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神经解剖学论文

时间:2023-03-28 14:57:59

导语:在神经解剖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神经解剖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PBL教学;教学效果

近年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已经在国内多数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教育中得到较广泛应用[1],但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研究生教育需要注重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仅依靠课堂基础教学会造成与临床实践的脱节。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运动解剖学》研究生教学中,针对骨外科研究生及人体解剖学专业研究生探索一种新的医学教育模式。课题组通过对2010级、2011级选修《运动解剖学》的研究生中开展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探讨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及其效果,为扩大研究生各学科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级40名(对照班)、2011级48名(实验班)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于第二学期选修硕士研究生课程《运动解剖学》,2010级研究生采用传统教学进行教学,2011级研究生每8名同学为一小组,共分6组,实施PBL教学。两年级均为同一老师授课、均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学生,持续时间均为48学时。

1.2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讲授+标本操作;实验班采用PBL教学,具体步骤:①教师根据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设计案例,案例教学目标与理论授课内容相互补充,基础与临床结合,包含学习目标、运动系统标本操作、具体临床应用及常见手术病例的手术方案;②小组同学制定学习计划,查阅收集资料;③小组讨论,查阅收集资料撰写相关科学论文、相关信息共享,分析标本操作中观察及常见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等,由1名研究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④集体讨论,论证研究,分别总结,最后由教师综合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对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或难点问题进行解答,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

1.3教学效果评价 为公正客观和实事求是地评价PBL教学效果,我们对传统教学与PBL教学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在定性评估上,采用匿名的调查表及调查问卷对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在定量评估上,通过标本操作、撰写综述及闭卷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在PBL教学过程中和结束后,征求学生对PBL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并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教研室作为教学改革的依据。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考核成绩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值间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2.1问卷调查 多数研究生对PBL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查阅文献并撰写相关论文。课后问卷调查统计,实验组85%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能锻炼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外科等常见疑难问题的能力,紧扣扎实基础、服务临床,教学效果好;10%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的讨论及查阅资料占用太多时间,不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效果不明显。

2.2两组标本操作能力及撰写科学论文水平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无论在标本操作能力方面,还是在撰写科学论文的方面,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有统计学意义(P

2.3对照班与实验班考试成绩比较 通过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主观理论考试成绩差距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案优化选择的成绩,PBL教学班级的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BL是一种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让学生成为该情景的主人,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新的教学模式。由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育,它以"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教学代替传统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2]。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实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3.1 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在PBL整个教学活动中,主体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运动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的知识点相互渗透,通过提问、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讨论及实验论证、教师归纳总结等,将基础与临床课知识点的衔接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知识整合的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一言堂的讲授",学生学习起来缺乏情趣,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无法发挥,合作学习、创新精神的能力严重受到抑制,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3.2 PBL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究生在学习《运动解剖学》之前,均在大学本科时期的学习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并通过临床1年的实习,部分研究生同学尚有1~2年的工作经历。在开展PBL教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涉及到运动系统的骨性结构、沟管孔裂等标志、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肌肉的配布及各肌性标志等方面与临床外科常见手术入路的选择、相应疾病的关联上。把运动系统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整合起来,达到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2011级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开展PBL教学试验,经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可以在我院研究生《影像解剖学》、《头颈解剖学》、《脉管学》等教学中进一步的深化和推广。

3.3 PBL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在研究生《运动解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PBL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PBL教学时,学生还需花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和讨论,导致学生在课前准备的时间远远多于传统式教学[3]。他们对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临床知识了解不一致,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惠雪枫,李小记,王航辉,等.PBL教学法引入神经解剖学教学[J].解剖学杂志,2008,31(4):602-603.

第2篇

论文摘要:医学院校尸体、标本不足是制约解剖学教学的严重问题,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每一届都开设了局部解剖学课程,在教学中,就节约和充分利用局解尸体资源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善了系解及麻醉、影像、口腔等专业解剖学教学标本紧张状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习人体解剖学离不开尸体,然而,由于扩招,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数大增,尸体、标本严重不足,很多医学院校的同仁们积极地进行了不同方式方法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校现有10多个专业,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开设了局部解剖学(局解)或系统解剖学(系解)等课程。近年来,我们一方面全力以赴收集尸体标本,扩大标本的来源,另一方面,在局解教学中,就节约和充分利用尸体资源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拓宽集体备课内容

局解集体备课除了备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及授课技巧外,加强了备尸体和实验操作。课前由主备课老师向相关授课教师介绍本学期局解使用尸体情况,并到实验室察看尸体质量,对不同质量、性别的尸体制定出拟作他用的目标,在确保完成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局解学习任务和质量的基础上,为系解及其他专业解剖学教学的再利用提出要求。选用的教材是彭裕文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和卫生部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根据我校教学时数实际情况,集体备课中强调主要的操作步骤、关键点及注意事项,如股前内侧区的操作,强调与切口有关的骼前上棘、耻骨结节和胫骨粗隆3个重要骨性标志的摸认;强调自骼前上棘至耻骨结节的切口及平胫骨粗隆的横切口,一定要掌握好深度,切口过深会切断一些浅静脉和皮神经;在修洁肌周围的深筋膜和结缔组织时,强调要尽量与肌纤维的方向一致,以保证肌的完美;在解剖股三角时,强调约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寻找到股动脉,再寻找其内、外侧的股静脉和股神经;深部结构的解剖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能进行钝性分离的操作尽量少用刀和剪刀,以减少损伤的可能性。根据局解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局解教学指导》,本指导除了对理论部分提出要求外,强调了实践的具体要求,如对股前内侧区要求解剖出股前内侧区的皮神经、大隐静脉及5条属支、股三角及收肌管的主要结构;观察股鞘、股管和股环;点认出股直肌、缝匠肌、股薄肌、长收肌、大收肌、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深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及穿动脉等。通过拓宽集体备课内容,目标更加明确,措施进一步到位。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第一步。

2尊重尸体,对尸体进行保护性操作

在局解教学中的做法是:①授课老师在课前要向学生简短介绍尸体紧缺是近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尸体是自愿为医学教育作贡献捐献的遗体。教师和学生有尊重人体尸体的义务,尊重人体尸体是人体解剖教学的基本伦理原则,在解剖操作中,不得嬉笑,不许随意切割;②要求担任主刀的学生在操作前上讲台脱稿陈述操作步骤和要领,促使主刀的学生课前必须充分预习相关内容,有利于减少操作的盲目性和提高学生临场不乱的演讲能力;③强调局解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如同样一项手术,有的医生手术过程出血多,有的出血少,有的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的快而好,有的恢复得慢而差,这些与医生对手术区域血管、神经的分布和走行的了解、掌握有关,现在解剖的每一刀、每一剪都是为将来解除患者的痛苦打下的基本功;④告诉学生们,他们在大学一年级学习系解时所用的标本,有的是利用以往局解之后的尸体材料制作而成,并向学生展示1一2件上一届局解课中学生制作的标本,希望同学们在学好局解的基础上,尽量为下届同学的学习多保留一些可用的材料和标本,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的精神;⑤操作中及时提醒学生们注意保护好相关结构(如在修洁大隐静脉时,注意保护好伴行的隐神经,在暴露甲状腺上动脉时,不要伤及与其伴行的喉上神经外支、在切断臀大肌的时候,注意观察与臀中肌的分界,不要将其一同切断等);⑥根据不同区域解剖操作的难易程度,适当调整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时间比例,有些部位按理论实验1:3比例(如胸部、臀区等)进行教学,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区域(如颈部)则按1:4比例进行教学,保证了学生操作的时间,改变了以往由于某些区域解剖操作的时间紧,“大刀阔斧”、“草草收兵”的操作现象。通过提高认识和加强操作管理,保证了教学预期目标的完成。

3加大教师对局解操作的巡查力度

要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实践中去,巡查老师除了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和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地进行操作,还要监督和阻止学生的一些不必要的破坏性操作(如解剖暴露内动、静脉和神经通过坐骨小孔时,不要切断骸结节韧带;解剖腹腔干时,没有必要将肝切除一块等)。这样,一些重要的结构既被清晰地观察到,又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巡查老师对各组操作的主刀、助手的认真程度、操作技能、效果及同组其他同学是否认真观察、积极提示等进行评分,并对表现不够满意的同学进行随时提问,要求其点认出某些结构,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一部分,有效避免了以前主刀和助手操作,其他人可看可不看,甚至聊天及到其他实验室乱串等现象。操作结束时,各组主刀者带领本组同学将局解教学指导中要求点认的结构全部点认出来,如果没有暴露出所要显示的结构,或者损坏了重要结构,则按事先确定的扣分标准扣分。作为奖励,对解剖制作完好的结构,老师予以拍照,制作成课件在本届教学或以后的局解教学中使用,或将标本保存在陈列室(注明年级、班级及制作者的姓名),从而提高了同学的自豪感、荣誉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加强巡查力度,使学生的操作更加规范,能更好地完成局解操作的预期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

4充分利用人体标本陈列馆,服务于局解教学

本校的人体标本陈列馆里有800余件制作精细、质量较好的标本,既往主要供系解教学使用,很少向上局解课学生开放,这些直观性最强的实物标本对局解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现在,在学生动手解剖操作之前,先到陈列馆观看相关的陈列标本,做到对本次实验内容的结构层次及毗邻心中有数,再去操作,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随时进人陈列馆再观察,特别是一些断层标本,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因为断层解剖对器官结构的位置、毗邻、层次的显示更具直观性和立体感,能加速学生对局解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更加深刻。有时也将陈列馆的部分陈列标本(如腋区、颈前外侧区)搬到实验室的操作现场,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操作,解剖操作的速度加快了,被破坏的结构少了,能更清楚地暴露和观察到相关的解剖结构,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5及时处理并保护好操作过的尸体。以备下次复习和再利用

第3篇

[关键词] 脓毒症;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炎症因子;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2-001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who were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42) and the control group(n=42)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anges of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levels of TNF-α and IL-8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he treatment (P

[Key words] Sepsis;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Inflammatory factors;Cognitive function

脓毒症是由感染、烧伤、创伤、休克等危急重症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病率较高,且每年均呈上升趋势[1]。随着危重病症监护救治技术的发展,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高达20%,严重危及着患者的生命安全[2]。有研究称,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严重影响着脓毒症患者病情,而尿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因子水平[3]。因此,本文探讨尿胰蛋白酶抑制剂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严重脓毒症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1年际脓毒症会议制定的关于重度脓毒症的诊断标准[3];排除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免疫疾病、心肌梗死等患者;本次研究均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及患者的同意,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2~82岁,平均(58.12±6.04)岁;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2~85岁,平均(58.34±6.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营养支持、液体复苏、器官功能保护及机械通气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尿胰蛋白酶抑制剂治疗,乌司他丁注射液(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34;规格:2 mL∶10万U)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1 h,每天注射2次,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认知功能及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早晨空腹静脉血液5 mL,室温下静置2 h,于3000 r/min离心机中离心20 min,取2 mL上层血清,置于-80℃的冰箱中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TNF-α、IL-8、IL-10水平,采用深圳晶美生物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4]。采用SOFA评分与APACHE Ⅱ评分表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分数越低,疾病严重程度越低;采用简易神经状态检测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数越高,认知功能越高;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TNF-α、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8水平显著降低(P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及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MSE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分显著升高(P

3 讨论

人体任何部位的感染均可引起脓毒症,在脓肿、脑膜炎、胆管炎、腹膜炎、泌尿系统感染中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寒战、发热、心率加速、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6,7]。脓毒症是因全身性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脓毒症的根本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但与肠道细菌、内毒素有关[8];与免疫功能紊乱、细菌内毒素、炎症介质、凝血功能紊乱、基因多态性有关[9]。其中炎症因子与脓毒症的病情发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脓毒症导致机体巨噬细胞系统的激活,使得患者出现炎症反应,并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10,11]。近年来对脓毒症的研究中,其发病率增加了91.3%,每年的增长速度已达到1.5%~8%。目前对脓毒症的治疗多主张积极有效抗感染,为治疗脓毒症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多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情况严重,使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乐观[12,13]。

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尿胰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种从健康男性新鲜尿液中分离纯化出来的糖蛋白,对各种蛋白酶的释放及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能够抑制心肌因子产生,清除氧自由基及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免疫功能、蛋白代谢异常及肾功能[14,15]。TNF-α是由巨噬细胞对细菌感染或其他免疫源反应自然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IL-8是炎症性疾病的重要介质,IL-10是一种抗炎症介质,IL-8、TNFα可促进炎症细胞的聚集、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IL-10可抑制炎症发生[16-1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C上所述,尿胰蛋白酶抑制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认知功能,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戴全喜,王赤华. 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TNF-α、IL-8和IL-10水平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3):146-148.

[2] 吴铁军,张丽娜,亢翠翠,等.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免疫失衡的调理作用[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4):219-223.

[3] 徐敏,乔鲁军.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白介素-10及28 d死亡率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7166-7168.

[4] 黄增相,陶骅,徐雯,等. 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乳酸水平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0):1692-1694.

[5] 郑李娜,王文,谭庆荣,等. 乌司他丁可改善脓毒症大鼠的急性认知功能损害[J]. 神经解剖学杂志,2011,27(1):29-33.

[6] 代传扬,谢兴宇,江元琼.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集束化治疗依从性调查[J]. 贵州医药,2016,40(13):417-419.

[7] Orlandi RR,Kenndy DW. Revision endoscopic frontal sinus surgery[J]. Clin North Am,2012,34(1):77-90.

[8] Koreas,GB.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linical results[J].Rev Endocr Metab Disord.2013,12(23):73.

[9] 贾敏,张明强,董琳,等.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C]. 2013中国长江医学论坛――麻醉学与医学发展暨江苏省第十八次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184.

[10] Kew J,Rees GL,Close D. Multiplanar reconstructed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s improves depic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anatomy of the frontal sinus and recess[J]. Am J Rhinol,2013,16(2):19-23.

[11] Shelbourne KD,Brueckmann RR. Rush-pin fixation of supracondylar and inter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femur[J]. Bone Joint Surg Am,2014,64(2):161-169.

[12] 侯有华. 脓毒症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 安徽医学,2011,32(8):1205-1207.

[13] 何健卓. 血必净对严重脓毒症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内皮功能相关性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4] 戴新贵,付春来,蔡业平,等. 规范化培训对基础医院脓毒症集束化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15, 5(20):1-3.

[15] Hoegh A,Lindholt JS. Basic science review vascular dis-tensibility as a predictive tool in the management of small asymptomatic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J]. Vasc Endovascular Surg, 2013, 43(4):333-338.

[16] ShinguY,Shiiya N,Ooka T,et al. Augmentation indeX is elevated in aort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J]. Ann Thorac Surg, 2014,87(5):1373-1377.

[17] Várady E,Feher E,Levai A,et al. Estimation of vessel age and early diagnose of atherosclerosis in progeria syndrome by using echo-tracking[J]. Clin Hemorheol Microcirc,2014,44(4):297-301.

[18] Guerin O,Soto ME,Brocker P,et al. Nutritional status assessment during Alzheimer’s disease[J]. Nutr Health Aging,2012,9(2):81-84.

[19] Araki T,Emoto M,Teramura M,et al. Effect of adiponectin on carotid arterial stiffnes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pioglitazone and metformin[J]. Meta-bolism,2012,55(8):996-1001.

第4篇

在哲学上,乔姆斯基是唯理论者,认为理性、抽象思维是知识的源泉和真理的标准;人类在获得知识方面,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外界刺激和周围环境,而是人的内在心灵机制。乔姆斯基是典型的心灵主义者。他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而且这种能力只负责语言行为,不同于主管其他行为的能力。在批判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行为过程中,乔姆斯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理论。他指出人类的语言行为与实验室里的动物行为有根本的不同。人脑有推理、概括等功能,这是与生俱来的,是遗传决定的。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理论语言学,基于一种语言基因反展学的观点,一直试图把语言官能的发展同人类大脑系统和身体其他器官的进化结合起来研究。

随着生命科学中关于大脑机制研究(语言科学在加强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的同时,哲学界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分析哲学(analyticphilosophy)异军突起,逐渐为二战之后英美哲学流派中的显学。在分析哲学内部,不论是逻辑实证主义,还是日常语言学派,都十分重视语言在哲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分析哲学倾向“把全部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把语言分析看作哲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唯一“任务”。分析哲学如此看重语言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不是没有道理的。)的新进展和认知科学的蓬勃兴起,语言与心智的关系,语言符号与心理表征的联系,以及语言系统与认知图式的问题等,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理论的提出,特别是以心理语言学家斯金纳(BurrhusSkinner)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语言学的批判,普通唯理论再一次成为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主干理论基础(ef.Harris&Taylor,1997—1998)。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自然引起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激起了他们进行心理语言学实验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做了大量实验,来验证乔姆斯基的理论。虽然没有一项实验得出无可非议的定论,但却使我们从哲学角度认识到了乔理论哲学局限性。其优点:做大量实验来验证乔姆斯基的理论虽无定论,但这项工作推动了转换生成语法的研究,而且大大发展了心理学实验的方法和技术,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使用语言时心理过程的复杂性。

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一书发表已近半个世纪,世界各地许多语言学家们,在乔姆斯基的引导或影响下,进行了多年的不懈努力,试图寻找其所提出的关于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乔姆斯基认为,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同的特点,可称为“普遍语法”,简单地说,“普遍语法”就是构成语言学习者的初始状态的一组特征条件和其他东西,所以是语言知识发展的基础(《规则与表达》,RulesandRepresentations)。儿童出生以后接触具体的的语言材料,对其规则进行内化,形成个别语法。这种个别语法是下意识的语言知识,也就是乔姆斯基所说的“语言能力”(competence)(1965),以区别于语言运用(performance)。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的任务是要揭示人类的语言能力,反映这种语能力的语法,一定是一种生成语法,生成语法不以具体的语言的描写为归宿,而是以具体语言为出发点,探索出语言的普遍规律,最终弄清人的认识系统、思维规律和人的本质属性。乔姆斯基本人为此更是奉献了几乎毕生的精力。但是,他和他的学生一直不断地修改他们的模式,甚至术语,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至今也不曾听说找到哪些或哪条规则能在某个方面或某种程度上揭示有关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的奥秘和内涵。这使人不得不对普遍语法存在的可能性,进而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观进行重新审视。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语言理论的哲学基础存在着一定的,甚至是重大的错误,普遍语法并不存在(杨秀珍,2004)。乔姆斯基的语法学就是要探求一套制约人类语言的共同句法结构,共同句法特征即普遍语法。乔姆斯基的句法学就是要探求存在于人类语言中的普遍语法。

首先,从唯物论的角度进行,世界是物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类不能凭主观臆断捏造客观上不存在的物质。乔姆斯基是唯理主义者,承认“天赋”,而且把“天赋”观念作为其理论的开始,他认为天赋至上,理性至上。理性,又可称为推理知识,是关于事物的共同概念和正确概念。它们是从真观念推理出来的。乔姆斯基语言观的本质就是普遍语法是全人类共有的一种天赋理念,人可以凭借天赋的力量来制造各种不同的具体使用语言。这些不同的使用语言就是普遍语法的新作品。实际上,普遍语法理论是表现在语言学界的哲学上的唯理论的回潮。如果把语言学与哲学割裂开来,不从哲学的角度来仔细审视,很难看出它在哲学原理上的误区(文旭,匡芳涛,2004)。

其次,从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生物学家、神经解剖学家通过多种方式作各种实验来验证LAD的存在,但尚未有定论。人们不能毫无客观依据地主观臆断物质的存在,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客观依据实证,尤其以摩尔和皮尔士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使我们对LAD存在的可能性不得不产生怀疑。人类究竟如何把语言知识投入到实际运用被乔姆斯基认为无从可知,它与自由意志一样,永远属于人类由于自身基因所限定的认知能力所永远不能及的“神秘之物”范畴(Chomsky:2002,26—27)。如此这般,乔姆斯基实际上就是把语言能力的理论与语言能力的实践割裂开了。虽然乔姆斯基极力想避开并且批判哲学上的二元论,但是由于把关于语言能力的理论与语言的使用割裂开来,又把语言能力归入先天范畴,乔姆斯基实际上陷入了自己独创的新的二元论中。乔姆斯基没有把语言能力由初始阶段的涵盖一切语言知识的普遍语法向仅代表某种特定语言的稳定阶段的转变归为神功,而是归为人类大脑中天生的固有的言语习得机制的成长和发展,可以算作客观唯心论或者科学唯心论。乔姆斯基费时费力地寻找并不存在于人类语言句法中的普遍语法,无异于水中捞月,或求证一道根本就无解的数学题。乔姆斯基想用普遍语法理论来回答的,说到底,仍然使一个古老的哲学认识论的问题,即人的能力和知识是哪里来的,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再次,认为乔姆斯基是唯理论者,甚至是唯心论者,一些西方学者早有评述。MichaelC.Haley和RonaldF.Lunsford两位作者把乔姆斯基的句法理论的前提基础普遍语法理论归为科学唯心主义。乔姆斯基把语言视为一种知识。他的“原则——参数”理论认为,语言器官在大脑内与其它各种器官交互作用。它要求其它器官能够辨认语言器官生成的表达式。如果语言知识和能力是先天的,那么大脑中其它器官的能力,诸如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作用于语言知识并且辨认语言知识的其它器官的知识与能力又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否也是天赋?如果大脑中负责语言的机制中一定有先天的语言法则,那么负责思维的机制中是否应该存在先天的思维法则?负责感觉的机制中是否先天就存在各种图像和色彩?是否也应该寻找一些先天思维模式或想象法则?实践和经验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有什么作用呢?LAD及普遍语法是人的主观臆断,终究是假设而定,没有人能验证其存在。

最后,乔姆斯基的句法论在其研究的方法论上存在着局限性。乔姆斯基的理论属于探索心智特征的心理学范畴。这样的心理学与人类智力的研究方法大相径庭,这种方法首先根据先验的依据假定一些特定的机制,并认为这些机制必然是获得知识和信念的基础,它同17世纪物理学中的研究方法是一致的。以牛顿为代表的一些物理学家接受了力是物质最终微粒的天生特性的原理,两者之间有着方法论上的并行关系,他假设一种新的力来解释物体的运动,假设有一种引力在一定距离之外起作用,指示和常识的清晰概念不相符的,这样的一种力无非是另一个神秘的性质,即认为引力是物质所必不可少而且固有的。牛顿从常识出发认为物理学还没有一个充分的根据,因为它假设了一个从距离之外进行活动的神秘力量。由于陷入了哲学中的唯心主义、经验主义,牛顿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毕其后半生的精力也没有再做出像前半生那样的辉煌业绩。乔姆斯基整个研究的哲学基础哲学前提是唯心主义的,同样,乔姆斯基对语言学的研究也陷入了这种心智主义的唯心主义,尽管他费时费力几经修改,但仍无法取得重大进展。

如果要进一步弄清乔姆斯基理论语言哲学的局限性,我们就有必要进一步弄清其方法论——心理实验上的局限性。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氏属于心理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心理语言学原理的基本假设是:语法描写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乔姆斯基以生成形式来表示语法规则,这种研究语言的方式是他的首创(Green,1972)。以前的语言学家主要研究如何分析语言资料中的句子,例如直接成分分析法。与此相似,乔姆斯基的理论则与讲话者能够说出无数从未听到过的句子的能力有直接关系,他要求语法规则必须能够生成一种语言中的全部句子(杨永林,2004)。米勒、加兰特和普里布拉姆在他们的著作中阐述了乔姆斯基的这种独到见解,并首次把他的生成规则系统纳入心理学,认为这种生成规则系统与讲话者说话时使用的方法相似。然而,在心理语言学简短的历史中,一个问题常常被提出来:“有多少理由可以把语言规定看成是语言的一种直接模式?”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怀疑按照语言学理论建立的心理模式有多大效用,另一方面,人们对于是否应根据心理实验的结果改变语言学理论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内化于讲话者的头脑之中,那会对心理学和语言学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应该指出,语言学家越来越强调精神的作用,用心理实验来验证其理论。这是因为,通过观察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都可以声称,他们是在对语言过程进行推论。因此,通过比较儿童所接触到的基本语言输入和后来成人的语言输出,乔姆斯基得出结论:儿童所寻找的语法必定是先天的。可是同样,如果那些控制了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心理实验表明,讲话者使用的操作规则与转换语法毫无相似之处,那就会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儿童是通过掌握转换理论所描写的生成规则而学会语言的。并且转换语法的规则代表了人类思维的活动方式。那么只要出现任何与此相反的证据,就会从根本上改变体现在语言运用中的语言能力的形式和组织。然而我们必须承认,面对这个问题在心理方面的证据,乔姆斯基及其同事的反应是退到语言能力的一个较为中立的定义,说这种心理证据与对语言资料的纯形式上的分析无关(Haley,1994)。因此,乔姆斯基在《句法理论》中写道:“当我们说语法通过某种结构上的描写生成句子时,只是说语法指派给句子这一结构描写。如果我们说某个句子时某种生成语法派生出来的,这时,我们并不是在讨论讲话者或听话者怎样以某种实际或有效的方式构成这种派生的。”乔姆斯基想以此来澄清一种持续存在的误解,他认为,生成语法的目的是尽可能中立地概括语言知识的特点。这种语言知识是讲话者——听话者实际运用语言的基础。无疑,语言用法的合理模式会把生成语法作为基本的组合成分,因为语言材料有的包括在LAD能力之内,有的超出LAD之外。生成语法说明了讲话者和听话者的语言知识。乔姆斯基说:“掌握了某种语言的人就是掌握了一个规则系统……可以用这个系统产生和理解言语。”需要用实验来检验的正是这一论断。心理机制方面的证据不能证明也不能否定纯描写性的语言分析。但是如果乔姆斯基纯描写性的语言分析用作认知过程——其中包括决定言语产生和言语感知心理活动——的理论基础,心理机制的证据究起作用了。

概括起来说,转换语法学家明显地倾向于使用语言能力的第一种较中立的定义,这样可以使其理论不受心理证据的检验,而同时在强式定义的掩盖下,大说认知功能的心理学。语言能力的强式定义产生于一种人信服的假设:如果转换语法对输出的描写式“最佳的”,是语言模式必须符合的,那么,它同样能对讲话者产生输出时的心理过程作出“最佳”说明。虽然有理由认为,对“懂得”某种语言的人的潜在输出所作的形式分析,也可以表示出讲话者已经内化的语言知识,可这仍然是一种假设。尽管乔姆斯基惯于就人类认知心理学高谈阔论,而又不承认心理学的证据,可是只要心理学家从认识上加以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其矛盾之处。从心理方面研究语言运用,就可能对澄清语言资料又重要作用。

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70)等心理学家对乔姆斯基的理论提出了批评。他们的理由是,讲话者作出语言反应时,不是总依照转换语法所规定的形式。这里有两个主要的问题。其一是如何从语言学家所获得的话语实例中挑选出正确的句子,并排除所有不完整和不正确的话语。如果评价语法的根据是看它能否生成正确的句子而不含有不正确的句子,那么区分正确和不正确句子的能力显然就是很重要的了。其二是要求语法能够生成新的句子,即在实例中没有出现的句子,这就更为复杂。这需要通过推理得出一条标准,来确定所有潜在的话语是否合乎语法。乔姆斯基的解决办法是,依靠说母语者对这种语言中可能出现的句子的语感。可是在研究这种语感知识的时候,乔姆斯基否认了实验程序的效用。他的理由之一是,首先需要证实这样的实验技术能否成功地反映语感。这样一来,就把这个基本的问题束之高阁了。

对于第一个问题有些实际存在的语言材料是可以被LAD可得的即正确的句子,有些语言存在的语言材料超出了LAD的能力范围之外被视为不确定和有分歧的边缘问题被认为是不正确的,特别是在某些语境中具有歧义的句子。但这些句子确实在生活中存在,也是人类的语言,也属于普遍语法应概括在内的语言运用,却把它排除在外,又怎能说普遍语法具有普遍性?(普遍语法具有语言的普遍特征)对于第二个问题:研究儿童生成语言资料以外的新句子的能力,人能生成无穷多个从来没听到的句子,生成的新句子无限多的,普遍语法是要能概括得了的,实证实验主要是做无穷无尽的实验。多年来实验研究对那些存在于人类语言句法中的普遍特征仍不太清楚,我们仍没有找到普遍语法,而乔姆斯基声称的LAD只有在某些合适的外部条件下才会发挥作用,而这些合适的外部条件究竟又是什么呢?对于现存的很多数据来说,有些LAD可以解释,也有根本不是LAD的能力所能解释的,更何况正有大量不断生成的新句子,我们如何去概括其共性?LAD究竟存不存在?这种假设是否靠得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因此,对于乔姆斯基理论中不能自圆其说、有矛盾的地方进行分析,不能不发现其局限性(徐烈炯,尹大贻,程雨民,1992)。

笔者从哲学角度分析了普遍语法、LAD存在的可能性,又从方法论角度分析了转换生成语法的可能性,得出乔姆斯基的句法理论在哲学上存在重大局限性的结论,我们可称其为先验主义者、客观唯心主义者,但我们又不可否认其对语言学研究的积极影响,而应对其进行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分析。

参考文献:

[1]Chomsky,N.AspectsoftheTheoryofSyntax[M].MITPress,1965.

[2]Chomsky,N.NewHorizonsintheStudyofLanguageandMind.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

[3]Green,J.ChomskyandPsychology[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2.

[4]Haley,M.C.&R.F.Lunsford.NoamChomsky.NewYork:TwaynePublishers,1994.

[5]Harries.Roy&TalbotT.Taylor.1997/1989.LandmarksinLinguisticThoughtI:TheWesternTraditionfromSocratestoSausure[M].London&NewYork:Routledge.

[6]杨秀珍.普遍语法真的存在吗?[J].国外外语教学,2004,(2).

[7]文旭,匡芳涛.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语用学的贡献[J].外语教学,2004,(1).

[8]杨永林.唯理论与规律论之争[J].外语教学,2004,(2).

[9]徐烈炯,尹大贻,程雨民.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文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