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05:29
导语:在工民建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墙体节能应用
工民建工程节能设计中,外表面由于是能耗主体,因而成为了重要的管控对象。通常可采用有效的保温方式实现环保节能目标。例如外墙内保温技术或是外墙夹层保温以及外保温手段。针对墙体内表面,可应用保温材料,确保雨水不会造成较大影响,该方式应用起来相对简便且销量较高。对于建筑墙体外保温,需要外墙体之外应用保温材料并加盖防水涂层,进而有效的预防太阳辐射,抑制对墙体形成的危害影响,令墙角或是梁等方位更加便于处理,抑制热桥问题,实现冬季保暖以及夏季隔热的目标,预防墙体应力造成的损坏影响。
1、2屋顶节能技术应用
工民建节能施工中,屋顶维护结构较为重要,对建筑项目环保节能以及屋顶保温隔热效果显著。当前,较多建筑工程为更好的实现保温隔热目标,位于房顶设置了保温层。通常选择在防水层以下填充导热系数较低的轻质材料,以达到预期目标。例如,位于隔热层加设膨胀珍珠岩,或是应用玻璃棉、苯乙烯泡沫材料等。当前,绿化工程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工民建工程屋顶设计中,应用草坪或是花园,不但同大自然亲密无间,同时可起到美化环境以及保温隔热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1、3门窗节能技术应用
工民建施工中,门窗为主要的耗能部位,其能耗比例可达到建筑工程消耗能源总量的一半。因此,门窗施工环节更应采用有效的节能技术手段。例如可应用新型玻璃材料,有效的调节宅窗以及墙比,合理的提升住宅外窗整体气密性,进而在一定层面控制热能损失导致的能源耗费现象。由于低辐射玻璃体现出较低水平的反射率,因此可提升保温性能,实践应用中可合理的选择应用。另外在把控宅窗以及墙比的过程中应确保北、东、西、南的比例分别低于20%、30%以及35%。还应确保住宅外窗呈现良好的气密性,为实现该目标,可采用密封性能优秀的新型材料,也可通过加装泡沫塑料封条达到预期目标。
1、4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
可再生绿色能源包括水电能、太阳能以及风能或是地热能等。当前,该类能源更多的应用在大众日常工作、生产生活与工民建工程施工设计之中。太阳能应用方式具体为加装太阳能热水器,使得光照以及热能可源源不断的传输到工民建工程中。另外还有一类不断推广的资源为地热。其呈现出低污染、应用成本较低的特性。可在寒冷的冬季满足工民建项目采暖需求,同时可达到夏季制冷的目标。该过程仅需要应用地源热泵使得地壳更深层次的热水被抽取出来。新时期,工民建工程施工建设中,显现出了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因此,需要科学的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能缓和矛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意义
工民建项目施工建设阶段中,节能技术实现了良好的应用与推广,同时受到较多单位甚至是国家的鼓励与支持,体现出了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说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应用节能技术手段不但可提升工民建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节约成本投入。还可全面优化工民建项目构造,推进温床、墙体保温技术与采暖、空调节能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引领相关产业的全面更新域优化。另外,工民建工程应用节能技术手段可节约有限的资源,更广泛的引入太阳能以及天然绿色的低污染资源,对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使成本费用得到有效节约,并可提升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实现双赢发展。
3、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发展
就当前我国工民建工程节能状况以及现实国情,应进一步在建材应用创新上狠下力气,确保环保、节能建材的合理应用。实际上,节能技术离不开节能材料的合理应用,因此建材创新为技术发展创新的核心基础。科技发达的今天,新型材料的研究开发正在广泛开展。然而,我国较多新型材料的应用仍旧依靠国外进口,使得投入成本费用居高不下,会进一步加大我国财政压力。为有效的解决这一矛盾问题,应积极向着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真正的节约能源。针对新型工民建工程项目的材料研发以及独立生产,政府单位应扩充投资力度,积极的突破技术难关,推动工民建工程节能技术的丰富应用以及高速发展。另外,应注重的研发人员的教育培养,如果单纯的依靠新型材料不能使节能环保技术得到有效发展,因此需要优秀的技术人才方能推动节能材料的丰富、蓬勃发展。相关单位应制定系列化的奖惩激励措施令掌握先进技术方法的高新科技人才积极的参与到实践工作之中,为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多元化发展贡献应有力量。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之上积极的开发研究,依法规划设计,编制合理科学的节能标准,确保先进技术的全面落实到位。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工民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资源,因此要加强对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改造工作。节能环保技术是在新时代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把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到工民建施工中可以有效的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促进建筑行业的集约化发展。(1)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可以循环利用,所以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应用可以节约施工的成本。(2)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应用可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缓解资源紧张的现状。(3)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节能材料的有效开发和高效利用。(4)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人们寻找新的环保、绿色能源,可以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5)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促进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高整个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水平。(6)建筑行业所跨的领域比较大,涉及施工企业、建设企业、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人文科学、地质地矿等多个领域,因此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运用节能环保技术有利于节能环保技术深入到其他的领域并得到发展。
2节能施工技术在工民建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太阳能节能技术
太阳能节能技术也叫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太阳能节能技术主要是通过吸收太阳能辐射,然后通过自身的转化产生的热能,之后将产生的热能传送给需要的物体。在工民建筑的楼顶安装太阳能节能系统可以充分的利用丰富、绿色环保的太阳能,并把它们产生的热能转化成电能,以便居民采暖制冷。
2.2采光节能环保技术
采光节能技术就是把大自然中的光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能源,在以往的工农建筑中仅仅对侧面进行采光,由于受空间的限制不能充分的利用自然界的光资源。利用采光节能技术进行采光可以全方位、大范围的进行采光,采光的质量好且效率高。
2.3节能技术在建筑屋顶的运用
在工民建筑屋顶的工程施工中,可以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例如浮石砂保暖屋顶面,还可以利用倒置型或架空型保温屋面节能技术设置屋顶。进而实现工民建筑节能的目标。
2.4节能技术在建筑围护的运用
在墙体的外部使用防水材料和保温材料形成外保温层,在墙体的内部全部使用保温材料形成内保温层。外保温层和内保温层的结合不仅对屋内起到了保温的作用还可以减少实体砖的使用,节省了建筑材料。
2.5室内采暖供电节能技术
室内采暖节能供电技术主要运用的是水源热泵系统和太阳能系统。利用水源热泵系统可以把外界的热能转移到室内,进而达到采暖的效果。利用太阳能系统可以把丰富的太阳能热量转化为电能,给住户供电。
3不断的改进节能施工技术,使其更好的为工民建建筑工程服务
把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到工民建施工中可以有效的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促进建筑行业的集约化发展。所以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充分的利用各种节能环保新技术,节约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缓解资源紧张的现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新能源的开发,提高整个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水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环保技术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完善,这样才能发挥它在工民建筑施工中的最大用处。首先要建设节能环保技术体系。国家要制定节能环保技术使用标准,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技术的管理和控制体系,使工民建施工中运用节能环保技术更加的规范。其次要加速发展新的技术,加强与国外的节能技术交流,借鉴和引进国外的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新理念。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不断的研发和改进,提升节能环保技术。第三,要寻找新能源,把新技术和新能源相结合,运用到工民建工程的施工中起到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4结语
1.1外墙的防渗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外墙渗漏主要表现为局部裂缝或局部渗漏,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外墙的防渗工作一直是工民建筑中的施工重点。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可以达到整体规划的基本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根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站在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角度俩来看,外墙裂缝一般都是一些不对称、不规则的裂缝,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相互交错的复杂裂缝。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施工中各个方面的因素,处理施工中存在的施工隐患,确保施工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目前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外墙施工的各个环节和施工步骤都会对工程的裂缝类型和防水性能造成影响,所以,在处理防渗问题时,要全面了解容易出现裂缝的施工环节。
1.2卫生间和厨房的防渗技术
卫生间和厨房是建筑中用水量最多的地方,如果防水工作做不好,就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所以,在工民建筑工程施工中,卫生间和厨房的防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施工时,厨房和卫生间的高度要低于卧室和客厅地面20mm,在结构施工时,要将高度差做出来,并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起坡,地漏口要超出邻近地面100mm以上,在墙根向上300mm内进行防水层的设置,卫生间墙体和厨房0~180mm的范围中要进行抹灰,并掺入防水粉,穿楼板管道和烟道使用微膨胀剂和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堵,将管道的四周凿毛,并将其清洗干净,将模板支撑好,使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堵,管道200mm的范围中,从管道边部向外部进行找坡,在进行卫生间和厨房的防水施工前,要先进行试水工作,当有渗漏的情况出现时,要将渗漏的源头找出来,并对渗漏进行处理,最后根据设计的要求,涂抹防水涂膜。
1.3门窗防水漏的方法
在工民建筑中,门窗属于使用次数比较多的地方,所以门窗的防渗难度相对来说也比较大,需要施工人员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操作技术。在进行门窗防渗的工作中,要重视门窗的安装和日后的使用,门窗的面积和活动次数都会对建筑的美观造成影响,而且对建筑者以后的使用也会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处理门窗渗漏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在进行外墙铝合金窗施工时,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铝材,并达到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在搬运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损坏、变形和扭曲的情况,如果出现变形则要进行报废处理,不允许人工处理后重新进行使用。使用的配件要可以达到使用要求,保证门窗在按照完成后,在封闭的情况下,没有风可以吹进来,如果有风吹入,要重新封闭不密实的地方,直至不在感受到风吹进来为止。窗框按照好后,要进行塞缝处理,通常使用集合物和硬物防水砂浆进行施工,按照1∶2的比例进行填实,使用改性防水砂浆涂抹在外墙两侧,安排专人检测塞缝,内窗台和外窗台之间的差值要在20mm以内,窗眉做成鹰嘴装,坡度要在20%以上,并使用防水性能比较好的外墙涂料对板底进行涂刷。
1.4屋面的防渗
在工民建筑施工中,要保证屋面板的施工质量,组织专人对房屋防水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由于屋面板除了具有承重和保温隔热的作用以外,还可以有效的预防渗漏情况出现,一般屋面渗漏主要出现在檐沟、天沟、出气孔管道等地方,对于这些渗漏,主要使用以下方式进行预防:(1)全面调查和分析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地理位置、天气的湿度和温度,并根据这些因素对温度卷材和防渗漏材料进行检查。进行涂料和卷材的施工时,要根据施工规范进行施工。(2)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浇筑时,为了避免温度降低出现裂缝情况,要保证浇筑施工的连续性,在浇筑钢筋混凝土时,要保证振捣的密实性,防止出现漏筋和漏浆的情况。(3)在找平时,使用的材料和结构要具有良好的刚度,而且强度和结构要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坡度要合理,从而来避免形成渗漏和积水。
2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2.1选择混凝土材料
(1)砂。一般选择细骨料砂进行施工,对砂的级别、质地、细度模数、有害物质含量、含泥量等进行检查。
(2)水泥。由于水泥的标号和品种比较多,因此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的位置选择合理的水泥标号和水泥品种,对于强度比较高的混凝土,要优先选择标号比较高的水泥进行试配。
(3)外加剂。选择外加剂时,要对生产厂家许可证进行检查,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前,要做好试配试验,确保外加剂混凝土和水泥想适应,查看其是否可以达到混凝土设计性能的相关指标,此外,要说明外加剂的有效日期,对外加剂的剂量进行控制,不能随意进行添加。
(4)石子。对于粗骨料石子,要重点对石子的级别、质量、含泥量、最大粒径、针片状颗粒含量等进行检查,通常会使用颗粒直径为1~3cm的碎石,不允许使用混有煅烧过的白云石和石灰石作为施工材料。
2.2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1)在浇筑混凝土前,首先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扫工作,在混凝土浇筑面检验合格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2)在浇筑混凝土时,使用平铺法或台阶法进行施工,不允许使用滚浇法进行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的厚度、施工顺序、施工方向、分层进行施工,保证浇筑面的平整度,在进行混凝土墙体的浇筑时,一般将厚度控制在30~50cm之间,并保持均匀、对称。
(3)为了使老混凝土面和新混凝土面可以充分的结合,在进行首层混凝土的浇筑时,要铺设和老混凝土标号相同的水泥砂浆,厚度为2~3cm,铺设砂浆的面积要和混凝土浇筑的强度相适应,避免出现砂浆过厚或过薄的问题。确保混凝土铺设厚度的均匀性。
(4)在进行工民建筑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时,如果出现比较多的溢水,要及时进行清理,并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灰浆被带走,不允许出现在模板上开孔的行为。
(5)在浇筑混凝土顶板时,要注意设置科学的变形位移观测点,安排专人定期对模板进行观测,查看是否有偏移的情况,此外要安排专人对模板进行检查和加固。
3结论
些积极影响。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管理;问题;控制
0前言
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成为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的重点。其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偏多,同时其管理过程相对比较复杂,然而,为进一步确保工民建工程施工质量,我们应该对工民建工程深入研究,以便提高施工质量。
1我国工民建施工现状
(1)施工复杂,很难实现有效的管理
施工过程相对复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施工参与人数较多、物料投入过多。而造成上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民建工程属于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施工人员较多,特别是在施工场地,不仅人员多,而且人员素质有高有低,这样一来,在管理上难以对每位施工人员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在施工最后,如果出现个别施工人员违规操作,从而损害到工程施工质量现象较多;第二,由于对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物料投入种类较多,给质量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物料质量层级有多种,从而对工程的精准控制相对较难。
(2)施工资料存档相对落后,对施工管理带来一定影响
工民建施工管理除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材料等进行管理之外,还必须注意对施工资料存档管理。现如今,此点极易被建筑企业所忽视,误认为此项工作只是一种形式,如果有必要,也或者是在工程竣工之后,再将相关材料补齐。针对此情况,施工管理工程很难正常按照原有计划进行施工,而对于施工的管理也只是凭借以往的施工经验,缺少合理的依据。特别是在工民建工程最后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时,在处理时会十分麻烦。
(3)施工质量检验不达标,存在十分严重的管理漏洞
由于工民建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因此,它必然会受到很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影响范围很难进行统计,所以,我们在进行施工管理时,通常是采用抽样检查的方式,同时,这必然会对建筑质量埋下诸多安全隐患,出现诸多施工环节不完全符合相关的标准规定,这是和国际标准相差相对较远的。
(4)施工管理意识偏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相对较高
现如今,安全管理意识在工民建施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其施工管理关系必然会对工民建工程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是,目前有大量部分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未对安全意识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造成现场施工人员对此重视程度不够深,比如:在施工现场,有些施工人员不按照规定要求,佩戴安全帽等。
2影响工民建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分析
(1)施工环境
可以说,施工环境会对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巨大影响,这样一来,在施工前,相关人员必须要对施工环境进行考察,从而更容易找出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科学、合理的利用有利的因素,从而将那些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才能将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缩到最小。其中,施工环节因素主要包含,地理条件、天气变化、噪声等,如果处理不够得当,那么势必会对工程施工的进度与质量产生巨大影响,甚至会埋下一定安全隐患,同时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施工的机械设备
近几年,因生产工艺的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得建筑施工设备数量与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技术含量也得到了快速提高,特别是施工机械设备,对工民建工程质量会产生巨大影响,而只有选用合理的设备,才可以大大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为工民建工程提供可靠保障。
(3)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质量也是影响工民建工程整体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施工单位在选用材料时,必须要选用经济实用的材料,切实提高采购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并且,还要更好的把握施工材料市场发展趋势,避免因受利益因素影响而在施工现场中出现劣质的材料,减少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3切实提高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有效对策
(1)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安全管理质量
对于现代化的建筑企业来说,必须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将安全第一摆放在最前端,从而最终实现零事故率的目标。这样一来,在具体的施工管理工作中,要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作业时,要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此外,也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安全小组对施工人员施工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把安全管理落实到位。
(2)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所以,对于施工现场管理来说,要逐步强化对工序质量合理控制,一旦在施工最后出现偏差,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将其消除,从而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质量。此外,还要定期对工民建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避免质量事故的出现。
(3)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训
由于当前工民建工程的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差,因此,尽管已经具备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但依然缺少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我们必须要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有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才能够使施工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与此同时,使工民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步。
(1)施工材料管理不够系统合理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民用建筑施工所需的建筑材料种类日益丰富,这也导致了建筑材料管理难度的加大。很多施工现场还存在着施工材料分配放置混乱的现象,一些建筑材料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类就随意的乱放,会降低其使用效果,或出现过期废置的现象。
(2)没有进行严格的施工现场环境监管
虽然现在很多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设置了屏障,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施工人员的随意进入,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很难被切实地利用去保证施工的安全性、环保性、优质性。不仅如此,一般的施工现场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导致周围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威胁到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因此,相关的施工管理者针对这种状况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整治是迫切需要的。
(3)施工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完备常常使原有的施工管理标准与规定成为摆设,不能真正发挥其实际的监察管理作用。很多施工现场都存在着施工管理秩序模糊混乱、建筑材料摆放不分不明、材料没有进行及时有效利用、废弃及浪费资源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是导致施工现场秩序混乱、施工效率低下的原因。另外,对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具的不正当使用操作和缺乏科学、合理的故障维修处理应对措施,都减少了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期限,还导致了很多材料资源的废置。
(4)施工管理人员缺少施工安全管理意识
一些施工现场只设置了很少的警示牌与安全标识,而且是设置在一些隐蔽区域,不容易被及时的发现和回避,这种现象如不进行及时的整顿与处理,就很可能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要使建筑施工正常、高效率地进行,就必须保证施工的优质质量。然而,现在的施工现场仍存在施工人员不注重对自身的保护,误戴或不戴安全帽的行为,一些危险地带施工者没有进行安全防护准备等现象。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威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2、实行有效的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1)对建筑材料与施工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充分发挥各种建筑材料的作用,规范的操作施工机械设备能够促进施工管理控制的有效进行。对于购买来的建筑材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质量与性能检验,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归类放置,对一些重要的材料进行复检以保证其有效的发挥使用效果。与此同时,施工材料负责人也要对施工材料进行系统、合理的分配与储存,避免材料漏用、误用情况的发生。最后,还要重视对建筑废料的回收再利用和施工完成后剩余材料的有效利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及时的对材料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2)落实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或破坏,那就是得不偿失了。因此,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应尽量使用环保性能强的材料,这样能够实现环保与好的材料使用效果的双丰收。根据施工场地所处的地理、生产生活环境情况,对噪音较大的施工机械使用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和适时改变,做到较少的打扰到周围居民的正常休息、生活、工作,维持一个和谐、安静的生活、生产环境。合理分配施工设备、材料、办公地点的布局,力求把施工污染降到最小。另外,还应在施工场地建设一定面积的绿化带以及采取一些清洁措施来有效的减少施工灰尘污染。
(3)形成系统、有序的施工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具有实际意义的管理制度来确保民用建筑工程的有效实施,使施工管理控制措施的核心手段。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应对各种问题的制度,统一规范施工行为与标准,实行明确的职责分配和有序的施工程序制度。根据施工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不断地丰富和改进施工管理制度,使施工管理控制能有一个明确、有效的遵循标准。鼓励全体施工管理工作者进行相互的监督与制约,使监督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4)增强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防范意识
必须把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否则会对施工的有序进行产生严重影响。建筑施工管理者应对施工人员进行集中的施工安全知识与机器设备合理、科学操作等知识的专项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来减少由于施工保护或操作不当而引发的悲剧。管理人员也同样要具备全面、系统的管理知识,积极主动的承担起各自的工作责任,保持工作热情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真正保障民用建筑的施工与有效的施工管理控制的同时实行,派遣专业人员实时、有效的监督安全管理工作动态也是一个不错的监督管理方法。最后,还需要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对建筑工作者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的安全施工鉴定。
3、结语
舆论,就是公众意见的总和,也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对同一事物相同或相近的看法的总和。舆论作为一种人的观念的表现形式,在人类社会形成的同时,也就跟随着产生了。舆论是一种民心的体现和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在现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发展起来之前,舆论就主要通过口头的形式进行传播,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传播手段也不断改进,先后出现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形式的媒介,尤其是近年来电脑网络的兴起,为信息的传递、资源的共享和意见的集成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每一个上网的人都能够通过键盘和屏幕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于某个事件、某个人物的看法,各网站的BBS关于当下热门话题的讨论也往往是趋向白热化。
新闻媒体与公民舆论监督的发挥
新闻媒体是形成舆论的阵地
报纸、电视等媒体通过对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提供给受众来自外界的各类信息,大到国家元首间的互访和会谈,小到住房政策的变化、菜价的变动等日常事务。既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大量的谈资,也为他们就关心的事务形成各自的观点提供了参考。民众不知情,就无从了解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就无法做出言论和行为上的判断。因此,新闻媒体要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地传播新闻信息,以满足受众的需要。
新闻媒体是反映舆论的阵地
公众的意见在最初形成时是一种各执己见,众说纷纭的状态,就像是千百万个并列的细胞个体,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有的意见被另一些更有说服力的意见所改变。这是一个复杂而流动的过程,分裂,重组同时间产生,就如同几股并行而相互挤压的旋涡,最后,大部分人的意见得到了统一,这种共同的意志和愿望就成为了当前的主要社会舆论,进而形成了强有力的社会向心力,就像台风的中心,汇聚了来自各方的力量,这时,舆论一经形成,就不容忽视。现代的社会变化极快,瞬息万变,舆论的形成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新闻媒介发挥其快速,及时的优势,捕捉人们所关心的题材,进行报道,同时对有争议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加以引导,能够起到理顺社会情绪,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新闻媒体是舆论监督的阵地
社会需要监督,政府需要监督,个人同样需要监督,一个现代社会的良性运作,是绝对少不了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的。在我国,除了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党内监督等手段外,新闻舆论监督也是一个极其重要和有效的方式。随着新闻事业迅速发展,报纸电视上的评论逐渐增多,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南方周末》等媒体,都成为全国人民非常熟悉的“监督强手”。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他人的观点对单个人的观点和行为有相当大的规范和制约作用,这种作用甚至像法律一样威严。在洛克那里,因为舆论,法律有涉美德和恶行,但究其实质,舆论乃是指影响人们观念、行为的社会氛围和风俗习惯,即在各种人类社会中、种族中、团体中,建立起一种尺度,使人们按照当地的判断、格言和风尚,来毁誉各种行为。
新闻舆论在建构公民意识中的作用
公民意识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其核心正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即公民关注公共事务、监督权力运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在现代社会公共领域本身是一个独立领域,和私人领域是相对立的。它提供的是一个发表意见、讨论的场所,不同的观点在这里得到碰撞,谬误的观点受到真理的指正,从而归于理性。这样的社会讨论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公共空间,政府利益和公众利益在此空间内部进行争辩、妥协和搏弈,最终产生了利益均衡的最优化方案,维护了社会稳定。对于社会的运作和进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当前,构建公共领域的重担就主要落在了广大的新闻媒介身上。
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舆论诉求,培植人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当前中国社会的现状来看,公民意识还是比较缺乏。这极大的妨碍了我国公共领域的建立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中,“服众”、“保守”、“无我”等思想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要对其加以改变,培养公众的“独立”、“自我”、“进取”、“向上”、“民主”等心理因素,需要舆论引导来形成大环境。
新闻媒体进行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时,可以提高受众的公民意识
首先,从舆论的所指对象上讲,可以从多个侧面教育受众。在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不公平现象进行舆论监督时,就能够教导受众学习运用手中的权利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受众在阅读这些报道时,潜移默化的,就增强了自我的权利意识;其次,新闻媒体能够利用其自身优势,积极的建构“公共领域”,在群众当中引发对某一难题的讨论,从而将受众的意见吸纳进决策中去,这样一种公共的征求意见的方式,能够让群众感受到作为一名公民的责任和权利,若使这样一种讨论的形式成为习惯,受众作为一名公民的民主意识会明显提高。
【关键词】公民问责 社会契约 人民 公共选择理论
公民问责作为行政问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对政府及其官员的问责。具体是指以公民和公民组织为主体,以保障公民权益为目的,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官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复议、诉讼等方式,对其实施监督和追究责任。公民问责是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是现代公民权利的重要构成要素。对公民问责进行理论探源和价值分析可以更好地推动行政问责制的发展。
公民问责的理论逻辑
责任的产生—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由格劳秀斯提出后,经过霍布斯、洛克以及卢梭等人的论证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无论是霍布斯、洛克还是卢梭都把“自然状态”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前提,他们都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有着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独立等权利。但是由于自然状态存在着种种缺陷与不便,人们便订立某种契约。霍布斯认为,人们在签订契约时把自己的全部权利让渡给者,由者代表人民行使普遍意志的权力,这个者是专制君主及其政府。洛克认为,人们在订立契约时把自己的部分权利交给一个受大多数人委托的权威机构(政府),让它拥有最高的权力来保护人们的一些天赋权利。卢梭则认为,人与人之间通过签订契约结成社会共同体,共同体的意志即公意。公意要进入实施状态,就需要有一个执行的组织机构,这样,人们又同政府签订契约,由它来掌握社会管理的治权,但前提是政府必须保护公共利益、公民的自由和生命财产安全。
由此可见,社会契约论者的契约理念虽然在权利让渡的形式、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总的来说社会契约理念都包含了一些最基本的因素:即政府是社会契约的产物,是人们在平等、自由和公意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契约关系,人们订立契约后,把自己的全部或部分权利交于政府,从而形成公共权力与公共意志,使政府具有合法性。当然,政府在享有权力的同时也必须遵守一定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政府作为拥有责任和权力的一方必须要对授权者负责,保证责任的履行,这是社会契约论的必然逻辑结果。正因为人民的授权,政府的行为如果超出了建立在公意之上的契约所预设的宗旨或范围,没有完成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则其权力的合法性必将动摇。因此,一个按照契约理念履行职责的政府必须是一个有责任的政府。
责任的缺失—委托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当今社会,政府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和认可,政府作为权力的人应当为人民的利益而负责任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人民同政府间的这种授权与被授权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委托—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使得政府有失责的可能。委托理论认为,由于人(政府)具体管理着事务,和普通公民相比,在信息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掌握着比委托人(人民)更多的信息,因此有条件凭借这个优势来获得更多的私人利益,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为政府行为具有理性和自利的特征,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委托人和人之间的目标和利益差异,因而容易产生有悖于政府公共性的行为。为了有效地促使政府认真履行职责,人民必须选择有效的机制来监督和约束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
美国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布坎南认为:身为一个人,无论他地位如何,无论在政治活动中还是在经济活动中,他的动机与目的都具有相似性,也就是满足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政府作为人类的组织,它是由各个机构组成的,而机构又是由许许多多官员个体组成的,政府是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的群体总和。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都有自己的行动目标,官员们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政府机构谋求部门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目标并不一定符合公共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背离就导致了各种责任缺失问题的出现,这种责任的缺失需要来自政府外部的监督和制约。因为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政府,如果通过内部监督来弥补政府失灵,其结果只能是救治的失败,因此来自外部的民众监督则显得势在必行。
谁来问责—人民理论。人民理论是由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来的,它是近现代西方国家宪法的思想基础之一,人民思想表达了这样一些基本理念: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并不直接行使,而是把它交给能够代表人民意志的权力主体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政府则是这种权力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政府权力能够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使,它需要随时接受人民的监督,由于在民,国家只能是人民的仆人,相对于“人民”而言,政府的权力只能称得上是“治权”,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政府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能是人民的官吏。因此,人民能够对政府权力的行使进行监控,有权对各级政府及其官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问责。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明确了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本源。《宪法》第二十七条进一步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以上规定,明确了公民对于政府及其官员的问责权利以及政府机关必须接受监督的义务。总之,公民作为者,对于政府及其官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应该能够以者的姿态站出来说话,主张或指控政府及其官员的责任,要求政府及其官员作出回应,制裁和惩罚那些失责或卸责的行为。①
公民问责的实践价值
促进政府对公民利益的维护。在现代社会,政府的首要责任是对民众负责。作为单一行政系统内部的同体问责却存在着诸多弊端:例如彼此相熟而息事宁人,互相袒护;害怕部门利益冲突而不闻不问;怀着“遮羞”心理而不愿问责。②而作为公共利益维护者的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这些异体问责主体,虽然会对政府履行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但政府是否履行责任以及责任履行到何种程度,对他们自身利益并无直接影响,这样就难免出现消极问责的现象。但以公民为主体的问责,独立性强,较少受到来自行政体系内的约束和干扰,因此能够站在更公正的立场上,态度坚决地实施问责,以保证问责的效果。而且对公民而言,政府职责履行程度、政策实施情况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相比权力监督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更具有监督与追究的自觉性和彻底性。公民这种问责态度促使政府及其官员在行使行政权力、作出行政行为时,必须考虑民众的意志、利益和要求,真正把“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落到实处,从而保护公民的利益,做到对公民负责。
加强政府与公民的合作沟通。公民问责作为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它是一种指控或追究政府及其官员责任的社会活动,这种责任的追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政府与公民的紧张关系,但是从长远来看,公民问责可以使民众的不满与需求及时反馈到政府部门,而且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增长,广泛的公民问责正在形成“倒逼”效应,使政府必须应责。政府在回应民意的过程中可以宣传、评价施政理念,解释、修正既定政策,给民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一种经常性的问责—应责关系,有利于促进一个合作社会的形成。公民问责从本质上讲是公民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它是当然的治理主体,同政府一起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形成“善治”的实践。公民通过问责表达愿望、宣泄情绪,维护自身利益,政府了解公民的诉求,与公民进行对话和协商,代表公民利益作出相应的决策,解决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这样,一方面增强公民对政府的认同感,政府的决策将会赢得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公民行为也会赢得政府的信任。由此,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信任程度增强,合作空间进一步扩大。
构成对政府权力广泛而有效的监督。公民问责是一个监督政府活动的过程。同其他问责方式相比,公民问责的主体是最广泛的。每一位公民都是一名监督员,都可以随时随地的监督政府行为。而权力机关或专门的行政监察机构在进行监督和问责的时候,面对庞大的行政队伍和行政事务,需要付出相当的人力和财力,耗费大量的时间,但监督范围却是有限的。由公民启动的对政府机关及其行政人员的问责,由于每一位公民都是一名免费的检察官,对于减少行政监督机关的监督成本,扩大监督范围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全体公民都具有了行政问责的意识和能力的时候,也就在整个社会构建起了广泛而全面的对政府权力监督的网络。而且,如此数量庞大的监督主体进入到问责制度中来,对于政府机关及其行政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威慑。藉此可以大大减少违法违规行政行为的发生,公民问责的事前防范作用就得到了有效发挥。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注释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创新性”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体现“与市场接轨,适应行业需求”的宗旨。按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要求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结合行业发展变化、根据用人单位意见和建议,制定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专业设计及培养方案。在专业设置过程中结合“现代艺术设计”与“云南民间工艺”制订出产业需求的专业,紧密结合“艺术设计类”设置课程,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在云南省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强化专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更新培养理念,突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凸显“云南艺术民间工艺”课程建设,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
将云南民间工艺成果、技术、内容充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倡导以民间艺人与教师“1+N”指导教学、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形成具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考试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民间手艺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传承学生学习民间工艺的制作,同时设计专业教师则负责传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现代工艺,通过“调研、改进、提高”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建设双师型队伍,引进民间手艺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改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学历结构。
引进民间手艺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继续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大引进人才力度,争取每年引进1-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力争在引进教师的学历结构上实现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突破。在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每年选派3-5名学术梯队中的教师外出进修或到国内外作访问研究。拓展与企业界的联系与合作,聘请一批有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创业指导教师,努力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四)共建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训平台,探索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努力做好云南区域内民族文化的重新发掘与设计,充分利用云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多元性和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努力将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教育实践,成为区域的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建设艺术设计工作室和设计工作室,民间工艺设计实训室,同时邀请民间艺人和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人到校进行讲学。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积极与云南省设计企业展开合作建立了“艺术设计实训基地”。
(五)建立与市场相协调的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强调真题真做,模拟真实场景、运用真实项目案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应用项目真实案例分阶段、按项目方式进行学习程度考核,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形成了一条从课堂、实验室、工厂、公司到市场的特色教学链。完善相对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形成本专业的特色教学经验。
关键词:民间工艺分类特点思想内涵
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我国的民间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原始艺术的一种延续,民间工艺中有很多原始艺术的影子。它同样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光彩夺目。
一、民间工艺的分类
1.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工艺
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勤劳的民族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帐子、帘子等。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在汉族地区的印蓝花布和花格土布,少数民族的蜡染和织锦,都是富有特色的染织品。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画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2.装饰与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
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剪纸、帐沿、挂饰等。民间木版年画分布于全国各地,是用于春节期间张贴而常年欣赏的,色彩艳丽富有装饰性。剪纸的种类很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等。帐沿有画的、绣的和彩印的数种。挂饰如陕西省的泥塑虎头挂片、山东省的刺绣门帘挂饰等。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很浓。“像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术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3.体现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灯彩,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船、扎彩粽、绣香包等,七月七日乞巧、刻花瓜、剪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做瑞饼花馍,九月重阳登高、做重阳糕、插重阳旗,等等。这些带有民俗特点的艺术年复一年地出现,其形式既有明显的传承性,又不断地翻新,在民间的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传统年画色彩鲜艳,画法工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它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夸张手法,表现欢乐、幸福、祥和、劳动和勇敢等题材,是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在民间工艺中有些是用来表达情谊和用作纪念的,如荷包、鞋垫、织的手帕、缝的绣球、花包等。有的是用于儿童玩耍的,有的是结合一些礼仪使用的,还有的是用来丰富文体活动的,诸如:皮影戏、木偶、舞蹈面具、纸牌、风筝、龙船等。“民间皮影的造型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完善,至清代时皮影造型已具有很强的装饰特点和很高的戏剧化程度。”
二、民间工艺的特点
民间工艺的设计创造者大都是农民,也有少数专业艺人。民间工艺所使用的材料都很普通,往往就地取材,甚至是废物利用。从工艺技术上,有的制作不纯熟,但是粗放有力,从不矫揉造作。民间工艺的创作不是为了炫耀作品的贵重或珍奇,更不是为了在技术工艺上赢得观赏者的惊叹,而是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在制作的时候毫无顾忌,设计思维也是任其发挥,怎么想就怎么做,表现出了劳动者对生活、对艺术的坚定信心。民间工艺作品以日常的生活用品居多,所以在设计制作的时候也格外注意其实用性。民间工艺大部分是结合着婚嫁喜事和传统的节令风俗,主题以歌颂生活为主,在形式上表现了强烈的装饰性。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怎样和谐统一在一起。有许多民间工艺作品,表面上看着只是一件普通的日用品或者生产工具,但却表现了设计者的审美、情感和理想的追求。
三、民间工艺传递的思想内涵
民间工艺同劳动人民的生活与生产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标志着劳动者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体现着他们的情感理想和审美。“就好像民间工艺围绕生存与繁衍这个基本主题,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民间工艺形成自己通达乐观、吉祥喜庆的文化感情特性。纳福求吉,也是民间工艺的重要文化内涵。”渴望生存、赞美生命是人类的共性。在民间的生存意识中,可以说万事皆求吉。吉祥的功用,更大意义在于满足求生的生存心理上,在天、地、人共存的生命信仰空间,人能顺乎自然、和谐平安地生存下去。人们在门窗上贴上用红纸剪的“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富贵平安”“五福临门”等纹饰的剪纸时,就会感到红红火火,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欣慰。避邪禳灾是民间工艺信仰观念中的又一种文化的内涵,避邪的心理贯穿于不同习俗种类的民间工艺中,这反映出民间工艺与民间信仰文化广泛而又深刻的联系。劳动群众创造了生生不息的艺术,也创造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并成为维系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美化生活、装饰环境、表达情感寄托和丰富业余生活等都是民间工艺的重要思想内涵,大都带有淳厚、真实、乐观、积极向上的感彩,同时也传递着广大的劳动群众勤劳质朴的精神和追求美、渴望美的思想。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的民间工艺都属于世界艺术的一部分,也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独特的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自己的位置。民间工艺也是从事设计者的宝藏和源泉,了解和学习民间工艺不但可以加强专业知识,还可以增进我们对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易心《中国民间美术》,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
[3]钟茂兰《中国民间美术》,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