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

时间:2023-04-01 10:06:40

导语:在电子政务发展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

第1篇

摘要:全球范围内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使得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越发受到重视。针对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对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被各国家政府认为是“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核心工程,成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必然方案,但是,与一般的建设项目相比,电子政务具有高投资、高效率、高风险、营运时间长以及投资完全不可逆等特点。鉴于这些特点,我国许多机构和专家学者都展开了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本文主要目的就是在探究国内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1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情况

1.1各种机构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国内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主要是通过建立网络化政府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使各种及官员行为置于全社会的评价、监督和考核之中。目前许多公司、大学、网络、实验室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战略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有突出研究成果的机构主要是: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公司、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课题组、赛迪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广州时代财富科技公司等等。对机构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有待专家、学者去考证、评估,本文将着重介绍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所以在此就不详细叙述了。

1.2国内专家学者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许多专家、学者根据电子政务自身的特点,基于不同视角,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理论、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研究情况如下:

1.2.1基于多种视角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一个涉及到许多领域的体系,因此,对其研究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视角。从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相关者分析出发,能够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有学者就基于相关者的角度,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360度全面绩效评估体系。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者基于语言属性的视角,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借鉴多属性群决策领域的语言属性理论,将定性指标转换为数值型结论,建立基于语言属性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并定义了电子政务成熟度。基于证据推理对电子绩效评估进行研究是一个较为创新的视角,有研究者就利用改进的证据推理方法把低层次指标属性集成到高层次指标属性,在评估成本和评估精度上寻找平衡,分析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来指导决策。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有人就在这一视角下提出了电子政府绩效评估风险的防范的宏观和微观措施并提出了构建政府电子化服务绩效评估框架的基本理念。相关学者则基于网络影响力的视角,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政府网站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32个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络影响力进行了测评。

1.2.2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不少学者从宏观、中观层面探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有人则认为电子政务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设立应以“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有相关研究针对电子政务的特点,结合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标准,总结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该体现出“重在政务”和“政务为民”的特点,至少应该包括服务内容与质量类指标、管理效益类指标与基础设施类指标,以全面评估电子政务绩效。也有人基于粗糙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和步骤,并认为电子政务的评估指标要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实现该政府部门与其它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能够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二是实现电子政务各业务处理系统与对外服务系统的紧密结合,使整个政府范围内的工作流和信息流都保持通畅和相互有机联系。有研究统计出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并认为绩效评估主体的选择除了政府(包括其聘请专家)之外,还可以是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公众等。总之,进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时,应重视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1.2.3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

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在参考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案例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基础上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认为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它主要包含建设产出、应用效果和投资绩效三个层次;用净化现值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对实施电子政务带来的货币化的增长效益进行评估,而对一些难以货币化指标,一方面可以采用分层次分析法,数据网络分析法进行多目标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使用软性标准如顾客满意度等进行测评;从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衡量的基本模式出发,从系统成本、系统效益和系统质量三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电子政务的非线性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尝试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了这种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1.2.4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的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根据不同的研究方面,被分成了许多不同的种类。有研究在探究电子政务评估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借鉴信息化领域评估所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参考国内外电子政务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一个较为合理的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电子政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有的则在分析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综合模式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并运用实际案例对此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有学者通过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多角度研究,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弱点和瓶颈,创造性地提出了多维立体结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双棱柱模型,进而设计了与之相配套的三重指标体系。有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适合本评估体系的隶属度函数,建立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还有的则结合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2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术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政府绩效评估,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这一新兴的领域,学者们就政府绩效评估许多方面展开了研究。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还很薄弱,能为政府设计操作性的绩效评估体系的专家十分稀缺,主要存在的以下问题:

(1)评估内容过度关注政府网站外部绩效,用政府网站提供服务水平代替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很少有深入电子政务内部绩效方面的理论研究或评估实践。

(2)在电子政务绩效的整体构成上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各有偏重,使得各种评论结果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尤其是对地方性电子政务的研究并不充分,并不存在公认的统一的城市电子政务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

(3)在绩效指标的选取上,缺少严密的逻辑层次关系,没有考虑到电子政务的层次性,没有考虑到不同级别的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上的差异,使得指标所包含的信息出现重复或遗漏(4)在研究过程中,直接引用国外的模型或做法,对国外的制度背景研究不够透彻而产生副作用,另外,研究过程中,重电子政务绩效,轻政务绩效,以研究评估“电子”为主,指标研究多是技术性指标为主,很少真正对“政务”方面的评估进行研究。没有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对电子政务进行研究,本土特殊研究较为缺乏。

(5)研究过程中,重电子政务绩效,轻政务绩效,以研究评估“电子”为主,指标研究多是技术性指标为主,很少真正对“政务”方面的评估进行研究。

3结束语

世界各国对电子政务运行的成功率不高,而绩效评估是保证电子政务质量,提高其成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总之,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构建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也处于摸索时期,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发展,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实际状况,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使其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问题,亟待有关专家、学者去探索、去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少彤.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管理百科,2008,(1).

[2]李东,张秀杰.电于政务项目后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建设[J].经济管理,2007,(17).

第2篇

    2期刊信息

    3征稿范围

    1期刊介绍编辑《电子政务》(原《中外科技信息》)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中国首家大型电子政务专业期刊。《电子政务》以“服务中国电子政务实践”为核心办刊理念,致力于探讨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道路和模式,推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进程,是中国电子政务决策者、思想者、建设者和应用者的专业媒体。[1] 《电子政务》杂志是国内首家大型电子政务专业媒体,是权力阶层的精华读本。《电子政务》创刊号以“中国电子政务导航”为基本主题,内容包括:电子政务导航、2003年度中国电子政务经典回放、2003年度中国电子政务城市政府门户网站排行、2004中国电子政务政务导航、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导航和中国电子政务实施导航六大部分。

    2期刊信息编辑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主 编:周宏仁

    刊 期:月刊

    开 本:16开

    出 版 地:北京市

    语言种类:中文

    创刊时间:2004年

    邮发代号:82-564

    国内统一刊号:11-5181/TP

    国际标准刊号:1672-7223

    3征稿范围编辑⒈电子政务政策和标准:关于电子政务的政策法规解读、规划剖析、领导讲话、法律法规、相关电子政务标准解读、标准化研究,跟踪国家正在制定的相关标准。

    ⒉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要求在理论上﹑实践上或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有一定创新的学术论文,包括电子政务知识体系构建研究、电子政务发展方面的理论研究报告、国内外电子政务思想学术成果、博士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各种基金课题的总结报告,等等。

    ⒊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反映中央各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在电子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涉及电子政务的顶层规划、体系设计、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模型、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协同、运营维护、应用软件、安全技术体系、培训方案、培训渠道、人才培养、人才评价、咨询和规划、绩效评估的理论方法、绩效评估的体系框架、绩效结果分析;报道国家重大业务系统、金字工程系列、国家电子政务示范工程项目、政府网站建设服务等的进展;分析解剖不同区域、不同级别、不同领域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成功和失败案例等,报道成功的企业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等等。

第3篇

二简介

三栏目设置

四收录情况

五投稿须知

六定位

七内容

八读者

九改版主旨

一0LOGO

一杂志信息编纂定价:八0元/期,全年一二期,合计九六0元/年

出版日期:每个月二0日

邮发代号:八二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一六七二⑺二二三

国内统1刊号:CN 一一⑸一八一/TP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4环西路三三号(一00一九0)

二简介编纂《电子政务》以“服务中国电子政务实践”为核心办刊理念,集结整合国内外电子政务的高端专家资源,依靠开放的钻研合作体系,理性探讨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聚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症结问题,探讨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道路以及模式,推进国家信息化以及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

三栏目设置编纂主要栏目:人物视点、专题报导、学术篇、建设利用篇、国际篇、政策篇。

四收录情况编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科技杂志数据库收录杂志

五投稿须知编纂一、来弄的文章字数以二五00⑷五00字为好。文章要提供一00⑵00字的摘要,客观反应论文的主要内容;提供三⑸个症结词,用分号隔开;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应文章内容,1般不宜超过二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1般不超过五人,作者单位不超过三个。来稿可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发送。

二、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情势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傲,编纂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未被录用的稿件1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一]

六定位编纂——中国首家大型电子政务权威专业杂志

《电子政务》是中国首家大型电子政务专业杂志,以“服务中国电子政务实践”为核心办刊理念,致力于探讨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道路以及模式,推进国家信息化以及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是中国电子政务决策者、思想者、建设者以及利用者的必备政务读本。

七内容编纂——服务中国电子政务实践

杂志集结整合国内外电子政务的高端专家资源,依靠开放的钻研合作体系,理性探讨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聚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症结问题,树立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坐标,广泛增进政府、专家、企业、公家的多元化互动交换,以群众化的公共语言表达前沿思想,以全世界视线关注电子政务,以中国特点理性引导并服务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实践。

八读者编纂——影响以及掌握中国未来的核心群体

中国电子政务的决策者——中央、处所(省市县)各级政府/行业主要领导以及信息化主管领导

中国电子政务的思想者——电子政务钻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干领域钻研专家

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者——电子政务及相干产业的CEO,CIO,CTO

中国电子政务的利用者——关注政府管理立异以及服务的企事业、集团以及公民。

九改版主旨编纂—加大信息量,凸起指点性、权威性、深彻性、学术性、实用性,时效性

信息量——二00八年杂志内文页码由八0页增添到一二八页,提供更全面更丰厚的电子政务资讯;

指点性——邀请权威人士解读国家电子政务领域相干政策、法规、标准,提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指点性以及参考性意见;

权威性——加大“人物·视点”栏目的采访力度,重点报导政府信息主管、知名专家、企业CIO等权威人士的个性视点;

深彻性——重点打造“专题报导”栏目,聚焦电子政务发展症结问题,选择足以彰显本刊立场、有必定影响力并能引发广泛关注的电子政务领域的相干话题进行深度、及时报导。

学术性——强调“学术篇”栏目的学术性,依靠科学院的学术优势,重点关注电子政务理论钻研,深刻报导各类基金项目的最新钻研成果;

国际性——树立“国际篇”栏目的对于外合作,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南加州大学等的电子政务钻研机构合作,就全世界性的电子政务领域关注的问题、国外电子政务发展钻研动态作深刻报导,强力推出最新国家学术力作;

第4篇

    电子政务发展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巨大潜力的释放,应该引起电子政务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

    一是,电子政务的管理机制、组织化和投资机制问题。电子政务的推进需要人、财、物,更需要有一个架构良好、权责分明、上下互动的组织机制来做保障。

    二是,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问题。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对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或多或少的投资。据有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每年的投资额高达数百亿。但是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等等并没有清晰的答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还未建立科学、规范和实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三是,电子政务能力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是系统的建设,而且是与系统应用相关的各种要素的有效配合。能力建设,特别是公务员应用电子政务的意识、技能和态度等的培养,当前电子政务的主要问题与思考,关系着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关乎着电子政务的成败。

    四是,用户培养问题。过去我们对用户的关注比较少,因为主要在“打基础、上项目”阶段。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由建设期在向应用期过渡,我们应该向应用要效益。电子政务的用户不仅包括广大的公众、企业组织,也包含政府公务员,这些群体是电子政务的大“市场”。从供需角度来看,公众(和企业)就是政府大“市场”的客户,客户就是上帝,公众就是中心。

    五是,均衡发展问题。政府是一个整体,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期,电子政务建设在各个部门和地区并未起头并进,而是有先有后,有弱有强,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形成了政府内部显着的数字鸿沟。

    六是,外包、IT产业与信息化带动问题。根据统计,2006年中国市场的运维外包规模达到59.24亿元,同比增长22.3%。在中国,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催生了中国IT运维外包服务市场的崛起和发展。电子政务采用外包的方式,寻求策略性外包,寻求成本与人才的优势,使政府本身可以专注于核心工作,提高工作的附加值和成长弹性。

第5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安全优化;安全防护体系;流量检测;网络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0-2375-02

Some Province Electron Government Affairs Special Network Security Brief Analysis

ZHU Dian

(Anhui Province Economic Information Center, 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 As A provincial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special network ongoing business needs to secure its optimized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the whole network, research papers according to the p province electron government affairs special network safety and security optimization needs of e-government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vince's post-secondary backbone network security systems, traffic detection and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whole network for network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rograms to address the province electron government affairs special network three kinds of security programs and in-depth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hree options.

Key words: E-government network; security optimization; Safe protection system; traffic detection; network monitoring

1 概述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A省电子政务建设在电子政务专网平台、信息资源开发应用和厅局纵向、横向业务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适应和保障重点业务部门的业务的正常运行,解决大流量、高可靠性业务的运行保障,在分析研究A省电子政务专网上业务需求,研究如何更好地保障各系统在专网上的正常运行,可广泛应用到全省专网的网络传输中,更好地保障专网上各部门横向、纵向各种业务的正常运行,把A省电子政务专网现有的安全可靠性提高一个层次,进一步提高专网的服务质量。

2 A省电子政务专网的现状

随着该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发展,各个党政部门对省电子政务网络的使用需求迅猛增加,并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趋势。多家省直厅局在省电子政务网上开展各相应系统的业务。电子政务网上业务类型正以数据传输、信息为主,向视频、音频和数据传输并重的格局发展,今后网上承载的主要是多媒体信息的交换、传输。各党政部门基于网络的业务系统从传统的信息报送、信息和共享逐渐增加到视频会议、IP电话、在线式双向交互办公系统等实时业务,基于网络的办公系统在各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该省电子政务网上传输的是党政机关的各种党务、政务信息,对安全性的要求较高。除保证整个网络与互联网等外部网络实行有效的隔离外,在网络内部,根据党政机关传输信息密级的不同,对部分厅局的高密级信息要采取端到端的传输加密,需要构建基于政务网的各种虚拟专网。

全省电子政务网承载着省直几十个厅局横向的信息交换,以及省直厅局到十几个市相应市直党政机关的各种政务信息的纵向传输,涉及到数据、文字、视频、语音等传输流,信息量庞大,并且网络使用时间较为集中,并发流量大。

党务、政务信息的交换处理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维系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要求网络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保障电子政务正常可靠地运行。

3 分析该省电子政务专网的安全问题及安全优化需求

该省电子政务专网暂时没有采用安全控制措施,对于整个网络来说很不安全,如果有某些攻击发生,会很快的传递到整个网络中。随着该省电子政务业务的蓬勃发展,业务对网络的依存也越来越大,在日常运维工作中,由于现在设备及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对全网的流量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安全事件并进行故障定位,使得网络的带宽控制及流量监控与分析变得日益重要。因此希望对专网进行安全优化,以提高整网的安全性。为了更好地保障电子政务专网的安全运行及网上接入系统的安全,在省级电子政务专网平台及市、县骨干专网上,针对区域不同的网络结构,业务模型,分析研究目前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并通过建设实施保障省级政务专网及市、县政务专网骨干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省电子政务专网数据中心资源及接入厅局单位系统的安全性,把电子政务专网现有的安全保障整体提高一个水平。

该省电子政务专网完成安全优化后,应实现如下目标:

1) 省电子政务专网的骨干网构建一个完整、全网的安全防护体系。

2) 实现全网的流量分析及控制。妥善分配网络带宽,保证重要网络服务的使用带宽,还需分析网络流量的来源及目的地并检测异常流量,以便能有效掌握网络带宽的使用状况。

3) 建设统一安全管控平台,基于可视的管理界面,对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定位,及时响应,实现政务专网安全态势的感知。

为实现上述目标应采取积极的安全策略方案。

4 解决该省电子政务专网安全方案

4.1 省电子政务专网骨干网的安全防护

A省电子政务专网由省市县区三级网络结构构成,该网络覆盖了该省各级政务部门,因此骨干网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极为重要。该省电子政务专网骨干网络可以通过适当的网络隔离技术对网络系统、硬件环境、软件平台的一体化安全保护。网络隔离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限制对网络的不合理访问。该省电子政务专网是一个功能区分明确的网络系统,因此,要在系统内部建立访问控制系统。访问控制主要是不同区域、不同网络、网络资源间的访问进行限制,以及对接入的客户限制可以访问哪些资源。具体实现手段包括应用防火墙和VLAN等进行网络访问控制。

为了确保骨干网络上的安全,需要在接入层对接入的流量进行过滤,确保接入的流量都是安全的。可以采用URPF技术进行反向的路由检查,同时可以在接入层设备上配置防病毒的ACL列表防止病毒的传播。对于省中心的数据中心,可以采用配置专业防火墙,对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进行安全防护,设定允许接入每一个服务器的IP地址段,同时开启防攻击保护。

如图1,在该省电子政务专网安全防护规划说明:

1) 在省级数据库中心与核心交换机部署1台千兆线速防火墙,防火墙工作在单机模式下。

2) 在核心交换机与省级安全管理中心部署1台千兆防火墙。

4.2 流量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全网的流量分析及控制

网络流量分析和管理产品就是针对网络带宽控制及流量监控分析的所开发的解决方案。它能提供管理者设定各项服务的基本带宽/最大带宽,并能分析网络性能及流量计费、异常流量监控、异常流量警告等功能。可为该省电子政务专网提供高效率、高质量与低成本的网络带宽供应与解决方案,达到高质量的服务,这也是该省电子政务专网建设的关键所在。

网络流量分析和管理产品可确保网络服务质量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及性能,能协助该省电子政务专网管理人员迅速查觉各种网络异常情况,快速而正确地将问题解决,并可确保重要的信息、软件及人在网络上的执行效率,让资源分配恰当及弹性化,帮助企业在:带宽投资与管理费用两方面获利,是最佳的网络流量监控与决策分析系统。网络流量检测和分析系统采用旁路方式部署在该省电子政务核心交换机上,通过在核心交换机上的数据流镜像,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和控制,

4.3 建设统一安全管控平台,基于可视的管理界面,对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定位,及时响应,部署安全网络监控管理系统。

分别在在该省电子政务专网的综合安全管理区和地市电子政务专网安全管理区部署安全网络监控系统服务器(在综合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服务器上),同时部署安全网络监控系统控制台(在综合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控制台主机上)。安全网络监控系统采用统一的管理平台管理该省电子政务专网的各类网络节点,包括网络设备,主机设备,安全设备等,提供了形象,美观和方便的网络拓扑图和节点列表,对该省电子政务专网的网络设施一目了然,非常方便地管理各类设备。

对于该省电子政务专网的IP地址资源,安全网络监控系统提供了IP地址管理,可以方便地查找和确定那些IP地址已经使用或者尚未使用,方便管理员的管理工作。安全网络监控系统采用图形化的IP地址分布显示,管理员可以一目了然地查看IP地址分布状况。

安全网络监控系统提供了保障该省电子政务专网网络运行的网络管理功能,能够替代传统的网络管理系统,同时又提供了安全审计的功能,对防火墙日志和其他设备的syslog进行处理和审计,发现该省电子政务专网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安全网络监控系统可以提供对全网络运行状态的分析报表,这是进行综合分析的数据报表,可以让管理员了解和评估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

本方案中安全网络监控系统的作用如下:

1) 全方位监控的统一管理平台;

2) 快速定位故障;

3) 及时发现网络流量异常;

4) 全面监控主机性能;

5) 主动监控应用服务状态和性能;

6) 审计syslog;

7) 事件关联分析;

8) 全面了解企业信息系统状态。

5 结束语

该省电子政务专网是根据该省电子政务的发展的需要,为提高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的科学性和服务性,保障该省电子政务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而提出的。从国家要求和该省电子政务的要求考虑,都必须在该省电子政务专网的建设中充分考虑信息安全保障问题,鉴于此以上分析并介绍了三种解决该省电子政务专网安全方案,以保障该省电子政务专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兴寿. 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J]. 现代管理科学, 2003(05).

[2] 朱雪兵. 浅谈电子政务的安全威胁与防范对策[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3(03).

[3] 张嵘. 流量分析技术在电子政务网络中的应用[D]. 上海交通大学,2007.

第6篇

“准电子政务”的含义

所谓“准电子政务”,也就是在完成完善的电子政务建设之前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网站的作用,虽然没有实现完整的电子政务流程,但大部分工作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而将一些难以实现的复杂功能仍然通过传统方式来进行。“准电子政务”的思想源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初期的“网上订货、货到付款”方式,尽管没有实现交易过程的完全电子化,因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但由于适应了我国网上支付环境不很成熟的现状,直到现在还为许多网上零售网站所采用,也是用户选择最多的支付方式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网站发挥的更多的是交流和宣传作用,交易的实现仍然在网下进行。事实上,一些地方的政府网站正是依照“准电子政务”模式逐步发展起来的。

为什么说“准电子政务”是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呢?因为电子政务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根据发达

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现状,综合性的电子政务系统不仅仅是政府的网上办公,几乎包括了生活、教育、就业、交易等各个领域,政府网站的内容包括各机构的办事指南、信息查询、表格下载、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及查询、网上缴费、网上考试、网上招聘等等各个方面,其服务对象也几乎包括所有公民、企业、政府机构、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国外游客等。要建成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自然不是容易的事。但也应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电子政务服务内容都可以一步到位,即使实现了非常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各种申报和政府审批手续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但政府网站中很多基本信息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如政府公告、办事指南、政府表格下载等,而目前很多政府网站已经具备了这些基本内容,即使不具备,完善这些内容并不困难,但问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清楚政府网站需要什么内容,这样的“准电子政务”才能让政府网站的功能得以发挥。

政府网站为什么要升级为“准电子政务”

开始于1999年初的政府上网工程曾得到社会极大关注,同时也受到很多批评,批评者大多认为,政府上网工程建了一大批“垃圾网站”、“空站”、“名存实亡”的网站等等,这些政府网站真的没有一点价值吗? 如果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待建立于1999年前后的政府网站,显然已经很陈旧过时了,如果当时还可以作为一种值得自豪的门面工程,那么现在看来那些建设完成再无更新维护的网站甚至已经成为影响政府部门形象的“鸡肋”。

作为一个阶段性的产物,政府上网工程的确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府上网工程的影响力仍然是很大的。由于研究的需要,笔者从正在进行的“电子政务状况在线调查”中的部分数据了解到,尽管经常浏览政府网站的用户比例并不高,但知道并访问过政府上网工程主站点的用户比例接近2/3,由此可见,企业上网工程仍然有其巨大的价值,但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政府网站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另外,根据笔者对国内数百家现有政府网站功能的详细分析发现,部分政府网站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开展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对于大部分没有实质性电子政务功能的政府网站,其信息内容仍然是将来网站升级时的重要资源,没有必要全盘否定这些政府网站的价值。只要对现有政府网站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那么政府网站在向电子政府发展过程中将发挥出应有的左右。作为电子政府建设的一个过渡阶段,很有必要把政府网站从“形象工程”升级为“准电子政务”。

政府网站如何实现“准电子政务”

从功能上说,“准电子政务”与一般政府网站并没有实质的改变,但要真正完成电子政务的前期工作,应该做到两个方面:(1)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2)把政府网站真正用起来。这也是政府网站升级的基本原则。

政府网站提供什么信息才有价值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公众对政府网站内容的需求显然有很大差别。1999前后,中国的互联网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技术人员缺乏,同时对互联网的作用和真正价值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建立一个简单的政府主页,提供一定的政府公告和办事指南之类的信息已属于很大的进步,但如果现在仍然停留在当年的认识上,显然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因此在为政府网站制订升级计划时,很有必要充分了解用户需要什么服务。政府的功能逐步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其实在很多方面可以借鉴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现在一些地区政府机构内部信息化基础建设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但许多本来就是要传达给公众的信息仍然是政府内部的专利,政务拥有的大量资源与公众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市场观念”问题,即不了解自己的“顾客/潜在顾客”需要什么,而是在推销自己的信息和服务——如果将政府的服务按照市场的观点来解释的话。根据目前的调查和分析的初步结果,在政府网站中,公众对办事指南、投诉办法、政府表格下载、政府公告、详细的联系方式、招标公告、网上申报、法律法规、统计资料等内容的关注程度列在前几位。

对于准电子政务型的政府网站,除了公众需要的信息之外,还需要把政府网站用起来,如提供必要的在线服务、回复公众咨询、及时更新各种政务信息等等。从功能上说,尽管网站并没有多大实质的改变,但却需要政府网站有“值班人员”,这正是很多政府部门目前所缺乏的。目前的情况是,尽管大部分政府网站都有

各个部门职能的介绍,但很少网站具备论坛等用户交互的功能,一些设置了在线投诉表单或者领导信箱的网站通常也没有任何服务承诺,一半以上的政府网站甚至连联系方式都没有。这些现象都反映出现有政府网站离电子政府要求的从单纯的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过渡还有很大距离。

第7篇

1 电子政务服务整合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一些跟电子政务整合相关的定义,商宪丽〔1〕定义了“基于集成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王卫国〔2〕、Zhou JS〔3〕等定义了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DibakarRay〔4〕等学者给出了基于技术层面上的服务整合的定义,Lim〔5〕、Ronald E〔6〕等给出了整合的定义。但目前学术界尚未给出电子政务服务整合的明确定义。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对电子政务服务整合进行如下定义,即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利用Web 服务技术,对政府部门的业务功能进行封装和集成,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2 电子政务服务整合的类型

由于研究角度和关注点的不同,对电子政务整合的类型划分也有多种标准,有根据整合对象进行的划分,有根据技术进行的划分,还有按整合的层次或其他类型进行的划分,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列出了常见的几种分类。

2. 1 国内分类

陈勇跃把电子政务整合分为技术方面的整合和非技术方面的整合,对电子政务资源整合从数据整合、接口整合、应用系统整合、业务过程整合、基于 Web 服务系统整合、人的整合几个维度进行研究〔7〕。刘寅斌把电子政务的整合分为,基于数据交互与数据共享的信息整合( 数据集成) 、面向过程的信息整合( 工作流管理) 、面向服务的信息整合( Web 集成)〔8〕。史超则依据整合的方向,把电子政务中的整合分为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然后依据整合后原有系统的价值,分为替代性整合和非替代性整合〔9〕。刘奎把整合分为点到点的系统整合、基于中间件的系统整合和面向服务的整合〔10〕。

2. 2 国外分类

Chiu,D. K. W. 等按不同深度为电子政务整合分类,将其分为前台整合、后台整合和前后台跨边界整合〔11〕。Lü,X 根据语义应用不同的层面,把电子政务整合分为事务整合和结构整合〔12〕。Jaeger 等根据政府工作的不同层面把电子政务整合分为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13〕。Ronald E. Giachetti 根据整合框架将整合划分为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业务流程层这几个层次的整合〔14〕。

3 电子政务整合现状

3. 1 国内研究现状

在查找国内相关资料时,用“电子政务”、“政务信息”与“整合”、“集成”分别相组合,在 CNKI 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核心期刊进行题名检索,检索出本文相关核心期刊记录 44篇,相关的硕博论文40 篇。因其他一些领域也涉及到整合的应用,所以将“服务”、“信息”与“整合”、“集成”分别组合,在CNKI 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核心期刊进行题名检索,得到2008 - 2010 年总共 263 条记录,其中与本文相关的文献有 21条,对这些文章进行内容分析。我国自1999 年起就开始对电子政务整合进行了关注,从2004 年开始,公开发表的论文急剧增多,研究力度不断加强,电子政务整合开始得到广泛的重视〔15〕。国内学者在研究电子政务整合时,集中于从管理角度和技术角度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3. 1. 1 从管理的角度进行的研究

这类研究大都从电子政务整合的含义、必要性、可行性,困境、方法、规范、框架几个方面对电子政务整合进行研究。王德欣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涵义和必要性及实现所具备的条件进行了探讨〔16〕; 黄萃认为产生离散型信息分隔的原因是部门经济利益和部门政治利益,这些造成了政务信息架构之下信息交换与整合应用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规划、电子政务管理体系、电子政务信息应用服务等领域的困局,并在研究中提出了破解和整合困局的政策建议〔17〕;李宇探讨了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共享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18〕; 肖荣莲提出应认真梳理电子政务信息流结构,通过数据整合和信息系统集成建立具有综合业务处理能力的网络信息平台,并最终实现政务信息流在系统内的快速流转〔19〕; 洪伟达提出把电子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机制作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增值电子政务服务,整合电子政务流程,促进政府体制转型〔20〕; 周毅在一般结构层次基础上,从政府信息服务整合平台建设的原则、实现策略等方面提出了面向基础信息的政府信息服务整合平台和面向增值信息的政府信息服务整合平台的相关建设思路〔21〕。

3. 1. 2 从技术角度进行的研究

这类研究是把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法、架构应用于电子政务整合,来实现电子政务中异构数据、异构数据库、异构系统、不同组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夏立新针对区域信息一体化建设和城市间电子政务系统数据整合的问题,通过对关系型数据库的解析、OAI 元数据收割、主题图自动生成与合并技术来实现城市圈电子政务系统的异构数据库整合〔22〕; 孟祥宏提出了基于语义 Web 服务的政务数据集成框架( SWSEDIF) ,以北京奥运城市综合信息服务项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解决了异构数据源的集成〔23〕; 王军豪通过对 Struts + Hibernate + Spring 这 3 种技术整合的研究,提出用 Struts 架构系统的表示层、Spring 架构的业务层和Hiber - nate 架构的持久层来形成统一的架构进行 Web 开发,实现了同一网络内部异构系统的整合〔24〕; 姜仕田用 Web Serv-ice、SOA 等技术方法实现了法人信息库系统在服务总线上的应用集成〔25〕。综上,针对国内电子政务整合,从管理角度对整合进行的研究,较少考虑我国电子政务的网络现状,提出的方法缺乏可操作性; 从技术角度进行的研究,偏重于政务信息数据层面的整合,从政府管理信息资源的角度来整合资源,从普通用户层面关注服务整合的研究较少,并且对整合、集成的研究也以同一网络内异构数据源整合、内部异构系统整合为主,研究跨网整合的几乎没有。

3. 2 国外研究现状

在查找国外相关资料时,用“E - government”与“integra-tion”组合,“service”与“integration”组合,在 CSA、ISI、IEEEX-PLORE、ProQuest 中进行搜索,得到相关度较高文献 80 余篇。国外关于服务整合的研究较多,但多集中在企业服务整合和商业服务整合方面,关于电子政务整合的文章相对较少,对电子政务整合方面的研究偏重于从技术的层面进行,将一种或多种方法应用于电子政务服务整合。

3. 2. 1 基于 CRM 和 ERP 方法的研究

Themistocleous 等的研究指出,英国很多地方政府在整合系统的过程中采取客户关系管理( CRM) 和企业资源规划( ERP) 软件包来改进它们的服务,CRM 的应用使当地政府能使用核心数据支持跨越多种访问渠道的服务传递,并且创造市民关系的单一视图,对当地政府而言,CRM 通过鼓励较高质量的市民交互和整合内部业务实现无缝内部操作来提高市民的服务,英国政府已认识到 CRM 的重要性,在制定地方电子政府战略时都会对其进行声明。Jia Xiao - Xia 将 CRM 和ERP 的方法引入到对政府内部资源和外部服务整合研究中,构建了基于 ERP 和 CRM 的电子政务一体化框架〔26〕。

3. 2. 2 基于 SOA 体系架构的研究

Martin Nussbaumer 等提出了基于跨组织的业务流程基础的 SOA 概念和技术集成的一种结构化、模型驱动的通过元模型和过程模型来具体描述的方法,研究重点讨论了服务设计规范和随后的公共服务实施活动〔27〕。Lukasz Budnik 等提出了基于 SOA 的动态配置框架,该框架基于 OSGi 规范,提供了一个根据应用逻辑不用重新启动的接口,该研究实现了创建从服务构建应用程序的功能完备的平台,在该平台上可以动态添加,删除和连接服务以获得所需的功能,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将集中在扩大目录服务和增加对 TCP / IP 支持的沟通机制上〔28〕。

3. 2. 3 基于 EAI 方法的研究

Kamal MM,Weerakkody V,Jones S 对威尔士当地政府的信息技术结构集成的项目研究表明,不采用 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 EAI) 集成方法,给当地的电子政务集成造成了长期的困难,通过对比说明了采用 EAI 集成方法的优点〔29〕。Muhammad Mustafa Kamal 等调查了伦敦南部的地方政府部门,在审查了一些研究之后,决定采取 EAI 的架构为核心发展一个可管理的同质的信息技术结构,由于这种方法花费较大,没有在整个政府内部全面采用,只是采用了这种方法整合了几个部门的电子文档记录管理,通过这种架构为员工和市民提供了有形的帮助〔30〕。Themistocleous 等用企业应用集成( EAI) 框架整合遗留系统和电子政务应用,并对 EAI 能被怎样用于发展电子政务整合进行了研究,通过 EAI 技术和原有信息系统整合的一个儿童项目的分析与介绍,认为公共机构可以在企业应用技术( EAI) 中加入它们自己的系统和流程,从而实现目标,以实现效益最大化〔31〕。

3. 2. 4 基于语义的研究

Yuh - Min Chen 等开发一个基于本体的知识集成方法,能够处理异质性和知识来源形式的动态分布变化,成果包括:( 1) 基于 Web 服务的知识集成框架( 2) 知识集成基于本体的知识架构( 3) 基于本体的知识集成方法,这项研究结果有助于通过产品知识集成和共享分布式产品的工艺开发〔32〕。FarzadSanati 等提出了被称为 E - 服务集成方法论( e - SIM) 的电子服务组合项目可重复方法的详细描述,该方法明确定义了过程中所有的任务和活动,并提供了对这些任务和活动的有效管理控制,并用 E - SIM 模型作为一种简化的电子服务概念验证的集成解决方案〔33〕。Peter Bednar 等根据居民和商业用户的需要,参照需求驱动方式的应用来设计电子政务服务接口,该案例使用服务的语义标注作为整合的基础,在 WSML本体语言上开发电子政府服务的概念模型,该研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个方法适合作为一个框架来支持由地理分布的管理办公室提供的异构政府服务的交互〔34〕。Hua Fang Tan 等展示了用语义网系统匹配到现实世界里遗留系统集成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技术项目中,采用基于语义的智能工具工作能极大提高生产率,在业务流程整合项目里这种生产率的提高,能很快被转化为时间与资金〔35〕。

3. 2. 5 基于网格的研究

Youn - Gyou Kook 等的研究提出 GMDR( 政府元数据注册) 和电子政务网格系统,作为问题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克服了语法和语义的句子异质性,用一组连接数据库和系统的网格中间件组成的网格环境作为基础来轻松利用分散的遗留系统,以提供无缝的公共服务〔36〕。Binge Cui 等研究设计并实施了新的科学计算资源集成框架,该研究定义了一个XML 模式来描述应用程序接口的功能,并用网格服务管理、公开这些应用描述,用户可以根据请求类型利用适配器来调用相应的应用程序来使用网格服务,由于遗留系统和网格服务之间的松耦合性质,该集成框架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研究还提出了用动态加载的类池解决内存空间的浪费〔37〕。

3. 2. 6 基于混合方法的研究

Votis K 等提出了用基于本体原则的面向服务的架构来管理和集成电子政务网络中分散的节点,该设计的目标是利用面向服务技术,本体技术、web services 技术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和一致性,用一个两层的语义中间件模型来提供实体和实际信息图的描述,开发一个原型系统来管理亚加亚、希腊辖区分布的教育董事会,通过测试表明该方法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决策的效率,还挖掘出了原来被隐藏在当地政务结构中的信息〔38〕。Anwar M 等提出了用多技术和 Web 本体语言的服务加强Web service 的架构,以消除Web service 本身特征不利于异构服务互操作的限制,建议延长的 WSDL( Web 服务描述语言) 来表示语义信息〔39〕。Radoslava D 等指出虽然 OGSA 一直是作为构造网格的主导的网格结构,但 OGSA 作为一种标准并没有完成,很多网格环境并不执行 OGSA,由于要用不同方法访问不同网格,这样就为开发网格和用户同步使用不同类型的网格资源带来了一些问题,研究提出用服务导向( SOA) 的方法这种概念模式整合异构网格,并选择 Globus Toolkit 4 和 g -Lite 这两种异构网格进行测试〔40〕。Carmela Comito 等采用了用于增强数据网格的数据集成服务中间件的统一架构方法,把在自治数据库中的分布查询过程作为网格资源,采用包装器中间件方法建立这种数据库的语义连接的分布模型,结合已存在的语义数据整合方法来查询网格分布数据库,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 OGSADQP 分布式查询处理器和 XMAP 重新查询算法的基础之上远程访问网格数据源的实际行为的原型,通过实际的应用和测试,结果表明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41〕。

综上,国外对电子政务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 基于 ERP和 CRM 方法、EDI 、EAI 、SOA、语义、网格、多这几个方面的服务整合,近年多采用集中方式结合来解决整合问题。但每一种技术、方法都有其优势与不足,如 Agent 对于从理论上研究异构系统间信息集成具有相当的优势,但规模应用的周期长,制定符合某类应用固有属性的协议规范是需要经过理论和实际应用若干反复,兼顾从应用到网络底层通信能力〔42〕从协议到应用软件接口的开发和测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43〕; ERP 和 CRM 方法也是较为理想的系统集成整合方法,但对企业要求较高,操作起来较难,也很费时〔44〕; WebServices 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具有松散耦合、与平台无关、易于集成等优点,但是它的安全性〔45〕和介入大量工作流程后的复杂性问题仍值得考虑〔46〕,〔47〕; EAI 能将多个应用系统的过程、软件、标准和硬件集成起来,但是 EAI 投资成本高〔48〕; 网格能解决异构、异种平台系统之间的集成问题,但网格的隐私控制与不同网格之间服务的传递存在争议,如何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仍有待研究。

第8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 教学 案例教学法

近年来,我国国家和政府逐渐重视电子政务的发展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电子政务人才,符合政府信息化事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此,各大高校开设了电子政务的课程,以期为电子政务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电子政务课程是一门由理论、实践、谋略、技巧合为一体的具有操作性的应用性学科。但是由于政策、教学条件等缺乏的原因影响,电子政务课程存在着忽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缺乏等问题。电子政务的教学方式亟待改革,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电子政务教学中的运用

1.电子政务案例教学

案例(case)有个例、实例等几种提法,电子政务的案例,主要是对不同级别政府以及政府不同部门,有针对性地考察和分析电子政务的应用案例。电子政务案例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政府内部管理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政府对外服务电子政务建设的案例。

电子政务的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国内外一些政府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前沿技术和电子政务运用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师生双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揭示电子政务的基本规律,让学生了解电子政务的设计思路、基本流程、技术方法和手段、实际应用情况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掌握电子政务理论和技术的一种教学方法。

2.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在电子政务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有利于加深理论学习。在电子政务的案例中都或多或少地蕴藏着电子政务的理论。对案例进行研究可以通过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到本质来揭示其中包含的电子政务思想理论。其次,有利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案例教学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便是采集了大量真实事例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对各种类型案例的剖析,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大量的感性体验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并具有指导实际工作的价值。第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具有知识内化的功能,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所选取的案例,都是针对电子政务中的各种具体实际问题,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类相关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通过启发暗示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电子政务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阶段。课前准备主要是选择案例,并进行相关的教学准备。电子政务的案例选择和设计需要考虑以下一些标准:一是要有代表性。无论是正面或反面的案例均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启迪和借鉴。二是要有时效性。不要选择一些过时的案例,案例背景是新近发生的事件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三是要简短精炼。选用的案例不宜过多过长,必要的话,完全可以围绕授课内容,以一个典型的案例贯穿始终。在选择了合适的案例之后,教师需要对讨论的材料进行熟悉,列出本节案例分析课的重点和需要学生讨论的问题,根据一些教师的教学经验,问题的数量最好控制在3-4个,这样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案例讨论阶段。案例的分析讨论是整个案例教学法教学的中心环节,可以全班一起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要尽量使课堂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要由教师控制课堂讨论。案例的整个讨论过程要贯穿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闪光的观点看法。在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犯难的是对于篇幅很长、涉及内容很多的案例,如何分清主次,如何有区别地对待并加以分析处理。为了化解这一问题可以教会学生捋顺案例的线索。分析现状找出主要问题,作科学的分析,应用理论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进行几次阶段性小结和点评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3)课后总结阶段。课堂讨论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案例讨论后的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作一个简短的总结归纳,并对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在总结时,应该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作强调,让学生可以对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化,而对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要进行一个重点讲解。由于电子政务的理论和操作深受公共管理、信息技术等的影响,所以实现的手段模式一直都处于变化发展状态,所以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结合案例的分析,综合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方案,有机会可以提供给政府进行电子政务的改进。对于案例讨论的评价,教师要以肯定和激励为主,对参与度不高的学生也要以鼓励的手段促使他们参与后续的讨论。

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重视案例教学法并不意味着否定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两者应该是相结合而同步进行的。案例教学法如果不与课堂讲授及其他教学法相结合,就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讲解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二者相辅相成,实行同步训练,这样便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理论,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教师在讨论中的主导作用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教师从“先知先觉的灌输者”向“启而不发的引导者”转换,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引导和启发学生。教师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对学生作必要的指导,拓宽学生思路,帮助和启发学生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并且给予及时的“点拨”,避免学生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纠缠过多,在思路上走向“死胡同”。

3.注重知识应用,与实际相联系

案例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使学生能够直接地接触到大量与日后的生活工作有关的材料。这对于缺少真实社会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贵的。电子政务的案例教学要面向现实的政务工作,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突出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分析既要从理论的高度做出分析,又要从实践的层面上做出评论。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才能真正达到既提升理论,又改进实践的目标。

未来的教育必然会由知识的简单传授和累积转变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推广和不断研究深化的。电子政务作为一门发展较晚的新兴课程,应该积极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将有利于适应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满足政府对电子政务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苏新宁,吴鹏.电子政务案例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杨路明,吴彦艳,邓崧等.电子政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吴鹏.论案例教学在电子政务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政务,2007,5

[4]支侃买.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

[5]朱玉知,崔树银.电子政务教学研究综述——以期刊论文为样本(2003-2011)[J].电子政务,2011,10

[6]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浙江: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7]曹丽.浅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电子政务课程的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26

第9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软件工程技术;开发

一、软件工程技术概述

所谓电子政务系统其实质就是集成的大型综合应用软件系统,涉及的技术非常繁杂和庞大。为了确保电子政务系统适应当前网络办公的需要,提高政务软件系统的效能和质量,加速电子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使用正确有效地方法对应用软件系统进行指导。电子政务系统是当前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飞羽新兴的工程科学,这对于推进我国政务工作电子化,政务处理效率化和非办公室化作用非常巨大。什么是软件工程?1983年IEEE认为,软件工程指的是软件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的系统方法。此后其又完善该定义,认为软件工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二是研究一中提到的途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软件工程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学科,将管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开发高质量的软件并维护。一般来说,软件工程技术有多种管理原则,一是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进行严格管理,将软件生命周期分为几个阶段并对应制定计划,按计划进行管理,不同层次人员分工明确,不得擅自背离预定计划。二是坚持进行阶段评审进行管理,软件的质量在编码阶段之前就应该开始,这样能降低后期改正错误的代价。三是对产品实行严格控制,虽然应尽可能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改变需求,但用户改变需求是难以避免的,此时应依靠科学的产品控制技术来顺应这种要求。

二、电子政务软件系统的开发流程

(一)系统规划

电子政务软件系统规划是其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开发流程的第一步。此阶段中要明确软件系统的发展方向、系统规模和开发目标。电子政务软件系统因使用群体人数众多,投资非常大,子系统复杂且多,牵涉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否进行科学的系统规划对于系统研发能否取得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研发电子政务软件系统之前,必须明确系统规划并认真组织落实。通常来说,电子政务软件系统规划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服务对象规划,这指的是电子政务软件服务的对象,对象规划越具体月明确,系统开发就越有针对性,要仔细搜集和确认服务对象信息和服务对象的需求。二是软件系统目标规划,这是软件系统实现功能的原动力,对不同信息进行分类并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满足用户需求。三是软件应用信息规划,这由向用户提供的信息和向系统开发人员提供的信息两部分内容组成。

(二)需求分析

软件系统需求分析指的是将系统设计分析人员和系统用户放在一起,又系统设计分析人员从不同方面充分了解客户对于系统的要求,并将双方要求通过系统说明书来表达出来。进行软件系统需求分析是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后期系统设计必须建立在详细的系统分析基础上。系统需求分析中要充分了解用户单位的业务性质、规模及地理位置等信息,建立信息处理模型。一般来说,用户对电子政务软件系统的要求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功能要求,详细了解和记录用户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要求;二是性能要求,明确客户对该系统的信息处理、存储、容错、网络安全性、联机响应时间等等具体要求。三是扩充性要求,包括数据传输速度、服务器或其他设备增加等等需求。四是运行环境要求,了解客户对于系统要求是重新建立还是对客户已有的系统进行功能扩充。

(三)系统设计

电子政务软件系统设计的终极目的是建立政务信息系统的物理模型,为后期软件投入使用奠定基础。这里说的系统设计其实就是软件系统的各个物理元素,如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网络结构、电子政务应用系的的软硬件选择等等。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完成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网络管理设计、接入设计、安全性设计、提交系统设计说明书。当前常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结构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ATM等,在选择时要依据单位需求应用符合用户要求的最佳网络结构。在确定网络结构后要确定网络操作系统及服务器软件,操作系统对于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性能和提供的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较为流行网络操作系统包括UNIX、Netware、Windows 2000等,系统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而常用的服务器软件包括由www和邮件服务器软件,且其各自包含多种软件。在系统设计时需要根据服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硬件设备,可以采用由低层向高层逐层进行布线设计的布线方法。在电子政务系统的接入设计中可以采用互联方式进行,且应采取尽可能的安全措施,防范系统风险。

(四)系统实施

电子政务软件系统的实施,就是将涉及阶段完成的物理模型应用到实际。该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建立系统的物理网络、安装系统软件的平台、系统有效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措施、开发网络所需的应用程序等等。用户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肯定会考虑安装系统软件的成本,因此电子政务系统在实施阶段必须要尽可能利用用户已有的软硬件资源,降低用户安装系统软件的成本,避免重复建设。

三、电子政务应用结构化系统的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其一,电子政务系统应用的最终目的是客户的需求,这是系统开发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系统能否取得当初预期目标,关键就在于设计出来的系统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在系统研制过程中要重视吸引用户参与,以使得系统内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其二,电子政务系统必须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明确各阶段任务和成果,设计研发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逐步开展工作。其三,要坚持整体规划和开发策略,将系统逐层分解,形成系统化的、自我完善的信息模型。其四,系统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标准化,用户需求的变化要求系统设计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标准化的流程对于保证用户工作连续性的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