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

时间:2023-03-29 09:19:30

导语:在医学生物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

第1篇

在电子商务、网上银行,包括G3、WiFi在内的无线网络以及智能网络终端日趋普及的情况下,移动电子商务环境日渐成熟。本文给出了一种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体系架构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不同的层次以及不同层次、不同板块所包括的服务功能。第一级层次包括搜索引擎栏、一级目录栏和公告栏等功能模块。第二级层次主要包括一级目录中的各种相关的二手物品分类,以及物品出售信息等,包括体育用品、图书类、生活用品和电子配件等。对于公告栏主要包括二手物品的相关信息以及交易者对二手物品的交易评价等。搜索栏,是针对“以物易物”用户,或物品求购用户,通过站内搜索引擎,搜索所需的物品信息。搜索引擎提供了包括物品名称、品牌、报价等在内的多种组合信息的查询,同时支持模糊信息查询。对于以物易物的信息管理是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交易模式,用户在上传了自己的物品信息后,可以同时提交期望换取的物品名称,系统可以根据商品信息进行匹配,提供期望交换的物品的有关信息。对于需求方的评价栏设置了二手交易论坛,是网络平台用户进行离线交流的场所,除了根据大学生交易物品进行分类为书籍、小家电、数码产品、计算机、文体用品、交通工具、音像制品等不同版面外,还可以增加包括面向新用户的平台,该平台主要功能使用帮助、交易投诉等版面,每个版面围绕相应主题展开交流。该网站结构还包括数据层以及网络层等。数据层包括操作型数据环境和分析型数据环境,操作型数据环境主要包括应用层中各功能模块对应的后台数据库,为应用层中各应用模块提供数据支持。分析型数据环境,主要围绕“物品”主题,构建数据集市,通过OLAP等工具围绕物品交易行为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参考报价”等决策信息服务。在平台运行初期,数据层主要以操作型数据环境为主;随着平台用户规模的增加,再逐渐扩充分析型数据环境。网络层主要包括光纤、双绞线等有线网络、以及G3、WiFi、蓝牙等无线网络。二手交易平台采用基于WEB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访问。

二、信息平台技术实现与运营分析

该平台所需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语言开发环境业已成熟,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与业务流程并不复杂,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计算机专业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合作完成编程与网站架设等工作。本文中提到的高校大学生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后台数据库选用网站采用ASP.NET2.0技术的MicrosoftvisualC#.NET2005作为开发工具,MicrosoftSOLsever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开发的相关技术已经很成熟,具备技术上的可行性;同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验室可以提供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服务器环境支持。在管理层面,该平台由计算机专业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师,学生进行技术维护;平台日程管理可以由大学生社团组织负责。本文给出的高校大学生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具备技术上的、经济上与管理上的可行性。该平台运行初期,考虑到服务器的负载能力,主要面向所在高校的大学生用户,随着平台用户的增加,影响力的增大,逐步吸引校内商家投放网络广告,靠广告收益购置新的服务器,提高服务器的服务性能,逐渐具备面向周边高校大学生进行服务的能力。随着网站运行的规模,远期有望为整个大学城内的学生用户提供服务,甚至与有关公司合作,具备更加专业的服务能力。

三、结语

第2篇

医学生物技术是由生命科学与医学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相关理论及实验知识,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储备。为此,在实验教学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着重突出了一些与现代医学相关的交叉前沿内容,如医学微生物、医学免疫、实验诊断、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等,通过这些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同时通过对新技术的讲解与示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为今后的工作以及科研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课程整合

生命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传统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理论教学内容之后,实验教学地位不明确,其内容大都为重复性验证实验,并且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不紧密。这导致许多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对于实际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忽视了生物技术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我们尝试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将发酵工程中的“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和纯化”、基因工程中的“工程菌生长曲线的绘制”、酶工程中的“目的蛋白的诱导及SDS-PAGE电泳”相联系,通过对实验课程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不但将各门课程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形成体系,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对实验课程的顺利推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放实验室

建立开放实验室创新平台是促进医学生物技术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大多数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时间与形式均存在不确定性,即实验课时间开放,其他时间不开放,或是根据教师的科研实验安排开放实验室,这样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标准。我们尝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同时开放了医学免疫学实验室、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临床输血实验室等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医学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从实验的准备到结果的分析,绝大多数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只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建议,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样不仅能使实验室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实验工作

第3篇

论文摘要:介绍本校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和专业结构调整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并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专业结构;市场需求;对策

安康卫生学校位于经济、文化欠发达的陕西南部,经过4O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专业结构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3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3个因素中,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专业结构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鉴于对专业结构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1专业设置与学校发展的历史回顾

从建校初期到1984年,学校主要开办医士和护士2个长线专业,间断开办过中医、放射、药剂、妇幼等专业,每年的招生专业数一般为3个左右,招生规模维持在600人以内。从1985年起,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学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了专业调整和创办新专业的力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两部一院(大专部、中专部和附属医院)的基本办学格局,学校大专部设有临床医学、社区定向医学、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8个专业;中专部设有护理、助产、卫生保健、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计划生育技术、眼视光技术、IZ:l腔工艺技术、康复技术、医学生物技术、中医康复保健、药剂、中药制药、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卫生信息管理15个专业。专业结构的拓展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学校2006年与1984年同期规模相比,在校学生由600余人发展到2600余人,增加了3.3倍;校舍建筑面积由3000m扩大到58246m,固定资产由138万元增加到6000余万元,实验室资产由40余万元增长到近1600万元。1993年我校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调整专业设置的基本做法

2.1保持优势专业,创建自身品牌

对于就业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自身优势明显的长线专业,如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加大了教学改革力度,在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工夫,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以良好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信誉,树立了自身形象。

2.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新专业

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对医学相关学科人才的需求,我们在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开办新专业。如针对本地区医学影像技术、麻醉医学、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方面人才缺乏的情况,及时开办了医学影像技术、麻醉医学、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等专业;针对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开办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计划生育技术专业;根据一些制药企业、医疗单位和药品市场的需要,开办了医学生物技术、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并从师资、设备、管理等诸方面予以倾斜,以促使其健康发展。

2.3增强趋前意识,避免盲目开馥

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周期性,卫生人才市场的需求在不同的领域也有其周期性变化,因此开办新专业不能盲目追求“热门”,要注意其专业特点与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的衔接,尽可能缩短培养周期,快出人才,争取“短平快”效应。我校挑选部分医学相关学科开设了高中起点的两年制高中专(包括医学文秘、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有一定市场需求的短线专业,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则采取隔年招生和轮流开办的方式,对一些已不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市场需求渐趋疲软的专业,则逐步压缩招生规模,适时淘汰或停招,这样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没有造成培养过剩,避免了资源浪费。

3加强协作.纵向联合.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层次

目前,中等医学教育的专业结构已趋于完善,要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还应在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层次上下工夫。我校从1986年开始,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延安大学联合开办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由原来单一的临床医学发展到现在的社区定向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药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9个专业,并开办了初中起点五年制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目前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已占在校生总数的75%以上。这种依托高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全方位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与上述学校以及省内外其他高等院校协作,开展了专升本的成人教育、自考、函授、远程教育等,与相关行业和部门联合开展了所需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等,拓宽了办学渠道。扩大了学校的生存空间。

4专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4.1开办新专业.6论证与决策问题

新专业的开办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在可行性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决策,不失时机,抢抓机遇。

4.2锞程馥置与散学计划制订

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搞好课程的优化组合,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开办新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质量。对于国家尚无指导性计划的专业,先组织人力进行专题调研,及时制订出能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4.3妥善解决师费问题

随着新专业的开办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师资问题。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教师从事第二专业的教学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或脱产进修学习,提高学历,拓宽知识面,加强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培养;积极引进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充分发挥当地其他大中专学校、科研、医疗单位和工厂的优势,实行校院联合、校企联合,进行联合办学,聘请兼职教师,满足教学需要。

4.4实验、实习问题

随着新专业开办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出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实验、实习问题。这既有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不足的问题,也有带教师资匮乏的问题。除学校自身应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以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应走校院联合、校企联合的协作办学道路,实行联合办学,挖掘教育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效益分享的办学模式,扩充和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如我校开办的部分短线专业(包括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除学校先期进行基础投资外,都是采取走出校门、寻求协作单位联合办学的方式。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育资源,又避免了学校大量财力的重复投入。

第4篇

一、课程设置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包含现今生物技术制药普遍的基 本流程:基因工程菌的构建、菌株的发酵培养、目的产物 的提取和后期产物的分离鉴定。生物技术教研室结合自身 实际情况,编写了《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该教材涵盖 了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中的实验技术,彼此 衔接构成完整的实验系统。本教材涉及知识面较广,重点 难点清晰,结构逻辑性强,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方式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是实验课,因此具有普遍实验课 的授课方式。授课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现场操作演示来 完成课程内容。具体方式如下:(-)分组教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6人一组。 更大型的实验项目,如发酵罐的使用则将全班分为2组。 以上在上课前根据具体实验内容由教!^安排。实验前先 由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的背景知识,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重点讲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关键仪器的使用。在学生操作 过程中,教_师需现场指导答疑,随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实验操作过程中,允许各小组自行安排实验分工,要求每 位学生都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验。这样不仅锻 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授课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方法进 行教学。对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料,包 括现今最前沿的技术背景和实验手段,当下生物技术制 药的行业发展情况,以及一些用来解释实验原理的动态 视频等等M。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对理论知识的运 用能力,教师在授课时应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 析问题,并提出几种可行的解决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 选择本次实验中应用的实验方法。例如,对基因工程菌 进行菌体破碎收集产物时,教师可提问“实验室和工业 上对菌体破碎都有哪些方法” “为什么实验室和工业上 选择的方法不同” “本次实验中我们为什么用到此方法”,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逐一进行解答“实验室常用菌体破 碎方法有超声波破碎和碱裂解法,工业上则常用高压匀 质机” “工业上处理菌体量大” “本次实验用到超声波 法为的是保护产物蛋白”。这样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导学生在今后生产中,对实验方案确定前要全面考虑, 谨慎判断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三)实验设计生物综合实验的重点是各个知识点的衔接。以生产 一基因工程蛋白为例:1.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由于教学课时有限,基因工程菌选自教师的科研项 目,这样节省了科研时间,提高实验的成功率p]。对于 生物技术本科学生,要求掌握的是PCR技术扩增目的基 因,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 的基因的监测与鉴定的实验过程。以上综合了基因工程 和分子生物学理论。

2. 工程菌发酵包括基因工程菌的筛选和发酵培养。涉及的实验方 法有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发酵罐批量发酵,发酵培养 基优化等。以上涵盖了发酵工程理论知识,同时与基因 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知识衔接。

3. 菌体收集和破碎学生前期在微生物学课程里做过这类实验,但都是 实验室小规模的操作。在生物综合实验中,目的是使学 生有生产的概念,在大规模生产中用到的离心和过滤的 方法要求其掌握。

4. 蛋白的提取和纯化此过程涉及分离方法有凝胶过滤,亲和层析和离子 交换层析,以及蛋白的透析除盐、盐析等方法。学生在 实验中掌握了几种最常用的蛋白质纯化和精制的方法,了 解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法的条件,在生物制药生产过程 中才能灵活处理。

5. 活性检测具体实验是体外培养细胞,进行MTT实验。此过程综合运用了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以上则 为生物综合性实验系统地完整地实施方案。涉及的更多 前期学过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复习确保实验顺 利进行。

(四)理论联系实际生物综合实验开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际生产 中得到应用。因此仅仅局限于实验室不能收到最好的效 果。对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达到理论 联系实际的最好方法是校企合作。与当地生物制药企业 联合,设置一定的课时使学生可进企业参观学习,或者 从企业收集一定的资料作为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选题, 这样才是对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的更好的方式, 并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分析能力。

三、考核方法

    第一项考核指标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撰写重点 部分是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 科研材料的撰写是专业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科研素质,撰 写实验报告是提髙该素质的方法之一。为今后毕业论文 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此项成绩占总成绩30%。 第二项考核是实验课中的操作。教师在每堂课上应随时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安排是否合理,实验是' 否独立完成,实验结束后台面是否整洁。依据以上教师 给出合理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该项主要考核学生的 动手能力,占总成绩20%。第三项为年终考核。年终考 核内容包括卷面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两部分考核一起进 行。在动手操作的考核过程中,单人随机抽选实验题目, 操作的同时回答相应的理论知识。考核分轮进行,操作1 由教师打分。年终考核占总成绩50%。以上构成生物技 术综合实验课程考核的所有内容。

四、课程特点

第5篇

关键词: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理科;医学检验专业;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14-03

我国于80年代初开设了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技能、能够胜任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专业人才。通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形成了培养方式多样化、层次和学制多样化的教育体系,如三年制的大专、四年制的理科和五年制的医科培养模式等[1]。四年制的理科培养模式由于其学科性质和学制的条件限制,在学科建设和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课程多、学制短和任务重等问题,使得理科医检专业学生的医学素质受到了影响。为此,结合我校四年制的理科医检专业教学情况,通过多年的工作探索和尝试,成功建立起了一套较为成熟、教学效果好的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对提高医检专业学生医学素质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也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实际临床检验工作的需要和培养医检专业人才的专业要求。

一、当前我国理科类医检专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更新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分子生物学和蛋白组学领域中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临床检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医检专业所用的教材更新速度慢,跟不上新型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步伐,某些已经在临床上淘汰的技术和方法依然在理论教材上存在,而某些新型的、先进的科学检测方法却没有写进教材,这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显得陈旧,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新型技术的敏感性。同时,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以教为主”的填鸭式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医检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实践应用型学科,不仅仅要学习医学检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临床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修订教学大纲,与现代检测技术发展相适应。

(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不相适应,某些实验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

理科类医学检验专业由于受其学科性质和学制等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学时少,授课内容多,学习任务重的情况。由于课时紧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某些课程相当一部分内容无时间讲解,学生处于“走马观花”的境况,影响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在实验课中,实验内容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综合性、连续性实验较少,多数实验仅仅为理论知识的验证。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存在不协调的情况,理论课所讲的知识点没有在实验课中得以实践,而实验课的项目内容严重滞后,与临床检验工作需要脱节。在实验课上主要学习的是一些的手工操作方法,这些技术方法的操作、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的准备均有实验指导教师完成,学生只是在机械性的重复过程,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验教学效果差。同时,实验室内学习的实验操作方法被近年来出现的自动化电子仪器设备所代替,学生对于这些新型仪器设备的技术原理和操作方法没有得到锻炼,造成了学生“学而不能用、用而没学”的局面,素质培养受到了影响。

(三)受学科建设的影响,实验开出率低,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

由于理科医检专业学科性质和学科建设的因素,实验室软硬件设施配备跟不上,仪器设备陈旧,技术方法简单,实验条件无法与大型医院检验科条件相比,造成了许多实验内容无法实践,学生动手机会大大减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医检专业技能。同时,实验教学经费紧张和优秀实验师资缺乏也制约着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学校下拨的实验经费不足,使得实验开出率不高,造成学生锻炼实践机会少。实验教学工作中缺乏临床优秀的指导老师,实验师资队伍梯度不合理,这些因素大大制约着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建立综合性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结合理科类医检专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教研室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形成了一套综合性的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无论理论课教学,还是实验课教学,教学效果均较好,现将具体的实践措施阐述如下:

(一)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结合理科医检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新修订和完善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将理论课的授课与实验教学衔接起来,使实验教学成为巩固和吸收理论课知识的过程,同时把理论课进行系统性的分类、分单元,与实验的教学工作紧密连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在保证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基础上,调整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的比例,增加实验课时,力求二者比例接近1:1,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此外,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场景录像和远程现场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素材和视听工具,最大化的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课上,加大外部具有丰富临床检验经验人员的聘请工作,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将实验教学转移至临床检验工作中,在检验工作中学习实验技能

医学检检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教学工作必须和临床实践工作融为一体,在实践工作中教学,在实践工作中学习[2]。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有意识的将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学习结合起来,而且还要将实验教学工作与实际临床检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医院现有的大量的样品和病料,使学生将临床检验工作变成实验课学习,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是大有用途的,不仅增强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没有出现在学校实验室条件下,无心轻率、应付实验学习的情况。将实验教学工作转移到临床检验工作中,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更大程度上提高了检验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开展社区服务检验工作,拓宽学生实践渠道

利用我校三个附属医院对不同社区提供定期服务的活动,积极引导医检专业学生参与进来。针对不同社区、不同人群,我们分批、分阶段的开展了不同项目的检查服务,包括传染病的普查(乙肝、艾滋病)、血糖检测、血型的检测和三大常规的检测等内容。利用这些服务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且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科学正确的解释社区居民的各种疑问。社区服务活动还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了学生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养成了“以人为本”、变被动为主动的真情服务医学品质[3],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工作关系打下了工作基础。

(四)凭借指导教师的课题支撑,增设实践学习的第二课堂

除在临床工作中、日常生活中增加学生动手锻炼的机会外,结合任课教师的科研工作情况,增设了实践操作学习的第二课堂[4]。不同任课教师具有不同的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部和各类省级课题项目,任课教师积极的把学生纳入到本课题的实验活动中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锻炼的空间,不仅延长了学生的实验学习机会,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科研创新的优秀素质。在实验学习的业余课堂上,不仅在时间上对学生开放,更重要的是在空间和实验内容上也要开放[5],使学生敢思考、敢动手。与此同时,在第二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还注重学生对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培养,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操作技能。

(五)抓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衔接好学生身份的变化过渡

毕业实习是培养医学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过程,该阶段对于提高学生的工作业务能力,巩固专业思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6]。为此,在学生学习的第七、八学期,重点抓好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勤学好问,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虚心的向指导老师和优秀的检验工作人员求教。在教师的传、帮、带引导下,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检测技能,还要重视学生严谨工作作风和高度医学责任感的培养,做好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的过渡工作。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开题,如何进行科学设计和研究、如何进行研究论文的写作等,所有指导工作皆在为提高学生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科研意识。

三、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对医检专业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作用分析

(一)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医学专业素质

采用已经建立的实践应用型教学方法,连续三年对我校2007、2008和2009级医检学生进行了比较研究。每个年级设立两个班,每班人数相等,其中一班为常规的教学班,该班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另一班为改革班,该班的教学采用已建立的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进行,在期末考试后,进行理论课成绩和实验课成绩的统计比较。在分析理论课学习效果时,统计两个班的学生成绩,计算各个班的优良率。通过对两个班理论课成绩优良率的比较[7],改革班的理论课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班,其优良率提高了约10%百分点(如表1)。

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实验成绩的提高更为明显,实验成绩的计算采用操作考核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和平时上课成绩相加[8],经过比较分析,改革班的实验总体成绩较普通班成绩提高近25%百分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明显高于普通班(如表2所示),医学专业素质得到了明显的增强。通过与学生的座谈交流,学生一致认为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二)提高了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下,通过多种途径的实践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从事科研的浓厚兴趣。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的检验知识和技术方法外,而且还养成了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科研素质和科研意识。同时,提高了学生进行专业研究论文的写作水平和专业英文文献的阅读和翻译水平。在老师的指导下,医检专业的本科生能够在《现代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医学检验杂志》和《临床检验杂志》等专业性的期刊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大大提高了学生进行科研的能力和水平。

(三)全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将实验教学工作与实际临床检验工作结合,使得学生早日接触临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养成科学谨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通过开设第二课堂和抓好毕业生论文设计工作,培养了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科研意识,养成了踏实务实的科研作风;通过日常的社区服务工作,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提高了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多个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的运作下,不仅使学生加深加快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提高了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而且着重提高了学生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研创新意识,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满足实际临床工作需要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文莉,涂植光,康格非.对目前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1,14(4):19-21.

[2]黄辉,郑峻松,邓均.医学检验专业开展系科结合模式教学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4):393-394.

[3]陈莉.开展社区老年医学服务,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3(26):400-401.

[4]林丽,任安经,袁文俊.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医学生素质与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7,6(5):420-421.

[5]周盈,周祖寅,尹益民.开放性实验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2(23):333-334.

[6]聂继盛,牛侨,田琳.抓好预防医学专业毕业专题实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6):606-608.

第6篇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研究生;PBL教学;仿真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09-02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示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1]。是生物类及医学各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在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强调学生对实验技术和原理的掌握,长期以来笔者和广大的相关教育工作者都发觉在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改变传统的理论及实验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我们在本校2012及2013级研究生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大胆引进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加入虚拟仿真实验技术,这些改革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ming,PBL)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首创后在高校各个专业的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根据各国、各学科的特点发展为不同形式的PBL[2]。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目前普遍的实际情况仍采用以大班级为形式、以学科为界限组织理论教学。长期存在教学内容与课时数矛盾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笔者在长期的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故在近两届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积极引进PBL教学模式,现将教学情况介绍给大家。

1.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寻找并验证与乳腺癌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作为PBL教学内容,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朱玉贤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选择这个内容进行PBL教学最好在该课程进行到教学中期的时段开始,此时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下)等内容已学完,学生从理论上基本掌握了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如何应用这些技术,通过PBL教学可以让同学们把这些知识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并解决他们在各自开题报告中如何书写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案的问题。

2.教学前的准备。为了充分掌握PBL教学,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PBL教学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并到上海相关培训机构进行了培训。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实施该问题的PBL教学之前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明确教学目标,拟定教学大纲。把该内容设计整理成三段式PBL教学计划,第一个阶段引导学生整理出一个大概的思路,对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掌握查找文献掌握文献的能力;第二个阶段设计实验找出目标基因,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之前所学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上)中的技术,合理设计实验;第三个阶段引导学生利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下)中的技术,设计相关技术路线对所选基因进行功能分析。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一份开题报告。

3.学生分组及讨论。将参加PBL教学的36名2013级研究生分成4个组,按照不同专业及性别合理组合,每组9人,选定组长和秘书,组长由学生自己推选。讨论前把题目提前发给学生,准备一周左右,期间学生自行分配任务,任务完成以笔记形式交付,进行讨论的时间以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时间为准,讨论由组长主持,教师旁听,讨论以每个阶段的问题为核心,以1名同学发言为主,其他学生补充或修正,秘书负责记录。若问题经由讨论可以解决,教师负责总结归纳和评价,如不能解决,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如果仍不能解决,或出现新的问题,适当放宽准备时间,增加讨论课时。三个阶段的问题进度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教师尽量把总的讨论课时控制在计划课时以内。整个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尽可能地隐身于后,作为旁观者对其进行评价。但如果发现学生偏题太远,教师也可以适时给予纠正。期间PBL教学没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导师要对每一组的讨论过程及结果及时做出评价和归纳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高分评价,表现差的学生给予鼓励,使其争取能在后面的阶段弥补自己的不足。

4.PBL效果评价。为了客观地对PBL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采取了两种评价模式,一是成绩测试,以闭卷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分子生物学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二是设计师生互评的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和往届没有经过PBL教学的学生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过PBL教学,学生成绩普遍有所提高,师生评价教学效果好。

二、仿真技术在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探究客观现实规律不可缺少的途径。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虚拟实验具有透明性、互动性、自主性及可扩展性等特点,能为目前实验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策略和方法。

我们购买了部分由南京医科大学与南京凡超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教学软件[3],包含有总RNA的提取、RT-PCR扩增、质粒小量制备实验等。该软件是图、文、声及活动影像4种功能兼备的实验教学工具。其中每个步骤中关键知识点还以选择题的方式插入播出,学生在课堂上只需按照提示按照实验步骤顺序循序渐进,既模拟操作了整个实验过程,也巩固了相关技术理论知识。

软件中使用的实验试剂、仪器、工具都来自于实验室中的实景照片,在虚拟实验操作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在实验中容易出错的场景,如果操作不当,同样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同时界面上还会给出一个醒目的提示,让学生在学习操作的过程中对错误的认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课堂上对各个实验的虚拟操作,让学生在理论上和技术要点上能做到“纸上谈兵”后,进入实验室后,大部分实验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受过这样训练的研究生在进入自己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普遍反映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不够熟练,但是实验的原理掌握得很牢靠,实验中出了问题,研究生也能够进行主动思维和分析去解决问题。在传统的实验教学环境中结合虚拟学习环境,通过自身的参与,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锻炼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三、结语

自20世纪50年代随着各种生物技术如重组DNA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诊断技术等的建立,分子生物学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并逐渐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4]。医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研究快速的发展,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已经从整体、细胞水平逐步深入到了分子水平。所以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理论及其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成为他们解决医学难题的强有力工具,并成为衡量其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和教研室各位教师在不断提升个人的科研及教学素养的同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积极引入教学过程中。实践证明,PBL教学方式在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推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广开思路,不断接受和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如虚拟实验的构建,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等。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地努力一定可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玉贤,李毅,郑晓峰,等.现代分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曹博,程志,曹德品,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

第7篇

广义的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和封四,具有保护、装饰、达意和广告的作用[1]223224,这里讨论的医学期刊封面系指狭义的封面,即指封一。目前,医学期刊封面设计已有改观,不乏优秀的作品,但仍存在创新不足、审美观念老化、缺乏品牌意识等问题。优秀的医学期刊封面设计,要迎合医学专业读者的审美心理,符合其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在进行封面设计时,应掌握以下几项要求。

1.1形式与内容相统一期刊传播的文化信息决定其封面创意的轨迹,封面是内容的表象和含量的外延[2]。医学研究领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临床医学又包括内科学、外科学等,各个学科又细分为不同的专业,每一学科和专业都有各自研究的对象和特点;因此,确立期刊封面的设计思想、主题和风格,应从期刊的专业特点和读者定位出发,设计出与之相一致的表现形式,或庄重严肃,或含蓄蕴藉,或淡雅脱俗,或明快简洁,或新颖奇特。封面的形式及风格,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主办方和编辑出版者的办刊理念和学术追求,以及刊载内容的学科专业范围、属性、特点和特定的作者、读者群的定位[3]。新版《放射学实践》封面简洁和谐,朴实亲切,每期都会刊载各种不同的影像图片,配以重点论文的主题,引导读者关注数字化、微创化、远程诊断等影像医学发展趋势的最新报道,激发读者对医学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技术、新知识的探求,在展现医学影像学奥秘的同时,展示了科学的美丽,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4]。

1.2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医学期刊的学术属性决定其封面必须有一定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必须有一定的格式,符合一定的标准。首先要按GB/T3179—2009《期刊编排格式》,在封面指定的位置上依次注明刊名、刊名汉语拼音、英文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主办者,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及条码等。这些规范化的格式,有利于光盘网络数据库的检索,也反映了期刊的连续性艺术;但是,如果所有的期刊都是同一张严肃的面孔,缺乏个性,就会显得十分乏味。封面设计艺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读者第一印象的好坏,是对读者视觉的审美传递,也是艺术与文化通过封面作为载体的创意和个性化表现,不应将其理解为各类视觉元素的简单构架,要“赋予其新颖的创意和个性化表现,以极为强化的形象展示给读者,以期达到刊物的形式和内容的互动关系及全新的视觉效果”[5];因此,应在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对封面进行艺术的加工,以突出医学期刊的个性,只有期刊的规范化与个性化完美结合,才能设计出成功的封面。《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每期封面均刊有名画,并在文中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从艺术的角度吸引读者,使本来枯燥的专业期刊变得十分活泼、高雅,让人过目不忘[6]。

1.3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结合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有其延续性和稳定性,医学期刊的封面设计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既能稳定基本的读者队伍,又有利于期刊品牌与风格的形成。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的“国际”系列,如《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等,曾是《国外医学》系列,原就采用统一、相对稳定的封面设计,更名后这类期刊封面设计方案仍保持一致,庄重大方,突出系列杂志的整体效应和品牌效应,封面上3个相连的花环意义深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医学期刊虽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但数十年不变的面孔,易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而且,读者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也会对专业期刊提出新的要求,而不再停留在“温饱水平”,希望在阅读期刊内容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因此,医学期刊的封面设计应是一个基于基本风格,进行不断调整、创新、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还应关注市场和读者的反映,给予读者以第一时间的打动。刊名好比人的面孔,色块、图案好比人的衣服,可以在刊名字体、字号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更换色彩、图片,以增强期刊封面的新鲜感和艺术魅力。

1.4整体与局部和谐统一期刊的封面设计是借一定大小的纸张幅面所提供的空间而进行的,在封面的方寸之间,设计者应用均衡、统一、节奏、对比、重复、重点和动势等基本原则对文字、图形、色彩等封面视觉元素进行组织架构,使得各视觉元素整齐、连贯、映衬、呼应、严密、平衡、一致[7]。设计时要安排好封面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使封面各个视觉元素构筑成最终有组织、有系统的视觉空间,做到整体协调统一,局部呈现韵律和变化。《眼视光学杂志》在封面的右上角镶嵌着一只经过放大处理的蓝黑色眼睛,顾盼有致,眼睛的右上角嵌有一橘黄色块,封面的主基调为黄绿色,设计者用具有中国韵味的黑色书法体刊名将原本分离的色差较大的色块有机地连在一起。这样既可把握封面设计的整体性,又使局部画面充满生机活力,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整体与局部和谐统一后给人带来的那份艺术视觉冲击力。

2医学期刊封面设计的视觉语言

视觉语言是以视觉可以认知的表现形式阐述信息的过程,它借助于视觉图像来传达信息的设计,以文字、色彩、图形等为视觉认知语言的基础元素进行艺术表现[8]。

2.1文字语言平面设计的字体大致分为2类:一是以西方文字为代表的字母文字,如希腊语系文字;二是以东方文字为代表的独体文字,如汉字[9]。文字既具有语言意义,又是抽象的图形符号,它是点、线、面设计的综合体,如一个字可以看成一个点,一行字可以看成一条线,一段文字可以看成一个面。文字设计主要从字体的使用、字号的选用以及在封面中的位置等方面来进行。封面所用的字体主要有印刷体、手写体和美术字。印刷体可应用于所有文字;手写体可用于刊名;美术字变化多,可用于刊名和要目等。医学期刊除刊名外其余文字宜使用稍小的字号,给人以理智、冷静的感觉。文字在医学期刊封面中的位置主要有三段式、对角式和一角式[1]229等。刊名的设计是刊物的点睛之笔,是读者鉴别期刊的重要标志;因此,这里主要讨论刊名的设计。封面的上半版比下半版更具强势,刊名通常应以横排形式固定在封面的上1/3位置,这样可以获得醒目效果。也有期刊,如《中华医学杂志》采用竖排形式。刊名字体型号的选择,应与刊物性质和内容的搭配密切相关。医学期刊的中文刊名字体可以采用印刷体和书法体,书法体可以美化封面,增强艺术感染力。刊名的字号大小可以不一致,其中需要强调部分所用字号可以稍大一些。如《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其刊名为黑色、规整的印刷体与红色的书法体(“中西”)结合而成,“中西”2字比其他字要大一号,排列错落有致,既有现代感,又有民族特色。刊名要与封面其他文字具有强烈的对比,产生层次感和节奏感,避免封面元素均衡。可以对刊名在造型、笔画和构架上进行装饰,如把刊名做成立体浮雕状,并在名字下加上投影,从而产生空间感,增强视觉冲击力;也可将字体反白,字的四周用重色烘托,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感;还可以借鉴英文字体编排的艺术手法,体现设计中的自由风格[10]。此外,刊名在较长周期内要保持一贯的风格,以保证其稳定性。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汉字还是英文,都具有俊秀、浑厚、奔放、飘逸等各种风格,能让读者去品味体会。字母文字比汉字更具形式感,更便于设计。例如中华医学会“中华”和“中国”系列杂志封面左侧35mm宽的深色块内均印有3个CMA(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的首字母)的字样,顶左底右,CMA这3个字母被适当地变形,并用连接的艺术手法在各个字母加边线,将其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美观的统一体,既形象地代表了中华医学会这个品牌,又具有现代韵律感。但是,目前国内医学期刊利用英文字母的特性对封面进行设计尚较少,若能把国外字母字型艺术变化的手法应用到国内医学期刊上,将会给期刊封面带来全新的感觉。

2.2图形语言图形是人类通过视觉形象传达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是人类视觉语言的基础,比文字更形象、更具体、更直接,在一瞬间便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图形的形式有黑白画、彩色插画、摄影照片等,表现方法有抽象的手法、图案的手法和写实的手法等[1]231。

2.2.1写实的手法医学期刊封面图形多采用此法:1)在封面构图中融入医学元素,期刊专业特点一目了然。可选取与期刊主题或本期专题相关的医学类图片,如《解剖学杂志》每期都选用内文中重点文章的一幅图片作为封面图形。2)融入民族元素,体现民族特色。如《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中医杂志,英文版)选择青花陶瓷作为标志性的构图元素,恰好又符合当下流行青花瓷的时尚。3)刊登专业会议的新闻图片或本领域内的名人照片等,如《人民军医》每期封面都以一位人民军医的风采吸引读者的眼球,内文并配有封面人物简介。4)刊登广告图片,既能美化封面,又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如《医疗卫生装备》在刊名下方刊登大幅广告,广告图不但没有抢占风头,反而将刚劲有力的红色书法体刊名托到读者眼前。

2.2.2图案的手法医学期刊的封面也可设计一种能表征期刊属性或者专业特点的图案和符号,参与封面的构图。如《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以2个肾、2条输尿管和1只膀胱连接起来勾勒成泌尿系统的一个剖面图作为封面图案,直观而形象地表征了期刊的专业特点。还可以根据刊物特点设计新颖而有代表性的刊徽,点缀封面,增强稳定性。如《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封面在墨绿的底色上配以黑色刊名,显得有些灰暗,但刊名下方一枚金色的白求恩头像徽章,一下子打破了这种沉闷。

2.2.3抽象的手法医学期刊也可以采用这种手法设计出能反映专业特点的艺术构图。如《沈阳医学院学报》封面的主体是一条“S”(刊名第1个字母)形路,路面则以富有医学含义的DNA双螺旋样图形铺就而成(颜色由紫到蓝渐变),由封面的左下角向上向前蜿蜒开去。整个构图抽象而富有含义,“路”由近及远寓意了学院的发展和未来,亦可理解为学院中“教师”和“学生”2大主体的共同发展,或理解为医患关系的和谐。DNA双螺旋则表明基因工程已成为医学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造福人类健康的作用是无限的,医学生任重道远,而双螺旋的向上延伸宛如升腾在科学上空的瑰丽彩带,令人神往[11]。

2.3色彩语言色彩是视觉效果中极敏感的因素,最引人注目[12]。期刊的封面色彩应该与期刊的内容和品牌气质协调一致,医学期刊的内容严肃、庄重、权威,底彩一般不宜过浓,以淡冷或暖色为基色。任何一种彩色都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3大属性,期刊封面设计的色彩处理也主要从这3大因素来进行,同时要考虑色彩的冷暖、面积、数量、调和、呼应等因素,才能使色彩协调。

(1)色相即每种色彩的相貌、名称,如红、橘红等。医学期刊封面在配色时应以一种主要颜色集中或分散地占有相当的面积,再从中点缀小面积的其他颜色。这样主调鲜明,并能产生色彩变化,使整个设计既显得统一庄重,又不乏对比变化,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与审美乐趣。如《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的封面以蔚蓝色作为底色,封面顶部开白窗,黑色书法体刊名横排于其上,封面中下部左侧是色彩丰富的竖排风景画,右侧为本期主要论文的题名,以白色字竖排,形成一条条白色的竖线,与右侧的风景图片形成呼应的关系,左下角开白窗刊印条码,与刊名呼应,右下角黄色的刊徽和橘黄色的年份及期号与图片呼应,整个构图点、线、面协调统一,富有节奏感,给人以典雅优美、清新自然、对比鲜明的视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