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06:37
导语:在机械手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指导老师:戴胜坤
设计要求:1、安装资料及要求。包括:平面图;用电负荷情况;供电电源情况;气象及水文资料等。
2、选子:位置、型号的选择
3、土建施工
4、设备安装
课题二、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故障选线的研究
指导老师:戴胜坤 地故障时,故障特点不是非常明显,故障选线就显得很有必要,所以,要求学生
比较详细的了解国内外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对现有
的选线方法进行总结并加以改进,找到适合的故障选线的方法;3、 利用ATP的仿真软件对小电流接地系统进行仿真;4、撰写毕业论文。
课题三、64点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指导老师:游佳
设计内容:64点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针对室温环境下的温度监控,如大型机组的轴温,大型变压器油温,化学反应过程,环境测试等。控制核心采用微处理器或单片机,监测64点温度,温度范围0~100℃,采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AD590,按矩阵方式切换输入信号。输出8路开关控制信号和2路PWM模拟信号(具备PID控制能力)。同时要求利用微处理器或单片机的已有通讯接口或其它工业控制网络实现数据上传和控制。
设计要求:1.总体方案设计,需要提出至少两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加以比较,选择一种最优方案;
2.根据总体方案设计硬件电路,需要有理论依据,有分析计算过程,选择的主要元件要有原理和说明,所有元件必须有型号和参数;
3.软件设计,使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编成。主要软件必须能在设计制作的硬件电路上正确运行 ,且能够显示被测试对象的温度;
4.制作硬件电路,调试硬件和软件,完成温度检测与测试点切换,实现温度上传并在屏幕上显示或存盘;
5.撰写毕业论文,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标准,论文引用其它文章和相关技术资料不得多于40%。
课题四、 用8051单片机设计一交通信号灯模拟控制系统的设计
指导老师:潘纹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用单片机8051设计一个十字路口的红、绿、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要求如下:
1)用红、绿、黄三色发光二极管作信号灯。考虑到学生设计时的难度,只考虑一条道路相对的两个方向,每个方向有红、绿、黄三个灯。红灯亮禁止通行,绿灯亮允许通行,每隔30秒红绿灯交替变化。在每次由绿灯亮变成红灯亮或者由红灯亮变成绿灯亮的交替变化转换时要求黄灯闪烁5秒,给行驶中的车辆有时间停靠到禁行线之外。
2)能实现正常的计时显示功能。用倒计时方法显示红灯、绿灯、黄灯还需亮的时间。
3)能实现控制器总清零功能。 按下某个键后,系统实现总清零,计数器由初始状态开始计数,对应状态的指示灯亮。 二、根据设计任务与要求:画出设计总电路图,写出设计程序。
课题五、单片机步进电机控制器的设计
指导教师:游佳
设计要求:1.用MCS-51单片机,通过软件编程,设计一个步进电机控制器。要求能对步进电机实现正、反转及速度控制,同时能对步进电机进行位置控制,即能控制步进电机从一个位置精确地运行到另一个位置。
课题六、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的研究
指导老师:周小薇
论文要求:1.了解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
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的类型、特点、结构及用途等
3.如何为机电一体化系统选择传感器(举例说明)
4.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的发展
相关知识:本课题要求学生综合《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控制电机》等相关知识进行编写。
课题七、水轮机制动系统的设计
指导老师:周小薇
设计要求:
掌握一定的电气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可以利用PLC进行编程,并且对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能够运用基本的绘图软件进行绘图。
设计内容:
本设计共有三个部分:电气控制部分、流体控制部分、PLC编程部分。
(一)电气控制部分设计任务: 2.24点制动闸动作后向PLC发出制动成功或复位信号
3.压力站气路压力数显示向PLC发出4~20mA的模拟信号
4.根据PLC传送来的4~20mA的模拟信号,显示相应的转速。
(二)流体控制部分设计任务:
采用节流阀控制流量,水份分离器净化空气,两个三通换向阀分别控制汽缸的上、下腔;气液混用三通球阀进行气、油的转换控制,多块压力表可直接读数等。
(三)PLC编程部分设计任务:
根据给出的梯形图进行编程。
课题八、毕业设计题目: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黄卫庭
构成:PLC系统、变频器、检测保护电路、转速测量等环节
要求:1、采用PWM变频调速
2、有具体结构图及外形图
3、选用元器件合适
4、有控制电路图、主电路原理图、PLC程序框图和清单
[注意:选题要结合实际供水工作。要求写明本设计所涉及的分析方法或技术手段(如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要求有学生独立的见解,设计内容要详细写明具体步骤]。
课题九、两种液体混合的设计
指导老师:叶俊 一、控制要求
1.初始状
此时各阀门关闭,容器是空的。 SL1=SL2=SL3=OFF
M=OFF
二、起动操作
按下起动按钮,开始下列操作: (2)液体B流入,液面达到SL1时,YV2=OFF,M=ON,开始搅拌;
(3)混合液体搅拌均匀后(设时间为l0s),M=OFF,YV3=ON,放出混合液体;
(4)当液体下降到名 SL2时,SL2从ON变为OFF,再过20s后容器放空,关闭YV3,YV3=OFF,完成一个操作周期;
(5)只要没按停止按钮,则自动进入下一操作周期。·
三、停止操作
按一下停止按钮,则在当前混合操作周期结束后,才停止操作,使系统停止于初始状态。
四、要求:用欧姆龙型PLC技术设计
指导老师:叶俊
一、机械手工作过程,且每次循环动作均从原位开始。
二、控制要求
1.在传输带A端部,安装了光电开关PS,用以检测物品的到来。当光电开关检测到物品时为ON状态。
2.机械手在原位时,按下起动按钮,系统起动,传送带A运转。当光电开关检测到物品后,传送带A停。
3.传输带A停止后,机械手进行一次循环动作,把物品从传送带A上搬到传送带B(连续运转)上。
4.机械手返回原位后,自动再起动传送带A运转,进行下一个循环。
5.按下停止按钮后,应等到整个循环完成后,才能使机械手返回原位,停止工作。
6.机械手的上升/下降和左移/右移的执行结构均采用双线圈的二位电磁阀驱动液压装置实现,每个线圈完成一个动作。
7.抓紧/放松由单线圈二位电磁阀驱动液压装置完成,线圈通电时执行抓紧动作,线圈断电时执行放松动作。
8.机械手的上升、下降、左移、右移动作均由极限开关控制。
9.抓紧动作由压力继电器控制,当抓紧时,压力继电器动合触点闭合。放松动作为时间控制(设为2s)。
要求:用欧姆龙型PLC技术设计
课题十一、建立机械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电路模型
指导老师:方玮
结构:由电动程控器、水位开关、安全开关(盖开关)、排水选择开关、 不排水停机开关、贮水开关、漂洗选择开关、洗涤选择开关等组成。工作原理:通过各种开关组成控制电路,来控制电动机、进水阀、排水电磁铁及蜂鸣器的电压输出,使洗衣机实现程序运转。
主要内容:进水控制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排水系统电路等。
要求:结合洗衣机的工作过程,给出以上电路模型号并说明原理,论文不少于5000字
课题十二、工厂变配电所的设计
指导老师:居剑文
一、设计的要求
根据设计课题的技术指标和给定条件,能够独立而正确地进行方案认证和设计计算,要求概念清楚,方案合理,方法正确,步骤完整。
要求会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和手册等
要求学会选择有关元件和参数
要求学会编制有关电气系统图和编制元件明细表
要求学会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计算。
变配电所所址和型式的选择。
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类型的选择(配电所设计不含此内容)。
变电所主结线方案的设计
短路电流的计算
变配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
变配电所二次回路方案的选择及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与整定
变电所防雷保护与接地装置的设计
编写设计说明书及主要设备材料清单
10、绘制变电所主结线图、平面图和必要的剖线图、二次回路图及其它的施工图样。
课题十三、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继电保护问题的研究
指导老师:方玮 研究现状,了解目前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保护的配置的方法,优缺点,并根据
电缆的特点,架空线路的特点,提出适合于混合线路的保护的方案;
3、 提出适合于电缆-架空混合线路的继电保护的方案; 4、撰写毕业论文。
课题十四、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
指导老师:潘纹
设计任务与要求
1)对铰链四杆机构中的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三种基
本类型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
2)每种类型各举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画出其基本图表。对每种
类型要求用falsh或者authorware等做一个能动的形象逼真的例子。如吊起重物的起重机、运动的火车的机轮、椭圆仪、翻箱机、机械手爪等。
课题十五、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加工工艺设计
指导老师:倪祥明 课题十六、机械手直线运动液压系统的制作
指导教师:黄国祥
目的:实现机械手水平、垂直两个方向的机械运动
任务:1、系统方案的设计与计算;液压泵、液压阀等技术参数的选择;液压辅助部件的选择与购买。
2、液压缸的加工制作。
3、液压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4、电路系统的安装。
5、技术资料整理与电子文档的制作。
要求: 1、分组布置任务,每组可以是1人以上。
2、电子文档要求打印,字数不少于5000字。
3、现场展览制作产品,参加答辩。
课题十七、“中国结”造型设计
指导教师:张蓉
1.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
着重提高在CAD/CAM软件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建中国结造型设计、市场推广、资料整理等环节,初步掌握应用CAD/CAM进行工业造型设计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2.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实践,应达到如下要求:
灵活运用所学Pro/e软件创建“中国结”,打印出造型设计步骤和造型图;
对造型出来的“中国结”进行包装设计。如用Photoshop或3dmax等软件进行包装,打印出用于市场推广的效果图;
写出500字左右的论文小结
培养一定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实践,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并培养自己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全面观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3.“中国结”造型参考图:
(造形和尺寸自定义)
课题十八、“福娃”造型设计
指导教师:罗进生
1.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
着重提高在CAD/CAM软件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建“福娃”造型设计、市场推广、资料整理等环节,初步掌握应用CAD/CAM进行工业造型设计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2.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实践,应达到如下要求:
灵活运用所学Pro/e软件创建“福娃”,打印出造型设计步骤和造型图;
对造型出来的“福娃”进行包装设计。如用Photoshop或3dmax等软件进行包装,打印出用于市场推广的效果图;
写出500字左右的论文小结;
培养一定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实践,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并培养自己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全面观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3.“福娃”造型参考图:
课题十九、大功率高频直流开关电源的设计
指导老师: 倪涛
通过该题目的设计,加强电力电子的学习和理解,系统学习开关电源的设计方法,综合运所学过的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一定的基础
内容:
按技术参数设计一台直流开关电源
主要技术参数:
输入电压:三相交流380V 输入频率:50HZ
输 出:恒流50安 输出电流变动范围:0---50安连续可调
输出电压:0—60伏
要求:
1.按要求分阶段写文字材料;
2. 3.论文要按要求格式打印;
4.独立完成
设计步骤:
1.阅读国内外有关 2.选定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学习其工作原理、应用方法;
3.主电路方案选择,要有技术经济比较;
4.主电路设计;
5.元器件的设计、计算、选择;
6.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的设计;
7.打印论文
课题二十、三层楼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指导老师:倪涛
设计内容: 1、不允许同时有两层楼要求停电梯;
2、当二层不需要停时,能越过二层直接到达所需楼层。
要求:
分阶段写文字材料;
2、 3、论文要按要求格式打印;
4、独立完成
步骤:
1、设计I/O配线表。
2、设计出电梯控制的梯形图。
3、写出指令表。
4、用编程器输入指令。
调试运行。
课题二十一、车辆出入库管理PLC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杨芳
内容:编制一个用PLC控制的车辆出入库管理梯形图控制程序,控制要求如下:
1、入库车辆前进时,计数器加1,后退则减1.
2、出库车辆前进时计数器减1,后退则加1.
3、要求有显示屏指示车库内车辆的实际数目.
要求:
1.根据题意设计显示电路,并按图连接。
2.画PLCI/O接口连线图,并按图连接。
3.编制梯形图及指令语句表。
4.完成系统调试,实现控制要求。
课题二十二、水塔水位控制PLC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杨芳
内容:1、保持水池的水位在S3——S4之间,当水位低于S3,则打开阀门进水,水位到达S4时,则关闭阀门。 水塔水位控制面板
要求:1.根据题意设计显示电路,并按图连接。
2.画PLCI/O接口连线图,并按图连接。
3.编制梯形图及指令语句表。
4.完成系统调试,实现控制要求。
课题二十三、用PRO/E软件进行玩具造型设计
指导教师:罗进生
要求:利用软件进行实体造型,写出具体造型步骤。步骤清晰合理,造型思路明确。可以自己设计玩具形状,分析所设计玩具市场前景。
参考图样:
课题二十四、基于PROE软件的机械制图三维模型库开发及应用
指导老师:李广坤
关键词:机械手;PLC;液压伺服定位;电液系统
目 录
第1章 前言............................................................. 1
1.1 选题背景. 1
1.2 设计目的. 1
1.3 发展现状和趋势. 1
第2章 机械手各部件的设计. 3
2.1机械手的总体设计. 3
2.1.1 机械手总体结构的类型. 3
2.1.2 具体设计方案. 4
2.2机械手手爪结构的设计. 4
2.2.1 设计要求. 4
2.2.2 驱动方式. 5
2.2.3 典型结构. 5
2.2.4 具体设计方案. 6
2.3机械手手腕结构的设计. 7
2.3.1 手腕结构的设计要求. 7
2.3.2 具体设计方案. 7
2.4机械手手臂构的设计. 8
2.4.1 手臂结构的设计要求. 8
2.4.2 具体设计方案. 8
2.5机械手腰座结构的设计. 9
2.5.1 腰座结构的设计要求. 9
2.5.2 具体设计方案. 9
2.6机械手的机械传动机构的设计. 10
2.6.1 传动机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0
2.6.2 常用的传动机构形式. 10
2.6.3 具体设计方案. 11
2.7机械手驱动系统的设计. 12
2.7.1 常用驱动系统及其特点. 12
2.7.2 具体设计方案. 12
2.8机械手手臂的平衡机构设计. 12
2.8.1 平衡机构的形式. 12
2.8.2 具体设计方案. 13
第3章 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 14
3.1电机选型有关参数计算. 14
3.1.1 有关参数的计算. 14
3.1.2 电机型号的选择. 16
3.2液压传动系统设计计算. 18
3.2.1 确定液压系统基本方案. 18
3.2.2 拟定液压执行元件运动控制回路. 19
3.2.3 液压源系统的设计. 19
3.2.4 绘制液压系统图. 20
3.2.5 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 21
3.2.6 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26
第4章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28
4.1系统硬件设计. 28
4.1.1 操作面板布置. 28
4.1.2 工艺过程与控制要求. 28
4.1.3 作业流程. 29
4.1.4 控制器的选型. 30
4.1.5 控制系统原理分析. 31
4.1.6 PLC外部接线设计. 31
4.1.7 I/O地址分配. 32
4.2系统软件设计. 33
4.2.1 控制主程序流程图. 33
4.2.2 控制程序设计. 34
结论. 51
致谢................................................................52
参考文献.......................................................... 53
第一章 前言
1.1选题背景
由于工业自动化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迫在眉睫。单纯的手工劳作以满足不了工业自动化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设备生产自动化机械以取代人的劳动,满足工业自动化的需求。其中机械手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机械行业中,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它可用于零部件的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为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但目前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2设计目的
目前,我国大多数工厂的生产线上数控机床装卸工件仍由人工完成,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已经满足不了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使生产线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适应现代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的要求,针对具体生产工艺,结合机床的实际结构,利用机械手技术,设计用一台上下料机械手代替人工工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机械手主要与数控机床组合最终形成生产线,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和无人化。
1.3发展现状和趋势
目前,国内外各种机械手和机械手的研究成为科研的热点,其研究的现状和大体趋势如下:
一.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二.工业机械手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结构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而且维修方便。
三.机械手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还引进了视觉、听觉、接触觉传感器,使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关节式、侧喷式、顶喷式、龙门式喷涂机械手产品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柔性仿形喷涂机械手开发,柔性仿形复合机构开发,仿形伺服轴轨迹规划研究,控制系统开发;
五.焊接、搬运、装配、切割等作业的工业机械手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研究;以及离线示教编程和系统动态仿真。
总的来说,大体是两个方向:其一是机械手的智能化,多传感器、多控制器,先进的控制算法,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其二是与生产加工相联系,性价比高,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系统的经济、简洁、可靠,大量采用工业控制器,市场化、模块化的元件。
第二章机械手各部件的设计
2.1机械手的总体设计
2.1.1机械手总体结构的类型
工业机械手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四种:直角坐标结构,圆柱坐标结构,球坐标结构和关节型结构。各结构形式及其相应的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1.直角坐标机械手结构特点
直角坐标机械手的空间运动是用三个相互垂直的直线运动来实现的,如图2-1.a。由于直线运动易于实现全闭环的位置控制,因此,其运动位置精度高,但此种类型机械手的运动空间相对较小,如要达到较大运动空间,则要求机械手的尺寸足够大。直角坐标机械手的工作空间为一空间长方体,主要用于装配作业及搬运作业。直角坐标机械手有悬臂式,龙门式,天车式三种结构。
2.圆柱坐标机械手结构特点
圆柱坐标机械手的空间运动是用一个回转运动及两个直线运动来实现的,如图2-1.b。其工作空间是一个圆柱状的空间。这种机械手构造比较简单,精度相对较高,常用于搬运作业。
3.球坐标机械手结构特点
球坐标机械手的空间运动是由两个回转运动和一个直线运动来实现的,如图2-1.c。其工作空间是一个类球形的空间。这种机械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精度不很高,主要应用于搬运作业。
4.关节型机械手结构特点
关节型机械手的空间运动是由三个回转运动实现的,如图2-1.d。相对机械手本体尺寸,其工作空间比较大,动作灵活,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此种机械手在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如焊接、喷漆、搬运、装配等作业。关节型机械手又分为水平关节型和垂直关节型两种。
2.1.2具体采用方案
如图2-2所示机械手模拟工作布局图,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该机械手在工作中需要3种运动,其中手臂的伸缩和立柱升降为直线运动,另一个为手臂的回转运动,因此其自由度数目为3,综合考虑,应选择圆柱坐标机械手结构,其结构简单,工作范围相对较大,且有较高的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2.2机械手手爪结构设计
2.2.1设计要求
手爪是用来进行操作及作业的装置,其种类很多,根据操作及作业方式的不同,分为搬运用、加工用、测量用等。搬运用手爪是指各种夹持装置,用来抓取或吸附被搬运的物体;加工用手爪是带有喷枪、焊枪、砂轮、铣刀等加工工具的机械手附加装置,用来进行相应的加工作业;测量用手爪是装有测量头或传感器的附加装置,用来进行测量及检验作业。
机械手手爪设计有如下要求:
1、机械手手爪是根据机械手作业要求来设计的。既根据其应用场合设计手爪,在满足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机械手手爪还要求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
2、机械手手爪的万能性与专用性是矛盾的。万能手爪在结构上很复杂,甚至很难实现,从工业实际应用出发,应着重开发各种专用的、高效率的机械手手爪,加之以快速更换装置,以实现机械手的多种作业功能,而不主张用一个万能的手爪去完成多种作业,以考虑设计的经济效益。
3、机械手手爪的通用性。通用性是指有限的手爪,可适用于不同的机械手,这就要求末端执行器要有标准的机械接口(如法兰),使末端执行器实现标准化。
4、机械手手爪要便于安装和维修,易于实现计算机控制。
2.2.2驱动方式
一般工业机械手手爪,多为双指手爪。按手指的运动方式,可分为回转型和移动型;按夹持方式来分,有外夹式和内撑式两种。
机械手夹持器(手爪)的驱动方式主要有三种:
1.气动驱动方式
这种驱动系统是用电磁阀来控制手爪的运动方向,用气流调节阀来调节其运动速度。由于气动驱动系统价格较低,所以气动夹持器在工业中应用较为普遍。另外,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使气动手爪的抓取运动具有一定的柔顺性,这一点是抓取动作十分需要的。
2.电动驱动方式
电动驱动手爪应用也较为广泛。这种手爪,一般采用直流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并需要减速器以获得足够大的驱动力和力矩。电动驱动方式可实现手爪的力与位置控制。但是,这种驱动方式不能用于有防爆要求的条件下,因为电机有可能产生火花和发热。
3.液压驱动方式
液压驱动方式是利用液压系统进行控制,传动刚度大,可实现连续位置控制。
2.2.3典型结构
机械手手爪的典型结构有以下五种:
1.楔块杠杆式手爪
利用楔块与杠杆来实现手爪的松、开,来实现抓取工件。
2.滑槽式手爪
当活塞向前运动时,滑槽通过销子推动手爪合并,产生夹紧动作和夹紧力,当活塞向后运动时,手爪松开。这种手爪开合行程较大,适应抓取大小不同的物体。
3.连杆杠杆式手爪
在活塞的推力下,连杆和杠杆使手爪产生夹紧(放松)运动,由于杠杆的力放大作用,这种手爪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夹紧力。通常与弹簧联合使用。
4.齿轮齿条式手爪
通过活塞推动齿条,齿条带动齿轮旋转,产生手爪的夹紧与松开动作。
5.平行杠杆式手爪
采用平行四边形机构,因此不需要导轨就可以保证手爪的两手指保持平行运动,且比带有导轨的平行移动手爪的摩擦力要小得多。
2.2.4具体设计方案
结合具体的工作情况,本设计采用连杆杠杆式的手爪。驱动活塞往复移动,通过活塞杆端部齿条,中间齿条及扇形齿条使手指张开或闭合。手指的最小开度由加工工件的直径来调定。本设计按照工件的直径为50mm来设计。手爪的具体结构形式如图2-3所示:
2.3机械手手腕结构的设计
机械手手腕是机械手操作机的最末端,与手爪相连接,它与机械手手臂配合,使手爪在空间运动,完成所需要的作业动作。
2.3.1 手腕结构的设计要求
1、由于手腕安装在机械手末端,因此要求手腕设计应尽量小巧轻盈,结构紧凑。
2、根据作业需要,设计机械手手腕的自由度。一般情况下,自由度数目愈多,腕部的灵活性愈高,对对作业的适应能力也愈强。但自由度的增加,必然使腕部结构更复杂,控制更困难,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因此,手腕的自由度数,应根据实际作业要求来确定。
3、为实现腕部的通用性,要求有标准的连接法兰,以便于和不同的机械手手爪进行连接。
4、为保证工作时力的传递和运动的连贯,腕部结构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5、要设有可靠的传动间隙调整机构,以减小空回间隙,提高传动精度。
6、手腕各关节轴转动要有限位开关,并设置硬限位,以防止超限造成机械损坏。
2.3.2具体设计方案
通过对数控机床上下料作业的具体分析,考虑数控机床加工的具体形式及对机械手上下料作业时的具体要求,在满足系统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安全和可靠性,为使机械手的结构尽量简单,降低控制的难度,本设计手腕不增加自由度,实践证明这是完全能满足作业要求的,3个自由度来实现机床的上下料完全足够。具体的手腕(手臂手爪联结梁)结构见图2-4。
2.4机械手手臂结构的设计
2.4.1手臂结构的设计要求
机械手的手臂在工作时,要承受一定的载荷,且其运动本身具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机械手手臂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设计要求:
1、工作空间的形状和大小与机械手手臂的长度,手臂关节的转动范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手臂尺寸设计应合理,一般满足其工作空间即可。
2、为了提高机械手的运动速度与控制精度,应在保证机械手手臂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尽可能在结构上、材料上设法减轻手臂的重量。
3、应尽可能使机械手手臂各关节轴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的轴应尽可能相交于一点,这样可以使机械手运动学正逆运算简化,有利于机械手的控制。
4、机械手各关节的轴承间隙要尽可能小,以减小机械间隙所造成的运动误差。
5、为提高机械手手臂运动的响应速度、减小电机负载,机械手的手臂相对其关节回转轴应尽可能在重量上平衡。
2.4.2具体设计方案
由于机械手手臂运动为直线运动,且考虑到搬运工件的重量较大(质量达30KG),以及机械手的动态性能及运动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较高的刚度要求,因此选择液压驱动方式。通过液压缸的直接驱动,液压缸既是驱动元件,又是执行运动件,因此不用再额外设计执行件;而且液压缸实现直线运动,控制简单,易于实现计算机的控制。
由于液压系统能提供很大的驱动力,因此驱动力和结构的强度都较容易实现,其关键在于机械手运动的稳定性和刚度的设计。因此手臂液压缸的设计原则是液压缸的直径取得大一点(在整体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再进行强度的较核。
同时,因为控制和具体工作的要求,机械手的手臂的结构不能太大,若仅仅通过增大液压缸的直径来增大刚度,是不能满足系统刚度要求的。因此,在设计时另外增设了导杆机构,小臂增设了两个导杆,与活塞杆一起构成等边三角形的截面形式,尽量增加其刚度;大臂增设了四个导杆,成正四边形布置,为减小质量,各个导杆均采用空心结构。通过增设导杆,能显著提高机械手的运动刚度和稳定性,比较好的解决了结构、稳定性的问题。
2.5机械手腰座结构的设计
2.5.1腰座结构的设计要求
机械手的腰座,就是机械手的回转基座。它是机械手的第一个回转关节,承受了机械手的全部重量。因此在设计机械手腰座结构时,有以下设计要求:
1、由于腰座要承受机械手全部的重量和载荷,因此,机械手腰座的结构要有足够大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其承载能力,且腰座是机械手的第一个回转关节,它对机械手末端的运动精度影响最大,因此,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腰部轴系及传动链的精度与刚度。
2、腰部结构要便于安装、调整。要有可靠的定位基准面和调整机构。且腰座要安装在足够大的基面,以保证机械手在工作时整体安装的稳定性。
3、腰部的回转运动要有相应的驱动装置,它包括驱动器及减速器。驱动装置一般都带有速度与位置传感器,以及制动器。
4、为了减轻机械手运动部分的惯量,提高控制精度,要求回转运动部分由比重较小的铝合金材料制成,而不运动的基座是用铸铁或铸钢材料制成。
2.5.2具体设计方案
腰座回转的驱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电机通过减速机构来实现,二是通过摆动液压缸或液压马达来实现。考虑到腰座是机械手的第一个回转关节,对机械手的最终精度影响大,故采用电机驱动来实现腰部的回转运动。因为电动方式控制的精度高,结构紧凑,不用额外设计液压系统及其辅助元件。由于电机都不能直接驱动,并考虑到转速以及扭矩的具体要求,故采用大传动比的齿轮传动系统进行减速和扭矩的放大。由于齿轮传动存在着齿侧间隙,影响传动精度,故仅采用一级齿轮传动,采用大的传动比(大于100),同时为了减小传动误差,齿轮采用高强度、高硬度的材料,高精度加工制造。腰座具体结构如图2-5所示:
2.6机械手的机械传动机构设计
2.6.1传动机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传动部件直接影响着机械手的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因此,在设计机械手的传动机构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机械手的传动机构要力求结构紧凑,重量轻,体积小,以提高机械手的运动速度及控制精度。并在传动链及运动副中采用间隙调整机构,以减小反向空回所造成的运动误差。
2、尽量减少系统运动部件的静摩擦力,而正摩擦力为尽可能小的正斜率,以消除爬行现象,增加系统寿命。
3、尽量缩短传动链,提高传动与支承刚度。
4、选用最佳传动比,以达到提高系统分辨率、减少等效到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
5、适当的阻尼比。阻尼比越大,零件产生振动时最大振幅越小,衰减越快。但大的阻尼会使系统误差增大,精度降低。故应采取合适的阻尼比。
2.6.2常用的传动机构形式
常用的机械传动机构主要有螺旋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同步带传动等。
1.螺旋传动
它主要是用来将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运动变换为旋转运动。有传递能量为主的,如螺旋压力机、千斤顶等;有以传递运动为主的,如机床工作台的进给丝杠。
2.齿轮传动
在机械手中常用的齿轮传动机构有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谐波齿轮,摆线针轮及蜗轮蜗杆传动等。
齿轮传动部件是转矩、转速和转向的变换器,用于伺服系统的齿轮减速器是一个力矩变换器。齿轮传动时,齿轮传动形式及其传动比必须是最佳匹配,应满足驱动部件与负载之间的位移及转矩、转速的匹配要求,其输入电动机为高转速,低转矩,而输出则为低转速,高转矩,且系统要有足够的刚度。同时,为保证在同一驱动功率时,其加速度响应最大,还要求其转动惯量尽量小。为使系统稳定,不产生传动死区,要尽量采用齿侧间隙小,精度高的齿轮,并采用调整齿侧间隙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小啮合间隙,从而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成本。
3.链传动
在机械手中链传动多用于腕传动上,为了减轻机械手末端的重量,一般都将腕关节驱动电机安装在小臂后端或大臂关节处。由于电机距离被传动的腕关节较远,故采用精密套筒滚子链来传动。
4.同步带传动
同步带传动是综合了普通带传动和链传动优点的一种新型传动。为保证带和带轮作无滑动的同步传动,在带的工作面及带轮外周上均制有采用承载后无弹性变形的高强力材料制成啮合齿,通过齿间啮合进行传动。其特点是传动比准确、传动效率高(可达98%)、节能效果好;能吸振、噪声低、不需要;传动平稳,能高速传动(可达40m/s)、传动比可达10,结构紧凑、维护方便等优点,故在机械手中使用很多。
2.6.3具体设计方案
因为选用了液压缸作为机械手的手臂,它既是关节结构,又是动力单元,因此不需要中间传动机构,既简化了结构,又提高了精度。而其腰座的回转采用步进电动机驱动,而电动机不能作为直接驱动元件,因此为取得较大的转矩,经分析比较,选择圆柱齿轮传动。为了保证比较高的精度,尽量减小因齿轮传动造成的误差;同时大大增大扭矩,以较大的降低电机转速,使机械手的运动平稳,动态性能好。这里只采用一级齿轮传动,采用大的传动比(大于100),齿轮采用高强度、高硬度的材料,高精度加工制造。
2.7机械手驱动系统设计
2.7.1常用驱动系统及其特点
工业常用驱动系统,按动力源分为液压、气动和电动三大类。根据需要也可将这三种基本类型组合成复合式的驱动系统。这三类基本驱动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
1.液压驱动系统
具有动力大、力(或力矩)与惯量比大、快速响应高、易于实现直接驱动、精度高等特点。适合于在承载能力大,惯量大以及在防火防爆的环境中工作的机械手。
2.气动驱动系统
具有速度快,系统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价格低等特点。适用于中、小负荷的机械手中采用。但是因难于实现伺服控制,多用于程序控制的机械手中。
3.电动驱动系统
具有使用方便,噪声较低,控制灵活等特点。这类驱动系统不需要能量转换,但大多数电机后面需安装精密的传动机构。
2.7.2具体设计方案
在分析了具体工作要求后,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机械手腰部的旋转运动需要一定的定位控制精度,因此采用步进电动机来实现。由于手臂采用液压缸,故用液压驱动。随着机床加工的工件的不同,手臂伸出长度不同,要求手臂具有伺服定位能力,故采用电液伺服液压缸进行驱动。而手爪的张开和夹紧通过液压柱塞缸活塞与中间齿轮和扇形齿轮配合来实现,即手爪在柱塞缸推力作用下通过活塞杆端部齿条、中间齿轮及扇形齿轮使手指张开和闭合。
2.8 机械手手臂的平衡机构设计
直角坐标型、圆柱坐标型和球坐标型机械手可以通过合理布局,优化设计结构,使得手臂本身可能达到平衡。关节机械手手臂一般都需要平衡装置,以减小驱动器的负荷,同时缩短启动时间。
2.8.1平衡机构的形式
1.配重平衡机构
这种平衡装置结构简单,平衡效果好,易于调整,工作可靠,但增加了机械手手臂的惯量与关节轴的载荷。一般在机械手手臂的不平衡力矩比较小的情况下采用这种平衡机构。
2.弹簧平衡机构
弹簧平衡机构,机构简单、造价低、工作可靠、平衡效果好、易维修,因此应用广泛。
3.活塞推杆平衡机构
活塞式平衡系统分为两种,一是液压平衡系统,二是气动平衡系统。其中液压平衡系统平衡力大,体积小,有一定的阻尼作用;而气动平衡系统,具有很好的阻尼作用,但体积比较大。活塞式平衡需要配备有专门的液压或气动装置,系统复杂,因此造价高,设计、安装和调试都增加了难度,但是平衡效果好。用于配重平衡、弹簧平衡满足不了工作要求的场合。
2.8.2具体设计方案
因为本机械手采用圆柱坐标型的结构,而且在手臂的结构设计以及整个机械手的设计和布局中都重点考虑了机械手手臂的平衡问题,通过合理布局,优化设计结构,使得手臂本身尽可能达到平衡。若实际工作中平衡结果不满足,则设置弹簧平衡机构进行平衡。
第3章 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
3.1电机选型有关参数计算
3.1.1有关参数的计算
1.若传动负载作直线运动(通过滚珠丝杠)则有
具体到本设计,因为步进电机是驱动腰部的回转,传递运动形式属于第二种。下面进行具体的计算。
因为腰部回转运动只存在摩擦力矩,在回转圆周方向上不存在其他的转矩,则在回转轴上有;
3.1.2电机型号的选择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决定选择北京和利时电机技术有限公司(原北京四通电机公司)的步进电机,具体型号为:
110BYG550B-SAKRMA-0301 或 110BYG550B-SAKRMT-0301 或 110BYG550B-BAKRMT-0301,该步进电机高转矩,低振动,综合性能很好,各项参数如表3-2。
其中 110BYG550B-SAKRMA-0301型步进电机矩频特性曲线和相关技术参数。如图3-3所示
驱动方式为升频升压 ,步距角为0.36°。同时因为腰部齿轮传动比为1:120,步进电机经过减速后传递到回转轴,回转轴实际的步距角将为电机实际步距角的1/120(理论上),虽然实际上存在着间隙和齿轮传动非线性误差,实际回转轴的最小步距角也仍然是很小的,故其精度相当高,完全满足机械手的定位精度要求。
3.2液压传动系统设计计算
3.2.1确定液压系统基本方案
液压执行元件大体分为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液压缸实现直线运动,液压马达实现回转运动。二者的特点及适用场合见表3-1:
因为机械手设计为圆柱坐标形式,且具有3个自由度,一个为腰座的转动,两个为手臂的移动自由度。同时考虑机械手的工作环境和载荷对其布局和定位精度的要求,以及计算机的控制的因素,腰部的回转用电机驱动实现,机械手的水平手臂和垂直手臂都采用单活塞杆液压缸,来实现直线往复运动。
3.2.2拟定液压执行元件运动控制回路
液压执行元件确定后,其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控制是液压回路的核心问题。
速度控制通过改变液压执行元件输入或输出的流量或者利用密封空间的容积变化来实现。相应的调速方式有节流调速、容积调速以及二者结合的容积节流调速;方向控制是用换向阀或是逻辑控制单元来实现。对于一般中小流量的液压系统,通过换向阀的有机组合来实现所要求的动作。对高压大流量的系统,多采用插装阀与先导控制阀的逻辑组合来实现。
本设计的速度的控制主要采用节流调速,利用用比较简单的节流阀来实现,而方向控制采用电磁换向阀来实现。
3.2.3液压源系统的设计
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完全由液压源来提供,液压源的核心是液压泵。节流调速系统一般用定量泵供油,在无其他辅助油源的情况下,液压泵的供油量要大于系统的需油量,多余的油经溢流阀流回油箱,溢流阀同时起到控制并稳定油源压力的作用。容积调速系统多用变量泵供油,用安全阀来限定系统的最高压力。
油液的净化装置是液压源中不可缺的元件。一般泵的入口要装粗滤油器,进入系统的油液根据要求,通过精滤油器再次过滤。为防止系统中杂质流回油箱,可在回油路上设置磁过滤器。根据液压设备所处的环境及对温升的要求,还要考虑加热、冷却等措施。
本设计的液压系统采用定量泵供油,由溢流阀V1来调定系统压力。为了保证液压油的洁净,避免液压油带入污染物,故在油泵的入口安装粗过滤器,而在油泵的出口安装精过滤器对循环的液压油进行净化。
3.2.4绘制液压系统图
本机械手的液压系统图如图3-2所示(详见图纸第四页),
它拥有垂直手臂的上升、下降,水平手臂的前伸、后缩,以及执行手爪的夹紧、张开三个执行机构。
其中,泵由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M拖动;系统压力由溢流阀V1调定;1DT的得失电决定了动力源的投入与摘除。
考虑到手爪的工作要求轻缓抓取、迅速松开,系统采用了节流效果不等的两个单向节流阀。当5DT得电时,工作液体经由节流阀V5进入柱塞缸,实现手爪的轻缓抓紧;当6DT失电时,工作液体进入柱塞缸中,实现手爪迅速松开。
另外,由于机械手垂直升降缸在工作时其下降方向与负荷重力作用方向一致,下降时有使运动速度加快的趋势,为使运动过程的平稳,同时尽量减小冲击、振动,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采用V2构成的平衡回路相升降油缸下腔提供一定的排油背压,以平衡重力负载。
3.2.5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
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是压力和流量,他们是设计液压系统,选择液压元件的主要依据。压力决定于外载荷,流量取决于液压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和结构尺寸。
1.计算液压缸的总机械载荷
3.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
考虑到机械手的特点,系统的刚度及其稳定性是很重要的。因此,先从刚度角度进行液压缸缸径的选择,以尽量优先保证机械手的结构和运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于液压缸的工作压力和缸的工作速度,放在液压系统设计阶段,通过外部的液压回路、采用合适的调速回路和元件来实现。经过仔细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确定各液压缸的基本参数如下;
因为伸缩缸的作用主要是实现直线运动,在其轴向上并不承受显性的工作载荷(因为手爪夹持工件,受力方向为垂直方向),轴向主要是克服摩擦力矩,其所受的载荷主要是径向载荷,载荷性质为弯矩,使其产生弯曲变形。而且因为机械手要求具有一定的柔性,水平液压缸活塞杆要求具有比较大的工作行程。同时具有比较大的弯矩和比较长的行程,这对液压缸的稳定性和刚度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水平伸缩缸的设计上,一是增大其抗弯能力,二是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设计,使其具有尽量大的刚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中采用了两个导向杆,以满足长行程活塞杆的稳定性和导向问题。另一方面,为增大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将两个导向杆与活塞杆布局成等边三角形的截面形式,以增大抗弯截面模量,也大大增加了液压缸的工作刚度。
因为垂直液压缸所承受的载荷方式既有一定的轴向载荷,又存在着比较大的倾覆力矩(由加工工件的重力引起的)。作为液压执行元件,满足此处的驱动力要求是轻而易举的,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仍然是它的结构设计能否有足够的刚度来抗倾覆。这里同样采用了导向杆机构,围绕垂直升降缸设置四根导杆,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4.液压缸强度的较核
(1)活塞杆直径的较核
3.2.6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1. 控制元件的选择
根据系统最高工作压力和通过该阀的最大流量,在标准元件的产品样本中选取各控制元件。
2. 液压泵的计算
第4章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4.1硬件设计
4.1.1操作面板布置
操作面板布置如图4-2所示:
机械手的操作方式分为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两种。
1.手动操作:就是用按钮作机械手的每一步运动进行单独的控制。当选择升/降按钮时,按下启动按钮,机械手上升;按下停止按钮时,机械手上升。当选择正转/逆转按钮时,按下启动按钮,机械手顺时针转动,而按下停止按钮时,机械手逆时针转动。同理,当选择夹紧/放松按钮时,按下启动按钮,机械手爪夹紧,而按下停止按钮时,手爪松开。
2.自动操作:机械手从原点开始,按下启动按钮,机械手的动作将自动的、连续的周期性循环。在工作中若按下停止按钮,机械手将继续完成一个周期动作后,回到原点位置。
4.1.2工艺过程与控制要求
机械手的动作有腰座的旋转,垂直手臂的升降,水平手臂的伸缩及手爪的夹紧与松开。手臂垂直升降和水平伸缩由液压实现驱动;手爪的夹紧与放松,通过柱塞缸与齿轮来实现;腰座旋转通过步进电动机与齿轮来实现。
其中,液压缸由相应的电磁阀控制,升降分别由双线圈的两位电磁阀控制,当下降电磁阀通电时,机械手下降;断电时,机械手下降停止;当上升电磁阀通电时,机械手上升;断电时,机械手上升停止。而水平方向的伸缩主要由电液伺服阀、伺服驱动器、感应式位移传感器构成的回路进行调节控制。
实现执行手爪夹紧与放松的柱塞缸,由单线圈的电磁阀(夹紧电磁阀)来控制,当线圈不通电时,柱塞缸不工作,当线圈通电时,柱塞缸工作冲程,手爪张开,柱塞缸工作回程,手爪闭合。
当机械手旋转到机床上方,并准备下降进行上下料工作时,为了确保安全,必须在机床停止工作并发出上下料命令时,才允许机械手下降进行作业。同时,从工件料架上抓取工件时,也要先判断料架上有无工件可取。
4.1.3作业流程
机械手工作流程如图4-1所示:
从原点开始,按下启动键,且有上下料命令,则水平液压缸开始前伸并进行伺服定位,前伸到位后,停止前伸; 下降电磁阀通电,同时手爪柱塞缸电磁阀也通电,机械手下降,同时张开手爪,下降到位后碰到下限行程开关,下降电磁阀断电,下降停止,同时手爪夹紧,抓住工件; 上升电磁阀通电,机械手开始上升,上升到位后,碰到上限位开关,上升电磁阀断电,上升停止; PLC开始输出高速脉冲,驱动机械手逆时针转动,当转过90度到位后,PLC停止输出脉冲,机械手停止转动; 接着下降电磁阀通电,机械手下降,下降到位后,碰到下限行程开关,下降电磁阀断电,下降停止,机械手到达卡盘中心高度; 机械手开始水平定位后缩,将工件装入机床卡盘; 当工件装入到位后,卡盘收紧; 机械手松开手爪,准备离开; 接着上升电磁阀通电,机械手开始上升,上升到位后,碰到上限位开关,上升电磁阀断电,上升停止; PLC启动高速脉冲驱动机械手作顺时针转动,当转过90度到位后,PLC停止输出脉冲,机械手停止转动,机械手回到原点待命; 机床进行加工。
当数控机床加工完一个工件时,发送下料命令给机械手,机械手接到命令后,PLC马上输出脉冲驱动机械手逆时针转动,当转过90度到位后,PLC停止输出脉冲,机械手停止转动; 下降电磁阀通电,同时手爪柱塞缸电磁阀也通电,机械手下降且张开手爪,下降到位后碰到下限行程开关,下降电磁阀断电,下降停止且手爪夹紧,夹紧已加工好的工件;机床卡盘松开; 机械手开始前伸,将工件从机床上取出,准备运走; 上升电磁阀通电,机械手开始上升,上升到位后,碰到上限位开关,上升电磁阀断电,上升停止; PLC输出高速脉冲,驱动机械手顺时针转动,当转过90度到位后,PLC停止输出脉冲,机械手停止转动; 下降电磁阀通电,机械手下降,下降到位后碰到下限行程开关,下降电磁阀断电,下降停止; 接着手爪柱塞缸电磁阀通电,手爪张开,放下工件准备离开; 接着上升电磁阀通电,机械手开始上升,上升到位后,碰到上限位开关,上升电磁阀断电,上升停止同时手爪也闭合复原; 接着机械手水平手臂开始后缩,准备回原点,当后缩到位时,后缩停止,机械手回到原点,一个上下料过程结束; 机械手在原点等待命令,准备下一个工作循环。
机械手的每次循环都从原点位置开始动作。
4.1.4控制器的选型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上考虑到机械手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各种控制元件连接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控制器应选择有极高可靠性、专门面向恶劣的工业环境设计开发的工业控制器---PLC,故选择在国内应用较多的西门子S7-200型PLC。具体型号为SIMATIC S7-200 CPU224。如图4-3所示:
该PLC集成14,输入/10,输出共24个数字量I/O点,可连接7个扩展模块,最大扩展至168路数字量I/O点或35路模拟量I/O点,具有16K字节程序和数据存储空间。6个独立的30kHz 高速计数器,2路独立的20KHz高速脉冲输出,具有PID控制器。1个RS485通讯/编程口,具有PPI通讯协议、MPI通讯协议和自由方式通讯能力。I/O端子排可很容易地整体拆卸。是具有较强控制能力的控制器。
4.1.5控制系统原理分析
由于机械手作业时,取、放工件和装、卸工件都有较高的定位精度要求,所以在机械手控制中,除了要对垂直手臂、执行手爪液压缸和腰部步进驱动进行开环控制外,还要对水平手臂进行闭环伺服控制。
为了减少PLC的I/O点数,以伺服放大器作为闭环的比较点。伺服放大器具有传感器反馈输入端,给定的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比较后形成的控制信号经过PID调节和功率放大后,驱动电液伺服阀对液压缸进行伺服定位。PLC将上位机输入的给定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至伺服放大器,由伺服放大器作为闭环比较点,组成模拟控制系统,如图4-4所示:
这种方案使得PLC控制量少(尤其是模拟量),节省了系统资源,而且编程简单,不必过多考虑控制算法等优点,也是完全能满足工作要求的。
4.1.6 PLC外部接线设计
为实现水平手臂液压缸伺服定位的控制要求,利用西门子SIMATIC S7-200 (CPU224)PLC,考虑到位移传感器和伺服放大器工作采用的都为模拟量,因此增加一个模拟量输出模块EM232。鉴于伺服放大器和位移传感器对输入的要求,PLC的模拟量采用-10V~ +10V输入输出,各输入输出点及其接线如图4-5所示。
PLC的具体硬件接线图如下图所示(详细的硬件设计见图纸)
4.1.7 I/O地址分配
详细参见表4-1、4-2:
4.2软件设计
4.2.1控制主程序流程图
机械手控制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6所示:
结 论
本设计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四年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特定功能、满足特殊要求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比较好地体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施目标,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机械手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可以实行手动调整、手动及自动控制。系统结构紧凑、工作可靠,设计周期短且造价较低。PLC有较高的灵活性,当机械手工艺流程改变时,只要对I/O点的接线稍作修改,或对I/O重新分配,在控制程序中作简单修改,补充扩展即可。经过重新编制相应的控制程序,就能够比较容易的推广到其他类似的加工情况。
综上,经过资料的收集、方案的选择比较和论证,到分析计算,再到工程图纸的绘制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等各个环节,我对大学四本科阶段的知识有了一个整体的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对工程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准确。因此,通过毕业设计实现了预期目标。
致 谢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次毕业设计终于完成。在这段时间里,我运用大学所学知识,通过对本设计的论证、计算以及图纸的绘制,对大学所学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整合,使自己的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此次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在此毕业设计过程中,尤其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他给我很多专业方面的帮助,让我少走很多弯路。还有在大学里所有的任课老师和图书馆的管理老师,也谢谢你们,是你们给我知识,谢谢!
此外,由于个人知识能力水平有限,论文中难免有纰漏错误指出,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
1.付永领, 王岩, 裴忠才. 基于CAN总线液压喷漆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机床与液压. 2003, (6): 90~92
2.刘剑雄, 韩建华. 物流自动化搬运机械手机电系统研究. 机床与液压. 2003, (1): 126~128
3.徐轶, 杨征瑞, 朱敏华, 温齐全. PLC在电液比例与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机床与液压. 2003, (5): 143~144
4.胡学林. 可编程控制器(基础篇).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5.胡学林.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篇).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6.孙兵, 赵斌, 施永康. 基于PLC的机械手混合驱动控制. 液压与气动. 2005, (3): 37~39
7.孙兵, 赵斌, 施永康. 物料搬运机械手的研制. 机电一体化. 2005, (2): 43~45
8.王田苗, 丑武胜. 机电控制基础理论及应用.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9.陈铁鸣, 王连明, 王黎钦. 机械设计(修订版).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
10.李建勇. 机电一体化技术.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11.王孙安, 杜海峰, 任华. 机械电子工程.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12.张启玲, 何玉安. PLC在气动控制称量包装装置中的应用. 液压与气动. 2005, (1): 31~3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院机械类专业含机电、机械、数控、模具、汽车等相关专业。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关注点不一样,学校和学生意见分歧由于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检评优,所以学校很紧张,万一结果不好,影响学校的声誉。但现状是,机械类专业绝大多数学生从第5学期中后期开始进行顶岗实习,而且大部分从事的是机床操作和产品检验、包装等工种,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与“设计”无缘。少部分学生在产品销售岗位实习,还有部分在售后服务岗位实习,与“设计”关系都不大,学生看不到毕业设计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多大作用,他们更关注的是就业。因此,没有太大的动力去认真地搞毕业设计。由于学校对老师有要求,老师本意当然想认真地指导学生,可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不能与老师经常见面,有的根本见不了面,只能通过电话、网络沟通,学生上网不便,邮件也说不清楚,老师只能过一段时间督促一下,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2.毕业设计所需信息和资料难以搜集,影响进度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都在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没有专门的提供给学生的图书馆、机房、网络、实验室等毕业设计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学生对相关专业资料的搜集、分析、利用等能力相对较弱,这些资源的缺乏令学生在选题、开题和具体实施阶段显得无从下手,只能胡乱参照往年或网上资料相关题目。例如,机械类专业学生中期检查交上来的题目大多是轴类、箱体类、圆盘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各种零件的模具设计、各种普通机床经济型数控化改造、电梯和机械手、水位、各种生产线等的PLC控制、机床夹具设计、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等,题目有的大而空,有的是课程设计内容,有的是教材上的实例。学生撰写论文时参考教材或网络公开资料过多,没有什么数据支撑,也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实际作品,谈不上论文的质量及学生水平的提高。
3.学生方面的原因江苏省这几年的高职招生,有提前单招,有注册入学,还有中职对口单招,最后,通过真正参加高考录取的考生,所占比例已经较少了。即使是这些学生,录取的分数也很低。而且,江苏省录取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报考学生总数,基本上只要想上学,都能上。所以招进来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水平和能力又参差不齐。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时间重叠,绝大部分学生是自己通过人才市场选择的实习企业,岗位要求学生和正式用工一样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学生每天上8小时甚至12小时的班,有的企业两班倒,有的三班倒,没有精力再去搞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前两年,也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造成很多学生不知道毕业设计要做什么,怎么做。老师给学生的课题,学生做不了,学生自己定的题目,又很不恰当。勉强写出的论文不规范,文字欠通顺,表述设计意图和设计方案逻辑性不强,质量很低,有的直接抄袭论文或干脆购买,没有起到培养综合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4.指导老师方面的原因由于学生多而专业教师少,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过大,一般平均每位专业教师要承担十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学生远在四处各地,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细致、系统和及时的指导和检查。而且本身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老师的精力跟不上。另外,各个学校重点关注的是招生就业,使得老师可能不太重视毕业设计工作,不愿多花时间与精力。从教师本身来看,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没有实践环节,只能照本宣科;年长教师,没有知识更新的再教育环节,对新技术不太了解。老师自己实践水平不高,给学生的选题,为回避实践环节,很多选择了与工程实际相脱离的综述类题目或计算机仿真题目。这些都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难度增大,难以保证质量。
二、对策分析
1.提前启动毕业设计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两学年转移,减少第三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五学期初开始毕业设计,包括落实任务、查阅资料,掌握毕业设计的基本程序、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总体框架设计。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论文总体框架后,到企业、实习基地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更有针对性,学生不再感到茫然。
2.充分利用毕业顶岗实习到用人单位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这几年,我院机械类学生的顶岗实习已提前至第5学期的下半学期,由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旺,所以,绝大部分学生自己都能较容易找到相关实习岗位。学生带着各自初拟的毕业设计课题,分散到不同地方、不同部门进行毕业实习,这种分散实习的方式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比较容易被企业接受;还有部分学生,在第3或者第4学期已经选择了进入与学校签有合作培养协议的“订单班”学习,我系有“上海鸿得利”、“富士康”、“亿滋”、“无锡松下”等众多订单班,学生完成基本专业知识学习后直接进入这些单位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实际所从事的岗位联系,如果与初拟的框架有冲突,可再作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调整,甚至重新开展课题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校企共同指导学校自己聘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实现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规范化指导,负责过程管理,制定毕业设计流程,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后期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指导和审核。保持与企业指导教师、毕业生的联系与沟通。企业的指导教师负责具体的技术、内容指导,提供企业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与实习企业合作环境的协调。学校应支付企业导师一定报酬,同时,企业导师参与答辩要占到一定比例。我院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至少每周写一次周记,每个周记提出一个工作问题,解决一个工作问题,学习一个工作中需要的新知识点,详细记录,并报告指导教师,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指导,随时关注学生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学生还要完成手写的实习报告,也按周填写,学生的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一周的工作进行评价、总结.
4.丰富毕业设计课题来源
(1)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此类型题目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学校科研环境的改善及本系教师队伍的完善,科研项目逐渐增多,项目层次包括院级、市级、省级、国家级。
(2)依托技能竞赛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级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参加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数控操作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毕业设计开始时间可以依据竞赛时间进行调整,毕业设计可以以综合性竞赛项目实物作为成果,由竞赛辅导教师兼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前期创新过程中的作品进行完善和理论升华。通过技能竞赛学生熟练了技能,树立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更尝到了学习技能、精通技能的甜头。
(3)学生自己确立的课题。题目主要来自毕业顶岗实习或者将要就业的单位,收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这说明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实践机会。对于部分搞不了设计的学生,要求他们将实习体会写下来,形成实习报告。
(4)模具、数控、机械、机电专业跨专业整合,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毕业设计课题探索,使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5)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如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夹具设计、数控编程、模具设计等课程中的动画、视频的制作。既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开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大体上把机械类高职毕业设计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同时,我院已开设指导毕业设计的相关课程或讲座。1)工艺夹具类。此类主要完成各种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加工零件所需夹具的设计。2)数控编程类。主要完成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可以和机械设计类结合,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机构的设计、机构零件的数控编程、加工。3)注塑、冲压模具类。主要完成各种注塑、冲压模具设计。4)机械设计类。减速器、机器人、机械手、各种泵、控制装备、农业机械、汽车、液压系统及各种设备的设计。5)机床类。机床主传动系统及进给系统设计、钻床、铣床、组合机床设计,也可以利用学校的金工实习车间进行各类机床的拆装、测绘训练。6)机械类课程图形库、动画库、试题库建设。7)机电一体化类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及各种设备的PLC控制系统设计。8)机电设备或生产线故障分析与诊断。
(7)答辩形式多样化。答辩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答辩地点可以选择校内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也可以搬到校外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现场,邀请企业指导老师、技术人员、学生的同事一起参加答辩;答辩形式可以是陈述性答辩,也可以是作品展示性答辩;团队项目,可指定一人进行答辩。要保证各类形式如实习报告类、调查报告类、市场调研类、创业计划类、售后报告分析类、设计类都可以参加答辩。
三、总结
根据上面分析,现在的毕业设计质量较难保证,而现有国情下高职毕业设计暂时无法替代。但是,毕业设计也应随着形势的发展进行较大程度的改革,否则,不能发挥起应有的过渡桥梁作用,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是否能强化课程综合实训和课程设计,淡化毕业设计。例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合CAD/CAM课程进行综合实训;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基础、PLC等进行课程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理论课程结合实训进行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训练。这样的训练更扎实,更有实效。
(2)毕业设计过程要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让学生明确其目的和意义。
(3)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训练的环节。完整的毕业设计过程应该包括专业实习、文献检索、题目选择、资料收集整理、大纲拟定、试验数据获取、理论计算、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等环节。这些环节能使学生受到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所必需的综合基本训练,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可能情况下的深造意义非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 325035)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Wenzhou 325035,China)
摘要: 优化设计是将最优化理论和计算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领域,为工程设计提供优化设计的方法。MATLAB优化工具箱具有编程工作量少、语法符合工程设计习惯的特点,本文应用MATLAB软件,以RV减速器一级齿轮传动体积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设计,并给出了优化设计实例,与原设计方案相比,取得了良好的优化效果。
Abstract: Optimization design is to apply optimum theory and computing technology into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design to provide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s for engineering design. MATLAB optimization toolbox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programming workload is less, the grammar conforms to engineering design practice and so on. MATLAB software is applied in this article, the minimum transmission volume of the first RV reducer gear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o optimize design and put forward the optimal design example.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design scheme, it achieves good optimization effect.
关键词 : MATLAB优化设计;目标函数;约束函数;RV减速器
Key words: MATLAB optimization design;objective function;constraint function;RV reducer
中图分类号:TG45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085-03
基金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G20120011)“基于救援机器人的RV减速器研发”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红(1968-),女,江西南昌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0 引言
机械优化设计是最优化方法与机械设计的结合,设计工具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程序,设计方法是最优化数学方法。机械优化设计,就是在给定载荷及工作环境条件基础上,在机械产品的性态、几何尺寸关系或其他因素的限制(约束)的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及目标,选定设计变量、建立目标函数,并使其获得最优值,设计出经济可靠的机械产品。
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满足一定约束的前提下,寻找一组设计参数,使机械产品单项或多项设计指标达到最优。机械优化设计因其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普遍呈非线性的特点,设计步骤为先根据实际的设计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时需要应用专业知识确定设计的限制条件和所追求的目标,确定设计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并使之满足强度、刚度及运动学等约束条件。数学模型一旦建立,优化设计问题就变成了一个数学求解问题,应用优化理论,设计优化程序,以计算机为载体计算得到最优化设计参数。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市场48%的占有率,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品牌竞争力,可口可乐瓶有一段优化设计的佳话,优化处理后的可口可乐瓶重只有原重量的80%,而瓶子的容量、性能却丝毫未受影响,仅此一举就节省了可观的材料费用,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近年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推出“机器换人”工程,把机器人、高端数控设备的应用推向了,但基于机器人的RV减速器一直是个技术难题,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工作性能指标。
RV减速器产品在结构上由一级渐开线齿轮传动和一级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串联构成,渐开线齿轮传动构成第一级传动,摆线齿轮行星传动构成第二级传动。RV减速器是一款刚度最高、振动最低的机器人用减速器,能够提高机器人工作时的动态特性,减小传动回差,而且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传动比范围大、承载能力大、运动精度高、传动效率高等优点。
RV减速器广泛应用在机器人、数控机床行业,传统设计全由设计人员手工完成,但在性能更好、使用更可靠方便、成本更低、体积或质量更小的指标要求下,希望能从一系列可行的设计方案中精选最优,传统的设计方法做不到,因而有必要采用优化方法来确定其设计参数。
RV减速器优化设计要解决的问题,与其使用场合的具体要求有关。在保证传动能力的条件下要求齿轮传动及针摆传动体积最小或质量最小;在要求较高时,需要优选齿轮的几何参数使齿轮副具有形成油膜的最佳条件;优化齿轮传动的惯性质量分配,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振动和噪声,以及传动功率最大和工作寿命最长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RV减速器,其优化设计具有各自的特点,设计变量一般选择齿轮传动的基本几何参数或性能参数,如齿数、模数、齿宽系数、传动比、螺旋角、变位系数和中心距等。
根据优化目标的不同,RV减速器设计可以有多种最优化方案,本文讨论的是在满足齿轮传动强度、刚度和寿命条件下,使RV减速器转矩最大、体积最小或质量最小。
基于RV减速器的机器人抓握机械手工况条件,8小时工作,正反转,轻载平稳,空载起动,室内工作,使用寿命5年,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中心单件生产,机器人机械手转矩T3=20 N·m,转速n3=5rpm,为优化设计对象,要求在保证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条件下,获得转矩最大、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传动装置。应用MATLAB软件优化工具箱对电机转矩做最大值优化,即应用fmincon函数对电机转矩的倒数求最小值优化,优化的目的是求出在转矩最大的情况下,齿轮传动体积最小,实际上就是求齿轮齿数的取值。因此以转矩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1 目标函数
①工作载荷计算功率P3。
因为T3=9550*P3′/n3 ,代入得20=9550*P3′/5,所以P3′=0.01kW,把P3′打上机器工作载荷系数K=1.5,得
P3=P3′*K=0.01*1.5=0.015kW
②应用针摆传动效率η2=97%,计算第二级针摆传动功率P2,得
P2=P3/η2=0.015/0.97=0.016kW
③应用渐开线齿轮传动效率η1=95%,计算第一级齿轮传动功率P1,得
P1=P2/η1=0.016/0.95=0.017kW
④应用电机传动效率η=99%,计算电机功率P,得
P= P1/η=0.017/0.99=0.018 kW
⑤计算电机转矩。
因为RV减速器总传动比为i=-Z2/Z1*Zb,则电机转速为n=i*n3=5*(-Z2/Z1*Zb),
所以电机转矩为T=9550*P/n=(9550*0.018)/(5*((Z2/Z1)*Zb))N·m
对于第二级针摆传动,设计采用一齿差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因此针齿齿数Zb必须为偶数,Zb用数学表达式来表达,即Zb=2*k,而10≤k≤50,则电机转矩表达式为
T=(9550*0.018)/(5*((Z2/Z1)*(2*k)))N·m。
所以,电机转矩表达式有3个变量Z1、Z2、k,即X=[x1,x2,x3]T=[Z1,Z2,k]T,表达式变为T=(9550*0.018)/(5*((x(2)/x(1))*(2*x(3))))。
机械手的工作要求是转矩足够大,而MATLAB软件的fmincon函数只能进行最小值优化,所以对电机转矩求倒数,对电机转矩的倒数作最小值优化,即
1/T=(5*((x(2)/x(1))*(2*x(3))))/(9550*0.018),
所以在MATLAB中,目标函数f(x)=(5*((x(2)/x(1))*(2*x(3))))/(9550*0.018)。
2 非线性约束条件
①非线性约束条件1。
根据机器人抓握机械手工况条件、载荷条件,可以判定齿轮几何尺寸不大,模数较小,初定为0.5或1mm;转矩也不大,约为20N·m,电机转矩理论上应该可以控制在1 N·m以内,即T=(9550*0.018)/(5*((x(2)/x(1))*(2*x(3))))≤1,则
1/T=(5*((x(2)/x(1))*(2*x(3))))/(9550*0.018)≥1
所以1-(5*((x(2)/x(1))*(2*x(3))))/(9550*0.018)≤0构成非线性约束条件1。
②非线性约束条件2、非线性约束条件3。
RV减速器对总传动比有范围要求,140≤i≤180,即
140≤((x(2)/x(1))*2*x(3))≤180,展成两个表达式,即
140-((x(2)/x(1))*2*x(3))≤0,((x(2)/x(1))*2*x(3))-180≤0,整理后140-(x(2)/x(1))*2*x(3)≤0及(x(2)/x(1))*2*x(3)-180≤0构成非线性约束条件2、3。
综上,非线性约束条件共3个,
1-(5*((x(2)/x(1))*(2*x(3))))/(9550*0.018)≤0
140- (x(2)/x(1))*2*x(3)≤0
(x(2)/x(1))*2*x(3)-180≤0
3 线性约束条件
①线性约束条件1、线性约束条件2。
为使RV减速器偏心轴轴承与摆线轮之间的作用力不至过大,渐开线齿轮传动中心距a应是针齿基圆半径R的0.35~0.65倍,这个可归为结构尺寸条件。
因为要设计出在转矩最大前提下,体积最小质量最轻的RV减速器,必须使齿轮传动的中心距最小,RV减速器的结构紧凑,所以初定针齿基圆半径R=(30~40)mm,所以
a=(0.35~0.65)*R=(0.35~0.65)*(30~40)=(10.5~26)mm,取整后11≤a≤26。因为
a=1/2*m*(Z2+Z1),因为模数越小,齿轮的几何尺寸就越小,所以模数取0.5,则
a=1/2*0.5*(Z2+Z1)=0.25*(Z2+Z1),所以11≤0.25*(Z2+Z1)≤26,即
11≤0.25*(x(2)+x(1))≤26,展成两个表达式,
-0.25*x(1)-0.25*x(2)≤11及0.25*x(1)+0.25*x(2)≤26构成线性约束条件1、2。
②线性约束条件3、线性约束条件4。
为使第二级摆线针轮行星传动部分输入转矩不至过大,第一级渐开线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必须控制为i≥1.5,但单级齿轮传动比又不宜大于5,所以1.5≤Z2/Z1≤5,即
1.5≤x(2)/x(1)≤5,展成两个表达式,
1.5*x(1)-x(2)≤0及-5*x(1)+x(2)≤0构成线性约束条件3、4。
③线性约束条件5、6、7。
小齿轮齿数的取值范围8≤Z1≤20,展成两个表达式,-Z1≤-8,Z1≤20,即
-x(1)≤-8及x(1)≤20构成线性约束条件5、6。
大齿轮齿数的取值范围Z2≤100,即x(2)≤100构成线性约束条件7。
④线性约束条件8、9。
因为Zb必须为偶数,所以Zb用数学表达式来表达,即Zb=2*k,10≤k≤50,展成两个表达式,-k≤-10,k≤50,即-x(3)≤-10及x(3)≤50构成线性约束条件8、9。
把9个线性约束条件写矩阵表达式,即
-0.25 * x(1)- 0.25 * x(2) ≤-11
0.25 * x(1)+ 0.25 * x(2) ≤26
1.5 * x(1)- x(2) ≤0
-5 * x(1)+ x(2) ≤0
-x(1) ≤-8
x(1) ≤20
x(2) ≤100
-x(3)≤-10
x(3) ≤50
4 MATLAB编程
把上述计算过程编写成MATLAB程序,应用MATLAB软件优化工具箱对电机转矩做最大值优化,即应用fmincon函数对电机转矩的倒数求最小值优化,优化的目的是求出在转矩最大的情况下,RV减速器中心距最小,实际上就是求齿轮齿数的取值。
该数学模型为3个设计变量、12个约束条件的多元函数最小值问题,采用MATLAB软件优化工具箱求解最优结果,进行非线性有约束多元函数最小值计算,命令函数为fmincon,主程序如图1,非线性约束条件如图2,程序运行结果如图3。
程序经过6次迭代计算,MATLAB计算优化结果:
Z1 =9.7009,Z2=34.8305,k=19.4962,1/T=4.0721,
即T=0.24 N·m。
5 数据优化处理
因为齿数一定为整数,所以取Z1=10,Z2=36,i1=36/9=4。
又因为Z1<17,齿轮会产生根切现象,但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又必须控制,所以略加大齿数,采用变位齿轮,取Z1=12,所以Z2=i1*Z1=4*12=48。
因为齿轮模数m=0.5mm,所以齿轮传动中心距a=0.5*m*(Z2+Z1)=0.5*0.5*(48+12)=15mm,满足初定的齿轮传动中心距取值范围11~26mm。
用优化处理的参数计算电机转矩的最大值T=0.24 N·m。
6 比较与结论
RV减速器齿轮传动原设计电机转矩为0.2N·m,中心距为20mm,经过MATLAB软件优化工具箱优化处理,电机转矩增至0.24N·m,中心距降为15mm,满足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条件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条件,在保证传动能力的前提下减速器体积减少了约30%,效能非常可观。
参考文献:
[1]郑宝乾.ZD型减速器整体结构有限元模态分析[J].煤炭技术,2010,12(18).
[2]席平原.应用MATLAB工具箱实现机械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3,19(3):40-42.
特别是在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规划之后,更是将机器人产业提升到新的高度。规划指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对此,业内分析,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利好,获得黄金发展周期。
为推进陕西省“两化融合”进程和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升陕西省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成立于西安交通大学,并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的优势,开展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尖端团队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
目前,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拥有约41台(套)实验用仪器设备,总价值约2000万元。实验室还拥有固定人员35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占比为54.3%;博士学位26人,占比为74.3%,长江学者1名。如今,实验室已形成了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为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江学者梅雪松教授为实验室主任,武通海教授、王飞副教授为实验室副主任,以及吕毅教授、冯祖仁教授、徐光华教授、陈花玲教授、张小栋教授、王朝晖教授、贾书海教授、徐海波教授、姜歌东教授、李兵教授等为学术带头人的专业团队,致力于机械工程、自动控制等领域的研究。
多年来,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目前拥有在读博士研究生32名、硕士研究生63名;近5年来其培养出博士研究生26名、硕士研究生120余名,为我国机器人产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梅雪松教授介绍,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主要为了解决机器人在符合陕西省行业特点的开发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陕西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引导,实现关键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我们的目的就是将实验室建成国内知名的具备原创能力的研发基地及机器人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梅雪松教授说道。
目前,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要涉及机器人智能运动控制理论与自主决策、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失效机理与评价、多信息融合的机器人智能感知与人机交互及机器人仿生学研究与机构创新设计四个方向的研究。
在机器人智能运动控制理论与自主决策方面,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机器学习理论与实现;机器人运动控制参数的智能优化与自适应调整;机器人运动路径规划与行为自主决策及工业机器人多种作业的智能末端执行器作业一体化系统原理。在这一方面,实验室提出了典型机器人智能运动控制理论与自主决策方法,开发机器人智能化实际应用技术,最终实现集成机、电、液、气、光等多种接口的智能末端执行器结构设计及智能末端执行器的作业规划与控制技术。
在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失效机理与评价方面,实验室主要研究机器人减速器失效机理研究;工业机器人执行部运动精度的检测与评价;高精度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性能检测与评价及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与性能评价。在这一方面,实验室设计出了优化与协同制造出高精度、长寿命、大刚度的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开发出了总线和码盘协议兼容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高速高精度工业机器人专用伺服控制系统。
在多信息融合的机器人智能感知与人机交互方面,实验室主要研究多传感信息融合的机器视觉与感知技术;人一机器人交互理论研究与应用及基于多源生物信号的机电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宴验室将通过研究多传感器感知技术,生机电协同控制与动态补偿技术,实现人机运动的动态协同,初步实现基于脑机接口的服务机器人原型样机,如:上肢和下肢康复机器人、助老伴行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及超微创手术机器人、ICU重症护理机器人产品。
而在机器人仿生学研究与机构创新设计方面,实验室主要研究行走机理与动物视觉的仿生实现理论与方法;机器人运动机构创新设计及机器人仿生驱动与实现。在这一方面。实验室开发了基于柔性智能材料驱动的机器人,爬行软体机器人系统。在这一领域,实验室通过研究软体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非线性建模及分析方法,形成了“材料-结构-运动-传感”一体化的软体机器人设计方法。
专注、专业,机器人领域显身手
凭借着专业的科研团队及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的优势,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在机器人基础科学与共性技术上,实验室完成了介电弹性体材料的研究、石墨烯智能机器人光致驱动效应、石墨烯智能机器人的仿生应用研究、关于智能感知的研究、脑机接口技术研究、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机器人在线测试研究、机器结构设计理论研究、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研究。关于介电弹性体材料DE的介电特性研究,实验室主要围绕DE材料的介电性能展开了基础性研究,研究了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电导率等因素对该材料介电特性的影响规律;在石墨烯智能机器人光致驱动效应的研究上,实验室设计了聚合物双层微致动器结构,实现光致驱动器。研究了石墨烯智能机器人光致驱动机理及驱动性能,建立了光-机-电-力耦合驱动模型;在石墨烯智能机器人的仿生应用研究上,实验室开发了光致驱动的仿生鱼平台;关于智能感知的研究,实验室面向复杂环境的视觉应用的多目标检测、识别及追踪以及立体匹配的计算模型方面获得了一批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实验室采用视觉芯片技术,解决视觉、视频和图像分析处理中所面临的并行计算依赖和存储效率限制等难题;在脑机接口技术研究上,实验室提出了基于牛顿环的稳态振荡运动刺激范式,构建了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提取算法。还提出了相应的头皮脑电信号噪声去除、微弱癫痫波检测以及癫痫发作先兆捕捉方法。并构建运动想象控制小球运动的脑机接口实验范式;在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上,实验室开发了可用于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开放式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在机器人在线测试技术研究,实验室开发了机器人综合动态特性在线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可实现西门子、NUM、海德汉等机器人数控系统运动过程中各轴位置、速度、电流信号的在线实时测量,可用于机器人末端误差溯源与分离、伺服优化、装配情况评估等;在机器结构设计理论研究上,实验室利用二维内力流建模方法分析了平板结构中内力涡流的形成与传递规律,并对载荷传递路径的数值构造原理进行论证。总结归纳了承力生物体的典型结构特征,基于等应力定律提出了仿生优化设计方法,并应用于仿生机器人的优化再设计当中;在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研究上,实验室研究了谐波减速器关键零件柔轮的变形与应力分布,传动误差和摩擦信息提取方法:研制开发了用于系列谐波减速器性能测试试验台的测试系统。
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上,实验室研究出了基于工业机器人的纤维铺放系统,固体火箭发动机绝热层自动粘贴机器人技术,基于自动机械手的汽车旁通阀自动装配线设计单腿跳跃机器人、关节式机械手、并联机器人及巡检机器人。关于基于工业机器人的纤维铺放系统,实验室研制了7自由度机器人式纤维铺放系统;提出紫外光/电子束原位固化,提高制造效率30%;无需热压罐、降低制造成本15%,降低能耗60%,电子束固化微波强化复合材料层间强度,层间剪切强度提高15%;实验室研制的自动粘贴机器人能完成各种尺寸型号的固体火箭内壁绝热层的粘贴,不仅能够完成粘贴的任务,而且对粘贴工艺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实验室进行的单腿跳跃机器人、关节式机械手、并联机器人等设计与开发,完成了系统的自行设计、制造以及组装,实现了系统位姿或位珞的运动控制;实验室研制的本巡检机器人,可运用于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巡检。
在服务机器人应用领域,实验室成功研发了智能轮椅、基于脑机接口的康复机器人、脑控假肢、基于运动想象的机械手控制、外骨骼机器人、助老伴行机器人、无人机飞控系统平台及手术机器人。智能轮椅是基于SSVEP和P300的智能轮椅控制导航系统的开发,实现脑电信号对轮椅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的精确控制。同时,实验室研发的智能轮椅实现了基于SSVEP和P300的智能轮椅控制导航系统;基于脑机接口的康复机器人是针对生物运动视觉刺激诱发的混合BcI康复训练技术展开研究,深入探讨并研究及试验构建了各种视觉刺激脑机接口新范式设计;脑控假肢是基于PC的BCI驱动的神经义肢手驱动控制系统,开发出的基于E-MOTIVE便携脑电采集系统的智能脑控假肢系统;通过开展脑肌多源信息的运动意图、位姿感知认知、交互控制和生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实验室研发出了外骨骼机器人。
面对未来,创新不止
201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校长和郑南宁院士的支持下,西安交通大学的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成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这使实验室成为陕西在机器人领域最权威的研发机构。但实验室主任梅雪松教授却表示:“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们并不会因此而止步。我们未来的目标是,2020年成为省级示范单位,2025年成为国内领先的创新研究中心。”
关键词:热成型;工艺;设备
1. 压机生产线描述
1.1 生产线内容
1.1.1 整体简介
压机生产线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台料片拆垛装置,附带2个料架,使用1台Destacker进行拆垛、打标记、传送料片进入加热炉,高温加热炉,1台给压机上料的SpeedFeeder,1套换模系统,使用2个平台进行快速、节省空间的操作,1台带有高速蓄能系统的液压机,1台下料的SpeedFeeder,1条成形零件的退出传送带,热成形模具水冷却的监控模块和管道系统,料片/零件温度测量系统,带有2台高温热成像仪,控制系统(Siemens),带有1个主控制面板对整条生产线进行控制。
1.1.2 料片信息
系统能够处理大范围的汽车车身零件的料片,尺寸如下:
最大料片尺寸:L=1500mm × W=2000mm 最小料片尺寸:L=300mm × W=265mm
料片厚度:0.8 – 2.5mm 最大重量:28 kg (1张、2张或4张料片)
最大料片堆垛高度:500mm 材料:Mn22B5(无镀层)和22MnB5-AlSi (有镀层)
1.2 冲压设备
1.2.1 整体简介
在机架上方的中心部分,使用厚板作为滑块油缸的安装基座。机架的下部安放液压垫和台面。滑块的导向是通过机架中的四个淬火钢制导向装置来实现的。机架的上、下部分都装有起吊装置。滑块运行是由双动油缸控制的。
1.2.2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安装在机座的上方后部,并拥有先进的设计。多路液压系统是参照DIN标准制造。插装阀提供一个特快速、可靠、无冲击的液压系统。通过使用多路结构,管道工作的数量被保持在一个最小数量。系统能够做到基本无泄漏,而且液压元件便于调整和维护。低噪音运行的轴向柱塞泵驱动整个液压系统。每个泵配备了电驱动调节设备和比例控制压力和流量调节单元。压力和流量可以独立控制调节。通过一个比例流量阀,压机控制系统可以对每个油缸进行个别调节。
1.3 自动化设备
1.3.1 上料
使用铲车将料片放入料架中。复位安全围栏后,Feeder就开始拆垛料片了。当一个料架清空后,Feeder会自动转向另一个料架进行工作。抓好的料片会被打钢印和进行双料片检测。如果被检测到有双料,此料片就会被堆放在打钢印和炉口间的区域。正常的料片会放在传送皮带上传送至炉内。
1.3.2 出料
一个输出传送皮带用来传送成型料片。这个传送带有一个带滚轮的刚架,易于传送。传送带尾部装有一个操作盒。这个盒子包括一个急停按钮和一个选择模式开关。位于出料位置的传感器系统用来检测传送带上是否清空才能进行卸料。另一个传感器系统用来检测输出尾部是否有料片。如果任意一个传感器检测到有料片,整线将会自动停止直至传感器检测到无料。
1.4 加热设备
1.4.1 描述
加热平面料片的高温加热炉的加热范围大致从20℃至930℃。在没有保护气氛的情况下,最大加热温度可达980℃。可以通过可选的ENDO气体发生器与安全设备获得高效的保护气氛。加热炉可选用A)天然气加空气或B)甲醇-氮气喷射系统之一。高质量的辊轮输送系统将料片传送通过加热炉膛直至炉外的对。加热炉的加热段长度为24米,炉膛宽度2.3米,可以加热1个、2个B柱,或并排4个零件。这种料片的布置方案在随后的文中称为一“批”。
2. 工艺要点
2.1 拆垛装置
在拆垛装置所需要的一些特殊工艺要求有:
1. 实现高速全自动换模,即要求有两台料片堆垛装置,一台用于生产时,一台可用于人工装载料片。
2. Destacker运载料片采用真空发生器装置,采用吸盘形式,真空度是考核最关键标准,整个系统对于真空度有严格监测,严格防止料片没有吸牢,吸盘损坏,机械手损坏等情况发生。
2.2 加热装置
在加热装置所需要的一些特殊工艺要求有:
1. 加热炉设备在断电模式下,要立刻进入后备电源保护模式,滚轮处于运转阶段,但是其他设备处于断电模式。因为突然断电对于滚轮和加热元件有致命损伤,所以备用方案尤为重要。
2. 加热设备需要密封性优良,且高温加热需要恒温恒定,在小范围内波动。这就需要加热辐射管燃烧次序上的选择排列;同时保护气氛(95%氮气+5%天燃气)的充入可以使炉内无氧气或者多余少量氧气的燃烧消耗。炉内没有氧气就意味着料片上面没有氧化皮,保证零件质量。
3. 对采用finger形式,对已经加热到930℃的料片进行快速对中定位,采用Festo的气动伺服气缸系统控制。
2.3 压机装置
1. 滑块的迅速下滑,成形,回程是压机要素,采用PCH技术可以达到800mm/s是国际领先水平。
2. 对于模具内的料片成形,可选择的cushion中垫可以达到完美的成形效果。
3. 压机冷却速度要求高,一般冷却时间约6s。提高SPM故需要PCH技术支持。
4. 整个液压系统采用伺服阀,比例阀控制,都是采用国际知名品牌力士乐Rexroth或者MOOG。所以精确的液压控制和位置反馈使得液压系统快速,准确,稳定。
2.4 Feeder装置
1. 采用三轴即X轴(横向)Y轴(纵向)Z轴(上下方向)机械手伺服系统控制,达到快速,准确定位的要求。从而满足料片能够迅速进入压机进行冷却和准确抓料的要求。
2. Load Feeder和Unload Feeder采用耦合同步方式,目的是防止两机械手碰撞出错。
2.5 水冷机装置
机器人竞赛
机器人竞赛是一项很好的科技创新活动,形式繁多,内容丰富。设计方案的开放性,也为学生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参赛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同一个项目,通过比赛,激发其对机器人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机器人新科技,为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1999年,在RoboCup国际委员的支持和授权下,首届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在中国重庆举办,目前是中国机器人最具影响力的赛事,比赛共设立12类65项赛事。机器人竞赛种类多、规模大、水平高,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未来伙伴”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暨国际机器人灭火比赛中国赛区选拔赛),是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单位主办的一项全国性赛事。大赛包含机器人救火大赛、机器人足球比赛、机器人创新大赛、机器人搜救大赛、机器人擂台赛和机器人舞蹈戏剧大赛等6个主题项目。其中机器人救火大赛是国际赛制机器人灭火比赛(暨国际机器人灭火比赛中国赛区选拔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由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竞赛分竞速赛与创意赛两类比赛。自2006年首次举办以来,“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
机器人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机器人竞赛、创新实践是一项很好的科技创新活动,机器人的趣味性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同时将创新实践、竞赛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研究。“机器人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以参加2012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的医疗与服务机器人组的项目为例,在比赛初期确定人员,将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竞赛小组,研究竞赛规则、制定项目方案、机器人结构设计、电路设计、程序调试,学生分工合作,过程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团结协作。这种在探索中学习的过程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实现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本文以一种医疗与服务机器人设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按照以下六个教学步骤进行:
1.项目的申请
本学院主要参加了医疗服务机器人、机器人游中国、擂台等机器人项目,学生可以针对感兴趣的比赛项目,或者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申报项目,填写申请书。教师针对学生申报的项目,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选择项目规模和难度适中的项目。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在今后几年内老龄人口数量将会呈上升趋势,老龄化将更加严重。老龄化使社会的劳动力减少,一些老年人不仅不能参加劳动,而且有的甚至失去了自理能力,需要人照顾,这就增加了他们的子女以及社会的负担。年轻人为了工作日益繁忙,在目前服务行业工作者稀缺的背景下,在医院时不时会有行动不便的病人需要护士和家人的搀扶。而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行动不便的病人寸步难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摔倒受伤。所以笔者建议学生选择参加医疗与服务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赛项,设计一种医疗服务机器人更好的服务病人。
2.项目团队的建立
建立学生团队,营造互相竞争、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携手合作,弥补相互间的不足,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做到共同进步。同时,团队的学生分工明确,每人负责项目的某一部分,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项目中,整个项目的完成,离不开每一个学生,学生为使项目不会因为自己负责的部分没有完成而主动学习,主动查资料,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团队的建立,应考虑学生的专业,年纪,特长等因素。教师确定一名队长,根据项目的特点,队长可以自己招学生,实现学生管理学生。参加医疗与服务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赛项,笔者选择了5名学生,队长由09级的一名学生担任,该生组织能力比较强,专业能力也比较脱出,由他负责整个项目的进展,汇报工作。其他学生分别是1名2009级的,2名2010级的,1名2011级的,专业分别是自动化、测控、电气。
3.项目任务、计划的制定
团队负责人制定机器人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智能仪器。本次设计的医疗服务机器人由小组讨论决定,医疗服务机器人外形像轮椅,病人能够独自驾驶去化验室拿取报告,去门诊找医生复诊,降低护士工作量及病人家属的负担。为使医疗服务机器人更好的服务病人,该团队为机器人设置了两种模式:座椅模式和病床模式,免去了病人就诊、休息时需要被移动到病床上的麻烦。机器人将现场键盘控制和远程控制相结合,实现护士对病人的远程监护,机器人在前进过程中,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就会立刻停下,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同时机器人配备了机械手,可以帮助病人取物品,最大程度帮助病人。根据团队中学生的专业、特长等分配任务,负责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的学生需要画图纸、电焊等来完成机器人结构的设计、机械手的设计;电路设计的学生制作包括单片机电路、电源稳压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红外避障电路、键盘输入电路;测控专业的学生负责电路的测试、场地的制作等工作;程序编写的学生,完成程序的设计、调试;控制界面的设计由另外一个学生负责,主要是VB编写上位机、WIFI摄像头的调试、蓝牙通信的调试。根据机器人项目的特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适当地作一些调整。根据项目完成的时间确定工作步骤,进行时间分配。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才能执行。
4.项目制作
学生自己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基于机器人项目的作品成果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实物模型、演讲稿、论文等。通过展示作品成果,可反映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掌握的技能。本次设计的医疗服务机器人成果包括机器人模型一个、机器人设计与使用说明书一份、演讲稿一份。在本项目比赛结束后,指导学生按照他们设计的医疗服务机器人撰写论文、申请专利。
5.项目检查评估
整个项目检查评估采用答辩的形式向教师汇报,首先由队长对整个项目进行汇报总结,再由队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进行汇报和自我评估,并且对设计的医疗服务机器人进行展示,教师根据团队成员的表现、研究成果表述和作品的展示进行检查,为到现场比赛作准备。针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6.项目资料归档或应用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项目结束后,教师监督学生将项目工作资料整理归档,材料包括项目申报书、进度表、机器人机械结构图、程序设计流程、机器人控制程序、项目结项书、项目报告讲义等。
机器人项目教学的成果
机器人创新实践是一个综合性、高难度的科技制作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提出有创意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元件,设计、焊接电路,编程、测试程序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将学生的兴趣应用到教师的科研中,使学生们热爱科技,投身科技,在学校形成良好的科技学术气氛。本校参加机器人竞赛源于2010年,当时参赛的赛事为“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江苏省机器人大赛、“未来伙伴”杯机器人竞赛,并因此开设了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创新实践与竞赛等公共选修课;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制实施办法》,针对项目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学生能在项目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能保证创新实验室项目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效果显著,本校代表队在2012年第七届“飞思卡尔”杯华东赛区比赛中,获得摄像头组第一名,晋级参加全国决赛的队伍,获得全国摄像头组特等奖。2012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获得3项季军,2010年“未来伙伴杯”获得灭火比赛冠军,受邀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国际机器人灭火比赛。
关键词:机器人竞赛;创新实践;项目教学法
作者简介:毛丽民(1981-),男,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刘叔军(1962-),男,黑龙江宝清人,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常熟 2155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27331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BK201026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48-03
在国外院校,学生本科阶段就开设了机器人启蒙课程,使学生对机器人能够有普遍地了解,研究生阶段开设关于机器人的更深层次的课程,而国内高校本科阶段开设机器人课程的相对较少。
机器人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机器人教学在学习上充分渗透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而且机器人教学实践性非常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高校要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以机器人竞赛、创新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研究,对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项目教学方法
“给你55分钟,你可以造一座桥吗?”这是德国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在“德国及欧美国家素质教育报告演示会”上介绍“项目教学法”的一个实例。首先由学生或教师在现实中选取一个“造一座桥”的项目,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接着正式实施项目——利用一种被称为“造就一代工程师伟业”的“慧鱼”模型拼装桥梁;然后演示项目结果,由学生阐述设计思想和构造机理;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以机器人竞赛、创新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研究,就是要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机器人的创新实践中,把各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将机器人的项目分解成多个明确的目标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独立完成相应的任务,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践探索出一种能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机器人教学模式。在实施“机器人竞赛、创新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时,重视机器人项目的选择、机器人具体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与总结、充分利用创新实验室的现有资源并使之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这是搞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二、机器人竞赛
机器人竞赛是一项很好的科技创新活动,形式繁多,内容丰富。设计方案的开放性,也为学生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参赛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同一个项目,通过比赛,激发其对机器人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机器人新科技,为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 公开赛:1999年,在RoboCup 国际委员的支持和授权下,首届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 公开赛在中国重庆举办,目前是中国机器人最具影响力的赛事,比赛共设立12类65项赛事。机器人竞赛种类多、规模大、水平高,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未来伙伴”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暨国际机器人灭火比赛中国赛区选拔赛),是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单位主办的一项全国性赛事。大赛包含机器人救火大赛、机器人足球比赛、机器人创新大赛、机器人搜救大赛、机器人擂台赛和机器人舞蹈戏剧大赛等6个主题项目。其中机器人救火大赛是国际赛制机器人灭火比赛(暨国际机器人灭火比赛中国赛区选拔赛)。
“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由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竞赛分竞速赛与创意赛两类比赛。自2006年首次举办以来,“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
三、机器人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机器人竞赛、创新实践是一项很好的科技创新活动,机器人的趣味性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同时将创新实践、竞赛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研究。
“机器人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本文以参加2012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 公开赛的医疗与服务机器人组的项目为例,在比赛初期确定人员,将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竞赛小组,研究竞赛规则、制定项目方案、机器人结构设计、电路设计、程序调试,学生分工合作,过程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团结协作。这种在探索中学习的过程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实现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本文以一种医疗与服务机器人设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按照以下六个教学步骤进行:
1.项目的申请
根据学院参加机器人竞赛的实际情况,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机器人比赛。本学院主要参加了医疗服务机器人、机器人游中国、擂台等机器人项目,学生可以针对感兴趣的比赛项目,或者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申报项目,填写申请书。教师针对学生申报的项目,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选择项目规模和难度适中的项目。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在今后几年内老龄人口数量将会呈上升趋势,老龄化将更加严重。老龄化使社会的劳动力减少,一些老年人不仅不能参加劳动,而且有的甚至失去了自理能力,需要人照顾,这就增加了他们的子女以及社会的负担。年轻人为了工作日益繁忙,在目前服务行业工作者稀缺的背景下,在医院时不时会有行动不便的病人需要护士和家人的搀扶。而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行动不便的病人寸步难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摔倒受伤。所以笔者建议学生选择参加医疗与服务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赛项,设计一种医疗服务机器人更好的服务病人。
2.项目团队的建立
建立学生团队,营造互相竞争、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携手合作,弥补相互间的不足,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做到共同进步。同时,团队的学生分工明确,每人负责项目的某一部分,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项目中,整个项目的完成,离不开每一个学生,学生为使项目不会因为自己负责的部分没有完成而主动学习,主动查资料,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团队的建立,应考虑学生的专业,年纪,特长等因素。教师确定一名队长,根据项目的特点,队长可以自己招学生,实现学生管理学生。
参加医疗与服务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赛项,笔者选择了5名学生,队长由09级的一名学生担任,该生组织能力比较强,专业能力也比较脱出,由他负责整个项目的进展,汇报工作。其他学生分别是1名2009级的,2名2010级的,1名2011级的,专业分别是自动化、测控、电气。
3.项目任务、计划的制定
团队负责人制定机器人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智能仪器。本次设计的医疗服务机器人由小组讨论决定,医疗服务机器人外形像轮椅,病人能够独自驾驶去化验室拿取报告,去门诊找医生复诊,降低护士工作量及病人家属的负担。为使医疗服务机器人更好的服务病人,该团队为机器人设置了两种模式:座椅模式和病床模式,免去了病人就诊、休息时需要被移动到病床上的麻烦。机器人将现场键盘控制和远程控制相结合,实现护士对病人的远程监护,机器人在前进过程中,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就会立刻停下,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同时机器人配备了机械手,可以帮助病人取物品,最大程度帮助病人。
根据团队中学生的专业、特长等分配任务,负责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的学生需要画图纸、电焊等来完成机器人结构的设计、机械手的设计;电路设计的学生制作包括单片机电路、电源稳压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红外避障电路、键盘输入电路;测控专业的学生负责电路的测试、场地的制作等工作;程序编写的学生,完成程序的设计、调试;控制界面的设计由另外一个学生负责,主要是VB编写上位机、WIFI摄像头的调试、蓝牙通信的调试。
根据机器人项目的特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适当地作一些调整。根据项目完成的时间确定工作步骤,进行时间分配。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才能执行。
4.项目制作
学生自己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基于机器人项目的作品成果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实物模型、演讲稿、论文等。通过展示作品成果,可反映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掌握的技能。本次设计的医疗服务机器人成果包括机器人模型一个、机器人设计与使用说明书一份、演讲稿一份。在本项目比赛结束后,指导学生按照他们设计的医疗服务机器人撰写论文、申请专利。
5.项目检查评估
整个项目检查评估采用答辩的形式向教师汇报,首先由队长对整个项目进行汇报总结,再由队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进行汇报和自我评估,并且对设计的医疗服务机器人进行展示,教师根据团队成员的表现、研究成果表述和作品的展示进行检查,为到现场比赛作准备。
针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6.项目资料归档或应用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项目结束后,教师监督学生将项目工作资料整理归档,材料包括项目申报书、进度表、机器人机械结构图、程序设计流程、机器人控制程序、项目结项书、项目报告讲义等。
四、机器人项目教学的成果
机器人创新实践是一个综合性、高难度的科技制作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提出有创意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元件,设计、焊接电路,编程、测试程序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将学生的兴趣应用到教师的科研中,使学生们热爱科技,投身科技,在学校形成良好的科技学术气氛。
本校参加机器人竞赛源于2010年,当时参赛的赛事为“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江苏省机器人大赛、“未来伙伴”杯机器人竞赛,并因此开设了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创新实践与竞赛等公共选修课;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制实施办法》,针对项目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学生能在项目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能保证创新实验室项目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效果显著,本校代表队在2012年第七届“飞思卡尔”杯华东赛区比赛中,获得摄像头组第一名,晋级参加全国决赛的队伍,获得全国摄像头组特等奖。2012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获得3项季军,2010年“未来伙伴杯”获得灭火比赛冠军,受邀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国际机器人灭火比赛。
五、结论
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以其高度的实践性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实践教学。本校自动化学院机器人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促进了学院各学科综合发展,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使学生对机器人相关课程融会贯通,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和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推动了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战强,闫彩霞.机器人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0,(3):144-146.
[2]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BL)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3]王旭仁,何花,等.深入完善“智能机器人”实践课程体系促进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1):116-118.
关键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理论力学;卓越工程师
作者简介:刘学武(1974-),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机械学院,副教授;代玉强(1978-),男,山东潍坊人,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机械学院,副教授。(辽宁 大连 116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连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项目编号:MS20122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33-02
“理论力学”是高等院校工科必修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机械设计原理及过程机械”等主干课程的基础内容。[1]对于大连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讲授的“理论力学”有别于其他专业,称之为“理论力学C”,在授课内容、授课侧重点、授课方式及学时方面,与其他专业有明显区别。通过近几届的教学改革,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有了较大变化,使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改变,特别是最近几年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适应其培养计划与目标,“理论力学”教学方式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进。特别是要根据“理论力学”课程逻辑性、应用性强的特点,结合本专业对化工设备、成套装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这就需要授课讲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仍需探索与研究。
一、“理论力学”教改重要性
“理论力学”的发展已经有多年,内容体系比较成熟,传统的静力学、运动学及动力学是经典的三部分授课内容,其理论性、逻辑性和系统性都很好。同时,各个高校不同专业的授课内容也极为接近,基础知识、理论框架及结构体系都相似。这样的教学布置优点在于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缺点在于无法体现出专业特色。特别是教材中的例题、习题都是抽象化后的力学模型,缺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相关的工程例子,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迷糊,难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各高校对众多课程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大量的限选课、选修课,但总学时并没有变化,因此很多主干课程的学时相应就被压缩。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理论力学”课时减少,且学生课后用于该课程的学习时间也大为减少,同时,“理论力学”课程内容也有不足,比如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比较重视经典规律与内容,忽视近现代取得的成果;重视计算过程、轻视力学模型的建立,极少考虑与实际工程的差别。在教学方法上,由于“理论力学”内容多、学时少,普遍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很少有学生直接参与。这些不足,就使学生知识积累和解决问题能力相互脱节,达不到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的。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工程素养的“卓越工程师”型人才,有必要对“理论力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完善。
二、“理论力学”教学改革内容与措施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内容,主要思路是强化基础知识、重点阐述基本概念与定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实践环节,大量增加有本专业工程背景的例子,所讲授的例题、习题尽量与本专业的工程实际相结合。同时要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培养要求,以及授课教师在以往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和他人的教学改革成果,[2-6]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理论力学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几点内容与措施。
1.更新传统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板书形式,内容过于单一,无法形象表示出“理论力学”研究对象的特点,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是不利的。因此,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引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但如何充分发挥其合理作用仍然值得深思。
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指把教学内容做成幻灯片,还应该包括运动机构的实例演示、动画演示,甚至于一些实验过程都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这对于本专业的“理论力学”教学只有48学时的情况是非常有利的,可节省大量的在黑板上推导一些繁杂公式和求解过程的时间,可使整个课堂的教学重点内容突出,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演示例题、习题所涉及的机械运动,也可以播放一些工程实例,这些都有助于工程概念淡薄的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授课。但要注意,多媒体教学毕竟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要注意其使用的方式、程度,过量的教学信息、频繁的换屏、花哨的布局,反而会降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因此,利用传统的黑板推导一些重要公式和求解过程,仍然是现代教学中不可替代的教学方式,要充分结合板书与多媒体技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教为中心的,授课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为完成教学任务会不自觉地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尤其是目前多媒体技术普遍应用的情况下,授课教师在增加信息量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加快授课速度,这将使很多学生只是表面上对一些概念和定理听懂了、了解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吸收并为自己所用,因此做起习题来还是感觉无处下手、感觉很难、甚至一头雾水,这从测试中就能看出来。
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尊重教学特点,遵循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理论力学”中所包含的科学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能力,从而不断激发出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启发式教学。现代教育要与现代大学生的特点相适应,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事物内部的本质规律,反映在“理论力学”的教学中就是如何具体应用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来解决构件或者机构的受力特点、运动形式及所受外力。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由简入繁、由表及里的考虑问题,使之掌握思考事物内部本质、探求自然规律并能合理利用的能力,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努力并实践。这样,逐步形成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说,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原则。
(2)讨论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讨论式的教学形式也是一种尝试,这是学生合作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主要过程是: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要讨论的授课内容,学生之间、学生和授课教师之间围绕与其相关的问题相互讨论及交流信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要表述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充当教师的角色来引导讨论的进行,这对学生也是极大的挑战,要求他们必须对授课内容有一定的理解。由于本专业上课的人数过多(每学期都在110~120人),往往很难集中在一起进行讨论。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不同时间段分成小班的形式进行讨论,每个小班的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述问题的机会,当然,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该种教学形式,可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能培养其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及概括总结能力。
(3)布置小论文。“理论力学”有很多贯穿前后课程的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做小论文,题目应该有多个,使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小论文成绩可作为期末考试的一部分。对这些布置的内容,在检查的时候,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来讲解团队作小论文时的整体思路,求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式,以及通过小论文学到的知识点。而教师的角色主要起到提示、引领及总结的作用,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方式、掌握知识的关键要点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当然,小论文的选则还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如:与当今重要工程问题相关的例题和习题,用运动合成与分解来分析火箭与卫星分离过程、机械手臂各关节间运动轨迹、运动速度等;增加应用专题内容,如简单刚体型机械手臂的动力学建模与运动方程的推导,简单太空机械手臂运动路径建模与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4)建立学习网站。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本专业的“理论力学”授课网站,通过该网络平台可实现师生间的资源共享。在课程网站上,具有课程介绍、授课内容、重点例题讲解、课件内容、典型习题分析、答疑解惑、心得与讨论及虚拟实验室等几项内容,对这些内容还要及时更新,并尽量做到在线解答问题,能对学生学习、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解答。这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及时听讲,或者思路跟不上的学生,具有极大的意义,相当于开设了第二课堂。
3.构建合理的考核体系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理论力学”考试,改变了以往的单纯靠期末考试取得最终成绩的方式,采用新的多种考核形式,如最终成绩按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成绩之和,二者的权重分别占30%和70%。平时成绩可包括基本的三部分,如果有实验还需要加上实验的成绩:作业成绩,知识点很多,且每次课都布置相关作业,一学期的作业量非常大,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组织3~5次的测验,对静力学、运动学及动力学每部分都要有测验,可放在该部分内容结束的时候,考查学生掌握概念、定律的熟悉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测验,极大督促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提前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不至于把问题都留在期末;课堂讨论表现,这与“讨论式教学”相关,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相应的成绩。上述这些考核方式,可有效督促学生平时就要认真对待理论力学课程,而不是把所有问题都推到期末来解决。
4.引入数学工程软件
由于“理论力学”对数学技巧的要求比较高,有时甚至会使学生颠倒理论和习题、基本原理和技巧的关系,忽视对基本理论的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引入相关的数学工程软件,可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甚至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例如在动力学分析中,运动微分方程是重点内容,但却没有讲授运动微分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大部分问题是在特殊情况下,利用质点系普遍定理进行求解的。因此,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可适当引用Maple数学软件求解微分方程数值解,达到直观分析运动的目的。这种将抽象的微分方程转化为图像显示的授课内容,使学生有一种兴趣感、参与感,直接促进了学生对运动微分方程的理解。Maple 软件在符号(解析)运算方面目前是最优秀的,计算过程中几乎不需要声明变量类型,解决一般的数学问题不需要复杂的编程,且具有自动绘图的功能,在“理论力学”的教学中使用Maple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生动描述力学问题的物理图像,这也是进行教学改革应该思考的问题,比如,利用Maple软件可对傅科摆问题进行演示,在各种初始条件下对傅科摆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求数值解,同时直观地展示出傅科摆在水平面上的相对运动轨迹。在课堂的授课中初步表明,应用该方式对一些特殊问题进行求解,可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时的多少,尽量安排一些利用Maple软件进行分析的题目,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增加难度,作为选学内容。
5.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开设的“理论力学”,和大部分课程相似,存在教学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教学大纲中只讲授理论而无实践性环节。但由于“理论力学”本身包含大量的概念、公理、定律以及相关的力学模型,理论性相比于其他课程来讲是比较强的。对于刚进入大二的学生,难以很好理解抽象的内容,仅仅依靠课堂讲授教学效果较差。
因此,在“理论力学”教学中,各专业可根据总学时的安排,开设几个常规的“理论力学”实验,增加学生对运动机构的认识。在开设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如下几种方式:由任课教师与实验工程师准备,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准备3~5个学生实验,可以是3大部分的单独实验,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实验;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教师提供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场地,再由学生完成实验,可考虑开设1~2个这样的实验;现场教学的形式,利用2~4学时,带领学生参观校内工厂或者相关企业,使学生能观察到传动机构及相关的约束形式。也可以利用flash等软件,做一些动画,模拟实际机构的运动过程,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有意安排播放。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已着手进行实验方面的教学研究,考虑通过网络开展一些虚拟实验,如虚拟摩擦系数测定、虚拟静力学分析、虚拟运动学和虚拟动力学实验。
三、结语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程体系建立等多方面出发,持续进行了多年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程教学的根本,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理论力学”,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教学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总之,教学改革应该秉承“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真正适应“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为最终培养创新型与研究型复合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吴立军,王瑞金.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力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20(2):133-135,154.
[3]邢利英,王新征.工科理论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3):107-109.
[4]康颖安,卿上乐,夏平.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21(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