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护理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3-04-03 09:46:58

导语:在护理学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护理学管理论文

第1篇

我科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共收治心血管病患者1033例,其中男680例,女353例;32—50岁328例,50~60岁421例,60岁以上284例;病情好转出院者984例,转院28例,死亡21例,其中夜间死亡者6例,可见夜间是心血管病患者的高危时段。

2夜间护患情况分析

2.1病人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心血管病人夜间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易引起心肌细胞抑制,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等,甚至会引起病人在夜间出现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死亡。所以夜间对心血管病人来说是发病的高发期。

2.2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护士均为女性,体力较弱,再加上每月一次的生理期,夜间生物钟紊乱,身体极度困乏,且夜间值班人员少,无人监督,如果没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道德修养及自制力,就很容易放松对病人的观察而导致不良后果。

2.3陪护方面的原因夜间陪住人员,往往适应不了生物钟的紊乱而困乏入睡,加上住院时间长,陪床人员身心疲惫难以提供变化的信息。

3夜间临床观察与护理

夜间护士应详细做好床头交接班,了解病人日间病情变化,主要治疗、心理、睡眠及饮食情况,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情况,并知道急救仪器的放置位置,以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顺利采取急救措施。同时根据心血管患者病情变化特点,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制定夜间工作流程护士接班时要详细交接,并将交班内容整理在交接本上,以便夜间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防止遗漏治疗和护理。

3.2按护理等级要求定时巡视病区,包括病区安全设施、专科设施及急救仪器设备情况、仪器使用情况、巡视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值班医护人员的动态。保证夜间全病区的护理安全。

3.3夜间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对夜间治疗的患者,我们更应该保持高度慎独精神。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障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

(1)对病区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精神状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

(2)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要定时巡查液体滴速。

(3)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对睡眠不良的患者要及时反馈给值班医生,排除外周环境的干扰,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协助患者安静入睡,保证患者睡眠。

(4)对不能自理的危重患者要定时翻身、扣背,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护理。

(5)密切观察心电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

3.4氧疗的护理观察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夜间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吸氧管容易脱落、阻塞,应经常检查,保持其通畅,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说明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意义,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以保证氧疗的正常进行。氧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绀等情况变化,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便更好地调节氧浓度或流量。3.5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如准备好除颤仪、吸痰管、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呼吸机等,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第2篇

关键词:脑血管病;心理分析;护理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致残率高,且病程长,因此在情感方面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曾有资料统计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0%[1],焦虑症也是此类患者较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笔者通过80例脑血管病患者不同的心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80例患者为2002年11月-2004年11月收治我科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脑出血38例,脑梗塞42例,年龄均为48岁以上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第2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后制定的诊断标准。

2心理分析

通过对起病至病后住院期间心理状况调查及出院后的随访,并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的阶段心理变化有不同的特征。

2.1第1阶段危急阶段——不知所措。焦虑常在发病初期发生,本组病例中76例属此类情况(发生率为95%)。以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后慌乱和严重的焦虑为特征。

2.2第2阶段治疗阶段——充满信心,渴求康复。本组病例中有79例属此类情况(发生率为99%)。这一阶段特点是患者对康复寄予高度希望,因为治疗有效而认为身体功能的丧失是暂时的,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3第3阶段病残现实阶段——悲观失望,抑郁情绪。本组病例中有35例属此类情况(发生率为38%)。这一阶段发生在出院或急性期治疗结束之后,其特点是患者爱发脾气,同时感到绝望,因为不能改变残疾的现状而感到抑郁。调查发现病后5~8个月,抑郁症发生率是个高峰,有自杀倾向者3例(发生率为8.5%)。

2.4第4阶段适应阶段——主动面对现实生活。本组病例中有76例属此类情况(发生率为95%)。这一阶段特点是患者能够接受现实,并在生活上与家庭互相弥补,不再处于依赖的地位,而是要主动对家庭作出一些贡献。

3护理

3.1危急阶段的护理此时患者出现偏瘫甚至失语,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不知道自己能否康复,而产生了焦虑、恐惧、心神不安[2]。此时护理人员要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热情地向病人介绍医院的情况,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专心倾听患者的谈话,做好心理疏导,想方设法稳定患者情绪,缩短与病人的距离,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同时病人迫切想知道疾病的转归与预后,护理人员必须在掌握脑血管病的护理知识的同时,亦应掌握脑血管病人发病过程及转归情况,使患者对康复充满信心,消除焦虑情绪,为下一步护理打下基础,随着治疗的开始,大多数患者焦虑情绪会慢慢结束。

3.2治疗阶段的护理患者入院后即开始了治疗,由于医护人员对有关知识的介绍使患者又充满希望,特别是经过最近几周的有效治疗,患者肢体及语言功能有较快的恢复,使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得到强化。但急性期过后,因脑细胞的死亡是不可逆的,患者不愿看到恢复速度的减慢,而到处寻医访药,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治疗,但结果是有限的[3]。此阶段医护人员应将脑血管病知识反复向患者宣传,一方面让其积极安心治疗,特别强调加强康复训练,不要一切希望寄托在药物上,更不要滥用药物,使患者尽可能恢复功能,减轻病残程度。另一方面将病残的可能向患者交待,使患者能有较好的心理准备,以便能顺利通过下一阶段。

3.3病残现实阶段的护理由于病残已经出现,功能恢复程度有限,心理方面由充满希望而转入绝望,情绪抑郁,沉默寡言,甚至悲观绝望。这一阶段医护人员一方面更要关心体贴他们,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产生抑郁的原因,通过一些残疾人成功的人生故事等方法来帮助病人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周围环境,树立身残志不残的人生观,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看小说、看电视等,同时要求家人配合,使他们感受到社会与家庭的温暖,调动其生活的积极性,摆脱抑郁、苦闷的情绪,使他们从心理上主动过渡到适应阶段。

3.4适应阶段的护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能面对现实,主动适应社会与家庭,此时患者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这一阶段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用药,嘱其定时复查,清除危险因素,避免复发。对不能正确面对现实者予个案对症护理,以达到能面对现实,珍惜生命的目的。

4讨论

本调查是以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把压抑在心里的痛苦挖掘和暴露出来。通过对8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发现这一类患者心理变化的四个阶段,并通过发现患者焦虑的根源,启发并帮助患者认识疾病,从而改变原有的病理行为模式,重新建立自己的人格,使其摆脱病痛带来的心理阴影,树立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良好情绪,达到治疗的目的。从各阶段的护理来看,护理人员的诚恳热情,与患者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以及护理人员对疾病本身丰富的医学知识,取得患者的信任是护理的关键,良好的治疗条件与环境是必要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孟家眉.神经内科新进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161-163

第3篇

1.1全能急救护理人员欠缺,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护士服务观念陈旧由于医院护理人员缺乏,急诊护理管理人员均来自不同科室人员,均未经过急诊专科的专业学习和专科培训,低年资护士均没有5年临床护理经验,直接上岗,法律知识缺乏,对处理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差,护理经验少,对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不能熟练掌握,高年资护士在急诊倒班有厌倦、懈怠情绪,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差,不能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急诊患者家属普遍存在急躁、焦虑、言语冲动,甚至失态,而急诊的医护人员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又司空见惯,觉得家属过于夸张,产生反感情绪,因此,工作欠积极主动。

1.2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护士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由于急救设备多,进行口头交接,做不到班班亲自开启各抢救设施查看备用状态,执行各项操作时,由于急救时病情危急,各种记录、标识不及时书写,护理文书记录不严密,查对不严格,抢救患者使用抢救仪器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落实不彻底,不能及时巡视留观患者,造成液体外渗、滴空液体等现象,均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

1.3相关科室方面的问题辅助科室如功能科、检验科、放射科、收费室、药剂科等由于急症患者没有时间性,随时来做检查,中午、夜间或节假日期间找不到人、机器现开机,或是患者未带足费用,相关科室不予检查,都会耽误时间,这些都容易引起纠纷,产生不满情绪。

2管理对策

2.1成立科内质控管理小组,加强安全管理科内成立质控小组,年资高的护士为质控组成员,按照护理质量标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相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告知,每月一次全科护理质量分析会,进行发现问题,分析、整改、反馈、评价,再整改、再评价,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整改体系,运用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将各种制度真正落实到位,使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真正落实到位,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2]。

2.2提高科内护士整体的急救护理操作技能重点加强培训年轻护士的严谨慎独精神:根据能级护士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利用每天晨会交班完毕后组织护士按照培训计划进行急救专科理论操作技能的业务学习,学习各种急诊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培养每名急诊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娴熟的操作能力,临危不乱的应急能力[3],使护理人员在急救时从容应对各种急症,即使急救时间再紧迫,也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保证护理安全。

2.3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规章制度的培训制度健全,但监督管理不到位,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管理的因素,要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尤其是对个别护士进行重点帮教,落实制度的自觉性,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查对、交接班制度,与平时工作考核挂钩,激发大家严格按照制度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确保急救设备、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2.4积极与院领导协调沟通,加强院领导对急诊医学科的重视医院成立急救小组,遇到大型交通事故和突发意外灾害患者多的情况,急诊医护人员应付不了,由院领导或总值班及时抽调备用人员参加抢救,不耽误任何抢救时机,对没钱无主患者,院总值班可以先签字做检查和入院,辅助科室要制订严格的相关规章制度,夜间节假日须向急诊医护人员说明去向,先做急诊再做平诊,增添新的抢救设备仪器,争取在短时间内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结术语

第4篇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10、2011年两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结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组制订的诊断标准)进行医院感染的诊断。

1.2护理管理措施

1.2.1建立健全血液科预防院内感染的制度

护理部要设立血液科感染小组,全面负责血液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工作,定期收集和分析医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严格依照国家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要求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加强对血液科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并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使护理人员能充分认识到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1.2.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环境管理

病室环境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基础,日常必须加强对血液科病房环境的消毒及管理。病房每天早晚各通风1次,每周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日对层流隔离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病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在55%~56%;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桌面、床头柜、拖地板。对白细胞<2×109/L的高危人群应采取保护性隔离,而白细胞数<0.5×109/L的患者要进入层流病房,定期做空气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断空气传播途径。

1.2.3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血液科患者侵入性操作频率高,体外循环操作中接触污染的机会多,反复输血,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非常高,因此必须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能否防止、控制感染的扩散,往往取决于无菌技术的执行情况。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应严格无菌技术;做深静脉置管或做动脉内瘘时,要在手术室进行;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尽量减少临时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需留置各种导管时做好导管的护理,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将外源性医院感染降到最低限度。

1.2.4加强抗生素管理和控制

血液病患者一旦发生感染,来势凶猛,很难控制,因此临床上有时预防应用抗生素,但一定要注意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不要使用时间过长、种类过多。治疗性使用抗生素时则应按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选择抗生素,但药敏试验需要一段时间,经验用药时多采用头孢菌素类和(或)氨基糖苷类药物,必要时联合使用万古霉素和(或)亚胺培南,同时密切监视患者菌群失调情况,从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2.5医护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是病人接触最频繁的人群之一,必须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工作别强调无菌操作、手的卫生等,护士长随时抽查六步洗手法执行情况,与可疑污染物或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应进行手消毒;为不同患者治疗时,必须更换清洁手套;特殊治疗时应使用无菌手套,紧急情况下应使用手速消剂。

1.2.6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消毒隔离知识的宣传,争取他们对消毒隔离工作的最大配合。向家属讲解探视制度,说明减少人员探视的重要性,自身有不适,如感冒等不应前来探视,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简单的有关血液方面的知识,如白细胞<2×109/L时应配合戴口包,勤洗手等。

1.2.7患者饮食及日常生活护理管理

血液科患者免疫力低下,对疾病易感,必须要重视饮食护理管理。给予家属正确的营养指导,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高热量、优质蛋白、低脂、低磷饮食为主,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必要时可静脉补充氨基酸和白蛋白。生活护理方面,恶性血液病患者每日睡前、晨起及三餐前后应以新唑漱口液漱口;恶性血液病患者,因为接受联合化疗后免疫功能处于极度抑制状态,极易并发皮肤感染,因此要注意皮肤护理;此外,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自身卫生习惯,每周擦浴2~3次,深静脉置管处每3天换药一次,特殊情况随时更换。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EXCEL数据库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院感染情况

我科2010年医院感染人数283人次,感染率为33.45%,在进行护理管理后,2011年医院感染人数197人次,感染率为22.09%,2011年感染率显著低于2010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医院感染部位感染例次率

血液科医院感染主要发生部位为呼吸道,2011年各部位发生率均较2010年降低。

3讨论

第5篇

一、人机交互式教学的基本定位:

1、计算机是一个双向媒体,不仅能够呈现教学信息,还能接收学生输入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诱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和强化记忆,诱导他们去寻找发现错误所在,最终获得正确的结论,对学生而言,可以从计算机提供的反馈中知道结果,并能获得鼓励和帮助。因此,计算机应当是一个庞大的信息输出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

2、教学过程应该是多维互动,而不是简单的人机互动,可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因此,我们应当意识到计算机是且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不能包办代替。复杂的、需要讨论交流的、需要体会理解的内容,很大一部分依靠学生之间的互相反馈,或师生之间的反馈。计算机可以提示学法、可以反馈一些字词的音、形、义以及简单的答题要点,以及创设学习的情境、提供讨论室等功能.

3、作为计算机,它在人机交互式的语文课中不是点缀,也不是单纯的演示工具,它的作用综合体现在:演示工具(课文内容和相关提示)、交流工具(讨论室)、提供资源情景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相关图片、电视片段、和相关文字的录入),信息加工工具(网站式的超级链接)、协作工具(讨论室的设置)、辅导工具(习题的精心设计和计算机的反馈功能)。这样,人机交互式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既不脱离语文课的基本原型,又能真正节省时间、增大效益,真正体现人机交互式教学的优势。

4、课堂的组织形式不再是单纯的传统线性结构,而是线中有网、网中有线,而且模仿学生最感兴趣的“勇敢者闯关”游戏方式组织课堂,每一环节由动脑筋爷爷加分,最后课堂所得全部由动脑筋爷爷统分,增大了课堂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语文人机交互式教学的程序板块:

示意图:

预习

练句

朗读

课文范例

看图

学文

文文

总结、统分

阅览室

三、语文人机交互式教学的程序板块分析:

“字”板块:

1、字的教学目标。

2、字的音、形、义。

3、互动的、可练习、可校对、可反馈。

4、最好有写字板功能。

5、音——有耳麦。

6、形——形近字的比较

7、义——组词、解释、(有解释条目,可供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选择。)

“词板块”:

1、“词”的教学目标。

2、理解。

3、运用。(有相应的说话和造句题型。)

4、可用本机反馈。

“练句”板块:

1、“句”的教学目标

2、读:有重点句。

3、想:有体会提示。

4、练:有相关检测室,可反馈,有延伸拓展。可给教师机订正。

5、有相应图片、声音、动画或电视片段。

“学文”板块:

1、有相关句段。

2、有相关学法提示。

3、有相关检测室。能反馈。

“看图”板块:

1、“看图”的教学目标。

2、有走马灯式flash,可任意浏览及按课文顺序浏览。

3、有相应的观察方法提示。

“朗读”板块:

1、朗读目标。

2、重点段的范读。

3、各种音乐,可供学生选择配乐读。

“总结”板块:

1、总的教学目标。

2、动脑筋爷爷统分。

3、自我评价。

“阅览室”板块:

第6篇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5月~2014年6月,共收集72例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57.31±12.32)岁。两组排除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其他干扰因素的干扰。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模式。根据不同级别的护士,负责和管理不同的患者或事情,具体如下。

1.2.1专家级护士

除了负责普通的护理工作,还要指导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同时还要监督各级护士的工作情况。另外还要定期检查仪器和急救药品,使急救患者时所需的物品得到保证。另外,还要参与临床医师的查房工作,还要及时汇报患者的病情,并定期召开讨论会,讨论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所需要注意的地方。

1.2.2高级护士

需要负责一定数量的病情较重的患者,同时还要负责安排、指导和监督下级护士的具体工作,以及做好交班工作的汇报。对紧急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

1.2.3中级护士

观察患者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同时负责夜班工作的安排和开展。保证病房和值班室的环境安静和干净,及时准备医疗药品和设备,并做好交班工作。

1.2.4初级护士

做好患者的基本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配合上级护士的工作,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汇报。

1.3观察指标

1.3.1生活质量

即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领域进行评估,生理领域主要包括疼痛、胸闷等身体感觉、行动工作能力等,而心理领域积极心态、思想的活跃程度等。

1.3.2积极性

对患者在合理膳食、坚持用药、适当运动以及认识危险因素等的积极性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采取针对性的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措施前,两组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针对性的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措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9.7,P<0.05)。见表1。

2.2两组积极性比较

两组在措施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措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小结

第7篇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

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59例,男性27例,女性26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6.9±4.5)岁,包括29例心肌梗死患者、21例高血压性冠心病患者。分析依据为患者的临床资料。问卷调查结果。

1.2统计学处理所有的统计学数据均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纳入的50例患者,发生护理意外的有17例之多,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患者方面,占比为47.1%,二是护理人员,占比为35.3%,三是医院环境,占比为17.6%。三方面因素,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不安全因素,包括患者、护理人员和医院三个方面。

2.1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因素

在导致不安全因素方面,占比为35.3%,仅次于患者本身,这主要是因为部分护理人员护理技能不足,安全、服务和法律意识较差,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期望不相适应。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如无法与患者有效沟通,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同时也没有及时进行健康教育。这也是护患纠纷的原因所在。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大都不稳定,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大,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由于身心疲惫,容易滋生厌烦心理,出现服务态度差、频繁出错。另外,加上心血管内科的诊疗技术更新较快,一些护理人员的经验不足,未能及时掌握新的方法、技能,不能熟练操作监护仪、除颤仪等,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掌握不足,导致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联合用药不当,可造成心脏负担增加、血压波动过大等,情况严重,可诱发心力衰竭;而护理记录不当,缺乏真实性,则可能导致诊治缺乏可靠性的依据,导致误诊等,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良的影响。

2.2患者方面患者方面,主要包括

一是心血管内科疾病特征,由于大都比较严重,如果在某些疾病发病初期,不给予及时的治疗,就可能导致抢救困难,危及患者的生命,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如不及时抢救,就无法保证抢救的成功率。二是患者的期望值过高,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恢复存在过高的期望,则在康复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则极有可能归咎于医护人员。同时,患者可能一时之间无法使用医院环境,情绪波动比较大,护理人员的表述不当等,可能导致其不信任情绪增加。三是治疗依从性较低,对于该引起的疾病特征,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遵照医嘱用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2.3医院方面医院环境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医疗配套设施比较差,治疗技术差,无法快速、准确诊断出患者的病情程度;二是住院管理不善,比如病房的隔音效果差,通风差,温度及湿度控制不合理等,消毒不彻底等,均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加重患者的病情。

3讨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是一组非常复杂的疾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多种不安全因素,可对患者的病情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探讨和明确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护理工作中潜在不安全因素,包括患者本身、护理人员和医院环境三个方面。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护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发生纠纷时,可采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用法律规范约束护理行文。通过对纠纷案件的学习,提高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

3.2强化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培训

随着护理工作的深入发展,也需要重视护理人员情商的培养。为尽可能减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护理水平。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可行的培训计划,特别是对新护士的培训。制定严格的岗前培训计划,加强对护理人员知识、技能的考核。为了更好服务医生,应进行专门的培训。

3.3规范护理记录书写

护理文书具有法律效力,是反映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全过程的说明性文件。因此,护理记录的客观性、及时性,是管理的重点所在。所以,这就要求从法律角度,高度重视护理文书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不能出现漏记、错记和涂改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防止医护记录出现矛盾。

3.4提高护患沟通交流的有效性

第8篇

【关键词】肾透析;灌流;中毒;护理

随着我国工业、农业不断发展,人们在工作、日常生活当中接触毒物、药物的机会也不断增加,如不注意防范,很容易发生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对于危重患者,以往在经过常规洗胃、给解毒剂、拮抗剂、补液及利尿的基础上,只是根据药物或者是毒物的理化特性,选用单纯的血液透析(HD)或血液灌流(HP)进行救治,近几年来我们在临床上对于多种药物(水溶性和脂溶性)混合中毒,中毒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了HD和HP联合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一、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2002年1月~2006年9月应用HD加HP治疗急性中毒30例,共60人次,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6~80岁,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银环蛇中毒3例,草鱼胆中毒5例,马蜂蛰伤中毒3例,安定、阿米替林等药物中毒4例。

1.2方法

1.2.1材料我们选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中空纤维透析器(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聚砜膜透析器)及宁波亚泰公司生产的160g或250g重活性炭灌流器。选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动脉、静脉透析管路各1条,16号穿刺针2枚,双腔留置导管1副。

1.2.2操作方法HD和HP同时进行,灌流器串联在透析器前,HP加HD持续2.0~2.5h,最长不超过3h。因灌流器2h炭已趋于饱和,血浆清除率显著降低。如经一次透析及灌流患者意识转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即可不进行第2次透析及灌流。对病情较重及意识改善不明显者,可于6h后或次日再更换灌流器进行HD及灌流,连续2~3次。具体操作方法:把灌流器置于相当于患者心脏水平的位置,垂直固定在支架上,动脉端向下,静脉端向上,取出灌流器中配好的连接管,将灌流器置于透析器前用连接管串联好。首先用5%的葡萄糖溶液500ml灌注灌流器,并静置20~30min,使炭和葡萄糖充分结合以防灌流时血糖水平下降,继而用含肝素钠80mg的生理盐水2000ml自下而上冲洗灌流器,透析器流量50~150ml/min,轻拍除去灌流器及透析器中的气泡及脱落的微粒,冲洗完毕后,关闭所有通道,待透析机调整到透析状态时,先建立血管通路,将灌流器动脉端调转向上,静脉端向下,垂直固定于支架上,开动血泵,过程与HD相同。治疗过程中约15~20min观察炭肾颗粒是否凝结,保证炭肾颗粒不凝结。

1.2.3血路的建立行中心静脉经皮插管,如股静脉、颈静脉插管或取前臂或下肢的动、静脉直接穿刺。

1.2.4抗凝方法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者采用全身肝素化,首剂肝素按1.0~1.5mg/kg体重计算,以后每小时追加肝素钠8~10mg,因个体差异较大,可根据凝血时间来调整肝素用量。原有凝血时间延长者则进行无肝素治疗。

二、结果

药物、毒物中毒伴急性肾功能衰竭30例患者中,有1例因毒蛇咬伤时间过久,2天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9例均治愈,肾功能恢复正常。

三、护理

3.1心理护理急性中毒由于发病急,病情危重,病人多无心理准备,往往表现为恐慌、紧张,对预后甚为担忧,且病人由于心理作用和相互影响而使症状加重。这时作为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理解,向病人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和思想负担,安心地接受治疗。

3.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应注意血压、呼吸、脉搏的监测,如血容量不足,血压低的患者,在灌流开始时动脉端引出血液后,静脉端应及时接到血管通路上,将预冲液全部输回体内。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低血压,应立即减慢血流,去枕平卧,头低位,快速静脉输入0.9%氯化钠或25%的葡萄糖溶液250~500ml,以维持一定的血容量,也可以持续静脉滴注白蛋白、血浆等。或使用升压药,对无自主呼吸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自主呼吸是否恢复,并根据其强弱调整呼吸机的工作状态,使二者同步,对于心功能不全、心率较快的患者,血流量不超过150ml/min为宜,并行心电监护。

3.3防止体外循环凝血凝血发生常见的原因是血流量不足或抗凝剂用量不足,透析与灌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循环管道的血液颜色变化,动、静脉壶壁滤网有无凝血块,若动脉压升高,提示灌流器内阻力增加,有凝血倾向,应增加肝素用量。若静脉压持续升高,可能是静脉管道凝血或滤网堵塞。若动脉压持续升高而静脉压降低提示体外循环系统凝血,应立即处理。

3.4严密观察病情血小板减少是HP典型副作用,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若患者在HP后0.5~1h出现寒战发热,提示吸附剂生物相容性差,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若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应考虑炭栓塞的可能应立即终止灌流,并吸氧及采取其他应对措施。

3.5危重患者的处理对于服毒量大、服毒时间长,尤其是有机磷中毒的患者,其病情危重。在就诊后应尽快、尽早彻底地洗胃,并留置胃管,反复多次洗胃,同时连接胃肠减压器将胃液吸出,胃液引流需注意离子紊乱及酸碱失衡。在洗过胃后及时给患者予HP加HD治疗。灌流器的选择根据患者体重来选择,体重小的选160g重的灌流器,体重大的及服毒量大的选250g重的灌流器。灌流器不但吸附有机磷,对解毒剂如解磷定、拮抗剂阿托品也有吸附作用,要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四、讨论

HD通过溶质弥散作用清除水溶性、小分子、不与蛋白或血浆其他成分结合的物质,对中、大分子量的物质无效;而HP则能清除脂溶性、易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物或药物,且能清除中分子物质。另外,某些中毒导致急性肾衰竭或在原有肾功能衰竭基础上又发生急性药物或(和)毒物中毒时,HD与HP有机地结合,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毒物的血浆清除率。对于水潴留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过多的水份,减轻容量负荷,改善心功能,并能清除尿毒症毒物的目的。HD与HP联合应用,利用血液透析机的温控装置,避免了单纯灌流时患者的低温问题。二者联合应用起到优势互利、安全、有效、快速、疗效显著的作用,能明显改善急性中毒所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中分子物质,提高毒物的血浆清除率,提高了重度药物及毒物中毒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词汇学习策略;词汇教学

一、引言

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经常抱怨说英语单词太多,记不牢,即使记住了单词,也不知道怎样正确使用。的确,词汇是很多中国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词汇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充分认识与肯定(如Carter[1]、Wilkins[2])。正如语言学家Mc.Carthy指出的那样,“不管一个人的语法学得多好,不管他的语音有多漂亮,但是如果他没有足够的词汇来表达他的感情或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想法,他就无法用这门语言和别人进行交流”[3]。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GeorgeW,Wilk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也曾指出:“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4]。然而仅仅意识到词汇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学好和教好词汇。在这方面,一些学者如Nist和Simposon[5]、Graham[6]等都曾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Rivers指出:“学生必须知道怎样去学习词汇,必须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方法来扩大和组织他们的词汇存储量(wordstores)”[7]。

中国也有许多学者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方面作过一些研究,如吴霞和王蔷[8]、王文宇[9]、陈辉[3]、吕文澎[10]、吴丽林[11]、张萍[12]。这些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我国目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现状有很大的帮助,并就解决词汇学习和教学这一问题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然而他们多数只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进行考察分析。目前,关于教师是如何看待和开展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而把学生的词汇学习与老师的词汇教学相结合起来考察的研究则更为少见。为了分析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原因,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假设:这不但要归根于学生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而且也因为教师未对词汇学习策略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对学生的学习困难缺乏充分的了解。根据这个假设,笔者针对学生和教师分别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旨在发现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困难的认识与学生们自己所感知的学习困难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希望本次调查的结果能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解释这一问题。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分教师和学生两组。教师组为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第四教研室的20位老师。学生组为长沙理工大学工程管理大二的一个班,共33名学生,其中女生22人,男生11人。(有一定的代表性)选择这些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作为大二的学生,他们在英语词汇学习上已有相当经历,而且由于他们临近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不得不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单词,扩大词汇量。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他们对词汇学习往往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对词汇记忆效率也会予以更大的关注。

(二)调查手段

本次调查是通过这两组对象分别回答一份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的。笔者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给教师,一份给学生。为了不引起误解,问卷是用中文写成,且问题设计得尽量简洁明了。教师卷和学生卷各由9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的后面,都列有A、B、C、D等选项以供选择。这两份问卷除了有些地方措辞不一样外,所涉及的问题基本上相似。设计这两份问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和教师对词汇学习和教学的看法和他们在词汇学习与教学中运用的方法或策略。

调查者把这两份问卷分别发给两组对象,告诉他们不必在问卷上写出他们的姓名,并要求他们真实地回答问题。回答问卷的过程大约花了15分钟。最后用百分比计算出结果。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做完调查问卷后笔者与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访谈记录显示他们能较认真如实地回答调查问卷中的问题,且对访谈记录的分析结果与调查问卷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三、调查结果

(一)英语词汇教学结果分析

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10%的老师认为词汇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最重要”的,70%的老师认为它“很重要”。在回答“您认为英语学习中哪一项是您的学生感到最困难的?”这一问题时,各选项的比例情况是:口语(45%)>听力(40%)>写作(25%)=词汇(25%)>阅读(15%)>语法(10%)。

调查结果表明,65%的老师在精读课上非常注重词汇部分的教学,55%的老师意识到学生应该通过采用多种策略来学习和记忆单词。但当问及“您在课堂上有没有给学生讲授一些词汇学习的方法或策略?”时,55%的老师回答“有,但不多”。在回答“您认为哪种或哪几种策略最适合您的学生,效果最好?”时,85%的老师选择了“运用语言学知识(如同义,反义,一词多义,前缀,后缀等)”,只有两个老师(10%)选择了“反复朗读或拼写单词”。

(二)英语词汇学习结果分析

根据对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问卷调查结果,75%的学生认为词汇学习在整个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还有22.5%的学生认为是“最重要”的,而没有一个学生选择“不重要”。可见,多数学生已意识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在回答“你认为英语学习中哪个部分最困难?”时,各选项的结果为:听力(50%)>阅读(47.5%)>词汇(42.5%)>口语(37.5%)=语法(37.5%)>写作(35%)。对于“你认为词汇学习困难中最重要的是哪个因素?”这一问题,77.5%的学生认为是“单词太多,记不牢或记了也很容易忘掉”,40%的学生选择了“单词的用法(如后接动名词或不定式,介词搭配等)”,37.5%的学生回答是“即使认识这个单词,自己也用不出”,而22.5%的学习者选择了“易混淆的单词或词组”。

90%的学生在回答“你经常运用什么方法或策略来记忆单词?”时,选择了“反复朗读或拼写单词”,只有12.5%的学生选择了“运用语言学知识(如同义、反义、一词多义、前缀、后缀等)”。当问及“你认为哪种或哪几种方法或策略对你最有效?”,55%的学生选了“反复朗读或拼写单词”,而只有15%的学生回答是“运用语言学知识(如同义、反义、一词多义、前缀、后缀等)”。

四、讨论

从调查结果中明显可以看到,两份问卷的结果有一些相似之处。两组调查对象都充分地意识到了词汇在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词汇不是英语学习中最难的部分,也不是最容易的部分。55%的老师承认他们在日常教学中并没经常讲授学习词汇的策略方法。而90%的学生在学习单词时用得最多的还是“反复朗读或拼写单词”,很少使用其它策略。如,只有两个学生(5%)使用了“联想法”,而没有一个人使用“制作单词卡片,定期复习法”。事实上,许多学生在刚拿到问卷,看到上面列着的多种词汇学习策略时,都很吃惊。这说明很多学生仍然习惯于使用一些像死记硬背这样的传统方法来记忆单词,而没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采用多样有效的学习策略。

另一方面,把两份问卷的结果进行对比,就不难看出,教师眼里的学习者的学习困难与学习者自己所感知的学习困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正如Graham在1997年的《有效语言学习》(EffectiveLanguageLearning)中所说,“我们需要研究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他们学生的困难、焦虑和目前的学习习惯。若要做到教学方法与学习需求相符合,教师的这种意识显然对于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是至关重要,然而,是否所有的教师都能如此了解他们的学生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6](P124)。在本次调查中,教师认为口语是他们学生感到最困难的部分,而学生自己则认为听力才是他们最簿弱的环节。尽管“反复朗读或拼写单词”这一策略遭到老师们的冷落(仅10%),但它却是目前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最多的策略(占90%)。85%的老师认为“运用语言学知识(如同义、反义、一词多义、前缀、后缀等)”是最适合学生,效果最好的策略。然而只有6个学生(15%)认为它是“最有效的”。

总而言之,教师和学生在观点上和策略的使用上的确存在着差距。学生没能运用多样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缺乏对词汇学习策略教学的正确认识及对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充分了解,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理想,在一定意义上解释了词汇学习困难的原因所在。

五、结论与建议

词汇在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它往往是许多非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经常抱怨的问题之一。造成词汇学习困难的部分原因是学习者没能运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而教师对于这个问题也应该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学生和教师都应充分地认识到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对于提高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笔者现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1、英语教师应通过谈话、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形式尽可能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目标及学习困难,然后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以适应学生的真正需求。

2、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讲授学习词汇正确方法的重要性。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讲座、学习经验座谈会、练习训练等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词汇学习。

3、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应考虑到学生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的不同,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

4、英语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过度地依赖于教师和字典对英语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学习词汇,并采用测试、竞赛等活动让他们看到采用有效学习策略的真正好处。

5、为了做到以上这几点,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扩展语言学及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Carter,R.Vocabulary:AppliedLinguisticperspectives[M].London:Roultedge,1998.9.

[2]Wilkins,D.A.Second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M].London:EdwardArnoldLtd,1974.118.

[3]陈辉.非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J].外语教学,2001,(6):46-50

[4]邹爱民.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谈[J].外语界,1993,(1):29-33.

[5]Nist,S.L,Simposon,M.L.Developingvocabularyconceptsforcollegethinking[M].Massachusetts:D.C.HealthandCompany,1993.

[6]Graham,S.Effectivelanguageleaning:PositiveStrategiesforAdvancedLevelLanguageLearning[M].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Ltd,1997.

[7]Carter,R,McCarthy,M.Vocabularyandlanguageteaching[M].London:Longman,1988.

[8]吴霞,王蔷.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53-57

[9]王文宇.观念、策略与英语词汇记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47-52

[10]吕文澎.英语难词记忆法: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01,(3):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