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生活中化学论文

时间:2023-03-30 10:38:51

导语:在生活中化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活中化学论文

第1篇

在人类社会的生活中化学现象无时无刻在上演着,高中教师应把这些生活常识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使一些并不起眼的生活现象转化为高中化学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提升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兴趣,并且让学生不断思考,发现化学的魅力.例如,在讲“臭氧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知和了解,暴雨过后,如果去嗅闻空气,就会感觉到无比清香.这个例子,会让学生感知到化学存在于简单的生活中,教师再加以引导,为学生解答疑惑,雨水会让空气得到净化,空气中的粉尘会下沉,闪电过后,周围的氧气会有部分产生臭氧,臭氧可以消灭空气中的细菌,空气的质量就会提高.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的变化.

二、生活化的化学概念探究

化学学科的概念比较抽象,很难理解,这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想让学生掌握一些很难理解的化学反应,化学教师就应该运用一些生活常识巧妙地结合知识点丰富化学概念.例如,氧化的概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教授化学式,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这个时候,教师要运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品进行实验,如可以用真空包装铁粉,再用网包包装铁粉,这样是为了证明铁粉在真空下不易被氧化,铁粉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生锈现象.这样的解释,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效果.

三、化学实验生活化

高中化学课程需要大量的化学实验进行教学,这些实验最好从生活中去获取,进行生活化教学.通过日常可以见到的物品进行化学实验,不仅可以节约化学实验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真切感知化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在做化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去搜集化学物品,让学生去挖一些泥土,让学生做水果电池,让学生用纯碱和泡打粉蒸馒头.教师要充分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注重生活细节,观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高中化学结合起来.生活化化学教学,由于是从日常生活中进行学习,学生对化学实验不会产生畏惧感,化学知识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这样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认知生活中化学的能力.

四、作业趋于生活化

第2篇

1.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料

数学教师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必须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对学生就业有用的数学知识加强教育。教师要在教材中发现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上台演讲等。这些生活化的内容有助于拓展中职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数学的产生与发展,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2改编教材内容,使教学生活化

中职教师应该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活动应该从数学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因此,教师应该寻找课本中的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对教材内容作出适当调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与自己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从而培养自己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1.3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与专业相关的方面或者生活经验方面导入课堂。教师应该留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资料,例如发现家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料、寻找学校中的数学资源。家庭、社会、学校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可以将其中包含的数学资源在课堂内容中加以引用。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教师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此时,数学教师就应该多与中职学生的专业课教师沟通,了解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在课堂中加强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的讲解,以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专业课程中运用。

2.教学过程生活化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可以通过猜测、操作、观察等方式,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能够更多的接触生产实践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使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生活化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贯穿其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结合数学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相互交流讨论、自主解决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晦涩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另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实用性。

2.2作业生活化

如今多数数学教材脱离实际,做到数学教学完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非常困难。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与数学理论,将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公式,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讲解,将学生不感兴趣、不易理解的理论做出适当地改变、调整,用贴近学生生活得、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取而代之。现在使用的课本上的习题过于老化,数据资料已经过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密切,旧版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使,要注意发掘现代生活、科技中与数学相关的因素,将课本中的习题进行适当的整理、改编,尽量多布置一些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数学作业。

2.3以生活情境作为课堂引导

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于数学问题的提出,如果能结合生活经验或生活实际,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讲到“角”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若学生使机械专业,再引出概念是,可以先拿来一个铁管、螺丝和扳手,在课堂中找一位同学将螺丝拧进铁管,记录拧进和拧出的全出,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圆,得到角的概念。

2.4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中职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越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就越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中职学生的这一特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总结

第3篇

1.借以生活现象,导出化学知识

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要有意识地把教学内容和生活挂钩,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现象中提炼出化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生活常识.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常出现的一些情况.比如,热水瓶用久了会有水垢是怎么回事,水垢的成分是什么,或者怎样去除之类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学习.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化学的运用.当然也可以用学生不曾接触过的方面去吸引他们.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的茂盛是什么原因,新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点又是因为什么等,从学生难以接触或者从未留意的方面下手,在吸引他们学习的同时,也普及了生活知识.不仅如此,学生都具有好奇心,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更有兴趣.学生学习了新知识,还在学的过程中将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

2.生活情境再现,体会化学知识

生活情境的再现能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脑海中的化学知识,使学生有学习的欲望与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但又有挑战性且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学时采用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情境,可以在上课时拿出一包盐,提问学生盐为什么会变潮.或者,拿出水资源保护的资料,让学生解释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水不能直接饮用,等等.教师还可以用漫画引起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对于一些难懂的理论知识,可以在学习后举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是哪个知识点,在此之后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些包含知识点的实例,教师打分或者学生之间互相点评.互通有无,在交流中学习知识.

3.积极参与实践,切身认识化学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实践也实现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生学习不能束缚,不能把他们圈在条条框框的规矩中,要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去学习知识,检验知识,在生活中巩固知识,在此基础上再提高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让学生在学习皂化反应的时候去学习怎样做肥皂,手工皂的制作过程就是课本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内容,这就是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也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因为科技进步而逐渐消失的生活知识,如胶片的曝光原理,这其中也有丰富的化学知识,或者让学生学习知识后自行进行一些化学小制作,借以巩固知识和使化学知识生活化.

二、生活与化学:用化学方法去理解世界

1.用化学眼光去看世界

化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提高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要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去把遇到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化学化.逐步把生活知识化学化,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化学知识.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比如,在学习消毒剂的配置后,让学生动手写一份消毒剂的宣传单.在自己动手中获得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拓展,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就在身边.布置下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找寻生活化学,在寻找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

2.用化学眼光去解决生活问题

前段时间的消毒剂中毒事件,就是化学知识生活化不到位的后果.如果这位妈妈有这段知识,就不会出现这种意外.教学中可以用作例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此事件中理解到化学在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中的重要地位.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接触社会,贴近生活和化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把自然搬进课堂,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带学生多进入社会,在社会中学习知识,把化学知识生活化.走进服装商场了解材质间的区别,走进珠宝店,分析宝石的成分和保养.让知识在生活中亮起来.在发现问题后思考一下,能不能用自己学习过的化学知识解决,深切明白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终身学习时代,提升社会人士的化学知识

社会人士化学知识的缺乏会导致各种意外的发生,而如今,学生学习的范围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现在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未来打下基础.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同时,也要回家为父母普及化学知识,在使爸妈学习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结语

第4篇

针对应试教育带来的一些问题,体育教学应该尽可能的寻找合适的方法进行弥补和挽救。笔者认为,中等师范的体育教学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束缚,将体育教学进行“生活化”。所谓“生活化”体育教学就是要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之中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概念。

二、实现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建议

1.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生活情境以促进教学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创造生活情境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体育教学内容的备课阶段教师就要明确教学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在进行运动介绍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介绍运动的起源、背景还有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如果在学习之中遇到了问题该怎么办。此外,教师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上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尽可能的用实物演示、游戏讲解等有趣直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在学生基本掌握相关运动的基础技能之后教师再有意识的将动作进行具体化,并且有针对性的提高运动的难度。有可能的话教师还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这样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就会更加的深刻。在进行实践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和了解,通过肢体语言的沟通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入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慢慢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有意识的创造共赢的结果

体育运动是一项竞技运动,因此其难免会出现输赢的结果。但是中等师范的学生因为年龄、阅历还有生活经历等原因其对于输赢却不能很好的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在需要的时候有意识的创造共赢的结果。其实运动本身目的在于锻炼身体以提高身体素质,出现胜负输赢等情况是对体育的不尊重。在胜利者出现的同时必然也会出现更多的失败者。而如果失败者不能很好的接受失败的结果那么其对体育的热情必然会慢慢的衰减,长此以往这个人也肯定会越来越远离体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在锻炼的过程之中应该有意识的进行团队运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能力。举个例子来说,笔者在教学活动之中一般都会让学生进行团体运动,比如四百米接力跑还有多人往返跑等。在确实没有办法进行团队合作的运动之中也尽可能的保护学生成绩的隐私。比如在一千米测验之中,虽然学生没有办法进行接力跑,但是在现代仪器的帮助之下笔者会让学生不在同时起跑,而是让学生一个一个分开起跑,这样学生在终点的时候就只告诉学生他本人的成绩,其他人的成绩只有笔者自己知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比较好的保护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给学生更多的自由

传统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对学生的要求和束缚太多,学生自由发展的天性受到了严重的压抑。传统体育教学之中对更多的考虑到体育教学的系统规范性,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考虑情况欠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消极的阻碍作用。人生来就有追求自由的冲动,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也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意愿,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体育教学和学生的个性自由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教师通过合适的方式完全可以“鱼和熊掌兼得”,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要求,并且将之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多给学生安排团体合作和自由活动的机会等等,这些都可以有效的帮助实现学生自由和教学需要之间的和谐共处。

4.将社会生活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其实体育的起源就是生活,因此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教学过程之中有意识的引入社会生活帮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社会生活的引入可以首先同当地的民间运动引入开始。传统的体育教学资源可以有效的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比如民间游戏、民间竞技等项目通过有针对性的改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此外学校周围的社会资源也可以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登山、游泳、长途耐力跑等都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很好的选择。

三、实施体育教育“生活化”的建议

1.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实施体育教学生活化一定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让学生和家长了解体育教学“生活化”的意义所在,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要针对社会和生活的需要有目标性的进行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吸收生活之中的基本要素

第5篇

摘 要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对现代大学生的覆盖和影响越来越广。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本文将对主要的影响因素及负面影响因素进行论述分析,对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积极促进良好的体育氛围和传媒文化的形成,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关键词 大众传媒 体育信息 现代大学生 体育生活

在现代社会,体育离不开大众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也离不开体育。社会越发达,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就越密切。可以说,媒体已经成为当代体育存在空间的重要纬度。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思考已经成为当今体育界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目前现代传媒传递的信息纷繁芜杂,包罗万象,致使很多大学生已接受大众传媒体育信息时丧失了辨别能力,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生活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体育知识方面的影响

随着我国体育热潮的逐年增高,报纸、杂志、电台等宣传媒体中“体育园地”不断扩大,其宣传数量之大、报道类型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的发展,使大学生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丰富的体育知识。比如,一些“贵族”体育运动——高尔夫球,这项体育运动传入我国较晚,在平时体育生活中以大学生的经济生活条件是不可能接触到的。因此,对此项目感兴趣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他们想得到的相关信息,可以了解高尔夫球的比赛规则,从而丰富大学生的体育生活。

(二)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开始意识到体育运动不尽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品质,还在塑造健全人格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也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体育价值观形成是有外界因素影响的,特别是自己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现代传媒都是学校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对他们进行刺激,促使其对体育从感性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对于体育课在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学校大量扩招后,因受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课程在内容设置,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会对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态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去认真对待和解决。

(三)偶像崇拜方面的影响

随着现代通讯设备和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体育名星利用大众传媒打造并发展在大众面前具有较高知名度、名誉度的运动员形象越来越多。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重心向高等院校转移,打造学校体育名星,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可以用来吸引人、筹集资金、提升品牌,为学校竞技体育繁荣发展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在偶像的崇拜中,99%以上是影视界和体育界“明星”,他们为自己崇拜的体育明星加油助威,甚至不怕长途跋涉,请明星偶像合影、签名,收集有关明星的生平资料及爱好,穿明星代言的服装,用明星选用的体育器材,甚至打扮成明星模样的发型,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所崇拜的偶像身上,体育明星对大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

二、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现代大学生体育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体育暴力方面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若传媒的报道虚假失实,或经常发放含暴力和不道德成分的体育信息时,他们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熏染,思想行为受到不良影响。如游行引起的交通阻塞,以及诸如球迷骚乱、烧扫帚、扔瓶子、敲打来往的车辆等行为,都包含着暴力的因素。然而,人们没有注意到,各种偏执的宣传却在不断升级,金牌的价值越来越大,而体育自身的价值却越来越淡漠。过热的宣传把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运动员的期望带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并形成极度的感情倾向。

(二)丧失了大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

传播学先驱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曾指出:大众媒体具有麻醉精神的消极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让人们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第二,由此剥夺了人的行动能力。如今的媒体尤其是电视和互联网,画面形象逼真,声色并茂,内容丰富多彩,大学生还处于不能够完全控制放纵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如果过分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媒介和网络带他们的虚幻满足,会使他们丧失参与体育的热情,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观看比赛和节目上。

三、结论与建议

从整体上来说,由于大众传媒的传播作用,体育健身逐步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媒通过传播体育知识、体育比赛、体育娱乐等有关信息,增加大学生对体育的了解,增强对体育的关注,养成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和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体育价值观、行为方式教育,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对于体育媒介工作者,应注意规范体育的专业性宣传。其次使用多种形式的体育教育方式,打造良好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最后要正面宣传“体育明星”,给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明星榜样。

参考文献:

[1] 陈龙.现代大众传播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3.

[2] 林勇虎.体育的社会学探索[M].万卷出版社.2005.5.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改革 化学教学

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知识的传授为基本宗旨,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化学的学习和化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从而活化化学知识,教师应该协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又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社会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内容对引入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行筛选并确定合适的结合点来开展教学。以下主要论述将生活中的化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相渗透的实施策略。

一、课堂内外联系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化学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等,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说都能很好地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本文就当前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不能紧密联系的现状提出将生活中的化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的相关教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社会生活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接受这样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愿意在教学中付诸实现,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注意搜集各种新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各科知识的普遍联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的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化学与生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1):58-59.

[2]李琴.将社会生活中的裕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D].华中师范大学,2008:3-27.

[3]张俊英.现代生活中的化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第7篇

关键词:新高考;化学教育;学科文化;多元评价

随着2015年新的高考相关的政策的颁布,高考科目及录取工作都有了革命性的改变[2]。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高中教师,无疑影响是最大的。化学由高考理科的必考科目转为学业类型的考试,随着这一改变化学的教学肯定也要随之进行大幅改进。回顾近几年的化学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各地都兴起了新课题、素质教育等多种新形式的课堂教育模式[3-5]。但是这一切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进行的有点举步维艰。在高考难度大的前提之下,教师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的时间来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校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在学校大多把空余时间用于做题,这也是各个学校的要求知识过关。教师把总结好的结题模板灌输给学生,甚至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把化学教学变成了一种纯粹记忆的模式。教师把知识点分割成不同的模块,提供解题的途径和方法,有时这些途径或方法都是脱离化学知识本身的。这就把高中化学教育变成了教师和高考命题人的一场博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该是高中阶段一门让学生感觉很有趣很新颖的学科,但是以上的这些行为极大的剥离了学习的乐趣。化学的学科价值不应由高考科目非高考科目,高考成绩的高和低来决定。新高考模下笔者认为作为一位在一线的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准备。

一、讲学科文化,强化学生科学素养

现在很多同学经过三年的学科的相关练习,能够解答一些很难的习题,但是如果谈到学科文化如化学学科发展历程,化学学科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化学学科知识的背景等等。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心里是很模糊的,如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对有机物苯的学习。苯的结构在书本上的体现很简单,但是实际上从苯被发现到结构初步确定出来中间经历了大约四十多年的历史。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接触这些内容,他们中一部分人把化学实验看成是很好玩很容易的一件事,对化学枯燥艰辛的一面没有认识。这些在他们以后升入大学后如果继续从事化学类相关学科的学习时不容易沉下心来艰苦钻研和研究。在新高考模式下作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把化学科学严谨一面体现出来,让学生真正了解化学的相关文化,真正热爱化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真正的内涵。

二、课后发散,锻炼能力

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尤其理工科毕业论文撰写近年来被媒体诟病,究其根本原因是现阶段在高中阶段科技类的论文的撰写几乎绝迹。尽管新课程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了,但是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并没有实质改变。对学生的考察一直是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出来。尽管现在中国的论文总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但是从媒体的调查来看普遍质量不高,引用率低[6]。笔者认为撰写科技类的小论文应该是作为一名高中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作为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小论文,字数不必太多,但是对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手段。这要求学生自己找途径来获取所需素材,自己甄选素材。如果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熟练掌握这些技能,那么相信他们在大学撰写毕业论文是相对要更为轻松。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他们通过一些社会调查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在新高考模式下积极尝试的一个方向。

三、多元评价,解放思想

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在破除“一考定终生”和“唯分数论”都做出了很多很好的尝试。这些政策同样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方向,在学校评价一个学生是我们应该引入多个因素来全面考察。就化学学科而言应该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模块来考察学生,理论和实践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各占相当一部分的比例。例如某个学生有可能理论学习不是特别透彻,但是有可能在学期学习阶段设计出来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或者完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社会调查。这些在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中应当予以体现,而不是单纯的像以前一样学生的成绩单就是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之,教育应该是教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现阶段的高中化学应该准确来说大多只能说是教学而不是教育。随着新高考的来临希望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能够将化学教育回归到应有的轨道上来,化学教育应该提供给高中学生一些更为实际的能力。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亲自体会化学的乐趣及其中的艰难之处。这对学生能够走的更远是有很大帮助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参与实验希望传递给他们化学学科中不怕失败,为了真理漫漫求索的精神,以及由此给予学生一些人生指导。新高考模式下,化学教师能有更大的自由,教师自由才能引导学生自由。教育应该基于书本知识的教授但是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高于课本,着眼于更远的未来。今后的化学课堂应该可以更为开放,在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之后应该鼓励其应用于生活实践。化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品格。让我们的学生有能力动手去解决问题,有方法来分析问题,有意愿去思考问题。希望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化学能真正走向教育而不是仅仅只是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汪玲.四川高考明年全部回归全国卷2020年实施新方案[EB/OL].

[2]高升.新轮高考改革高中将迎三大变化[EB/OL].

[3]侯晓丽.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2):1-5.

[4]惠婉婉.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之我见[J].长安学刊,2013,4(5):90-92.

[5]陈玉兰.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0,13(13):38

第8篇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高中化学教学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变化和新特征。在新版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学工作者强化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在教学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拓宽思路,实现化学学科由“课本化”向“生活化”转变[2]。

举例来说,在讲解“油脂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例子,联想油脂的化学特性,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有过利用汽油清洗油脂的经历,因此,在对油脂性质进行讲解的时候,要充分列举这些生活现象,深入阐释油脂的化学成分和化学作用过程,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通过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注重实验,突出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高中学生具有较大的升学考试压力,很多老师也将教学精力都放在学生分数的提升上,化学实验在课堂上的时间被大幅压缩,由于实验机会的缺失,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强化课堂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化学课堂学习效果[3]。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探索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离不开实验教学的支撑,要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化学实验现象,进而达到激发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目标。

通过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科态度和学术探索方向。强化实验教学,可以实现化学学科知识的应用落地,提高学生对于学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倡导科学精神,实现学科设置的最初目标,发挥高中化学学科的作用和功能。

比如说,在高中化学体系中,很多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验性,部分课程还明确要求开展实验研究。在进行“身边的化学问题研究”一课的时候,其中有实验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84消毒液性质”研究。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指导和实验引领作用,先让学生在4个实验广口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84消毒液,并观察广口瓶中的溶液颜色,然后分别加入不同成分的溶液,观察广口瓶内的化学反应,通过对溶液呈现出的不同颜色的观察和记录,分析其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探索84消毒液及对应配比溶液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教学,将抽象的化学元素和化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化的化学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同时通过实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4]。

三、构建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大化学”的学科观念

在高中教学阶段,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认知能力,因此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可将化学知识拘泥于课本,而要培养学生构建“大化学”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并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简单的学习课本知识,而是要养成化学思维和化学视野。在现实生活中,化学现象和化学变化无处不在,要学会从化学角度观察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学会分析问题,探寻解决方案,真正实现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讲授课本知识,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化学动态和化学前沿知识[5]。比如说,在“蛋白质和核酸”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新闻影片,向学生展示清华大学课题组在蛋白质复合体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感知化学的发展动态和学科魅力。

第9篇

一、化学教学情景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学习之地,天天是学习之时,人人是学习之人。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不要简单地把学生看做一张白纸。在正规的化学课堂学习之前,父辈的告知、自己的观察或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给与等等已经让学生形成了自己对于生活中某些物质或现象的模糊理解。那么我们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已有的生活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主动构建新的化学知识网络。如学习《爱护水资源》时,可通过展示学生提前准备好自家附近受污染严重水源的照片引入;可以通过展示生活化且外形相差较大的钻石戒指、炭笔画、焦炭等物质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金刚石、石墨和C60》;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以生活化的问题“为什么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涂抹可以减轻痒痛?”引入;在学习《溶解度》中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因时,演示生活化的场景---打开摇晃过的汽水引入。化学教学情境生活化将化学知识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一点一点地展示给学生,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二、化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但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过度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情、生活和实践,导致很多学生生活经验严重缺失。每学期我总会遇见成绩不错的学生问一些“化学弱智题”,比如“――老师,如何区分酒精和汽油?――闻气味。――老师,这两个闻得出来味道不同吗,我从来没有闻过呀,考试的时候我怎么知道”。或是试卷中的一些生活题,学生们的答案也是千奇百怪,总让人哭笑不得,比如“――如何防止铁锅生锈?――刷漆;用真空装置包装起来;撒盐”。这样的学生缺乏从生活中学习的能力,也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更不用说创新的能力。

面对这样的学情,我们更要注重化学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手。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准备各种来自生活中的实验素材。开学我就按物质的分类让学生收集化学素材,比如铜丝、铁钉、铝丝、锌皮;碳棒、生石灰、铁锈;食盐、蔗糖、小苏打、苏打、大理石、石灰石、熟石灰、注射器、各种饮料筒及各种说明书等。这些物质的收集既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以后教师的实验教学和学生的实验探究做好了准备。其次我们可以把实验生活化。如《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可以由学生制作简易净水器;《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可以由学生根据所学灭火原理,自制简易灭火器;《第十单元 酸和碱》要求学生自带厕所清洁剂、洗洁精、洗衣液、炉具清洁剂等,由学生按照pH试纸的使用方法当堂测定其pH值。或者我们还可以将教学知识选择性生活化。如《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中为什么“人心要实,火心要空”,从而学生认识到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中为什么“真金不怕火炼”,学生知道金的活动性弱,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等。

化学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生活,化学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有所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生活化知识的学习,很容易?w移知识,学以致用,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化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化学作业布置生活化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很多老师认为这是学生“题海战术”的最佳时间,往往布置大量的课本作业,学生苦不堪言,哪里还有时间将课本所学转化为生活实践,何谈“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