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0:38:27
导语:在房地产经济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快速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络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受其影响网络推动经济,网络经济也在社会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商业交易,节省了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性,这样一种新式的交易形式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从网络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探讨,探讨网络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同时提高对网络经济的有效利用,实现房地产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网络经济房地产经济推动作用
一、什么是网络经济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衍生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网络经济,而网络经济是依托计算网络而生的新型的社会经济形式,信息化和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应运而生,促使网络经济发展壮大,成为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中的纽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无论是在生产关系还是生产力等方面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经济也称作互联网经济,在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这种新形式的经济体系不仅应用于生活,同时在生a上也应运而生,企业中运用网络经济不仅能提高生产、优化产业技术,提升人员整体素质,更能为企业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减少成本投入增加利润空间。总而言之,网络经济发展正在不断开发社会生产力潜在价值,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提高大众对网络经济的认识度是非常必要的,认知提升才能带动行动,使人们利用网络来实现经济价值,从中获得切身利益。
二、房地产经济概述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且地产行业涉及领域广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较高的经济价值,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改革开放带动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领域新兴企业也迅速崛起,这其中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兴起最为迅猛。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房地产行业提供了便利支持,使得房地产行业发展势头大增。因此传统的地产行业在现代科技和经济进步的推动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房地产行业的需求了,且传统地产行业在运作中也存在也一些问题弊端,所以要想房地产经济得到良好稳步健康的发展,改善传统施工设备、施工技术以及施工人员的文化素养是当前首要任务。
三、网络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普及推动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地产经纪的发展,而网络经济的产生必然会对传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冲击,而且也影响到技术的创新,在生产力上可以提高劳动力的使用率,提高劳动效率。高速发展的创新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房地产开发的成本,并能提高劳动技术和建筑技术,能够促使房地产开发有更高的利润空间。
1.对房地产传统资源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发展逐渐受到互联网经济的影响,在新型的经济发展社会,信息资源的质量提升与整合都深深的影响着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现代信息资源与房地产传统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互相置换,经济学论文互相影响,同时传统资源吸取现代信息资源的精华,弥补自身不足,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房地产发展受传统的限制,从而加速房地产发展的步伐,提升房地产发展的效率,因此无论是从生产力上还是发展空间上或是从相对独立的传统资源角度来说,网络经济的发展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房地产经济,并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对房地产经济技术的影响
在房地产行业中运用网络经济能够使技术得到质与量的提升,首先,网络技术结合先进的建筑设备使得地产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固有建筑设备和施工设备得到改善和提升,使技术更加先进、智能,提高工程质量、优化施工进度。同时在房屋管理上,物业管理利用智能设备能够更有效便捷的进行管理,例如使用监控设施不仅方便物业管理同时保障居民的安全。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应用为房地产交易提供了便利,客户与房地产商通过网络电子商务交易的方式进行直接的交易,这样的交易方式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交易效率,所以网络经济与房地产经济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网络经济带动房地产经济的迅猛发展,房地产经济同时又为网络经济提供发展平台。
3.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
房地产行业依托产业多涉及面相对广泛,与多方面的发展相关,经济发展上更是息息相关、互相影响,并不是独立存在于社会经济中的,对于我国现有的国民经济来说,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意义重大。虽然房地产行业兴起的时间不长,然而在国家经济制度作用下发展速度却很快,突飞猛进,这与国家的一些扶植政策是分不开的,资金上的大量投入保证了房地产行业的稳健、快速发展。
四、结论
网络经济在不同层面都在积极的影响着房地产行业,无论是在地产技术、劳动人员的能力以及制度上的改善网络经济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络经济的作用下,知识和信息对传统房地产资源的影响促使房地产业生产潜力和前景得到更好开发,房地产资源的开发决定着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有效的利用网络经济和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房地产行业分工细化、知识共享,使房地产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因此,网络经济对地产经济的推动有着重要的意义,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引导传统观念,向新型经济形式迈进。
参考文献:
为顺应时代潮流,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发展的新兴自由贸易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和双向投资状况总体良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正有序推进[1]。中国对东盟地区投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图1):第一阶段为初期阶段(2000年之前),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使得此阶段中国对东盟的投资额度较小。在初期阶段,中国对东盟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相对比较滞后,此阶段主要是东盟资金投资流向中国[2];第二阶段为平稳发展阶段(2001-2006年),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经济合作协议和CAFTA谈判开始后,中国对东盟的投资额恢复平稳增长的趋势,2001年的OFDI从148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335亿美元;第三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东盟国家投资环境改善,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迅速发展。2010年CAFTA的全面启动又进一步加快了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步伐,投资额突破40亿美元。据统计,在2003-2012年之间,我国对东盟地区共新批准境外投资企业2950家(见表1),绿地投资总额高达57555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虽起步晚,但发展成效显著,东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重要区域之一[3]。
二 中国对东盟地区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一)投资动因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越来越密切,经济互动交流也更加频繁。中国企业“走出去”一般首选东盟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动机主要有:自然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生产要素导向型和学习型投资[4]。
1.获取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也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缺口较大。东盟地区如文莱、印尼、缅甸等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国内企业为寻求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利用丰富廉价自然资源而对东盟直接投资,开发和利用东盟地区矿产品、石油以及林业等资源。例如印尼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国福建泛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 年在印尼投资红土镍矿,并不断收购镍矿矿山、投资建设镍铁冶炼厂等。该项目年加工矿石300万吨,每年为国内提供约30万吨镍铁等。
2.扩宽海外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以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需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东盟国家进行直接投资。通过对东盟直接投资进行企业的跨国经营,绕开部分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的“绿色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进而开拓出口产品的国外市场。例如正邦集团是江西省规模最大的农业企业,旗下有农牧、种植、金融三大产业。2005年,公司在越南设立办事处,了解并掌握当地第一手农业市场信息,利用当地的资源就地生产、加工,使“销售地”成为“生产地”,间接地避开壁垒,同时达到开拓海外市场的目标。
3.促进国内产业升级。中国的一些传统行业,如家电和纺织业等在国内生产相对过剩,需要寻找和开拓新的国际市场。而东盟的一些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传统行业的需求较充分,且当地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等都吸引中国企业对其进行直接投资。将我国进入衰退期的产品转移到该产品正处于成长期的东盟相对落后国家,促进他国经济发展同时实现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例如,早在1996年,中国摩托车企业如隆鑫、宗申和力帆等相继进入越南市场,并很快以价格低、外观美受到越南消费者青睐。1999 -2000年,中国摩托车占据了越南摩托车市场70%~80%的份额。仅2000年,越南从中国进口摩托车散件金额达48亿美元。力帆摩托在越南的组装厂2001年产值达117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我国摩托车占有越南市场的80%,其中力帆摩托占到60%,其品牌效应远超过日本本田。
4.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技术学习型OFDI是通过对较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以获取与核心技术相关的上、下游技术或新技术和非相关技术,它充分利用反向技术外溢效应汲取国外最新技术,源源不断地输往国内[5]。新加坡是东盟最发达的国家,拥有国际水准的研发和技术力量。2003年,北京华旗资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加坡分公司,充分利用新加坡的高科技人才和技术条件,不断地研发新产品,以期占领国际市场。2008年,山东十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成立分公司,在当地承接水处理、可再生能源工程,该分公司旨在为国内总部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水处理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二)投资主体
附表1显示,国内各地方企业对东盟国家投资程度,沿海城市较内陆省份投资相对活跃。近年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云南等沿海城市对东盟十国的投资相对积极,据统计,共获批2049家企业,约占总量70%。其中湖南对东盟投资的企业获批最多,江苏、云南、浙江次之。贵州、宁夏、西藏、新疆等由于自身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对外投资投入比较少。投资主体的地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投资主体所在地域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产业结构、地方政府对外政策等[6]。
(三)投资产业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或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早期,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领域较狭窄,主要涉及到加工、装配和生产性的小型项目。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扩宽了投资领域,在第一、二、三产业中均有涉及。双方逐渐确定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互相投资、交通、湄公河流域开发、能源、文化、旅游、公共卫生和环保11大重点合作领域。随着CAFTA的启动,在执法、青年交流、非传统安全等其他20多个领域也开展了广泛合作。目前,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行业领域分布广泛,九成的投资流向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见表2。
对于自然资源丰富的缅甸、印尼、菲律宾及文莱4个国家,中国对其投资领域以石油天然气和矿业开发项目为主,占全部直接投资的50%以上,同时涉及信息开发、农渔业开发、纺织服装制造业等行业;中国对泰国的直接投资分布于食品加工、金融加工、纺织橡胶制品、酒店餐饮、贸易、银行、保险、生物医药和航运等行业;对老挝的直接投资集中在商场、酒店餐饮、食品与饮料加工、家电生产、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矿产、汽车装配件及建材业等;在柬埔寨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力、建筑材料、纺织、服装加工、工程承包及农业开发等领域;对于马来西亚,中国对其直接投资涉及了较广泛的产业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和资源开发、信息产业、服务贸易业、房地产等各个行业。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由以贸易型投资为主,发展为涵盖了金融、运输、家电器、IT电子等产业,形成了多产业综合投资体系。
(四)投资区域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投资在东盟各国的分布极不平衡。长期以来,中国对东盟新成员国的直接投资额在中国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7]。2009年的《投资协议》和2010年的CAFTA启动,加快了中国对东盟新成员国的投资步伐。近十年来,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区位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新加坡和印尼,新批准的境外企业数量达1996家,占总量6766%。中国对东盟国直接投资的总趋势是逐年增长,由2003年11家企业增加到2012年的642家,中国对东盟十国新批境外企业发展趋势如图2所示。
(五)投资方式
相对于中国而言,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欠发达,工业化程度较低。创建新企业有利于东道国生产力发展和就业量的增加,同时东盟国家也能引入中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目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方式主要倾向于采取绿地投资策略。据表4显示,中国对东盟各国的绿地投资主要流入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3个国家,绿地投资额达3896亿美元,占绿地总额6768%。
近几年,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并购方式也日渐增长,但仍占少部分。东盟各国的投资环境、贸易法规、市场结构、文化习俗等不尽相同,导致中国在东盟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分布也不均衡。
(六)就业效应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增加了东道国就业机会。一方面,中国对东盟的绿地投资雇用了相当多数量的东道国居民,对东道国劳动就业的直接推动效应较明显;另一方面,在辅助行业也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或者当地供应商以及跨国公司员工在当地增加消费,从而为间接就业创造效应。
据统计,2003-2012年,仅中国对东盟国绿地投资为东盟十国创造115267人次的就业。表5显示,中国对印尼、越南、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的绿地投资就业效应显著,创造99876万人次的就业贡献。中国对东盟绿地投资额相当大部分投资在菲律宾、印尼、越南三国,对这三国的就业贡献也最大。同时,对文莱、柬埔寨、缅甸和老挝等国的就业效应相对薄弱,主要原因是中国对这些国家的绿地投资起步比较晚。从已有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未来几年,中国将会积极调整对外投资战略,在充分利用东道国有效的资源的同时,促进东道国的劳动就业和经济发展,达到共赢的局面。
三 推进中国直接投资东盟战略对策
(一)加强我国政府对其宏观引导,促进中国对东盟直接对外投资。目前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决策方面缺乏经验和引导,如投资产业不合理、投资区域较集中、投资方式单一化等。因此,在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指引下,政府应发挥其引导作用,重视现有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经验总结工作和拟“走出去”的企业进行培训,从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投资理念来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意识。使得企业能更好地借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经营经验,应对不同的市场结构,不断调整企业的投资战略,增强企业在东道国的竞争力。
(二)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简称RCEP)构建。组建 RCEP 符合我国实施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提高中国—东盟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程度。我国应加强与东盟各成员国间的政治互信,优化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经济学论文关系,积极研究制定合适的RCEP规则,以期达成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和互惠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更好地与东盟携手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和提供长远的制度支持[9]。
(三)加强构建健全的投资促进服务体系和完善对外投资相关法律法规,如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对外投资和税收政策等。我国政府应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建立东盟投资环境咨询平台和风险预警机制,一方面,使有志“走出去”的国内企业在做出境外项目投资时,参考该国际投资环境数据库,以期从根源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使已对外投资的国内企业在东道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中得到规避风险保障。
(四)我国企业应合理配置投资东盟的方式、投资规模、投资区域与投资产业组合,建立对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积极配合政府的引导,避免目盲投资。国内大中型企业可以到法制较为健全、市场成熟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较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而中小型民营企业则可到市场商机较大的印尼、缅甸等相对不发达国家投资。此外,在对外投资活动中,我国企业应注意劳工关系和规避工潮风险,尽可能减少再次发生越南华人工厂发生劳资纠纷,演变成工人与防暴武警流血冲突之类的负面事件。
四 结 语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需要国内国际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回顾中国对东盟区域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虽然投资规模逐年增大,但投资中仍存在完善优化空间。为了推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快速增长,中国政府应加强宏观引导企业境外投资,健全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和制度,构建完善的国际投资服务咨询平台等,以确保中国对东盟地区直接投资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中国—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从“黄金十年”迈向“钻石十年”之际, 中国和东盟各国应加强战略沟通,凝聚共识,深化互利合作,协手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及责任共同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