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英语论文

时间:2023-04-03 09:47:24

导语:在大学英语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英语论文

第1篇

1.1开放性的特点

所谓开放性,指的是无论学习者身在何处,不需要特意参与入学考试,也没有人数和学习时间的限制,只需要学习者利用电脑或者平板进行网络连接就可以参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名师课程学习,并参与交流。慕课的开放性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地学习机会与学习资源,不仅入学的“开放”,入学的学费也“开放”,从而使得学习者有更多地学习机会。

1.2精品化的特点

作为一名学习者,都希望能够进入最好的学府,追随最好地导师学习,而慕课的出现让这一切变为现实。当前,慕课的共享课程资源主要来自世界一流的名师以及团队,他们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了解授课规律,因此所授课程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课堂活动到作业,都可以说是精品。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慕课将每节课的时间控制在唉10-15分钟,在很大程度上将课堂精品化,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3碎片化的特点

所谓碎片化指的是慕课课程设计的碎片化和学习时间的碎片化。慕课的课程设计将每段视频控制在10-15分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慕课视频通过将课程碎片化,使学习者在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上都处于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从而促进了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另外,慕课教学在教学时间上也做到了碎片化,学习者可以随意的加入、退出或者延长学习期限,使得学习时间更加灵活。

2慕课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面对“慕课”的兴起,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也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慕课教学,绝不意味着取代传统课堂,慕课的角色将定位在对传统课堂的补充、完善。那么,来势汹汹的“慕课”对大学英语的教学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2.1迫切要求教学模式的转变

当前,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部分英语教师仍沿袭传统的引导型(Instructor-Led)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主要以个体学习模式为主。而慕课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要求教学由“由个体学习模式”向“团队学习与个性学习相结合模式”转变。也就是说在慕课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将改变传统20多人的课堂英语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多样性、多元化的大学英语课堂。这样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可以将不同背景、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聚在一起,成为“新时空”中的同学。将慕课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学生对学习内容、目标的选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自,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和教师,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决定教育发展的主人”。慕课的全面掀起已经成为时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虽然将慕课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曲折与误解,但无需置疑:“慕课”时代已经来临,大学英语教学也势必会参与其中,并不断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2.2优化慕课教学,实现翻转课堂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知识由“被动灌输”到“主动接受”的良好转变,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于课外完成知识传授,于课内分享心得收获,可以说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影响是极大的。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可以在课外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并在课内与学生、教师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将知识内化,这样不仅解决上课时间,还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知道,英语的学习最主要的是进行口语练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慕课的社交网站与国内外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慕课到来的时代,大学英语应该积极参与“慕课”平台的建设,冲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式,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围墙”,建立并完善符合社会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社会化和信息化的实现。

2.3慕课教学让学生更愿意学习英语知识

慕课教学主要是以微视频的形式出现,这个“微”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缩短,更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内容的浓缩与重点的突出。视频将课堂上的重点知识浓缩在5-10分钟,内容微而问题集中,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其他的时间则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探究时间。这样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让教师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之中,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慕课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能实现“人人参与,资源共享”的良好教学局面。

3结语

第2篇

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中介论和内化论。中介论认为人所特有的高级认知功能在低级生物(如听觉、嗅觉)的基础上产生,以社会文化的产物——符号来中介个体和社会物质世界的关系。人是运用符号工具作为辅助手段来控制和重组低级生物心理过程(这种过程大部分属于自动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射),这种控制使人区别于其他物种,是自觉而有意的,以间接地调节与他人、与自身、与世界的关系。符号工具包括数字、计算系统、音乐、艺术成果、文学作品,尤其是语言。通过社会互动,语言符号才开始在行为中由外到内发挥心理工具的作用,也就是将自然的心理过程转化为高级认知功能。中介的一种形式是调节。调节分成物体调节、他人调节和自我调节。物体调节指个体直接受周围环境的控制和影响;他人调节指儿童的思维和行动依靠成人的语言;自我调节指儿童能够依靠自己的语言思维和行动。

在二语学习中,他人调节指学习者在老师、父母、同伴等的指导帮助下进行协作式交谈的学习;自我调节指学习者具备了自主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是从他人调节到自我调节的中介过程,依靠面对面的交流一起解决问题。内化指社会成员把交际活动中的符号产物转化成心理产物以中介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从社会关系或更具体说是社会相互作用逐渐向个人内心品质转化的过程,并使个人掌控自己的大脑。维果茨基指出,内化过程是从人际活动的心理间平台转化成个体的心理内平台的过程,内化是通过模仿机制形成的,内化的关键在于人具备模仿他人有意识活动的能力。但这种模仿并非机械重复,而是受制于社会文化调节,只有当学习者积极参与社会交流或者在自我话语中创造性地模仿他人的话语时,语言输入才起重要作用(Lantolf&Thorne,2007:201)。社会文化理论还有一些其他概念,比较重要的是最近发展区和搭架子。

最近发展区(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ZPD)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新研究表明,最近发展区可以:(1)在专家与新手之间的互动中,能力通过社会互动转移给新手;(2)在新手与新手的互动之间,能力相当的同伴通过合作、讨论得以构建(Donato,1994)。最近发展区是由教育所创建生成的,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也由教学动态来决定,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最近发展区的向前发展就是学生学业的不断进步。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只有这样,教育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起那些目前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发展过程。继而他发现,就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要关注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而搭架子指任何成人——儿童或专家——新手的协作的行为。儿童或新手还不能独立运用某些知识和技能,但可以通过谈话借助对方给予“搭架子”的帮助获得期望的结果。儿童或学习者通过专家或较成熟者进行协作式交谈,实现共同理解而最终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Wood等认为支架式帮助有以下六个特点:激化完成任务的兴趣;简化任务;维持任务目标的方向性;突出任务的关键特征,以及目前任务完成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控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挫折;提供示范。

社会文化理论与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区别

在二语习得研究方面,目前主要有两大学派:认知派和社会文化派,二者的语言观、学习观、研究对象和哲学倾向都不同。一般来说,通过分析事物对立面,更能认识事物本身。这也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因此,这里谈谈社会文化理论与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区别。在语言观上,认知派认为语言是心理现象,由抽象规则组成,存在于个人大脑中;社会文化派则认为语言是社会现象,与文化混为一谈,无法分割,存在于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在学习观上,认知派认为学习发生在个体内部,学习者将输入有选择地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不断输出,逐步将陈述性知识转化成程序性知识;社会文化派则认为学习是社会参与的结果,学习者运用语言参与社会交际活动,获得语言和文化知识,转而成为个人脑内活动的材料。在研究对象上,认知派主张二语习得研究的对象是第二语言的运用,而不是语言习得,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习得是不可分割的,研究的焦点在于社会/互动因素及其对语言使用产生的影响。认知派认为学习的最终状态是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达到目的语水平或者出现僵化现象;社会文化派认为语言学习没有最终状态,学习者永远都处于学习状态之中。在哲学倾向上,认知派主张现代派观点,坚持人和社会环境互为独立实体的二元论观点,认为无论社会环境因素发生多大改变,二语习得终究是心理过程,语言学习所处的社会环境变化不会引起习得方式大的变化;社会文化派主张后现代派的观点,认为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语言使用对二语习得起着根本性而不是辅的作用,人类心智机能的起源和发展都包含在社会和文化的互动之中。

社会文化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

充分学习中外优秀文化前述内化论认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并不完全依靠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内化,批评认知框架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忽视了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进而强调社会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强调人类心智机能的起源和发展都包含在社会和文化的互动之中。因此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充分学习中外优秀文化,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加深自己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这对内化学生学习能力有益处,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语句隐含的意思,领会作者的意图,掌握语篇结构,真正学会英语,有效提高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参加用英语做事的社会实践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独特的认知功能中的核心作用,把语言习得看作是将社会活动和认知过程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文化现象(Lantolf&Thorne,2006)。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参加用英语做事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模仿地道的英语。只要我们指导学生多动脑筋,多下功夫,就会找到许多用英语做事的社会实践,比如到在本地召开的涉外商务洽谈会、博览会、体育比赛中做翻译助理、志愿者,到外国人经常出入的场所兼职,主动找外国人交流,在网上和外国人聊天等等,方式多种多样。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前所述,维果茨基认为,就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是关注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刚学到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要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及时运用。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过手,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为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哪些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据此制定及时循环,及时复习的计划。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能力一步一步稳固形成,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指日可待。引导学生协作式学习前述搭架子是通过协作实现共同理解而最终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协作可以是成熟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也可以是学习者之间的,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与学生的协作,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困惑等等,也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思路、教学安排,相互沟通,协作学习。我们也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协作学习,互相请教,互相探讨,顺利地从他人调节过渡到自我调节。只有完成这一过渡,学生的英语学习才会更轻松,效果才更好。#p#分页标题#e#

第3篇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适应社会变化,满足学生学习、工作、生活需求。目前大学普通英语EGP教学虽然强调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技能,但实际上EGP课程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特别是通过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能力。许多学校都把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作为改革目标,以适应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变化,把提高四级通过率作为衡量和评价他们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尺。蔡基刚提出:“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一般综合应用能力只是手段,而用外语来学习科技知识,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才是目标”[6]。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发展,2009年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将原教学大纲规定的1800个单词增加到3900个,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词汇量要求是4200个。可见对许多大学新生来说,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目标有大半甚至全部都已经在高中阶段完成了,许多新生一入学就完全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如果坚持EGP方向,势必造成大学教育资源浪费。而ESP教学既服务于本学科普通英语教学要求,还具有专业特色,大学阶段ESP教学完全可以取代EGP教学成为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事实上,ESP课程和EGP课程并不是相对的,从理论上来说,两者都是打基础和提高英语水平,不同的是:“综合英语是纯粹打语言基础的或为应对考试目的的,而ESP教学则是为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语言能力服务的;综合英语为凸显一般通用语言,课文选材倾向小说和散文,题材是日常生活方面,而ESP课文和学生专业背景有些关系,但主要围绕专业上的语言特点和学术技能的;综合英语听的是故事和新闻,练的是日常生活会话,而ESP听的是一般话题的学术讲座,练的是校园、教室和学术讨论上的会话等。”

二、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现状及ESP教学可行性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独立学院从1997年诞生至今,作为承担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的新生力量,专业设置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致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由于独立学院的定位和自身的特点,其生源质量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许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且两级分化严重,学生课堂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差,而且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我们看到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接受新生事物快,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可塑性强的特点。据了解,目前福建省大部分独立学院仍然坚持进行普通英语EGP教学,一些院校ESP教学虽然有了一些发展,但是都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分级教学改革为例,大学新生按高考英语成绩或期末考试成绩择优,高考成绩达到120分的,或者第一学期英语期末成绩达到优秀的,可自愿参加四级强化教学班并提前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周末有专门老师负责四级辅导,四级考试通过后可以申请免修大学英语,其余大部分学生在大二上参加四级考试,通过者都可申请英语免修。虽然2012级两期强化班的四级通过率分别达到84%和92%,但是英语课程免修后学生目前还没有可以选修的其他后续英语课程,ESP教学完全还未起步。为了更好地了解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满意度,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笔者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3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形式对诚毅学院基本可以代表文科、理科英语平均水平的金融专业和航海专业2011级240名学生进行了逐年调查,表1是部分调查结果。从表1明显看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逐年下降的(英语学习兴趣强的大一有35.5%,大二只有23.3%,到了大三降为9.5%);英语学习动力也是逐年减弱(动力强的学生大一有22.8%,大二有17.5%,大三只有6.3%);在大学阶段感觉自己英语水平进步大的学生比例不高(大一有32.1%,大二有27.1%),约一半学生认为英语进步一般,不少学生还认为英语水平有所后退(到大三时高达26.4%);许多学生对英语课程设置满意度一般,感觉满意的学生也逐年减少;认为有必要开设ESP课程的学生从大一40.0%上升到大二63.8%,到了大三竟然高达85.0%,说明学生对ESP课程从低年级开始的不了解、不在乎到高年级接触专业英语后产生了迫切的学习需求。如果大学英语学习内容完全是普通英语EGP课程,就会造成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英语学习无法有实质性变化,容易产生疲倦感,慢慢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通过将成为许多学生英语学习的终结。这必然影响独立学院对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因此,独立学院应该充分考虑到三本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但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合理设置英语课程,积极开展一些实用性强的ESP教学,以满足学生实际工作生活需求。

(二)教师情况调查

目前,福建省独立学院英语教师大多数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博士人才,英语语言文学基本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胜任英语基础教学不成问题;但是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大多数不具备其他学科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也没有ESP教学的实践经验。因此,ESP教师队伍无论在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是教学方法上的研究都需要大力提高,这也是许多高校ESP教学迟迟无法起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欣喜的是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化,可塑性强,经过培训大部分教师完全可以从EGP转化为ESP教师。例如集美大学诚毅学院75%左右的英语教师在35岁以下,职称结构也大部分是讲师,不管是角色的转变还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年轻教师都有很强的适应性。从上述ESP的定义可以看出,ESP课程不需要涉及很深奥、很系统的某学科专业知识,作为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的一个过渡课程,ESP课程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ESP课程关注的是大多数学习者的普遍需求,要求专业性不强、受众广、适用性强,例如科技英语、旅游英语和科普阅读等。这类课程不涉及太多太复杂的专业知识,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师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完全可以胜任。狭义的ESP课程指的是为专业性强的学习者设计的,针对人员少,需求细化,学习目标明确单一,例如航海英语的口语课,从学习内容和目标上都不同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口语课。对于这类ESP课程,关键是教材的编写和选择要控制难度,如果太难了就几乎等同于专业英语,不属于大学英语教学范畴,而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师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应该也能够胜任难度在专业入门阶段的大学英语ESP教学。根据Hutchinson&Waters的观点:“ESP可分为职场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职场英语可是岗前培训性质的,也可以是高校的ESP课程。”[8]从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需求考虑,职场英语可以成为某些专业ESP教学的首选,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岗位需求,又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不高。

(三)教材使用情况

据了解,目前福建省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择主要是针对英语四六级考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例如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先后使用了好几套教材,分别是《21世纪大学英语教程》《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和《新视界大学英语教程》。这些教材主要涉及日常生活内容,每单元的生词和高中英语词汇重复率高,教材中介绍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点大都是复习高中英语学过的内容。通过对2011级金融和航海专业24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经过2年大学英语学习后,许多学生对英语课程满意度不高。其中,6%的学生认为教材毫无难度,都是高中阶段掌握的知识,没有参加课程活动的兴趣,对教学内容非常不满意;37%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中大部分知识都是曾经学过的,大学教师对语法和知识点的讲解还不如高中教师讲得仔细全面,认为英语课没有挑战性,对教学内容不满意;38%的学生认为虽然很多内容曾经学过,但是大部分都忘了,现在复习一下很好,学习压力不大,准备努力通过四六级考试,对教学基本满意;19%的学生认为很多英语知识自己还没有掌握,需要加强学习,大学英语内容丰富,对教学内容很满意。从许多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满意度不高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都渴望改变这种现状,特别是独立学院要想发挥自身优势,势必要扬长避短,不能照搬一本和二本学生教材,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开发独立学院学生教材。目前市场上通用英语EGP教材五花八门,可选择范围广,而ESP实用教材十分短缺,迫切需要组织教师自行编写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ESP教材。对于狭义的ESP,Ellis和Johnson认为编写教材要注意几个原则:“语言必须包含学习者的学科专业中常见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语篇功能;内容必须和他们学科有关联,但选择的主题和设计任务的目的是促进学科专业所需要的语言能力的训练。”[9]而对于广义的ESP,Lewis和Hill对ESP教材的衡量标准是:“教材能否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和研究兴趣;教材是否和学生的专业以及需求有关;教材是否有趣;教材是否有他们认为值得做的任务和活动。”

三、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

(一)英语分级教学是教改的前提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专业特点,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大学英语》课程计划分三个层次进行分级教学,各层次教学要求如下:第一层次:(较低要求)术科本科专业学生,修满14学分,安排218学时,教学内容为大学英语预备级I,II级;大学英语综合I,II级;第二层次:(一般要求)非英语专业普通本科学生,修满16学分,学安排272学时,教学内容为大学英语综合I,II,III,IV级+B.+C+D;第三层次:(较高要求)非英语专业高起点本科学生,修满16学分,安排272学时,教学内容为大学英语综合I.II.级+B+C+D+E。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包括A类课程综合英语、B类语言技能类、C类语言文化类、D类行业英语类和E类学术英语类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有机结合可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对于每一类课程学生具体可选的项目如下:A类综合英语:大学英语(读写),大学英语(听说),大学英语(4,6级训练);B类语言技能: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口译,英语写作;C类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英美影视欣赏,英语散文欣赏,英美小说选读;D类行业英语:会计英语,金融英语,IT英语,商贸英语,法律英语,航海英语;E类学术英语:社科,人文,管理,理工。对于所有三个层次的学生来说,A类大学英语综合I.II.级是必修课,除了通用英语EGP教学,还增加英语四六级专项训练,旨在帮助学生在四六级考试中取得更好成绩。到了大二阶段,第二层次学生可以选择继续A类课程,目标仍是四六级考试,或者选择BCD类。而第三层次学生则自愿选择BCDE类课程,不论是EGP方向还是ESP方向,只要学生选课人数达到开课要求,学院就应该满足学生需求。

(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是教改的重点

就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内容来说:A类大学英语综合课程不论是听、说、读、写训练还是四六级训练,大学英语教师早已驾轻就熟,完全能够胜任;至于B类语言技能类、C类语言文化类课程,大学英语教师大都是语言学或英语和文学相结合的硕士、博士人才,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根据各自研究方向选择一门课程教学应该能够胜任;对于D类行业英语类和E类学术英语类课程,若维持当前大多数英语教师教学现状,能够胜任此类课程的教师实在凤毛麟角。因此,笔者认为近期大学英语教改的重点应该放在ESP教学的研究上,根本没有必要去争论教改坚持EGP方向好,还是ESP方向更好;只要市场有对ESP人才的需要,学生有对ESP课程的需求,大学就应该有能力开设并开好ESP课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至于坚持什么方向,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课结果告诉我们答案。在教学中ESP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需求,还要设计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多样性。ESP课程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新领域的专家,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应用来保证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最多只能有30%左右的内容用于专业介绍上,这就要求ESP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既不可沿用普通英语教学方法,也不可套用专业英语的翻译教学法。例如主题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交际任务主题,将学生分配成任务承担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训练语言交际能力同时,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另外,问题教学模式和任务教学模式也适应于ESP课程教学,学生可以有大量语言实践机会,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合格的ESP教师队伍是教改成功的保障

大学英语教师对ESP教学的认识和态度是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培养合格的ESP教师队伍是教改成功的保障。由于大部分的ESP教师都是具有英美文学和语言学学历背景的英语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长期以来进行的是普通英语教学,短时间内学院必须统一组织ESP教师学习,建立ESP教学理念,尽快走进ESP课堂。对于这点,日本和台湾有很多大学的做法可以参考,例如台湾成功大学提出:“一开始不给ESP课程新教师安排很多工作量,而是让他们进修一些ESP相关课程。例如每周安排有相关ESP文献阅读和讨论,组织学习ESP理论和教学案例。他们还要求新ESP教师到自己敢兴趣的专业院系旁听相关课程,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但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困难和需求,以确定教学重点。”[11]首先,ESP教师要努力自我提高,要争取早日胜任ESP课程,通过自学、进修或培训等尽快丰富专业知识结构,借鉴国内外成熟的ESP教学模式。其次,同行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也是非常有益的进步途径,ESP教师们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时间进行学术交流或课堂教学观摩。再次,ESP教师还要主动寻求专业教师合作,特别是在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合作的过程也是完善自身能力的过程。最后,高校的领导层在组建ESP团队时,应该有意识地吸收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进行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采用外聘等方式将一些资深的ESP实践者补充到教师队伍,负责实践教学环节。

四、结束语

第4篇

从目前大学英语改革趋势来看,一种是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分为通用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另一种是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实行分层教学。笔者自入职五年以来,一直承担着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接触的学生主要为大一新生,因此对学生的英语基础、个性特点比较了解。大多数研究认为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基础弱,底子薄,积极性不高。笔者认为我院学生英语基础并非整体薄弱,每个班都有一部分学生英语水平极为突出,英语完全没有入门的学生也只是少数。所以从我院学生的英语基础来看,并不适合以上两种模式。笔者认为我院采用的小班(50人以下)教学模式适合我院当前的实际情况。我院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太过薄弱,积极性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逃课现象、上课睡觉和上课玩手机现象较为普遍,教师们均感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我院学生虽然英语基础和一本二本学生相比稍逊色,但是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通过和多位在我院承担的教学工作的一本学校三峡大学的老师交谈,他们认为我院学生上课更为积极,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只是基础和学习方法稍差。现在学生多数为“90后”的孩子,他们个性鲜明,希望获得尊重,注重外界对自身的看法,也渴望外界对个人的认同,然而学生这些独特的特点并未引起我院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通过和学生交谈,大多数学生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比较满意,对英语教师的备课情况持肯定态度。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堂只注重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英语课堂表现为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教学只是奔着让学生过四级和六级的目标而进行教学。教师倚重教学参考和课件,致使上课模式单调、激情不足,与学生交流不够,缺少对学生个体的了解。

二、个性化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及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改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广大英语教师应该解放思想,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设置和考核模式都应做出改革,并积极构建第二课堂。因此。笔者拟从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教学、考核模式、第二课堂四个方面出发,探讨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文化素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育教学理念

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乃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应用到当代教育领域后已掀起了教育界对传统教学理论的反思。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中,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价值及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同时,注重情感教学,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在师生关系上,积极倡导师生间的互动活动与人际交往,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教育目的上,旨在培养积极、进取、灵、,适应性强,“完整的人”,从而实现人的充分发展,实现以人为本。[1]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德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3]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骤升,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国梦”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本土知识需要通过英语来实现其“全球化”意义。[4]时代在发生改变,学生在发生改变,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改变,所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

(二)课程教学

我院现行教材为《大学英语(精读)》及《大学英语》(听说),基本适合学生的水平。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读写和听说构成。就目前的教学内容来看,大一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大二的课堂教学加入了四级备考。但是四级改革后将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主要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读写教程中,只有汉译英单句翻译练习,而且是要求学生使用教材中的语言点,并不涉及中国文化。这两本教材也没有很多可以和中国文化、历史、经历、社会结合扩充的内容。大一的英语精读课时安排为48课时,要求学习8个单元的内容,时间非常紧凑,期末考试涉及大多数书本课后练习,这样的课时安排和考试安排不利于补充文化方面的知识。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环境,无论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是文化素养的培养都要以英语课堂为媒介。轻松、活跃、生动、多彩、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当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大胆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活色生香的英语课堂,[5]并在该课题小组推广,师生均感获益良多。首先在课堂组织上采用的小组制,笔者采用的是公司制管理,每个公司选择一名董事长、CEO、发言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名(英文)。每个班学期初通过竞选,选出两名英语课代表。通过这样小组合作制的管理,营造了人际关系和谐的学习心理环境,促进了情商和智商的共同发展。从班委反馈的情况来看,这种英语课堂上的团队精神培养使得班集体在学校的活动都表现突出。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笔者坚持采用快乐教学法,如用“童心”带领学生“游戏”。课堂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如词汇类游戏、情景模拟、背诵马拉松、脑筋急转弯、英语谜语、击鼓传话等。但是要做到既不能使课堂娱乐化,又要将游戏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要设计者花费大量的心思。英语歌和英文电影配音引入课堂也是一种可融入英语语言学习与娱乐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它既可培养我们欣赏音乐的审美情趣和提高我们的欣赏品味,同时又能调动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英文歌曲、观看电影,并对英文歌曲和电影所反映的一些主题进行探讨,将对学生的情感素质、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意志品格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尝试将演讲与辩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演讲作为一门艺术,被视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辩论是一种提高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笔者探讨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如何利用语言本身的魅力进行人文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融入诗歌赏析、经典英文歌赏析、英语文学作品、中国文学翻译作品品读。笔者针对四级翻译改革采用的是将中国文化知识与句法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如让学生来当老师,制作中国文化专题PPT和相关语法专题PPT,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创造力往往会令授课教师震惊。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风格,了解他们的各种情感特征和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化课堂的沉闷为精彩。[2]

(三)考核模式

评价考核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两门课程,大学英语精读为考试模式和考查模式,大学英语精读的期末考试试卷包括词汇、阅读、翻译和写作四部分。其中60%是基于课本及课后练习,所以有少数基础较差学生不注重课本知识学习,却依赖小抄,考试作弊,对学校的考风学风带来恶劣的影响。2013年8月四级改革将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主要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改革是将翻译能力与写作能力发展相结合,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相结合,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而我院期末考试翻译依然为句子翻译,和四级考试完全脱节,这是不利于改革的。听说是考查的形式,即听力为单独出卷,口语为老师自行组织考试。就目前我院口语考查形式主要为学生选择老师指定topic进行口头陈述,从而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太过单一,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尝试一些新型的口语考查模式,如英语演讲、英文作品读书报告等。本院的评价模式为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但就平时成绩而言,大多数教师只是以出勤率,作业为依据给出平时成绩。笔者认为应利用平时成绩加大对课堂表现的考核,如小组英语报告,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做一些问卷,然后根据问卷结果做出报告。总之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四)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深化,在校园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我院学生创办的同创英语协会组织过英语角、英文歌比赛、英语词汇比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缺乏计划和规范性,因此影响力有限。笔者在本学期第一次尝试将所带三个班级150名同学组织起来举办了一次大型英语晚会,活动开展非常成功,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是无限的。全英文的主持,令学生自己无比的开心与自信。英语晚会的节目内容有:英语歌班级合唱,英语诗歌朗诵,英语电影配音,英语歌伴舞,自创英文歌吉他演奏,英语话剧等。学生还在晚会中间穿插设计了英语游戏。最令笔者感到震惊的是,学生设计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说出对老师教学的真心话,让笔者深深的感受到,创新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在英语课堂上不仅学到英语语言知识,而且感受到了人文素养,对于他们的人生有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他们觉得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使他们感受到了英语语言的魅力,而且增进班集体的交流。但是这样的活动老师的参与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给学生创造的空间,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好的完善和发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使其真正成为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和延伸。

三、结语

第5篇

“情感教育强调的是教育中的情绪—情感向度,关注的是人的情感状态中的生命存在与表现。”就其内涵而言,国内外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从教学层面来说,课堂内外情感教育的实施应该以帮助学习者全面认识世界为目标,重点在于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并有效掌握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及自身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关系的方法,进而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挖掘工作、生活中的情趣及意义,享受人生幸福。就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言,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健康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克服外界不良的干扰和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使得学生的智力因素得到最大效度的提高。研究发现,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有效的实施情感教学策略能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并能帮助学生有效应对紧张、焦虑等多种不良情感,提高其自信心,使其以乐观心态全面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实现学习效果最佳化,从另一个角度完成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整体而言,情感策略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记忆效果;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力。

二、有关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高、教学成效显著的课堂,强调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要素方面的有效突破。就教师层面而言,指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及教学方法的高效运用;而就学生层面而言,则指学习预期的有效突破,其中包括语言学习预期和有效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其社会性情的有效培养等;而就社会层面而言,则强调该课堂的社会影响力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简言之,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三、大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基础的教学体系。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和学生学习的舞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一方面影响学生的成长,也影响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构建高效大学英语课堂势在必行。首先,树立正确的英语课堂观,切实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师的课堂观和教育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当前,在实行素质教育和着力构建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下狠功夫,努力改变现有状态,积极主动的调整教学策略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一个语言学习与情操陶冶共生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展示其主体角色,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应该跳出传统课堂的束缚,拥有更高的视野,了解到语言教学的流派,了解英语课堂的现状和动态,关注国内外外语教学理论的最新成果与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适应当代大学英语教育的要求。其次,充分诠释教材内容,为高效课堂的生成注入情感因素。第斯多惠曾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因此,“怎样使自己预设的课堂目标最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针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怎样调整教学进程以引导学生走出困境”……这一系列问题应该成为广大教师在准备授课内容过程中思考的重大问题。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论是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外教社的《大学英语》还是高教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或者清华社出版的《新时代交互英语》等大学英语教材,其内容基本按主题进行单元划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不仅仅要完成语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将情感分析渗透到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分析中,以更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展开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能力,增强情感体验,充分、全面地掌握课文的主旨要义,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的育人功能。最后,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实现高效课堂氛围创设。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与“学”,也包括情感教育,即师生间在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通过近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经过高三题海战术的熏陶,许多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预期存在一种误区,要不希望在大学英语课堂继续接受语言点讲解,要不希望大学英语完全跳离语言知识讲解而达到一个“未曾有”的高度,当然也存在不少对英语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还是以过级为目标。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中的特殊群体———职高生,更是对大学英语教师和课堂有一种为难情绪,逃课、缺课、课堂睡觉成为他们应付大学英语的首选。这就要求我们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消除焦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比如引导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加强大学英语课的互动性和交流性,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与学生进行有效情感交流,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确保大学英语教学的高效进行。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育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自主学习

中国的学生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接触英语,到了大学,已经进入比较高级的阶段,经过最少六年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大学阶段的培养目标绝不能再仅仅满足于掌握日常的交际用语,而是能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一般的听、说、读、写,与外国人日常交往无障碍,只有达到这一程度,大学英语教育才算是比较成功的。但目前的状况是,不少大学生遇到外国人依然不敢开口说英语,即使是说,也仅限于“How are you?”、“Nice tomeet you”等简单的问候语,再想深入交流几乎不可能。一门外语,学了十几年,竟然不能流利的脱口而出,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界的尴尬。

当然,在这里我不是全盘否定应试考试,只要运用得当,考试是可以发挥它选拔人才的积极作用的,只是现今社会将考试的作用无限扩大,这种风气延续到高校,对于高校的英语教育来说,利大于弊。所以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首先就应改革目前这种应试的教育模式。

一、产生的原因

(一)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考试成绩高的就是优秀的学生,就是人才。为了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忙于记笔记,态度也很端正,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大学英语课堂俨然是期末考试或等级考试的考前辅导班。而教师们在教学中也不时穿插与考试有关的内容,甚至会像中小学教师那样强调某部分是重点,考试会涉及到,诸如此类。

(二)竞争的加剧。中国每年有几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前所未有,为了增加就业筹码,学生对于英语的考级也呈现出空前的热情。有了庞大的市场需要,图书音像市场上也充斥着良莠不齐的辅导资料,这既是应试教育的一个表现,又在无形中成了应试教育的推手。另外,为了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甚至有高校将其视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个标准,这严重违背了大学英语教育的初衷。

转贴于

二、如何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在教学改革中,教育部门起到一个主导作用。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自己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指导及监管作用,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弱化四六级证书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评定作用。另一方面,应将学生英语水平测试多元化,通过举办权威性的英语竞赛、口语大赛等方式,让大学生们有更多的途径来展示自己的英语水平,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学会灵活运用英语,教育部门及各高校应当努力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

(二)教师在大学英语教育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首先,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应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理念:英语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取得证书,而是在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要多方位发展,提高自己的素质,视英语学习为一种素质教育。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实行正确的教育方法。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有着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模式无可比拟的强大课容量,生动的画面和多变的图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感官上刺激学生,更使得教师在授课时得心应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资源还是教师海量的资源库,教师们可以在此平台上资源共享,共同探讨,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再次,教师在教学中还应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课堂教学是需要互动的,教师在上课时除了眼神交流以外,还需要必要的肢体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有利于启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共同的努力。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一个渠道,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渠道,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活泼、开放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不断鼓励他们树立起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大学英语改革中,教师除了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外,更应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新他们的观念,端正他们的态度,纠正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只有这样,大学英语教育才不会沦为应试教育的延续,才是真正的大学英语教育。

参考文献:

[1]阎志坚,武世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2(2).

第7篇

关键词:教师素质;语言环境

一、大学口语教学现状分析

为满足社会对英语尤其是口语人才的需求,近几年,英语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家教委及应用型大学的重视。专家们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口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陈冬纯2006:3)、认知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孙倚娜2003:3)、课外监督机制在大学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祝询2005:4)、运用仿真情景对话培养英语口头交际能力(曾路,李超2005:4)、SBI在大学英语口语课的应用设计(高晓芳,袁禹2004:6)等。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在高校教学尤其是应用型大学中根深蒂固,且新的口语教学方法对老师的语言能力及文化素养要求较高,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仍会发挥着主导作用(胡俊杰2007,2)。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地重视词汇,语法等概念化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口语技能的训练。严重阻碍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并且,一些大学英语教学体制中仍存在一些严重损害着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现象:强调英语口语教学,往往忽略了语言教学的规律性和普遍性;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学手段落后,很难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了五个因素与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x教师素质。由此可见,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提高教师素质。

英语教师的素质包括流利、地道、规范、顺畅的英文;宽泛的知识面;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具备科研能力;具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刘润清,戴曼纯2003:16)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不高,学院往往对新教师只考核外语知识,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也只侧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对教师整体素质的培养。口语教学要求教师素质的整体优良性。口语授课教师除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正确的语法规则、规范的英语、汉语口语表达能力;除掌握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以外,同时应具备教研、科研能力。只有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方能“名师出高徒”。2007年是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年。教学要求提高、学生水平提高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考核标准提高将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夏纪梅2007:02)。对此,口语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一方面要坚持收听、收看英语广播,英语节目、阅读最新外语报刊、书籍以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包括来自学生、教材、课堂、同事、专家、社会的资源,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2.了解学生文化

巴西著名的教育学家保罗.弗莱曾说过:教育者要比以往更具有一种科学能力来让他们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即对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学生所使用的语言和言语包括口音以及并非一定能被教师的个人世界轻易接受的某些习惯、爱好、信仰、恐惧和欲望所形成的文化环境的了解是多么的重要。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口语教师如何了解学生心智并怎样适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积极主动开口说英语,需要教师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家庭、学习、朋友、喜好等各方面的情况。特林.芬瑟著的《学校是一段旅程》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师努力成为孩子早期阶段敏感性的保护者;成为童年中期深度感觉生活和道德方向的引领者;成为青年期观念和理想发现的陪伴者。我认为口语教师应成为学生倾诉心声的聆听者;成为学生口语意识提升的促成者。

3.创设语言环境

上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帕默(H.E.Patmer)和洪贝(A.S.Hornby)等提出了情景教学(SituationalLanguageTeaching)的理论。认为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为学习者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情景,使学生自然“习得”语言。这一理论对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育及普及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在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包括三个环节,语言的输入(Input)、学习者的中心处理(centralprocessing)和语言的输出(Output)。要想培养学生讲得一口漂亮流利的口语,首先要给他们以足够的机会去听和读,即输入语言材料,只有在语言的输入积累到一个相当量的时候,才能逐步转化为说的能力。教师可以运用课外监督机制(祝寻2005,4)要求学生课外多听磁带,模仿其语音、语调,逐渐形成地道纯正的口语。也可以为学生播放英文歌曲、放映原版电影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直接、真实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Shortreportatthebeginningofclass、RolePlay.、Game.、Storytelling以及Retelling为学生创造言语处理、言语输出的平台。语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也是二语习得的保障。因此,大学在外语教学中应给予高度重视。结语

外语教学方法一直是外语教学界研究的重点。但是不同的培养目的,决定了不同方法。根据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具体情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创造浓厚的英语语言环境一定能改变目前学生“难开口,开口难”的局面从而提高口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涟漪.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5,02。

第8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分层次教学

我院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有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省份,也有来自条件相对薄弱的偏远地区,尤其是英语教学,和学生听力口语的基础密切相关。如果把这些学生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就会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差的学生又跟不上的现象。我院经过长时间探索研究,决定扭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改变传统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力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其关键是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教学条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分层次教学”的目标就是“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

二、我院分层次教学的探索研究

1.如何科学合理的把学生分开层次是“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分层次原则可采取统一考核的方法,实际水平和考试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分层次教学的编班在学生入学时进行。根据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和统一考试的成绩统计结果,学校规定分数线,把基础好的,基础一般的和基础差的学生分为A班(快班),B班(普通班)和C班(提高班)三个层次。分层次时应该把握一个原则,就是A班和C班时少数,而B班时大多数。还可以根据学期成绩进行调整,这种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2.合理的分层次是我院“分层次”教学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合理的安排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使每个级别的学生都能适应该级别的教学内容和水平。过高或者过低的要求都是不适宜的。我院在对不同的层次学生选用的教材也是不同的,主要有《新编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和《大学体验英语》。这样,就能达到因材施教。如果我们在选用教材,规定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向所有的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的话,会使程度稍差的学生丧失信心,给教学造成困扰。

3.我院还针对教材的不同配备不同的教师。实施分层次教学并不意味着给学生分层次,也不意味着要把骨干和高职称的教师用在少数学生身上。主要目的还是要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努力提高各个级别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无论是分配到A班还是C班,都应该得到同样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同学应该得到更多的帮助,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我院在教师配备上做到了周密的安排,在每个层次都配有骨干教师和优秀主讲教师。再根据ABC不同级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A级的学生,因为他们有着较好的英语基础,所以对他们就采取多一些泛读,多一些语篇分析的方法,而对于基础薄弱的C级学生,应加强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的补足,将高中的一些语法知识融入大学的教材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4.我院的教务管理也在分层次教学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大学英语分级打乱了系、班级的体制,不可避免的给教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不好,就会影响分级教学的成果,所以我院教务处在教学管理上,采取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说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在教学设施的分配上,在教学课程的安排和学生的考试组织上,规章制度的配套等等,我院教务处都在立足于现有的条件,充分的挖掘潜力,使得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法,更应该是一种教学思想。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分层次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他们的实际情况,并利用这些差异使教学得到优化。它又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竞争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学应形成这种“层次化”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理念,融合现代的信息技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刘润青.关于英语语言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99.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2004.

第9篇

(一)教学设计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在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大部分教学设计依托教师长期的经验积累,没有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主体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安排等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一些高等院校中,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对课堂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也缺乏准确的定位,忽视了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选择的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原有知识结构。因此,从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学英语教师要综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二)英语教学所设定的目标不合理

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案制订的核心,也是教学效果评定最终的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整体编排、难点重点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等,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在教学任务的设定中,要着重对三方面进行考量:第一,课程任务的设置;第二,设计单元性的任务;第三,设计章节任务。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很多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课堂结构和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全面清楚地了解学生情况、课程设教学内容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措施

(一)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大学英语的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特征,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只是知识体系的完善,而且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注重师生交流;最后,通过课堂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结合学生固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相关完善,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二)把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列为教学重点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许多高校由于各方面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网络化还不能够完全实现,这样的硬件不足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重点,重视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和资源等,将课堂教学尽量设计得有趣、生动。同时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语言和内容放到同样的位置,选取适当的内容进行教学,进行适当的语言情境设置,保证学生的语言学习时间、空间。语言情境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固有知识体系和认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