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9 09:19:05
导语:在铁道运输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人才测评心理测验
管理环境管理人才的测评和其它专业人才的测评很不同。专业技术工作结构比较清晰,毕业论文对人才要求较具体,因而测评一个专业技术人才所需的指标比较明确,操作上也较容易,相对来说,管理工作是复杂的,涉及的面比较广,因而测评管理人员的指标比较多,过程也比较复杂。传统的管理人才测评指标包括学历、职称、专业、履历、业绩成就等,应用这些指标进行管理人才测评有很多不足,例如,就业绩成就而言,它是管理人才测评的一个主要指标,但一个工作很出色的中层管理者在被提拔到高层管理工作岗位后未必很成功,因为新岗位所需要管理者的特点和以往的工作所需的特点可能关系不大。传统测评方法中最保险的是考察试用,但面对快速、高效发展的当今社会,它已经不太适应了。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人才测评系统势在必行。笔者将就科学的管理人才测评的概念、理论方法及相关实践进行介绍和探讨。
1管理人才测评的概念和内容
(1)测评的概念管理人员的科学化测评是心理学和管理学研究成果的综合应用[1]。物质世界千奇百怪,但硕士论文其基本元素是有限的,同样,人有很多特性,但其基本特性是有限的。人的基本特性是通过心理学的研究确定的,结合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就可以确定哪些特性和管理的绩效有关。传统的人才测评所采用的特性指标是凭经验得到的,定义比较模糊,评分标准也不确定,常常是测评者将自己的理解加进去,而这些理解可能与实际本身有很大的出入,结果是得分多少更多地代表了测评者本身的判断,而非被测评者本身的素质。心理学测评经过科学的研究,确定了人的基本特性,给予了明确的定义,同时在测评程序方面做到了结构化、标准化,例如,在纸笔心理测验中,所有的被测评人都采用相同的测验题目,所有的测评者都按标准打分,因而心理学测评结果是客观的。科学的人才测评就是运用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量、考试(包括笔试、面试)、生理测试等手段对管理人才进行测量和评价。
(2)测评的内容管理人才的绩效取定于管理人员个人因素和管理环境因素以及两者的
相互作用[2]。管理者的个人因素主要由能力结构、人格特点、动力系统三方面组成。管理人才测评就是针对这些方面应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测量。管理能力结构包括管理能力倾向和管理技能两个不同的层次,一般认为管理能力倾向是人们掌握管理性技术、取得管理成功的素质基础,是稳定的不易改变的特性,而管理技能是管理者在有效地执行他们的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专门性才能,这种技能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管理能力倾向的测评有很多成熟的心理测验方法。管理技能的测评应用得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评价中心技术和情景模拟技术。管理者人格特点是成功管理者所共同具有的人格特征,一般认为医学论文善于管理的人往往具有某些特殊的人格特质。许多管理人员的失败并不是由于能力的缺乏,而是由于人格与工作环境的不和谐。比如,理性的管理者倾向于符合逻辑的思考和行为,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处理日常事物都会以逻辑和理性为基础,而不太关心人的感情和感受,具有这种个性的管理者在需要人际交流的管理环境中是不适合的。人格测验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而且被证明是相当有效的。管理者的动力系统包括动机和职业兴趣两项内容。动机是行为的内在原因,它由需要产生,为行为提供能量,也具有目的性。动机有多种形式,和管理关系最密切的有权利动机、成就动机和亲和动机,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着管理者的有效行为,只有管理者的权利动机、成就动机和亲和动机之间恰当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管理绩效。例如,亲和动机对于维系团队气氛、鼓励团队合作是有利的,但过度强调亲和性会忽视工作目标和放弃管理原则。成就动机是获得成功的内驱力,但过高的成就欲望会使人降低任务的设置水平和产生回避失败的倾向。职业兴趣使管理者的另一动力成分[3]。管理者的职业兴趣是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充满热情、发挥较高的积极性。职业兴趣和工作动机测验在国外已大量使用于管理人员选拔、安排等领域,给组织提供咨询和指导。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对管理者个体某个方面的单一测量并不能有效地预测职业发展。只有把管理能力测验、个性特征测验、职业兴趣测验结合成一个综合工具来应用时,才能准确测评管理者。
(3)管理环境问题除了动力、人格、能力,管理绩效还取决于管理者所处的环境,取决于管理者的动力,人格和能力与管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要正确的评价管理人员,除了要考察管理者本身,其次还要分析管理者和任务结构、管理情景等因素之间的匹配程度[4]。例如,如果管理者所处的管理环境具有短期雇佣、控制明确、个人责任制、成员关系以工作关系为主的特征,那么要求管理者要有较高的个人成就动机,风险承受力,管理风格以工作定向为主,而人际关系在这里显得并不那么重要。相反,如果管理环境是终身雇佣、控制含蓄、集体决策、注重团体关系,工作结构不定,那么要求管理者具有集体价值取向,管理风格以人员定向为主,人际关系在这里显得非常重要。又例如,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需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对顾客需求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这样,管理者必须亲和性强,善于授权,较少强调确切的工作说明;而产品相当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企业,职称论文需要管理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较强的控制监督能力、亲和性也不应太高。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管理环境对管理者的动力、人格及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管理环境因素权变地影响着管理者自身因素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
2实施方法和实践
(1)实施方法管理人员的测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心理测验法,另一种是评价中心
测验法。心理测验主要是利用心理量表对上述测评内容进行测量,它的优点是方便、快捷,且成本较低。前面提到过管理的成功是管理者个人因素和特定环境因素相作用的结果。目前,管理人才测评越来越注重情景的权变作用,强调管理者与环境的和谐性。知道了管理者的个人因素,只完成测评的一半工作,接下来还要确定管理环境因素,然后才能判定两者是否匹配。评价中心测评法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做法。心理测验法效率高,成本低,但它的测量结果偏于一般性,对于针对性较强的测评要求还不尽人意。评价中心测评方法的中心思想是对具体真实的工作情景进行模拟测验,内容除了心理测验外,加入的一些情景测试。其主要形式有处理公文测验,角色扮演等。这些情景测试是由专家根据具体的管理环境设计的,其程序也是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因此在测评特殊性方面比较客观准确,辅之以心理测试的一般性,使测评效果达到了最佳。
(2)管理人员科学测评的实践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1956年采用人才测评的办法,对几
百名初级管理人员进行测评,然后将测评结果封存起来。8年以后,即1964年,将当时的报告拆封,与这8年里实际的升迁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被提升到中级管理岗位的人员中,80%的评选鉴定是正确的,在未被提升的人员中,90%的当时就预料到了。现在美国的很多大公司都采用了科学人才测评的方法,并建立了评价中心,如AT&T、IBM、GE、Ford、Kodak等公司,在美国每年以评价中心选拔的人员达数十万人。西欧一些国家的大型公司也采用了人才测评的方法,如德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专门设立了评价中心,有专人负责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才逐渐开展了人才测评的工作,但进展是很快的。90年代中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录用副局级干部时分别加入了心理测评的内容,很多外资企业在人员招聘过程中也采用了心理测评的技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出现了一些提供人才测评服务的公司、机构。我国人事部考试中心也于1998年年初推出了一套人才测评系统。这些都意味着科学的人才测评在我国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整个铁道部是一个大运输系统,由很多的部门构成,各个部门的性质和任务都有区别,加上改革带来的新情况,使得铁路系统的管理环境十分复杂,因而要想在铁道系统作好管理者测评,要进行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1作者所在实验室曾对在北方交通大学进修的多期铁路干部班学员进行过测试,英语论文得到很多有意义的结果1例如,曾用国外权威量表对干部进行过测评,其中一项测试题为“追求工作的稳定性和管理成功的关系”,在发达国家,一般管理者对此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而在干部班中基本是否定的1究其原因,我国铁路干部和发达国家管理者对“工作稳定性”的理解是不同的,“工作不稳定”对发达国家的管理者意味着包括解雇在内的一些内容,而我国铁路干部过去还从未面临这样的问题1另一项测评给人印象更为深刻1内容是要求干部班学员对与管理有关的个人品质的重要性打分,这些重要程度划为6个级别,结果是不论从事什么管理工作的人打分结果都很一致,而且对每一项内容的打分都比较高1这些管理者认为每项品质都重要,这说明他们根本不能从自己从事的管理活动出发分清不同品质的主次,不能鉴别出这些品质和管理活动有什么关系1对同样测试,在发达国家从事不同管理活动的管理者对不同品质的打分有很大的区别1上述的例子说明铁道系统干部有自己的特点,进行测评要从他们的特点出发1
3结束语
社会已开始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是知识的载体,谁能真正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谁就能抓住先机,留学生论文在瞬系万变的剧烈竞争环境中勇往直前。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象今天这样迫切地感到人才选拔的重要。传统的人才测评方法在这样时代面前日见其缺陷和不足,时代需要科学的人才测评。铁道部是国家重要的交通部门,铁路系统管理干部的测评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赶上时代的步伐,采用科学的人才测评方法。
参考文献
1CurtissPH。PsychologicalAssesment:AResearchLiteratureReview。AHandbookofPsychologicalAssessmentinBusiness,editedbyCurtissPH。&KellyAC1991131~46
2KellyAC。ThePsychologicalAssessmentofMiddleManagers。AHandbookofPsychologicalAssessmentinBusiness,editedbyCurtissPH。&HellyAC1991。112~130
【关键词】标准化 物流 探讨 问题
1.物流标准化的概念及意义
1.1物流标准化的概念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并实施系统内部设施、专用工具、机械装备等技术标准,制定并实施包装、运输、装卸、配送等各类作业标准、管理标准,并作为现代物流特征突出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以及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推动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可以统一国内物流概念、提高物流效率、规范物流企业,是国内物流与国际接轨,是物流发展的基础。
1.2制定物流标准化的意义
1.2.1物流标准化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如果保证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联系,就需要许多的方法和手段,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标准化。标准化对降低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具有重大的决定性的作用,它能保障物流活动的通畅,减少物流环节,加快流通速度,实施物流标准化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最大限度的节约投入和流通费用,保证物流质量。在我国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2物流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益、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措施。在我国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制定了各种标准,当然在物流领域也是一样,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涉及运输、包装、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因为传统的物流被人为的分割为许多阶段,并在各个阶段不能很好的衔接和协调,还有信息不能共享,导致了物流效率降低,这些在小型的医药企业表现的尤为明显,而实施标准化有效的提高了效益和降低了成本。使原有的问题得到改善。
1.2.3物流标准化有利于进行物流管理。标准是规范其他一切事物的基础,标准化是保证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以及系统内部各个环节有机联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统一的标准规范系统才能实现高效率的管理。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有了严格的规范,它可以统一国内对物流的认识,如自《物流术语》于2001年以来,对我国物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该标准正在进行修订,以适应物流技术和物流实践的新发展,更好地满足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它还可以规范物流企业的发展,我国物流业整体水平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场定位不准确、服务产品不合格、内部结构不合理、运作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我国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法,该标准提出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定义与分类原则、方法,明确了我国物流企业的类型与评估指标。适用于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界定、物流市场对物流企业的评估与选择,也可作为对物流企业进行规范与管理的依据。
1.2.4物流标准化有利于国内外物流的接轨。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使各个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把目光集中到我国,特别是我国加入了WTO以后,外国的物流业对我国的物流业带来了冲击。所以我国的物流必须全面与国际接轨,接纳最新的思想,运用最科学的运作和管理方法,来改造我们的物流企业,以提高我们企业竞争力。从目前情况看,物流标准化是领导我们与国际接轨的最佳途径。目前标准化已经成为全球物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2.当前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的现状
首先,在标准制定、修订方面,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等单位已经制定了《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规定了物流相关的术语、概念、物流作业流程、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系统建设、关键支撑内容等,是我国物流建设的基础。近几年我国还制定了一些关于《物流术语》、《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的编码与符号标记》、《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等国家标准,制定的这些标准都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针对我国当前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物流信息表示的非标准化现象,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此进行了“现代物流信息标准体系研究”,对我国物流供应链上的各种作业环节以及各个环节寻在的各级包装单元、产生的物流单证等做了系统的分析,为我国物流信息系统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其次,就是成立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化技术组织。按照我国标准化的体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从事全国标准化工作技术工作组织,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组建,专门负责本专业技术领域内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为了与有关物流的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工协作,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主要开展物流基础性、服务规范、作业流程、综合性、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制定、研究、物流标准化的总体规划,组织制订全国物流标准化体系表并组织落实,提出物流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年度计划,服务贸易标准和加强物流管理的制订,组织、促进物流领域各有关专业标委会的交流、配合,对相关的交叉问题进行必要的协调与协商,推动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协调和健康的发展。
最后,积极参与国际物流标准化活动和开展物流标准化研究工作。中国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与物流有关的各技术委员会与技术处,并且明确了各自的技术归口单位。我国在加入WTO的今天,物流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如何实现我国物流系统与国家物流大系统接轨顺利,关键在于物流标准化。所以,物流标准化的工作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很多相关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都已经投入到了这项研究工作当中。
3.我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1我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3.1.1物流标准化意识比较淡薄
尽管我国近年来物流发展较快并受到重视,但也相应地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物流标准,但这些标准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广泛存在的现象是正确率低,这种情况深刻的揭示了我国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落后现状。制约物流标准化的推广,执行的因素 很多,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物流标准化意识比较淡薄。一些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虽然知道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但是,传统的经营状况十分严重,尤其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理念。物流标准化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物流标准化程度较低且大大降低了物流效率,提高了物流成本。一件事如果思想上没有得到重视,行动上也就无从说起。物流标准化的意识淡薄是物流标准化实施的第一障碍。
3.1.2已有物流标准的应用推广不足
虽然我国已建立了物流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等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有标准而得不到承认和推广,标准的推广应用差以及已有的标准应用状况不足等问题。物流标准推广不足会导致管理体制的问题和市场发育不足等问题。
3.1.3物流标准缺乏统一规范
目前,我国物流系统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物流各个环节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比较落后,与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依然很小,标准化程度较低、各种物流设施结构设施和装备技术水平不尽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第二,物流器具的标准不配套,其中托盘标准问题最严重。第三,物流设施标准与物流包装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了物流无用作业增多,物流成本上升,物流服务质量落后,严重制约了物流效率的提高。
3.1.4条件分割、部门分割、区域分割
我国物流及其物流管理思想诞生比较晚,在组成物流大系统的各个分系统在没有归人物流系统之前,早已分别实现了本系统的标准化。这就一定导致了在标准制定内容上的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同时,由于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各行业各地区各自为政,物流标准不一致,这就导致了物流标准化内容上的区域分割。因为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区域分割,所以物流标准难以形成统一的规范化体系去运作。物流在本质上要求高度系统化、标准化与协调化却与工作中的部分、地方分割出现了纠纷。其中集装箱标准由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设计,条码标准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托盘技术由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承担,要使不同部门的标准达成协调与统一,又需要大量的工作。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区域分割的弊端依然存在于标准化工作中。所以一定要解决条件分割、部门分割、区域分割的问题,我国的物流标准化才有待提高。
3.2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滞后的原因
3.1.1物流市场不够发育。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上在现实需求不足与潜在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第一,企业自身处理物流的能力较强,大多数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库。第二,企业之间普遍认为自理物流的成本过高,还希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第三,在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态度、降低货损率等方面还有较高的要求。根据以上三点所以说,在物流企业的微观层面有着巨大的潜在物流服务需求。
3.1.2物流人才短缺。
物流人才的短缺主要是指物流专业人才,物流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所以这就要求物流的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而且还要精通掌握企业内部物流、物流管理技术和向外延延伸的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知识。从整体看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和物流研究方面比较落后,而且物流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很难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1.3条件的制约
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外部条件的制约,现代物流是建立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而现在的网络平台才刚刚起步,使用的范围太狭小,还缺乏对网络有关政策的规定,比如说在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等方面,还没形成物流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及信息的共享协议,这些都阻碍了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系统方面的发展。
4.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发展对策
4.1政府部门要继续重视并积极支持物流标准化工作
政府部门要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国家标准组织制定者和推广者是政府部门,在国家标准制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该对国家颁布的各种相关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及时调整和适应现代物流的要求,应切实协调好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观点和利益,统一组织,最大程度的统一标准。首先要在技术标准、计量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标准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其次,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协调与组织,积极推广与应用国家已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对一些由传统企业转型过来的企业和准备进入物流行业的其它企业,政府可以在推广和贯彻标准化方面予以支持。
4.2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到企业关注标准化的制定实施
国家有关部门已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加快培养在流通领域一些大公司大集团的步伐,并针对当前培育大型的物流企业,在他们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认真制定和研究相应的政策措施,消除流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体制,为流通企业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随着产业成熟度不断增强,物流企业实力的增强,集中度提高,对标准化的需求就会不断增加,物流标准化也将会在市场推动下逐步实现。在物流标准制定并不完善的现状下,就需要物流企业在自身的运作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提供企业自身运作的物流标准。企业应积极配合物流标准的制定,成为物流标准制定和实施的主体。从长远看,物流标准化可影响到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利益,所以,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和配合物流标准化的推广和应用。
4.3标准化与信息化结合,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
现代物流的核心技术是物流系统的信息化,也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将原本分离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以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统一协调控制,实现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所以说软件标准中的物流信息标准非常的重要,它是现代物流标准化的关键。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我们在业务流程得到合理化、标准化的基础上,要融合先进的、符合实际的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系统、配送需求计划,使之在企业内推广,从而将物流标准化固化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
4.4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体系,提高物流认知水平。
无论在哪个领域,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流人才也不例外,物流人才拥有现代化物流管理思想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是先进物流技术和物流标准化的工作的主要推动者。物流人才培养体制的完善有利于先进物流理念的传播,有利于做好物流标准化的工作,有利于推动物流产业现代化发展。物流科学作为一项我国的新兴科学,建立物流科学研究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5.结束语
物流标准化系统是以制定标准、贯彻标准并随着发展的需要而修订标准的活动过程。物流标准化系统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而物流标准化的效果只有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实施标准才能表现出来。贯彻实施标准在物流标准化活动中是一个关键性环节。要提高物流企业贯彻执行物流标准的自觉性,物流企业应自我进行规范,根据国家标准来规范和发展自己。目前物流标准化的工作中心应围绕信息化和市场化两个方面发展,重点抓好一批基础性的关键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有条不紊地建设我国的物流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刘春梅,物流标准化在我国实施的对策[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2]许笑平,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年03期
[3]杨辉,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6年04期
[4]中国物流品编码中心,物流标准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毕业论文库
[5]王彬彬,中国物流标准化发展对策研究[J],消费导报,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