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级职称职称论文

时间:2023-04-03 09:46:54

导语:在中级职称职称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级职称职称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中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

一、我国中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领域中的问题

1.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单一性强

现阶段,我国范围内各个中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仍然将教师放置在主导地位上,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枯燥,学生难以有效参与到教师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从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也就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此外,仍然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板书教学模式,效率极为低下,在时间维度上限制了一节课程的容量。与此同时,也没有办法将理论之上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虽然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但仍然呈现出来一种不如人意的态势,即便是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设备的基础上使以往板书授课模式的局限性得到改善,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使用到的都是预先制作好的PPT,预期性准备阶段设计出来的课件难以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另外,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知识的传授速度,但是学生在提升教学速度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连做笔记的时间也没有,从而限制学生在课下的学习。

2.理论和实践之间呈现出来一种相互分离的态势

核算流程仅仅流于形式,使会计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过程中像是在学习数学,从而也就难以培养学生的账证意识。中职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但现阶段我国范围内各个中职院校教学相关工作过程中,教师往往不会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产品制造流程,只是依靠教师向学生讲述,学生在没有看到实物的情况下,也就不会对车间、工艺流程等产品制造环节形成明确的认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就将费用调度和产品成本计算工作当成是客观计算工作,从而想要保证分配表格计算成果和记账凭证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虽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了会计核心技能,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难以做到随机应变,最终想要妥善完成本职工作也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二、解决我国中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

编制和中职成本会计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材。在中职成本会计教学工作过程中,教材发挥出来的作用比较重要,编制出来的中职成本会计教材当中,除了应当包含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之外,也应当让基础知识和企业生产模式、生产核算程序之间形成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应尽可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使用真实的凭证、账簿以及成本计算单据等,以便于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日后的工作形成一定的了解。另外,应当将职业技能培养当成是主要任务,使职业技能培养工作和课程基础知识有机相互融合在一起,尽可能使其和会计业务流程有机相互融合在一起,以便于可以使成本会计工作的复杂性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如果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应当放慢自身的讲课速度,让学生做笔记,以便于可以在课余时间自学。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中职成本会计教学领域中的问题还很多,这些问题不是发现之后立刻就可以完善,而是一项耗时比较长的系统性工作。各个教师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并积极找寻有效性比较强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以便于可以研发出来可行性比较强的中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从而可以使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最终为社会提供得到全面发展的会计人才。

作者:张继辉 单位: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金玉.A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第2篇

关键词:高职;工程材料及机制基础;课程论文;教学改革;学习主体

《工程材料及机制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特点是叙述性、记忆性的内容多,概念多,内容抽象,使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有似易而难,似浅而深,似懂非懂的印象。

针对《工程材料及机制基础》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增设课程论文的设想。通过增设论文改革教学方法,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考核手段的全面改革。可以将单一的课堂讲授扩展到指导学生自学、讨论、科研和实践,有利于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由“学会”逐渐过渡到“会学”、“会用”。

增设课程论文的意义

(一)一线牵动了全局,一改可以推动教学各环节的全面改革

促进教学主导思想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长期以来,一种旧的传统教学思想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工作,这种旧的教学思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能力,把知识与能力等同起来;二是教书不教人,把教书与教人割裂开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课程论文体现了教学以培养能力、发展能力为主导的思想,突出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

在教学内容上原来是书上有啥讲啥,现在转换为“四不讲”,“四增加”四不讲是:凡属高中或文化基础课讲过的不讲;陈旧过时的知识不讲;单纯阐述性的不讲;学生自学就能掌握的不讲。四增加是:增加新知识,新技术;增加科学论文讲座;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课程论文。

与旧的传统教学思想相比较,这是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旧的传统教学思想主要表现有二:一是“注入式”,二是“抱着走”。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改革这些方法势在必行。增设课程论文则注重四个为主,即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书为主,训练为主。以启发式、学导式代替注入式,根据课堂性质、学生的特点,采用讲授、课堂讨论、习题和指导学生自学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与各种课外训练,开阔思路,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促进了实验的改革原来实验是听、看、抄。听是学生听实验教师讲授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使用等;看是少数学生照着教师的示范动作做一遍,大多数学生围着看;抄是实验之后大家互相抄数据和实验报告。现在改为自始至终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改变单一的考试方式原来是课程结束后一次性考试,一锤定音,现在是以课程论文为前提,没有参加撰写课程论文或课程论文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考试,考试成绩改为两部分:课程理论占80%,课程论文占20%。

(二)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能力

过去单纯的课堂教学法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不会看书,不会作学习笔记,不会整理数据,也不会把新学到的知识有条理地讲出和写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差。通过课程论文的锻炼,学生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会大大增强。增设课程论文是写毕业论文前的一次预演和锻炼;是培养学生自学的有效手段;可以锻炼学生归纳、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自行寻找参考资料,自学读书,自己处理数据,自己进行实验查证问题,教师辅导。这样学生和书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可以充分进行教学信息反馈流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向宽、深方面发展,学习中等的学生可以不吃力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差的学生可以在教师充分的个别指导下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学生各得其所,个个积极主动,因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普遍提高和两极分化现象的改善。

(四)为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在论文的审定和批改上,采用教师批阅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审定的方式,使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减轻,从而可使教师把省下的时间用于备课,钻研教材、研究问题、辅导学生;学生通过查阅参考书,也扩大了知识面。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也为师生的发展带来了活动空间;在检查论文的合理性上,采用自己实验自己验证的方式,经验及时交流,错误及时纠正,教训及时吸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要靠自己钻研获得知识和技能,因而理解更加深刻,运用更加熟练,遗忘较少。

(五)能促进教师积极钻研业务,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过去教师讲,学生听,一本教材讲到底,一个讲稿用几年。现在教师必须随时随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就迫使教师必须认真钻研业务,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尽快用新知识充实自己。这样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教学内容也能做到与时俱进,这无疑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个极大的促进。

转贴于

增设课程论文的实施步骤

增设课程论文具体做法分为布置阶段、撰写论文阶段、实验验证阶段、质量考核阶段四个步骤。

(一)布置阶段

在课程教学中,增设课程论文是一个新想法,在学生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应及早布置,明确要求。上课前首先应向学生班级作一个通报,获得他们的支持,然后在第一节课时可向学生布置,要求课程论文的文章要文理通顺、简练,能较为正确地反映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资料来源较可靠,分析见解基本正确,有一定的技术情报价值或实际指导意义。完成时间在课程讲授到三分之二时为宜。过早,学生知识面太窄;过晚,学生已经临近期末考试,容易流产。考核方法:采用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由班集体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将学生意见与教师批阅相结合,其成绩按20%计入该课总成绩。论文题目可由教师确定,也可自选题目。

(二)撰写论文阶段

在本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选好论文题目无论自选题目或教师确定的题目,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想象力;有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好示范将近年来教研室教师正式发表的与课程有密切关系的学术文章在课堂上向学生宣读,或发给学生传阅。由作者谈选取资料、处理数据、实验验证的方法和过程。这样不仅把教学和科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也给学生撰写论文作了示范性的讲解。

抓好资料的选取和自学阅读参考资料时,要求学生作到“四记”。“记心得”:不要抄书,要消化书上的知识,记下自己的理解和心得;“记问题”:记下疑难问题和糊涂概念,以便给教师辅导时提供线索;“记数据”:便于分析比较;记需要实验的东西。

引导学生调查分析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出些有特点的工艺现象组织学生讨论,如可以让学生对机床主轴进行分析,从其使用的特点引出力学性能要求是多方面的。通过对主轴所需的各个力学性能要求分析,可以逐步论证出机床主轴的工艺要求,从而深化课堂所学的知识。即使学生的设想可能不够完善,但只要学生自己能主动分析问题,就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能力。

搞好辅导学生写论文时,教师要随班辅导,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过去上课后自习时提出的问题要多一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容易的,给学生指出思路,启发进一步思考,不急于回答现成结论,对有共性又较复杂的问题,可以留到课堂解决,这样可提高辅导质量。

(三)实验验证阶段

课程论文有些可能是实验性很强的课题,有的课题甚至需要依靠实验得到的结果来完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由始至终亲自动手去做,并可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做到以下几点:(1)需要做实验的学生首先向实验室和任课教师提出做实验的项目。(2)由学生根据题目的需要和实验室的条件写出实验计划并和教师一道研究实施方案。(3)由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检查等。(4)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试验的全过程,然后整理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交教师审阅。

(四)质量考核阶段

可采取学生互相交流、班集体评选与教师审阅相结合的方式,最后推出较好的论文在班级范围内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增设课程论文需要的教师人数较多,也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准备及对每个学生的足够重视,对每一个环节的细致考虑和对实验的设备条件要求也较高,因此增设课堂论文的教学方式在以后的实施中还要不断吸取经验,不断改进,使其更趋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玉科,郑玉亮.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高等教育,2000,(4):40-41.

第3篇

广泛的企业调研和毕业调查是确定企业岗位需求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基础。在企业调研中,共调研广西区内及珠江三角地区的大中型机电类企业50家,其中调研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22家,利用机电设备进行生产类企业15家,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13家。调研结果表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业范围较广,不同类型的企业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所不同。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和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合度较大,其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机电产品制造、检测及自动生产线的维护和现场管理;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普通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保养和维修;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维护及维修;供用电线路运行和维护。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资格需求最多的是维修电工证和电工上岗证。此外,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对电梯安装维修证、叉车证及电焊工证有一定的需求,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对电焊工证、钳工证和吊车证有一定的需求,而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对电梯安装维修证和电工进网许可证有一定的需求。在调查的108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中,在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工作的占44%;在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工作的占31%;在机电设备、产品服务类企业工作的占25%。毕业生的主要岗位分布为生产线操作岗48.3%,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岗16.7%,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维修岗16.7%,维修电工岗10%。调研结果表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初期主要是在企业生产一线工作,部分毕业生经过2~3年左右的生产培训和管理培训,能进入管理员、组长、线长、技术员初级管理岗位,再经过3~5年的生产实践锻炼,个别毕业生能进入车间主管、部门经理中层管理岗位。根据调研结果,笔者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具有机电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意识,掌握机电产品生产、管理和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以工作分析为依据确定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在企业和毕业生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由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邀请熟悉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流程的全国著名课程专家担任主持人,通过企业实践专家的深度交流,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认真剖析,从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岗位中确定,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以及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和维保为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两个专门化发展方向。通过对两个专门化方向的主要就业岗位群的工作情境、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工作要素相近性和代表性,将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理,确定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专门化方向的主要岗位群是机电产品生产操作工、机电设备维保与维修工。提炼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从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得到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明确了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专门化方向的岗位能力需求。

三、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第4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钢筋问题;成因;防治措施

引 言:为了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必须要加强对施工的管理、克服各种条件的制约。道路桥梁一般都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则是一座桥梁的骨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钢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介绍了一些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筋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道桥施工中钢筋工程问题的具体表现

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钢筋工程会出现各种质量上的问题,例如:钢筋质量不高、规格不适当、钢筋锈蚀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道桥钢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也会进一步影响到道桥工程的施工进程、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是道桥施工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要抓住导致问题的关键因素,踏实工作,力争彻底地消除影响钢筋工程的质量隐患,确保钢筋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现实施工中因各种因素引起的钢筋工程质量问题有很多,文章按照行为主体的不同划分为:设计方面导致的钢筋工程问题、施工方面导致的钢筋工程问题、管理方面导致的钢筋工程问题和自然环境方面导致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关于设计方面所导致的钢筋工程问题

钢筋作为钢筋混凝土构建中的主要材料,在结构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再设计方案上面,一定要规范设计图纸。要做好相关的调查,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设计的精确度。一定要规范操作流程,以免质量受到影响。

由于在道桥工程设计时对实际施工情况预测不准或者是照搬先前设计,这导致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数量不足,构件难于承受压力、剪力和应力,从而对道桥工程带来质量隐患。例如:钢筋、钢拱架数量不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钢筋间距和设计数量矛盾,一般发生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按照间距施工,由于设计间距计算的根数与钢筋表中给定的钢筋根数不一致,而造成间距合格,数量不足,使得混凝土构件的强度达不到应有的设计标准。

(二)在具体施工方面导致的钢筋工程问题

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受力钢筋在构建中的位置也很重要。有些时候会因为一些实施单位中存在一些问题,人员的配置对于施工也有相当大的影响。要求规范具体的施工步骤,分工明确,权责分明。使施工质量达到标准,不要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钢筋间距不均匀、钢筋的质量不合格,链接的质量不合格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桥梁建设的质量与安全性。

(三)管理对于钢筋工程问题的重要性

钢筋问题是道路桥梁施工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的。管理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合同以及其他相关合同对道路或桥梁工程的施工中的钢筋问题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管理需要对钢筋的质量、工程的进度、相关信息的管理,以及对工程项目与各方面进行组织协调。管理对于事故的防御和质量的保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坚持做好这项工作,才可以保障质量。

主要是对钢筋加工与安装质量控制重视程度不够,施工单位自检体系未有效运行,现场技术、质量管理不严,未严格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方案施工;监理单位未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工序把关不严;承包人与作业班组劳务协作矛盾,薪酬太低,或工资不保证,职工有逆反情绪,近年该问题较为普遍,成为企业自检体系有效运行及实施监理工作的最大障碍。

(四)自然环境方面对施工的影响

地形因素与自然环境对于道路桥梁建设的影响也非常大。崎岖的山谷更是施工较难的地形。地表不平,地势较为复杂,铺装层的密度和强度全都不同。四季天气的变化也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雨季地表土质疏松,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将会使地表变形,甚至无法施工,会造成沉陷、沥青骨料表面解吸。地表积水与地下水通过路面并长期存留在空隙中间,长时间的浸泡和清洗会将钢筋混凝土照成腐蚀,这样就会出现特别大的质量隐患。

二、有关于道桥施工中钢筋工程问题与防治

(一) 要建立质量控制系统

应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及有关文件,制定钢筋工程质量控制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及治理措施,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权、利,齐抓共管,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实现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严格控制和强化施工管理,是严把工序检验关,对于在施工中检查发现或分项工程工序检验存在的不合格工程,应坚决予以返工,必要时责令停工整改,并分析原因,追查责任,制定切实可行措施予以杜绝。

(二)要学会分阶段强化施工管理

首先,施工准备阶段,施工、管理和监理人员应该熟悉设计文件,熟悉每种钢筋的设计规格、数量、尺寸、形状及安装位置、保护层厚度,和与其它钢筋、预应力钢筋的位置关系。钢筋施工的钢筋必须要规定的加工地点进行加工,钢筋等主材必须是合同规定的料源场(厂)。其次,施工期间的监理应加强首件工程管理。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建议先申报施工首件工程,首件工程验收合格,总结经验成熟后,方开始大面积的工程施工,对于工程质量的提高有较好的意义。

(三)必须认真做好钢筋工程的设计工作

在设计阶段应重点对施工地段进行技术、地质和水文等方面的详细调研,全面掌握施工地段的各方面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道桥工程的设计工作,促进钢筋工程设计方面问题的解决。

(四)对于施工现场的控制

钢筋间距不匀、位置不准确以及保护层合格率低、甚至漏筋的治理是现场施工中经常出现的两个典型的问题,应该推行施工标准化,施工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放样、划线,按线操作,按尺寸施工就可以有效防治上述现象的发生。

(五)要对然因素有效控制

要想避免问题的发生就要对自然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现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钢筋尽量避免暴漏在外,尽量使用一些新材质,避免雨水的侵蚀。要对钢筋做恰当的防锈处理。

三、结束语

要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优化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提高道路桥梁的耐久性。提高科学化监管的能力,明确科学技术在道路桥梁建设的重要性。工艺要细致化,抓住重要问题。对于施工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要坚持做到最好,把好质量关。钢筋的问题其实是可以预防并消除的,可以通过优化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于施工单位及过程的监督来保证质量。要提高原材料的质量,要严格遵守工程与技术的规范性。控制道路桥梁建设质量问题的出现。提高施工人员的知识水平,同时提高每一位检测工程师的技术水平,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使质量得到保证。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合国家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焦小龙.钢筋加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10.

第5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基坑工程可以说是岩土工程中实用性和经验性都较强的学科,它既保留着古老特色,有传递着现代的时代特点。现在的工程越来越复杂,施工难度以及环保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基坑越来越深所带来的问题频发,需要我们严谨对待。

一、深基坑支护介绍

1、钢板桩支护

通过锁口或者钳口的热轧型钢制成了钢板桩,板桩连接就形成了钢板桩墙,能够进行挡土、挡水等。通常情况下我们所使用的各类钢板桩截面有U形、Z形、直腹板形等。钢板桩施工简单、应用广,但噪声大,容易造成相邻地基变形,因此,一般不在人口、建筑密集处使用。此外,钢板桩自身柔性较大,锚拉或支撑系统一旦不当,就可能出现较大变形,所以基坑支护深度通常不会超过7m,否则就停止使用。而地下室施工结束后需拔出钢板桩,对周围地表土和地基土有一定影响。

2、深层搅拌桩支护

深层搅拌桩利用石灰或水泥作固化剂,用深层搅拌机把固化剂和软土强制搅拌,经物理、化学反应,软土硬结成桩体,水稳定性、整体性、强度都比较好。此支护多用格栅形式,即重力坝式挡墙。如果基坑是二、三级基坑且坑深不超过7m,坑边至红线距离充足,通常优先使用此方法,因为其水泥不透水,能挡水又能挡土防渗效果良好。深层搅拌桩为重力式结构,内部无支撑,自身重量就能保持稳定抵抗侧向力,可方便基坑内地下结构施工和机械挖土,简单易行,材料仅是水泥,费用低。对于一些情况比较特殊无法增大墙厚而又需严控变形的,在增设抗剪插筋和围檩后可增设支撑,加大嵌固深度和基坑内土体加固都是限制变形的有效方法。

3、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是柱列式间隔布置钢筋混凝土挖孔、钻灌注桩来作挡土结构。其间隔布置包含桩与桩有一定净距疏排布置和相切密排布置。柱列式灌注桩有较好刚度,但各桩间连系差须在桩顶浇筑较大截面钢筋混凝土帽梁,为防止地下水并夹带土粒从桩间孔隙流入坑内,需同时在桩背或桩间用高压注浆,设深层旋喷桩、搅拌桩等,或桩后专构防水帷幕。灌注桩施可用人工或机械挖孔,无需大型机械,施工简单,无打桩振动、噪声和挤压周围土体危害。同时,其成本较较地下连续墙也比较低。

二、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

常见支护施工滞后于土方施工很长一段时间,不得不二次回填或搭设架子。通常,土方开挖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工序简单,组织管理容易。而挡土支护的技术含量高,工序较多且复杂,施工组织和管理都较土方开挖复杂。所以施工中,大型工程均是由专业施工队来分别完成土方和挡土支付工作,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两个平行的合同。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协调管理的难度大,土方施工单位抢进度,拖工期,开挖顺序较乱,特别是雨期施工,甚至不顾挡土支护施工所需工作面,留给支护施工的操作面几乎是无法操作,时间上也无法完成支护工作。

2、边坡修理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

常存在超挖和欠挖现象,一般深基础在开挖时均使用机械开挖、人工简单修坡后即开始挡土支护的砼初喷工序。而实际开挖时,由于施工管理人员不到位,技术交底不充分,分层分段开挖高度不一,挖机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机械开挖后的边坡表面平整度,顺直度极不规则,而人工修理时不可能深度挖掘只能就机挖表面做平整度修整,在没有严格检查验收时就开始初喷,故在挡土支付后出现超挖和欠挖现象。

3、成孔注浆不到位、土钉或锚杆受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深基坑支护所用土钉或锚杆钻孔直径为100—150的钻杆成孔,孔深少则五、六米,深则十几、二十多米,钻孔所穿过的土层质量也各不相同,钻孔如果不认真研究土体情况,往往造成出渣不尽,残渣沉积而影响注浆,有的甚至成孔困难、孔洞坍塌,无法插筋和注浆。再者注浆时配料随意性大、注浆管不插到位、注浆压力不够等而造成注浆长度不足、充盈度不够,而使土钉或锚杆的抗拔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工程质量,甚至要做再次处理。

三、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工程的防治措施

1、重视变形观测,注意及时补救

变形观测有:基坑边坡变形观测、周围建筑及地下管线变形观测等。分析监测数据,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应用,分析偏差及时了解基坑土体变形及土方开挖对沉降的影响还有地下管线变形等。在进行下部施工时及时校正设计偏差,对已施工部位采取补救措施。现场变形观测数据须可靠、准确、及时,观测人员严格按预定方案精心测量。如果实际测量确有异常,需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恶化。一旦有大变形或滑动,立即分析原因,做出可靠加固设计施工方案。对于重大复杂的基坑工程进行专家论证,保证工程安全、降低造价。

2、转变传统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理念

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已初步探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受力规律,但岩土深基坑支护结构实际设计和施工方法仍在探讨阶段。另外,我国还缺乏一个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计算,旧理论计算出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所以,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设计不应再用以往“结构荷载法”,而应改变传统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3、全程控制基坑支护施工质量

岩土深基坑支护施工重点是过程控制,我们须严控施工过程管理,按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前,需先熟悉当地地质资料、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周围环境。此外,确保降水系统工作正常,施工中不得随意更改锚杆长度、位置、数量、型号、加强筋范围、钢筋网间距、放坡系数等,变更方案必经专家评审。

基坑支护要与挖土配合,分段分层开挖和分段分层支护。开挖土方顺序和方法须与设计一致,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均衡开挖,对称开挖,缩小土体开挖扰动范围,缩短基坑开挖卸荷后无支撑暴露时间,利用土体自身开挖中位移控制能力。深基坑开挖中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状土,如有异常,立即停工并查明原因进行补救。岩土深基坑开挖完,提醒相关建设单位尽快验槽,及早进行地下结构施工,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回填基坑前,不得破坏支护层,特别是坡脚部分。

四、深基坑技术发展趋势

现在大多数深基坑工程如果有支护,其基坑开挖也以人工开挖为主,效率低,今后须研制小型、灵活、专用地下挖土机械,加快施工进度。此外,基坑向大面积、大深度发展,周围环境更复杂,深基坑开挖与支护难度更大,从造价和工期来看,两墙合一逆作法必将成为今后发展重点。但逆作法受桩承载力限制,不能是一柱一桩,而是一柱多桩,增大了施工难度和成本。今后研究需解决单桩承载力增强,沉降降低,中柱桩减少到一柱一桩,上部施工速度限制放开,加快进度,缩短总工期。

土钉支护的大量施行让混凝土喷射技术得到长远发展,为减少回弹量及环境保护,干式喷射混凝土将逐渐被湿式喷射混凝土取代。同时,为减少基坑变形,推广施加预应力法,采用深层搅拌或注浆技术对基坑底部或被动区土体加固。

结论

随着高层、超高层及地下工程的不断涌现,基坑工程要求也越来越高,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工程技术人员须从全新角度去审视这一古老课题,用新经验、新理论、新方法来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第6篇

由于集成创新的来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就造成企业不得不使用别人的知识产权。而对于知识产权,如果企业没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也没有一定的知识产权竞争规则应用能力,企业将会很容易陷入到知识产权纠纷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进而,这就给竞争对手带来了可乘之机。它们会借助应用知识产权竞争规则之手,来影响和控制对应的集成创新企业。甚至,实施谋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的策略。这样,就会使企业集成创新中原有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变得更为严重。从整体上说,在企业集成创新方面,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主要包括这两个方面:一是在集成创新方面,企业没有正确地对外部知识产权加以使用。二是竞争对手以知识产权为媒介,对相应的企业进行打压。致使企业遭受损失的概率和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具体的来说:第一,在企业集成创新中,关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激化因素。一是那些跨国企业以知识产权作为有利的武器去打击对手。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知识产权竞争已经是企业最常用的策略之一。相应地,随着中国利用集成创新不断发展,跨国企业在感受到中国给自己带来的威胁之后,便会利用知识产权来干扰以及限制中国企业的发展。这样不仅会阻碍我国某个企业海外市场的拓展,也会对同类其它企业造成影响。二是跨国企业以侵权诉讼为依托,来获得高额的赔偿。在标准和标准产业化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二者之间,知识产权更具有其商业利益。

当下,发达国家企业掌握了很多国际标准。对于中国的集成创新来说,国际标准是它走向海外市场的必经之路。因此,跨国企业不仅可以披着知识产权的外衣进行垄断,还可以利用知识产权诉讼获得高额的赔偿。第二,在企业集成创新中,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的诱因。一是随着技术日渐复杂以及专业化,外部知识资源的使用已经成为企业要发展必然的要求。相应地,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知识更新的脚步不断加快,相关创新的成本不断增高,而它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这种状况,企业必须利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来获得竞争优势。但是,由于技术的复杂性不断增大,企业在利用集成创新获得长远发展的时候,需要运用到很多知识产权。这就致使企业不得不走上采用外部知识产权之路。二是在知识产权方面,中国企业没有雄厚的基础,并受到技术后发劣势的制约。由于相应的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在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方面,跨国企业设置了很多专利障碍。而很多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行业标准。对于企业的集成创新来说,这已经成为无法跨越的鸿沟。相应地,企业在进行集成创新的时候,不得不使用外部知识资源,这就很容易对他人的知识产权造成侵犯。这种技术方面的后发劣势埋下了一定的隐患。第三,在企业集成创新中,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的直接原因。一是企业不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意识去,出现擅自使用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当下,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以及法律建设还不够完善,不具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至于对企业的侵权行为也没有引起重视。这就造成很多企业擅自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二是企业没有较强的知识产权竞争规则应用能力。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全面的认识,对国际上那些关于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进行竞争的游戏规则也不够了解,还有就是中国知识产权的服务无法和当下知识产权的竞争相应。

二、在企业集成创新中,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的防范措施

虽然在企业的发展中,集成创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威胁,影响它优势的发挥。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便是阻碍之一。相应地,它不仅是新时代下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显而易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策略来避免知识产权侵权的风险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使企业集成创新处于更好地运行之中,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首先,在企业集成创新中,关于风险直接原因的防范对策。第一,借助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结构的力量,来使其风险最小化。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来说,它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企业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对知识产权进行应有的管理,这样才能减少投入过多的成本,节约大量的时间。比如,在面对知识产权诉讼方面,企业除了请律师以外,还需要依靠外部技术专家的力量,以此,来提高诉讼成功的机率。第二,需要建立相关的知识产权机构,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完善。在知识产权机构建立方面,需要对企业内部的技术成果进行应有的发现和保护。同时,在知识产权投入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知识产权所处的状态方面,需要进行一定的监控。在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方面,企业需要转变对知识产权管理的认识,它不单单是技术或者法律行为,而要把它作为战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对策来使知识产权的管理日趋规范化。其次,在企业集成创新中,关于防线激化因素的防范对策。

一是需要积极开展原始创新,并实行专利标准化措施,使知识产权竞争的话语权得以增强。在开展原始创新方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需要加强原始创新,迅速过渡,进而,取得一些核心的知识产权。与此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企业知识产权谈判讨价还价的能力得以增强。在专利标准化对策方面,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需要把相关的技术标注纳入到标准技术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技术标准建立以及推广的力量,来获得利益最大化的对策。进而,增加知识产权竞争的话语权。二是需要通过使知识产权法律应用的能力得以提高方法,对知识产权纠纷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对于知识产权竞争来说,法律是最有力的武器。在面对知识产权纠纷的时候,中国企业需要根据法律程序,并借助庭外和解的方法。除此之外,面对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中国企业需要采取集体作战,形成联盟的策略。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风险和成本,还能增强讨价还价的能力。

最后,在企业集成创新中,关于风险诱引的防范措施。一是需要对他人的知识产权加以尊重和使用。在对他人知识产权使用之前,一定经过他人的允许。比如,企业可以支付相应的费用,来得到权利所有人的同意。二是需要对创新流程加以规范,对集成创新所用的外部知识产权予以识别。企业需要提高相应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此外,企业还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比如,专利事务所,来使应有的风险最小化。

第7篇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居民都有通过烧煤来取暖的生活习惯,不仅效率低下,且影响环境资源,为了改变这种取暖模式,我国很多城市都对没有专业供热设施的居民住宅进行供热补建。但是,很多地方由于工程规模比较大,资金比较缺乏,就采用向居民收取建设费的形式来进行筹集。结合实践来看,目前供热设施的账务处理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首先,将其纳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按照行业内相关规定提取折旧。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供热范围较大且成本相对比较低的大型供热企业;其次,不纳入固定资产类进行管理,通过价格空间的合理利用来提取折旧费用,运用这种方法较多的一般是事业编制的单位;再者,既不纳入固定资产也不提取折旧,这种方法的运用主要是应对那些成本高并且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的小企业而言。对于用老百姓的钱建设供热设施,是否应纳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就现在来看还没有一个比较科学、客观的办法。

这里提到的政企不分主要指的是,供热单位并没有真正的成为市场的主体,不能企业化经营自负盈亏。其中很多概念性的问题还混淆这没有处理清楚;首先,上级管理多,供热单位承担着很大的责任,但是却没有相应的自;然后,政策性减免热费虽然有明文规定,但是在实际实行中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很大程度是因为很多供热单位片面的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对追缴有困难的欠费,采取混入政策性减免热费的范围,通过这种方法使得单位能够顺利通过年终考核。

2对集中供热管理体制的探讨

2.1集中供热管理体制合理化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管理体制。需要以全局出发对管理机构的设置进行深入调整,以达到形成一种自上而下领导的管理模式,这样能够确保国家最高政策能够很好的被实施,这样做从客观上来说能够真正的发挥供热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二是具体环节的规范管理。就集中供热主管部门来说,必须要客观认识到自己的职能所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在人力资源、财政、资产管理等方面要统筹兼顾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需要特别提出的一点是,不同的地方制定的管理办法必须要切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2.2供热设施资产管理模式要统一

很多地方对于使用人民的钱建设供热设施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界定,结合目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相关部门应该及早提出一个统筹兼顾的理论指导;只有对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了从上而下的统一,才能够增强其管理,避免一些供热单位“中饱私囊”使人民的财产遭受损失。

2.3简政放权

第一步,管理部门必须尽快统一成本核算方法,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然后,主管部门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对于“基层”的行政干预,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解决基层单位在经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力争做到为企业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竞争环境;再者,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和对现有管理制度中不科学的地方进行调整,保证国家政策能够一步到位。

2.4调整收费制度

结合市场经济大背景,个人认为按表计量收费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收费方式。这种收费方式的推行,首先会有利于供热成本的降低;其次,还能有效的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这种收费方式从广义上来说是符合我国的科学发展观的。因此,集中供热主管部门应该积极推行按表计量收费的方式,彻底改变传统的收费模式,以保证集中供热事业能够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3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0 引言

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企业质量控制与管理水平是企业在行业内发展的关键。如何针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预控成为了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开始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自身的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以此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科学分析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针对其特点进行相关的预控措施成为了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重要工作。

1 水利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概述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隐形转包”造成的质量问题、抢工期赶进度造成的工序施工不彻底以及相关的一些技术性质量问题等几方面。“隐形转包”使得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监管力度降低、造成了转包后企业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抢工期赶进度使得施工过程中造成了水泥混凝土固结时间段、养护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另外,由于施工过程中技术监督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质量隐患也时有发生。针对这样的情况,加强自身质量监督与管理、提高质量控制能力成为了有效防治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关键。

2 水利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的控制分析

2.1 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企业质量控制能力 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分包、转包的质量监管是有效避免水利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的重要方式。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构建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的质量控制体系,有效提高企业对施工质量的监督与控制能力,预防常见质量问题的发生。

2.2 科学规划工期进度,减少工期紧缩造成的质量问题 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事前规划不合理或对工程所在地气候条件估计不足常会造成工期紧张的情况。企业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减少企业工期延误造成的成本增加,其在工程施工中会相应缩短各个工序的施工时间。例如:水泥混凝土浇筑速度提高、浇筑后固结时间缩短、养护时间不足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甚至导致混凝土工程的开裂,其严重的影响了水利工程中坝体的安全。

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在工程造价编制阶段即考虑工期对施工的影响,科学规划工程施工工期,将可能影响工期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以此确保工期的合理、科学,为有效避免工期问题造成的质量隐患奠定基础。

2.3 注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施工技术是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也是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通过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指导技术管理工作,有效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参数符合设计要求,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在现场管理工作中,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还要加强现场监控力度,加强技术人员与质量人员的巡检工作,提高技术控制效果,以此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3 以质量预控理论预防水利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

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预控理论指导质量管理工作。其通过对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控制达到预防质量问题发生的目的。根据这一理论,现代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在工程施工前即对工程技术文件、地理条件、地质情况等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论证,将影响该项工程各项因素进行统计并分类,制作科学的质量控制点库。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依照质量控制点库进行相关控制工作,以此预防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另外,针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人员以及技术、现场管理等工作,施工企业还应建立分项控制体系,强化对各项因素的控制,有效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4 强化人员培训与管理,有效避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人,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第一要素,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以人为基础的工作,人为因素是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智能更要因素。在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中,施工企业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为有效避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发生奠定基础。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加强人员管理及相关质量责任制的完善,使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质量职责、权限,并通过培训工作使其明确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提高施工质量认识的同时为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奠定基础。

5 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企业以相应的投入为基础,加快自身相关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同时通过质量预控理论对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的各项因素进行控制,达到预防质量问题发生的目的。另外,施工企业还要加强自身对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出现质量通病时能够有技术人员提出科学的治理措施,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通过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企业的健康发展、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浩.现代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J].现代水利,2009,8.

[2]刘丽红.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分析[J].水利工程施工管理,2009,8.

[3]常伟.施工质量预控理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水利工程管理资讯,2009,10.

第9篇

教育能不能被学生接受,要判断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生命力。创造符合学生的教学环境,编制符合学生的专业课程资源。根据社会的需求,编制特色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将理论结合到项目中。近年来各个出版社的教材都是偏于理论、偏于大项目的。肓目追求外国的形式,直接过渡到项目教学,学生基础东西不会,直接过渡,老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习也很吃力。如果综合一下,理论精讲、小案例、大案例、再过渡到大项目。因此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老师也能顺心如意地讲课,然而校本教材要保证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符合,保证对学生培养。

(二)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有主观性。比如photoshop教学,上课开始展示上届学生优秀作品,调动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课下认真备课,备课时精选素材,认真找到适合本次课的精典案例,将知识融入到案例中去。上课时充分利用时间,保证课堂质量。上课时先展示讲解的案例作品,再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分析怎么做,教师协助攻破难点,演示新知,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所思、有所想,达到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创造性地学习。古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激发学生思维。

巩固学生技能,要不断举一反三,讲解新知时,引导并带着学生做,给学生相似的案例,完成练习,熟练后让学生进行设计。比如PS教学,讲解杂志封面和电影海报制作、婚纱摄影、企业宣传册、建筑效果图设计等大型案例后,讲完一个,就让学生给出相应的定位,自己设计,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主体。将老师解放,进行指导。得到锻炼的学生才能走向工作岗位,缩小毕业生与工作需求的差距。

(四)增加表扬机制,树立学生自信。

教学管理过程中,表扬与鼓励对学生的作用大于批评与指责。因此,不管再坏、再不好管的学生,你要发现他的闪光点,加以表扬,拉近与学生距离,再让学生学习会轻松些。完成任务较快较好的学生,要不断鼓励。比如:把学生完成的较好作品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自我、相互点评。在老师指导下做出改进,然后将作品上传到学校网站。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认可,树立起了信心,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五)教师能力提升。

学生完成在校学习后将走上工作岗位,学校教学质量高低对学生就业影响很大。如果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高,该校教学质量肯定好,学生在校能学到更多知识与技能,更易找到适合的岗位。加强教育、心理学学习,提高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入企实践学习。将所得经验及企业需求引入到课堂中。教师在新形式下不能抱着陈旧观念不放,要以平等眼光看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学习者,教育学生同时也向学生学习。教师岗位是平凡的,教师作用是巨大的。

(六)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