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0:38:46
导语:在环境监测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阶梯式;科研素质;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独立的创新能力,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人才[1]。对大学生而言,创新能力需要知识的积累,但知识并不能替代学生的创新能力[2]。实践性教学是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吉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构建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阶梯式的科研实践训练体系,并制定了相关实施办法和质量保障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1.主要科研素质训练实践环节构建
构建基本原则: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以科研引领和支撑,构建阶梯式的多级科研素质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环节包括课内环节和课外环节,课内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课外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调研、大学生开放性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项目、专业竞赛、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等。
2.主要科研素质训练实践环节的内容
2.1主要课内实验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强化主干课程课内实践的内容和训练项目数,增强基础专业实践能力,主要包括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水文地质学基础、环境水文地球化学、水处理实验技术、固废废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环境生物技术等实验。
2.2主要实习环节
主要实习环节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1)一年级认识实习及实习基地认识实习的主要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参观给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卫生垃圾填埋场、污染场地、环境监测站和典型地形地貌等,了解和熟悉给水、污水处理工艺和大气污染控制工艺、构筑物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以及水土污染状况,为后续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了解城市环境污染调查、监测、评价的基本工作方法;明确当前环境污染控制和综合治理基本策略和原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分析判断环境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2)二年级教学实习及实习基地教学实习的目的与任务在于:掌握城市水、土、气、固体废物、污染场地等环境污染的调查、监测、评价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术要领;掌握污染场地的基本调查方法,污染现状的评价,污染风险的预测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分析判断环境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城市环境污染现状、污染场地的调查、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3)三年级生产实习及实习基地生产实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在于: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掌握给水、排水、卫生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控制、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等处理工艺及构筑物设计方法,并绘制构筑物设计图纸;了解国家相关的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培养设计计算、编写设计文件或设计论文、使用规范手册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学会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培养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4)毕业论文(设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归纳、运用和提高的关键环节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境工程专业通过过程档案对毕业论文(设计)实行全过程管理,主要环节包括动员与师生对接、选题与方案论证、实施、评审、答辩、成绩评定及归档总结等阶段。本专业对教师立题方面严格审查,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实行指导教师、论文评阅教师双重把关,确定答辩资格。成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集中开展评审、评优等工作,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答辩。
2.3课外实践环节
环境工程专业2013版的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修满教学计划要求的学分外,必须取得8学分课外实践学分。课外实践学分可通过专业调研报告、大学生开放性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CS-TD大赛及其他相关学科竞赛等获得。3.科研训练保障措施对于课外实践训练,主要质量保障措施包括:(1)科研素质训练项目学分计入培养计划课外科研素质训练项目经考核合格后,相应的学分列入培养计划,规定达到毕业基本要求学分,最低需要获得8学分,上不设限。(2)所有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在正常工作日,教学、科研实验室全天候向本科生开放,学生在实验员老师的指导下实验,或者与相关研究生组成课题组共同在进行科研项目训练,同时也锻炼他们自己管理实验室的能力。(3)发挥指导教师与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取得学分情况和成绩,协助学生小组项目选题,指导督促项目申报和结题等相关工作。通过学生社团组织相关学科竞赛、专业实验技能大赛、各类专业调研大赛。学生社团成员通过科技学术实践项目训练和自我管理,有利于他们成长。
参考文献:
[1]阳浙江.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初探.人才资源开发.2008.03.6-8.
关键词:环境工程 实践教学 探索与实践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几乎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与环境学科联系非常紧密。针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政府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环境工程公司、科学研究等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环境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制定符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优化、突出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熏陶、提升专业的认同感、对环境工程有更充分、具体的认识;同时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择业的要求,多途径、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通过确立学生就业去向,搞好 专业定位,合理规划课程体系,确立适合各个年级实践技能要求的教学点及教学内容;建立位于学校、社会、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环境工程产学研基地,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互动式的教与学关系;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贯彻和体现;面向就业的毕业实习场所为就业作良好铺垫:学校、院系、教研室、教师间上下一致,良好的办学氛围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得以贯彻实施的保证。
2.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2.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和教学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系统地安排了专业技能训练课,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各门实践教学课程均有严格的评价考核标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
①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实验、操作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课程有《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城市给水管道工程》、《城市排水管道工程》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
②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必须经历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目的,《泵与风机》、《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等课程中都安排课程设计环节,以加强学生对工程、设备的设计能力;
③认识实习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来实施,以参观实际工程为主,了解生产中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方法,使学生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
④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实践教学,一般根据自己的意向选取1~2个方向实习,包括环境监理、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工程设计、污染治理等实际生产工作,以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环境工程的理论,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教学除了完成各门实践课程外,还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专业相关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际分析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为环境工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2.2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硬件因素之一。我系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关于建设和利用好校外实习基地,我系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几年来,在校内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系想方设法,对外拓展,通过多番调查和研究,分别与江门文昌沙水质净化厂、广州绿茵环境工程公司、东莞市塘厦凤凰岗科达水务有限公司塘厦污水处理厂、中山市黄圃食品工业园污水厂、深圳平湖污水处理厂和广州市沥滘污水处理厂等6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作为我系的校外实习基地。另外,我系还与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10家单位长期合作。通过在实习基地请有丰富经验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现场设备、工艺流程、结构原理和作专题技术讲座等,学生能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可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与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系领导、教师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每次实习前都认真讨论内容安排,结合基地具体的经营项目,安排学生参与生产经营业务,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直接到实际中去实践。同时,还选派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进行跟踪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实习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获得实践一线的有关资料,便于学校结合企业意见,对专业课程、教学重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而且,为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我系还专门引进了生产第一线的设计施工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现引进教授级高工1名,高级工程师1 名)。
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结合校内的金工实习基地,基本能满足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3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科研能力、设计能力的系统训练,学生可以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方法改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毕业设计主要在污(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及噪声控制等方面结合工程项目进行。
教师出的论文题目经学术带头人、教研室的讨论、审阅后再发给学生,从论文题目人手,也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论文质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于4年级开学初即向毕业生下达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任务书,让学生早作准备,尽快进入角色,开始论文的调查、实验、制图等工作。指导教师每周要对学生的纪律表现、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
考核,并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纪录表,作为评定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
3.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效果
环境工程专业200l~2007级一直按照这一体系运作进行实践教学工作。从学生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情况表明,我系培养出的本科毕业生,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更胜一筹。总体上讲,教学质量较好。2005~2007连续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1%以上,最终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三届毕业生无论初次就业率还是最终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结论
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并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中逐步形成、逐步实现的。实践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意义。经过近8年的规划及实践,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行之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了互动式的良好教与学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使学生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训练,对环境工程专业有了充分、具体的认识,使学生得到实惠,保证了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李 森等.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专业特色的一些探索——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27(8):92-96.
[2] 方 勇等.高职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07(17):187.
[3] 陈晓玲等.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农业与技术.2004,24(4):103-104.
一、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特点
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受影响的环境对人类反作用的问题。环境科学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复杂性。
环境科学专业覆盖面广,研究方向繁杂,使得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特色不显着,影响了学科的发展。我们认为环境科学专业在保证其专业学科内涵要求的基础上,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与“众”不同,在课程设置与实践性环节等方面不能是简单的“拼盘”,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面面不到。
二、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对环保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应该是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不同类型的高校,其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式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学以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的大学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以教学为主的大学重点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反映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地方高校因其地区差异和发展水平差异,准确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专业建设前提。扬州大学系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为教学科研并重型地方高校。依据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扬州大学的性质,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依据毕业生每年的就业情况,不断修订完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重点加强与学生就业关系紧密的《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除了与课程配套的相关教学实验以外,还有课程实习或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的本科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力。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从2003年开始招生,已毕业四届本科生,毕业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92%以上,江苏省计算机二、三级通过率95%以上。每年七月初,毕业生就业率达92%以上,近三分之一毕业生考上研究生,少量进入环境监测站及相关事业单位,多数毕业生进入企业相关岗位。
就目前就业形势而言,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应该在企业。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环科所等单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这些单位不应作为招生宣传时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就业的标杆。许多学生当初报考环境科学专业,总认为毕业后能进入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及环科所等单位,事实并非如此。就业事实与期望值相差甚远,使得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环境科学专业在社会上的就业“口碑”不佳。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愿进企业,不愿进基层,服务企业的意识很淡薄,总想进环保类机关及事业单位,而这些单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基本不需要招人。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招生宣传要多强调为企业服务,毕业后进入企业相关环保岗位,降低学生进入环保事业单位的期望值;二是学生进校后加强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与企业环保岗位关系密切的相关课程的实习及设计,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与工作无缝对接;三是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安排部分学生在大二阶段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为少部分想进一步考研深造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境科学专业内涵为解决以人类为中心的各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可谓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在确定专业目标定位,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高校既要考虑专业学科内涵所规定内容,又要有所侧重。扬州大学为地方综合性高校,主要面向地方,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江苏南、北地域经济差别很大,发展很不平衡,苏北经济薄弱,人才相对缺乏,而苏南经济体量大,人才济济。因此,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定位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动手能力强、肯吃苦,愿意到苏北及苏中地区企业环保岗位建功立业的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为专业之生命
许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都是在传统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课程设置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基本上是在原专业所设课程的基础上的适当增减,即减少几门专业课,或增加几门环境类课程,“母系”的痕迹很深,普遍存在着基础不广,培养口径过窄、太专的问题。
1987年以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几次调整,环境科学类本科专业实行以综合性整体化为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环境类相关专业合并为环境科学专业。随着本科专业目录的几次调整,各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几乎一样,一副面孔,虽然“母系”的痕迹少了,但没有了自己的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高校设置的环境科学专业如没有自己的特色,培养的学生就没有竞争力,不能很好地为当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应从当地社会需求及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凝炼而成。具体思路如图所示: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特色与学生培养目标建设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面向苏中、苏北等区域,培养环境科学专门人才,鼓励毕业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
2.专业课程设置不求多而全,只求少而精,重点突出《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的课程实习及课程设计,使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事业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岗位能“无缝对接”。
3.大学二年级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学生与专业教师双向选择,每位专业教师至多带5名本科生,学生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工作,教师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零距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切合自身实际的择业观。
4.第七学期即开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形式多样,少部分考研的学生可以在校内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做毕业论文,鼓励其余的学生带着问题到相关企业做毕业设计,学生在企业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会了许多实用技能,为他们毕业求职作了一定的铺垫效应。
【关键词】毕业设计;农业院校;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准备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推免资格的学生而言,在本科毕业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来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无需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们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尽量从老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适当的一部分让学生来参与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让本科生给在读硕士生打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辅导,并选取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并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逊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要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毕业生,也要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按安排好时间,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两头兼顾。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毕业内容的多样性,加强其实践性,并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展鹏.环境工程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刘恒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21-123.
[3]齐向前等.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 (8):33-34.
[4]刘绮等.环境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 (2):18-22.
[5]徐微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 (2):141-142.
[6]沈连峰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1 (1):61-63.
质量管理论文2400字(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保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能够准确地对数据进行测量并且进行科学的解释以及综合运用的过程。环境监测主要是服务于环境管理,因此,较高的环境监测质量有利于我国的环境管理,有利于对污染源的控制,有利于正确进行环境规划。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环境保护
引言
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已经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对于环境进行监测以预防灾害,到如今的环境监测实现可持续发展,无不体现了对于环境管理的重视。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环境监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滞后现象,对环境保护造成了影响。因此,对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成为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1环境监测的概述
所谓环境监测,指的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态势进行监督和检测。其主要通过对某些能体现环境质量的典型数值进行测量,从而掌握当前的环境污染情况,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一般来说,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集中于污染成分、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这几大方面,从具体内容上来看,主要可分为物理污染监测、生物监测、土壤监测、水质监测和空气监测等。环境质量监测是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指的是对各类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态势进行监测,并评估相关措施的执行效果,判断环境标准落实情况,并集中整合质量监测数据,从而判定特定范围内环境污染综合状况及其发展态势[1]。
2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1管理队伍整体职业素质有待提升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任务量较为庞大,故有关部门所需投入的资金也较大,而长期的经费短缺问题,致使一系列工作难以有效的落实下去,长此以往,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人才资源的不足,始终是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多,人才资源的匮乏,导致一些实际矛盾的产生。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之下,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也就无法提供保障。受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许多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重点放在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上,对现场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往往存在忽视的情况。
2.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就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相关法律法规,尽管如此,这些法律法规更多的是宏观层面上的。而对于更加具体的问题如责任划分和执行细节办法并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规定。此外,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交错的问题还有待于给出一个更为清晰的划分。
2.3环境监测资金不足
现如今,虽然环保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政府也调高了环境保护与监测的经费投入。但是,由于环境监测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购置相关机械设备、维修以及监测的成本非常高,并且日常成本开支也很高,政府提供的资金并不能使得监测系统有效运转,许多机械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导致了环境监测任务也不能及时有效执行,监测数据及信息也不够精准,达不到信息分析的基本需求,对后续信息分析结果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2]。
3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3.1建设素质型人才资源队伍
要想在基层有效实施我国环境检测办法与工作,就要通过精确的数据与科学的分析来指导工作,因此,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定期专业培训是十分重要的,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建设素质型的人才队伍,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只有通过专业队伍的建设,才能够从人力的角度使基层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而强化学习的过程,也能够使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以提升,将环境监测工作更加经验化、技术化,推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促进我国相关科技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质量的保障。
3.2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
环境问题当前已经受到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首先,可以通过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来帮助解决现下我国环境监测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更多细节问题进行明确划分,如明确各相关部门在环境監测各环节中的具体职责,做到各项事务能有专人负责,能准确找到责任部门。此外,还应当对环境监测工作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相关解决方法给出清晰的规定,以明确实施方法、划清实施责任界限。具体操作办法可以是依照从国家到区域到地方的标准来划分出一个等级,这个等级的划分能够保证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对区域及地方的环境数据进行更为科学准确的分析和评估,从而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3.3创建专项监测控制经费
高效的环境检查管理机制的运转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撑,只有拥有了专项经费,才可以为该管理机制提供更加先进的设备以及人才,从而全方位的提升环境监测成效。为此,国家应该考虑设置专项经费,并且安排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员控制该专项经费的资金流向。在相关部门获取到该专项经费后,要善加利用,合理运用到设备采购、维修以及专业人才的引进上。实现专项经费收支合理化、细致化,并且将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针对挪用公款的员工给予严厉的惩罚。此外,在创立该专项经费时,还可尝试性地与污染企业以及各环保单位展开合作,旨在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的提升应基于技术与设备的条件,在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设更具有专业素养的团队,从多个方面促进整体专业性的进步,才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自身,处理好内、外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为环境监测质量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质量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关于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探讨论文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将会以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意义以及当前水质采用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强化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相关举措与解决方案进行初步的研讨与分析,希望对环境监管部门起到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水质保护;环境保护
相关部门在治理水体污染,监控水质变化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监测结果与水体实际状况不相符的问题,同时,相关监测人员在对水体进行采样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很大的误差,进而导致环境保护部门在实施相关治理工作时,缺少足够精准的数据凭证,治理效果与方向存在很大的偏差。因此,强化水体污染治理工作,首先就要实施科学合理的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
1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意义
当前,治理水体污染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因此,水质监测也成为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真正核心。监测人员实施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工作,可以快速有效的获取水质真实数据,可以让环境保护部门以及水污染治理工程拥有更为明确的方向,是实施高效水体污染治理工作的前提。在水质监测工作中,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水质采样过程,而采用过程对于最终结果有着最为直观的影响,所以,各级部门以及水质监测人员,需要采用更为科学有效的技术,更为认真负责的态度,使用专业技能完成水质采用工作,确保最终采样所得到结果可以真实反映水体现状。总而言之,水质采样工作的质量好坏,是影响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核心,更是实施系统化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
2当前水质采样工作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2.1采用工作中的设备检修问题
环境监测人员在对水质进行采用过程中,需要专业设备来保障总体工作的稳定,因此,采样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将会对采用工作所获取的数据以及采用进度造成直观影响。现如今,水质采样设备可以对水体的温度、酸碱度等各类基础数据进行持续性监控,并且,有些较为先进的设备,也可对水体的中的成分进行有效监控,而这些数据就是后期实施环境保护策略的有力凭证。但是,水质采样设备的总体技术标准较高,要求操作人员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并且,其在运行过程中,也要进行必要的检修与保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采用结果的精准性,保持监测过程的平稳。但是,在当前的实际采用工作中,相关设备的工作状态往往被人为忽视。虽然部分监测人员也会对监测设备进行检修工作,但是,其检修过程没有按照专业流程来实施,且检修频率很低,存在这很大的局限性。这种现象,不仅让监测结果失真,也让监测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大打折扣,不仅无法为环保部门提供治理凭证,还会造成设备资源的额外消耗。
2.2水质采样工作中采样点选择不够合理
水质采样工作对采样点的位置选择有着一定的要求,采样点需要符合相关采样技术的基本要求,同时,采样点自身也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采样点的管理也对最终的水质采样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只有那些具备代表性的采样点,才能确保水质监测工作的科学有效性,才能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更为具体的数据凭证,促进地区环保工作的有效进行。当前,很多水质监测人员在实施采样点选择过程中,缺少责任意识,对采样点的位置并没有进行科学考量,单纯为了节省时间,采样点的位置极为随意,不具备代表性,大幅度降低了水质采样工作的总体质量。水质采用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后期的调研以及长期性监控,如果前期监测人员所设置的采样点不够合理,且没有对采用点进行有效管理,一旦采样点的周边环境出现较大幅度的改变,将会对后期的长期性监控工作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2.3采样后的水样保存与运输问题
水质采样后,需要将所采集到的水样送至专业检测部门来进行深度检查,因此,水样在运输与保存过程中,需要保证水样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自身所具备的相关特性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出现改变。通常情况下,监测人员在完成水质采用工作后,会对所采集到的水样进行科学管理,会在其内部添加适量的固定剂来完成水样的整体保护,并对其容器进行安全管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破损。但是,再是水样保管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按照要求来对水样进行高质量保管,水样在采集后被随意摆放,进而导致水样保存过程中发生水质变化,最终检测数据无法真实有效的反应采样点附近的真实水质状况。并且,很多水样的运输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外界因素对于水样性质的影响,进而导致水样整体数据失真。
3强化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举措与解决方案
3.1让前期的准备工作更为有序化
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需要覆盖水样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最初的采样过程到最终的数据监测,每一个环节都是监测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想要确保水质检测数据的真实有效,首先就要保证采用实施前的准备更为充分。根据行业经验,为了让准备工作更为有序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3.1.1技术学习
在实施水质采样工作前,相关部门需要对参与采样工作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真正了解水质采样工作的重要意义,熟知采样方案与规范,并可熟练实施采样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3.1.2设备学习
水质采样工作需要专业设备来配合进行,因此,相关部门需要让每一个监测人员对所有监测设备有着足够的了解,熟知设备的规格、型号以及工作过程,并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来判断采样过程是否稳定,并需要其具备一定的设备保养与检修能力。
3.1.3其他保障
采样过程中,水质的保存容器需要符合具体的采样工作要求,所要使用的药品以及其他材料等都要符合具体的采样规范。
3.2强化设备检修与保养工作
采样设备的稳定性对于采样结果有着至关的影响,因此,负责水质采样的部门需要强化设备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设备检修与保养机制,明确设备使用规范,明确每一位监测人员的具体职责。监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由专人负责,并严格遵照相关使用规范来进行,同时,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详细记录,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与保养周期表,确保最终检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此外,实施监测流程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强化对水样保管容器的管理工作,确保容器的材料不会对水质,确保容器在保存与运输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确保容器内壁的清洁度。
3.3科学管理采样点
水质采样点的选取,需要监测人员进行综合考量,严格遵照相关监测方案,并从技术角度出发,仔细判断每一个采样点是否符合标准。监测人员在确定采样点位置后,如果想要更换,必须要依照相关规范与技术来进行。采样点完成定位后,需要及时进行拍照,并交给审核人员进行检查。采样点的选择过程中,污染源常常被忽视,同时,环保部门所实施的净水工程也会导致采样的水质不能综合反映水质的整体状况,因此,监测人员需要对采样点的周边工况进行细致排查,确保采样的代表性。
3.4确保水样在保存与运输过程中的稳定
水样在保存与运输过程中,需要对保存容器进行有效固定,使用特定的减震材料。为保证水样在运输过程中,其性质不会出现改变,需要及时添加相关药品或稳定剂,添加过程需要严格遵照操作规范。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冷藏的水样,需要确保冷藏箱内部温度的稳定。同时,在运输过程中预防环境因素對于水样的影响。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74-02
近年来,随着新疆各级政府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不断加强执法力度,各类企业加大环境控制措施和投入,社会对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应加大。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于2010年秋季开始招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需求,结合高等职业的特色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特点,我们把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上,学生的核心能力是污染监测能力和污染治理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按照工学结合教育思想,初步构建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
1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初步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1]。
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核心能力即污染监测能力和污染治理应用能力展开。学生在入校第一年,主要通过公共基础教育平台,进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通过专业教育平台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由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课程构成,开设了基础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环境学概论、环境微生物学等课程,并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主要有基础化学实训、分析化学实训、环境微生物实验实训等。并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安排有一周的专业见习,主要是组织学生到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单位参观,访问等。认识实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环境专业相关单位工作内容、工作程序与工作要求,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积累必要的感性材料,同时,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现场工作人员,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劳动观点。
学生在校第二年,主要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由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技能训练课程构成。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室内污染控制技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专业核心技能训练课程主要有环境监测综合实训、水污染控制综合实训、室内污染检测与治理技术实训等。在第二学年每一学期分别安排有校外一个月的环境监测课程实习和污水厂运行与管理实习,实习地点选择在学校周边地区地州市级环境监测站和污水处理厂等单位。
学生在校的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是根据学生就业意向,学生自己联系好实习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毕业综合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第二学期学生返校后,根据学生兴趣与就业意向,主要开设专业选修课程,与此同时专业教师指导、督促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通过这种形式,采用工学交替模式,充分利用了校外环境与资源,弥补了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不足,实现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学生获取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根据互惠互利原则,只有企业在工学结合中也有获益,企业才有积极性,这种合作才能够长久。为此,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合作单位着想,学生到实习单位后能为这些单位做些什么?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要做哪些准备?在校内教育教学中从多方面为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做好准备。首先,学生校外实习时间安排事先需与合作单位协商,选择他们最需要人手的时间段。另外,校内的教育教学活动也积极配合实习前各项准备,例如:学生到校外进行环境监测课程实习前,已完成了基础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环境监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等课程理论及实验实训,而且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培训获得了化学检验工(中级)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其次,为使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踏实的工作态度,树立劳动观念、组织纪律观念,我们从入校教育到最后学生顶岗实习之前,都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以便学生能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最后,需要与合作单位一起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工作及实习成绩的考核工作。
2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依托行业企业,推进工学结合
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愿意参与高职院校办学,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使自己的员工在理论上不断充实,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习型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吸纳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促进企业发展,这是企业的根本目的[2]。
目前,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合作单位主要是学校周边地区地州市级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这些单位性质多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具有硬件设施完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较高等特点。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在单位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其先进的设施和设备,逐步掌握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与工作人员接触中也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感受到与同事融洽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检验自己能力,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
按照工学结合教育应具有的一些特征,工学结合的合作企业最好就是用人单位,即毕业学生可以就业的单位,目前我们遇到的问题之一就在于此。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合作单位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一般均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且需要通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统一招考考试录入,而我院培养的专科学历学生很难进入此类级别单位,仅可能在一些新建的县级环境监测站就业。为学生提供能满足其就业需求的足量的企业生产实践岗位,我们需要广泛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使学生能够实现毕业即就业。另外,还需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校企合作,学生的教育计划由学院与企业双方共同商定并实施与管理,用人单位生产工作应是教育计划的整体组成部分并占有合理的比例,而且也是成绩考核评定的重要部分。合作的范围包括课堂教学与涵盖包括生产劳动在内的各种社会实践的结合,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员参与相应的社会工作活动。只有这样,工学结合才有旺盛的生命力[3]。
3 以服务求支持,建立校内工学结合实训基地
在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在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同时,需要兼顾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需要和利益。应该针对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一方面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使自己的学生能够适应并融入所服务的企业,为企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尽己可能为企业多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职业院校建立校内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可以更好服务企业,工学结合有了更为牢固的合作基础。
职业院校通过建立校内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创造真实的现场环境,将企业的工作环境、先进技术尽可能多地模仿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课堂环境就是工作环境,把学习与工作的结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能够提高学生服务企业的能力。例如:在学校环境监测实验室我们按岗位监测任务,设COD岗、BOD岗、挥发酚岗、矿物油岗、氨氮岗、重金属岗、环境大气岗、土壤和噪声监测等,学生轮岗进行训练。这样可以弥补学生校外实习时,因实习期短而采用定人定岗,岗位单一,学生无法得到全面锻炼的弊端,学生得以更快适应各类工作岗位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实习基地,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此外,校内的工学结合实训基地也是职业院校服务企业的基地,利用职业院校自身人才优势,能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还可以作为企业员工培训基地。只有职业院校在为企业的服务中才能求得全面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4 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有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双师型”教师不仅要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还必须具备基本的行业道德和行业素养。不仅要清楚各项操作,还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内化吸收以传授给学生。
通过工学结合的开展,教师能更好地从实践的层面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及技术水准,从而最终促进教师的成长。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我们选派中青年教师到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环保公司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参加实训锻炼,学习实践经验。同时,还聘请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每年举行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也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另外,依托职业技能大赛,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今后还要通过引进、下厂、培养等途径,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聘请行业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学习领域的教学任务,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全、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6.
[2] 耿洁.构建工学结台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3] 肖化移,李谨平.工学结合的理性思考[J].职教通讯,2006(5):12-15.
关键词:环境科学;培养方案;专业设置
近年来,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了国家、社会和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持续高度关注,十提出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五位一体中,新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1]。2015年,我国环保行业产值将达到GDP的7%~8%,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2]。环境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环境治理需要很强的专业背景,需要环境科学类专门人才做专业的事已成为重要趋势,这对环境科学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和机遇。我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建筑类地方高校,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是在1978年天津大学建筑分校时期创办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成立最早的系部之一。现有4个本科专业,分别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其中环境科学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2014年院系调整时暂缓招生。为了推进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建设,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组织教师于2015年4月至6月到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单位开展调研,为理清今后发展思路奠定了基础。
1环境科学专业设置现状
众多高校中,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是国内知名高校,开设环境科学专业较早,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天津大学与南开大学同属国家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一理一文,环境科学专业各有特色;天津理工大学与天津城建大学同属天津市市属院校,开设环境科学专业较早,有很多需要借鉴的地方。为所调研高校开设环境科学专业的基本情况。1.1环境科学是新兴专业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设置较早,其他高校是21世纪初开始设置环境科学专业,这与我国乃至全球的环境问题日趋复杂、对环境科学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分不开。
1.2具有优势方向才能长期生存
各高校的环境科学专业都具有各自的优势方向。例如,北京大学的大气污染监测和防控优势突出;南开大学在大气污染和环境化学方面有优势;天津大学具有较强的理工科背景,与环工、化工相结合发展优势;天津理工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在水文、地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有优势。
1.3招生规模与学校属性有关
从招生规模上,科研教学型高校,如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招生人数较少,约30人左右,其中北京大学更少,其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大类招生,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共招生30人;教学研究型大学,如天津理工大学,招生60~70人,立志于培养学科基础人才,还可以为知名大学提供再深造人才。
1.4继续深造才能体现环境科学的优势
一直以来,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较难,但是环境科学是一个科学性比较强的专业,到硕士和博士阶段,学生的专业优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近一半以上本科生选择出国或国内深造。天津理工大学也致力于与国外知名高校进行合作办学,提高本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知名度。
2各单位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特点及分析
众所周知,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对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充分体现各校各学院各专业的办学思想、办学核心、学科优势和特点,包含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要求、标准学制和课程设置等内容。其中,各类课程的设置为主要内容。各调研高校关于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有共性也各有特点,各调研单位培养方案设置的总体分析如下。
2.1学科基础课:各校都不同程度含有一定学时的化学课
(1)北京大学设有普通化学(管理方向)和物理化学(自然方向)。(2)南开大学的学科基础课里含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将无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等列在专业选修课里。(3)天津大学将四大化学没有放置在学科基础课里,而是在数学与自然学科类中包含了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分析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等课程内容。(4)天津理工大学设有无机、有机、物化和分析化学四大化学课程。可见,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化学背景,为今后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治理打下扎实的基础,这点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不谋而合。
2.2专业必修课:环境监测是各校的核心课程
各校都注重环境监测课程的开设,并且设有一定课时的实验课程。南开大学似乎更加注重环境监测的开设,其将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实验设为了学科基础课。可见,环境科学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过程中,大气、水体、固废、土壤环境的质量监测是基础和核心,在此基础上,才能有序地进行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环境修复等。
2.3专业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有益补充
各校很注重专业选修课的开设,例如,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专业选修课设置学分较高,近30学分,可以大致分成生物类、计算统计类、环境伦理类、环境工程类等四大模块。
2.4实践课:各校将与环境监测相关的单位列
为实习单位(1)“985”院校,如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将实习期放置于夏季小学期进行,省市检测中心是主要的实习单位。(2)除去检测中心等单位,各校还安排了地质地貌有特点的地方的生态地质认识实习,这与环境科学主要认识和解决人文、自然与环境的问题分不开。
2.5毕业环节:各校以安排毕业论文为主体
南开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近几年认识到本科毕业生的择业需求主要侧重于设计等环节,开始安排一些学生将进行毕业设计。2.6创新与研究类:部分“985”院校设有创新研究与训练课程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设有创新研究与训练课程,主要以专业讲座为主。
3建设与发展思路
经过充分调研,汲取各单位成功的经验,我们建设和发展环境科学专业的思路如下。
3.1培养目标必须明确
我校正处在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的进程中,所以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专业素养的环境学科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以及继续深造的专业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研究院所、高校等部门从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修复、环境咨询及相关领域的工程、研究、教学或管理工作。
3.2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相比于工学学士学位,理科生就业难度偏大。基于此考虑,在构建该培养方案时,应充分学习环境学、环境地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等课程知识基础上,以环境监测为核心,建立双体系建设,分别为以环境工程学、环境污染修复学等课程为主的环境污染修复课程体系,以环境经济学、环境评价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等课程为主的环境评价课程体系,并增加相应地选修课程体系,使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和环境科学技术融合,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3.3优化课程体系
注重实践环节注重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环节,构建环境生物学实验设计、环境监测综合性实验设计、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环境污染修复课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性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工程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该专业本科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综合竞争力。
3.4建立学科优势方向
调研过程中,发现无论知名大学还是市属院校,具有自己的优势方向才能继续长期生存。我校有许多优势学科,我们可以“借力发力”,并且逐渐培养自己的优势方向。(1)首先借助本院市政工程的优势(市政工程“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连续被列入天津市重点学科,有“水质科学与技术”天津市重点实验室),主要发展环境科学专业的水体污染检测和防控,重点进行水体环境的质量评价和生物修复。(2)借助于本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优势(2010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被评为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经过“十三五”投资购买仪器设备,建设和完善室内空气环境的监测体系,积极筹配发展环境科学室内空气环境监控方向。(3)借助于本院市政工程和本校土木工程的优势,积极到房屋建筑工地实习参观,侧重发展建筑扬尘的监控和建筑场地环境的修复治理。(4)借助于本校建筑学院的优势,积极到各类建筑场地环境实习,侧重于建筑噪声的测定和防控。
3.5加强对外合作办学模式
环境科学是一个科学性比较强的专业,到硕士和博士阶段,学生的专业优势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国外多数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环境科学专业比较相近,学生出国后很多课程可以延续。天津城建大学有很好的城建类学科基础,积极鼓励学生考研的同时,可以大力发展与国外城建类大学的合作办学模式,提高自身知名度的同时,有利于开阔办学思路和视野。
4结束语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复杂和严峻,环境科学类人才的需求挑战与机遇并存。通过对国内高校的调研,天津城建大学应以自身的建筑类学科优势出发,制订目标明确的培养方案,从实践课程、专业课程模块化和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出发,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胡伟.学习贯彻十精神推进生态型城市建[J]杭州:周刊,2012(12):18-19.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环境专业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to think how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 in the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to provide its quality and lev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at the new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as been initiated. Training the applied talents with higher quality and technical ability is fundamental objective in the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 and thinks about the problem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the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the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这一对矛盾的存在,反映了高校教学中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目前我国需要大量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国家倡导构建新型职教体系,本科院校将转而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对环保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也对环境专业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环境专业教师,有必要思考和探索如何加强职业化本科环境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其质量和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学有所用,成功就业,更好地满足环保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教学做合一”源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其中“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在实践教学中应很好地践行这一朴素而非常有效的教学理论。通过动手来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强化教学的效果,理论教学一定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当二者分离,通常就会没有效率。实践、实践、再实践,把要学习的内容付诸应用,反复练习,才能真正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1 环境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作用
1.1 环境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形式
环境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实验、综合性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环境专业的实践能力可分为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1)课程实验(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环境监测)主要是结合课程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环境监测方面的动手能力。
(2)综合性实验在明确实验的设计要求和目的的前提下,让学生有充分的主动性,选择感兴趣的实验项目,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开发实验项目和方法,自主完成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组织学生参观了解环保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包括水污染治理的企业、大气污染治理的企业、固废处置和利用的企业、环境监测单位和环保设计营运单位等,主要是使学生对行业和专业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产实习是让学生深入企业,到不同的专业岗位上去,亲身感受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学习岗位工作的技能,例如在水污染治理企业,学生分别到化验室、中控室和设备管理等部门,学习各岗位的管理守则和操作规程,协助进行常规项目的实验操作,观摩工艺运行管理并参与工艺运行分析,观摩学习设备维护管理等,切实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和运行管理的能力;毕业实习主要是学生到就业单位进行上岗培训和实习,是就职前的岗前培训,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关键环节,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4)课程设计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保设备课程设计等,是配合相应主干专业课程单独设立的设计性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知识,熟悉、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及其它相关政策,进行工程设计计算、图纸绘制等,是巩固学生所学课程知识,培养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
(5)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综合性训练,由专业导师指导,由专业教师组成的答辩小组进行答辩、考核,是对学生科研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1.2 环境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
环境专业知识集自然、技术、工程、社会多学科于一体,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环境专业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具有技术性、实践性强的特点,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就是通过系统而有效的实践训练,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才干。
2 环境专业实践教学现存的问题
(1)观念上不重视。受长期偏重课堂教学的惯性思维的影响,在认识上仍轻视实践教学,仍强调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仅仅是对理论教学的一种验证,是加强对课堂教授知识理解和记忆的一种方式。这样实践教学的效果不能达到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教学做合一”中“做”的重要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2)针对性、实用性不足。在充分结合环保行业、环保企业的需求,针对性地及时调整、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方面还做得不够。环境专业的能力培养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综合性强的特点,如果不加区别,不结合行业发展,面面俱到,就会失去针对性,浅尝辄止,行业、企业需要的技能学生没深入下去学好,达不到要求,而学生学习的很多内容又用不上,实用性不足,这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无形的损失。
(3)没有调动学生的创新性、主动性。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大学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常按照教师预设的方案、步骤开展实验和设计,以验证课堂所学知识为主,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4)实践教学条件、方式和方法的不足。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学校教学资源紧张,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的问题凸显。另外,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综合性设计实验偏少,过于强调模仿和验证,结合实际课题不足,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5)考核、评估方法的不足。在考核、评估中传统的试题考试方式不再胜任,对于学生实验、实习、设计各实践环节,需要构建切实可行、规范的考评形式,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3 改进和加强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讨
根据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环境专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优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争取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具体有以下几点思考和探索:
(1)改进、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环保行业发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和充实课程内容,增加反映环保行业最新发展的实践内容,定期走访用人单位,了解企业对环保专业人才技能的需求,反馈学生在工作中存在的知识和技能缺陷的信息,及时调整、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教学。高校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性格和偏好,实践教学往往是建立在统一模式基础上的,不能很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偏好,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尝试通过一定的测试或评估,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对环保专业学生进行分类,选择其擅长的方式和感兴趣的内容,分组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
(3)采用项目引导法、问题探讨法。以科研项目、科研课题为引导,使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参与项目、课题科研,培养专业技能、才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对一定的专业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热点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4)组织环境科学协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学习、实践。环境科学协会是学生开展课外学习、实践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环境科学协会这一属于学生自己的团体中,学生具有充分的主动性,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环境监测实践,对水体、大气、噪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可以进行环保工程方案设计实践,如对校园雨污水的收集、处理进行规划、设计,或对特定行业的污染物治理进行考察和研究思考,也可以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等。通过上述实践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专业知识面,培养专业才干。
(5)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涵。将创新实践、专业技能竞赛、行业资质技能证书培训和考核等多种形式引入实践教学,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涵,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
(6)改进实践教学评估形式。通过实践教学考核的改革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对实践教学一定要研究出新的考核方式,可以借鉴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方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行业公认的专业技能考试、测评,在实践教学中开展职业资格培训考试和技能等级考评。
4 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实际能力培养的问题。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应根据教改要求,主动适应行业、企业需求,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环保行业输出更多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波.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6(5):42-43.
一、学生实践开拓性不强
实践内容太多依赖理论教学,学生主要按照实践教材规定的方案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和记录,学生不必做太多的主动思考与探索。
1.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在初次接触这门实践课,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强,仅仅想获得学分。学生不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也不知道如何结合课堂内容来实践,有不懂的问题也不提出,更不愿意与同学们讨论。在室内或野外实践过程中,如果指导教师不示范整个实验过程或难点步骤,学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2.独立工作能力欠佳。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内容是为理论课服务。教材已经充分说明了实验目的、原理及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步骤,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进行测定与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果与结论,就完成了全部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难以独立深入地研究实验,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也谈不上独立思考与创新。
3.团队协作精神不良。环境科学专业的不少实践课程需要多个学生组成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实践任务。然而,大部分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们,在野外执行实习任务时,往往想到的是自己少做、不累,无视小组中的弱势成员,相互沟通少,不协调。
二、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完善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培养出适合环境科学发展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本文以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科学的实践教学为案例,评述了教学实践的培养模式,总结了其认识实习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该专业已经探索出了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系统。
(一)建立稳定的实习地点
认识实习是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习地点的选择方面,除着重考虑区域的代表性之外,还考虑到所选择的实习地点在地域上应尽可能集中,交通较为便利等因素。内蒙古地区是以天然的草原为主的地区,而其首府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土默川平原,东为蛮汉山,北为大青山,所以实习选择主要在呼和浩特的东部与北部地区,重点认识山地森林、山地草甸、草原几种有区域特色的植被类型。
(二)丰富实习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是理工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专业的认识实习中,参看与分析往届学生实习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针对某一个已经做完鉴定的植物种,要求学生查资料验证真实性,而实习教材上没有现成内容,学生需要小组协力查资料完成。通过这样的前期准备,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改变。由于环境科学主要研究环境问题,多发生在实验室外,因此我们学校的认识实习主要设置在野外,增加了认识本地植被和环境特点的实习内容,丰富了认识实习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区域特色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野外观察力,也为学生的今后就业奠定了实践工作的坚实基础。此外,我校尽量将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以增加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针对认识实习的地点和内容,每年指导教师将设立以实习内容为主的毕业论文题目,如“蛮汉山植物区系研究”、“大青山植被的生态分析”等,学生踊跃地选择这类题目,延续了认识实习的教学结果,将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其他实践环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对比和拓展的能力,还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实习和毕业论文相结合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充分地发挥了认识实习的拓展性,也展示了环境科学专业实习的潜在应用前景。
(三)改进实践教学管理的方法
合适的教学模式能够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我校在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更好地发挥认识实践的作用。实践指导教师采用“收”和“放”教学法,来实现实习教学的合理调控。“收”是教师的教导活动,“放”则是学生训练活动。“收”的目的是教师精讲与点拨,多放在野外实习的初始阶段,包括宣布实习的任务、提出学习要求、实习纪律与安全事宜,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讲解辨识要领,并做出示范,而当学生对实习内容感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保持全班同学都整体提高,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放”的意图是让学生多自主拓展,培养兴趣,主要包括学生能够掌握、学会的内容,或简单易学的实践内容,并促进学生的互学。所以,认识实习的“收放”调控,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给予学生自我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认识实习是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巩固环境科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特别重视学生的认识实习,多方面地促进学生实践活动。
1.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指导教师划分实习小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首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与文献资料,了解与实践有关的国内外进展与动态;鼓励学生与老师开展实习方案的讨论,使实习方案兼顾教学计划与学生主动参与两方面因素;按照确定的实习方案,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必要的实习材料,开展具体的实习工作;最后,由每个学生对实习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经历这一次从认识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
2.重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独立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独立工作方法,逐渐做到“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鼓励学生多做独立实践的尝试。教师可要求学生实习前的预习与准备,带着问题实习,进行一系列独立性锻炼,将来才能更好地应付进入社会后的工作压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野外实训为学生创造了实际工作环境,给予了他们学以致用的机会,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综合考虑学生的体能和特长,划分实习小组,这有利于团队协作力的培养。通过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可以完成往届实习资料整理、野外调查、室内鉴定和实习报告撰写的实习训练全过程。几届学生的实践结果,说明实习小组的划分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这次实习,学生们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