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谈话教育

时间:2023-03-29 09:19:12

导语:在谈话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谈话教育

第1篇

关键词:教育教学;谈话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91-01

谈话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工作方式,掌握谈话艺术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要求,但语言艺术博大精深,要想驾它不是件容易的事。探讨教育工作谈话艺术,掌握一些基本规律对我们是非常必要的。

一、影响谈话效果的因素

谈话多数是教师为主动的一方。教师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再进行谈话。这样可以使谈话更有把握达到预期目的。但有很多时候是来不及准备的,所以,谈话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对学生了解的多少有关。如:教师的文化底蕴、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经验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学习态度等等。还与教师所掌握的谈话技巧有关。如能多掌握一些谈话规律和语言技巧,则不管是集体谈话还是个别谈话有准备还是没准备都轻松自如随心所欲。

二、决定谈话成败的条件

教师本身素质、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所掌握的谈话技巧等等还只是决定谈话效果的部分因素,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或是说信任与否是教师讲话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现在的中学生,不存在对老师盲目的信任和崇拜,他们敢于怀疑老师,议论老师的是与非,甚至有时公开对抗老师,这种情况影响着教师在工作中的教育教学效果。如要加强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树立个人形象,凡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自己要做到,如果教师自己言行不一,那他的说教肯定会失败的。

如,我们教育学生不要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而教师自己却不时地叼着烟在那里云吐雾,那你的说教会有效果吗?

三、掌握点谈话的规律及技巧

行动是提高语言教育效果的基础,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不可能处处都用行动去完成教育工作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是靠语言来完成的。在此我们探讨一些谈话的规律及技巧。

1、集体对话

这是班主任每天都要进行的谈话形式,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能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出现教师在讲台上大声说话,学生在下面交头接耳低声私语、或是貌合神离。这就要求讲话要:一、言之有物避免空洞说教。二、语言生动有趣、语音抑扬顿错。三、讲话情绪饱满、双眼时刻观察学生表情。四、了解个别学生心理、注意集体心理倾向。

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要求教师有渊博的文化和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虽不要求像袁阔成单田方他们那样秒语珠但起码也要有滋有味生动活泼。这其中的基本功不是一天两天能炼成的,这需要长期的文学休养。平常多看一些中外名著和优秀电影电视,多学2、个别谈话

这是谈话中最多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随机性,多数情况下不是准备好了再进行的,其谈话环境也不是都能随意控制的。所以,这种谈话更见功底。在这里谈谈几种个别情况下的谈话技巧。

(1)批评学生的错误

首先选择适合的谈话环境。最好是不要当众批评,说过:对下属要“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就是说要给犯错者留有余地,否则只能激发他们的对抗情绪。

其次,在进行批评谈话前应先进行了解,包括对被批评人进行了解性谈话,免得出现错误判断,让被批评者不服气,达不到谈话目的。

在谈话开始要让被批评的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给其充足的发言时间,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并注视对方,在其所述理由成立时要点头或其它方式给以肯定,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待其叙述完毕再有理有据地指出其错误或其理由的片面性。教师发言时要充许学生插话,教师讲话时双眼要注视对方,态度要和蔼、诚肯,并不时用征求意见的语言如:你说呢?你认为对吗?等等语言与听者做及时交流。在批评的同时要充分肯定其正确的一面,这样他才相信你是公平的,不要一古脑儿把他说的一无是处。在下结论后对方认可才算数,也要给其反驳的机会。

(2)解决学生之间的纠纷

在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或纠纷时他们会主动来找老师,但他们这时找老师不是来谈心的,而是来找仲裁的,这时他们把教师当成法官来评判他们之间的是与非。而老师这时则不能把自己当成法官简单判定谁是谁非,而应是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是与非,让学生们在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教训受到教育。这是一种比较难的谈话,也是较常见的谈话。首先要肯定他们主动来找老师是正确的。表扬他们有解决问题的诚意,而不是将问题复杂化或恶化,然后再分别进行个别谈话,先了解情况。同甲谈话要调甲的错误一面,同乙谈要调乙错误的一面。要激发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和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要让他们口服更要心服。最后再让他们聚在一起,首先由老师分析评判,是就是,非就非,要分明,不能含糊。后让学生自己表态承认错误。

第2篇

通过谈话,幼儿可以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尽情述说个人的思想感情、意见要求,反映自己的情况。谈话对于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交流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增强信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象一把金钥匙,一下子就能打开幼儿心头的锁,能使幼儿如临春风、如沐春雨。

【关键词】幼儿;谈话;引申;教育

一、课程中与幼儿的谈话

平时我们做老师的都很忙,每日的活动都安排得满满的,除了必须的课本课程安排以外,我们还会给他们玩游戏、跳舞、讲故事等,我在这些课程及活动以外,平时比较注重和他们以谈话的形式来沟通,以了解他们的心理世界,做好他们的心理工作,让幼儿除了明白书上的知识,还能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课程的内容是学习高兴、伤心、愤怒的表情及说说发生什么事情会觉得高兴、伤心、愤怒。我在上课的时候设想了幼儿的好多种答案,结果,在上课的过程中,幼儿的回答五花八门,“爸爸和我去儿童乐园,我会觉得很开心。”“妈妈和我去逛商场,给我买很多的玩具,我会觉得很开心。”“小朋友和我一起玩,我会觉得很开心。”“爸爸不带我去玩,我会觉得很伤心。”“妈妈不给我买新衣服,我会觉得很伤心。”“小朋友不跟我玩,我会觉得很伤心。” “爸爸妈妈不给我买东西,我会觉得很愤怒。”到此时,从表面上看,教学目标似乎达到了,但我听了小朋友的这些回答,觉得应该对他们进行深层一点的引导。我问小朋友:“为什么爸爸妈妈带你去儿童乐园,你会觉得很开心?”“因为可以玩很多的玩具!”“在幼儿园也有很多玩具吖?”“… …”幼儿一时都回答不上了。”“为什么爸爸妈妈不带你去玩、不带你去逛街,你们就会觉得很伤心、很愤怒呢?”我再问。“因为星期日放假,隔壁的小朋友都可以出去玩,但我爸爸妈妈要加班,把我留在家里,我也想像她一样,可以出去玩。”浩浩说。浩浩是一个平时比较寡言的小朋友,我听了他这样说真的很震惊,他平时很少说话,也很少和小朋友一起玩,他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的心里一定是对和父母能陪他一起玩有多渴望。我摸摸浩浩的头说:“小朋友,老师知道你们都很懂事,爸爸妈妈把你们一个人丢在家了去上班或者让你一个人玩是爸妈的不对,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其实爸爸妈妈从早到晚的上班,他们也想在星期日的时候休息一下,但他们没有假期,他们要努力的挣钱,他们挣钱干嘛?你们吃饭、买衣服、买玩具、买鞋子、上学等都要钱,他们挣钱都是为了你们的生活能过得更好吖。晚上他们下班已经很累了,你们可以学着自己玩或者找邻居一起玩,让爸爸妈妈休息一下吖。爸爸妈妈爱你们,你们也要学着怎样去爱爸爸妈妈,老师相信,等爸爸妈妈放假,休息好了,他们一定会带你们去公园玩,一定会带你们去逛街,一定会带你们去买玩具、买新衣服的。”这时,我能从孩子们的眼里看到期待,特别是浩浩,他竟然笑了。

二、思考以及引申的后续交流

课后,我还在想这个问题,我班上的家长大部分都是打工一族,每日为了生活奔波,可能对孩子的教育、关心相对少一点,其实孩子的教育不但是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父母本身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要,有什么办法使家长也能意识到这一点?下星期就要开家长会啦,我想,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和家长说说这个问题,看看家长的看法。

家长会上,我利用一点时间说了我们这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内容,然后话题就转到我们上过的这节课的内容。刚开始,家长们还笑孩子们天真的回答,但后来听到我转述浩浩的话,家长们都沉默了。“各位,我知道你们都是爱孩子的,我也知道你们去上班的确很辛苦,也明白你们辛苦挣钱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孩子,但挣钱是一辈子的事情,而教育孩子、关心孩子是现在的事情,你们现在不去好好教育他们、不去好好引导、关心他们,难道你们以为等他自己长大了就真的什么都懂吗?其实你们每个星期少加一个晚上的班,陪孩子玩一下;每个晚上少看半个小时的电视,陪孩子讲讲故事、聊聊天;每个月抽出一上午的时间,陪孩子到外面去走走、玩玩,看一下外面的世界;甚至,你们真的没有时间,非要孩子一个人去玩的时候,你也可以抽出一两分钟的时间,和孩子讲讲道理、说明原因,相信孩子们一定能明白你们做父母的困难。其实孩子们都会分辨是非,都会跟其他同伴比较,他们比较的不是谁穿的衣服更贵、谁吃的东西更高级,而是谁得到父母、老师的爱最多。”这时,我可以看到,很多参加的家长都陷入思考中,尤其看到浩浩的妈妈竟然哭了。

第3篇

晚上儿子回到家中,突然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妈,是不是做家长的都关注我们做事情的结果?”我反问儿子,怎么这么问?儿子皱着眉头回答:“班里有个同学的家长,一进班主任的办公室,首先问最近孩子的成绩怎么样。”我笑着回答了儿子:“家长找老师不问学习成绩,那要问什么呢?”儿子想了一会才回答我:“为什么不问问最近状态好不好,心情好不好,在学校里有没有不开心的事情等等。”

虽然是短短几句的对话,让我有了很深刻的思考,儿子说的没有错,家长有时候会太关注成绩和结果,而忽视孩子参与其中的感受和思想,在这里我自我总结一些结论,提醒自己也希望能对其他家长有所帮助!

成长比成功重要

——输得起的孩子更成功

现在的父母有个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念书。在慧通文府组织的夏令营中,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煮鸡蛋发呆,我说“你不爱吃吗?”“爱吃!”“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跟我们家鸡蛋长得不一样!我们家鸡蛋是白的、软的,这鸡蛋太硬咬不动!”后来才知道,这孩子从小就没见过家人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剥好了切成四块放在面前吃。所以别老预设结果,而要重视成长过程,走好脚下的路,输得起的孩子更能经受考验。

经历比名次重要

——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无能

都说现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这个问题是慧通文府的一位老师和我探讨的一个话题,孩子承受能力差因为家长不给他们接受磨炼、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可能发生,过度的保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可以包容孩子,让家成为孩子最后的港湾;可以理解他,让他找到温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没有出路时,给他指条路而不是给他一堵墙。

付出比给予重要

——给孩子爱你的机会

只对孩子付出爱,会让他们没有责任感,只会一味索取。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孩子喜欢吃虾,咬牙从市场买来,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舍不得动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尝一口,“别动!”13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对话比对抗重要

——别跟孩子“较劲”

青春期的孩子爱跟父母“对着干”,四五十岁的父母也爱跟孩子“较劲”,双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只想改变别人,不想改变自己。比如谈到早恋,许多家长就简单、粗暴地阻挠、强行压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不成熟的时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对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强,心灵的大门只朝着同龄人开放,这时候他特别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

激励比指责重要

第4篇

大家上午好!

初秋时节,秋韵淡雅,既有收获在即的喜悦,亦有探索创新的冥想。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__市家庭教育座谈会,一方面,要总结汲取近年来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经验和精华,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谋划我市家庭教育事业的新蓝图。刚才,与会同志围绕家庭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当前家庭教育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内容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讨论十分热烈。在此,我代表市妇联向多年来为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各位校长、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都知道,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密不可分的三个组成部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是基石,十分重要,引起了的高度重视,在多次谈话中谈及家庭,谈及家教。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总书记要求妇联组织“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在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善于从点滴小事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恶丑。”今年的春节团拜会上,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家庭教育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积极担当起家庭教育应有的责任。

近两年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市妇联、市教育局等部门和组织密切合作,认真组织实施《__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计划》,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为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持续、健康、有效开展作出了积极努力,打下了很好的工作基础。

一是理论研究、指导服务齐头并进。以“学术研讨”、“教子有方”和“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开展家庭教育征文活动。大家或围绕家庭教育新情况、新问题,阐述家庭教育研究成果;或根据自身教子所思、所感,分享教子育女心得;或结合内心的需求和渴望,向父母吐露心声,使以往限于成人间对家庭教育的探讨研究,多了青春年少的率真表达,营造了浓浓的亲子和谐氛围。活动共收到479篇征文,120篇论文获奖。创作印制12000余册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读本——小动物出游记,赠送给全市50余所幼儿园。通过讲述小动物们在去往游乐园的路程中所发生的小故事,展示了不系安全带、闯红灯、行驶过程中接听手机、超速超载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让小朋友们认识常见交通标志及文明交通行为规范,在“看”与“学”的过程中提升平安意识,以“小手牵大手·平安进万家”的实际行动,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平安整个社会”。同时,组织50名流动儿童走进__市五星交警中队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文明意识和安全自护能力。

二是典型选树、理念传播两手齐抓。以“着眼未来,厚德载物;理念科学,教子有方;管理民主,环境优良”等为条件,评选表彰__市“百名好家长”,营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良好氛围。“百名好家长”中,既有本市户籍家长,也有新市民;既有培育普通孩子成长、成才的家长,也有伴随孤独症等特殊儿童成长的家长;既有积极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和活动的家长,也有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投身公益的家长……树立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

才”的典范。举办“文明礼仪进万家”公益讲座,邀请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向真,为各中小学、社区家长学校负责人和家长代表等近300人带来《礼仪与孩子健康的心灵》主题讲座。马教授从“人和自己,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存在”等关系入手,循着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结合生动感人的例子,讲解了如何爱孩子,如何给予孩子安全感,引领家长们当好文明礼仪引领者,培养文明礼仪小天使。 三是家风引领、亲子活动交相辉映。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是每个家庭教育智慧的深刻体现,也是每个家庭成员成长的重要源头。通过开展“弘扬文明家风,争当最美家庭”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活动,挖掘宣传普通家庭的优秀传统美德,引领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律己修身、崇德向善,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在2个多月的征集期内,共收到好家风好家训350条、家庭故事300余,85条蕴含着深刻“草根哲学”的好家风好家训获奖。同时,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亲子活动为特色,将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同家庭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努力寻找家庭教育工作新的结合点,家庭教育事业新的增长点。以“中国梦,我的梦,美丽乡村文明行”为主题,组织近50名少年儿童走进全国文明村——__镇__村,领略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聆听全国道德模范__讲述__“幸福家园”的故事,学常爷爷树理想,做新时代小主人。举办“书香滋养文明风阅读成就中国梦”__市“书香宝宝”阅读家庭活动和家庭亲子趣味赛等,亲子互动提升素养、融洽关系。

总的来说,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在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家庭教育研究者、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薄弱环节亟待解决,比如其基础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结合度不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仍需规范等,特别是在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互联网等新媒体迅猛发展,给家庭教育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工作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我讲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要提高认识,培育家庭教育工作的动力。“家和万事兴”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家庭历来是传递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在今天,家庭仍然承担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神圣职责。我们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庭教育的中心任务,作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作为贯穿家庭教育工作的主线,认真领会贯彻中央精神,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倡导良好家风家教、引导家长用核心价值观科学教子方面实现新作为。要组织研究家庭教育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激发家庭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评比优秀家长、家庭教育优秀案例等,引导家长树立好家风,传承好家训,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做人的榜样、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探索网络时代对家庭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有形的家长学校与新媒体有机结合,提高家庭教育工作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促进形成立体式的家庭教育格局。要开展“好妈好爸好孩子”家庭教育公益巡讲,举办故事会、书画展等多种形式宣传展示好家风,传递正能量,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市家庭教育工作注入强大的精神源泉,努力在创新家庭教育工作、关爱儿童健康成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要整合资源,凝聚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家庭教育关系下一代健康成长,关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民族振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推动家庭教育的深入发展。要推动完善党政领导、妇联教育部门协调,文明办、卫计委、民政、关工委、共青团等多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在优势上互补,在资源上共享,在工作上联动。要充分发挥“妇女儿童之家”、村(社区)、学校家长学校等阵地作用,扩大家庭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家庭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和受益率。要发挥家庭教育研究会作为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指导服务的学术团体作用,切实担负起引领、推动和促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把握机遇、找准定位,拓展实践领域,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家庭教育领域和社会上的凝聚力、影响力,推动家庭教育理论创新,指导家庭教育实践发展。借此机会,也真诚地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各学校能将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纳入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中,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不断促进家庭教育业务能力建设;能够利用学校贴近家长、便于组织家长的优势,积极开展家教宣传实践活动,为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结合作出不懈努力。

第5篇

【关键词】英语 文化教学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使用语言的能力。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语言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英语是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载体,传授过程中含有丰富的文化教育因素。英语揭示了讲英语国家的人文习俗、社会心理、意识思想和价值观念等。这是由英语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英语的这种特性就是英语的内在文化性。

二、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不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就无法准确的理解或正确地运用外语,即使是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也往往因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

2.了解文化知识是实现学生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语言知识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知识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而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影响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3.文化教育是提高语言教学水平的基本保证。自80年代以来,文化背景和文化因素在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进入90年代,外语教学界形成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路子的共识(任远1994),认为“坚持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本保证。” 但人们走出国门时发现,国内学的英语和实际生活中使用的英语有一定的差异,在某些场合甚至有很大的差异。主要问题就在于学习语言时,将语言和文化分离,这是英语教学中忽略的环节。

三、文化教育的内容

文化教学的内容不是纯语言系统地教学,而是语言运用的教学,七十年代初,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的提出把语言的教学引到社会功能方面来,即与各种交际环境有关的教学。语言教师也开始发现,有些语言现象不借助于语境是无法解释的,正如莱文生(Levinson)1983年在其《语用学》一书中提出那样,随着各种语言的句法学、应用学、音位学、语义学的发展,已经很清楚,有些特定的语言现象不借助语境是无法描述的。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待动物的态度。动物寓意是有其深层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因此,不同的民族对同一动物有不同的联想。这里就以狗作为例子吧,在大多数英语国家里,不少人喜欢养狗作为宠物。在我国广东,民间有在秋冬时节吃狗肉进补的习惯,这对来自英语国家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贸然请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吃狗肉,该是多么尴尬!

2.交谈。在我国,人们经常在谈话中询问对方的收入,婚姻状况,年龄等个人情况以示关心。但在英语国家,这是个人隐私,是比较反感别人问自己这类情况的。??

3.赞美。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

4.感谢和答谢。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5.数字。在我国,数字“4”因和汉字“死”的发音相似而受人们的忌讳。在英语国家,数字“13”也一样不受人们的欢迎,就是因为在基督教里,出卖耶稣的犹大就是其第十三个门徒。

四、在英语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英语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产生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

第6篇

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在化学用语的教学实践中,依据信息加工理论,化学用语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活动,教师的“教”必须适应学生“学”的规律。化学用语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和学方面都没有什么特殊的诀窍,最关键的还是要在“懂”“想”“读”“写”“记”这五方面下工夫。

一、“懂”

“懂”就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切实弄懂每种化学用语的涵义并明确它的使用范围。从教师方面说,就应该“名实结合”,变难为易。

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用语时出现的问题多是随意拼凑化学用语而产生的,教师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授课中首先必须做到概念和原理讲清说透,语言简练生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手段,结合具体实物、实验现象、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原理讲授化学用语,使学生在正确了解和感知每一个化学用语的含义及所代表的物质及其变化的化学事实的基础上,做到理解记忆。

二、“想”

“想”能把相关的化学用语、化学现象等结合起来,取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当学生有了一个完整、丰富的知识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见到一个元素符号、一个化学式,就会产生这是什么元素或什么物质,这种元素或物质是什么状态,其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外形或性质等方面的联想;见到一个化学方程式,便会想到它代表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在这个反应发生时有什么现象。

三、“读”

“读”可使化学用语的名称和构成相统一。枯燥的化学用语很拗口,很少有人喜欢读,所以教师要以“变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或兴趣。对于枯燥的化学用语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化学用语所表示的意义、体现的性质和实验现象进行巧妙的联想思维,充分挖掘,总结化学用语教学中隐含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巧记、快记,用自编的“顺口溜”等韵律化语言来进行信息编码。

四、“写”

所谓“写”包含着“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道理。教师要精讲并要求多练,教学时“化学用语”须反复再现,在学习中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课前讨论与听写,达到语言、思维恢复和重构的目的。前一节课的化学用语,在第二节新课前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化学语言表达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或听写或默写,不达标者,在限定时间内达标,直至合格为止。

2.测试形式多样化,提供恢复和重构的变式训练。几个人一个小组,学生分别当老师,在小组中以谈话的方式互相检测,在角色互换的心理作用下,实现编码、恢复、重构的交互目的。当然这样的活动取决于教师的设计和指导,立足于学生主体在活动中表现的方向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另外,也可以进行专门测试。每上完一章,进行一次专门化学用语测试,及时发现不足,予以纠正。对差生更不能放松,要经常性地面批面改,督促其定期记牢背熟,尽量避免掉队。

3.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恢复和重构的速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班与班之间的竞赛。将参赛者分成若干个组,每组若干人,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根据速度评出优胜小组。这种形式,学生喜闻乐见,大大激发了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对教学非常有利。

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用语时的“多发病”“常见病”要时常提醒大家注意,及时纠正,严加防范。同时教师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力求书写规范,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并时时渗透德育教育:(1)在刚开始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的学习时,就要求学生注重书写的规范,如字母“C”“L”的大小写,汉字“钙”的书写以及离子电荷和元素化合价的表示等,这都是学生不易准确掌握的,需要特别强调并反复纠正;对于“阴阳离子”、“化合价原则”等知识的教学,要通过分析对比,渗透对立统一规律,培养其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2)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分别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不能随便改动,切忌利用一般规律臆造事实并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五、“记”

符号及含义是学习化学用语的真谛所在,此记并非“死记硬背”的“记”。

第7篇

论文摘要: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自特定的文化内容。英语教学应加强文化意识教育,明确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了解中西文化的偶合与差异。

在与外国人的接触当中,如果违背了对方民族的语言习惯,就会冒犯对方,甚至引起冲突,造成双方感情上的不愉快。比如大山在中国用地道的北京话流利地问一位老人“你几岁了,”,那位老人的反映可想而知了。因为大家从大山地道、流利的汉语口语中,自然认为他应该已掌握了“您多大岁数了,”甚至对他说出“您贵庚了,”。如果换个刚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用浓重的洋腔洋调问“你几岁了,”,我们就能够谅解他,因为我们认为他很可能还不了解中国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习俗。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应的文化。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汉语的“同舟共济”,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汉语的“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汉语的“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等等。但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由此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

此外,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时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多问“你吃了没有,你到哪里去,”而外国人则说Hello等。人们接受礼物时表达自己态度的差异: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看礼物,而外国人往往会当面打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称谢Thank you,I appreciate it,等。 转贴于

三、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有些英语学习者常把politician与汉语的“政治家”划等号。实际上,politician这个词在英语中往往有很强烈的贬义色彩,引起别人的蔑视,指的是只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含有“圆滑”之义,汉语“政治家”应译为statesman。

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WARM, 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 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 Ruqaiya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90-99.

[3]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56-62.

第8篇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化;教学;评价;语文

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历史原意是“人”的精神,即的人真实精神,人的真情实感,人的真实愿望。“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升华,是主客观的合一,是内化到人言行举止中的德行是一种努力追求的境界。”人文精神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和人格的发展,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传统陈旧的语文教育在为我们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也显现出了许多问题,例如对人文精神教育的忽视。为此,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并努力让语文教育充溢人文精神。本文中就高中语文教学中谈谈人文化教学及教学评价。

一、人文化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法上,人文化的教育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情意发展过程,不强调知识体系的传播,而注意情感充实、情意加深和兴趣培养,强调直觉、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运用讨论、谈话、榜样和陶冶等方法。语文教学,要注重潜移默化,要重视熏陶、感化,重视情感体验求真,求善,求美。

1.变“单一”为“多元”

要使“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闪光”,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恐怕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变“单一”为“多样”,走出“纯讲授”的误区。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如果语文课从教学到评价都简单化地认定作品意义的确定性;对作品的读法只有一种,作品的主题只有一种解释,作品的分段也只有一个“准备”答案。这种不符合文学教学规律的做法不仅不合理,更为糟糕的是它严重地压抑着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创造。教师纯粹的讲解绝不能代替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剥夺学生的发言权,让学生失去课堂的主动权,学生不再成为学生主体,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也受到严重挫伤,不再对语文有兴趣。

2.变求“同”为求“异”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追求着一个“同”:同一个标准同一的答案等,公式化的语文教学应运而生,教师以标准答案为准,学生都向标准答案靠拢。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无何止地讲、死填硬灌,学生要做的只能是死记硬背、死抄烂默了,对于这些“标准答案”自然也无疑可质。语文课堂就缺失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体验,即缺失一种“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用自我的心灵去构造课堂教学这一原本就属于他们的“天地”。只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让他们对别人的观点甚至教材大胆质疑,充分激活中学生的好奇心,化求“同”为求“异”,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朝气和人文化的活力。

二、人文化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育的要求、过程和效果等进行价值评判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间的评价应体现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的评价主要表现为:

1.评价中有激励

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然后才是一种提升,一种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注意用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用目光鼓励他们,切忌简单打断、插话或另请发言者,注意少用或不用否定性的语言。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用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振奋、感化他们。然而,鼓励性的评语也并不是浮光掠影、轻描淡写地给学生廉价的吹捧。给学生评价应该是从心底里发出的最真挚的肯定与建议,这样才能感动到学生心灵深处。总之,评价应该以真挚的情感作基础,以有效的指导为后盾。

2.评价中有交流

日常课堂教学评价,较之以考试,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较弱,目的是促进教学和学。因此更应注意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促使人在产生“积极的教和学的心态”的情况下开展评价活动,充分发挥其调节和控制功能。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让孩子学会交往。在学习中有交往,才会有合作。评价这一环节也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让他们相互评价,共同提高。但有时其间也需要教师的“点拔”来促进交流,体现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学生评价教师的形式已经出现,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例如,学生与教师比赛朗读,评价教师的朗读、表演等。这说明,很多教师已经真正向学生敞开心扉,真正愿意与学生作心与心的交流。相信在这种平等的交流中,师生都会有收获。

总之,只有让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大放光芒,体现对“人”的理解、宽容、尊重和爱护,才能在语文课堂中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石欧,侯静敏.《在过程中体验――从新课程改革关注情感体验谈起》.载《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8期

第9篇

(一)体现平等与尊重

教师在授课时不能运用挖苦、傲慢、讽刺、咄咄逼人和过激的语言和语气,否则会使效果适得其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人,要求教师“以人为本”,首要的就是体现平等与尊重。

(二)体现灵活性和针对性

灵活性要求教师在不同环境、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中运用不同的语言,“大场合讲大话,小场合可以讲小话”,语言要灵活运用才能体现真诚,让人信服。同时,还要把握语言的针对性,针对包括学生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知识水平、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等具体情况在内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因材施教。

(三)准确、符合规范和逻辑

语言表达要符合文学逻辑规律要求,避免出现“词不达意”、“自相矛盾”、“模棱两可”等情况,不能混淆概念的外延与内涵,让学生难以信服。

(四)具有说服力

说服力不是强制性的,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有力的论点、论据、论证来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力就是教育者要使用各种可能的技巧去说服学生的能力。例如,说服时,要有的放矢,切忌假、大、空,语言的运用要丰富多彩,要幽默、生动,有感染力。

(五)体现“情”

要想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首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成败。在语言中运用一些“蕴情”的词,就比较容易建立与学生感情沟通的桥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语言技巧

(一)个别谈话语言技巧

与学生的个别谈话也要讲究艺术性,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个别谈话时,应注意语言要因人而异。由于学生个体在性格、性别、成长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育者要根据谈心对象的具体情况及接受能力,如对沉默、内向型的学生,语言应侧重引导、鼓励,对待外向型的学生要注意倾听,语言可运用直截了当式、开门见山式。与后进学生要多谈心,多用表扬语言,要发现其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也许就一次表扬,也会促使有错的学生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让他们能鼓起信心和勇气,给他们以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对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较高的学生,可使用幽默文雅的语言,说话的时候可以含蓄一些。而对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较者,可使用风趣浅显的语言,说话的时候则可以直白明了一些。

(二)说理启迪中的语言技巧

说理启迪中的语言技巧是指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使用生动、准确、风趣、幽默,富于启发性的语言,善于用语言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去思考,把学生引入教育者的思想情景境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趣味盎然,从而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比如在教育说服的时候,可以不直接正面指出,而是通过列举一些类似的例子,旁敲侧击,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领悟道理。通过一些活生生的例子,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说服的效果也会随之大增。比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引用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句:“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引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通过介绍爱国主义人士、爱国诗词,以启迪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沉思,把学生带入到教育者的思想情境中,不仅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爱国主义,还能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到什么是爱国主义。

(三)批评的语言艺术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