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英语教学设计论文

时间:2023-03-29 09:18:52

导语:在英语教学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英语教学设计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教学设计,大学英语,性质

 

一、教学设计的性质

所谓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是在教学之前对教学历程中的一切,预为筹划,从而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有效地教学历程中间达成教师为他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完成需要系统完善的方法,在教学历程的系统设计中,包括多个前后彼此连接的步骤,从开始的教学目标分析,到最后对目标是否达成的评量,每个步骤的设计均须符合实证研究的要求。教学实际的基本原理是以人类的发展心理与学习心理为基础的。教学设计者应进一步研究研究人类在学习情境中,经由何种历程获得该能力。因此,教学时所采用的课程材料,教师不仅需要彻底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教的学生喜欢并能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学以致用。

二、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模式

1.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设计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时,第一步工作是确定所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instructional goal),是指在教学之前预期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从教学活动中学到些什么教育学论文,是知识与技能,还是态度与观念。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根据:1. 大学英语课程的需要 2. 学生的能力与个别差异 3. 教师的教学经验。

2.进行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第二步的教学分析(instructional analysis),是指在教学目标之下,对达成目标的过程当中学生学习所需技能的分析。以学生学习过去完成时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前必先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应用过去时的能力。了解学习者需要哪些先备知识技能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3.检查起点行为

所谓的起点行为(entry behavior),是指学习新经验之前必须具备的基础性经验。面对新的教学情境时,学生们因起点行为的不同,而有个别的差异。英语教师者必先了解这方面个别差异的大概情形,然后才能决定如何教导他们学习。检查起点行为的方法,可采用口头问题的方式,也可采用纸笔测验方式进行。

4.制定作业目标

根据前述之教学分析与起点行为分析,就可进一步制定作业目标。所谓作业目标(performance objective),是指教学设计者或教师,对学生预估其在教学后学的知识技能的具体表现。同时,在制定作业目标时,附带制定出学习成败的标准,即指明达到什么标准才算是及格。

5.拟定测试题目

根据前述之作业目标及教学内容进行学后成就测试的命题工作。学习之后的测试题目,必须以作业目标为范围,如此才能从测验结果中真实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的情形。

6.提出教学策略

根据前面五个步骤看,教学设计者或教师,即可进一步提出实际教学的教学策略。加涅提出在教学历程中的九件教学事项时顺序排列的:(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旧有经验期刊网。(4)提供教材内容。(5)指导学生学习。(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迁移学习。教学策略中包括教材的讲解、教学媒体的使用、问题及解答方式、测试及回馈原则、师生间与同学间互动功能之运用等。例如,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旧经验引导到新学习,是由教师先把要学的新知识的主题提出来,然后要求学生从长期记忆中所贮存的相关知识检索出来与新知识核对。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的办法相当于正式比赛之前的热身运动。如此做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前先形成心理准备状态,以便正式学习时对新知识特别注意。或是学生采用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校的教学活动方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使学生们学到的知识更具意义。由此得出,如果教学目标只限于希望学生学到书本知识,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是较佳的选择。如果教学目标时希望学生学到较广的能力与气质,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则是较佳的选择。

7.选定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之运用,自然是以教学内容为范围。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学校规定的教材。现成的教材是固定的知识,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如何灵活运用以及如何使用多媒体加强学习效果等,则须在方法上加以选定。

8.做形成性评量

形成性评量(formative evaluation)是指在学科教学未结束之前,为了了解学生学习与进步情形所做的评量工作。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时教育学论文,预先考虑到形成评量的时机及进行方式,以便将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随时予以补救.形成性量评的目的在性质上相当于段考,对教师而言可以借此获得教学历程中的连续性回馈,随时知道学生们学习的成败情形,据以作为随时修正自己教学策略的参考。同理。形成性评量对学生也产生回馈作用,有评量结果获知自己学习后的表现是完满或是欠缺,从而肯定或修正自己以后的学习方式。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然后核对形成性评量的结果,教师才能针对全班或个别学生的学习成败情形分别给予辅导。形成性评量所采用的方法,可使用有教师自编的文字形式测验,有学生回答后分析结果;也可以由教师平常观察记录或是对学生访谈,以了解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

9.做总结性评量

总结性量评是指在学科教学之后,为了解学生学习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标准,是否符合教学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及作业目标而做的评量。通常是以期末测试的方式进行。总结性量评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在教学目标指导下,检查学生一学期以来的学业以及人格成长达到了什么程度,从而判断教学效果的得失。其二是根据总结性评量的结果,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总结性评量时所采用的方法,除使用成绩测验之外,也须要靠老师平时观察记录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改革教学体质的探索[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6.

第2篇

语言输入是外语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语言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入的方式由三种:教师话语、同伴言语和教材。教师话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种语言,其水平并未达到目的语的水平。也就是说,教师话语不是目的语,而是过渡语。根据过渡语理论,95%的学习者在达到目的语水平前就发生了语言僵化现象。教师的语言僵化必将导致学习者在某些语言项目上的群体僵化。同伴言语则更是是明显的过渡语,语言的准确度多数情况下低于教师话语。可见,课堂上的教师话语和同伴言语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的提高。此外,教材的非实时性同样也制约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英语实践的素材应该具备英语语言的地道性和实时性。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五项基本原则:(1)语言材料要具有价值和真实性;(2)学生应用语言;(3)任务有利于促进学生运用语言;(4)某些语言形式要给予适当的注意;(5)有时应特别注重语言形式。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各项语言练习任务的布置和实施,特别要突出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环节。

二、设计与实施

笔者所在学校自2013年对开始实施英语语言实践课程教学。此课程计划贯穿英语专业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每学期期初布置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等不同项目的任务,在学期的最后一个教学周集中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考核与测试,实现以下语言技能水平的提高。

1.词汇方面。词汇的积累是基础,为每级实践课程指定一定的词汇积累目标。通过实践,逐级扩充词汇并达到该级指定词汇量,且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这些词汇及其最常用的搭配。特别是要求学生识记专业英语四级词汇和八级词汇,以提高学生专四、专八的应试水平。在第六学期,可适当添加GRE等高难度词汇。对词汇部份的考核,每级(每学期)考核三次,依三次平均成绩为每级的最终成绩。

2.阅读方面。阅读是积累词汇,领悟词汇及其相关习语内涵的根本途径;与此同时,读是写与说的基础,读能激发写与说的兴趣与热情,也是写与说的语言来源。为此,特为每级实践课程指定若干必须背诵的范文和必须选读的英文原著。选定的英文原著,或是英语习语的主要来源,或是理解英语文化的入门钥匙,或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经典。通过对它们的阅读,可以丰富并加深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知识,使学生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并具备一定的英语文学鉴赏能力,并为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此外,每学期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搜集名家的英语篇章,并要求学生背诵。藉此学生能深刻领会并掌握英语行文思路及语言特点。对范文背诵,按背诵的数量与质量进行评定。

3.写作方面,要求学生就所读英文原著撰写读书报告,教师定期检查。学生应能在语言实践中运用大量的词语,运用更多的句型,更多的修辞手段以更得体的去表达思想与感情,以求语言实践获得的更多的成功,并在领悟修辞,写作和扩大知识范围的基础上,拥有更好的语言修养。

4.语音方面,规定每级实践课程由学生自行选定若干模仿的英语影像或语音材料。此模仿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法。声情并茂,惟妙惟肖的语言模仿不仅可以培养字正腔圆的纯正语音,而且还会对语言有更加细致入微的理解,从而把语言材料和概念内化成一种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能够使用地道的英语连贯地表达思想,就不同话题进行流利而得体的交流,系统、深入、连贯地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对英语影像或语音材料的模仿将根据其与原版语音素材的相似度等因素给以评分。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创业;网店运营与管理;教学设计

一、《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介绍

《网店运营与管理》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上进行店铺的开设与日常运营,掌握C2C模式网店运营与管理的工作流程。《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把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络营销知识、网店创业知识等融合在一起,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可以进行自主创业,也可以选择就业。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通过该课程可以学到货源的选择、店铺的定位与分析、店铺的日常管理和店铺的运营与推广等知识;对于直接进入电商企业就业的学生,通过该课程可从事网店运营、网点推广或网店店长等职位。

二、借助《网店运营与管理》进行创业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网店创业适合资金少、资源少的创业者。作为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资金,学生可以在网上选择一件或者进行分销,这样学生没有进货资金压力和库存压力,创业门槛较低。其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网店创业具有专业优势。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有《网店美工》、《网页设计》、《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网店经营与管理》等专业课程,尤其是《网店经营与管理》课程,完全可以直接采用网店创业来进行教学,并可借助网店的经营效果来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经营网店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调整策略和改进经营方法,能够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最后,网店创业可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不再使用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与遵循严格的经营管理制度,学生不再以游戏的心态对待课程,而是以认真的态度进行电商经营等实际操作任务,学生的电商操作技能水平能在磨炼中得到大幅提升;在提高学生的网店运营水平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与管理、财务管理、营销方案策划等能力。总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必要把网络创业贯穿到《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中去,这样既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将来的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创业教育模式的《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一)《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是主体,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而学生通常采用模仿或者被迫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本能的学习热情,教学质量较低下,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种与企业实际严重脱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因此,有必要对《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进行新的教学设计,使之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

(二)《网店运营与改革》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43.4%;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4.8亿人,同比增长15.1%:报告还显示2015年国内C2C市场交易规模占48.4%,C2C依然占据了网络零售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些数据意味着淘宝C2C店铺依然是我国电子商务的主导形式之一。在淘宝网开设店铺主要为了通过网络店铺来获取利润,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淘宝网店都能盈利,能获利并坚持下来的只有一小部分店铺,每天都有近万家淘宝店铺处于停运或者关闭状态。淘宝店铺的运营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除了店铺经营的商品种类、性质、质量等基础条件外,网店的运营与推广技巧也是淘宝店铺运营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淘宝店铺的运营与推广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淘宝店铺的日常管理,有必要对《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进行基于创业教育理念上的课程改革与重新设计。

(三)基于创业教育模式的《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经过对电商企业运营人才需求的深入调研和对淘宝网店创业前景的分析判断,确定了基于工作岗位的“创业导向、项目驱动、课证融合”课程建设思路。

1.基于创业教育模式的《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设计

《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的整体目标建立在指导学生在淘宝网上开设C店并能够进行店铺的日常运营与管理,课程内容完全按照网店的实际运作流程进行设计,本课程的流程为:行业的选择与分析、店铺的定位、供应商的选择、网点的申请及开设、网点的风格确定及装修、学习淘宝平台的各种规则、挖掘商品的痛点和卖点,并对所售商品进行标题、主图和详情设计,淘宝店铺常用的工具,商品拍摄和美化、网店的推广与营销、以及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内容。《网店运营与管理》课程的内容设计要突出职业性,着力营造职业氛围,逐渐提高学生网店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网店运营与管理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的《网店运营与管理》实训教学设计

为了让学生掌握课程对应的职业技能,通过分析本课程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同时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业务岗位:店长、运营、美工和客服,根据淘宝网店铺运营岗位职责和技能分析的结果,设计符合电商职业能力的淘宝网店运营实训项目。同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出典型工作任务,单个任务模块要有独立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每个任务模块之间又要紧密关联和衔接,遵循知识的循序渐进和技能的逐级提升,同时又要符合店铺运营与管理的实际流程,构造出适合不同层次技能需求的工作任务系统。确定了教学模式后,应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

作者:赵爱香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坤彪.工作过程导向理论在淘宝网店运营实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89-92.

第4篇

论文关键词:行动导向,C语言,教学设计

 

1.引言

C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具有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以及生成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执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开发、应用程序设计及嵌入式开发。C语言是软件开发领域最主流的设计语言之一。是目前高等院校以及高等职业学校理工科专业开设范围最广的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然而对于从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有些甚至对计算机原理了解都比较少的学生而言,学习C语言存在较大的难度,同样对于讲授C语言的教师也往往感觉课程推进较困难。C语言教学一般分为课堂讲授、上机实践、课程设计等几个环节。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不会C语言的基本应用。为解决C语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本文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引入到C语言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2.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论文范文,并回到实践中去。

教师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规划分解,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任务,以及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相关材料。课堂上下发任务,让学生清楚的理解他要做什么。然后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积极的评价。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中,所进行的实践教学并非是指编程序上机实习验证,而是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中编程思想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的教学设计。下面就本人教学设计的一个案例进行阐述。

3.教学设计案例

常用排序算法模拟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阶段,任务描述:将班级的学生按座位列分成四组,A、C组利用选择排序法,B、D组用冒泡排序法分别将将本组学生按年龄递增排列,每组同学旁边放置一个空椅子可供利用。要求是每次能且只能移动一个同学坐到空出来的椅子上。第二阶段,在学生实施排序前先给每组学生相应算法的说明文档。让学生给定的时间去进行阅读、讨论并制定出实施方案。第三阶段,让各小组同学根据自己制定的方案实施排序操作,并验证结果是否符合他们的预期。同时密切注意观察并记录他们的问题。第四阶段,让小组间相互评价,对本小组排序方案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自我总结,。第五阶段,对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指导。可以调换排序方法按体重重复以上任务步骤。最后一阶段,问题的抽象及算法实现。这一阶段对于学生较为困难,可以指导抽象出任务处理的对象—数组数据,重复性的动作—for循环模式,位置的移动—循环变量等。这样学生主动学习使用相关C语言语法规则,并摸索和思考其使用方法和模式。之后给出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模仿练习,巩固应用。

4.教学思考及效果评估

在这个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是教师首要的任务,在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这个问题域里,学生是主体站在“风暴”的中心,只有学生被激发出来关注到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完整的描述实现的过程,将这个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的思想融进大脑里,进而抽象完整的模型,思考如何利用C语言去实现。这样的教学设计注重编程思想而侧重C语言语法规则。我们可以让学生抓住“灵魂”这根绳索去探索如何去应用C语言里纷乱的语法规则论文范文,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经过测试,这样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学生对for循环的理解较为透彻,应用较熟练。整个学期过后,学生对这一块儿C语言知识印象明显深刻。“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C语言知识,通过相互沟通讨论问题,增强了表达交际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深入学习C语言知识的兴趣,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5.结束语

鉴于C语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入门级课程,有必要不断的探索新的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感性认知,理性理会,学好C语言并会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 教育研究, 2005,8 .

[3]刘丹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论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5,1 .

第5篇

论文摘要:学习需要分析就是对学生学习方面目前具有的水平与人们期望其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分析。本文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弊端,学习需要分析的意义及方法进行阐述,意在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提供实践方向。

英语教学设计存在的弊端

最近读到郝杰老师的《走出教案撰写误区,张扬教师个性》颇有感触。郝杰老师认为教师“教案编写的好坏,不在于统一要求、统一格式、统一管理,而在于在钻研教材、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体现一种创新的思想和理念,寻求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关注学生,培养学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确切地说,教学设计应该聚焦到学生身上。然而在平时英语教学设计中,我们忽视对学生现有水平及能力的调查、分析,而以“静态”的大纲、考纲目标作为教学的具体目标;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设计,忽视了活生生的学生实际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目前提倡的集体备课生成的教学通案虽凝聚集体智慧,但不能面对具体的班级、具体的学生。“要求学习者从同一起点出发,使用从教师出发、从内容出发,见物不见人”的教学设计做法,导致有些设计是重复学习,加重了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有些设计达不到学生满足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客观上造成了英语教学两极分化。总结成一点:当前英语教学设计忽略了学习需要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低,导致教学盲目性。

学习需要分析及其实践意义?

“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即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成绩的现状与教学目标(或标准)之间的差距。“期望”主要指社会发展对学习者提出来的要求,学校和班级对学习者提出的要求,以及学习者对自身的要求等方面。“目前状况”是指学习者群体或个体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方面的不足。

教学的前提在于了解学生。学习需要分析是教学起始或教学过程中了解分析学生需求,然后制定、调整教学计划的手段,对学生做需要分析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之一,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前期,对学生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就能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就能为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学习目标的编制,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使课堂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优良的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以学习需要分析开始,理顺了问题与方法、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即从问题的分析和确定作为出发点,形成总的教学目标,然后寻找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达到目的的手段,从而最终解决问题。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的精力和时间以及其他资源被有效地利用来解决教学中真正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益。 转贴于

我们怎样去做?

英语教师要对学生现有的水平作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并将其与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作对比,从中找出“差距”,亦即找出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必要的启示,减少盲目劳动,减轻学生负担,使教师、学生的精力、时间及其他各种教学资源均能被有效地运用到解决教学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一般要解决以下问题:

1.学习者缺些什么:了解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些什么,从而找出学习者还缺些什么。要尽可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目标需要和英语基础,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对于非智力因素也要考虑进去。

2.想学些什么:学习的愿望与学习的动力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教的东西正好是学生想学的东西,学习者的积极性就高,学习的效果就好。要求教师在信息输出上靠近学生,传送信息的方法奏效。

3.学习者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需要分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中要经常对学习需要的有效性提出疑问和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评价 夏谷鸣、任美琴、周瑜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2

第6篇

关键词:连接主义;思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148-02

一、引言

连接主义是加拿大教育学家Simens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不同信息源和知识源之间的连接。进入数字时代以来,很多学者开始关注连接主义学习理论,并且开始着手基于连接主义的教学。而思辨能力作为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在我国已经展开多年,但是,笔者以“连接主义”和“思辨能力”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结果发现未有把两者做结合的相关论文。以两者的结合为研究可以更好地探讨适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开展。

二、连接主义

连接主义学习理论

2004年以来,Simens在网络上发表了多篇文章,提出了连接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在出生时大脑就有寻求和建立事物间关系的倾向,会从包括视觉、听觉、知觉等多渠道获取信息,并把所获取的这些信息都储存在形似神经元等大量节点即离散性等知识结构组成的神经网络中[1]。连接主义观点认为,学习主要由两个基本元素组成:节点(node)和连接(connection);这两个元素影响网络整体构建和认知系统构建。连接是节点间任何形式的链接,学习网络的形成是持续创建节点及节点间新的连接或改变连接间的激活模式的过程。节点之间互相影响,以动态的方式更新和处理信息网络连接。

从学习者的角度,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网络的建成过程,学习者未知的外部网络信息资源节点和已知的内在知识资源节点之间进行互相连接,各节点和信息源之间、学习者之间的都互相连接融合,形成一个个分立的学习网络。这些分立的学习继续连接、互相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的学习网络。学习者学习网络的形成是持续创建节点及节点间的激活模式的过程[2]。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学习者,其所接受的所有知识都可以被看成是学习网络中的节点,这些节点互相联系,形成了强大的学习体系影响着学习者;同时,学习者的所有节点信息需要被不断更新。连接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电子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强调通过不同领域、不同概念与理念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自己的学习网络。

基于连接主义的教学特点

开放性。大量的课堂或非课堂内容,通过节点被互相、肆意地进行连接,教学活动参与者(师生)从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进行交换和整合并且应用到学习中,这种新的学习平台能够不断地进行更新。

相关性。学习者的知识更新是跟所有不同节点互相联系的,不同节点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另外,基于连接主义的教学要求参与者吸纳来自不同平台的最新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时事新闻,也可能是正确的教学策略,抑或者是基本的教学内容,彼此之间互相作用并影响教学主体的教与学。

三、思辨能力

(一)思辨能力的概念

思辨能力也称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是指个人为了决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作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关于思辨能力模型构建的理论主要有“The Delphi Project(德尔雯报告)”项目提出的“双维结构思辨能力模型”(即思辨能力可以划分为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Richard Paul的“三元结构思辨能力模型”(三元包括思维元素、标准和智力特征)以及1990年Anderson结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Benjamin 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的认知能力六级模型。这一模型主要将认知能力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3]。本文主要以认知能力六级模型为指导,旨在提出合适的课程设计提高大学英语学生的思辨能力,特别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

(二)思辨能力国内外研究

西方学者对思辨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早,国内外语教育对思辨能力的关注也可以追溯到1998年黄源深先生撰写的《思辨缺席》一文[4]。笔者以“思辨能力”为关键词,搜索中国知网上的相关论文并发现对思辨能力的研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三年来,对思辨能力研究集中在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方面。具体集中在思辨能力模型构建和检验方面。而对大学英语教学怎么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特别是对怎样合理地完成教学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的研究却比较少。

长期以来,中国学生一直被批判思辨能力缺乏。因此,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对中国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如,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Vivian Lun等三位学者在新西兰某大学对中外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西方学生思辨能力上的差异主要是源于语言问题而非文化问题。若语言水平得以提高,中国学生运用外语进行思辨的能力就可以提高。国内学者文秋芳带领研究小组对国内文科学生思辨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发现[5],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高于其他文科学生,但是几年学习中后,其他专业的学生的思辨性有大幅提高。而英语专业思辨能力的变化幅度却小于其他专业学生。

由此可见,思辨能力跟西方文化的吸收关系密切,但是怎样合理设置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以及采取何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影响重大。

(三)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育一直受到诟病。“费事低效”、“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是学术界对大学英语教育最大的印象。尽管近年来受益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网络教室、媒体自主学习中心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能够更流利用英语进行表达,但是,仔细研究发现,大学英语学生的语言表达中缺乏深邃的思想,语言空洞,没有实质内容,思辨缺失现象较严重。纵观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分为读写课程和听说课程以及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这些课程大多重在对学生语言技能的打磨,而缺乏学科训练和人文通识教育。网络课程虽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源,但是缺少正确的指导,也将无益于他们能力的养成。根据思辨模型,阅读课程和听力课程中的基本阅读材料的输入和听力技巧的培养可以归为认知阶段中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而口语课和写作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分析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评价和创造能力,需要学生在现有的语言基础上,对一些具体话题或热门事件作出思考和评价;利用长期学习养成的语言基本功来创造出新的语言现象。因此,合理的课程设计将有益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级认知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四、基于连接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思辨能力培养

(一)创建大学英语教学资源

1.早日探索“以训练英语基本功为基础,以百科知识传授为目标”的培养模式,重视人文通识教育。百科知识就像是学习网络中的不同节点,可以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影响学生。百科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有助于学生养成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参与到对事物的评价中,丰富课堂的创造性。

2.充分利用web2.0网络学习环境所带来的交互式学习条件,以微博、QQ、微信等网络服务平台开展学习;在上课过程中加入互联网平台上的热议话题,邀请学生以英文来参与讨论并撰写时文报道。学生用已学的语言知识来分析和讨论最新热点事件,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3.注重节点、信息源之间的交互设计,筛选和连接信息源。连接主义强调节点与信息的互相连接,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源都是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网络资源的便利性也带来了资源失衡和安全危机等问题,懂得正确筛选信息源本身就是分析评价能力的体现。重新整合信息源更是培养了师生的创造能力。

(二)合理完成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的创建给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但是,肆意的连接会让教师迷失在海量资源中,造成偏离教学目标的后果;同时,学习者面对大量的信息,由于惰性使然,也可能会造成避重就轻,只选择最简单的信息和任务。这样,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反而没有好处。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从传统的教师讲座为主,提问为辅,转变到苏格拉底式的思想讨论和小组课堂展示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多假如一些技能型环节,如演讲可以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话题的分析和评价;报刊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其竞争力;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研究和思辨能力;这些传统上英语专业课程可以以课堂环节的形式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另外,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的思维实现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与过渡。

(三)更新教学评估设计

1.教师在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时,不能只关注总结性评估,要更注重过程性的、发展性的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随堂展示这种技能型评估方式动态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的拓展。

2.增加评估形势,除里教师进行评估外,还可以采用同伴评估和自我评估,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估都是提升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3.对教学资源也需要在学前和学后进行评估,哪些资源的输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学目标和实际应用相吻合。切断那些无意义的、干扰性的节点之间的连接。

五、结语

基于连接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顺应大学英语学科的发展。教学资源的选择、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教学评估方法的更新在各个方面和角度培养了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六个方面的认知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谈Siemens的连接主义[J].外语电化教学,2008(5):3-9.

〔2〕石晓娟.网络连接主义视阈下的视听说认知范式[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13):73-78.

〔3〕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

第7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 数字时代 连接主义 作用 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183-02

随着全球经济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快,商务英语教学指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其教学核心已经开始由传统知识型教学转变为应用型教学。但当前许多学校并没有认识到上述内容,没有依照数字时代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指标形成对应教学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如何顺应商务英语教学需求,构建与数字时代相协调的教学体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过分强调知识型教学

许多学院在商务英语教学中都只强调英语知识型教学,只是对商务英语知识理论进行教育和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务英语的发展。除此之外,许多学院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商务英语经验描述和归纳,没有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直接造成知识型教学深度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务英语的发展。

1.2 核心理论构建不全面

商务英语具有一定的交叉性,与语言学、国际商务学等内容息息相关。在对该英语教学理论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上述学科内容出发形成对应核心理论体系,这样商务英语研究才能够得到进一步深入。但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只是对商务英语理论进行分析,其教学理论体系支离破碎,缺乏核心支撑,导致商务英语教学一盘散沙。

1.3 学科资源运用效果差

商务英语学科内容覆盖面较广,教学资源较为分散。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科资源进行合理把握,依照学科资源形成复合型学习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务英语教学质量。教师无法合理运用学科资源,无法将学科资源整合、分配和转化,最终造成学科之间相互认可难度上升,导致商务英语教学成为一片“孤岛”,其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受到严重影响。

2 数字时代下连接主义商务英语教学的作用

连接主义教学是基于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途径,其主要以网络学习为基础,通过网络学习实现节点的连接,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科学化网络学习结构。该主义中明确指出教学核心是分散在多个个体、站点或软件中的,需要依照上述“节点”形成对应网络体系,实现节点资源、信息等的高效运用。连接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1)节点和信息源之间具有一定的连接通道,该通道的内容为学习;(2)不同领域、思想和观念之间的核心技能为其发现连接的能力;(3)连接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连接活动进行合理设置,要注重培育、理解和维护连接单元;(4)连接单元分析过程中要从系统着手,最大限度提升有效连接价值,而并非分析单一概念。

随着数字时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商务英语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构建高效益商务英语教学体系在数字时展进程中势在必行。连接主义形成了网络化学习结构,通过网状结构将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个人―网络―组织”的统一,对学习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该网络结构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进行了全面培养,为学生构建了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空间,对学生商务英语运用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连接主义商务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开放性内容作为教学核心,依照该教学需求对商务英语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从不同学科提炼商务英语学习理论,以“嫁接杂交”法得出最凝练的商务英语学习原则,形成高度集成的多元学习理论;连接主义商务英语教学可以通过网络结构对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化资源体系。在该体系中资源内容高度交叉,学科资源融合效益大大上升,这对商务英语学科内容的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上述资源集中和融合也为商务英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商务英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连接主义下商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教学对象设计

网络连接主义下商务英语教学体系构建时要对教学环境、教学网络、教学资源进行 全面设置,选取教师和学生作为主要参与和执行对象,在该对象上设置师生教学空间、连接空间、表达空间等,形成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的连接结构。

3.2 教学板块设计

商务英语教学模块构建的过程中要对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学术交流、创新创业及友情链接进行合理设计,依照对象需求形成对应节点,具体板块见图1。

(1)理论知识模块:要设计静态及动态理论节点。静态节点要包括商务英语理论、商务理论、金融英语理论、营销英语理论等;动态节点要包括商务英语考试大纲、考试试题、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音频资料等。

(2)实践知识模块:要把握好知识内容,设置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社会实践、职场实践、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对商务英语软件平台进行完善,构建以国际商务流程为核心的软件系统,让学生在该系统中训练商务英语,模拟商务英语沟通情景。

(3)学术交流模块:要加强商务英语学术研究重视程度,构建学术交流节点,如学术会议、专家会议、教师科研、学术论文等。

(4)创新创业模块:要将创新与创业作为节点构建基准,在该需求下合理运用校外平台,如阿里巴巴、淘宝等。在该平台上进行创业建设,对优秀创新创业内容进行宣传和展示。

(5)友情链接模块:要依照连接主义教学需求对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工具、学习参考资料等进行拓展,形成友情链接节点,提升学生商务英语学习效益。友情链接板块可以适当加入商务报纸、电子词典、读音模仿等。

3.3 教学实施设计

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教学板块学习内容,要依照商务英语学科特点构建任务驱动型教学体系。该教学中教师对各项商务英语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强调,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商务英语学习,利用教学板块资料和内容高质量、高效益完成任务,教师与学生责任分明,教学关系非常突出。学生存在问题后可以及时通过学术交流板块与教师交流,与教师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教学完成后学生以调查、小论文、分析报告等形式将本课程中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阐述和上传,形成阶段性学习知识及经验总结。教师汇总上述总结并进行分析,给予学生相应学习建议及指导,将优秀作品在学术交流模块进行展示。

3.4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中要把握好总结性评估、阶段性评估两部分评估内容。总结性评估为期中、期末试卷测试成绩,阶段性评估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估成绩,即学生日常表现、学习任务完成状况、学习态度、学习潜力、学习参与次数等。要依照上述两方面数据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给予学生商务英语学习迅速的反馈。

4 结语

商务英语是一门以实际运用为主的英语学科,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连接主义可以从网络结构出发对商务英语体系进行丰富,形成持续的、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交互的商务网络教学结构,对商务英语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开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该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将知识连接和结构连接放在设计的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能力,从本质上提升商务英语学科构建效益。

参考文献:

[1] 程婷婷.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3(1):7-10.

[2] 张金宏.跨文化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实训模式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63-164.

第8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教师发展

0 引言

商务英语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以教师发展为主题,以实现教师发展转向为目标,以商务英语课程模块建设为重点,以培养教师跨文化交际教学能力培养为突破口,以商务英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研究为保障,转变教师发展观念,促进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情境性、内容实用性、育人实效性的教学转型和提升发展。

1 培训项目内容概述

培训授课老师有:俞洪亮院长,李生禄教授,丰玉芳教授,周维杰教授,许国新教授,孙显军主编,郑榕等专家学者。具体研修内容为: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发展现状、商务外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与能力培养、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知识与商务谈判、商务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等专题。其目标是旨在培养学员熟悉与了解商务知识,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等科学的方法进行语言学研究的能力,从而为学员从事实证研究打好基础。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法、研讨法;采用大班讨论,小班讨论、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主讲专家和学员们之间进行了很好的互动交流。

2 培训心得体会

(1)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发展现状

俞洪亮院长从研读分析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两个文件入手,探讨了高职外语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俞教授透过教育的本质,提出高职外语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方向。从中,了解到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标准应该着力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满足学生高水平、多元化的需求;要让大学英语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2)商务外语学生需求

丰玉芳教授以理论介绍为基础,引入相应的学术论文范例,生动而详细地介绍了商务外语的需求。丰教授提出,需求分析不仅要调查学生需要学什么、想学什么,还要调查他们怎么学、希望或是喜欢怎么学。所以,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使用对象在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方面的倾向性。同时,丰教授还着重介绍了影响语言习得的心理因素,即Motivation、personality、cognitive learning styles、learning strategies四大因素。以理论介绍为基础,引入相应的学术论文范例,生动而详细地介绍了实证性研究论文写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譬如:写论文要做好前期的阅读储备,选择题目要"师心独见",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检验分析数据等。其中提到的很多易犯错误都是平日容易出现的。或许这些经验在日后不断地阅读写作中亦可逐渐总结出,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效率地收获如此大量有用的信息,实属不易。

(3)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李生禄教授,是此次培训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专家学者型人物。李教授就跨文化交际这一主题做了精彩的讲述,他企业一线实践经验丰富,为人正直,浑身上下散发着学者朴实而智慧的气质。在跨文化交际的课程教学中,李教授引入了大量最新的商场案例分析,教会学生运用PEST等分析方法,指导学生做出了十分优秀的商务报告,值得我们学习。此外,李教授提出在教学工作中不要预设学生的能力,要与学生用心沟通,挖掘学生无限的潜能。他提出商务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培养要大于教材固化知识或课程名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知识和技能,会计算机操作,能进行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应用型人才。突出"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学科知识+商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确保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具有多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李教授还分析探讨了关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与反思:同质化现象已经显现,区域性院校有"被绑"架之嫌,缺乏特色,竞争力不强;有"重灾区"发展趋势,理论"绑架"教学实践研究,有悖于专业设置初衷,专科教育本科化,教学理念传统化,学科思维简单化,能力内涵过于强调理论层面,而实践层面被忽视专业培养目标"理想化",可操作性有待商榷,MBA化。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该以综合能力为定位。应注重培养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译能力;语言策略能力--沟通策略,学习策略等;语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说服能力等;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差异辨别能力;差异利用能力等商务知识运用能力:交叉学科思维能力,商务实践能力等。

此外,秦旭教授结合扬大外语学院的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实际经验,谈论了大外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他认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危机与挑战并存,身为大学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感,丝毫不可懈怠,同时指出要重视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与团队建设。周维杰教授从项目设计出发,基于"问题教学法"的《阅读》课的教学设计,给大家生动演示了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周维杰教授讲课很有特色,在如今多媒体教学课件铺天盖地的大环境下,周教授返璞归真,独树一帜,讲课不用课件,不用教案,完全脱稿,书。讲课的时候,周教授经常举一反三,旁征博引,谈古论今。

4 结语

回首这俩星期的培训学习,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的烙印在每个学员的心中。全班学员在线研讨,与老师、同仁互动式交流、评论,在交流评论中教师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快乐,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星期,也是促进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星期。培训工作即将结束,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从身边的优秀教师身上、从学者教授身上学到了如何做人为师,写在纸上得到的是思想足迹,化作动力的是思想延伸,这段"商务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日子,扬州之行成为重新跋涉的新起点,在教育的天地上走的更宽、更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之,本次培训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前瞻性,切合研究实际,畅谈商务外语教学理论,使教师获益匪浅,特别是对于高职外语教师的发展方向和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此外,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次活动也是高校老师交流、结识新朋友的一个平台,一个沙龙。而这些对于年轻教师真是一种不小的收获,彼此可以工作经验和心路历程,还学到了很多实证论文写作的经验。这是一种学术上、思想上、人生观上的洗礼。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这种精神,尤其是主讲老师对待学术孜孜不倦,对待学生循循善诱的精神,将继续充实着、鼓励着青年教师朝向这条艰辛而欣慰的教师之路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中的新情况。风在水上写诗、云在天空写诗、灯在书上写诗、年轻人用热烈的青春写诗、教师用人格写诗。

参考文献:

[1]荆莉.英语教师信念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影响研究[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2]周启加.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研究[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3]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第9篇

关键词:教学目标,大学英语,社会需要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就很重视大学英语的教学。20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上进行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了巨大进步。作为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明确而清晰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结果的预期,也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一种需求,因此了解现阶段大学专业和非专业英语教师心目中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参考网。

一、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结合学生实际与可用的学习资源,根据内容标准而确立的目的要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具体说来,教学目标的功能可以分为三类:

1. 导向功能

每门课程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它可以被视作是教学实践的灵魂。在一定意义上,它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指导着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与应用;离开了目标的导向,就很难确立合适的教学方法。

2. 定向功能

明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定向功能。借助于教学目标,教师得以摆脱传统教学的盲目性,而学生们也避免了在面对学习结果时的茫然。

3. 测度功能

教学目标一旦确立,是否达到既定目标,就成为测评教学效果的尺度。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都是参照教学活动的既定目标进行的。

二、英语教学目标

有专家认为,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四点: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帮助学生建构人类知识的完整图景;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这一教学目标体系,是针对教学的共同目标提出的(肖川,2003)。论文参考网。英语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掌握英语技能、发展智能、全面发展个性的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从这一性质出发,英语教学目标可以被归作两大类(陈坚林,2000):

1. 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

英语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授英语,但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同时应当为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服务;教学的内容和意图体现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意识形态。因此,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该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对学生进行教育。

2. 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对英语的实际需要。具体来说,经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用英语进行一般交际和沟通;能够基本听懂英语新闻广播电视节目、一般性题材的英语讲座和本专业的课程;能够阅读一般性题材的英文书籍和报刊文章,借助工具书读懂专业资料;能够用英语写短文,对熟悉题材的简短文章进行翻译。

简而言之,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如数学、物理等,因为英语教学既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调查与研究

笔者采用教学目标编目(TGI)对英语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做一研究。这是一份由52个教学目标及其相关问题组成的问卷表(由Thomas A. Angelo and K. Patricia Cross开发,详细内容见《课堂评价技巧》)。要求教师在回应TGI调查时,选定自己在教的一门课程,并评定每个目标对于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有“不适用”、“不重要”、“重要”、“很重要”和“最重要”五个等级。评价每一个目标的重要性应以教师本人要求学生完成的内容为主,而不是该目标的一般价值或对学校教学计划的总体意义。前51个教学目标按其体现的能力,分成六大群组,分别是:高级思维技能(目标1-8)、获得学业成功的基本技能(目标9-17)、学科专属知识与技能(目标18-25)、人文价值观(目标26-35)、工作与事业准备(目标36-43)、个人发展(目标44-51);目标52是一道选择题,不属于任何一个群组。

此项调查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英语教师们更加清楚自己的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了解到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教学目标有哪些,弄清楚潜在的原因,并判断调查结果是否与《课程要求》中提到的目标一致。为了确保调查结果与事实相符,教师们本着自愿的原则完成此问卷,并且问卷不须署名。

四、结果和分析

共有来自三所大学(一所重点大学、一所农业大学、一所师范大学)的64位教师参加了这一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64份,回收率100%;55份属有效问卷,有效率85.9%。36份是关于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其余19份都是英语专业的课程,有听力、翻译、写作、综合英语、泛读和美国文学等等。下面将分别对非英语专业和专业教师的教学目标的选择及可能的原因做一分析。

总体上来说,非英语专业的36位老师中有4人(占11.1%)没有评定任何目标为“最重要”;而其余32位教师或多或少地评定一些目标为“最重要”。

对于群组(1)“高级思维技能”(目标1-8),有一位教师评定其中5个目标为“最重要”,12位教师(占1/3)给予其中3个目标以“最重要”的评价,只有10位教师(占27.3%)没有评定任何目标为“最重要”。对于群组(2)“获得学业成功的基本技能”(目标9-17),4位教师(占11.1%)评定其中6个目标为“最重要”,3位教师(占8.3%)选择其中5个目标为“最重要”,而有11位教师(占31.6%)没有评定任何目标为“最重要”。

对于群组(3)、(4)、(5),即目标18-43,情况截然不同。对于群组(3)“学科专属知识与技能”,只有1位教师(占2.8%)评定其中5个目标为“最重要”,而有25位教师(占69.4%)没有选择任何目标为“最重要”。 群组(4)“人文价值观”下,2位教师(占5.6%)认为10个目标中的8个为“最重要”,而23位教师(占63.9%)没有评定任何目标为“最重要”。对于群组(5)“工作与事业准备”,只有1位教师(占2.8%)选择8个目标中的7个为“最重要”,而多达24位教师(占2/3)没有认为其中的任何目标为“最重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部分在于英语科目首先被认为是一种语言,而习惯上认为语言学习本身不需要太多技巧,和自然科学及管理也无多少关联。

最后一个群组“个人发展”(目标44-51),有2位教师(占5.6%)选择所有的8个目标为“最重要”,还有4位教师(占11.1%)选择了5个或6个目标为“最重要”,另有15位教师(占41.6%)没有选择任何目标为“最重要”。

仔细分析一下教学目标52的调查结果。此目标由一个问题“总体上,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教师角色”和六个选项组成,并附有具体说明“请按重要性进行排序,1表示最重要”。其中9位教师没有注意到说明,选择了不只一个选项,产生无效问卷。36位教师中的17位(占46.2%)选择了“促进学生发展和个人成长”,这一点可以从《课程要求》中找到解释。《课程要求》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显而易见,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学生,并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论文参考网。36位教师中的12位,占1/3,选择了“帮助学生发展基本学习技能”,因为如今大学阶段也被视作“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阶段,教育不再仅限于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拥有了学习能力,人们就能够进行终身教育。

在19位接受调查的英语专业的教师当中,关于群组(1)“高级思维技能”,1位教师(占5.3%)评定所有8个教学目标为“最重要”,2人(占10.5%)评定其中4个目标为“最重要”,而有7人没有评定任何目标为“最重要”,占人数的37.9%。关于群组(2),1位教师(占5.3%)评定所有9个目标中的7个为“最重要”,2位教师(占10.5%)评定其中5个目标为“最重要”;而有4位教师没有评定任何目标为“最重要”,只占21.1%。在选择群组(3)、(4)、(5)的“最重要”目标上,英语专业组和非专业组的教师们有着惊人的一致。19位教师中的15人没有评定群组(3)中的任何目标为“最重要”,占人数的近78.9%,非专业组的对应比例是69.4%;12人没有评定群组(4)的任何目标为“最重要”,占人数的62.1%,对应于专业组的63.9%;13位教师没有认定群组(5)的任何目标为“最重要”,占68.4%,非专业组占66.7%。对于群组(6),各有1人选择了5项和4项目标为“最重要“,另有12位教师(占62.1%)没有选择任何目标为“最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非英语专业的36名教师中有10人(占27.8%)将教学目标1“培养将所学原理与结论运用于新问题、新情境的能力”视为“最重要“,20人(占55.6%)视其为“很重要”;英语专业的19名教师中有10人(占52.6%)评定此目标为“最重要”或“很重要”。 同时对于目标11,“提高记忆技能”,共有33位教师评定其为“最重要”或“很重要”。目标12, 13, 14, 15,分别关于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具有很强的专业相关性,因此几乎所有的教师评定这些目标为“最重要”或“很重要”。 显然,在如今大学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下,大多数教师都极度重视学生英语实际能力的培养。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英语专业的教师和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在对“最重要“教学目标的评定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专业和非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目标趋向于一致,意味着有些课程可以面向专业和非专业学生来共同开设,尤其是针对那些已经具有相当高的英语水平的非专业学生。

调查的另一个发现是每个教师的教学目标具有个人特征,因为在不同类型的大学,教学目标也会有所不同,而每个教师对不同目标的重视也因人而异。教学目标的个人特征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同其它国家交流的加强,我们国家和社会要求越来越多的学生掌握英语。高校英语教学理应帮助学生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技能,向社会输送能自如使用英语的大学毕业生。换句话说,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专业的学生,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他们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这同社会对具有英语能力的本科毕业生的需求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Brown, J. Dean.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M]. 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 陈坚林. 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 托马斯?安吉洛,帕特丽夏?克罗斯著.唐艳芳译. 课堂评价技巧:大学教师手册[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