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06:42
导语:在小学生体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学校教育;问题学生;尊重与沟通
在信息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学校教育与问题学生的话题一直不绝于耳。一些学校会采取分班的措施,将问题学生隔开,也有专门开办学校来“整治”问题学生的。事实上,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学校教育在对待问题学生的时候,总是会采取消极的放任态度,而这样也就缺乏了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沟通与尊重。
一、霸道且强硬的“工读学校”
老师喜欢优等生这是司空见惯的事,因为这些孩子好管理,不会惹麻烦。而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多数是指学习成绩差、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当问题学生现象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社会各界就开始从各个方面来讨论他们,各种影响因素被大家乐此不疲地挖掘着。于是专门“改造”问题学生的工读学校出现在了众人眼前。我们确实从中看到了不少成功案例。但是,这样的一些报道却将我们对工读学校的幻想默默粉碎,例如,2010年湖南长沙倍腾学校打死学生事件。又例如2013年11月,四川的10岁小学生因不守课堂纪律被罚写1000字检查时,却留下“老师我真的做不到”这样的遗言后,最终跳楼结束生命的悲剧。
面对这样的报道,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究竟把问题学生至于何地?不是说,教育要以人为本的吗?不是说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问题吗?不是说教育作为一种人道主义的事业,其价值不仅在于维持个体直接的生命活动,也在于使个体生活的更有意义吗?不是说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尊重的问题吗?为什么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这样的尊重却成为了被学生、家长甚至教育工作者们所忽略?为什么问题学生的梦想就那么不受重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好好听听问题学生们的心声呢?为什么人们就不能与问题学生良好沟通呢?
二、最温暖的策略:沟通与尊重
工读学校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对问题学生的误解,而缺乏基本的尊重和有效的沟通则是误解形成的根源。
(一)理解与信任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日本一部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极道鲜师》,里面所讲述的问题学生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爱打架的、缺少父母关爱的、家庭困难的……一群十六七岁血气方刚的青少年,整天不务正业,被学校视为污点,并单独划分成一个班级,任其自由发展。
我想,这也会是现今大多数学校分划分重点班、普通班的原因之一。在台湾,这种问题学生集结的班级,也被称为――放牛班。
由于刻板印象,我们会直观地认为问题学生便是一无是处,他们只会到处惹事,只会为学校带来麻烦,他们所说的任何话都不值得被相信,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错的。而且,在一件公认的错误事情上,当事人是一个优生和一个问题学生,作为老师,通常情况下都会首先将问题学生列为嫌疑对象。
影片里的山口久美子老师坚持相信自己的学生,在所有的矛头都指向自己班上的学生,甚至连学生自己都放弃了自我辩护的权利而说出“算了吧,反正就算我说不是我做的,也没有人会相信我。你们老师都是一个样!”这样的言语时,山口久美子老师依然真心地相信这自己的学生。
当看着对问题学生恶言恶语的老师们,她说:“不要轻视别人,将人用‘垃圾’来形容,这样的语言暴力又是许可的吗?就是因为有你们这种老师,他们才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
当看着一位父亲拒绝相信自己那典型的问题学生的儿子时,她说:“为何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你这样也算为人父母吗?难怪孩子会变成这样。从不曾正视过他,也不愿倾听孩子的话,到最后只会渐行渐远。你只是因为他违背你,而对他有成见。你到底怎么看孩子的?成绩优秀,运动全能,对父母惟命是从就好吗?”
其实,问题学生很希望被人理解,很希望有人能够倾听自己,然而成人却用“异样”的眼光将他们拒之门外,才使他们逐渐变得不相信老师,不相信学校,不相信社会,甚至不敢相信自己。
(二)尊重是沟通的核心
在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中,被视为笨孩子、问题学生的孩子们曾经这样说,“全世界的大人都是一样的。凡是我们喜欢的,他们都不喜欢。所以有时候的日子过得很不快乐。”“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讲话多了,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是假装在听,然后一边进,另一边出。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其中一个老师也这样对家长们说,“他们的门已经关了,你需要一把钥匙,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就是这把钥匙了。有了钥匙,就容易沟通了。”“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烂的,你把它切掉,它还是个好苹果。你把它丢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面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面,我想,我们还是做得不够,至少,在现在看来,身为教育工作者的人们,还没有用一种平等的尊重态度来对待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家长也是一样。家长、老师以及优等生们,更愿意注重精英教育。试问,那个孩子不想成为优秀的人,那个孩子愿意被抛弃被怀疑?
因此,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应该是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具,而且不关注对人的尊重的社会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不关注对人的尊重的人生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生;不关注对人的尊重的教育更不是一种健全的教育。不健全的社会、人生和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恶性循环”,从根本上威胁到个体的幸福和社会文明进步。同时学校教育也应意识到,遏制这种千百年来形成的“恶性循环”,在社会、个体与教育三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积极的“良性循环”,最根本的就是就是站在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与孩子们平等沟通。
教育之道,留给教师的只有八个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教育与问题学生的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思考,但请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带着平等与尊重的态度,用善意的、信任的、鼓励的眼光来对待这些问题学生们吧,因为他们也希望能与这个世界好好相处。
参考文献:
[1] (美)玛格丽特・米德著,周晓红,周怡译.文化与承诺.[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27
[2] [美]玛格丽特・米德著;曾胡译.代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21
[3] 刘晓东.论成人也应向儿童学习――从玛格丽特・米德的代沟理论看成人与儿童的关系.[J].教育导刊.2005.10
[4] 苗雪红.人类学对儿童教育研究的意义.[J]幼儿教育.2006.7-8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培养 教学方式 与生活结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66
小学生的素养包括的方面有很多: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习惯和语文应用等等,语文是其他文化课学习的基础,是一种与社会和个人沟通交流的工具,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主科之一,学生的重视程度一定要增强。语文的学习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这是人格魅力最基本的体现,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够去抓住语文学习的本质,理解语文真正需要学习的内容。兴趣的培养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只有找对了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转变教学方法,死板灌输式的教学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比直接传授给学生知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所以,转变教学方式是很有必要的。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结合的科目,不仅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语文,而且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语文,把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而且能够恰当的使用,这样才能达到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一、引导学生认识语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等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为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体现,掌握好了语文知识就是对中华文化的最大的传承,也是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当今社会,没有语文知识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先进技术的发明都是需要有研究报告的说明,例如当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论文就是因为语言晦涩难懂一直没有被人们理解,直到后来的科学家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世人才惊讶于这一发现,然而这又过去了好几十年了。所以说,只有充分的认识学习语文才能够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老师需要在第一节课就要向学生阐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其实每个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并不陌生,从牙牙学语开始就一直都在接触语文,而语文则是其他各科的基础,许多学生应该都能感受到,有些数学题其实会做,但是因为有些文字不认识,这就使得无法理解题目的意思,导致题目做不出来。这种现象在小学中很容易出现,所以,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其他的学科往往很难学好。因此要想做到全面发展,各科成绩都能够达到高的分数,需要做到的基本工作就是学好语文。
二、兴趣培养的方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古语中就能看到兴趣的重要性,陶行知也认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经常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兴趣,这对于教育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兴趣的培养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学习成功后能够得到无比的快乐和自豪感,产生成就感就会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亲切感。当学生们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称赞或者奖励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够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进而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分组教学就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个小组中,既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这样就能全面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的讨论和学习中去。例如:在学习《观潮》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都朗读一下这篇文章,朗读好的小组得到一个小红花,这是第一个步骤,接下来进行课文的学习,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文章的重点,每个小组进行回答,然后老师可以补充重点是潮来时的壮丽景象。重点引导学生们认识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通过小组的形式理解比喻句的用法和好处,这样学生就能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也才能够很好地理解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会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同时学生们的交流也能带动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教学方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培养学习兴趣是值得老师思考的问题。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出去春游,在游玩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以及语文在自然界中的重要表现,当看到柳树吐出嫩芽时,可以引导学生想到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种在自然界中真实的感受古诗魅力的方式是学生最容易记忆的方法,当学生真正的置身于大自然中时,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诗人在春风吹拂、垂柳飘动、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时的感受。通过这样接触大自然学习的方法会使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转变教学方式还包括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探究者,师生关系相处的融洽了,学生才敢于提出问题请教老师。当老师成为了学生的好朋友时,学生有什么问题才敢告诉老师,不仅仅是学习中的,还包括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和学生和谐相处这是一切教学方式的前提。
四、与生活密切结合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了学生的学习,老师、家长和学生要有效的配合,老师可以布置一个需要和家长一起完成的作业,如一起去超市购物,学生根据家长的需要列出一个清单,到超市自己进行挑选商品。这样的作业用处很大,既让学生温习了学过的生字词,又在实际的生活中学到了许多的新词,通过这种方式会使得学生了解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重要性,从而更加重视语文的学习。
论文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我院150名男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水平及其体育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目的明显,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但体育消费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消费价格太高、消费场地少和学习任务重。并针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提出几点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黄冈师范学院15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75名,女生75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立问卷调查表,对我院的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表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42份,其中男生67份,女生75份,有效率为94.700。运用SPSS16.。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可以看出,支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这说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非常明显,消费动机是健康、积极的,这与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是相适应的。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在从事体育运动时必须掌握体育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影响我院大学生积极的体育消费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娱乐休闲、审美、明星效应、从众与攀比等等。其中娱乐休闲占的比重最大,可见我院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而且在审美的影响因素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不好因素的影响,像从众与攀比就占了15.6%,所以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必须正确地引导。
2.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来表示。
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100元至20。元之间,男女平均占75.400,可见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层次。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生活费普遍来自家庭,消费能力受到影响,体育场馆数量偏少也限制了大学生的消费。但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正逐步提高。
2.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2.3.1参与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为了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体育教育培训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从表3看出此项消费女生要略高于男生,是由于女生比较乐于参加俱乐部的锻炼,以求达到健身、健美的效果。
2.3.2观赏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门票的费用,统称观赏类体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此项消费的比例不是很高,这主要还是跟学生的经济支付水平不高有关系。
2.3.3实物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如运动服装、鞋袜、球拍、球等小型体育用品。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比例较大,男生占65.200,女大学生占58.700,男女生差异不大,说明男、女生都乐意花钱购买体育服装及体育用品进行体育锻炼与健康投资。
2.3.4精神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名牌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生总体较高,男略高于女,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当代大学生偏重于运动实践的锻炼效果,在讲求实惠的同时,也注重对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的获取及知识面的拓宽。
2.4大学生体育消费方式
2.5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度与体育消费的关系体育消费水平与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关系十分密切。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周参加3-4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育消费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男生占56.7,女生占50.2000说明体育锻炼已经必不可少,同时体育消费已成为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6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2.6.1经济条件不允许
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大学生经济上首先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的需求,然后才会去考虑和承受其他各方面的消费支出。由于各自地域经济对其体育消费能力的影响,大学生之间体育消费水平不均衡,因此经济支付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实现程度,从而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水平。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很大,这主要是跟大学生自身的经济来源有关。
2.6.2体育设施太少
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也很高,这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6.3学习任务重
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准备考研上,这样用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减少了。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
(2)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时间,如在周末适量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等。
1.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灌输创新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方式是高校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创新能力。不能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现代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其创新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是生产力发展中人的因素的最高体现。此外,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灌输一种新思想。这种新思想能够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并长期坚持下去,永远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在接受体育教课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快乐地坚持下去。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要做到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不断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一些创新意识,体育课堂教学将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1.2加强创新思想的宣传,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新时代的社会特征就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其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就是创新人才的培养。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以及竞争取胜的关键都在于创新,缺乏创新的民族必定难以强盛,没有创新思想的学生必定会被社会淘汰。想要让自己更有特色,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而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扩展。因而,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都要进行培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1.3优化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实行多模式教学课程结构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能够使学生更加高效率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课程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结构是组成一个系统的各个要素间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是系统内要素间排列组合方式。合理的课程结构能够将师生资源进行更好的优化,有利于学生树立目标的建立,同时课程结构还能体现教育者的价值取向,是教学活动能否取得进展的关键决定性因素。想要对课程结构做出优化配置和调整,首先应该对体育课程中的竞技运动项目做出调整,使其符合现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另外,还可以增加实用的体育健身教育、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休闲体育等课程内容。在教学模式上也可以进行更新,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选择性,设立一定的选修课,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选择上课时间和所要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1.4依据创新性教学原则,实行创新性教学方法为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教学原则:(1)探索性原则。尽量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乐趣和探索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通过探索性原则的普及,能够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意境,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2)平等性原则。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良好关系,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应如此,课堂是传道授业的地方,需要的是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3)合理性原则。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合理性原则,尽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待学生提出的质疑和问题,老师要进行创造性的回答,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4)个性化原则。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点内容就是个性的塑造和培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对待学生的特长要进行鼓励和支持。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创新,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回答,在此过程中以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对新规律的探索,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现在的专业性人才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因而,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利用各个学科间共有的知识,并对其进行联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1.5调整考试和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课的考试方法是影响学习成绩和兴趣的一大因素,原来的考试方法更加注重于考试的内容和结果,而忽视了考试的真正价值所在,失去了提升学生素质的意义。定性的考试模式从而僵化了学生的思维,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可以采取学生自主选择考试项目的方式来对其进行考核,在进行考核评价的时候,也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注意个体和整体的结合,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对高校学生的体育成绩做出考核评价的时候,不应该以单一的方式来对其进行考核,可以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标准。具体包括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应变能力、速度等考核项目。固定的考核方式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导致学生更加缺乏创意。
1.6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科特南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一代代教师的质量。”按照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道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而想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让老师传授创新思想。在教学观念上,老师要进行转变,使其教育层次和教育事业更加宽广。另外在课堂上更要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结语
现在小学阶段已开设英语课程,为的是能更好地推广英语,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根据列尼伯格(Lenneberg)1967年提出的关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设,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非英语国家的人3~7岁开始学英语,并且不中断学习,到成年时,他们的英语可接近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水平;若8~10岁开始学英语,则有一定的差距;若11岁开始学英语,则会有明显的差距,而扬州市的小学生大多是从10岁开始正规学习英语,显然他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些学生在与外教或其他外国人交谈时常以“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Do you have any children?”之类的提问开始。尽管这些句子就其本身而言,并无语法上的错误,但结果却常常使被问者十分尴尬,不得不含糊其辞,而学生也很茫然:“我是不是说错了?”或者“我的发音是不是不标准?”原因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产生说明学生在进行英语交际时,并没有摆脱中文母语的影响,尚缺少跨文化意识和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西方文化教育,其实也并不是很难。英语毕竟是一门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其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西方的文化。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我们的学生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而这个环境即为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教授英语,其实是在让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是一个在已形成的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移入英语,并将其吸收和消化过程。而从小耳濡目染本国文化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思维定势使得他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从本民族的视觉来看待英语国家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干扰势必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不理解和误解。因此教师在教授英语时,要适时地提出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例如隐私问题,在西方,家庭、身份、年龄、工作,甚至事业都被认为是他们的私人生活(private life),别人无权干涉和过问,否则就违背了他们的礼貌原则。而中国人恰恰对这些问题非常关心,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表现。
在隐私文化上的不同,又牵涉出打招呼的不同。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吃过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但是如果你和英语国家人这样说,他们会以为你想请他们吃饭,结果会闹出许多的笑话。所以在讲课中要注意这些问题的讲授,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向学生阐述两种文化的差异并进行文化对比,帮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2.重视实物或者资料图片的感染效果
小学生对实物或色彩鲜亮而又直观的图片非常感兴趣。图片、实物也是教师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所授课的内容,寻找或设计一些相关的图片配合我们的教学。利用图片辅助教学,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文学作品和电视影片的巨大作用
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因此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可以从这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入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世界名著。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英文作品,如阅读学生们早已熟知的《The Ugly Duckling》《The White Snow》等,让学生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学会英语中简单的日常交际对话,增长知识,感受其中的文化。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教师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文的世界名著。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人的生活习惯、审美观、交际方式,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另外,电视影片其实和文学作品一样,只不过文学作品是一种无声的熏陶,电视影片则能很好地训练孩子们的听力。有调查研究显示,婴儿在学会说话之前,先要进行一到两年的听力感染,可见听是多么重要。孩子们观看电视影片,可以更直接地去模仿学习西方人说话的语音、语调,因此教师不要忽视电视影片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可以实时地让学生欣赏些外国影片。
4.充分利用具有交互性的互联网
论文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效果
教育是心与心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里去。”老师与学生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整体。只有发生心灵的碰撞,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激发其成功的激情,这中间的纽带,就靠诚信。然而,在工作实际中,常常会看到有的师生关系恶化,产生隔阂,甚至对立,发生冲突。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有的学生逃课,对老师冷漠。致使师生都很苦恼。
众所周知,受社会大环境某些阴暗面的影响,学生的心灵会蒙上一层尘土,我们的教育绝不是单对学生智力的培养,更重要的应该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呼唤诚信,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讲诚信,我们教师就应该在学生面前树一座诚信的丰碑!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我们要作学生真诚、守信、“言必行,行必果”、敢于负责的典范。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建立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实现老师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大多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老师的服从者,师生间的交往是制约性的交往,缺乏对话的平等。在我们这个有着“师道尊严”传统的国度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尊师重教已为人耳熟能详。老师因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而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尊崇自不待言。所以,在我们的学校中,教师的尊严一般来说不成问题,而学生的尊严却是个向来被忽视的问题。据调查,许多学生(特别是暂差生)在回答教师的问讯时往往有“履冰邻渊”之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现代教育的宗旨应是培养和谐的人,对这一点至今仍要大声疾呼。要培养和谐的人,就必须首先把孩子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通过发掘孩子的自身特质和潜能,让其身心与智能健康地成长。但在我们一些教师包括家长的意识和潜意识里,学生,孩子不是有情感、有自尊,有自主意识、需要激赏与关爱的活生生的人,而是什么都不懂,必须讲导、塑造、打凿之“物”,甚至是达到预定目标(如学校的升学率、家长的理想)的一种手段。因此,现代教育思想要构筑新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保证学生活泼、主动全面地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重新定位,不能以长者、尊者自居,随意地指手画脚,而要以民主的心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构筑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才能保证教育结构实现良性循环。
二,加强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头脑敏捷,反应敏锐,感知外界的能力相当强;能很快对老师的一言一行作出反应,即使我们一个小小的动作,也可能对学生形成一种暗示,影响其心理的稳定性,如果我们只能讲一些大道理,他们会很厌烦;如果只是对学生讲这不许,那不许,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生疏感,距老师于千里之外,躲起老师来;师生间缺乏相互的信任。所以,教师应作好“学生朋友”的角色,赢行学生信赖。学生心中有话才能毫无拘束地跟老师直说,甚至把不愿告诉父母的内心秘密也倾吐给老师。这样,我每次给学生提要求,都要从学生自身的利害关系出发,告诉他“为了。论文格式模板论文的格式。。。。。”你“应该。。。。。。”。这样,变强迫命令为学生自发行动,师生间的隔阂减到最少。所以,真正有尊严的教师,是那些懂得自尊与尊重学生的人。在我看来,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让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比让他多记住几个单词重要得多。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误解
在工作中,师生间难免会产生误解,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华解与学生的矛盾,用自己的热情去融化学生心中的冰。一次,一位同学拒绝交作业本,我找到他问为什么,他说“看别人的作业认真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你看我的作业不认真”。当时我非常生气,但没有发作。而是采用了“冷处理”的方法。把学生带到办公室,打开办公桌上的作业本,和学生一本一本地看,没几本,学生就说“老师,我错了”。我告诉他思想上想不通,生活上有困难都可以和老师讲,也可以写条子。他心情舒畅地走了。
可见,即使学生误解了自己,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通,那样只能加深师生间矛盾,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要坦城以待,以心换心,用一腔赤诚的爱,换来一片真挚的情。教师对学生出自内心的爱如“润物细无声”的三春甘霖,学生从教师的辛勤耕耘中体会、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尊师情感。
四、正视自己的不足或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每一个教师都难免在教育学生,处理矛盾,课堂教学上产生失误。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形成诚实;光明磊落的品德。但自己有错的时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文过饰非,知错不认错,学生会认为教师言行不一,好唱高调,从而丧失了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最宝贵的机会。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
可见,诚信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进而推动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推动教育改革的落实!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教学研究》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河北省城市女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行为与动机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随机抽样法,在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的市区中,每市随机抽取1所中学(沧州、廊坊、唐山各2所),共14所学校,每个市抽取200名女生(初、高中各100份),共2200名在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女生中随机抽样。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200份,收回2084份,占94.73%。其中有效问卷2060份,有效率为98.85%;初级中学为1061人,高级中学为999人;对所获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水平总体现状与分析。“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货币)单位来表示。”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城市中学生在体育消费金额方面的调查,从货币单位上体现出其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在所有2060份有效问卷中,中学女生每年平均体育消费水平为287.78元,(经区间估计,95%置信区间)其中年度体育消费金额在801元~1000元以上者为42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8.89%~22.27%;601元~800元者为17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45%~9.81%;401元~600元者为28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2.45%~15.35%;201元~400元者为47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1.08%~24.56%;200元以下者为70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09%~36.05%。近几年我国人均消费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消费水平相对还很低,最新的《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的数据显示,我国2003年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8472.20元。当今美国社会在消费观念中认为体育消费应占全部生活支出消费总额的20%左右,如果把河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可以说,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总体上还是相对较低的。
2.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基本情况比较分析。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消费也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他在开始生产以前和生产期间都是一样。”这句话充分说明,消费行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不能脱离开消费行为而独立存在。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它包括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两种。根据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的内涵,运动服、运动饮料、体育健身器材(球、球拍等)、体育书报(音像制品)等属于有形的实物消费;观看体育比赛(门票)、参加体育健身培训、体育彩票、医疗康复、体育旅游等属于无形的劳务消费。从发放回收调查的情况看,初级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运动服装、健身器材和运动饮料等有形的实物消费上,而高级中学女生也基本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但用于劳务消费的女生比例略高于初级中学女生(见表)。
由表可知,初级中学女生选择的消费对象依次为运动服装、体育健身器材、运动饮料、体育书刊、参加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彩票和体育旅游。高级中学女生选择的消费对象依次为运动服装、体育健身器材、运动饮料、体育书刊、参加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彩票。经过卡方检验p>0.05可以认为河北省城市初、高级中学女生之间体育消费结构没有显著性差异,大部分女生主要倾向于有形的实物消费,消费结构比较单一。
通过表可以看出用于运动服购买的学生初级中女学占50.24%,高级中学占42.54%说明运动服装、鞋帽不仅可用于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而且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比较实惠,因此体育服装(鞋帽)占了较大的女生体育消费比例;用于购买身器材初级中学女生占25.07%,高级中学女生占21.92%,购买运动饮料的初、高级中学女生都在10%以上,说明价廉物美的体育健身器材(球、球拍等)和时尚的运动休闲型饮料是中学女生普遍追求的体育消费形式,这可能与中学女生追求时尚有直接关系。购买体育书刊杂志和体育音像制品作为消费对象的高级中学女生(6.61%)略高于初级中学女生(5.18%),说明她们为了获取一些合理的健身及减肥方法以满足爱美的心理需求。另外,可能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无论初级中学还是高级中学的女生用于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彩票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说明初级中学女生对无形的劳务消费的重视程度不够,相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师们的正确引导,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3.河北省城市初、高级中学女生消费动机的比较与分析。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原因,也就是直接促使一个人去进行体育消费的直接动力。本研究在问卷调查时,把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分为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健美减肥、校园交际、提高运动水平、攀比炫耀6类。在对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中,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直接、最强烈的动机。在该调查中,要求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最直接、最强烈的动机,调查显示,无论初级中学还是高级中学的女生排在首位的都是“健美减肥”分别占38.08%和31.13%,通过访谈发现中学女生乐意花钱在体育方面主要是为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这可能跟女美的天性有关;初级中学女生消费动机排在第二位的是“陶冶情操”占总人数24.22%,高级中学女生消费动机排在第二位的是“增强体质”占27.33%,说明高级中学学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自然会成为高级中学女生的选择,通过访谈得知,把提高运动水平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几个学校运动队成员,他们在体育某一方面较有天赋,希望自己在这一方面有所成绩;把攀比炫耀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分布在初级中学的个别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女生占总数的2.45%,他们追求名牌运动服饰、出入校外的高档健身场所,并以此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
三、结论
1.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低消费阶段。
2.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的结构仍比较单一实物性消费占了其消费比例绝大多数,对于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彩票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
3.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上河北省城市高级中学女生比初级中学女生逐渐全面并趋于合理。
四、建议
1.要求中学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认真向学生灌输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体育消费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变。
2.教师们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城市中学女生认识到哪些消费更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激发其体育意识的内在动力,切实保障和促使她们投入到中学生实质性体育人口的队伍当中,不断增加无形的劳务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
[2]罗建英张辉: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J].体育学刊,2001,8(6):47~50
[3]丛湖平: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5]顾文钧:顾客消费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9
[6]杨铁黎张建华等:启动体育消费对扩大内需增长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9(1):4-6
[7]王颖:我国城市居民不同职业人群体育消费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1(4):6-8
[8]张明飞蔡陵江:影响福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2,32(2):53-56
[9]于振峰王庆伟等: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关系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8(4):6-10
[10]李雷张再宁: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间关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1(5):19-21
[11]张建渝祝莉: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J].财经科学,2001,21(4):99-101
[12]马渝欧阳柳青等: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函授通讯,2002,25(8):7-8
[13]周晓刚:从国外体育产业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前景[J].经济师,2002,34(5):264
[14]孔文清陈卓源: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4(13):6-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路径学习的自主性是我国教学改革需要学生具备的特点,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群体的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施展发挥的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小学生最多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上,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但是我国很多地方的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不是很高,学习比较懈怠,缺乏积极性,这样对于小学语文的发展没有好处。
一、分析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学理念较为传统
现如今,因为高考制度,老师、学生,家长相对于实际应用来说更看重的是考试分数。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把教学重点都放在考试重点内容上,而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忽略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正是由于这种不正确的指引,会导致学生学习没有自主性,学生的表达能力欠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课堂效率不高。
2.师生课堂互动较少
在常规的课堂上,老师往往一个人唱着“独角戏”,学生知识机械的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因为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还没有自主控制能力,学习不可能一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上课不能聚精会神的听讲,上课老师所灌输的知识自然不能够全部接受,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会不尽如人意。
3.教学目标不具体,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程度以及年龄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因为语文教学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重点难点都不一样,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制定,因材施教。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目前老师只能根据大部分学生制定出一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具体,因此教学效果也没有得到提升。如今的应试教育使得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一直没有更新,没有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授课的习惯。一直用小学生熟悉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所以他们会觉得课堂乏味无趣,他们会讨厌上课,削弱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堂效率的措施
1.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在学习中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才会事半功倍。在授课时,老师采用一定的策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层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等,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模拟场景,让学生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使小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含义。
2.课前教师做好备课准备
良好的小学课堂环境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创立,老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备课准备。在授课前,老师要对自己讲的内容要有深刻的理解,总结概括出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在课上依据学生的适应本节课知识的能力向课外延伸新的内容。老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保证学生吸收了本节课的知识,还要延伸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这也能够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3.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
课堂气氛如果一直都很严肃,学生在课堂上很紧张无法得到放松,那么学生自然不会喜欢这节课,对于这节课所讲的知识也不会得到有效的吸收。而且学生在严肃的氛围中,思维不会发散,学习效率也不会提升。所以只有自由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制定与课程相关的游戏,让学生更热爱语文课堂。在自由轻松的课堂上,学生才能更好的与老师进行交流,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是一门十分基础的学科,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个人素养,还能够使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目前虽然存在很多局限性与缺点,但是教师仍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提升教学质量也要重视课堂的效率。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分析探索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代家凤.效率取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学校教育 学生 角色学习
一、“角色学习”的含义及过程
在社会学定义中,社会角色是由个人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所决定的,是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是社会对特定社会关系上的某一种社会位置的价值与意义的期望,是个人进行社会活动的依据和基础。在社会交往与活动中,人们往往扮演着众多不同的角色,而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个人能不能演绎好自己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对应不同的责任,而要想正确有效的演绎好自己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角色,就必须要进行必要的角色的学习。“角色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互动中掌握某种角色的行为规范、权利与义务、态度与情感、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人的角色意识的形成是伴随人的个人成长和知识技能的发展而进行的,人的社会化需要经历一个从被迫进入到自觉融入的过程。
1、由模仿到认知的过程。婴儿最初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而角色的学习,最初也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小孩子会模仿医院拿着听诊器给小伙伴看病,会模仿自己的父母做爸爸妈妈玩“过家家”,这些角色行为的学习都是靠模仿而来。随着个体的成长,对某种角色的单纯的模仿开始演变为对于自己担任的某种社会角色有了一定的认识。孩子进入学校之后,经过老师的教育和指导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所担任的某种角色应该具有怎样的行为规范,从而完成从模仿到认知的过程。
2、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人的某些角色是生来就有的角色,例如性别角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男、女性别观念,这完全是自发的一种学习行为。而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的社会角色,这类角色的学习是要在社会的影响和教育下,通过自觉的学习而获得的。诸如人要想成为一个飞行员,就会自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最好的航空大学,然后在学校中有意识有计划的学习一个飞行员要应该掌握的所有的技能,这个角色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靠自己意愿推动的自觉的过程。
3、由整体到部分的过程。个体对角色的认知,是一个从整体了解逐渐深入细节学习的过程。诸如个人想成为一个建筑设计师,就要首先对建筑的外观设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逐步深入美术作图的细节展示,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个体将学习角色所承担的各部分责任和义务、知识和技能,并最终将这些学习内容综合在一起,才能完成整个角色的学习任务。
二、学校教育中角色学习的问题
1、角色学习的目标简单
学校教育往往以名人作为明确的角色指向,以杰出的精英作为榜样群,普遍引导学生成为科学家、文学家等。此外,学校有严格的“好学生”标准作为一种学生应该学习的角色设定。这些标准共同的地方在于角色目标对智力标准的过分强调以及对成名成家的过分宣扬,这种统一的学习目标设定忽视了角色塑造的丰富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种种弊病。
2、强调行为学习,忽视品质培养
学校对学生的角色品质和行为的培养,往往是通过开展榜样教育进行的。这样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教给学生某种角色的行为,但是这样的学习只能停留在模仿阶段。它教会孩子学会做某种事,却没有教会孩子应该做具有怎样品质的人。它引导孩子进入一个思想误区,认为只要做了榜样做的事,就能成为和榜样一样优秀的人,从而忽略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这样一来,榜样学习实际上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3、抑制个性发展,缺乏创新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不仅是角色学习过程,也是个性创造过程。虽然每一个角色都有一定的社会期望,但是不同的个人对同一个角色的期望不同,因此,角色通常都没有固定不变的行为模式。但是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往往将每一个角色赋予固定的行为方式,要求学生遵照他们的要求学习提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人能动性,使学生逐渐变得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性。
三、学校教育改善学生角色学习的途径
1、重视榜样精神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角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更多应该重视的是角色精神品质的教育。进行榜样学习教育是学校中惯常使用的角色学习的方式,但是学校教育者必须明白,榜样只是树立了一个行为目标,重要的是要强调榜样品质对学生的思想影响,而不是说只是做到了某种行为。
2、丰富学生评价标准
学校应该丰富对学生的多种评价标准,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单一的对学习成绩的重视转向多向度的对学生学习成绩、道德素养、身体素质和社会规范等多方面的考核,要落实到各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期望以及奖惩制度都要有所改进,好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同时也应该是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全方面发展,并具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个体。
3、重视家庭教育
在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分量。学校对角色学习的教育失误就要从家庭教育进行弥补。受学校教育的影响,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人们普遍以学习成绩的优劣和学历的高低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这就导致学生对单一“好学生”角色的盲目追求而忽略了道德规范的养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就应该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规范教育,以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
四、小结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角色,每个人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又不止一种,如果演绎好不同的角色,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作为个人发展的重要培养场所,学校教育有责任为个体提供多样的有效的角色学习的教育。当前学校教育中的角色学习存在着目标单一化、手段强制僵化等误区,导致个人社会化的失误。重视精神教育、多维评价,有助于改进学校的社会化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角色适应。
作者简介:
李玉莹,女,籍贯河南省,目前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联系方式:18612213126
参考文献
[1]秦启文,.角色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