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4:58:12
导语:在职业能力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幼儿阶段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教师在发现小朋友在玩完玩具之后随手就扔掉的行为,教师可以以身作则,捡起玩具,并且对玩具说:小玩具你太可怜了,我捡起你来,看看摔疼了吗,这样小朋友则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再随意的丢弃自己的玩具。同时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活泼好动与求知欲望强烈的时期,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比较感兴趣,比如稍有不留意就会给孩子的安全构成威胁,比如近期幼儿园发生的多起幼儿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幼儿教师缺乏责任意识,他们没有对幼儿教育形成足够的重视。
2如何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责任心
基于责任心的重要性,中职院校一定要强化学前专业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完善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2.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培养幼儿教师的责任心单靠书本的知识是不能完成的,因此中职院校要从教学模式改革入手,增加案例教学,通过现实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责任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近些年所发生的幼儿园学生安全事故的真实案例,并且配以相应的图片,通过这些凄惨的图片等激起学生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以此强化他们对责任意识的重新认识;同时中职院校也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
2.2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中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不仅仅表现在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与把握上,而要具备幼师教学的综合技能,其中教师的责任心是幼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的内容:一是要增加关于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相关知识,在现有的教学课程中增设责任心培养课程,当然这种责任心培养课程不一定非要按照相关的书本知识或者有关理论进行,可以充分借助社会中的某些实例等进行探讨,强化学生的责任心;二是整合学前教育课程,构建以工作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比如中职学前教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就责任心这一教学任务,整合相关的课程实现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流程性。
2.3拓展学前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责任心的培养虽然与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培养,只有教学水平过硬的教师团队才能为幼师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强的后盾支持。中职院校要为教师团队教学质量的提高创建一切条件,比如鼓励年轻的教师继续深造,提高教师的责任心,通过教师责任心的提升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
2.4完善实践教学,为学生创建承担责任的机会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加强与社会幼儿园的合作,鼓励学生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了解幼儿教学工作的真实环境,让他们参与到幼儿教学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幼儿园内的学生性格各异,教师在教学管理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责任心,不仅要关心幼儿学生的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这就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如果他们任由幼儿学生发展,那么其最终就会对幼儿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被幼儿园所解聘;同时中职院校也要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克服困难的信心等,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故意增设一些难题查看学生在遇到这些难题的表现,并且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实现。
2.5创新教学评价机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改变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反映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多种考核形式的多元化考核机制:一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考核标准,重视学生的综合技能,将责任心考核转化为量化指标,提高对学生责任心、爱心以及童心的考核;二是构建以“平时表现+实践考核+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制度,增加对实践表现的考核分析,重视对学生的综合技能考核。
3结束语
①随着普通高中的扩招,初中毕业生源的减少,客观上使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明显下降。学生不仅在基础知识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而且在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责任感及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等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欠缺,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并获得学业上的成功。②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中职生毕业后要进入社会走入职场,来自职场的无数事实证明,作为中职毕业生,虽然动手能力较强,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弱,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具有顺利解决职业场所、职业活动存在问题的能力。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学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提高中职生的核心就业能力为重点。③符合终身教育的理念,实现中等、高等教育直至终身教育的一脉相承,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职业生涯基础。④探索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找到符合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及实践,符合学生年龄和心智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为此,中职生应重视个人能力、技能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要拓宽求职途径,掌握相关的求职技巧和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求职就业能力。
2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及问题
2.1社会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冲突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企业单位的主要考核因素。麦可恩《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0届毕业生对基本工作能力的掌握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的学习能力、科学分析能力、说服他人能力是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5]。有关调查显示,56%的企业认为现阶段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比培养专业能力更为重要,而职业学校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均呈现出劣势,这与企业需求差异明显。尤其在解决问题方面,企业认为现在毕业生最缺失的能力和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出入很大。相关调查显示:超过60%的企业和在校学生认为学校现阶段有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一般,关注度不够,与企业的愿景相去甚远。企业希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工作[6]。
2.2学生个人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不足,核心能力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年龄小,而且是中考后没有考上高中、或不想继续上高中的学生,他们在世界观、学习能力、自我管理等能力上有一定的不足。父母送子女上职业学校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在就业市场能找到工作而已。有关问卷显示,有83.1%的学生从来不知道职业核心能力是什么。中职学生缺少培养自身职业核心能力的意识。一方面,受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中职教育就是教技术;另一方面,目前的中职学生都是90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全面,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过高,使他们在校时很少思考将来的就业问题,在面对就业时也倾向于听从父母的安排,缺少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职业生涯规划的欠缺使学生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不了解职业要求与自身素质的匹配程度,不了解社会需要,看不到职业核心能力在就业和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中职生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低下,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一批批中职生进入职场后,虽然刚开始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但一年后甚至更短时间,就显示出竞争的劣势,职业生涯发展受到限制,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2.3学校方面在培养核心能力上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首先,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理念落后,方法陈旧,依然采用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不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不足,在教学和管理中没有主动地渗透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师培训和认证工作涉及面还较小,力度、影响力不够。中职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职教理论素养及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不足。
3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3.1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力度政府部门的指导思想和政策、资金支持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实施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政府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投入力度。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各种方式设立校企合作基金;鼓励学校和用人单位建立对口联系,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由于各地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教学资源的不平衡性,可根据各地的特点,组织有关单位研发一套适合当地特点的教学改革方案,以培养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
3.2加强中职教师的培养加强中职师资队伍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培训,是实施核心能力培养的前提和保障。教师是具体实施教育教学的主体,只有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核心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3.2.1课程体系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整体建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都应该具有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模式、行动导向教学组织、多种学习途径进行综合化培养。①在现有课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课程的探索和实证研究,可以借鉴。与人交流能力可融入语文课;数字应用能力可融入数学课;信息处理能力可融入计算机课;自我管理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和创新等能力。②开设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如信息处理模块、数字应用模块、自我学习模块,等,让学生自由选修,缺什么补什么。鉴于中职院校学生年龄较小,历练时间较短,可以开设组合模块课程,如与人交流与合作模块、解决问题与创新模块,等。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具有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学目标,可多模式、多途径综合培养。③开展第二课堂。依照职业核心能力的模块进行划分,有意识地设计和组织相应项目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包括开展社团活动,技能竞赛活动。
3.2.2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是近年来我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是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OTPAE五步训练法,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中心组织多名专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理念,参考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所设计的一种新型的“OTPAE科学训练程序”: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e);行动(action);评估(eva-luate),用以对职业核心能力中的能力点进行训练。在OTPAE五步训练法活动中,坚持“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对行为的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组成的职业核心能力[7]。
笔者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广西河池市区的多所幼儿园进行调查,了解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总体素质良好,专业理论知识及各项基本功都比较扎实,但在实践能力方面有欠缺,如还不能有效应对幼儿活动中的突发问题,还不能高效灵活地组织幼儿教育各领域的活动等。对此,可引进和推行“全实践”理念,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针对幼儿园实际需要,更强调应用教育,在“实用和够用”上下工夫。所谓“全实践”,是指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彰显教育的实践特性。这种理念将学前教育的实践性课程扩展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素质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的技能操作,各学期的见习实习,短期的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前的综合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所有教学环节中,重视实践中的反思和反思中的知识重组重构,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逐渐成长为反思型和智慧型的现代幼儿教师。
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足的体现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须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规定,幼儿教师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有: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然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职业价值观缺失。对于所从事的职业意义、地位认识不足。表现为在工作中自我期望值过高,进而产生失落情绪,失去职业热情和兴趣,甚至还表露出消极的懈怠心理,对幼师专业内涵理解不透,对幼儿失去奉献和关爱的精神,更有粗暴训斥打骂幼儿的现象。第二,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较缺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录取时不考察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技能,导致有些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艺术教育技能的先天不足。在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主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的愿望较差。第三,管理和保育能力欠佳。很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能灵活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缺乏独立带班的能力,面对幼儿的突发状况手足无措,对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不够重视,缺乏对幼儿行为习惯的细致关注、对幼儿爱心不够,存在怕苦怕脏怕累的“三怕”思想,不愿接触幼儿盥洗、排泄、饮食等比较繁烦的事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在一线从事幼教工作,工作的对象是幼稚活泼的幼儿,学前儿童特有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幼儿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扮演好这样的角色,离不开基于实践的反思和领悟,实地经验在幼儿教师成长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决定了有必要在“全实践”理念指导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系统的职业能力结构。
三、“全实践”理念下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一)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真正产生乐于从教的意愿,并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产生幼儿教师情感最持久的原动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不甚理想,离职率高,针对这种情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培养,从单纯的关注工资待遇转到关注职业的发展,把幼儿教师当作事业来经营,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可利用一些优秀的社会资源,比如邀请优秀的学前教育专家、教坛新秀、师德楷模等来做报告、座谈等,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其次,通过良好的专业教育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学前教育专业的角色定位,懂得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激发内在的职业认同感。还可以组织丰富的活动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一个施展的平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般多才多艺,能歌善舞,通过一些能力展示的比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构建模块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课堂教学。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需要通过课堂渗透实践学习,要依据高职生的实际水平来开展教学,将各类教学法和教育技能融为一体,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大力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在一些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比如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游戏、幼儿园家长工作等中,可融入蒙台梭利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加重实践教学分量,以利于学生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形成职业能力。
2.顶岗实习与见习。顶岗实习与见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充分认识专业的绝好机会。可依托实践基地,按学习进程开展不同主题项目活动,通过学科课程实践、专题见习、毕业实习等多层次的实践模式,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中检验所学的知识,提高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3.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应贯穿在课外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成立各种社团组织、才艺特长协会,组建一些与专业关系密切的手工艺品协会、音乐协会、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戏剧表演等兴趣小组,强化学生职业技能。
4.技能训练与竞赛。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开展各项竞技类比赛与技能训练。比如讲故事大赛、朗诵诗词大赛、歌手比赛、专业技能考证等多元化训练,在竞赛的活动类型、对象、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做到形式多样、出奇制胜,全面落实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设计、表演、竞赛和考核活动,全方位检验和激发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实现“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
5.社会实践。让学生提前接触幼教机构,了解幼教发展状况,更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把知识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获得职业认同和理解,为未来幼教职业生涯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三)建立科学、健全、规范的职业能力考核的长效机制
根据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结构要素确定考核内容和项目,采取技能抽查的模式来检验学生职业能力的水平。每学期针对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技能,由专业老师设计出技能抽查标准和题库,标准要反映幼儿教育的最新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并参照近年来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初次就业岗位的核心基本技能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情景考试题目,现场操作测试。如语言活动设计、班会活动设计、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家园共育栏的策划等。这种方式以一种常态的教学结果检测,促使学生职业习惯、职业素质的养成。
同时,将学生职业能力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功能作用,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相关工作,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学生考取育婴师、保育员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将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在制度上进行规定,如在校期间要取得英语国家A级证书,普通话取得二级乙等以上证书,还有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各项课程培训及竞赛的等级证书,如亲子课程培训、感觉统合训练、蒙台梭利教育培训、奥尔夫音乐培训等课程的合格证书。参加舞蹈、歌唱、美术等技能比赛的获奖证书也可以作为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指标。
(1)将学科作为专业定位的基础。自然科学在哲学中分离出来之后又分化成了很多的学科,如管理学、医学、工学、理学、文学、天文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力学等,很多的学科如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综合学科等相继出现,我国的新闻学和传播学成为国家的一级学科。播音主持专业属于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基础也都是来源于新闻和传播学。因此,在进行学科定位中就要将播音主持和新闻传播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2)专业定位是学科的组织和选择。广播电视台在进行专业定位中,要对不同频道、节目的需求和用人标准有很好的掌握,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科的定位。广播电视台对播音主持专业在节目中的应用要有一定的了解,在一定层次和一定专业适应范围中划定标准,然后按照职业需要进行人才的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应该明确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学科的合理分布。学科建设不能离开专业的土壤,所以不能忽视学科基础进行专业建设,也不能不考虑到实践中的效益和要求勉强设置新的学科。例如,在娱乐节目中就应该明确地指明,播音主持专业的主持人是为了培养成为综合型的主持人,如医疗卫生、经济、气象等,但最主要的是对娱乐信息具有高度敏感性。新闻频道的主持人则主要是培养新闻的官方性,儿童类频道则主要是培养童趣节目的主持人。这样根据频道和节目的需求特点进行的专业定位更加具有实效性。
(3)进行学科和人才培养建设。广播电视台进行主持人培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探究本学科发展的规律、明确学习内容、提出科学前沿的成果、科学地进行指导、遵循正确的思想、明确工作实践的要求等。在进行播音主持学科探究中,也要按照这个规律进行专业的定位。因为社会信息技术普及率高,广播电视呈现了跨文化、跨媒体、跨区域的特点,电视频道和电视频率增加,广播电视发展的更加类型化和专业化。主持人也要认识到社会职业需要的变化,能够主动地依据职业需要扩充和调整学习的内容。若是出资人仅在运气发声、吐字归音等方面进行学习,很难适应不同节目的需要。广播电视台要随时根据节目的职业能力需求调整播音主持专业的定位,在节目设计和语言组织中走在播音主持的前沿,让主持人能够了解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趋势。由于广播电视台的培训设计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不能及时地传播给主持人最新的信息。因此,广播电视台要设立相关的学习结构,聘请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或者是播音主持专家讲述,让主持人能够及时地掌握社会对于职业能力的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调整。
二、职业能力需求播音主持的语言转化能力策略
(1)注重播音主持专业水平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需要,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擅长语言的使用。播音主持要有很好的语言学知识,能够纠正发音中的问题,了解吐字发音的方法,增强发音能力。我国广播电视台对语言的要求非常严格,播音员、主持人首先就要纠正自己的发音。因为播音主持通常都是语言的工作,所以广播电视台在进行播音主持专业设计时,开始要采用文稿的形式和受众进行沟通交流。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是说自己的话,而且要说编辑、记者的话,这些不同风格的话语如何进行良好的表达,就依靠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能力。
(2)播音主持树立创作理念。我国广播电视台在进行播音主持培养的过程中,开始将专业的定位定为将语言文本转变成为有声的语言,认为只有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好、话语标准就能够将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个专业的定位导致了很多主持人的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对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专业定位的过程中,要鼓励播音员、主持人能够在文本基础之上进行再次创作。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将文字一字不差地读出来,表情呆滞;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只能是按照稿件的顺序进行阅读,离开了稿件就不能顺利地讲话;有的播音员、主持人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话,但是面对稿件就不能顺利地表达。播音主持的这些问题都是主持人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在进行专业定位中要培养播音员、主持人自己创作文本的能力。播音主持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播音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主观理解,能够对文本进行良好的诠释,通过声音传递自己的感情。播音主持在没有完成录音之前就不算是完成了工作,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提高自己的即兴发挥能力,不仅能够进行合理的创作,还能够顺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广播电视台认真分析职业能力需求,可以对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一定的创作培训,模拟真实的环境,让他们体会到临场发挥的感觉,从而主动地进行创作能力的学习。
(3)学习方法兼收并蓄。播音主持的工作变化非常大,节目随时都会有新的亮点,综艺娱乐类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军事类节目、法制类节目、金融类节目都在工作中发现了播音主持对专业知识的匮乏,不断地寻求外场嘉宾。因此,广播电视台在进行专业定位的时候,就要认真地分析现在的播音主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好查漏补缺,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技能。播音员、主持人要认真地学习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在文学艺术、信息采编、创意策划等方面进行提高,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这样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迅速地进行播报。
(4)注重培养语言转化能力。播音员、主持人一般不会学习后立即在电视或广播中播报,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演练才能够和受众见面。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电视以及广播工作的特殊性,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还需要多加积累来完成。因此,广播电视台在对播音员、主持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让播音员、主持人深入播音主持的工作,了解编辑和记者的工作情况,熟知采编和播音各个方面的知识。在进行专业定位时,要让播音员、主持人知道文本语言能力是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展示,要提高内部语言的转变。播音员、主持人要了解编辑工作、协调灯光、策划创意等环节,能够在措辞亮点、眼神、表情、肢体语言、语体、语法、语音方面寻找专业特色,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质的播音主持人才。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我们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开展了《营销策划》课程与职业能力匹配度的问卷调查。对市场营销专业在校学生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6份,有效率为98%。对于营销专业毕业学生们的调查形式主要以网络问卷为主,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0份,有效率为90%。受访的在校学生年级:大一占14.29%,大二占12.76%,大三占34.69%,大四占33.16%。毕业学生的就业范围:民营企业占66.7%,合资企业占11.1%,外资占22.2%。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1、营销专业职业能力需求从问卷结果来看,在校学生认为对营销类岗位来说沟通表达能力、理解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是排名前三位的职业能力。毕业学生认为对营销类岗位来说沟通表达能力、理解洞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排名前三位的职业能力。两份结果的差异不大,可见在校学生虽然没有实际的营销类岗位就职经历,但对于营销专业的职业能力把握比较准确。2、营销专业职业能力与课程匹配度如前所述《营销策划》作为综合各营销专业职业能力知识的课程通常在高年级开设,我们希望了解营销专业职业能力与课程匹配度。为此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对于未上过该门课程的学生询问其对《营销策划》的感兴趣情况,对于上过该门课程的学生及毕业学生询问其对课程的满意度、职业能力培养的帮助程度。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在校学生中63%的学生表示对《营销策划》的学习有兴趣,但对该课程与职业能力关联有一定了解的只占到59%;在上过该门课程的学生及毕业学生中有86%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未来职业生涯有帮助,有90%的学生亦认为学习该课程能够有助于促进各类竞赛获奖以及科研能力提高,而竞赛和科研间接对就职带来积极影响,对工作能力提升也大有裨益。3、授课方式与职业能力培养虽然营销专业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对营销职业能力与《营销策划》课程匹配度较为认可,但在具体授课方式上,81.1%的在校学生和77.8%的毕业学生认为传统的《营销策划》授课方式需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相对而言,案例研究法、亲验式教学法、讨论法等授课方式更受学生们青睐。在授课媒介上,62.2%的学生倾向于采用网络课堂的途径,提高互动性。56.8%的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课堂下载学习资料,提高及时性和自主选择性。
二、提高营销职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学生有关营销专业职业能力要求的了解程度以往学生们在拿到教学计划时只能看到本学年或者大学期间有多少门课程要学,并不了解课程设置的目的以及与职业能力培养间的关系。虽然有诸多大学开设了各类选修课程,学生按学分制学习,在课程选择上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倘若学生对职业能力要求一知半解,那么课程的选择和学习将会比较盲目。在本次调查中学生虽对《营销策划》课程感兴趣但对其在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却不胜了解。因此,帮助学生首先明确营销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至关重要,教学计划并不是面向老师的,更应该面向学生。这并非是要学生来参与教学计划制定,而是要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前,或者在专业方向选择之前充分了解本专业各课程与不同职业能力的匹配程度,明确学生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提高兴趣的同时有的放矢地选择课程进行学习,而不是带着模糊的认识盲目的学习。就《营销策划》来说,其核心知识体系是确定策划目标—展开调研—创意设计—方案写作—方案确定—实施评价,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包括市场调研能力、理解创意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执行能力等,如在学习前学生就职业能力以及上述匹配度在脑海中有清晰的脉络和框架将更有助于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
(二)应用多种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如今的大学生更乐于凸显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不愿被传统教学方法束缚思想,所以单纯讲授法已经逐渐被大多数学生所排斥。案例研究法结合市场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营销情景和营销过程,建立真实的营销感受和寻求解决营销问题的方案,凸显了案例教学的特色与团队学习的重要性;讨论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亲验式教学法即通过设计与课程有关的游戏,使同学们在游戏中体会课程的相关知识,从而让知识点更加深入人心。这三种教学方法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更能适应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要。不仅传统教室和实训室可以开展上述教学方式,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可以将不同教学方式整合并提升。无论是市场调研、创意设计,还是方案写作、方案确定,越来越多现实中的营销策划步骤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沟通交流和策划方案的实施也逐步采用虚拟的方式来完成。在学习中直接通过网络平台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更可以做到学习与现实场景的无缝链接,为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笔者对所在学校2013届及2014届的134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进行调查统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比较广,具体包括金融保险、商业销售、物流仓储、餐饮娱乐、房产物业等。主要就业岗位分布也比较广,具体包括行政助理及文员、销售人员(含客服、银行客户经理)、银行柜员、管培生、人力资源专员、质检员、仓管员、采购员、估价员、出纳与会计、培训科员、幼儿教师等,还有极少数学生自主创业。其中,以行政助理及文员、销售人员(含客服、银行客户经理)、银行柜员、管培生、人力资源专员岗位为主,依次各占26.1%、23、9%、12.7%、8.2%、7.5%。
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招聘信息统计分析
(一)统计样本来源。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国内招聘网站、用人单位网站以及现场招聘会等渠道随机收集招聘信息为分析样本,对样本进行分析整理,将所有样本中涉及到的职业能力要求归纳统计。为保证研究样本科学性、针对性,在样本选取时考虑如下:首先,招聘的学历要求为大专。其次,招聘的岗位主要为上述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群所涉及的岗位,考虑到银行柜员岗位主要是通过学校搭建的订单班平台就业,在其他高职院校不具普遍性,因此不对这一岗位招聘信息进行收集。最后,招聘岗位对工作经验要求为一年以下的,这样考虑的原因是工作经验要求高的就业岗位,初次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是难以胜任的。
(二)职业能力要求统计分析。按照上述方法收集了200条工商企业管理类招聘信息,对样本进行分析整理,将所有样本中涉及到的职业能力要求归纳统计,具体要求以及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如下: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78%)、团队协作能力(50%)、责任心(46%)、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42%)、办公软件操作能力(40%)、学习能力(36%)、积极上进(36%)、细致认真(32%)、抗压能力(30%)、吃苦耐劳(28%)、信息收集与分析判断力(26%)、组织协调能力(22%)、工作适应能力(20%)、服务意识(18%)、职业特定技能(岗位特定要求)(16%)、品行端正(14%)、应变能力(12%)、亲和力(8%)、创新意识与思维(6%)、外语(2%)。
三、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通过对招聘信息样本的分析归纳,结合向企业等相关用人单位征询的意见建议,将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在具体指标设计过程中,本着精简性原则,剔除了以上出现频率小于10%的能力要求,包括亲和力、创新意识与思维和外语要求三项。最终构建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参见表-2。
(二)指标权重确定。(1)一级指标权重确定。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一级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关于层次分析法,此处不再赘述。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请来自相关企业的专家对评价指标框架中各指标进行重要程度判断,问卷一共发放12份,回收12份,其中有效问卷9份(经一致性检验后有3份问卷权重无效,故将其剔除)。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构建了判别矩阵,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1)判断矩阵计算举例。本文仅列出其中一个专家的准则,演示计算过程。(2)对专家群体的意见进行综合。共有12名专家参加咨询,每位专家可以得到一组权重赋值及相应的一致性检验。其中,筛除CR>0.1的3组权重,将其余专家同一指标的权重进行算术平均,得出专家群体集中意见的权重。
(二)二级指标权重确定。采用五级评分法请专家对每个二级指标按其重要程度分别赋予15的分值(5分为最重要),指标权重系数由专家咨询评分采用比例分配法计算,先将每个一级指标所包含的二级指标平均得分分别相加,然后再根据每个指标得分占总分的比值,计算出该项指标相对于上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具体权重数值参见表-2中二级指标后数据。
(1)针对交通类高职院校的特点,将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指标进行细化,并明确各项培养指标的轻重缓急关系,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2)进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指标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长远发展。一方面,可以使高职院校进一步明确教育教学的宗旨,把握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明确具体应采取的对策,把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中,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毕业生的专业与岗位的适应性,提高就业率,形成“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的长远发展态势。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激发了学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对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作用。
(3)随着交通运输类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目前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已经成为交通运输从业人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对交通运输类从业人员具有一些特殊的职业素养需求,国家教委也相当要求高校对这些职业素养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因此,对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重要性指标进行研究,有利于培养交通建设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
重要性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两轮调研来确立,调研对象为交通专业高职毕业生、交通行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交通类高职院校专家。首先通过对专家的访谈,确立8个一级指标: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接着通过开放式调查问卷,收集二级指标。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梳理、整合、提炼,并通过高职院校专家座谈,8个一级指标各得到3、2、2、3、2、4、2、3个二级指标。然后,在第一轮得到的二级指标基础上,再进行三级指标的问卷调研。最后,在整理、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咨询交通系统专家同行,最终得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重要性指标体系。
三、交通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重要性
指标最终通过发放50份问卷,结合文献调研和咨询多位专家,得到如下指标体系:
1.自我学习能力
(1)具有自我意识(能学):具有自我提升的愿望;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2)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想学):具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具有自我约束能力;能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价;具有对交通行业浓厚的学习兴趣。
(3)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方法(会学):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善于思考和总结。
2.信息处理能力
(1)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能力:对交通行业信息具有敏感度,掌握信息来源;具有文献检索、资源查询的能力;具有独立调研的能力。
(2)信息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信息分析方法;掌握交通行业软件的使用方法;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整理、加工和开发;对信息进行传递和展示(如报告、PPT等)。
3.数字应用能力
(1)数学基本功: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熟悉本行业的专业计算。
(2)计算能力:合理选择和解读数字信息;分析数据、展现结果,正确、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4.与人交流能力
(1)理解能力: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对行为的判断能力。
(2)正确的沟通心态: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交流技巧:口头表达能力;见识广博;书面交流能力。
5.与人合作能力
(1)团队意识:具有团队意识;具有个人风险精神;平等友善、善于交流、谦虚谨慎;团结协作精神,共同协商配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合作技巧:掌握合作的主动性和技巧性;均衡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明确合作目标。
6.解决问题能力
(1)发现问题:善于观察和总结;具有细心、耐心的素质;善于质疑。
(2)分析问题:积极思考,准确把握事物发生问题的关键;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强。
(3)解决问题:利用有效资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方案;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使问题得到解决。
(4)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忍受挫折能力;排除干扰能力;自我减压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灵活处理能力。
7.创新能力
(1)创新意识:追求超越的精神;强烈的创新欲望;具有批判能力。
(2)开拓能力:独到的见解;勇于突破,大胆尝试与实践。
8.外语应用能力
(1)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了解国外交通行业信息;能够阅读国际通用交通专业图纸、文献等。
(2)听说能力:理解他人语言、意图;利用外语表达能力。
(3)写作能力:外语书面表达能力。
四、总结
(一)政府发展规划中的需求
顺德区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要建设文化名区,提出要推进教育的现代化,鼓励并支持社会的各种力量办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建议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与顺德区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扩大教育的对外交流,建设学习型社会。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现代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设高人才聚集区、提高教育发展力。在“十二五”规划别提出要建成覆盖顺德区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对市民的再教育和培训进行重视,且提出每年提供闲暇教育服务和职业培训超过十三万人次。在“十二五”规划中,顺德区通过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提出要对课题进行研究,这课题包括体制创新、区域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发展战略和目标以及发展环境。这课题中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而且顺德区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标志就是以人、财、物高度聚集为标志,这都需要高素质人才来完成发展规划的任务。
(二)政府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
大部制后,政府改变“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以“社会比政府做得更好的,就交由社会去做”为原则,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中介、社会组织的作用,建设“小政府、大社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顺德政府学习新加坡、香港的管理经验,通过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规范性文件设立多个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法定机构,它们是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的综合性、枢纽性平台。这些法定机构的建立和运作,需要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管理人才。通过访谈多个接受公司培养职业能力的远程教育的学生,我们了解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如下:对于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来说,注重的是实用性的人才,他们信奉造物先造人的原则,重视人才的发展,通过远程班和成人班为在职员工完成大学梦;广东富信电子科技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是生产管理人才和工业工程方面的人才,他们需要的是在生产线上的管理和技术方面比较实用的课程,注重实践而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不高;顺德区金泰德胜电机公司注重的是人类资源的配置,对人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的要求都很高;广东三和化工科技公司注重员工的发展,为员工创造提升的机会,以此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情况下留住员工;广东奥特龙电器制造公司对一线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高,这是由于他们的公司发展很快,引进的设备一批比一批先进,对于他们来说,员工的技能和知识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已经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从以上企业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们需要在短期内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学部分远程教育学生想考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可知学生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据调查,有将近40%的远程教育学生认为专业基础课对其工作的帮助较大,超过28%的远程教育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对其工作帮助较大。超过50%的人认为通过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训练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其职业能力。
二、远程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然性
培养远程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时代的必然需求。通过针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满足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提高工作上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是基于职业生涯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提高职业竞争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经济活动规模的逐步扩大,新型的管理机制和劳动组织会出现,而且岗位的相互替代性越来越强,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通过对求学者在适应岗位竞争和职业的环境变迁能力的培养,如挫折模拟、团队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他们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专业的系统学习和提升,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远程教育的学生在其职业岗位上都受过一定的训练,已具有一定的从业基础知识和工作的技能。远程教育系统的专业学习,一方面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系统思考和综合应用的技巧,使他们在工作上通过系统思考、技术开发、技能应用和经验总结等,创造性地工作,把一些设计成果或思想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化的积淀,这都是人类进步的烙印,如何掌握?如何适应?就需要具备一定知识和一定综合素质的人才能跟随发展的步伐。每个人要生存,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从劳动者的角度分析,他们应具备收集信息和资源、应用知识和技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三、远程教育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路
(一)切合实际,从现代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出发
结合现代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学生能在自身企业或与专业对口的岗位中去实习,并以此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远程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与企业实习共同进行,重视实践教学,并围绕职业活动来开发课程、组织教学、实施考核,使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其他各项综合能力。
(二)注重技术水平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笔者了解到企业对于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较多。因此在进行远程教育时要注重学员技术水平的培养。可以通过项目式教学,以完成技术项目或专题为目的,有针对性地对特定人群讲解特定技术,使他们能掌握到从事某单一工种的技术,利用分工分类培养产生熟练工人,快速地提高学员的技术水平,从而满足企业的需求,为地区经济培养出专业技术人才。
(三)工作能力十分重要
学历不代表能力,企业的实际生产看重的是员工的能力,因此一定要注重实践教学,而对于某些对理论知识要求不高的岗位没有必要重复讲解繁琐的理论。在项目教学中,高标准地制定完成某一目标工作任务的程序和标准,其中有运用知识能力的标准,有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有个人及团队合作的评价标准以及完成工作任务质量的标准等等。这些都是体现他们工作能力的尺度。
(四)提高职业素养
造物先造人,远程教育不仅应该重视学生的技能和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一个从业者如果职业素养不够,那么其工作能力越强,其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反之,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工作人员,其所从事的事情都是法律所允许的事情,无论其付出多少,都会为公司和社会带来贡献。因此,远程教育应从岗位职责、职业道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和就业者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为政府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四、结语
论文关键词:高职,核心能力,应用写作教学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也就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它不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岗位,但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它,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岗位,要求劳动者既掌握技能和技术,还有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的能力;既有全面的综合知识,又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有沟通交流的能力,又有应用人文知识的能力。在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的课题中,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专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同时规定核心技能培训与测评项目为八项,即“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能力。[1]二、职业核心能力与应用写作能力的关系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在生存和发展中的基础,是保证人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岗位变化日益加快、职业风险越来越大的现代职场,高职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从业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职业核心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场可持续能力。[2]职业核心能力中“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自我提高”等能力都可以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得到培养。因此,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中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作用和现实意义。高职应用写作应该真正承担起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使命,完成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革新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正确地实现职场定位与职业发展的目标论文格式,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成为满足市场需要的社会人。[3]
三、面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应用写作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应用写作课程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在密切联系学院各专业的基础上,形成了能力本位、项目教学、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4] (一)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岗位(群)要求,围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来设计课程能力、知识、素质目标;根据岗位工作调查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注重学习情境与职业情境、职业活动对接;以能力在实践中培养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与训练方法,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拓展;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结果设计课程考核方案。课程设计思路体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专业对接,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通过应用写作教学的平台,引导学生体认“社会人”和“职业人”的角色内涵,使学生掌握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内容设计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根据职业岗位所需基本而常用的文种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任务。在培养基本的应用写作能力基础上根据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设计了“参加就业招聘会”、“举办产品推介会”、“成立设计公司”三个项目任务,建立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境,在分析各项目程序的基础上,落实各项目所要求的文种写作。 课程设计为基础模块、项目模块、拓展模块3个模块。基础模块共安排了12个文种的写作,每几类文种写作对应一顶项目任务。这些文种的写作都是完成项目任务所要具备的基础写作能力。基础模块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写作与社会交际和职业实务相关的各类应用文,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项目模块设计了根据职业岗位所需基本而常用的文种来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是“参加就业招聘会”、“举办产品推介会”、“成立设计公司”文种写作。通过完成项目内容,训练学生将写作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职业工作奠定基础。拓展模块设计了商务礼仪专题讲座、职业规划专题讲座,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论文格式,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过程的突出特色。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 将写作与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紧密结合,对接专业需求,创建了“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运用项目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坚持务实致用原则,以案例引导基础应用写作,以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拓学生视野,进行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拓展。借助多媒体、情境模拟实训室、社会生活现场,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环境,构建一门多样性、立体型课程。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案例教学法
根据职业岗位调查收集一些学生的案例、有典型性的案例或企业真实案例,贯穿于教学过程。如“合同”的写作中就收集了一些企业或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让学生去分析、讨论,最后学生与教师一起对案例进行归纳修正。如“求职信、应聘书”就选用了本校毕业生的简历进行评析。由于所选择的案例有鲜明的针对性,并且适应于职业岗位,因此对学生领会写作要领,完成项目任务就有很强的指导性。 2.项目教学法
应用写作课程设置了“参考文献的任务。学生在这样的现场教学中热情很高,进步很快,能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职业能力。 3.情境教学法
创设职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职业环境中进行写作,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能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如“求职信和应聘信”的写作,教师提供一个模拟的招聘会现场,选择学生扮演企业人事经理和应聘人员,进行求职的问答并填写应聘表格,最后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求职应答与应聘表格填写应注意的事项,这样通过设置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论文格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塑造职业意识的目的。 4.小组研讨法
在基础模块的案例分析中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项目模块中,将学生分成几个项目小组并由组员选出小组长负责本组任务,小组成员通过共同研讨,团结协作,最终完成每个项目的写作任务,并制作PPT文稿,在课堂上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在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共同商量,制定项目方案,完成文种写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协商交流,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其协作交流能力与团队精神,并在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10 [2]楼淑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析[J]. 理论界,2008,(12).
[3]高静、郑泽宏.高校学生职业能力与语文素质的关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8).
[4]李鸿.高职院校语文课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