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室内设计发展论文

时间:2023-03-29 09:18:46

导语:在室内设计发展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室内设计发展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装修;设计;风格;绿色

人们追求幸福、健康和美好,就要求有一个舒心优雅的生态环境,因此,人们对城市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要求,即卫生城市、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等。由于现代城市的建设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理念的提升,不仅要求生活在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中,而且对家居室内环境有了更新的追求。因为居室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随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审美意识和居住生态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家居装饰设计的主要风格

针对当下的家居装饰的理念和思潮,根据居住者的性格、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志趣、爱好等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多种文化内涵和风格特色的家居装饰装修形式,其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中国传统风格:中国传统崇尚庄重和优雅。吸取中国传统木构架构筑室内藻井天棚、屏风、隔扇等装饰。多采用对称的空间构图方式,笔彩庄重而简练,空间气氛宁静雅致而简朴。乡土风格:主要表现为尊重民间的传统习惯、风土人情,保持民间特色,注意运用地方建筑材料或利用当地的传说故事等作为装饰的主题。在室内环境中力求表现悠闲、舒畅的田园生活情趣,创造自然、质朴、高雅的空间气氛。自然风格:崇尚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摒弃人造材料的制品,把木材、砖石、草藤、棉布等天然材料运用于室内设计中。这些做法,在别墅建筑别适宜,备受人们喜爱。

复古风格:人们对现代生活要求不断得到满足时,又萌发出一种向往传统、怀念古老饰品、珍爱有艺术价值的传统家具陈设,再配以相同格调的壁纸、帘幔、地毯、家具外罩等装饰织物,给室内增添了端庄、典雅的贵族气氛。西洋古典风格:这是一种追求华丽、高雅的古典风格。居室色彩主调为白色。家具为古典弯腿式,家具、门、窗漆成白色。擅用各种花饰、丰富的木线变化、富丽的窗帘帷幄是西式传统室内装饰的固定模式,空间环境多表现出华美、富丽、浪漫的气氛。西洋现代风格:以简洁明快为主要特点,重视室内空间的使用效能,强调室内布置按功能区分的原则进行,家具布置与空间密切配合,主张废弃多余的、繁琐的附加装饰,使质和神韵。

混合型风格:在空间结构上既讲求现代实用,又吸取传统的特征,在装饰与陈设中融中西为一体。如传统的屏风、茶几,现代风格的墙画及门窗装修,新型的沙发,使人感受到不拘一格。

二、家居装饰装修设计的基本原则

1、保护结构及安全原则:在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家庭居住环境的安全。一是保护结构,对承重墙、阳台的半截墙、房间的梁或柱,无论其位置如何,绝对禁止拆除、改动。二是在装修设计中所选用的材料不得超过住房的荷载能力。三是注意保护防水层,在装修设计过程中,如果施工危及或破坏防水层,就必须进行防水层的修补或者重做。四是注意安全防火,设计装修中使用的木材、织物等易燃材料应该进行阻燃处理;根据用电器具的摆放位置,对电表容量、导线的粗细等都应重新进行设计,以避免使用时发生事故。

2、个性化原则:首先,尊重并行使用者的自。其次,要根据每个人的嗜好选择突出其居室的特征。在设计中个性的表现主要是通过居室空间内的造型、造景、色彩运用和材料选择来体现的。正确表现装修个性的方法,任何家庭在装修时都要借助一定的参照物,很多人不顾家庭的生活需要,选择宾馆饭店作为家庭装修的样本,就不可能反映出家庭的特点。突出个性要注意与整体和谐,要以长远的、发展的指导思想进行家庭装修设计。

3、经济性原则:从自身条件出发,结合居室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把不同档次的材料进行巧妙组合,充分发挥其不同质感、颜色、性能的优越性,就能达到既经济又实用的美化原则。不提倡透支装修,不提倡豪华型装修,家庭装修要考虑到日常生活的需要,要起到方便生活的作用,装修结果必须实用。

4、实用性原则:实用性是指居室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功能。一是为居住者提供空间环境;二是最大限度提供物品储藏的需要。把为生活服务的功能性放在重要位置,一定要给使用者在生活中留下方便、舒适的感觉。

5、美观化原则:美观化是指居室的装饰要具有艺术性,特别是要体现个体的独特审美情趣。

6、习惯性原则:家庭装修要的是艺术美的追求,但必须以尊重主人的生活习惯为前提,艺术取向要与生活价值取向相一致,与生活习惯相和谐。

7、环保性原则:搞装修也要树立环保意识。在材料的选配上应首选环保材料,注意节能、降耗、无污染,特别要在采光、通风、除臭、防油等方面下功夫。四、二十一世纪的新型设计理念

室内设计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两重性,设计在满足物质功能合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一是要创造风格、意境和情趣来满足人的审美要求;二是要形象简捷、造型亲切、经久耐用、界面友好(细部设计亲切友好)、功能多样、材料自然、无毒无害可再生的特点;这样的设计才是受人们欢迎的创新设计。

(一)最时尚的设计理念--简约

最时尚的设计理念就是简约。交大嘉园的总技术顾问胡宏述先生认为,这种简约可以体现在建筑功能空间的简化、空间分隔的弱化、装修装饰的简洁。在一些豪宅里为了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增加了不同功能空间,主要采用传统整墙隔断,加大了套型面积,提高了房屋成本,并且套内空间过于复杂影响了日照采光条件,又增加了设计难度。如果简约,采用简洁的方法,实用色彩、地面材料、隔断、灯光等不同要素都可以暗示不同的空间功能。也是提高住房舒适度最短平快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空间是一种感觉,引发读书的感觉是书房,引发娱乐念头的是活动厅。再说严严实实的方盒子空间并不完美,墙体是对空间最大的束缚,流动的空间是很美的

(二)、室内装饰走向绿色设计

1、室内“绿色设计”概念

室内设计是连续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觉醒,对生存环境有了新的认识,住在城市水泥方盒子中的人们向往自然,提倡绿色食品,喝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大自然绿色环境中,因此希望使自己的居室环境走向绿色回归自然,反映在室内设计活动中可称为室内“绿色设计”,所设计的住宅称生态住宅。它与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一样,其总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与地球可持续发展,设计具有高科技加情感的特征。

2、室内“绿色设计”手法

(1)室内设计室外化。人们厌烦在水泥方盒子中生活,渴望获得自然。设计师通过设计把室内做得如同室外一般,把自然引进室内,这种设计手法称为室内设计室外化。

(2)通过建筑设计或改造建筑设计使室内外通透,或打开部分墙面,使室内外一体化,创造出开敞的流动空间,让居住者更多地获得阳光、新鲜空气和景色。

(3)在城市住宅中,甚至餐饮商业服务的内部空间中也追求田园风味,通过设计营造农家田园的朴实无华、实用舒适的气氛。以及在室内设计中运用有生命的造型艺术;室内绿化盆栽、盆景、水景、插花等景观来获得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移天缩地的对自然的感受。在这方面中国传统盆景艺术有丰富的遗产可以继承。

(4)用绘画手段在室内创造出山水,绿化景观,是受到原始人类洞穴中岩画的影响,室内风景壁画、植物花卉、云天水色等,既有把大自然引进室内的效果,又增加了室内艺术氛围。

(5)运用室内造园手法,如四季厅,共享空间中营造较大型自然景观的庭院设计,这些全天候的花园,受到人们欢迎。

(6)在室内设计中强调自然材质肌理的应用,让使用者感知自然材质,回归原始和自然,设计师对表层选材和处理十分重视,用强调素材的肌理、暗示功能性来突破框,大胆地原封不动地表露水泥表面、木材质地、金属等材质,着意显示素材肌理和本来面目。有的材质原始粗犷,有的则施以精密的打磨,使之具有冷静光滑的表面,都能牵动人们的情思,用各种艺术手法来进行设计,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所具有潜在的怀乡、回归自然的情绪得到补偿。

(7)在室内环境创造中采用模拟大自然的音声效果、气味效果的手法,如花香鸟语、风声浪涛等动态环境效果,让人们在室内就能获得进入大自然的嗅觉、听觉感受,科技高度发展为设计创造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

(8)环境是生态学的范畴,人类设计创造活动应符合生态学的要求,在这一人与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生态设计和研究备受重视。

3、室内“绿色设计”未来

第2篇

中式室内设计的内涵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式风格设计精神的内涵基石。现代风格的设计一般都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现代风格设计在国内设计领域都处于领航地位。而如今的中式风格,把现代设计手法的优点和中国传统中式设计的独特内涵进行融合,使得现在的中式设计风格受到了广泛的赞许。

在经济迅猛发展、名族文化复苏的当今,国人重新审视文化价值取向。能符合国人的生活居住习惯,能适应当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能传承传统中式室内设计的精神内涵,是当今设计领域关注的重点。

当今的先进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多利用后现代的手法,把传统的结构、形式以及内涵通过提炼和重组,以另一种包含有名族特色的符号出现在室内设计中。当今的中式风格,通过把现代的新手法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柔和、提炼,以现代人的需求打造富有名族传统韵味和实用功能的室内居住空间。传统中式设计的内涵在当今设计领域中得到充分体现。

中式古典设计的魅力

(1)人文关怀。经济的飞速发展,外国文化的大量流入,各种新文化,新元素澎湃在我们周围,扰乱了我们平静的生活,让我们难以找到自己心灵需要的归宿。然而,怀旧情结,我们依旧挥之不去,中式古典的家居环境,正是当今我们需要的家。室内设计中式风格的坚持是对现代人最好的人文关怀。中式传统元素所包含的清净、含蓄、温润、淡雅、端庄等内涵,清晰的表达出我们名族的特色,也是名族不变的需求。

当然,现在的中式风格设计也不是对传统中式设计的原版照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水平不同于以往,因此,当今的中式设计也要尊重现代人的生活、精神需求。例如,中庸是中国传统的生活理念,传统中式设计很大程度上都包含着安身立命的中庸之道,二当今的中式古典设计则把这种内涵巧妙的转换成适度、平衡。在室内施工上,也采用新的材质和不同的搭配,把现代家具产品特有的实用性、功能性融合到中式古典当中,做到对居住人的人文关怀也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求。

(2)别致空间。自古,中国人对空间的虚实存在有着微妙生动的辩证,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也展现出我国古人对空间利用的极高造诣。其中,中国传统设计中,最值得借鉴的空间安排设计方式,无疑是中国园林的设计。

园林布局手法主要有:框、显、遮、借等技巧,借助周围的自然环境,加入砖、石等元素,让室内室外交融共通,实现各种巧妙异常的空间布局。碧纱橱、屏风、帷幕等形式,让室内空间隔而不断、曲折回环,空间的层次美感,这种隔断方式,不是正真在于把空间隔离,而是又营造了一个新的空间,一道屏风,一展纱橱摆在那里,本身便是一道景致。走在居室之中,移步换景,诗意连绵。

(3)经典家具。中式家具,传承数千年,在历史流沙的磨砺中保留至今的,都是有生命的经典之作。现代家庭居室家具的要求,在于精,不在多,几件经典别致的家具就能彰显出居室主人的品味。现代家具中,依旧会经常使用借鉴一些中国古典家具样式。

桌。中式家具中桌的形式有多重:书桌、炕桌、方桌等。在不同的场合,摆设也不同。如居室中的厅堂,最好稳重端庄,一般摆设方桌,好的方桌一般用硬木材料打造。

椅。传统家具中椅子种类也很多:摇椅、圈椅等,都造型典雅,一般用一张茶几隔开两椅,整体格局即不显拥挤,更美观实用。

案。案多经过雕刻装饰,一般也陈设在厅堂之中,用来供奉神像。另外还有画案、书案,是主人挥毫泼墨的所在,反映了高雅的生活情趣。

(4)精美装饰。中式传统装饰多以国画、瓷器、丝绸、紫砂陶等。在整个空间的装饰中,饰品不求多,二需要在空间的重要位置有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精巧摆设,适当体现出主人的品味爱好。

本文选择两种有代表性的传统装饰手法进行介绍:

①古代宫廷建筑的室内装饰,恢弘大气、金碧辉煌、亭台楼阁、四周雕梁画栋,建筑物布置讲究对称性,色彩要有对比,材料以木为主,多以龙、凤等为装饰图案。

②徽派建筑的室内装饰,雕刻艺术粗狂,样式淳朴、整体布局严谨、均匀、庄严、肃穆,展现一种特殊的雍容华贵。

现代之光

中式室内设计的传承发展,得益于它对人文精神关怀的尊重,对现在先进理念的综合也是重点。现代设计理念以人为本,以科学为工具,把生理学作为基础,心理学做指导,设计的产品符合人体工程学。这些先进概念的融合是中式室内设计发展至今的关键。在今天的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居室中,可以感受到古今的呼应,听到传统和现代的交流对话。中式古典室内设计的魅力,穿越历史,闪烁在我们

身边。

(1)职场设计

相对于一般的设计而言,职场设计更加能够体现出个人的感受和日常生活的态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职场人士的各项工作准则和身心感受也有所提升,可以说,职场设计已经成为室内设计发展历程中中式风格的坚守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中国的特色文化与职场不谋而合,讲究“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这就使得职场设计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大气、恢弘,即便是很小的空间,也要体现出工作人士的个人喜好和性格特点,在步入房间后,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魅力所在。其次,职场设计在室内的表现力非常强,设计人员必须与职场工作人员充分协调后才能做出定论,否则设计出的成果是不完美的,设计人员将会与职场工作人员产生较大的矛盾和冲突。

(2)发展设计

现代设计的多元化,使得空间的安排变得更加理想化。在室内设计发展历程中中式风格的坚守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设计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例如,当下的很多家庭在室内设计方面,都希望保留一部分空间,满足今后的设计需求。无论是两室一厅的房子,还是别墅,都会在某些角落保留空间,便于屋主人在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中,添置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对室内做出微微的改变,以获得不同的设计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发展设计并没有想象的简单,往往需要设计人员结合之前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屋主人的需求来决定,整个设计过程有时会很漫长,有时会比较简单,主观色彩更加浓重一些,日后可以深入研究,促进室内设计发展历程中中式风格的坚守与发展。

设计的未来

随着中式传统设计风格在今天的发扬光大,境外设计师也开始重视对中式传统设计元素的借鉴。可见,在当今特殊环境下,中式风格设计无疑将在当今设计潮流中再次兴起,大展头角。设计出符合当今人需要的,即具有人文关怀又富有诗情画意的现代居所,引领新时代品质生活的潮流。

(1)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

根据室内设计发展历程中中式风格的坚守与发展的特点和取得的工作成果,室内设计的未来需融入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在北京,最具文化色彩的室内设计就是“老北京四合院”,这种设计已经非常稀少,并且在高楼林立的今天,要想在室内设计出“四合院”的感觉是相当不容易的。另外,中国文化色彩需走向世界,如同唐人街一样在世界发展,而不是仅仅在国内有所凸显。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目前的国外设计对国内设计具有很大的冲击,严重影响着本土设计的发展和规划,日后必须将中国文化色彩,以发散式的思维去拓展和应用,让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屹立在设计领域的顶端。

(2)体现出中国独有的特色

室内设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不同的色调以及在风格,都会影响屋主人的居住和日常生活。体现出中国独有的特色,是室内设计发展历程中中式风格的坚守与发展的重点发展方向。首先,在7层或者是7层以下的楼房设计方面,可以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作为主线进行室内设计。因为这种高度的楼房都是为了居住而设计的,与室内设计具有很强的联系,并且符合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特点。其次,在7层到25层之间的室内设计当中。应将居住和办公相互结合,我国正在朝着世界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居住和办公相结合是设计的重点内容。例如,国内工作人员对书房的设计尤为在意,特别是男士。第三,在更高层的设计当中,则要依据个人喜好来进行室内设计,尽量融入一些较为理想的中国元素,从感官上实现设计的更大进步。

结语

总之,对于室内设计来说,融入中国式的相关文化和装饰风格对于室内装饰设计具有一定的韵味。在本论文中着重针对其进行了细致性的阐述和分析,认为在装饰设计中融入理想的中国元素对于我国未来室内装饰设计发展的具有积极影响。

第3篇

论文摘要: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弊端,本文探讨了实践式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这几种教学方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室内设计专业培养适合时展的、真正解决问题的多元设计人才。而现今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问题,学生动手能力弱,室内空间传统元素的运用与总体风格不统一。因此提高室内设计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室内设计人才,是当前高校室内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力求探索适合高校的室内设计教学方法。

一、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加大实践式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不是闭门造车,尤其是室内设计这种很具实践性的学科。以往的实践课程大多局限于校园内部的教学资源,单一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产生理想主义的作品,存在可操作性薄弱和对设计作品的材料、工艺及实施分析等问题的忽略。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没有真刀真枪的参与实践,专业知识面较窄,缺乏专业内和跨专业知识集成锻炼、缺乏社会的实践技能,缺乏超越专业的眼界和能力,毕业后很难适应复杂的就业市场。

针对上述情况,调整加大实践式教学的比例已迫在眉睫。室内设计专业加大实践式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社会资源进行教学,让专业教学走出教室,走入社会实践,才有利于专业教学,达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

二、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

2006年、2007年、2008年的室内设计年会都连续提及知名的室内设计大师在谈到未来室内设计的新趋势时,都不会忘记提我们最根本的东西,也就是我们中国设计的“根”。当今社会的设计趋势是多变的、多元化的,但是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在总结这几年及未来室内设计发展趋势时都提及“东方风格”或者诠释为一种全新的“新东方风格”。要形成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同时代新的艺术风格,总是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接受现代流行的个性化设计很快,也很喜欢西化的设计,比如具有明快色彩与流畅线条的北欧设计风格,而对设计中渗透了传统文化的设计并不是很喜欢。甚至对较深色彩的传统木家具表现出明显的不喜欢,而对同样是以原木制作的北欧风格的亮色家具却接受的很自然;赞美欧美传统的室内装饰的豪华,却排斥明清家具的精美雕刻……造成学生对传统的冷漠的原因一是自身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大学之前的教育很少有传统这方面的内容,文化素养很低。另一个原因是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很多有品位的传统建筑、手工艺品、地方性产品等在人为的摧毁下逐渐消失。反之,外来文化的入侵则气势汹汹,我们祖先几千年的传统文明正在被外来所谓的现代文明吞噬。他们还在吞噬古老的东方哲学(孔子、老子、庄子……)、文学、礼仪、建筑学、甚至我们的语言文明……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是在几千年灿烂文明的熏陶中成长的,我们的生活需要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设计。室内设计更需要本土文化,要从传统中挖掘文化的精华运用于设计,离开了传统的土壤,设计就没了灵魂,成了无本之木。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其作品中国香山饭店,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融现代建筑风格于中华文化情怀于一体。这些大师自身中华文化功底深厚,将中华文化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和蔚然陶醉的感觉。

三、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引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展示的“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神妙境界,将空间设计的艺术推至令人望尘莫及的地步。室内设计,可以说是这种空间设计艺术的一部分,能够从中借鉴的东西很多。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建筑构件、家具陈设、园林小品、古典园林色彩等等,都是室内设计可以借鉴的瑰宝。室内设计教学,引进古典园林艺术,既能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更能给学生带来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

在课堂上,通过对经典设计的详细介绍,配合各种图片,让学生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然后再播放介绍代表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拙政园的影像、各种精致的园林细节处的摄影图片,让学生犹如亲身游历了园林。着重介绍形式优美的亭台楼阁,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和造型优美的木结构,漏窗借景的巧妙和不经意,小桥流水、峰峦叠翠的山水田园意境,环境经营的合理。小空间中蕴藏着无穷的宇宙空间排列奥妙,精心选择的树木花草象征四季的轮回等。学生看到了实例设计中理论和形式结合的美妙,心里自然由衷感慨民族文化的精妙内涵,对古典园林设计者的崇拜情油然而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学生对古典园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古典园林的精髓,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园林装饰元素同现代室内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就是将传统的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运用于建筑室内外,他的设计就是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文人造园艺术的意境处理手法,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苏州园林山水画般的美轮美奂。整座建筑简素端庄,和香山的环境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香山饭店虽然是采用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来设计,但设计师领会了园林的意境体现,设计元素并不是照搬园林,而是吸收造园艺术的精华和有代表性的元素再创造的结果。

四、结语

对于室内教学的过程来说,是一个具体、细致的真枪实弹地面对设计中碰到的任何问题的真实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大实践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对于丰富室内设计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磊.浅析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8,(04).

第4篇

一、瓦当艺术

1.瓦当的简介

瓦当,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构件,又称“筒瓦头”或“瓦头”,起到下雨时便于屋顶流水以保护屋檐的作用。瓦当是经历过悠久历史考验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的瓦当为半圆形,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开始流行圆瓦当。由此可见,任何事物的发展状态都会跟随历史的发展而发生改变。

2.瓦当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瓦当作为装饰元素被运用于室内设计的情况比较常见。通过学习瓦当的装饰样式、题材、图案可以了解到,每一种类型的瓦当都有其独特的来历和故事,因此,在室内设计中能够得以充分运用。瓦当在空间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单个的瓦当放大,作为墙面装饰构件,并作为空间中的一个视觉中心点,或者是利用四神图案的瓦当作为室内的陈设装饰;另一种是运用瓦当连续的组合方式,无论是作室内墙壁装饰还是地面装饰,都能增强整个空间的中式韵味。无论哪种装饰方式,瓦当作为一种经典的中国传统元素在室内外运用时,设计师一定要把握其不同时期的传统寓意,更要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二、对于中国传统元素的认识

1.传统元素的中式风格

谈起中国的传统元素,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中式风格。中式风格就是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装饰元素、建筑元素经过现代设计的加工后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可谓是对中国传统事物的良好传承与发展。一些设计者在接触中式风格时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塑造中式风格靠的是木质的堆砌,因此在做方案绘制时会大量运用木制品作为室内装饰元素,使整个空间显得压抑、沉闷。坦白来讲,这种方式单纯是为了表现空间的中式味道,而忽略了其中的文化内涵。就目前设计发展方向来看,如今被接纳的更多的是后期出现的新中式风格,这是传统风格与现代生活发生的新的碰撞。人们应该理解,中式风格的设计并不是对过去传统元素的一种怀旧,而应该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不丢弃本源的情况下,寻找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

2.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是为时代服务的,作为设计师,更应该做到推陈出新。现代社会的市场面对的都是有活力的消费人群,传统意义上的设计风格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中式风格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传统风格,中国人对这种传统风格的外在形式非常熟悉,但其中的内涵更值得设计师探究。设计者要在遵循传统规律的同时,在布局、装饰、神韵中寻求变化。如,空间中运用中式风格的设计样式时,可以搭配现代的开放式格局。中国传统教育格外讲究老幼尊卑,而现代人则已经习惯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交流模式。因此,运用中式装饰样式时,可以搭配现代开放式的平面布局。在空间中运用中式家具陈设时,可以搭配一些现代元素,如一个现代气息浓厚的室内餐厅,使用现代灯具和壁纸,融入中式的餐桌陈设,会与整个空间相得益彰,同时利用中式材料、构图,可以增强空间的传统韵味。

任何事物加上“传统”二字,就会让人不由地产生敬畏之心,潜意识里的传统是极富文化深意且不可亵渎的。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该守护的始终不能丢弃,中国传统元素是人们自始至终都应该继承并发扬的。作为设计师,应该合理利用流传下来的经典元素,而不应该随意堆砌。人们常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衡量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元素的运用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与沿袭。作为设计师,应该勇于尝试,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必将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作者:李玫欣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2012.

[2]高钰.室内设计风格图文速查.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王峰.瓦当的历史及艺术特色.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0).

第5篇

关键词:美学;室内设计;环境;艺术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一、 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就本质而言,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的造物活动,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然而与其它纯粹欣赏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室内设计同时具有着实用的动能属性[1]。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因此,设计者不能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要勇于探索发现时代技术与审美特点赋于空间的新形象。

(二)美学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应做到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设计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应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三)美学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的柱子等建筑构件以及墙、顶等各界面,对其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装饰,是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和丰富多变的装饰形式,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审美效果,同时亦能体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以上美学要素虽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却不能孤立对待,因为从形态学的角度分析,总体应大于所有个体的总和,仅仅依靠总体中的一部分不能解释总体[2]。因此,室内设计整体审美价值的产生要凭籍各美学要素统一框架下的意义整合而获得。

二、 室内设计中的审美意义表达

处于随社会变化而不断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应确立整体环境的设计观念,这里的“环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建筑实体围合形成的室内环境,它主要包括室内空间形态、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诸多要素;其二是指包括建筑外观在内的庭院、街道、广场乃至整个社区、城市、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大环境概念。

人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背景、生产力水平等因素,在不同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与理想精神,所有这一切经历史的积淀与传承而形成具有个性差异、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它和地貌、物种、气候交织一起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的自然与文化景观。以人为中心的室内设计,不但要从功能上考虑符合人们生活方式和生存所需的各种实用要求,而且更应从心理方面进行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精神需求的人文关照,以及满足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愿望。室内设计作为文化的物化创造活动,其风格形式的表现应从大环境整体的高度,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方法,把室内环境视作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对设计元素在组合中的符号化处理,使能指与所指有效结合而具意指作用,充分运用设计形态符号的象征、隐喻功能,准确反映出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以及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大环境的“外”,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大环境系列“链中一环”的室内设计,不可脱离开大环境中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特征、意义而孤芳自赏。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环境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综合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3]。当前室内设计还存在着相互类同、缺少创新和个性的情况,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缺失内涵而流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

三、 室内环境的现代美感

当代室内设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设计的科学性在带来空间环境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的同时,其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共同形成了当代室内设计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室内环境的创造中,现代美学要求室内设计不但高度重视艺术性,而且还高度重视科学性,及其相互的结合。从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创新风格的兴起,总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促使室内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当代室内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设计者已开始认真的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确定室内物理和心理环境的优劣。另外,在设计表现方面,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和绘图的广泛普及应用,可使我们在初始设计阶段中便能运用其所提供的三维视觉技术去探测第四维效果[4]。例如美籍华裔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讲学时所展示的华盛顿艺术馆东馆室内透视的比较方案,就是以电子计算机绘制的,这些精确绘制的非直角的形体和空间关系,极为细致真实地表达了室内空间的视觉形象,并把新技术产生的视觉美感展现在我们面前。

针对当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高科技和高情感问题,室内设计在采用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当高度重视并运用现代美学原理,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考量,从而创造出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以及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当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和满足。

综上所述,处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离不开美学理论的参与和指导。理论必须是明白清楚的,它是学术和应用的重要工具。没有理论的指导,室内设计便缺乏组织基础且是脆弱的。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当代室内设计应因地制宜地有效借助美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并紧跟时代和尊重历史,从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具有民族特点、地域风格、充分考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创造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文化内涵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当代室内设计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44-156.

[2] 陈波.浅谈现代工业建筑美学[M].山西建筑,2006年13期.

第6篇

关键词: 墙绘室内装修

1.墙绘的实际意义

墙绘艺术作为一种装饰文化进入人们的居住空间并且流行有着其独特的意义。远离冰冷坚硬的水泥墙,摆脱了浮躁喧嚣的闹市。墙绘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在我国室内装饰行业的兴起是我们对自然缺失的积极回应。所以是社会个体具有普遍意义的对现实的主动思考。对设计文化而言,室内墙绘艺术除了唤起我们对传统居室文化记忆和延续的思考,以区别于欧美设计文化,它还暗示了现代设计从民族、地域中寻找文化亮点的可能。如图所示的室内墙绘设计,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表现的要素,将国画形式引入寻常百姓家,这既增加了现代居室的文化气息,也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特有的魅力。

对人居环境的思考正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室内墙绘的引入仅是从形式上给我们提供一种方式,作为一种室内装饰文化,怎样延续一个民族的精神、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还需要我们自己的思考。对于设计文化,我们一直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自居,但传统文化不是一幢空空的摩天大楼,正如我国传统木构建筑一样,它有着美妙而独特的外观,但暗含于里的精神实质才是这一形式的精华所在,所以它才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在室内墙绘中,我们看到了民族文化辅助设计的魅力,但如果抓不住民族文化的精神而简单使用诸如传统图案等外在元素,那么它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充满智慧和创意、定格于流动风景的室内墙绘让禁锢于城市狭小空间的人们寻找到人文的惬意。虽然它最初是从欧美流行开来的,但“中华文化历来不可比拟的包容性”使之自进入我国家庭开始就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它的进一步发展也必将继续成为反映我国传统居室文化、反思工业文明的图式。

2. 墙绘对室内装修的具体价值体现

多元文化并行发展的今天,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的设计已经不满足于相似的形式,室内装饰设计风格也在不断地变化。人们在室内设计的选择上也强调个性化。注重审美要求、注重生活方式,室内设计也因此在时代的影响下趋于多元化、绿色装饰、注重文化等方面发展。现代室内空间环境作为墙绘的载体,墙绘与其发展趋势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将墙绘艺术运用到现代家居设计中,根据特定空间的设计需求,通过人们的巧妙构思,以手绘的形式画出家居中独具匠心的装饰来,为人们营构独特的个性空间。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品味时尚走进人们的现代生活,墙绘艺术一定将会成为家装行业的主流产业,引领室内未来的设计流行潮流。

(1)人性化

现代室内设计是以环境为源,以人为本的,在室内设计进一步专业化与规范化的同时,大众对室内设计的积极参与趋势有所加强。21世纪是丰富多彩的时代,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多了一份忧患意识,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追求更加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已成为大众的共识。

“艺术是时代的要求,是时代的反映"。脱离时代的艺术是不存在的,任何艺术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崇拜也风行起来。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品质逐渐陷入庸俗颓废的人性化状态。这种状态的存在也直接促使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人性化的精神的无比渴望。墙绘艺术对室内环境艺术的介入就是这种人类对精神的渴望的直接结果。人们试图通过利用墙绘艺术的精神功能来改善提升他们周围的空间环境的状况。借此来鞭策和促进人类对美好事物的不断追求,而不是纯物质的。换个角度说就是,只有让室内环境空间的物质性和墙绘艺术的精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条件的同时又有了精神生活的享受。所以说未来的室内环境艺术和墙绘艺术的发展与融合关系也是人类如何让自身生活环境充满人性化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墙绘艺术和室内环境艺术的精神化趋势的同时,也是人类人性化地改造自身生存空间的一个探索过程。

(2)多元化

墙绘艺术起源于公元前9000年的非洲岩画,结合了国外的墙壁涂鸦元素。当年许多艺术家或画家喜欢在建筑墙体或公共空间的墙壁上手绘或雕刻抽象的艺术作品用来渲染建筑或空间的艺术氛围。后来墙绘艺术又被运用到了空间范围比较小的艺术酒吧或较有生活情调的白领一族的居室内,具体表现在客厅、卧室、书房等墙体上嵌入艺术绘画或挂上抽象的壁画等形式上。从巴黎家饰展中的趋势到如今在装修中的逐渐升温,充满个性、智慧和创意的手绘墙面开始逐渐流行,这种通过手~人类最灵巧的工具,画出来的装饰开始出现在讲究个性的时尚人士家里,即使是落笔在最平凡、简陋的墙面上,由于创造者的心境和灵感不同,也会在笔下呈现出迥异的风情,用手绘出的家居世界,比想象中更美。有时候,一面彰显个性和创意的墙,比许多功能复杂的家具和空间设计更能传达奔放感觉。

毫无疑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于墙绘艺术创作中的各种表现手法、材料工艺等的形式语言的面也会越来越广,“多元化”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不仅仅是在家居设计上,墙绘艺术在各种场合的墙面上都绽放开来。在各种工装空间的设计上有了新的运用,如:体育馆、餐饮场所、购物中心、酒吧、商场、酒店宾馆、写字楼、幼儿园、文化步行街、时尚店铺等也都采用了极具创意和视觉冲击的墙绘元素,成为一道道独特的商业风景。在各种日用产品上也很风靡,例如汽车彩绘、玻璃彩绘等。

(3)整体化

国内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来曾祥教授说过: “整体性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第一性”。当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于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都需要从室内的整体化出发。为人们营造简约、统一、舒适的居住空间。从而解决人与空间的各种“矛盾”,使人们与空间环境真正意义上的达到和谐统一。现代室内墙绘艺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装饰行业,同时又依附于室内环境的整体设计。墙绘从业者精神指向的体现、个人创新的追求、个人风格的突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墙绘艺术的审美性和装饰性相融合,将创意构思的独特性和室内环境的风格相融合。这也是当代室内设计整体性原则的根本出发点。

墙绘艺术在现当代室内设计的运用发展趋势不仅仅是走向多元化与人性化的,在整个室内设计发展的大趋势下,墙绘艺术的整体化发展也是必然的,人们将不再局限于一面墙,一个角落,而是将这种艺术的表达形式作为室内设计的主流,人们对于建筑空间的构造进一步考究,从空间的整体化出发,将空间的设计完全融入墙绘艺术之中,包括对于家具、陈设以及室内纺织品的选择上,都与其构图、风格和色调上保持统一,带给人们独特的视觉享受,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墙绘艺术的整体化设计为人们营造各种空间氛围,塑造各种样式风格,人们置身于小小的空间内就能领略大自然的田野风情,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优雅含蓄,欣赏卡通动漫的古怪传奇,在有限的空间里,墙绘艺术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参考文献:

[1]夏景,杜丙旭.墙画艺术[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王喜臣.艺术院校毕业论文写作指南[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

[4]郝大鹏.室内设计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7篇

20世纪50年代以前,除了建筑设计理论之外,设计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从装饰艺术史角度出发而进行的研究,主要包括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和园林设计的历史,其中包含了家具、玻璃、陶瓷、银器等各种古董及其他收藏品的研究,这与艺术史研究的范畴关系十分密切,这些研究配合了艺术收藏市场的需要,因此在器物造型及风格演化的细节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这种类型的研究缺乏对“设计”本身概念的探讨和领悟,缺乏对设计行为本身的研究,也就是说,这类研究针对的是“物”而非“事”。第二种研究方法的雏形基于艺术史与建筑史,其先驱是尼古拉斯・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他所撰写的《现代设计的先驱》(Pioneer of Modern Design)一书初版于1936年,他在书中提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观点:第一、设计在现代世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正因如此,设计所呈现的形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本体论意义,这种意义的呈现即为设计史。佩夫斯纳强调的是恢复设计方法与设计实践的统一。他认为,设计史应该阐明的道理是:通过对设计的研究,去探寻设计作品与设计的社会意义之间的联系。

我国在艺术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的成果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的。21世纪以前,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大多数还集中于前面提到的20世纪50年代之前产生的两种类型中的前一种,集中于对设计发展史中设计作品和设计师的描述与梳理工作上,而对于设计的社会学意义的探索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从这种研究视角出发,设计史看起来与设计的行为过程是不相干的,这种研究模式似乎在试图回避从工艺史观或者说是装饰艺术史观出发的历史局限性,及其艺术商品化的背景,忽视了设计的人文要素以及对于设计本质意义的探寻,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设计研究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设计研究开始注意保持一种开放性和相对性,努力避免陷入过于具体的“物”的研究或者某种装饰风格或题材的研究,有不少学者在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中做了积极的探索,其中的代表人物就包括南京艺术学院的袁熙D教授。他不但在自己的文论中为国内的设计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注意译介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与顾华明策划主编的“设计史与物质文化译丛”几乎囊括了近年来国外最具代表性的学术创新观点,这对于国内的学术研究无疑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尤其对于初涉此研究领域的年轻学生来说,它具有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的意义。《人造世界的策略:设计与设计研究论文集》就是该译丛收纳的著作之一,作者维克多・马格林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研究学者,在2002年出版的这本著作中,提出要持一种国际性、跨学科领域的设计研究态度,并提供了自己对设计及其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考。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必将促进国内的研究考虑设计中更多的人文因素,也必将使设计研究与设计批评相结合,去更深刻地认识当今社会背景下设计的本质和意义。

第8篇

关键词:视觉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

Abstract: the visual the disabled is a kind of special crowd, the author in nanjing blind school of visual 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disabled are the main obstacle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residential space in the ShiRuo suitable for the blind and the visual system and guide the design. The interior design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he part of the should be more cause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Keywords: visual disabled persons living space barrier-fre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视觉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及无障碍设计的现存问题

1.1我国视觉残疾人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全国视觉残疾患病率为0.93%,其中大部分人具有生活、工作和其它自主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如果在他们必要的活动空间提供无障碍的环境和设施,必将大大地延伸活动领域半径,减少生活、工作障碍,平等地、更多地获得与正常人同等的社会生活权利。在视觉残疾人中轻度占多数,这往往是无障碍设计中被忽略的一个群体。

1.2无障碍设计的现存问题

我国的无障碍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住宅小区的无障碍设计也才开始起步,主要问题是人们无障碍意识不强,管理部门和设计人员没有很好地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规范标准,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不够系统、规范;设施使用管理不善,无法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体现在以下几点:

(1)规则上的忽视。由于长期以来的规范将无障碍设计倾向定位于公共建筑,造成对居住区内的无障碍设计实施的忽视,形成了一个盲点。

(2)公众意识上的忽视。很多人认为,残疾人很少碰上,每栋楼都设坡道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是对资源的浪费。

(3)设计者的忽视。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大多是由建筑师或园林规划师来承担的;而一方面是大多数设计师对无障碍设计的不了解及不关心,另一方面是固有的设计模式,使大多数设计师不愿意增加自己的设计负担。

笔者通过对视觉残疾人居住空间障碍调查中,发现视觉残障人在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有:

1.2.1.盲道被占用,残缺带来的障碍,在被调查人数中盲人选择该项的有90%,弱视有10%。(如图1)

1.2.2.地面提示块材感觉不强,主要指各种道路的盲道、入口、楼梯等行、转、停节点处,存在起落步提示位置不当、盲道不连续、提示块材凸缘尺寸不当和磨损等,在被调查人数中盲人选择该项的有90%,弱视有10%。(如图2)

1.2.3推拉门,在被调查人数中盲人选择该项的有60%,弱视有38%。(如图3)

1.2.4.室内高差及凸出物,指室内不同房间中间设置的高差、门槛、踏步、栏杆等功能性构造等,在被调查人数中盲人选择该项的有68%,弱视有54%。(如图4)

1.2.5.道路、楼梯、室内各房间光滑的地面,在被调查人数中盲人选择该项的有78%,弱视有76%。

1.2.6.单侧扶手或扶手不连贯的楼梯,在被调查人数中盲人选择该项的有80%,弱视有60%。(如图5)

1.2.7.环境图文标志不清,指环境中提供的导向、警戒文字、图形的大小、形状、亮度、对比度色彩组合不能达到所需的可见度,在被调查人数中盲人选择该项的有6%,弱视有90%。

2、对视障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的粗浅研究

2.1为上弱视者的视觉设计

2.1.1文字标志设计

为弱视者设计的文字标志应位置准确、足够大小、显示与背景之间有足够的对比。调查表明,无论是外文、数字还是汉字、字符高度、笔画数量、笔画粗细、字体风格、字高宽比及间距都直接影响其可辨认度。

⑴字符高度。根据PETERS&ADAMS公式,当字符高度与认视距离之间存在H=0.0022D+0.335时,有利于弱视者辨认。公式中H为字符高度,D为认视距离。

⑵笔画数量。汉字笔画数的增加是导致认视距离降低的主要原因。对弱视者而言,无论哪种字体,其10画以上的字的认视距离明显低于1—9画的字。笔画数的增加,一方面导致了认视加工时间的增加;另一方面使汉字的空间拥挤,笔画间的空隙减小,掩没了字的细节和特征,降低了字的易认性。

⑶笔画粗细。过粗或过细的笔画均可使认视距离降低。过粗的笔画使字体笔划空间减小,过细的笔画在高亮度下,因字符的背景亮度加大,而影响辨认。

⑷字高宽比及间距。对外文和数字采用3∶25∶3的高宽比,字距采用1.2d~1.4d(d为笔划宽度),词语间隙≥3.0d,行距≥1/3h(h为字高);对汉字可采用3∶24∶3的高宽比,字距采用0.25h~0.30h(h为字高),词语间隙≥(0.751)h,行≥1/3h。

⑸字体风格。复杂的字体特征不便认视,经过对弱视者在视角为20度的实验测试,对常用汉字风格的认视距离及排序见表1。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使用新宋、宋体、黑体、仿宋四种字体有利于弱视者辨认。

Table1

表一

2.1.2图形标志设计

醒目明晰的图形标志可增强视觉冲击力,增加弱视者正确获取信息的机会。根据视觉设计的原理和弱视者的视觉特点,用于居住空间提示图形标志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

⑴图形与背景界限清楚、关系明晰、反差明显、静止稳定。

⑵图形宜闭合完整、简单明了,构图要素尽量采用水平或垂直的块、面,避免用单线、曲折线或不规则的线条构图。

⑶图意对应一致,确定的图形能惟一涉及某个物体或动作,且该个物体或动作对于观察者来讲,其意义独一无二、明白无误。

2.1.3图文标志的亮度、对比和色彩组合

⑴图文标志的亮度、对比。图文标志的辨认,主要依靠其表面亮度和图文与背景的亮度对比。经笔者对盲校若干学生测试表明,图文标志的可见度对弱视者的辨认影响很大,应多采用亮图文标志或暗背景的图文组合方式。

⑵图文标志的色彩组合识别标志设计。在选择适宜的图文标志亮度后,利用好色彩对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易识性。对测试者的实验显示:图文标志、背景色彩组合的易识性与目标亮度有关,亮度越大,易识性越好;不同的亮度水平应选择不同的色彩组合。(如图6)

第9篇

摘要:本文对我国生态建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指出我国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牛态工程是既古老又年轻,既通俗又深奥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及生态城镇建设、节水与废水处理及利用、山区小流域治理与开发等众多领域。生态建筑作为其中的一个领域引起建筑界的高度重视,其作为一门学科诞生至今不过4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尔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成为Arcology,即生态建筑学。此后麦克哈格、吴良墉等建筑师开始了生态建筑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生态建筑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点,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锄,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展开。1996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等的污染。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2000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贝邸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2001年开始实行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删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三、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路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

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一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调关系。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造、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中,生态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与以往建筑设计相同,生态建筑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品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即使建筑本身对环境污染很小,极为节能,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空间中顺利展开,其空间的存在与人的功能需求格格不人,这样的建筑无疑是失败的。生态建筑的功能应更趋合理,空间更加宜人,更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它应该具备更良好的物理环境,尽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虑尘、调节湿度、温度、减少噪音等。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

根据以上发展思路,生态建筑设计对策可以在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上进行操作。

首先,在宏观环境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要根据生态原则了解城市发展的自然过程,用它来指导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建设,同时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区域规划,则要与城市整体环境所设立的系统相衔接,研究探讨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等。其次,在微观环境方面,如单体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由于微观环境方面极具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其具体途径和式、法非常丰富,蕴含着广阔的创造性生机。

另外,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法律和规范。法律规范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直接影响我国生态建筑研究的战略方向。在生态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仲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M-)、《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Z}、佚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R113等法律法规,对我国节约建筑能耗,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立法对建材选择、每平米能耗标准,对生态技术研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进行规范,不仅使建筑设计中采用的生态策略具有法律依,而且限制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从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