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06:11
导语:在生物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关键词:菠萝,EST,SSR
菠萝(Ananas comosus),凤梨科,凤梨属多年生草本果树植物[1],原产巴西,为热带多年生草本植物,16世纪时传入中国生物论文, 有70多个品种,岭南四大名果之一。菠萝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维生素A、B、C,磷,柠檬酸和蛋白酶等营养物质。其果味甘性温,具有解暑止渴、消食止泻之功,为夏令医食兼优的时令佳果。另外,菠萝皮中富含菠萝酶,有丰富的药用价值,据国外专家20多年实验,长期食用菠萝皮,心脑血管生物论文,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并有一定的抗癌效果。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各种分子标记技术不断出现,使得植物遗传分析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其中以SSR标记在植物遗传研究上应用最为广泛。随着测序技术成本的降低,GenBank中大量的植物EST数据为SSR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2]中国学术期刊网。EST-SSR除具一般SSR分子标记特点外,还有信息量大,通用性好,开发简单、快捷、成本低等[3]的特殊优势。目前许多作物如西瓜[4]、苹果[5]、香菇[6]、甘蔗[7]已开发大量的EST-SSR,并应用于遗传作图、遗传多样性[8]等研究上,但在菠萝栽培种上至今尚未见从EST中开发SSR的相关报道。
本研究对现有菠萝EST中SSR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以明确菠萝EST-SSR发生频率和特点,为进一步建立EST-SSR标记并探索其在菠萝研究中的遗传作图、育种材料评价、品种鉴定等的应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集菠萝幼嫩的叶片于-20℃保存。
1.2 菠萝EST的获得及EST-SSR序列查找
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的植物基因组数据库(ncbi.nlm.nih.gov/genomes/PLANTS/PlantList.html)共搜索到5659条菠萝的EST序列。应用Websat(wsmartins.net/websat/)在线程序搜索EST-SSR。搜索的标准为: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分别大于或等于9、6、5、4和3。
1.3 EST-SSR引物设计
利用Primer Premier 3.0在线程序对包含有SSR的EST设计引物生物论文,引物设计的原则为EST序列长度大于100 bp,SSR序列的开始和结束位置分别距5'和3'端不少于20 bp。引物设计的主要参数为:引物长18~27bp,最适为22bp;引物退火温度Tm值57~60℃,上游与下游引物的Tm值相差±1℃;PCR预期产物长100~400bp;尽量避免引物二聚体,发夹结构和错配等。按重复类型的比例挑选30对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
1.4 EST数据冗余分析
利用VecScreen(ncbi.nlm.nih.gov/VecScreen)及RepeatMasker(repeatmasker.org)去除载体污染和重复序列,对于那些能设计出引物的EST序列,最后通过Tm值和引物序列比对进一步删除冗余序列。
1.5 DNA提取
采用改良CTAB法[9]提取菠萝的基因组DNA中国学术期刊网。
1.6 PCR扩增、电泳检测
PCR反应体系(25μl):10×buffer 2.5μl,Mg2+ 25mmol/L 1.5μl, dNTP10mmol/L 0.5μl,引物100μmol/L1μl,Taq酶5.0U 0.2μl,模板DNA 20ng/μl 3μl。
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分钟,94℃变性30秒,51℃退火40秒生物论文,72℃延伸50秒,38个循环,72℃终延伸7分钟,8℃保存。
PCR产物用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检测,120 V电压电泳1.5 h后,采用银染法染色,BIO-RAD Gel Doc2000凝胶成像系统中成像。
1.7 SSR位点的功能分析
对筛选出的SSR提取其所在的基因序列,概念性翻译成蛋白质序列后,利用Blastp比对,提取相似性最高的序列注释信息,作为SSR靶向基因的功能注释,并对SSR位点的注释信息进行分类。
2 结果与分析
2.1 菠萝EST-SSR的频率和分布密度
在5 659条EST序列中,经过筛选共发现SSR序列636个生物论文,占整个EST数据库的11.24%,表明菠萝中的EST-SSR十分丰富。经计算去除冗余后的菠萝EST序列总长约为4.7×106bp,菠萝SSR分布密度为平均7.39 kb EST就存在一条SSR(表1),并且不同重复类型的平均距离有明显差异,EST-SSR出现频率越高其平均距离则越小。菠萝EST-SSR中含有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
苷酸、五核苷酸、六核苷酸重复的序列分别占EST数据库中发现SSR序列总数的42.61%(271/636)、29.25%(186/636)、3.46%(22/636)、4.56%(29/636)、20.13%(128/636)(表1),说明菠萝EST-SSR的优势重复单元为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和六核苷酸,三者共占EST-SSR总数的91.98%。其中二核苷酸重复的出现频率(42.92%)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三核苷酸(28.93%)和六核苷酸(20.13%)重复的出现频率也相对较高。重复类型为四核苷酸、五核苷酸的重复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只占总SSR的8.02%。
表 1 菠萝中EST-SSR的数量、比例、出现频率与平均距离
Table 1Number,Proprotion,frequency and mean distance of EST-SSR inpineapple
重复类型
Repeat type
SSR数量
Number of SSR
所占总SSR比例/%
Proprotion in all SSRs
出现频率/%
Frequency
平均距离/kb
Mean distance
二核苷酸Dinucleotide
271
42.61%
4.79%
17.34
三核苷酸
Trinucleotide
186
29.25%
3.29%
25.27
四核苷酸
Tetranucleotide
22
3.46%
0.39%
213.64
五核苷酸
Pentanucleotide
29
4.56%
0.51%
162.07
六核苷酸
Hexanucleotide
128
20.13%
2.26%
36.72
总计Total
636
100%
11.24%
改变传统“毒霸课堂”的陋习,但是又不能过度放任学生,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简单的来说,教师要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教育教学开展的规律出发,正确把握好讲,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还要做好点评,把素质教育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显现出来,为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打下扎实的环境基础。
2.教师进行充分准备
侧重科学性的初中生物课程除了对教师具备一定的生物专业技能知识外,还有具备生物知识迁移转变能力。目前,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对生物课程知识仍然是以口传授为主要来源。所以,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和自身的个人素养非常重要。初中生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授之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专业知识技能并完善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如:在对八年级生物“生命的起源”的课程准备中,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将“自然发生论”和“神创论”产生的背景和区别带来的影响解释给学生听。并让学生逐步对生命的起源加深认识和理解,以完成教学目标。
3.完善教学方法
3.1对教材进行探索调研。教材是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重要主题,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其教材也不例外,是贯穿整个学习的主体,且其对教材的应用还停留在传统的照搬照抄模式上。在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下,二次开发和深入探究调研教材已经成为了一个必要的过程。如:在七年级生物课程“皮肤与汗液分泌”中,其中除了固有的皮肤知识是教师必须教授,教师还可以充分将这些知识扩展到人体学、医学等相关领域中。使学生了解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及教材的重要性。
3.2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提出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联系学生原有的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把知识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学习才具有真正意义。
4结语
论文关键词:广西火桐,濒危植物,群落特征
广西火桐(Erythropsis kwangsiensis)为梧桐科火桐属(Erythropsis)植物,分布区域狭窄,仅分布于广西中部至南部的石灰岩地区。其树干挺拔通直,材质轻、韧,易加工不开裂,为优良的工艺用材;花色金黄艳丽,花期长,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亦是珍贵的园林观赏树种。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广西火桐野外种群和个体数量稀少,已处于濒危状态,在1999年8月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被列为国家2级重点保护植物[1]。目前,国内对广西火桐的研究甚少,仅对其资源分布状况和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2-3],有关其群落特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广西火桐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结构及种群动态等进行研究,揭示其群落学特征,以期为濒危植物广西火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调查区域及其自然条件
调查区域为广西来宾市、靖西县等广西火桐野生资源数量相对较集中的地区生物论文,地理位置约106°27′~109°10′E,23°00′~23°57′N。该区域地处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根据广西气象局(1961~1970年)的气候资料,来宾市年平均气温为20.7℃,极端高温38.7℃,极端低温-3.3℃,年平均降水量1377.2㎜;靖西县年平均气温为19.1℃,极端高温37.8℃,极端低温-4.1℃,年平均降水量1546.3㎜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广西火桐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的山沟、山谷、山坡中下部及农耕地旁,土壤为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土层较薄,有机质中等。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调查
由于广西火桐成片分布少,通过调查目前仅发现3个数量较多的种群,因此根据实际分布情况,设置3个典型样地,样地环境资料见表1。各样地面积20m×20m,每个样地划分为16个5m×5m的小样方,记录样地内所有高3m以上乔木树种的种名、高度、胸径、冠幅、枝下高等。样地内按对角线分别设4个5m×5m的灌木样方和2m×2m的草本样方,记录每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名、多度、高度、盖度等[4]。
表1调查样地环境资料
编号
样地
取样面 积(㎡)
海拨(m)
坡向
坡度
覆盖度
Q1
来宾北五乡回龙村
400
263
W
5°
90
Q2
靖西化垌乡维新村
400
784
WN
20°
95
Q3
靖西湖润镇新灵村
400
464
EN
生物社团的活动形式多样,在各种不同的学习任务中教师都要渗透对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社团成员时不时会碰到一些需要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在这种个人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教师要结合活动的内容以及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给予学生开展活动一些好的建议。这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管理,在高效的活动过程中更优质的完成学习任务。在一次生物社团活动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如下资料:“人类活动正在使许多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工厂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进入水体,使许多水生动物大量死亡。”我们家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需要学生查阅大量资料来完成的社团活动,也是非常适合独立展开的学习任务。在学生正式展开调查前,我有意识的和学生们探讨了针对这个社团活动的一些基本思路。通过社团成员间意见的交互,学生慢慢就如下过程达成共识:“调查——访问——讨沦——写出调查报告——撰写给政府的倡议书”。随后,需要的是学生在良好的自我管理以及高度的执行力的支配下很好的将这个社团活动完成。通过这种社会性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很好的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同时,学生独立完成这一任务也是对于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锻炼,在今后类似的活动题材下,学生都会有更多的实践经历,这对于社团成员自身的成长无疑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二、小组协作时的自主管理
不少社团活动都是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展开的,这类活动也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小组协作类的活动任务,往往需要学生们具备较好的合作精神与配合意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完成好自己的任务,才能够保障整个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收获良好的活动成效。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管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要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将自己的任务完成好;另一方面,学生要积极配合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合作中来共同推进活动的有效进行。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扦插成果展的社团活动:八年级下册中的“扦插材料的处理”的教学,主要让学生学会处理扦插材料的方法,而准备插床、扦插、水肥管理等更多的任务则需要学生课下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大约一个月后,再在课堂进行小组扦插效果的评定。这样的协作形式则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大家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这个活动任务。另外,七年级上册的“认识周围的生物”、七年级下册的“食品安全”和八年级上册的“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等都可以成为社团活动的内容,都需要小组协作来完成,都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三、师生互助时的自主管理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及时充分地将课堂生物知识运用到课外的实践当中,也才能让学生感知到生物课程的贴近性和实用性.实践证明,当学生认为某类课程是有用时,那么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当中.教师在课内教学中,可以重点讲解生物知识点、理论体系、概念系统等,提升学生对生物课程的感性认知,而在课外实践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带着课堂上所学所得,积极探索,积极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同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述“花的结构”时,在课堂内,教师要注重讲述花的基本结构、结构特点、结构功能,课内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操场,去公园观赏各类花,并让学生根据课堂知识来判断花的结构以及功用,还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来鉴赏不同的花,小组成员通过观察将花的结构通过画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以供大家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和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实践进行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和生命科学,亲近自然,珍惜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对生命世界充满好奇心,养成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勤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继续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只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创造别开生面的学习气氛,也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1.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初中生物是一门生物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同等重要,忽略任何一方面都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对于兼顾这两方面的学习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尝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点、擅长点等,来划分不同的小组,根据学生特长如生物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某种生物的观察或饲养等,来确定不同性质的小组,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最后由组长进行课堂陈述,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当起了某类知识的“小老师”,自然会在组内讨论阶段,竭尽所能,争取获得充足的知识,以备其他小组提问.2.实验环节由学生根据内容设计在初中生物的实验环节中,如果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组织实验,学生在课堂内观看,学生未参与实验环节,自然对实验的设计、目的、方式等难以理解或者理解上存在以偏概全.所以教师可以将实验交给学生来操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实验内容,然后通过小组的形式来进行现场实验操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起辅助作用,最后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实验方式、实验操作流程等进行全面点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活动兴趣,也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生物知识的动力.
三、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调节
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粗略地讲解核心概念,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只是硬性背诵,并没有掌握概念中的知识要点,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很可能出现答案在心却不自知的情况.随着课改的逐步实施,核心概念的讲解方式也进行了更新.传统教育中,虽然概念的讲解较为单调、乏味、令人提不起兴趣,但是传统的核心概念中藏有丰富的内涵,就连概括介绍的都非常齐全.教师在传统教育中通过相关的背诵、课堂查验等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程度来保证学生基础知识的牢固性;对于新的核心概念体而言,沿用传统核心概念体中的优点,改变其缺点,再注入新元素,教学新手法等,可以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但美中不足,新体系里少了一点知识的课外拓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以及让学生领悟的教学方式,所以,现在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的提升还是比较缓慢的.例如在初中生物中,应激性是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的反应,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给同学们举例讲述应激性,“当我们不小心伸手被扎到的时候,手一下子就会缩回来,在大脑反应之前身体已经做出了反应,这就是应激性.”然后教师讲述应激性的概念定义,最后再次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加强同学们对应激性的认识,“在发生应激反应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发生变化,同学们能够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如何发生应激反应吗?应激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2.融合探索精神培养
课堂授课中的主体是学生,而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领悟、实际应用三个过程,一堂富有激情的课是经过教师精心策划安排的.其主要表现在教学高效、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学到的知识并逐渐的将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最后再应用到实际中.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不应只是单纯的讲解课本内容,更应该明白各个历代生物学家不断努力探索的那种精神,从而将这种精神传达给学生.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同学生的交谈中、提问解答中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与其反复重复重点倒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都知道能力是学生在平时不断积累经验、反复思索才逐渐掌握的,并非是教师教会的.例如在进行种子的萌芽实验的时候,教师首先讲述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需要有一定的水分,这是植物营养运输的需要,然后胚根突破种皮形成了根,根再生长逐渐长成了茎和叶.”然后教师让同学们亲自动手探究种子萌芽的过程,每位同学可以自由选择种子,然后进行萌芽培育,观察种子萌发的状态.同学们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改变萌发的变量,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改变供水的用量,观察不同水分条件下种子的萌芽状态.这样同学们进行探究操作,就会加强对生物知识的认识程度,将概念教学和动手能力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能力.
3.优化课堂学习流程
其实概念就是教课中便于沟通的一个工具性语言,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时效而诞生的,所以,我大胆的设定了学习流程来加快学生的学习速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课上检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检查.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概念的重视,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对概念的背诵和理解.我建议在上课前五分钟进行检查,使学生在上课铃声响了之后能立即进入学习状态.之所以把它安排到课前,一方面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对学生的督促,另一方面又是新课程的铺垫,进而顺利的进行新课程的学习.第二、在一节课的结束前,教师还应来个总结,把本节课学到的所有再重新规整一下,如果时间还有富余,还可以将本节课的开头和上节课的结束衔接起来,让学生的每一节课都能连到一起,而不是学哪是哪,出现狗熊掰棒子的现象.
4.反复讲练深化理解
1.推陈出新。
在新授课中,教师可由旧知入手,探寻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自然过渡到新知学习,让学生以旧知为基础,生发新知。如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时,可先复习植物的有性生殖,再结合“马铃薯是如何种植的”引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2.列表比较。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些生物概念或原理比较类似,或者有所关联,为了更直观地展示知识点的内在关系,揭示它们的共性与区别,教师可呈现相关表格,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对比分析、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当学生认识植物的呼吸作用后,可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光合作用的有关内容,比较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公式,让学生填写如下表格,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更好地认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3.直观比较。
如引导学生对比青蛙与蜥蜴的肺结构图,学生可以观察到蜥蜴有很多的肺泡,可以较好地完成气体交换,依靠肺的呼吸作用便能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因此蜥蜴能够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环境;而青蛙的肺结构比较简单,它的肺泡数目不多,还需要依赖皮肤进行呼吸,需要相对湿润的环境。此外,系统对比法、实验对比法、归纳比较法等也是常用的比较法,这些都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利用类比法,深入浅出
在精加工策略中,类比法也是比较重要的方法,其作用在于由此及彼,即依照两类(两个)事物在某种属性上的相似或相同点进行推理,将抽象事物变得形象与具体化,将生疏的事物转变成熟悉的事物,更浅显地揭示隐晦、深奥的知识与道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实际需求,灵活运用类比法,变未知为已知,化陌生为熟悉,转隐晦为明显,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与记忆原本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当然,教师还应注意,类比法的运用并不是随意而盲目的,而要恰当合理。首先,两者要具有可比性,要有相似点,能够发挥启发与过渡作用。其次,选用的比方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熟悉易懂的。另外,类比只是一种手段,不能喧宾夺主而过多地进行渲染与描述。如分析“心脏结构功能”时,可将其概括为:上房下室,房静室动,出室回房。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教师可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进行类比分析:上房下室———上为心房,下为心室,好比楼上是房间,而楼下为聊天室(客厅);房静室动———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房间安静才可休息好,而聊天室热闹活跃才更好;出室回房———心室的血液压到全身各处,心房将血液收回心脏,这就如同晚上离开客厅回房间休息。另外,分析血液循环时,当学生掌握心脏四腔与血管联通的知识后,可引导他们将自己视为血液中的一个红细胞,由左心室出发,跟着血液去旅行,以此来加深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使其更好地把握肺循环、体循环、静(动)脉血的变化情况。这样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抽象的知识就变得浅显易懂了。
三、借助联想法,变枯为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于一些意义不强的知识,教师可通过谐音联想、顺口溜等方式进行精加工,使之变得更有意义与趣味,更达到轻松持久记忆的效果。谐音联想记忆,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些比较枯燥、显得零散、意义性不强的记忆材料加想成分,进行谐音处理,使之变成充满意义、富有趣味、生动形象的语句,以便于记忆。如记忆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即亮氨酸、异常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时,教师可创造性地进行谐音联想处理,趣味记忆,“两个癞蛤蟆打架,协同到大街前找苏三评理,劝之曰:本病不应该”。引导学生想象故事:在春光明媚的季节,两只癞蛤蟆为了争夺一只美丽的天鹅而厮打起来,一番决斗之后,问题还是未能有效解决,于是它们一起来到大街前,想让苏三来评评理。这样,将《苏三起解》中有关唱词和生物知识巧妙地联系到一起,进行谐音处理,形成趣味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就记得清清楚楚。其次,顺口溜或口诀加工,归纳概括,灵活记忆。如教学《探索生命》这一章,分析显微镜使用时,教师可通过口诀或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轻松而牢固地记忆生物知识。比如:①取镜———右握左托略偏左(解释: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置于实验台偏左的位置)。②对光———三转三找(说明:转换器,找低倍镜;遮光器,找大光圈;反光镜,找光源)。③观察———放→压→降→升→调(即将标本放于载物台→用压片夹将标本压住→将物镜降至最低处→渐渐上升物镜→调节准焦螺旋)。这样,简单的几个字就概括了取镜要点,归纳了对光中所要转动的部件、操作顺序及光圈、物镜的选取,总结了观察时的步骤与注意点,便于学生巧妙记忆,学生做实验时也就能驾轻就熟。
四、采取质疑法,由表及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如今有很多的科学技术均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例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教学领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创新,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培养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本文以下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介绍: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关应用型高新科技产品渐渐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活动中,跟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虽然存在着一些差距,但是我国现代教学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教学效果,使得教学活动引入全新的境界,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第一,逐渐对教育技术的机制提高了认识;第二,转变了教学方向,由传统的“教”转为今天的“学”。综上所述,我国现代教育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而且在教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国内教学现状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第一,由于我国东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以至于在认识上以及观念上存在着差异,因此,西部地区的教学现状仍然较落后。第二,条件不成熟。有很多地区均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优势,但是学校的经费有限,从而导致多媒体技术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于课堂中;第三,过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有的教学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结果发现,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益以及教学水平,便在课堂上45分钟一直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不愿采取其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这种过分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第四,电脑教学呈“流水课“”一键式”。教学教师为了防止学生们操作失误而将多媒体中的课件设为”一键式“,学生们通过按键来进行阅览课件,这种做法不仅阻碍了学生们个性的发展,而且使得学生们易失去学习兴趣等等。
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进行整合来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使生物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生物教学是一门与生活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学教师不但需要进行因材施教,而且还要充分的、合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生物教学上讲授到病毒引起的疾病,教师需要找到一些疾病案例,同时,需要将造成疾病的各类病毒等进行制成多媒体课件,不仅有效的培养学生们学生兴趣,而且使得学生们生物教学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另外,通过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生物教学活动中,使得二者之间实现优化与整合,这样不仅使得学生们有效的理解了生物教学内容的难点知识,而且更好的掌握了生物教材内容的难重点知识。
(二)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进行一些生物实验,进行生物实验的时候不仅消耗大量的实验试剂以及器材,而且还会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解决了上述的问题,教学教师通过播放试验具体操作的录像,并且一边进行讲解,促使学生们更好的记住实验步骤。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教学时,需要合理的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例如:投影、幻灯、录相、微机等,合理选用生物教材中的难重点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其展现出现,不仅使得生物理论以及内容特点有效的传授于学生们,而且更有利于学生们掌握其中的知识点。例如“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这部分的教学,因为草履虫的身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清楚,在教学中配以模型,再以CAI软件演示其内部结构,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内部构造,以加深其深刻印象。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学生们从中也获得生物相关的知识,因此,将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不仅节约了学习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生物教学效率。
(三)合理的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整体教学目标
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需要合理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不需要课堂45分钟一直使用多媒体技术。这样不仅使得学生们易失去学习兴趣,而且使得学生们易将生物课堂当做多媒体技术课,从而没有掌握到生物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但过多会使得课堂教学目标变得不明确,另外,在应试考试前复习生物教材时候,找不到生物课本中的重点内容知识点。因此,需要利用问题情景或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等则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少年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多媒体虽有加快教学节奏,加大教学容量,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但它具有声、光、电的综合刺激,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在一堂课内频繁滥用,其结果势必事与愿违。因此,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生物教材中的难重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传授出来即可,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生物教学的整体目标。例如:在讲授生物教材中的《人类神经调节》一课时,只需要在“条件反射的建立”上放录相带,让学生真正理解简单的反射与复杂的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就足矣。
三、结语
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日常生活形成系统的联系,让学生走进教室学习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独特的理解和观点.教师要善于利用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及现象,让学生主动在大脑中利用生活经验构建知识框架,通过原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要多下些功夫,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到课堂上,将学生引入到生活情境当中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细胞吸水原理的教学时,可以设置一些情景来引发学生思考,如:放置一段时间的蔬菜会变蔫,但是拿水壶往菜叶上洒些水,一会儿蔬菜就又变得新鲜了是为什么?家里腌咸菜的时候,只往缸中放入盐和菜,为什么过段时间缸中就会有水出现?还有在给农作物施肥时,若是一次性施肥过多,通常会出现常说的“烧苗”现象是为什么?当教师提出这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时,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因为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却没有往生物学的知识方面想过的,现在课堂上提起,当然会引发学生无限的思考和想象.这样一来,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新课的学习,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更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时代了,课堂教学更加需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配合与交流.现代课堂教学应该将教学主体更多的转向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教与学是师生双方参与的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课堂沉闷的局面,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当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生活实例,让生物课堂更加生活化,轻松化.比如在讲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观看一些关于泔水油问题的报道和视频资料,然后趁此机会介绍说,科学家经研究已找到利用泔水油提炼生物柴油的方法,预计不久将投入使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利用生活的中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生活中的事物丰富生物课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跟生物学相关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生物学知识.例如在讲授生物适应环境的课程时,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树木,为什么有的树木如杨柳就会落叶,而松柏就不会落叶?学习体温调节的课程时,让学生自己感受自身体温调节,可以试着从温暖的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切实感受自身的调节系统做出的反应等.利用身边的事物,例如窗外的树木等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最亲近的体验,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以及图书馆等资源,将生物学课本上的知识尽可能多的在生活中实践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存在,不再排斥课本.教学不仅仅是体现在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一简单的层面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相结合,实现教学生活一体化.
四、作业布置的生活化
作业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教学课堂的延伸,而是学生课外的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应当体现学生生活的一种状态和态度.学生学习生物就是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题,为了考试而做题,而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其实初中生物学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地紧密,所以,生活化的作业也不难布置.例如,布置学生分小组对周围的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调查,完成相关的调查报告;搞一次垃圾分类必要性的宣传,形式不一,完成实践报告等,这些作业都是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作业形式多样,难度适中,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并在作业过程中加以监督和鼓励,学生不难完成.重要的是,在作业后要给与恰当的评价和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看见自己的优势和进步,产生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