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民间美术论文

时间:2023-03-29 09:19:27

导语:在民间美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民间美术论文

第1篇

扑灰年画同现代年画的不同,在于其工艺过程和工料,制作扑灰年画,作者用柳枝炭条作笔,先在画纸上起轮廓,然后用这张画纸在其它画纸上面扑印,扑后的画稿与原稿完全对称相同,这种工艺,一般可以使一稿扑数张。高密扑灰年画的这种独特工艺过程在全国年画中独树一帜。高密年画不仅工艺过程独特,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着色浓重,色彩艳丽,形象富有动感,线条豪放流畅,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多为胖耳大腮,但眉眼巧画不失隽秀感。

高密扑灰年画从明代产生以来,经过许多杰出画师的努力,形成了我国年画中一个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画种。但是,由于后世人们过于看重它的商品性质而忽视它的艺术品性,不能在继续创新,而只是进行简单的复制生产,再加上新的年画品种的冲击,扑灰年画终于不能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走向了消亡。这是历史的遗憾,但是,高密扑灰年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品类,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

二、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是“高密三绝”第二,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民间艺术种类。在中国,剪纸艺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高密剪纸究竟起于何时,既无文字记载,也无考古发现。据当地人传说,它与扑灰年画兴盛的时间相差不多。剪纸不像其它艺术品类,有许多繁难的工序和特殊的材料,只是用普通的剪刀和日常所用的纸,剪出各种题材和花样的艺术品。在普及于全国的剪纸艺术中,高密剪纸称“绝”,主要取决于它所表现的题材和艺术风格的别样。

三、聂家庄泥塑

被称为高密“三绝”之一的聂家庄泥塑是聂家庄生产的泥玩具。据聂氏家谱记载,从明朝万历初年聂福来制作“锅子花”进行销售谋生开始,便有人跟着仿效。到康熙后期,东西聂家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捏泥玩,而且开始由做“锅子花”向做泥娃娃,鸟兽虫鱼等家庭观赏品和儿童玩耍的泥玩具发展。清朝嘉庆年间,聂家庄泥塑进入全盛期,这一时期前不会动、不会叫、不会斗趣的“呆”玩艺,此时演化为会动、会叫、会斗趣的活玩艺,出现了叫虎、叫狮、叫猴、叫鸡等声形并茂,形象较为完美的艺术品。建国初期,聂家庄泥塑发展到50多个品种,行销全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家庄泥塑作为供人玩赏和某种希冀的寄托物,曾经辉煌几百年,作为一个艺术品类,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它已被五彩缤纷的现代化玩具所替代,失去了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能力。

从对高密三绝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民间美术目前的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地区特色不再鲜明,差异逐渐减少,互相借鉴,风格逐渐趋同。第二,因为民间美术在时展的冲击下,实用性减小,观赏性提高,因此出现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批量生产,工业化现象日趋严重,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性质。第三,在被忽视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现在人们又渐渐重新重视并在进行挽救,保存等工作。而在此现状下其发展前景主要有两方面:一要对传统民间美术有保护继承和发扬,二要与时俱进,在当今社会创造新的民间美术。

第2篇

民间美术色彩不只是徒供悦目的客观事物,更是创作者与观者交流文化语言,其色彩较为鲜艳,对比强烈,体现一种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与艺术魅力。创作者通过对色彩的运用与把握,来体现精神与情感因素的表达,与此同时,色彩选择的习俗也给了民间美术色彩语言以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色彩的审美心理从来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受到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以及伦理道德的影响,受到整个审美意识的制约。中国的民间美术从不违背色彩文化内涵,这一独特的色彩体系在遵照传统的、历史的观念的基础之上,又特别注重视觉意匠,强调色彩的视觉心理效果。秦汉时期礼学文献选编《礼记•玉藻》有曰:“衣正色,裳閒色”“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由此可见,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颜色被古人视为“正色”。红表喜庆、黄显高贵、白贬奸邪……中国民间美术用色既注重色彩的视觉美感效果,又特别强调基本传统色彩的文化象征寓意。在现代招贴设计过程中,色彩基调的选择主要以大众化心理情感的色彩需求作为考量,通过色彩的表现达到控制观者主观视觉反应的最终效果。

二、现代招贴设计中民间美术文化寓意的体现

中国民间美术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造型方式,同时还有这种造型所折射出的创作方法、社会背景以及文化寓意。它承袭了人类早期原始的思维观念与特征,不仅注重造型特征的意向性,而且更加强调典型的象征性艺术,出现了许多注重内在精神的表现手法,其作品流露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特别以表达中国传统吉祥艺术与文化的居多,体现出浓厚的人情味,从而使民间美术造物具有实用功能的合理性与自身价值和思想情感的人文化相结合。同时,中国民间美术的创作尤其注重人的内在性情、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等因素,带有明显的人本主义色彩。以民间剪纸为例,其广泛借助某种动物或花卉等,以间接隐喻的形式体现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在现代招贴设计中,设计者经常采用这种间接隐喻的表现手法,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招贴设计的主题,利用抽象的图形元素转换比喻具体事物,使现代招贴设计更有说服力,并赋予招贴设计作品浓郁的文化气息。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中融入了大熊猫、藏羚羊、鱼以及燕子等中国传统设计元素,其中“鱼”和“水”的造型形象寓意着繁荣与收获,“燕”的形象源于北京民间美术———沙燕风筝的造型,同时还代表着北京的古称“燕京”。中国民间美术不是简单趋向潜移默化和有效的心理渗透以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的现实物象的再认,而是人们精神愿望的物化。现代招贴设计在强调视觉表现与创意内涵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文化因素。因此,设计师必须把受众作为诉求目标,通过对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内涵与象征意义的延续赋予招贴设计主题美好的情感与寓意。民间美术不仅对国人具有吸引力,放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其更具独特的魅力。作为中国的本土的设计者,只有将设计思维植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并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进而带给中国本土的招贴设计创造性的转变,将带有“中国化”标签的设计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我们不必盲目地模仿和崇拜西方,中国民间美术已为我们本土设计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三、结语

第3篇

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我国民间美术中的剪纸、年画、泥塑等,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精神寄托。同时,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蕴含着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世界观、审美观以及特有的民族精神,所以,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具有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作用。随着全球化趋势的逐步发展,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一些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足,误以为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民间美术已经过时。中国传统民间美术面临着淡出人们视野的危险。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加入民间美术欣赏也具有传承民间美术文化的作用。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大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青睐尚保持原始性的乡村或边陲城市。尤其随着最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那些原本不为外人所知的具有原始风味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如印染、刺绣等。这些带着传统印记的民间美术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因而在高校美术中引入民间美术,还可以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利用。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形式繁多,很多都与文化相互联系。所以,中国民间美术还具有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作用。

二、中国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要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应用中国民间美术,使它起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教育者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

要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民间美术,就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热爱中国民间美术的心。教师要深刻理解民俗民情,具备较强的民间美术审美能力,同时还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这样其才能将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在学习民间美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传统民间美术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创造适合民间美术发展的大环境

近年来,随着有识之士的呼吁,各地逐渐重视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要使中国传统文化长盛不衰地发展,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还要创立适合民间美术文化发展的大环境。如,在高校开设民间美术欣赏课程,普及民间美术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在建筑设计、装饰中大量使用民间美术元素,使民间美术文化全方位、多元化地发展。

3.增加民间美术教学的内容

第4篇

1.现代艺术设计在以经济发展为主当今时代,其艺术设计作品也已脱离单调的物品形式,逐渐成为具有国家性、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特征2,反映当今时代不同国界、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特色及审美形态。具备了美学原理和文化象征的现代艺术设计,也已经从多方面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从不同方面表达了当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形态及意识。同时,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艺术设计极易受其影响,并建立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设计工作。科技的发展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便利,但也会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构造形式和创新思维。

2.民间美术色彩民间美术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体现了以劳动力为主的老百姓在劳动、生产之余通过结合现实与想象而创造的一种反应生活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人们朴实、温馨、自由的思想和民俗民风,是民族最具特色及本土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融想象和现实、精神和物质、审美与实际为一体,不仅选择性保留了原始艺术的特质,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性的载体,因此,多数或高雅、或淳朴的文化,均以此为基础发展而来3。民间美术色彩是装饰艺术产品的主要形式,来源于生活中人们本能性的审美习惯和审美准则,因而具有自由、自然的特点。民间美术色彩的应用,基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体会,也是现实生活的升华,因此其作品所体现的色彩较为鲜艳且自然,人们偏向于选用鲜明且对视觉具有强烈冲击性的色彩,以使作品真正体现旺盛的原始生命力。

二、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的结合

1.民间美术色彩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本源民间美术色彩在民间的传承历史久远,在缺乏丰富物质的民间,不断地补充着劳动者心灵的空缺,蕴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内涵。民间美术色彩的主打颜色是大红色,此外在色彩的选择中均与主打色一样充满原始和强烈的生命力,淳朴与自然的艺术魅力,且奔放而又不失婉约,在中华民间历史长河中不停地散放光彩、充实平民百姓的精神世界。因而在充满竞争力、物质化、科学性的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神秘的色彩必定成为最宝贵的源泉和灵感,即是说,民间美术色彩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本源,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没有民间美术色彩作为基奠,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只是外表华丽的一副空壳,无实在意义。

2.民间美术色彩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想象空间民间美术的丰富多样,不仅为现代艺术的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同时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从多个层面及多种角度拓展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意识和想象空间。例如民间常见的美术作品窗花,劳动人民通过与实际生活、丰富想象及心灵手巧的结合,巧妙地构造并剪裁出极具艺术气息又贴近生活的作品。美丽的窗花中,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体现了劳动人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些方面很好的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获取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技巧。民间美术色彩促使人们注意观察生活,结合现实拓展思维想象力,完美的现代艺术作品需要民间美术色彩提供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3.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具有共通性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之所以能够完美的结合,离不开它们之间存在的许多共通性,现代艺术设计需要鲜明的民间美术色彩来进行强而有力的补充。民间美术极其重视色彩的搭配和应用以及其中蕴涵的意味,并崇尚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因此受到了较多社会文化环境及文化意识的影响。现代艺术设计中,色彩是必不可少的成分,是补充艺术作品美感的最重要的视觉因素。现代艺术设计需要借鉴和应用民间美术色彩的寓意性和象征性,在社会历史文化观念的基础上,汲取其精华,更完整地将色彩表现于现代化艺术设计作品中,所以,两者之间色彩的选择存在共通性。此外,在民间美术中,人文精神无处不在,劳动人民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和愿望,无不通过色彩使之体现。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的艺术设计与人类本质属性渐行渐远,容易将这一点忽略。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的作品中,应该注重艺术与人文情怀的结合,民间美术色彩所表现的具有重大价值的人文内涵,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最应具备的。

三、小结

第5篇

一、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著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童虽其来源不一,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有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参与商品交换,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二、民间美术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迅速瓦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民间艺术品被认为是过时的东西而被很多人摒弃了。当代的民间美术保护者和美术理论家多是将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古代生活形态的活化石来进行研究和保护,民间艺术品已经成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保存在博物馆之中,见证着一个古老文明曾经出现的辉煌。民间美术虽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而被人们保护和学习着,但实际上,它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很多人对它的喜欢只是出于对一个存在着文化隔膜的逝去年代的怀念,民间美术在当代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它和当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文化状态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在这种缺乏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民间美术变成了一种针对西方文化的入侵,而被艺术家与文化工作者们所重新提起的“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很多专家对已经衰落了几十年的民间美术进行了重新整理与研究,这些工作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与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这种不分精华与糟粕的保护方式使我们看到的民间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民间美术的真实发展状态。甚至有些艺术工作者为了西方媒体对于“神秘东方文化”的好奇心和对“他者文化”的观赏需求,而制造了一些“伪民俗”的艺术作品,混淆了媒体的视听,使我国的普通民众不能产生文化的认同感,而对民间美术的发展处于漠然的状态。

三、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第6篇

一、民间美术元素的在构图特点上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质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个性。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方法通常不受透视、比例等因素的束缚,讲究在无拘无束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秩序与韵律,作品形式独特和充满动势,足具神韵。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创作的构图特点与西方美术的焦点透视不同,与本国的散点透视也不尽相同,民间美术大多采用多点透视的构图方法进行创作。创作的物象以不同方向表现在作品的画面中,趣味横生。在民间美术的构图形式中,也会常出现不同时空的状态并置在同一画面中,突破了的空间范围和自然逻辑思维,灵活多变,随意的表达到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形象表现,这种构图方法值得我们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学习和借鉴。

二、民间美术元素的造型特征上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民间美术的图形追求圆满,构图充实,造型方式独特,对现代平面设计中有着独特的借鉴和吸收作用。1.完美性造型。中国民间美术图形的造型观受中国哲学的影响,在美术作品的造型中通常体现完满性,例如美术作品中常见的人物或动物形象,无论是正面正面造型还是侧面造型,都将双手、双腿、双耳一齐展现在画面上,为了强调完整性侧面的身体的面部却是以正面的形式出现的。2.概括性造型。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过程是人民大众千百年对图形素材成千上万次的观察实践中归纳和总结的过程。经过反复的体验事物形象的形式美,将自然事物的形象提炼、概括,高度归纳出的艺术形象,极具抽象和含蓄的美感。3.抽象性造型。抽象性造型手法主要体现在民间美术中装饰纹样的造型特征中,有的是纯几何形式的造型,有的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抽象表现出其典型特征。这些抽象造型极其简化却不会脱离客观对象的形态。4.联想式造型。在民间美术中,常常利用具体的事物引发人们的不同的心里感受来表现相似的思想。如抓鸡娃娃是抽象的繁衍生命的形象、石播表示多子,以鹤、龟表示长寿又以并蹄莲比喻夫妇恩爱。

三、民间美术的色彩上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民间美术色彩历经千百年的世代相传,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平面设计师喜欢先用色彩來先吸引观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进其注意力,传达出要传达的信息。民间美术作者的色彩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现代平面设计取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四、民间美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平面设计应努力把民间美术作品的图形语言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之中,并且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中国民间美术元素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不断吸取民间美术艺术的精华,创新求异。此外,在平面设计的造型上可借鉴传统民间美术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观形态的表达方法,注重创作中情感的抒发;在平面设计中,在借用传统民间美术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对其重新创造用于表达某种情感诉求。平面设计还可借鉴民间美术元素的视觉语言来传达与沟通,形成能够打动人的作品。在平面设计中可以对中国民间美术元素的形、神、意、色合理借鉴和运用。

五、小结

第7篇

民间艺术作为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及文化特色,在日益消解化的后现代社会中渐趋被处于中心地区的文化所同化,民族内部独特的生态艺术特色与模式被破坏,种群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瓦解,而且由于物质生产力水平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化因素不得不中断民间艺术的创造,生态种群日益缩减。民间艺术的持有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许多技术都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境地,由于年轻人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认识不足,且在审美观、生活需求方面也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因而导致部分民间艺术无法作为活态视觉表征出现在新媒体时代。

2新媒体时代下对民间艺术的视觉传播形式的完善探寻

(1)实现民间艺术产业化与视觉本真性的双重表征。保守的传播媒介与传播手段使民间艺术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取而代之的则是消费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对于中国民间艺术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许多人为了振兴民间艺术,将民间艺术产业化,实现学校大规模教学,开办教学班等,但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口口相传的一对一讲解,更是改变了在身心相授过程中被传承人情感的投入,使大规模教学下的学徒在作品的制作中总是追求技术的高超,却少了对作品人文属性的感知。因此,要实现民间艺术产业化与本真性的双重表征,在活态传承中,被传承人应多加入一些作品创作理念的情感讲解,使技艺的传授与文化的学习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传承人需要理解作品中孕育的生命意识、人文主义精神及自然生态观等文化潜能,使民间艺术的精髓得以最大限度地传承。

(2)深入开发新媒体技术下民间艺术的能指,挖掘受众审美口味。视觉表征以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二分模式作为理论基础,视觉表征包含着能指与所指,能指就是反映事物图像的具体形式,所指就是事物的概念。为了迎合受众审美口味,挖掘他们的视觉需求,就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尽可能多且优质的民间艺术的能指,在这些多样化图像的呈现中,完成民间艺术的大众传播。例如,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网页皮肤、表情、输入法均可以加入民间艺术元素,实现淳厚质朴、尽善尽美的设计风格;如当今受大众喜爱的微电影,以爱情题材为主,可以在其中加入表现多子多福形象的动植物,表现中国传统爱情意蕴的蝴蝶、白狐或是表现长寿富贵的寿桃、牡丹等,注重人文关怀,体现出浓厚的传统意味。

(3)视觉图像作品与现实文化应保持最大限度地意义关联。商业文化的过分渗入对民间艺术造成了一定程度地消解,要改变这种盲目物质的消费观念,就要从民间艺术视觉图像作品入手,从内容上严格控制作品的市场流入,从根源改变民间艺术作品质量差的局面,做到与现实文化应保持最大限度地意义关联。首先,作品题材的选择应该贴近现实,反映当今社会人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及心理特征。其次,内容的设计要有意义,不要把无任何意义的图像展现出来,这是由于快节奏的视觉阅读状态,受众应在最短时间内接触到最有意义的信息,这才符合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

(4)大力加强民间艺术视觉传播的立法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机制。现如今,针对保护民间艺术活态视觉表征的法律法规包括《:文物保护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望出台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也已经进入了第6稿,在草案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以分级保护管理为原则,实行以行政保护为主、以民事保护为辅的保护措施,但是法律规定还不够具体,在活态传承与活态视觉表征方面没有给予细致的保护措施以及违反措施的法律后果,欠缺可操作性。我国应该在立法上加强民间艺术活态视觉表征的保护,加强知识产权法对于民间美术的保护力度及措施,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民间美术进行规制。

3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整合

民间美术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它是构成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本土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面对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原本浓郁的民族与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赖以生成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面临危机,有的正逐步走向萧条,衰退和消亡。现代流行文化的价值取向正在让人们逐步疏远自己民族和地方文化。民间美术课程与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相结合,传承民间美术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是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呼唤。

20世纪初,在我国鲁迅和郑振铎先生最早提出了对于关注和研究民间文化的倡议,至8O年代,国内兴起了一场乡土意识回归的思潮,在此影响下中央美术学院于1986年设立了民间美术系,在中国高等艺术学府首次开辟了对乡土艺术的研究与教学,与此之后民间美术课程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其他几所地方美术院校相继开设,使民间美术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系统中的改革与探索加快了步伐。

高校民间美术课程的开设,不仅在大学生中弘扬了中华民间传统文化,具有“继承”和“传播”的天然优势与特殊功用。高校是通过对专门知识的系统传播和综合修养的规范培育,是在造就高等级专门人才的过程中,进行文明传承,推动社会进步的系统工程。

高校美术类专业民间美术课程在整个教学产研进程中形成丰厚的资源,如一、教育资源,体现在针对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所形成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课程教案、编写的教材、发表的研究性的论文等;二、学生资源,体现在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提高,对传统民间文化遗产传承关注意识的提高,学生校内兴趣小组的建立与网络沟通推广平台的建立等。三、商业资源,体现在学生临摹作品和设计作品通过网络平台或与企业结合的方式、渠道进行发售。

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充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教学角度而言,对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普查与筛选,了解民间美术资源在地区与形式上的差异,探究民间美术资源的课程表现空间,并寻找本土资源课程开发与实际应用,拓展高校课程资源。选择具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倡导基于资源的师生教学方式。民间美术理论的收集和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民间美术的发展。同时对于教学内容的定位、更新和优化,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合理选择教学媒体,教学力求有很鲜明的特色和很强的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由此形成了良好的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课程相关课件、教案、论文、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等。

同时,从教学成果的开发和利用上来说,教学的最终结果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学生通过对民间美术课程的学习,从临摹学习到最终将设计与传统民间美术形式相结合,在对传统民间工艺继承的基础上,将现代设计元素注入其中使传统民间工艺焕发新的生机。将设计成品转化为产品,与企业相结合设计开发具有本地乡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等,也可通过淘宝等网络平台,将自己的设计品转化为产品,形成实际价值和资源。这种形式从侧面促进了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播和发展。

从校园民间美术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来看,通过成立校园民间美术兴趣小组,在校园倡导周末创意市集,搭建新浪微博平台,微信交流平台等方式,促进校园民间美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此次,从思想育人角度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结构的变化,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人文土壤日渐稀薄,很多传统习俗渐渐淡化,一些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形式渐渐淡出我们的眼帘,甚至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开发与利用民间工艺,可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与爱好,加深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学习民间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热爱家乡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借鉴民间艺术的方法、形式,汲取其中的优秀传统,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能得到锻炼与提高。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民间美术知识理论的传授,不仅激发和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推进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对地方传统民间美术文化的保护意识。

第9篇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光的硕士论文《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中讲述了“考前班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系统衔接出现了断裂,但是美术考前班并不能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空白,它只是对于现有的高中美术教育应试的补充。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之间的衔接将是我国美术教育体制变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谢裕宣的《透视广东美术高考补习现状》介绍了改革开成二十多年来,随着广东高等美术教育的迅猛发展,遍布全省的美术高考补习班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成为中等美术教育的补充型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专业补习、生活管理和高考资询为一条龙服务的美术高考补习新产业。作为广州美术教育中一种颇具规模的新形式,寻找他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客观全而的透视剖析它给社会和高等美术教育带来的积极意义和负而影响。南京艺术学院黄从威的硕士论文《美术高考现象的分析及建议》一文中指出影响美术高考培训的主要因素是国家考试制度,次因素是美术类专业的扩招产生的,从而说明了美术教育的生态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美术培训”成为功利性的产业而存在,影响着美术高考的正常进行并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尹玲的《美术高考现状调查与分析》中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所在的转塘镇为调查对象,对现阶段美术高考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及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得出了“艺考热”有所降温,总体趋势向理性发展的结论。提出了美术培训的健康发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力度和培训机构的大力合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从理性出发,从兴趣出发而选择美术高考这条路。首都师范大学李泽云的硕士学位论文《校外美术教育市场化初探》提出校外美术教育市场化繁荣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师资、教学质量、教育设备、教学管理、教育内容陈旧、部分办学机构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①政府对美术高考培训既要扶持又要监管;②家长参与教学管理;③教师提高教学质量;④创业者建立并巩固自己的核心教师队伍、强化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创立自己的个性美术高考培训教育品牌等等。

二、美术高考制度与美术高考的关系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谢建华在《美术高考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通过分析认为目前美术高考制度存在几个方面弊端:①对文化理论课程的轻视;②考试内容的固化和单一导致对中国传统艺术及世界艺术多元化的漠视;③对创造能力的湮没;④美术高考内容与学生所报专业的错位。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①录取时,文化与专业要并重;②美术高考中,对中国传统及民间艺术的侧重;③考题应根据不同专业有不同变化,加大对艺术综合能力的考核;④对考题的审美标准应多元化,强调艺术创造力;⑤在阅卷中,实行初审、复审、终审三步骤,评审老师年龄老、中、青搭配;⑥美术人才的民间选拔与高考选拔相结合。河南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李勃和吴杰的《对美术高考改革之路的建议》跟上文大同小异,都强调了文化和专业并重、传统与民间艺术的侧重、艺术综合能力考核等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光的硕士论文《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从高校扩招、社会和需求压力、高校变革等方面阐述了美术高考制度是导致美术“高考热”的根源。

三、美术高考的利弊分析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的杨帆在《试析美术高考培训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中对美术高考培训产业的发展现状、高校艺术类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从美术培训产业对美术类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浙江工业大学的王东在《高考美术“速成班”的利弊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校外美术教育“火爆”的原因、高考美术“速成班”的利弊分析和如何避开其中弊端的解决方案。

四、美术高考相关的教学方法论的阐述和新解

首都师范大学的席卫权博士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国内普通中学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从新的视野和新的角度阐述并提出了被忽视的设计教育在普通中学美术教育中所体现的更全面的教育价值和综合课程优势。提出了:①归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