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0:38:40
导语:在社区教育优秀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编组、选题;
B、聘指导教师;
C制定活动方案;
D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G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例附后)
二、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2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2、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市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8)小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0)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我市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年7月4日
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布置暑假社会实践工作。
**年7月5日——7月9日
学生6—10人组成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每班至少4组),推选出组长自主选题,自己聘请1—2名指导教师(学校教师或家长),初步制定《小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年7月10日—8月23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年9月5日前各班向行政办提交下列社会实践总结材料:<BR>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2、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每班4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年9月初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具体时间待定)
1、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板报、专刊、网页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3、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
蒙城县中医院占地17982平方米,业务用房18400平方米,固定资产6500万元,全院职工400余人,医学专家80余名,医学硕士2名,省级跨世纪人才1人,著名青年中医6人,年门诊量25万余人次,床位350张,设骨科、肿瘤科、外科、妇产、内科、针灸、康复、肾病等十大病区。
医院注重科技兴院和人才培养,先后购置了全身多排螺旋CT、高清晰度腹腔镜、关节镜、钕激光、海弗刀、多台高档彩超、C型臂、脑彩超、碎石机、多台血液透析机、大型闭路电视X光机、CR机、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血流变、脑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套病理设备、电子胃肠镜、上海――蒙城远程会诊系统,超高倍显微镜(MDL)、心电监护仪、PCR基因检测仪等大型设备80余台(件)。医院科室设置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现开设有急诊科、心脏病科、脑血管病科、呼吸科、消化科、脑外科、肾病科、泌尿外科、肿瘤科、普外科、妇产科、骨伤科、针灸推拿科、肛肠科、儿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康复科、口腔科、中医科、中医妇科、眼科等20余个主要临床一级科室,二级专业科室10个,经省卫生厅批准,建立全县首家职业健康体验中心,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伤科、心血管科为“省重点专科”,在全省享有较高知名度;血透中心为全市首家血液透析中心,开设了断指(肢)再植治疗中心、结石病治疗中心、肿瘤治疗中心、心脑血管、呼吸、消化、肝病等专病会诊中心。并开展了多科目介入、微创治疗术,填补了蒙城县多项空白。专病有不孕不育症、乳腺病、肾病、肝病、中风、哮喘病、冠心病、结石病、风湿病、疼痛病、中风后康复等20个。
医院注重加强科研教育,多年来,全院共发表医学论文370余篇,其中国家级35篇,优秀论文40篇,市科技进步奖10项,其“壮肾补骨法治疗骨质疏松症”获世界优秀成果奖,“十四经感传经络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等奖,“竹制夹板临床应用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舌象与胃粘膜征的比较”获市优秀科技成果奖。
医院改革多年来,靠特色立足市场,在夹缝中求生存,扩大生存空间,该院提出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的发展理念,受到省内外中医界关注,并在省内外推广了该院“坚持改革不争论,坚持发展不动摇,扎实苦干不松劲,保持特色不偏向”的成功建院改革模式,该院也成为新闻界注目焦点。近年来,该院被《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人民卫生报》、《安徽科技报》等新闻媒体刊(登)发新闻近1100余篇,成为中医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老教师为本,突出“健康、愉悦、服务、和谐”四大主题,全面关心老教师的思想、文化和生活,努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工作要点
(一)老有所学,紧跟时代步伐。
1.提倡终身学习,鼓励老教师主动融入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一月一次的学习会制度,努力提高学习效益。
2.组织老教师听取有关政治经济形势报告会。
3.号召老教师向金时荣同志学习,并结合我市实际开展评比先进、表彰先进、学习先进的活动。
4.办好会报。
(二)关心老教师健康,提高老教师的生命质量。
1.普及健康知识,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传授老年病防治知识。
2.关注老教师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老教师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3.通过健康老人的现身说法,宣传和推广健康老人的健身经验,促进老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三)搭建平台,丰富老教师的文化生活。
鼓励老教师参加适宜的活动,努力办好各种运动队,发挥运动队的示范作用,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和比赛活动,开好趣味运动会,调动老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老有所为回报社会。
动员和组织老教师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参与奉献社会、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活动。
1.调整和充实讲师团队伍,开展讲师团工作经验交流,不断创新,探索讲师团工作的新路子,进一步提高宣讲质量。
2.鼓励和支持老教师参与社区、乡村、学校、团体等组织的公益活动。
3.组织“我是90后”为主题的学生读书征文活动、开展“一日捐”结对助学、校外辅导员、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暑期学生教育和关爱失足青少年等活动。
4.宣传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的先进理念。
(五)加强服务,开展敬老活动。
落实老教师的“二个待遇”,落实高龄、特困、重病老教师的帮扶措施,大力宣传“三到位”的敬老爱老事迹。
(六)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提高退协工作的实效性。
组织老教师开展退协工作的研讨,撰写关于“退协工作的地位与作用”、“退协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等方面的论文。
三、主要活动安排
1-2月:组织送温暖慰问活动,召开新年茶话会。
3月:召开报道员会议,举办柔力球培训班。
4月:举行讲师团培训活动,组织“我是90后”为主题的学生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召开金时荣事迹报告会。
5月:举办老年人心理健康讲座和“退教协会工作的地位作用及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研讨会。
6月:开展“一日捐”活动和老少同乐活动。
9月:开展庆祝教师节活动。
10月:开展祝寿活动,组织乒乓球比赛。
一、加强养成教育,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
2010年9月,我校刚搬迁到新教学楼,本学期又有三个学校的学生合并到我校,针对队员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和不文明现象,我们少先队大队部制定了《中昌小学一日常规七字歌》,下发到各中队,要求各中队辅导员认真组织学生学习、背诵,并落实到行动中,同时开展了“我做中昌小主人”活动,制定出《中昌小学文明班级评比方案》,大队部设立“红领巾监督岗”进行督查,将队员校园生活的一切表现都纳入文明班级的评比。这一系列措施增强了班级凝聚力、队员的集体荣誉感和服务意识。同时,队员的热情好客、礼貌待人,校园环境的静雅也给各级来校参观的领导、家长及社会各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5月份,市委书记杨洪旭陪同烟台市领导来我校参观时赞不绝口的说:“中昌小学的孩子素质高,懂礼貌,有水平!”
二、搭建有效载体,让丰富的内容陶冶人
一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像“文明行为我先行”、“我从祖国看变化,祖国发展我成长”、“献上一份爱心,送上一份温暖”、 “我给地球当保姆”“感恩亲人,感恩伙伴,感恩社会”等活动。今年,我们少先队大队部又组织全体队员开展了“垃圾废物再利用,变废为宝好处多”实践活动,让队员走进社区进行调查、采访,了解垃圾的危害,提高队员的环保意识。今年8月该活动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获山东省唯一的一个全国一等奖。
二是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让队员找到互助的快乐。为进一步沟通队员之间的心灵,我们成功开展了“大手牵小手”,即高年级队员帮助本中队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队员或帮助低年级队员活动,以“学习上帮助,生活上援助,思想上关注”为原则,在学习、经济、精神上相互给予帮助和支持。学习方面,提倡“同学读书手拉手,共建爱心小书屋”。队员们通过相互赠书、读书与交流活动,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在读书和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养成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高尚品格,同时也营造了“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经济方面,为困难学生捐款捐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献爱心。如全体队员为我校身患白血病的“李佳芳”同学捐款1千余元。在她不幸去世一年多后,为治病而负债累累的李佳芳的父亲听到学校为汶川捐款的消息,又将李佳芳生前一角一角积攒的四十元崭新的钞票,又添上100元钱,含着热泪代表李佳芳到学校捐了款。同学们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踊跃捐款,霍国威同学捐了100元,陈彦恺同学连饭费都捐给了灾区儿童,共捐90元。此活动在莱州电视台“民生视线”栏目播出,并作为优秀节目被推荐烟台电视台民生栏目中播出。现在,这种爱心行动在中昌小学继续延续着……
三是畅享艺术活动,让队员奠基快乐人生。我校努力为队员提供艺术熏陶的空间,做到“以乐促教,以美育人”,促进队员个性自然、健康、生动、和谐发展。学校成立了京剧弹唱队、小记者团、英语情景剧组等8个红领巾艺术兴趣小组,为队员们锻炼技艺、施展才华提供了平台。目前,有百分之八十多的孩子均有一项艺术特长。特别是针对我国的京剧、武术两大国粹,我校特别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特意聘请京剧、武术教师,着力打造我们中昌小学的特色。2010年4月山东电视台记者来我校采访了我校的少先队综合实践活动及我校的特色艺术活动,对我们的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在山东电视台教育新闻栏目播出了我们的活动。2010年5月,莱州电视台又来我校采访京剧、武术特色活动,并在5月28-6月1日的民生视线节目中连续播出了一周。
三、活动过程求实效,让丰硕的成果鼓舞人
为确保少先队活动扎实有效,我们牢固树立脚印观、成就感,努力做到:在实践的时空上不留空白,在实践的机制上不说空话,在实践的关键处不挂空档,在实践的进程中不行空路,各项工作均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年来,在山东少先队信息网、莱州信息网上发表信息和经验论文10多篇,我校的十多篇活动信息分别在《齐鲁少年》、《莱州团讯简讯》、《莱州教育动态》、《山东少先队》《少先队小干部》等刊物上发表。同时,我校还申报并实施了中央教科所十五规划课题实验——《德育方法途径体系的深化研究》。2010年4月,学生孙菡婧去泰安参加了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优秀成果一等奖,实践活动《垃圾废物再利用,变废为宝好处多》分别获得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队员们的器乐合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也代表街道参加市艺术月演出,获得三等奖。09年5月30日,队员孙函婧一家还代表街道在市电视台演播大厅参加了“幸福家庭评选”,最终获优秀幸福家庭奖。并代表街道又参加了今年的市“小手拉大手”读书展示活动,最终获镇街第一的好成绩。 (1)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我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全国十一五课题承担点校”、“莱州市科技教育先进单位”、“莱州市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莱州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张校长还作为烟台电视台的“新闻人物”接受了新闻直通车记者的专访。教师们所写1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班主任经验论文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山东教育》、《莱州教育》中发表,两篇少先队论文获山东省团队优秀论文一二等奖。
每当我们看到家长满足的笑容,听到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说“孩子长大了”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们充满智慧的目光、日渐丰满的羽翼时,我们深感慰藉。今后,我们将加倍努力,不负众望,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
[2]
关键词:精英;应用型;护理;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73-03
随着21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的迅速发展,老龄化社会对护理的刚性需求,人们对护理品质的期望,社会急需高品德、高智能水平、创新精神强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而这些正是精英化人才的重要特征。中国本科护理教育自1983年得到恢复,至今已有30年,护理本科毕业生数量已得到了大量补充,而护理研究生数量有限,他们大多成为护理教学的师资,因此在护理实践中缺乏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可见当下在第一批护理本科院校中开展精英化教育的探索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护理本科毕业生中缺乏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原因分析
当前,护理本科生中缺乏精英化应用型人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目前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体系陈旧僵化:我国招收第一批本科护理专业的学校大多拥有国内一流的临床医学专业,并且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专业的基础医学教育在师资和教学模式上几乎是完全重叠的,这种在临床医学框架下开展的护理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尤其是早期没有体现护理特色的基础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作为一级学科的护理学学科发展,培养体系落伍于“全人护理”的现代护理理念,因而导致了护理本科毕业生知识能力优势不显著,达不到精英化人才的要求。第二,护理毕业生大量流失:高考后进入第一批本科院校的护理生大多为专业调剂生,因此专业思想极度不稳定,加之社会对护理专业的偏见[1],家人对专业的认识不足等等,使得她们的专业认同度低,因此毕业后很多学生通过报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或者通过在其他行业就业等方式,达到改变未来职业门类的目的,最终导致了护理毕业生的大量流失。因此,如何通过教育改革将这些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培养成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在工作中发挥其领军性人才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以人为本”设定人才培养目标
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即以“以人文本”为灵魂开展教育改革[2]。“以人为本”必先尊重学生的选择和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同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高要求,即以学生的素质、需求为基础,针对市场中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现象,结合学校教学资源设定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他们对未来职业价值的认可,使他们未来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成为护理骨干。
三、以有用教育和专业情意培养结合的教育理念,构建“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所谓的有用教育就是不仅教授学生现在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传授学生未来可能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也是精英化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之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健全的人格。正如爱因斯坦指出的:“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教育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给予他们人性的关爱,关注护生的身心发展,认识护理职业价值,感悟“恪尽职守、关爱、奉献”――护理专业情意。构建以有用教育和专业情意培养融合的“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见图1):体现护理教育整体观的课程体系,社会活动和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融知识、能力、情意于一体的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平台建设,师资的一体化建设。
(一)体现护理教育整体观的课程体系,加大教学改革幅度
打破传统的基础-专业-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通过课程知识整合,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护理专业课及实践环节的联系。早期教育注重促进学生专业主体意识的萌动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后期教育注重促进学生的专业主体意识的强化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专业知识能力循序发展中,同时经历专业认知、专业认同、热爱专业的思想历程。
1.优化整合基础医学课程知识,凸显护理特色。通过基础医学和相关护理专业课程的整合,增强基础知识的有用性[3]。将解剖学和护理学基础进行部分整合,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在生理学教学中融入护理理论,将生理活动与整体护理概念相结合,并和护理学基础、健康教育部分课程内容整合,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等活动与内容[4]。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在提高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专业认知、对职业价值的认可。
2.建立综合实验实践课程群,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情意。从1―4年中,在每门课程开设的综合实验或综合实践课基础上,开设高度综合的形态学和机能学实验[5],以及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训练、专业创新思维训练、护理人文社会素养等综合实践课程。机能学实验紧紧围绕护理专业能力与专业情意教育特点设计实验,形成生命体征的评估与生命活动、肝、肾损伤及治疗、急救与护理等专题。综合实践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项目为依托,在学校、医院、社区中开展社会服务、护理实践、护理研究。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且最大程度激发了学习、研究、创造、主动实践的潜能,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从知识、能力、情意全方位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精英化培养。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改革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目标,以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为手段,课程中运用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PBL学习、合作学习、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构建系统传授与探索研究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社会活动与课堂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体系,使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优化学习过程[6],促使学生内在知识的建构,以成就感促进专业认同感及专业热爱的培养。另外,通过节点教育和课堂人文环境的塑造,切身感受人性的关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和态度。科学地评价教育结果,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肯定并鼓励他们的付出与学习结果,采用多形式的考核方式:科普小论文、知识竞赛、学生讲课等。在学年综合测评分中充分体现学生课外的学习成果,如、专利申请、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等,形成结果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
(二)融知识、能力、情意于一体的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平台建设(见图2)。
1.课外个性化培养平台。学生根据自身的设计,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特色方向。通过开设国际护理的全英文课程,邀请美国注册护士授课,为有志于国际护理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开展职业道德、前沿护理理论和技术、老年护理、长期照护、麻醉护理等专科护理课程的系列讲座;通过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港澳台校际间活动,上述措施为学生成为精英化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培养平台,并且拓展了学生对护理的认识,提升了专业认同感,更对未来职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2.健康校园活动和校内开放实验室制度。针对群体人口健康,倡导健康促进校园,开展校园的健康教育活动;以项目为载体参加市级各项与健康有关的公益活动;利用所学知识理论,借助教学标本,通过每年“5.12”国际护士节进行健康宣教、优生优育宣传活动。课余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实践创新的场所。学以致用,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培养了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情意,而且专业价值得以体现,提升了护生的成就感。
3.搭建学生实践、科技创新的平台。服务社会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与周边社区合作,搭建以老年护理、社区护理、慢性病护理为特色的社区服务、社区实践平台;借助教学、实习医院的病源、病种资源,搭建临床护理实践、研究的平台。以课程的课外训练任务、毕业论文为导向,鼓励学生在社会服务、社会实践、专业实践中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并在临床实践的教学管理中,采用实践任务管理模式,课间见习和集中见习相互补充的实施策略,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创新的空间和时间,提高精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
(三)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培养人才的保障,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结果,只有在基础医学师资和护理专业师资在护理教育整体观、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树立精英化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理念,并将该理念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精英化应用型培养体系实现预设的培养目标。
1.师资队伍的融合。打破基础医学教师和护理专业教师间的学科界限,同进共退,组建相互渗透的教学团队,护理专业教师早期就参与如生理学等课程的教学活动,基础医学教师在后期也参与实践课程、毕业论文等教学活动。这种共同参与基础医学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使教师间取长补短,得到了共同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相互衔接、延续性及课程整合。
2.科技创新导师制、毕业论文导师制、课程课外训练导师制。①毕业论文导师制:国内大部分护理专业没有毕业论文的要求,10年前我们将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纳入了教学计划,学生在第四年进入临床实习时就配备论文指导老师,实习中期确立论文内容,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交流和评比,优秀论文推荐发表。②课外课程训练导师制:学生通过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程的课外训练任务配备专门的辅导教师。③科技创新导师制:根据1~4年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设计了不同级别的创新活动(见图2),而且创新活动的难度呈阶梯式提高,创新活动的原则是提升专业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形成了学生间的循环接力运行流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专业实践中形成自主科研项目。在教师指导下,以具有护理特色的项目为载体,组建以高年级为主的大学生创新团队,开展创新活动。创新团队成员带领低年级的学生开展与项目相关的活动,引导低年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设计和兴趣。周而复始。
四、结语
高质量人才培养应符合三个基本要求:即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符合科技文化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才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教育者构建的培养体系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只有获得了社会、学生共同认可的培养体系才有存在的价值,只要让护生在我们构建的体系中享受学习、享受实践、享受创造的感觉,让社会得到真正需要的护理“人”,才能实现高等护理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玉梅.护理人才流失的分析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08).
[2]席成孝.从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看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安康学院学报,2013,(01).
[3]杨艳艳,杨桂染,闫瑞霞,赵文涛.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
[4]邱丽颖.通过解释生命现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5]李英.开发医学综合实验对护理本科生专业素质的培养[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6]周雷,杨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04).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中心区、构建和谐新*、争创全区人民共建共享的生活品质新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探索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形成*社区教育特色,积极争创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
二、工作要点
1、举办*区第四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20*年,是全国第四届全民终身学习宣传周活动,也是*市首次承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现场会”和“全国社区教育成果展”。各社区学校,要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思考和策划活动方案,献计献策,并积极推选社区教育成果参展,逐步扩大*社区教育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力。
2、认真完成成人教育四项重点培训工作。一是要积极争取并完成“阳光工程”指标任务。20*年是我区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的第二年,要在总结*年“阳光工程”的基础上,做好*年的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在杭职高、技校专职教师资源,建立“阳光工程”职业技能教师师资库,并发挥*职高就业再就业培训资质,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政联合”三条社区教育培训途径,争取在培训职业和工种上多样化,在培训质量和服务上优质化,在操作实习和理论课程设置上专业化,使受培训人员能“学得好、用得上、转得出”,并满足受培训人员技能考级需求,努力提高受培训人员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二是要确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20*年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任务。通过调查摸底,提早启动。三是要根据各镇实际,切实做好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认真完成农业局下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500名指标任务。此外,要指导、协调中小企业深入开展职工教育情况。四是要合力做好20*年成人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积极探索提高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我区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
3、开展*市民“迎*”系列活动。通过“*知识进社区”、“健康理念进家庭”、“文体活动迎*”等活动,迎接*,宣传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和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活动中来。
4、办好各级老年学校。要继续关注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文化生活,积极主动与民政局(民政科)联合,开展舞蹈、戏曲、音乐、书画等群众文化活动;要充分发挥有特长老年人在社区学习型社团建设中的作用,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在社区群众性学习团体中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培育我区“一街一品”和“一社一品”的社区特色教育;成立*区老年学校总校,进一步加强区、街道(镇)、社区三级老年学校建设,创新机制,完善体制,要积极为区、街道(镇)老年学校输送学员。
5、切实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各街道(镇)社区学校和社区(村)市民学校,要联合妇联、团工委、关工委,明确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的工作目标,加强工作整合,充分挖掘辖区社区教育资源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场所。一是积极开展青少年假期社会实践。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整体性思考青少年校外教育,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责任人,使青少年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以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能力。二是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尤其是要重视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指导。三是积极开展“一帮一”青少年帮扶工程,关心生活困难家庭、父母离异家庭和心理行为有偏差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6、举办首届*社区教育研讨会。作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要高度重视我区社区教育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发挥区教育学会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分会这一群众性学术团体的科研作用,发展新会员,扩大科研队伍,完善各项制度。要紧紧围绕“*城市东扩,*社区教育东进”这一总课题,确立地区的研究项目,认真做好20*年市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课题申报工作。并积极准备,举办好*区首届社区教育研讨会,认真组织好市第十一届成人教育优秀论文评审的选送工作。
7、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日常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杭教成[20*]23号《明确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审批管理职权的通知》文件精神,按要求做好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年度统计及检查工作。通过年度统计和检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学。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体现社区教育以政府主办、教育主管的运行机制,重视各级社区教育的组织建设,成立各级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委员会人员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协调、协助作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场地、经费、人员等具体保障措施。在落实社区教育教师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组织和工会关系。
2、加强三级联动。区社区学院、街道(镇)社区学校、社区(村)市民学校要加强工作上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在业务上要积极开展指导帮助,在基础建设上要认真进行督导检查,在重大培训和活动项目上要坚持合作共赢。
3、加强检查评估。积极推进各类学习型机关、企业、家庭、单位等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要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学习型社区评比活动的文件精神,认真参与到学习型社区评比的各项活动中去,完善学习型社区的目标导向机制和评比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社区(村)市民学校进行检查,开展达标评估,进一步规范硬件建设、制度建设和活动开展等情况。
4、加强队伍建设。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等培训;要不断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学习的激励制度,建立科学的社区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通过社会工作师考证培训、社区文教干部培训班、学会人员工作交流会、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先进个人(社区教育先进工作者、学习型市民和优秀志愿者)评比等,建设一支能动脑、勤动手、善创新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
关键词:家长学校建设;办学模式;调研;思考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是重要的地方,在于人从这里走向生活。”可见,家庭是人最初接触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环境,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点与基点,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等重要。就整个家庭教育工作来说,家长学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家长普遍接受系统家庭教育理论、知识、方法学习,提升科学教子水平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我市家长学校建设与办学状况,总结已有的办学模式和工作经验,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探究对策,进一步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长学校工作格局,夯实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今年9月至10月,市妇联联合市教育局等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赴各县(市、区)进行深入调研,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66份,回收率为96.6%。参加座谈会的有各地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以及部分中小学、幼儿园领导等同志。调研组还查阅了市、县(市、区)有关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台帐资料和专家论文。现将调研情况反映如下:
一、我市家长学校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家长学校建设稳步发展、办学质量逐步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家长综合素质和家教素养的提升。20XX年,全市共建有家长学校XXXX所,当年培训家长XX万人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均达到了100%,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的比例分别为98.52%和99.88%。
(一)近年来的主要做法、经验与成效
1、组织架构日趋完整、工作机制运行良好。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我市健全了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管理体制,形成了党政领导,妇联、教育主抓,多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全市家长学校指导服务的工作网络已基本形成。去年,市教育局还更名建立了“嘉兴市禾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咨询中心”。同时,各地相应成立家庭教育、家长学校组织机构,纷纷出台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社区家长学校管理办法等文件,促进了家长学校组织网络的快速形成和工作机制的良性运转。市级各成员部门进一步明确在家长学校建设与管理中的分工,积极发挥优势、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特别是妇联、教育两家紧密合作,通过联合发文、联合调研、联合督查、联合培训等形式,切实推进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
2、考核评估逐步规范,示范效应初步显现。为保证家长学校的健康发展,打造我市家长学校建设品牌,我市积极培育和评创各级示范家长学校。今年6月,我市制定下发了《嘉兴市示范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评估办法》和新一轮示范家长学校评选通知,通过学校申报、组织推荐、考核验收、专家评估等环节,推动形成各地争创、命名表彰、逐级评创、上下衔接的机制。“十二五”以来,全市已创建示范家长学校省级17所、市级10所,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亦形成有效的评创机制。秀洲区规范开展区级示范评创,命名数量以评审结果确定,不安排具体指标,并且每两年进行一次复查,不合格的取消称号。
3、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服务质量保证有力。目前,我市的家长学校师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专职教师。主要是中小学、幼儿园的班主任或者分管德育的 校长(园长)。为进一步提升师资教学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品牌化的师资队伍,今年上半年,市教育局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专门开办了家庭教育讲师团培训班,对学校从事专兼职家庭教育辅导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第二种是各类讲师团。现有各级各类讲师团队伍XX多支,成员X万多人。其中由市、县两级妇联建立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和家长需求每年推出授课菜单,常年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传播科学家教理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是活跃在家庭教育第一线的主力军。第三种是志愿者和社工队伍。各级关工委组建的“五老”(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队伍,通过搞调研、作讲座、指导年青教师等,积极为家庭教育事业发挥余热。同时,市妇联的“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团市委的“拾星者”未成年人教育社工事务所的社会工作者,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对象着手关注家庭教育,参与家长学校建设。
4、宣传氛围日益浓厚,活动品牌深入人心。为普及现代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市妇联依托各级家长学校主阵地,通过组织百场家教讲座、优秀家教案例征集评选、知名专家走进南湖大讲坛、嘉兴在线名家访谈、送家教知识下乡、家庭教育团辅巡讲等形式,深入开展贯穿全年的“科学家教城乡行”活动。此项活动已连续多年被列为嘉兴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据统计,近两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家庭教育讲座766场,受益家长11万多人次。同时,每年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月期间,各地围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主题,组织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双合格”活动,通过评选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好家长、好儿女”等活动,举办“农村家庭教育节”、“社区家庭读书节”、家庭亲子运动会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知识知晓率。
5、理论研究初显成果,实践运用灵活创新。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可以为家长学校建设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为此,市家庭教育学会每年开展家庭教育优秀论文评选,定期举办学术交流,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办学规律。“十二五”期间,我市有21项课题被列为省级家庭教育课题。学会成立三年多来,理论研究成果丰硕,共征集到论文629 篇,已出刊优秀论文集3册。学会专家团还连续三年参与市妇联系列亲子穿越活动的策划,先后为“童心向党、红色穿越”、“传承文化、城市穿越”、“嘉兴记忆、亲子穿越”三场主题活动进行家庭教育板块的内容设计和现场辅导。
6、家长意识明显提高,教子方法有所改进。随着我市家长学校的发展与家长学校质量的提高,家长的科学家教意识与素养不断得到提升。本次调研对家长的问卷反映,家长愿意参加家长学校的的比率占77、9%;有54%的家长希望在家长学校学习如何改变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希望学习内容重点为心理健康教育、亲子沟通方法、学习方法指导的分别占22.55%、23.48%、25.07%。这些都说明了家长科学家教的学习意识在提高,家教的理念在更新,家校协作教育主动性也在增强。从这些数据也为家长学校的办学新方向和办学新模式提供参考。
(二)目前具备的几类家长学校建设与办学模式
1、从网络布局上看,有一体多翼模式。“一体”就是从纵向脉络来看,以家长学校总校为主体统筹一个区域的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制定计划、设计内容,分工落实,避免交叉与重叠。如嘉兴市社区家长学校总校作为全市社区家长学校的指导机构,对各地分校以及周边学校起到示范引领和指导辐射作用。“多翼”就是从横向内容来看,有学校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企业家长学校、农村家长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家长学校,而这多翼中又以学校和社区两翼最为重要。
2、从资源整合上看,有辖区共建模式。各地从实际出发,注重挖掘辖区资源、培育区域特色,探索灵活多样的共建办学模式。为推动社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今年市妇联以南湖区为试点,开展“书香飘万家、亲子共成长”社区读书活动,将亲子阅读作为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的突破口,立足社区现有的场地、设施等,积极整合辖区内各种资源,组织开展周末社区亲子读书会、亲子沙龙、专家讲座等,推动社区家长学校授课的规范化和经常化。又如平湖市曹桥街道行知小学、行知中学通过建立本区域家庭教育联动机制,立足陶行知教育实践基地资源,与区域内镇街道、村(社区)联合开展活动,把陶行知的家庭教育理念传播到基层,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3、从举办形式上看,有现代多元模式。根据不同家长群体的不同需求,我市已形成更为多元和现代化的家长学校办学模式。如:嘉善县针对新居民人口较多,新二代教育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开设企业家长学校,推出“家教30分钟微课堂”,利用午休时间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同时,各地还在社区开办“爷爷奶奶家长学校”开展隔代教育;针对新婚夫妇开设婚育学校;利用社区宣传栏建立橱窗家长学校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时间管理的需要,各地又在发展上述传统实体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向虚拟空间延伸,借助广播、电视、网络、QQ、论坛、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介,探索更为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的家长学校办学模式。
4、从微观教学上看,有立体互动模式。为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授课效率,我们探索将传统常规的单向教育方式与更加立体多样、双向互动和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如家长团体辅导就是针对实际问题,就不同年龄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对家长进行案例式、连续性的科学教子辅导的有效方式。去年,市妇联与市家庭教育专家顾问团合作,首次尝试将团队辅导课引入家长学校教学,开展了“爱的阳光”走近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专题辅导活动。通过小组建设、心理游戏、角色扮演、现场评析、互动分享等环节,为新居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中有关情绪管理、心理疏导、沟通引导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反响热烈。同时,我们还借助省内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与省家庭教育杂志社合作开办多期“父母茶座”,引导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提高办学水平。
5、从学校层面上看,有家校合作模式。各级教育部门重视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指导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的互动方式,进一步提升教育实效。如各家长学校通过QQ群、远程教育、家长会、报告会、家长论坛、家长开放日、家长热线、家访等形式经常性地开展活动,加强家校沟通。如桐乡国艺幼儿园反哺式家校合作、嘉兴一中的家长论坛等为家长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特别是嘉兴市实验小学创新建立了家长互助成长小组,通过整合家长资源,激发家长社会活动的潜能,开展学习交流等活动,帮助家长在互助中成长,形成了家校合作互动的良好模式,受到家长的欢迎。
二、家长学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市家长学校建设和办学模式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各地中小学、幼儿园、社区(村)各类家长学校普遍建立,并且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办学质量还不平衡,与国家的要求,同全国家教工作先进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有些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一)全市家长学校组织管理不够规范
全市各级都成立家长学校总校、分校,并设立领导小组。组织网络是架构起来了,但目前管理还不够规范、发展不平衡,影响家长学校内涵的提升。部分办学单位还没有真正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计划和岗位考核的内容,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会议、研讨、学习制度,还存在着无经费、无教材、无教师等“三无”现象。不少学校往往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内容也大多局限在通报学生学习成绩,告知家长注意事项等方面。而调研显示,有88.27%的家长希望每年至少有一次及以上参加家长学校学习。从全市层面来说,今年6月份刚刚下发《嘉兴市示范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评估办法》,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建设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推进过程。
(二)家长学校师资力量还较薄弱
目前,学校家长学校的老师一般由班主任或者德育校长担任。这些老师大多是学科教学的带头人,但是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家庭教育理论知识或者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缺乏与家长交流、传递科学家教理念的经验,未必能担当起家长学校的教学任务。至于社区举办的家长学校,要面对不同学龄段孩子的家长,办学教学的困难更大,对师资的要求也就更高。受到学校、社区家长欢迎的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一方面数量偏少,另一方面他们在本单位往往承担着较重的教学、管理、科研任务,很难有宽裕的时间投入家长学校的教学。
(三)家长学习家教理念和方法缺乏足够耐心
目前,大多数家长都愿意学习科学家教理念与方法,但因为工作忙等原因,主动学习的热情还不高。调查显示,家长自己找书等资料学习的只占16.1%。家长普遍都把自己提高家教水平的希望寄托于家长学校学习,同时又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反映在调查中主要是对每次的学习时间不愿意长,近50%的家长只愿意每次学习两小时左右,每学期有一至两次参加家长学校。希望课程实用,见效快。
(四)家长学校宣传教育阵地缺乏常态化
全市各级有关部门和家长学校,在理念上都重视了家长学校建设,并体会到利用好各类宣传网络强化家教宣传与教育,营造浓厚氛围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因素,使得这些宣传与教育还只是“点点星星”,未连接成片。如媒体宣传大多停留在对家教事件的信息报道上,缺少专题栏目和窗口。短信通讯平台互动大多是学习的提醒和成绩的通报,对家长的家教指导极少。互联网平台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网站,只是以开设专栏的形式进行,质量与流量都达不到家长的期望。
(五)家庭教育经费、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目前,全市的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2009年成立的嘉兴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妇联,并由妇联牵头开展相关工作,但是每年工作经费只有4万元,位列全省倒数第二。各地家长学校目前也尚未有专项经费,抑制了家长学校的发展。此外,妇联、教育等部门都没有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家庭教育工作,市妇联妇儿权益部仅有两名工作人员,却要承担妇女维权、儿少工作和妇儿工委等三大块工作任务;市教育局家庭教育工作归口基教处,该处虽有5人,但要承担大量的基础教育工作已很难腾出精力专门抓家庭教育,致使对家长学校建设难于形成有效的管理。
三、加快推进我市家长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学校,作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开展家长教育及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阵地,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针对目前我市家长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示范引领,推动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建设
针对目前家长学校建设过程中,办学管理不够规范,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需加强示范引领,推动家长学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的要求,家长学校由所在地的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牵头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中家长学校的指导管理,妇联和关工委共同做好社区(村)家长学校的指导管理。因此,各地应当从本地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分工,责任到位,使各类家长学校的领导管理落到实处。其次,要严格按照《嘉兴市示范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评估办法》的要求,积极开展示范家长学校的创建工作,特别是在办学经费的保障、师资队伍的培训、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材的制订等方面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努力实现突破。第三,要加强家长学校的督查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家长学校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借助全国、省、市示范家长学校创评的契机,开展家长学校督查,督促办学单位切实做好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整合资源,形成家长学校建设的合力
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个办学主体的“独角戏”,只有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合唱”中,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工作格局,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各办学主体要共同联手、密切合作,建立协同配合、共同育人的家长学校模式,达到相互促进、整体发展的效果。要统筹规划,整合教育资源。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要求除了主要依靠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建构家长学校外,还应依靠社区(村)、社会机构、行业组织和行业研究会办学,扩大家长教育的范围,并建设各个系统相互沟通、协调、支持和互补的局面。例如,由教育部门牵头,统筹行政部门与各种社会力量,建立各级家庭教育指导行业协会、家庭教育中心等,从宏观上整体规划和协调本地区的家长学校建设和发展事宜。同时,各种办学模式也要互相借鉴,共同发展。例如,中小学、幼儿园主办的家长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和吸收借鉴大众媒体、新媒体主导的办学模式的优点,将传统的家长学校授课与电视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使家长学校真正成为家庭教育发展的便利平台。
(三)提升质量,促进家长学校的内涵发展
家长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是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益,这就需要把握好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等问题。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家长学校专职教师的培训,建议将家庭教育专题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计划,提高家长学校专职教师科学家教的理念和教授家教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拓宽渠道,发 展壮大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志愿者队伍,同时聘请优秀家长为兼职教师,重视发挥他们在指导和推进家长学校建设中的作用。其次,要完善教学内容。教育部门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家长的具体特点,制订家长学校的教材。教材尽可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做到既讲理论、讲规律,又讲方法、讲操作,真正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第三,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家长学校除了要教授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以外,还需要遵循实践性和实用性原则,通过教学的体验、分享、互动等环节,就教育技能与方法多做介绍、说明和指导,不仅让家长多听、多看,更应注重让他们多做。
(四)强化保障,确保家长学校良性运作
2011年由全国妇联、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颁布的《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要求,“各省、市、县财政中设立家庭教育专项经费,保障各地家庭教育工作获得必需的财力支持”,要“探索建立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采用政府投入、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化运作等方式,拓展家庭教育经费渠道”。这种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各界以及家长资助与支持为辅的多元投资共建机制在理论上解决了家长学校经费紧张、办学困难的局面,但还有待在实践中落实。首先,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经费扶持家长学校建设,尤其是保证具有组织、协调功能的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县(市、区)一级家长学校总校的正常运作。其次,结合家长需求强烈的现实,允许家长学校有限制地收取一定的费用。也可以探索按照市场运作模式,让家长学校以法人身份参与到成人教育市场的竞争中,通过“政府拨一点款、家长交一点费、学校出一点力”,这样“三个一点”来解决经费问题,从而确保家长学校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心意六合拳 小学 创建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2-0038-0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与竞技等。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习武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而且磨练意志,完善人格。当前,在大力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每一个体育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武术是周口特色体育项目,如何将武术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达到以武育人,以武养德,以武启智,以武强身之目的呢?多年来,周口市川汇区牛营小学做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
1 牛营小学武术特色学校的创建与发展
1.1 广泛调查论证,列入学校课程
河南省周口市地处豫东平原,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称,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武术在周口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1985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武术遗产105种拳术中,周口就有心意六合拳、两仪拳、黑虎拳、查拳等22种武术拳种,其中不乏有全国的稀有拳种。在众多拳种中,最为神奇的当数“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又称心意拳,是我国著名的内家拳种之一,明末清初时,山西省永济县张营乡尊村一代宗师姬际可先生所创,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心意六合拳是在世界万物中看形练影,看形练意,是以练内三合、外三合,模仿万物的形态,演变为拳法,起势快如卷地风,发力刚、猛、狠、毒、快,似火烧身的灵劲和爆发力,主要拳法有十大形、四把捶、单双把和锏、锤、刀、枪等器械及对练套路,是一套集搏击、健身、防身、养生、修身于一体的优秀拳种。河南省周口市是心意六合拳重要传承地之一,心意六合拳于2007年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组织教师们深入社区、街道、村庄等,搜集信息,调查走访,广泛论证,最终确定将这一最能彰显民族精神和本市民族民间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心意六合拳列入学校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展心意六合拳教育教学活动。
1.2 建立健全组织,完善奖惩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领导班成员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创建武术特色学校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到人;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奖惩规则,每学期学校对工作责任心强,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且在教师评优、评先、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对武术水平较高、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表彰,营造全校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1.3 培养武术教师,提升师资水平
学校聘请中国武术七段获得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心意六合拳九代传人买西山任武术总教练,定期到校为师生们授课、培训和辅导,讲授心意六合拳的历史渊源、拳理技法、健身和防身价值等;选派身体素质好、有一定武术基础的体育教师外出到心意六合拳协会学习培训;开展心意六合拳优质课评比、教学研究等活动;邀请武术名家名师定期到校作专题讲座和辅导,宣讲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以此增强师生保护传承传统武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4 开设专门课程,营造尚武氛围
(1)学校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制订了心意六合拳的教学计划,确定每班每周两节心意六合拳武术课,指派专职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按照由浅入深、寓教于乐、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向学生们系统教授四把捶、五行连环拳、单把、双把等单练和组合套路以及刀、枪、剑、棍器械套路。
(2)学校成立了心意六合拳兴趣小组,确立了“四定一保”的活动方针,即定专职教师、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地点、定活动内容、确保活动质量,利用每周三、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的时间,指派体育教师辅导有一定发展潜力且爱好习武的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武术技术和运动水平。
(3)每学期举行一次“武德杯”心意六合拳文化遗产展示暨心意六合拳功夫擂台赛;定期举办武术知识竞赛;每年举办一次“传承杯”功夫小明星评选活动,邀请心意六合拳传承人和知名武术专家担任评委,评出“最佳功夫奖”、“最具潜力奖”等奖项。通过组织比赛和表演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确保了学校活动的质量,又带动了各班活动的开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张扬了他们的个性,又让他们享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
1.5 注重武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
拳经曰:“太极奸,八卦滑,最毒不过心意把。”心意六合拳内功精微,妙法神力,素以技击称雄于武林,有“三年太极不出门,心意一年打死人”之誉。心意六合拳具有贴身靠打、进退迅速、刚勇猛烈、技击性强、一招致敌的特点。“习武先习德。”学校十分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将品德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学生既使掌握心意六合拳技击方法和本领,也不能逞强欺弱,以大欺小,危害他人和社会。知晓练武不是为了伤人性命,而是要学会谦让,尊重对方,懂得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在周口心意六合拳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后涌现出买壮图、袁长青、袁凤仪、尚学礼、杨殿卿、卢嵩高、买金魁、于化龙、李尊师等许多心意六合拳名家和名师。学校充分利用这些武术名家的传奇经历和感人故事,引导和教育学生如何强身健体,如何习武做人。抗战时期,心意六合拳大师于化龙在上海黄浦江畔与日本武士比武,将其多次打翻在地,日本人束手无策,甘拜下风,于化龙精湛的武艺和不凡的身手,令国人拍案叫绝,他用双拳激起了中国人的团结心;心意六合拳名家李尊师代表中国队参加1944年在日本举行的东亚运动会,在比赛前立下生死文书,痛打了日本选手木本三郎,李尊师因打败东洋武士被誉为“东亚第一”,再一次捍卫了民族的尊严,长了民族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通过讲述生动而真实的故事,教育学生们学习武林前辈爱国明理、为人正直、与人为善、讲信明义、刻苦治学、谦虚礼让的高尚武德,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1.6 拓宽育人空间,提升武术品位
学校组建了心意六合拳功夫表演队,坚持长期训练和辅导,每年的全民健身月期间,学校组织队员们到五一广场、体育馆、人民会堂等地表演和比赛;先后参加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华姓氏文化节武术精品展演、全国心意六合拳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等大型节庆展示活动,队员们时而勇猛如虎,时而如风似箭,古朴稳健、刚柔相济的心意六合拳功夫表演,令在场的观众赞叹不已。这些不仅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特长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自信,培养了学生不畏困难、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7 重视武术研究,提高理论层次
学校聘请周口师范学院教授担任武术科研顾问,成立了心意六合拳教学与研究课题组,组织教师对心意六合拳的历史渊源、拳法特点、教学与训练、健身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进行调研,收集文字、图片资料,每年举办一次心意六合拳教学研讨会,鼓励教师们撰写武术理论文章,部分老师撰写的武术论文在国家和省级科研成果和优秀论文评比中多次获奖,撰写论文《浅谈心意六合拳之金鸡扇膀》、《心意六合拳习练“六忌”》等在《武魂》、《搏击》(武术科学)等武术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10余篇,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师心意六合拳教学和理论研究水平,而且为心意六合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的教育传承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武术特色学校的创建与发展经验总结
经过多年不懈地努力,学校全体师生在创建心意六合拳武术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从调查论证、健全组织、培养师资、开设课程、武德教育、拓展空间、理论研究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使学生们从小受到传统武术文化的熏陶,感悟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还激发了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喜爱心意六合拳的热情空前高涨,也使得这一濒临失传的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提高了学生的身体与文化素质。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习武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伴随着他们成长乃至终生受益。2010年,学校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少数学生家长对心意六合拳的了解不够深入,认识不到武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担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在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学校的武术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社会上增强保护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够强烈等等。
关键词:青年降本增效创新战斗力
2012年,莱钢机关各级团组织以创建学习型团组织为统领,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中心任务,扎实推进“转方式,调结构,青春建功争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和分类引导青年活动,团员青年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青春立功杯”竞赛,切实发挥了团员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深入推进基层团建统筹工程,团组织活力不断增强,为推动莱钢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更加注重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企业“转调创提”实践中做出了新贡献
深入开展“青春立功杯”竞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稳定顺行。广泛开展“转方式,调结构,青春建功争先锋”活动,通过开展工艺结构调整竞赛、对标挖潜降耗竞赛、青年创新创效竞赛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在生产经营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全年共为12个单位立功授奖。通过开展青年科技创新项目评审、小改小革、QC活动和“五小”成果评选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进一步加强青年安全生产、青年突击队等工作,参与全省“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展示机关青年良好的安全素养。
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参与和谐企业建设。以“参与志愿服务,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以工作项目、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经常性的志愿服务活动管理。2012年春节前夕,组织120余名青年志愿者开展了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组织开展了“青春和谐送温暖”活动,为困难职工家庭、孤寡老人、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外地青工提供帮扶。3月份,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社区集中便民活动,为68余户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全年共组织100余名青年志愿者为公司举办的各类大型赛会提供会务筹备、会议接待、解说宣传等志愿服务。
广泛开展“青年文化节”活动,组织引导广大青年积极践行企业文化。积极参与莱钢第八届职工艺术节暨第九届青少年文化节的筹备工作,通过组织广场文艺演出、青年歌手大赛、业余足球比赛等活动,激发广大青年热爱莱钢、奉献莱钢的热情。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在山东省青年文明号互观互检督察工作中,机关莱钢国际进口部受到省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的一致认可。目前,机关有全国青年文明号1个,省级青年文明号3个。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发动6个青年集体和个人救助德州陵县困难学生68人,捐款1.5万元,多家莱钢内外媒体给予宣传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二、更加注重思想引导、理论武装,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扎实推进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按照团中央、团省委和公司党委的部署要求,认真查找青年思想意识关键点,探索创新引导青年的方式方法和活动载体,分类引导青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机关团委申报的《关于强化心理疏导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调研》课题荣获莱钢集团公司调研成果二等奖。
积极开展庆祝建团90周年系列活动。按照公司团委和机关党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纪念建团90周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青春献莱钢”主题团日活动,共有8个单位集中组织开展了活动,6个团支部共开展了8个主题团日活动。通过举办青年风采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网络征言活动、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等形式,广泛开展“凝聚青春力量助推转调创提”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巩固和加强团的思想阵地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建了QQ群、飞信、微博、微信等平台,探索利用网络开展团的工作。加大对外宣传报道的考核激励力度,鼓励广大青年积极宣传机关团的工作。定期收集分析青年思想动态,及时掌握青年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
三、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中展现了新作为
持续推进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继续开展机关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导师带徒等评选活动,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平台。2012年,共表彰3个新命名机关青年文明号、34名青年岗位能手、9对优秀师徒、1人获得第“莱钢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积极为青年婚恋交友牵线搭桥。针对机关青年实际,积极与市、区团组织及周边企业联系协调,通过组织相亲会、青年联谊等活动,切实解决青年婚恋交友的现实困难。在新兴健身会所开展了青年联谊活动,为60余名青年搭建交友平台。
四、更加注重重心下移、强基固本,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深入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创建工作。不断完善“确立目标,工作运行,总结评价,反思改进”四个工作机制,促进团的各项工作科学高效运行。机关团委通过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通过抓好团的重点工作和活动推进工作运行,通过召开会议、填写评价表等方式进行工作的总结评价,通过召开反思会、工作例会、反馈工作评价表等方式反思改进工作。2012年,共对5项重点活动和基层团组织14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和反思改进,促进了团的整体工作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