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06:29
导语:在工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公共政策视角下高校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工会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高校工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民主参与,尤其是常见的民主投票等流于形式,教职工缺乏参与的热情等问题。因此往往是采取内部会议进行决策的方式,缺乏民主基础,由此导致教职工的民主作用难以发挥,同时对于政策的认同度也不高,不利于政策的具体实施。政策监管贯穿于整个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阶段,是确保政策制定符合大众利益以及政策执行不出现偏差的主要力量,但是在高校工会工作的监管上,却并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从监管主体来看,高校工会政策的执行的监管主体单一,主要由工会内部进行监督,也往往由于利益的一致性放松了监督,从而导致政策的监督难以发挥作用。其次,从监督的渠道来看,工会政策在制定以及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民主化的基础和意识,使得教职工参与进来有一定的困难,同时监督的渠道也就相应的较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政策评估是在一项政策实施后,对该政策实施的结果加以评估,进而就该政策的效果、不足以及今后的改进方向或者是否继续实施该政策做出评估,可以说政策的评估对于一项政策是否应该被继续执行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然而从工会工作来看,政策评估的作用并没有被积极发挥出来。从评估效果上来说,工会工作在实施评估后,并没有相应对自身今后的工作有所推动,而是作为一种形式化的东西,只是做了评估之后就置之不理,没有发挥出政策评估对于政策本身完善功能。
二、创新和发展高校工会工作的建议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对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工会工作中存在着对工会工作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以及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和发展工会工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同样的,对于工会工作来说,要想提高工作质量,就必须要正视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意识到了工会工作的重要作用,才能够在工作中加强对工会工作的支持,促进工会工作的职能发挥。在工会的政策制定出来之后,如果不能对其政策实现有效的落实,只是将之作为一项工作流程敷衍应付,就会导致该政策的作用难以发挥,不能起到制定该政策的最初的目的,因此,必须要促进工会政策的有效落实。在高校工会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工作人员个人原因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导致的政策偏差,进而使得工会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有必要对工会政策加强监督。在高校工会政策的监督上,一方面要改正内部监督的不足,适当的引进教职工参与的民主监督,通过扩大监督主体对工会政策进行全面监督;另一方面要提升负责监督工作的工作人员的能力,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监督人员能力提升,更好的进行工会政策的监督。在对高校工会工作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后,不能将评估结果就此搁置或者只是向个别领导做个回报,而是应该根据评估结果,就高校工会政策从制定到执行这一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就今后高校工会政策的改进方向提出建议,并且将之具体落实,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推动高校工会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作者:王建军 吴桂峰 单位:扬州大学
工会组织是上级政策指令的传达者,也是基础问题的反馈者。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能够把握基层单位和上级单位之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做好工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工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旨内涵。例如在工会组织案件的办理原则中,按实际求解决好职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是核心原则,把办理疑难案件作为工作重点。工会组织接到上访后要积极与具体单位达成意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找出矛盾的关键,并做好向上一级领导的汇报,由上级机关和具体承办单位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并积极进行跟踪随访,以结果衡量工作的效果。因此,把握思想主线是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二、注重工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具体性。
工会组织是与职工群众接触最直接的单位。同样,广大职工群众也始终把工会组织当成维护其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职工群众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思想领域也会受到强烈冲击,思想意识变得活跃丰富。工会组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必须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思想。物质条件的提升加速了职工需求的多元化和高层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满足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需求和更高要求。强调针对性,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归纳总结,以满足多方面层次的需要。
三、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工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群体广泛,在实施具体的教育活动时,应该积极建立必要的组织领导机构。在传统的工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都是按照固有的领导模式进行组织设置。但是,随着新形势的需要,工会组织领导机构应该根据现实情况而进行必要的设计。健全的领导组织能够保证工会活动有秩序有步骤的进行。组织机构能够保证工会组织履行职责的完整性。同时,在工作机制方面,逐步实现具体化和精细化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在职工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加强组织领导和健全工作机制,能够保证工会组织在履行教育职能时有制度可循,有规矩可守。
四、密切联系群众,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影响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紧紧围绕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会组织是与职工最为贴近的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尤为重要。工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职工的思想提升为主,以拓展职工的视野为中心任务,以实现职工的根本利益为落脚点。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要点,能够保持工会工作始终围绕着群众的根本利益。工会组织在工作过程中,要积极开展有效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内容,在具体实际操作上强化学习效果,把培养职工的多方面能力作为重点。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做到位,就会在实际工作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工会组织在职工的发展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会组织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步是职工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模式。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工会组织的工作对象也是人。以人为本的概念提出以来,劳动者的权益受到广泛关注,尊重人权,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是工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目标。创新工作模式,就需要工会组织根据各个时期的生产任务和发展内容,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在延续传统的教育活动过程前提下,进行新形式活动的开展,例如进行社会流活动,开展主题性讨论等,将思想政治工作变为丰富多彩的活动模式,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有正确的方向,热忱的工作热情,有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处理特殊问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都是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工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要的以时展为依据,才能够发挥新时期工会组织的作用。
加强基层工会的建设程度,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是我国工会发展的首要目标,但是在这之前必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也就是要把工作重点放到企业发展上。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我国相关的发展要求,以工会组织的建设工作为基础,以工会组织的机制建设为核心,以工会职工成员的具体评价为主要标准,以社会中企业的发展目标为目标,尽最大的努力推动我国的企业工会建设程度。对于社会中不同类型不同发展目标的企业,要进行准确的调查和研究分析,把握其正确的发展情况和改革状况,对企业中的在职员工面临的困难有准确的掌握。还要对企业工会的工作有具体的策划和目标,发现工作的重难点,找到企业工会工作的主要发展思想,把实际工作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有效的加强基层工会的建设程度,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效的建立起完整健全的企业工会建设。面对不断扩大的进城务工群体,企业工会建设要积极发展应对策略,不断增强工会在目前环境下的工作凝聚力。
二、提高维权能力,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
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这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工会基层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切实履行好表达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基本职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工会只有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及团场政策规定,理直气壮地切实履行好维护的基本职责,才能得到所在单位职工群众的认可,才能把职工群众有效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工会基层组织还要从实际出发,履行好其它社会职能。工会履行维护的基本职责与全面履行其它社会职能是统一的、包容地,而不是排斥的、对立的。我们既不能一讲突出维护职能,就以为是不要履行其它职能了,也不能讲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就以为是不要突出维护职能了。基层工会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去开展工作,要善于把维权融入改革、发展、参与、帮扶的全部过程,并通过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来提升维护效应。
三、加强基层工会的建设程度,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国在发展基层工会建设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基层工会的建设程度,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目前需要进行有效解决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必须有效的坚持党的领导,在工作建设的同时努力争取到我党行政上的支持和重视,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工会活动的完整可行性,还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改制程度和发展脚步。二是基础工会的建设发展必须围绕工会组织发展的大局,在工会开展一系列关于职工的活动时,基础工会建设必须尽最大可能做好协调工作,提高工会阶层之间的活力,发挥出正确有效的基础工会工作价值。三是要提高我国基层工会的民主制度和工作制度完整性,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工会的民主程度,才能确保基层工会组织的活力和完整性,对于基层工会中的诸多管理考核制度必须要强化审核,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让基层工会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成为广大职工真实热爱的组织,成为职工们“家”,为职工提供规范化的组织场所。
四、总结
针对以上问题,工会组织专项资金的管理应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解决.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始终是管好、用好各项专项资金的前提.在制度建设中,首先应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摸清各级工会及广大职工对该项资金使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根据上级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和范围,分清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性质和情况,合法合理地建立并完善规章制度,以便达到专项资金使用效果最大化、为职工谋取最大利益的目的.各个规章制度均应详细规定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申请及审批程序和权限,以及对资金使用效果的事后评价,为各级工会正确管理使用专项资金提供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规范性依据.专项资金管理规章制度还应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新业务的开展,与时俱进地进行完善并适时修订.以宁夏总工会为例,自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布《送温暖工程基金管理办法》后,宁夏总工会相应地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自治区总工会职工维权帮扶中心救助标准》等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和实施细则,确保扶贫济困资金使用和管理更加规范、合理.这些规定与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宁夏总工会还根据国家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和社会平均收入等政策性的调整,适时地补充、修订该办法,不断提高困难职工和困难劳模的救助标准,这样使更多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纳入帮扶体系,让他们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2010年,工会组织开始执行新的《工会会计制度》.与以往工会会计制度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颁布实施不同的是,这次工会会计制度首次由财政部制定并颁布实施.新制度的颁布极大地提高了工会财务与会计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也为工会组织进一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各级工会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针对从事工会财务工作的会计人员多为兼职、更换频繁、对工会会计业务不熟悉这一实际问题,加强对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使他们谙熟新的《工会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严格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自觉担当起工会组织“红管家”的职责.
(1)加强预算管理,各级工会应合理安排年度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结合上年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作好统筹安排,并指导下级各级工会合理安排年度预算.例如尽可能扩大送温暖等济困资金的发放范围,让更多的职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对“工字号”等创业带动就业资金要有针对性的重点扶持,避免“撒胡椒面”的现象发生,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真正安置和带动职工就业的企业中,解决他们的资金困难问题.(2)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规范各级工会的操作行为.在各专项资金的日常使用中,各级工会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或指定的项目使用,严格审批手续,完善内控制度,强化监管措施,规范支付手续,建立健全相关档案.上级工会要加强对各级工会的业务指导与监督,要求下级工会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会计核算要遵守国家财经制度和工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扩大或改变资金使用范围,不得截留、挤占资金[2],不得自设会计科目对专项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对于需要在银行单独开户的专项资金,必须开设专户进行“一对一”核算;不需要单独开户的,则应在相应会计科目下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在工作中,注意发现问题和积累经验,完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具体操作行为.《困难资金发放凭证》和《困难物资发放凭证》是进行帮扶资金财务处理的重要原始凭证之一,原由宁夏总工会财务部负责印制并发放核销.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由于财务部并不掌握被帮扶职工的具体情况,因此只能对各级工会交回核销的存根作形式的检查,无从知晓发放凭证中记载的被帮扶对象是否真实.而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帮扶中心的困难职工档案已经实现全区网络信息管理,于是财务部将《困难资金发放凭证》和《困难物资发放凭证》的日常性管理交给帮扶中心,由他们对各级工会交回的存根进行核销,以保证帮扶资金用到最需要的职工手中,尽量杜绝舞弊以及多头求助重复领取救济金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财务部和经费审查办公室对这2种票据的使用实施监督.(3)加强专项结余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对于帮扶资金而言,中华全国总工会规定当年必须用完,不得节余.对于财政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规定的其他当年应当全部使用完毕的专项资金,原则上不能跨年度使用[1],因专项资金使用时间等其他特殊原因需要跨年使用的,需在年末会计报表中说明,并单独列示.第2年预算应将前一年度未使用完的专项资金与本年同类资金合并安排,不得挪作他用.没有正当理由而结余专项的,上级工会应核减其下一年度的资金分配额度.(4)探索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工会专项资金具有非经营性特点,因此各级工会对各项资金使用效益并不关注,这个问题需要重视与反思.实际上,各级工会组织的收入来源,无论是从职工工资总额中按比例提取的工会经费,还是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究其根本,都是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组成部分,它的使用不仅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而且还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因此应当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各级工会可参照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需要进行绩效评价的专项资金,如“工字号”创业带动就业资金、帮扶资金中用于职工技能培训的资金等,从该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产出等各方面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相应的绩效分值,全面评价资金使用效果,以便达到资金使用精细高效,提高工会专项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力配合中华全国总工会新时期工会重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各级工会应认真贯彻落实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领导责任,对于重点专项资金,工会财务、经济审查部门实行全程监督,及时审计.每年末,各级工会要将当年专项资金使用、结余情况书面报告上级工会,在年度决算报表中分类说明,分析资金使用效果,考察其取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上级工会在收到下级工会关于专项资金使用报告后,要与实际拨付的专项资金进行分类核对,考核下级工会是否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核算准确、报送及时,并对资金使用情况作出评价.各级工会经济审查部门应充分发挥其审计职能,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审计力度,在对“送温暖资金”、“帮扶中心资金”等重点资金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的同时,还要对于其他专项资金进行平时抽查,年底结合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重点审计.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尤其是对财政性资金注入的专项资金,还应注意接受国家审计部门的审计.
工会专项资金管理是一项政策很强的工作,它落实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各级工会组织要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会会计人员业务素养,健全监督和绩效评价机制,不断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和工会重点工作、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展,为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作者:张小玲工作单位:宁夏总工会
所谓建立工会财务工作绩效考评机制是指建立较为完善、客观公正评价各级工会财务管理、财务工作质量、经费使用绩效的考核评比、民主评议、民主监督的综合客观评价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经费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和跟踪问效制度,确保有限财力取得较好绩效。通过绩效考评,切实加强对工会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对经费的使用由过去单一结果评价考核向有效监督控制的转变,推动工会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提高工会经费使用绩效。
(一)建立工会财务绩效考评机制是有效加强工会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工会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是以《工会会计制度》实施为契机,为进一步规范工会会计核算在经费的使用上严格遵守财务纪律,认真执行全总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把“八个不准”的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实践证明,开展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是加强各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保证资金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各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水平有显著提高,为工会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工会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要对工会经费使用过程及使用效果有效的监督控制,必须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二)建立工会财务绩效考评机制是提高工会经费使用绩效的根本保证服务全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最终体现是要使经费用得合理、群众满意,尽管当前铁路工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各种内控制度,但在工会经费使用后的效果民主评价制度还不健全。只有依法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才能使工会财务预算管理精细化,工会经费支出结构科学化,确保工会经费使用重点更加突出,把有限经费用在刀刃上。
(三)建立工会财务绩效考评机制是实现工会经费使用过程控制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建立工会财务绩效考评机制,坚持把经费支出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制定工会经费预算的重要依据,不断推进工会经费支出管理由重分配向重绩效转变,才能有效解决对工会经费过程监管控制不力的问题。基层工会要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形成对工会经费绩效评价的联动机制,确保工会经费使用的正确方向,确保工会经费使用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控制,杜绝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建立工会财务工作绩效考评机制的思考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工会财务绩效考评制度,推动工会财务绩效考评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要始终坚持把工会经费使用绩效作为衡量工会财务管理成绩的重要依据,不断健全完善工会财务绩效考评制度。一是建立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制度,突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坚持从增强工会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入手,通过建立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等全过程进行考评管理制度,坚决克服工会经费使用的随意性,突出经费使用的针对性,促进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发挥预算管理综合效能。二是建立工会的民主理财制度,体现工会经费使用的民主性。通过职工群众对工会经费支出、使用效果绩效民主评价、民主监督,推动工会经费支出结构优化,使用绩效不断提升,确保各级工会努力用好每一分钱。三是建立工会财务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增强依法理财的自觉性。积极适应路局实行财务“一体化管理,全口径核算”的运作机制需要,树立依法理财意识,不断推进工会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通过每年对各级工会经费使用进行一次绩效考评,真正使各级工会经费使用管理实现全面监督,消除管理盲区,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会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全面提升工会财务绩效考评的质量和效果要全面提升工会财务绩效考评质量,就必须自觉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工会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相结合。要始终坚持把工会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作为工会财务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工会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的评比工作中,通过层层工作指导、检查、考核、评比,确保工会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不走过场,真正实现预期目标。二是与工会财务竞赛评比相结合。要坚持把各级工会财务竞赛评比作为工会财务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重民意、听民声、解民困的实际情况,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单位工会的财务工作,才能真正体现财务竞赛的高质量,达到竞赛评比的效果。三是与基层单位工会主席工作业绩考核相结合。要坚持这方面的考评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增强基层单位工会主席重视财务工作,增强依法理财意识,才能真正把有限的工会经费用于为职工服务。四是与工会主席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工作相结合。只有坚持把工会财务绩效考评与工会主席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工作相结合,才能增强基层工会主席的责任意识,实现依法理财、有效用财,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谈及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现状,必先熟悉小微企业的概念。什么是小微企业?官方的定义是资产在30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用工在100人(其它企业80人)以下,年缴税在30万元以下。此标准中两项是经济指标,一项是用工人数指标。谈工会组织建设,当然只谈与人数有关的指标。如果按此标准中的上限认定,在扬州所谓的小微企业已经是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了。规模大了设立工会组织是应该的也是可能的,如果把80人以上的企业比喻成“篮球”,本文只研究“乒乓球”大的“袖珍型”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问题。列举一组数据,且看扬州小微企业中“袖珍型”主体究竟有多少、有多小。
1.小微企业户数和从业人数及占比。截至2015年2月底,扬州市共有在业企业(不含外资和个体工商户)81243户,从业总人数1293420人,具体分布情况是:个体工商户207195户,从业总人数389438人。这里,20人以下的企业有7.15万户,占企业总数的87.99%;人数40.85万人,占企业从业总人数的31.58%。10人以下的企业有20.56万户,占个体工商户总数的99.28%;人数36.69万人,占个体工商户从业总人数的94.26%。
2.目前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基本状况。经过各级专职工会组织的长期努力,结合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数据估计,如果从业人员20人以上的企业、10人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已基本建立了工会组织,扬州市仍然有7.15户企业、20.56万户个体工商户基本没有建立或参加基层工会联合会,有77.54万从业人员没有“工会之家”可归,在这部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从业人员中,基本没有工会组织的概念,所涉及的面还是相当大的。
二、制约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因素
据调查,制约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主体规模太小、从业人数太少。有相当比例的小微企业是“夫妻档”、“父子档”,基本上是“校长兼校工,上课带打钟”,由于从人员太少,基本不具备单独建立工会组织的条件,也就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可能性。
2.抓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力度不够。部分专职基层工会工作人员尚未从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抓小微企业工会组织的组建仍然是“等上门”多、“走进门”少,基本没有宣传发动,没有主动出击,长期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3.小微企业本身积极性不高。因为没有建立和参加工会组织,大部分小微企业没有感受到工会组织对生产、经营、发展带来的利好,有的业主甚至将工会组织视为对立面,认为工会组织是来“看管”业主的,造成外部没有压力、内部缺乏动力的状况。
4.设立或加入工会组织程序繁琐、渠道不畅。实事求是讲,党的十以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在大部分行政机关都做到了,在企业“立等”就能拿到营业执照的情况下,而这个企业如果要申请成立或加合工会组织,肯定不是“立等”的事,甚至连到哪里申请、怎么申请都搞不清。这说明工会机关的服务还做得不够。
三、加强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路径
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既是法律的刚性要求,也是小微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抓好小微企业工会组织的建设,对各级工会组织来讲意义十分重大。针对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现状,工会组织既要有长期的规划,又要有短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按照“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的要求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终会取得成果。
1.建起来,就是要想方设法扩大工会组织在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前面我们分析过小微企业设立工会组织的关键难点是小微,对“袖珍型”小微企业如何设立自己的工会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给予了足够的法律支撑,其中第十条规定:不足25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一人,组织会员开展活动。企业职工较多的乡镇、城市街道,可以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同一行业或者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产业工会。第十一条规定:基层工会的建立,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上级工会可以派员帮助和指导企业职工组建工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笔者以为,抓好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最直接的应是贴近基层的专职工会工作者,因为他们长期工作在第一线,能及时掌握新的市场主体增加情况,一旦有新的市场主体诞生,能主动跟进,零距离对接,作出最合理的安排。最有效的手段是“联合”,除了人数相对较多的企业能够自己设立工会组织以外,大部分小微型企业还是要依靠联合来建立自己的工会组织。几年来,扬州市依托基层工商所和个协分会建立“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的做法,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及员工“无家可归”的问题。在试点中,对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和联合工会组织的设立,除了坚持“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的底线之外,免去一切繁文缛节,把申请、批复、选举、批准、登记等所有反映工会组织设立的信息登记在一张表上,企业完成选举后任意时间报市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立等可取,“一章审批、一纸搞定”。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试点和探索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截至2013年底,市直直属的4000余家公司自主设立和参加联合工会组织的达95%,基本实现了工会组织的全覆盖。
2.转起来,就是建立一支有激情的小微企业工会干部队伍。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起来以后,仅仅是解决了工会组织有无的问题。有了健全的组织以后,工会工作能否正常开展,人的问题成了关键。为此,扬州市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十分注重小微企业工会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是注重小微企业工会和联合工会从事工会工作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无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一定要热爱工会工作,要有把工作做好的“激情”。其次是适时进行工会工作的业务指导,起码的常识要知道,通过适时适当的培训,提高小微企业工会干部的协调能力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再次是运用新型的通讯联络方式,建立健全网络体系,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做到工会组织上下级之间、与企业工会之间、与会员之间联络通畅,有声音要传得出、传到底,有活动要喊得响、呼得应。
[论文摘要]近些年,学者们对国企工人阶层的关注和讨论越来越多。本文用社会学的视野对国内关于国企改革过程中工人阶层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总结中发现,对于工人的内部分化、行动回应和失业下岗职工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国企工人的整体分化研究较为欠缺,工人的阶层意识研究还应得到进一步的深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迁,国有企业也在顺应社会与市场转型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从企业的产权制度、领导机制、经营制度到劳动就业、工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变革。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今日,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把每个工人的利益深深地卷入其中,同时给企业自身和整个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国内关于国企改革过程中工人阶层研究的部分文献基础上,用社会学的视野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工人阶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一、国有企业工人阶层的地位变迁及内部阶层的分化
从50年代到70年代,国有企业的工人阶层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声望以及政治待遇、经济收入和身份高于其他阶层。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企工人在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外部冲击以及企业内部改制的双重压力下,其政治、经济地位的优越感已消失,代之以经济上陷入“相对贫困”、精神上面临来自外界与自我的双重轻视,并且还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失业威胁。冯同庆把这种地位的下降具体表述为劳动权益的失落、资本利益的失落和政治权利的削弱,认为导致这种阶层地位下降的原因是因为改革建立起的新的阶层结构与公有制深层制度化结构没有有机的结合,处于一种矛盾状态。李亚雄则认为“权利与市场混合机制”是塑造了工人阶层的地位的最重要的结构化因素。周长城1997年在对某大型国有企业的调查时,先将职工按照劳动方式的不同分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三个层次,并研究发现: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处在转型期的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在下降,工人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同时,很多研究已经表明不同层次的工人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心理、行为取向等方面上存在显著差异。
二、国有企业工人的心理研究
国有企业工人的心理研究包括心态、满意度、社会心理承受力和阶层意识等方面。企业改革关乎每个工人自身的利益,其对工人阶层心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郭星华根据2000年一项对北京市国有企业职工的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国企职工关心的首要问题是自身的经济利益;安全与稳定是他们十分重要的社会需要;同时,一些国有企业职工存在着失落与失衡的心态。毕素华认为国企职工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增强,但其适应性还不强。他们对改革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公、社会风气滑坡、社会治安不稳定等社会不良现象存在着较大甚至强烈的不满。这些都需要建立起良好的表达机制,以防止不满情绪的膨胀和社会的不稳定。阶层意识体现的是社会阶层的主观性建构,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分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赵炜从对国有企业职工阶层意识的分析来看,职工的阶层意识和职工所处的经济、社会地位基本上一致,但相对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罗忠勇在提出工人的阶层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发现:工人有明确的阶层认知,大多数工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处在社会结构的中下层和下层,工人对本阶层的利益有明确的认同,但工人的阶层利益维护意识淡薄。这反映出当前国企工人普遍对自身地位评价较低,相对剥夺感较强。
三、失业下岗职工的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失业下岗职工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入手。宏观方面主要包括通过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来寻找导致失业下岗的原因以及政府治理失业问题的政策选择研究。
微观方面包括:第一,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选择的因素,其中,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甚至是政治资本在再就业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早在1998年,风笑天在对武汉市四家“下岗”情况较为严重的企业职工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社会资本变量中对职工能否再就业起决定作用的是:亲戚和朋友的社会地位,而和自己具有同质性的父母和配偶的社会地位、社会网络的规模等因素没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再就业信息和机会的获取以及资金的供给。另一方面,个人的职称或技术级别,教育程度等人力资本对于再就业也有显著作用。然而在2002年,赵延东的研究表明:尽管社会资本对职工再就业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受到制度背景的制约,随着劳动力市场制度的逐渐建立和完善,社会资本的重要性日益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下岗职工来说,社会资本带来的却是“负面效应”。与社会资本形成对照的是,人力资本随着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建立完善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则表现得越来越显著。可是,李培林基于一项调查发现,与一般的常规推论相反,在下岗职工的收入决定、阶层认同和社会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人力资本失灵”现象,即下岗职工以往的人力资本积累对提高收入水平和促进社会态度的理性化不再发挥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市场转轨和产业结构改造的大转折时期,会发生劳动力市场“知识技能系统”的改变,从而导致人力资本的断裂。谢桂华则把人力资本的作用更细致的描述为:教育程度高的工人更有可能再就业,工人下岗前所获得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无助于他们再就业。政治资本对再就业的概率没有影响,无论是党员还是前干部在再就业方面都没有优势。在我看来,“人力资本的失灵”更是把职工培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摆在了企业和社会的面前。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工人要想保住自己的“饭碗”,没有一定适应企业发展的知识素养和工作技能是不行的。这就需要企业和社会能够给工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场所。
第二,失业下岗职工的转型适应心理。很多学者在研究失业下岗职工时都提到他们的“等、靠、要”思想,并将之归因于“单位习性”。单位习性即是在国有企业中形成的感受、经济收入、生活方式、语言使用、社会交往等固有的社会习惯,它包括相对固定且封闭的生活交际圈、规律性的休假制度、丰厚而稳定的经济收入、良好的社会保障及身份上的优越感等等。而国有企业失业下岗人员在原单位体制内形成的“单位习性”制约着失业者转型适应和社会认同的进度和深度,进而影响着失业者再就业路径的选择。刘爱玉认为差异性资源赋予工人不同的市场能力,越是拥有市场相容性资源的工人,越是表现出对市场的适应和对集体行动的回避。越是拥有市场排斥性资源的工人,越是表现出对企业的依赖,一旦企业依赖难以为继,若缺失预防性正式制度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则集体行动的可能性较大。
四、国企工人的行动回应
以破产、倒闭、出售、兼并和股份制改造等手段进行的国有企业改制引起了大规模的减员,这类群体必然会对正在生长形成中的新体制和结构产生行动回应。李静君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初广州一些国有企业的调查,认为“集体无行动”是国有企业工人的劳动政治形式,这种集体无行动表现为:冷漠、不合作、公共责任的侵蚀、积极性缺乏、缺工、工作场所的无效率。她认为社会主义工作生活的经历影响了工人对制度变革过程中的回应与解释。然而,1995年之后,国企进一步的改革使得国有企业工人行动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集体行动已经成为工人表达其利益诉求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这种集体行动是有限的。冯同庆认为,工人是具有认知能力的社会行动者,中国的企业改革使工人以“主人翁”形式体现的特殊利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这虽然是工人始料未及的,但以往的“主人翁”地位升华出的自尊并不会同步失去。作为社会行动者的工人地位越是下降,反而越强化了自尊。工人的社会行动具有明显的以实现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自尊和自信特征,他们的行为选择在不满与容忍中更倾向于后者。工人总体上希冀的是有基本保障的工作和生活。刘爱玉依据大量丰富的个案访谈资料发现,工人在因制度变革而利益受损的情况下,没有利益组织起来的公开的集体行动,工人的行动回应方式主要是服从、消极退出、个人倾诉,集体无行动不是企业政治的主要形式,这种选择的集合构成了中国社会总体的稳定,使得改革得以继续推行。而佟新在研究工人的集体行动时更注重的是行动的文化基础。她认为工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负面经历凸显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文化传统的认同,兼并式改革所具有的私有化性质激发了工人们的“主人”观念,加剧了工人对“共同体”和“家园”的留恋与集体认同。事实上工人们意识到自己所留恋的,能够提供生存保障的传统国有企业的“庇护”已经逝去,但他们可能借助那个时代的文化传统来为其群体利益的实现寻找合法性和可能性。这种延续着的社会主义文化传统亦可能改变中国市场化发展的路径。五、国企工人的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是社会分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议题,它关注的是社会不平等结构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状况的变化。90年代以来,我国工人的社会流动与农民的流动相比,更多的是表现为体制的变动和收入的变化。体制的变动,是指工人从“体制内”单位即全民和集体等公有制单位向“体制外”单位即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流动。收入的分化,是指工人阶层或群体中的一小部分通过岗位竞争或重新择业等途径进入社会的较高收入层,而有些工人会随着经济分配结构的转变进入社会低收入层甚至是贫困层。这种分化又称为结构性社会流动。影响工人社会流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包括体能和智能型资源、整合性资源和勤力性资源;二是社会资源,包括先赋性社会资源和后致性社会资源。郑路则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指出:劳动力从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的转换体现出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从业人员从国有部门流入非国有部门的趋势呈上升性态势,且教育因素发生了从阻碍转换到促进转换的变化;单位级别的意义减弱,而单位类型的制约日益明显;政治资本中党员身份的阻碍作用依然明显,家庭出身和干部身份的作用日渐消失。
国企改革从开始至今已经有二十年了,从以上综述看,学者们对于国企工人的地位变迁、内部分化、行动回应和社会流动的关注是颇多的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对失业下岗职工的研究更是成为了国企工人社会学研究的焦点。这也是符合社会学把解决社会问题作为其学科宗旨的要求。但是,对于国企工人在改革后社会身份的重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工人阶层的整体分化研究较为欠缺,工人的阶层意识研究还应得到进一步的深入。此外,随着市场转型和国企改革的深入,国企工人的研究角度应该是历时态的,这就需要学者们对这个阶层投以不断的关注,并为解决他们切实的问题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冯同庆.工人阶级内部阶层关系的变化与工人阶层的地位[J].工会理论与实践,1997,(3).
[2]李亚雄.转型期的社会分层机制与工人阶层的地位变迁[J].江汉论坛,2002,(12).
[3]周长城.国有企业中职工的社会地位与层化[J].社会科学研究,1999,(2).
[4]郭星华.北京国企职工心态调查[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0,(5).
[5]毕素华.转型期国企职工社会心理承受力探析[J].中州学刊,2002,(6).
[6]赵炜.国有企业职工阶层意识研究-对一家国有企业阶层关系的调查与分析[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5).
[7]罗忠勇.转型期工人的阶层意识[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3).
[8]风笑天,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其再就业机会获得的关系[J].理论月刊,1998,(8).
[9]赵延东.再就业中的社会资本:效用与局限[J].社会学研究,2002,(4).
[10]李培林,张翼.走出生活逆境的阴影-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失灵”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3,(5).
[11]谢桂华.市场转型与下岗工人[J].社会学研究,2006,(1).
[12]赵定东.论大型国有企业失业人员的转型适应与社会认同-基于辽宁省的个案访谈[J].社会,2006,(3).
[13]刘爱玉.适应、依赖与社会结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国企工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4).
[14]刘爱玉.国企变革与工人生存行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1砌块墙砌筑
砌块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抗冻性及抗压强度符合要求。外观检查无质量缺陷。砌块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砌筑前清楚干净,按规范进行材料报验。砌块墙中水平缝砌体应保持一致,上下皮竖缝相互错开1/2砖长。中间通缝不超过250mm高。其底部应砌筑三皮实心砖。在门窗空口两侧一砖范围内,应用实心砖砌筑。拉结筋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栽暖气钩处,应砌成内实心砖,外空心砖砌块。砌筑前应试摆,在不够整砖处,如无半砖规格,可用普通粘土砖补齐。水平灰缝砂浆度饱满度不得小于90%;竖缝应使用挤浆法或加浆法,使竖缝灰浆饱满,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排砖摞底:根据已弹出的门窗洞的位置墨线,核对门窗间墙、附墙柱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砖摸,如不符合模数时,则要考虑好砍砖及排放的计划。所砍的砖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柱或其他不明显的位置。盘角:砌墙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砌筑的砖墙角度不要超过五皮,应及时进行吊靠。如发现偏差及时调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每次盘角砌筑后应检查,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才可以挂线砌筑。挂线:砌筑一砖厚及以下者,使用单边挂线,砌筑一砖半厚及以上者,必须双侧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同时砌筑共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平直,每皮砖都要穿线看平,是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
1.2实心砖砌筑
砌砖应采用挤浆法,或者采用三一砌法。三一砌法的操作要领是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操作时砖块要放平、跟线。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度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mm。砂浆稠度宜为50-70cm,当气候变化时,应适当调整。经常进行自检,如发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采用撞砖纠正。砌混水墙应随砌随将溢出砖墙面的灰迹刮除。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踏步槎(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2抹灰工程施工
一般要求:抹灰工程所用的砂浆配比,材料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抹灰砂浆的配比和稠度等,应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砂浆中掺用外加剂时其掺入量应由实验确定。室内墙面、柱面和门窗洞的阳角,宜采用1:2.5的水泥砂浆做护角,其高度不应低于2m,每侧宽度不小于50cm。外墙抹灰工程施工前,应安装好门窗和预埋铁件等,并将墙上的施工洞堵塞密实。外墙的窗台、窗楣、雨棚,压顶和突出腰线等,上面应做流水坡度,下面应做滴水槽,滴水槽的深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10mm,并整齐一致。水泥砂浆的抹灰层应在湿润的条件下养护。墙面抹灰为中级抹灰应分层抹每层厚度5-7mm,下层施工时应待上一层凝结后进行,在底层灰上扫毛或划伤纹道。接茬部位错开,表面压光不少于两遍。内墙抹灰前,将墙体表面的灰尘等清理干净,混凝土表面过于光滑处应先凿毛处理,并准备好抹灰用的脚手架。抹灰前墙面应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检查墙面的平整及垂直情况,吊垂直、套方、找规矩、抹灰饼。墙面、柱面、门窗洞口的阳角均应做护角,护角用1:3水泥砂浆做成,护角高度不应低于2m,每侧宽度不小于50mm。用于抹灰层相同的砂浆充筋,充筋的根数应根据房间的宽度和高度决定,筋宽度为50mm。充筋完2h左右即可以抹灰,先薄薄的抹一层,接着分层装挡、抹平。抹灰应严格按规程分层抹灰,压光,不能有大的砂眼和麻面,阳角均应规范,可制作定型卡来检查规方角度。抹灰面应平顺,应用靠尺板检查墙面的垂直及平整度。抹灰后应及时将散落的砂浆清理干净。外墙粘砖时,混凝土剪力墙宜在粘砖前刷界面处理剂。有对拉螺栓或对拉片的地方应先割除,并在其表面做防锈处理。混凝土柱、剪力墙与砌块墙相接处加钢丝网片。找平层施工前应先挂线,贴灰饼、冲筋,间距不超过2mm找平层1:3水泥砂浆分层施工,每层厚7mm,应在前一层终凝后再抹下一层,其厚度不宜超过20mm,找平层厚度超过20mm应采取加固措施,如在找平层内家焊接钢网,与墙体连接。结合面抹灰时,在水泥砂浆找平层上抹一道结合面聚合物水泥砂浆结合层,封闭水泥砂浆找平层的砂眼,毛细孔和裂缝,增强防水效果,增强面砖和基层粘接。严格控制结构施工质量,减少抹灰厚度。天棚抹灰时表面有油渍的要用碱水冲刷清除表面浮灰,最后用清水将基层冲洗干净,刷水泥素浆内掺3~5%的107胶。如果拒不积灰厚度超过3cm的要钉钢丝网以防脱落。施工前需做好以下工作:
(1)墙面清理:抹灰前将墙面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
(2)抹灰饼:检查墙面的平整及垂直情况,吊垂直、套方、找规矩、抹灰饼。
(3)做水泥砂浆护角:墙面、柱面、门窗洞口的阳角均应做护角,护角用1:3水泥砂浆做成,护角高度不应低于2米,每侧宽度不小于50mm。
(4)墙面充筋:用于抹灰层相同的砂浆充筋,充筋的根数应根据房间的宽度和高度决定,筋宽度为50mm。分层抹灰:充筋完成2小时左右即可以抹灰,先薄薄的抹一层,接着分层装挡,抹平。抹灰应严格按规程分层抹平、压光,不能有大的砂眼和麻面,厌氧胶均应规范,可制作定型卡尺来检查规方角度。抹灰面应平顺,应用靠尺板检查墙面的垂直及平整度。抹灰后应及时将散落的砂浆清理干净。窗下侧窗台板上面抹灰向外找坡,下面抹灰做鹰嘴,要求窗台板的抹灰完成后厚度一致。
今年*月*日上午开始,我在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附属单位科利公司进行了工商管理实习工作。在实习中,我在公司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公司日常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工商管理理论,探求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科利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浇注明天的服务品牌, 构筑精品,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 务实求新、敢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有了初步了解。
一、坚持以经营为龙头,不断开拓山东地区传统施工领域
抢抓水工市场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大了对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等大型水工工程的跟踪公关力度,认真作好了北船重工搬迁、奥运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工作,承揽到北船重工大坞、烟台港三期二阶段、奥运会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标段、日照港区东部岸线等工程,确保了传统市场战略项目不丢失。同时,发挥地域优势广揽信息,积极跟踪,承揽到东营港扩建和蓬莱国电等工程,在开拓传统工程领域发面取得了新进展。
二、强化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切实加大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力度,进一步强化了体系检查、文体整改和业务指导,对内审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追踪检验,建立了基层单位与机关部室双向评价体系,不合格报告同比降低了50%,符合率和得分率较前年有了增长,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运行。
三、坚持以经营为龙头,积极实施“1433”经营举措,促进经营持续发展。
2005年公司经营工作思路确定为“1433”,即要成立一体化经营领导小组,建立四个经营分公司运行体制,坚持三位一体的经营原则,充分发挥经营工作的三个积极性,不断开拓山东地区、南方、桩基和陆域市场。
“1433”经营思路具体内容是:公司成立一个精干高效、信息反馈迅速的公司经营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经营工作的领导;建立经营分公司、厦门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和陆域经营分公司四个经营分公司的经营运行体制,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坚持以市场价中标,不投亏损标,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三项经营原则;充分调动公司经营部、经营分公司和经营人员三方面经营积极性。
在新的经营思路指引下,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山东地区传统市场的开拓力度,全力以赴地做好前湾港、日照港、烟台港新建码头、黄岛招商国际码头、青黄复线、青黄隧道、东营港后续工程等工程项目的跟踪公关工作,紧盯不放,志在必得,巩固传统市场,力争在承揽特大型工程项目上有所突破。继续坚定不移地开拓南方市场,干好厦门、温州、海南等在建项目,赢得业主满意,树立企业形象。发挥经营分公司的作用,加大对重点工程的经营公关力度,做好投标工作,确保目标工程不丢失。以项目为依托,在开拓新的市场上有所作为,保持南方地区经营产值持续增长。坚定不移地开拓桩基市场,切实加大桩基设备投入,锻炼桩基施工队伍,进一步增强桩基施工能力。坚持水陆并进,提高规模效益。利用房建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认真总结路桥施工经验、教训,加大陆域市场开拓力度,实现陆域市场的稳步发展。
同时通过实习我发现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附属单位科利公司也存在问题:
1、 市场观念和经营体制不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市场开拓的步伐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距;经营体制还不完善,经营队伍、经营人员的责权利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施工组织管理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合同要求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意识不强,施工管理现状与施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存在较大差距,只是我们有的项目在开工初级阶段和施工过程中难以进入状态,不能满足业主要求。
3、 成本意识不强,成本控制水平不高,个别项目不存在管理粗放、施工大手大脚的现象,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的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以至于我们的成本控制与先进的施工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
4、 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化还不完善,,在分包合同管理发面存在程序不衔接、管理不闭合的现象;项目部对分包队伍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手段和制度落实上存在薄弱环节。
5、 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能够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利益,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和依法治企的意识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对此,我提出了我的有关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经营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广开源头,多揽工程,企业发展才有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干好在建工程是承揽后续工程、开辟新市场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干精品、打品牌,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
二、 树立“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
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实施“零缺陷低成本”战略,才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获得更大的赢利空间,加快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上下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在广大职工中不断深化“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进一步推进和规范项目管理
通过对资金管理、劳务层管理、物资管理、,加强项目基础管理,结合“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完善项目管理,加大监控检查整改力度,达到闭合管理。建立公司综合考评体制,加大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工地的检查力度,抓好整改落实,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推进依法治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