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4:58:04
导语:在高职高专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交往日益增多,掌握英语这种重要的交际语言显得日趋重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学理应有比较高的要求。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各大专院校的学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专科院校及高职高专学院的生源,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和发展。在实践中,由于我们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经验不足,对进入高职高专学习的学生了解不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觉得不是很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技能也是差强人意。
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院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三年英语,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不感兴趣。面对这种多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原有的教学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教学内容也偏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教材方面,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高职高专学院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由于学生生源复杂,知识结构、层次不一,比较难找到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在设备方面,高职高专学校普遍存在语音设备简陋、落后,资料缺乏等问题。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亟待充实和提高,使其在提高整体英语教学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师方面,我国高职高专学院普遍存在师资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在那些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英语教师同时兼任英语专业课程和公共外语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
二、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教学作为学校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一直受到各类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英语学习成为各个专业的必修课。毫不夸张地说,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职业学院教育的声誉和培养质量,关系着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现代人才。因此,加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主导思想不明确,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
高职高专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培养目标不同,前者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后者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目前,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经逐步形成特色,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逐步趋于规范。但是,英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水平,课程怎么安排,实践中有的照搬大学专科计划,有的沿用中专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理论研究与探讨也相对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和影响教学质量乃至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英语教学的模式(Teaching Model)落后,与英语教学的目标(Teaching Aim)相左。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老师,缺乏思考,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三)硬件(英语教学基础设施)和软件(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目前有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是由中专、中技或其他中等院校升格的,英语教学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升格后投入的资金不足和重视的程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导致教学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新的办学理念的需求,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师资队伍表现无法完成现有的英语教学任务,而且许多英语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错位和偏差,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足,难以适应高职英语教学。
(四)强调手段,忽视基础。
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不扎实,进行高一层次教学有难度,另一方面,教师为了防止学生产生厌学、畏难情绪, 只有在“兴趣”上下工夫,采用的教学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进入职业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中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过多地重视手段而忽视基础,可能一开始学生会因为新鲜产生一定的兴趣(其实这里所谓的兴趣并不是对英语的兴趣,而是对一些新鲜事物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可能持久,只有当学生能基本听得懂、说得出、写得对的时候,才会真正喜欢英语,对英语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而要达到以上所说的“基本”,必须从一开始就艰苦地、踏踏实实地打基础。
三、对策研究
(一)转变办学理念,端正办学思想。
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现有条件,在实践中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的关系。学校应从长远目标出发,始终把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在质量中求效益,在效益中上规模,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信誉,让社会理解、认识和关心高职高专教育,为其良性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立足当前条件,以发展专科层次为主,逐步提升教育层次,发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合理师资结构;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定期到基层企业实习锻炼,熟悉其运作环节,索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同时,各院校应鼓励英语教师去争取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适应学校教学要求。另外,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制定相应教师管理条例,采取激励机制,奖罚分明,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平庸不称职者给予批评、教育、缓聘或低聘,而学校也要提供教师继续教学、深造的机会,不断培养高素质英语教学人才。
(三)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技能,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转变传统难破、习惯难改的定型论观念,树立标新立异的创新观念;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课堂内外多采用启发式,通过机械和模仿的语言技能训练来启发和引导学生;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游戏式、小组讨论、报告会、演讲、竞赛、辩论及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等,使教与学变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学校还可以不定期地把学生拉到社会上去(如涉外企业、交易会等)进行实践锻炼,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革英语教学内容。
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一个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如工艺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及现代设备的操作人员等,到底要学什么内容的英语,只有到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生产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意见,才能得出确切的答案。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现场使用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如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国际通用技术标准,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原始资料等。另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人机沟通能力成为必备的职业素养。英语教学对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络调用命令等都可纳入教学内容,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十分实用而生动的教学内容。
(五)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颇。英语教学在整体规划和科学性、系统性方面欠佳,教材、教法有待改进。在教改中应该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点,在教材编写、教学改革、实验设计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强化作业的设计性、连续性和复杂性,倡导研究性学习。在考试方法上,改变一统天下的闭卷考试为开闭卷相结合。目前就英语教法而言基本达成共识,即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来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
(六)做好教材的选择工作。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好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职高专院校队伍的不断扩大,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材也陆续出版了。这些教材较之以往的教材,在科学性和实用性,特别是选材的先进性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选教材方面,首先应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作为职业英语,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应该在考虑到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其岗位特点。在教材的设计上,可以增加大量的学生毕业后将接触到的诸如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安排,而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性。其次,教材的内容应该避免与基础英语教材内容相重复。专业英语教材在选材及体例上,应突出交际性原则,其设计应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交互活动。有些教材为了使专业英语教材更具实用性,增加了一些与专业无关,但对学生就业有益的内容,如,英文招聘广告、简历和求职信等,而这些内容在高职基础英语教材中就有相应的范文和习题。这样的编排看似是特色,实则削弱了教材的统一性,并且还影响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夏纪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J].外语界,2000.4.
[2]连淑能.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9.
[3]王初明.正确认识外语学习过程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0.
[4]周燕.英语教师培养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5]胡壮麟.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1,(9).
[6]张迎雪.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关键词】 高职 生源结构 教学思想 教学内容与方法 考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0-001-01
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加,一些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给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可是,高职院校复杂的生源结构是高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要有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对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将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特点及分析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生源分为三类: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对口职业高中毕业生;三是五年制大专学生。由于生源不同,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呈现出较大差异。(1)普通高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从整体上看,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高考成绩不太理想,文化基础较差,知识面也比较狭窄,但毕竟经过了高中阶段的系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他们“专生本”的愿望比较强烈。(2)对口职高毕业生。是指职业中学的学生通过高考而对口升入高职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学习的学生。这是高职院校的一部分生源。从理论基础讲,他们在中学阶段学习了一些高中生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但不系统、不深入。(3)3五年制大专学生。这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转入高职大专阶段后,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要求的提高以及学习难度增大,这些学生人生目标模糊、缺乏学习的急迫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习惯不好。
二、要始终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贯彻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以技术应用为主、以能力教学为核心。教学改革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广泛开展教育思想的大讨论,逐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转变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变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标明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度,体现高职特色的教学质量,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制定各专业的人才规格和知识能力结构。高职教学内容必须做到实用性、针对性,必须根据就业需要去有的放矢的选择教学内容,恰当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需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科学构建针对性强、能培养高等实用性人才的课程结构。
四、以更适合时展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等实施教学
为更深层次上完成教学改革任务,进行创造性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证。以下两个方面是教学方法实践性的突出表现:(1)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近几年的建学改革中,我院以服务职业岗位或职业群的需要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进行课程体系整合,创新教学模式。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合作开发新教材,及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课堂。计算机、外语等可作为各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纳入教材体系,使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生产方式、设备条件、管理模式相适应。(2)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实现校企双丰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实现校企合作。通过学院、企业两个教学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通过“订单培养”这种形式,可以加强校企沟通,实现校企共同发展。对学校而言,通过深入企业搞调研,可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包括人才的类型与数量、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结构、职业态度等。(3)学校借助企业优势,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在企业的资金扶持和实物捐赠下,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购置设备,扩大场地,改善原有实习实训条件,建立较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人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4)考试方法的改变。目前大学的考试普遍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出一份试题对学生进行闭卷笔试,学校检查教学质量也大多是通过闭卷笔试来进行,这样的考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只注重了笔头答题的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熟记,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和生活操作技能,只注重标准答案,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要改变这种状况,高职的考试要尽可能多地进行口试和实际操作检测,考试内容上要根据专业特性及其实际需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情况,从而促使高职院校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总之,随着生源状况的不断变化,高职教育要增强生命力,办出自己的特色与质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的常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的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宇新.技工院校培养技师之我见.职业教育研究,2006(2).
[2] 彭世华.职业教育发展学.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1).
[3] 栗洪敏.赵文霞”交互――探究”实习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四个基本特点。正是基于这四个基本特点,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他们甚至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新媒体与教师无障碍沟通交流,他们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递―― 接收”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要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设的情景、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有着这些基本特点:一是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二是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没有想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缺乏目的性;四是学习容易情绪化,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反之则感觉枯燥无味;五是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存在极度自信与缺乏自信的矛盾。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为了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基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这些特点,高职高专教师的角需重新定位。
1 高职高专教师要做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者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高职高专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他们只需打开连接到网络的电脑或手机,就能查询到关于某个知识点的信息。他们甚至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当有某些疑惑时,他们还可以在网络上咨询相关专家、学者或教授。因此,教育信息化对于高职高专教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教师不能再用满堂灌的方式讲授理论知识了,而是要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讲授哪些理论知识,用什么方式和方法传授知识成为高职高专教师的教学改革重点。笔者认为,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职高专教师要以课堂主体学生化,内容选择职业化,组织安排项目化,教学实施情景化的理念为指导,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综合运用。高职高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获得成功感,从而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要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要运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2 高职高专教师要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者
实践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它是包括一切实践活动中所需的能力。比如:观察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等等。高职高专学生实践能力应该是以上能力的整合。高职高专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迅猛发展,这对当代高职高专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高职高专教师要在“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用为主”的前提下,加快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一是教师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并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教师要强化操作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三是教师要强化实验实训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高职高专教师要做学生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者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高职高专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育人工作,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品质和健全高尚的人格。一是教师要通过知识的讲授,教风的熏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把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严谨的治学态度、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传递给学生,为学生树立做人的榜样;二是教师要将传授现代科学知识与塑造人文精神相结合。网络信息的庞杂,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容易让学生在信息世界里迷失方向,失去判断力。教师在传授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识别网络信息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三是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交流相结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课堂教学频率减少,师生的课堂交流机会也减少了,教师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外时间,找学生面谈或借助新媒体与学生沟通,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而给学生以启迪心智、健全人格的完整教育。
4 高职高专教师要做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者
科研是高校的三大主要功能之一,也是高职院校提升其办学层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创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技术应用型高职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不仅关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关系高职院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科研有助于高职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和高职师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助于造就高职教师的成就感;有助于高职专业办出特色,并得到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为高职高专教师施展才华、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提供了契机和帮助。高职高专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深入探讨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教研相长。
5 高职高专教师要做终身学习者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改革;遵循;原则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都占到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总和的半壁江山,学校总数占到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70%,发展势头迅猛。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高职高专教育如何面对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是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发展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职高专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高职高专教育内部来看,总体发展是不平衡的。部分学校定位准确,特色突出,毕业生供不应求,但多数学校仍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的问题。
1.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定位模糊、特色不明。多年来,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文件中有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级实用人才、高等技能性人才等多种说法,在民间也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术人才等说法,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在政府的各级管理部门和民间的观念中远未达成一致,从名称到内涵仍是一个比较模糊和众说纷纭的概念。在学校的实际操作中,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往往是定位就高不就低。所以,尽管政府一直在艰难地推动改革,但收效甚微。高职高专教育始终无法从本科压缩型中彻底摆脱出来,而依然部分沿袭过去的学科模式,改革不彻底,特色不鲜明,是导致高职高专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的根本原因。
2.教学基本建设比较薄弱。由于长期以来,高职高专教育多头管理,政策、措施不配套,高职高专教学基本建设长期滞后,使得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教学文件建设、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建设、专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校企产学研结合机制的构建等推进缓慢。这些重要因素也制约了高职特色的形成。
3.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不能按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要求来设置教学项目和组织教学。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高职高专院校还是沿用学科体系加较多实践环节的组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仍以书本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讲授为重点。改革的目标实施总是力图将社会需求和学科体系整合。之所以出现这种改革不彻底的模式,总体上讲,还是顾虑过多,老的一套仍抱着不放,新的要求又需要体现。然而,靠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嫁接,难以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从高职高专教育的外部来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比较滞后,劳动部的职业大典规定了1800多个职业,而职业资格证书只发了100多个。劳动准入制度实行较晚,使得依托职业准人的高职高专教育就业通道不畅,就业没有很好的制度保障。
二、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按需办学。高职高专教育与市场联系紧密,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要从市场需求中寻找生存发展空间。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适销对路的职业人才,不与市场接轨,离开社会需要,自身就无从发展。高职高专教育不应依赖政府给予很大的政策支持、很高的地位、很多的投入,而应从市场中获得自我发展的舞台。只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发展空间则是无限的。因此,高职高专教育一定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要从学科型转变为就业导向型,通过与社会结合、通过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校良性发展。要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职高专教育提出的要求和带来的机遇,研究社会需求,认识社会需求,分析社会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按照需求对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重新整合,要敢于做伤筋动骨的改革,敢于舍弃一些传统模式的东西,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灵活反应,不断根据社会要求调整专业设置、专业方向、专业内涵,实行订单式培养,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与社会需要零距离,使学生上岗就能上手工作。
2.进一步降低重心,以实用为本。当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对社会、人才结构和高等教育本身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和毕业生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高专教育应该怎样定位?笔者认为,应该是进一步降低重心,以实用为本。由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并大量涌入就业市场,在市场对高层次人才总需求增幅极为有限的制约下,势必造成他们供应下移的趋势,从而对高职毕业生形成挤压效应。将高职高专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重心顺势下移,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面向量大面广的基层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执行型人才、实务型人才、操作型人才等正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在。
3.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以技能和实践能力获得为主线来设计实践实训活动和理论知识学习。根据前面两个原
则,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突破传统的思路和框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结果不是若干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考试或考核通过,关键是职业岗位技能和能力的获得。为此,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要做大的调整。对此,德国的项目教学法有成功的经验。它以一个实践项目为载体,以能力技能获得为主线,将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力训练融汇其中,在项目中边实践边学理论,用到什么学什么,针对性极强,突出了理论的应用性,较好地实现了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总之,着力于能力的培养和获得,强化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坚持“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设计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应用中掌握理论,这应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原则。
4.合作办学。一是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要做到这一点,仅靠和若干企业签订一纸合作协议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合作互助、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能否建立这种机制关键是企业对合作办学的积极性。而企业的积极性来自我们的高职高专院校到底能为企业做什么?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能否融入到企业活动中必然成为题中之义。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和企业形成合作联合体,学校专业人员和企业人员双向兼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尝试。企业和学校的工作大家都实质性参与,科技助企,产学研实践助校,学校和企业活动彻底共通,资源和效益共享。有些学校通过自办企业或将企业引入学校,企业与专业互动共赢,找到了产业与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为地方经济多方位服务和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办学的结合点,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道路愈来愈宽广。二是与国外的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国外高职院校已积累了几十年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和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他们的经验,将加快我们的办学进程。
5.注重素质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虽然是实用性极强的职业教育,要在特色上狠下工夫,但教育的共性要求也必须兼顾,特别要注重素质教育。大学时期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要特别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既处在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也处在尽快形成鲜明特色的关键时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将更加综合、务实,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主动面向市场需求并率先形成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方可在竞争中把握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模式;比较;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显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也经历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类型。加拿大、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它带给了我们许多思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向服务型框架社会演进,世界各国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因此,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高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北美的CBE和英国的BTEC。随着世界各国高职体系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美国、加拿大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代表。这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教育为基础,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与运用,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主。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织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并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该模式重视及时反馈以及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个别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并以形成性评估为主,最后考核学生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它突出地强调教育训练的结果——学生经过高职教育训练后实际具有的操作性能力。这意味着其职业培训思想从传统的强调训练过程的职业培训转移到强调培训的结果。这种职业培训所关注的是学生能否达到行业中具体能力标准。这种模式关键是组织专家确定的能力标准,成立国家资格委员会,建立一种能力本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其主要做法是,根据产业的需要,由行业培训咨询机构制定和开发,依据经国家培训局批准的能力标准或培训,按照能力标准或培训包开发课程,开发课程经认证和注册,学校和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教育,按照能力标准与评估包所规定的评估指南对学生培训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对评估合格的学生颁发准备就业的国家资格证书。
“双元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德国为代表,并为许多国家所仿效。所谓“双元制”模式是指“一元”为企业、另“一元”为高职学校,其主要内容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实用人才,必须通过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两大系统的密切合作来进行。学员要先向有资格招收学徒的企业或工厂报考,录取后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去当工厂、企业的学徒工,同时又在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学习。目前,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引进“双元制”的做法已发展为以下三种模式:(1)叠加式模式,即理论及实践培训相继进行;(2)一体式模式,即理论与实践培训平行进行;(3)交叉型模式,即理论教学实践与培训交叉进行。
我国职业教育每所学校都在建设自己所有的实训基地,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相应地投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尽可能模拟、模仿生产现场的情境,通过实训教学中训练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技能。鉴于当前国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实训基地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是现实的。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依靠政府投入,也是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是依靠企业的大量投入,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赠送或半赠送形式,共建实训基地,符合当前我国相关政策的要求。同时,学校自身通过经营,在资金方面通过自筹等方式,也可以相应投入一部分的资金作为补充,这条渠道,随着民间财富的积累,捐赠办学资金的也会越来越多。
[关键词]医学教育 课程体系 聚类分析
临床医学专业在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中,无论是专业能力构建还是课程体系组成等均是最成熟的。由于该专业办学历史最长,不同时期岗位能力与要求都十分明确,在经历漫长的教学实践后,逐步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上世纪进入90年代后,医学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替代了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同时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将原高等专科教育纳入高等职业教育范畴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作了更明确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进行了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等的改革。为更深入地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本文选取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运用统计学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求探索一种客观的方法,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较为科学的参照,同时检验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效果。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1.资料来源。选取某校2007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全部在校学习成绩。本届学生第一次使用学校根据国家教改精神制订完成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学生共544人,课程35门,共19040级数据。按照授课顺序为课程进行编号,X1、X2…X35。
2.聚类分析原理。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是在不知道研究对象应该分多少类的情况下,借助数理统计的方法,为已收集到的资料找出研究对象的适当归类。聚类分析方法常用于对数据的探索性分析。其过程是首先将所有观察对象视为一类,即各类中只含有1个观察对象(或变量),计算类间的相似系数矩阵,其中的元素是观察对象(或变量)间的相似系数,接着将相似系数最大的两类合并成新类,再计算新类与其余各类的相似系数,依据相似系数的大小,再合并新的类,如此反复直至所有的观察对象(或变量)被合并为一类。
3.分析方法。将编号后的课程数据输入大型统计软件SAS9.0,因数据为同一量纲,且为连续分布变量,故选取类主分量聚类分析,调用VARCLUS过程完成聚类分析。
二、结果
1.临床医学专业分析结果(见表1)。
2.临床医学专业聚类分析树图(见图1)。
1.从总体上来看,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全部35门课程,可5类,形成明显的模块。第1类含盖了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共14门。第2类含6门课程。第3类含3门课程。第4类含5门课程。第5类含7门课程。经分析,整个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可由2个专业模块(第1类、第5类)、1个医学基础模块(第2类)、1个政治理论课模块(第4类)、1个其它模块(第3类),分类较为合理,说明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效果较好。
2.从类别进行分析,绝大多数专业课程都被分在第1类或第5类内,呈现明显的聚集性,说明类内课程间的相似性较高。主要包含了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些课程构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能力,而第5类则是包含预传染病学、防医学、全科医学课等为主的另一专业能力,预防医学能力,也是全球医学教育最低要求所规定的该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这2类所有课程21门,占整个课程体系35门课的60%,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主体,构成学生临床能力的主模块。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如组织胚胎学、眼耳鼻喉口腔科学等被归入第3类、第4类,如究其原因是否是由学生对部分课程重视程度或是由于教学组织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这一现象尚需运用其他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3.类内分析。按照聚类分析原理,相似系数高的课程被归为一类,说明类内的课程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研究类内各课程组成,可为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如类内课程可按教学规律尽可能地紧凑安排,在教学过程可引导教师注重相关课程的横向联系,淡化课程界限,增强课程间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在进一步研究课程关系后,可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最终可实现课程的重组,以新课程替代旧课程,使课程体系改革不断深化。
4.聚类分析对众多的看似无规律或似有联系的数据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客观的、系统的手段,也为我们对某些个别现象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医学教育必须适应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也应改变过去的以经验为主,跟着本科教育跑,脱离不了本科压缩饼干的模式。积极探索客观的手段与方法,指导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等的改革,应作为高职高专教育教育改革的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大然.试论医学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5:138-139.
[2]张健华.论高校课程改革及发展趋势[J].煤炭高等教育,2000,(3):56-59.
关键词:高职高专;非权力性影响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 C9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力度的加强,高职教育近几年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高职院校工作重心已从“硬件”设施的建设转移到了“软件”设施的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关注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也是办学的核心。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由于学生跟教师接触时间较长,接触面较广,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是学生模仿、学习、借鉴乃至评议的对象,教师的人品、学识、能力、情感等都会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行为的一种“以人为中心”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管理。
1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又称自然影响力,与权力影响力不同,它既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没有组织授予的形式,它是以个人的品德、才能、知识、感情等因素为基础形成的。品德,百行以德为首,优秀的品德会给领导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卓越的领导者会使人们产生敬佩感,从而增加领导者的影响力;知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决定其影响力的首先是专业知识,其次是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各种知识;感情是教师与学生建立亲切的感情关系,同样会极大地提高其影响力。
2提高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途径
2.1以德为核心
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提高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灵魂,它在非权力性影响力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导向作用,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精髓。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以身作则、表里如一,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教师应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并尊重学生,客观、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会因为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一位学生,也不会对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另眼相看,加强自己的自律修养,以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2.2以能力为目标
扎实的工作作风,独特的管理风格,杰出的工作能力是提高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关键因素。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以不变应万变,这是提高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根本保证。遇到问题,沉着冷静,顾全大局,把握局势,控制事态,以理服人。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师,会受到学生的敬佩,学生产生敬佩感。
2.3以情感为依托
以心润人,以情感人是提高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它是工作中的“剂”。“管人管心”,“管人”只治标,而“管心”则可治本,标本兼治,则可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要用丰富、真挚的情感来滋润学生的心灵,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工作,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与他们心心相印,忧乐与共,创造和谐、团结、友爱的育人氛围。
3非权力性影响力要遵循的原则
3.1接纳原则
所谓接纳原则就是说,不管高职学生是怎样的一群学生,作为教师都要尊重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就是说,对于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不论是日常表现好的还是屡犯错误的。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师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教师只有设身处地去感受高职学生的需要、困扰、期望和反映,才能与高职学生产生共鸣,才能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不断拓展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只有当教师能够从内心深入接纳高职学生这一群体时,他们才能勇敢地对其坦白自己的思想、困惑以及感受。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高职学生有充分和真正的了解,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教育他们,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3.2因时制宜原则
对高职学生来说,三年的大学生活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工作重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发展上的各种问题。
到了二年级,部分学生会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参与学校各类活动比较踊跃,时常与自己的学业产生冲突,甚至有的时候会因此而旷课。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给予关注,引导其学会处理好学习与活动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恋爱,有时也会因此产生一些困难或问题。教师也要给予必要的关注与疏导,甚至有必要对其进行婚姻家庭方面的教育。
而到了三年级。高职学生则面临着就业等问题。特别是到了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此时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不在学校,而是在实习或在找工作,因此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作为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联系,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协助学生纾解压力。提高学生的士气,做他们的有力支持者。
3.3助人自助原则
助人自助[4],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两个意思.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概念。它既是心理咨询中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工作中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其含义可以用我国的一句古语来概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亦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是为了不教育,教育是为了培养自我教育。”所以.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摆在首要位置。
3.4家校合作原则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的第一课堂.承担着传授基本生活技能、灌输社会价值观念、训练和指导个人行为等方面责任。一般来说.和睦、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和家庭生活能够使青少年增强抵御不良社会影响的能力.而不健康的家庭则可能成为制造个人问题的温床。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从教育子女这个角度讲,家长与学校一样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单纯依靠学校或单纯依靠家长。是难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开展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4总结
总之,教师应以爱岗敬业之心,诚实守信之德,表里如一之行,开拓进取之性,在工作中来提高自己的形象,体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提高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单方利.谈高职教育管理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5.(12)
[2]曲建武.一个老教师的心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王树萌.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方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作者简介: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汽车专业 英语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53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the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 starting point, in-depth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he actual running situation and exist a series of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the pres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al learning, and market economy in the thirst for talent, the author will give full fit for Automobile Specialty English teaching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make in-depth study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automobile specialty; English
自我国加入至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现有的进出口汽车关税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由原本的进口汽车税率27%下降到24%,①我国现有的进口车以及汽车内的各种零部件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这一系列的进口汽车、零部件以及使用技术全部都是用英文进行标示的,这一现象也促使了我国当前从事汽车设计、制造、维护、修理等工作的相关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专业英语。②只有工作人员全面掌握专业英语,才可以更为高效地开展工作。
当前阶段,我国现有的高职高专教育院校,通常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其设置目的是为了可以更加有效地加深并巩固高职高专教育院校内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熟练查阅国内外的相关理论资料,全面理解并掌握此专业中最具前瞻性的理论内容,并充分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需求,科学地提高英语水平。③就我国当前高职高专汽车专业学生的发展情况,并无法完全符合我国眼下进口汽车服务工作的发展需求。为此,笔者在文中主要对高职高专院校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进行简单的分析。
1 高职高专院校汽车专业英语的实际教学现状及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的汽车专业以及相关专业,面临着培养大量汽车服务专业人才的教学任务,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汽车运用及其相关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其中的英语教材,并没有及时更新其教学内容,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教师过分看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并没有重视培养学生汽车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教学课时不合理的问题。一个学期的教学课时大约为40学时,甚至一部分的教学院校并没有开设专业英语这一课程。对于我国现有的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即便是最为基础性的英语教学内容,也无法高效地实现理论知识与英语专业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④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付出的努力也并不一定会得到回报。为此,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院校必须要提高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进而全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虽然当前阶段,我国拥有大量的专业英语教材,但是却严重缺少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标准。汽车专业中应用的专业英语的相关内容,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自主编订教学内容。
除此之外,高职高专教育院校还存在着专业英语教学队伍建设滞后,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如果只是要求其英语教学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进行汽车专业英语教学的话,必然会由于自身缺乏汽车专业英语教学经验,导致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为此,高职高专教育院校必须要及时强化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力度。
2 高职高专院校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2.1 转变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理念,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中的英语教师和学生之间达成的高度共识。这也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此,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最大化地实现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由于高职高专院校中汽车专业英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汽车专业知识,所以英语教师必须要具备掌握汽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具备高水准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此,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必须要不断学习,尽可能多地参加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学术研究会,使自身可以更加高效地将英语专业知识和汽车专业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进而科学有效地实现汽车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2.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当学生将汽车专业英语学习活动作为一项日常的、有趣的学习活动后,学生就会自主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十分珍惜其课堂教学的时间,牢牢把握学习机会,并通过不断学习,有效地掌握汽车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模仿正宗的发音及语调,培养标准的英语表达能力。在学生经过日复一日的锻炼后,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其实,汽车专业英语的学习并不是很难完成的,最为困难的是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要害怕出错,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目标。
例如,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英语发音进行录音并播放,再与标准的英语语音进行对比,进而精准地发现不足所在。英语教师要求学生背诵汽车专业英语中涉及到的所有单词,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在背诵过程中,不断联系汽车内部的构造,使英语单词可以高效地与实物良好对接。随着学生汽车专业英语的词汇量不断增多,学生也会在学习活动中更加得心应手。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行为才算得上是具备实效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侧重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二次巩固和验收活动,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 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阶段,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技术、分层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等,可以十分清晰地展示汽车以及汽车内部各项零部件的构造原理及内部作用的关系,具有立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更加便于学生对其的学习和掌握。例如:英语教师在教学汽车专业英语的“汽车构造“这一课时,需要在用英语进行具体讲解时,合理引用汽车挂图、汽车简易模型等教学工具,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的幻灯片、投影仪,对汽车内部结构、工作原理进行直观立体的展示。再如:英语教师运用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料截取适宜教学的信息资源,即为立体图或者是三维爆炸图。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所学知识点。教师的这一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4 不断改革和优化英语考核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汽车专业英语技能审核和职业资格认证的作用
当前阶段,笔试是高职高专院校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考试形式,但是就实际的教育意义而言,仅仅依靠单一的笔试,是无法科学精准地判断学生的具体职业能力水平的。因此,英语教师应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汽车专业英语知识,并且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对于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汽车专业英语这门学科来说,笔试只是对其基础汽车专业知识与实践技巧问题的考核,并没有涉及到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为此,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具体来说,对汽车专业的英语理论知识内容采取笔试的考核方式,对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则采取应用实操活动来进行考查。与此同时,英语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定期开展学习问题你提我答、学习比赛、知识抢答等考查活动。职业资格证书对于高职高专汽车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是个人求职就业技能的现实证据,同时也是用人单位聘用人才的重要依据。为此,高职高专院校需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尤其需要考取英语A,B级和英语四六级等一系列的资格证书。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有的汽车行业及服务业已经成为了当前高端的科技发展行业,为此,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及时培养具有较强操作能力及专业英语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使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服务于我国汽车行业。
注释
① 何h.高职高专院校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D].西南大学,2015.5:59-61.
② 张立荣,徐立华.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15.2:9-10.
高职高专英语的主要教学对象是从中专、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英语时间较短,学习兴趣低,基础较差。我们原有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用,因此要做调整。在教材方面,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适用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在教师方面,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经验缺乏也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设备方面,一些学院还存在语音设备缺乏等问题。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教学质量关乎着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因此加强高职英语教学课题的研究,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是目前的教学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主导思想不明确,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
培养目标的不同,是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明显的一个差别。前者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后者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教学计划应以学生为根本。
(二)英语教学的模式落后,与英语教学的目标相左
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一直都是我国职业学院的英语教学目标。但现在高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以前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老师,缺乏本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局限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造成学生只能被动地去接受知识的现状,失去了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让原有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师资队伍捉襟见肘。而且许多英语教师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足,在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方面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也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的状况。
(四)强调手段,忽视基础
现在的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很高。但是对于进入职业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中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行高一层次的教学任务上有很大难度,为防止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只能在“兴趣”上下功夫,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只能从一开始就艰苦地、踏踏实实地打好学生基础才能再进一步提升教学任务。
三、对策研究
(一)转变办学理念,端正办学思想
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其教学质量,首先要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立足于现有条件,从长远目标出发,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声誉,让社会认识、理解和关心高职高专教育,为高职高专教育的良性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学院应支持英语教师去争取做外销员、商务师、翻译来提高教师的英语素养,增加社会体验,以适应学校的教学要求,向“双师型”教师靠拢。另外高职高专也应提供教师继续深造的机会,以提高校内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
(三)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技能学科,课堂上教师应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灵活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分组讨论、演讲、竞赛、模拟对话等等;教与学结合,使课堂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重点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四)改革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职高专英语课的教学内容改革,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有关英语文化的内容,使其成为高职英语教学十分实用而且生动的教学内容。职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交际的实用能力,而不只是单纯的知识积累。因此在教改中应该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点内容,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做好教材的选择工作
教材资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作为职业英语,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应该在考虑到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其岗位特点,在选教材方面应该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