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09:46:56
导语:在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如今,中国汽车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广下,国家拉动内需的同时也给各大品牌企业带来了商机,汽车周边及汽车售后产品也逐步备受关注,带动着汽车周边产品的收益。汽车销售类人才也已成为紧缺技术人才。以下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汽车销售论文格式要求,欢迎阅读!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十二、提示
论文用A4纸纵向单面打印。页边距设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
参考范文: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以职业能力中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以职业岗位为出发点,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工作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要求为标准,构建基于汽车营销服务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岗位能力;课程体系;构建
0概述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5年东风汽车的销量是387.25万辆,一汽集团的销量是284.38万辆,长安汽车的销量是277.65万辆、北汽集团的销量是248.90辆,广汽集团的销量是130.31万辆。未来5年的增长幅度从40%到130%。同时,国内主要汽车企业都制定了“十三五”产销目标。除上汽集团未公布具体的产销目标外,其他几大汽车集团都公布了2020年的产销目标,其中东风汽车560万辆、一汽集团400万辆、长安汽车450万辆、北汽集团450万辆、广汽集团300万辆。这些汽车包括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的所有产品。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最好的政策背景下。国家拉动内需的措施给品牌企业带来了巨大机会,汽车周边及汽车售后产品也将直接受益。因此,汽车服务类人才已成为紧缺技术人才。作为高职教育,学生在就业上愿意从基层做起,愿意并胜任技术工种;与同类专业本科院校比较,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是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因此,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是一个人才需求量大的长线专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下面,根据汽车服务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当前实际浅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汽车销售及售后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在面向汽车销售、维修接待岗位培养的基础上,把专业培养岗位逐步拓展到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保险理赔等方向。推行职业化标准,实施“专门化”培养模式,深化工学结合的力度。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达到业内1年工作经验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
2专业面向主要岗位职责及能力目标分析
2.1汽车销售岗位
2.1.1岗位主要职责
组织、实施汽车的销售计划,完成汽车销售客户接待、车辆介绍、客户洽谈及成交的整个业务过程;与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沟通和技术交流。
2.1.2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具备商务礼仪、公文应用与写作、交流与沟通、汽车结构认识、汽车工作原理表述、汽车使用性能与评价指标、汽车专业英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财务基础知识、保险、车贷、汽车使用、维护、保修等常识
2)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具有娴熟的店面接待能力。能进行产品简介及六方位绕车演练;能利用各种沟通技巧有效实施客户沟通、企业内部员工沟通。
2.2汽车维修接待岗位
2.2.1岗位主要职责
通过交谈了解客户的维修要求,检查汽车并确认维修内容,签订维修合同等但客户认可,安排汽车维修并监护维修进度,向客户说明汽车修复情况和费用,解释故障原因并指导客户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
2.2.2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岗位的知识。具备商务礼仪、电话沟通、计算机应用、汽车结构认识、汽车使用性能与评价指标、汽车常见维护、维修作业内容及质检标准等知识。
2)能力要求。能将服务礼仪标准、电话沟通话术,在工作中贯穿服务过程全程;能正确说出汽车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使用方法;能运用汽车服务顾问的工作流程对定期保养车辆进行接待、问诊、估价、派工、监控、交车及回访。
2.3汽车配件管理岗位
2.3.1岗位主要职责
根据车间生产规模制订年度,按维修需要及时采购配件,对配件进行质量鉴定,配件的库存管理和发放,旧件的环保处理。
2.3.2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具备汽车理论、汽车构造及维修知识,商业与业务系统以及车辆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配件市场供需状况、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知识和汽车配件管理知识。
2)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能操作配件管理系统,执行订货相关程序,对配件入库和发料进行编制管理。
2.4二手车鉴定评估岗位
2.4.1岗位主要职责
根据客户委托、对二手车进行核查证件、税费、技术状况鉴定、价值评估鉴定等工作。
2.4.2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具备商务礼仪、沟通协调、汽车营销、汽车运用、企业管理、机动车维修、二手车鉴定评估等知识。
2)能力要求。能驾驶汽车,熟悉当地路况;具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表述能力;能确认被评估车辆及评估委托人的相关资料;能对被评估车辆进行拍照;能核对、分析车辆技术状况并评估车辆价值;能编写二手车鉴定评估报告并归档等。
2.5汽车保险与理赔岗位
2.5.1岗位主要职责
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设计车辆投保方案,对车辆保险条例进行据实说明,开具报单和相关文件凭证;接受客户的报案,对事故车辆能够进行现场查勘,确进行事故损失估损,能够正确计算付额,并整理出具相应文件凭证。
2.5.2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具备汽车保险、汽车构造、汽车美容与装饰基础知识。
2)能力要求。具有一定交流沟通、商务礼仪能力,能运用汽车保险的基本知识判断事故车是否在赔付范围内;能根据出险处理流程进行报案、定损,根据车辆所买保险、出险情况、责任划定进行理赔。
3课程体系构建
在完成企业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和职业能力调查后,以汽车营销服务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技能点及相关知识点为核心,构建基于工作导向、能力渗透式的课程体系。基于汽车营销服务工作流程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4結束语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是一个人才需求量大的长线专业,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建设结构合理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委员会;深入市场调研,加强与企业合作,校企共同构建基于汽车营销服务工作流程的“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将本专业建成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品牌专业,在区域内、行业内的高职院校中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艳.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探讨[J].科技视界,2013.31:239.
[2]李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2,08:130-132.
[3]王琳.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4,23:107,109.
[责任编辑:朱丽娜]
【关键词】 品牌竞争力;汽车产业;自主品牌
一、品牌、品牌竞争力与汽车品牌竞争力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认为,品牌是一个由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设计等要素组成,或者是这些要素的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相区别。品牌中能用语言表达的部分称品牌名称,品牌中可被识别但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部分称品牌标志,如符号、图案、颜色、字体等。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在政府有关部门注册后称为商标,商标受法律的保护,注册者享有专用权,其他任何企业都不得仿效使用。应当说,品牌是商标概念的扩展和延伸。从本质上说,从一个品牌上能辨别出销售者或制造者,根据商标法,销售者对品牌名获得长期的专用权,这与诸如专利权和著作权等权益不同,后者是有时间限制的。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品牌不仅是一个名称、术语和标记,而且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最好的品牌传达了质量的保证,然而,品牌还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符号。
品牌不仅是企业生产或营销活动产生的象征和联想,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通过长期的投入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无形资产,而且形成品牌的投入不仅包括营销方面的广告投入,还包括企业在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投入;其次品牌是一种竞争手段,它形成一种产品与另一种产品的差异,因而构成对市场的一种垄断,品牌是企业占领市场和获取垄断利润的利器。品牌是由市场属性和产品属性而组成的一个系统,品牌的市场属性是指包括商标在内的一系列传递产品特性、利益、联想、文化、价值观和个性等活动的总和,品牌的产品属性是指品牌代表着企业规模、产品质量、技术和企业形象等。品牌是产品属性和市场属性的综合体现,是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性契约。
品牌竞争的结果就会产生品牌竞争力的大小,品牌竞争力又是一个直观却又难以定义的概念,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究竟何为品牌竞争力,本文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作分析。季六祥认为,品牌竞争力广义上涵盖企业、产业、区域、国家或国际诸层面竞争力关于品牌形象的整合与统一;狭义上则指品牌在竞争性市场中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它品牌更有效地获得市场认同与支持的整体形象特质,亦可称之为企业形象的整体竞争力,即以企业形象为核心,关于企业战略、管理模式、技术路线、企业文化及信息化支持等形象要素的有效整合。实际上,品牌竞争力应当是一种比较能力,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产生强势和劣势之分。
因此,品牌竞争力应是指企业在对品牌资源进行配置时,为了扩大其市场占有率,获取相应利润,从而在与其对手的竞争中胜出的一种能力比较,这种比较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应对环境与需求的不断变化。这种比较可以是产品质量、成本价格上的比较,也可以是占有或控制市场能力的比较,还可以是人力资本、管理和经营,以及再生产等环节上的能力比较。在比较中,同一行业品牌表现出竞争的优势或劣势。品牌竞争力是分层次的,汽车的品牌竞争力是一种产品或企业层次的竞争力。汽车的品牌竞争力体现在该品牌所代表的汽车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消费者认可度等,也就是不同的汽车品牌之间产生的竞争差异。
二、我国汽车品牌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品牌的各类影响因素不能自发地形成品牌竞争力,需要通过一系列过程才能使它们转化成品牌竞争力,如成本价格因素,只有在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及产品设计等环节中才能够形成现实的竞争力;人力资本因素,也只有在业务过程和管理过程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品牌竞争力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过程中形成。
汽车品牌竞争力是汽车企业的品牌竞争资产、品牌环境和竞争力过程的整合统一。所谓汽车品牌竞争资产是指汽车企业运作系统中的内部经营要素,如财务、人力资本等,这些是汽车品牌竞争力的内部来源部分。所谓汽车品牌环境是指汽车品牌竞争力的外部来源,主要包括汽车产业、政府关于汽车的政策、国家或地区汽车文化、外部创新联盟等。所谓汽车品牌竞争力过程是指品牌竞争资产和品牌环境转化为竞争力的过程,包括汽车企业的业务过程和管理过程。在一定时期,品牌竞争资产和品牌环境属于静态要素,而竞争力过程属于动态要素(许基南,2004)。
因此,汽车品牌竞争力的形成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汽车品牌竞争力是由三个要素所组成,它们是汽车品牌竞争资产、汽车品牌环境和汽车品牌竞争力过程,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要素处理不好,都会影响汽车品牌竞争力的形成;其二,汽车品牌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汽车企业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不断优化企业的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即要不断创新。同时,这一过程要始终以全球化的视野和标准为原则;其三,在品牌竞争资产和品牌环境一定的条件下,成功的转换过程以增加价值,并为汽车企业未来创造新的品牌竞争资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其关键是过程创新,进而优化企业的价值链,建立企业的核心能力,否则难以形成品牌竞争优势。
三、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竞争力的实现路径
(一)健全汽车产业市场环境
首先,政府要把提高汽车品牌竞争力这一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计划之中,并对工程的具体实施给予全面系统的战略指导。政府要研究制定包括总体战略、地区战略、部门战略在内的适应现代国际竞争的中国汽车品牌发展战略,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品牌战略组织实施系统和监控系统,建立和完善品牌发展的激励机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调整汽车产业结构的要求,帮助企业制定和落实创品牌的措施,从而突出重点、发展品牌,提高品牌竞争力。
鉴于以下原因:第一,汽车自主品牌建设所需的工业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投资巨大、涉及到的关联产业部门多;第二,建立实力强大的本国研发能力是成功发展本国汽车工业的重要一环,“尽管中国拥有几个世界级的制造工厂以及一些分散于汽车行业内外的具有出色开发能力的机构,但目前在与汽车相关的广泛工程开发能力方面,还不能与世界级整车公司相提并论”,而“从对中国各类公司和实验室的走访以及专家的介绍可以看出,中国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参照美国政府的实施“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的做法,制定并实施由政府组织协调的科研开发计划,集中产学研和企业的力量,由政府出面组织协调我国汽车工业的科技开发计划是很有必要的(杨东进,2006)。
政府部门除了提供一个汽车自主品牌成长的制度环境,还应当有意识地帮助我国汽车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践证明,市场竞争对企业的成长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参与市场竞争是汽车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市场是个大学校,竞争会激发人的聪明才智和企业家精神、总结自己或他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的磨练中产生、在政府蔽荫中丧失。
(二)加快汽车产业升级
中国的汽车自主品牌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一些外资汽车企业在带来先进的汽车技术的同时,往往处于自身利益需要,有意无意地阻碍我国汽车产业的升级。这给我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后果是,自主品牌竞争力薄弱,生产技术水平低下,汽车产业结构老化,直接导致了我国汽车产业的高投入和低产出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度化。尽管有种种负面影响,但是引进国外先进汽车技术并尽可能地加以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是我国加快汽车技术进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改善产业结构和升级的重要途径。要提高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就要尽快进行我国汽车产业升级。一般来说,产业升级的途经有二:一是产业结构沿着第一、二、三次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二是产业结构的发展沿着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演进。不管产业升级沿哪一条路径进行,其本质是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
在第一条途径当中,容易由于过于依靠静态优势而出现粗放式增长。我国汽车工业如果仅仅倚仗劳动力便宜和“用于换技术的市场”的静态比较优势,被迫或甘于放弃自主品牌,退化为从事劳动密集型和简单技术密集型工业,成为世界汽车加工基地,我国也许永远都不会再有汽车自主品牌,在汽车工业这一领域也就永远被锁定在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如果我国汽车工业遵循静态比较优势开展国际分工,我国汽车将专业化于低技术部门,同时,劳动力资源向低技术汽车生产环节的集结会进一步强化我国汽车工业在低技术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的自我增强机制将把我国汽车工业在国际分工中,长久地被锁定于低技术部门的位置,而放弃暂不具备比较优势的自主品牌,从短期看,是放弃比较劣势、发挥比较优势的整体优化,从长远看,却是放弃追赶的机会、是一种不思进取的表现。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看,中国汽车工业更应重视沿第二条路径进行产业升级。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比较优势已经消失,外生的、天赋的自然资源不再是竞争的主要要素,像自然资源、劳动力自然型生产要素越来越不重要,资源察赋并不是形成某个产业的必备条件,像人力资本、技术能力等获得型要素则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长久竞争优势,知识和技能才是比较优势的惟一来源。
要提高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分工的地位、提高其国际竞争能力,真正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结构升级,关键在从现实出发,走一条“组装-制造-研发-自有品牌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的道路,这就是自主品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许基南.品牌竞争力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30-02
一、引言
汽车服务业是指彼此相关联的各类汽车服务形成的一个有机系统,是所有汽车服务提供者组成的产业[1]。汽车服务业在我国最早起源于汽车的维修体系,并与其他各项汽车服务项目一起迅速发展并壮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服务产业当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性发展机遇且科技含量更高的技术行业,这也必然对从事汽车服务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国内外高校纷纷开设汽车服务专业。国内最早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是武汉理工大学。截至目前,全国各地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从汽车服务市场巨大的人才需求出发,纷纷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汽车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培养掌握现代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汽车技术服务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熟悉汽车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能够从事汽车试验检测服务、商务贸易、保险理赔、信息咨询、企业管理、零部件服务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应该“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而且,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仅应掌握汽车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汽车服务实践技能。
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3+1”培养体系的构建
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所谓“3+1”教学模式,是指在大学的四年中,前三年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的教学。而第四年是集中实践、实训环节。内容包括校内实训、毕业论文或是毕业设计。在前三年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通过第四年的强化训练,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全面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
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具体可分为基础教育模块、学科基础必修课以及选修课。(1)基础教育模块。本模块应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利用我校工科基础教育公共平台,课程的设置严格按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来完成,此类课程约占总学时的39.2%左右。(2)学科基础必修课模块。该模块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学科基础课基本上和原先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设置相同。而专业方向课是体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特色所在,包括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金融等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汽车后市场方面的专业理论素养,体现“宽领域”的就业思路。(3)选修课模块。该模块为本专业拓展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以及汽车商务相关行业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服务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学生在本模块必须完成四门课,总计8学分的学习任务。
2.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人才资源是第一基本要素。特别是对于新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显得更为重要。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师资队伍是完善并提高专业学科建设的基本保障。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其专业涵盖面广泛,技术层次较高,因此对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开设本专业的高校而言,建设一支专业理论水平深厚、动手能力很强的高素质、双师型人才师资队伍,特别是本学科带头人,这也是专业建设起步阶段的首要任务。同时还有必要引进具有丰富汽车服务行业经验的高级技师、技师等作为实验、实训教学人员,以满足汽车相关实验、实训教学的需求。为此我校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思路,一方面积极的将教师送到国内外高校进行学历进修,以期提高其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将教师送到企业以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同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既包括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博士,也包括在汽车服务领域里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高级技师或技师。截至目前,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能完成所有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所有教学任务。同时所有的教师都成为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未来本专业还将继续送教师去其他高校进修,还要同时加大引进力度,特别是高水平的专家或教授。
3.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对工科而言,教学实验教学环节一方面是课堂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汽车服务专业更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实验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成果。只有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才能熟练使用各种汽车相关检测、诊断和测试设备,熟练地掌握汽车常见故障诊断方法。为此,实验室设备不仅要求配备齐全,而且要逐步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亲手操作,巩固、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操作技能,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第一,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不低于30%;第二,聘请汽车服务企业资深技师或高级技师担任指导教师;第三,在课程组织形式上,采用“3+1”实践教学模式,在第四年集中培训。包括集中的校内实习实训、校外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4.实训基地的建设。汽车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对实验室实践项目的重要补充,在汽车服务专业技能综合实践中也能起到重要补充作用。同时也是汽车服务专业实践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实训基地条件能够让学生提前并充分地接触社会,感受服务社会的实际、具体过程。因此,建设好实训基地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必备条件。为此,应大力加强校地、校企等多方合作机制,开拓建立各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2]。由于学校所在苏南地区经济发达,目前已逐渐形成了汽车行业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汽车服务市场。基于此优势,我校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自身特色。
三、结语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责。由于汽车服务工程是一门新的本科专业,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常熟理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应以苏南地区的汽车相关行业为主要依托,充分考虑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放向,充分体现自身教学特色,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力图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汽车服务业高级人才,为本地区乃至全国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国方.汽车服务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戚萌.汽车行业服务与营销人才需求分析[J].科技信息,2009,(07):23-24.
【论文摘要】随着低碳经济的观点越来越受到重视,能源消耗大户的汽车产业日益被关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其碳排放量也居于世界首位。减少碳排放量是中国义不容辞的世界责任,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是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一个重要机遇。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机遇
一、引言
自英国2003年提出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以及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后,低碳一词风靡全球,低碳经济、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已经成为我们时刻关注的话题。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随着低碳经济的观点越来越受到重视,能源消耗大户的汽车产业日益被关注。全球十大国际大都市的空气污染监测表明,35%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源自汽车尾气排放,在能源匮乏、环境恶化的压力之下,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大国和大型汽车公司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其碳排放量也居于世界首位,减少碳排放量是中国义不容辞的世界责任,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是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一个重要机遇。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超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1,700万辆左右的销量纪录,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3.5%,创全球历史新高,当年汽车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万亿元,占全国工业规模总产值的6.13%,实现工业增加值近1,000亿元,占整个GDP的2.5%,汽车行业从业人员378万人,直接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占我们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2%以上,汽车行业的相关税收达9,500亿元,占全国税收的13%。2011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为915.60万辆、932.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8%和3.35%。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进一步激增,环境与能源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分析报告,截至2009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855.23亿吨,而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国际能源展望》认为在未来25年石油及天然气仍是增长最快的能源。在《201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10年国内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同比增长超过5%,是过去18年中增长最快的年份,但中国石油需求依旧旺盛,估计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55亿吨,比上年增加4700万吨左右,导致原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进口量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超过55%,高于美国的53.5%,对外依存度过高,不利于我国的国家安全。解决能源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节能,而减少汽车的石油用量则是重中之重,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节能,还能够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尾气的排放,因此,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07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
2008年12月,科技部提出实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计划,要求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开展新能源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通知》,其中明确指出中央财政重点对试点城市购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3月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提出未来3年新能源汽车形成50万辆产能,占乘用车销量的5%。
2010年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将增至20个,其中5个将推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
2011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落实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试点城市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通知》还要求相关部门将大力推进新能源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提出住宅与工作场所充电桩与新能源车辆配比不低于1:1,同时还提出建设快速充电网络的要求。这一系列的政策将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进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
但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如人意,根据统计表明,2008年中国新能源轿车总计销售为9,800余辆,市场份额只占乘用车整体的0.2%,2010年国内新能源车型总产量不过7181辆车,其中私人购买的电动车仅有百余辆,纯电动车型销量很大部分依然由城市公用交通工具采购支撑,目前新能源商用车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比高达95%,而新能源商用车中,70%以上为客车产品,私人购买的数量相当少。根据国家四部委下发相关文件显示,自2009年1月起至2011年7月,在全国启动的25个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任务完成近半,试点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一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一千辆,建成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示范运行总里程超过33,000万公里,有望在2012年底完成每城1,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目标。不过,这与原来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按照25个城市示范运营的车辆最低要求计算,2012年底将至少需要建成25,000个充电桩,新增需求约20,000个;考虑政府机关和商场、医院等公共设施及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建设需求,估计届时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将达到1.2:1,充电桩未来实际新增需求至少约为25,000只。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中国能源和环保问题,也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供给与需求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难题。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1.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现在虽然已经是汽车生产大国,但却不是汽车强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方面,核心关键部件与技术等方面也是十分缺乏的,比如在纯电动汽车中,面临着电池充电时间长,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使用寿命较短,以及价格昂贵等问题,这些都会限制纯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技术、电池系统技术以及动力耦合技术等技术的缺乏,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
2.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缺乏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相当匮乏,新能源汽车对于配套设施的依赖性很大,配套设施的不健全,将会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专业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较好的深圳市,目前也仅有60余座充电站和一批充电桩,这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造成重大的不便。只有普及推广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才能够拥有良好的使用环境,市场需求才会更大。 3.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较高
新能源汽车购买价格普遍较高,在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下,很难形成竞争优势。2010年国内新能源车型总产量约七千辆,其中私人购买的电动车仅有百余辆,纯电动车型销量很大部分依然由城市公用交通工具采购支撑。虽然我国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但是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购买价格翻了将近一倍,即便在享受了相关补贴后,价格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还是较高,而且同样的价格下,传统能源汽车能够选择的种类更多。
4.行业标准并不统一,市场推广难度大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缺乏统一标准,这会造成企业投入资金研发会缺乏具体的指导,比如有些纯电动车的充电方式采用的是“电池式”,而另一些采用的则是“插电式”,即使是在“插电式”的电动汽车中,也会存在着不同汽车企业生产出规格不一样的电池,充电插口标准也不一样,不能通用的情况,不同厂家的零部件不能互换使用,标准的缺失导致快速充换电难以实现,全国缺乏统一标准是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在短期内难以收到回报,如果仅仅依靠企业本身的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是企业难以承受的,因此,政府的支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究经费额度,提高对公共和私人购买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免相关税收或者给予现金补助的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
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避免由于不同厂家的零部件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快速充换电难以实现的情况出现,也能够减少国家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重复和浪费的现象。
2.加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
当前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就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就能够占据未来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因此,需要整合目前的研发机构,加强全资研发机构的建设,同时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建立交流合作机制,集中力量研究以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加大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同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大力开发产权产品,这些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
相比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显得尤为重要,配套设施的缺乏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造成不便。各大汽车企业应该大力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加快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充电站网络、维修服务点、电池营销网络以及服务网络等,尽早完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政府应该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上提供财政支持,给予资金补助,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多优惠政策。
4.加强国际合作,培养优秀人才
与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掌握了核心技术便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国应该加强与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和联系,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利用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和经验,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再创新的水平。同时加大汽车人才的培养,与国内外大学进行紧密沟通与联系,积极引进技术学科带头人,鼓励各大汽车企业建立培训机构,培养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技术人才,资助培养汽车人才和引进国外汽车人才。
五、总结
关键词:Tesla;新能源汽车;影响与对策
一、引言
当今世界汽车行业正经历着由新能源技术带来的巨大产业变革,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十分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下,发展迅速。Tesla作为电动汽车的代表,今年开始进入我国市场,这势必会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影响。
二、有利方面
(一)对电动汽车产业
第一,提高市场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Tesla在美国取得的成功提高了市场对电动汽车安全性、便捷性的认可,从而对我国汽车企业形成有利影响。
第二,加快充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Tesla的免费充电网络计划,将直接推动我国配套充电系统的进步。
第三,有助于全产业链发展,降低生产成本。Tesla公开部分专利有助于电动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并且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及竞争促进了从电池研发到整车生产的全产业链共同发展。
(二)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
第一,增强市场竞争,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陈出新与车企的优胜劣汰。
第二,刺激政府加大对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例如,受Tesla进入中国市场影响,2014年2月8日,国家发改委等单位联合《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将原定的新能源汽车购车补助标准2014年和2015年相比2013年降低10%和20%,调整为分别降低5%和10%,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第三,刺激企业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投资,从而加快技术进步。
第四,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注度,为新能源汽车培养潜在客户。
三、不利方面
第一,我国车企的市场份额变小。Tesla迅速抢占高端市场,并获得市场认可,使我国车企进入受阻;宝马、丰田等车企受Tesla影响都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投产,将进一步抢占我国车企的市场份额。
第二,造成充电站等基础设施资源占用较大,本土企业难以扩张。现有充电站保有量以及在建量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59万辆,同比增长2.8倍。然而,充电站建设却受到各利益方影响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第三,不利于非电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与发展。Tesla带来的基础设施进步、市场关注及政策支持,不但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电动汽车,而且促使各车企集中资源发展电动汽车,从而影响非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四、对策分析
我国企业应当充分利用Tesla带来的有利影响,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针对Tesla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开发新能源汽车的传统车企
第一,研发策略。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在提高电动汽车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努力研发氢燃料、甲醚燃料等新能源汽车,开拓新市场。
第二,市场进入策略。首先,先从中高档电动汽车进入市场,再逐步将产品线向下延伸。这样有助于树立品牌形象以及回避生产成本高在低端市场难获利的问题。其次,以混合动力车为切入点,逐步过渡到纯电动汽车。在充分利用有限的充电桩资源的同时,打消消费者对于充电便利性的顾虑。再次,优先抢占客车、公交车市场,再向家庭用车过度。先占据政府及大企业采购市场,待普通消费者打消对安全性、便利性的顾虑后,再加大力度进军家庭用纯电动车市场。最后,抢占细分子市场。例如,在汽车种类上,Tesla选择豪华跑车、SUV等车型进入市场,我国企业优先抢占大客车、商务车等子市场;在价位上,Tesla选择进入中高端市场,我国车企率先抢占中低端市场;在地区细分上,Tesla优先选择一线城市开设体验店,我国车企就可以借助原有渠道优势在一、二线城市同时布局销售网络。
第三,品牌策略。注重产品特色,打造差异化竞争策略。努力做到使设计精良、安全可靠、性能卓越等品牌特点被消费者所认可的同时拥有与众不同的产品特色。
(二)非汽车行业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策略
第一,创新驱动发展。注重产品差异化、特色化,最好有颠覆式的技术创新或者运营模式创新,以一种全新的理念进入市场。例如,在技术创新方面,开发更加经济更加便捷的清洁能源汽车;在运营模式创新方面,借助租赁公司做好消费体验的同时利用长期租赁形式销售,根据偏好私人订制汽车等。
第二,借助互联网思维。利用网络及新媒体的作用迅速提高知名度,借助名人效应、事件营销等方式赋予产品更多的独特内涵。
(三)政府方面
第一,在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依靠政策、舆论等手段引导国内企业在加快电动汽车研发生产的同时进行混合动力、清洁燃料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第二,规范快速充电站、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相统一。推进社区充电桩与家庭用电网络融合,实现充电的便利性。
第三,鼓励进行太阳能充电站与清洁燃料补给站建设。
第四,利用差异化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及个人购买国有品牌新能源汽车。我国现行的补贴政策仅区分汽车生产地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而不是根据国有品牌还是外资品牌来区分。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细化补贴政策,使国有品牌、合资品牌、外资品牌的补贴标准不同,来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世宪,刘坚.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4(4).
[2] 装备工业司.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增长[DB/OL]..2014-08-12.
论文摘要:汽车产业现代化对汽车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掌握机电一体化维修技能的汽车修理人员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技工学校汽修专业应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优化课程设置,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出适合维修技术发展的人才。
目前,在汽车修理行业中,为了找到合适的高级技工,不少汽车修理厂之间不得不互相“挖墙角”,一再提高工资、福利等待遇。除此之外,由于现代汽车工业和营销理念的发展,整个汽车市场已着力于开发售后服务这一新的利润增长点,每年有大量的新增岗位从中诞生。
现在,国家已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列人紧缺人才培养计划,进行重点扶持,我校也已将汽车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列为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努力打造使之成为我校的品牌专业。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正在不断改革。同时积极投巨资建立汽车教学大楼及添置实习设施。相信通过不断的汽车专业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必将大大地促进汽车专业建设,到时,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师资队伍得以锤炼,整体素质得以提升。也将更好的服务于我市的汽车行业的发展。
目前许多职业类学校、教育专家都已意识到专业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的进程的加快,以“能力本位”课程论为主导,建立针对性与适应性相结合,课程结构模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课程模式,并制定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的一个保证。
一、汽车产业现代化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要求
随着当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90年代以来,以电子装置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于一体的高科技载体。诸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自动变速器、ABS(制动防抱死系统),SRS(安全气囊),AC(空调)、电控悬架以及驾驶员交通信息系统等“机电一体化’,的汽车总体构建中,电子装置的比例越来越大,汽车由以机械装置为主向机电结合的科技型产品转变。这就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在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尽快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
1.现代化汽车产业对汽车维修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随着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修理人员以机械装置为主的汽车维修方式已经不适应维修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现代汽车的要求。据劳动部门从2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中指出,对维修类职工的技能要求在加工、安装、操作、维修、检测等五类职工中是最高的;而在维修类中又以对汽车维修类人员的技能要求为最高。这是因为要从事对现代汽车的维修,除了掌握机械类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懂得信息传感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使用新设备的操作技能所以说,当代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要求是尽快使自己成为知识型的技能型人才。
2.汽车维修手段的现代化
尽管我国当前汽车维修业的技术水平依然滞后于新款车型的技术开发,也总将随着汽车现代化的日新月异而快步迈进高科技领域。面对着众多的现代化汽车,我们对汽车的维修观念也必须随之而更新,要从凭经验、感观为主的传统维修方式转变为“检查靠资料,拆装靠设备,检测靠仪器”的现代汽车维修方式。以对汽车的检测为例,在轿车中,大多数都装备了电控单元,它除了控制汽车的运行状态外,还具有判断、记录汽车故障的功能,诊断设备通过接口与汽车电控单元相连,读取故障代码,向汽车维修人员提供故障的症结所在。近来,汽车远程诊断技术的推开又势必推动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维修方式迈上又一个新的台阶。
3.汽车维修方式的科学化
当代的汽车维修方式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具有着两大特点:
其一、是从在汽车出现了故障后再去修理,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方向转变。也就是说,当汽车运行一定路程或时间后,就要进行强制维护,视检测情况做适度维修,从而确保了汽车的良好运行状态,降低了故障率。可以说,这种汽车维修理念上的更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难以估计的。
其二、是以汽车维修从“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以往的汽车修理主要是对受损部件的修复,但任何维修后的部件在性能上是要打折扣的,如果采用“换件式”的维修方式,用新部件换下受损部件,从而既保证了汽车维修的质量,又缩短了维修的时间。这就意味着提高了汽车的营运效益。这种汽车维修方式的转变,势必大大提高了对汽车修理工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而电脑调漆技术的应用则使原来的汽车维修漆工失去了用武之地,从而要求对汽车维修的工种结构加以调整,实现工种结构上的升级和优化。
二、现代汽车产业对技工学校汽修专业的要求
现代汽车的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只有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知识,熟悉现代汽车的结构、传感技术、计算机应用、液压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对现代汽车的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那么,怎样才能使当前技工学校汽修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业的要求呢?
1.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优化课程设置
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以机电一休化为特征的汽车产业的需要,着重于应用型技术课程的开设。如电子技术原理、控制技术原理、计算机应用原理、接口技术、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必须与当代汽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要紧密联系实际,要以当今具有代表性的轿车作为典型,及时补充更新教材,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汽车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要培养出合格的汽车维修人员就必须用新的教材来代替陈旧的教材,课程的设置也应做相应的重组。教学的实践使我们感受到,传统的《汽车修理》课是对以机械装置为主体的汽车进行故障的判断和对受损部件进行修复,显然这样的课程内容是不适应对现代汽车维修的需要。如果能够以电子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来替代内容陈旧的的《汽车修理》课程,学生就可以系统的学习现代汽车的检测手段和维修方式,掌握先进的汽车维修技能。
2.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体现技能为主,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思想的更新,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汽车维修业的特点,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构建“理实‘一体”课堂,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表面式”教学方式,使学员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同时,要注重加强学员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很快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主动创业。
3.加强学校同汽车维修企业的联合,抓好实习基地的建设
论文摘要:通过对湖北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发现嵌入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不同,其集群值创造能力和升级能力也存在差异由于集群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升级与其所处经济区域的发展状态及制度模式密切相关研究了湖北省传统产业集群、复杂产品制造集群和网络外部性特征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升级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系。
1导言
根据波特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由于共性和互补性而连接在一起的相互关联的公司和机构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地理上的集聚如果根据产品制造过程的特点进行分类.湖北省的产业集群可以分为传统制造业集群、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集群、复杂产品制造集群、专用品供应商集群和一种特殊的产业集聚——产业(科技)园。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湖北省经济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正经历一种演进性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为集群的发展已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中.这个网络是由掌握核心技术和控制技术路径的核心集群根据自身利益而在全球范围组建的。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创新的技术壁垒低.所需要的前期积累少.对技术适配度的要低.创新的机会少因此,会有大量跟进者进入.新加入的企业将共同作用于对现有生产、组织和利益分配范式的改变:第二。创新的技术壁垒高.需要高度的前期积累.对技术适配度的要求高.但创新的机会多因此.只有较少的企业能够实施创新而获得这些机会.这些少数者将决定新的生产、组织和利益分配范式,并利用长期和连。
续的积累进一步提高壁垒.强化优势。由于熊彼特第二种创新模式依赖企业的知识基础。特别是缄默型知识、复杂性知识和系统性知识.这就需要企业间能进行频繁的交流和人际接触和互动.从而导致相关创新者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相反.第一种模式对应的创新则不需要地理上的集中.创新依赖的知识更多是可编码的.借助现代通信手段可以在全球范围布局这就使得各种集群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将被分为核心集群或边缘集群。核心集群掌握核心技术和对技术路径的控制能力.因此是全球生产网络(GPNs)的控制者.他们可以根据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进行布局.发展和利用各种为其服务的边缘集群.特别是对于编码性强的知识和可以通过许可形式扩散的技术对地理位置的要求就更不严格由于当前技术模式下技术路径的控制能力是掌握在核心集群手中.所以.这些边缘集群就可能会处于长期依赖状态.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而且很容易被其他区域替代。
湖北省的产业集群和国内其他地区一样已大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中.但大多数集群基本处于输出原材料和资源性产品.或为掌握著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进行产品加工和外包服务的生存状态其目前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上.但随着供应的增加.其成本优势正在丧失。集群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维持价格优势的潜力非常有限因此.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价值创造能力就成为所有集群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
2湖北省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集群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湖北省4个比较典型的产业集群.即仙桃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随州三里岗香菇集群和十堰、襄樊、武汉为基地的汽车产业积聚带以及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光电子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某些共同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1)集群内部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湖北省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还处于较低层次以汽车产业集群为例.从当今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看是模块化采购与同步设计相结合.要求零部件供应商能够配套和具有参与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的上、中、下游产业虽然都有.也有一定的分工.但缺少联系与协作机制.分工程度有限.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关系.结果是大企业根据用户要求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能力不强.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优势不明显.难以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格局。
(2)政府行为的主导性作用过大.市场化的网络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和学习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集群公共产品的供应数量和质量为整个集群服务的物流系统、信息平台、生产要素市场、技术开发和研究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对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都进行这方面的大量建设。并逐步由政府主导过渡到市场化供应模式但湖北省产业集群层面上的这些公共产品的供应非常匮乏.政府的作为主要体现在提供土地和税收等优惠政策上。随着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逐步减弱.有的地方已经出现部分企业外移现象.而一旦产业链中关键企业迁移.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网络的崩溃。
(3)产业集群缺乏核心技术,产、学、研联合开发的互动机制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内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比较少.虽然部分企业拥有一些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就总体而言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集群内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企业.而企业规模有限,研发投入十分不足产、学、研之间缺乏科技创新的分工与合作.湖北省丰富的研究开发资源没有和集群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
(4)品牌、诚信意识缺乏,短期化行为、无序竞争.严重损害了市场环境不少企业品牌、质量、诚信意识淡薄,假冒他人商标、以次充好、压价竞销、仿冒、偷工减料、欺瞒等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这种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状况与产业集群所需要的诚信互助、合作共赢的发展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5)产业集群的发展基本处于依附状态。产业集群的发展受经济全球化影响十分明显.有的集群已嵌入全球价值链中.成为代工和贴牌企业.有的则在国内市场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由于缺乏著名品牌和核心技术.市场和产品开发基本控制在大型购买商和重要技术供应商的手中.集群对未来发展的路径控制能力很弱。
通过对湖北省不同类型产业集群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和集群升级问题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嵌入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不同.其集群升级能力也就存在差异。传统制造业集群往往同时嵌入多条价值链.产品市场为国内市场或为多个跨国公司贴牌.技术壁垒较低.市场结构为竞争性市场这就不仅使其不容易形成对单个跨国公司的依附.并通过这种开放式发展模式使它们能够和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和最严格的质量标准接触.激烈的竞争将迫使集群提升其制造技术.通过引进行业标准和学习贸易惯例提升其制造质量和管理水平这是一个通过学习能力提高带动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很多集群就是因此而走过了由过程升级带动产品升级直到功能升级的道路因此.处于落后地位的传统产业集群只要学习和创新能力足够强大就相对容易实现价值链升级。
对传统产业集群而言.过程升级到产品升级是一个转折.虽然通常情况下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但通过设计改进或技术改进而实现产品升级并不能孤立进行新设计的推出、产品功能的提升如果要在市场取得成功必须还有其他因素的支撑例如品牌和市场规模.如果集群市场声誉和协同能力不足以迅速扩大市场规模,产品创新将成为外部.那些实力更强大的集群和企业将模仿这些设计而迅速取而代之。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也是同时嵌入多条价值链中.由于拥有替代性很小的资源.它们更容易培育出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因此也具有较大的升级潜力。
3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与集群升级
湖北省传统产业集群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保持集群竞争力的同时如何实现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实现集群升级对于传统产业集群而言.由于大多数集群是由中小企业组成.其创新活动往往会受制于经济规模和技术能力.要实现集群的升级依靠企业单打独斗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形成合作机制和整和社会资源的能力.提高集群的协同效应.而这一点正是湖北省大多数传统产业集群的弱点。
通过对广东省佛山市和浙江省传统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经验的研究.有如下经验值得湖北省借鉴在集群发展初期.当地政府进行了大量公共产品的供应和制度建设.为集群协同效应和合作创新机制的形成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这些措施主要包括:①建立集群技术创新中心,对集群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合作攻关。通过培养、招聘等办法建立了多领域的人才队伍.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同时.成立集群研究开发中心和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发集群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升了集群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⑦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了技术创新的信息收集成本和交易成本以先进的检验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从技术人才、信息、法律等方面全方位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在产前环节提供原料数据库和原料检验检测:产中环节提品的应用、工艺分析、质量问题分析、化学分析和技术咨询等一系列服务:在产后环节交易中心物流信息平台提供销售、仓储、物流配送服务。并逐步实现创新服务体系由纯粹的公益型组织向市场型组织转变同时.还建立了信息化服务网络,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服务:③建立配套的生产资料市场和商品交易市场.降低创业门槛和增强集群经济扩张能力围绕集群主业.政府和民间共同投资兴建各种原材料交易中心.使产品生产的各种部件和材料都能够在本地采购订造:④树立集群品牌意识,对区域品牌进行营销在行业协会的推动下.通过会展、博览会等形式大力营造区域品牌.并建立效应的抵押制度和信息甄别机制共同维护区域品牌的声誉。
对于传统产业集群而言.区域创新体系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小企业经营规模和能力不足以及多方合作的实现问题但这种合作机制是依靠市场自发力量难以形成的.需要政府或行业协会这样的第三方积极介入.为企业发展搭建合作平台和提供公共产品.进而引导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样在不断进行的创新过程中.通过量的积累最终集群发生质的能力跃迁.实现逐步升级。湖北省的复杂产品制造集群主要就是汽车产业集群而汽车产业目前发展的趋势和行业特点决定了集群协同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对集群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升级起着决定作用而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的缺陷则正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将集群发展纳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上.通过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投入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参与.为集群企业搭建合作创新的实现机制.提升集群的协同能力和创新能力政府所要解决的除了为集群发展营造公平公开的经营和法律环境、提供高质量公共产品以及通过一定优惠政策吸引高质量要素的投入外.针对汽车产业的特殊性.重点应该在如何提升集群协同效应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制造这个层面上体现为合作进行成本控制、提高市场反应弹性、在进货和产品定价方面进行合作提高市场势力:在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层面上体现为合作进行产品开发和参与设计、合作进行集群共性技术开发等这种协同表现在行动上的协同、资源上的共享和文化上的互信。
与集成化和区域紧密合作相对应的是零部件生产交易的全球化和网络化对于通用性强的零部件.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正加强合作建立零部件采购网站.共同建立网站可减少开发经费.系统一体化能大幅度降低订购成本。
集群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制造和产品开发方面.更主要表现为对未来行业技术路径的预测和控制能力上.集群必须具有合作进行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的能力对于处于跟随地位的集群而言.由于进行构架创新比进行根本性创新更有可行性。因此.针对现有动力模式.可以从提高汽车技术性能方面加强共性技术的研发.使集群推出更高性能的产品.开拓出新的细分市场例如.电子控制技术、提高燃油效率技术、轻型材料、安全报警技术、信息显示技术、汽车通信技术等。另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废车回收利用技术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当技术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集群也可以集合区域经济的力量.合作开发针对新动力形式的共性技术.这类技术如果获得突破就可以开创出一个全新的技术范式.控制未来的市场方向例如,混合动力车的相关技术以及各种新型动力的相关技术。
但由于共性技术开发的高风险、公共产品特征和系统创新特征.单个企业和研究机构都没有能力和动力进行开发.共性技术的供应只有走合作开发的道路但针对共性技术.合作是难以通过市场利益自动达成的。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共性技术的供应有美国式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型和日韩式的政府主导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
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确立研究项目(这些项目是竞争前技术.而不是产品阶段的技术,具有国际前沿性、共性基础、耗资巨大、需要不同利益主体联合攻关);设立专门机构对合作单位进行统一协调:政府拨出专门的研究经费支持项目的早期开发。
因此.对于汽车产业这样对规模和技术依赖都很大集群而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通过一定的制度投入使集群形成协同能力共同提升成本控制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市场反应弹性以及共性技术开发能力。
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不仅要具有技术优势.同时还必须能够快速形成市场优势.否则集群进行的创新就会成为实力强大的垄断企业或价值链治理者——核心集群的廉价利用的正外部性产品.集群的先动行为也很容易成为触发市场释放各种风险的不明智行为。对这类集群而言.区域创新体系应该解决的就是弥补高技术企业在创业初期市场势力较弱小的特点.通过一定的制度投入.建立创新技术的市场信誉和促进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应围绕营造技术商品的综合价值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采取合作的方式提高研发速度和降低风险。通常的合作方式包括:合作风险投资、联合技术开发和外购。合作风险投资一般是介于大型公司和小型公司之间的合作大公司通过人股、给小公司提供资本或者提供营销渠道的形式使小公司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对于大公司而言.合作风险投资可以使公司获取外部的技术来源.降低开发风险.提高开发速度;对于小公司,这种合作可以为自己带来急需的风险资本和营销能力联合技术开发是一种战略联盟形式.特指两个或三个公司在一定时间里联合起来进行项目研究.项目的收益也被合作伙伴所有外购则是指公司把技术的获取、运用和营销通过外部契约导人.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速度通过在行业共性技术领域的合作.行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提升.有利于每一个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新的技术产品、更新技术模式.为占领市场赢得宝贵的时间。
第二.与现有市场网络进行捆绑销售和实施信息共享当企业打算向市场推出一种新技术产品时.如果企业能够和市场覆盖面广的著名品牌的营销网络进行捆绑.其新产品就能够利用这种有形的网络资源和无形的品牌资源快速实现产品覆盖.而最终成为主导技术模式和行业标准微软的发展历史就是这种捆绑销售最成功的一个案例信息共享是指合作双方共享互利的商业信息来实施技术产品的营销航空公司、银行网络和通讯网络都是具有巨大网络资源的合作对象。
第三.提高用户的主观价值由于决定用户选择的标准不仅是技术产品提供给他们的客观价值.用户感知的或预期的主观价值也是影响其最终选择的关键.因此.企业如果能够成功地提升用户对其产品的主观价值评估.哪怕其产品的客观价值不一定优越于竞争对手的产品.也能成功胜出。
1.1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麦可思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分基本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两个能力模块,其中基本工作能力又分为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五类,创新能力包括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新产品构思四种能力。麦可思统计数据表明该院工科学生在职业能力培养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从侧面上也反映了该院教师综合能力存在一些不足。1.1.1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与需要加强的环节麦可思对教学中需要改进和加强的环节进行了统计汇总,44%的毕业生认为是该院工科专业在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其中73%的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这也是麦可思要求该院工科专业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从侧面上反映该院工科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存在较大的缺陷。1.1.2核心课程在学生就业中的重要性分析麦可思对近四届工作和正在读本科的毕业生就核心课程在学生就业中的重要性作了分析,有23%认为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不重要,21%学生认为有些重要,只有31%的学生认为是重要的,非常重要和极其重要的只有13%和11%,说明该院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缺陷。1.1.3毕业生的职业核心知识分析麦可思对职业核心知识统计表明,该院工科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知识要低于全省平均14个百分点;其中,重要度较高的知识是心理学也只有57%(全省84%)、销售与营销只有54%(全省78%),说明该院工科类学生在职业核心知识不够重视,而事实上该院并没有开设相联系关课程。1.1.4学生创新能力的分析对创新能力中的四个指标,该院学生的四年平均得分分别为科学分析65分(全省76分)、批判性思维58分(全省65分)、积极学习64分(全省79分)、新产品构思71分(全省75分)。说明该院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存在严重不足。
1.2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
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指的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专业及其课程建设中的本领及水平,即专业认知基础上的分析研究、设计规划,目标确定及与此相关的课程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技能[3]。该院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1.2.1高职教师缺乏从事职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现实中该院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生产、管理、经营第一线的经历和经验,工作后很少有进行产学研结合研究和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的机会,与生产企业和市场联系也不密切,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4]。1.2.2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不足近几年的麦可思调研数据表明,56%以上的的青年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而忽视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知识储备。65%左右的青年教师只重视教材的研读和教学的设计,而忽视教学的整体设计。接近90%的教师关注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重视破出重点、化解难点;68%的教师不重视课后反思。1.2.3课堂教学基本功严重欠缺现阶段受新媒体的影响,大部分年轻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差,照本宣科缺乏感染力,多语病;书写能力差,不知如何使用主体板书和辅助板书;教态呆板,甚至手足无措,缺乏形体语言的辅助效果等[5]。1.2.4创新与科研能力不足创新与科研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科研经验,团队攻关意识和集体研讨氛围不浓。1.2.5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差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课堂把控能力差,对高职学生管理存在误区等。
2“四个一”工程的方案实施
2010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分院针对自身基础和发展定位,全面推行并实施“四个”一工程。要求所有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视职业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科研和服务社会能力。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2.1“一师联一企”实施方案
①四个一工程中的一师联一企要求:分院每位专业课教师都要负责联系一家企业,参与企业的产品生产、研发活动。年产值在5000万以下的企业,只能由一位老师负责联系,年产值5000万以上的企业,可以由两位老师负责联系。②参加活动教师每年在企业时间不少于2个月,除寒暑假外,平时到企业次数每年不少于15次。③联系企业以丽水市区及开发区为主,周边县市如温州、永康等企业如果与专业联系特别紧密的也可选择。④每位教师在活动期间参与联系企业的产品、工艺研发,参与企业项目申报。申报项目按不同的职称有不同的要求,副高职称要求每年到帐金费不低于3万元,讲师不低于1万元。⑤参加活动教师每年向需向分院提交一份活动报告。
2.2“一高帮一青”实施方案
2.2.1导师条件①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且工作认真,尽职尽责;②对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有较深刻的认识,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③熟悉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经验丰富,治学严谨;④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或教学管理干部。2.2.2导师选定①依据导师条件,采取青年教师自选与分院协调确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选定;②指导教师任期二年。在任期内如有特殊情况不能继续任职的,经本人提出,由分院另行调整。2.2.3导师职责①对被指导教师的政治思想、教学素质和教科研能力进行具体的传、帮、带;②指导编制学期授课计划和编写教案;③深入课堂听课(每学期不少于5次)。课前帮助研究教学重点与难点及其讲授方法;课后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意见;④指导青年教师选定专业专门化方向,深入企业开展科研活动。
2.3“一专扶一会”实施方案
①每个专业要组织学生成立一个协会,同时要求与丽水市相关协会取得联系,并参与市协会相关活动;②每个协会要指定指导教师(一般为1至3名),且要有一名教师担任协会名誉会长;③指导教师要指导协会做好学期工作计划、总结,同时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④指导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协会做好换届衔接等工作。
2.4“一队管一赛”实施方案
①学科竞赛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学科竞赛的组织与落实工作;②严格执行参赛项目事前审批制度,项目未审批原则上不派人员参加;③每个项目原则上只由一名负责人承担;④一个项目连续二年未能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暂停二年申报;⑤学科竞赛相关奖励(指导教师奖励)由项目负责人提出分配方案,并及时上报分院及学院相关部门审批;⑥各专业在每年开学初向分院上报本专业参赛项目。
3“四个一”工程的实施管理
为确保“四个一”工程的贯彻执行,该院制定了“四个一”工程的具体操作办法、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和考核办法,同时根据共赢理念实施项目风险管理,在过程中对有可能影响项目进展的风险因素及其特点进行识别。在制度上,首先建立“四个一”工程实施申报制度,原则上50岁以下教师均要参与“四个一”工程活动,但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申报时间为每年年初,分院将审批结果汇总后分别交人事处、教务处备案。其次,为每位参与教师建立“四个一”工程业务档案,由分院统一为教师积累过程材料。第三,分院建立检查、督查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在企业期间的工作情况,同时将检查结果作为审核与考核的依据。第四,教研室定期组织“四个一”工程专题交流、研究活动。教师及时向分院递交“四个一”活动相关材料,如活动总结、活动过程材料、为企业做出成果证明等。在经费管理上,“四个一”工程中企业向教师支付的任何经费,均须全额转入学院账户。为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四个一”工程活动,企业转入的经费属于教师工作报酬的,企业转入的其他经费也全部发放给教师本人,属于横向科研等项目经费的,按照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执行。在考核上,由分院年度考核组负责考核,人事处、教务处负责审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教学业绩考核挂钩,考核不合格者,教学业绩考核不得进入A、B档。对考核优秀的,学院给予适当奖励。经考核合格的教师,在省、市专业技术带头人、职称晋升、培育工程、访问学者、荣誉评比等方面优先推荐。
4“四个一”工程的实施效果
丽职院的“四个一”工程经过四年的实施,在师资队伍打造、学风建设和人才质量提高、科技竞赛及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一师联一企,服务丽水区域创新,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四年时间分院(分院总人数71人)共有55人紧密联系企业,在一师联一企过程中,青年教师能做到企业顶岗不怕苦,不断强化职业技能;中级职称教师全面熟悉企业,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综合职业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高级职称教师主动参与企业转型升级,做好技术顾问,主持申报横向课题,扩大了分院的影响力。在服务企业的同时,教师自身也收获了丰硕成果,五年间分院教师共申报完成省市级、企业横向课题61项,成功申报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5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3人评上教授;6人评上副教授;2位教师评上高级工程师;另有3位老师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科研能力、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一高帮一青,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加速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模式就是导师制,也就是“四个一”工程中的一高帮一青。分院积极发挥高职称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充分利用青年教师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和肯于学习钻研的特点,在分院内实行高青教师一帮一,旨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认识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科研能力,促使分院青年教师快速成长。8名结对青年教师6人顺利评为讲师,其中有1位教师成长为专业负责人、3位教师评上了院级骨干教师;另有2位教师评为丽水市138第二层次人才。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依赖于教师对职业的热爱,依赖于学习和反思,依赖于名师。一专扶一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专业技能。“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专业协会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为目的,以学生自主管理、专业教师指导的基层学生组织,在学风建设、专业技能提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扶持的电子协会,会员覆盖面广,活动扎实多样,激励机制健全,成效显著,连续三届的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好成绩,多次参加丽水市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为学院增色、为专业争光;毕业几年年薪达十万以上的学生也出自这个协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扶持的汽车协会,活动丰富多彩,企业参与度高,影响力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专业技能得到了强化,为就业和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队管一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职业竞争能力。职业技能大赛是对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的检验,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各专业都由骨干教师挑头组建竞赛队,目标责任到人,针对竞赛内容、竞赛模式改革教学模式,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使课程目标与大赛标准、企业岗位标准相适应,消除为了得奖而参赛的功利思想,把重心落到培养学生职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上,通过理实一体的课堂训练和专业协会的日常活动使技能培训常态化,竞赛结果反映出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模式。近年来,分院共组建了电子设计、程序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多媒体作品设计、电子商务、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电气控制、电子制作等23个竞赛队,共取得78项奖项,其中取得国家一等奖2组,省一等奖16个,省二等奖25个,省三等奖47个,15位老师获得省市级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