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4:58:11
导语:在行业会计比较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江西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江西职称论文
摘要:建筑行业具有流动性大、施工生产单位的单件性和生产周期长、涉及面广等特点,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若想真正做好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同样也是具有较大难度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在2007年1月份开始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建筑行业国家特技资质的申报、评审工作的开展更是使得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面临更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所以,建筑行业的会计工作者需要从诸多方面加强会计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行业;会计;管理
近些年来,由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加之建筑行业国家特级资质的申报、评审工作中对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及管理工作的要求正在逐年提高,因此,整个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顺应会计管理工作的时展新趋势,在充分了解建筑行业会计核算以及管理工作特点及现状的基础上调整管理工作的思路,大胆进行各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尝试与改革,构建适应时展浪潮的新的会计管理工作框架,从而提高整个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 建筑行业会计的特点
1、建筑行业常用的会计科目相对较少,但却相对集中。在建筑行业会计常用的会计科目中,核算的科目主要集中在成本费用类科目,而收入类科目相对较少。成本费用类科目使用频率较高的一般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及间接费用五部分。
2、分级核算在会计核算中起重要作用。一般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主要分为本部集中管理(集权式,由公司直接编制财务报表)和项目单独管理制(分权式,由公司总部汇总报表)。采用本部集中管理的企业公司就只有一个账套,所有项目的账务都在公司的同一账套中处理,各项目只负责编制项目成本报表并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分权式管理是公司各项目单独开设账套。每个独立的项目都设有单独的银行账号并单独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最后由公司总部汇总各项目的财务报表。
3、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一般以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考核。一般建筑工程造价具有构成组合计价等特点。所谓按构成组合计价,是指一项建设工程是由若干个单项工程组合而成,而每一单项工程又是若干单位工程的组合。所以,建筑工程造价具有按工程组合计价的特点。比如,要确定工程的总造价,则应首先确定单位工程的造价。
4、建筑行业一般都是按在建工程办理工程价款的结算和成本结算。由于建筑行业具有施工周期较长、投入资金数额巨大等特点,因此,对于建筑行业的成品,往往给予某些假定的条件。从理论上来说,建筑业的成品应指在该企业范围内全部竣工,不再需要进行任何施工活动并具有完整使用价值的工程。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的施工周期较长,如果只对具有完整使用价值的房屋、构筑物或其承包的房屋、构筑物的建筑部分或机器设备的安装部分全部竣工才进行核算和结算,就会占用很大一笔流动资金,给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核算和工程价款结算上,对于建筑业成品的含义,也往往给予某些假定的条件,即在技术上达到一定成熟阶段的建筑安装工程,就视为“成品”,又称“已完工程”,并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进度价款的结算。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企业一般会采用定期计算和确认各期已完工程的价款,并与甲方办理结算,及时收回资金的方法进行工程价款的计算和成本结算。
5、建筑行业工程施工成本的结转具有特殊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筑企业成本的结转不再沿袭过去的将结算和收入确认合并在一起进行的方法而是将工程价款结算和收入的确认分开来处理。这样,“工程施工”帐户就能够反映自工程开工以来累计发生的工程成本和合同毛利。
6、建筑行业协作关系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同业主、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各专业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等配合完成各阶段任务,会与这些单位发生经济往来,这些都是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因此,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繁琐、复杂。
7、建筑行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建筑行业会计工作人员往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会计核算,因此他们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而且流动性较大,工作地点、场所往往不是固定的。另外,建筑行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一个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的相关的建筑知识,还要具有现场会计核算的工作经验。
二、 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
1、 主管领导的权力过大,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往往得不到保障。现代建筑企业一般采用集团式的管理模式,集团内部的管理层级较多,且较为复杂。会计的核算和管理工作也会相应的采取集中式、分权式或集中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般建筑企业为了加强内部资金的管理工作,都会在集团总部设立财务管理部,负责全集团所有子公司、分公司、事业部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在分公司设财务部,负责分公司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分公司的财务总监由集团总部直接委派,子公司的财务总监可自行招聘,但要报集团总部备案,项目上设立专职的财务核算人员。这样的会计核算及管理模式看似科学、合理、严谨,但是,这些财务工作人员在现实工作中往往要受多重领导的管理。对于最基层的项目上的财务工作人员来说,他在表面上是受集团财务部直接领导,但实际上还要受到项目经理的领导,而项目经理权力过大,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插手项目上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得项目的成本收益核算的失真。各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总监、会计核算人员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各分公司、子公司的领导会为了自身的利益直接授意或者间接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隐瞒公司承接工程的真实成本与收益,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真实收入与利润。而集团的财务负责人也会处于各种目的在集团总的会计核算上做文章,影响整个集团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2、 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给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建筑行业属于经验占主导的行业,故一般建筑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经验比较丰富的会计人员。这些特点虽然有利于他们在日常工作或处理突发性问题是表现的比较得心应手,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有的甚至对于新的会计准则或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等存在抵触情绪;而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强的新人往往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还需要长时间的历练才能完全胜任会计管理工作。有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感不强,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主动或者被动参与会计资料的造假工作,亦或对其他相关人员的造假工作不予制止,造成会计核算资料失真,给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3、 内部管控不利,各类违法违规的会计资料造假活动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制止。虽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多的推广,但落实情况仍不是十分到位,“人治”的因素仍然会起到很多的作用,各种违法违规的会计资料造假活动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纠正,严重的影响了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 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建设
做任何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提高建筑行业会计的管理工作,改变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首先就必须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第一,在招聘的时候,要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原则性较强,有上进心,学习能力较强,同时有具备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的人来担当会计工作。第二,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及时掌握更新会计法规、政策与方法,多搞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与竞赛,对优秀的会计工作者要多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促使建筑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更新会计相关知识。第三,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考核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机制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由于财务核算的特殊性,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企业内控会计监督控制建设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即控制环境、会计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程序。控制环境是指建筑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内控制度及其重要性的整体态度、认知以及行动。具体可包括以下几点: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方式及风格;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权力和职责的划分方法;会计控制系统,是指企业内部用于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经济业务的财务信息系统,通过这些系统,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事项最终都会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控制程序是根据各企业的性质、业务、规模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合理、合法性控制、授权、分权控制、组织规划控制、业务程序批准控制等。加强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预防、及时发现及治理会计舞弊现象,从根本上保证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活动按照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运行,提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3、 加强企业外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一方面,政府的财政、审计、税务部门应建立以判断建筑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合理合法为核心的建筑行业政府监督体制;另一方面建立业务素质高、客观公正、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社会信誉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完善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加强对建筑行业会计行为的监督,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加强内部审计力度,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审计监督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企业内部审计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企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会计活动进行审计和监督;及时发现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参考文献:
1、梁文东;;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有关问题的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09年12期
2、孙碧森;;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7期
3、赵璐,丁烈云;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信息集成研究与应用[J];基建优化;2005年04期
4、王春华;财会人员在基建工程管理中的作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看了“江西职称论文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副高职称论文有字数要求吗
3.甘肃省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题目: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一、 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而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风波、债务人的死亡、企业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因此,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采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而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应用中,可以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97年。1992年,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二)1998年至2000。1998年陆续颁布的《投资》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具体包括;
1、在1992年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扩大了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灵活。
2、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有所放松。
3、对无形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修订,由原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不少于10年、开办费的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10年、不超过5年。
4、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做出了规范,规定或有资产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负债,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对于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标准上更加谨慎。如无论是《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还是《建造合同》准则中关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确认,均将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2001。2001年1月财政部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同时修订了《投资》、《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2001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些新的准则和制度中,谨慎性原则体现为:
1、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计提原有的四项准备外,新的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中,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标准,并明确了暂停资本化的条件,避免固定资产价值虚计。
3、改变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规定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改变了以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确定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同时,租赁过程中发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计入当期损益。
4、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谨慎的估计。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也越来越关心与不确定事项相关信息的揭示,关心企业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此,谨慎性原则的正确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文章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首先从会计结构的角度,分四个方面论述了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其次,从资产的定义、收益的确认以及财务分析的角度详细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广泛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更能使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最后,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防止滥用谨慎性原则。
主要内容:
1.引言
2.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2.1 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2.2 谨慎性原则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2.2.1我国的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2.2.2 谨慎性原则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3.1 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中的应用
3.2 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确认中的运用
3.3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投资中的应用
3.4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3.5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4.1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条款会计人员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具有主观随意性
4.2谨慎性原则与税法政策不能协调一致
4.3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
4.4公允价格难以取得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4.5谨慎性原则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横向不可比
5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5.1 增强谨慎性原则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5.2 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
5.3 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5.4 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5.5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
5.6 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5.7 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6结论
参考文献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预期将于20XX年3月2日前完成初稿,并上交导师,作进一步修改润色;2011年4月12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二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XX年4月26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三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11年5月10日前论文定稿并打印上交。预期字数达到学校所规定的字数。并按学校统一规格打印成文。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
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论文题目。
选题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寻找与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1.归纳法
针对这一研究领域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文献著作,充分利用数据库,专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 分析法
对国内外就该论题的主要研究成果、现状及最新进展、研究动态等进行比较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综合分析,对这一领域研究现状做到充分了解。
3.比较分类法
对已有的学术成果做比较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前人工作的不足,积极挖掘新的研究内容,不断创新,阐述新的观点和见解,以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的理论价值。
准备工作:
已大量阅读了与本论文有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
主要措施:
广泛查阅资料,理清思路,草拟开题报告和着手文献综述,作好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然后草拟论文提纲,着手撰写论文。
四、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Sanders ,T.H., Hatfield ,H.R., Moore,V.,1938: A Statement of Accounting Principles.
[2]Watts R. L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 : 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J]. Accounting Horizons, 2003,17, (3)
[3]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J].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45-176
[4] 陈玮. 充分应用稳健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一份稳健原则问卷调查表的启示[J].会计研究,1995, 3
[5] 范宏浩.《谨慎性原则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辽宁财税,2001年9期,-35-35页
[6]费伦苏.关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6年03期
[7]何光明.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交通财会,2009,07.
[8]李军.略谈新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谨慎原则[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9]李娜.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财经论坛.
[10]马文娟.会计实务中的谨慎性原则[J].甘肃科技,2010年12月,第23期.
[11]马义华.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几点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年4月期刊.
[12] 潘娜, 朱卫东. 《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 财会月刊(理论版) 2007年10期
[13]汤云为.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1,(5)
五、论文(设计)研究工作进展安排
20xx年9月28日 毕业论文动员会。
20xx年10月10日前 确定论文题目和提纲。
20xx年10月12日 上交论文选题。
20xx年10月20日之前接受导师下达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20xx年10月25日前 完成文献综述。
20xx年10月29日前 完成开题报告填写。
20xx年11月2日 开题答辩。开题后正式着手撰写论文。
20xx年3月29日前 完成论文初稿。
20xx年4月12日前 完成论文二稿。
20xx年4月26日前 完成论文三稿。
20xx年5月10日前 论文定稿并打印上交。
20xx年5月29日 论文答辩。
知识扩展:科研开题报告
(一)科研开题报告的定义与作用
科研开题报告是科学研究人员准备对某一科研项目开展研究的时候,针对这一项目所作的论证和规划。
选定一个课题开展研究,事先必须对该项目的研究价值、研究现状、准备采用的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研究目的、研究的工作进度计划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为即将展开的研究设计一个蓝图。这
样做可以避免研究项目的仓促上马,盲目展开,保证研究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计划性。
科研开题报告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报上级科研管理部门或导师审批,并为他们以后检查科研成度、经费使用提供依据。从这个角度看,科研开题报告在科研管理中有重要作用。二是与科研计划相结合,作为科研人员掌握研究方法和进度的依据。从这个角度说,科研开题报告是一种计划性文书,对研究工作的程序、步骤有着规划、设计作用。
(二)科研开题报告的特点
1.论证充分,逻辑严谨
科研开题报告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字是对项目的研究意义、研究价值、效益前景进行论证。这一部分对该项目能否成功立项起着重要作用,要求做到立论科学、论据充足、论证充分,逻辑严谨,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2.考察细致,预测准确
科研开题报告还要汇报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显示本项目当前的研究现状,预测本项目可能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都必须以细致考察、准确预测为前提,建立在大量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可以说,科研开题报告的写作并不以文本的写作过程为重点,而是以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重点。
3.方法得当,切实可行
科研开题报告要提供将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要申报研究经费购置研究设备,要制定研究计划。这些方法和计划是否切实可行,直接影响到报告被批准之后能否顺利实施。如果将来出现研究方法不当、经费不足、计划不周的情况,研究工作将陷入被动甚至出现混乱。
(三)科研开题报告的类型
1.研究型开题报告
这是由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向科研管理部门提交的开题报告。它是纯科研型的,在各类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中运用广泛。
2.教研型开题报告
这是由高校的研究生向导师和学位点提供的开题报告,一方面是为了开展专项研究,另一方面是为了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样的开题报告属于教研型的,在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学工作中运用广泛。
(四)科研开题报告的写作
1.标题
有两种基本写法:一是项目名称加文体名称,如《磁化节能燃烧技术科研开题报告》;二是申报学位名称加文体名称,如《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2.正文
科研开题报告的内容丰富,如下一些基本项目或是必不可少,或是可能出现的:
其一是科研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这是报告的开头部分,主要用来表述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研究课题,它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其二是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如果本课题在国内外尚无人研究,那就是开拓性的研究;如果本课题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则要说明继续研究的意义何在,准备在哪些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新突破等。
其三是主要研究内容纲要。要列出在本课题之内的具体研究内容,分几大部分,每部分包括哪些单元或章节等。
其四是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打算采取哪些研究方法,如调查、比较、实验、技术开发、技术演示、开论证会、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等。
其五是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及其可能产生的效益。
其六是所需设备及解决途径。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一般没有此项。
其七是经费预算。有些学位性研究没有经费来源,可省略此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故则、能够参与国家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由此可见对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迅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会计专业作为国内外人才需求较大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是否成功就显的尤为重要。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的中澳会计专业为例,对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1 我院项目背景以及专业定位
从2005年开始,我院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林学院开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07年开设了中澳会计合作项目,按照澳大利亚AQTF教学认证体系标准,引进澳大利亚全英文教材,采用我院教师和澳方派遣教师联合授课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英语能力。
中澳会计专业面向社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同时借鉴澳洲,和国内相关大学中外合作会计专业招生经验,招生范围包括非艺术类高中毕业生,扩大了招生范围、减少了招生类别限制,实现了考生不分专业自由报考的机制。
学生在入校后,通过第一学年英语的强化学习,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尊重学生自身的意愿选择,把中澳会计专业分成出国留学方向班和国内升学、就业方向班。学生毕业之后也有多种选择途径,既可以选择国内就业,专升本继续深造,也可以按照3+2留学模式赴澳大利亚留学两年,获得本科学位。兼顾考生国内就业和出国留学两方面的职业规划。
因此,本专业与国内普通会计专业相比具有更多优势: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我国会计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国内相关执业证书,而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大量的双语专业课程,使其掌握澳大利亚会计专业知识,获得国外同等学力水平。毕业时如顺利通过外方测试,并完成全部双语专业课,学生即可同时获得我院毕业证及澳大利亚TAFE证书。
2 人才需求分析以及培养目标的定位
随着知识大爆炸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据人事部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会计相关专业早以成为十大最为走俏的专业之一;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会计国际化水平日益加快,随着对外直接投,国际贸易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加强,各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纷纷探索国际会计协调的途径,在这一宏观大形势下,对我们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要尽可能的培养出既通晓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又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分别进行了人才需要的调研,调研对象不仅涉及政府,企业,银行,以及行业协会,还涉及到澳洲大学的相关项目负责人,也通过对山东各大人才市场及人才招聘会的走访,我们了解到,会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除了从事专门会计岗位的人员必须具备之外,其他从事管理岗位的人员也需要具备,尤其是综合管理岗位,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国内就业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在资金往来结算、成本计算、资产核算与管理、投资核算与管理、会计报表、内部审计、财务预算、农村经济理财、财税协管、仓储管理等岗位从事财务会计实务工作。职业岗位具体包括:出纳员、会计核算员、办税员、统计员、初级纳税筹划师、内审员和会计主管等。
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任职资格按照难易程度和资格证书等级,依次可以划分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中级会计资格证书和高级会计资格证书四个层次。其中前三个层次主要以考核为主,考核通过即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而高级会计师采用的是考评结合的方式。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三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一是85%的企业希望毕业生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但是我们的学生缺乏工作实践的锻炼,于是毕业生就业情况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毕业生因没有工作经验而找不到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验就找不到工作二是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关联度偏低;三是100%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职称,同时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中级会计职称和高级会计职称要求也比较高,可见企业比较关注会计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会计工作,困境,措施
一、引言
作为一名专业的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发展极其关注,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工作已不是过去简单的记帐、出报表和报税这些对外的工作,管理职能日益受到关注,发展成为以货币单位综合地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并在参与单位经济管理决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所以会计工作的前景极其重要,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促进其合理、有序发展,这是每一个会计人的心愿。
二、会计信息必须遵循的原则
会计是以原始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的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会计信息必须遵循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的原则:
1. 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需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实现会计信息的价值。
3.可理解性。该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例如,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对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的,企业就应当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
4.可比性。免费论文,困境。免费论文,困境。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包括: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和
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它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如实地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三、 会计工作新时期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会计工作发展变化也很迅速,主要表现为:
1.工作方向的变化。由于会计地位提高、作用增强和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步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各种信息,参与经营管理决策。
2.会计核算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免费论文,困境。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及相关的财务分析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机构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工作方向、方法、工作组织机构等发生了变化,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核算程序也更加复杂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计算机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各种核算侧重点不同的财务软件满足不同核算单位的需要,并在进一步发展、完善。
四、目前会计工作面临的困境
会计工作是国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自1985年颁布实施《会计法》以来,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快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尤为需要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免费论文,困境。加强管理会计研究,是中国会计理论界的当务之急。立足我国经济现实,从企业战略层面探讨如何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将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国会计工作面临以下问题:
1.行业管理比较薄弱。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法律制度逐步完善,但行业监管非常有限。免费论文,困境。 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对于政府审计来说有时因种种原因听命于地方政府,对于“经济警察”注册会计师来说,事务所也是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法人,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失去自己应有的立场,这样形成了块强线弱的局面。
2.执证上岗的规定得不到完全执行,综合性行业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待于加强。会计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无证上岗现象,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缺乏,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而一些正规财经院校的财经类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会计岗位,使新的会计理论很难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影响了会计队伍的更新和新的会计政策在企业的实施。另一方面会计后续教育流于形式,大量的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出现了只要交费就能完成后续教育的情况。
3.执法检查不严,虽然现在有法可依,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情大于法的情况仍然存在。
4.国家的法律制度存在一定的盲区。例如,增值税实行差别化管理,小规模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一般纳税人实行按销项税减进项税后差额交税,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税款的及时准确入库,而所得税就不同,按所得额纳税,这样就给许多企业造就了一定的方便,进行调节成本费用,少纳税甚至不纳税,进而出现了“长亏不倒”的企业,这样又出现了一些地方税务机关核定企业的所得率进行强制交纳,如此以来一些真正经营不善的企业的出现了雪上加霜的局面。
5.会计人的社会地位与工作职责仍有冲突。做为大部分的会计人来说受雇于企业,既然受雇于企业,那就要求为企业服务,会计的职责是核算企业的经营业绩,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当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产生冲突时很难起到监督作用,因为会计是企业的雇员,难免就成了一个“吃里爬外”的代名词,会计人也要生存!
五、深化会计工作的几点措施
1.继续深化会计改革。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完善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新的会计制度在企业真正贯彻执行。加强会计培训机构的管理,使其真正成为会计人新业务新技能的真正培训中心。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会计方面的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保证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做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同时也要加强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律建设,促进会计法的真正贯彻实施。
3.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会计行业的信息化技术。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加强会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率和会计工作效率,以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经济发展服好务。
4.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免费论文,困境。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用《会计法》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必须用会计职业道德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会计职业道德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真正的会计职业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正确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力,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会计义务,真正做一个如朱总理要求的“不做假帐”的好会计。
现在是科技大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大提高的时代,这种大环境,必将推动会计行业发生相应的重大发展。在相对同时拥有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我们要努力的改变现状,使会计工作向最高一层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的发展服好务,同时也为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会计人而感到骄傲!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4月
[2]赵清瑞,浅谈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J]. 广西财务与会计,1986年01期
关键词 经济管理 实验课程 模拟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
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经管实验课程建设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实验教学课程是经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实验课程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尤其在建设以基础扎实,特色突出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民办本科院校, 立足院校传统优势,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善的实验条件为保障;构建完整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 课程建设及内容
2.1 课程体系概要
按照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确立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并重、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经济管理学科应用能力训练为主线,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教师指导下较熟练地独立完成各项实验,并能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完成各类论文。根据院校所在的地域性特征,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要作为实验教学的理念,并把它体现在专业实验课程设置中,贯穿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强化学生在运筹学、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课程科目的应用能力,建立合理的会计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学科实训课程规划。
2.2 实验教材的选用
基于实验教育和理论教学的差异性,在引入一部分外校以及外聘教师优秀实验教材的同时根据本校教学实际需要,加大自编实验教材的力度,形成一批适应本校专业定位、内容新颖、贴近经济发展的教材,包括自编案例讨论教材、实验指导、实训等。
2.3 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1)提升教学团队的业务能力,聘用一批有研究能力、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学任务,选调中青年教学和技术骨干去企业第一线锻炼和摸索经验。(2)改善实验教学队伍的结构。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更好地服务实践教学、技能培养、职业训练工作。以紫金学院为例,引进具有多年会计财务从业经验的某置业集团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郝文老师充实到会计实验教学队伍中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3)施行双导师制,打破理论与实验教学界限,实行师资互动,解决理论与实验教学的脱节问题。在实验报告、小论文、毕业论文等各方面与校外企事业单位中具有实际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员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校外导师制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4 实验室建设
依托计算机和网络,经管专业的大部分实验课程使用统一的平台。按教学需求从实际出发,合理利用资源,重视教学效果。采购设备和教学软件系统,从提高利用率出发,配置合理,既满足教学需求,又不浪费资金重复采购。软件选购倾向于B/S模式,可以极大提高服务器的使用率,降低因电脑故障而导致教学受到的影响。如simtrade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系统,只需分配给学生登陆号和密码,即便下课后,学生只要在学院内上网都可以继续做国际贸易实务实验。
3 实验教学的几点革新
3.1 教学方法
(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经验传授向启发引导转变。鼓励学生关注生活、深入企业、积极参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建设。以专业模拟实验室为基础,可以安排学生的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2)增强实验教学开放性,经管实验教学系统多为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利用网络系统,学生也可以在实验室空间以外任何有网络接入的地方做实验;同时学生不仅在课堂内可以做实验,也可以在课外时间自主进行。不同专业、不同学时、只要对经管专业领域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申请选做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方案设计和实验项目。
3.2 教学手段
(1)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电子教案、终端服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为实验教学服务,完善教学资料,把教师讲解、示范、投影和动画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验环境中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角色体验、分析,认识和掌握各项实际业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通经管实验教学中心网站,通过网络实验项目、公布实验信息和操作规程,可用于实验预习、课件观看、课堂录像观看、教学效果反馈等,充分共享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实验教学方式的学习,达到比传统教学方式更优的教学效果。
3.3 教学考核机制
建立新的成绩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在方法上,实验课程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采取上机无纸化考试,以社会岗位需要为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参加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证书和国家统一从业资格证书。例如,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结合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要求,确定考核内容,对于已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同学,可以免修会计电算化、会计政策法规等课程。
增加实践考核的内容,部分课程实行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由于平时上机也要进行实践考核,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更加注重实验及平时的实验模块内容的练习。有些课程实践考核比例是100%,比如紫金学院开设的国际商务模拟实习课的基础理论已安排在专业基础课国际贸易和专业课国际贸易实务中学习过,因此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国际贸易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能够自学,老师只要适当加以辅导就行,学生其主要精力放在实际应用,内容安排注意实用性,明显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感到得心应手。
财会人员在评定职称或考核时,经常会有撰写论文的要求。应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是对财务制度进行补充与完善的内容
目前我国处于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各项制度正处于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会计制度或准则在实务中经常存在执行障碍。
实务工作者特别容易发现这些问题,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财会人员碰到这些问题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理解与思考,对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形成的文章会有新的观点,可以成为知识创新型的文章。
二是对财务知识普及与理解方面的内容
在实务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财务问题,不同的财会人员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但因为财会制度和准则的内容比较深奥,很多内容还需要利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而财会人员会出现不同的理解,甚至有些理解会与制度或者准则相偏差。
通过分析不同财会人员的做法,可以找出较为妥当的解决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也有利于相关财务制度或者准则的执行。
另外,应用财务软件、办公软件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经验总结,这都属于知识普及型的文章,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宣传财务知识有很好的作用。
如对基建会计制度的会计基础进行思考,就可以针对基建实务操作中对工程进度款确认入账时两种不同做法的原因,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是调查研究类的文章
财会人员每年都要对全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平时也要对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报。这些都是财会人员参与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由财务会计转为管理会计的重要体现。
为写好相关材料,财会人员经常需要就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等问题进行调研,根据原因提出对策,以供决策参考。
财会人员把有一定深度的调研报告进行完善提升,可以形成调查研究类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现状、问题与对策等方面。
调查研究类文章的实用性较强,对改善单位管理有较大帮助,对其他单位也有借鉴作用。
一、文献综述
会计行业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行业失去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坍塌,会计行业的生命力亦会就此完结。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会计行业自身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构建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道德水平是不做假账、根除假账、彻底规范我国会计市场秩序、从源头上根治腐败的根本性措施。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高峰期:一是1996年中注协《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后;二是2002年我国“银广厦”、美国“安然”事件以后。
在这两个阶段都涌现了一大批针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1999年8月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陈汉文博士论文《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准则研究》,作者在书中比较了美国、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香港会计师联合会、我国CPA职业道德规范,并提出了我国CPA行为准则的基本框架。
北大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王立彦等人所著的《会计师职业道德与责任》介绍了注册会计师及会计职业的演变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2002年4月东北财大出版社出版的陈刚的《会计道德研究》系统阐述了会计道德理论基础并构建了包括会计道德原则、会计道德规范和会计道德范畴在内的会计道德规范体系。
2002年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会计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研究》分析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各国及主要机构的会计职业道德
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建设的有关建议。
于增彪在《重新审视美国会计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影响》(2004)一文中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讨。他先从会计职业道德的历史性、内容及其意义方面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进行了论述,然后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作了具有深刻性的表述,最后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重整战略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韩洪灵等在《会计职业道德之性质与实施:契约理论视角下的解说》(2007)一文中在契约理论的视角下,提出会计职业道德合约的实施需要在自我履行和强制履行之间取得一种恰当的平衡。
吴水澎在《会计事项、准则公共领域与会计信息真实性》(2007)一文中从动因意义、影响因素和基本内容及现状分析等方面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研究,但只注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与评价体系研究重规范研究,缺乏实证研究,从而在操作性和现实性上有一定的缺陷。
齐向阳、吴冬梅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2009)一文中指出:会计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是约束会计行为的两大规范,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随着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日益健全、完善,研究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已成为当前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认为,在构建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达成共识。因为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就会计职业道德的各个方面作出有效的规范,才能有一个评价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王书林在《试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2009)一文中指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营造良好道德氛围,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约束和监督机制,实行会计职业道德与健全法律法规相结合。
这些著作都对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的构建起了积极的作用,并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二)国外研究现状
从学术研究来看,国外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研究成果。迈克尼尔(1939)提出了真实性概念,并对真实性进行了解释,指出真实性是会计的生命,是会计存在的价值所在,从而使真实性作为会计的一个信条,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在此以后,仍然有许多会计学者致力于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研究。这其中,进行比较全面研究的是阿姆德(1992)的研究。他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五个条例:公允、道德责任、诚实、社会责任和真实。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及时和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很必要的。不仅企业本身需要,市场一特别是投资群体更是依赖于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及披露的信息必须可靠,并能保证公司及其他的信息使用者相信会计人员是以很高的道德标准执业的。”这些学术研究对西方国家和国际会计组织制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一些公认的条目也为我国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从成文的规范和条例来看,国外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也很丰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是1977年成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协调会计师行业的团体。在理事会下设职业道德委员会,专门负责对职业道德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其于1980年7月公布的《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中规定了制定会计准则的基础原则: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以及道德自律。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本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及对一些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了解,指出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实践教材落后、实践基地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1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实践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为主,围绕会计的操作规程进行动手能力模拟训练,而且这种训练,一般是以制造业为主设计的,并且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对于其他行业会计核算开展的却很少,行业单一,内容简单,并未真正实现对学生业务训练的作用。
1.2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大多是由教授理论课程的教师承担,高校会计教师大部分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没有参加企业会计实践工作的经验,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不够,动手能力不强,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只能靠所学的知识和想象指导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列举实例的能力,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1.3实习基地不健全
会计专业实习基地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内实践基地条件差,据调查大部分高校尤其是非财经类院校对会计专业实践经费投入不足,致使校内实验、实习基地的软硬件设施不健全;二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困难,与校外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是多数高校所采取的一种会计实习教学方式,但由于合作方收入与付出不对等,企业一般没有动力成为高校的会计实习基地。即使学校与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签订了学生实习实训协议,但由于企业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多数企业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和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造成校外实训往往没有实质效果。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存在毕业论文撰写不规范,实践教材仿而不真,学生实习、实验课程成绩考核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等现象。
2完善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2.1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需要构建一个既合理又便于实施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以便于对实践教学作出统一安排。笔者认为,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应包括珠算、点钞、书写规范等基本技能训练;针对课堂讲解内容进行的随堂专项训练;一门课程结束后进行的课程模拟训练,如会计电算化应用训练;企、事业单位账务处理流程应用等综合模拟训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资格培训;企、事业单位的在岗实习6部分基本内容和组织学生到校外知名企业参观学习,聘请校外知名专家来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3部分辅助内容。使会计实践教学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改变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2配备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精通实际操作的教师群体。针对高校会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采用以下3种方式解决:(1) 长期聘用或临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来学校担任专门的会计实践课程指导教师,丰富教师队伍;(2) 定期派遣校内讲授理论课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训,也可以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去做兼职会计。
2.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完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习基地,重点在于提高学校领导对会计实践教学的认知程度,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建立多功能的综合模拟实验室,建立起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境。
加强会计实习教学除在校内实践环境中模拟外,还必须在校外建立较完整的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1) 学校选择一些在行业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采取定期委派学校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为企业进行财务诊断,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等方式,使企业相信与学校合作可以获得经济利益,进而可以提高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校外实习效果;(2) 学校与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等具有研究性的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学生可以在实习基地实习,教师可以依托实习基地开展会计应用研究和会计咨询服务,进行教学案例及教材开发。(3) 加强与当地的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派遣学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实习,使学生了解事业单位、政府单位的账务处理流程。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取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加强会计实践教学还应该注重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的论文一定要和具体的案例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以从市场获得的实际数据作支持,论证自己的观点;规范实习教学过程,建立健全实习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习资料库,包括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教学大纲和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实习教材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培英, 马海鹰.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会计之友,2008(13).
[2] 吴涛.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J].会计之友,2009(21).
【关键词】 应用型财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 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 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 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 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 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
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 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 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大学教学, 2003年12期.
[2] 李瑞生. 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