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06:09
导语:在幼稚园老师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幼儿园班主任职责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对幼儿做到关心、细心、耐心,不偏爱,坚持正面教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2、自觉执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仪表整洁大方,语言文明,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动作轻柔,不穿高跟鞋进教室,不戴耳环、戒指,不披长发,不在教室里化妆和饮食。
4、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培养目标,,结合教研组计划及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及时制定好各类教育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调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班级保教工作。
每学期第一周前完成班计划,学期末前两周完成幼儿评估记录。
每主题结束前完成本主题的观察评估记录、教养笔记(教育随笔)及主题计划、过程记录及反思等。
定期完成幼儿的个案观察记录。
5、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寓教育于游戏中。观察、分析、记录、评估幼儿发展情况,因材施教,促使幼儿的和谐、健康发展。
6、认真执行幼儿园各项教育常规及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保教结合,对教育行为与过程及时进行反思、调整,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7、指导并配合保育员做好本班幼儿生活保健工作,管理好本班幼儿的睡眠、仪表、饮食,做好三清一静。随时注意幼儿的健康安全情况,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8、进班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带班时精力集中,尽心尽责,不随便离开班级,密切关注幼儿的活动及需求,及时提供适当的指导。
9、根据教育内容,定期更换、积极创设体现幼儿主体地位的活动环境(材料充足、安全健康、整洁有序、美观舒适、师生关系融洽),为活动区、活动室等各类活动提供符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操作性强、卫生、安全、丰富的玩具和材料。
10、组织好园区及班级各类大活动(如郊游、半日活动等),做到有方案、重实施、好反思。
11、努力学习幼教专业理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积极参加教育研究和各种业务进修学习,(课题、教研活动等),注重研究、探索过程;做到有分析、有目标、有实施方案、有观察评估、有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12、定期向教研组长或园主任汇报工作,接受园长、园长助理、园主任、教研组长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13、搭班老师互相协调沟通,进班前做好准备,带班时不擅自离岗,空班时不允许随便串班,严格执行一日作息制度,不允许私自调班。
14、能处置意外事故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的能力,无论发生任何大小事故,均必须及时报告保健室、园主任处。
15、与家长保持联系配合,全心全意为幼儿家长服务,积极主动做好家长工作。
每学期对每个幼儿家访1-2次,并做好记录。
每周四完成下周计划,周五公布计划安排、家长宣传栏等内容,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有关信息和要求。
定期召开家长会。
做好班级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及时更新内容。
定时和每个幼儿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教育情况,和家长商议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工作。
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工作: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家长义工、家长沙龙,家教指导讲座,做好个别家长工作等。
每学期开展12次主题家教指导活动,写出1 2篇家教指导活动案例;组织家长撰写教学一得文章34篇,在学期结束前交园科研室存档。
做好班级财产物品登记、保管、清理等工作,做好保管区内的清洁工作。
不向家长索要财物。
如果幼儿因病事假或无故两天以上(含两天)不来园时,要及时家访,了解情况。
16、关心幼儿园发展,及时为幼儿园各项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幼儿园班主任职责范例
1、严格遵守学校《教师行为规范10条》和各项规章制度。
2、全面负责本班教育和保育工作,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包括观察、分析、记录幼儿发展情况),并认真执行。
3、对幼儿态度要和蔼和亲,做到耐心、关心、细心、热心,与本班教师、保育员团结协作,搞好所在班级教育、卫生、保健及生活护理等工作。
4、认真执行幼儿的作息制度,认真安排好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做到动静交替,手脑并用,确保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5、主持召开每周班务会议,共同确定下周工作重点,与副班主任和保育员共同搞好班内的工作。
6、坚持下面教育原则,尊重幼儿,积极启发诱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7、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业务学习。积极创编教材,制作教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水平。
8、坚持做好交接班工作,一般情况口头交接,重大情况要作书面交接。家长特殊要求、患儿药品、物品要登记交接。
9、做好家长工作,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养方法,每周向家长公布本周及下周的教育内容,以便家长心中有数,积极配合。
10、认真填写家园联系手册,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交换意见。
11、认真做好教研活动记录和每周教育小结,每学期写出质量较高的教育工作总结或论文一至两篇。
12、坚持英语学习,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
幼儿园班主任职责范文
1、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先锋幼稚园教师行为规范,为本班的老师、孩子、家长做出榜样。
2、 全面负责本班教育和保育工作,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要求及每学期园务工作的安排,结合本班实际,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并认真执行。
3、 对幼儿态度要和蔼可亲,做到耐心、关心、细心、热心,并与本班教师、教育助理团结协作,搞好所在班级教育、卫生、保健及生活护理等工作。
4、 认真执行幼儿的作息制度,认真安排好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做到动静交替,手脑并用,确保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5、 主持召开每周班务会议,共同确定下周工作重点,与教师和教育助理共同搞好班内的工作。
6、 坚持各项教育原则,尊重幼儿,积极启发诱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7、 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业务学习。积极创编教材,制作教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
8、 做好家长工作,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每周向家长公布本周及下周的教育内容,以便家长心中有数,积极配合。
9、 认真填写幼儿家园联系手册,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与家长沟通。
11、 认真做好班主任会议记录,并及时传达到班内各位老师,让每位老师做到心中有数。
一、家园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化,家园沟通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家长和幼儿园相互沟通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为家园沟通是双方互动产生的结果,所出现的问题既有幼儿园方面的不妥,也有家长方面的不足,所以将从这两方面来讨论家园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方面
1. 以园方为中心,教师家长地位不平等。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们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且当幼儿园教师对素质教育观理解的不够透彻时,就习惯把自己当成教育活动的主导和中心。同样地,建立在平等合作上的家园沟通也经常演变成教师主动沟通家长被动配合,如亲子运动会、家长开放日等都由园方完全制定方案计划后直接通知家长,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掌握更多话语权,较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从而造成沟通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沟通效果大打折扣。
2. 教师任务繁重,沟通主动性缺乏。幼儿教师责任重、工作累、待遇差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致使幼儿教师幸福感下降。在工作过程中,低落的情绪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仅为完成必须的工作任务而工作,不去分析幼儿行为的原因,仅根据幼儿的表现来评判幼儿的发展程度。物质生活的不丰富导致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更不能与幼儿形成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也不够积极,共情能力较差,只进行必须沟通而忽略选择性沟通。另一方面,保教工作过为繁重,即使教师有和家长沟通孩子近况的想法,也会由于身体上的吃不消而减少沟通频率或降低沟通质量。
3. 时间安排不合理,渠道较狭窄。目前,家园沟通的渠道仍比较狭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电子邮件等沟通方式留于表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家长和老师面谈交流仍为主要的沟通方式。从面谈时间安排上看,沟通的时间最多集中在入园和离园两个时间段,而在这两个时间段的沟通存在很多难点。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时间较为同步,许多家长送孩子入园以后匆匆赶去上班,而离园时,家长和教师几乎又是同步下班,所以很难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二是在该时段,即使家长有时间,教师也很难抽出时间和家长交流,因为此时教师非常忙碌,要接待每个孩子入园、离园,要组织班级活动,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还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分配到每个家长的时间少之又少。②
4. 内容过于片面,局限孩子缺点。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话题以幼儿在园期间的缺点为主,局限在幼儿的不足和有待提高之处,如孩子午休时吵闹,参加活动时不遵守规则,与其他儿童发生矛盾冲突等,习惯忽略向家长通报孩子的优良表现。此种沟通话题较为消极,久而久之,教师要和某些家长沟通时,家长会形成抵触心理,不易形成良性健康的沟通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此种重报忧而轻报喜的沟通习惯,也会导致家长对孩子的批评增多鼓励减少,对幼儿阳光和谐的成长环境的形成也有消极影响。
(二)家长方面
1. 事务繁忙,机会较少。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作为家庭中的支撑力,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子女。但家长的时间与精力却是有限的,接送幼儿时间紧张,仅匆匆几句便带孩子离园,也鲜有时间参加幼儿园开展的各种亲子活动。有些家长甚至不能自己亲自接送孩子,长期由保姆代接,而保姆转达的沟通信息时常不够详细全面,家长无法真实及时地掌握幼儿在园情况。同时,有些幼儿园中存在大量留守儿童,即家长为了生计而外出打工或做生意,时间在半年以上,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的儿童。③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交流的时间更是非常之少,从而造成沟通不畅。
2. 角色定位偏差,主动性差。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家长工作很忙,但还是很关心幼儿教育情况的,不过仍有部分家长存在教育就等于学校教育的误区,认为孩子学得如何均取决于教师教得如何,把孩子的不良表现归咎于幼儿园教师,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否定家园沟通、家园共育的作用。当幼儿园开展相应活动时,某些家长一方面嫌麻烦,另一方面觉得不重要,参加的主动性较低,即使去幼儿园参加也只是消极配合,勉强完成任务。如此,家园沟通的效率降低,效果也不够理想。
3. 期待过高,观念落后。家长对子女的成长有期待是父母爱孩子的表现,实属正常现象。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过于严重,盼儿心切加上教育观念落后,即导致贪多求全方法不当等反教育规律的现象发生。事实上,幼儿在园期间应把游戏作为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儿童多游戏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但很多家长却不这样认为,从而在活动开展理念方面与园方产生较大分歧。这种根本上的家园双方教育理念的差异是家园沟通不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家园沟通中问题的改善策略
(一)落实平等的沟通理念
这里的“平等”可以分别从两个方面理解:
1. 园方与家长地位的平等。从人际沟通的角度讲沟通双方只有具有平等的地位,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园方是否与家长地位平等在有效沟通是否实现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多数情况下的主导是允许的,但不等于专制主导,更不等于忽视家长的发言权。幼儿园要学会在尊重的基础上利用平等的态度对孩子发展表现进行沟通,并对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保持虚心接受的态度,从而做到家园合力协调育儿。
2. 家长沟通机会的平等。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及身份背景均有所不同,而正因如此,很多家长也就被贴上标签。通常情况下,“权贵”家长及性格开朗的家长更易得到沟通机会,而事实上为了保证每个幼儿都受到足够的关注和教育,家长的沟通机会需要平等化。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用专业知识指导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培养教师专业素养有利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效率,更加游刃有余。对未入职教师提供职前培训,对已上岗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全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根本上强化教师对素质教育观的认识。增设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帮助教师科学提高共情能力,更能理解幼儿及家长的情绪情感,明了家园沟通的重要性,充分做到换位思考。社会心理学的学习可以让教师更有效地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沟通的艺术,提高家园沟通的有效性。通过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rang 教师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处理家园沟通这一幼儿教育领域中的重要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看,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也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效提高幸福感,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三)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
开展教育理念宣传工作,贯彻落实家园共育原则。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举办家庭教育论文大赛等活动,创办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学习平台或园刊,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园共育及家园沟通的重要性,掌握具体合理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宣传过程中,重视热点教育问题的分析,告知家长严苛或者溺爱对幼儿成长的不利影响,弱化家园沟通过程中家长的护短思想,使家园沟通建立在公平客观的基础上,以保沟通顺畅。同时,可以建立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相关教育类小文章,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
(四)拓展沟通渠道
家园沟通的传统方式包括家长会、家访、宣传栏、家长工作日等,毋庸置疑,这些方式在家园沟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化方式如幼儿园网站、微博、微信、QQ等也必须应用到家园沟通工作中来,与传统模式结合,促进家园合作的发展。以微信为例,这个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信息,支持多人在线交流的技术,成为当前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沟通平台。④此类方式的优点包括便捷性、即时性、参与性强等,但对大量的信息甄别比较困难,也容易造成隐私泄漏等问题。因此,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
注释:
①徐红.家园沟通的现状及其改善对策[J].教育导刊,2012(10).
②江琳.家园沟通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去西德雷顿小学的前一天,汉娜发邮件给我,问我是否愿意提前到学校和学生一起进午餐。出于多和小朋友接触的想法,我乐意地接收了她的邀请。从伦敦帕丁顿火车站坐不到半小时的火车到西德雷顿,到那里时正好是午餐时间。到校门口时,给汉娜打了电话,大概正在上课,没接,我就直奔门房。门房是个大大的透明玻璃隔着的房间,里面坐着一个中年白人阿姨,我过去时她正在接电话,我敲了敲玻璃,由于隔着玻璃说话听不清,她示意我用门旁边的话筒。她把对话筒打开了,我简单地说明了来意,大概是之前汉娜和她打过招呼的缘故,她没有多问什么,立即起身给我开门。就在这时,汉娜也刚好下课来到了接待室。在接待处简单登记后,领了一张访问牌。然后去教室放下背包,就和她一起去了食堂。在去食堂的路上,遇到了几个小朋友,是汉娜班上的学生,汉娜一一向我介绍了每个小朋友,我注意到一点,这种介绍不像我们以为的那种大人和小孩之间俯视般的敷衍,而是俨然很正式的,虽然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却有着成人、朋友之间的礼貌和尊重。(有意思的是,我们的文化里常用“小朋友”称呼小孩子,可是我们往往只突出了“小”,而忽略了“朋友”的意味)刚开始那些小朋友有些胆怯、腼腆,或许因为这是伦敦郊区的一所学校,外人来访并不多,而汉娜告诉我,这是第一次中国人来访他们班,况且他们只是七八岁的小孩。于是我主动地上前,一个个地和她们握手,说“你好,我叫……很高兴见到你!”那些小朋友也都高兴地依次和我握手说:“你好,我叫……很高兴见到你。”这种礼貌不是我们说的“小大人”的表现,而是英国人相处的基本礼貌和姿态,这些小朋友做得很好。
我和他们一起到了食堂。食堂不大,但是很可爱,四周的墙壁刷得五颜六色,天花板上挂着一些可爱的小装饰品。午餐很简单,但是品种比较齐全,有米饭、青菜、奶油、蛋糕、牛奶,还有水果等,打菜的是几个黑人和白人阿姨。我点了米饭加一些青菜,类似于盖浇饭,外加一份蛋糕和奶油。在打菜的时候,刚才见面主动向我做自我介绍、来自南非的小女生,远远地向我们招手,指着身边的位置,喊我们去她们那张桌子坐。两张小桌子并成的餐桌,和黑人小女孩一起坐着的五个小朋友,她们见到我一点都不胆怯,在逐一自我介绍之后,就不停地向我问这问那。而这时其他桌子上的小朋友也围了过来,有的是端着饭过来,有的是过来和我打招呼。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对于我在食堂的出现,他们表示好奇。我很高兴地一一和他们握手招呼……
午餐时间是从十二点半到一点半,我们不到一点就吃好了,小朋友去操场自由活动,我便到教室准备下午上课的内容。一点二十五分,我随汉娜到楼下操场召集那些小朋友上课,汉娜在我前面先到了操场,等我到操场时,发现学生已经排成队了,但是并不整齐,歪歪扭扭的,在叽叽喳喳地说着话。一点半学生到教室,就在我随着小朋友一起进入教室的时候,进来了另一个老师,我以为是另外一节课的老师,可是汉娜给我介绍后,我才知道她是这堂课的助教。全班有20来个学生,大多七八岁,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由于西德雷顿是个混住区,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非洲、南亚、东南亚和东欧,因此也就不奇怪这个班级一眼看上去有一半的学生黝黑。20多双好奇而可爱的眼睛盯着我。在汉娜把我介绍给小朋友后,他们纷纷向我说“Hello” “你好”(午餐时,我教了其中一些小朋友汉语“你好”,这会儿他们就都应用上了)我简单地作了个自我介绍之后,在汉娜的要求下,他们依次作了自我介绍:名字,年龄,来自哪里,最喜欢的颜色、动物和活动……
开始上课了,我站在讲台上刚开始有点紧张,在我去这所小学之前担心会和小朋友在语言交流上存在困难,有点顾虑,可是这会面对这一群可爱的脸孔,那种愉悦冲走了我之前的顾虑。我先是给他们在电脑上通过黑板屏幕展示了故宫、长城、黄山、桂林山水等一些图片,大致描绘介绍了这些地方。在看图片的过程中,他们很好奇,有说不完的问题,不停地举手:“故宫谁住里面?长城有多长?要走多久?黄山的那些树怎么长成那样的?那条河(漓江)里有没有鱼?……”我一一向他们解释了,她们并不满足,仍然叽叽喳喳地讨论着,问这问那……由于时间有限,最后我只告诉他们真实的景色比图片的好看,叫他们让父母带着去中国玩。接着在屏幕上播放了两首简单的中文儿歌(歌词配着英语字幕):《两只老虎》和《祝你生日快乐》。我试着让他们跟着一句句地唱,可是很困难,因为他们没有一点点的汉语基础,只能跟着音乐节奏摇头晃脑地哼着,一边拍着小手。从他们的高兴和摇头晃脑中,我看到了童真的普遍性,不管是哪个民族,哪种语言和肤色,儿童具有着同样的天真无邪。
课堂中间的一个环节是用筷子比赛游戏。这个游戏是汉娜安排的,出乎我的意料。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用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特征,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丢不了的特征,我感受到一种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学习或者练习用筷子”这个概念,也更不会以为它是一件困难的需要去学习的事情。可是今天,在我看了那些小朋友用筷子时各种各样“艰难”吃力的姿态,难以形容的“笨拙”的样子之后,我发现用筷子原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汉娜让我教他们,我告诉她事实上我并不懂得怎么教,因为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人教怎么用筷子,也没有什么方法技巧,似乎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如果教,最好的方法就是示范或手把手地指导和纠正。于是,我在台上用筷子示范着夹了些东西,从不同的角度示范给他们看,然后下去一组组地演示。可是,还没等我说完,那些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筷子。比赛分为4组,每组桌子上放着同样数量的萝卜条和糖果,还有一个杯子,比赛规则是看哪一组先把桌面上的东西夹到杯子里。比赛开始了,小朋友兴奋不已,拿筷子的小朋友在吃力地夹,其他的在一旁喊着“快点,快点”,可是对于只用过刀叉的他们,拿筷子真的不是件容易的差事,虽然只有两根竹子,但是在他们手上,怎么也不听使唤,两根老不合作,怎么捏也夹不住糖果。急得有的同学不得已偷偷用另一只手帮助……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汉语。我事先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带田字格和拼音的词语和句子,“你好”“我、你、的、名字”“我几岁了”等。我先是在黑板上一个个地书写拼读了一遍,他们兴高采烈地跟着我读了起来,而他们的朗读,虽然听起来有点拗口,但是带着童言的清新。接着我让他们上黑板上写。(英国的幼儿园和小学课堂,出于学生的健康,都不用粉笔,而是电子笔和电子黑板,但是使用起来的效果和粉笔、黑板几乎一样的,而且更简易方便)小朋友们很积极,纷纷地举手要求上台写,有的把两只手都举了起来。我让他们写的汉字是“我”,你难以想象他们是怎样写“我”字的,那简直是画画。他们看着黑板(屏幕)上方田字格里的汉字“我”,然后照着“画”了起来……
看到这种情景,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对着田字格一笔一画地写汉字的情形,而老师那不绝于耳的唠叨“横平竖直,占满格”至今还隐隐约约回响在耳边。而此刻身在异国,看着一些和我当年一样大的外国小朋友,他们在方格子里写汉字,挺有意思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每个小朋友都嚷嚷着要上台写,可是汉娜说时间不够,就没让继续写。看着那些举起的小手最后又放下去,兴奋与期待转而变为失望的眼神,我突然意识到一次小小的“上台写字”对他们是多么重要,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是一件“大事”。在一个老师眼中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对于那些幼小的孩子而言,并不是微小的,而是很重要的……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语文课本魏巍的《我的老师》里面的一句话:“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是啊,孩子的心灵是稚嫩和幼小的,老师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对孩子小小的帮助和鼓励,对孩子的一点点付出和给予,哪怕再小,在幼小的孩子的眼中也是很重要的,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时间过得很快,下午三点下课时间到了,汉娜让小朋友们集合合影留念,而我的一节小小的课结束了。在最后一个学生被家长领走之后,汉娜带我到学校的其他年级和教室,以及操场去参观。我看到每个教室都很别致,尤其是低年级的,一面大大的透明玻璃几乎占据了一面墙,阳光从玻璃外照进教室,明亮而清澈,几张四方形的小桌子,墙壁上贴着各种各样的图画和小手工作品。而操场就是一个大乐园,有着绿油油的草地和各种各样的活动器材。在看的过程中,汉娜还给我介绍学校的情况。离开学校的时候,汉娜友好地开车送我到火车站,一路上不断地感谢我的到来,她对我说那些小朋友都很开心我的到来,而且这几天肯定都会很兴奋的,她们回家会和他们父母谈论在学校学了拿筷子、看中国的图片、听中国儿歌、写中国汉字的事,我的到来会成为他们几天的话题。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五点半的火车回伦敦,站在西德雷顿火车站的站台上,望着西下的夕阳,回头看着这个伦敦西边的小镇,我有点不舍得离开,因为那群可爱的小朋友,他们天真活泼的脸孔,因为我所经历的难忘的一节课。
这是一次简单短暂的访行,却给了我很多东西。课后,我进一步地从老师和同学那里了解到更多关于英国小学教育的情况,其中感受很深的几点是:
第一点:助教制度
每个孩子都是同等的,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同等的重视和关心,获得同样的机会教育,这是英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助教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个理念。英国小学的课堂始终都是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同步进行的,在每个班级课堂,除了任课老师外,都配有助教,通常情况下一个课堂一个助教,特殊情况下可以有两个或多个。这些助教是公开招聘的,大多都是大学生,还有一些社会志愿者。她们的工资很低,但是在英国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和社会志愿者去当助教,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经历。
助教的主要工作就是课前帮助准备课堂,课上协作任课老师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些必要的秩序维持,课后打理教室,以及课间照看和陪小朋友活动。这些是基本的工作,但是最主要的是关注和帮助那些学习能力不够,或者有缺陷的学生。英国很重视每个孩子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重视那些落后和有缺陷的学生,一些学校甚至于专门为特殊的学生单独聘请助教,以弥补她们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而导致的缺陷。在课堂上,助教会帮助那些跟不上课堂的小朋友,那些“落伍”的小朋友;或者课后对这些小朋友进行单独辅导。
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注和关心。如果说任课老师是一种全面教育,那么助教的角色就是弥补这种全面教育的不足,是一种倾斜,向那种天资不够或者有其他困难的学生,尤其是身体残疾、心里障碍的学生的倾斜。事实上,助教就相当于课堂保姆,尤其是那些特殊孩子的保姆。由此可以看到,英国的小学对孩子的关注是无微不至的,它真正做到了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注、都能良好地成长。而在国内,我们常常看到的一种情况是,一个课堂上往往只有优秀的学生被重视,那些差生就在放羊,最后往往是好的学生在进步,而差生的教育则被忽视。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同等地关切每个学生。
第二点:取消红色墨水批改作业
英国从2008年开始就逐渐禁止老师用红色墨水批改学生的作业,而现在几乎英国所有的中小学校都取消了用红笔批改。理由很简单:红色被认为具有对抗性和威胁性,同时往往会使得学生把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错误上,它具有否定的消极含义,会使学生产生不安,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被老师用红笔密密麻麻地修改时,看到自己的错误被红笔一道道地凸显出来时,这时学生会产生一种失落和消极的情绪。
相应地,取而代之的是绿色和蓝色,以及粉红色等,或者铅笔,而且教师的批改不能对学生具有支配作用。(这点,我注意到:我在英国这边的导师,每次我把写的论文给他看,第二次见面时他把阅读过的论文交给我,总能见到他在论文的边角写着细细的修改和评语,是用铅笔写的)
第三点:尊重与鼓励
英国人以其绅士风度闻名,这种绅士风度重要的一点体现在礼貌和对他人的尊重上。在英国和别人交往最经常听到的话是别人问好、谢谢和表扬你的话。而在儿童教育的过程中,这点更为突出。在西德雷顿小学,一节课下来,无论哪个学生,只要提出问题,不管问题好不好,不管回答得好不好,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谢谢、很好、好问题、做得好……这些是老师上课对学生说得最多的话。而上课老师几乎对学生每说一句话,句子前面都会带个“请”字。而且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不会吆喝或者大声,只是偶尔学生们太兴奋,课堂太乱了,老师会微笑着示意让学生安静,但是老师不是大声责骂、制止,更不会点名批评正在说话的学生,而是微笑着耐心地用委婉的方式让学生安静下来。礼貌和尊重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基本的尺度,不仅是学生对老师,老师对学生更是如此。课堂每个细节都能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就像尊重同等的成年人一样,这是每个老师最基本的姿态。
上课过程中有个细节让我感受很深,在我让小朋友上台写汉字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小女生,只有七八岁,她站在黑板上对着田字格琢磨了半天,然后开始照着一点点很慢地描,大概用一分钟的时间,写完了,她把“我”字写成了一个认不出来的图形,可是在一旁的汉娜热情地鼓掌说写得很漂亮。那个小朋友笑着满意地走下了讲台。
小学阶段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友好,对孩子基本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英国的小学教学,对公民的文明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意识到,走在伦敦街头,所遇到的微笑和礼让、人们之间的文明和友好,与小学教育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第四点:这里孩子的课业负担
伦敦的小学下午三点钟放学,政府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必须由家长接送,否则不能离校。放学时,汉娜和助教要把学生送到家长接送处,我顺手从地上把一些书包拿起递给那些小朋友,惊讶地发现,他们的书包几乎都是空的,没有厚厚的书,也没有厚厚的作业。而下周这个学校就要放一周的假,老师居然也没有布置任何作业。这让我感到诧异。我曾经在南京做过小学家教(大致是陪读),让我深思的是:同样是小学二年级,我在南京时做家教教的那个孩子,每天书包沉沉的,每天回家作业写到晚上九点、十点。这在我国的小学里几乎是普遍现象。我们的孩子在书本和作业的重负下学习,而这里的孩子则在玩和活动中学习,在一种宽松而自由的环境中接受熏陶。
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或许,我们的孩子学的知识比英国的孩子多,我们的孩子考试比这里的孩子严格。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的儿童教育就优秀呢?我们的儿童教学就有效呢?而另一方面,我明显地感受到,这里的孩子受到的尊重、关切与爱护,远远超过中国的小学教育。他们在课堂上获得了比知识更多的东西,那就是自信心和个性,以及今后人生所依赖的社会素养与友善。这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公民教育。这让我想起在英国议会的一次关于教育的辩论上,一个议员说的话:“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工人,而是基本地,培养优秀的社会公民。”在某种程度上,优秀的公民比只拥有知识和懂得操作机器的工人要重要。
第五点:差异与包容
对儿童的爱不仅仅是关心与呵护,而更多地是尊重,对个性和差异性的尊重。一个班级20来个学生,来自七八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背景,虽然都说着英语,但是带着各自不同的口音。而在英国,这种课堂是很常见的,虽然英国不是移民国家,但是在一些主要大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常住人口却占着很大的比例。这是一种差异性和包容性的教育环境,这里的教育是一种包容性开放性的教育。在这种环境里,老师对学生的爱就不仅仅是去呵护每个孩子,而是要尊重每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习性(只要不是恶习)。在这基础上建立孩子的社会团队精神和公民意识。
我们的学校教育有个误区,我们强调培养孩子的协同性、团体精神,可是,我们却误认为团体精神一定是建立在同一性基础上,于是,我们往往要求孩子在集体面前,在大家面前要服从,要服从团体,要和大家保持一致。可是,我们忽略了团体事实上是建立在差异性的基础上的,没有差异性,首先就没有个体,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独立的个体,自然也就无从谈真正的团体与合作;其次,没有差异性,就没有包容,就没有活力,就没有创新。
西德雷顿的最后一张合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老师说大伙要合影时,那群小朋友立即簇拥过来,并没有老师安排布置,没有按什么身高前后排列;他们自行簇拥成一团,或站着或蹲着,或跪着,或趴着,零零散散姿态各异,但却错落有致地形成了一团。
保持一个团体的活力,最后还需要个体的多元和差异性,同一性只是让许多个体走在一起,但是差异性却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具有活力和有创造力的团队。
结语
教育作为英国经济的一大支柱,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海外学生到这里求学深造,为英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而事实上,英国也无愧于这种“留学园地”的称号,试看,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英国出了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科技和人文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单单就一个剑桥大学,历史上有56人获得诺贝尔奖金,是世界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而这些都和英国的社会文化积淀、教育体制,尤其是基础教育分不开。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无论是在道德人文素养上,还是在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上,它都为其后的教育奠定基础。进一步地,小学教育培育了一个社会优秀公民的雏形,为整个社会的文明和创造奠定了基础。
或许,回过头反思我们的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每年诺贝尔奖颁发,中国无数能人志士都感慨中国的教育,感慨中国何时能真正出大师,由此,许多人把矛头指向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可是,我们是否真正去注意那些幼稚园和小学里的教育,我们的儿童教育是否做到了从细微的点点滴滴去同等地关注每个孩子,去尊重孩子?在这点上,英国的小学教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