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体育体育论文

时间:2023-03-28 14:58:24

导语:在体育体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体育体育论文

第1篇

虽然体育游戏课堂魅力无限,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合理适度的选择游戏内容,明确游戏规则,保证游戏安全,达成三维目标。完成体育教育教学任务。总而言之,体育游戏的选择不能盲目地为游戏而游戏。

1.1、游戏中激发兴趣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某种体育项目和活动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浓厚的体育兴趣能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最良好的学习状态。兴趣是激发一切创造的源泉,体育游戏的多样化特性恰恰能够更好地激发体育兴趣教学,让学生自主组织与创造体育游戏都将能够增添不一样的课堂氛围和教学实效。可见,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如在教学“健美操”的教学内容时,每学习完一组动作,我都要组织临时的小擂台,激发学生主动温习,增强课堂教学的情趣,提升团队意识,提高协作能力,收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再如,在“乒乓球”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后进行比赛竞技,以小组比分的形式定输赢,让学生在追赶比分与互相切磋球技的过程中享受到体育兴趣教学的快乐。

1.2、游戏中体验快乐

体育课中若少了快乐,教学就会像枯树一样了无生机。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感受快乐、体验到快乐也是当今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一旦在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体育运动就会形成一种自觉行为,体育运动必将成为学生继续参加体育锻炼的绵绵动力。我们知道:运动的快乐源于多种因素,游戏中体验快乐是最直接的一种。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只要制定好游戏规则,把握好游戏环节之间的关联性,设计好游戏技术的挑战性、开放性,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挑战、交流、创造的情感体验中提高竞技水平。如在教学男生的跨栏跑时,障碍物的形状、高度、放置等要反复试验、精心策划,既不能让学生“一伸手”就“摘到桃子”,也不能让学生“跳一跳”仍“摘不到桃子”,学生在自定目标、挑战目标中不断体验快乐,提升了运动学习的乐趣。再如,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球类丰富教学,如让学生传递排球、小组投篮等都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

1.3、游戏中鼓励创造

在学校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某一特定学科的事。高职体育教学中肩负着培养创新意识的、开发创造潜能的历史使命。做为一线的高职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为学生张扬个性搭建平台,要为学生创新超越铺路架桥。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每堂体育课中慢慢渗透,逐渐建立体育创造思维。创造力的培养还要讲究实效,讲究方法,体育游戏恰恰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创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创造力培养的成效。如在篮球训练教学中,小组分头行动。创编出自己喜欢的、具有新意的、有利于提升篮球技术的游戏活动。同学们创编的“投球得分”、“叫号接球”、“接球击人”等多种游戏。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在体育舞蹈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充分发挥个人潜力,自由编排舞蹈动作,自主选择舞蹈音乐,只要作品积极向上、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可以推荐并推广,让同学们都可以参与进来进行锻炼。

2、结束语

第2篇

国家的政治经济在不断前进,也推动着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都知道,电影是一种技术,不断传递着人类生活和人类文明。体育活动因为有了人的参与,体育也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体育所展现的魅力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反映体育的电影也越来越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体育活动已日臻完善,体育也有了更多的寓意。体育不再单纯地只是体现体育的魅力和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在多元化的经济政治格局下,体育有了更多的含义。体育电影则将体育活动的多重含义通过电影艺术完美展现出来。

有了体育活动,就会相应产生与之相匹配的体育文化。文化是一个很大很宽泛的概念,但是毋庸置疑,体育文化是大文化中的重要一员。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不仅能净化人们的灵魂,也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不仅能为人们带来各种乐趣和活力,也能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巨大作用。严格来讲,体育文化是作为人类自身需求的一种很特殊的反映。体育文化同时也是人们在日常的体育实践和体育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在汗水与泪水的任意挥洒中,在与队友为同一个目标不懈奋斗中,在与其他人同场竞技中,反映出来的一种文化特征。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体育所反映出来的文化特征也不尽相同。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固有的特征同样能影响体育文化,也会影响人们的思想。我们能在不同时期的体育生活和体育现象中展现出体育文化的特征,在人们的体育实践中,不知不觉地,人们就会展现出体育文化的娱乐性、竞技性和教育性等特征,从而促进人们的身心发展。运动者的身体发生改变,他的体育活动也会发生改变。体育文化来源于我们的体育活动中。我们所受的教育、我们周边的环境等都会影响体育文化的发展。

影视体育文化思想缺乏社会认同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反映体育文化的体育电影也逐年增加。体育电影能反映出体育活动的水平,也能在电影中反映出相应的体育文化。中国的体育电影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从边缘逐渐发展到主流电影,这样的转变,在时间上,我们无法看出我国体育电影走得有多辛苦,有多艰难。但就是在一代又一代导演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的体育电影终究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体育电影的繁荣,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体育文化的进步和前进。但是深入探析我国的体育电影,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因为思想性不深,无法被广大观众认同。广大观众还是对体育电影不感冒。体育电影的票房和影响力都达不到预期,让很多人对中国体育电影都抱着怀疑态度,这对中国体育文化也是不小的冲击。

很多体育电影在电影的选材和叙事上都偏离了体育文化的精髓,电影没有很明显很好地展现出体育文化的魅力。《体育皇后》这部电影,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虽然时间有点久远,但这部电影在中国的体育电影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思想都比较纯洁单一,周围也没有什么诱惑。故事的女主人公林璎因为短跑能力突出,成了短跑项目上的常胜将军。成绩如此突出,一时间风靡全校,各大媒体对她的光辉战绩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些原本不属于体育赛场上的人和事,正悄然地改变着林璎的思想。她的成绩很明显地下滑,人也变得浮躁和自满,而她自己却没意识到自己的改变。直到林璎偶然一次听到一个女运动员为了体育坚持不懈,直到死亡的故事,让她幡然悔悟,明白了到底要追求什么样的目标,究竟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体育皇后》这部电影,通过女主人公林璎的遭遇,来体现体育的参与者必须要有很强的思想性,这对体育电影的发展同样如此。体育电影的主题不深刻,隔靴搔痒,效果不明显,观众也不感兴趣。一部体育电影的观赏性不强,文化韵味不浓,是很难吸引观众的。观众无法在观看电影之后得到思想上的共鸣和理解,这很难让观众信服。

影视体育特技过于泛滥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的体育盛事,也是世界的体育盛事。在北京成功举办的奥运会,无疑是将中国的体育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度。趁着这股东风,很多人对体育的热情有增无减,体育也成了全民的话题。体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与体育相关的活动也越来越多。除了在职业赛场上的职业运动员之外,普通人也对体育抱有极大的热情。很多人都会在业余时间里从事与体育相关的活动,如踢毽子、打羽毛球等。这些活动更多的以娱乐玩乐为主,但是也充分体现出体育的魅力和体育文化的魅力。我国的体育电影事业虽然起步晚,但中国的市场广大,人们对体育电影的包容性也很强,给了导演足够的空间发挥。体育电影中展现的体育文化,才是人们关注的地方,但是很多导演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无法彰显出体育电影的社会意义。

2008年,台湾导演朱延平的电影《大灌篮》上映,这部集结了黄秋生、周杰伦、曾志伟的电影,除了商业性之外,也是一部反映篮球运动的一部体育电影。这部体育电影主要讲述了由周杰伦饰演的世杰与篮球的不解之缘。故事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年轻的男孩子都很爱篮球,世杰也不例外,在成为篮球高手这条道路上,世杰吃了很多苦,也经受了很多磨难,但这些困难都是他日后成为篮球高手难得的经历。这部电影画面很美很刺激,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但是,这部体育电影中,那些根本不可能做到的灌篮技术,在男主角世杰眼里,就是小菜一碟。各种高难度的篮球动作,世杰都能信手拈来。如此明显的炫技效果,事实上就是特技效果让很多观众难以接受。这些高难度的灌篮技术在影片中频频出现,无论是男主角,还是电影中的其他角色,在篮球这项体育运动上,都拥有了超能力,任何体育技巧和篮球技术都不是什么难事。《大灌篮》这部电影,虽然主要讲的是篮球这项体育运动,但炫技过于明显,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中国体育文化的精髓。

影视体育主题商业娱乐性过重

提到体育精神,体育文化,无非就是运动员的各种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等,这些体育主题被用了又用,除了这些主题,很少在体育电影中看到其他的主题。当然,体育运动中一定会反映出运动员在进行体育活动中展现出顽强拼搏等精神,这些精神,这些主题本身就是体育自身所带有的,这也是体育运动的本质。但是如果每一部体育电影都以这样的主题作为电影主题的话,那么体育电影的主题就未免太单调平淡了。除此之外,体育电影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是,如今的体育电影中掺杂了太多的娱乐元素,让体育电影的商业性和娱乐性被无限强化,反而弱化了体育电影本身应该展现的体育文化的内涵,这也是对体育精神的一种损耗。

《少林足球》这部电影,很多人都看过。这是周星驰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电影,是周星驰喜剧电影的代表。这部电影以足球为切入点,融合了喜剧和功夫的元素。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口碑和票房达到了双赢,更是在香港电影处于低潮时候的一部力作,是香港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电影是由周星驰自导自演的一部喜剧片,周星驰的招牌特色无厘头在这部电影中发挥得十分突出。《少林足球》是一部体育电影,主要讲的体育活动是足球,用喜剧和励志等元素包装,除了展现体育这一元素,电影中的商业性和娱乐性也十分突出。赵薇饰演的女主角相貌普通,性格内向,但深藏不露。通过一系列搞笑的事件作为铺垫,逐渐成为在足球场上的佼佼者。足球的魅力是无穷的,周星驰和赵薇的倾力表演将足球的魅力完整地表现出来。但是《少林足球》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体育电影,也展现出了强烈的足球精神和中国体育文化,但是电影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太强,人们在一片笑声中,能记住的只是赵薇刻意扮丑的面容和周星驰被刻意夸大的球技,而真正的体育精神容易被这些过于修饰的事情所掩盖,局限了体育文化的表达。

第3篇

1.1体育课程较为枯燥中专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年纪,这个年纪的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的兴趣刺激才能够培养出对一件事物的长久的注意力。但是,很多中专学校的体育课程都是为了完成课程目标而设立的,课程内容一般都只包括理论内容和实际运动内容等,缺乏趣味性的创造。这使得学生对于理论课程不感兴趣,觉得体育理论课较为枯燥。而在体育运动课程中,由于包含着很多枯燥的重复练习和耐力练习等,使得同学们对体育运动课程缺乏兴趣。并且,很多教师在体育课程的进行过程中也不关注学生们的兴趣,只是按照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导致了一些原本对某些体育项目有兴趣的学生难以发展其兴趣,最终导致了其对体育课程的排斥心理。

1.2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通过我们对一些中专学校的调查发现,很多中专学校存在着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状况。在体育课程上,授课内容是教学任务中统一要求的内容,教师首先让同学们进行热身练习,热身完毕之后,教师示范体育项目的标准动作,学生按照教师教授的标准动作进行练习。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既缺乏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关注,又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和爱好的差异性,很容易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高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1.3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一些中专学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缺乏也使得体育教学趣味性不足,体育教学目标难以顺利实现。首先,一些教师基础体育知识缺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同学们进行科学的指导,导致同学们在体育课程中容易受伤,这使得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存在畏惧心理,不能带着高昂的兴趣完成体育学习。其次,一些教师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够创造出充满趣味的体育学习环境。他们不能够将体育锻炼融入到游戏当中;不能够开发一些小的锻炼方式,将体育锻炼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更不能够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这使得体育课程枯燥乏味,学生难以融入其中。

2提高中专体育教学趣味性的方法研究

2.1对中专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爱好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通过学生的体育爱好进行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增强。中专体育课程有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这些任务规定了中专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基于此,教师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体育课堂分为两部分,先教授学生必修的内容,使学生基本体育素质不断提高。然后,再对同学们的体育爱好进行培养和发展,使得同学们能够在兴趣爱好的推动下对整个体育课程产生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2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快乐的心态下接受和巩固体育课程内容,所以,我们需要创建愉快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亲切和蔼地对学生进行示范和指导,在对学生不标准的动作进行规范时要幽默风趣,并且对学生多加鼓励,避免因为过于严厉而打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其次,适当地在体育课程上开展竞技体育,让同学们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中获得体育学习的成就感,提高体育学习兴趣。

2.3提高中专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学生能不能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能不能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到科学的体育知识,能不能培养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等。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提高中专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保障体育教学的科学进行,避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受到伤害。

2.4在体育课堂上引进体育游戏来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体育游戏结合了体育的锻炼性和游戏的趣味性特征,能够将同学们的兴趣充分吸引到课堂之中,使其在轻松的环境和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体育课堂上引进体育游戏,以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例如,长跑是较为枯燥,同时,对同学们的体力考验较大的运动项目,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警察抓犯人”的体育游戏,来提升同学们的参与兴趣。选取两名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担任“犯人”,其他同学扮演“警察”追捕“犯人”,来让同学们用追逐的方式来完成长跑练习。这样,在好胜心和趣味性的推动下,长跑的困难性能够有一定的降低,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也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

3结语

第4篇

第一、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较为固定。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开始、准备动作、基本动作和结束等部分,模式死板而固定。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到乏味,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大,难以提升教学效率。第二、轻视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小学体育老师一般都按照课程标准来制定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身要求,没有实现分层次教学。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体育教学要求动作统一,让学生出现消极学习的情况,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第三、体育教学的课堂结构导致教学效果较差。教育部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没有以小学生的心理为出发点,没有对学生的需求、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分析,只是通过体育课达到提高学生体质的目标。这种囫囵吞枣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进而教学效果较差。

二、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的对策

(一)运用情景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只有在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在不断探索中得到情感体验。课堂环境宽松和谐并不只是依赖生动、故事、游戏等方式,更要求教师运用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鼓励和智慧的语言来实现的。首先教学要以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和求知欲。其次要让师生的关系更和谐,老师不但是知识的指导者和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互动互助,鼓励学生的进步。最后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率教师要适度、准确的制定教学目标,并实施有效的引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体操和田径等项目,缺少趣味性,导致学生虽然完成教学内容并达到标准,但心理上没有真正吸收和接受。应该按照小学生的心理增加健身、娱乐等内容,让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学生锻炼方式,丰富其社会知识,提高其适应大自然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灵活的教学能够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若想小学体育课充满活力和生机,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模式。要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辅助教学,让学生了解和领悟小学体育的真谛,有意识的改革并创新教学方法,逐渐增强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

三、结语

第5篇

论文关键词:理想,体育,学校体育

 

多年的学校体育教学使我感到,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体育教学在一些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小课”或“花瓶”,有的学校甚至把达标等同于体育,使体育仅仅局限于达标训练,而体育的精神意义和体育的崇高境界却被淡化和遗忘了。这无疑使学校体育走进了死胡同。因此体育论文,有必要重新审视学校体育,呼吁理想的学校体育。

一、理想的学校体育应能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地追求卓越,挑战自我,才能做出非凡的成就,才能拥有辉煌的人生。在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更快、更高、更强”冲击,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向上,在某种意义上比形成某些体育技能、获得某些体育成绩更重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二、理想的学校体育应注重磨炼学生的意志,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近些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呈现萎缩状况。而由于独生子女的“独”体育论文,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经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果断、自控力、坚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难得有培养的氛围和机会,孩子从小被喂娇了、抱懒了、惯坏了,有的成了“胖墩”,有的成了“豆芽”,还有的成了“药罐子”等。这与时展对人的强健体魄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唯有进行强有力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心智“苦”,筋骨“劳”,不断体验欢快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信念才会得以养成,也才能承担起“天降大任”。学校体育必须承担起磨炼学生意志的使命与责任。

三、理想的学校体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体育论文,使体育活动成为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体育运动能培养个体的合作意志,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也要让他们学会合作。要引导学生成立自由组合的体育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指导学生进行对抗团体竞赛时,要鼓励学生敢打敢拼,更要鼓励学生默契配合,反对个人英雄主义。

四、理想的学校体育应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处在激烈变化的时期,他们同时又身处纷杂的社会环境及沉重的学习负担之中,极易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体育论文,养成健全的人格,是现代教育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和使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做到既让学生勇于争光、勇于拼搏,又让学生正确对待名次、成绩,做到胜利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理想的学校体育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在学校,体育课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这不仅因为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从事自己深爱的游戏与活动,更因为体育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也有一些学生最头痛、最讨厌上体育课。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体育论文,尊重这些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是现代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更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张扬自己的个性。要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开展体育活动,在体育项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体育课堂上寻找到自己的乐趣。只有充满乐趣的体育教学,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才能收到真正的实效。

第6篇

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可以发现,那些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趣味性强、具有较高可操作性的体育游戏往往更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它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达到教师教学目的往往更直观有效。但问题在于,教师如果没有对体育游戏的内容进行创新,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感,很多体育游戏学生已经“玩”过多次,再以老内容进行体育游戏教学也只是重复操练,再好的体育游戏不经过创新应用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建议

2.1对体育游戏的应用时机进行准确把握

很多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知道该在何时应用体育游戏,其实纵观一节体育课的课程安排我们可以发现,一般的体育课程可以分为课前开始的准备阶段、课程中的基本阶段、课程结束后阶段。作为体育教学的手段之一,同样的一个体育游戏在不同的时机应用,会达到不同的质量效果。比如在这三个阶段中:

(1)课前准备阶段的体育游戏要以热身辅助类的游戏为主,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活动身体防止运动损伤,常见的游戏包括“口令反说”(即命令的同学说稍息,其他同学则立正)等;

(2)基本部分的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游戏内容的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兴奋程度;另一方面要通过体育游戏达到体育知识、技能、意志品质的培养。例如在篮球项目的运球技术练习中,学生在运球时不抬头,就可以采用“运球追拍人”的游戏,利用半块场地,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游戏时间,避免了运球练习过程中的单调乏味性;

(3)课程结束阶段的体育游戏选择要以整理放松类的项目为主,在经过一节课之后学生的身体状态较为疲惫,要选择让学生恢复安静,消除疲劳,重新获得愉悦的体育游戏项目。如“逢七过”等。

2.2在体育游戏中将体育与职业素养相融合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要与职业发展挂钩,要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服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会将一些体育技巧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之中,通过体育游戏来达到教学目的,实际上一方面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身体素质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整个游戏的过程当中,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游戏任务,陶冶自己的情操,这其中涉及到了很多体育游戏中的体育精神,如遵守游戏规则、公平竞赛、要有拼搏意识、团队意识等等,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同样涉及到了工作上的勇于拼搏,坚持不懈,要与同事之间有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的意识等,教师要注意将体育游戏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发挥体育游戏的多重功能,不仅要让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当中学到体育知识和技能,强健身体,还要让学生学到体育精神,为职业发展服务,让体育游戏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2.3体育游戏的教学目的要遵循学生专业发展方向

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会经常在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这一过程的游戏内容选择要与学生专业发展方向相一致,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不同职业的学生通过体育游戏所达到的目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例如,导游类专业的学生注重体育教学中的体型姿态、上下肢协调能力等,所以在体育游戏内容的选择上以耐力培养,动作灵敏准确为主;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所以体育游戏的内容选择上要以站姿、耐力、体型等方面为主,结合教师上课时的状态,发展肩带肌、腿部肌肉的力量,一般耐力与下肢静力性耐力;技工修理类专业的学生需要良好的上肢力量、手指手腕的灵活性、静力性耐力等,所以体育游戏应发展上肢的动力性耐力、肩带躯干的耐力,最后上文提到的会计、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此类职业具有明显的较长时间坐姿的需求和注意力、专注能力上的要求,针对坐姿问题可以着重发展学生的腰背力量和颈椎耐力,同时加强手指协调能力的培养。

2.4要发挥教师在游戏结束后的评价作用

很多教师在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中往往存在虎头蛇尾的问题,体育游戏在热热闹闹结束后便草草收场,没有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乏对学生在游戏表现中的客观评价,大大削弱了体育游戏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评价也要站在职业发展的角度上,评价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让学生对整个体育游戏的过程进行梳理和小结,明白此项体育游戏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评价内容方面,教师的视野不应仅仅局限在体育游戏本身,除了对体育游戏的过程进行详细点评外,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游戏过程当中的拼搏精神、团队意识、体育精神等,鼓励学生勇于拼搏,永不言弃,将这些优秀品质带到未来的职业发展中。

3结语

第7篇

1.教师常用教材情况。教师选择篮球的频数最高,出现最少的是网球,足球出现的也不多。可以看出教师选择教学的内容以基础内容为主,很少涉及有拓展模块的教学内容。篮球和乒乓球场地和器材齐全,容易开展。网球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体育项目,在以前网球被认为贵族运动项目,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从事网球这门运动,但是,现在中职院校网球场地设施建设还处于滞后阶段,学生想去从事却没有条件,这和学校资金的注入以及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有直接的关系。足球运动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在中国却是受到了冷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学生普遍对足球失去了好感,再就是足球运动讲究快速度、高对抗。学生从事足球运动时易受伤,所以,教师为了追求安全第一的思想就会选择那些容易组织,易于管理的个人项目去教学。调查也发现学校对新兴体育项目(如轮滑、体育舞蹈、街舞等)的引进也是少之又少,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有以下几点:场地设施器材不够齐全、学校对体育不够重视、教师专业能力不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受限等。

2.教师与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体现专业性的态度。大多数的体育教师认为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应该体现专业性。无论是田径,还是球类或是民间体育,都很难找到能体现职业性的,都是基础性项目,职业学校应该体现其职业性,教师应该打破常规的课程内容选择方法,构建出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内容。学生与教师的态度一致,认为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需要体现专业性。所以,学校应该从学校设置专业的角度来设置体育选项课。如计算机专业需长时间坐立在电脑旁,电脑族容易带来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以及眼部疾患。所以,体育课中就应该多体现一些针对头部、颈部、腰部的有氧健美操。对于烹饪专业要练习腕部力量和上肢力量的练习。对于电工专业应该练习攀爬能力和下肢力量,等等。

3.福州市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对现行体育课程内容的满意度。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现行内容的满意程度不高。体育教师与学生对现行体育课程内容的态度也说明现行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陈旧化,教学手段的单一化,体育教材滞后、开设的体育项目没有特色等,说明它不能满足体育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这样的课程内容能否达到相应的课程目标就可想而知了。

第8篇

体育教师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分析我们在河南省新乡市辖区内选取、调查了61个行政村,有学校的44个村共有体育教师52名(有的学校有2名以上体育教师).在调查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是否参与过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中了解到,参与过的占21.4%,未参与过的占78.6%,究其原因,是行政村中的体育活动场所较少,能经常开展农村体育文化活动的行政村微乎其微.在调查是否愿意为农村体育提供无偿服务中了解到,有43.2%的体育教师表示愿意,有56.8%的体育教师表示不愿意,但有68.1%的体育教师表示愿意提供有偿服务;而不愿为农村公共体育提供服务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任务繁重、无时间、无经济效益和精神回报等.

体育教师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优势分析

可为农村公共体育提供专业化服务我国农村管理者多为行政干部,其中的体育专门人才少,缺乏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他们是健身锻炼、康复咨询、指导群众体育活动的最佳人选,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可为农村公共体育提供专业化服务.缓解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指导人员紧缺的矛盾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指导员人数少,专业水平偏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如果能吸引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可有效缓解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指导人员紧缺的矛盾.促进农村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和谐发展农村体育发展对学校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可以不断了解农村体育状况,研究出现的问题,指导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同时,又可在农村体育活动中运用和传播学校体育竞赛的方法和新的健身方式,促进农村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和谐发展.丰富农村体育活动内容体育教师通过在校学习和就业后的在职培训,掌握了多项运动技能,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以及趣味性强的体育竞赛活动,吸引广大农民参与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满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体育教师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可行性

第9篇

一、题目来源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八、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

[3]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4]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6]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7]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

[8]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

[10]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

[11]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

[12]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

[13]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

[14]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

[15]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期限为五个月左右,2008年5月开题,2008年7月结题。研究进度分为查阅指导教师指定及其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整理、最后成文四个阶段。

2006年5月查阅文献资料阶段。

2006年5月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

2006年6月资料整理阶段。

2006年7月最后成文阶段。

开题报告参考范文:

赏识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我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中,教育公平问题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智障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智障教育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对智障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加大,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智障儿童经过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仍需要人照顾或者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闲置在家,没有机会参与社会生活,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食其力,依然靠父母养活,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智障学生的教育,不在于传授给学生系统的、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在于为他们将来顺利地回归主流社会,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做准备,最终能够获得社会的理解、接纳和重视,使之同健全人一样参与社会、贡献社会,分享社会的进步成果,体现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近十年来,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国际上非常重视“支持——融合”,注重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国内外也研究出了很多课程体系和评量标准、教育方法,但其中的教学方法有的范围太宽、有的层次太深,不适合我校使用。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了《赏识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课题,争取经过摸索研究,让赏识教育贯穿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智障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智障儿童在课堂中愉悦接受知识、找回失去的自信,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解决以下问题:以表扬和多元赏识为主,为这些残缺的孩子找回自信,挖掘出他们内在的潜力为目标,依据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智障儿童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社会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在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唱游与律动、美工、劳动技能、康复训练、书法、体育与健康等科目的教学中研究出适合特殊教育课堂的教学方法。

根据培智学校的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所开设的有教材的课程和自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的校本课程的课堂中运用赏识教育,充分挖掘智障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在老师、家长、同伴的赏识中尽最大的可能找回自信,学会更多的知识,掌握生活技能,以便于以后更好融入社会、适应生活。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预计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外赏识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代表人物,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增强对变化了的环境理解和对自我的了解。教师不应该使用惩罚、强迫和种种要求或约束来促进学生学习,而是要重视他们的意愿、情感和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的潜能,可以“自我实现”。这一理念为赏识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赏识教育的主要理论渊源。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最低层的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发展的顶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赏识教育的启发在于:第一,学生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教师与家长应首先关注的,满足学生健康、科学、安全的衣、食、住、行的需要。第二,要大力倡导先进的、和谐的师生观,尽量满足学生爱和被尊重的需要。

2.国内赏识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赏识教育源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四块糖果”这一经典案例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赏识教育思想。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书中,他主张对儿童实行“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大脑、双手、嘴巴、时间、空间和眼睛。他所倡导的“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一直激励着许多的教育工作者。

周弘老师所倡导的“赏识教育”,是陶行知研究的一个最新成果。周老师致力于赏识教育的推广与研究,由最初的家庭教育推广到学校教育。他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的再建构、再提升。得到赏识、被尊重和理解,是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赏识教育是源于爱的教育,是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教育,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共同发展的教育,是充满了人本理念的教育。周弘老师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是:赏识教育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孩子潜力的原因,在于满足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赏识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赏识教育是呼唤善良,让人学会感恩,启迪智慧的教育。

3.趋势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了解,我们认为今后智障儿童的教育要以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主,培养智障孩子自信、乐观的良好心态,挖掘他们的潜力,促进智障儿童生存能力的提高,在社会支持系统下能够逐步融入正常社会。

(二)本课题预计的研究突破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计在培养智障儿童自信、乐观的健康心态、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对于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三、赏识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是使我校的智障教育教学水平能再上一个新台阶;二是使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切实得到锻炼,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三是使参加课题实验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得到较快发展,养成自信、乐观的健康心态,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为他们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智障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以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生活能力为己任。通过应用与研究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自我肯定、培养自信心,面对任何挑战都能阳光的去面对,不怕失败,勇于承担;能坦然的接受异样的待遇,能和别人积极交流,坚定“我能行”,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通过研究可以总结出能够推动智障儿童学会生活、适应生活、回归主流社会的理论性的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