每一种常用药用植物,加深印象;通过解剖花朵,能让学生掌握植物分类的要点,巩固和拓宽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识别植物,了解生态环境,形态特征到学会药用植物的标本采集、压制,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实践和巩固药用植物学知识。此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的调查、鉴定、挂牌和制作标本,以及开展特殊分类群知识讲座,开展挑战杯等知识广场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面。
三、理论与实训共同学习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增加实训的内容。《药剂学》的教学安排可分为理论与实训两部分。学校可与医业企业或药店,如广东康美药业、宝山堂制药有限公司、良康医药、汇康医药等共同协议,走联合培养的道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后,利用课外时间分批分次到各药厂生产第一线,早接触、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缩小课堂理论与实际场景之间的差距。多渠道学习实用的技能,了解药厂药品的制作、包衣、包装等过程;到药店了解店员在调配处方的流程和药品的分类摆放销售等内容。通过这些实训活动,学生可以不但更全面更形象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使到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也能更快适应工作的需要。
四、增加实验考核
增加实验考核,考核根据药剂课程自身的特点,可采用日常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卷面考核和提交实验结果等多种方式。
1.日常考核的主要内容为:预习报告、实验原始记录、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实验报告和出勤率。
2.操作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实验的操作技能、实验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3.卷面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实验原理、实验理论、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4.提交实验结果的主要内容为: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药剂实验室的改革及创新主要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逐步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