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化妆品贸易论文

时间:2023-03-29 09:19:14

导语:在化妆品贸易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化妆品贸易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 网店走私 网络犯罪 法律监管

近期,一件“网店走私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前空姐李某等人在韩国免税店购买化妆品等物品,多次通过无申报通道携带入境,然后在网店上进行销售、牟利,偷逃海关进口环节税100余万元。北京市二中院依法判决李某等人犯走私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至5年不等。这一案件被报道后,社会各界议论纷纷、观点不一。许多网民对这一处理结果表示不理解,认为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走私罪值得商榷,即使依法认定有罪,也没有必要判处11年重刑,可以通过加重罚金的形式予以惩戒。

一、重视“网店走私”中的问题

以上案件虽然算不上什么重特大案件,但却引发了如此多的热议,究其原因是随着出国旅游的便捷与网络购物的发达,海外代购、网络直销等商务模式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关系到厂商、物流、消费者等多个群体的切身利益。因此,李某案件并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反映出现代商贸中的一些特点和问题,隐含的是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

实质上,此类案件无论数额多少、情节轻重,在行为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一是购货多采用“以客代买”形式,即以游客携带自用货物的方式,如“蚂蚁搬家”将大量的货物零散闯关入境;二是销售主要采取“网店直销”模式,即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实现无店铺销售,从而免除相关的税收和监管环节。这两种形式的结合,使得“网店走私”成为发展迅猛的一种营销模式,许多商家和个人从中获利和受益,损害的是国家的海关监管和税收利益,冲击的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市场秩序,更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了一种人人违法、法不责众的社会现象,折射出了现有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中的漏洞,亟待通过完善法制、细化规则予以修补。

二、强化对“以客代买”的控制

海关总署颁布的2010年第54号公告《关于进境旅客所携行李物品验放标准有关事宜》规定:进境居民旅客携带在境外获取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总值在5000元人民币以内的,海关予以免税放行;超出5000元人民币的,经海关审核确属自用的,海关仅对超出部分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征税,对不可分割的单件物品,全额征税。应该说该规定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但在实际中却收效甚微,综合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宣传不到位,许多涉案人反映对此规定并不明知,一些海关关口也缺少明显的警示标识;二是执行不严格,许多海关关口对于入境人员随身物品的检查流于形式,在客观上更由于人力物力资源有限,无法准确核实旅客自带物品的价格和用途;三是无惩罚措施,对于未申报关税的违法者缺乏有力制裁,不足以警戒以身试法者;四是不能从根本上防止散客闯关、“蚂蚁搬家”现象,对于人多、货散、价低等情况无能为力。

根据统计,2011年仅深圳口岸日均监管旅客达54.4万人次、客车2.1万辆次,因此,海关监管的压力极大,仅把希望寄托在加强关口检查这一个环节,并不现实。需要抓住源头。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和打击集团化的“水军”,即形成“以客代买”规模化的集团,同时加大对广大旅客的宣传教育。根据刑法规定,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以偷逃税额5万元以上为构成要件,5万元以下的处行政处罚;同时,《刑法修正案(八)》对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情形也认定为走私罪,数额和次数的双重规定有利地震慑抱有侥幸心理偷逃关税的代购商。另一方面着重对重点商品的监管,集中审查高档化妆品、电子产品、名牌箱包等高价值物品,严格控制此类物品的入境,维护国内市场稳定和合理价格。

三、加大对“海外代购”的限制

“以客代买”仅是多种“海外代购”形式中的一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推进,为满足各种消费需求,网上代购已经越来越普遍。仅在淘宝网上,就有超过10万家店铺可“代购”境外商品,涉及各种门类。虽然,国内消费者代购的商品一般属于小批量、零散的商品,是一种跨国小额贸易,但是每年的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左右。正是这些跨国小额贸易的消费需求造成了网上代购繁荣。“海外代购”进货渠道有三:第一,通过正常的渠道运输,此途径需要缴纳各种税费,属于合法贸易;第二,通过私人包裹邮寄;第三,个人通关带货,即“以客代买”,后二种形式就可能涉及到违法问题。海关总署2010年第43号公告,取消对个人邮递物品500元人民币的免税额,并且对邮递进境物品应缴进口税超过50元人民币的一律按商品价值全额征税。这从一定程度上缩减了通过邮寄方式走私物品入境的意愿和渠道。

海关的设立与关税的征收,不仅是为了积累社会财富、合理分配收入,且更重要的是稳定国内商品市场、保护自主产业,维护经济基础,从根本上有利于国家、社会和个人。而经营者为了能够贱买贵卖赚取更多的利润,会极尽所能逃避税收和监管,消费者也为了能够以较低价格购买到心仪的商品,助长了走私行为。实际上,非法的代购行为不只是损及国家的税收收入,而更深层次造成对一个国家自主品牌、市场秩序、经济基础的冲击。因此把好进口关,不仅是打击直接的走私行为,对于“海外代购”这一新兴的商贸形式也要合理控制,使其在合法的范围内健康的发展。同时还需密切关注各种新的代购形式,防止某些人通过其他非法手段进行走私活动。

四、严格对“网店直销”的监管

第2篇

【关键词】中韩合作;理论依据;前景

近年来,中国市场上“韩流”涌动。电影院里,韩国影片场场爆满;电视频道,韩剧轮番上映;电器商城,三星手机、LG空调天天热销。还有图书出版、动漫、化妆品、服饰等行业,韩味也是越来越足,就连女士们去趟理发店,理发师也不忘着力推荐韩式烫发。与此同时,韩国市场“汉风”盛行。据韩国商人估计,在釜山东大门和南大门两个大市场里,标有"中国制造"的商品至少占了70%,那里的日用杂货和文具,甚至商店里商品的摆放形式都与中国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差不多。可以说,不论是“韩流”还是“汉风”,都是中韩两国交往日益频繁的表现。

一、中韩合作有先天优势

中韩两国地域接近,交往历史悠久,文化相互兼容,同以儒家文化为背景,两国人民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念,这不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也使彼此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这构成了中韩合作的先天优势。随着“韩流”与“汉风”的互相融合,将进一步促进两国文化的交融,同时也使彼此对对方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在两国市场上呈现出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二、中韩合作有理论依据

韩企在华本土化战略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以用贝克尔的消费资本原理来解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Stigler)和贝克尔(Becker)1977年在他们的论文《偏好是无可争辩的》一文中指出,从某商品消费中产生的边际效用依赖于消费者已经消费的总量及其欣赏该商品的能力,而欣赏该商品的能力又是以往该商品消费的一个函数。在消费商品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资本”会增加,已经建立起来的消费资本越多,消费者的“消费资本”(consumption capital)增长也就越容易。换句话说,消费资本的投入和消费是相互促进的,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益会随着时间增长。因此,相关的效用函数也就是包含了所消费的商品以及作为自变量的消费资本的函数。假定这个函数不变,那么,在价格及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资本的积累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对该商品实际需求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对某商品上了瘾,欣赏能力越来越高,虽然他们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他们的购买行为却可能增加。1996年,贝克尔又进一步阐明了他有关消费资本的概念。他把主要从个人的消费积累和其他相关的个人经验中得来的个人消费资本与社会消费资本区别开来。社会资本体现了他人对个人效用的影响,即同龄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影响。这说明社会群体的偏好存在着一种趋同性,同龄人之间的兴趣、爱好会互相感染。流行的形式广为接受,而那些不为人们熟悉的形式随着时间的变化依然不为人们所熟悉。

把这一原理运用到国际贸易中来,就会清楚地看到来自国外的陌生的商品,最起码在刚开始的时候,都会遇到“偏好折扣”,此时,人们还没有像对待本国商品那样建立起对外国商品的个人消费资本,由于大家都不了解这种来自国外的商品,社会的消费资本也有待于发展、培育。把语言、地理等因素考虑进来,各种文化之间越接近,相关消费资本上的差距也就越小,因此贸易也就越大。文化亲近是地理距离、共同语言及以往贸易历史等因素的一个综合函数。不同国家之间对外国商品的消费资本的积累是极不平衡的,不对称的。然而,对外国商品的消费资本一旦建立起来,外国商品的疏异感和异域色彩就会越来越淡。最终,这种外国商品消费资本积累的效果得到强化,就会在本国越来越有市场。中韩两国商品在对方市场消费资本的积累得益于两国的先天优势,由于中韩文化的兼容性强,“韩流汉风”正从两国文化领域迅速向其他各个领域扩散,中国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韩国语专业,2001年在韩留学的中国大陆学生超过3200名,比上年增长一倍。汉语则已成为韩国众多高等学府的热门专业,并被普遍选作第二外语,在华留学的韩国学生达22100多名,居各国赴华留学生之首。反映到外贸实践,由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来看:1992年中韩建交时,两国的贸易额只有63.8亿美元;2002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440.7亿美元;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至90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到2005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超过千亿美元。其中,中国自韩国进口768.2亿美元,增长23.4%,高于进口总体增速5.8个百分点,韩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比上年跃升了3位。中国则成为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对象,在我国合资合作及独资的韩国企业已超过3万家。中韩两国自建交时分散的小规模贸易逐渐发展成集群式的大规模贸易,双边贸易额每年都在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这说明,根据消费资本原理,中韩两国既有合作优势又有合作前景。 三、中韩合作前景展望

第3篇

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是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和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这种通货膨胀问题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距、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2007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成了政府重点关注和调控的对象。在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文中尝试着对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的程度进行判断,分析了其成因和影响,并提出了多管齐下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一、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指“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不断增大而导致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即CPI指标长期的、持续的超过3%的警戒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07年我国的CPI上涨4.8%,这样的数据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目前中国已全面进入通货膨胀呢?目前学术界占主流派别的观点认为:这种结构性的物价上涨,是经济效率急剧提升的后工业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在中国目前投资与消费同步增长、消费增幅大于投资增幅的背景下,食品价格上涨有利于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利益格局;目前较高的CPI指数对于中国目前经济形势是有利的。但是笔者不认同这种观点,而是认为目前通货膨胀率已经很高、全面通货膨胀苗头已经显现,而不是有人所说的中国物价的结构性上涨。

1.从已的CPI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这种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已经形成。从2007年9月以来我国CPI指数已经连续几个月达6%以上。无论是从国内的情况来说,还是从全球市场的情况来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6%以上都是很高的。而且,2007年全年的CPI指数也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这都说明以物价的持续普遍上涨为特征的通货膨胀已经出现。

2.这一轮中国式的价格上涨是从房价开始的,也就是说从政府完全垄断的产品开始的。但是我国住房投资不计入CPI体系,所以在开始阶段这种价格上涨并未反映在CPI上。当这类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最后传到食品类消费品时,这种市场最为弱势的产品的价格上涨就意味着我国的全面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了。因为消费价格上涨刚性较强,在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各行业要求加价的氛围将越来越浓,这将推动各类商品价格陆续上涨,将会形成全面通货膨胀。

二、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表面上是种货币现象,其实际上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通货膨胀是实体经济中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在货币层面的表现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GDP=C+I+C+NX,其中政府采购G比例较小可以忽略,那么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消费C投资V和贸易顺差NX。首先,从消费角度看,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消费需求也逐步增长。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 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而且从消费结构看,高档化妆品、金银珠宝和汽车等奢侈品称为消费增长的主力军,表明我国消费已经进入了结构升级阶段。其次,从投资角度看,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同时受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定态势?熏且远高于以前年度的水平。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 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最后,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看?熏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我国出口制造业具有价格优势,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为2 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847亿美元。从2004年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就进入正产出缺口阶段,即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随着去年我国实际总需求的大幅增加,这种缺口逐步变大,导致了总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的过剩在宏观经济层面表现为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货币发行过多,供应量过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需和投资,使得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国内流通领域,不断加剧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二是货币供给超常增长,2001年以来,我国M2增速一直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2005年、2006年M2分别达到17.6%和16.9%,2007年增长16.7%,达到40.3万亿元。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更多热钱流入中国市场。在这种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当大量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时,就会产生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资产的现象?熏必然形成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从而价格上涨由上游产品传到下游产品,形成全面通货膨胀。

3.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通货膨胀的全面形成

在货币存量已过量累积的背景下,由外生性冲击造成的轻微通胀是否会一发不可收,这关键取决于人们对物价前景的预期。人们对于未来物价将上涨的预期将增加人们的当期需求,从而成为不断推动实际物价水平螺旋式攀升的内在动力。

4.通货膨胀的形成受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影响最大的就是国际原油价格,国际原油价格不仅由供求关系决定,很大程度上高油价是一个金融问题。因为原油交易以美元结算,这几年美元持续贬值,油价中虚胖的成分很大。对中国而言,本来可以通过本币升值来对冲损失,比如油价从60美元一桶涨到90美元一桶,涨幅50%,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如果从8∶1升值到6∶1,那对中国而言油价就只涨了12.5%。问题在于,中国经济要靠出口拉动,本币弱势有利于出口,因此人民币不能升值过快,升值不到位,就得承担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损失,比如高油价。高油价向下游传导,农机柴油、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随之上涨,增加了粮食的生产成本。

三、通货膨胀的潜在危害

1.通货膨胀“劫贫济富“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比较明显,低收入家庭是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一方面是因为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主力军,而收入越低的家庭恩格尔系数越高,食品价格上涨对其福利损害程度就越深。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低收入者的消费在收入中占据较大比重,边际消费倾向较大?熏消费品以必需品为主?穴这部分消费品往往缺乏价格弹性?雪,低收入者往往不能像高收入者那样通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来抵御通货膨胀。

2.此轮通货膨胀伴随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例如股市和楼市)迅速扩大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进而扩大收入分配差距,加剧了低收入群体的不公平感;同时也刺激了居民对各类资产追逐的热情,这种投资热情进一步推动着资产价格的上涨,使得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正在聚集,如果任由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发展成为系统性风险,必将危及社会稳定。

3.通货膨胀导致价格系统紊乱。打乱了市场机制的一切有效秩序,干扰了市场信号的传递并使信号失真,造成资源配置失调,降低经济效率并使经济陷于不稳定状态。

四、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综合运用财政、货币、产业和贸易等政策,标本兼治。

1.调整我国的需求结构,将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转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

从优化产业结构出发,抑制那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把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进一步调整出口导向政策,优化出口结构、有效管理出口增长,坚决限制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低成本出口;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减弱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2.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

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在做好夏粮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

3.解决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

首先,要对结售汇制度进行改革,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其次,要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调整,并稳定汇率预期;最后,要改革利率形成机制,逐步放松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管理。

4.维护物价稳定的预期

政府首先应该在舆论上引导人们形成物价稳定的预期, 使人们对未来物价环境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政府应动用储备予以遏制,并协调相关物资的生产和进口计划,缩小未来的供求缺口,特别是对于粮价等牵涉城乡平衡发展大计、应该合理回升的因素,应通过库存储备和产量计划的调节,使其价格保持每年稳中略升的态势,避免因供求缺口过大以致价格突然暴涨的现象,进而对物价预期造成冲击。

5.对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动用各种金融与税收手段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行为,扩大普通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卜永祥.流动性过剩的特征、成因及调控[J].经济学动态,2007,(5).

[2] 徐传谌,刘凌波.对当前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的几点认识[J].财贸研究,2007,(5).

第4篇

关键词:复合型企业 国际贸易 竞争优势

复合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复合型企业是指其某种特定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拥有核心技术,在销售市场上占据稳定的份额后,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稳定的经营,不是通过简单的规模扩大,而是通过围绕其核心技术继续投资来进一步研发其他种类相关产品的企业。复合型企业是既在单个产品上进行专业化生产,居于领导厂商地位,又在相关产品生产方面应用了已有的核心技术,逐步发展成该产品领导厂商的企业。

复合型经营与多样化经营的不同之处在于,多样化包括主导型、关联型和非关联型三种类型,而复合型经营主要指主导型和关联型的多样化经营。

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拥有的某种优越条件或位势,是超越竞争对手或行业平均水平的获利能力。它不同于企业竞争力,因为后者是从竞争优势发展而来的企业表现出的实际拥有的超过竞争对手产品的市场扩张能力或获利能力(徐国,2006)。

(二)复合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经营特点及竞争优势

1.复合型企业的经营特点。主要表现为:

第一,复合型企业一般建立在已有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之上。产品从某一种类拓展到另一种类都是围绕核心竞争力进行的,而不是盲目扩张。产品的关联性使企业节约了大量进入新产业的成本和研发费用。

第二,企业创造的是产业链效益而不是规模效益。当企业的产品已经占领稳定的市场份额时,企业选择将核心技术延伸到相关产品而不是继续扩大规模以获得递减的边际收益,通过缩短产业链来减少中间成本,通过在多种产品上延伸核心竞争力来抵御金融风险。

第三,企业同时具有专业上和整体上的优势。在专业上,企业在每种产品的生产中都进行创新和研发,拥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属于领导厂商。在整体上,企业通过生产多种相关产品使核心竞争力沿产业链延伸,降低了产品种类单一的风险性,提高了综合竞争能力。

2.复合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

第一,复合型经营有助于缩短和整合企业内部的“产业链”。该“产业链”指同一企业内不同产业间围绕核心技术形成的链式形态,企业经营的各产业由核心技术“链接”,并因为拥有同一个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链条而“衍生”出新的优势。

复合型企业在某一产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后,应用原有的核心技术,利用原有的品牌、市场和客户资源开展新产品的生产,不断形成新的资源和产品,循环往复,不断扩张。企业内部的这种“产业链”是以市场前景较好、科技含量较高、产品关联度较强的产业为链接点,以核心技术为联系,以资本为纽带,前后联系形成链条。这样,企业内一个产业优势就转化成几个产业甚至企业的整体优势。

第二,复合型经营有利于实现产业的相互支撑,促进产业升级。波特在其竞争优势理论中强调,一国竞争优势的形成需要具备相关和支撑产业,企业也不例外。当企业的各产业围绕同一核心技术进行时,产业之间就会形成相互支撑,企业必然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另外,企业进行复合型经营,一方面,有利于加大核心技术投入,实现各产品专业化生产,不断提高产业创新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主导产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使企业资源向更高效、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

第三,复合型经营有利于增强企业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经营风险。一方面,复合型企业通过缩短和整合“产业链”,减少了原来通过产业集聚形成的产业链中企业间的过多依赖,从而减小了因某产业萎缩带来的企业经营波动,使企业具有更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复合型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注重科技研发,产品的技术含量高,有利于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政策风险。

综上,复合型企业所经营的产品既拥有核心技术又具有多样性,既能通过产品多样性分散单一生产的风险,又能够通过核心技术的运用规避技术贸易壁垒带来的政策风险。因此,复合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国内外典型企业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一)国外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

1.宝洁。成立于1837年的宝洁公司,先是生产蜡烛和香皂,但是由于电灯的发明和使用终止了生产蜡烛,之后,通过不断研究及改进肥皂制造工艺,在1890年,生产并销售包括象牙皂在内的30多种不同类型的肥皂。占据了肥皂市场的宝洁公司不断进军相关产品市场,先后推出洗发水、洗衣粉、化妆品等日用消费品。宝洁在进行专业化生产、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的同时,注重开发相关领域的新产品,在相应的领域里发挥了自己原有的核心技术优势,才能成为国际性的大企业。

正是因为宝洁同时生产肥皂和蜡烛,才使得它能够顺利度过因电灯发明带来的危机;正是因为宝洁在肥皂生产市场日益饱和时,适时开发相关产品生产,才使得它占据的市场不断壮大;正是因为宝洁的复合型生产,才使得它稳居世界品牌五百强前列。

2.通用汽车。通用汽车公司(GM)成立不到两年就大举并购了20多家公司,之后进一步加速扩张,先后在全球各地开设公司,联合或兼并了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等公司,从1927年开始一直保持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但是其在2005年前9个月的北美业务中亏损高达41亿美元,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在全球市场上表现孱弱,最终,因难以挽回经营萧条、资金链断裂的局面,于2009年申请破产。

通用汽车公司作为高端制造业的巨头,全球危机中销量锐减,导致其资金链断裂并最终导致破产。这进一步证实了进行单一产品生产的企业具有难以避免的脆弱性,容易导致贸易的较大波动,而复合型企业是国际贸易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国内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

1.云南白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在运用自身“中药止血散剂”和其白药神奇的止血效果的基础上,推出“白药创可贴”,稳居创可贴市场第二位;在云南白药秘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云南白药膏,因其膏剂穿透皮肤能力强而具有非常突出的镇痛消肿、活血散瘀的功效;同样,云南白药在止血领域的技术也被借鉴到牙膏领域,云南白药推出的“防治牙龈出血”白药牙膏,因其在医药领域积累的品牌效应及独特的定位,迅速赢得了一批忠实用户(暴剑光,2009);1999-2009年十年间,云南白药的销售额从2.32亿元增长至57亿元,净利润从0.34亿元增长至4.6亿元。

云南白药集团以云南白药为核心,充分利用云南白药在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等病症治疗中的优势地位,扩大公司在这一领域及相关领域的影响;同时将已有技术应用到新的产品生产中,减少了采购和研发等中间环节,整合了集团内部的产业链,巩固和扩大了企业市场。

2.东莞合俊玩具厂。东莞合俊玩具厂是中国最大的OEM玩具工厂,世界前三大玩具公司都是其客户。虽然公司加强产品设计实力,并投放更多资源来开拓内地市场以摆脱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曾试图通过资本市场与多元化经营挽救颓势,但是,合俊的多元化经营没有选择合适的时机,也没有投入到合适的行业中,再加上其主要为国外代工,单一的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经营方式最终导致其在金融危机的挑战中破产。

合俊玩具厂的倒闭,说明中国制造企业生存形势严峻,缺乏核心竞争力、进行单一产品生产的企业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即使规模再大,也是根基不牢,不能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容易给贸易带来巨大的波动。经受住经济波动的复合型企业是经济萧条时国际贸易的支撑和历史发展优胜劣汰的优胜者。

(三)国内外典型企业的发展经验总结

表1对上述企业的发展及特点进行总结,得出的经验是:宝洁和云南白药集团是复合型企业,他们取得了成功,而通用汽车和合俊玩具厂不是复合型企业,他们最终经营失败。因此,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并且进行复合型生产的复合型企业才能经营成功,成功经营的复合型企业具有如下发展经验:

1.具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后才开始拓展业务到其他产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企业进一步扩展业务的基础。成功的复合型企业一般先集中发展其核心产品,直到其在某行业中的市场支配力优势明显时,才考虑将业务拓展到其他产品。这样,一旦新产品经营发生困难,也有回旋的余地。而不少企业对此不予以重视,结果难成气候,适得其反。

2.将自己在初始产品上的核心竞争力延伸到相关产品的生产领域。复合型企业通常会在某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后,适时应用已有的核心技术进行相关产品的生产,迅速占领市场,增强企业的总体竞争力。

宝洁公司正是利用其在肥皂研究上的核心技术,开发了相关产品,将其核心竞争力延伸到这些相关产品的生产上,不仅减少了新产品生产的研发成本,缩短了购买技术和资源的产业链,而且还成功开拓了新的市场,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3.经营项目可以迅速调整到最优结构,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进行复合型经营的企业,当所经营的某种产品面临亏损时,可以及时地将资金和技术转移到其它产品的生产上,尽快地优化生产结构,适应市场的变化。当电灯的发明危及蜡烛生产时,宝洁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中止蜡烛的生产,将主要资源用于研发和生产肥皂,避免了单一生产可能带来的亏损甚至破产。

结论与建议

复合型企业能够通过整合企业内部的“产业链”,实现产业的相互支撑,促进产业升级,将已有的核心竞争力延伸到相关产品的生产领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并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在原来产品市场接近饱和时打开新的产品市场;另一方面,在老产品市场遇到波动时,可以通过新产品市场来调整经营,保证企业长期稳定运营。所以,复合型企业稳定的经营更容易保持整体经济和贸易的稳定发展,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是,我国复合型企业的竞争优势还存在着缺乏政策与制度支持、技术创新后劲不足、缺乏有效的复合型经营能力以及欠缺有效的管理经验等主要问题,政府和企业应采取合理措施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复合型企业的竞争优势,促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贸易结构逐步改善、企业逐步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最终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著.海闻译.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傅钧文.加工贸易发展战略及中国的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08(7)

3.蒋学伟.持续竞争优势[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隆国强.加工贸易―工业化的新道路[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5.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6.裴长洪,赵忠秀.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国际贸易[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王厚双,崔日明.各国贸易政策比较[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8.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周辉.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动态系统研究[D].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第5篇

【关键词】 目标公司;反收购策略;选择

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全流通,我国资本市场的收购活动将更加频繁。收购可以分为善意收购和敌意收购。目标公司对敌意收购有必要采取各种反收购策略。研究反收购策略的选择,可以提高目标公司反收购的成功概率,降低反收购的成本,提高反收购的针对性,实现公司价值及其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目标公司在众多的反收购策略之中,选择“最优”的反收购策略,并据此制定实施方案,需要依据各方面情况进行科学选择。本文结合中外反收购案例,试予论述。

一、根据时间阶段选择适时的反收购策略

目标公司首先应该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的收购阶段选择适时的反收购策略。按照收购人进行收购的时间分析,收购的过程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其中收到收购要约或协议是最关键的标志性事件。每个阶段反收购策略是不同的。如果说事前阶段是“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那么事中阶段则是“短兵相接”,是反击于已然;事后阶段则是善后处理。

(一)事前阶段的策略

为了避免被收购,上市公司应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并考察防御措施实施的力度和效果,通过这些防御措施使收购难度增大或使收购根本成为不可能,令收购人望而却步。在华尔街,收购袭击者通常被称作鲨鱼,上市公司的这些出于防卫目的的防御措施也就被称作“防鲨网”, 或曰修筑防御工事。

事前阶段可采取的反收购策略有定向配售、培养战略投资者、承担社会责任以提高社会形象等。兰州铝业,第一次发行新股上市时,即向战略投资者甘肃省电力公司和山西铝厂定向配售了大量股票。新亚股份在2001年1月8日增发新股时,也向基金和机构投资者定向配售了大量的股票。

(二)事中阶段的策略

在遭到收购袭击时,目标公司应针对收购人的收购动机和手段采取各种反收购策略,策划反收购方案,迫使收购人鸣金收兵或付出高昂代价。这一阶段可以选择的策略有回购股票、帕克曼防御术等。

帕克曼防御术是指目标公司威胁收购人,进行反收购,并开始购买收购人的普通股,以达到保卫自己的目的。帕克曼防卫的特点是以攻为守,使攻守双方角色颠倒,致对方于被动局面。目标公司还可以出让本企业的部分利益,策动与目标企业关系密切的友好企业出面收购收购方股份,来达到围魏救赵的效果。美国收购史上最有名的帕克曼式防御案例莫过于1982年马丁・马里埃达集团(航天集团),反击本蒂斯重型机械和航空工业集团的收购战。马里埃达集团在遭受本蒂斯集团的标购后反过来收购本蒂斯集团。借助于其中的一件桃色新闻,本蒂斯的收购计划非但功亏一篑,而且造成资金极度紧张,半年后反被阿利德技术公司所兼并。

(三)事后阶段的策略

事后阶段指在收购战争收场时,进行善后处理。目标公司在击败收购攻击后,应该进行事后总结,为下一次的反收购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例如,总结在反收购之前,是否制定过有效的防御措施并检讨防御措施的漏洞和缺陷,及时修正和弥补。

可以通过调整公司股权结构,重组业务与资产,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股价水平,巩固第一大股东地位,以防范下次再遭收购。2000年,天天科技入主爱使股份之后,调整了爱使股份的经营结构,收购了山东泰山能源,当年业绩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0%。2002年3月20日,百科药业和上海新理益联手举牌爱使股份1 500.65万股,超过天天科技持股量的0.008%,天天科技差点从爱使股份第一大股东地位“失守”。其后,天天科技通过增持1 522.06万股,使其持股量占到爱使股份总股本的5.08%,稳住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2003年6月23日,天天科技增持爱使股份1 951.93万股,实际控股比例达到该公司总股本的10.09%。

二、根据盈利能力强弱选择量力的反收购策略

上市公司经常采用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等指标评价其获利能力。在反收购过程中,目标公司应全面准确分析自身的盈利能力,根据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显示的信息,判断盈利能力强弱,选择量力的反收购策略,以提高反收购的有效性。

(一)盈利能力强的策略

目标公司盈利能力相对强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绿色邮票、签订中止性协议、帕克曼防御术、股票回购等反收购策略。

绿色邮票也称绿票讹诈,指目标公司溢价收购公司股票以防敌意收购。中止性协议一般伴随着绿色邮票,是指目标公司与潜在收购人达成协议,收购人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增持目标公司的股票,如需出售这些股票目标公司有优先购买的一种反收购策略。1986年,已收根据“毒丸计划”, 盛大方面最多只能再购入新浪0.5%的普通股,如果盛大未经新浪董事会许可继续强行购入股份,新浪的其他股东可以按市值一半的价格购买和自己所持股份相同数量的股份。新浪此举意味着盛大目前所持有的股份将面临被稀释的可能,丧失其目前新浪第一股东的身份,而且在未经过新浪董事会和新浪公司正常程序的情况下,盛大也将无法通过公开市场取得对新浪的控股权,收购新浪计划遭到“毒丸计划”抵制,无功而返。

(二)有条件反收购的策略

收购大战诡异莫测,目标公司根据各方面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实际上内部秘密决定同意收购。因为一旦被收购成功,可以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为了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争取最大利益,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目标公司表面上不同意收购,并在收购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反收购策略,促使收购人提出更合理的报价,或者促成其他潜在收购人的竞争性报价,达到最优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的反收购策略有锁定交易,股份回购,修订公司条款等。

锁定交易类似于白色护卫防御。在锁定交易中,目标公司出售的是资产而非股票,将自己的资产卖给善意的第三方。目标公司往往出售它认为是收购人最需要的部分资产,会使得公司对于投标者而言缺乏吸引力。因此,收购人如果提出收购该部分资产,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1985年6月中旬,佩雷尔曼出价收购露华浓有限公司。目的是出售露华浓旗下的健康保健公司而保留著名的化妆品公司。遭到拒绝后,佩雷尔曼就以潘瑞・布莱德集团的名义公开以每股47.5美元向瑞福伦化妆品公司出价。1985年底,潘瑞集团将每股收购价提高到50美元,后又提到53美元。这时,露华浓董事会则通过了福斯特曼利特尔公司每股56美元的杠杆收购计划。露华浓同意以5.25亿美元出售部分资产,前提条件是出价者需购买露华浓40%的股份。佩雷尔曼认为这个协议违反了股东权益法,而向特拉华州法院提讼,要求将瑞福伦公司的方案宣布为非法和无效。在听候法院裁决前,福斯特曼利待尔又将报价提到每股57.25美元,而佩雷尔曼毫不示弱,将其报价提高到58美元。10月中旬,佩雷尔曼在这场收购战中终于获得胜利。1985年11月5日,露华浓总裁伯杰雷克被迫辞职,佩雷尔曼作为第一大股东当上了瑞福伦化妆品公司的新总裁。锁定期权在交易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收购方的出价,增加了股东的财富。

(三)无条件同意收购的策略

在收购过程中,收购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报价合理,买卖双方利益拉得很近。目标公司经过全面科学的分析,认为收购能够使双方的资产、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销售资源等得到优化整合,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股东的合法权益也有保障,因而决定同意收购。这种情况可以不采取反收购策略,而是按照法定程序谈判签约。本文不予讨论。

四、根据收购人的类型选择精准的反收购策略

收购人类型主要分为池底渔夫、扩张者、战略买家和金融买家四种。不同类型收购人的盈利能力、收购方式和收购目标各不相同。一旦出现恶意收购行为,目标公司要分析出收购人所属的类型,选择精准的反收购策略,制定出详尽的反收购方案。

(一)反对池底渔夫的策略

池底渔夫是指在收购市场上不断寻找便宜货色、行为活跃的买主,他们倾向于收购低市盈率的有利可图的公司。目标公司应对池底渔夫可以及时评估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并向市场公布,建立预警机制和设置降落伞计划。

降落伞计划是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更换费用来实现的。巨额补偿是降落伞计划的一个特点。降落伞计划规定在目标公司被收购的情况下, 相关员工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离开公司, 都可以领到一笔巨额的安置费,增加敌意收购方重组目标公司的难度,驱赶池底渔夫。在20世纪80年代,“金降落伞”增长很快,美国公司中有一半以上的董事会通过了金降落伞议案。1985年6月,瑞福龙公司在受潘帝布莱德公司收购威胁时就为其管理人员提供“金降落伞”。1985年A111edCo.(亚莱德公司)与SignaICo.(西格纳耳公司)合并成亚莱德西格纳耳公司时,前者须向其126位高级干部支付慰劳金(金伞)计2 280万美元。当年美国著名地克朗塞勒巴克公司也通过了一项金降落伞计划:“16名高级负责人离际,有权领取三年工资和全部的退休保证金。”1986年戈德史密斯收购了克朗公司后不得不支付该等款项。该项金额合计共达9 200万美元。其中董事长克勒松一人就领取了2 300万美元。贝梯克思公司被艾伦德公司接管时,其总裁威廉艾格得到了高达250万英镑的额外津贴。

(二)反对扩张者的策略

扩张者可分为市场份额扩张者和产品系列扩张者两种,其目标在于扩张他们产品的市场份额或者产品的系列。应对虎视眈眈的扩张者,目标公司可以采用相互持股计划、白衣骑士、培养股东和投资者等策略进行反收购。

相互持股是指关联企业或关系友好企业之间相互持有对方一定比例的股份,当其中一方受到收购威胁时,另一方施以援手。相互持股可以减少流通在外的股份,从而降低被收购的机会。相互持股还有助于双方公司形成稳定、友好的商业合作伙伴关系。2004年9月1日,中信证券召开董事会,通过了拟收购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的议案。此前,辽宁成大持有广发25.58%的股份,是广发的第一大股东;广发证券工会是辽宁成大的第二大股东,持股16.91%。广发证券与辽宁成大坚定的相互持股关系,在广发证券反收购成功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中信证券发出收购消息之初,辽宁成大即表示要坚定持有广发的股权,并于9月28日受让美达股份所持有的广发证券1.72% 的股权,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给了广发证券极大支持。10月14日,因无法达到公开收购要约的条件,中信证券只能发出解除要约收购说明,广发证券反扩张者收购成功。

(三)反对战略买家的策略

战略买家是指寻求多元化发展或者重新组合资产的购买者,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目标公司的控制,获得收购后企业的联合收益。战略买家一般非常关注目标公司的经营业绩、战略的可行性以及交易后的整合问题,因此,他们通常会支付比其他购买者更高的价格。战略买家的收购要约一般都很优越。面对这样的收购人,目标公司很难找到愿意出高价的白衣骑士。如果采用毒丸计划或者焦土政策,减少目标公司的吸引力,会对本公司造成伤害。因此,可以考虑开展公关行动。主要措施有:文件,披露自己的业绩,批评收购人逻辑和收购价格,建议目标公司股东不要接受;利润预测,报告或预测以往或当年年度利润,削弱收购人对高回报的预期;游说、争取员工支持,批评收购人对目标公司的计划等。

2003年,万和集团绕道ST美雅管理层,通过鹤山国资办就直接拿下美雅27.49%的国家股。面对强大的收购对手,美雅急中生智, 高高举起“ 同业收购、产业整合”利于全体股东利益的大旗,采取一系列公关行动反击收购方:第一招:舆论进攻。2003年10月16日,ST美雅董事会立即披露了预亏公告:由于受市场变化及公司客观情况影响,ST美雅经对2003年前三季度经营及财务状况初步测算,预计 2003年1~9月份的累计净利润为负数。一个亏损累累的公司, 万和收购是为了什么?第二招:提高费用战。ST美雅在期间“对职工劳动合同期满补助”,这样“导致期间管理费用同比增加41.76%,使美雅价值下降。第三招:高帽战。ST美雅在董事会报告中称,“股权转让是企业发展的新机遇”,鹤山市国资办会考虑“更有利于本公司的发展而决定转让其所持股权”。第四招: 股民战。ST 美雅在董事会报告中称,引入对纺织行业有充分了解、有纺织领域技术及市场优势的收购方“相信会更符合全体股东的根本利益”。ST美雅公开地将强大的收购对手――万和集团置于不欢迎的――面,鹤山国资办“陈前反悔”――停止将美雅国有股转让给万和集团。面对不利的战斗局面,万和集团只有往回撤退。

(四)反对金融买家的策略

金融买家指仅仅追求财务效应的投资者,比较倾向于用现金或金融杠杆完成交易。金融买家通常只关心企业价格、财务结构和预期收益,要求企业具有稳定收入,很少的负债和良好的成长性,不太在意公司的内在属性。由于金融买家通常希望以很低的价格买入目标公司,然后寻找时机转手出售或者分拆出售,以赚取差价,因此价格对于金融买家至关重要。针对这一特点,目标公司可以建立预警措施,寻找白衣骑士、调整资本结构加大负债或者采取“虚胖”策略等。

1989年,桑塔菲公司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资本结构调整计划,以此作为反收购策略防止公司被亨利集团收购。根据该资本结构调整计划,桑塔菲公司将向股民支付47亿美元的红利,这笔资金通过出售资产和承担巨额债务来筹集。桑塔菲公司共发行1.565亿股股份,他们同意付给股民每股25美元的红利,同时搭配5美元的次级债券。桑塔菲公司支付的现金达到40亿美元,支付的债权其票面价值为7.83亿美元,息票利率为16%。这些债券5年内不需要偿还,偿付方式的设计为了尽量减少桑塔菲公司已经扩大的现金流需求。另外,桑塔菲公司通过出售南太平洋铁路、管道、林地、其他房地产以及其他辅助措施筹集到将近22.5亿美元,贷款19亿美元。这些措施使桑塔菲公司财务杠杆急剧提高,总负债率从26%提高到近87%。如此高的财务杠杆对公司而言意味着更高的风险水平,公司对金融买家的吸引力急剧下降。

五、根据反收购策略的特点选择定向的反收购策略

目标公司还要根据各种反收购策略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研究表明,反收购策略有近二十种。每一种反收购策略都有自己的特点,使用条件、适用范围、成本、态度、结果等各不相同,定向针对不同的收购人。

(一)合作共赢型策略

目标公司对待收购人持合作态度,谋求共赢,相应的反收购策略包括白衣骑士、白衣护卫等。

“白衣骑士”策略是指在公司遇到恶意收购时,管理层可以寻找一个相对友好的支持者,扮演收购方的竞争对手的角色,以更高的价格竞购目标公司,从而迫使恶意收购人要么提高收购价格,要么放弃收购。1996年底,主要从事房地产业的广州三新实业公司接连两次举牌申华实业,其改组申华董事会的提议遭到了董事长瞿建国的强烈抵抗,申华公司的董事会内部也因此发生决裂。在此期间,瞿建国却已经私下联系了君安证券,希望其能作为“白衣骑士”出现,以解决僵持不下的“申三事件”。11月21日,君安证券公告称已经持有申华的股份达5.045%,已经略高于三新在申华的股权。同日,瞿建国依据公司章程的某些规定罢免了与其作对的副董事长的职务。君安随后又了4次增持公告,期间申华召开了董事会临时会议,君安的人选顺利进入申华,董事会进行了重组。至此,君安对申华的收购成为定局。

(二)同归于尽型策略

目标公司宁可破坏公司的价值,两败俱伤,也不接受收购。这是自残型策略,只在比较极端和紧急的情况下使用,包括毒丸战术、焦土政策等。

“焦土政策”是指目标公司采取类似于自残的方式,对公司现有的资源进行破坏,以降低自身吸引力的行为。1985年2月,美沙石油公司决心对尤诺卡进行全面收购。美沙找到能提供30亿美元的130名投资家,又从商业银行贷出10亿美元,在《纽约时报》上公布:以每股54美元收购尤诺卡6 400万股票。这样美沙就能取得过半数的股份,剩下的股票则以每股54美元的保证价格买进。 尤诺卡立即进行反击,提出每股72美元买回5 000万股的“自我股权收购报价”,但是美沙如果不先买尤诺卡的股票,他们就不买回。这实在将焦土战术运用地淋漓尽致。他们知道,尤诺卡的股票没有72美元的价格,提出这个报价,只是为了不让股东将股票卖给美沙而已。如果美沙先买,尤诺卡就得以72美元的高价买回美沙所买剩的股票,这么一来,尤诺卡公司就陷入濒临破产的状态。不论什么样的股东,一定会在报价最高时脱手。这次收购战,美沙因尤诺卡的焦土战术而没有收购成功。

(三)温和型策略

介于合作共赢型和同归于尽型两个极端之间,相对比较温和的反收购策略。通常采用修订公司条款、培养战略投资者、锁定向友好方发售股票、管理层收购等。

管理层收购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与经理层融资收购自己的公司,以保持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进而获得产权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1999年12月10日,胜利集团冻结的国家股份被公开拍卖。在拍卖过程中,广州市通百惠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百惠)从4家竞拍者中脱颖而出,以每股1.06元的价格购得3 000万股,从而以占总股本13.77%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对胜利股份的控制权意在必夺。然而这一努力却遭到了以原管理层为代表的山东胜邦企业有限公司的极力抵触。为了不让“肥水外流”,胜邦公司在短短一个月内的出击让广州通百惠断绝了入主胜利股份的希望。2000年3月2日,胜利股份公告称,胜邦公司通过受让山东省广告公司等四家公司所持股份一跃成为胜利股份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15.34%。胜邦公司及其相关联的公司所持有的胜利股份总量加在一起,其持股量已经超过30%,稳居控制地位,成为胜利股份新的第一大股东。至此,胜利股份的管理层收购正式实施完毕。

【参考文献】

[1] 谢仁海.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规制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2):26-27.

[2] 陈斌.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杨洪涛,王汉平.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101-103.

[4] 沈晗耀,王辉.反并购――理论、策略、实施、案例[J].董事会,2007(9):78-84.

[5] 肖秀娟.浅析上市公司反收购理论[J].法制与社会,2010(1下):94-95.

[6] 贾立.目标公司反并购的经济学思考[J].求索,2006(4):21-23.

[7] 吕爱兵.ST美雅收购与反收购大战[J].中国投资, 2004(2):106-109.

[8]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S].2006.

[9] 秦庚.吉列并购案例分析[D].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0] 樊琦.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9):91-92.

[11] 张晨.由胜利股份反收购事件对我国上市公司敌意收购与反收购的思考[J].商业研究, 2005(9):155-157.

[12] 包明华.企业购并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69.

[13] PatrickA.Gaughan.Mergers,Acquisitions,

第6篇

关键词: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 产品开发 SWOT分析

1、西安工业园区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1.1 发展现状

西安工业园区发展基本呈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建成国内一流、中西部最大的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城为目标,加快集中新建区二期、西部电子社区、软件园、医药工业园、生物医药科技等园区的开发建设。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培养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等支柱产业。第二部分为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产业以工业为主、企业以外资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致力于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针,积极发展出口加工园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第三部分为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以皇家园林风格为主调,恢复曲江水面,逐步建成集风光、休闲、娱乐、会议、美食、购物为一体,具有盛唐文化特色、设施完备、服务标准高的一流旅游度假区。

1.2 发展特点

1.2.1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发展新兴优势产业

优先发展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开发应用网络技术和流通领域信息化技术。重点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生物疫苗、加快基金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化学新产品、基因芯片、生物育种、生物制剂的研制开发。重点发展模糊变频技术、新型数显装置、先进扫描成像系统、光电医疗器械等产品。重点研究高性能复合材料,重点开发污水处理、环境监测等环保设备和产品。

1.2.2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嫁接、融合,坚持实施品牌战略,扶优扶强。调整淘汰一批落后技术、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对现有的装备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交通运输设备、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矿山、冶金、筑路等专用机械设备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加快形成皮革工业体系;开发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优势产品,加快果品深加工,重点开发方便食品和休闲营养食品;开发低污染和无磷系列洗涤用品,高档保健名牌化妆品。

2、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的SWOT分析

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位于古城西安西南方向,东邻长安行政新区,南依巍巍秦岭,北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连高新区新型工业园,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郭杜系古长安重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以佛教净土宗香积寺,中华文字之根仓颉造字台,周穆王陵最为著名。郭杜资源丰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文荟萃。是难得的投资热土和风水宝地。

2.1 优势分析

区位优势:东连长安区政府和大学园,北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邻秦岭北麓旅游带和西安“三园”。210国道和长咸公路在园区中心交汇通过,北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西-汉、西-户高速公路。郭杜境内地势平坦、交通四通八达,子午大道、西沣公路贯通南北,西长安街、韦郭公路、学府大道连接东西,与环山公路,绕城高速及西安三环相连。西部大道从开发区北边穿行而过,把西安高新区、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和整个开发区紧密联系起来;多条公交线路穿行其中,可以快速地到达西安中心城区。“八水绕长安”中的潏河、镐河、皂河穿境而过,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政策优势: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西安市赋予郭杜镇人事管理、项目审批、土地使用权和户籍管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品牌优势:是陕西省唯一一个以教育科研及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主导的省级开发区。近年来,郭杜抓住改革试点的契机,把促进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引进资金、集聚产业、增加税收、解决就业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在长安发挥了积极作用,郭杜先后被授予“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郭杜镇还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项目试点镇”。

人才优势:园区紧邻西部大学城,聚集了文史、理工等各个层次的人才,而且,庞大的学生群体具有较大潜力的消费能力。高等教育产业蓬勃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和西安政治学院等陕西乃至全国著名高校为龙头的科教产业集群。文化科研产业方兴未艾,已有陕西日报社、华商报社、陕西师大出版社、陕西省档案馆、国土资源部西北勘查设计院和西安城市规划院等重大文化科研项目签约入驻,文化及科研产业初具规模。数十万师生集聚郭杜,知识、人才、信息充分涌流,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2.2 劣势分析

园区特色化不够明显,产业结构没有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虽紧邻西部大学城,但没有发挥出10万大学生的巨大消费潜力;没有发挥出园区位于长安区中心位置的优势,现有的产业结构没有成为长安区的核心;韦郭路横穿园区东西,阻隔了南北人流的往来,不利园区的整体管理;西沣路纵横南北,庞大的车流量同样阻隔了园区东西人流的往来,给园区的整体管理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2.3 威胁分析

长安园区众多,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恰好被其他园区四周包围,区域竞争很激烈,而郭杜园区本身特色不足,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实现中部突破的难度很大。

2.4 机遇分析

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由于区政府的迁入,可形成区域政务中心,对整体招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园区众多的试点单位形成独特的品牌优势。此外,园区的西北相交于长安科技产业园,竞争的同时形成了独特地“园中园”效应。

3、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发展建议

3.1 准确定位市场

通过对西安整体园区的分析,现有园区几乎涵盖了高科技、信息化、新型建材、食品饮料加工、日用化工、贸易等产业,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市场切入点以专业化为主,着力打造教育科技产业品牌。开发区在产业定位上以高等教育、科研中心和科技产业为主要目标。在引进大学的同时,引进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引进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入驻和建设,并全力建设三大基地:教育产业基地、科技产业基地、文化商贸产业基地。到目前为止,除了旅游发展带以外,整个西安园区市场上还没有一个真正的专业化园区。

3.2 争取政府支持力度,增加投资渠道及美化投资环境

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等方面简化审批程序,并在政策制定上予以倾斜和特殊扶持。加大省、市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各种贷款,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建设市政公用设施特许经营。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美化市容环境,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开发区进一步加大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力度,完善开发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大力整治各种乱搭乱建及街道门面牌匾等现象,加强对开发区公园、绿地、景观、广告等公用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对开发区范围内道路、电信、电力、照明等设施的巡查、维修、保护力度。积极做好市容监察工作,创建卫生标兵路段,为开发区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规划土地执法,维护开发区良好的建设秩序;实行投资环境追究制度,加强对投资环境的投诉处理;狠抓项目落实,着力推动项目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洁.工业旅游及其开发研究[D].西北人学硕士论文,2007.

[2]毕燕.工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以广西工业旅游产品开发为例[J].学术论坛,

2005.

[3]张宝通.从战略高度认识西安政府迁移问题[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20).

[4]西安市长安商业市场报告[J].调查报告,2011.

[5]张桂花.西安卫星城城市问题及其发展构思[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7,(3).

[6]洪聿燕.购物导向型工业旅游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8).

第7篇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第二节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2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内容 4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 4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5

第三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6

第三章  浙江省对外贸易的现状及特征 8

第一节 浙江省对外贸易的现状 8

第二节 浙江省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存度 10

第四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省出口的影响及原因 12

第一节 浙江省对外贸易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12

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机电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 12

二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服装业对外贸易的影响 12

三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农副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 13

第二节 浙江省对外贸易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 14

一 发达国家保护主义的加强 14

二 浙江省经济长期高速增长 15

三 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15

四 出口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 15

五 企业本身管理工作上的不足 16

六 政府和行业协会等作用缺乏 16

第五章浙江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8

第一节 企业本身的应对策略 18

一 增加海外投资,走国际化战略,并开发新兴出口市场 18

二 加强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的技术含量 18

三 申请国际认证、体系认证,积极与国际标准、国际认证接轨 19

四 积极收集信息,弄懂和掌握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19

第二节 非企业组织的应对策略 19

一 在政府方面要建立协调统一的技术措施管理体制和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支持体系 19

二 社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微观层面的作用 20

第六章 总结 2122

参考文献 2223

致谢 2324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当今,随着在WTO范围内的多次降低关税的谈判,各国的关税壁垒都降低了。但非关税壁垒因为其缺少国际协议和规则的约束而大行其道,各国为了保障国内的生产和就业率,纷纷设置各种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的竞争对手。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措施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其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渐渐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对全球的技术法规设定的影响力,给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在我国外贸出口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外贸出口也遭到大量技术性贸易壁垒,而且浙江省历来都是国外对我国实施非关税壁垒的“重灾区”。加入WTO以来,浙江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然而对于浙江这样的以出口为经济发展导向的省份,其传统出口产品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越来越严重,这将直接影响到浙江出口企业的生存和浙江省经济的发展。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影响浙江省对外贸易很长一段时间。早在2004年度被调查企业中有47.8%的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5亿美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3.11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3.39亿美元。以样本出口总额147.65亿美元计,直接损失率2.1%,间接损失率2.29%。

2006年浙江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所产生的直接损失为79.5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31.8亿美元,列全国第二。1调查显示浙江名列出口前五位的商品分别是:机电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2,高新技术产品和农副产品。其中机电产品占全省出口比重为42.01%,服装和纺织两大类就占了29.47%,农副产品占5.97%。而这些商品都是我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对象。

09年上半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大幅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5.3%和39.1%。从全国来看这两样产品的降幅分别大于全国平均水平4.1和17.8个百分点。09年上半年我省的纺织品因为“灰色清关”事件对俄罗斯同比出口下降42.5%之多。同样是09年上半年我省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原因农副产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11.55%。另外据统计,浙江在过去几年曾遭遇到很多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中包括:欧盟电子电器ROHS和WEEE两项指令,欧盟CR法案、欧盟EUP指令,欧盟FVO检查、美国154号通报,欧盟REACH法规,美国关于床垫和床上用品的95号、96号通报,瑞典51号通报等等。这些技术壁垒对浙江出口贸易造成很大的影响。很显然,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当前浙江企业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凭借其本身的广泛性、复杂性、隐蔽性、灵活性等特点,并且随着传统非关税贸易壁垒作用减弱,现已成为主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而且对我省的出口影响巨大,直接影响我省的经济发展。所以,分析浙江企业遭遇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和作用方式,并寻找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各种对策,对浙江的企业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本文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为主旨,通过分析浙江省现已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为具体案例,并结合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以及主要的手段,系统地研究浙江省大量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问题以及国外能频频成功的运用的内在原因,并对这些问题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具体的分析思路如图1-1所示:

第二章主要是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内容出发,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特点以及主要的运作手段。

第三章从浙江省的经济现状出发,了解近年来浙江省出口的现状和出口贸易的主要特征以及具体的案例。

第四章结合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理论和案例分析阐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省出口的影响,现状作用方式以及主要原因。

第五章从第四章的影响以及原因出发,根据理论结合现实提出浙江省出口贸易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各国学着的观点不一,在各类文献中也不是很统一。我们将回顾一些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同的理解,并最终提出自己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解和概念。

首先,虽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却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美国苏珊娜•桑斯伯利(Suzanne Thornsbury 1998)认为:贸易限制法规是非关税限制的一种,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又正是贸易限制法规的一种。

多娜•罗伯茨(Donna Roberts1999)和蒂莫西•约瑟令(Timothy Josling)等则认为:各国管理外国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不同法规和标准,它们的表面目的是纠正与这些产品的生产、分 配和消费有关的外部效应产生的市场无效。该定义主要强调的是市场的无效性,需要借助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来纠正市场。

国内的学者叶伯林等(1992年)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那些确定工业产品或消费品的某些特性的强制或非强制性的规定、标准和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确定产品质量及适用性能的认证、审批和实验程序。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1998年)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在对本国市场上流通的商品进行管理时,由于其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为证明商品和企业符合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而建立的合格评定程序,即认证制度、认可制度、检验制度等与其他国家不一致所形成的影响自由贸易的障碍。

而张海东(2003年)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这些措施或法规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此定义主要强调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作用的主观和客观方面。

综上所述,各类学者虽然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不完全相同,但是我从中得出一个通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故名思议是以技术为着力点,制定标准法规,并最终达到限制国外的产品进入本国。

本文定义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以安全、健康、生态环境、防止欺诈等技术为着力点,制定标准法规等来提高对国外进口产品的进口难度和成本为手段,最终达到限制国外未达法规标准产品自由的进入国内的目的,以保护国内公共利益如健康、安全、环境等。

本定义根据其特点是以技术为着力点,这些相关技术包括维护国家(或地区)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防止商业欺诈行为等方面的技术。以标准法规为手段,这些法规包括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其中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手段主要是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的手段还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措施、包装和标签及标志要求、绿色壁垒、信息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入国内为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公共利益如健康、安全、环境等。甚至是为了保护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国内劳动力的就业率。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可以得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一)利用技术为着力点的合理性、隐蔽性和针对性,(二)以制度标准法规为手段的社会法规特征,(三)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实体内容的技术性措施或法规既能有正面的保护作用又可能在特点的情况下有歧视性,所以它具有双重性。(四)基于各国都以本国的利益为中心,所以它又具有争议性。

(一)合理性、隐秘性和针对性

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以技术为着力点,而制定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及消费者利益,因而有它有合理的一面。而且WTO并不否认各成员国之间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合理和必要性,只要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具有歧视性即可。

隐蔽性则表现在通过技术要求如以安全、卫生、健康等不符标准或法规为由限制进口,表面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和消费者的利益,但很多国家的政府在当今的传统关税不断降低的背景下,为这种以技术为着力点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贸易壁垒披上了完全合法的外衣。

针对性表现在针对性的技术,只有当某种产品达到某种针对的技术的时候才能允许进口,而关税、配额等不能针对具有某些特定的产品进行限制。在这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效果更好。

(二)以制度标准法规为手段的社会法规特征

首先需要解释法规包括经济法规、管理法规和社会法规。经济法规主要是用于影响定价、竞争以及市场的进入或退出的措施,主要包括配额、或然性保护措施和国内成分要求等。管理法规主要包括文书单据工作和其他管理形式,如海关评估、分类、通关程序和许可要求。而社会法规则主要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和健康、安全、环境等,它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措施、环境措施和质量标准等。

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属于社会法规,它是通过食品安全措施、环境措施和质量标准来限制不符合要求的外国商品进入来实现一定的社会公共目标的。而通过配额、许可证等经济法规和管理法规显然在当今减少传统壁垒的背景下已经不和时宜了。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性

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保护社会公共安全、健康等实现一定的社会公共目标而在合理的限度内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那些达不到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对公共有害的进口产品进行限制是正当的。但是超过那些公共的技术标准要求,制定过于严格的技术标准要求,甚至是完全为了保护国内的产品生产和就业率。这是一种歧视性的贸易限制手段,是违法WTO基本原则的。然而我们很难区分一下技术性贸易壁垒究竟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还是基于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所以我们说它具有双重性。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争议性。

在进行国家的决策的时候,不同国家都是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而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很广,表现形式复杂,同时又由于它的双重性。所以各国很难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否已经实现社会公共目标或是否超出它的合理限度。而国家间又很难达成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程度达成共识,很容易引发贸易争端。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全球都很很广泛的争议。

第三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国内外的学者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们总结了很多学者的观点主要把这些形式分为四种:

(一)技术法规

技术法规是指政府或其有关部门制定的必须强制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定,TBT协议规定,只有适当,成员应按照产品的性能而不是按照其设计或描述特征来制定技术法规。技术法规分为两种:一是正式技术法规(政府强制执行的),如法律(议会颁布)、命令(政府批准)、部门建议(政府各部门批准)、各种权力机构的条例、地方政府的条例;二是事实上的法规,如由某些机构的指示、指南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在实际工作中又不得不执行的文件。比如美国的《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消费产品安全法》,德国的《设备安全法》等。

(二)技术 标准

技术标准时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范、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技术标准的形式有卫生标准、安全标准以及环境保护标准,还有工业品标准、农产品标准等。

技术法规和标准时最为常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形式。各国为了其社会公共目标而制定了各种技术法规与标准。技术法规和标准最大的区别是标准时自愿性质的规定,而技术法规则是政府部门制定的强制性要求。所以市场竞争者必须遵守技术法规但可以与标准不一致。

(三)合格评定

合格评定是指任何直接或间接用以确定是否满足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有关要求的程序主要包括认证、认可和互认三种。

认证是指由授权机构出具的证明,一般是第三方对某一事物、行为或活动的本质或特征。经对当事人提出的文件或实物审核后给予的证明。

认可是指权威机构依据程序对某一机构或个人具有从事特定任务或工作的能力给予正式承认的活动。

互认是指在评审通过的基础上,认证、认可机构之间通过签署相互承认协议。互相承认彼此的认可一认证结果。

(四)卫生检疫

卫生检疫是指本国境内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而采取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检验检疫措施包括:检验检疫法律、规定、程序、最终的产品标准等。

第三章  浙江省对外贸易的现状及特征

第一节 浙江省对外贸易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资料,积极推进外贸体制改革,赋予地方和企业以更大的进出口贸易自主权,对进口实施有限保护,采取对出口的奖励措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率先对外开放,逐步向中西部扩展,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和发展进出口贸易,带动了经济增长。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截至2006年底,已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经济贸易关系。浙江还积极实施外贸经营主体、出口市场、出口商品和贸易方式多元化,形成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格局。200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2111.5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7.59倍,其中出口1542.9亿美元,进口568.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6%和17.14%。1

    表3-1  浙江省进出口总值(2000-2008年)     单位: 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总值 出口 进口

2000 278.3 194.4 83.9

2001 327.9 229.8 98.2

2002 419.6 294.1 125.5

2003 614.1 415.9 198.2

2004 852.1 581.5 270.7

2005 1073.9 768.0 305.9

2006 1391.5 1008.9 382.5

2007 1768.4 1283.0 485.4

2008 2111.5 1542.9 568.6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海关网整理

在出口商品构成的比重看来,以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为主。2008年,浙江省的进出口总额里,机电产品占6804800万美元,纺织品服装类占了4224331万美元。以下是2005-2008年出口主要商品的情况。

   表3-2  浙江省出口主要商品情况        单位:万美元

项目名称 2005 2006 2007 2008

机电产品 3023752 4236303 5557980 6804800

高新技术产品 602036 1016226 1017360 1371880

 农副产品 533934 667890 722936 768496

服装及衣着附件 1331815 1592516 1859328 2157999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1111110 1381340 1700570 2066532

                                                             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局信息网

图3-1  浙江省2008年出口主要商品情况

 

在浙江省的出口市场中,欧盟、美国和日本仍然是主要的出口地区。2008年,浙江省的出口总量中,欧盟占26.07%,位列第一,其后分别是美国19.2%,日本6.88%,东盟5.53%。

图3-2  浙江省2008年出口主要商品情况

 

第二节、浙江省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存度

浙江外贸依存度长期达70%以上,其中出口占50%。1999—2006年浙江外贸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呈稳步上升态势,外贸依存度年均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了71%;出口依存度年均提高4.3个百分点,达到了51.58%。外贸对浙江经济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加大过程中。浙江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段时期内超过投资与消费。1999-2006年的8年间,净出口平均拉动度为5.3个百分点,约占同期GDP增幅(12.25%)的43.2%。特别是04、05、06年来,其拉动程度分别达到7.0、8.8和8.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04--2006这三年,浙江GDP增长的份额中,平均有一半是由外贸直接和间接贡献的。1981—2006年26年间,浙江外贸每增加1亿美元,约可带动GDP平均增加1.48亿元;外贸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浙江GDP增长0.58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和进口的推动作用分别达到51.2%和7%。

当近年来的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由于国外的需求减少导致了浙江省出口的大幅减少。07年金融危机未爆发时浙江省出口比往年增长27.14%,生产总值比往年增长了14.5%。而08年出口增长下降到20.26%时,浙江的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只有10%左右了,增长速度下降了31.03%。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省对外贸易有所减少,浙江的外贸依存度仍然达到52%,出口最终增长20.3%,还是远远高于GDP,财政收入和城乡消费等其它经济指标的增速,外贸对浙江经济的拉动仍然十分明显。从以上数据可以表明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一直都很高,浙江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浙江省经济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省出口的影响及原因

第一节 浙江省对外贸易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据调查,,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标准采用率高达80%以上,且产品主要集中在食品、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三大领域。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的复杂性,我省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又很多,所以我们研究浙江省出口的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三大领域主要产品来研究。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机电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

机电产品是浙江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出口产业之一。2006年实现产值为423.9亿美元,伴随着出口的高增长,2007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了555.9亿美元。然而正是这样的支柱产品,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省的机电产品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007年8月,欧盟实施第三道环保指令EUP要求,产品设计要考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能源、环境、自然资源的影响程度。产品要通过规定取得认证标志,才能进入欧盟市场。EUP指令涉及全省80%的机电企业,这在2007年7月1日的ROHS指令后 给浙江机电产品的出口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由于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日趋苛刻,从而降低了我省机电产品的竞争力。我省机电产业所掌握的核心技术比较少,开发创新能力低,无论在档次还是在安全质量上原本就比不上发达国家。加入WTO后由于关税降低世界各地都为自己设定了认证要求,使得我省的机电出口更是雪上加霜。如2008年调查显示,目前浙江省出口的机电产品只有54%的产品取得了欧盟国家要求的CE认证;只有41%的产品取得了美国要求的UL认证;仅有7.5%的产品取得了日本要求的JIS认证。各国和地区的各种认证大大减少了浙江省出口机电产品的数量。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品、服装业对外贸易的影响

加入WTO后,根据ATCA协议规定,在5年的时间内,我国在设限国的纺织品配额在现行基础上年增率为25%,05年时全球纺织品配额将取消,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然而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性标准,以更隐蔽的方式阻止我国纺织品的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浙江省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

05年这一年,浙江省纺织品工遭遇来自美国、欧盟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9起反倾销调查,保障措施调查3起,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4起,共计涉案数16起,涉案金额7.33亿美元,分别占总涉案数和总涉案金额的40%和77%。06年,欧盟议会通过了在欧洲市场全面禁止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的使用。这项规定后,以2006年宁波市对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状态来看,宁波对欧盟的服装出口已显露出疲态。2006年1至10月,宁波市出口纺织品服装52.9亿美元,同比增长26.7%。欧盟作为第一大出口市场,增速仅为10.5%。还有如欧盟的REACH法规,增加了纺织品环保生态标签申请,如 Oeko-Tex Standard 100 和 Eco-Label。由于这类申请都要在欧盟,而且手续复杂等原因,大大增加了纺织品出口的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为本来就纺织利润微薄的纺织品行业雪上加霜。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农副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

自中国对外开放和加入WTO以来,我省农产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使得浙江农产品在产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同时,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农产品在浙江省的出口贸易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表3-3列出的2002-2007年浙江农产品出口总量及同比增长率。可以看到,在这6年间,浙江农产品的出口金额连续6年逐步提高,2007年浙江农产品出口总额是2002年的1.84倍。总的来讲,浙江农产品出口总额呈递增趋势,但是,从表中我们看出,2004年以后,浙江农产品出口总额递增趋势减缓,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比例也逐渐变小。2007年,同比增长更是降到了9.08%。分析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入世后前几年针对中国农副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并不是很多,但是在随后几年的高速发展中,世界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农业纷纷增加了不少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以从数据上看前几年增加速度很快而后几年减缓。

表3-3         2002—2007年浙江农产品出口情况

年度 出口金额

(单位:亿美元) 同比增长(%) 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比例(%)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92

17.8

22.38

24.51

26.86

29.30 5.34

15.5

25.7

9.54

9.6

9.08 8.77

8.4

10

9.02

8.66

7.92

                                                                                         资料来源:《外经办农涉外信息》各期

比如,由于2006年5月29日起执行《肯定列表制度》1,07年对日本出口农产品8698万美元,减少5.8%。又如,2001年7月1日起欧盟对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提高100倍,致使浙江省当年出口欧盟茶叶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41.08%和48.69%,2002年出口额又比2001年减少196万美元;2002年初,舟山冻虾仁被欧洲一些公司退货并索赔,原因是冻虾仁中氯霉素含量超标(10亿分之0.2克)。同年,欧盟兽医委员会又宣布暂时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虾、兔和家禽肉等动物源性食品。2002年,浙江水产品出口欧盟同比减少10563万美元,下降94.48%;蜂产品同比减少295万美元,下降64.46%;羽绒羽毛同比减少522万美元,下降49.55%;冻鸡、鲜冻兔肉、生皮、生毛皮四个畜产品出口数量为零。2002年中,浙江有2亿~3亿美元相关农产品出口被禁;

据浙江省外经贸厅统计,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浙江省有许多农产品出口都遭遇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金额十多亿美元,已经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灾区。

第二节 浙江省对外贸易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

一、发达国家保护主义的加强

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对贸易飞速发展,对外贸易在浙江省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外贸产品中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在潜意识层次,“中国制造”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一些国家将本国的失业和贸易逆差归罪于我国。为了转移矛盾、取悦国民,隐蔽性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就自然成为其限制我国产品进口的有利工具。再加上近几年的金融危机使我们的主要出口市场遭受了很严重的经济打击,他们为了恢复经济保护本国的产品市场和本国的就业率并维护竞争中的支配地位,这些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力度和密度,以达到限制我国出口的目的。

二、浙江省经济长期高速增长

近几年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外贸易以高速增长的强势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容易成为贸易摩擦的“众矢之的”。

浙江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自从外贸经营权下放以来,新批外贸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外贸经营主体数量激增,既促进了浙江外贸出口的发展,也引发了同业间的低价竞销、恶性竞争,低层次扩张的结果导致出口商品数量激增。浙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急剧上升,引起了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关注与警惕,因而极易引发国外的贸易保护。

随着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外贸企业的个体成长也非常迅速,企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额不断增长。研究显示,就单个企业而言,随着出口规模的增大,出口额的增长,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明显加大。

三、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我国对外贸易区域间不平衡的状况相当明显,据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与美、日、欧双边贸易额占当年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5%。若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商品则有近75%销往美、日、欧盟等国家或地区。1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过于集中,又与主要顺差来源地相交叉,决定了 我国将不得不直面技术贸易壁垒的威胁。

进入21世纪以来,浙江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是欧盟、美国和日本。而这三大经济体正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和发源地。近年来,这些国家的TBT措施不仅力度加大,而且其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手段上的隐藏性和实施上的巧妙性更是大大提高。出口市场的相对集中,并与技术性贸易壁垒发源地的重合,已经对我省的出口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四、出口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

浙江出口商品以原材料、劳动密集型、低加工度为主,出口中间产品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定牌加工多,自创品牌少。长期以来,浙江企业竞争手段单一,靠薄利多销占领市场。这种低价竞销策略不仅使浙江出口企业盈利率底,更容易授人以倾销之口实。同时又使得出口企业把重点放在对成本的节约上,不注重技术革新或进行技术认证等,形成恶性循环。

与此相反,当前国际贸易的传统关税壁垒逐渐削弱,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正成为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由于科技进步,检测设备、手段和方法更加先进,各国所采用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含量却不断升级,对进口产品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已从个别限量指标发展成为名目繁多的限制或禁止指标体系。

自“浙江制造”表现出很强的低层次竞争力以来,层出不穷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不断发展,以欧盟电子电气两指令(WEEE、RoHS)、节能指令(EUP)、化学品REACH法规,以及日本对农产品管理的肯定列表制度最为严格和典型。近几年来,浙江的纺织品、鞋类、打火机、玩具、农产品等传统优势产品无一幸免,普遍陷入各种贸易壁垒的围堵困境。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另一特征是越来越隐蔽。比如 “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标准,就把贸易保护的实现转到劳工标准、保护人类健康、维护人权和社会责任上。而浙江出口产品的低价和劳动密集型,使其很难满足SA8000标准的要求。

五、企业本身管理工作上的不足

很多出口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不容乐观。目前采用国际标准生产的浙江民营企业屈指可数,大部分企业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但保证标准执行的能力较差,个别企业甚至无标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已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不按制度开展日常的质量管理活动,只有少数企业应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指导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产品质量受影响;大多数出口产品以低价作为竞争优势争夺海外市场,而企业低价倾销的背后往往是靠偷工减料或用一些替代品生产来平衡低价带来的成本缺口,从而引发质量危机,也成为进口国实施“安全壁垒”的重要原因。如很多的塑料制品出口企业在收购塑料原料的时候更倾向于那些价格便宜却没有相关环保批文的二次回料,这样不仅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更使国外有理由设立相关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六、政府和行业协会等作用缺乏

众所周知,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是“外贸铁三角”。在浙江省对外贸易中,企业是作用主体,政府是强大后盾,而行业协会有很重要的协调和组织作用。然而当前浙江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薄弱,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和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支持。而政府在协助企业掌握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和引导企业应对壁垒的力度上缺乏加强。对于目前浙江的行业协会,存在着先天发育不全、缺乏实权、职能定位不清、行业自律乏力、对企业不具备约束力等缺陷。协调和服务作用缺失,使一些企业出口行为不规范,给国外制造贸易摩擦提供了借口。同时,行业协会对应对贸易摩擦缺乏经验、能力不够,更成为国外对浙江民营企业频繁制造贸易壁垒的重要动因。

第五章 浙江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第一节 企业本身的应对策略

一、增加海外投资,走国际化战略,并开发新兴出口市场

要想突破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们不能只是单方面的等待或要求国外降低壁垒,而是应该走国际化战略。可以采用劳务输出、技术输出、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跨国经营。通过合资、独资、收购、兼并、投资等手段,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让“销地”变产地,发挥我省出口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规模,并带动相关产业跨越贸易壁垒。出口企业要善于与国外企业合作和竞争,这对于跨越动态的技术壁垒也是很有意义的。这是最有效的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法。另外,为了避免单一市场给浙江省出口带来的不稳定性,我们应该积极发展其他海外市场。比如现在美国和欧盟是我们的主要市场,一旦他们设立相应的技术壁垒对我们的出口影响就会很大,直接影响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但有一定的多元化市场背景时,就可以降低因为某些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带来的影响。如据宁波海关统计1,2006年,宁波口岸出口纺织品及服装共计114.3亿美元,比2005年全年增长了37%,其中欧盟和美国分列前两位,而阿联酋、俄罗斯、贝宁、伊朗、巴基斯坦等新兴出口市场均增长迅速,其中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的增速分别达到97.6%和96.3%。

二、加强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的技术含量

技术性贸易壁垒归根结底是以技术为着力点,国外的相关壁垒都是通过浙江省产品的技术能力达不到相应的法规和标准来限制我们的产品出口的。加强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新跨越的核心所在。加入世贸,意味着我省企业与国外企业,将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平等竞争,要发展和处于不败,主要取决与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只有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才能有效地越过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所以浙江省的企业应该通过技术引进或开发的方法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但是由于我国在高新技术方面的落后,很难做到独自开发新技术。我们应该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这样不仅在静态意义上提高了本国的技术存量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改善了本国的技术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动态意义上通过各种渠道和机制促使本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机制的形成,为赶超和跨越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提供了某种可能性。

三、申请国际认证、体系认证,积极与国际标准、国际认证接轨

浙江省企业要积极申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扩大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通过ISO14000认证是我国出口企业突破技术壁垒的有利武器。从目前所能采取的手段来说,进行国际标准化认证,是打破技术壁垒的必要措施。同时,出口企业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强收集和研究各国的技术标准,使其具备突破技术壁垒的能力。

四、积极收集信息,弄懂和掌握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收集信息,关注规则进展,了解规则内容。熟悉、掌握WTO游戏规则,各种指令、法规、法案、禁令、制度的内容。尤其是技术指南文件的内容,熟悉了相关的注册、评估及授权程序,才能根据不同类别,准备好预注册和注册所需的相关技术材料。面对形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应该尽快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游戏规则并,通过对信息收集整理,弄清涉及的本企业的相关内容,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形成的障碍。应着重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的具体要求以及成员方应享有的权力,从而真正享有成员方应享有的待遇。

第二节 非企业组织的应对策略

一、在政府方面要建立协调统一的技术措施管理体制和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支持体系。

因为政府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是一个决策、指挥、协调的角色,起主导作用。所以,首先,浙江省政府应该改革现有职能分散、职责不清,效能不高,效果不好的技术措施管理体制,建立内外合一,进出一体,统一协调,高效率运转,高要求管理,高质量服务的技术措施管理体制和应对工作机构,统一承担管理、研究、指导、服务等工作,并建立责任体系,确保政策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的落实到位。其次,浙江省政府应该健全技术法规、标准支持体系;新技术新标准应由推进的支持体系;检测技术能力支持体系;合格评定技术支持体系;社会组织及机构协调服务的支持体系。并完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工作机制,如信息收集通报机制、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协调磋商对话机制、奖励机制等。这样企业就能及时全面的了解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并且有渠道来解决矛盾和争端。

二、社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微观层面的作用

社会组织包括进出口商品、贸促会、行业协会以及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他们首先可以在进口国设立专门机构。相关社会组织针对出口产品的不同类型,争取在进口国内设立专门机构,作为代表人,履行法规具体事务,为我国出口企业服务。加强与进口国家和地区的同行中介组织或社会团体的联系和合作,相互沟通信息,交流磋商、探讨问题,获得帮助。其次在许可认证方面发挥作用。帮助企业参与国际相关许可认证,使企业尽快获得相关出口许可认证。同时在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技术信息、技术咨询与服务、市场预警等方面发挥好作用。再次可以设立专业咨询机构或事务所,开展全方位服务工作。设立专业咨询机构或事务所,定期组织有关技术壁垒培训,及时将国外即将实施的技术壁垒的要求和应对措施与企业沟通,使企业主动应对,变被动防范为主动防范。同时协调业内关系,形成应对合力。最后要及时与政府沟通,发挥企业联系政府的钮带作用。在指导和服务企业同时,及时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反映行业动向,提出政策建议。

第六章 总结

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后,我们浙江省由于原材料低廉,劳动力丰富等原因,在各种领域内的产品出口量迅速的增加。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又由于历史,技术等原因,使浙江省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低,管理方法错误,安全卫生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加之我国低廉的产品价格破坏了很多国外产品的产业发展,在国外保护本国的环境、安全、卫生和贸易保护的要求下,纷纷设立了针对中国甚至浙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情况来说,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省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其正面影响。但是我们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但是一种出口障碍,而且也是提高浙江省产品生产技术、安全卫生和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机会。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在管理方式、安全卫生和组织协调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届时受益的不但是浙江省的企业,社会各界如消费者群体都将从中受益。突破贸易壁垒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种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康晓玲,宁艳丽. 外国对华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博弈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2005(2).

[2] 李树.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于我国的策略选择[J]. 改革,2003(6).

[3] 齐欣,岳晋峰. 标准制度互认机制与发展中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突破[J]. 国际贸易, 2005(6).

[4] 宋宇. 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非政府行为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3(3).

[5] 孙丽丽.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温州打火机案[J]. 经济问题 2003(3).

[6] 张海东.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3.

[8] 金德有.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策略[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5.

[9] 张海东. 技术性贸易壁垒理性化路径研究----兼论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与出路[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3).

[10]陈志友. 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理特征、政策效应、对外措施[J]. 国际贸易问题,2004(11).

[11]汪琦.日本与美、欧对“合规性”贸易壁垒运用的差异比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1).

[12]李克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及应对措施[J].国际经济合作,2004,(9).

[13]杨育文.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探讨[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

[14]姚志毅.技术壁垒:趋势与影响[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2).

[15]张淑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皮革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质量与品牌,2004(8).

[16]王亚飞.入世后过渡期中美贸易摩擦探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10).

[17]袁建新.TBT的贸易效应及应对措施[J].学术交流,2003(12).

[18]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易[J].中国工业经济,2001(5).

[19]陈志田,叶柏林.贸易技术壁垒与商品进出口[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20]Thornsbury, Suzanne. 1998, Technical Regulation s as Barriers to Agricultural Trade. Phd Dissertation of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21]Skyes, Alan O. 1995, Product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ly Integrated Goods Markets,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22]Roberts, Donna, Timothy E.Josling, David Orden 1999,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in Agricultural Markets”,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Staff Paper,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致  谢

   在学位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阮尹老师,感谢她在论文撰写期间给我的悉心指导。在论文选题、资料查找、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由于阮老师的指导使我能在研究本课题时始终紧抓中心不走弯路。

另外我还要感谢在这四年中教过我的所有老师,是你们给了我本文所需要的知识,并给了我今后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这四年中所学到的所有都将使我的人生受益匪浅。

第8篇

2014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法检业务调整和检验检疫业务改革的严峻形势,局坚定不移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方针,努力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深化业务改革,促进检验检疫便利化,较好完成了各项任务,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业务下降但不乏亮点。全年共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5209批、货值3.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7.2%、57.1%;检验出口包装801批、527万件,比上年下降16.7%、25.6%;进口机动车验证1802台,货值1.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12.2%;签发各类产地证书1957份,金额1.06亿美元,比上年数量增长61.5%,金额减少71.3%。职能转变亮点纷呈。检验出口植物产品5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0%;检验出口玩具341.7万美元,增长78.6%;政府间协议业务显著增长,对也门装运前检验业务实现开门红,达到31万美元,检验出口阿尔及利亚钢管6.27万吨、7124万美元,分别增长312%、342%;经我局检验的价值321.6万美元的铁路道岔首次出口苏丹;首次对进口羽绒实施检疫;中国-哥斯达黎加自贸区产地证签证实现零的突破;检验富士康旗下三家公司进口产品43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8.8%。

(二)扩大开放措施得力。助力打造开放平台。一线科室进驻综保区联检大楼,就近为综保区和全市进出口企业办理检验检疫业务;配合综保区实现封关运行;主动对接铁路口岸建设,对口岸检验检疫设施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认真落实便利贸易措施。继续执行国家减免检验检疫收费政策,为企业减负170多万元;贯彻落实局“促进外贸稳增长”16项措施;大力推进集中审单和电子监管的应用,帮助企业享受无纸化报检、通报通签、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优化办事流程,对进口车登检实行“一站式”窗口服务,开通自助报检平台,启动了无纸化通关;承接了局下放的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和养殖场备案等五项行政审批和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核销业务;产地证签证实行先签后查,开通了网上办理产地证签证企业备案、信息更改、年审等业务。促进外贸成绩斐然。全年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9.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4%。

(三)业务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实施风险管理。加大企业诚信信息采集力度,在风险分析基础上,对出口企业全面推行分类管理;指导两家碳酸氢钠生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质控能力,将检验检疫监管延伸到生产全过程,促进了产品质量提升,尽管国际市场疲软,两家企业全年仍出口碳酸氢钠14.4万吨,比上年增长5.1%;对富士康进口的低风险电子元器件,实行进口合格保证(监督管理+符合性声明+抽样检验+检查)的监管模式,提高了监管效率;为进口电池备案以及3C免办量身订制监管方案,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核销工作量;对进口加工贸易料件采取“无证稿提交”方式,大大缩短了签证流程。强化科技引领作用。利用我局牵头完成的“黄花菜中二氧化硫加工质量控制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成果,完善检测技术,指导祁东黄花菜加工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做好过程控制,有效降低了二氧化硫残留问题,使因二氧化硫超标一度中断出口的祁东黄花菜恢复出口并重拾快速增长态势。

(四)筑牢质量安全防线。工作重心转向进口检验监管。加强了对进口工业品质量安全信息的监测、采集和评估,加强对进口产品的后续监管,强化了不合格进口商品的退运销毁、通报召回、责任追究等处置措施。积极推动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支持祁东县基于本地优势农产品,打造特色产业,申报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促进和扩大生猪、黄花菜、水果、席草等农产品出口。积极开展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防控。设置了86个动植物疫情监测点,对检疫性实蝇、外来杂草、扶桑棉粉蚧、斑翅果蝇等进行监测,做到“早发现、早上报、快行动”;对供港澳活大猪饲养场、出口植物及其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口蹄疫、流感、松材线虫等疫情疫病巡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分析疫情现状,做好疫情上报。加强检验检疫监管。共检出不合格进出口货物13批,货值540万美元;加强抽样送检,强化实验室检测对监管的指导;累计派出执法100余人次,开展注册饲养场质量安全监管、疫病风险防控、节假日督察等专项行动;开展重要进出口消费品安全专项大检查,发现隐患6个,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检查;积极参加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展了全国质量月活动。

(五)转变作风,保障有力。扎实开展群教活动,使党员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和群众观念洗礼,增强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和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全局党员撰写学习体会13篇、撰写党建论文7篇;召开了高质量的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组织生活会,达到了照镜、红脸、出汗、治病的目的,增进了团队和谐;对于排查出的64个“”问题,已立行立改35个,不能立即整改或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制定了“两方案一计划”,务求整改到位;扎实开展了纪律教育月活动;全年“三公”支出比上年下降68%。注重加强制度保障。全年制修订了5项内部制度、6项对外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依,遏止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完成体系文件改版工作,使体系更加切合局实际;财务制度更加细化,资金使用与管理更加规范。科技支撑进一步强化。实验室不等不靠,主动与中检分公司合作,承接社会委托样品检测业务;参加六项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全部合格;牵头南华大学、商务局、海关等部门共同申报的《市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获得市科技局批复立项,目前该课题正按计划进行。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充分利用食品安全宣传周、人大执法督察、市长调研等场合,宣传检验检疫政策信息;每月编写《检验检疫信息》;开通局微信公众号;每季度为有关部门提供进出口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了办公楼修缮、职工宿舍楼修缮、机关院内绿化改造等三个基建项目,完善了综保区联检大楼的办公、生活条件;食堂食材全部实现超市采办;全年落实政府经费到位165万元。维护员工切身利益。落实了员工的津贴补贴政策,给员工进行了医保铺底,落实了独生子女和单独二胎政策;改善老干待遇,坚持开放老干活动室,充实学习资料,不定期召开老干座谈会,通报全局工作情况,组织老干外出参观学习,落实了离退休职工第三次规范生活补贴政策,逢年过节嘘寒问暖,慰问病人。

(六)文化建设凝心聚力。强化文化浸透作用。将局“六合”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机结合,潜移默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积淀为群体共识和精神财富,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读书活动,撰写读书心得,全年先后两次为局图书室购书,组织了捐书活动;全年共举办7期“一月一讲座”;培养员工感恩回馈社会的意识,组织全员为残疾人捐献一天工资;参加献血、扶贫、植树等公益活动,为湘西贫困山村捐赠御寒衣物104件,为市呆鹰岭镇贫困村捐款1.3万元;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主题摄影展;开展了篮球、乒乓球等文体活动,篮球队获得局系统篮球赛第三名;注重团队建设,完成了青委会换届选举;加大了岗位轮换力度,给年轻人压担子和锻炼机会;一人送到总局挂职锻炼,后被局调入质安处,一人提拔为调研员,一人提拔为副科长,一位科长、一位副科长按期转正,两名新进人员试用合格正式定级,调入一名公务员、调出一名事业编人员。坚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连续六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获评2013年省文明窗口单位和质检系统标准化窗口单位;2月11日的《日报》公示了我局获评2014届省文明单位。现在的局团队是员工的大家庭,更有归属感,更有朝气,更加心齐气正,干事敬业劲头更足。

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工作得到局和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在局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中,我局被评为良好等级,在11个分机构中排名第5;周海兵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检验检疫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更加积极主动;我局三位同志被局评为优秀个人,一人荣立三等功;两个科室评为局先进集体,6位同志评为局先进个人。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局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关怀的结果,是全局同志包括聘用人员勤奋努力的结果,是老干同志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全体员工和离退休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看到,过去的一年,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班子没有配齐,办公室主任空缺,协检人员队伍不稳。基础工作有待加强。工作还不够扎实,存在薄弱环节,一些绩效考核指标扣分较多,局未能进入绩效考核优秀行列;对口岸业务研究不够深入,口岸把关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建设进展不大;实验室业务下滑;对新进人员培训不够;青委会发挥作用不够,支部未能及时换届选举。信宣工作有待加强。上报的政务信息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缺乏长篇专题报道;我局的信息直报点资质被总局取消。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不遮不掩,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5年的工作

海兵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保持中高速增长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局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落实总局、局和市委市府的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变与不变中积极探索,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扎实走出局发展的新路子。

2015年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认真贯彻检验检疫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夯实工作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促进贸易便利化,为我市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做出新贡献。我们要把工作做得更细,把细节做得更好,把基础打得更牢,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提升质量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出口产品示范区建设。以省政府出台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意见为契机,努力促成祁东县申报出口农产品国家级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申报建设省级出口工业品示范区。从标准、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指导示范区建设,强化后台支撑,实现风险监控、检验检测等信息化运作,积极探索促进示范区产品出口措施,让示范区产品出口实现“零等待”。

推进重点领域质量提升。促进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扶持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围绕活大猪、茶油、黄花菜等出口基地,围绕输非商品,围绕品牌培育开展质量提升,积极建言市政府设立出口产品质量奖,推荐优秀出口企业参评省长质量奖。

推进质量共治格局。落实生产企业的质量首负责任,促进辖区企业普遍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质量宣传教育;深化质量分析,服务质量决策。

大力推进检测服务。加强实验室建设,完成食品重点实验室改造项目;努力开发检测能力,积极承接社会和部门委托检测业务;对出口产品,在检测的同时提供质量分析、风险评估、出口目标国技术贸易措施应对等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检测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出口竞争力。

(二)在保障国门安全上体现新作为

开展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引进口岸卫生检疫人才,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实战演练,加强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开展口岸应急处置工作;强化口岸动植检规范化建设,提高进出境动植物疫病疫情检出率。

严格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实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实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信息全备案,进口食品化妆品进出口商备案;落实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加强进口敏感产品回顾性检查;做好香港《食物内除害残留剂残余规例》应对工作;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严格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加强进口废物原料、危险品、医疗设备、旧机电和汽车等高风险商品和大宗资源性产品检验监管;配合局做好出口商品监督抽查,加强政府间协议项下出口产品检验监管,扩大第三方结果采信。强化境外通报召回及退运追溯调查。

(三)在服务开放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配合我市“开放带动”战略的实施,积极拓展外贸出口,推进“三个一”、“三互”和“单一窗口”建设,推广应用上海自贸区可复制的创新制度,加强工作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积极参与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积极探索综保区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加快验放;推进大集中审单和电子监管的应用,落实通报、通检、通放,促进区域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优化流程、优化服务,将无纸化报检、窗口放行、无纸化通关等便利措施推广到更多企业;继续落实好减免检验检疫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积极跟进铁路口岸建设,促进开放平台资源整合。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支持玩具、黄花菜、茶油等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有实力的“雁字号”走出去;推荐更多企业对外注册备案;对新增的出口企业,主动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用足境外各类优惠原产地政策,为企业提供国外标准、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服务水口山金铜项目、共创光伏三期等重大项目引进。

(四)推动检验检疫事业取得新发展

将2015作为全面夯实基础之年。突出改革、突出法治、突出从严,推进“三个质检”建设,促进检验检疫事业发展。

加强依法治检。加强学法用法。组织岗位法律依据学习,组织参加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开展以案说法、以案释法。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执法主体、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指导,开展说理式执法;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执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强化日常检查监督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责任追究。

严格内部管理。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强化规则意识,坚持层级管理,促进双向驱动,鼓励发现问题和合理化建议;规范操作,完善记录,提高工作的可追溯性,推进制度落实。加强体系管理和绩效管理。及时修订体系文件,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合理设置动态绩效考核指标,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及时督促整改不符合项,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厉行节约,保证序时进度;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强化保障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好总局网络学院、局教育培训平台,合理选择课程,修完学分;送出去请进来,坚持“一月一讲座”,努力提高队伍业务素质;调动老同志发挥传帮带作用,把局的优良传统、过硬的专业技术传承下去;给年轻人搭建充分展示才华的平台,促进年轻人快速成才、成长。加强后勤服务保障。加强财务管理、基建项目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文件档案管理,做好工青妇老工作,继续争取市财政经费支持,努力争取改善聘用人员待遇。强化技术支撑作用。继续与高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加强信息宣传工作。维护好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栏目内容,加强与《日报》等媒体合作,坚持编发《检验检疫信息》。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开展“书香机关”读书活动;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探索服务企业和业务改革新路;组织参加征文、演讲比赛、书画、摄影、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坚持开展感恩回馈社会活动,积极申报质检系统示范窗口,努力建设文明和谐机关。

第9篇

中药的前景是什么?是继续另类,还是壮士断腕?

面对WTO的挑战,中药企业却各怀心事。集中了国内知名植物药专家,借鉴了欧共体经验绘制的GAP蓝图,却遭遇了“你有千方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积极参与的有之,漠然观望的有之,恶语相加的也不乏其人。人们不禁要问...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的资料,在2000年度全国药品统一抽验中,中药材抽验不合格率高达22.2%,居各类被抽验药品之首;对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145种、607批中药材进行抽验,不合格品种为61种,占抽验品种的42%,不合格批次为109批,不合格率达31.3%,其中酸枣仁不合格率竟为100%。

难怪中日友好医院的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说:中医大夫斟酌了半天开出药方,这个几钱,那个几克。结果抓来了药效差。病人吃了药不好或是无效,一般总是先查看药方,不承想是药材出了问题。

而国外有关中药的黑名单,更是屡见不鲜。抛开西方对中药的歧视因素,专家已经开始呼吁,中药到自救的时候了。国家药监局今年所积极倡导的中药材GAP管理体系,也正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业内人士认为,GAP首先保证了人们用到高品质中药的前提;其次,主流的观点认为,GAP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保证。

中药的春天已经来临

良药遭遇池鱼之殃的问题由来已久,为什么今天专家们关于中药自救的话题尤为强烈?外经贸研究院陈文敬副院长认为,中药的春天来了,在今天中药不仅是济世救人,它还承付着民族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辉煌。

作为“促进中药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课题负责人,陈院长对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前景做过深入调研。中药产品作为中国惟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品种,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尤其是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热的兴起和中国加入 WT0, 为中国中药产品扩大出口提供了良好机遇。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机遇已经给有实力的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据悉,天津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已经销往世界各地。但在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规模还远未显现。

陈院长给出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球植物药年贸易额为160亿美元,近几年年均增长12.9%。药用植物及其制品,保健品、化妆品、香料等的年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左右。欧洲是植物药最大的消费市场,市场占有率达到44.8%。北美地区占10.3%。从全球药品市场发展趋势看,植物药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随着国际社会对植物药的认同,植物药市场也在迅速扩大,发展速度为 10%- 20% 左右。植物药市场的扩大为中国中药产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陈院长的分析有着强大的现实支撑力。他认为,植物药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医源性、药源性疾病增加,现代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已经取代了以往的传染病,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保健医疗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健康和医疗保健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类的健康观念开始从“治病”转为“防病”。为了拥有良好的生存质量,需要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姚新生也认为,中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说,对将要进入高龄化社会的21世纪来说,作用缓和、具有适应多样性的中药汉方药制剂将是对慢性病特别是多脏器疾病的老年患者最理想的药物。

中药的春天被什么冰封

但是在中药的春天里,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上万个中草药品种的中国本应成为世界天然药物的强国,然而严峻的事实却告诉我们,中药得到的是与其期望地位不对位的窘境。“中药想征服世界,需要众人拾柴呀”天津天士力老总闫希军感言道“为什么人们常说,日本的电器,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时装,美国的电影?因为有一批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这一批企业在自觉地承担着这个品牌扬名世界的责任。很多的时候,人们忘了厂家,国家的名字成了事实上统一的商标。”

我们的中药如何呢?相信在国外的非专业人士所记住的,也只是他来自中国。但我国中药企业,是否都意识到了合力的作用?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虽拥有4000种中药制剂,但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率仅为3%~5%;而临国日本只批准了210个汉方药制剂,且这些制剂的原料75%由我国输入,可日本的汉方药制剂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率已达80%。这种巨大的反差说明了什么?

在中国药学会年会上,姚新生院士以《21世纪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题作了报告。在总结了中西医理论差距以及其他观念的问题后,姚院士特别指出,出现这一局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药原料来自自然,又多为人工采收、加工,受天气、地域差别及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加之原料、半成品及最终产品质量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还不到位,缺乏严格的质量监控标准和良好的监控方法,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

湖北中医学院中药系教授詹亚华在接受采访时说,中药现实与其应有地位不相符的问题,原因在于:药源种质不清、质量低、农药污染等,与通常天然药物国际标准相差甚远。中药的物质基础、成分稳定性差,药材质量的可述性差;同时,无序开发、环境恶化,也造成了野生资源破坏严重,使得中药的“质”和“量”均无法保证,也制约和影响了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天然药物的国际通行原则是:安全、有效、可控、稳定。中药要实现国际化、现代化,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从源头抓起”。

外经贸研究院陈文敬副院长在他的课题研究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依靠关税来控制某种产品的进出口不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因此,西方发达国家便采取技术壁垒阻碍中药产品进入本国市场。陈院长所说的技术性壁垒包括GAP。

GAP给中药开出医己良方

GAP为何物?GAP英文为: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of Medicinal Plant and Animals。GAP是欧洲特殊药物制造业协会1998年3月在布鲁塞尔会议上提出的,是“植物与药用动物良好的质量控制”的英语缩写。1998年12月,中国中药材界海口会议明确提出,尽快起草中国GAP标准,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药材种植行业中推广。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教授、中国药材GAP研究促进会会长周荣汉这样解释:在药材生产过程中实行规范化种植,目的是解决药材的质量问题,“真实、优质、稳定、可控”是中药材GAP所追求和倡导的,从质量的角度规范各个措施,使药材走向国际化、现代化,质量是核心;质量的体现是稳定;稳定的表现是药材的均一性;各项措施的落实,包括环境、肥料、农药,质量因子人为的控制;不强调高产,强调质量稳定。要按标准规范控制药材生产的全过程。

作为国家科技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专家评审组组长、GAP专家组组长,周教授认为,中药要走向世界就必须现代化。现代中药产业的兴起,也要求中药产业规范化、规模化;简而言之,人民的期望,入世的要求。中国经过规范化生产的中药材,不仅为中国,亦可为世界服务,中药必须走向世界,世界需要中药。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良信教授,对我国实施GAP认证工作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他认为,大力推广实施GAP将会在提高药材质量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规范管理下,才有可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才能真正把源头抓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在第三次GAP起草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曾指出,由于诸多原因,我国中药材生产还长期存在许多问题:种质不清,种植、加工技术不规范,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中药材质量问题可溯性不强,质量责任不明确;中药材质量低劣,抽查不合格率居高不下;野生资源破坏严重等。因此,通过规范化的药材生产提升整个中药材、中药饮片乃至中成药的质量,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且紧迫的工作任务。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着手研究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工作。实施GAP,把药材生产的管理纳入整个现代药品生产监督管理的范畴,是中药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进步。

郑局长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认为,GAP作为中药监督管理工作领域的新事物,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向,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强大的生命力。他鼓励起草专家小组的成员时说,为制定和实施GAP做出积极的贡献,将在我国中药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此可见,政府与大多数专家的态度在GAP认证工作上形成了一致。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并与当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后,国家药监局专门组织起草并了《中药材GAP认证管理办法》、《中药材GAP认证检查标准》。据悉,2003年4月18日,天士力商洛药源基地第一家通过国家GAP验收试认证;今年11月1日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受理GAP基地的认证申请,并组织开展认证试点工作。11月25-27日,天士力接受正式认证,验收评分名列首批8家基地之首,正式通过国家GAP认证。此外,记者获悉,我国将会相继作出决定,申请新药的原料必须是GAP原料;新品种的专利保护和确认,必须是GAP基地产品原料;出口的药材品种、注射剂,必须有指纹图谱保证,采用GAP基地原料加工、生产。

中药企业买GAP的账吗

国家药监局给中药绘就了一幅广阔的蓝图――让GAP为好药把住头道关。那么作为GAP的参与主体,中药企业是否买账呢?

据悉,为了保证GAP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司和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中药品种保护委员会、药品审评中心等有关单位专门派人参加本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任德权副局长在会议总结讲话中强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研究制订GAP实施规划,各有关方面也将积极配合企业实施,做好GAP的宣传和组织实施。

由此可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实施GAP已经下了很大决心,任何中药生产经营企业想获得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在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稳定可控的前提下,通过促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目标。

不过,政府的决心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无奈。据统计,全国中成药制药及保健品企业约5000家,但规模和实力却是另一番景象。就已经开始强制施行的GMP认证而言,在1000多家中药生产企业中,达到GMP标准的不到10%。即使是达标的企业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车间的形式通过GMP验收的。记者了解到,尽管医药企业发展属下GAP基地已有一段时间,但大部分的项目还处于探索和建设的阶段,尚未具备申请认证的资格,只有个别建设较为成熟的基地有可能成为首批申请认证的单位。

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中药厂老总说,搞GAP认证,每个企业都药投入很多资金,而且GAP药材在储藏、包装等很多方面的成本要比没有认证的高很多。这位不愿公开身份的老总坦言,GAP是巨人的游戏,小企业即便有心也无力投入。他说,从做药人的良知出发,他们不搞GAP也会自觉地保障药材质量。

显然,这是一种无奈。记者采访时曾听一位专家说,持这种态度的并不在少数。甚至有的小企业还认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跟我们什么关系?如果我有复方丹参滴丸每年十个亿的销售,我也能把GAP搞成全国第一。我的企业有利润就说明有市场。而专家所担心的正是这种小富则不求进取的心态。

湖北中医学院中药系教授詹亚华说,目前实施GAP的难点主要两大难题。其一、农业传统种植意识的更新,农民不习惯现代的种植技术,GAP知识的推广,科技普及,教育培训难以跟上;其二、需要大量的投入,种质无法保证,种源不清,病虫害的防治,农药的选择(生物农药使用),施用时间、剂量,达不到技术要求,农民只顾眼前利益等。

因此,詹教授指出,在GAP的推广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既要照顾到农民的利益,又能有效地控制药品、药材的质量,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这类问题。GAP才刚刚实施,要想达到所预期的目的尚需要一段时间。6、8年,或许10年,也可能更长。

而面对GAP持悲观态度的专家认为,此项工作首先要面对的是农村的生产方式和土地政策的问题;其次,中国中药资源达12800多种,全面实施起来将是一个浩繁的工程;此外,还有专家担心,中医理论、生物多样性、同名异物、道地等问题都将在很长时间内困扰GAP的全面推行。有人甚至把GAP比喻成新一轮的”神农尝百草“活动。

不过,他们所担心的只是GAP推进的困难。接受记者采访时,几乎所有的专家均肯定了GAP对中药质量的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对环保的帮助。

药监局的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GAP认证没有列出时间限制,也是因为目前我国的中药材认证才刚刚起步,目前还达不到强制认证的阶段。因为还牵扯到种植和养殖科学技术的局限性、药农的科普知识的普及和观念转变等等。

GAP药源基地建设有误区

虽然,国内相当一部分无法规范和达到中药材GAP的要求,束缚了中药材GAP的实施。但一些大型企业,如三九集团、天士力集团和绿叶集团等已经有所行动。天津天士力集团的丹参基地、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的鱼腥草基地、河南宛西制药有限公司山的茱萸基地已经进行了试点认证工作。

国家药监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司长白慧良透露,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已有550多家中药生产企业(约占总数的一半)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中药材品种达400多种。这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的积极性和高。

不过,GAP药材基地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在建设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说来,目前基地建设运行中明显存在以下四大误区:

第一,重建设轻管理。GAP药材基地建设属于高标准、高投资、高回报的技术性系统产业工程,非一朝一夕、一哄而起所能建设起来的,而且其建设之始就需要高效率的管理、贯彻始终。目前我们的一些基地建设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问题,在建设时能做到合理规划、坚持标准,一旦建成,后期管理不尽人如意。比如药材品种的病虫害管理按标准应施什么,不应施什么,施多少量,何时最适宜,就缺乏指导和监督,这就不能保证农药残留量保持在国家规定的保证之下。

第二,重生产轻市场,GAP中药材基地的核心之点,就是必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需要什么则种什么,不能单纯讲什么赚钱种什么,否则只能是”多了是草“,事倍功半,达不到基地建设的最终目的。现在一些基地只考虑建设生产,没有对市场做深入的调查、考察和研究,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心中无数,或只是模仿重复、跟”风“。其结果是种植盲目,产品单一,使药农蒙受损失。各地药材基地应立足于当地品种资源优势,研究开发(种植)具有市场需求的合格品种,并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和销售,从而取得基地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重眼前轻长远。GAP基地建设的路是长期的,推行”“的方式既不现实,更不科学。目前在引进一些基地项目和种植技术的过程中,过分地追求所谓的”短、平、快“效应,只顾当前利益,而对一些见效慢、投入大、有风险、高效益的项目和品种不感兴趣,不认真地策划和落实,是十分错误的。

第四,重展示轻效益。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是GAP中药材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其根本所在。但一些地方的基地建设,却走上了”业绩示范“的错误轨道,如有些是政府部门靠行政命令打造起来的GAP基地,表面上轰轰烈烈,但根本不是经济管理的模式。只重展示,只讲业绩,不讲成本,不讲利益,这样的基地建设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普通百姓虽然对GAP了解并不深入,但他们知道,GAP标准将为他们带来更放心,更有效的好药。专家认为,按照这样的消费预期,GAP认证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最终消费者的倾向会用市场的魔力推着企业尽快走上GAP之路。复方丹参滴丸的畅销便是例证。

天士力继续走在前列

科技部首席科学家王永炎院士说,天士力是个”好企业“;国务院政策发展研究中心李伯奚局长说,天士力是个”好企业“;全欧中药联合会副主席祝国光教授说,天士力是个”好企业“……

探讨GAP的实施,不得不承认:以复方丹参滴丸而闻名全球的天津天士力药业集团又走在了前面。天士力研究院副院长叶正良称,在天士力的眼中,GAP是中草药种植的最基本的要求。而独立提出的更高的目标,天士力正在尝试。

2001年5月27日,天津天士力集团组织美国、德国、俄罗斯等13个国家的50名药物专家,专程赴商洛考察丹参药源基地建设。专家们称该基地的规范化和规模化程度以及科研水平均居全国首位。

叶院长介绍起步早,标准高是天士力GAP基地建设的特色。据了解,1999年中药材的GAP标准还在起草阶段时,天士力建立了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开辟了我国建设药源基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先河,并承担科技部"中药材丹参规范化种植研究课题"和"陕西省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室等科研单位的合作,对丹参进行了60多项实验,掌握了丹参生长发育、需水需肥、病虫害防治等规律,制定了《丹参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相关科研取得丰厚成果。叶院长认为,天士力之所以走在GAP认证的前面,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追求和渴望。

据悉,天士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由公司制订标准操作规程,对基地实行全方位管理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其次,公司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对所生产品种从种质、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以不断提高基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取得制定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的科学依据;第三,采取租赁经营、反租倒包、组建生产合作社等形式,将农民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连片,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基地,由公司按SOP标准,统一种植。生产模式的准确定位,不但为高质量地实施GAP和保证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当地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快速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叶院长介绍,该基地为当地6000多农民打开了致富之门,对商洛乃至陕西省的中药材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难怪,后来当地媒体报道了”农民上门谢恩“的新闻。这解决有关专家所担心的农村问题对GAP认证的羁绊。

在实施GAP的过程中,该公司不断总结并探索全新的发展思路与模式,形成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论文和学术报告,相继在《中国药事》、《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GAP研究与实践》、《中国中医药报》等国内大型刊物上发表,引起药业同行的广泛关注。

”漫山遍野的,紫兰色的,串串蝶舞般的花朵……花开的时节我仿佛还能嗅到空气中那淡淡的药香。而这丹参良药,不久将送入无数人的口中,无论时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他们都将因为这些花而心安。“

这是天士力老总闫希军在丹参基地的所言所感,有点诗意。

而更多场合闫希军只是说:我一直认为,做”好药“是一个中药人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