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阅读体验论文

时间:2023-03-30 10:38:19

导语:在阅读体验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阅读体验论文

第1篇

1.一本《古代汉语词典》。方便查询古代汉语实词。

2.古代文化常识检索。方便查询古代地名、官名、天气名称等。

3.古代官职变迁常用词表。

4.古代人称代词表。

4.高职类语文高考必须掌握的15个虚词表。

5.在笔记本上摘抄掌握得不够好的实词和典型文言句式。

二、培养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意识阶段

以《萧何月下追韩信》第一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

1.指导学生初步阅读《萧何月下追韩信》第一自然段,用小横线划出里面不需要翻译的固定名词(人名、地名、官名等)。

2.再次阅读《萧何月下追韩信》第一自然段,用小双线划出里面的虚词。

3.第三次阅读《萧何月下追韩信》第一自然段,用小斜线划出单音节词。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4.小结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题的文段一般都能按照以上三个顺序进行解读,划小横线的固定名词和划小双线的虚词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不译。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除固定名词和虚词以外的实词上,尤其要注意古代汉语中实词多是以单音节的形式出现。这一阶段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多划几个文段,不必翻译。方法熟悉了以后,不必严格按照初步阅读、再次阅读和第三次阅读的顺序训练,学生可以通过一次阅读同时完成三次阅读的内容。

三、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知识积累阶段

1.按照上面的三个步骤指导学生阅读其它文言文人物传记8到10篇,用笔记本摘录经常出现的虚词、固定词组并查字典解释其意义。

2.完成以上阅读训练之后,可以开始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训练。强调尽量把单音节实词翻译成两个字的现代汉语词语。每个句子翻译完词语以后再进行词语组合,调整语序,添加连词,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在翻译训练中,必须让学生达成共识,即不必过于追求每个词语的准确性,而应当建立整体观,大致了解文段意思即可。用笔记本摘录文段中经常出现的实词并查字典解释其意义,摘录经常出现的文言句式归类并进行总结。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实战

在完成了以上准备之后,学生可以开始做文言文阅读题进行实战训练。

高职类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一般设四个客观题和一个文言文翻译题,其中客观题的第一个小题一般考查文言文实词,第二个小题一般考查文言文虚词,第三个小题一般考查文言句式或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第四个小题考查理解和把握文段的中心思想。

在这个阶段的实战训练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段之前首先阅读该题目的第四个小题。如果第三个小题是理解文段内容,学生还必须在阅读完第三个小题的选项之后才开始阅读文段。文段阅读完成以后再次阅读第四个小题并完成它。第四个小题的选项通常是对全文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的概括,对学生掌握文段意思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可以完成其它三个小题,尽量在文段里找出选项的出处,联系前后文寻找答案。做好四个选择题,翻译文段也就水到渠成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一般能在选择题中拿到6到9分,翻译题中拿到3到7分。

如果时间允许,在做题的过程中能辅以学生对文言文文段的朗读,培养出充分的文言文语感,做题效果会更好。

第2篇

1.品析加点词的作用,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简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等。

2.判定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要求考生辨识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分析其作用。该考点考查的基本问法有: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画线句子(即运用了论证方法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3.分析全文或某段的论证思路。该考点考查的基本题型有:请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说明。变式问法有:选文某几段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某一问题的?划分全文(某段)的层次结构。

寂寞出学问

秦时明月

①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

②司马迁的寂寞成就了史家绝唱《史记》,曹雪芹的寂寞成就了鸿篇巨制《红楼梦》……寂寞是一首歌,是只有一个人的吟唱;寂寞是一首诗,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独白。

③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甘于寂寞,潜心读书做学问。他不喜欢应酬,也反感客人来访,常以生病为由推辞。他每天待在书房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真可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④钱钟书声名远播,时常会有世界各地的人慕名造访。有一位外国女士打电话给他,表示非常喜欢他的文章,想登门拜访。钱先生听后,赶紧说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那位女士深为钱先生的幽默婉拒所折服,只好作罢。也许,正是有了这种闭门读书做研究的态度,钱先生才写出了《谈艺录》《管锥编》等不朽的学术巨著。

⑤其实,像钱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既能洞悉这个社会,又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喧嚣,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情。

⑥“芥川奖”是日本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项。获奖者有“登龙门”之称――许多作家都因获此奖而名噪一时。最近一届的“齐川奖”获得者田中慎弥却是个“普通人”,他年纪轻轻,也没有什么高学历,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级别的文学奖呢?媒体对他的描述可能给出了答案:“田中慎弥没有手机,也不用电脑。但他却很执着,甚至有些固执,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寂寞相伴,专心读书和写作。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日本文学的新希望。”

⑦田中慎弥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耐得住寂寞,埋头写作,终成正果。“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能坐得了冷板凳,自然能静得了心,做得了学问。

⑧我们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平静,只是因为内心浮躁,无法平静,所以常常觉得自己很“忙碌”。若能守住寂寞,不为外界所干扰,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又怎能做不了学问呢?

(201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

考点:品析议论文的语言

1.选文第⑦段中,“坐得了冷板凳”的意思是什么?

解析:这道题考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有关词语内涵的能力。解题时,一定要结合第⑦段的内容,体会这一短语与本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段第一句分析了田中慎弥做得了学问的原因(排除外界的干扰,耐得住寂寞),第二句接着引用了诗句,第三句总结本段的内容。可见“坐得了冷板凳”是对田中慎弥做学问取得成功的原因的一种形象说法。

答案:能耐得住寂寞。

2.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表达作用的领悟能力。解题时,要辨别该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结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体会该句子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画线句子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反问的一般作用是加强语气,突出某种情感或者内容。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内容上扣题,可见采用反问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中心论点。

答案: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寂寞出学问”的论点。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论证

3.本文第③~④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辨别论证方法以及理解论证方法作用的能力。解题时,我们首先要锁定这两段文字,然后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论证方法的定义,确定这两段使用了何种论证方法。这两段叙写了钱钟书潜心做学问,婉拒慕名造访者的事例,可见是采用了举例论证法。体会其作用,要答出该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和语境作用。举例论证的一般作用是采用典型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可采用这样的格式组织答案。举……(概括本段的事实论据)的事例,证明了……(点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案:采用了举例论证法。列举钱钟书潜心做学问,婉拒慕名造访者的事例,论证了“寂寞出学问”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把握论证思路的能力。解题时,要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思考作者提出的论点是什么,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从哪些角度进行论证(即有几个分论点),最后的结论是什么。选文开门见山提出“寂寞出学问”的论点,主体部分采用大量的典型的事实论据证明论点,结尾采用反问、对比的修辞手法深化论点。

答案:首先第①段提出“寂寞出学问”这一中心论点,接着用司马迁、曹雪芹、钱钟书、田中慎弥等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进一步深化“寂寞出学问”的论点。

底 线

冯骥才

①一次,一位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技术在不断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②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③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防谁?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这个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方吗?”

④我说:“上个世纪50年代真有。到了70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⑤锁厂老板笑道:“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早没影儿了,不信你敞开门试试。”

⑥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和一个不追求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候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⑦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不能“虐待父母”“恃强凌弱”等等。这些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为人处世的标准,似有被全线突破的忧虑。

⑧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会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

⑨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的人和事时,究竟是降低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坚持一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人说在追求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其实,即使社会的底线很脆弱,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像钢铁长城,任凭炮火肆虐,依旧牢不可破。

⑩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杂文选刊》2013年第7期,有改动)

1.选文①~⑤段举开锁厂老板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3篇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推广;常见问题;应对策略

可以说,公众阅读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图书馆工作的成功与否。图书馆具有丰富的资源,应该成为大家积累知识的重要场所,也需要成为全民终生阅读的重要伙伴。为了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就需要做好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当前,这一工作虽然做的比较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就简要分析这些问题,并指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常见的问题

做好阅读推广工作,能够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作用,为全民阅读提供重要的场所。但是当前来看,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缺乏长远规划。要做好阅读推广工作,读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着眼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全民的需求制定短期推广规划和长期推广规划,使这一规划方案符合民众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这一工作,也才能够使这一工作的效果真正的发挥。但是目前来看,部分图书馆虽然制定了阅读推广计划,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只是间断性的举行阅读推广活动,并没有将这一工作长期推行下去。这种缺乏统筹规划的推广手段将影响到其工作效果的发挥,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第二,阅读推广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化。通常情况下,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大多采用读书会、名家讲座或者是新书展览推荐的形式,这些活动形式较为单一,读者参加一两次还有新鲜感,但是多次参加这样的推广会,就会丧失兴趣,进而将会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加之当前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的人越来越多,这种阅读方式使得读书成为一种泛读,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将会使更多的读者远离读书。为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需要创新阅读推广理念,实现推广的多样化发展。第三,推广经费的制约影响。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有经费的支持。但是目前来看,经费问题是图书馆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这样使得推广活动没有资金支持,实际的运行效果并不乐观。加之图书馆缺乏合作创新的意识,并没有积极的争取和出版社、企业以及书商寻求合作,也没有利用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资金渠道来源单一,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对策分析

合理开展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能够更好的提升全面阅读兴趣,增加阅读积累。上文中简要分析了目前在阅读推广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本文就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第一,统筹规划,合理实施。读者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好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说,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也需要长期进行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相关人员必须要统筹规划,制定完善的推广计划方案,并确保方案的贯彻和落实。

通常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是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执行的,这就要求该部门在制定推广计划的时候,要具有长远眼光和前瞻意识,能够以阅读对象为中心,制定阅读推广计划,并将其纳入到图书馆日常的工作当中去,以便更好的为推广提供政策的保障。

第二,创新阅读推广形式,实现多样化。为了更好的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一定要从传统的思想束缚中走出来,实现创新化发展。这就要求推广人员要做好工作,先对读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兴趣,制定科学的推广计划,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其中,让读者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要保证活动的覆盖面,其内容要涉及各类社会主体,对象要面对广大的群众,要实现推广活动主体的多样性,针对社会中不同行业、年龄、受教育层度的人员展开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在推广主题上,则要求具有感染力和创意,能够激发人的阅读情感,让人自觉的去读书。除采用传统的推广方式外,还可以举办亲自阅读会、中老年养生堂、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板块,涵盖社会各个年龄段,让不同的人都能够从阅读推广工作中受益。

第三,扩宽资金渠道来源,为更好的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针对当前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资金短缺的现象,相关部门在开展这一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寻求和各方的合作,拓宽资金的渠道来源,整合多方资金力量,将阅读推广工作做好。如要充分的发挥政府、学校以及公共图书馆的力量,冰妖和社会群体以及企业合作,借助多方的力量和资金的支持,营造全民阅读的浩大声势。

图书馆和企业进行合作,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图书馆可以借助企业的资金支持,将阅读推广工作更好的进行下去,而企业也可以借助全民参与的机会推销自己的产品,宣传企业,进而使自身的经济效益提升。因此说,在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寻求合作,借助各方资金实力发挥阅读推广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的培养其阅读推广人,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阅读推广服务团队,将这一工作更好的延续下去。同时,需要加强阅读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为读者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为阅读推广工作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更好的发挥阅读的作用,提升全民的知识积累,就需要做好阅读推广工作。本文就以此为中心,对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于今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任雪磊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年第8期

[2]金秀丽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现代交际,2015年第11期

[3]唐红 公共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的问题及对策 图书馆学刊,2015年第9期

第4篇

从今年试卷的整体情况来看,两卷的第一部分考查了同学们对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以及名著阅读情况,有四道小题题目相同;第三部分考查同学们的写作能力,采用了同样的材料作文题;第二部分考查同学们对各类读物的阅读情况,文言文和第四题的现代文阅读采用了完全相同的语段和试题,而阅读部分的第二、第三题,虽然阅读语段不同,但在命题的思路上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下面我们重点就阅读部分的试题做一简要的比较和分析。

一、从阅读语段的总体选材情况看,2005年的中考试题,沿袭了我省近年来中考命题选材的基本特点:文言文语段――《三峡》选自课内,为《语文教学大纲》推荐的基本篇目,同时又在课改实验区使用的《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优秀古诗文之列;三篇现代文阅读语段,全部选自课外,文体为比较典型的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篇幅长短比较适中,内容贴近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实际。

在现代文阅读部分,两卷使用的共同语段――《白苍鹭》,为外国文学作品,具有生动的情节、丰满感人的形象,反映了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主题,能够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激起我们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发我们的思考。

在非实验区与实验区试题相区别的两个语段中,非实验区试卷的说明文《雾》、议论文《心系一处》,试验区试卷选用的《细菌发电的广阔前景》、《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都沿袭了我省中考阅读文段选材的一贯特点:说明文简洁明了,内容或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或介绍最前沿的科技发展动态,有利于同学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议论文则针对我们的学习和思想实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给我们以良好的引导。因此,在日常学习和中考复习中,同学们适当地阅读一些类似的语段,选择一些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可以使自己更为熟悉和适应中考的试题,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从阅读试题的整体命题思路看,2005年的试题,延续了2004年的命题原则与思路,呈现出比较稳定的特点。比较两套试卷,我们可以看到:

1.文言文阅读试题没有波澜。2005年的文言文阅读,以《三峡》为载体,命制了五道题,前四道题分别考查了古代文学常识、文言文的背诵默写、文言常用实词的理解、文言文重要句子的翻译,试题的难度都不大。相对有一点儿难度的是第8题:“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考查大家对文言语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有一部分同学可能会由于概括不全面而丢分。

至于今年考查的文言文篇目《三峡》为课标和教学大纲的交叉篇目,我认为可能只是一种巧合,大家不要因此就在中考复习中盲目侧重交叉篇目。至于我省中考文言文语段的选材,是否会像其他部分省市一样由课内转向课外,我认为,明年将是大纲教材的最后一次中考,保持试题的稳定性应该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在日常学习和中考复习中,针对考点,抓好课内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应该是最重要的。

2.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试题的命题思路大致相同,但具体考查的侧重点稍有变化。

在说明文部分,两套试卷都考查了对说明方法的判断,以及对不同的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的分析和理解。非实验区试卷在说明文语段中综合考查了我们对常用汉字读音的识记能力,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能力,对相关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能力,除第10题“用自己的话概括雾是怎样形成的”有一定难度外,其他试题基本上都能直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试题难度不大。

实验区试卷在本部分,除设置了对文章重要词语的理解、对文段说明内容的概括等试题外,第9题“为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更侧重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和语言概括能力,第14题“利用细菌发电除了发电效率高之外,还具有哪些优越性”,需要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和提取信息,并加以分析、概括,整体难度稍大于非实验区。

在议论文语段的考查中,两卷都设置了仿写句子、为文章补充事实论据等开放性试题,综合考查我们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积累和语言组织能力。另外,两卷还共同考查了同学们对论证方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非实验区试卷第15题,“说说‘心系一处’这个词语的含义是什么”,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第16题“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心系一处’”,考查了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而实验区试卷中“你怎样理解‘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这句话的含义”,则更注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感悟,第17题,关于论证方法的理解与分析,让大家在文章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中选择一种回答,比非实验区试题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从两套试卷看,中考的议论文阅读题,更注重考查大家对读物的整体感知,注重我们的阅读体验,注重对我们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培养自己对各类读物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应丰富自己的知识与生活积累,加强语文实践,勤于思考,不断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记叙文阅读部分,除考查了同学们对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识记、对文章结构安排中“前后照应”这一写作手法的理解外,更多地考查了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对人物情感的体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人物行为的评价。其中,第25题为开放性试题,为我们提供了提出观点、发表见解的自由空间。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次语文课改中,最近的新课改对阅读要求之高,阅读量之大是罕见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七至九年级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论文格式,阅读教学。”这就给老师们提出了新要求,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特别是在中考复习中更是对学生进行了“大运动量”的阅读训练,然而效果却不够理想,每次期末素质检测下来,学生说:“复习那么长时间,也背了,也练了,怎么考题还是那么陌生,只有凭感觉把题做完,至于正确与否,心里没底……”等等。这反映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已从教26年,任教初中语文也24年多了。就语文阅读教学有几点感悟

一、确立现代语文阅读新理念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实现三个转变: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变深入分析为整体感知,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传统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尽量把课文讲深、讲透,尽管有时也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但也是围绕着教师灌输而进行的。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作业,抽背学生,久而久之,学生成了应试的机器,他们主动安排阅读的凤毛麟角,学生越学越乏味,甚至厌学、辍学。这是阅读教学的一大症结。

二、确立民主、科学、个性三大理念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光靠教师改进教法远远不够,还要靠学生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而不是高高在上,错了也不改正,还训斥学生。记得一次上《捕蛇者说》文中出现一个生字“莅”,事先没去查字典,念成了wèi,一男生马上纠正:该念lì。我没管他,仍然教全班同学念wèi,固执得很。下课后,有几个学生拿来字典,跟我评理,后来上课,我郑重其事地表扬了那位男生,并当着全班同学承认老师念错了,检讨了自己,也顺势给同学们提出了希望,老师讲的也可能有错,要敢于指出,结果掌声四起,学生们也愿和我交流了。我特别注意照顾差生,不歧视、挖苦、嫌弃,对他们做到理解、关心、尊重、信任、严格、宽容。允许班上学生有独特见解,多元化理解,不搞一刀切,一棍子打死,并指导学生制定符合阅读自身规律的阅读计划,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做学习笔记。

二、努力重视情感因素,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情感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因素之一。每篇课文,特别是那些情文并茂的好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真挚浓烈的感情。论文格式,阅读教学。论文格式,阅读教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文章感情的传导者。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有所知,又要让学生有所感,才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实现语文育人的目标。

三、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1、加强诵读教学

语文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特殊的阅读心理特点,点燃他们诵读激情?笔者以为:一是老师(录音)范读,激发学生兴趣或慷慨激昂,或低回婉转,或抑扬顿挫,营造学生跃跃欲读之势。论文格式,阅读教学。急于募仿与超越的愿望。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如开展诵读会,挑选课文中优秀诗文进行小品表演等,三是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比如学习诗歌散文可以挑选乐曲作背景音乐或听或诵或唱或谈,激发学生配乐朗诵的热情。

2、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提问忌琐碎

一方面,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要大胆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去了解文章的主要

摘要研究提问的艺术,力争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能设计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提问。

3、加强语感训练,注重积累

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可见培养语感能力非常重要。语感训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部分。在训练时一是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去体会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二是强化语言训练,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语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去选择、去运用最恰当的语句。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尤其应注重让学生积累重点字词、优美文句、段、篇。

4、坚持对话教学

一是与文本对话;二是生与生对话;三是生与自我对话;四是与生活对话;五是与教师对话。

总之,教学中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感情和课文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感染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论文格式,阅读教学。做到:以文动己,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同时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矛盾,处理好讲和读之间的矛盾,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训练。论文格式,阅读教学。不仅从重音、停顿、语速这些方面开始练习,而且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自我感受和体验得以加强,情感得到升华,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第6篇

课题名称:浅论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体验

学生姓名:

系别:音乐系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XX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修海平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能力

一、提高阅读能力的意义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工具,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当今国际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中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游弋,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初中学生年龄在13――16岁之间,这一年龄段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他们学过的知识还处于分数状态,没有形成知识序列,他们大多数人还没有能力归纳、整理知识,心理状态十分不稳定,凭兴趣的有无或学或不学。阅读是一种心理活动,智力活动,是需要多种能力综合完成的活动,兴趣在阅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有求知欲,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会参与到阅读的过成中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同时也可以使他们的精神力量的发展有了活动的余地,在阅读中找到自信,从而提高语文素质。

另外,从心理学、教育学、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来看,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目标所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必须给与高度重视。

二、把握“新课标”中的阅读目标,确立现代阅读教学新理念

关于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新课标”提出了十五点非常具体明确的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㈠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重视阅读方式方法的实践、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方式应据材料的不同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选择运用。㈡就阅读文本有较为详细的分类说明,并就第一类阅读文本分别提出了能力方面的要求;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例如对议论文阅读的定位,提出议论文阅读的重点是“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这一要求改变了过去议论文阅读教学的方向,将议论文阅读上升到理性的高度。㈢首次对阅读方式提出了要求。重点强调以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还提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㈣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新课标”的要求是:对基本的语文知识了解即可。语言知识融入“阅读”范畴,语法修辞知识应在阅读教学中依据理解课文的需要,随文学习,不再追求全面和系统。五是就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对象和阅读量。总之,这些阅读教学目标体现了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体现了重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能帮助广大教师确立现代阅读教学新理念,重新认识阅读教学,进而改进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

三、激发学生投入情感,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

首先要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文史是一家,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的,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大多数作品的时代距离现在的生活已经十分遥远了,距离远使学生很难进入作品的情景,自然动情就更困难了。除老师课上作必要的历史知识补充外,还要发动学生学好历史,课下阅读历史书籍,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做基础,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时空差距就缩短了,作品与学生的距离也就拉进了,学生在阅读中的疏离感消失,情感也就慢慢产生了。

第8篇

考试时间

1、考试科目考试时间为2019年6月20~22日(其中体育与健康考试时间为2019年4月)。

2、考查科目考查时间为2019年4月。

3、考核科目考核时间及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学校结合本校情况自行确定,2019年4月底以前结束。

答题技巧

1.选择题答题技巧

选择题部分,一定要看清楚题干要求,关注“错误”“正确”“相同”“不同”或“面”等字眼,认真阅读完4个选项再答题。古诗文阅读题要注意课内外知识的迁移,结合具体语境具体分析。综合性学习题要审清是否需要表达观点,并在题干中找到自己的答题角度。

2.阅读题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要结合具体内容、遵循文体知识要点规范答题,重要概念不能写错别字。

记叙文阅读先要把握文章内容和中心,认真审题,根据考点要求进行针对性作答。答案要条理清晰,参考题目分值作答。关注结尾段,把握文章主旨。

议论文阅读要找准论点,准确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把握论证思路,遇到“个性体验及感悟”类开放性题目,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需结合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述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说明文阅读看清是考查说明方法还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回答。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找到说明的对象,而大多数说明文都在文章标题或者首段就点明了说明对象。如果没有的话,那就要关注各段的首尾句,中心句以及反复出现的句子。

第9篇

一、解放思想

鉴于学生对撰写小论文的认识有限,大多数学生对该活动有畏难情绪,教师可用现有的学生论文作为范例,引导学生看同龄人写的文章,让他们感受到其实撰写论文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言之有物、写之有理,让人看了有收获,也就成功了,以此打破学生思想上的僵局。

二、在教学中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渗透能力训练

请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常用技巧,并设计出相应的例子。

能否弄懂数学某个概念,取决于脑中是否有该概念的模板,而对该概念理解的深度和速度,则取决于有多少模板。理解力超常的人,可以一边在脑中制造模板,一边吸收外来的信息,他们在脑中有各种各样的模板,接收来的信息总会和其中一个模板对上号,于是就理解了。所以,人的理解力取决于通过“思考、动脑、动手、观察”等行动产生了多少模板。基于这个原理,教师可通过引导预习、创造生活情境、组织活动等方式持续不断地帮助学生制造模板,使得学生的能力螺旋上升。

三、引导阅读,积累素材

在阅读的初始阶段,对学生进行被动式阅读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情与阅读的内容编写导学案或阅读提纲,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数学阅读。在阅读的高级阶段,对学生进行主动式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一般策略,要求学生能全面提高阅读速度,通过阅读,整理归纳出阅读重点,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遇到问题可以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课外阅读材料包括数学故事、数学报刊杂志、论文集等等。阅读这类材料时可以通过做阅读笔记、写学习心得、编制卡片、复印感兴趣的文章等方式进行素材的收集,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中也随之积累了更多的模板,有益于日后对相关新概念的理解。

四、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活动,撰写论文

1. 提出课题

课题的产生可以是教材或教师设定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选题应秉着有用、有趣、可操作、可探索、可结合平时的数学学习的角度进行。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分类列举往届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能力展示活动”数学科论文比赛部分获奖学生的论文选题:1. 学习心得类;2. 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收获与启发,获得灵感;3. 综合、概括、总结类。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拓展延伸,简化计算题或证明题;4.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与自己的数学学习相联系;5. 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6. 问卷调查类。

2.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活动与论文撰写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