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学高中总结

时间:2022-04-27 14:34:07

导语:在数学高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学高中总结

第1篇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

由于高一同学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让高一同学学会积极归因,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能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循序渐进,争取在高考成功。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第2篇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在北京市可以说是普及了高中教育,因此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拨性,同学们都很容易考得高分。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拨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拨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你会后悔莫及的。同学们不妨打听打听现在的高三,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现在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而而焦急得到处请家教。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稳打稳扎,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7)课外学习包括参加学科竞赛,与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同学们要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熟练程度。

第3篇

(一)导数第一定义

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增量 x ( x0 + x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 y = f(x0 + x) - f(x0) ;如果 y 与 x 之比当 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导数第一定义

(二)导数第二定义

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变化 x ( x - x0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变化 y = f(x) - f(x0) ;如果 y 与 x 之比当 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 导数第二定义

(三)导函数与导数

如果函数 y = f(x) 在开区间 I 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 I 内可导。这时函数 y = f(x) 对于区间 I 内的每一个确定的 x 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 y = f(x) 的导函数,记作 y', f'(x), dy/dx, 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

(四)单调性及其应用

1.利用导数研究多项式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1)求f(x)

(2)确定f(x)在(a,b)内符号 (3)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增函数;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减函数

2.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步骤

(1)求f(x)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总结归纳;举例

进入高中以后,我发现很多身边的同学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以致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我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注意是学习方法不等当。高中数学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我认为学习数学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是很必要的。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即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系统化、程序化。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从而为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进行归纳总结呢?

一、每节课的小结

老师讲的每一节课一般都围绕1-2个中心问题,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出恰当的总结。比如要注意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公式要注意成立的条件及使用的范围,这是说明性的小结;对典型例题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和方法。

二、单元的小结

通常概念、公式的学习是局部的、分散的,因而在头脑中呈零乱无序的状态,难以形成有规律的清晰的认知结构。因此,当每一单元结束时,若能将这些知识,方法以一个新的角度串联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结构。

三、知识间的总结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总结的层次应再提高一步。既要注意知识纵向,横向各个层面的联系,又要重视其程序化的科学组织,使大及中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 通过课堂小结、单元小结、知识整体的串联,一定会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数学知识的立体的网络,那一道道的习题不过是我们网中的一条条小鱼。数学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下面我就线性规划做一总结举例:

线性规划主要考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面积和目标函数最值(或取值范围);考查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中的参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其主要题型有以下五种类型。

类型一:求二元一次代数式最值(取值范围)

例1:设x,y满足约束条件,求z=x-2y的取值范围

解:作出不等式组的可行域,作直线x-2y=0,并向左上,右下平移,当直线过点A时,z=x-2y取最大值;当直线过点B时,z=x-2y取最小值.由得B(1,2),由得A(3,0).zmax=3-2×0=3,zmin=1-2×2=-3,z∈[-3,3].

方法点评:作出可行域,求出交点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求出最值。

类型二:求二元一次分式最值,二元二次代数式最值

例2:变量x、y满足

(1)设z=,求z的最小值;(2)设z=x2+y2,求z的取值范围;

解由约束条件,作出(x,y)的可行域如图所示.由,解得A.由得C(1,1).由,得B(5,2)

(1)z==. z的值即是可行域 中的点与原点O连线的斜率.

(2)z=x2+y2是可行域上的点到(0,0)的距离的平方.可行域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中,

dmin=|OC|=2,dmax=|OB|=29.2≤z≤2

方法点评:常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来解题,常见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有:①表示点(x,y)与原点(0,0)的距离,表示点(x,y)与点(a,b)的距离;②表示点(x,y)与原点(0,0)连线的斜率,表示点(x,y)与点(a,b)连线的斜率.

类型三:知目标函数最值,求参数值

例3:已知a>0,x,y满足若z=2x+y的最小值为1,则a=________.

解: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易知直线z=2x+y过交点A时,z取最小值,由得zmin=2-2a=1,解得a=.

方法点评:知目标函数最值,求参数值,转化为找出最值点坐标,代入目标函数。

类型四:最优解有多个(不唯一)求参数值

例4:x,y满足:,若z=y-ax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a的值为( )A.或-1 B.2或 C.2或1 D.2或-1

解:由y=ax+z知z的几何意义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1)当a>0时,要使z=y-ax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a=2;

第5篇

1、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2、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3、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第6篇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3、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5、三角函数正切函数y=tanx中x≠kπ+π/2;

6、如果函数是由实际意义确定的解析式,应依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其取值范围。

二、函数的解析式的常用求法:

1、定义法;2、换元法;3、待定系数法;4、函数方程法;5、参数法;6、配方法

三、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求法:

1、换元法;2、配方法;3、判别式法;4、几何法;5、不等式法;6、单调性法;7、直接法

四、函数的最值的常用求法:

1、配方法;2、换元法;3、不等式法;4、几何法;5、单调性法

五、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

1、若f(x),g(x)均为某区间上的增(减)函数,则f(x)+g(x)在这个区间上也为增(减)函数

2、若f(x)为增(减)函数,则-f(x)为减(增)函数

3、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f[g(x)]是增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不同,则f[g(x)]是减函数。

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5、常用函数的单调性解答:比较大小、求值域、求最值、解不等式、证不等式、作函数图象。

六、函数奇偶性的常用结论:

1、如果一个奇函数在x=0处有定义,则f(0)=0,如果一个函数y=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f(x)=0(反之不成立)

2、两个奇(偶)函数之和(差)为奇(偶)函数;之积(商)为偶函数。

3、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商)为奇函数。

第7篇

一、情感激发,提升高中生课堂参与度

良好学习情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思想保证”。高中生课堂参与度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内在积极情感未能得到有效激发。同时,高中生在积极学习情感的驱使和促动下,能够保持主动、能动的参与情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丰富、多样的情感激发资源,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教材中生动真实的教学案例,教学中所运用的先进教学器材等,都是培养和激发高中生课堂参与情感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俯视”学生,训斥学生,与学生保持紧张关系。其次,要善于营造生动浓烈的教学氛围,利用数学学科生活性、趣味性、应用性、历史性等丰富教学资源,营造引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氛围,促发学生主动参与情感。如在新知导入教学中,教师为做好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感“铺垫”,经常利用该节课教学内容生活性特点,设置现实案例进行呈现,让学生认识学习掌握数学知识重要性,从而产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情感。

二、引导探究,提升高中生课堂参与度

正确高效的数学学习技能,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又一重要保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中生由于未能掌握分析、解答问题的方法策略,而对问题案例经常“无从下手”“手足无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活动,亲身实践,掌握“第一手”学习资料,才能更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因此,教者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动手探析,提供给学生探究、分析的时机,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过程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形成良好学习技能,从而在数学技能保证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问题:在平面坐标系xOy中,若曲线y=ax2+b/x(a、b为常数)过点P(2,-5),且该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与直线7x+2y+3=0平行,试求出a+b的值。

学生探析问题条件,教师指导补充,学生得出解题思路:“要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知识点,由曲线y=ax2+b/x(a、b为常数)过点P(2,-5),且该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与直线7x+2y+3=0平行,进而得出a+b的值为-3”。

学生解答问题,过程略。

师生共同归纳、概括解题策略: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试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得到规律,再按照规律进行计算。

三、合作学习,提升高中生课堂参与度

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其过程是个体独立活动和集体互助活动的综合体。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合作学习能够对学生个体学习过程“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形成更为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方法。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追求”有限教学时间效率“最大化”,忽视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应在教学关键点、认知疑惑处或解题卡壳处,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共同讨论。借鉴参考,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推进活动进程。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进程中,不能“甩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该“实时点拨”“科学指点”,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按照既定方向前进发展。

四、积极评价,提升高中生课堂参与度

第8篇

关键词:极限 无穷小 洛必达法则 重要极限 左右极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77-02

在《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中,极限是一条主线,它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这里将极限的各种求法总结归纳如下。

1 利用函数的连续性求极限

(1)定义:设函数在点的某一领域内有定义,如果则称函数在点连续。

(2)定理:一切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内连续。

例1:求

解:由于在连续,所以。

总结:这种求极限的方法又称“代入法”,只要函数在这一点连续,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2 利用无穷小量的性质求极限

(1)无穷小量具有如下性质:无穷小量与有界函数的乘积仍为无穷小量。

例2:求

解:因为∞时,为无穷小量,为有界函数,故∞时,为无穷小量,所以

=0

总结:、为常见的有界函数。

(2)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具有如下关系:

在自变量的同一变化过程中,如果为无穷大,则为无穷小;如果为无穷小,且则为无穷大。

例3:求

解:由于所以:。

3 利用等价无穷小代换求极限

(1)定理:设,

①若,则。

②若,则。

常用的等价无穷小:当时,,,,,,,,。

例4:求

解:当时,,,所以:

==0。

总结:使用等价无穷小代换可以大大减少计算量,使求极限变得简单。另外,在使用等价无穷小代换求极限的过程中要注意,等价无穷小代换只能在求极限的乘除运算中使用,而在加减运算中不能使用。

4 利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1)洛必达法则(一):若函数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①;

②在点的左右近旁可导,且:;

③存在(或为),则:。

例5:求

解:这是一个型的未定式,我们利用洛必达法则来计算。由于,所以:

==1。

(2)洛必达法则(二):若函数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①;

②在点的左右近旁可导,且;

③存在(或为),则:。

例6:求

解:

总结:洛必达法则式求型和型极限非常重要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存在时才能使用洛必达法则,否则法则失效。

5 利用二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1)第一个重要极限:。

例6:求

解:

(2)第二个重要极限:。

例7:求

解:=

6 利用左右极限求极限

定理:函数在点处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是在点处的左极限和右极限存在且相等,即:

例8:求函数在处的极限。

解:由于,,所以: .

总结:对于分段函数在分点处极限是否存在,由于分点两侧解析式不同,因此只能使用左右极限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第9篇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阳易升,肝火易冲。肾为一身阴液之根,肝有赖肾水以滋养,故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主要病因:①情志所伤,长期恼怒忧思,导致肝郁气滞,损伤肝阴,下劫肾阴,阴不制阳,肝阳上亢。②内伤虚损,可导致肾精不足,阴阳失调,心肾不交,下不制上,头昏视物模糊。③饮食失节,起居失常。嗜食甘肥可致痰湿内生,运化无力,体胖脉络受阻,或嗜酒嗜烟,劳逸失度,导致眩晕发作。④体质因素,是指先天与后天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整体生理功能及特性。⑤瘀血内阻,络脉不通血流受阻而致血压升。

总之,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责之“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心肾不交”等。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①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由于某些因素引起强烈的、长期的刺激导致神经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②遗传因素。据统计,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约占50%~60%,多为遗传性缺陷,患者对各种应激的血管反应性增强。③肾脏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高血压发病关系有关,肾素分泌增多,肾素在肝中形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后者具有很强的全身细小动脉持久的收缩作用,升高血压,同时又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醛固酮储留水钠,使血压进一步增高。此外,膳食因素、环境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2 因人治疗和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多从症状、体征入手,一般以“头痛”、“眩晕”、“肢体麻木”、“项强”或“耳鸣”,脉弦或强大,或弦细,或沉细,或细涩,舌质红或淡白,或瘀点、瘀斑,舌胖大有齿痕,苔黄或厚腻或无苔等进行分析研究,多辨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虚痰浊”、“风痰上扰”等证型。

目前对一些无症状性高血压病的诊治显然不够,需西医因人而异,进行非药物或降压药物的治疗。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而中西医结合则应因人与辨证相结合。以高血压病某一阶段的“对症”治疗效果为主,对高血压病首先辨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期(根据有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分3期),然后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辨证施治,并结合现代医学实验室或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综合利用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来辨证,为中医的辨证分型、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高血压病常伴有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它们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促进作用。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红细胞变形力减弱,是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基础,为治疗高血压病血管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患者空腹和(或)葡萄糖负荷时血胰岛素浓度升高,这些征象称为“X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另外,心脏及其大血管是高血压病中较早受到损害的器官,大脑是高血压影响的重要器官之一,容易并发损伤及供血改变, 近年来临床发现痰湿壅盛者胸主动脉管径扩大最显著,肝阳上亢者次之,证型主要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

3 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

中药和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各有所长。西药的优势是:①降压作用显著,均能有效的降低血压。②对某些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对心肌肥厚有减轻作用。③对高血压急症,西药降压药如硝普钠、酚妥拉明等作用迅速。其不足之处是:①副作用相对较大,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②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特别是高血压病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

中医药的优势:①能改善患者症状,有效提高生活质量。②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以及较严重高血压配合西药治疗,均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③中药副作用少,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④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发挥中医治病求本,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副作用等积极作用,克服中药降压效果慢、幅度小等不足,取西药降压迅速,控制紧急病情的优势。

4 结果与展望

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联合治疗是目前高血压病治疗的有效方法,较之单纯的中医或西医具有明显优势。中药可改善血液循环、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消除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能增强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减轻靶器官损害,取得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4-237

[2] 贺志光.中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47-35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