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石油技术论文

时间:2023-04-01 10:06:21

导语:在石油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石油技术论文

第1篇

目前,全球石油资源逐渐的枯竭,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新型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石油地质勘探中应用新型技术能够提升国家能源的安全,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不足日益显露出来,且传统的石油勘探技术在经费方面以及石油开采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对于新型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是时展所必须的。但是新型技术的石油地质勘探是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能源有效的开采和使用,所以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应用新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型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1GIS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石油勘探中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空间数据的应用;另一个是石油勘探成果的可视化。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图形数据以及基础数据,所以利用GIS技术进行对数据的管理与存储,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灵活、完整的资料管理的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应用Oracle数据库来对石油勘探进行管理与组织。使用服务器(B/S)/浏览器的操作模式,便能够允许用户可以组合直观的HTML界面,并且允许用户开发数据库,对石油勘探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访问。GIS具有较为强大的空间数据的分析能力,这主要是针对数据的处理而言,所以GIS数据库能够将石油勘探过程中所得出的不同资料进行比较,进而得到具有意义的数据。对于石油勘探成果的可视化,主要是将基于GIS可视化系统用计算机数据和图形进行结合,并通过网络技术将实际的情况图文并茂的输出,更利于决策。和一般的数字石油应用的可视化系统相比较,石油勘探的可视化系统要满足以下层次的需求,主要是面向管理层、决策层和科研层。

2测井技术

在石油地质勘探中,测井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因为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利用计算机设备,能够有效地完成测井工作的数据分析、采集与处理,并能够将现有的数据转变为成像测井技术,从而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短时间内,发送更全面的数据信息,而且通过对设备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扩大范围,提升勘探的深度和采样的效率。除了测井技术,其中新型技术中还包括随钻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套管井技术等,这些技术都对石油地质勘探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测井效率,还能够提升测量的准确与精读,并且通过对应的测量平台,还能够减少测井过程中出现意外的发生,从而保证测井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核磁共振技术不仅能够缩短测井的时间,提升测量的效率,还能够保证设备的安全。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应用综合性的测井技术,对测井车、仪器以及计算机等设备和系统合理进行搭配,从而提升测井的成功率,加强测井的质量。

3虚拟现实技术

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提升人们对勘探目标的识别能力。此功能能够提升勘探的效率和精度,并有效地降低在勘探时出现错误的几率。在传统的勘探中,一般需要足够的实践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但是,在虚拟现实技术系统中,仅需要几天就可以完成数据的分析工作,能够直观地显现,使数据更容易被人们理解。这种技术还能够对储集层的三层模型进行分析,以及对其进行处理,使工作人员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使用这些数据,能够有效地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从而有效地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推进石油勘探的进步。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分析数据能够使交易更加容易,并能够减少工作人员出现错误的次数,保证石油勘探工作可以正常地运行。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对传统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形成直观的三维影像,对石油勘探工作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展示,让工作人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数据的分析过程更加顺利。

三结语

第2篇

WEBIM为一类基于网页的即时通讯工具,其代表如webQQ,是对传统即时通讯服务的一种改革。网页版即使通讯产品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无需下载、安装客户端软件。用户不再需要经常更换通讯软件的版本而不停下载安装新的客户端,节约电脑的空间。聊天记录无论在任意电脑上都可以查看。传统的即时通讯软件一般把聊天记录保存在客户端的电脑上,用户换了电脑再使用的时候,往往就查看不到聊天记录。但是网页版的即时通讯软件是将聊天记录保存在服务器中,因此,无论在哪台电脑上使用都可以看到聊天记录。可以和社区网站无缝结合,进一步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

2即时通讯技术应用方向分析

即时通讯技术作为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本文引言中提到的石油仪器远程诊断等等。以下从即时通讯技术与石油勘探开发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在今后石油领域中的应用方向。

(1)远程技术支持随着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油田引入即时通讯技术作为用户沟通、技术支持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大油田的技术支持手段除现场服务外主要为电话、短信、邮件,即时通讯手段主要为腾讯QQ,传统手段在即时性、直观性上有所欠缺,腾讯QQ在即时性上可胜任现有需求,但是在组织架构设置、企业用户分类管理、专业化形象建立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建立油田专属的即时通讯工具,丰富其远程技术支持手段将更为高效。该系统除具备基本的远程即时通讯功能外,也需具备专门的用户管理、组织架构设置调整功能。

(2)仪器远程服务对于各石油仪器制造商来说,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提速,仪器维修的快速响应已经成为产品销售的重要保障。除常规的现场服务外,远程诊断与远程维修逐渐被油田用户接受和认可。石油仪器制造商可利用即时通讯技术实现各类仪器设备状态的监控,完成状态信息从钻井现场到仪修中心的实时传输。各类传感器或其他设备可提供对外的设备状态监测接口,通过即时通讯客户端可实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在出现问题时可辅助判断症结所在。这将大大提高仪器维修效率,减少现场与仪修中心的频繁交互。

(3)远程辅助作业石油勘探开发远程化的终极目标将是实现井场的无人值守和自动化作业,这就要求各类设备操作的远程化和仪器维护的远程化。此两者的实现也可依靠远程即时通讯技术将现场的作业数据、设备信息实时传回油田基地或仪器技术支持中心,作业指令也将通过即时通讯技术实时发送到作业现场。目前来看,实现完全的勘探作业远程化从技术实现和管理手段上尚有较大差距,但即时通讯手段的加入将一定程度上实现远程辅助监控,减少现场操作人员和现场服务人员的工作量。

3即时通讯即时开发模式分析

(1)自主开发模式自主开发模式可实现底层代码控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开发难度较大,开发周期较长。即时通讯的普通文字聊天功能可以用Socket简单实现,满足几十人上百人的文字通讯,但若要商用,或者在互联网上运营,系统运行会碰到瓶颈。通过本阶段技术调研,主要存在以下较大的技术难点:复杂性互联网作为异构网络综合体,从底层物理传输介质上看具备光缆、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媒介,从网络结构上看多个运营商网络、多个自建网络互相交织,数据交换需跨越多种网关,解决此问题需多种技术综合应用。比如底层传输协议优化、网络地址转换协议研究、语音视频压缩算法研究、数据加密算法研究、中转服务器集群建立等。安全性在互联网上自建公网服务器在安全性上具有较高要求,需自建软硬防火墙、NAT地址转换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经济性自建公网服务器或者服务器集群成本较高,除中转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及相关网络设备硬件成本外,也存在较高的日常运营成本。

(2)二次开发模式二次开发模式基于现有即时通讯产品对外接口完成,开发周期较短,基本功能已提供,稳定性较有保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集中在产品选择方面。开发必须基于一款成熟稳定长期的即时通讯产品,该产品必须具备较大的用户群基数,以备本项目的持续改进需要;产品二次开发接口需能够满足本项目的功能需求,服务器端、客户端均需具有对外接口;系统性能需有所保障;网络性能需适用于勘探开发现场地域分布较广的特点。基于以上对比分析,基于现有商用平台二次开发更为符合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行业特点。例如可针对RTX、IMO或者目前一些较主流中小公司的远程即时通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在保证开发质量和降低研发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远程交互、远程维修、远程作业等具有油田特色的专属功能。

4结束语

第3篇

1.1主要特点和使用范围

石油工程纤维,直径10-20微米,长度6~12mm(可调),抗温大于160℃。这种细的形状和材料类型使之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是理想的与泥浆和水泥浆混合的材料。当地层由于孔隙度、裂缝等在压差的作用下发生漏失时,该纤维能均匀分散在泥浆中并容易进入地层,在孔隙道和裂缝中聚集相互缠绕形成致密空间立体网状架构,阻止泥浆的漏失,在地层近井地带形成承压层。这种特殊纤维与常规纤维的不同是:在泥浆和水泥浆中能够均匀分散。该纤维适用于孔隙性和裂缝性漏层的泥浆堵漏。

1.2用法与用量

根据该石油工程纤维的性能及特点,在现场应用中必须遵循以下步骤:

(1)石油工程纤维泥浆堵漏:对于裂缝性漏层,配制量一般为30~40m3,浓度一般为0.6~1.0%(W/V),长度10~12mm,然后根据本井漏失程度加入8-10%的架桥粒子。充分搅拌均匀;对于高渗透性地层,配制量一般为20~30m3,浓度一般为0.6~1.0%(W/V),长度8~10mm。

(2)石油工程纤维水泥浆堵漏对于的孔隙性地层堵漏、裂缝性地层的堵漏,建议水泥浆+0.6%(W/V)纤维(8-10mm)进行封堵;在易漏失地层选择纤维水泥浆固井,纤维在水泥浆中加量0.3-0.5%(W/V)。

2石油工程纤维承压堵漏技术应用实例

以塔里木油田哈拉哈塘区块碳酸盐岩地层某井承压堵漏为例对石油工程纤维承压堵漏技术进行介绍:

2.1前期基本情况

测井结果显示6605m以下出纯水,计划注水泥塞封堵水层。下注灰管柱至井深6647m遇阻,加压30KN未通过。当天19:00开泵冲划至井深6652m-19:30循环,泵压6MPa,排量8l/s,出口未返,漏失1.17g/cm3泥浆21m3漏失速度为0.5-1m3/h,当天20:00起钻至井深6450m-8:00关井观察,堵漏准备(环空液面179m)。

2.2施工目的

酸化井段:6591.25-6668米,酸化挤入地层总液量:352m3,该段地层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缝,根据经验法确定主要封堵井段:6512.61—井底。

2.3堵漏浆配方

2.3.1配方与试验情况优质基浆(40m3)+1%石油工程纤维+6%核桃壳(粗)+6%核桃壳(中粗)+2%核桃壳(细)+3%封堵剂SHD-2+3%封堵剂BYD-2+2%封堵剂SQD-98(中粗)+1%锯末+2%剂总浓度:24%

2.3.2配制程序

(1)准备40方泥浆,性能与井浆一致;

(2)控制坂含50-60mg/l,循环后粘度达到70秒。要保证基浆有良好的抗温性及流动性。

(3)按一定的顺序加入以下堵漏材料:石油工程纤维,SHD-2,BYD-2,粗核桃壳,中粗核桃壳,细核桃壳,SQD-98(中),锯末,剂。

(4)在加堵漏材料过程时应在堵漏材料加入口放置滤网(防止加入过快或搅拌不均匀造成块状,吸入泥浆泵堵塞管线),用气管线边吹泥浆边缓慢加入,让堵漏材料与泥浆充分搅拌均匀。

2.4施工准备

2.4.1现场准备气管线6分两根(如果没有气源设备就组织一个,用来配置堵漏浆)、现场优质钻井液40方。

2.4.2井筒准备下31/2”铣齿接头+31/2”钻具至6310米,为防止钻井堵塞,不下钻铤及加重钻杆)。

2.4.3地面准备检查钻杆过滤器,泥浆泵过滤器,钻杆单向阀,泥浆罐上水管过滤器,并卸掉;清掏上水管线;检查环形、闸板防喷器、节流管汇。准备泥浆泵与堵漏浆罐连接至正循环管线。地面施工高压管线试压。检查地面提升系统、机泵等设备,保证施工作业连续,地面准备好替换泥浆80方;为防止施工时被堵,将注堵漏浆的泵的凡尔胶皮拆除。将安全阀调制25-30MPa。

2.5施工方案

(1)下钻至管鞋以上200米,下钻过程保证水眼畅通干净;泵注施工之前测液面(如果下钻过程中不漏,下钻到底循环漏后在起钻至管鞋以上200米)。

(2)开泵注入3方泥浆,倒罐将配置好的堵漏浆先小排量5-8L/S注入,边注边观察压力变化(如果压力过高停泵检查)及堵漏浆液面变化情况(如果液面不降抓紧时间检修),连续打入井内40方,替泥浆至堵漏浆出钻具时,约24方,关封井器,进行挤堵,控制套压不超过15MPa:

1)堵漏浆一到漏层或进入地层很少就起压降低排量进行挤堵(控制立、套压在安全范围内,如果套压到15MPa停泵观察,立套压相近并稳定30分钟,缓慢泄压开井循环)。

2)堵漏浆到井底进入地层后缓慢起压,套压在15MPa,并能将压力稳定30分钟不降,说明堵漏成功,缓慢泄压后先快速活动钻具,确保井下安全再缓慢开泵循环。

3)堵漏浆全部挤入漏层后不起压(不允许堵漏浆挤出管鞋),说明堵漏失败,起钻1000米侯堵12小时,观察液面变化,侯堵结束后,看看是否能将井筒灌满(计算理论与实际是否相符)。

(3)泄压开井后要以最快速度先活动钻具,后缓慢开泵循环,一次将堵漏浆循环出地面后在进行下步作业。

2.6施工主要事项

(1)要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堵漏浆不能在钻具水眼里静止时间太长。

(2)施工过程中防止误操作,注意高压。

(3)注意井下安全,做好防卡、井控安全工作及施工安全工作。

(4)果壳浓度高、粒径大,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放卡放堵水眼工作。

(5)如果泵不上水,组织人员抓紧时间检修(提前把检修工具准备好,人员安排到位)。

(6)施工过程中注意高压危险,远离高压区,并且相互提醒。

(7)施工过程中确保计量准确(施工之前检查好各罐碟阀,防止串罐),出口安排专人坐岗,做好正反计量的准备。

(8)施工过程中确保各岗位人员到位,组织严谨、通讯畅通、连续施工、确保安全。

(9)纤维堵漏液封堵裂缝能力强,有可能堵塞水眼,堵塞泥浆泵,应尽量保证排量均匀,缩短检修泵时间提高检修效率,要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堵漏浆不能在钻具水眼里静止时间太长,尽量缩短施工时间。

2.7施工预案

(1)泥浆泵不上水主要原因:一、凡尔卡;二、泵上水效率不好造成泵上水管及排水口果壳堆积;三、上水管线沉淀太多(提前检查清掏)。

(2)钻具水眼主要原因:堵漏浆配置搅拌不均匀;泵不上水堵漏浆长时间在钻具水眼里静止;钻具内径变化大。

(3)如果堵漏浆进入钻具多,泵长时间不上水可以考虑直接挤替泥浆。

(4)如果钻具水眼被堵,先别把压力打太高,先观察压力是否下降,如不降,快速泄压,反复打压泄压几次,每次打压比上次高2-3MPa(压力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如果失败,可以活动钻具及快速转动转盘,然后在打压憋挤;上述方法不行就起钻。

(5)发现溢流按井控应急预案执行。

2.8施工结果

施工结束后立压16.5MPa,套压17.5MPa,稳压40分钟后泄压开井循环。循环排量8L/s~10L/s,井口返出正常。堵漏成功。

3结论

第4篇

显微CT技术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

显微CT技术扫描重建的数字岩心几乎反映了真实岩心的结构形态特性,现在被广泛用于非常规油气田研究中,用来观察储层岩石微观特性。

1储层岩石微观特征分析

显微CT扫描重建得到的二维灰度图像,利用图像二值分割法可直观描述岩石孔隙中的微观结构,如孔隙形状、尺寸、分布情况以及连通性等。显微CT重构的数字岩心可以表现为近似两相分形多孔介质[9]。且数字岩心作为岩石物理实验的补充,是一种在中观尺度研究岩石孔隙传输特性的有效手段[10,11]。显微CT扫描重建的三维立体数字图像,可计算基于CT图像序列的岩石孔径、孔隙率及其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7]。对孔隙度参数做了定量评价后,可准确评价出该储层岩石的渗透率性能,这对预计储油量和剩余油量估计有很大的作用。显微CT扫描技术还可以随试验过程进行岩石微结构立体切片,对其中的油相、水相、固化有机相、无机矿物相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这种试验方法,很容易将油层改造的最佳化配方案挑选出来,获取理想的增产实施效果。

2储层流体特征分析

油、气、地下水等资源储集在多孔储层岩石中,而现有的实验技术观察微观孔隙结构是有缺陷的。显微CT技术能提供较好的分辨率,不仅能清晰识别孔隙空间中原始和残余流体的分布,也能清晰识别孔隙内部流体形态及配置关系。油、水在储层中的贮存状态决定着产出液量中油水比率的不同,现有岩心分析技术多已剔除了分析试样中的油和水,影响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目前,油层增产改造试验基本都是在忽略有机液相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无机化学试验,对储层增产改造液的优化选配实施效果不理想。三维数字岩心分析技术可以在试验过程中对油相、水相、固化有机相、无机矿物相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不但方便挑选油层改造的最佳化配方案,获得理想的增产实施效果;也可实现在动态状态下观测含烃流体与储层矿物之间的反应过程,通过采用分阶段立体切片(适用于反应时间较长的试验)综合图像对比分析,确定烃类流体与储层成因的关系进而通过对痕量烃的研究建立油气与储层成岩矿物的联系,为揭示油气成藏规律奠定基础。

3实例及结果分析

本文以胜利临南油区单井-商548为例,商548井位置处在临南洼陷带沙三中亚段基山砂体发育区,沉积相纵向组合特征为以前缘相和间湾相为骨架,夹少部分滑塌相和重力流水道沉积物;自下而上,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相依次排列,退积序列是区内沉积物纵向叠置的基本方式;砂体内部受三角洲的间歇式活动控制,砂体分布具有多旋回的特征。对商548井相应层段样品的测试结果显示,分析样品均为碎屑岩,岩石类型以极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碎屑以石英、长石和变质岩屑为主要成分,石英可见多期次生加大,长石蚀变程度中等,钾长石略多于斜长石,除变质岩屑外,还可见喷出岩屑,灰岩、白云岩岩屑,泥岩岩屑和方解石、白云石碎屑。碎屑分选性中偏好,镜下常见显微纹层,显示以牵引流为主要搬运方式的沉积特征。磨圆度次棱,颗粒支撑方式,颗粒间以点-线和线-凹接触关系为主,综合评价为高结构成熟度,低成份成熟度。填隙物包括碳酸盐、自生石英、粘土矿物和重晶石、石膏、黄铁矿等。将商548井所取岩心上部制成5mm圆柱进行CT扫描,以所得二维灰度图像分析该井岩石的微观特征(图2)。成像所用设备为三英精密工程中心研制的NanoVoxel-2000显微CT,成像分辨率<1μm。显微CT扫描重建的二值化灰度图像,灰度值黑的部分为孔,呈高亮白点部分为金属矿物,不同的CT值表示不同的矿物成分(图2)。依图分析可得,岩石粒度相对较细、孔隙中充填了碳酸盐岩胶结物、杂基(泥质、岩屑等)充填物及因压实作用使得原来的喉道形成的最大紧密堆积等影响了孔隙的连通性。还有石英的次生加大,石英及长石次生加大是胶结作用的一种形式,如果加大级别高,它能使孔隙变小,喉道变窄,导致储集性能下降。影响渗透率的性能。

第5篇

1.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营造一个十分轻松、优美、愉悦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幼儿提高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幼儿教师通常都是自己朗读课文,让幼儿跟读,这样虽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幼儿教师往往难以引起所有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得教学效果十分有限。而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课件,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将课文展示给幼儿,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将文章的内容展示给幼儿观看。让幼儿轻轻松松地就能掌握整个的故事内容,并且针对课件中各种语言对白的声调、语速、神态等各方面的不同,让幼儿进行模仿和训练,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师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就能够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

1.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技素质

在幼儿教育中,科技方面的教学是其中比较重要,同时也是比较困难的内容之一。在传统幼儿教学当中,由于这方面的知识和内容相对较为枯燥和乏味,理论和概念性的东西偏多,教学效果始终不理想。因此,一些幼儿教师对此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幼儿在这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让幼儿教师改变了这种教学思想,他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科技教学的一些成果或实验等展示给幼儿观看,通过神奇的科学现象,引起儿童的兴趣,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

1.3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提出“歌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歌”,他认为,音乐艺术对幼儿性格的发育和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幼儿园中的广播和班级中的各种录音设备、多媒体软件等,对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性格的形成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应当分别在早操、午餐、午睡、下午的课外活动等时间段,有针对性的仔细挑选段不同的音乐来播放,通过大环境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对游戏活动方面的影响

2.1营造氛围

在传统幼儿教师的教学思想当中,对于游戏活动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认为只要组织幼儿做游戏就可以,忽略了氛围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游戏时,幼儿教师往往只是给幼儿播放录音,效果十分不理想。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下,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音乐、舞蹈、动作等立体、直观的展示给幼儿,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声音、画面、动作相结合的和谐效果。运用教学课件,将音乐与画面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将以前难以描绘的情境直观的展示出来,更加有利于幼儿的理解和模仿。

2.2积累经验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当中,对于游戏经验的积累,条件较好的幼儿园会带领学生到一些活动场所实地进行参观了解;而对于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幼儿园,只能通过图片、文字等枯燥的、乏味的讲解和展示,让幼儿慢慢了解和掌握,效果十分的有限。而如今,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这些需要进行了解和体验的场景以视频的形式拍摄下来,让幼儿在不能现场体验的情况,也能有一个相对比较直观的感受,大大缩短了幼儿教师的讲解时间和讲解难度,提高了游戏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3对日常生活方面的影响

3.1有利于幼儿拓宽视野

在幼儿园课间休息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让幼儿可以自行浏览和观看,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增加幼儿的知识面。应当注意选取一些生动、活泼、趣味性强,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3.2方便于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网络等方式,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的网站等渠道,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日常学习、生活的情况,观看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以对幼儿的日常表现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以适当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对幼儿教师及幼儿园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网站交流掌握家长们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采纳,以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从而使幼儿教育变得更加完善和高效。

4结语

第6篇

一、有机肥中的氮磷钾不能完全满足果树生长需要

当前果园施用的有机肥料90%以上为农家肥,这些肥料不仅能为果树提供全面营养,促进其生长,而且肥效长,可以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增强土壤保水、保肥和供肥能力。但是,有基肥肥源紧缺导致其施用量有限,更重要的是,果树需要养分的平衡供给,有机肥中的养分虽然十分丰富,但氮磷钾的比例和含量还不能完全满足果树生长需求。因此,单纯施用有机肥不能同时满足果树对氮磷钾的需求,必须与化肥配合施用。

二、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施入后对果树有危害

1.灼伤根系。农家肥大多来源于动物粪便,富含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肥未腐熟时其养分状态是缓效性的,不能被果树根系直接吸收和利用,如果将其施入,在地下腐熟过程中,由于反硝化作用的加强,易产生热量造成根部灼伤(俗称“烧根”),引发根腐病。

2.营养释放与树体需肥不同步。秋季施入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后,由于秋冬季土壤温度低,再加上和果园土层混合,这些有机肥在地下腐熟需要较长时间。据笔者在3年前施入生粪而后几年未施有机肥的果园掘土调查,发现仍有部分生粪处在原来状态。第2年春季,地温虽然上去了,但我国北方苹果主产区春季一般雨水偏少,施入的有机肥腐熟速度仍然很慢,此时树体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供给树体开花结果,而缓慢腐熟的有机肥所释放出的有限的有机营养根本无法满足树体的需要。同时,在腐熟过程中微生物还会消耗掉一部分果树根系土壤中原有的营养元素(如氮肥),树体往往表现营养不良。当进入第2年夏秋季后,随着雨量的增加,地温快速上升,上年未经腐熟的有机肥腐熟速度明显加快,释放出更多的可被树体吸收的有机营养物质,导致树体生长加快,大量冒条,果实着色不良,营养生长过剩,花芽分化能力差,使大量的有机营养物质白白浪费,树体营养供给失调。

3.极易招惹地下越冬的害虫。未经腐熟的有机肥由于含有大量的动物性有机质,故而成为许多果树害虫的理想越冬场所,特别容易招惹为害果树的各类金龟子(蛴螬)、桃小食心虫、尺蠖、舟形毛虫、梨花网蝽等,对来年虫害防治极为不利。

第7篇

关键词:人性关怀;幼儿园;艺术设计

幼儿园活动室是为幼儿提供的自由活动场所,幼儿可在该室内完成游戏、绘画、唱歌等课程任务,从而使幼儿从中学习和接触新领域的知识。对于幼儿来说,影响幼儿学习与成长的不单单是来自于知识层面,其活动室的环境也是促进幼儿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在幼儿学习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于幼儿来说,活动室的环境设计会给幼儿的行为、心理及生理均带来影响,这些影响虽不会立即反映在表面,但实则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长此以往会给幼儿的综合能力带来极大影响。这表示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设计需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生长需求及教学需求,使其给幼儿的未来发展带来良好的帮助。

1幼儿特征对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1.1生理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打造更舒适、更良好的活动环境,使幼儿在活动室中能够自由学习。活动室作为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环境设计会关系着幼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设计。对于4~6岁阶段的幼儿来说,其身高普遍是在96~100cm之间,活动室内的各个尺寸需根据幼儿的平均身高来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其四肢基本已具备了弹跳、攀爬、跑步等技能,活动室的环境设计需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各个生理条件,且室内色彩也尽量以鲜艳为主,室内家具及空间都能满足幼儿的各个运动行为需求。[1]

1.2心理

大多数幼儿在该年龄阶段时都已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在逻辑思维上还处于初级状态,但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色彩认知以及方向认知都已逐渐形成。对此,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从室内形状、颜色、结构等方向对幼儿的感官进行刺激,进一步增强幼儿感官的认知力。可在室内设计一些兴趣空间,在空间环境内专门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锻炼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力,同时也从环境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对事物有更明确的认知。[2]

1.3行为

幼儿在具备一定的肢体行动力后,其行为方式会开始变得复杂,对于幼儿行为的发展来说,幼儿园活动室的内部环境设施能够对幼儿的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会增强幼儿与他人的肢体交流。在活动室的艺术设计上,其设计方向可选择具备情感的行为设计,如抚摸母亲脸庞的图像设计、打招呼的动作设计等,幼儿在该环境的活动中能够掌握行为的互动方式。[3]

2基于人性化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

2.1功能方面

在人性化关怀视角下,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功能艺术设计上,其主要包括空间设计、家具设计及玩具设计。在空间设计上,活动室作为幼儿开展各个活动的重要场所,该环境的设计面积需大于50㎡,室内空间无需摆放课桌,应有足够的空间让幼儿能自由的进行各种行为活动。在家具设计上,活动室需充分考虑幼儿的日常需求,设计小型图书架、小桌椅、玩具箱等,在满足幼儿活动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多变和多样化功能的家具,可将家具和室内墙面进行结合设计,减少家具占地面积,为幼儿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在玩具设计上,设计者需充分考虑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设计一些具有益智、提升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运动力的玩具,使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在物质的帮助下得到提升。

2.2感官方面

在幼儿园活动室感官艺术设计上,其设计内容主要包含色彩、光线、装饰设计。在色彩设计上,需结合幼儿活泼的性格,设计愉悦、轻松的色彩搭配。幼儿对空间颜色有一定的敏感度,也更偏爱丰富的色彩,所以在设计时,需合理运用各个颜色的搭配,但不可过于鲜艳,避免给视觉神经带来刺激。在光线设计上,光是环境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幼儿在活动室内正常完成各种活动的基础条件。按照幼儿园建筑的设计标准来看,幼儿园活动室窗户与地面之间的比例应为1∶5,而该数据也表明活动室内的采光要求较高,需确保让幼儿视觉保持舒适的状态,能在自然光下进行各种活动。设计者可在窗户上设计不同的色彩组合,使自然光透过窗户形成不同的颜色,让活动室内的颜色更加缤纷多彩。在装饰设计上,幼儿园活动室的室内装饰重点应在四周的墙面,设计者可根据活动室面积及结构,运用丰富的色彩及线条来打造生动的室内形象,减少复杂的装饰设计,可在设计初期让幼儿参与到墙面装饰设计中,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也使活动室的整体风格更适合幼儿的性格及喜好。

2.3个性方面

幼儿时期作为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时期,所接触的教育、知识、环境均会给其人生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幼儿园活动室在设计时,需对幼儿的性别、性格、认知程度等进行合理设计,设计出符合幼儿生长要求的室内风格,了解不同阶段如小班、中班及大班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加强对不同阶段幼儿心理的关注,设计出符合幼儿个性的室内风格。

3人性关怀理念下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3.1科技化

科技的发展给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了极大影响,为我国环境设计方式、设计范围、设计领域带来了更广阔的天地。在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艺术设计上,设计方向可借助一些科技手段对活动室进行多媒体设计、采光设计、自动化技术设计,还可安装红外线警报设施,为幼儿的日常安全带来有效保障。

3.2多元化

传统的幼儿园活动室设计会给幼儿提供一些滑梯、沙地、游戏等活动区域,而在未来幼儿园的活动场地会更大,幼儿能够在宽阔的游戏室内完成各个游戏,并且布局更丰富,室内主题活动区域更多,使幼儿的能力发展得到有效提升。

3.3生态化

传统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大多会配备一些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使得幼儿失去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好奇。对此,在未来的幼儿园活动室设计上,可在环境中融入自然元素,增强室内绿色植物的种植,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同时还能绿化幼儿园室内环境。此外,幼儿园室内环境在装饰上,需选择环保型材料,减少对幼儿身体的伤害,使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更加生态化。

综上所述,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于幼儿环境建设来说,其设计方向不仅要从环境的功能性上进行考虑,还需结合幼儿的感官及个性来进行设计,使其满足幼儿的日常活动需求,也能满足幼儿的成长条件。

作者:宋美儒 唐建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占兰.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与1992年幼儿园质量状况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2,6(02):3-10.

第8篇

有关“幼儿园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调查结果表明,仅2%的学员操作非常熟练,完全没有基础的占11%。调查还发现,多数幼儿园教师对课件认识模糊,不能把素材的获取与处理和课件制作有机结合,且对课件制作中自定义动画和超链接的认识片面,这不仅是课件制作中的技术问题,更是内容呈现的艺术问题。综合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认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日常教育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不强,认识上存在误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亟待提升,具体体现在多数教师的信息获取、加工与处理能力较低,很少教师会自己制作教学课件。此外,幼儿园教师自身条件的差异性、幼儿园性质和管理的差异性、幼儿园所在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性也会影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状况。

二、培训思路

基于“国培计划(2014)”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要,提出制定适宜的培训目标、组织适宜的培训内容、搭建网络学习空间、构建课堂面授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等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构想。

(一)制定适宜的培训目标

当前一些培训机构将信息技能、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混同。信息技能侧重信息技术操作与应用;信息能力强调信息化资源的获取、加工与处理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力;信息素养则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层面的内容,其范围更大,这是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提升的。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学前教育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宜幼儿学习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信息素养,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其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开发适宜幼儿学习的优质数字化资源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相对中小学系统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在《纲要》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教与学的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各种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等)的组织与指导,以游戏为主要开展方式。因此,信息技术在活动开展中的应用形式与时机应具有适宜性,旨在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兴趣,优化活动的开展。培训学习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培训机构应结合学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基础侧重其适宜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基于此,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目标可定位为:一是提高幼儿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二是掌握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方法,并能熟练地应用多媒体素材创新设计与制作PPT教学课件。

(二)组织适宜的培训内容

早在1996年,全教协会(NAEYC)在《技术与3~8岁儿童》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早期教育中适宜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并提倡将适宜的计算机技术整合到常规的学习环境中,使之成为众多支持儿童学习的方式之一。”1999年,美国当代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苏姗•霍兰德率先在全美开展幼儿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研究证明,3岁以后的幼儿使用计算机具有很多潜在的好处,提出“发展适宜性幼儿园教育技术”的学术思想。基于此,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适宜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构成要素应包括:获取适合幼儿园活动需要的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适合3~6岁幼儿的信息化教学资源、采取有助于活动目标实现的信息化应用策略、搭建家园互动协作的网络平台等方面。因此,培训机构应结合幼儿园教师的信息能力基础和学习需求,并考虑幼儿园工作的实际需要,尤其是结合3~6岁幼儿的认知特点组织适宜的信息技术培训内容。

“国培计划(2014)”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开始,指导学员4-5人自由结成小组,推选计算机操作基础较好的学员担任小组长,协同主讲教师统计小组成员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及学习期望,以便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内容。综合调查与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大部分学员期望学习多媒体资源的获取与处理方法、多媒体课件制作。基于参训学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淡薄、计算机基础差,确定了多媒体教学案例的观摩与评析,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获取与下载,多媒体资源的加工与处理,利用PPT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四个培训专题。将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工与处理和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确定为重点培训内容。

(三)搭建网络学习空间

以服务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要为指导思想,结合培训内容和目标利用好看簿(也称作“易用的图片博客”http://www.haokanbu.com)搭建班级网络学习空间。首先,教师结合个人好看簿向学员讲解其功能与基本应用,使学员对其有直观的了解,并激发自己注册好看簿的兴趣。然后,指导学员在好看簿平台注册,并自主探索好看簿的功能及基本应用(写日志、写故事、发起活动、成立小组、发送小纸条等),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为便于教师和学员的交流互动、培训资源的共享及学员作品的展示与评价,教师在个人主页成立班级小组,共享小组网址,邀请学员加入班级小组,由此,完成班级网络学习空间的基本搭建。该平台的搭建与应用为实现面授培训和学员自主学习一体化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参训学员之间的互动、协作,并为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指导提供了交流空间。同时,该学习空间的搭建也是启示学员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以建立家园合作的网络空间,一是方便幼儿园和家庭的互动,二是通过班级活动及幼儿状况的,增进家庭对幼儿园的了解。

(四)构建课堂面授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为使幼儿园教师有效掌握培训内容,主讲教师与参训学员形成“主体间”师生关系,营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及时观察幼儿园教师集中面授学习时的反应和个人操作练习情况,灵活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构建“课堂面授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采取“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演练结合—个别指导—协同创作—作品与评析”的培训程序。

三、培训实施

(一)问题导向———观摩与评析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例

学习开始,选取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例大班绘本《犟龟》和中班科学《三只小猪的房子》进行观摩,分析所用媒体的类型、媒体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应用策略及教育效果,以引导幼儿园教师充分认识到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活动的优越性,强化其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任务驱动———搜集与获取多媒体素材

培训内容组织以中班科学活动《三只小猪的房子》为主线,带领参训教师完成教学活动设计和课件制作。首先,指导幼儿园教师通过网络资源获取课件制作所需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基于参训学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基础及实际学习需要,采取演练结合的方法,重点讲解应用百度分类下载图片,酷狗下载音频素材,以及应用优酷客户端下载视频素材的方法。学员自主练习时,采取任务驱动,使其分类下载《三只小猪的房子》课件制作所需的素材,要求获取的视觉素材有三种不同材质房子的图片,水稻成长与收割、稻草垛及各种草制品图片,大树、伐木、木材及各种木质品图片,沙土、砖厂制砖、砖头及各种砖制品图片;音频素材有朗诵《三只小猪》;视频素材有童话故事《三只小猪》、收割稻草、伐木、制砖和砌砖等。

(三)演练结合———加工与处理多媒体素材

由于下载的素材不一定都符合课件制作的需求,因此,为学员布置学习任务,即对所获取的素材进行加工与处理。首先,讲解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的常用格式;然后,采取演练结合的方法具体演示讲解各类素材的处理软件和应用方法。考虑到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农村幼儿园,计算机基础差,因此,多媒体素材处理软件的选取以绿色小软件为主,易安装,且易学易用,适合幼儿园教师的学习特点,并能满足其实际教学需要。同时,尽可能照顾到个别学员的特殊学习需求。教学采用演练结合法,为使参训学员更清晰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并保证学习进度的一致性,演示讲解采用教师屏幕广播的方式,讲解结束,学员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巡回个别指导。此外,教师将演示操作的主要内容进行屏幕截图,并标注需要注意的地方,制作成PPT,保存为图片,然后,上传至好看簿写故事,从而为学员课下自主练习提供帮助。素材的加工处理是制作教学课件的基础,该部分内容的讲解一方面是帮助国培学员获取教学所需的材料,另一方面是在素材处理软件的安装与应用过程中,强化国培学员的信息意识,帮助其掌握信息知识,提升信息能力,进而提高其信息素养。

(四)创新设计———整合应用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件是用于帮助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的计算机程序。作为一种教学媒体,具有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的作用。课件创作是将用户已经准备好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根据课件设计要求,用多媒体创作工具来组织安排,集成多媒体课件。设计是影响课件质量的关键。基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要,培训选择Powerpoint2010作为课件制作软件,首先讲解幻灯片设计模板的下载与应用,然后介绍了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法方法与流程。首先,分析学习者特征,选择课件所需的素材。引导教师认识到课件是为幼儿学习及活动的有效开展服务的,因此,课件制作前应准确、全面地分析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塑料、木质和金属制品,但对故事中提到的稻草、砖或石头等材质了解不多,因此,本活动课件制作在素材选择及制作要点的考虑上旨在帮助幼儿认知草、木、砖三种不同的材质,知道其形态和用途,能区分出事物的不同材质并进行分类。

其次,设计活动环节,确定课件制作的结构。该环节旨在帮助参训教师了解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流程,并通过课例的设计与制作使参训教师理解课件制作应遵循的教育性、科学性、启发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原则。基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及前面所准备的多媒体素材,课件设计与制作分为四部分:一是情境导入环节,选择性地播放视频童话故事《三只小猪》,以唤醒幼儿的先前记忆,激发其学习兴趣;二是学习新知环节,借助图片和视频材料帮助幼儿认识稻草的形态及用途,了解木材的来源与用途,认识砖的形态与用途;三是强化认知环节,结合幼儿特点选择适宜的图片(水稻、稻草、草制品、大树、木材、木制品、沙土、砖、砖制品)插入课件中,并对图片呈现方式设置适宜的自定义动画;四是活动延伸,选择性地呈现准备好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草制、木制和砖制物品,并指导幼儿对这些事物进行分类。

由于参训教师多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经验,因此,该环节只供参考,参训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想法合理确定课件制作环节。课件设计与制作过程,及时与学员互动交流,结合学员的练习情况灵活调整学习进度。为帮助学员较好地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结合课例具体演示讲解艺术字、超链接、自定义动画(进入、退出、强调和动作路径)、幻灯片切换等应用技巧。为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先了解小组长的掌握情况,对掌握不够好的地方及时指导,再由小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协同教师做好个别化指导工作,以尽可能照顾到所有学员。

(五)小组协同创作———发起好看簿活动实现作品共享

为强化学员所学,充分利用课堂练习环节,鼓励每个小组自选主题,协同进行活动设计,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好看簿的班级小组发起活动,指导小组长负责将本组协作完成的作品提交到好看簿编写故事,积极参与活动,以实现作品共享,有助于大家相互评价、借鉴,进而提高课件的质量。

四、结论与展望

第9篇

助跑速度只是为创造高水平成绩提供了可能性,但不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唯一因素。为了能跳越更远的水平距离,还必须将助跑和起跳很好的结合起来,做到起跳时既要保持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又要重视发挥垂直速度,以获得较大的腾起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这就需要具有与高速助跑相适应的起跳能力。由统计可知,第6届世锦赛男女跳远选手的起跳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平均值分别为3.41m/s、3.11m/s和21°、21.33°。其中男子跳远第一名获得者佩德罗索,女子第二、第三名获得者赞瑟欧及梅等人,在保持较高助跑水平速度的前提下,起跳阶段也获得了相当高的垂直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23°左右),分别为3.86m/s、3.48m/s、3.32m/s和24°、24°、23°,表现出极强的起跳能力。而对照第8届全运会男女跳远决赛选手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平均值仅分别为3.10m/s、2.86m/s和18.94°、19.55°,其差值男子为0.31m/s、2.06°,女子为0.25m/s、1.78°。可见,我国选手与世界选手在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上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除绝对速度和起跳技术相对较差外,主要与起跳能力较弱有一定关系。由于我国选手的快速起跳能力还没有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提高同步,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腾起角太小,不能充分发挥水平速度的作用。特别是我国男子在腾起水平速度大于世界选手0.06m/s时,因腾起垂直速度的差异致使跳远成绩相差0.36m。据前苏联跳远教练员费·勃·波波夫研究发现,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每增加0.2m/s或增大腾起角度1°时运动员的起跳力量需要增加2%。因此,针对我国选手绝对速度能力的现状,要在重点提高腾起水平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腾起垂直速度。而要提高腾起垂直速度就必须提高我国选手的快速起跳能力。因此,加强与跳远运动员起跳能力有关的专项力量训练,使起跳能力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提高相适应,是今后提高我国跳远成绩的关键。

3.2.3踏板准确性和落地动作比较分析

尽管助跑速度及起跳能力等技术环节对跳远成绩和比赛胜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时它们之间并非成正比关系。随着跳远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世界大赛跳远选手水平已相当接近,许多有实力的选手往往会因助跑准确性不高或落地动作不佳造成距离损失,只相差几厘米,便与奖牌失之交臂或失去较好的名次。由统计显示,第6届世锦赛男女跳远决赛选手有效距离(起跳脚的脚趾至落地脚的最近点的水平距离)平均值分别为8.43m和7.02m,而正式成绩平均值仅分别为8.12m和6.81m,因踏板不准确和落地动作不佳而总损失距离(包括着地损失的距离、跳跃中的偏移和趾一板距离的总和)男子平均达0.31m,女子平均为0.21m。特别是第8名获得者迪尔沃思,总损失距离竟高达0.80m。这表明踏板不准确和落地动作不佳是当今世界不少优秀跳远选手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而我国选手在这方面也同样存在着问题,从而影响跳远成绩水平发挥。从第8届全运会跳远决赛有关距离参数看,男女跳远有效距离平均值分别为7.94m和6.68m,正式成绩平均值分别为7.76m和6.53m,总损失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18m和0.15m,分别比世界男女选手平均少损失0.13m和0.06m。说明我国选手在助跑的准确性和落地动作上优于世界选手。这是我国教练员近年来注重助跑的准确性和落地动作的正确性等一些技术细节训练的结果。

4结论与建议

4.1我国跳远选手的助跑速度与世界选手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提高绝对速度能力是提高我国跳远选手助跑速度及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