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党建工作论文

时间:2023-03-28 14:58:17

导语:在党建工作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党建工作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建设监理;工程质量;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035-01

在美国,建设监理的社会化程度相当高,不仅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要实行监理,一般的民用建筑同样要委托监理。从监理的范围看,不仅监理酒店、写字楼、商业设施、公路、桥梁、机场、工业厂房、学校等工程,也监理普通的民用住宅建设。只要有工程项目,一般都要找咨询公司,这已成为惯例。他们监理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FIDIC制定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已经为国际承包市场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对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的责任、权利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是工程建设项目有序进行的保证书。

1 当前监理工作的误区

由于我国的建设监理制起步较晚,计划经济的体制决定了我国监理制度从一建立就有其本身的特点,没有形成社会化的监理模式,至今仍存在着以下误区:

1.1 监理制度仅局限于施工阶段

监理制度应该贯穿工程建设项目的始终,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一般仅限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监理人员接受委托后,工程马上开工,造成监理人员边干边熟悉情况,对工程并未深入的掌握和熟悉,尤其是水利工程,规模相对较大,技术复杂程度相对较高,战线较长,影响因素很多,不利于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对业主行为无规范

业主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有的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有的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其实,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者,业主委托了监理,就应由监理工程师去实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业主的意见和决策均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实施,而业主所要做的,是如何做好对监理的管理,而非直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

1.3 把监理工程师当作质检员

监理工程师是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依据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进行监理,不是承包商的质检员。这个问题涉及到职责问题,还涉及到验收程序。各项验收,必须在承包商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承包商有确保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监理负责检验工程产品,承包商不能把监理当作自己的质检员,监理自己也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承包商的质检员,监理的检查要全面。

1.4 工程质量是监理出来的

当前有一种说法,工程中有事情找监理。工程有问题,监理首当其冲,这种认识未免偏颇。监理是按照业主的授权,依据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监理的质量责任可以理解为,在设计阶段有设计质量问题的,设计监理应承担相应责任;在施工阶段,由于施工原因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不论监理是否检测到和发现承包商的不合格产品,监理应承担相应责任,但是不能因此而免除承包商的责任。因为工程建设承包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承包商须向业主提品的质量标准,这需要“三方”端正思想意识。

2 监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明确定义:实施建筑工程监理前,建设单位应将委托的工程监理单位、监理内容及权限,书面通知被监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监理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目前监理工程师只是进行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而这一阶段主要是质量控制。从目前情况看,让一个监理单位同时具备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的监理能力还比较困难,大多数监理公司也达不到这一水平。结合现阶段的监理工作,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应重点体现在施工招投标管理和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两个方面,并向设计监理发展。

2.1 监理单位应具备招投标工作的能力

施工招投标工作的好坏,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业主能否选择到优秀的承包商,能否得到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如果监理单位能从施工招投标阶段就介入建设项目,则它对工程建设项目就很了解,对业主选定的承包商也很了解,对工程建设承包合同很熟悉,它的监理工作很容易开展和实施。

2.2 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

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是监理工程师做好监理工作的原则。监理工程师最终所要做的就是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集国际和国内工程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熟练掌握《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只有熟悉合同文件,才能管好工程,使工程建设项目总目标得以实现。

3 监理单位的权利问题

3.1 监理工程师的决定权

主要有:在工程承包合同议定的价格范围内,工程款支付的审核、签认;结算工程款的复核与否定,没有监理工程师的确认,业主不得支付工程款;对索赔事项的审核,确认;对设计、施工总包单位选定的分包单位的批准或否决。

3.2 监理工程师的审批权

主要有:审批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工程施工开工令、停工令、复工令;对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设备施工质量检验;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监督,对工程实际竣工日期提前或延误期限的签定。

3.3 监理工程师的建议权

有对工程建设相关事项和工程设计的建议权,而不是自主对发现的这一问题进行变更;要告诉承包商干什么,而不是怎么干;有对不合格的承包商向业主提出撤换的建议权。

4 当前监理工作应解决的问题

(1)监理人员要加强合同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依法对合同进行管理。

(2)规范业主行为,是“三制”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

(3)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的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两个合同是监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

(4)工程款应该严格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支付方式进行支付,工程计量应按照投标书中的工程量清单中表列序号对照计量,对工程变更应按照合同中约定的计量、计价方法予以确认。工程预付款的扣除应按照规定予以计算并扣除。目前,监理工作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监理工程师必须胜任此项工作。

(5)加强对分包单位资质的审核,严禁转包。

①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填写“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并请业主进行认定。

②总承包商承担分包商的责任并对业主负责,工程报验由总承包商组织并填写相应监理表格,报请监理验收,监理一般不宜对分包商直接指令。

③监理要加强对分包商现场情况的检查,做到对分包商有效控制。

④不许承包商对工程进行转包,严禁分包商再次分包。

第2篇

据美国的一家数据研究机构统计和预测,1998年美国的Email使用者每天发送500万条Email信息,而这一数据在1994年仅仅是50万条,据预测,到2002年这一数据将达到15亿条。1998年,该国的一家位于旧金山的网上职业公司发现他们每个星期收到的Email比电话多得多,达到1000条。这迫使该公司不得不思考该如何管理电子邮件。这家公司在美国名不见经传,由此可以想见电子信息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规模充斥着现代化的机构。因此西方国家的档案工作者提出“职能鉴定”,强调分析文件所反映的“职能”比分析文件的“内容”更重要;考虑机构的哪些职能活动、哪些工作更重要,并把相关的文件保存下来,比逐件的阅读文件本身更有效。这个例子只是说明“职能鉴定”的基本思路。实际上,我们后面还会讨论,虽然电子文件的产生是“职能鉴定”得以提出和实现的契机,但“职能鉴定”中所包含和体现的思想却要丰富得多。

一、职能鉴定法形成的四个原因

一档案理论的思想基础从国家模式到社会模式的转化

有关鉴定的理论最早见于英国的希拉里·詹金逊于1922年写成的《档案管理手册》。在这部书中,他提出“档案是公共凭证的道德捍卫,档案工作人员的信条是凭证的神圣性不可侵犯。”希拉里·詹金逊认为,文件是行政活动和事务处理的原始凭证。不能有非形成者的人为干预,否则会损害文件的原始凭证性,所以他提出,不应由档案人员鉴定文件,档案人员的职责是保管档案而非制造档案,他提出应由文件的形成者从事减少大量堆积文件的工作,只有行政官员才是选留和销毁文件的唯一人。希拉里之后的许多档案工作者都曾经对他的有关鉴定执行者的观点提出过异议,由于给予行政人员较多的信任和权利,并且不存在某种监督的措施,使得行政人员可能出于一己私利或小集团的利益而故意销毁或剔除那些对其不利的文件。有关学者认为,这种观点走入极端,会导致行政意志和国家意志塑造档案。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面对激增的机关文件,美国的档案工作者开始积极地寻找管理现代档案的方法,其中T·R·谢伦伯格在《现代档案——原则与方法》1956年中发展了美国当时另几位档案工作者的观点:档案工作的重点已由保管文件转变为挑选适合保管的文件,并提出了档案鉴定的标准。谢伦伯格认为,档案只是档案人员从大量原始文件整体中选出的适于保存的极小部分,鉴定时主要应关注档案从属价值中的情报价值。情报价值反映了研究者的利用需求,因此可以看出这一鉴定观点也就意味着,以历史学家的实际利用需求或预期利用需求,作为档案鉴定的最重要的标准。这种鉴定理论也并未在档案界达成共识,有的学者认为这样会使档案馆藏只能满足狭隘的研究需要,无法广泛地反映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严重的问题是,“利用决定论将破坏文件在其形成者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有机联系”。

“形成者鉴定论”和“利用决定论”是档案学鉴定理论发展中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到传统档案鉴定理论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传统鉴定理论着重于档案价值的鉴定,即主要研究档案有用性的鉴定;其二是传统档案鉴定理论和方法主要来源于对档案价值主体的确认。传统档案鉴定理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鉴定标准、鉴定主体和鉴定方法,其中鉴定标准尤为重要,鉴定主体和鉴定方法的确立都围绕着如何最优地执行这项标准而展开,而档案鉴定标准取决于档案价值主体的需求。从这一角度出发来观察两种传统的鉴定理论,可以发现,他们所关注的与档案这一客体发生关系的主体并不一样。希拉里·詹金逊强调档案对行政管理的凭证作用,因此他主张由行政官员制订鉴定标准并执行档案的鉴定,而T·R·谢伦伯格强调档案对历史研究者的情报价值,主张档案工作者依据研究者的利用需求来鉴定档案的价值。希拉里和谢伦伯格的鉴定理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价值主体的不同。那么这两种价值主体就代表了档案价值发挥的全部的潜在“市场”吗随着档案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回答自然是“不”。

正如T·库克所言:“本世纪档案论述的主题是,根据国家档案概念建立起来的以司法——行政管理为基础的档案工作向建立在更广泛的公共政策和利用基础上的社会——文化档案概念的变革。”他接下来又作了更为深刻和具体的阐述:“从荷兰学者所处的时代到詹金逊、卡萨诺瓦时代,直至美国注重政府文件管理的时代,档案事业在传统上是由一个国家建立,为这个国家服务,作为该国政治结构和机构文件的组成部分。档案理论因此在国家理论、模式和概念中建立了合法地位。现在情况不同了,20世纪末期公众对档案的认识,或至少对用纳税资金建立起来的档案馆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即档案现在是‘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甚至通常由人民管理’。在普通公民看来,档案不仅要涉及政府的职责和保护公民的个人权益,而且更多的还应该为他们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和集体记忆。”当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档案界普遍存在的这种“社会档案”观念是受五、六十年代以来的“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反对权威、否定中心的个性正是档案理论思想基础从国家模式到社会模式的变革的哲学根源。

档案理论基础的变化,全新地确认了档案价值主体——不再是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和历史研究人员,而是社会中的全体公民。这种价值主体的改变毫无疑问会深刻地影响档案价值鉴定理论,最初是德国的汉斯·布姆斯在60年代末期,开始强调社会应确定自身的价值,档案必须如实地反应这些价值,档案价值不应该取决于詹金逊所说的行政官员,也不应该取决于谢伦伯格所说的历史学家,而是取决于人民大众。他强调,“公众和公众舆论可以使档案鉴定合法化,并且可以为档案鉴定提供基本的准则。”他号召档案工作者通过历史地研究公众舆论来发现档案的这种社会价值,并将这种价值用于文件鉴定。这是一个华丽而充满魅力的口号,但很遗憾,它并不具有指导鉴定活动所应有的可操作性。1991年,布姆斯在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提出“文件的社会价值最好不是直接通过对社会动力和公众舆论的研究确定,而应间接地通过了解那些为实现社会需求和愿望的重要文件形成者的职能来判断。”按照这种新的方法,鉴定的标准从复杂的社会价值、问题或趋势转变为由文件形成者职能显示出的文件来源。

二文件数量的激增

有关职能鉴定的提出,档案学思想基础的变化是重要的,然而不是唯一的。现代管理机构中日益形成的如‘雪崩’一般的文件渐渐使文件和档案工作者招架不住了,我们已经不可能逐件地去鉴定每一份文件、案卷,这样的工作会象一个“黑洞”吞噬文件和档案工作者全部的精力。因此,早在1957年德国的一次档案年会上就有人建议,机构应该依据其职能的重要性而选择保管他们产生的文件,划分文件产生机构职能的级别而非鉴定每一份文件的观点形成了。当时情况下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逃避的方法,因为这被认为是面对大量文件感到无助时的对策。档案工作者想通过决定文件形成者的重要程度,处置掉非重要机构的文件,来减少纸张的数量。不论这种情况是否反映了档案及文件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被动局面,它——文件数量的巨增,确实构成了“职能鉴定理论和方法”产生的又一大驱动力。

三越来越多的文件产生于机构的协作活动中

社会机构的稳定性日益削弱而且特定社会活动中不同机构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和复杂,职能鉴定的观点也适应了这样一种状况。从这一角度提出职能鉴定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海伦·塞穆尔斯,她早期从事大型科技项目文件的处理,这些项目形成的文件分散在政府部门、大学、企业和公司中,在这种情况下,以机构为核心,以单份文件为对象的传统鉴定法带来的是四分五裂和不完善的档案。因此,她设想通过“文献战略”,一种多机构的,以研究为基础的分析,将众多档案馆的鉴定活动结合在一起,使档案文件反映社会的主要论题、问题、活动或职能的方法来妥善解决现代复杂机构的庞大文件的问题。

四电子文件的产生

如果说以上的三方面的原因驱动我们采取一种与传统鉴定理论完全不同的视角的话,那么,它们的功劳确实也只能描述到这种程度,没有电子文件的出现和对其鉴定活动的研究,“职能鉴定”方法可能只是在一种观念层次上“徘徊”,电子文件使我们把问题看得更清楚,同时电子技术也赋予“职能鉴定”以更强的可实现性。

电子文件的性质和数量对鉴定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文件的数量是如此的庞大,比尔曼和海兹乔姆都认为,审视100%的文件,只为了挑选其中不足3%的文件保存下来,效率不高。

2电子文件产生分散,一个庞大机构内部将会有多个业务管理系统,而且由于业务活动彼此之间协作的频繁,一份电子文件很可能是由不同系统之中的数据瞬间联结而成的,这样,不从更宏观、更抽象的角度把握这些系统中产生的文件,而进入每个系统中对具体的文件执行“内容审查”式的鉴定方法是不可行的。

3电子文件大多呈虚拟状态,而且很多文件可能时刻与一个动态的数据库相连,这种情况下,仍采用传统的逐件鉴定的方法就会象一只永远在追赶自己尾巴的猫。

4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电子文件的鉴定要求在文件产生之初就完成,我们面临的更为严峻的问题可能不是害怕被巨量的文件淹没,而是意识到可能根本不会有文件被送来鉴定。现有的许多系统都具有动态删除和更新数据的功能,另外,对于许多通过瞬间逻辑联结形成的虚拟文件,这些文件都是瞬间即逝的,如果不在系统设计之中就嵌入档案管理的要求,不把鉴定的标准作为系统程序的一部分先行输入计算机之中,那么电子文件即使曾经存在过,也终会流失。电子文件管理研究的专家普遍认为:“档案保管系统设计阶段提供了保证鉴定决策最有效实施的最佳机会”。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电子环境中,文件的鉴定必须在文件产生之初就开始执行,鉴定标准甚至应该在文件尚未产生之前,就作为文件保管系统的一部分而存在。”这样一种要求的实现必须通过“职能鉴定”来达到,“职能鉴定”根植于对文件产生机构以及其职能活动和工作流程的深刻认识之上,通过分析机构活动的有机联系以及机构职能、活动和业务的重要性,决定文件的存留,鉴定的标准和结论必须要体现为一套详细、具体和技术可实现的方案,并最终将这套方案嵌入到文件保管系统中去。“职能鉴定是电子文件的鉴定方法”这一观念已经被普遍地接受。

第3篇

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成败也在人民。群众工作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重视群众工作,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党的优良传统

当今农村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做好群众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不能做群众工作、会不会做群众工作,直接考验着我们基层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要想得民心、顺民意,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就必须长期坚持带着感情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工作思路。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感情融合在基层,带着感情做基层工作。

对待群众要热情,要关心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去,使群众的困难得到解决,生活得到保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凡是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凡是要求合理,但政策没有明确的依据的,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解决。

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素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益,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象蚂蚁搬家那样不断地日积月累,象蜜蜂酿蜜那样做到深加工。要勤于思考,善于积累,不仅要从书本过程上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向周围同志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党建工作要严以律已,宽容待人。应把老百姓最难解决,最难办的事情,帮他们解决,让居民有安全感;做好弱势群体工作,让他们感觉到基层工作者的温暖;文明礼貌用语,做到来有问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的优质服务。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建筑工程监理对于工程成本与工期的管理控制,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等诸多方面的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在某种层面上遏制了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腐败行为的发生,为我国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工程监理在我国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监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改善。

二、当前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

(一)建筑工程监理市场管理不规范

当前很多建筑工程监理具体实施过程里,除监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以及部分监理机构资质不达标之后,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整体不规范的问题,首先是建筑工程监理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行业性壁垒问题,对监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与制约,再者,相当部分地区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违法违规阻碍外地市场主体的进入,少数地方政府机构通过对政策漏洞的利用,采取各种内部方法和手段对本地企业加以保护,正是上述的区域垄断和行业保护导致很多外地企业和外部行业难以打进其他市场,极大的限制和阻碍了市场的良性竞争,从而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对建筑监理市场内部的资源配置加以合理及时的优化,进而阻碍了整个监理市场的良性发展。

(二)监理机构资质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市场存在着供求关系失衡的问题,过度竞争导致了恶性竞争和不良竞争的出现,直接造成整个建筑市场混乱局面的发生,比如某些地方单位和个人片面看重建筑工程监理带来的各方面丰厚的经济收益,于是想尽办法通过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创建监理单位,但是这种监理单位不管是在技术还是人员素质方面都不具备实施工程监理的资质,少数监理机构甚至不能作为法人实体进行自负盈亏,更有甚者只有在由监理工程任务的时候才临时凑人,从而对监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事业心造成严重影响,此外还有一些监理单位承包监理任务的过程中存在着将监理工程业务违规转包给一些资质较差的单位进行监理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是监理机构资质管理机制不完善的结果。

(三)监理工作队伍整体素质能力不高

当前建筑监理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与不足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监理工作队伍成员的整体素质能力较低的原因,人才的欠缺直接导致很多问题无法得到满意的处理,当前绝大部分从事建筑工程监理的人员并不是科班出身的专业监理人才,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从事施工管理和工程设计的工作人员进行兼职监理,这些人往往都是经过简单短期的临时培训便走上监理工作岗位,其对具体监理工作规范认识不够深入全面,对相关监理技能掌握的不够熟练,很多人将工程监理简单的理解成工程质量监督来加以对待,再加上工程监理工作环境恶劣、收入不高,很多高素质人才不愿意主动进入这个行业,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整个工程监理队伍成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工程监理行业的整体发展。

三、推动建筑监理事业更好发展的建议措施

(一)强化对建筑监理市场的管理规范化

对建筑监理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应当从法制建设的完善入手,国家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做了很多,比如出台落实了《建筑工程监理规范》和《建筑法》等法律法规条例,建设部门还颁布了《工件监理合同范本》,这些制度规范的建设与完善对我国建筑监理市场的管理规范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很多地方还没有能够在这些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方面落到实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各建筑监理市场主体的规范管理力度,如要严格规定所有建筑工程企业在选用监理单位时一定要严格根据《招标投标法》中的明文规定进行公开、公平、公证的严格招标投标,严厉禁止出现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问题,对于部分直接委托项目,建筑单位与监理机构要严格根据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程序,政府监管机构应当进一步强化对有关材料的备案记录和监督,对于不符合程序规定和要求的工程,监管机构一律不予备案验收。

(二)重视建筑监理单位资质准入门槛建设与管理

对于当前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存在的资质较差却得不到有效管理的问题,相关职能监管机构应当对相应的监理单位资质与准入门槛问题进行严格的管理,首先,对于有违法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监理机构行为,要将其列为资质检查管理的重点对象加以检查处理,以有效制约和规范监理单位的行为,保证不发生类似的违法违规行为,再者,监督管理对于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理单位,除了要进行重点查处之外,还要给予严厉的处罚,比如吊销监理资质证明,禁止再次进入监理行业市场等重罚手段,通过强有力的惩罚措施来达到以绝后患的管理目的,其次,要对监理单位的市场准入门槛进行严格限制,确保凡是进来的都是优秀的,杜绝资质不合格的监理单位混入到建筑工程监理市场当中,最后,要坚决打击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的约束,构建统一、公平、有序的建筑监理市场,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维护行业市场繁荣稳定。

(三)重视对监理工作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的提升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对监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直高素质、高技能的监理队伍,监理工作的实效性必将大打折扣,因此应当重视对于监理工作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的提升,首先,政府主管机构在监理单位和审批和整顿过程中要对其监理队伍加以严格的把关,比如对一些固定专业监理人员低于60%以及人员建制方面不独立的单位,不予批准成立,以保证建筑监理市场整体人员素质处于较高的水准,再者,监理机构自身要重视对现有监理人员队伍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通过专业的培训教育和相关知识技能的宣传推广与实践,让监理人员不但具备传统的工程监理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设计监理技能以及在项目施工前期的咨询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工程监理工作对于全过程监理能力的需求,此外,工程监理单位还应当积极配合高校等人才培养机构的人才教育工作,通过提供实践机会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法为自身,也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兼具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监理人才,从而提升整个建立市场人才的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程监理对于任何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面对当前建筑工程监理行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不足,我们必须加以认真对待,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完善和弥补,以促进我国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环境统计;存在问题;运行机制;统计数据;对策建议

环境统计就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环境统计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环境统计数据则是编制发展规划,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统计在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综合分析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现行的环境统计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完善。

1当前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环境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基层环保部门对环境统计工作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环境统计就是向企业要一些数字,填写几个报表,对上报数据进行简单汇总就完事了,没有把环境统计的基础报表重要性放到应有位置上。因此,在填写基础报表时,将报表发放到各企业,在一定时限内要求企业上报报表,没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详实的审核,造成上报的基础报表数据填写不完整,前后项目之间逻辑性不匹配,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与企业的实际状况差别很大,甚至有些企业报表连续几年的排放量都没有变化,这些状况如不尽快改变,不但会直接制约环保工作的发展,还会导致政府和民众对环保资料失去信任,环保部门的权威性也会下降。另外,基层环保局均无独立的环境统计机构及岗位,统计工作人员多属兼职,统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特别是在将环境统计工作交给监测站后,由于监测站不是执法部门,一些企业对监测站提出的数据填报要求,不予理会,在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上较为欠缺。

1.2环境统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统计力量薄弱

基层环境统计人员大多数都是非专业出身,统计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且基层统计人员多为兼职或借调人员,统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到环境统计工作的衔接和有计划地开展。大多数市级环保部门有兼职环境统计1~2人,下辖各县区也都是一人,并都是兼职,且统计人员要么在局机关科室,要么在监测站,工作能力参差不齐,造成环境统计力量呈越往层越薄弱的趋势。基层环保部门要直接面对辖区内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任务繁重和统计力量薄弱矛盾十分突出。同时环境统计工作在硬件配置和资金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尤其在区县级环保部门),表现在环境统计人员没有专用计算机,参加培训不积极或根本不参加,造成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低,统计工作只停留在简单地季度末和年度末把基层报表和资料汇总上报而已,对环境统计数据的进一步分析非常欠缺,环境统计的基础作用还未充分体现。另外,环境统计工作技术支持单位不统一,技术支持力量不足,导致环境统计工作有效开展难度大,技术性支持力量缺乏。

1.3数据报送层次多,运行机制不畅

环境统计报表分为季报、专业年报和综合年报等几种形式,各种类型的报表均分布在不同处室,进行数据汇总和审核人员也都是兼职人员,环境统计人员相互联系少,对企业上报的数据不能很好地进行审核。就市环境统计来说,季报主要由计划处负责,由企业每季度上报一次;专业年报依据报表的归属,由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的规划部门把报表发给同级各业务部门进行填写、审核,然后汇总上报。这种报送方式不仅层次多,而且每个层次都需要横向协调,即这种纵横交错的填报程序导致统计人员协调困难、审核困难和重复调查。综合年报采用逐级汇总的填报方式:每年年底前由省级、市级和区县级环境统计人员逐级将基础调查表发放到污染物排放重点调查企业,各企业根据其全年生产、排污的相关资料计算出所需数据进行填报;然后,由区县、地市、省环保局逐级上报、审核、汇总,于次年3月20日前报国家环保总局。这种依靠排污企业计算自报、然后层层汇总的报送方式,造成企业瞒报、少报排污总量,对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层层上报的方式导致环境统计工作效率低下,运行机制不畅。

1.4统计报表偏差大,数据质量不高

环境统计是开展环保工作的基础,但现行环境统计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环境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一是环境统计的基础数据基本上依靠企业自行上报,由于企事业单位受本单位利益驱动,采用虚报和瞒报等手段,加之环境统计人员不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及自身工作经验的制约,对企业上报的基础数据的合理性、真实性难以判断,造成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值得商榷,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的实际状况;二是基层环保部门由于监测能力不足,缺测的项目依然很多,导致一些规模小的企业估算成分较多,数据的准确性较差;三是环境统计数据被纳入各种政府考核的因素之中,受地方政府的干扰大。有些地方为了完成省市长目标责任制及总量控制目标,给企业分配污染物排放量填报指标;四是目前的环境统计软件中只有逻辑性校验程序,缺乏对数据准确性的有效监督手段和审核方法。

1.5指标体系不健全,环境统计数据完整性差

环境统计数据既能反映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又能反映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应包括环境、资源、生态在内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目前环境统计范畴只限于工业“三废”排放及治理状况,对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平衡现状等方面未作出科学的指标设置。同时,环境统计指标体系设置复杂,重点不突出,有些指标界定范围解释不明确,与统计部门的一些宏观指标不配套,适用性不强。

2完善环境统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2.1提高对环境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环境统计工作是环保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它对环境管理部门准确掌握环境动态、进行环境保护和规划的宏观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基层环境统计是环境统计数据的源泉,所获得数据必须要仔细审核,对于出入较大的数据要亲自调查,重新核实,保证其数据的真实、可靠,能够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相符合,否则的话,“下坑百姓,上误国策”。

二是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提高各级环境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技知识素质,要求环境统计人员不仅具有必要的环境科学和统计的知识,还要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是要加大环境法律、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工业企业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和统计意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环境统计工作在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重视支持环境统计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2提高基层环境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基层环境统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是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基础性矛盾,因此应建立健全环境统计岗位责任制、人员变动通报制和岗位衔接制,配备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统计人员,稳定环境统计人员队伍,并选择具有一定环保统计专业技术的人员担任环境统计的负责人。同时要建立健全环境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对环境统计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分批次争取在3年内完成基层统计人员全方位培训,并要保持环境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逐步解决环境统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政治待遇和业务能力等问题,提高环境统计工作效率,形成稳定可靠的环境统计信息管理体系和工作能力。

2.3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环境统计工作效率

基层环境统计工作最好放在环保局科室内,任命专职人员负责环境统计工作,一方面便于上下协调,更顺利地开展环境统计工作,另一方面可与专业报表相互融合,更能有效地对企业上报的数据进行核实。避免基层环境监测站在面对各个企业时,执行力不强,工作人员在向下级环保局和有关企业布置统计任务时阻力大的弊端。另外,为适应当今环境统计发展的要求,基层环保部门应进一步健全环境统计体制,扩大统计范围、实行直报快报、进行综合分析、定期信息,以提高环境统计工作效率,体现环境统计工作的效能。

2.4源头把关,确保环境统计数据质量

目前,基层环境统计数据实行环境报表制度,主要表格包括: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情况、医院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等。各区县级环保部门从源头入手,加强对企业自己填报的基础报表的逐级核查。由于基层环境统计报表涉及的项目多,数据量大,要做到数据真实、准确、可靠,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对企业环境统计人员的培训。讲清数据填报应注意的事项和每一项指标含义,让企业统计人员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较高的专业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填报报表;环保部门在审核企业统计数据时,根据企业基本信息、企业排污申报年度信息以及监测报告单,采取定时、分批、分组负责审核的方法进行核实。

第二,做好污染源监测。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扩展监测项目,增加监测频次,提高监测质量,对企业污染物的排放状况,最好用监测数据来计算,充分发挥监测部门为企业服务的作用。同时,加快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的推广,发挥在线监测的作用,综合各类监测结果,建立企业污染源档案和污染物排放数据库。

第三,加大数据核查的力度。对企业上报的数据除了进行本年度的

认真核查,还要与上年度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对变化幅度较大的数据进行跟踪核查,查明其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原因,并在上报数据时作适当的备注,确保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2.5完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为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统计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满足环境统计数据为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以部门提供环境污染与防治、生态破坏与保护以及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环境统计应根据突出重点、服务管理、易于采用、保持连续4个设计原则。新增当前环境统计中缺少的生态、面源污染、环境经济、环保产业以及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问题和关注度较高的相关指标,适当地删除环境统计中重复的或不能很好地反映环境状况的指标,完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使环境统计能够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另外,对现行的环境统计数据库软件进行更新,以便能更好地为环境统计工作服务。

3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我国对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的大环境下,环境统计的工作任务也日益增多,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环境统计工作必须得到不断完善,确保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督查员实行兼任制,除市委组织部的全体干部外,另聘请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党委(工委)、党组熟悉党务工作的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6-8名、科级党务工作者10-12名。

二、督查员的条件是,熟悉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建理论,了解和掌握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有较强的议事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敬业勤奋,作风扎实,廉洁自律,联系群众,有责任性,从事党务工作5年以上。

三、聘请督查员的办法程序是,市直部门单位党委(工委)、党组根据市委组织部通知推荐人选,填写推荐表;市委组织部进行专项考察;经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后下发聘书。

四、督查员的职责和任务是:1、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基层党建工作条例法规;2、了解掌握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3、按照市委的安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4、参与市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提出意见建议;5、对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课题研究,撰写基层党建工作论文。

五、督查员开展工作采取集中统一督查和不定期参与工作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凡集中统一的督查活动,要按照市委或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并按要求完成督查工作任务;平时应结合本职岗位工作需要,主动积极地了解掌握基层党建工作的最新动态,发现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做法,认真总结经验,开展理论研究,及时向市委组织部汇报,或提出意见建议。

六、督查员应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精神,认真履行督查职责,端正督查态度,努力提高督查工作质量和效率。凡是中央和省、市委下发的关于党建工作的各种文件,要及时呈送给督查员学习了解和掌握;凡是市委召开的关于党建工作的专题会议和重要活动,要及时通知督查员参加;凡是市委组织部或市委组织部代市委制定的关于党建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安排意见、实施方案等,要事前听取和征求督查员的意见。

第7篇

区直机关工委承担的项目是成立党建工作研究会。开展此项目的目的是进一步整合全区党建资源,研究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课题,加大交流力度,促进党建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

目前,此项目的前期有关工作已经提交区委常委会研究。经常委会研究,会长由区委书记马秋平同志担任,副会长三名,由区委副书记、区长张万超同志、区委副书记邹太新同志和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力同志担任。会员由各乡镇、街道、区直机关各单位分管领导或具体从事党务工作、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同志,以及符合条件的基层政工、党办工作同志组成。

研究会秘书处设在机关工委,具体负责研究会的日常工作。

二、目标和任务

党建研究会重点研究党建工作的规律、特点,总结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制定党建研究规划和年度研究计划,选定研究课题;召开研讨会或交流会;组织评选、推荐优秀论文;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和经验;开展对外交流,加强对外宣传,力争每年对外推出1-2个研究成果,在省市级党报党刊上稿10篇以上,在中央权威刊物实现上稿突破;对内形成1-2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转化为领导决策和可操作性的文件,用于指导工作。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作为项目承办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在区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紧紧依靠区委领导,积极争取全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努力解决研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将研究会建成区委的智囊园,成果的丰产园,会员的乐园,营造党建研究氛围,形成研究合力。

2、成立机构,组建队伍。4月上旬召开区直机关工作会暨研究会成立大会,成立机构,组建农村党建研究、社区党建研究、非公党建研究、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建研究四个研究组,发展会员,网罗人才,壮大队伍。

3、建章立制,抓好学习。建立健全会员学习制度,加强会员学习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开展学术讲座活动,组织会员开展党建研究培训。积极争取到外地办班或者参加外地学习活动。

4、筛选课题,重点攻关。采取上下结合的办法筛选课题,一是省、市各级下达和区领导交办的重要研究课题;二是针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重要课题;三是基层单位提交的一部分课题。课题确定后,精心组织,可以打破研究小组界限,抽调专人,集中力量,组织专门课题组,开展重点攻关。

第8篇

二、继续抓好“五好”党支部建设和“六先”党员先进性工程等工作,我要紧密地与党支部其他成员一道认认真真地开展好党支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从建立健全党支部的工作标准、实施方案、制度完善、各种资料的整理、归类等,在发展党员、缴纳党费、党员民主评议、上党课、团支部工作、工会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等方面都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促进党建工作上台阶。

三、我在抓好党支部的日常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落实局党委“12345”党建特色政工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党建特色政工活动,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落到实处,。

今年,检修所、市郊局、**局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为《抓好班组文化建设、争创明星班组》和《提高写作能力、我为企业添彩》为主题的党建特色政工活动,结合电网实际,加强班组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班组职工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内部凝聚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统一班员思想认识,缓解基层班员的压力,塑造充满活力的企业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开展新闻宣传报道竞赛活动,进一步搞好新闻宣传报道,交流经验,宣传典型,鼓舞士气,促进工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掀起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闻写作和新闻摄影知识的热潮,进一步促进职工写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树立电力企业良好的形象和展示电力职工风采,做到内鼓士气、外树形象、激发活力、促进新闻宣传工作上台阶。

四、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要积极参加和组织职工参加我局的各种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廉洁自律方面的学习讲座、征文和知识答题等。同时我要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能以权谋利、用职务影响收受单位和个人的礼品和有价证券,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9篇

**电网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暨五届一次职代会圆满结束了,我认真学习了唐斯庆作的工作报告,孙兆媛作的职代会工作报告。我在都匀供电局检修试验所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如何贯彻落实**电网公司“两会”精神,如何抓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如何与广大党员和职工一起搞好安全生产和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等工作,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电网公司“两会”精神。不但自己要带头学习,还要组织广大党员和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通过各种形式,把会议精神尽快传达到班组、职工,用会议精神统一全体党员、职工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抓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

二、继续抓好“五好”党支部建设和“六先”党员先进性工程等工作,我要紧密地与党支部其他成员一道认认真真地开展好党支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从建立健全党支部的工作标准、实施方案、制度完善、各种资料的整理、归类等在发展党员、缴纳党费、党员民主评议、上党课、团支部工作、工会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等方面都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促进党建工作上台阶。

三、我在抓好党支部的日常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落实局党委“12345” 党建特色政工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党建特色政工活动,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落到实处,。

今年,检修所、市郊局、**局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为《抓好班组文化建设、争创明星班组》和《提高写作能力、我为企业添彩》为主题的党建特色政工活动,结合电网实际,加强班组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班组职工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内部凝聚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统一班员思想认识,缓解基层班员的压力,塑造充满活力的企业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开展新闻宣传报道竞赛活动,进一步搞好新闻宣传报道,交流经验,宣传典型,鼓舞士气,促进工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掀起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闻写作和新闻摄影知识的热潮,进一步促进职工写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树立电力企业良好的形象和展示电力职工风采,做到内鼓士气、外树形象、激发活力、促进新闻宣传工作上台阶。

四、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要积极参加和组织职工参加我局的各种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廉洁自律方面的学习讲座、征文和知识答题等。同时我要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能以权谋利、用职务影响收受单位和个人的礼品和有价证券,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