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糖尿病医生论文

时间:2023-04-01 10:05:42

导语:在糖尿病医生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糖尿病医生论文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8例糖尿病并发皮肤病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50~77岁。其中皮肤瘙痒者10例,溃烂3例,水疱病3例,糖尿病足3例。有皮肤疾患者占总病例数56%。

2 基础护理

2.1瘙痒的护理:由于老年人皮质分泌减少,组织角质层水分蒸发的保护性脂膜功能下降,表皮水分易通过皮肤逸出而引起皮肤干燥,皮肤干燥往往是引起瘙痒的最主要原因。对出现顽固性皮肤瘙痒的患者,应避免搔抓、摩擦皮肤, 以免抓伤皮肤引起溃破和感染。可通过用温水洗澡(40℃),次数不可过频,每周l~2次,每次洗澡时间15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会使皮肤表面的油脂流失,导致皮肤干燥。避免泡澡,因为泡澡会导致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更加干燥。应用温和的香皂洗澡,浴后可涂搽油类物或植物油等,以保持皮肤。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洗澡时应有人陪护,以防发生意外。内衣要穿纯棉织品,选用合脚的软底鞋或透气性好的布鞋及棉袜。对频发性的瘙痒,可内服扑尔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等抗组胺药物[2]。局部性的瘙痒外用止痒剂荷酚液或采用中草药熏洗等。对合并真菌感染者温开水冲洗檫干后,涂达克宁软膏l~2次/日,共涂1~2周。

2.2 防止皮肤破损,避免感染:老年人因表皮老化而变薄,除水分易逸出外,还容易出现皮肤破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减弱的情况下,十分容易合并感染。减少受伤和防止皮肤感染是预防老年糖尿病皮肤溃疡发生最根本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老年人因末梢神经感觉迟钝,对温度感觉不敏感,生活中防止使用热水不当或洗涤时水温太高所致烫伤;②出门走路时最好有人陪同,穿有保护脚的鞋,以免被路上的硬物、建筑物的边角碰伤、摔伤;③避免因使用锋利的刀具或其他利器时不小心损伤;④夏季要及时洗澡,防止皮肤发生炎症,梅雨天要注意防止手足癣的发生或复发,对手足癣、皲裂、皮炎等要及时治疗,防止因病菌引起的皮肤破损;⑤勤剪指甲,避免因自身指甲过长而划破皮肤。⑥若因各种原因导致皮肤损伤时,立即处理皮肤伤口,首先用温和的香皂和清水清洗小伤口,然后用清洁、干燥、无菌的创可贴覆盖伤口,不要应用碘酒、酒精等含有灭菌剂的药剂处理伤口,以免刺激伤口[3]。

2.3水疱的护理:对于有水疱者避免鞋袜接触刺激小水疱予以保留,大水疱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渗出液后包扎对于溃疡创面使用生理盐水清洁后加用碘伏涂擦消毒用浸润了抗生素的纱布覆盖使用照射促进恢复。

2.4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糖尿病足是因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供血不足、皮肤坏死溃疡、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而引起,其主要表现为足的局部缺血、神经营养障碍和经久不愈的感染。除积极控制糖尿病人血糖外,在护理上应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色泽、温度等,出现糖尿病足时,应配合医生做好换药工作,创面感染严重的应扩创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每次换药前用红外线局部照射20min,可根据脓液培养结果,有效选用抗菌素换药[4]。总之,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管理能力,正确掌握足部护理方法,方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2.5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是糖尿病调护的必要环节。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有利于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烦躁的情绪可引起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糖尿病为老年性疾病,多数患者年龄偏大,由于病程长、治愈难、经济困难等因素,常常给病人心理和经济带来巨大压力,为此,医护人员的关心鼓励、安慰和开导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要时刻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注重人际交往,学会倾诉问题,用疏散转移等方法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情的愉悦,要掌握患者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充分理解患者的处境和情绪,以便引导患者保持乐观心态[5]。

3 护理结果

18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缓解了病人皮肤瘙痒的痛苦,预防并延缓了糖尿病足的发生,增加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的生活乐趣,提高生活质量。

4 健康教育

糖尿病为终身疾病,治疗需长期服药、饮食控制、积极配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健康教育被公认为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的一个重要因素[3]。糖尿病患者往往缺乏较全面的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失望等情绪,部分患者容易轻视,不能坚持治疗。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宣教、交流沟通,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他们了解更多有关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掌握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严格有效的控制血糖,生活、作息应规律,同时要戒烟控酒、低盐饮食,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控制好血压。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提前告诉糖尿病人皮肤保护的重要性和避免皮肤破损是减少发生糖尿病足的首要措施等预防知识。让病人及家属了解足病的危害性和可预防性,采用正规药物规范治疗和合理饮食控制血糖,防止严重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5 展望

随着我国老年化加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的皮肤病在临床上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我们虽然通过对18例患者悉心护理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探索更为有效、系统、全面的糖尿病并发皮肤病的护理方法,进一步减少该病给患者身心造成的痛苦和伤害是今后仍需努力的方向。总之,糖尿病人的护理是一项繁重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更多的爱心,更加的细心和耐心才能帮助老年患者度过一个安详的晚年。

参考文献:

[1] 徐燕;蒋蓓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期刊论文]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1)

[2] 张鸿波,郑煜 老年糖尿病的皮肤护理[期刊论文]中原医刊2005,32(2)

[3] 张金萍,肖峰 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的体会[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2009,4(3)

第2篇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1]。近20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迅速上升,以2型糖尿病急剧上升为主。对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从中西医两方面做一综述,现报告如下。

1 西药治疗

1.1 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仍以胰岛素为主,现在已经开发出多种胰岛素类的药品。长效胰岛素类似物NN 304,静脉滴注后约45 min血糖降到最低点,降糖平缓,不引起夜间低血糖。能与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HOE 901又称精氨酸—甘氨酸人胰岛素,其作用缓慢,可维持24 h,与餐前注射超短效胰岛素联合使用,可较好地模拟生理性的胰岛素血浓度水平。人胰岛素是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生物制剂,和人体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其生物利用度高,免疫性小,过敏反应少。临床试用表明,餐前吸人雾化胰岛素具有良好的耐受,降糖效果与皮下注射胰岛素一样安全、有效。天冬氨酸胰岛素是一种新型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其在健康人中观察皮下注射后吸收比人胰岛素快1倍,适宜于餐后高血糖的治疗。降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效果更好[2-4]。

1.2 糖原异生抑制剂:糖原异生过多是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发现许多糖异生抑制剂具有降血糖的效果。糖异生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长链脂肪酸氧化。当糖尿病控制不佳时,脂肪分解过程中长链脂肪酸氧化增多,致糖异生作用增强。主要有3种:①长链脂肪酰转移酶Ⅰ抑制剂;②脂酰内毒碱转换酶抑制剂;②丙酮酸羧化酶抑制剂。Etomoxir等长链脂肪酰转移酶Ⅰ抑制剂可特异性地抑制长链脂肪酸氧化,增加葡萄糖利用,抑制糖原异生。临床研究证实,对IDDM型和NIDDM型糖尿病疗效佳[5-7]。

1.3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以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比较成熟的治疗糖尿病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具有延缓或减少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及环境餐后高胰岛素血症的作用,且被证明在降低餐后高血糖方面拥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类药物主要包括: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乙格列酯等。用于:①2型糖尿病;②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③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④单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

1.4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类药物通过抑制DPP-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I(GLP-1)的降解,增加GLP-1的血浆浓度,改善餐后血糖控制,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途径。目前, 上市的DPP-4抑制剂有西他列汀和维格列汀。研究表明西他列汀和维格列汀作为DPP-4抑制剂,单独或与二甲双胍、毗格列酮、罗格列酮联合用于型糖尿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用药不增加患者体重[8-10]。

2 中药治疗

近年来我国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进行了许多中药的临床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在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中药黄连中的小檗碱是其有效成分,用于2型糖尿病疗效佳。张明[6]给正常小鼠静脉注射四氧嘧啶,使血糖升高后再灌服小檗碱50 mg/(kg·d-1)。可以显着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中药黄连解毒汤是清热解毒代表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代谢具有显着的影响[11]。薏苡仁分离提取薏苡仁多糖,它能降低正常小鼠、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和肾上腺素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桑叶的甲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表现出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中药方剂泻心汤具有类似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的降糖作用。用益气健脾化痰法治疗2型糖尿病,以达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益气健脾化痰之功效。将逍遥散加减与西药合用降低空腹血糖和24 h尿糖取得较好的疗效[12]。彭礅等运用四君子汤、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丸加减而成四五六饮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佳。四五六饮中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补阳还五汤活血化瘀、六味地黄丸滋阴固肾,三方合用,标本兼治,切中病机[13-14]。对并发症的治疗,中药上采用复方丹参、川芎嗪等。糖微康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疗效好。参苓白术丸治疗糖尿病慢性腹泻,该药中人参、山药、莲子、白术、甘草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人体周围组织葡萄糖利用,提高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拈抗胰岛素对抗激素,清除机体氧自由基,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方面的作用[15]。现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越来越多,但是不能胡乱的使用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的选择与服药。

参考文献:

[1] 董红萍.噻唑烷二酮类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制药信息,2000,16(5):9.

[2] 李元敏.一种新的抗糖尿病药物farglitazar[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2,29(1):43.

[3] 梁文昌.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24(1):58.

[4] 梁文昌.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24(1):8.

[5] 张 明.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6):l6.

[6] 范征吟,叶信莉,陆小青.泻心清肝法治疗糖尿病120例临床研究[J].上海医药,2001,22(11):497.

[7] 林 兰.糖微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1):8l1.

[8] 王莉珍,沈晓燕,胡 艳.降糖合剂为主治疗Ⅱ型糖尿临病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4):263,

[9] 祝 方,纪立农,韩学绕,等.短期胰岛素甍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临来试验[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5.

[10] 车今智,傅德贤,欧阳藩.植物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概况[J].中草药,2004,35(1):112.

[11] 李延兵,翁建平,许 雯,等.短期持续胰岛素输入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10.

[12] 叶山东,朱禧星.临床糖尿病学[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3.

[13] 陈 亮.糖尿病口服药物进展及其临床应用[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2,9(2):54.

[14] 陈 敏.胰岛素制剂的种类及其进展与临床应用[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2,9(2):4.

第3篇

李宏军,泌尿外科医学博士,男科学博士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委员,从事男科学临床工作20年,承担各级研究课题并获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症》、《实用男科学》等多部专著。

没缘由,变得越来越困难

50岁刚出头的宋先生最近有点烦,因为妻子多次向他提出“抗议”,并告诫他:“做人不要那么‘自私’,为了保养自己而忍精不射,未免有点太过分了。”这让宋先生百口莫辩。

宋先生心想:虽然不如“当年”了,但仍然可以应付自如,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可不知道为什么,却越来越困难,量也越来越少,甚至经常不能。尽管自己在过性生活时很卖力气,也能达到,但还是经常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宋先生出现这种情况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着实让他伤透了脑筋,而且妻子也因此多次明确表示不满。为了平息妻子的怨愤情绪,也为了弄个明白,给妻子一个说法,于是,宋先生带着妻子来到了一家医院的泌尿外科就医。

尿液化验,验出逆行

在详细询问病情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后,医生给宋先生开了血常规、血糖、尿10项检查,并打开了取精室的房门,告诉他在常规化验结束后,可以通过的方法达到,如果有困难也可以让妻子帮忙解决,在达到后留取尿液化验检查。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血糖13.6mmol/L、尿糖+++,后尿液的检查结果显示:满视野。

医生看完化验单的结果,对宋先生说:你的“病根”是糖尿病,是因为糖尿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引起的并发症,医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逆行”。

糖尿病并发症――膀胱出口松弛

宋先生坦然承认,自己患糖尿病已经有5年了,由于单位的工作繁忙,血糖控制得不是很满意,经常忘记吃药,饮食控制得也不是很严格。但是宋先生不明白,糖尿病与逆行怎么会挂上钩呢!因此急切发问:“逆行是怎么回事?我怎么会逆行呢?”

医生告诉宋先生,逆行是指在性生活过程中,尽管男性可以有及感,但膀胱颈开放,走了“后门”,全部自后尿道逆流入膀胱而不从尿道出。逆行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的众多因素,就你的情况而言是比较明确的:由于糖尿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病变造成膀胱颈收缩功能失调而导致逆流。

糖尿病已经成为困扰许多男子性生活的一个大问题,由于糖尿病所造成的损害程度以及个体的差异,疾病对男人的影响也表现千差万别,比较常见的是功能障碍,但也经常会引起困难和不。糖尿病可造成全身血管系统的病变,包括维持的动脉和静脉血管的病变,可以造成的不坚。为了达到,中的男性必须要比以往付出更大的努力,因而性生活时间要明显延长。尽管如此,有时还难以达到所需要的对的刺激强度,尤其是在体力和精力不佳的时候,偶尔出现不能也在情理之中。

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可以造成组织营养的障碍,同样可以影响到发动的支配神经,也是其出现困难和不的重要原因。因糖尿病造成的自主神经病变,可使尿道内外括约肌功能发生共济失调,引起体内支配膀胱颈关闭的自主神经病变,使膀胱颈部的平滑肌收缩无力,性生活过程中由于尿道壁压力相应增高,排出的由于发现了膀胱出口这扇宽敞的“后门”而出现逆流。

逆行≠不

医生继续解释说:尽管表面上看起来,逆行与不的患者在过程中都无排出,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不者往往缺乏,在性生活后没有射出,尿液检查也不能发现存在的证据;逆行者则有,或性生活后排出的尿液内含有大量的。对于逆行者,只要改变排精通道‘前门遇红灯’、‘后门开绿灯’的状况,自然可以恢复时的正常排精。

控制血糖+关闭“后门”,让迷途知返

“那么,应该怎样才能恢复正常呢?”宋先生紧接着提出了这个问题。

第4篇

李宏军,泌尿外科医学博士,男科学博士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委员,从事男科学临床工作20年,承担各级研究课题并获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症》、《实用男科学》等多部专著。

糖尿病给男人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更加可怕的是它常会让男人不“性”福。糖尿病病人患阳痿等生殖系统疾病的几率比正常人要高出2~3倍。正常人40到70岁患阳痿的几率大约有40%,而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患阳痿的几率就有70%~80%。

目前,男科专家普遍认为糖尿病是对男性影响最危险的一个因素。比如男性功能障碍中,我们认为影响最大的疾病就是糖尿病,其次才是高血压,第三个是高脂血症等等。糖尿病成为最危险的因素,是因为它的发生率非常高,而且它对血管的影响大。如果用1~10的大小来表示引起男性障碍的众多危险因素,糖尿病应该可以打10分。

糖尿病对男性性健康有哪些损伤?

糖尿病对男性性健康的损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障碍。

是由于海绵体窦状隙松弛,小动脉扩张,流入的血量增多,海绵体内窦状隙充血,使静脉回流受阻,出海绵体的血量减少,由于白膜对海绵体膨大的限制,因而使增粗变硬而。

因为高血糖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痉挛,动脉挛缩导致供血减少,就会对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影响了,糖尿病病人引起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动脉供血不足。

2.导致不育症。

糖代谢紊乱会造成生殖内分泌激素分泌功能障碍,还可能使活动需要的能量来源不足,严重影响的活动度。另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小动脉及附属性腺血管的病变,长期供血不足不但让产生的能力衰退,还会损害相应腺体的分泌功能,从而使质量、数量下降导致不育。

3.功能障碍。

如果包括在内与性活动完成相关的动脉、静脉血管和神经已经被糖尿病侵蚀,就会出现糖尿病性障碍。由于累及神经部位和程度的不同,障碍的表现因个体差异各不相同:比如困难和不大都是因为发动的支配神经发生病变;而当盆腔交感神经系统损害,则可能发生逆行,即从“后门”直接进入膀胱内。

如何应对糖尿病对男性性健康的损伤?

1.要严格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能从根本上防止男性减退,因为高血糖刺激导致血管壁痉挛,动脉挛缩导致供血减少,糖尿病病人引起阳痿主要是因为动脉供血不足。所以说配合医生控制血糖、尿糖,定期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2.生活中注意生活方式改变。

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缺乏体育运动密切相关,而适当的体育运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除运动外,调整饮食结构也是目前防治糖尿病的最有效方法。

第5篇

对糖尿病前期的认识亟待提高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接近1/3的美国成人具有发生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但仅有大约7%的人意识到自身的风险状况,而采取行动以降低风险的人大约只有上述数字的一半。

在意识到自身风险且在调查前的一年中采取预防保健措施的人群中,由医生建议其控制或减轻体重者仅占35%,建议其减脂或减少热量摄入者占37%,建议其增加体力活动者占39%。亚特兰大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Linda及其同事进行了该项研究,并于2010年3月在线发表于《美国预防医学杂志》。

研究者表示,“如果在医疗保健系统和社区内投入更大力量以促进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那么医生与其他卫生保健工作者负责的预防促进工作可能会更加有效,并且还需要将基层医疗保健与有效的社区为基础的保健方式相结合的实用方法,”。

瘦素可能用于1型糖尿病治疗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报告,瘦素可能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比标准的胰岛素注射疗法更好的治疗选择。研究论文3月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该中心的报告说,与胰岛素相比,用瘦素治疗糖尿病小鼠提供了相同或改进的疾病管理方式,同时减少了这种动物的身体脂肪、胆固醇以及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研究人员发现,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用瘦素或胰岛素治疗后表现出了类似的血糖水平和疾病康复,但是与仅用胰岛素治疗的小鼠相比,仅用瘦素或与胰岛素联用治疗的小鼠表现出了血糖波动、身体脂肪形成和胆固醇水平的显著减少。

糖尿病并发症“拖累”全球卫生系统

因过早死亡、并发症发病率和卫生花费的缘故,糖尿病给全球带来了沉重负担。与糖尿病相关的经济评估对旨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政策分析至关重要。有研究者在高、中、低收入国家中,对糖尿病主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率和医疗花费进行评估与比较,对与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和肾病相关的主要事件的住院率和住院时间进行评估。

该分析中的所有并发症,均可导致医院费用显著增加,其中,冠脉事件、脑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事件住院费用最高,在不同地区中,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使住院率和医疗费用显著增加,并可能给卫生保健系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新动态

新加坡鼓励国民顿顿吃粗粮

新加坡最近一次全国健康调查显示,当地成人肥胖率日趋严重,从1992年的5.1%上升到如今的6.9%。新加坡保健促进局认为,要有效对抗肥胖等问题,必须考虑以全谷物食品(粗粮)取代精米和白面,成为每人每餐的主食。

人们大多知道全谷物食品好处多,可是因为它的口感不佳,因此很少人以它为主食。为了让公众认识全谷物食品的益处,鼓励人们多吃,新加坡保健促进局在全国推出了一项措施――“健康选择”标签,只要食品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全谷物,就可在包装上附加“含更高全谷物”字样的标签。而贴上此标签的食品,政府会制订相应政策促进其在全国广泛销售。

与此同时,一些餐饮场所也推出了新的“全谷餐”,供人们选择。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在居民社区内开办专门的烹饪课程,指导附近社区的主妇用全谷食材做出更好吃的饭菜。

国外学会针对文迪雅发表相关声明

2010年2月20日纽约时报透露了2007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就文迪雅的心血管安全性进行裁决之前该机构内部曾经发生过的争议,称个别FDA专家曾认为文迪雅对心脏有害而提议停止文迪雅在美国的使用。该消息被多个媒体报道,个别媒体甚至误传“FDA要求文迪雅在美国撤市”。这些报道在公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糖尿病患者中造成了恐慌。

针对纽约时报的报道,美国FDA于日前已进行了回应,称FDA目前正在审查文迪雅新近完成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并没有发表新的与文迪雅相关的建议。FDA同时建议目前正在服用文迪雅的患者不可擅自停药。此外,美国内分泌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也已陆续就纽约时报的文章发表声明,认为目前没有证据提示目前服用罗格列酮的患者应停用此药或换用其他降糖药。

日本开发患者生活管理系统

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和九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了一套面向糖尿病患者的生活管理系统,能够自动采集和分析患者的活动和健康数据,对其生活进行指导。这套系统由内部带有加速度传感器的行动计、体重计、血压计、血糖值计、手机以及与互联网连接的家庭服务器构成。

糖尿病患者将手掌大小的行动计挂到腰上以后,行动计根据患者的加速度就能判断出患者是在跑还是在走。行动计和血压计内都有无线电元件,能将获得的数据自动传送给家庭服务器和手机。

接下来,服务器中的生活指导程序会自动分析传来的患者活动数据,以及体重计、血糖值计等测得的患者健康数据。根据患者数据与存储数据的比对结果,服务器会及时向患者的手机发出“再走一走”、“血糖值过高,请去医院”等建议短信。

新发现

多种炎症标志物与儿童肥胖相关

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与成人肥胖有关,但这种相关性在儿童中并不明确。在美国进行的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中,研究者对1~17岁儿童进行分析,目的是评估多种炎症标志物和儿童体重状态之间的关系。

根据体重指数(BMI),将入选儿童分为非常肥胖,肥胖,过度肥胖,正常体重四类。主要监测指标为高反应性C-反应蛋白和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另外一个指标为铁蛋白/转铁蛋白比值。应用相关模型,评估体重相关的炎症标志物水平异常的风险。

结果显示,多种炎症标志物与儿童体重状态的增加强烈相关,这种相关性从3岁开始。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升高与年轻的非常肥胖儿童特别相关,因为,炎症可以导致长期、累积的血管损伤。这值得进行另外的纵向设计的研究。

心血管也能控制脂肪酸摄入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专家发现心脏血管和肌肉能自发调节日常摄入食物中的脂肪酸,这对治疗包括2型糖尿病在内的新陈代谢疾病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用老鼠进行了实验,他们将VEGF-B蛋白质作为从肌肉到血管壁的传导信号,对其生物功能进行测试后发现,该蛋白质能控制血管壁中的脂肪酸运输蛋白质的数量。

第6篇

这家医学院科研成果勃发的背后是什么?近年来,学院深入思考并努力解答三道“关系题”———导师与学生、临床与科研、指标与氛围。

导师怎可“两手空空”

学院给研究生招生制度“动手术”,由此撬动科研体制改革,强化导师“导”的功能。

一般,高校发放给研究生的每月生活津贴三四百元,许多学生为生计考虑,不得不四处寻觅家教之类的兼职工作。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他们应该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才能安心做学问。

2007年,交大医学院在全市高校院系中率先实施新规定:每位研究生每月可获1200元以上生活津贴。钱从哪里来?导师出400元、医学院附属单位出500元,还有一部分就是原先的国家补贴。这样一来,导师就有了经济压力,与之密切相连的是课题压力。导师如果申请不到高级别的课题,就没有研究经费,难以承担学生的生活津贴,势必招不了研究生。

同时,交大医学院对系统内980名导师进行考核,考查他们课题、专利、论文和科研获奖情况。考核结果:50%以上的导师被评为“优秀”;12%的导师因多项指标不达标被黄牌警告,其招生资格暂时保留一年;5%的导师因“两手空空”,被取消招生资格。

此番改革在医学院引起一场“地震”。导师被戴上了“金箍”,科研动力和育人责任心被激发。研究生跟着有课题、有实力的导师学习和工作,忙碌而充实,经济也有保障。据统计,目前交大医学院研究生发表的SCI论文中研究生贡献率达70%。

临床科研蔚然成风

临床医生是否需要写SCI论文?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上海交大医学院的观点是,对于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应该激励他们瞄准学术前沿,在看好病的基础上,开展临床科学研究。研究的成果,可以造福广大患者,也可以为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提供医疗经验与标准。

学院规定,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要带博士生,必须自己先发表SCI论文,“没有金刚钻,怎揽瓷器活儿”。学院改革科研人员职称晋升制度。以往,附属医院的科研人员评上主任医师后,就可以挂“教授”牌子,两者似乎成“一体”。现在,学院评聘主任医师主要强调临床业绩;而评教授,还要看科研成果。从“主任医师”到“教授”,新设了一道“门槛”。学院邀请国外著名临床研究专家来校开设讲座,送青年医生到发达国家接受临床科研训练。

渐渐地,临床科研在交大医学院“热”了起来,如今蔚然成风。学院今年获得的18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三分之二以上为临床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许迅教授,致力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和防治研究。调查显示,糖尿病人群中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 27.3%。患者到眼科就诊时病情往往处于中晚期,视功能损害严重,难以逆转,可能致盲。许教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展开研究,以期寻找新的致病因子,对这一疾病进行有效防治。相关课题被列入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交大医学院摘得的国家级科技奖项,也都“亲民”。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完成的“提高胃癌疗效的外科综合治疗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将早期胃癌的诊断率由原来的10.31%提高至21.61%,采用多项新技术明确合理的临床应用指征,证实对进展期胃癌病人可有效防治腹膜转移,提高其生存率。这个项目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良好氛围激发科研“原动力”

高校如何给科研人员“压指标”?特别是对于那些从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以论文数量论英雄”,还是有更好的激励方式?

上海交大医学院领导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指标”尚不可废;但更重要的是,高校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激发出师生热爱科研、专注科研的“原动力”。

王义斌教授是一位“海归”人才,落户交大前,曾走访了诸多国内高校。让他尴尬的是,不少高校在招聘时虽然开出高薪,但给他定指标,一年内要完成多少篇高级别的科研论文。他挺困惑:“科学上很多事情不是论文可以涵盖的。”最终,他选择了上海交大医学院。这里给海外引进人才开出的年薪不高,15万至25万元之间,但人才引进后,从院领导到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都尽力为他们“铺路架桥”,给他们充分发挥的平台。王义斌最近以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的名义,出任交大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从2007年至今,交大医学院从海外引进15名高层次科研人才,平均年龄37岁。他们“定居”后,立即领衔组建团队,投入研究。学院对他们三年一考核,未达标者降格使用,恢复到普通教师水平。考核内容不只是看论文数量;三年不出论文也没关系,因为许多重大科研成果需要“十年磨一剑”,关键看你这三年中是否在“磨剑”,需要评估学科发展的势头和前景。

青年教师与研究生乐于科研的氛围也日渐浓厚。交大医学院改革研究生课程,新设三门课———第一门是“科学家谈科研”,学院请国内外一流科学家来开讲座,不谈专业知识,就谈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经验和教训;第二门是“科学文献导读”,现在的学生普遍英文水平好,能看懂文献,但不一定了解其中的学术思想,需要有人引领;第三门是“生命科学前沿”。这些课,几乎堂堂都是学生爆满,没位子了就席地而坐。有了科研兴趣与动力,写论文便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第7篇

李宏军,泌尿外科医学博士,男科学博士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委员,从事男科学临床工作20年,承担各级研究课题并获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症》、《实用男科学》等多部专著。

目前,尽管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以中老年者居多,但近年来也有年轻化趋势,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再加上一些夫妻为了事业的发展而主动推迟生育时间,渐渐地“准爸爸”患上糖尿病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并妨碍了一部分男人实现为人父的愿望,值得引起关注。

研究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下男性糖尿病患者中,25%~30%的人会发生不育。那么,糖尿病是如何损害了男人的生育能力?患有糖尿病的准爸爸们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生育问题呢?

一、糖尿病如何导致男性不育?

糖尿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影响男性的生育过程,主要是引起内的发生障碍和男性的多种障碍,从而损害男性的生育能力。

造成生殖内分泌激素分泌功能障碍

人体细胞内的糖代谢是依赖于胰岛素的,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和垂体前叶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等激素分泌细胞也不例外,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使得内的间质细胞和垂体前叶细胞内的糖的利用发生障碍,致合成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功能受损,血中相应的激素水平降低。

直接损害的发生及运动能力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小动脉疾病及附属性腺血管的病变,使产生的能力衰退,并损害了相应腺体的分泌功能,量和成分发生改变,直接威胁到内的,引起不育。有研究者观察到糖尿病患者生精上皮发生退行性变,数减少,死明显增多。此外,只有具有良好活动能力的才具有受孕能力,而活动能力的动力来源在于细胞内的以糖代谢为主的一系列复杂生化事件的有序进行。糖尿病让男人的胰岛素减少或缺如,使得活动需要的能量来源不足,严重地影响活动度。

诱发功能障碍(ED)

糖尿病已经成为许多男子功能障碍(俗称阳痿;简称ED)的一个公认病因。糖尿病时产生的血管硬化也可以波及到海绵体的血管,海绵体动脉以及各个分支小动脉因此而变得狭窄和僵硬,使得在过程中不能有满意的充血过程,便可影响的功能。糖尿病性的神经病变也让男人的反射变得不敏感。此外,治疗糖尿病所使用的某些降糖药物、男性对疾病所产生的焦虑和抑郁等,都对的正常发挥十分不利。

导致障碍

由于糖尿病所造成的损害程度以及个体的差异,疾病对男人的影响表现也千差万别,比较常见的障碍是困难和不。糖尿病可以造成全身血管系统的病变,包括维持的动脉和静脉血管的病变,因而有时难以达到所需要的对的刺激强度,尤其是在体力和精力不佳的时候,偶尔出现不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可以造成组织营养的障碍,同样可以影响到发动的支配神经,也是其出现困难和不的重要原因。盆腔交感神经系统是控制时膀胱颈部括约肌的关闭,若糖尿病累及这部分神经的功能,乃发生逆行,即从“后门”直接进入到膀胱内。

二、患上糖尿病的准爸爸该咋办?

确定生育能力受到伤害的程度

是男性生育的种子,的数量和功能不佳是造成男性不育的主要表现形式。实际上,评估男性的生育能力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你只要到医院接受的常规检查,看看自己的“孕种”状况到底怎样了,就一清二楚了。生育能力健康的成年男人一次射出的内的密度一般在每毫升0.6亿-1.5亿。少症指每毫升中数目少于2千万,且的绝对数量少于4千万。密度过少,导致与卵子受精的概率减少,因而生育机会明显减少。此外,即使有众多的,都属于“老弱病残”之类,也难以在激烈竞争中成功地夺标。

如果你还希望了解一下内分泌激素情况,可以通过早晨空腹抽血化验即可明确。相关激素中检测比较重要的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睾酮(T)和雌二醇(E2)

积极治疗糖尿病、坚持控制血糖

积极地控制血糖,尽可能地减少糖尿病对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持续损害作用,是恢复糖尿病患者功能和正常的主要手段,部分患者单纯依靠这种方法就可望获得生育能力的维持或自然恢复。

在日常生活中改善生育能力

第8篇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胆石症患者共108例,其中男47例,女61例;最大年龄86岁,平均76±3.23岁;行胆囊切除7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34例。

临床特点:伴高血压20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心脏病15例,糖尿病16例,并发症占61.1%。

结果

108例患者均在术后7~14天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

护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和家属担心病人年龄大,怕疼痛、意外,怕下不了手术台。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向家属和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耐心、细致地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让相同手术、年龄相当的患者现身说法。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告诉患者手术是在充分麻醉下进行的,手术中不会引起疼痛,术后还可留置自控镇痛泵,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手术。②术前检查:大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肺等重要脏器疾患,且年龄均在70岁以上,故术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除一般手术所需的检查外,要增加肺通气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术前应用长效口服药或静脉应用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应用胰岛控制血糖水平,使之空腹状态下<10mmol/L。支气管炎的患者术前要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以免术后咳嗽影响伤口愈合。③手术前1日的准备:根据医嘱做好备皮、药敏试验、必要时配血,教会病人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练习在床上大小便,告诉病人禁饮食的时间。根据医嘱晚9时给予通便灌肠1次,并注意观察灌肠后的效果。注意病人的睡眠情况,必要时使用催眠镇定药,保证患者的休息,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④手术当日的护理:术晨测量病人的体温及血压,根据医嘱留置尿管,需要时留置胃管,注意插管过程中病人的反应,确保胃管留置在胃内。根据医嘱给术前用药,将患者安全交于手术室人员。

术后护理: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采取不同的麻醉常规护理,给予多参数监护及氧气吸入,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选用面罩或鼻塞给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0.5~1小时记录1次。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对糖尿病病人注意血糖监测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血压高的患者有要用硝酸甘油控制血压。术后卧位:硬膜外麻醉后去枕平卧6小时,全麻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待血压平稳后均可采用半坐卧位,既有利于呼吸,又利于腹腔的引流,减轻腹部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伤口愈合。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取半坐卧位,用双手按住患者的伤口,让患者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屏气3~5秒,然后慢慢呼气且尽量呼尽,第2次吸气后,屏住呼吸用力从胸部咳出,进行短促有力的咳嗽[3]。术后活动术后当日可让患者床上活动,四肢做屈伸运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2天可根据情况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不能下床者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压疮的发生。饮食的护理:术后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全流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术后早期若病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增多,每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出现腹胀伴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表现时,提示病人可能有腹腔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急救和护理。胆瘘的观察加强观察,包括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术后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样液体等,应警惕胆瘘的可能。及时处理胆瘘,一旦发现胆瘘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进行相应处理。②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遵医嘱术后静滴抗生素。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清洁、消毒腹壁引流管周围皮肤,并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局部干燥,防止胆汁浸润皮肤而引起炎症反应。加强引流管的护理,每日更换引流袋,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引流通畅,避免“T”管扭曲、受压和滑脱,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力升高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内感染。

出院指导:责任护士于病人出院当日做详细出院指导,如饮食、活动等等,对带T管的病人要详细交代“T”管的自护方法及夹管的时间,并告知夹管后如有发热、腹痛、黄疸或腹胀不适应立即停止夹管,及时就诊。

胆总管探查是治疗有症状的胆石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老年病人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痛苦的最佳选择。

论文关键词胆石病老年人围手术期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胆石病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108例70岁以上胆石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其护理效果。结果:108例患者于手术后7~14天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文.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08.

第9篇

【关键词】肺结核 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 职称论文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b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blood sugar,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 absorption of lesions on the patients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 the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methods 42 cases of clinical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integrative medicine), control group(western anti-tb,hypoglycemic therapy). to analyze the controlling of blood sugar,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chest x-ray showed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hree months. results the blood sugar of the two groups were good controlled. 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ed compared with formerly treatment(p<0.05). but it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 the lesions were absorbed in different degree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ed with three month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p<0.05).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it indicates that the tonic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has synergism effects in the patients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keyword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iabet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保健问题,糖尿病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我国现有糖尿病人数已接近1亿人,60~70岁年龄组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肥胖人群增多,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病人将会继续增多。早年尸检报告指出,糖尿病患者半数以上并发结核病。近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中老年患者有增多的趋势,其最大的特点,糖尿病史在5~20年,体质消瘦,血糖不易控制,合并肺结核时病灶广泛,易形成空洞,痰菌阳性率高。国内外临床观察结果也显示糖尿病患者的结核病患病率较非糖尿患者群高2~4倍或3~6倍,糖尿病控制不良者结核病发病率约比控制良好者高3倍;因此,糖尿病并发结核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了4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病发因素,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者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分布在28~75岁,平均年龄54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其中先发糖尿病后发肺结核32例(76.2%),先发肺结核后发糖尿病10例(23.8%)。糖尿病病例均为ⅱ型糖尿病。所有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西医抗结核、降血糖治疗)各21例。

1.2 诊断标准

肺结核诊断标准:依据《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指南》[1];糖尿病诊断标准则按1999年who、idf所公布并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等认同的诊断标准[2]:(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糖耐量试验2h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1.3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疲倦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其中咳嗽、咳痰39例(占%);低热22例(占%);胸痛10例(占23.8%);咯血9例(占21.4%)。

1.4 治疗方法

抗结核治疗:采用3hrze/6her抗结核方案(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糖尿病治疗:空腹血糖>1lmmol/l首选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11mmol/l以下者采用口服降糖药物,剂量根据血糖调整。治疗组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加用健脾益气、滋阴清热止咳中药治疗(黄芪、党参、黄精、天花粉、生地、葛根、桑白皮、玄参、白术、百部、杏仁等),临床辨证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

1.5 观察项目

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两组治疗后血糖变化、胸部影像学改善情况。

1.6 疗效判定标准

(1)血糖:空腹血糖在4-7mmol/l,且餐后2h血糖<11.1mmol/l为良好控制;空腹血糖在7-11.1mmol/l为一般控制,空腹血糖>11.1mmol/l为控制不良。(2)细菌学:连续2个月以上痰涂片阴性及培养阴性为治愈。(3)影像学:胸片显示病灶吸收≥原病灶50%为显著吸收,30%-50%为吸收,≤30%为无明显变化。(4)症状以治疗后消失或好转为有效。痰涂片阳性、病灶增多、症状加重为恶化,治疗失败。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良好控制,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血糖值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为罹患肺结核的高危人群,其患肺结核的相对危险度可提高3~4倍。糖尿病患者因其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以至营养不良。当血糖升高及组织内糖含量增高时,形成的酸性环境破坏了组织抵抗力,使抗体形成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病人白蛋白减少,均有利于结核菌的繁殖与生长。肺结核使糖尿病患者对碳水化合物的反应性(敏感性)发生改变,加重胰岛负荷,致胰岛素受体功能下降,糖耐量下降,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减低;且抗结核药可致肝、肾功能损害,加重糖代谢紊乱[3],二者形成恶性循环。

糖尿病与肺结核属中医“消渴”、“肺痨”病范畴。刘河间《三消论》云:“消渴者……或蒸蒸虚汗,肺痿劳咳”。消渴患者阴虚内热,薰灼于肺,耗伤肺津,肺失滋润,感染痨虫而发本病。临床表现为干咳、咽燥、痰中带血等肺系症状。故糖尿病并发的肺结核,证属肺脾(胃)肾阴亏、虚火上炎,治宜标本兼顾。故我们采用健脾益气、滋阴清热止咳为原则,方药组成中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黄精、天花粉养阴清热生津,生地、玄参滋阴清热,葛根、桑白皮清热宣肺,百部、杏仁润肺止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够调节机体免疫,降低血糖,改善体内脂代谢紊乱,保护心脏、血管、肾脏等作用[4]。党参有调节血糖,促进造血机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5]。黄精兼顾调节血糖、增强免疫、抗疲劳以及抑结核杆菌等作用[6]。通过临床观察,治疗组加用中药口服后能较好的控制血糖,且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病灶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本方药对于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70一74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58

[3] 王涛,王仲元,潘燕玉等.连续胰岛素皮下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44-46

[4] 杨金泉,何海波.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