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09:47:13
导语:在变电检修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前言
随着农网改造深入,农村电网的配置越来越合理,经济发展带动电力用户的大幅度增加,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从变电系统来说,提高变电系统的可靠运行对提高供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变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衡量供电系统持续供电的能力,定义为:在统计期间内,对线路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日历小时数的比值。
2影响变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2.1变电类故障
(1)配电变压器常见故障主要有铁芯局部短路或熔毁,绝缘损坏;线圈间短路、断线,对地击穿;分接开关触头灼伤或有放电;套管对地击穿或放电。(2)户内10kV少油或真空断路器故障主要有开断关合类故障,如不能可靠开断、关合、三相不同期等;绝缘性能差,在耐受最高工作电压及短时过电压时发生闪络或击穿;载流能力差,通过负荷电流及短时故障电流发热,熔焊,操作机械性能差,如分合闸失灵,或拒分拒合等。(3)开闭所和配电室部分主要故障设施是电缆进、出线,大都发生在电缆中间接头及电缆端头短路故障。(4)电压互感器故障有铁磁谐振、受潮短路、绝缘劣化局放或击穿。(5)电流互感器故障有二次开路,如引线接头松、端子坏等;受潮使绝缘下降而击穿;绝缘老化、腐蚀而造成电晕放电或局部放电。
2.2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因素
主要指暴风雨、雪、雷电、洪水、地震的发生而造成系统故障直接影响对用户和社会供电的中断。这些因素虽不可抗拒,但可通过预测和预报,做好防范措施减少损失及影响;若一旦发生,积极抢修也可减少损失影响。
2.3系统和设备的计划性检修
这是历年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但是通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可以减少这方面的影响因素。如一些供电企业将每年度的单一性计划检修改为根据设备技术的具体状况和条件情况及联合配电网作业的状态性检修做了尝试;计划检修安排在用电负荷低谷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应该说这是一种由定性的传统管理方法向科学的定量管理转变的一个进步。由于一般性事故的发生带有很大的未知性,难以预测,这就靠加强维护、及时抢修来减少这些因素。
2.4电源的供电能力
主要指发电厂根据需要,持续、不间断地提供电力、电量的能力。这一影响因素不是某一局部单位所能解决的,需要有关部门根据负荷增长需要、资金等因素统筹考虑和安排。上述原因均是影响变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3提高变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途径和措施
3.1加强变电系统结构改造
通过增加二次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线路,实行分段控制和更换导线截面,提高转供能力,从而达到少停电提高供电可靠性目的。如果达到两个二次变电站之间具备3~4条联络线路,即可转载1/2负荷的目的。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缩小停电范围。
3.2改革停电检修制度
每年度的配电线路检修停电,是造成的停电时户数较多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年度检修停电的作业项目安排和停电是否科学合理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配电线路的检修,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存在的缺陷多少、是有用户施工作业等灵活处理。如果某条线路工作量大,需要停电时间长,应该单独计划停电时间,而使其它多数常规作业的线路提高送电量。从历年配电线路检修停电时间来看,从属于二次变电站的停电时间,一般每次停电一个白天(约10h)。而配电线路定检作业,一般半天,在中午12点左右就可完成任务,如不安排改造任务,仅处理线路缺陷,5~6h作业是可以满足的。而送电线路(110kV)大多数是双回线供电,对变电站无影响。那么配电线路定检停电时间可以说是受变电设备检修时间长短的制约是主要的。
3.2.1停一运一方案通过母联开关,只停电检修预试一台变压器及其附属设备,另一台照样运行,送出全部负荷或利用10kV分段母线送出1/2负荷,这样就较常规全停电检修减少1/2的工作量,从而减少2/5左右的停电时间。剩下的另一半检修任务,下一次停电完成。该方案特点是变一次作业为两次,检修工作是在带电场地进行,需要加强监护措施。条件是二次变电所的两侧母线须安装分段开关。3.2.2两台主变全停但只安排与主变压器有直接关系的检修预试项目,其它项目在送电后可通过刀闸与带电母线脱离,在不影响正常运行情况下单独进行。如图1中4回110kV进出线的断路器、互感器、刀闸、避雷器及站用变等就可以这样处理。该方案特点是:削减原来一次停电作业量,但以后的作业也是在带电的场地进行,同样需要加强安全监护;另一方面,还要求该变电站的主变、断路器等设备的检修预试周期同步,避免重复停电。3.2.3通过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线路互相转供负荷方案该方案视城网建设的状况而定,如果每个变电站10kV都具备3~4条联络线路(每条转供300A左右),而且导线截面达到240mm2,变压器的容载比达到1.8~2.1时,即可达到变电站一台主变停运,而配电线路不停电的目的,从而可减少约1/3的停电时户数。
3.3提高设备质量缩短检修时间
新建变电站的断路器应选质量好、可靠性高、少维护和少检修的开关设备,如SF6、真空开关、全封闭式电器等。10kV出线开关尽可能采用真空开关,开发区内重点变电站可以引进设备为主。对老式的少油开关,遮断容量不足的开关,有条件地逐步以真空开关替代。取消砖墙结构,大力推广开关拒及封闭式电器,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带电检测装置,如氧化锌避雷器的带电检测装置、红外线测温仪测量接点温度、变压器的带电检测装置、开关的带电检测装置等。
4结论
影响变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供电设施,有互感器、隔离开关、避雷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其它设备等;
影响变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技术原因有设备过载(过负荷)、损坏、局部过热、漏油、熔断、倾斜、空气污染、进水、烧损、爆炸、腐蚀、磨损、松动、变形、断裂、击穿、绝缘不良、短路、接地、污闪、误动、拒动等等。
影响变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责任原因有:设计不周、产品产量不良、安装不良、检修不良、运行处理不当、维护不当、指挥不当、设备失修、超役运行、爆破、动物事故、用户影响、自然灾害、老化、规程不当、计划检修、临时检修、人员过失等。
提高变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途径和措施应主要从提高设备质量,缩短检修时间,改革停电检修制度,逐步推广“状态检修”。
结 束 语
随着电力用户的不断增加,而发电厂的发电能力没有一个飞跃性的提高的情况下,提高变电系统的可靠性对于满足、巩固和扩大电力用户市场,树立供电公司的良好信誉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提高变电系统的可靠性需要从技术、管理等不同的方面入手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贵州电网贵阳供电局变电二所检修一班副班长。近5年来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活动,累计接受各类学习培训905学时;作为培训师,为促进企业的发展积极传授知识和技能,共计培训2500人次。
卢兴福,现为南方电网公司贵州电网贵阳供电局变电二所检修一班副班长。他性格沉稳内敛,但求事功、不事张扬。多年来,他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学习钻研本职岗位业务,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己;他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在完善自我的同时,尽量利用每一次机会做好对其他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技术领悟;他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心系电网安全的高尚情操,在最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无私奉献,树立了榜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责任是无尽的动力
参加工作以来,卢兴福一直从事高压开关的检修及维护工作。刚参加工作时,对一切都是陌生的,在了解从事工作关系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后,他深感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为尽快掌握岗位业务知识,只有中技文化程度的他,除了通过工作实践学习、主动参加各项培训外,还自费购买大量专业书籍进行自主学习;在工作之余,他积极参加自考、函授,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随时学、随处学”是同事们对他的第一个评价。贵州电网公司及贵阳供电局一直十分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为满足企业和员工发展的需要,每年都会针对各专业业务举办培训。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分不开身,不管什么专业,卢兴福都会积极参加培训。他认为,通过对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有助于开拓视野,提高工作中的系统性、全局性。他会结合工作实际,积极与各专业人员进行探讨,学习他人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爱学习、会学习”是同事们对他的第二个评价。他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为“五多一戒”:多问,即不懂就问;多想,即主动思考,剖析表象后的深层次原因;多动,即多动手,只有多动手,才能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多总结,即工作中要多总结,总结得失,完善不足;多动笔,即认真做好培训、工作学习心得记录,做好资料积累;戒自满,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戒骄戒躁,为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他注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际,解决了工作中大量的实际问题。由于爱学习、会学习,即便是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电网结构,他总能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把电网事故背后繁杂的原因分析得清楚透彻。多年来,通过不断努力,卢兴福的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不断提升,从学工到师傅、从师傅到专业技术骨干,他的成长有目共睹:在2008年贵州电力公司“安康杯”变电检修技能竞赛中,取得贵州省技能竞赛第一名,获“优胜选手”称号;在2010年贵州省举行的首届变电检修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贵州省技能竞赛第三名的好成绩,获“贵州省技术能手”称号,并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
身教胜于言传,在工作中带领团队提升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名专业带头人,卢兴福始终以南网方略为指导,注重以自身的行动去凝聚人,以工作实务去提高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
作为副班长,无论是工作态度还是技术业务,要求班员们做到的他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坚持做到工作想在前、困难当头抢在前、执行任务走在前,带头执行上级决策和部署,想尽办法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中,他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改造,在解决好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带领整个团队提高业务水平。近年来,由他牵头组织的多项技术改造,均取得了预期效果,团队整体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此外,他利用工作休息时间,将工作实践进行整理归纳,形成理论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2007年,解决了LW11-252型断路器延时分闸问题;2008年,解决了LW8-35型断路器机构扇形板不复位导致不能操作频发性故障问题,两项研究成果均在《中国电力安全技术》期刊上发表。2009年,贵阳供电局一台LW17—126型断路器出现偷合闸现象,在厂家也查找不出原因的情况下,他通过翻阅大量的资料和进行详细分析,找到了故障产生的原因,通过制定实施技术改造,消除了故障,并撰写相关论文在《贵州电力技术》期刊上发表。
付出终会有所得,他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7年获贵阳供电局“安全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获贵阳供电局“抗冰保电功臣”称号;2009年获南方电网公司2008年度“技术能手”称号、贵州电网公司第五届“技术能手”称号;2011年荣获贵州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称号、贵阳供电局“教育培训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被聘为贵州省电网公司首届“技能专家”。
做好传帮带,注重技术新能手培养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电网安全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卢兴福深感技能人才的重要。为了年轻同事们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他总是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主动对新进人员进行授业指导,并作为授课老师积极参加贵阳供电局举办的各种培训。
2007年,由于技术过硬,卢兴福被聘为贵阳供电局兼职教师。他意识到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了。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他积极参加兼职教师培训,不断总结授课方法,努力提高授课经验,授课技巧进一步有效提高,授课自信心得到强化。他一直思考怎样的课件和授课方式才能更好的适合成人教育?怎样能在有限时间的培训中让学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如何让一个枯燥的技术讲解变成一个生动的教学互动?为了增加授课的多彩性,他努力提高教具、课件制作水平,注重授课气氛张驰有度的掌控。通过不断努力,他的授课水平越来越高,授课效果越来越好,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他还十分注重培训结束后与学员们的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学员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他交流,他都耐心地一一给予指导。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培训课件开发等相关工作,先后组织参与了贵阳供电局变电检修技能实操、贵州省电力公司县级供电企业中层干部能力提升、贵州省变电运行实操等课件的开发制作和贵州省电力公司变电检修专业岗位胜任力评价题库及标准的修编。
【关键词】综合停电;管理模式;供电可靠性;管理探讨
供电可靠性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且重要的工作,而综合停电管理是提高供电可靠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综合停电管理包括很多方面,而基于网架结构不够完善的电力网而言,预安排停电管理是整个综合停电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综合停电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将直接体现了主配网总体管理水平,是对网架结构、装备选择、生产管控、应急保障、优质服务、员工素质和队伍建设的综合评价,并切实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探讨、分析基于综合停电管理模式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相关工作人员重视工作、研究工作,最终,才能提高整个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一、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造成影响的因素
对于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
1.电网的结构不合理。
2.设备的老化。
3.设备和线路容易产生故障。
4.没有健全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5.没有科学合理的配电网运行管理制度。
这五个方面严重的制约了主配网供电可靠性,并且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用户的电能质量。
二、基于综合停电管理模式的供电可靠性管理探讨
本文主要结合了文昌供电局综合停电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供电可靠性管理进行探讨。
1.供电企业设备检修的方法
设备检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由原来的事后检修或是故障检修转变为预防性检修,供电企业常使用的设备检修方式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故障检修
该检修方式是最为传统的一种检修方式,主要是在设备出现明显的故障或是无法运行时才进行的检修工作。
(2)预防性检修
该检修方式主要是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对不同的故障采取不同的检修方式,该检修方式主要是制定检修计划进行定期检修或是计划检修。
(3)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主要是依据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重点检查或是用其他方式将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将得到的结果判断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检修计划的一种检修方式。
2.现有的综合停电管理模式
文昌供电局主要是针对文昌电网辖区内主配网设备的检修、预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并且结合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及降低或者避免存在重复性、临时性停电作为指导思想,对停电计划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
3.年度、月度、临时停电计划
(1)年度停电计划
所谓的年度停电计划主要是对未来一年内的停电计划进行提前安排,在停电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且月度停电计划、日停电计划的制定都是在年度停电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划分的,年度停电计划进行合理的编制主要的流程如下:
1)供电局在每一年的10月下旬向省公司提交调度中心管辖范围内的主配网设备第二年的停电检修计划并由相关部门进行批准。
2)调度中心根据各二级单位上交的年度检修计划将其进行调整,并在年底进行公布。
3)各二级单位根据调度中心的年度检修计划,按照计划书以及自身辖区内设备情况对停电工作进行安排并将其合理的划分到月度计划。
(2)月度计划
月度停电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月度停电检修计划以及月度停电检修补充计划。每个月召开一次停电协调会,在召开此会前的两三天内,相关单位需要制定出下个月的停电计划并且相关的停电专责在协调会前进行对停电工作的评估,其中包括分析本单位设备负荷情况等。设备运行单位提交的月度停电检修计划需要按照相关流程办理。出现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月度停电检修计划上交或者是不参加月度停电协调会的单位,不予安排停电检修计划,出现问题后由单位自己负责。因此,各单位必须安排熟悉本单位情况的负责人参加月度停电协调会。
(3)临时停电检修计划
当出现紧急缺陷或是重大问题的设备进行临时停电检修或者是在已经在停电检修计划上列入的设备上进行搭单工作。针对可进行月度停电检修的设备由于没有按照相应的手续进行办理,不予安排。当出现紧急缺陷的设备停电,需要由运行单位向调度当值提出停电申请;当出现重大缺陷需要提出临时停电申请,必须严格执行由供电局分管生产副局长“一支笔”审批手续,然后递交至生产设备部进行审核,同意后尽快移交至调度中心并办理停电申请。如果出现少送电的临时申请,那么生产设备部应该尽快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研究处理并提出方案,以便可以尽快的消除隐患。对于一般缺陷的临时停电申请,本月不予以办理,可纳入下个月的停电检修计划中。
如果出现对设备进行临时检修,但是会影响上一级调度管辖电网或者是设备的运行,应该提前一个工作日进行申请或是通知。如果出现在当值内的临时性检修项目可以在当值时间内完成,则可以进行直接停电检修,反之,应该补办停电申请。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个变电站停电在24小时以上;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变电站全部停电。这些情况都要进行停电检修申请,并有相关单位领导的批准。当设备出现紧急缺陷后,必须尽快处理,申请的单位应该提前六个小时向调度机构办理申请,如果还涉及到相关用户出现少送电的情况,还应该提前通知有关用户,经由批准后执行。如果出现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或是电网安全的设备紧急缺陷时,应该要立即向值班调度员提出申请并进行处理。
3.综合停电考核管理
综合停电考核管理是综合停电管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对各单位定期的工作进行统计、评价和考核,考核的依据是设备重复停电率及停电影响时户数,同时将考核的结果进行排名公布,不仅可以完善停电管理工作,而且还可以促进供电可靠性的提高。
综合停电考核主要分为三种:年度考核、季度考核以及月度考核。其中月度考核还包括月度检修计划考核、设备重复停运考核、影响停电时户数考核等,并且月度检修计划考核所占的比重最大,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合理对停电检修计划进行安排,确保工作效率和执行率,减少停电对用户的影响。除了月度检修计划考核之外,非计划检修考核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非计划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没有事先进行周密的考虑,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对其需要严格的控制。影响供电可靠性下降中的因素中,设备出现重复停运是其直接原因,因此,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必须让设备出现少停电或是避免出现停电。同时在综合停电管理中还有两个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检修规格化以及资料管理工作。这两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停电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以综合停电管理模式为基础的供电可靠性管理,主要对现有的综合停电管理模式,年度、月度、临时停电计划以及综合停电考核管理,通过对这三个方面对供电可靠性进行分析、总结。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以综合停电管理模式为基础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回力,卢国良,雷雨等.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一些措施[C].//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2.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制度
1.运行值班制度
交接班制度:值班人员应按交接班制度中规定的值班方式、交接时间、交接程序、交接内容等进行交接。未办完交接手续,交班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巡视与检查制度:电气设备在运行中的巡视,可分为定期巡视、特殊巡、登杆检查。
2.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线路运行维护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电力行业标准DL/T74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和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的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认真搞好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即做好巡视、检修及反事故措施的实施工作。运行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其所属(包括代管)的每条线路都应有专人负责运行维护。
每条线路必须明确其所属的线路运行单位,并明确划分运行维护界限。一条线路属两个及以上线路运行单位维护时,应有明确的运行分界点,不得出现空白。对于重污秽区、多雷区、重冰区、洪水冲刷区、不良地质区等特殊区段和大跨越的线路,线路运行单位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和气候变化等具体情况及时加强巡视和检修,并做好预防事故的准备工作。
3.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在线路运行维护工作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及时汇报,并根据设备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和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对于近期内不会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一般设备缺陷,应列入正常的年度、季度检修计划中安排处理。
对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可以维持线路运行,但情况较严重并使得线路处于不安全运行状况的重大设备缺陷,应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要加强巡视。
对于已使得线路处于严重不安全运行状况、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紧急设备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用临时安全技术措施后尽快处理。
4.设备的检修管理制度
4.1检修原则:①运行单位必须认真抓好设备检修工作,加强设备检修管理,使线路设备经常处于健康完好状态,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②线路设备检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并逐步过渡到状态检修。③线路设备检修,应采取停电与带电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逐渐减少停电检修的次数。论文格式。④线路设备检修,要尽量采用先进工艺方法和检修机具,提高检修质量,缩短检修工期,确保检修工作安全。
4.2计划管理:①运行单位应根据线路设备健康状况、巡视检测结果、设备检修周期和反事故措施的要求,确定下一年度线路设备的计划检修项目。②运行单位应在每年九月份根据线路运行工区申报的计划检修项目,编制下一年度的检修计划,并报上级部门审批。③运行单位应根据上级审批的年度检修计划内容和实际情况,编制季度、月度检修计划。④线路运行工区在检修计划下达后,应认真做好各项检修准备工作,严格按计划执行。
4.3施工及质量管理:①检修施工中应健全完善检修岗位、施工质量和安全工作等责任制度,要认真执行工作票和工作监护制度,并做好检修施工记录和带电作业统计工作。②重大检修项目和大型更改工程要按正常审批程序,完成施工设计,编制施工技术、安全、组织措施,明确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并认真组织实施。③参加带电作业、焊接、爆压等技术项目的检修施工人员,必须经专门技术考试并持有合格证明方能上岗操作。④检修施工所用器材及更换零部件必须选用经鉴定合格、性能符合要求的产品。⑤检修施工的外包工程项目必须签订正式合同或协议,并认真做好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工作。
5.基建工程管理制度
5.1设计审查:①运行单位应参与新建(或改建)线路工程的规划及设计审查工作,并参与设备选型及招标工作,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运行经验及反事故措施,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建议。论文格式。②运行单位应参与线路工程终勘定线、定位、断面地质勘测工作。
5.2设备验收管理:①运行单位应选派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常驻施工现场的质检员,负责施工质量检查和中间、隐蔽项目验收工作,对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施工中采用未经设计、运行单位认可的代用设备、材料时,质检员应拒绝签字验收。②运行单位应严格执行部颁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110kV及以上送变电基建工程启动验收规程》的规定,全面做好工程工作。对不符合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和安全运行要求验收的不合格工程,线路运行单位应拒绝接收运行。③在新线路投运后的一年试运行期间,线路运行单位应加强巡视、检测,对发现的问题应协同设计、施工单位认真分析,各负其责,积极处理。
5.3生产准备:①运行单位应搞好新工程投运前的生产准备工作。②运行单位在新工程投运前,应根据有关标准和定额指标,配齐经过培训的运行维护人员和专用交通工具、通讯设施、仪器仪表、备品配件等生产、生活设施装备。
6.技术专档管理制度
①运行单位应按照其运行管理范围,分别存立或建立线路设备技术专档,专档形式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逐渐实现微机存档和管理。②线路新设备投运或旧设备更新后,运行单位应及时建立或更新技术专档,保证资料与现场相符。
7.运行分析与故障统计制度
①运行单位应加强线路运行分析工作。对线路运行状况、设备存在缺陷以及所发生的线路典型障碍、跳闸、事故的原因进行认真地分析,并协助安监部门搞好事故调查。论文格式。②运行单位应及时分析设备故障原因。搞好线路故障调查统计、掌握事故规律、积累运行经验,提高送电专业生产管理水平。
8.输配电线路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
开展技术培训和方法、手段可采用多种多样形式,如定期技术问答、现场考问讲评、短期讲座、反事故演习、实际操作和基本功演习等等。
9.输配电线路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必须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9.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输、配电部内形成主任与班组长、班组长与班员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各级管理网络。安全责任制包括:输配电部主任的安全责任制、班长的安全责任制、安全员的安全责任制、班员安全责任制。
9.2开展安全活动班(组)应开展经常性、多样化的安全学习、宣传教育和岗位练兵活动,使职工熟练地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术及安全作业标准,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活动包括:①安全日活动;②安全生产的自查、互查和抽查;③安全分析;④安全例会;⑤定期反事故演习;⑥班前会和班后会;⑦开展事故调查活动;⑧安全培训。
参考文献:
[1] 施工、输配、营业三位一体[J]城市煤气,1995,(10) .
[2] 李建忠. 如何做好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工作[J]电力安全技术, 2007,(05) .
[3] 梁勇,余华. 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J]农村电气化, 2005,(02) .
[4] 沈义福. 输配电线路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安全运行[J]农村电气化,2003,(04) .
[5] 左仲坤. 输配电线路的运行与保护[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7,(06) .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松阳县供电局调控员综合素质,工作中的危险点查找与防范,事故处理的方法和经验是调控员提高调控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调控安全和经济调度的关键。
随着县级电网结构的逐步完善和调度权的不断下放及调控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县级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正在由过去的被动型、粗放式、经验型调度控制向电网经济效益分析型、科技型调度控制转变。不断思考、探索、积累电网监控、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方法和经验是调控员提高调控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调控安全和经济调度的关键。
1提高调控员综合素质
1.1、坚持多做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和技术培训。坚信熟能生巧,避免眼高手低。这点对新调度员尤其重要。休息的时候最好亲自去熟悉一下设备,尤其是城区的线路、重要开关及其位置、每条线路的大致供电范围。要熟读调度规程、变电安规、线路安规,一定要熟,不熟悉就难以致用。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因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着你看问题的深度和对现象的认知能力。根据调度计划做事故预想,每次事故预想自己都要一丝不苟地给出最糟糕情况下的事故处理方案,然后让经验丰富的师傅点评,努力发现问题并积极与其探讨,不断积累一些典型事故的处理经验。这样在事故发生时,我们很自然地就会考虑的多一些,全面一些,就会有信心,下令就会果断、明了,程序就会得当。
1.2、一定要熟悉设备和电网的正常运行方式。熟悉设备关键在于熟知主设备的型号、容量、限额;熟悉电网的运行方式不仅要熟知电网的正常运行方式还要熟悉电网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的各种预案,比如紧急拉闸序位表、大面积停电预案、黑启动预案、重要用户和高危用户的保供电方案等等。同时还要注意电网正常运行方式下和特殊方式下的倒闸操作方式及顺序。
1.3、重视变电站内的操作。尽可能争取多的机会到变电所内去熟悉设备,增强实物感。变电操作,尤其是故障处理时的操作,对操作人员不但要把故障交代清楚,必要时还要给予特殊提示交待危险点。使操作人员真正明白其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对操作人员的操作疑问,调度员一定要解释清楚,不含糊其词。要使用正确的调度术语,避免语言伤害,不给操作人员造成心理障碍。
1.4 线路操作及时更改开关状态。每次下令操作完毕,都要及时更改模拟图版上开关的位置使之与现场实际位置一致。即便是本班内拉合的开关也要及时更改,不图省事,养成好习惯。交接班时要重点交清电网的非正常运行方式及有关工作进展情况,部分可以口头交接的内容也要尽量在交班日记相应栏内写一下,不留下任何事故隐患。
1.5 建设责任心强、安全意识高、业务水平过硬的班组。在日常工作中多交流,多沟通,促使班组技术水平全面地提高,真正成为一个能“打得赢”的班组,以应付各种突发的事故。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如在接受设备停役申请时,严格把好最后一关,仔细认真地进行审查,逐项审核。
1.6、对电网主设备的运行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掌握电气设备的健康状况、准确判定缺陷类型并熟练掌握各类设备缺陷的处理流程。当电气设备发生异常时,指挥运行人员及时进行监视和分析,不能坚持运行时,应及时下令将该设备退出运行。如不能退出运行时,应做好事故预想,提出反事故措施。有条件的可以转移负荷,并密切监视,同时做好事故处理的准备。
2 调控工作中的危险点查找与防范
结合调控工作的特点,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危险点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2.1 检修计划安排时。危险源、危险点。运行方式安排考虑不周。防范措施:认真审查日调度计划,考虑方式安排是否适应工作当日实际,看是否充分考虑电网潮流,尤其是电网迎峰度夏时期检查运行方式安排是否严谨合理尤为重要;充分考虑运行方式变化对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系统设备的影响,必要时咨询相关专职并采取相应对策。
2.2 编制倒闸操作命令票时。危险源、危险点:倒闸操作票编制错误。防范措施:理解清楚运方的方式安排,操作命令的顺序要正确、不漏项、多项、串项;仔细核对一次系统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实际位置,有无地刀或接地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使用情况;正确考虑使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拟票时尤其要留意工作区域、停电范围有重叠或者工作相互配合的情况。
2.3 审核倒闸操作命令票时。危险源、危险点:操作票审核不细、完全相信拟票人。防范措施:认真执行副值编制、正值审核、下个班复审制度,结合票面和模拟图版逐字、逐句、逐项审核;根据系统实际情况审查操作票中每一项操作的必要性及正确性;以及是否准确使用了调度术语。
2.4、执行倒闸操作命令票时。危险源、危险点:误下调度命令。防范措施:有优先级的操作步骤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命令票的顺序执行,不准漏项、擅自加项或跳项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唱票、复诵、记录、录音和监护制度;在执行操作票过程中,如发生突发事件,应立即停止操作,弄清情况,事故处理结束后,方可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操作。
2.5、受理工作票时。危险源、危险点:工作票不合格。防范措施:认真仔细逐字逐句审核。工作票必须按规定填写,内容要与批复的检修申请内容一致,且书写规范正确,简图清楚规范;线路工作票和相应批复的检修申请须按规定时间提前两天送达;不合格票拒绝受理;工作时间到期不能终结的,须按规定履行延期手续;认真填写记录,线路工作票终结时必须将值班记录、工作票登记记录、接地线登记记录三对照,是否有多张线路工作票或变电检修工作,确认无误并办理终结手续后方可送电。
2.6、电网事故处理时。危险源、危险点有二:
2.6.1不按规程处理事故。防范措施:事故处理必须按规程规定进行;事故处理应迅速及时,本着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原则,在处理过程中,不能对未停电设备或人员造成影响,防止事故扩大;下达事故处理操作指令时,应认真考虑操作对系统的影响,可能造成的后果,充分考虑对重要用户供电的连续性;对一些重大事故的处理,需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2.6.2、调度员受到的干扰太多。防范措施:调度员在处理系统事故时,只允许与事故处理相关的领导和专业人员留在调度室,调度员不接受除此之外任何人的用电咨询,过去我们没有95598系统,调度在正常工作和事故处理的同时也兼顾客户的用电咨询。
2.7、电网监控方面,危险源、危险点:
论文关键词:直流系统;运行检修;故障;精细化管理
随着新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设备性能与质量也不断提高,部分设备在正确的使用年限之内已经达到了可以不进行维修的水平,如果依然使用传统模式下的检修管理,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契合。因此,将电气设备从定期的检修逐步向着状态检修转变已经成为当今的趋势。
一、状态检修的优点
状态检修的定义是:将基础定格在设备的状态评价,然后对分析诊断以及设备状态的结果进行考察,再安排进行状态检修的项目以及时间,从而确定好检修的实施方式。而定期检修,属于一种预防性的检修,其参考依据是时间,而状态检修的参考依据则是状态,从而将固定的检修周期转换成为实际的运行状态。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主要优势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考虑到电气设备的机构特点、试验之后的结果以及在正常运行的状态,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检修,并且分析出哪一部分的项目需要检修。也就是状态检修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其检修效果就会更加良好。
其二,如果设备的状态良好,就能够让检修的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从而在财力、人力以及物力上都能够得到一定的节约。
其三,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以及设备的安全性能,有效避免了在检修时候的盲目乱撞。
二、设备状态检修的总体思路
1.设备故障模式的确定以及存在的影响
对于电气设备的故障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两个方面。不难看出,相比非功能性的故障,功能性的故障带来的危害更大,因此在进行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时,应当着重于设备故障的减少与避免,防止严重的后果发生。所以,对于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的实施来说,详细了解与判断设备故障的类型就具有实际的意义。对于变电设备的各种类型而言,针对发生故障的严重程度,可以将故障大致划分为四种:灾难性、致命性、临界性以及轻度性。对于故障的分类,以变压器为例:其一,灾难性指的是变压器完全被损坏;其二,致命性指的是变压器的性能下降或者是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必须立即停止运行,进行检修;其三;临界性指的是变压器仅仅是受到了轻度的损坏或者是性能有轻微的下降;轻度故障指的是对于变压器的正常运行没有任何的影响,但是需要在计划当中规定出检修时间等。
2.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
电气设备的维修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事后、隐患、定期与状态。而状态维修主要是在设备状态维修方式之下,通过对设备潜在的故障的捕捉分析,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来制定出详细的维修计划。对于状态检修来说,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于管理设备的数据。而需要维修的设备较为复杂时,就不可能同时存在上述的几类维修方式。考虑到设备在性能等方面的不同,维修方式选择的比例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而具体需要使用何种维修方式,就要针对实际情况而定。从目前情况来看,故障树判断、模糊综合评判以及专家评判等几种模型是较为常用的。此外,在辅助判断方面,还可以使用计算机系统。
对电气设备进行状态检修,主要是需要考虑到如何才能够将其性能准确无误、及时有效地判断出来。原则上来讲,最为有效的方式是进行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技术来看,在线监测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还是以预防性试验、带电测试、运行监视和停电检查等手段综合判断变电设备的性能状态,为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依据。
3.确定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周期
对于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检测主要参考的规律是故障浴盆曲线。当潜在的故障被检测出来之后,再确定出进一步的检修工作,确保在故障发生之前就能够将其修复,从而确保设备安全运行,这才是最为关键的状态检修。
从一般的情况来定,需要有足够长的检测周期,从而有利于潜在事故恶化现象的监测,但是,对于检测的间隔期,需要尽量压缩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确保在故障发生之前就能够将其处理完善,从而恢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周期,需要考虑到经济性与可靠性两个方面。另外,在故障的监测当中,往往不能够过于片面,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当中采用一定的手段相互配合,将多个影响因素进行中和,从而采用能够将各个因素合理兼顾的一个周期。在其中较为有力的工具是模糊决策的绝对比较法,可以将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最佳周期计算出来。
三、电气设备状态——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检修的处理
直流系统的用电负载极为重要,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直流系统的可靠性是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决定性条件之一。
1.直流接地的危害性
当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时,如无产生短路电流,可继续运行,但须立即查找接地点并尽快消除接地故障,否则当发生另一点接地时,就有可能引起信号装置、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断路器的误动或拒动等,从而造成直流电源短路,引起熔断器熔断或烧毁继电器,使设备失去操作电源,引发电力系统严重故障乃至事故。因此,直流系统一旦发生一点接地,变电站必须加强在线监测,检修人员须迅速查找并排除接地故障点,杜绝因直流系统接地而引起的系统故障。 转贴于
2.直流接地的原因
直流系统整体负载大、线路多,是个长期供电系统,同时还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雾、雨季节等。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负载设备容易出现元件损坏、接线端子老化松动、电缆绝缘老化破损等问题,导致绝缘水平下降。同时,接地原因还有以下几方面:二次回路连接、设备元件组装不合理或接线错误,如:交直流混用一根电缆,交直流带电体距离较近等,都容易引起接地;二次回路、设备因年久失修、严重老化出现缺陷等,导致绝缘不合格、绝缘性能下降等;二次回路及设备工作环境较潮湿或密封不良易进水等;人员误碰、有小动物进入、金属物件掉在元件上等;设备技术改造后未使用的直流电缆未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合格等。
3.直流接地查找的方法
当发生直流接地时,应先初步分析接地原因,是由于天气还是当天有人在工作,如两者均不是,则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接地范围,对不重要或运行短时停电的支路可采用“瞬时停电法”查找,对重要负载须先分离环路供电回路,使用直流接地检测仪器进行查找,顺序一般为先查易发生接地支路,后查一般支路,先查户外,后查户内;先查不重要支路,后要支路;先查新投运设备,后查投运已久的设备,查找工作由两人配合进行。
4.查找的具体操作
利用绝缘监控装置,判断正、负极何极接地及接地的程度。[4]利用“瞬时停电法”断开不重要的回路。若负载不允许停电的先采用分离环路供电回路的方式,再使用直流接地检测仪器进行查找,通过仪器确定接地支路后,对该支路上的可停电负载和分支路进行拆除或隔离。如查找出了接地点在某一具体回路后,应对其回路上所有设备、连接线逐步查找,直至查找出接地点。如负载回路查无接地点,则要对直流本体,包括蓄电池组、母线、充电设备及相关元件等进行仔细查找,直到找到接地点为止。
5.接地查找时的注意事项
工作中必须两人配合进行,查找时要采取措施防止直流回路另一点接地,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在试断开控制回路或重要回路的保护电源时要经调度同意,退出可能误动的保护,断开时间最好控制在3s内。取下熔断器时要先正后负,投入则相反,接地故障是否消失须通过信号、表计、光字牌全面综合确认,试断开电源时,要保证不使直流母线失去电压,查找过程中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将停电的直流负载送电,在确定接地点后应立即对其处理、消除。
四、电气设备检修的精细化管理
1.做好检修计划,压缩费用
设备检修的确定没有合理的评判依据,一般依靠设备存在的缺陷进行事后的故障维修,无法达到保障整个检修周期内设备可靠性的要求。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梳理,防止“欠检修”和“过检修”现象的存在,并且达到节约费用的目的,减少浪费的产生。
检修管理流程控制需要更有效地进行流程精益,尽可能地压缩浪费产生的几率。可按质量控制、时间控制、成本控制分类别进行,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需要找出其中的平衡点,以求最大限度地压缩检修费用。
2.立足三个基础模型
在检修控制的精益优化中,建立实施优化设备检修的组织职能模型、设备分级模型、设备项目检修选择模型,立足这三个基础模型,通过状态监测及综合分析,为项目检修制定合理周期提供依据,对重要设备实现根据状态诊断进行检修,对不重要的设备采用故障检修。
建立优化设备检修信息平台,提高设备检修检修水平,有效降低检修工作中人力、材料消耗,降低检修成本,提高可靠性。同时在优化了设备检修的合理周期后,使得机组检修备品和材料能及时根据设备的状况进行适时滚动更新,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的库存,减少了检修费用。
关键词:配网检修计划
中图分类号: U6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可以直接反映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也反映了电力对国民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是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制造、生产运行等方面品质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如何减少停电次数和时间,进一步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一道课题。
一、配电网检修现状
(一)指导思想。
供电局检修计划的编制一般是在省电力公司调度中心所确立的有关电网的年度运行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地区局有关部门提供的技术参数编制而成,它分为月调度检修计划和日调度检修计划。检修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主要有:
1、保证整个系统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安全运行;
2、保证整个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配合,保证结线的可靠性、灵活性,便于消除事故,缩小事故范围,避免事故扩大;
3、尽可能保持对重要用户的安全可靠供电;
4、负荷不超过系统内设备允许值;
5、使系统内各处供电电压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6、使地区系统在最经济的方式下运行。
在上述编制原则的思想指导下,加强地区输、配电设备在停电检修方面的计划性,明确设备停电的管理分工、审批程序,按照国家电力公司“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精神,保证安全,多供少损,制定地区停电检修管理规定,建立起设备停电检修的正常秩序和减少临时停电的次数,消除事故隐患,提高供电可靠性。
(二)考虑的因素。
检修计划编制人员在安排设备检修计划时,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避免重复停电:(1)上、下级电网统一检修,下级电网的检修工作配合上级电网的检修安排;(2)具有同一逻辑间隔的设备同时检修。
2、尽量减少停电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1)尽量将检修工作安排在负荷低谷区,以减少停电负荷;(2)尽量减少停电时间。
3、错开互斥设备的检修时间,避免出现电气孤岛。
4、电网安全校验:进行设备/线路的潮流越限校验和节点电压越限校验。
5、地理位置约束:考虑检修人员检修路线的合理性,尽量沿地理位置安排检修顺序。
6、检修资源约束:考虑检修人员和检修设备的能力,进行合理安排;
(三)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受多方面的影响,对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对检修计划优化的问题考虑的并不是很全面。目前,供电局的检修计划基本上按照传统的检修程序,依靠检修人员的经验人工编制而成。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现有检修计划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人员因素的影响。检修计划编制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工作经验、对工作的责任心及事业心直接关系到计划编制的优劣,人员因素对计划编制有重要的影响,是导致后续相关问题存在的直接原因。
2、供电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由于是人工编制计划,对设备停电的频率及停电时间的控制不是很精确,导致重复停电;缺乏相关的定量分析,存在线路功率、母线电压越限等问题。
3、检修及运行经济性得不到保证 。由于是人工编制计划,没有系统的优化过程,因此制定的计划只能说是可行计划,而不是优化计划,经济性无法保证。
4、工作量安排不合理 。人工编制计划可行未必合适,导致检修工作量安排不适当,造成检修人员工作有时交叉重复,增大了工作中出错的概率;有时若干天没有工作任务,浪费了人力资源和检修时间,大大影响了供电可靠性。
5、检修工作量大,检修效率低。由于是人工编制检修计划,不仅要考虑目前电网运行方式和设备运行现状,还要充分考虑倒闸操作后系统运行的正确性、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以及自动化、保护、通讯的配合使用的合理性,这就造成检修计划编制人员工作量很大,工作效率低下。
二、检修计划优化的模型和算法
讨论检修计划的目的就在于建立合适的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模型,并通过对多种算法的研究,提出最适合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的算法,最后通过编程实现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将运行人员从大量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充分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最大限度的避免重复停电,减少用户和供电企业的停电损失,以达到系统和社会双赢的效果。
(一)配电网检修计划的优化模型。
用数学语言描述,配电网检修计划问题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优化问题。优化的目标既可以包括经济优化目标又可以包括管理优化目标,而所包含的约束不仅有系统安全运行约束、检修管理约束,还涉及到检修项目之间的协调约束等。
综合起来,检修计划的优化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各个检修项目的开工时间,尽量减少检修工人的往返时间和费用;
2、尽量避免将检修工作安排在非工作时间,以降低检修费用;
3、合理安排检修工作量尽量避免将检修项目拖延到下一个检修时段;
4、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对申报检修时间的调整。涉及到的约束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功潮流约束:在n-1情况下,保证线路、变压器等设备的安全运行;(2)节点电压约束:节点电压应在其规定的偏差范围内;(3)互斥检修约束:避免形成电气孤岛;(4)检修资源约束:检修工作量应在人力、物力所能满足的范围内。
根据实际项目的需要,国内外专家从不同的侧面建立了适合配电网检修的检修计划优化模型,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实用的、程序化的电网检修计划制定方法。该方法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原理,首先定义了一个检修迫切性指标,通过该指标的计算可以对影响检修过程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的综合分析,然后按照检修迫切性指标对所有检修项目进行排序,从而确定某一时段内要安排的检修项目。
(二)配电网检修计划模型求解算法。
针对所建立的模型的具体特点,采用免疫禁忌混合算法对主问题进行求解,采用改进的待恢复树切割算法对子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基本待恢复切割算法需要对联络开关进行全排列,以穷举的方式获取最优解的不足,通过应用优先选择备用容量较大的联络开关启发规则以及在恢复树切割过程中引入网损比较环节,在保证解的质量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恢复树的切割次数,提高了计算速度。
针对模型的求解,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该算法以遗传算法为主优化算法获取最优的联络开关组合,以启发式算法为辅助算法获取对应于某种联络开关组合下的分段开关组合,避免了简单遗传算法在求解过程中产生大量不可行解的弊端。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
三、检修计划优化系统的开发
配电网检修计划仿真系统采用公共信息模型对配电网进行建模,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自动维护配电网的拓扑关系。在检修专工制定检修计划时,通过对设备检修方式的模拟,系统将根据模拟后的网络结构进行潮流计算,对网络进行动态着色,并突出显示越限设备,以辅助检修专工进行相应调整。现场运行结果表明, 配电网检修计划仿真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分析了我国供电企业生产管理中配电设备缺陷管理过程,归纳出缺陷管理数据流。在此基础上,应用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的方法建立了设备检修系统ER(实体联系)模型、设计了数据库的表结构,量化了检修排序问题应考虑的因素首先提出了优化排序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提出了采用Grefenstette编码方法编码保证求解检修问题的遗传操作在可行解空间进行,编制了配电变压器热点温度和绝缘寿命损失的计算程序,以可视化的图形界面显示配电变压器寿命损失和剩余寿命的统计结果,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技术为贵阳市北供电局息烽分局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开发了配电设备检修管理系统。结合实际电力调度计划工作中检修计划的制定原则和需考虑的各种因素,提出了适合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加权系数法,使用VB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编制了相应的应用软件,并已在辽阳县小北河变电所运行。
结束语:配电网设备检修是电力系统运行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科学、合理、实用的检修计划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能够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效益。本文分析了检修计划的制定原则和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总结了目前已有的配电网检修优化模型及其解算方法,为在供电局所属配电网内实施检修计划优化做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关键词: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 U665.12 文献标识码: A
电力行业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力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用户的生产生活质量,与其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作为电力企业有责任有义务确保供电可靠性维持较高水平运行。 配电用户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它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它通过供电可靠率作为度量指标。笔者认为,要提高供电可靠性,一是要提高设备技术装备水平,二是要加强供电可靠性管理。只要有充足的电源、完善的网架和先进的设备装备水平,就能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只要在管理上狠下工夫,加强运行、检修、停电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供电可靠性水平。
一、配电系统的特点
配电系统大多网架结果薄弱,设备陈旧落后。具体表现在:35kv变电站布点稀少,大多仅一回进线,没有形成双电源供电;10kv线路,特别是农网线路基本上都是单电源树木状结构,线路开关数量少,技术含量低,还有部分多油柱开关在继续运行;0.4kv系统,配电设备技术标准低,线路布局不合理。特别是县级以下供电企业经济条件差,事故检修机动能力不强,这些都给提高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二、可靠供电的主要表现因素
1.配电线路故障
在目前全县供电范围内,10kV配电网线路以架空线路为主,而架空线路的设备经久老化、锈蚀,部分线路绝缘化率未达到要求,故障率增高。部分10kV架空入地的电缆线路,由于近年来市政施工经常将电缆挖断,再加上电力设备盗窃行为,导致入地的线路故障频发,也大大影响了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2.配电线路巡视维护水平低
由于目前线路运行维护人员不足,巡视力度不够,意识不强,业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发现隐患不能及时处理,将小隐患拖延至大故障,在事故处理时,又会出现进度缓慢,相互推诿,分工不明确等现象,也都是影响配网的供电持续供电的原因。
3.配电网自动化率低,网架结构互补性差
由于变电站布点与新投运变电站少,单线负荷较重,10kV配电网网架布局不合理,线路环网化率低、互倒互带能力差,供电半径长,往往是停电一停整板,一停整片,严重影响了配电网的可靠供电。其次,目前10kV线路上自动化水平低,基本仍需人工操作,对线路运行设备没有监控,查找故障范围大,导致寻找故障点时间长,恢复供电慢。
提高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对策与措施
提高配网系统供电可靠性,应根据实际情况,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又要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使其达到合理水平。要想提高供电可靠性,综合起来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
1.加强技术管理措施
1.1 外力破坏线路外力破坏故障大约占故障总数的一半。所以,要保管线路安全运行,第一要控制外力事故,应采取以下对策:(1)在临近交叉路口及主要繁华街道等的电杆上,喷涂反光漆,在拉线上挂反光标记。(2)对涉及交通的电杆尽快迁移,避免被车撞断。(3)增强社会监督和宣传教育,减少撞杆事故。(4)对暂时没有办法移动的电杆应加设防撞车档,确保电杆安全。(5)对基建临时施工单位,应表明电缆通道所在位置,签定防护协议,如有需要地段设专人监护施工。1.2 自然灾害在10kV配电网事故中,自然灾害所占的比例也很大。风害、雨天气很容易发生闪络爬弧现象,引发跳闸事故。应采取整治对策如下:(1)增强沿线防护通道的治理,对涉及线路安全运行的树木要按其自然生长速度进行可行修剪,准时拆除涉及线路运行的违章建设房屋、栅栏。(2)对脏污地段增强监控,定期清扫绝缘瓷件,避免雨雪天气发生爬弧闪络。(3)对多雷区要定期检查,准时更换与补充避雷器,保管避雷器运行良好。
1.3 高压用户涉及高压用户设备故障引起跳闸事故也时有发生,要减少此类事故可采取对策如下:与用户签定设备防护协议,明确产权分界点;在高压用户设备进户杆上安置过流开关及过流指示器;对高压设备进行定期检查,避免设备带病运行。1.4 导线难题导线引起故障的原因十分多,引线与跌落开关、避雷器、刀闸及电缆的搭头天长日久容易松动,引起发热;引线与其他设备搭接时,未应用铜过渡设备或应用镀锌螺丝来连接,接头容易发生电化腐蚀、发热,引起断线,断线与邻相导线碰接,最后引起相间短路。别的,因为导线老化,刮大风时,容易引起搭挂物短路。由此,可采取左右方式:准时更换不达标的导线;严格遵照规程规定的施工工艺标准监督施工,保管施工质量。
2.加大管理措施
为优化电网,应加大科学,解决“卡脖子”,并加强运行维护,减少配网故障率。
2.1科学的电网建设与改造
(1)设备增容应留有欲度。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负荷增长也较快,在用电高峰时期出现设备承载能力,停电设备增容。
(2)配网“手拉手”电源。馈线n-1的要求,转移负荷,在停电检修时得不采取大面积停电的策略毕业论文。“手拉手”双电源,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3回、4回电源供电,将大大增强网络的供电可靠性。
(3)优化馈线分段。网络改造增强了架空线的绝缘化,并且城网的缆化也逐年增加,但在建设中应科学的馈线分段。馈线分段的目的是缩小故障区域,提高故障后非故障段负荷的转供能力。
2.2加强运行维护管理
(1)在工作中经常出现撞杆、挖断电缆等外力破坏而的故障停电,采取将交通密集处的杆塔迁移、在电杆或路旁的拉线加上醒目的标示,尽量减少车辆撞杆、撞拉线的机会,必要时设置保护网。
(2)加强缺陷管理制度。对配电网定期巡视、特殊巡视,及时设备缺陷、违章搭盖等现象;在夏季来临时,夜巡;在台风来临前,加强线路巡视,对树枝修剪;在配电室内撒老鼠药等。
(3)加大用电宣传力度。加强用电规范教育,对用户电工身份严格的认证,避开用户的违规作业造成的故障。
2.3加强指标管理
将可靠性列入日常的生产管理工作中,使生产管理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水平和保证对用户可靠供电为主要目标,并将可靠性管理贯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使可靠性管理工作有保障。经常性召开关于供电可靠性的管理会议活动,分解指标,找出影响供电可靠率的直接原因。编制可靠性指标的滚动计划,对可靠性指标进行超前控制。不断归纳总结出供电可靠性管理经验,立章建制,排除供电不安全隐患,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确保电网安全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水平。要将供电可靠性的考核纳入正规的企业承包考核之中,将可靠性完成指标的高低与全员工资直接挂钩,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2.4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规章制度成立以生产局长为组长总工为副组长,生产、调度、线路、变电、修试、用电、农电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可靠性领导小组,实行由主管局长,生产部,各单位可靠性专责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包括《可靠性管理办法》,《停电检修管理办法》,《考核细则》等,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做到有章可循。
2.5提高事故处理能力
值班人员应随时了解现场工作进度,提前做好送电准备工作,一旦现场工作结束,应做到能随时恢复送电操作。针对树线矛盾突出的地方,局部更换绝缘导线。在线路上安装故障指示器,缩短故障查询时间。积极进行职工技术素质培训,提高职工处理事故的水平。
四、结语
总之,电力部门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服务行业之一,必须树立以追求客户满足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理念,在“多供电、少停电、用好电”上狠下功夫,通过提高供电可靠率、提高供电能力,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关键词]组合式箱式变电站,温湿度传感器,单片机
中图分类号:TM3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062-02
引言
在城区配电网系统中,组合式箱式变电站凭借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外形美观、便于维护,得到了广泛使用[1,2]。但箱式变电站的可靠性直接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箱式变电站一般由高压开关设备、低压开关设备、电力变压器等构成,显然,设备的绝缘能力直接关系到箱变的可靠性。设备的绝缘性受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直接影响,因此可以说,箱式变电站能否可靠运行,环境条件至关重要。电气设备本身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例如空气潮湿,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特别是在中国沿海的一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降水量比较多,空气湿度较大,在户外运行的箱体容易受潮,内部易产生凝露现象而发生短路跳闸故障,特别是冬季表现得尤为突出[3]。
目前已有的组合式变电站较为普遍的存在箱体结构简单,无防凝露措施等缺陷。柜体与箱体基础间没有密封隔断,导致电缆沟潮气直接进入箱变内,在低温情况下,致使柜内产生凝露现象。先是柜体内上部凝露,然后凝结的水珠汇聚成流,流到设备带电部位,会短接开关设备或短接设备的分、合闸接点,引发设备跳闸、自动分合闸故障,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也增加了检修、运行及客服调度的工作量,加大了成本。同时由于停电检修也造成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破坏了供电公司的良好形象。因此保持箱变柜体及电气设备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在安全标准之内,满足设备运行的环境要求,才能保持箱式变长期正常工作。本项目就是针对解决设备运行环境问题而设计的,通过采用自动监控的方法手段,对柜内的环境温湿度进行监控和调节,从而避免凝露现象的发生。
空气湿度大导致设备锈蚀严重,如图1所示,当湿度达到一定饱和值温度变化较大时易在设备表面及内部形成凝露,降低设备绝缘性能从而引发事故,此外,降低绝缘等级,易跳闸保护,站内其它计量、保护及其它二次设备也易出现故障减少寿命[4]。
针对组合式箱式变电站所出现的以上诸多问题,我们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经过现场调研和缜密的技术分析,确定了针对组合式箱式变电站凝露的监控管理解决方案,研制一种对设备运行环境可进行监控,并可自动操作、处理的――防凝露组合式箱式变电站,在实际工作验证并得到应用,从而实时、快速、有效的解决各种运行环境问题。
1.总体思路
针对配电室所出现的以上诸多问题,我们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经过现场调研和缜密的技术分析,确定了针对电缆槽水位、温度、湿度、凝露监控管理解决方案,研制一种对设备运行环境可进行监控,并可遥控操作、处理的系统――电气设备运行环境监测处理系统,在实际工作验证并得到应用,从而实时、快速、有效的解决各种运行环境问题[4,5]。
(1)查找箱变故障原因。经多次巡查, 发现引起设备跳闸的主要原因是柜体内部凝露,凝结的水珠汇聚成流,短接开关设备的载流部件或短接设备的分合闸接点,引起设备故障或误动。
(2)分析产生凝露原因,总结经验。将故障箱变与正常运行中的箱变对比,发现产生凝露现象的箱变,箱变基础的防水层均已损坏,基础下部积水严重;箱变与基础间直接连通,柜内空气湿度均大于85%。且箱变侧面的通气孔设计不合理,雨天风力超过5级,风向合适雨水可通过通气孔进入柜内,同时,柜内没有排风和加热设备。
(3)提出技术革新方案。考虑到凝露是当空气中的湿度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在温度较低的物体上凝结的一种现象,湿度的饱和度与温度成反比,即温度越高湿度越小。因此,可以将箱变内部温度适当升高使其达不到形成凝露的条件。
(4)研制防凝露箱变。经过前面研究分析,研制新型防凝露组合式箱式变电站。
2.技术方案
针对现有的组合式箱式变电站普遍存在的电缆夹层渗漏、箱体密封损坏等问题,致使箱变内通风不良,箱变与电缆沟之间没有封闭,导致电缆沟潮气直接进入箱变内容易产生凝露现象,列出了如下几种技术改造方案:
(1) 将现有的单层壳体柜改为防凝露的双壳体柜,而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现场情况达不到。除非花费大量资金进行整体更换,且改造后的防凝露双层壳体只是将凝露水珠引流,顺柜体流下,潮气还在柜内循环,还会再次出现凝露现象。所以暂且不考虑这个更改为防凝露双壳体的方案。
(2)对有潮气、冬季易发生凝露的箱变的低压单层壳体柜进行电缆盖板封堵,因潮气能顺柜体的细小间隙进入,解决不了凝露问题,效果不理想。而且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电缆沟或电缆井内存水无法有效的处理,也无法对电缆沟或者电缆井做全面彻底的防水处理,所以也不考虑这个方案。
于是就有了本项目所采取的技改方案:首先采用特殊绝缘材料对箱体底部以及电缆进线处进行严密封堵尽可能防止电缆沟或者电缆井内的潮起涌入箱变柜内,然后在柜内侧板上安装湿度传感器和湿度继电器,并连接上带有联动端子的智能控制器,当柜内湿度大于设定值时,传感器触点闭合,启动湿度继电器,投入加热器和排气装置(排气装置由两台轴流风机组成,带防小动物、防雨功能);当柜内湿度降低达不到凝露形成条件时,传感器触电断开,加热器和排气装置停止工作。
3.系统组成模块及实现原理
(一)防水绝缘层工艺流程
(1)材料:进口石棉布、玻璃丝布、纳米防水涂料、丙酸防水制剂、绝缘板(2公分)、进口环氧树脂、盐酸、碱粉、中性清洁剂、清洁布、粗砂布、底漆、防锈漆。
(2)工艺要点:
1、满足防火要求
2、满足防凝露要求
3、满足防小动物要求
4、满足模块化要求,方便改造后的检修工作。
(3) 工艺过程:
1、柜底除锈。柜体底部铁板的氧化层不利于铁板与防水阻燃层的很好粘合,因此,封堵前应先进行柜体除锈。具体过程如下:首先,用钢丝刷将铁板的正反两面的铁锈去除干净,要求露出铁本色;再将10%的盐酸溶液涂刷在柜底铁板的正反两面,浸泡90分钟(朝向地面的部分每隔15分钟涂刷一遍)。然后用清洁布包裹碱粉涂抹盐酸处理过的部分,充分中和后,用中性清洁剂将表面清理干净,接下来,用粗砂布将底面打磨一遍,最后,朝下面喷刷底漆、防锈漆。
2、底层防水、防火。将环氧树脂在处理好的底板上摊平(厚度约3mm),上面敷设玻璃丝布(两层),待其干燥。作为防水阻火底层。出线电缆与防水阻火底层的接触部位,用在丙酸防水剂浸泡好的玻璃丝布缠绕紧密,待其干燥后即可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
3、主绝缘层。底层防水防火完成后,待其干燥,在上面涂刷1遍纳米防水涂料,铺设1层进口石棉布,共进行3遍。待其未干透、略有硬度时,已将裁割好的绝缘板(已根据现场尺寸、形状加工好,每条出现有两块板对成)铺设在上面,涂刷2遍纳米防水剂,上敷3层石棉布。相邻出线绝缘板之间留有5mm间隙,以便于更换电缆切割方便。
4、上层防水。在石棉布上涂1层丙酸防水剂铺设1层玻璃丝布,铺设15层,待其干燥至硬壳,工作完成。
(二)自动监控装置设计
(1)元件选择: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是决定检测仪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器件,其选取的主要原则有:测量范围、工作环境、灵敏度、响应速度、稳定性及体积大小。组合式箱式变电站用的温湿度控制器对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要求不高,但传感器的工作温度性要好,体积小,电路尽量简单,性价比要高,还需要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湿度控制器:温湿度控制器产品主要用于中高压开关柜、端子箱、环网柜、箱变等设备的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控制。可有效防止低温、高温造成的设备故障以及受潮或凝露引起的爬电、闪络等事故的发生。
(2)工作原理:
温湿度控制器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加热器(或风扇等)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传感器检测箱内温湿度信息,并通过LED管显示出来,由控制器分析处理:当箱内的温度、湿度达到或超过预先设定的值时,控制器给出继电器触点信号,加热器(或风扇)接通电源开始工作,对箱内进行除湿或者加热等;一段时间后,箱内温度或湿度远离设定值,加热器(风扇)退出工作。
(3)硬件设计
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电源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智能软件单元,控制单元。
本系统通过智能软件例如单片机对组合式箱式变电站柜内的温湿度进行采集通过数据显示的数码管上,同时将检测到的温湿度值与预先设定的上限温度值和上限湿度值相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来控制风扇和加热器,调节柜内温度值和湿度值,使柜内的温湿度值降到上限值以下。硬件系统总体方框图如下图一:
(一)防水绝缘层工艺流程
(1)材料:进口石棉布、玻璃丝布、纳米防水涂料、丙酸防水制剂、绝缘板(2公分)、进口环氧树脂、盐酸、碱粉、中性清洁剂、清洁布、粗砂布、底漆、防锈漆。
(2)工艺要点:
1、满足防火要求
2、满足防凝露要求
3、满足防小动物要求
4、满足模块化要求,方便改造后的检修工作。
(3) 工艺过程:
1、柜底除锈。柜体底部铁板的氧化层不利于铁板与防水阻燃层的很好粘合,因此,封堵前应先进行柜体除锈。具体过程如下:首先,用钢丝刷将铁板的正反两面的铁锈去除干净,要求露出铁本色;再将10%的盐酸溶液涂刷在柜底铁板的正反两面,浸泡90分钟(朝向地面的部分每隔15分钟涂刷一遍)。然后用清洁布包裹碱粉涂抹盐酸处理过的部分,充分中和后,用中性清洁剂将表面清理干净,接下来,用粗砂布将底面打磨一遍,最后,朝下面喷刷底漆、防锈漆。
2、底层防水、防火。将环氧树脂在处理好的底板上摊平(厚度约3mm),上面敷设玻璃丝布(两层),待其干燥。作为防水阻火底层。出线电缆与防水阻火底层的接触部位,用在丙酸防水剂浸泡好的玻璃丝布缠绕紧密,待其干燥后即可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
3、主绝缘层。底层防水防火完成后,待其干燥,在上面涂刷1遍纳米防水涂料,铺设1层进口石棉布,共进行3遍。待其未干透、略有硬度时,将已裁割好的绝缘板(已根据现场尺寸、形状加工好,每条出线由两块板对成)铺设在上面,涂刷2遍纳米防水剂,上敷3层石棉布。相邻出线绝缘板之间留有5mm间隙,以便于更换电缆切割方便。
4、上层防水。在石棉布上涂1层丙酸防水剂铺设1层玻璃丝布,铺设15层,待其干燥至硬壳,工作完成。
(二)自动监控装置设计
(1)元件选择: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是决定检测仪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器件,其选取的主要原则有:测量范围、工作环境、灵敏度、响应速度、稳定性及体积大小。组合式箱式变电站用的温湿度控制器对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要求不高,但传感器的工作温度性要好,体积小,电路尽量简单,性价比要高,还需要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湿度控制器:温湿度控制器产品主要用于中高压开关柜、端子箱、环网柜、箱变等设备的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控制。可有效防止低温、高温造成的设备故障以及受潮或凝露引起的爬电、闪络等事故的发生。
(2)工作原理:
温湿度控制器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加热器(或风扇等)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传感器检测箱内温湿度信息,并通过LED管显示出来,由控制器分析处理:当箱内的温度、湿度达到或超过预先设定的值时,控制器给出继电器触点信号,加热器(或风扇)接通电源开始工作,对箱内进行除湿或者加热等;一段时间后,箱内温度或湿度远离设定值,加热器(风扇)退出工作。
(3)硬件设计
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电源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智能软件单元,控制单元。
本系统通过智能软件例如单片机对组合式箱式变电站柜内的温湿度进行采集通过数据显示的数码管上,同时将检测到的温湿度值与预先设定的上限温度值和上限湿度值相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来控制风扇和加热器,调节柜内温度值和湿度值,使柜内的温湿度值降到上限值以下。硬件系统总体方框图如下图二:
(4)软件设计
本系统是通过特定的软件设计如单片机原理,实现测量温度和湿度的功能,还实现了控制外部器件来调节组合式箱式变电站柜内的温度和湿度。软件程序包括温度采集子程序以及湿度采集子程序和温湿度上限值调节子程序,从而实现了测量调节温湿度的功能。总程序流程图如下图三:
4 结论
本项目所研制的新型组合式箱式变电站同已有技术相比可产生如下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侧重于切断组合式变电站潮气源头,采用创新工艺和材料,解决了因箱变基础防水层缺陷造成的箱变受潮凝露;针对组合式变电站潮气无法排出问题,在低压馈电单元的上方柜侧面增加轴流风机及排气孔,加强室内通风,使柜内的潮气及时排到柜体外,从而使得柜内的空气湿度降低,达不到凝露的条件,防止凝露发生。柜内安装了一个能够根据柜内湿度自动启动的小型加热器、湿度传感器及湿度控制器,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所处环境温湿度超出设定值时,湿度控制器给出触点输出信号,接通轴流风机和加热器,使之通风和升温,提高箱体温度,破坏凝露形成条件,当湿度降至预定值时,加热器自动停止加热,达以升温、驱潮的目的,使组合式变电站运行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
[1] 殷萍.高层建筑地下变配电室通风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1997(02).
[2] 那恺.变配电室降温方式简述[J]. 暖通空调,2010(04).
[3] 樊宁.电缆沟道积水产生的原因及防水处理[J].电力学报,2007(01).
[4] 何正林,赵望达.配电房温湿度测控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8(07).
[5] 凡广宽.昌平地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及运维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硕士论文,201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