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村集体经济论文

时间:2023-03-30 10:38:47

导语:在农村集体经济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村集体经济论文

第1篇

(一)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云和县农村审计室与县农业局农经站合署办公,没有单独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无人员编制、无工作经费,审计人员全部为县农业局的农经干部和乡镇农经员兼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审计人员职责不明确。实行“村级财务双制”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出纳业务委托乡镇(街道),相当一部分乡镇农经员兼任会计或出纳,同时农经员又兼任审计员,从而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

(三)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村级财务审计错综复杂,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全面的财会知识,而且还应熟悉相关制度和法规,目前县乡两级都缺少业务精通及技术过硬的审计人员。审计工作范围狭窄,审计事项单一,仅停留在对会计凭证真实性的检查上。审计技术手段落后,目前仍然以事后手工查账为主,依靠账务核对、盘点等方法来实施,其监督力度受到很大限制。

(四)审计程序不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主力军是县乡两级农经人员,都是兼职的。时间和精力的局限使审计工作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往往达不到要求,审计欠深、欠细,审计调查、延伸审计等手段用得不够。对审核中发现的疑问,如工程项目建设、招待请客送礼费用等无法进行详尽审计。因此,对在会计资料中未能反映的账外行为,审计监督就显得乏力和无策,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

(五)审计执行不到位。农村审计机构由于执法主体较弱,在执行决定中阻力较大,困难重重。农村审计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权威,往往只停留于查清事实、出具审计意见书,很难对被审村的审计决定意见的执行情况予以监督检查。加上近年来省市下达给县级审计任务十分繁重,难免会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二、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审计监督体系。要切实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领导,纪检、监察、审计、农业等部门要密切协作,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县级农业部门必须单独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乡镇(街道)应整合力量,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负责本乡镇(街道)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审计机构不得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部门合署设立,与纪律、监察等部门合署设立的,应明确分管内部审计工作的负责人和承担内部审计工作职责的工作人员,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教育,加大对农村审计人员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审计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支业务过硬、作风严谨、客观公正的农村审计队伍。同时,要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使农村审计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三)创新内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要不断改进传统审计办法,充分运用现有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尽快实现县乡村三级联网,不断拓展网络功能,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与农村审计监督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内部审计的效率。要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向动静结合审计转变,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审计相结合转变,逐步形成农村经济内部审计的全程监控。

第2篇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呈越来越扩大的趋势。农业经济发展所面对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2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以塘堰、水库、沟渠等为主体的基本水利设施大都年代久远,无法承担起农业生产中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二,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交通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一环,但总体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为运力不够、质量不高、道路宽度不够,结构单一,甚至有的地方还未通车,没有形成交通网络。水、电、通信设施比较落后,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设施不能承载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通信网络不发达,满足不了农业信息需求。

2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体制落后

当前农村农业生产力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耕作工具原始简单,大多时候还是靠天吃饭,土地还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从事种植业,品种单一,质量低。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农业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体制落后。农村农产品市场规模不大,运营不规范。农业市场不管是从规模、场地、监管还是农产品流通、产品质量来说,都处于初级阶段。农业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刚刚起步且发展缓慢,承担不起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乡镇企业虽有数量,但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只能进行初级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形成现代一体化农产品市场;农业产业化、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虽然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所发展,但规模普遍不大,覆盖面小,管理不健全,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资源闲置、浪费严重,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23农业科技水平低、推广应用能力不足

农业科研的总体水平低,科技成果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处于低级阶段,农业科技力量不足、投入少、资源配置不合理。虽然建立有多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但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需求规律相违背,人力财力集中在远离农村的省市级机构,而最需要支持的农村基层机构却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基本上乡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力量不足或没有,村级机构甚至是空白。政府对农业推广经费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效益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政府属性没有改变,在技术推广中注重科研特性,而不是以应用到农户田头为己任,农业科研脱离生产实际,使得农业科研成果质量不高、成效不足。城市化的发展,大批有文化、高素质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弱妇幼,农业人口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难。

24农业政策不完善

土地政策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影响土地使用效率,导致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流转障碍多。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粮食流通市场未完全开放,粮食品种顺价销售困难,粮补不到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滞后。

25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农村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缺失,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惠及广大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1着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大兴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农业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并举,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田间渠系配套。鼓励农业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奖励和补贴机制。第二,加强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增加国家财政投资,对乡村进行硬化,路面拓宽,进行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交通网络。加强农村自来水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用水质量。加强农村电网改造,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完善农村通信网络,促进农业信息化。

32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管理、加工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改变落后的农耕模式,形成现代农业。第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改变纯种植业的单一农业结构,打造农、林、牧、副、渔多种产业并存一体化立体农业。在结构调整上推优淘劣,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水平。第三,规范化建设。加大管理与培植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固定场所,扩大规模,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培植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第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入资本投入,加大技术升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管理能力,改变农产品初级加工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供、产、销产业化的机制。第五,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3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创造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良好条件。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明确各级农业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将农业发展效益作为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主要考核标准,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到县以下一线工业科技机构中,使农业科技人才真正面向一线。加大对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农业科研推广的公共财政投资力度。加快农业科技的转化与应用力度,依靠技术进步,推广节水型农业灌溉技术,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农业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施药技术;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积极开展农作物抗病虫害治理研究和种子选育。开展农业科技教育与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34完善农业政策

第一,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依法界定农民土地承包权,加强农村土地的产权保护。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家庭承包制度为基础加快土地承包权流转。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健全农地流转机制,加强市场引导,规范市场运作,加快法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健全土地供求机制,促进土地流转。第二,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深化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将商业性经营与政策性经营剥离,实现国企与其他粮食企业的同台竞争。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粮食市场的一体化。全面放开粮食经营,敞开收购、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保护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措施并举,加大农民种粮的给予直补力度,提高粮食风险基金用于直补种粮农民的比重。

第3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基础教育方面,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明显增加,基本实现了农村中小学学杂费全免,切实保障了农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农村教育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教育覆盖面也较以前更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教育状况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体制严重误导着农村的教育观念

高校扩招以后,农村父母仿佛看到了子女“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希望,无不把考上大学当作孩子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应试教育强化的是背书、做题和考试能力,结果是道德教育被放在次要地位,体音美课程大部分缺失,学生动手能力欠缺,创造力被扼杀,甚至和社会脱节。农村家庭的孩子经历十几年寒窗苦读,花费巨额学费上完大学时却发现自己既缺乏技术又缺乏社会经验和家庭背景,找工作时处处碰壁,考研考公务员时困难重重,就业情况甚至还不如技校学生,即使有了工作工资也少的可怜。这样辛苦换回的大学文凭实在是含金量太低,投资和回报严重不成正比,根本没有达到改变命运的效果。

二、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资金少,学校基础设施差

目前义务教育的经费实际上是由县、乡政府和农民共同负担,从而造成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因地区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尤其在许多较为贫困的地区,经费基本上没有保障。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些地方政府把下拨给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挪作他用,加剧了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很多地区的农村学生缺乏宽敞明亮的校舍,缺乏体育运动器材,缺乏多媒体设备,教学设施工具不齐全,教学过程单调,没有课外阅读资料,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水平低,流失率高

由于国家和地区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太少,农村生活工作条件差,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偏低,待遇差,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而且教师流失率较高。由于编制不足、经费紧张,农村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水平。缺乏激励机制,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责任心淡漠,有些教师甚至是带着对社会和生活的不满情绪来教育学生,难免对学生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影响和形成偏颇的人生观。

四、以学校为主的单向教育模式,忽视了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取代家庭、社会对孩子长生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的是基础作用,家庭在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应该教会孩子一些做人的基本常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社会教育不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心智还不是那么成熟,自控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误入歧途。

五、农村父母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教育子女的方法比较落后

农村父母经常挂着在嘴边的几句话“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对孩子的打骂毫无顾忌,却不知这些行为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还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度地夸奖,使孩子养成了骄傲自满的性格,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根本无法适应落后于人的境地,接受不了自己和别人实际的差距。还有一些父母有重男轻女思想,给子女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由于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不合理,有可能导致孩子不健全人格、心智的形成。

对于农村教育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制定适合农村环境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现行的教育体制严重不符合农村教育的需求,没有结合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和农村学生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农村的经济水平和文化环境与城市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农村应采取与城市有区别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式。

(二)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农村教育活动开展所需的基本物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至少应该有宽敞舒适的教室,有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器材,温暖整洁的宿舍,还有开展教育教学所必需的书籍和材料,如粉笔、桌椅、书本等,很多地区农村教育之所以开展起来困难重重就是因为连一些基本的材料都供应不足。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农村引进优秀的教师,对现有教师开展在岗培训。一个好的教师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应该对农村的所有教师进行定期岗位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教育学生的各种专业技能、心理辅导技能和使用现代教学工具技能等。

(四)加强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监督,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教育成果是短期内难以进行考核评估的,这导致一些学校领导不注重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学生不负责任。可以通过加强各方监督,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比如学校制定每年的教学计划安排,提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同时公布给学生家长,听取各方建议和意见,形成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三面监督的体系。

(五)加强对农村父母的教育指导。农村父母文化层次低,知识水平低,导致教育方式方法存在很大问题,学校要加强与学生父母的沟通,对其进行宣传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教育不当产生的诸多不良影响,向他们教授一些具体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方法,引导其正确、科学、合理地教育子女。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农村;新课程

一、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农村学校设施简陋,环境差,教学设施配备不全,硬件设施也不完善,条件差,资金短缺,很多实验室不达标,教师无法完成新课程规定的一些教学任务。另外,由于农村教师人数有限,学校空间有限,导致很多地区班级人数多,这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的转变非常不利,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化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但是由于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受旧的经验影响,不能把新课程教材理解到位,盲目地扩展,强调知识的一步到位,忽略了教材改革中渗透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教师对教材运用不得当,仅仅把课程视为教科书,认为新课程就是换了一个版本的教科书,教学时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学而不参考课程标准。具体表现在:

1.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偏颇。农村化学教师并没有深入理解新课程的内容和理念,对已经习惯的事物就认为是真理,不可以轻易改变。课堂上,教师就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教师的权威不可质疑。教师迈不出教育改革的一小步,学生就不可能迈出均衡发展的一大步。

2.教学方法较单一。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营造自学、合作的氛围,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来满足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引入新课的方式是从旧知识引入,有少数的学生认为教师是直接引入,学生觉得教师在进行重要内容的教学时喜欢独自讲解。通过教师访谈也发现,大多数教师还是喜欢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传授,而且喜欢设计封闭性、纸笔测验性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这样很难让学生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建议

1.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必须深入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化学教师要想与时俱进,首先要了解新课程要求下,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什么,减少了什么,必须在自己原有教学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前吃透教材,了解新教材的知识分布和教学重点,以新课程教学目标为指导,带领学生共同探索高中化学课程。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其基本教学结构在于首先要普及基本化学原理和知识,打下化学基础,然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实验技能。教师应该以此为指导,根据新教材重新梳理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将新教材中的化学教学要求与自身的化学知识融合统一,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这对于目前农村高中化学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创新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实施新的教学方法。高中化学教师的角色、行为以及课堂教学方法都要有一个创新式的转变。首先,在教师角色上,教师必须转变原本学术权威的角色,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探讨和学习化学。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中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改变以往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教学行为上,与传统教学行为不同的是,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应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监督学生学习、讲解习题上,而是要放在对于新教材的研究和拓展上,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同时,教师不仅要将目光放在自己的化学课上,还应该兼容并包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多听其他学科的课,汲取其他学科中可以为己所用的教学模式,将之融入到自己的化学课中。

总之,新形势下农村高中的化学教学必须改变原本传统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学思想。农村高中化学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打造魅力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文庆城.现代化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陈义.农村实施新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张释元.农村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及策略――[J].中学的个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5]马元.初谈课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农村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