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0:38:28
导语:在教师职称论文要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教育装备管理队伍的尴尬现状
教育装备队伍由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组成。本文所述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是指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和图书管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教育装备管理队伍不被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重视,形成当前的被动局面:
1.被边缘化的人群,缺乏归属感
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属于哪支队伍?归谁管理?全国、各省及各市、州情况各不相同。教育部没有条件装备司,由基础教育二司管理,也没有教育装备所(仅有教学仪器研究所),从1999年至今,国家也没有出台一个教育装备工作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基层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接收不到来自国家高层管理机关指挥的文件和声音。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各省及直辖市的情况也不相同,有的设立教育装备处,有的设立教育装备中心,有的与后勤产业处合并,有的与电教馆合并,其名称有的带有“装备”二字,有的不带“装备”二字。在四川省,虽然省内设有教育装备处指导装备业务工作,但各市、州大多与电教馆合并,只有少数几个市的教育装备机构没有与电教馆合并。在同一个地市内,同样的装备机构,其职能职责也不相同。在学校,有的管理人员由教务部门管理,有的由后勤部门管理。正是由于管理的混乱,造成装备队伍和管理职责的混乱,从客观上造成了基层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找不到自己组织的问题,从而缺乏归属感。
2.来去自由的人群,缺乏专业感
由于现在的教育装备管理机构大多是由过去的教学仪器设备供应机构翻牌而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其职能是教学仪器设备的收发运转,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术,工作责任也相对较小,工作任务也较轻松,并且由于掌握着物资大权,因此其便成了解决领导干部夫妻两地分居、子女就业和安置照顾对象的场所,没有从业资格要求,所进人员大多没有正规院校的学历文凭,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进行上岗资格考核。相反,一些个人素质较好的人员,则常常被调出或安排去从事其他工作。因此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极不稳定,且整体素质较差,缺乏专业技术知识。
3.没有任职条件的人群,缺乏职业责任感
在四川省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文件中,没有教育装备管理序列,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只能评聘实验师系列职称(尽管他们中许多人并没有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但即使是参加评聘实验师职称,也没有专门的实验师的任职条件。在评聘实验师职称系列的实践过程中,对实验人员的要求极低,从而造成职称评聘也不能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业务进修提高起任何促进作用,给人们的感觉是评实验师系列职称任职条件低,评不上教师职称的人员才评实验师职称,进而给人以实验师系列人员低人一等的感觉。
4.待遇低下的人群,缺乏荣誉感
在《教师法》第九章四十条中明确指出“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教研、电教等被明确为教育机构,而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则没有被明确为教育机构,在其他文件中,也都找不到教育装备机构属教育机构的文字。在重庆等个别省市有关于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但在四川等省市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中,只有青少年宫、勤工俭学机构人员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从而造成装备管理机构人员虽然评的是实验师职称,但至今还有一些地方的装备管理人员不能享受教师的待遇。在大多数学校,装备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装备管理人员地位低下,在评先评优、奖金发放等方面往往被遗忘,不能被同等对待或享受同等待遇,从而造成许多人不愿评实验师职称,不愿从事装备管理工作。
二、建设高素质教育装备管理队伍的几点建议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严入口关和把紧出口关,让有一定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人进入到装备队伍来,使进入到装备队伍的人爱岗敬业。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建设,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切实发挥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规划、规范、协调、指导、供配、服务和监督”的职能
教育部应设立中央教育装备管理所或装备管理司,省教育装备处要突出管理职能,市、县都应设立独立的装备管理所或站,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装备管理处。通过理顺管理机构,明确装备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装备队伍的建设。
2.明确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逐步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
首先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在认定的基础上给予任职资格证书,同时对从事某项管理工作的人员实行全省统一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给上岗证。不具备上岗证的人员不得从事装备管理工作,不得评聘实验师等专业技术职称。对评聘装备管理的专业技术职称,要制定明确具体的任职标准或条件,坚决制止把体弱多病或并无专业技术的人员照顾进装备队伍。也可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实行计划单列,人事部门按专业技术岗位编制单独调配。对不适合从事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人员要调离装备工作岗位;学校要把懂技术、精应用的年轻人充实到装备队伍中来,促进教育装备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
3.建立职称评聘立交桥,享受平等的教师待遇
由于教育装备管理的复杂性,应允许装备管理人员评聘多种技术职称。如物理实验管理员可评实验师序列的职称,也可评物理教师的初中高级教师职称,图书管理人员可评图书馆序列的专业技术职称,也可评有关的教师职称,关键是把他们的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同等对待。在管理人员评了实验师等职称后,还可允许其在达到条件的基础上评聘相应的教师职称,消除一些条件较好人员担心从事装备管理工作后在评职上的顾虑,让其安心从事装备管理工作,保持队伍的稳定。
4.建立平等的管理机制,将教育装备研究成果纳入相应的职称评审认定范围
四川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四川省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成果)认定范围的试行意见》的通知(川教〔2007〕81号) ,列出了作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成果评审参考范围的主要类型,其中在“省教科所、市(州)教科所、省电教馆、市(州)电教馆举办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论文(课件)评选中获奖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课件(成果)和在县(区)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和电教部门举办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论文(课件)评选中获奖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课件(成果)”均列其中,但却没有包括教育装备部门组织的自制教具、装备论文等评选的成果,从而影响了教育装备部门的形象,打击了广大教师和装备管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研究和自制教具等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教育装备工作的开展。建议省教育厅有关部门将教育装备部门开展的有关活动成果列入教师及相关人员职称评审认定范围。
5.享受同等的教师待遇
目前,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与任课教师相比,其地位和待遇偏低,职称评定到中级后大多不能再评高级职称,其评先评优、外出培训、参观考察等机会也较少,导致装备管理人员不稳定,甚至产生埋怨情绪,一有机会便想方设法跳出装备管理岗位,难以提高一些能力较强且愿长期从事装备工作的同志的素质。要建设高素质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必须将高素质的人才吸引进和留在装备管理队伍,且让其享受与任课教师同等的待遇。所谓享受任课教师同等的待遇,就是在评聘职称、晋级、进修、评先及福利待遇等各方面要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机会均等。首先,要确定其教师名誉。只有承认其是教师,才能名正言顺享受教师待遇。其次,要制定一个完整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工作的评价体系,定期对装备队伍的工作成绩、科研成果进行评估检查和认定,对成绩突出者及时给予表彰宣传,晋升提级,促进装备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第三,学校在评聘职称、晋级、进修、评先等方面要兼顾甚至照顾装备管理人员,使其机会均等。第四,要根据学校规模、当地教育规模和装备工作的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减轻其过重的工作量。第五,切实关心和改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除了落实兑现现行的劳保待遇外,还应修订或制定更加科学和适应现时环境条件的劳保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6.提供培训机会
国家和省市教育装备机构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要制定好培训规划,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培训,可以采取在岗轮训、短期集训和脱产进修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参观学习,或请专家开设讲座,还可以培训重点骨干,然后以点带面,推动整体,从而形成一种层层抓培训,一级抓一级的培训网络;同时要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经常组织专题经验介绍和工作研讨会,以提高装备队伍整体水平;省级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培训政策,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这是提高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物质保证。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数学教师 职业倦怠 成因 对策
[作者简介]梁薇(1964- ),女,广西桂平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预测与对策。(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063-02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部2010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12所,高职院校1246所,高职高专学生招生人数占了高校的52.8%。从人数和规模上高职院校绝对是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从中专升格而来的,虽然也称为大学,但社会对其升学、就业等方面存在偏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遭到怀疑。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基础课的数学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各种因素下,高职数学老师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后,容易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降低了备课的充分性,降低了对工作的成就感,对身心健康以及工作、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不利。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工科的重要基础和工具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数学课程本身的特性,及在我国加大实践动手能力,相应减少理论学时的高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的地位呈现出较为尴尬的局面,一些专业随意删减数学课,一些专业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轻视,导致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与一般的教师相比,职业倦怠在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的对策,不仅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实需要,也对提高数学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压力。随着高职院校的逐年扩招,高职院校已占据了高校的半壁江山,但许多家长和考生并不认可高等职业教育,还根深蒂固地认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末流教育,不能与普通高校相提并论。另外,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高职教育又面临诸多的发展困难和挑战,我国高职教育缺乏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投入的扶持,许多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简陋,也有些高职院校花巨资异地买地扩张,新建校舍,增添设备,举债度日,在这种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工作时间紧,上班路途时间增加,工作压力大,在心理上需承受较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会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对现状产生不满,失去了工作热情,产生了倦怠。
2.高职院校内部的压力。(1)来自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上的压力。一些高职院校民主意识不强,官本位现象严重,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简单,广大教师缺乏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机会,加上部分学校领导的官僚意识,一些教师在工作上也得不到学校领导的支持、鼓励和认可,其主人翁的地位和责任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2)来自高职院校有些专业忽视数学教学的压力。当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过分强调“技能”而忽视“基础”的倾向,只满足让学生掌握某些操作技能,忽视学生后继发展能力的培养,殊不知,操作技能会过时,而学生的后继发展能力会让学生受益一生。在这种过分强调技能的短视思想指导下,许多专业大刀阔斧地砍掉能培养学生后继发展能力的高等数学课的课时,甚至一节不留。虽然工科中不少课程的很多内容涉及不少数学知识,但专业课教师在讲课中对涉及的数学知识采取绕过去、避而不谈的方法,导致一些专业教师认为上数学课是浪费时间,表现出对数学教学的轻视。在这种情形下,数学教师觉得自己在学校中受关注程度较低,可有可无,缺乏自我认同感,缺乏归宿感、成就感,有在学校里处于低地位、边缘化的感觉,担心发展下去会无课可上,下岗是压在高职数学教师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焦虑、烦躁的情绪油然而生。
3.教学工作的压力。(1)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数学教学已不适应,必须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改革,数学教学和专业融合是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而大多数学教师对各专业知识缺乏,难以顺利进行。(2)一些高职院校进行一刀切的“项目化为主题”改造课程,所有课程都必须进行项目化改造课程,发动教师进行具体课程的改革,要求每个教师通过学院组织的“教学设计能力”测评,用项目化改造对以操作为主的专业课比较容易,但对高等数学这门理论课程要用项目化改造课程的难度相当大,对于数学教师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3)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对数学教师的知识储备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加入数学实验的内容,是新形势下数学教学的要求,这些都迫使数学教师必须进行知识更新,不断学习。因此,种种原因使本来不堪重负的数学教师带来更多的新的压力。
4.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压力。高职学生招生录取的成绩较低,高职的招生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在入学成绩中数学成绩低的情况尤其突出,甚至有不少只考二三十分的学生。这些学生连初中、高中的基础知识都没掌握,要掌握高等数学就更加困难了,上课时要经常补中学数学的内容,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加上高职院校师生比小,大多数高数课都是大班上课,教师工作量成倍增加。在繁重的工作中,数学教师被拖得身心疲惫。工作没有了激情,工作上便逐渐没有了追求,产生了倦怠的心态。
5.科研和职称评定的压力。数学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忙于继续教育,参加科研项目,职称评定。职称评定要求外语、计算机考试都过关,还要写职称论文等相关的工作。此外,还有评职的竞争,由于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及主观因素的不足,往往使一些高职数学教师难以如愿,造成心理严重失衡,有些数学教师甚至丧失了晋升职称的勇气,产生了消极、郁闷或觉得什么都不如意的失落心态。
6.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报酬背离的压力。对各种职业来说,它的劳动价值决定其报酬。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价值和进步作用,以及老师的劳动强度、全身心的付出,决定教师职业劳动应当有较高的劳动报酬和经济待遇。据资料表明,我国教师月工资排列在国民经济12个行业职工中倒数第三,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教师工资是同档次发展国家的1/4。面对不合理的现实,教师就会产生不公的心理。加上有的高职院校课酬实行二级管理,虽然在同一院校中上课,但不同的系,课酬也不一样,作为理论基础课的数学教师虽然上课劳动强度大,改作业花费时间比其他课多,但课酬是在院校里处于低位。按照劳动分配的原则是按劳付酬,经济待遇低,就意味着没本事、无贡献。数学教师就会因自己的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心理矛盾加剧,最终导致职业倦怠。
7.自身方面的压力。(1)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和个人的心理承受力、耐挫力也导致部分高职数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一个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公与私、名与利、奉献与索取的考验、人际关系不融洽,那么,在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仍处于较为艰难的时期,其要求和欲望往往难以获得满足,易产生挫折感,造成心理失衡、情绪失落也在所难免。(2)身体健康方面的压力。不少数学教师因身心过于劳累,上课板书多,吸入粉尘多,用嗓多,不注意休息,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疾患,如咽喉炎、肠胃炎、支气管炎、肩背疼痛等疾病。由于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的全部数学课都开设在第一学期,导致第一学期数学教师任务过重,即使有病也要带病上课,无法休息,使数学教师不堪重负,产生身体倦怠。
二、避免数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从社会层面来说。国家可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明确高职的定位,提高高职教师的地位。加大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增加教师的经济收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通过舆论宣传等手段,使全社会消除对高职的偏见,了解高职教育,认可高职教育,支持高职教育,尊重高职教师。
2.从高职院校层面来说。(1)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首先,学校要尽力完善教学和文体生活设施,美化校园,满足教师教学、科研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其次,管理者要改变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给教师较大的学术和专业自,为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决策提供机会,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其归属感和责任感。加强学院自身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注教师职业发展,多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讨和交流等活动,为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进修创造条件,促使其专业的发展。最后,建立有效的教师心理健康评价体系,学校要认真分析和正确对待教师中出现的心理挫折和职业倦怠,一方面,帮助查找原因,消除障碍;另一方面,要尽量创造条件为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关心和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设法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加强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状况。(2)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强调“技能”是应该的,但不能忽视学生的再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培养,对于某些操作技能,学生可在短时间内获得,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操作技能很容易被淘汰。如今很多学校的专业都不设置数学课,但是,高等数学的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良好途径,所以作为工科专业基础和工具的高等数学课,不能够被武断地去掉。
3.从高职数学教师自身层面来说。(1)高职数学教师要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高职院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以事业为重,以促进学校发展,培养合格的高职类人才为己任。一是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主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现代化教育和信息技术,不断学习,开拓进取,迎接新的挑战。只有以这种积极的心态投身于学校的工作中去,教师才能从根源上消除职业倦怠的困扰,做到心态平稳。二是高职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缓减压力、抵抗挫折的方法,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增强自身的耐压能力,培养乐观、自信的个性,正确对待遇到的各种压力和困难,把压力看作是一种动力和挑战,在不断解决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自信。三是各位高职数学教师要加强身体锻炼,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只有身体好了,才能以健康的体魄应对繁重工作、迎接新的挑战。(2)高职数学教师要给自己合理定位。高职数学教师也要认识到数学的局限性,不能一味地埋怨各专业删减数学课,要找出自身的原因,在高职院校如果数学课脱离了专业课,就很难立足,所以,必须改变高职院校数学的教育方式、方法乃至内容,转变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改革,课程和专业知识联系起来,讲专业所需,让学生真正地既学到了专业课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8).
[2]江秀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调适[J].甘肃科技纵横,2006(6).
[3]赵孟静.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缓解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