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06:14
导语:在管理沟通作用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摘要:《管理学》理论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过程中应定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创新的实践考核体系,发挥其高职高专经济管理基础课的作用。
管理无处不在,任何一个部门、组织,要协同劳动,要经营要发展,都需要进行管理。《管理学》课程就是研究各种社会组织中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实践性极强。
一、实践能力型课程教学定位
《管理学》课程是高职高专所有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也是其他各类专业的选修基础课。《管理学原理》课程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124”是指“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
1.一条主线。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这种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是指企事业单位基层部门主管等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进行设计。
2.两大基础。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等;二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这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与前提。
3.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管理学》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决策与计划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管理的四大职能反映了各级管理者的共通作用与程序。教学过程中在介绍四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主体与重心放在基层管理者所需的实用技能上。
鉴于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管理学》课程服务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基本管理实践技能,同时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后续教育考试打下基础。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学》课程实践能力型的定位,适应管理职业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
1.头脑风暴法。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寓言故事中、学生身边生活中提出的管理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管理学》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3.角色扮演法。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4.实地走访法。在课上或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有条件时,直接访问企业家及其他各级组织管理者,组织学生与企业家等各级组织管理者的对话活动。
5.管理游戏法。游戏围绕着对技能的学习和使用而展开,它帮助参与者思考、反应、操作,更重要的是会有很多启迪,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让他们在非正式的、非紧迫的情境下学会一个技巧。
三、创新型的教学考核
针对《管理学》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管理技能培养的要求,同时又鉴于各专业教学大纲中以考查课的身份出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理论、概念,注重考核思维与技能。二是考核的答案是多元化、开放式的。特别是思维力与能力的考核,可以无标准答案,可以超出教材与课堂讲的范围。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要对学生平时的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
基于工作过程,在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教学中以实践性为中心的课程定位、教学手段方法和考核形式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学理论的拓展,必然还会出现新的价值认识、教学手段和方法,《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只有具备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才能适应这种发展变化,做到与时俱进。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与不科学的地方,它们正阻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其中的常见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与不科学的地方,它们正阻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希望在建设中小企业薪酬制度有效方法上进行有益的探讨。
一、现行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较多考虑的是公平原则、补偿性原则、透明原则等,而对整个薪酬的界定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薪酬设计上的战略导向原则,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薪酬体系或薪酬计划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该原则具有“天然”的动态性,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战略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动态管理
2.对薪酬设计的程序公平关注不够。一般地说,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会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诸层次.但他们往往只注重了薪酬设计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对薪酬设计的程序公平的关注。在他们看来只要使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的相对工作价值相当,或与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相当,员工自然心里有数,薪酬体系的设计是黑箱操作还是白箱操作并不重要因此在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相当一部分企业把精力放在研发产品,抢占市场上,而对薪酬框架选择了黑箱操作。
3.忽视薪酬体系中的“内在薪酬”厂义的薪酬可以分为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两个部分。前者是员工从工作本身得到的满足它一般无需企业耗费什么经济资源。后者则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东西.它需要企业在经济资源方面付出相应的代价。当员工在企业得到的内在薪酬较低时,客观上要求以相对较高的外在薪酬做出补偿。这暗示着当企业外在薪酬的竞争力较差时,企业可在内在薪酬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中小企业管理者一般理解的薪酬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在薪酬“而忽视“内在薪酬”。
4薪酬计量的方法陈旧。中小企业在其薪酬管理上一般根据员工所处的工作岗位、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等因素.把所有员工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薪酬的计量就以此等级作为主要依据。薪酬管理中普遍缺乏与员工薪酬计量直接相关的绩效考核,即使某些企业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也往往只是走走形式不注重过程。也就是说,薪酬体系对高绩效员工和低绩效员工不能通过薪酬的调高或降低来达到激励和警示的作用
5.员工的薪酬晋升途径单一。中国的“官本位”思想对民众的影响由来已久。人们一般以员工所在管理岗位的高低判断他们对企业贡献的多寡.员工也只有在高层的管理岗位才能获得施展个人才华的必备资源。因此,企业内的中、高级管理岗位成为各类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单一的’官本位‘或管理岗位通道.必然会使企业高素质技术类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大受约束和限制会诱导企业所有颇具发展潜力的技术型员工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精力倾心于职务的晋升上.无法安心科研技术领域的经验积累,为企业产品技术的升级、改进带来隐患 6忽视薪酬体系的‘沟通作用”。现在许多中小企业都采用秘密工资制提薪或奖金发放的不公开,使得员工很难判断在报酬与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着联系。同时,信任的问题也一样的存在。人们既看不到别人的报酬,也不了解自己对公司的贡献价值的倾向,自然会削弱这些制度的激励和满足功能。薪酬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薪酬就是沟通”这种封闭式制度是不会起到沟通和激励的作用的。因此,管理层只有与员工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各自的意图开放相关的薪资信息,才能使报酬制度变得更加有效。
二、中小企业薪酬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特殊历史条件决定其有更多的家族式管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由民营企业构成一般是有血缘关系相连的家族作为大股东控制企业经营,单个业主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身,形成了家族制的企业治理结构不重视企业制度建设,缺乏对决策层的有效约束机制企业内外的大小事务都由企业主一人当家作主,这在创业初期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当企业走上了发展之路规模逐渐扩大时,家长式的管理模式便会诱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管理上.都必须从家族以外引进外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否则难以应付局面。但是,家族企业的天然封闭特性本能地反对这种人力资本的引进。
2薪酬管理理念滞后L不少中小企业对厂房、设备方面投资热情颇高.对员工薪酬水平提高却心有不甘将薪酬视为企业的纯支出薪酬管理理念相当滞后。一些管理者认识不到现代薪酬管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员工薪酬水平提升与员工素质提高互动的良性循环,而这也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医患沟通 医院 诊断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565―01
一、医患沟通的意义
(一)医患沟通是为了满足医患关系、医疗目的以及医疗服务情景的需要,是特定的人际交流。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首先需要医患双方都有沟通的愿望,其次必须具备沟通的信息以及合适的沟通场所和方式。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这些也影响了医患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要求医护人员既要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的需求、受重视的需求、感觉舒适的需求等,也要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具体的需求、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等,只有了解了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才能促使医院对患者采取更为适宜的方法为患者服务。
(二)医患沟通是医学诊断的必然需要,诊断疾病的前提就是了解患者疾病起因及发展过程,病史采集和体检就是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质量决定了病史采集的可靠程度和体格检查的可信度,也决定着疾病诊断的正确与否。医疗活动由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完成,因此医患沟通就成了临床治疗的需要。
(三)医患沟通是医学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尤其是医疗仪器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医疗仪器在医疗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医护人员也越来越依赖仪器,但是他们的科学分析、逻辑思维和推理及归纳能力却越来越差。所以,新的医学模式在医患沟通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医患沟通是有效减少纠纷的需要。目前,有很多医疗纠纷并不是由医疗技术服务的原因引起的,而是因医患沟通不畅或是交流质量不高造成的。因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够,导致患者与医务人员对医疗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理解不一致,影响了彼此的信任感,发生医疗纠纷。总之,加强医患沟通能有效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又可以作为心理疏导的一种有效手段,减少甚至避免医患间的纠纷。
(五)医患沟通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绝大多数医患关系是以“相互参与型”的形式出现,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形式把医者与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保持双向交流沟通,往往会得到患者对医者的信任和对诊疗的主动配合,并会取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二、医患沟通不当的原因
(一)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医护人员还没有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只顾具体的诊疗操作或医疗文案的书写,而不去花时间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或解释。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也没有对用药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作出交代,患者及患者家属很难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所以,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医疗意外。
(二)沟通不及时
尽管医护人员有一定的沟通意识,但不及时沟通,存在严重滞后的现象。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有将医患沟通作为诊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往往在医疗风险出现的时候才开始与患方沟通,经常会造成患方不理解或拒绝接受的现实,医疗纠纷在所难免。
(三)运用的沟通技巧不当
1、内容表述不清
有的医护人员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欠佳,在与家属沟通时总是内容阐述不清,表达的概念也是模棱两可,这就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产生了严重质疑。
2、语言简单粗暴
有的医护人员还没有转变服务观念,传统的患者“求医”模式在其脑海中是根深蒂固,因此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时态度十分生硬,语言简单粗暴,在一定程度上使家属产生反感,无法顺利进行沟通。
3、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各个医疗单位的情况不同,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特殊性,因此不同的医疗单位及医护人员对同一患者疾病的认识及处置方案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涉及一个患者的前期诊疗时,必须要抱着审慎、客观的态度。此外,有的医护人员缺少职业道德,与患者家属谈话中随意评价他人的诊疗行为,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彰显自己的能力,造成了患者或家属对前期治疗的医疗单位及医护人员个人产生不满,也会诱发纠纷。
(四)夸大疗效及对不良预后估计不足
医疗卫生行业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医疗情况,还有很多风险存在。从目前情况看,医疗行为的特殊性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所以,医生 向家属交代疗效及预后时 应客观,不能夸大疗效,如果没有得到预期效果,将会产生纠纷。
三、做好医患沟通的技巧
(一)强调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医疗卫生不断改革,人们也增强了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已成全体医护人员的关键任务。作为卫生行政机构及医院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对全体医护人员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从正反两方面来强化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二)好的沟通态度
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极易受个人感情、思想和行为倾向的影响,服务态度的好坏体现着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尽管患者因疾病的折磨而造成形体的扭曲、情绪的低落甚至精神的恍惚或是神志的丧失,但是医患双方的人格仍然是平等的。要体现出好的沟通态度,首先就要求医务人员情感适时恰当的“输出”。真诚、关切的态度总是会有回报的,所回报的就是对医者的信任。所以,医护人员良好的沟通态度往往决定着医患沟通的成败。
(三)提高语言艺术修养,履行有效的告知义务
患方作为医患矛盾的主体,在化解纠纷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患方理解并配合整个诊疗过程,同时也要求患方能理解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要做到这一点,仅靠患方自身的知识水平是无法实现的。医护人员必须要采取一定方式让患方知道每个人的体质差异,掌握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特殊情况。医护人员要加强语言艺术的修养和培训,在谈话时态度要和蔼,要有耐心,以争取患方的认同和信任。
参考文献:
[1]张品南、郑炎炎、谢璟《医患沟通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J],《医院管理论坛》2012年04期。
[2]王娟、唐红敏《加强医患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一. 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整体思维较活跃,大多数幼儿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用餐习惯及良好的午睡习惯。动作发展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动手能力比较均衡;知德行为比较好,交往能力良好,具备解决小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敢于在老师或到集体面前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在语言表达中幼儿的词汇还不够丰富,完整性还不强,大多数幼儿还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
家长情况:我班幼儿家长由于自身素质的不同,因此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对关注角度也也有所不同,如,有的家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的家长较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有的家长较重视幼儿兴趣的培养。可以说,家长的类型较复杂。且在我班的家长群体中还存在着一些对我们各项工作十分支持的成员。
保健情况:上学期中我班幼儿身高、体重、血色素等基本指标能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幼儿能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用餐习惯及良好的午睡习惯。
二.班级发展总目标:
1.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班级教师的特长,注重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2.加强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和提高,在师幼互动上营建平等、合作、探究的氛围。
4.继续深入学习新纲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全身心的投入在课改课题研究工作中三.幼儿能力培养重点:
1.能关注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知道自己又长大一岁了,有为弟弟、妹妹做榜样的愿望,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乐于助人。自己的事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有始有终。
2. 主动参与参观、种植、探索、交流等活动,会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感受和想法。
3.注意听清楚成人和同伴的讲话,能自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会日常用语的同时爱看书,爱听故事,能与同伴老师沟通,能用自己语言表达自己所见所闻。
4.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乐意与人交谈,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大胆并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5.乐于参加体育集体活动,培养正确坐姿,走路步幅均匀,能有精神按节奏行进灵活、协调、快速地进行跳跃、钻爬、攀登活动。能进行多项创造性体育活动。
6.培养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在歌唱活动中的创造性和合作性。四.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周边的环境形成互动,带领幼儿多走出去,开拓幼儿眼界,丰富幼儿感性知识。
2.加强对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培养幼儿的自立能力,并教给幼儿卫生习惯术语。
3.根据幼儿当前的兴趣、幼儿的生活经验、季节时令等来开展多种主题活动。4.多开展合作性的活动,比如合作画、合作表演等,让幼儿体验合作的愉快性。
5.多观察、了解幼儿学习情况,经常进行分析与反思。如制定个案观察记录表,可随时记录幼儿个性的发展,以便日后做个案分析,还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
6.灵活运用幼儿园及社会的本土资源,体现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念,继续开展生成活动,从多方面考虑设计主题活动,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五.家长工作重点:
1.根据家长幼儿的意愿,开展各种活动,社区活动,增进社区、幼儿园的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主题,带动家长与幼儿共同学习和探讨。
2.增加班级家委会成员,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协作完成材料、场地、信息、书籍等资源提供,商议活动方案等。带动家长为我们的教育活动、集体活动出谋划策,并能主动、及时的带动其他的家长参与活动,形成家园联系的良好氛围。
3.建立与家长联系的多层桥梁,做好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作用。广泛征集育儿论文、并通过家园宣传栏、家园通讯卡,与家长做好宣传、学习的作用,使家长了解一些与时代相符的教育思想观念
六、每月主题活动
9月份:开展老师,老师我爱你的活动
10月份:开展我爱我的祖国的活动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把就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渗透到班主任对学生全程的日常管理与学习教育中,已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浅析了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对班主任的新要求及班主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班主任开展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在社会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毕业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在严峻就业形势下,如何提高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如何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开展就业工作,这对高职院校的就业部门来说,提出了新的课题,而在农业高职院校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就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把就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渗透到班主任对学生全程的日常管理与学习教育中,从人学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将会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对班主任的新要求
(一)深入学习。转变观念。提高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认识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做好高等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学生就业工作对各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率的高低,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最终检验。
班主任老师要清醒地认识到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增强就业工作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心态和思想动向
班主任要经常深人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就业心态和思想动向,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从进人大学起就开始关注就业,及早形成明确的择业目标,早为就业做准备;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指导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克服从众心理,培养科学的决策能力;要激励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和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到基层、到生产一线最需要的岗位建功立业。总之,班主任应该通过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制定出本班学生的“就业基本情况表”,然后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就业,使学生能人尽其才,学有所用。
(三)熟悉专业与行业,准确掌握本地区就业市场供求状况
班主任老师要熟悉学生的专业,掌握行业发展趋向,要认真分析本地区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对社会的就业需求进行调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需要多少?”,并做到准确掌握供求状况,而且这个问题必须在一、二年级就要搞清,从而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树立正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要对就业需要潜力较大的行业和单位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学校及专业系部与这些单位密切联系,长期合作,为学生就业提前打好基础,决不能出现就业市场上的“单相思”,给失望的学生精神上造成打击。
二、班主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主力军作用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细化,班主任已站在了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最前沿阵地,构成了高职学生就业工作队伍的主力军,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执行者作用
班主任老师是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传者,是就业措施的落实者,是学生开展就业活动的指导者,是进行就业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当前很多单位在用人招聘时,越来越注重考察应聘者的团队精神、实际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而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一两堂就业指导课就能完成的。班主任作为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特性,融会职业技能的养成与训练,因材施教,把就业技能的培养渗透到班级管理和各项活动当中。通过日常生活、班级活动中的潜移默化,形成学生内外一致、表里如一的良好综合素质,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
(三)协调沟通作用
班主任具有协调、沟通学校、用人单位、家长、学生几者之间关系的功能。
学校就业部门收集到就业信息后,需要通过班主任及时传递到相关学生甚至每个学生手中,即使现在一些高校已开通了学生就业信息网乃至短信平台,但只有班主任才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具体的求职进展及求职意向情况,因而能够确保就业信息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就业信息的效率。而当学生及家长对学校就业工作有意见或建议时也往往愿意先对班主任说,通过班主任反映给学校有关部门。当家长与孩子因就业问题发生矛盾时,班主任要出来协调;当用人单位对某生是否录用犹豫不绝时,班主任需要马上打电话详细介绍、推荐、证明学生情况,使用人单位放心;当用人单位与学生发生权益纠纷时,班主任要协同学校同双方进行协商以获得和平解决方式。总之,在就业问题上,学生会认为班主任最了解自己,家长会认为班主任最可以信赖,用人单位则认为班主任最知情,班主任的协调沟通作用会使很多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班主任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一)提高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加强就业观教育,树立职业理想
从新生人校开始,班主任就要有计划的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引导学生及时关注有关就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就业政策,为学生提供或组织学生阅读、收看和就业有关的报纸、书刊、电视节目,在班级班报中开辟就业专栏,使学生能够非常及时地了解国家的就业形势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
同时要随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班主任应该让学生了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毕业生只是具备了就业的最基本条件,就业的方向就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一线岗位”,刚进企业或单位要从基层做起,正确地对待收入问题,“低薪金和低起点”,循序渐进地成长。要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和“干中学”的就业观,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若没有更好地选择,也可以先就业,然后在职业发展中去选择专业、成就事业。
班主任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可以组织学生到人才交流中心调研人才需求状况,感受就业压力,到用人单位见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组织学生和工厂工人、单位人事管理人员进行座谈,了解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培养他们竞争择业的意识,继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准确定位职业方向,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
(二)加强专业教育。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班主任老师在学校及系里开展的相关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一定要通过谈心或主题班会的形式使每名学生都尽快真正了解自己所学专业,认识大学学习特点和高职学习要求。如在新生人学后就组织召开座谈会,请在校的三年级学生与班级同学互动交流,谈一下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体会,说一下他们对专业的认识,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真正加深同学们对专业的了解。以后再结合毕业生招聘会、请优秀毕业生及企业代表到班级进行座谈等形式,适时给大家讲行业形势与发展动态,增强同学们对社会的了解,对专业的了解。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特点,班主任要指导每个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清楚“我能做些什么”、“我适合做些什么”。依据其职业生涯规划,班主任还应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确立近期与远期学习目标,并积极鼓励广大学生在不断实现阶段目标的同时,满怀信心地向新目标奋进,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在专业课的学习阶段,班主任老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会实践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从一年级开始就引导、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和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就业能力。
(三)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开展就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就业竞争优势
高职院校在学生入学初即应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班主任老师要经常向学生灌输竞争择业的意识,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告诉学生就业过程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就是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帮助他们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班主任老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元旦晚会、知识竞赛、辩论赛、趣味运动会等。班级活动千万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监督班级干部及相关人员组织、设计、实施好,通过这些活动要真正起到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理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为今后就业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老师还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笔者曾经做过研究:试验班级在人学后即在就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制订了详细的就业指导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结合调查法、讲授法、模拟情境法、讨论法等开展系统的就业知识辅导和就业技能训练,按照从塑造外部形象到内在修养,从知识积累到技能熟练的顺序进行组织实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次活动的组织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业指导内容大致包括行为礼仪之说、责任意识训练、服务意识训练、合作意识训练、就业心理训练、应聘技巧、创业计划答辩等等。通过对试验班级学生就业后两年的情况追踪调查,表明就业指导对学生职业稳定性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学生的就业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班级。
(四)积极开展顶岗实习前的心理调适工作,做好就业推荐与跟踪调查工作
实习与就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是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引导高职学生转变实习、就业观念,调适实习、就业心态。
要加强高职学生自我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培养,以平常心面对实习与就业形势,以冷静的思维来进行生活中所谓重大的抉择;要排除诸如不满、愤感、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一锤定终生”的陈旧就业观念,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建立新型的就业观。
同时要引导学生把握好就业机会,消除一些不良就业心理。班主任老师要通过诸如主题班会的召开、细致人微的个人谈心,以及请企业人士做报告等等,减轻学生的焦虑心态,消除学生的迷茫心理,使学生顺利走上实习就业岗位。
[关键词]微博 媒体 地方政府形象
中图分类号:E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78-02
一、当前地方政府形象宣传的媒体选择及对微博认识的现状
1、地方政府形象宣传的媒体选择:
地方政府形象是当地政府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和施政业绩在公众中获得的认知与评价,形象指标一般反映在两个指标上:知晓度和美誉度,对于政府形象的概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政府形象要素构成,具体表现为地方差异性特色、政府运作的效率与导向目标,是公众对地方及对政府认知的客观因素;二是对政府形象的评价,即地方政府在社会上的知晓度和美誉度。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形象的认知和评价与传播和沟通的媒体选择有关,如果政府与公众沟通传播的选择的时机,或选择的媒体未有效送达,就可能得出错误的评价,从而影响政府的形象。
当前地方政府目前选择投放形象宣传的媒体基本是传统的四大媒体上,如电视主要集中在中央四套如四川成都的形象宣传《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报纸如《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的宣传等,媒体选择主要还是以电视为主,因为电视是传统媒体中覆盖面比较广的一个。
2、当前地方政府对微博媒体认识的局限性:
微博是专供人们创作、传播和发现的领先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为个人和组织提供前所未有的简便方式来实时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庞大的社交平台上与他人互动、与世界各地保持联系。微博自在中国出现后,已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写照和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
目前地方政府开通微博的目的仅仅是将微博作为政务沟通的平台来进行社会管理,用微博处理危机公关,我国政务微博数量超过12万,覆盖中央到省市县的各级行政机构,微博日活跃用户达到7660万,其中78%来自移动端,2014年上半年通过微博粉丝服务平台与政务微博互动的用户每天就超过18万,有近3000个政务微博开始提供信息自定义回复、业务咨询和预约等在线服务……可以说,在政务沟通和服务社会的角度上,地方政府运用微博发挥了很大的“沟通”和“服务”作用,但是,地方政府并没有认识和发挥微博平台的进一步作用:塑造形象和形象传播,当前政务性质的微博实际上也是为下一步通过微博平台展开政府形象宣传打下了良好的受众基础。
二、微博媒体对地方政府形象宣传的价值与运用难点
1、微博媒体对于形象宣传的优势
菲利普・科特勒在谈及政府部门如何做营销时曾说过:“一个国家的各地区相互之间都会为了自己的区域利益进行事实上的竞争,这种竞争关系的存在,决定了各地区为取得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进行区域营销”“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政府充当着营销主体。”,那么,竞争的重点是什么?同质化的硬件如交通设施、招商引资政策等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软件指标――地方政府形象,地方政府形象综合来定义的话就是地方政府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投放非盈利性的广告,以塑造地方政府形象为核心,展示宣传及推广城市的综合实力、人文风貌和独特个性,打造城市品牌及形象传播,那么,形象传播的双向互动性等属性条件决定了传播媒体选择的标准,如何选择一个低成本又能快速传播又能及时互动的媒体呢?
当前微博的“自媒体”属性解决了以上的问题: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记录自己想要表达的文字(140个字以内)或图片(低成本),然后将信息传送到自己的网络空间上(快速传播),供他人分享、交流和讨论(互动性)。微博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实时互动等优势使得地方政府也开始利用微博做形象宣传及树立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为地方政府带来更长远的利益和价值……总的来说,微博快速的裂变传播模式,其高效而实惠的平台使地方政府意识到微博除了政务沟通作用之外的新价值:塑造形象和形象宣传。
2、地方政府运用微博进行形象宣传的难点
第一,微博媒体的开放性对地方政府形象宣传而言是一把“双刃剑”。2010年3月“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在微博上迅速发散开,宜春旅游局的本意是为提高城市注意力,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和投资者关注宜春,把“宜春,一座叫做春的城市”形象宣传用语改为“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在追求城市形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上没有处理好,在此个案中可以看到:借助博客网民,这条微博在当时得到巨大的转载量,导致宜春的城市微博粉丝数量在短时间内得到巨大的提升,原本默默无闻发的宜春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但是微博的开放性,各种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宜春政府宣传部门无法控制甚至引导,相当的被动,即制造话题易,引导与控制弱,微博的开放性对地方政府形象宣传而言是一把“双仞剑”。
开放的互动平台使民众聚集到微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社会化媒体可以激发感兴趣的人主动地贡献和反馈,它模糊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总体上来说,当前调查的结果显示,这把“双刃剑”对地方政府形象宣传来说,负面的效果更明显了点,这是地方政府运用微博展开形象宣传的一个难点。
第二,地方政府形象宣传的单一性设计与说教式宣传策略与微博使用者的阅读碎片化、跳跃化与是个矛盾。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形象宣传的时候,宣传设计的要素集中在风景名胜、人物历史等“过去时”,脱离了当前微博使用者的兴趣,难于激发关注。同时宣传策略过于注重短期的群众运动式,强调自上而下的单向信息传递,互动是社交媒体本身的一大优势,但信息方运用社交媒体进行与在线受众沟通时如何保证与巩固受众的注意力是个难点。当前微博受众是那些拿着鼠标,用手指点来点去长大的人,在互联网上,数字化本身意味着成千上万个渠道,搜索无处不在,通过各种链接进行跳跃性阅读;人们等公交车的时间里掏出手机看一段优酷视频或者读一段网络小说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微博的移动化使得阅读出现了碎片化,如何保证政府形象宣传对微博群体的兴趣与吸引,如何让微博群体长时间保持对地方政府形象的关注是个难点。
三、以微博为媒体的地方政府形象宣传策略建议
1、地方政府形象设计要素针对微博的特点进行
地方政府形象宣传和一般商品宣传广告不同,地方政府形象宣传包含的内容要丰富很多,一部成功的地方政府形象应综合城市自然地理特色、历史和文化、人文积淀,更应注重城市的发展及未来。一般来说地方政府形象宣传有这些特点:包容性:信息量大,表达更全面;导向性: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辐射性:可以激发广大市民的城市自豪感和责任感和崇尚心理;文化性:能够更深刻的反映出本城市文化的特点及内涵等,以上是一般特点,针对微博媒体与使用者的特点,地方政府在形象设计时应更表现出微博特点:
传统与现实的融合,更注重当前的城市特点,如杭州的“IT数码城市形象”再融合传统的西湖等特色;以民生为聚焦点,更能为地方政府形象取得微博人气,更高的关注度,参与感强;也能取得更好的双向沟通效果;适当运用争议性元素,善用鲶鱼效应,选择中性事物如名人故居的归属如风景名胜的典故考据等,取得微博受众的持续关注。
2010年成都政府开通官方微博,名为成都,2011年就获得了全国上下重大的关注,成都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很成功。自此后,地方政府纷纷试水微博,全国上下开通微博的地方政府和官员不计其数,以新浪微博为例,新浪有政府微博专版,在新浪微博风云榜中,现在影响力排第一的是“上海”,风云人气榜第一是“成都”。从以上的两个个案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地方政府之所以获得了众多的关注,不仅是有效地运用了微博这个时尚而高效的平台,同时也和其摆脱了传统公文式的信息平台形象有关,微博上的“共话上海”等有效定位于互动与人文,改变了传统单一说教式宣传方式,成功塑造了自身良好的政府形象并得以良好的传播。这两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形象在微博上的成功当然也有其必然性,一个是劳务输出大省,一个是劳务输入大市,在多元化碰撞的城市里,借助微博关注地方政府形象以达到寻根与追求归属感的目的。
2、地方政府形象宣传策略要针对微博受众的社交需求
微博平台太过宽泛,用户有各种类型,名人、明星、媒体、白领,草根等,政府微博发出的形象宣传要是不得当就会引来争议,反倒损害形象。所以地方政府开设微博要有组织,微博平台要加强建设,加强“经营微博”的理念;同时,当前的微博用户相对年轻,是跟着感觉走的一代,交流分享的感受都是个性而感性的,如当下流行的文艺与小清新等,对于传统的形象宣传符号持排斥态度,对于微博,更看重的是一种“社交”的元素,排斥的是高大上的形象设计或大一统的形象符号或说教式的形象宣传用语。
首先地方政府形象在微博上的展示背景要体现城市特色,色彩要明亮清新,要能表达出这个城市是个怎样的城市。比如“南京”的背景是“古鸡鸣寺・樱花道”的图片,色彩基调温和而鲜明,表达了南京的旅游特色;其次运用微博做形象宣传时表达的方向要明确,如果想吸引旅游那就当下流行的关于城市的美景和美食攻略,比如“成都”会抓住成都的特色小吃和成都值得去的小巷子来相关信息,告诉大家路线和该怎么玩比较好;如果想招商引资那就城市经济发展规划以及未来的发展前途,要让投资者找到值得投资的地方;再者地方政府形象宣传时尽量使用文字与图片或者文字加视频的方式,色彩要明亮温和,形式要创新,使用的文字语言要活泼,将适当的网络用语与表情图片结合,比如一直人气很高的“成都”的微博中会不经意地打出形象广告,2013年5月14日20:51的一条微博就是几句可爱的语言和一个《90秒爱上成都》的视频,视频中用以辣椒为主角,展现了四川的美食文化麻辣,展现了川剧的变脸艺术,还有四川的熊猫基地、茶文化,最后还展示出四川是一个现代化都市,整个视频将古老与现代结合,很好地展现出成都这个城市,让大家欣赏到了成都并产生兴趣从而有去成都的想法。
总之,微博具有“简操作,及时发,微距离,易转发,广传播”的特点,其拥有庞大的应用群体,每个人都可以在微博平台上表达自己的心声,如何运用微博等新媒体做地方政府形象宣传是一个有发展前途也是具有挑战性的新任务。
参考文献:
[1] 缪为建:论政府形象的构成与传播.《中国行政管理》 2001-03-15.
doi:10.3969/j.issn.1006-9682.2011.12.042
摘 要: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机能实验室2011年在2009级临床医学、肿瘤专业6个大班612名大二本科生中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制定实验计划,拟定实验方案,共收到学生设计性实验方案27份;经现场多媒体答辩,专家教师评审团现场审核、提问、评分,选出其中8份在全年级实施,并以实验组为单位以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问卷调查显示:87%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同学老师的沟通能力及临床意识等诸多方面有较大的锻炼和提高。学生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还检验和历练了教师队伍,对于提高机能学实验教学质量,深化和优化教学内容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医学机能学实验课;学生设计性实验;问卷
The investigation of designing experiment by students inmedicine functional experimental lesson
ChenYuan, LiYanan, ZhangLirong, ZhuWeiya, LiWeijiao, WangXiaoqing
(Medicine Functional Laboratory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Haiyuan College )
Abstract:The Functional Laboratory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Haiyuan College conducted a pilot progra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from April to August 2011 involving 612 second year students. The students produced 27 original experimental designs, and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of these designs were made to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Of these, 8 design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practical functionality and creativity, and the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by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is pilot program on the Haiyuan college campus. The questionnaire show: 87% students consider that the progra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improved their abilities on practice, applying knowledge, analysis, solution and creativity. And inspected the teachers. It is significance to func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Functional Experiment; pilot progra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questionnaire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机能实验室2011年在2009级临床医学、肿瘤专业6个大班612名学生中实施“学生设计性实验教学计划”,前期由带教老师利用大课及实验课进行宣传动员,明确学生设计性实验课开设的目的、意义、要求,介绍海源学院机能实验室所能提供的仪器、设备、药品、动物等实验条件和能够利用的检测指标、检测方法; 对每个室的学生提出一个或两个问题,围绕问题组织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策划实验内容,拟定实验方案,做预实验,共收到设计性实验方案27份。方案签收后组织学生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现场多媒体答辩,答辩要求阐明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动物、手术路径、检测指标、分组治疗方案、临床意义等,答辩会聘请专家教授及机能实验室全体带教老师进行现场提问、审核、评分,按分数高低排序,选出8份水平较高、颇具特色、联系临床实际、有创新性又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在全年级正式实施。8个方案中有的是针对常规机能学实验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设计的,如“氯丙嗪增强小鼠对缺氧耐受达最佳效果的环境温度的实验研究”,力求寻找的答案是:腹腔注射氯丙嗪后的小鼠处于怎样范围的环境温度中才能在一个密闭的氧气有限的空间中达最长生存时间,同时要明显地长于常温同样实验条件下腹腔不注射氯丙嗪的小鼠;以保证实验的阳性率达90%以上。有的是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对某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如“亚硝酸盐的中毒与解救”增设了红细胞显微镜观察、胃肠道形态学观察,肠系膜微循环观察和血压呼吸同步检测,和原实验相比,观测的视角更深更广、更贴近临床。有的实验则超出了现行教材范围,如“压力感受性反射对性低血压的影响”结合中老年人群临床特征,针对压力感受性反射对血压短时程调节特点,观察在压力感受性反射缺失情况下变化造成的低血压发生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目的在于解释压力感受性调节功能低下的临床意义和警示作用。有的实验设计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没被选中,但对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提高、补充、深化机能学理论教学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如“肾脏对血压长时程调节作用的实验观察”,肾脏钠水平衡功能紊乱系临床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肾脏钠水平衡调节对于血压的长时程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教科书中对此要求甚少,而主要介绍和要求的是压力感受性反射对血压的短时程调节作用,本次学生设计性实验中,一大班同学用结扎肾动脉,造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亢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导致家兔动脉血压长时程持续增高的实验结果,形象而有力地证明了肾脏在血压长时程调节中的统治性地位,可以作为机能学实验教材的重要储备。又如“抗哮喘药对哮喘的治疗效果比较”“Rh血型鉴定及在大学生中的分布调查”等设计方案,既是机能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又不乏重大的临床意义和一定程度的创新性,虽然最终因为实验设备和经费限制没有实施,但在查阅文献、制定方案、现场答辩以及预实验的过程中,设计者经历的考验和历练毫不逊色。此外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同学们还参与了部分教师硕士研究生课题。
期末我室在2009级临床肿瘤专业6个大班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含16个问题,80个选项,共收到答卷574份,主要调研学生对机能学实验教学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意见、批评和建议,问卷要求填写大班、小班和实验室,不填姓名,力求放松、真实。其中对机能实验课很感兴趣301人,感兴趣253人,不感兴趣13人,无所谓6人;认为机能实验课对学习和理解大课理论很有帮助287人,有帮助260人,帮助不大32人,没有帮助1人;认为综合机能实验对生理、病理生理、药理三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有融会贯通作用491人,认为没有该作用7人;499名同学认为有必要在本科生中开设学生设计性实验,32名同学认为没必要,40名同学表示无所谓;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学生设计性实验课使自己在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组织能力、与同学老师的沟通能力、答辩能力以及临床意识方面有较大锻炼和提高。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设计性实验最大的不同在于:
1、它超出了我校现行教材的范围,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根据现实的临床需求、联系重要的三理知识、在原有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教科书本的知识显然不够,必须多渠道查询相关资料,本次学生设计性实验查询各种期刊杂志、中英文五年制、七年制教材上百册,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拓宽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激发了探索的激情和对未知的好奇心。
2、打破了常规定制实验的局限,日常的机能实验教学已经定制化、标准化,从理论讲解、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到实验报告几乎都有标准答案,但设计性实验常常表现出浓重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同样的实验动物、同样的实验方法,不一样的实验结果,没有标准答案,怎样从多变的实验现象中,找出规律性,合理科学地解释实验现象,是一个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释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科研思维方法的构建过程。同时在这样的实验中针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往往会引发新的实验课题,因为推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3、在实验方案的设计、答辩、预实验、实验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师生间产生了频繁的交流,这种交流除了答疑解惑,更多的是探讨,是思维方式的传承,是因材施教,这使彼此间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和信任。
4、学生设计性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领、组织作用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和平日的积淀,教师的不作为和不重视将导致学生对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的迷茫、冷漠甚至拒绝,最终无所收获。因此学生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还检验和锻炼了年轻的教师队伍,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培养了教师严谨的科研作风,是机能学实验课的重要组成和补充。
5、在学生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师生面对面互动的答辩环节,代表自己小组发言的答辩人必须准确无误地阐述本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较好地回答评审团的提问,才有可能进入下一步的实施环节;答辩的过程有效地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检验了教师的工作成效,并可通过专家的提问较好地完善实验方案,提升实验设计水准。答辩会开放透明,学生不仅必须参加自己大班的答辩会,还可参与其他大班的答辩会,可以自由对答辩方案甚至教师的发言提问,答辩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专家之间,教学人员与教学管理者之间搭建了一座信息与心灵相通的桥梁,增进彼此的了解,接受彼此的启发,对于高效高质地运行整个教学计划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真切地领悟到知识的力量和科学的魅力,激发出创新的渴望,感受着探索的艰辛和失败的无奈,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滋味。如果要问此次学生设计性实验的意义,那么大多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经受的锻炼和某些方面能力的提高就是我们全体带教人员的无悔初衷。
参考文献
[1] 李金莲,杨静,张慧,等. 机能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1008-1011
[2] 郑敏莉,胡晓枚,叶富守,等.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的探讨[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4):577-578
[3]余琛琳,崔淑芳,汤球,等.《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32-735
[4]杨晓晓,赵学青,谭彩略,等.医学机能学设计性实验准备工作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9):100-101
[5]刘重斌,杜友爱,龚永生,等.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79-80
论文摘要:文章重点论述了医院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时要树立风险意识,对造成风险的主客观因素加以防范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工作面临的情况也愈来愈复杂,审计的风险性也随之增大,由于审计不当而导致诉诸法律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正确认识医院审计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是目前医院审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下文就医院如何强化风险意识、规避审计风险问题进行阐述。
一、医院审计的作用与意义
风险就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所谓审计风险,就是由于从事审计活动未能发现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发表了不恰当意见,而使审计主体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不仅包括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同时也包括审计过程之外的,非主观因素产生的风险。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医疗行业中的个别不正之风不但存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忽视全局、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医院审计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医院内部审计可以促进社会关心和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卫生事业的宏观管理及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发挥监督和促进作用。过去我国医院经济管理部门因种种原因,风险意识一直淡薄,如今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社会对审计期望却提高了,审计风险在升高,我国医院的经济管理部门必须提高风险意识,控制审计风险。这是因为:
1.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审计环境变化很大且日益复杂。各种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竞争激烈,破产、兼并、重组的现象时有出现。经营风险如此之大,必然导致审计风险增加,医院单位也不例外。中外许多审计诉讼案都是经审计认定持续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不久便宣布破产。因此,加强医院审计有利于其适应复杂的竞争环境,提高其生存能力,避免审计风险而没有“近忧远虑”。
2.医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其性质决定了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医院的宗旨是医治和预防疾病,保护人民健康,其性质是社会主义事业单位。因此医院的改革必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放在首位,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重要的注意要提高社会效益。因此,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监督和评价,以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保障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从我国立法、执法情况分析,加强医院的审计监督,可以促进健全经济法制。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尚处在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阶段。在财经法纪方面更是如此。一方面,因为我国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立法滞后、执法不严的问题,违纪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国家诸多法律中对审计的法律责任逐渐明确,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认识和对审计人员可控制的因素导致的问题的关注越发提高。在某些医院里,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行为不同程度地滋生和蔓延,如在医院中屡禁不止的“红包”问题。通过有计划的、有步骤地开展审计监督可以完善国家的法制和管理体制,维护财经纪律。
4.为促进医院工作管理改善,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审计监督也十分必要。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有的会计业务水平不高,责任性不强和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等原因,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常会出现账目混乱、财产不清、账实不符、成本不实、滥用资金、不讲效果等问题。如某市某医院,在2005年就暴露出在医院扩建中的贪污收受贿赂等问题,影响医院的管理。因此,只有通过审计加以监督,可以促进改进工作。
二、医院审计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成因分析
结合审计风险的含义,分析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审计环境、审计地位和内部控制局限性易形成审计风险。审计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管理职能,是控制手段,作为担当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要想完全独立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之外,几乎是不可能的,它难以跨越这种环境障碍,其行使的职能极易为环境所左右。在各类审计活动中,某些医院管理人员出于对本位利益和外部竞争压力的考虑,往往不能积极配合审计人员工作、不能如实提供会计资料、不能如实反映医院真实经营情况。企业内控制度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容易产生作弊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内控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将导致不能杜绝一切重大差错和舞弊;二是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如工作人员串通作弊,管理人员责任心差导致控制系统失效,管理者对控制制度不重视,内控系统不能发挥作用等。这些都使得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增加了工作难度,易受到环境制约而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增加了审计风险。
2.审计项目的复杂性增加了审计风险。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实行多种形式的重组、兼并等资产结构调整。在资产结构调整中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医院改制时要进行清产核资,审计人员要对医院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核实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避免在医院改制过程中某些人乘机转移、隐匿、贪污国有资产。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未能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就有可能造成医院资产流失,损害了医院的利益,也同时出现了审计风险。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成立的时间短,无论是审计理论,还是审计实践方面都不十分成熟,特别是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院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另外审计机构缺乏对审计人员的约束监督机制,不能严格执行审计法,按审计法的要求去履行责任,甚至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等原因形成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该具有审计准则所要求具备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审计人员应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相关专业水平、具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才能够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客观公正、认真负责、清正廉洁,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由于目前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务专业转岗而来,大多不具备审计专业学历,缺乏企业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三、防范和控制医院审计风险的对策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就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对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深度及广度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就是和损失相联系的一种不确定性。审计风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审计风险管理是整个审计管理的具体化和进一步深化。但审计主体可以通过经验和积累,预测方法和技术的改进等主观努力,把握审计风险的规律,降低审计风险的这种不确定性。审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小审计风险,降低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对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做到了如指掌,并要求主管部门对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加强管理,严格把关,及时反馈信息,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无论是哪种主体风险,通过审计人员的主观努力,都可得到有效控制,而不引发审计责任,最终将客观审计风险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具体言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设置内审机构和人员,内审机构及人员保持相对足够的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经济活动之外,以确保内审部门有较高的权威性,保证其对该经济活动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不同的审计项目,每个项目中不同的工作对审计人员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卫生系统内审人员结构应逐步形成从单一的财会人员向以财务、经济、工程、机械、法律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结构转变,既要熟悉所属单位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又要掌握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资金运行情况实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内审工作的质量。
2.加强内部审计督导,防范审计风险。加强审计监督,是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首先,加强审计监督,是科学管理的内在需要,是建立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经营机制和激励机制,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防线。第二加强审计监督,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医疗行业要自觉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在经营生产过程中,使国有资产不断地保值增值。
3.加强审计质量考评控制。要科学考评内部审计质量,应建立健全一个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该体系是由很多具体指标所构成的,包括定量、定性两方面指标。定量指标包括审计覆盖率、审计计划完成率、被审计单位违纪问题重复发生率和审计处理落实率等。定性指标一般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能否胜任审计监控工作,审计机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是否及时、正确处理已查证的各种问题等。考评审计工作质量时,需将各类各项指标有机结合起来,作一整体予以运用,以得出正确结论。科学考评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是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内部审计的最终结果,才能了解过去、分析现在、预测未来,才能总结和掌握有用的内部信息,发挥内部审计提供信息的参谋作用。
4.努力提高内审队伍素质,注重卫生系统审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培养和提高,抓好政治思想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选调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技术精、工作作风正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使内审人员既能当好“警察”又能当好“参谋”、“医生”。做一名合格的内审人员应取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地运用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办法,妥善地处理可能遇到的纷繁复杂的问题;正确运用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去认识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中的重大失误或偏差,并通过必要的调查得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正确运用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去了解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记录及报告;对金融、税务、统计、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及与经济相关的法律等知识具备基本的了解,以便适应可能涉及到这些领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瑛.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J].理论界,2000(3)
2.朱荣恩.审计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论文摘要:文章重点论述了医院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时要树立风险意识,对造成风险的主客观因素加以防范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工作面临的情况也愈来愈复杂,审计的风险性也随之增大,由于审计不当而导致诉诸法律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正确认识医院审计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是目前医院审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下文就医院如何强化风险意识、规避审计风险问题进行阐述。
一、医院审计的作用与意义
风险就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所谓审计风险,就是由于从事审计活动未能发现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发表了不恰当意见,而使审计主体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不仅包括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同时也包括审计过程之外的,非主观因素产生的风险。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医疗行业中的个别不正之风不但存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忽视全局、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医院审计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医院内部审计可以促进社会关心和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卫生事业的宏观管理及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发挥监督和促进作用。过去我国医院经济管理部门因种种原因,风险意识一直淡薄,如今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社会对审计期望却提高了,审计风险在升高,我国医院的经济管理部门必须提高风险意识,控制审计风险。这是因为:
1.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审计环境变化很大且日益复杂。各种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竞争激烈,破产、兼并、重组的现象时有出现。经营风险如此之大,必然导致审计风险增加,医院单位也不例外。中外许多审计诉讼案都是经审计认定持续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不久便宣布破产。因此,加强医院审计有利于其适应复杂的竞争环境,提高其生存能力,避免审计风险而没有“近忧远虑”。
2.医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其性质决定了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医院的宗旨是医治和预防疾病,保护人民健康,其性质是社会主义事业单位。因此医院的改革必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放在首位,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重要的注意要提高社会效益。因此,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监督和评价,以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保障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从我国立法、执法情况分析,加强医院的审计监督,可以促进健全经济法制。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尚处在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阶段。在财经法纪方面更是如此。一方面,因为我国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立法滞后、执法不严的问题,违纪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国家诸多法律中对审计的法律责任逐渐明确,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认识和对审计人员可控制的因素导致的问题的关注越发提高。在某些医院里,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行为不同程度地滋生和蔓延,如在医院中屡禁不止的“红包”问题。通过有计划的、有步骤地开展审计监督可以完善国家的法制和管理体制,维护财经纪律。
4.为促进医院工作管理改善,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审计监督也十分必要。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有的会计业务水平不高,责任性不强和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等原因,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常会出现账目混乱、财产不清、账实不符、成本不实、滥用资金、不讲效果等问题。如某市某医院,在2005年就暴露出在医院扩建中的贪污收受贿赂等问题,影响医院的管理。因此,只有通过审计加以监督,可以促进改进工作。
二、医院审计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成因分析
结合审计风险的含义,分析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审计环境、审计地位和内部控制局限性易形成审计风险。审计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管理职能,是控制手段,作为担当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要想完全独立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之外,几乎是不可能的,它难以跨越这种环境障碍,其行使的职能极易为环境所左右。在各类审计活动中,某些医院管理人员出于对本位利益和外部竞争压力的考虑,往往不能积极配合审计人员工作、不能如实提供会计资料、不能如实反映医院真实经营情况。企业内控制度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容易产生作弊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内控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将导致不能杜绝一切重大差错和舞弊;二是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如工作人员串通作弊,管理人员责任心差导致控制系统失效,管理者对控制制度不重视,内控系统不能发挥作用等。这些都使得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增加了工作难度,易受到环境制约而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增加了审计风险。
2.审计项目的复杂性增加了审计风险。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实行多种形式的重组、兼并等资产结构调整。在资产结构调整中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医院改制时要进行清产核资,审计人员要对医院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核实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避免在医院改制过程中某些人乘机转移、隐匿、贪污国有资产。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未能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就有可能造成医院资产流失,损害了医院的利益,也同时出现了审计风险。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成立的时间短,无论是审计理论,还是审计实践方面都不十分成熟,特别是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院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另外审计机构缺乏对审计人员的约束监督机制,不能严格执行审计法,按审计法的要求去履行责任,甚至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等原因形成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该具有审计准则所要求具备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审计人员应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相关专业水平、具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才能够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客观公正、认真负责、清正廉洁,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由于目前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务专业转岗而来,大多不具备审计专业学历,缺乏企业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三、防范和控制医院审计风险的对策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就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对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深度及广度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就是和损失相联系的一种不确定性。审计风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审计风险管理是整个审计管理的具体化和进一步深化。但审计主体可以通过经验和积累,预测方法和技术的改进等主观努力,把握审计风险的规律,降低审计风险的这种不确定性。审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小审计风险,降低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对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做到了如指掌,并要求主管部门对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加强管理,严格把关,及时反馈信息,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无论是哪种主体风险,通过审计人员的主观努力,都可得到有效控制,而不引发审计责任,最终将客观审计风险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具体言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设置内审机构和人员,内审机构及人员保持相对足够的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经济活动之外,以确保内审部门有较高的权威性,保证其对该经济活动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不同的审计项目,每个项目中不同的工作对审计人员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卫生系统内审人员结构应逐步形成从单一的财会人员向以财务、经济、工程、机械、法律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结构转变,既要熟悉所属单位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又要掌握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资金运行情况实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内审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