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市场定位论文

时间:2022-09-29 02:16:39

导语:在市场定位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市场定位论文

第1篇

1.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我们将全国(仅包括大陆地区)分成三类区域:

(1)以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为代表的高净值人群高度集中地;(2)山西、陕西、四川、福建、内蒙古、黑龙江为代表的高净值人群的次集中地;

(3)除了以上省份之外的其他地区。本文研究的高净值人群设定门槛为5000万元。通过每区域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有效问卷的形式以及电话访谈与当面拜访的形式进行调查。其中三个区域发放的问卷分别为5000份,2000份,10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分别1877份,523份,73份。此外,我们还通过网络与微信对高净值人群对家族信托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得出2.2中的结果。

2.人群特征高净值人群的特点和财富管理行为是对高净值人群需求分析的基础,我们将从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目标、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年龄构成、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行业分布以几方面来做分析。

(1)财富目标。根据调研的结果看来,财富增值与财富保值是高净值人群最为看重的两大需求,而财富传承几乎占有百分之十五左右。这说明家族信托如果要推行,就必须要依托这3大需求。只有满足高净值人群的这3大需求时,家族信托对高净值人群才会有足够吸引力。

(2)年龄构成。而对高净值人群的年龄进行细分研究后发现,中国高净值人群具有资产随年龄上升而增加的特点,50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占有资产达到了86%,因为大量的资产集中在步入老年的高净值人士手中,他们对创造财富的热情逐渐减少,因此更倾向于财富的保值,并且有财富传承的需求。这也再一次说明了做家族信托产品设计时要考虑财富增值、保值及传承的需求。

(3)行业分布。研究团队发现高净值人士在贸易、金融房地产、制造业行业的集中度较高,这些行业除了之前所述的政策相关度较高之外,还有要素占有的不公平以及行业发展不平衡,这些特点都使得高净值人士在这些行业具有较高的集中度。而他们所处的行业特点对他们财富管理行为也有着一些影响。此外,我们也对不同职业的高净值人群进行了需求分析,发现企业主更注重财富传承;专业投资人更加注重财富创造;而职业经理人对各项目标的关注比较平衡;退休人士和其他人士比如全职太太、演艺明星、体育明星等人群更加注重对财富的保值。

二、家族信托的需求影响因素与市场定位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中国高净值人群对家族信托需求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家族信托产品和服务存在一定的购买意愿。而为了能提供更加符合目标客户需求的家族信托产品和服务,我们应该从需求强度的角度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探究,以达到明晰家族信托的市场定位的目的。

(1)变量设定。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并运用需求强度测定表对高净值人群对家族信托的需求意愿进行测定,我们认为在当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中,高净值人群对家族信托的需求强度主要受到以下几种因素影响:财富规模;年龄;职业;家族信托机构的了解交流程度;家族企业发展状况等,具体的做法是采用专家打分法。其中,需求强度是依据全部有效调查问卷的相关结果给高净值人群的家族信托需求强度赋值;财富总量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对财富总量区间进行1分到5分范围内的赋值;将年龄按等距原则分成5个区间;不同职业对家族信托的认知程度有明显的不同,可以用这个指标来代表不同职业,同样依据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赋值;依据交流频次的定量指标与交流效果反馈的定性指标测度交流程度,交流频次按照实际的结果数值按照集中度划分成5个区间,同时通过德尔菲法对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权重进行设定;而量化家族企业的发展状况,我们按照调查对象是否选择家族企业传承发展,家族企业是否有明确的接班人计划,家族企业接班人的接班意愿和能力等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同样给予1分至5分的赋值。

(2)分析过程。经过上述变量设定过程,我们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高净值人群家族信托需求强度与各项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计量分析,以求进一步得出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家族信托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市场定位提供有力依据。

(3)分析结果。首先,基于上述所得回归方程,从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信托的需求强度影响因素来看,家族企业的发展状况对家族信托的需求强度影响最大。这说明,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当前选择家族信托的最主要因素是家族企业的传承发展。其次,年龄在5项影响因素中影响较低。这说明中国高净值人群对家族信托的需求和年龄的关系并不大,这和传统意义上的理解有一定偏差。一般认为,人们只有在年龄较大甚至是将死之时才会考虑传承问题。然而,本文的分析结果却表明,高净值人群在考虑传承问题时并不拘泥于年龄。更进一步地,高净值人群在选择家族信托时会更加注重从家族信托的功能实现角度进行选择,年龄反而成为次要考虑因素。再次,高净值人群与提供家族信托的机构的交流成为影响家族信托需求强度的重要因素。这表明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在选择家族信托时更加理性,更为谨慎。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者新兴的金融工具,他们并不盲目跟风,而是更加理智地通过交流来强化自己的需求,从对家族信托感兴趣到选择家族信托。最后,高净值人群对家族信托的认知程度(包括对家族信托本身的认知程度和对提供家族信托的机构的认同程度),也是影响高净值人群对家族信托需求强度的另一项关键因素。此外,财富总量对家族信托需求强度的影响在5项因素中的排序仅在年龄之前,这进一步说明了高净值人群在选择家族信托时的务实态度。

三、相关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当前高净值人群对家族信托的需求主要受到认知程度、交流程度以及家族企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从这三项主要因素出发,结合市场调研的相关结果,我们经过综合分析,认为当前阶段我国家族信托的目标市场应当定位于以下几类人群:

1.希望通过家族信托解决家族企业发展的人群。对于财富主要来自于家族企业的高净值人群,家族企业的发展绩效是三个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a.家族自身因素;b.企业发展因素;c.企业传承因素。从国内外家族信托的发展实践来看,家族信托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和运作架构将这三项因素进行合理隔离,从而降低家族企业发展中的风险,推动家族企业长久发展。

2.对家族信托有一定了解试图财富传承的人群。从国内外家族信托的发展实践来看,家族信托还具备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财富本身的代际传承,这项功能是家族信托的核心基础。如果人们对家族信托有一定的了解,就可能愿意通过家族信托来实现家族财富向后辈转移的目的。

第2篇

[关键词]市场定位营销策略思考

市场定位即是企业为自己的产品确定在目标市场的位置,确定自己产品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也叫“竞争性定位”。企业管理者必须先分析竞争者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和份额,充分了解目标市场上现有产品和品牌的质量、用性及价格水平等方面的特点,了解目标市场客户对产品的主要关注点。

一、企业市场定位的内容

1.目标市场定位: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优势锁定确定目标市场。这其中最大的忌讳是企业什么市场都想做,分散了企业资源,最后导致企业在各个目标市场都未能有所建树。

2.企业定位:即树立企业品牌。企业在确保产品高品质的同时,必须规范企业职工在与外界接触时的言表,树立企业形象塑造品牌。

3.产品定位:侧重于产品实体,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与竞争对手产品作比较,确定公司产品在成本、品质、稳定性及用性上区别,准确定位产品。

4.竞争定位:确定企业相对与竞争者的市场位置,企业要准确分析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在成本及品质上的优势,以优势对劣势打击竞品,占领市场。

二、市场定位的阶段

市场定位的关键是企业要设法在自己的产品上找出比竞争者更具有竞争优势的特性,如产品成本、品质及用性等优势。

竞争优势一般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价格竞争优势,即在产品同等质量的条件下比竞争者定出更低的价格。这就要求企业在原料采购、优化生产工艺及减少运营费用方面来降低单位成本。二是产品质量或用性竞争优势,即能提供竞争对手所不能提供的品质或用性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例如信阳核工业恒达实业公司硅微粉产品在产品白度上达到国内第一,客户在初次见到产品时即产生好感,继而使用在涂料产品中更有利于产品颜色的调配。这就要求企业努力在产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产品后处理等方面做大量工作以提高产品质量。因此,企业市场定位的全过程可以通过以下五大阶段来完成:

1.科学定位目标市场

任何企业都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满足整个市场或追求过大的目标市场,只有扬长避短,找到有利于发挥本企业现有的人、财、物优势的细分市场,才不至于在庞大的市场上瞎撞乱碰。企业必须根据其可生产的产品,由企业市场部调研选择产品的目标市场,这就必须深入分析目标市场的进入难度、目标市场对产品各技术指标的要求、目标市场竞争对手的获利情况、目标市场价格水平、目标市场的容量大小及回款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企业的目标市场。

2.调研目标市场,分析企业竞争优势

调研目标市场需要摸清:一是各竞争对手产品种类、价格体系及产品品质的优劣点;二是目标市场上客户对各产品种类的需求量。继而企业须根据调研的市场情况分析本企业产品以何种类,何卖点进入市场。这就需要企业市场人员作大量的工作,必须认真细致对目标市场进行调研,与大量客户面对面交流和咨询,总结并分析有关上述问题的资料(调研数据必须精确周到,这是后续工作的基础),作出科学预测。

3.选择竞争优势,对目标市场初步定位

竞争优势即企业能够胜过竞争对手的能力。选择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与竞争者各方面实力相比较的过程,更是前期销售策略制定的比较决策过程。企业应制定一个完整的比较指标体系,以保证准确地选择相对竞争优势,制定符合市场实际的销售政策。企业必须分析、比较企业与竞争者主要在技术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能力、质量控制(产品稳定性)、市场营销水平、财务制度等六个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从而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优势项目或其组合,以准确定位企业在目标市场的位置,为企业制定产品销售策略打下基础。

4.发挥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企业要通过一系列的人员上门推销,网络宣传等销售活动,将其产品独特的竞争优势准确传播给潜在客户,让客户认知产品,打击竞争对手,以占领市场。为此,企业定位首先应区别并优于竞争对手,将企业竞争优势发挥到极致。其次,应使目标客户了解并认同本企业的市场定位。

5.调整定位

在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和发挥竞争优势后,企业还应关注目标市场新产品或替代品的出现,即当竞争对手研发新的在价格、品质上对客户更有吸引力的产品,或替代品威胁,替代品在价格或对客户产品性能提高上的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能够率先推出性能价格比高的新产品,就可以在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否则应考虑调整定位企业目标市场或调整公司产品增加产品用性,以满足客户不断的新的需求。

三、营销策略选择

企业在确立目标市场和竞争优势后,企业的产品就将进入市场营销阶段。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定位确立的内容及思路进行有效的营销策略选择,营销策略的选择是对企业市场定位的延伸和实际市场操作执行。企业在选择营销策略时须考虑下列影响因素:

1.企业的资源能力。主要指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状况。企业实力雄厚,供应能力强,可采用无差异性或差异性市场策略;如果资源少,无力兼顾几个市场,宁可采用密集性策略,进行风险性营销。一些产品产量较少、市场占有率低的企业,动不动就宣称什么它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并行销国外”,这未必是良策。

2.产品特点。如果企业经营的是同性质产品,如信阳核工业恒达实业公司销售的硅微粉产品差异性较小,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上,这就比较适合采用无差异性营销策略;反之,企业经营的是差异性较大的产品,如家电、机械设备等高档耐用设备,其品质、性能差别较大,客户选择时十分注意其功能和价格,并常以它们所具有的特性为依据,对这类同质性低的产品,宜采用差异性或密集性策略。

3.市场同质性。如果客户的需求大致相同,对销售方式的要求也没多大差别,即市场类似程度大、同质性高,可采用无差异性市场策略;市场需求差别大,客户的要求各不相同,则宜采用差异性市场策略或密集性市场策略。

4.产品生命周期。它一般有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企业应随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而变更目标市场策略,尤其要注意投入期及衰退期两个极端时期。当新产品处于投入期时,重点在于发展客户对产品的基本需求,一般很难同时推出几个产品,宜采取无差异性市场策略,以探测市场需求与潜在客户。当然,企业也可发展只针对某一特定市场的产品,采取密集性市场策略,尽全力于该细分市场。当产品进入衰退期,企业若要维持或进一步增加销售量,宜采用差异性市场策略,开拓新市场。或采取密集性市场策略,强调品牌的差异性,建立产品的特殊地位,延长产品生命周期,避免或减少企业的损失。

5.竞争者市场策略。企业采用何种策略为妥,往往还要看竞争者采用何种策略。一般是采用同竞争对手针锋相对的策略,以便更有效地占领市场。要因地制宜研究竞争双方条件,不能机械运用,比如,假定竞争对手是个弱者,当他采用差异性营销策略时,企业也可实行无差异性策略。

后记:本文笔者赘述市场定位的目的是提醒企业不应到处与人竞争,而应采用“田忌赛马”的策略,用自身的优势和别人的劣势竞争,也就是确定本企业最有吸引力的、最有效服务的目标市场,在目标市场上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第3篇

随着济南市整体“东拓西进”的规划大力推进实施,济南高新片区产业集群逐步成型,带动济南市东部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扩容,本案例所处区域内在售项目呈现集中趋势,竞争极为激烈。通过周边竞争楼盘调研分析可以看出,区域市场呈现以下特点:1)竞争楼盘在高新区位价值挖掘上形式较为单一,多以简单的片区范围的堆砌为主,缺乏对地理区位深层意义的追加研讨及提炼。2)楼型产品多以高层为主(除国华印象外),小高层及洋房产品为片区内稀缺产品。3)项目户型的设计亮点均能得到市场认可,如恒生伴山的连廊设计、中间户南北通透、保利华庭的户均赠送8m2等方案,但户型设计的基础功力参差不齐,均好性较差,部分卖点存在一定风险。4)定价方面,区域中端项目高层成交价格集中在7500~8500元/m2,高端项目的高层价格在9000~10000元/m2,低密度产品仅国华印象有供应。项目首次开盘多以较野蛮的低价位肉搏战博取刚需客户,从保利华庭到万科城,趋势愈发明显。首开成功后逐渐提升价格。因此,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开发洋房、小高层和高层的综合大型社区可以有效对区域稀缺市场进行补充。

二项目SWOT分析及项目定位整体策略

1项目SWOT分析

1)优势(S)。项目位于高新片区核心位置,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周边配套齐全,交通便捷,3min可至经十路,可达性良好。生态自然环境优越,地块南侧傍山,具备较好的山体景观资源,空气清新,宜于居住。中海地产具有良好的品牌优势,在济南连续4年销售金额第一名,品牌在济南有较强影响力。

2)劣势(W)。土地成本劣势,从成本测算角度分析,本项目地价比区域内主要竞品项目地价成本高出200~1000元/m2。从区域内12年以来成交的土地来看,未来主要竞品保利华庭、万科城均低于我公司项目。其他区域内竞品项目拿地较早,地价全部在3000元/m2以下,而我公司项目拿地价格为3943元/m2,土地成本劣势明显。配套成本较高,按征地条约须无偿建设小学、幼儿园,建设费用5500~6500万元,增加了项目成本压力。小学、幼儿园处于社区中央位置,噪音问题突出,影响社区品质。

3)机会(O)。济南东部持续快速发展,汉峪金谷、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将相继竣工,大量高新产业、金融企业将涌入高新区,区域内购买力将持续旺盛,具有良好的片区发展前景。项目配套建设幼儿园和小学,社区内具备引入济南市名校的可能性,教育资源配套完善。与本项目仅相邻500m的国华印象项目,定位为150m2以上大户型产品,但开盘至今销售速度缓慢,项目定位欠妥,为本项目大户型的开发提供了机会。

4)威胁(T)。在土地成本较高的前提下,为实现较高利润率必须开发高端物业,但因宏观调控的影响,消费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观望心态较为浓厚,对高端物业的消费更是持谨慎、保守的态度,增加了项目运作风险。区域内楼盘加快名校签约节奏,保利华庭与解放路第一小学签约,万科城与历下区第一实验幼儿园签约,可签约的优质教育资源所剩无几。区域市场竞争风险加剧,项目所在5km区域范围内,知名房企林立,供给量持续放大,竞争压力加大。

2项目定位整体策略

1)利用优势,把握机会。突出项目地段、配套、环境优势,开发高品质住宅社区,借助中海的品牌优势,宣扬项目价值。在社区内引入知名幼儿园、小学,提供区域内主流客户所需产品。

2)利用优势,消除威胁。打造高品质社区,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品性价比,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把握机会,规避劣势。开发洋房等高品质项目,打造经典户型,提升产品价值,进而提升项目利润率。在环山道路设计上避免影响洋房产品的私密性,并在学校建设中采取有效手段降低噪声影响。

4)规避劣势,消除威胁。努力降低项目各类成本。因地制宜发掘产品优势,做出差异化特征。

三项目客户定位分析

通过对周边项目的对比以及对此项目可研报告的论证分析,大体确定出本项目的客户定位有3类

1)主力客户。项目周边高新区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职员是本项目的主力客源。他们工作区域主要位于奥体片区和高新片区,年龄在25~50岁之间,从事金融、电力、医药、软件、高新产业等行业,家庭年收入在10~30万元。此类人群将会成为本案的主力军。

2)次主力客户。东部高新区私营业主和高新区原住村民是本项目的次主力客户。私营业主一般收入较高且稳定,对于生活的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其次原住民主要泛指因拆迁富裕的周边刘志远村等原住村民,其拥有较强的购买力。

3)其他客户。二环东路以东改善置业者大都为垄断行业、外企员工、教师、律师等,年收入较为可观,对于住房有着较高的要求,急于改善现有的居住环境,有着较强的购房需求。为了充分了解目标客户对本项目的购买意向,我们采用了分层抽样调研法,用问卷调研的方式针对不同客户的户型需求进行了采样调研。通过近两年是否有购房需求进行筛选,判断是否为有效样本,最终确定有效样本298组。通过汇总统计分析得出潜在消费者的需求整体以两房和三房为主,占到总比例的95%,具体相应数据汇总。通过对本项目的定位分析发现,济南高新区地缘客户占据绝大多数,在东部片区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客户是主力目标客群,其次为东部片区拆迁的刘智远村等原住村民等需求为辅。客户年龄段整体偏低,大都在25~40岁之间,客户文化层次较高,对济南发展有长远眼光,认可高新片区发展。此外,刚性需求仍占主导,改善性需求也有一定比例。

四项目产品定位分析

项目定位的本质在于凸显自身的差异性和特色优势,以此形成明确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区隔,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区域市场上脱颖而出。因此,寻找并制造与类似项目的差异优势是进行本项目产品定位设计的关键。本项目位于济南高新区的核心区域,依托的大山坡山景资源是济南高新区保存最完好,山体形态最优美,植被覆盖最完善的山景公园。项目绝佳的地理优势构筑了其打造“一山之隔、出则繁华、入则静谧”核心价值的天时与地利,其一经推出,必将获得区域楼盘中鹤立鸡群的地位。

1项目整体形象定位

通过上文对项目周边在售楼盘状况和项目SWOT分析,本项目形象定位方案如下:充分发挥项目的地段优势(出则繁华,入则静谧)和山景优势,通过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结合高水平的营销策划,形成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定位为“济南东部CBD后花园,半山观景高档社区”。该主题充分突出了项目的地段、配套、环境优势,开发高品质住宅社区,并借助中海的品牌优势,宣扬项目价值。

2项目产品及户型定位

本项目的产品定位于分高层、小高层、花园洋房、社区商铺4类产品,实现项目产品的丰富多样化,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构建东部核心高档综合社区。项目户型面积定位上,经过对周边在售楼盘置业顾问深度访谈信息反馈发现,对于高层和小高层,区域内客户咨询需求的户型主要集中在80~100m2两房和100~120m2小三房。其中,两房产品户型在90~95m2面积区间销售好于80~90m2区间,原因在于高新区客户多为外地人口,考虑90m2以上落户需要,故90m2以上两房更受青睐。90m2以下两房产品购买人群主要为对价格敏感的刚需人群,单价低,不利于提升项目利润率。95~120m2经济型小三房为区域内最受欢迎产品,应适当增加小三房产品配比。区域内140m2产品为稀缺产品,少量配置有利于把握稀缺市场机会,拔升单价。户型设计上,应充分借鉴保利华庭、恒生伴山等项目户型设计,高层采用北连廊设计,显著提升端户与中户户型的均好性。小高层、花园洋房采用经典布局,户型极佳。此外,小高层不封闭阳台,赠送客户约2~3m2面积,有效增加产品附加值。洋房户型设计定位为面积140m2的三室,采用5+1层,三开间朝阳。整体户型方正、朝阳、南北通透,满足了济南购房者对户型评价的最重要的3个要素。

3本项目定位

可行性评估本项目在产品定位方面主要具有3个突破:1)定位的突破。本项目将奠定高新核心区域唯一的拥山美宅,独树一帜,不仅打破了区域同质化严重的状况,也将为区域住宅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了区域影响力的提升。2)产品开发的突破。天悦府力求项目的开发理念与产品的完善融合。一方面,追求产品户型上的创新突破;另一方面,从建筑风格到园林规划都赋予其浓郁、纯正的欧式艺术韵味,着力将其打造为精神层次的理想家园。3)项目定位通过与山体美景的嫁接,将“绿色地产”概念渗入至产品的灵魂之中,在济南市高新区域的房地产市场中具有适度超前的优越性,确立了项目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必将成为济南市场标志性的高端文化拥山社区。

五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市场份额

反垄断法有三大支柱内容:限制竞争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企业合并控制。为了达到完善竞争的目的,反垄断法一方面通过企业合并控制制度对市场支配地位的形成和加强进行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在市场支配地位已经形成和加强或无法阻止的情况下,则禁止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因此,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是企业合并控制制度和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目前国内对此的研究明显落后,实践几乎是一片空白。2007年8月31日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第十八、十九条粗线条式地规定了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这在立法上是一大进步,但仍有待细化。鉴于此,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考察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和研究了市场支配地位的概念、类型、认定标准和程序规则的问题。

一、市场支配地位的概念

市场支配地位(MarketDominantPosition),又称控制市场地位,是德国《反对限制竞争法》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使用的概念,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法则没有使用这一术语。相对应地,美国的反托拉斯法使用了“垄断力”(MonopolyPower),日本的反垄断法使用了“垄断状态”一词,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平竞争法使用了“独占”,匈牙利的反垄断法使用的则是“占有经济优势”。尽管各国和地区的反垄断法使用的称谓不同,但所指的经济现象是大致相同的,即某个企业或者某些企业在特定的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通过运用这种力量“支配”或“控制”市场,不受有效竞争的制约,对市场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

对于市场支配地位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它是指“企业或企业联合组织的一种状态,具有该状态的企业或企业联合组织,在相关的产品市场、地域市场和时间市场上,拥有决定产品产量、价格和销售等方面的控制能力”[1]。还有学者认为,市场支配地位通常是指“企业或者企业集团能够左右市场竞争或者不受市场竞争约束的市场地位”[2]。这是从对竞争的影响的角度作出的定义。欧共体法院在1983年Mechelin一案中认为,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一个企业所享有的经济能力地位,这种能力地位能够使该企业无需其竞争者、顾客和最终消费者的反映,而采取显著程度的独立行动,来妨碍相关市场内有效竞争的维持”[3]。美国最高法院在1956年的杜邦公司案中,将垄断力定义为“企业控制价格的力量或者排除竞争的力量”[4]。

我国的《反垄断法》借鉴德国的做法,也使用了“市场支配地位”这一术语,并在第十七条对其作出如下定义:“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该定义将构成市场支配地位的两个条件作为选择性条件:一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即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二是对竞争的影响,即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

显然,两个条件是从不同角度界定市场支配地位的内涵的,然而它们之间不是补充关系而是并列关系,这就意味着,实践中只要企业具备其中条件之一,即占有市场支配地位。事实上,这两个条件所界定的概念外延并不完全一致,符合企业在市场中地位条件的情况主要是独占、准独占和突出的市场地位的状态;符合对竞争影响的条件的情况则不仅包括独占、准独占和突出的市场地位的企业,也包括相对优势企业(注释1:笔者认为,相对优势企业不宜被等同于市场支配地位企业,因为相对优势企业不可能实现控制其所处的相关市场上的所有商品的价格等交易条件,更不可能排除所有的竞争,而只是限制了与自己交易的很小范围的竞争。)。因为相对优势企业也会对其他企业进入市场形成一定的阻碍、影响。由此,在实践中可能出现对两个条件判断不一致的情况,影响到法律执行的一致性和权威性。笔者认为,市场支配地位的定义至少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主体方面,它可以由一个企业单独拥有,也可以由少数几个企业共同拥有。(2)本质上,市场支配地位是一种特殊的市场地位,是支配企业的独立于竞争之外的一种市场地位。(3)表现形式上,它常外化为控制商品价格、数量,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的经营等。综上,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一个或几个企业在相关市场上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等交易条件并能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的市场地位。

二、市场支配地位的类型

许多国家的反垄断法在界定市场支配地位时,分别就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同形态作出了规定。根据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平交易法”的规定,将市场支配地位分为独占与准独占、突出的市场地位和寡头分占三种情形,这是依据市场集中程度的不同进行划分的。我国《反垄断法》则删去了原草案中关于市场支配地位情形的规定(注释2:反垄断法草案第十七条规定,经营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在特定市场内独家经营的;在特定市场内居于优势(压倒性)地位,其他经营者难以进入的;在特定市场内虽然存在两个以上的经营者,但他们之间无实质竞争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市场支配地位的类型研究在我国没有意义。市场支配地位的类型,能为认定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是否拥有市场支配地位提供依据,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上述类型,就可以认定这个企业或这些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拥有市场支配地位。因此,笔者认为,市场支配地位的类型仍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独占与准独占

独占,是指企业在相关市场上没有竞争者,这在经济学上称为“完全垄断市场结构”。形成这种结构有很多原因,可以是源于自然性质、法律的规定或者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一般可分为两类:自然垄断和人为垄断。自然垄断涉及规模经济、天然资源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因素;人为垄断则包括了法律保障、政府授意和企业恶性竞争等原因[5]。在独占状态下,企业取得了完全垄断地位,没有面临任何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威胁,可以自行决定商品的价格、数量等交易条件来操纵市场,因此,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应不存在任何异议。

准独占,是指企业在相关市场上没有实质性的竞争者,具有准垄断的地位。一般来讲,在准垄断状态下,企业在相关市场上有竞争者,但是基于其与竞争者之间在市场份额、综合实力、核心技术等各方面的“天壤之别”,使得竞争者根本无法与该企业进行实质上的竞争。因此,企业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自主决定市场策略和经营行为,而不必考虑其竞争者的存在。因此,同独占一样,准独占也是一种市场支配地位的形态。

(二)突出的市场地位

突出的市场地位,又称压倒性的地位,是相对于相关市场上的其他竞争者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体来讲,是指企业在相关市场上不仅有竞争者,而且已经形成一定程度的实质性竞争,但是与其竞争者相比,它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地位,使得实质性的竞争限制在小范围、低层次和低强度下进行。必须指出的是,认定企业具有突出的市场地位时,不仅要考察其市场份额,还要考察其自身的财力、进入采购或销售市场的渠道、与其他企业的联合、其他企业进入市场所面临的法律上或事实上的限制、住所设在境内外的企业的事实上或潜在的竞争、将其供应或需求转向其他商品和服务的能力以及市场交易对象转向其他企业的可能性[6]。企业占有突出的市场地位,使其在实际上可以不考虑其竞争者、销售者以及供应者而有较大的自由决策权和对其他企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三)寡占

寡占,是指在相关市场上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这些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控制着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数量等情形,这些企业之间因明示或默示达成一致的行为,从而不存在实质性的竞争,经济学上称之为“寡头垄断”(注释3:“寡头垄断”状态下的寡头可以是两个、二个,也可以是十几个,但不宜更多,因为数量过多的企业之间很难协调一致其经营行为。)。构成寡占的要件有二: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之间不存在实质上的竞争,这是就特定企业之间的内部关系而言的;二是这些企业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即拥有独占、准独占或突出的市场地位,这是就特定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外部关系而言的。据此,有学者认为,寡占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各寡头合起来即为市场独占或准独占者,在相关市场中,没有其他竞争者或没有实质上的竞争;二是各寡头合起来即具有绝对优势,在相关市场中具有绝对的自由决策权和对其他竞争者的绝对影响。”[7]所以,如果相关市场上的数个企业之间因明示或默示达成了一致的行为,从而使其他企业无法与之进行有效竞争,那么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就如同独占与准独占、突出的市场地位一样,具有了市场支配地位。

三、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标准

如果说类型研究为认定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提供了依据的话,那么这个依据还只是定性分析的依据,具体达到怎样一个标准企业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特别是在不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怎样的标准才是“及格线”,就需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这就涉及市场支配地位的具体认定或推定。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没有一个固定和统一的标准。西方国家在反垄断实践中曾经讨论过三种标准:一是市场结果标准。该标准中“市场结果”,是企业的经营结果,即盈利情况。依据该标准,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企业的商品销售价格应当符合其生产成本;若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致使企业获取非同寻常的盈利,就可推定是缺乏竞争的原因所致,得出该企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结论。事实上,巨额利润并不必然表明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它可能来源于高科技、规模经济和其他因素。另外,该标准也不能作为司法判决的标准,因为它涉及了两方面的数据: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其中,销售价格可以直接从企业的定价中确定,而生产成本在实践中很难精确地加以测定,所以就无法判断该企业的大幅度盈利是否是基于其市场支配地位。二是市场行为标准。该标准中的“市场行为”,是指企业的经营行为。依据该标准,如果某个企业在确定销售和价格决策时,不必考虑其他竞争者的存在,该企业便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该标准是以企业行为的同一性为条件的,但企业行为并不具有同一性。另外从实践方面看,该标准的不可操作性是因为难以取得与市场行为评价相关的经济数据。但在反垄断法的实践中,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主管机关和法院在认定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时,仍会一并考虑企业的市场行为。三是市场结构标准。该标准中“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在相关市场中的市场份额。依据该标准,如果一个企业在相关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则该企业就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一般来讲,竞争状况如何,基本取决于市场结构。但是企业的市场份额也不可能直接测度其市场支配地位,因为它只是企业过去竞争力的表现,而且也可能与企业市场势力的真实情况相比变大或变小。因此,它只能作为一个暂时的依据。

以上三种标准讨论的结果是,市场结构标准被优先采用。即各个国家和地区在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时,常常将市场份额作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如美国法院曾一度将市场份额作为认定企业是否具有垄断力的唯一标准。在1945年“美国诉美国铝公司案”中,法院认为,企业占有90%的市场份额就具有垄断力,占有60%的市场份额是否具有垄断力有疑问,而占有33%的市场份额尚不具备垄断力。德国《反对限制竞争法》也将市场份额作为推定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唯一标准。日本的《禁止私人垄断及确保公正交易法》中的“垄断状态”也是以“事业者”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为标准。

但同时“市场份额不是认定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为各国普遍接受。市场份额是一个对静态市场的描述,而市场运行是瞬息万变的,因此它只能作为一个暂时的依据,还应当考虑其他一些能进一步说明企业竞争地位的因素。综上所述,在认定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市场份额为主,兼顾其他因素”的认定标准。

四、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程序与规则

(一)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前提:相关市场的界定

要确定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首先要确定该企业是在什么市场、多大市场上进行竞争的,这就涉及“相关市场(Relevantmarket)”界定问题。并且,相关市场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市场支配地位的构成与否。如,对于一个特定的企业,若将其置于一个狭窄的市场内,则其市场份额就较大,市场力量相对增强,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若将其置于一个广阔的市场内,则其市场份额就较小,市场力量相对于整个市场而言要微弱得多,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可能性就会小得多。因此,“在实践中,界定相关市场是发生在企业和反垄断法主管机构的争执中最重要的问题”[8]。那么,如何准确界定相关市场就成为市场支配地位的第一步,也可能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当然,这一般是一个事实的认定问题,而不是一个立法上的规定问题。在西方国家反垄断执法过程中,通常要考虑两个因素:相关产品市场和相关地域市场。

1.相关产品市场。

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相关市场,是指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就特定商品或者服务(以下统称商品)进行竞争的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由此可见,产品市场应从广义上理解,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而且包括服务市场。一般,相关产品市场是指同类产品或具有替代关系的产品的范围。所有具有替代关系的产品构成了同一市场。从理论上讲,相关产品市场包括相同产品的市场和相似产品的市场。在相似产品的市场上,产品的相似性主要是指产品的可替代性,而不是指产品在物理上、化学上或技术上的同一。因此,如何确定“产品的可替代性”成为划分产品市场范围的关键。

在长期的反垄断实践中,美国和欧盟都发展出了适合自己的一套做法。美国在1992年《横向合并指南》中,界定产品市场时,使用产品“小而显著且非暂时性”的提价后买者和卖者作出的反应来判定。在具体界定产品市场时,反垄断执法机构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有:(1)在反映价格相关变化或者其他竞争变化的两种产品之间,买者已经转购或已经考虑转购方面的证据;(2)在反映价格相关变化或者其他竞争变化的两种产品之间,卖者根据买者对这两种产品的预期替代而作出的经营决策方面的证据;(3)在买者的产出市场中,他们所面临的随之而来的竞争的影响;(4)转购产品的时间和成本等等[9]。欧共体委员会1997年12月专门了一个《欧共体竞争法中界定相关市场的通告》,通告第7条规定,相关产品市场是指根据产品的特性、价格及其使用目的,从消费者的角度可以相互交换或者相互替代的所有产品或服务[10]。从该规定可以看出,认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品是否属于同一相关产品市场,是根据消费者的看法决定的。如果消费者在某些产品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那么这些产品就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就是属于同一相关产品市场。为了帮助界定相关产品市场,欧洲法院在实践中确定了需要考虑的方面有:需求的交叉弹性、物理性能、价格、预定的用途、供应方面的可转换性等。

从美国和欧盟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他们在界定相关产品市场时,采用的标准和方法不同,但究其本质而言,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不外是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需求的可替代性和供给的可替代性。具体而言,需求的可替代性是以需求为基础的因素,主要是从消费者或购买者的角度来衡量的;供给的可替代性是以供给为基础的因素,主要是从供应商的角度来衡量的。因此,在我国将来的反垄断法实施中,建议也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

2.相关地域市场。

相关地域市场是指消费者能够有效地选择某种竞争产品,供应商能够有效地供应该产品的一定区域,简称地域市场[11]。相关地域市场是界定相关市场的另一重要因素,对其不同的划分方法直接影响到市场支配地位的成立与否。它的范围的确定或者从消费者的角度,或者从供应商的角度。前者涉及消费者在竞争产品之间进行有效选择的区域,后者涉及供应商的定位策略。如在美国,地域市场是根据消费者对在不同地方制造或销售的产品的替代性的认识进行界定的。如果在一个地方销售的产品的消费者,因为“小而显著且非暂时性”的涨价而转向购买其他地方的产品,那么该两个地方属于同一地域市场。否则,该两个地方不属于同一地域市场。在欧盟,地域市场是“某种产品竞争的客观条件对所有商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区域”[12]。市场竞争条件的一致性是构成相关地域市场的前提。欧共体委员会则对相关地域市场作了更进一步的解释,认为相关地域市场是指“一定的地域。在这个区域内,有关的供应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企业处于基本相同的竞争条件下,并且这个地域与邻近地域相区别,因为相互之间的竞争条件特别明显地不同”[13]。由此看出,美国和欧盟在划分相关地域市场的方法和标准是不同的。

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代化交通和通信设施正在逐步建设中,加之区域性经济的长期存在等情况,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确定相关地域市场是不可取的,只有从供应商的角度进行确定。进而言之,确定相关地域市场的方法应是考察企业的销售范围。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的销售范围等同于相关地域市场的范围。

(二)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关键步骤:市场份额的测算

认定市场支配地位的第一步通常是确定涉嫌企业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本身并不必然是确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唯一因素,但一般而言,市场份额越大的涉嫌企业,行使市场力量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对于市场份额的含义,大多数学者赞成的观点是指特定企业的总产量、销售量或者生产能力在特定的相关市场中所占的比例或者百分比,又称为市场占有率。根据OECD组织的界定,市场份额是“根据企业总产量、销售量或者能力的比例,对该企业在一个行业或者市场中的相对规模的测定方式”[14]。由此,笔者对市场份额作如下定义:一个企业的市场份额是指该企业的总产量、销售量或者能力在相关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为市场占有率。计算市场份额的通常方法是涉嫌企业的销售额除以该市场的总销售额,乘以百分之百所得出的百分比,即市场份额=特定企业的销售额/相关市场的销售总额×100%。确定涉嫌企业的销售额相对来讲是容易的,但确定相关市场的销售总额往往是困难的,显然,这涉及了前述相关市场的界定。

通过划定一个市场份额的界限,由此判断涉嫌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做法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从各国的立法和实践仍然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做法,如在美国,一个企业的市场份额若超过70%,就可以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在50%~70%之间,常常还要辅以其他证据方能最终判定该企业是否具有[15]。再如欧盟,仅有10%的市场份额在通常情况下几乎不可能被认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20%~40%的市场份额,在参考相关因素后可以被认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40%以上的市场份额,容易被认定为具有“优势地位”[16]。大陆法系国家一般根据自身对市场支配地位的理解和国情,在法律中明文规定了市场份额的标准。如日本的《禁止私人垄断及确保公正交易法》第2条第7款规定,垄断状态是指一个事业者在一年内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二分之一,或者两个事业者在一年内各自的市场占有率的总和超过四分之三的。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平交易法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独占事业的推定范围是,一事业在特定市场之占有率达二分之一,或二事业全体在特定市场之占有率达三分之二,或三事业全体在特定市场之占有率达四分之三的情形。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第19条第3款也规定一个企业至少占有三分之一市场份额的,推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3个或3个以下企业共同占有50%的市场份额,和5个或5个以下企业共同占有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也可推定这些企业作为整体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但这些企业能够证明在此竞争条件下它们之间能够开展实质上的竞争,或者这些企业在总体上相对于其他竞争者不具有突出的市场地位的除外。我国的《反垄断法》就是借鉴了德国《反对限制竞争法》的规定,在第十九条作出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一)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二)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三分之二的;(三)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四分之三的。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情形,其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从该规定中可看出,相比较于德国,我国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标准更为宽松,这与我们国家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的大环境是一致的。但这样的量化标准不应是一成不变,而应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推定规定的意义表现在:若存在列举的几种情形,就可以直接推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这样能节约司法成本,减轻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举证责任,同时为避免对涉嫌企业的错误认定,赋予企业申辩、反驳的机会。另外,特别规定的“不足十分之一”的情况有重大意义,因为市场份额太小的企业是难以确认其取得市场支配地位的,这样就排除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可能(注释市场份额不足10%的企业,一般不可能成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主体,但可成为企业中的主体。)。

我国向来是一个成文法国家,因此在制定反垄断法时,对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和推定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除了第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外,在什么情况下有必要考察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呢?根据第十八条的规定,市场份额仍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但并未明确市场份额的参考数值范围,这有待于司法实践的确认。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作一个合理的推测:1.市场份额在10%以下的企业是排除在认定范围之外的。虽然各国都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无一例外地认为市场份额在10%以下的企业是不可能拥有控制市场的能力的。同时,这也与第十九条的特别规定相一致。2.市场份额在50%以下的企业是第十八条认定的对象,换句话讲,第十八条认定对象的上限是50%而不包括50%,因为市场份额在50%以上的企业是可以依据第十九条被推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3.在确定了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对象的市场份额的数值参考范围之后,再确定一个具体的临界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市场份额达到50%的企业,仅当根据其他因素可以明确地作结论说,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强度足够大的残余竞争,方可不被视为占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在另一方面,一个市场份额占25%的企业,仅当其他因素明确地说明,该企业的竞争者及其交易对手仅占有一个相对弱的市场地位的时候,方可被视为占市场支配地位”[17]。因此,仅从市场份额的因素看,一个企业自身占有较大或较小的市场份额都不足以证明其具有或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必须同时考察其他因素。当然,根据今后我国的司法实践仍是可以总结出一个大致的临界点,但它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三)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其他因素的判断

认定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时,除了要考察企业的市场份额这个首要的因素外,还要考察其他反映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因素,如市场进入障碍、垂直统一化程度、经营者及其竞争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等。

1.市场进入障碍。

市场进入障碍的含义是很有争议的,但大多数学者认可的观点是,新进入者比现有的市场主体付出的任何较大的成本。这个论断有一个前提假设,即所有企业不管是现有的还是试图进入的,在市场进入资本上是平等的。市场是否存在进入障碍,是认定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企业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不存在或存在很小的市场进入障碍时,该企业一般不应被认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趋利的本性会驱使潜在的经营者进入该市场,从而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与其竞争,其独立控制市场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如果一个企业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的同时,该市场上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障碍,潜在的经营者很难进入,从而也不会为该企业造成竞争压力,就很可能被认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处于对市场造成反竞争的影响的较优越的地位。因此,有学者认为:“从反垄断法理论看,市场力量或者支配地位的确定通常要考虑两个因素,但对该两要素本身有着不尽相同的表述方法。一种说法是支配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进入障碍的程度,如OECD持这种说法。另一种说法是市场优势或市场势力和进入障碍。尽管说法不完全一样,其所指内容大同小异,或者没有差异。”[18]

2.垂直统一化程度。

垂直统一化是指生产商控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阶段的情况。如原材料的供应、加工、制造和产品的运输、销售等,而不仅仅是在同一个层次上运营。从某种意义上讲,垂直统一化的程度是影响市场进入障碍构成的一个因素。垂直统一化程度愈高,市场进入障碍就可能愈大;反之,则愈小。总之,垂直统一化程度亦是认定市场支配地位时要考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经营者及其竞争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

美国法院在1953年的“美国诉联合制鞋机械公司案”中认为,企业占有75%的市场份额虽然对认定其是否具有垄断力是重要的,但市场份额本身对案件的结果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除了市场份额之外,法院还要考察其他因素,包括企业制定价格的行为、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经济实力、企业的学习优势、企业产品的花色品种等等。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第22条第2款规定,认定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除了要考察市场份额外,还要考察企业其他相关因素。显而易见,反映企业综合竞争力或市场力量的这些因素,与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是密切相关的。

我国《反垄断法》第十八条规定,认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除应当首先考虑该经营者的市场份额之外,还应考虑:(1)该经营者控制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能力,即该经营者的垂直联合程度。(2)该经营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显然,该经营者的财力越强大,技术条件越好,对其他经营者的影响力就越强。(3)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交易上的依赖程度。这里的“其他经营者”是该经营者的交易对象,若交易对象转向其他经营者的可能性越小,那么该经营者对市场的影响就越大。(4)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即市场的进入障碍程度。市场的进入难度越大,该经营者相对于新的竞争者而言,受到保护的程度就越强。(5)与认定该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有关的其他因素。这是对认定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应考量因素的兜底条款的规定,在今后的实践中,它可能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竞争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企业转产的可能性和对客户的依赖性、市场行为(该经营者的某些交易行为与竞争条件下可能实施的行为相差越大,不受竞争制约的能力就越强)等。

注释:

[1][7]曹士兵.反垄断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86-87,88-90.

[2][5][14][18]孔祥俊.反垄断法原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522,497-498,528,527.

[3][13]阮方民.欧盟竞争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88,170-171.

[4]季晓南.中国反垄断法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287.

[6]尚明.主要国家(地区)反垄断法律汇编[Z].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72.

[8]P.贝伦斯.对于占市场支配地位企业的滥用监督[A].王晓晔.反垄断法与市场经济[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06-207.

[9][12][16][17]文学国.滥用与规制.反垄断法对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之规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19,126,134,205.

第5篇

作为幼儿园的园长在园本教研中应扮演好哪些角色,才能不断增进园本教研的磁力、唤醒教师的园本教研意识、引导教师主动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一、理论的先行者

如何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锻炼教师的学习毅力、培养教师的学习能力;如何为教师提供时间和机会,鼓励他们进行学习、反思及协同工作,使他们乐于工作、乐于创造,在重视个人发展的同时加快幼儿园发展,使幼儿园成为—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化组织,这些都是每一位幼儿园园长应该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从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来看,开展“园本教研”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有效性在于:园长重视园本教研并带领教师尽快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能充分认识到“教师是研究者”的角色定位、园本教研研究的内涵是指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日常教学研究,把追求这种研究能力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除此以外,园长还应全面认识园本教研的意义:通过园本教研,不断去建构和完善属于教师自己的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去反思自己的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教师学会研究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总之,园长是从观念到行为的先行者,不仅要先于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而目要将其传播给教师,并影响教师的工作。

二、方向的引领者

园长是园本教研的导向者、策划者和组织者,必须具有统领全局、把握方向、确保园本教研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能力。为此,园长必须具有专业的意识和专业的头脑,要站在专业发展的角度,了解国内外幼教改革发展的方向、动态、信息,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筛选信息,决定研究方向,在园本教研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首先,园长应注意在政策上把握和学习有关幼儿园法律法规及文件,加深理解,提高执行政策的水平,使园本教研立足于理论基础之上。如认真领会新《纲要》精神,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座谈,不断撰写心得体会等,真正让新《纲要》理念深入人心。其次,园长应不断在专业上提升自己,多读书、广读书,通过阅读书籍来丰富知识,获取信息,了解有关儿童心理发展、儿童教育的理论研究动向;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幼教理论和国内外幼教发展趋势,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去带领教师进行园本教研。最后,园长还应充分聆听来自一线教师的声音,在园本教研内容和形式的选择等方面,集思广益,多听意见,虚心向同事学习,注意取其之长补己之短,这对园长自身人格魅力的形成、学识能力的提升既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园长在园本教研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三、过程的组织者

作为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组织者,园长要清醒地认识到要让园本教研真正研出实效,首先就要让教师达成共识:唯有不断研究,不断更新,才能急流勇进,实现从“教书匠”到“学者型教师”的转变。当然,意识的形成不一蹴而就要逐步认识和接纳。所以,园长的率先示范和有效组织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园本教研中,园长组织得当就能有效感染教师群体,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研意识,提高园本教研实效。

(一)帮助教师树立教研意识

如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已经十分忙碌和繁重了,有的教师忙于幼儿一日活动组织,常常为完成幼儿园布置的任务而进行教研。为了不让园本教研走过场,真正让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园本教研中来,园长必须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研意识,确立新的教研观,使教师明确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完善教科研制度建设

为了改变以往幼儿园教研工作的自发或散漫状态,保障教研工作的有序运行和工作质量,制定并完善教研工作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了《曹甸中心幼儿园教研学习制度》《曹甸中心幼儿园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和《曹甸中心幼儿园教师奖励实施办法》等,并将教科研活动开展的实效与教研组、教师的考评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研工作的过程管理,引导教师重视教研的过程和实效。

(三)搭建平台

为了让教师有时间参与教学研究,园长应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创设各种平台,让教师可进行探讨、研究,如可利用“每周专题研讨日”、“一课多研活动”和“随机研讨”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有效为园本教研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为教师参加园本教研,提升专业水平搭建平台。

(四)经费保障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幼儿园应有适当的经费用于园本教研上。近年来,我园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加大了对教职工研究成果奖励的力度,对教师的课题研究给予了经费补助,并对教师的获奖论文和教育教学竞赛给予奖励。

四、现场的指导者

幼儿园的园长要明确园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即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并努力从这三个方面对园本教研进行指导。我们知道: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所以,园长应督促教师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因为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的—个重要途径,处于教师发展中心位置。如今,我园已经形成活动后及时进行反思的制度,教师能主动分析、评价每一个活动,撰写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全面开放自己,共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促进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我园坚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核心,鼓励教师自主组成课题组和老带新结对子的活动,精心打造教研共同体,重视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和共享,形成互相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积极团队关系;促进教师在协作中贡献力量,共同成长,在同伴互助的活动中强化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合作效率,促进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支持、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园长还邀请了专家、教研员来园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上台演练等活动,在与专家和教研员进行的平等对话中,教师们转变了观念,业务素养得到提升。

五、一线的实践者

作为一名园长,由于事务琐碎、繁忙,很容易脱离第一线的教研工作。为了使自己不成为园本教研工作的“瞎子”、“聋子”和旁观者,笔者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积极参与园本教研活动

虽说园长是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但在园本教研中,园长和教师一样都是教研的主体,把自己当成研究群体中的一员,具备相应的研究能力,以与教师平等的身份参加研讨,积极参与园本教研活动,做园本教研工作的实践者。

园长应尽量挤出时间参与教师的业务培训学习和重大教研活动,认真翻阅开展教研和教学活动的资料,积极给教研组提出建议,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日常教研活动,深入班级了解教研的实际情况、教师的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使自己在思想上和观念上始终保持与教育改革发展同步。

(二)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任园长以来,无论有多忙,我都坚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如承担市级研究课题《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研究》并已顺利结题,积极参加省级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在课题研究中与课题组成员一起研究制定实验方案,观摩实验班教学研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撰写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等。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我了解了专业发展动向,提升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同时在教研活动中,我就有了足够的底气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坚持到班级任教、听课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市场定位 营销 策略

在人类已跨入2l世纪的今天由于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消费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市场行情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经营者们逐渐意识必须建立一个以市场营销为龙头的经营机制市场营销的成功与否是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最终标准而企业在营销上首先遇到的就是“市场定位”问题。

一、市场定位的内涵

市场定位简单地说就是首先定在哪些“市场”、“场合”和选择哪些消费群体销售本企业的产品是在南方市场还在北方市场?是在城市市场还是在农村市场?是在大城市市场还是在中小城市市场?具体说来市场定位的内容包括:

第一,目标市场定位。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优势锁定确定目标市场。这其中最大的忌讳是企业什么市场都想做分散了企业资源最后导致企业在各个目标市场都未能有所建树。

第二,企业定位即树立企业品牌。企业销售出去的产品往往与其品牌紧紧相联系顾客认可你的产品.实际上是从认可产品的品牌开始的。品牌定位必须以产品定位为墓础通过产品定位来实现但一旦品牌定位成功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就会与产品脱离而单独显示其价值。一个良好的公司形象和较高社会地位不仅应得到消费者认可而且还应得到与公司有关的所有人员和机构认可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政府、新闻机构等等公司活动的所有的环节——产品、生产、推销、广告、价格等等也都会对公司定位产生影响。

第三,产品定位。产品定位是将某个具体产品定位在消费者心中如消费者产生类似的需求就会联想起这种品牌的产品。产品定位是所有定位的墓础因为公司最终销售出去的是产品消费者对公司的认可也是通过产品作为媒介没有产品在消费者头脑中的鲜明形象就不用再谈品牌及公司在消费者头脑中的鲜明形象。例如当人们谈到大型计算机时,毫无疑问想到的是IBM公司:谈到飞机,立即想到波音公司等等。

二、市场定位的必要性

在今天同类产品太多了,消费者如何选择?消费者购买的理由是什么?靠企业的有效定位来解决。因此市场定位具有重大意义,它在营销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

第一、强化针对性。如今人们的购买和消费越来越注重个性,对产品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企业要确定具体的服务对象。对服务对象定位的前提是对市场进行细分,通过合理,严密的市场细分,企业可以对各细分市场中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竞争状况加以对比,这样既可以根据对比结果了解和掌握各细分市场中服务对象的需求满意度,同时可以看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这有利于企业采取正确的营销措施。

第二,增强竞争力。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准确的市场定位有助于企业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从而在竞争中取胜。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位,识别优势与劣势,在市场上盲目出击,极有可能导致营销失败。确定企业相对与竞争者的市场位置企业要准确分析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在成本及品质上的优势,以优势对劣势打击竞品占领市场。

第三,开发新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感到一种产品在市场上几十年不变仍然能够保持垄断或寡头垄断地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产品的市场寿命越来越短产品两年一升级四年一换代的现象实属屡见不鲜。真正的市场细分不是以瓜分为最终目的,而是以发现“处女市场”为最终目的。企业通过市场细分,可以掌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情况,从而发现未被满足或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市场。

第四,占领事业领域。由于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需求是多样的,因此,任何企业包括规模最大的企业也不可能满足购买者的全部需要,而只能满足其一部分需要。为此,企业必须确定满足人们的何种需要。也就是说,要确定企业的事业领域。例如人们一提起“一次成像”摄影技术时,便立即想到拍立得公司;当人们谈起复印机时,就会想到施乐公司。 转贴于

三、市场营销定位策略

市场定位是要在预期消费者的头脑中发现仍存在的市场盲点即找出市场中仍存在的空隙。定位不仅仅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而是你对预期消费者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消费者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定位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无法取代的位置让品牌形象深植于消费者脑海一旦有相关需求消费者就会开启记忆之门、联想之门白然而然想到它。

第一,首位策略。在每-if业、每一目标市场都有一些公认处于首位的企业它们占据了首席的特殊位置。由于这种无可替代的第一反应的效果,致使许多企业挖空心思地想占据首位。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首位和第一可以是差别性的,不一定非是规模上的最大不可,重要的是在某些有价值的属性上取得第一的定位在某些选定的目标市场上争得第一。例如,在世界饮料市场上作为后起的“百事可乐”进入市场时就采用守卫战略“你是可乐我也是可乐”,与可口可乐展开面对面的较量最终使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七喜汽水不是饮料生产厂家的第一但它是非可乐型饮料的第一。采用这种方法品牌可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而不管其他品牌的广告如何像连珠炮一样向消费者狂轰滥炸。

第二,补缺策略。就是寻找“市场空隙”乘虚而入,这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的模式。企业不与对手直接对抗,将自己置定于某个市场“空隙”,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这种定位的优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在消费者心中尽快树立起一定形象。例如美国的Aims牌牙膏专门对准儿童市场这个空隙,因而能在Crest(克蕾丝,“宝洁”公司出品)和co1gate(高露洁)两大品牌统霸的世界牙膏市场上占有l0%的市场份额。

第三,特色策略。采用这种定位策略的企业一般是中小企业或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它们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取得成功的有:“王守义的十三香”、“王致和的腐乳”、“老于妈酱”等企业品牌。比较典型的是伊莱克斯的销售理念。伊莱克斯在广告中只反复传达一个概念:静音并将保修时间定为l0年。这就意味着其整机寿命很可能长达l5年。结果伊莱克斯进入我国市场仅一年多市场占有率已跻身前l0位。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市场定位 营销 策略

在人类已跨入2l世纪的今天由于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消费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市场行情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经营者们逐渐意识必须建立一个以市场营销为龙头的经营机制市场营销的成功与否是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最终标准而企业在营销上首先遇到的就是“市场定位”问题。

一、市场定位的内涵

市场定位简单地说就是首先定在哪些“市场”、“场合”和选择哪些消费群体销售本企业的产品是在南方市场还在北方市场?是在城市市场还是在农村市场?是在大城市市场还是在中小城市市场?具体说来市场定位的内容包括:

第一,目标市场定位。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优势锁定确定目标市场。这其中最大的忌讳是企业什么市场都想做分散了企业资源最后导致企业在各个目标市场都未能有所建树。

第二,企业定位即树立企业品牌。企业销售出去的产品往往与其品牌紧紧相联系顾客认可你的产品.实际上是从认可产品的品牌开始的。品牌定位必须以产品定位为墓础通过产品定位来实现但一旦品牌定位成功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就会与产品脱离而单独显示其价值。一个良好的公司形象和较高社会地位不仅应得到消费者认可而且还应得到与公司有关的所有人员和机构认可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政府、新闻机构等等公司活动的所有的环节——产品、生产、推销、广告、价格等等也都会对公司定位产生影响。

第三,产品定位。产品定位是将某个具体产品定位在消费者心中如消费者产生类似的需求就会联想起这种品牌的产品。产品定位是所有定位的墓础因为公司最终销售出去的是产品消费者对公司的认可也是通过产品作为媒介没有产品在消费者头脑中的鲜明形象就不用再谈品牌及公司在消费者头脑中的鲜明形象。例如当人们谈到大型计算机时,毫无疑问想到的是IBM公司:谈到飞机,立即想到波音公司等等。

二、市场定位的必要性

在今天同类产品太多了,消费者如何选择?消费者购买的理由是什么?靠企业的有效定位来解决。因此市场定位具有重大意义,它在营销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

第一、强化针对性。如今人们的购买和消费越来越注重个性,对产品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企业要确定具体的服务对象。对服务对象定位的前提是对市场进行细分,通过合理,严密的市场细分,企业可以对各细分市场中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竞争状况加以对比,这样既可以根据对比结果了解和掌握各细分市场中服务对象的需求满意度,同时可以看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这有利于企业采取正确的营销措施。

第二,增强竞争力。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准确的市场定位有助于企业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从而在竞争中取胜。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位,识别优势与劣势,在市场上盲目出击,极有可能导致营销失败。确定企业相对与竞争者的市场位置企业要准确分析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在成本及品质上的优势,以优势对劣势打击竞品占领市场。

第三,开发新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感到一种产品在市场上几十年不变仍然能够保持垄断或寡头垄断地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产品的市场寿命越来越短产品两年一升级四年一换代的现象实属屡见不鲜。真正的市场细分不是以瓜分为最终目的,而是以发现“处女市场”为最终目的。企业通过市场细分,可以掌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情况,从而发现未被满足或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市场。

第四,占领事业领域。由于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需求是多样的,因此,任何企业包括规模最大的企业也不可能满足购买者的全部需要,而只能满足其一部分需要。为此,企业必须确定满足人们的何种需要。也就是说,要确定企业的事业领域。例如人们一提起“一次成像”摄影技术时,便立即想到拍立得公司;当人们谈起复印机时,就会想到施乐公司。

三、市场营销定位策略

市场定位是要在预期消费者的头脑中发现仍存在的市场盲点即找出市场中仍存在的空隙。定位不仅仅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而是你对预期消费者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消费者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定位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无法取代的位置让品牌形象深植于消费者脑海一旦有相关需求消费者就会开启记忆之门、联想之门白然而然想到它。

第一,首位策略。在每-if业、每一目标市场都有一些公认处于首位的企业它们占据了首席的特殊位置。由于这种无可替代的第一反应的效果,致使许多企业挖空心思地想占据首位。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首位和第一可以是差别性的,不一定非是规模上的最大不可,重要的是在某些有价值的属性上取得第一的定位在某些选定的目标市场上争得第一。例如,在世界饮料市场上作为后起的“百事可乐”进入市场时就采用守卫战略“你是可乐我也是可乐”,与可口可乐展开面对面的较量最终使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七喜汽水不是饮料生产厂家的第一但它是非可乐型饮料的第一。采用这种方法品牌可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而不管其他品牌的广告如何像连珠炮一样向消费者狂轰滥炸。

第二,补缺策略。就是寻找“市场空隙”乘虚而入,这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的模式。企业不与对手直接对抗,将自己置定于某个市场“空隙”,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这种定位的优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在消费者心中尽快树立起一定形象。例如美国的Aims牌牙膏专门对准儿童市场这个空隙,因而能在Crest(克蕾丝,“宝洁”公司出品)和co1gate(高露洁)两大品牌统霸的世界牙膏市场上占有l0%的市场份额。

第三,特色策略。采用这种定位策略的企业一般是中小企业或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它们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取得成功的有:“王守义的十三香”、“王致和的腐乳”、“老于妈酱”等企业品牌。比较典型的是伊莱克斯的销售理念。伊莱克斯在广告中只反复传达一个概念:静音并将保修时间定为l0年。这就意味着其整机寿命很可能长达l5年。结果伊莱克斯进入我国市场仅一年多市场占有率已跻身前l0位。

第8篇

论文摘要:机制创新为煤炭运销赋予了强大生命力。探索在运销管理中的机制创新,推进营销队伍建设,健全营销网络,适应市场变化,为顺利推进煤炭大营销战略提供保障。

“大市场营销”是企业为了成功地进人特定市场和在特定市场经营采取的策略,在策略上要协调地运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等手段,以赢得若干参与者的合作和支持。从社会市场营销到大市场营销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市场营销战略的理论,开创了市场营销战略思想的新阶段,给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争取顾客,赢得竞争优势,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1推进营销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销售队伍

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竞争,竞争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产物。但企业的竞争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才的竞争。煤炭运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在提高营销队伍素质上下功夫。计划经济条件下,煤炭市场为卖方市场,煤炭为紧俏物资,营销队伍大多为“安置型、照顾型”,按计划供货,不愁销路。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供需发生很大转变,客户对市场变得挑剔,好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有竞争力。精心选人、精心培育一批既懂生产业务,又懂经营管理,又会销售的人,这部分人不仅要研究本企业产品的特点与共性,及其在其他领域的使用情况,而且还要研究客户需求,研究社会需求,从而达到市场营销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延伸营销范围组建经贸性实体确保市场占有率

肥城矿业集团是已开采近50年的衰老矿井,地下可供开采的资源已近枯竭。针对如何既能保证传统用户的用煤需求,又能解决老矿区销售人员的安置问题。运销人员应从现实工作着手,本着保证传统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着手组建了肥矿集团隆兴公司。利用职工集资、银行贷款的形式解决资金问题,采取经营来自山西、河北煤炭,充分发挥肥矿的地理优势和原有的储装运系统,直接销售或掺配销售,带动肥城老矿区高硫煤的销售,确保肥城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用煤需求,稳定了市场占有率。为肥城矿业集团后续煤矿的销售起了很好的衔接作用。

营销范围的扩大不仅限于经营煤炭,还要参与煤炭生产与加工过程。运销系统有很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组建合资洗煤厂建设,洗选外来煤炭,提高运销整体运行效率。扩大洗煤能力,确保重点冶金、化工行业大用户的需求,洗煤副产品也能保证矿区自备电厂对低热值煤炭的需求,降低发电成本,提高整个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

3细化市场准确定位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

市场营销的核心是市场细分—目标营销—市场定位,即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一定的品牌形象。确保产品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的适当位置并留下值得购买的印象,煤炭企业在改革的浪潮中显得步履维艰,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缺乏自己的特色,形不成竞争优势。企业可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企业的实力、市场潜力、地理位置,选择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的策略一般有三种:(1)抢占市场定位;(2)与竞争者同做一席;(3)取代竞争者的地位。

市场定位后,企业就会根据市场要求推出自己的主打产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准确定位。有目的的主攻适宜客户群体,甚至帮助客户对燃煤技术进行改造,以适应企业的煤种要求。龙口矿业集团在几年前就进行了一个类似的推销策略。先以推销低燃点,高挥发分,低热值价格相对较低的煤炭为主要产品。沿海客户纷纷改造燃煤锅炉,适用这种煤种的标准要求,等到占领市场后,才逐步抬高产品的价位,巩固和占领了一批长期客户。

4树立全员抓营销的意识

有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进行了市场的准确定位,占领了好的市场,更高的要求是全员抓营销。全员抓营销并非全部人员都投人到销售一线,重要的是从思想上重视营销,从企业的各方面为营销创造好的条件。不论从井下生产,煤炭质量到后勤服务保障,都高度关注营销,重视销售工作,提高营销人员的政治地位和待遇。把营销人员作为一线员工来对待、林谅他们的艰辛,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确保营销人员无后顾之忧,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

全员抓营销体现在工作的点点滴滴。每个人不论在何种岗位上都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整体形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就无形之中为企业的销售做了最好的展示,人们会在自觉不自觉中认可企业的产品,感觉到这个企业员工素质高,产品质量也一定不会有问题。这样,企业的营销工作就有了广泛的基础,营销管理就会锦上添花。

第9篇

摘要: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异。首先明确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进而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