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数学小课题论文

时间:2023-04-03 09:47:31

导语:在初中数学小课题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数学小课题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策略与技巧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的初中数学的教学,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肩上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怎样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能力就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重点。在众多的数学能力的要求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显然,在我们每节课开始的时候,我们教师往往要对我们已经讲过的知识和重点,针对性地开展提问。

之所以要提问,就是因为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快速地掌握学生们的掌握情况,提问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的,而且是比较常见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即: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对所接受的数学知识的疑问。这主要就是通过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来完成和解答。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激情,从而活跃课堂的整体氛围,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的教学提问,就要我们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不断地探索,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提问方式上,为了提问而提问。然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我们的教学中来,并且使自己的精神状态达到高度的集中。这就需要我们设置一些精巧的、循序渐进的、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供大家思考。但是,目前还是存在有一定的距离。

一、传统授课的提问

在我们的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问题重重,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脱节;课堂上的教师的提问太多,以至于学生变得被动的接受学习;问题的设置不具有全面性,只是针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参与进教学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缺少技巧等等。这一系列的提问的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一定要针对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教学进行一番精心的设计,提高我们的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提问技巧的运用能力。我们的提问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基础的数学知识的记忆上,还要提高学生在记忆基础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达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我们在课堂所学的零散的、抽象的知识就会变得更有实际的利用价值,同样,会使我们的学生重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不再是枯燥发问的一串数字或符号,而是我们的解决问题的工具。例如,在我们上课的时候,许多时候就是针对昨天所学的知识进行简短的提问。在我们刚刚学完一元二次方程之后,许多老师就会不加思索地对学生进行提问。上来就是一串数字摆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进行运算。这样的提问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掌握这块知识的情况,但是这样的提问,是不是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课堂的效果呢?是不是激发了学生的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呢?是不是这样的提问方式具有全面性呢?我们也知道,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的提问不能全面地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是跟我们的日常课堂提问的设计和设置有关系呢?作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很重要的手段之一,数学课堂提问就是我们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值得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要想从根本上、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那么,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从提问的艺术上着手,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来开展我们的提问。我们教师主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并且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这样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提问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另外,还应该增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配合的问题和交流。

1.问题的设置

(1)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注意难度和坡度。首先,我们的问题一定是针对我们的教学难点提出的,不要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进行反复的重复的机械操作,这样就会让学生失去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我们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进行。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层面入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强烈愿望,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参与进我们的教学,我们教师的提问是关于学生身边的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这样更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很轻松地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其次,我们的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有适当的坡度。针对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程度和特点,我们的课堂提问一定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难,从浅显到深层次的过程,一点一点进行。我们不能直接就把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就会使他们感觉数学学起来非常得困难,时间一长,部分跟不上的学生就会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最后,可能会导致不学,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根本无从谈起。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难点就是怎么样来使方程组来转换成一个式子。我们就可以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入手,让学生在已知的知识基础上,再来解决新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努力,实现问题的过渡和解决。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部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得出答案。然后,教师再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指导,分别告诉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求解,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刚才我们所使用的方法就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代入法),经过教师的一番巧妙的设计,这样的提问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给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一步骤,进行新一轮的提问。

(2)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首先,我们的课堂提问,不单纯是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和自我设置问题。刚才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我们教师说:“代入法是我们解决这类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想出更多的解题方法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的思维等等,让他们通过自由的探索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其次,我们的课堂提问要具有趣味性。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在我们的课堂里既有学生的已知的内容,又有一部分未知的内容,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稳定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也可以通过课堂的提问来培养。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新颖的、有趣的问题,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外,不仅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有趣味性,在我们的讲授过程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幽默的语言或用一些他们能够听懂的英语问答(yes or no?)。

2.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要是说我们的开课的提问,是为了检验我们学生的掌握情况,那么,在课堂活动进行中,也要不时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其目的就是为了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

在一节课当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可能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中,当我们的教学进行到学生们的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再次集中注意力,帮助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地进行下去。但是,我们切忌不能通过提问的方式为难学生,故意让学生回答不上来,那样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违背了当初提问的初衷,仅仅是为了把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就算学生不能够完整地准确地回答上来,我们教师也应该以宽容的心来体谅他们,并引导他们进行积极地思考,培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轻松的提问过程,既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还能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尊重学生的人格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质疑能力 分析与思考

陈先生曾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提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观点。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受到教育人士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增进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质疑能力呢?

一、创建优良的质疑环境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领导者,同时,教科书也被看做最具权威性、最科学的书籍。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教授的知识存在着盲目的信任。但是,数学教师应清楚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想要学生同学生之间,学生同教师之间得以良好的沟通,就要位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通过质疑环境的创建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九年级上册教材中,讲解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小游戏的方法为学生分析概率的含义及计算公式。游戏可以进行如下设计,先准备三张带颜色的卡片,两张红色的半圆形卡片和一张绿色的长方形卡片,放入一个纸箱内,将学生分成A、B两组,随机抽选两张卡片,如果抽出的卡片可以拼凑成圆形(即两个半圆),则A组获胜,如果抽出的卡片拼凑出一个蘑菇(即一个半圆,一个长方形),则B组获胜。试问,这个游戏公平吗?这个游戏的设计不但可以让全部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同时达到。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原理,而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大胆提出自身看法,让学生认识到质疑是被鼓励的,就算错了也没关系。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发现B组获胜次数更多,教师再给予专业的知识解答,引入课题内容,套取计算公式,让学生更充分的进行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二、正确引导学生的质疑思想

学习是有诀窍的,同样,质疑也是一样,教师应引导学生冲破传统观念的枷锁,正确建立质疑思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质疑同旧知识相结合

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提出质疑前,先同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寻求相似的地方,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再提出疑问。

(二)质疑要同课本内容相关

让学生提出问题要同教学任务相关联,教师应给予学生质疑方向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对问题的思考方向,不偏离主题,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成绩。

(三)质疑从细节入手

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及对问题的捕捉能力,进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从深入角度看待问题,进行质疑,提升自身质疑能力。

三、指导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善于提问

常言道:授之鱼,不如授之与渔。要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质疑能力,首先应指导学生的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并且善于提出问题。不是有问题就要问,而是发现问题后,指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本,引导其自行解惑疑问。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的质疑方法呢?可以从质疑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加深问题的质量,包括质疑的广度及深度。广度指的是不要禁锢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善于发现问题,学会举一反三,质疑的目标也要涵盖教师及学生的观点。深度指的是质疑的问题要同内容相关,问题的提出可以更好的帮助其掌握知识点,接近最优答案。初中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提出质疑,更好的增进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九年级上册教科书中一元二次方程式,教师可以有意设定一个数学题目:求3(X+2)+2(X+2)+5=0中X值为多少?学生看见题目开始进行计算,许多学生的计算方法为先将括号拆分3X+6+2X+4+5=0,进行计算,得出答案-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计算方法的探讨,得出简单方法为假设(X+2)为一个整体Y,则3Y+2Y+5=0,则Y=-1,那么,就是X+2=-1,X=-3,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转换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利用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的才能,同时肯定质疑能力,在往后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更积极的自主进行疑问设定、解答,进而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本领,更好的实现教学成果。

四、建立反思意识,强化反思让学生会疑

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质疑的结束,而是深入反思的起始。对问题的整体进行反思是将问题的提出、解决过程进行进一步思考,是一种创新及再发现的过程。对于数学定义的学习,可以提出质疑:怎样引入概念?可否用另一种形式?如果把其中的关键点进行替换会发生什么变化等;进行公式的学习可以提出质疑:公式是怎样被提出的?推理的思路是什么样的?每一步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条件改变了,公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等;问题得到解决后,可以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的什么样的方法?关键注意的地方是什么?相似的题目可否用同一种方法进行解决?解题时思路是怎样发生变化的?有没有更简洁的解题方法等。利用解决质疑后的反思,不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得到进一步巩固,避免其中的错误,明确解题思路及方法,同时可以加深学生质疑方法的掌握,为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总结:

韩愈的《师说》中曾写道: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种看法普遍存在。学生也通常习惯有问题找老师,但伴随着数学的不断进步,学生知识含量的不断积累,教师的解惑以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质疑能力,唯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知识含量,独立完善成长。质疑教学模式,不但是要帮助学生获取质疑的方法,同时学会在质疑中寻求解决思路,完善自身成长。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质疑能力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王利群.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质疑能力[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11).

第3篇

---仁化县双峰寨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组织开展了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管理效果明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工作亮点:

(一) 以目标管理为抓手,用高效的管理来提升教学质量。

1、指导学生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短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帮助学生设计人生规划,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内驱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

2、通过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以提高学习成绩为切入点,认知当下学习是为将来能为社会做贡献打基础。要求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以成功教育为指导,以学法优化及高效学习为抓手,面向全体,降低重心,按照“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指导模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唤醒学生的成功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进一步挖掘勤学善问、品德优良、成绩优异或成绩取得显著进步的学生的鲜活事例,张榜表彰,大力宣传,以激发学生勤奋求学,积极上进,促进良好学风不断形成。

3、具体做法是:以上学年度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基础值,要求学生和教师在本学期的月考、期中考和期末考试中都要设立自己的目标,争取达到每次都能进步一点点。实施目标管理,将学校目标转化成为激励性的学生和教师个人目标。教务处在目标管理过程主要是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通过教师会议,学生会议,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提供信息的支持;通过参与备课、听课、教案和作业检查,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实现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协调各班级各学科的关系,使各分目标进展均衡,措施运用协调。

(二)加强常规管理的实效性,全面强化教学工作管理。

一是备课要求教师在后记上写上教学思路及对课件的修改和本堂课的反思,并在每周一大课间前上交到教务处检查。二是上课要求课堂开展师生互动,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开口说话,评课也以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了几次问题,整节课学生开口说话的人次作为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数理化学科中推广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反馈,每次大型的考试后都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约谈并做好记录,把约谈作为每次考试后的一项常规工作。三是加强试卷分析的实效性。教务处把局教学工作会议下发的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印发给教师每人一份学习。要求教师在每次月考后对照此写好试卷分析,并上好试卷分析课。

(三)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加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学校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加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举办教师培训、校优质课评比,校际交流活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全面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学校要求科组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定点定时,学习信息技术或看优秀课例视频,教育专家讲座等,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提高业务水平。

(四)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

我校深入开展了“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每周安排1节阅读指导课和充分利用好周一下午的活动课,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翱翔,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图书室全天候开放,让学生课间课后随时可以去借书阅读。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要写好读书计划,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年评比阅读之星并张榜公布表彰,把学生的读后感、读书卡在宣传栏进行展示交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如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写人物传记,办校刊等活动。本学期由双峰寨中学文学社主办的校刊《双峰寨》,收录了学生作品42篇,有书海拾贝、红土地、青苹果园地等栏目。同时,教务处还加强了早读、午读、午练写字的安排与指导。学校大力打造书香校园,为申报广东省书香校园积极创造条件。

(五)学校特色项目成效凸显。

我校特色教育以人人有社团为抓手,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为载体,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成立了书法、绘画、歌唱、跳绳、篮球、足球、乒乓球、月姐歌、小导游等兴趣小组。要求七八年级的学生全员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做到人人有社团,活动时间有保证,活动内容有保证,活动质量有保证;做到每周有训练,月月有提高,学期有成果。书法绘画、篮球、小导游、月姐歌已凸显学校特色。

二、主要成绩:

1、本学期期末考试县抽考八年级英语平均分排全县第4名,八年级语文平均分排县第五名,八年级物理和道德与法制排县第五名,九年级历史排县第三名,七年级地理排县第6名。

2、叶海燕老师教学案例《七下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 sectiont A 1a-2e》荣获2017韶关市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案例评选三等奖。曾海明、冯菊娣老师论文《历史课堂的愉快教学》在2017年韶关市中学历史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赖伍福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图的应用》2017年广东省中学地理论文评选三等奖。李东强老师在2017年仁化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比赛中荣获中学组二等奖。

3、本学期刘海英申报的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精细化实践研究》获县立项。李卫华老师主持的课题《农村初中数学练习优化设计策略研究》结题荣获县二等奖。

4、本学期学生参加“绘仁爱之诚,创文明校园”2017年仁化县中小学校(幼儿园)艺术比赛中喜获佳绩。陈锦陆老师辅导的小组唱《映山红》荣获中学组二等奖;张福优老师辅导的龙尤同学荣获书法类中学组二等奖,黄依琳同学荣获绘画类中学组二等奖,林艳霞同学、张桦同学荣获绘画类中学组三等奖,蔡思敏同学、邱秋玲同学荣获书法类中学组优秀奖。韶关市第二十二届“英东杯”文艺竞赛黄依琳荣获中学组绘画二等奖。在2017年仁化县第5届运动会中小学生足球比赛中获初中男子组第7名。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课题研究的层次还不够高,今后要加大教研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层面,使教学研究真正服务于教学。

2、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有待培养。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3、优质生源有所流失。如何挖掘学生潜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也是学校面临的一个课题。

第4篇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数学;策略;课堂;高效

新课改进入四川这块教育园地已过四年,它已在四川教育生根、开花、发芽、结果,涌现出了不少的课改明星与课改专家。当然,作为教学前沿阵地的我,也正在积极地融入新课改,实践着新课改,也取得了局部的小成就,课堂效果明显提升。但静心反思,我们还有许多值得深思与提升的地方,为此,我在新课改下如何进一步让课堂高效方面做了近2年的探索与实践。

一、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一些奇妙有趣的数学题,或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小故事、小游戏,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悖论、逻辑趣题等导入新课,努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可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棍中任意取出三根,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任取三根木棍,有时能组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揭示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个新课题自然而出。

二、教学语言幽默化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等等,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如:八年级(下)中《二次根式》一节中的2=?,学生较难掌握,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丢三落四,顾此失彼。错误之一,漏掉绝对值形式,忽视题目的限定条件。这部分学生一经教师提醒,便恍然大悟,能立即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错误之二,误认为字母都表示非负数或受“本章没有特别说明,所有字母都表示正数”影响,无视条件的存在,不愿研究条件所起的作用。这部分学生虽经教师指出错误,仍有似懂非懂之感,无法独立改正错误,即使改正错误,也是表面文章,碰到同类题目,一错再错。笔者认为强化绝对值性质的运用,把绝对值形式书写出来,这是有效减少错误的重要一环,同时要让学生养成每做一步都能说出依据的好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比喻:“摘掉帽子,穿上绝对值这条裤子。 ( )2是帽子,| | 是裤子,裤子能否脱掉要看天气冷暖情况,而“a>0,a=0,a

三、借用多种现代化教育手段提升数学课堂教学

现代科学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比如电脑网络、大屏幕显示、数码技术等等,特别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如果正确恰当地使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等等。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源,使得教学过程变得亲切和自然,为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的数学思维而成功建构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比如:在讲解八年级数学时,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任意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任意取三点,构造出三角形同时作出三边上的中点并构造三条中线,清楚地观察到“任意三角形三中线交于一点”的现象。此时利用“移动”工具拉动任一点就看到三角形在动态变化中始终交于一点的现象。还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其他功能(例如:度量的功能,动态地观察有关的数据和现象),来发现图形中存在的规律和各种关系。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手段的、全新的、更加直观的过程来学习数学知识的方式。

四、数学课大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非常重视学生活动的开展,尤其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它具备知识综合性强、趣味性强、知识容量大等特点。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测量、制作活动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户外测量、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树高,树木高参天,如何测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灵活运用、开发教材

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

我们教学教育对象在不断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探究便“冲锋不息,战斗不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新时代课改的弄潮儿,课堂高效与整体提升的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

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总让学生有一种“干巴巴说教”的感觉。学生的这种“评价”确实指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弊端。为什么一门针对性这么强的课程却让学生认为是“说教”呢?原因就在于部分教师上课时仍沿袭那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这种照本宣科或漫无边际胡扯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为了改变教师“说教”,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来说,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来说服自己。因此,每上完一单元之后,我就要求学生结合现时生活写篇小论文。在指导学生写小论文时,主要是抓“近、深”两字。所谓的“近”指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分析自己身边的事物、问题,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撰写出较有新意的小论文。由于要求写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事情,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所谓的,“深”则是指引导学生对所述问题的分析要有―定的深度。由于学生受主观因素的限制,往往对问题的分析容易泛泛而谈,缺乏一定的深度。因此,我就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仔细推敲,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既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使其积极思维,又能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提高其写的技巧。这种“小论文”的教学实践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消除了“说教”的这种感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了知、行、意的统一。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巧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假设不同情境,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上的简单文字,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调动学生听视觉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一课时,很多同学并不以为然,认为现代人都只顾自己,犯不上为别人见义勇为,再说现在《中学生守则》中都把这一项去掉了,再讲什么见义勇为是虚伪的。对此,教师并不急于将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放了一段影视资料,介绍一名高中女生在放学途中因软弱而遭歹徒挟持的案例,当女生被挟持时,两名男生经过……此时,暂停案例播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案情、猜测后果。由于案例真实,案中人物和学生年龄相近,同时也有部分学生遭遇过被劫事件,学生很感兴趣,讨论热烈,猜测也五花八门。最终经过激烈的争论,大家还是取得了一致:面对违法犯罪,任何公民都不可袖手旁观,否则非法侵害随时可能会危害自己;但是作为未成年人,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制止不法行为。这样利用多媒体有声有形的特点,将学生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用媒体展示出来,创设不同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情感的参与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获得。

三、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争强好胜是青少年普遍的一种心理反映,也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讨论争辩,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想法,决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挖苦指责,而应尽量找出闪光点,给予肯定。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的《身边的诱惑之游戏机的诱惑》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以电子游戏的利与弊为主题,进行探讨。学生认为,好的游戏可以提高心智,开启思维;不好的游戏就会损害身心,有碍于思想健康。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讨之后,学生们得出最后结论:面对这种诱惑要合理计划控制自己、节制自己,学生们对此结论也心服口服。这种讨论教学法,不仅有一定的教育性、针对性,而且还在讨论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就理解并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利用社会大课堂,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课堂活动中(单元设计课)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

第6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程的课题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学会交流,锻炼意志,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以量和量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内容具体、形式抽象、理论严谨、结论确定、应用广泛、方法精巧和地位特殊的一门基础学科. 数学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培养未来的数学家,而在于培育人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而且,《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也就是说,一定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促使数学学习更有意义.

复习课,对于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因此,复习课需要精心备课,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清晰全面、条理分明、知识体系完善,对复习的重点难点要把握较准,才能有更强的针对性;复习课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做到讲练结合,复习扎实;另外,复习课要重视拓展宽度和深度,注意联系实际,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并呈现多样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得复习课的课堂氛围比较好,不会让学生觉得复习课就是单纯的罗列知识和“炒冷饭”.

因此,复习课要想成为有效的教学,应该达到几个目的:

第一,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准确熟练的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第二,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第三,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通过复习使老师得到教学上更进一步的发展,提高融会贯通的能力,促进自身的成长,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现以“初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为例,简单阐述,并辅以例题和解说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作用.

一、复习相关内容,引出课程方向

提出问题:

1. 已知二次函数y = 2(x + 1)2 + 1,当x = ____时,y有最___值,为______.

2. 已知一次函数y = 3x + 5(3 < x ≤ 5),则当x = _____时,y有最____值,为_______.

答案:1. -1,小,1;2. 5,大,20.

简单的两道小的函数题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体现,展现函数、最值之间存在的联系,并能简单体会,初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在很多时候都是和函数息息相关的.

二、具体问题讲解,融会贯通知识

(一)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

例1 如图1,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F是AC上一动点,则EF + BF的最小值为( ),并说明理由.

设置此题的目的是找到两定点间的距离最小值的模型,以对称点的思考方向讲解几何图形中的定点最值问题的解决方式,并形成思维的习惯,遇到这样的问题,即朝着此方向思考和求解. 此题目作为例题,教师需要讲解清楚,为几何图形中求最值问题明确思考的主线和方向. 以此作为同类问题的模型指引.

练习1:如图2,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DAB = 60°,E为AB的中点,F是AC上一动点,则EF + BF的最小值为( ),并说明理由.

练习2:如图3,已知二次函数y = x2 - 4x + 5的图像与坐标轴交于点A(-1, 0)和点B(0,-5).若已知该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ABP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的坐标.

练习1紧跟例题,是对知识的一个延续和实时情况的跟踪,也考查一下学生对于图形的深刻认识,正方形和菱形的共同点――对称性,在解决图形最值问题中有关键作用.

练习2是一个拓展,加入了函数的模型,但是函数只是一个背景,实际的类型仍然是例1.

(二)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例2 某商店经营T恤衫, 已知成批购进时单价是2元. 根据市场调查, 销售量与单价满足如下关系: 在某一时间内,单价是13元时, 销售量是200件, 而单价每降低1元,就可以多售出50件. 单价为多少时,利润最大?

解 设每件T恤衫降价x元,销售利润为y元,根据题意列式为:

y = (13 - 2 - x)(200 + 50x)

= -50x - ■2 + ■.

当x = ■ 时,利润最大.

因此单价为9.5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值为2812.5元.

设置此题的目的是:找到第二种最值问题――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过程. 因此例2采取耳熟能详的营销问题,(1)降低难度,会让大部分的学生有着落,能思考,能列式,并能得出结论;(2)容易总结出这类题目的通法,一举两得.

例3 某饮料厂为了开发新产品,用A种果汁原料和B种果汁原料试制新型甲、乙两种饮料共50千克,设甲种饮料需配制x千克,两种饮料的成本总额为y元.

(1)已知甲种饮料成本每千克4元,乙种饮料成本每千克3元,请你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用19千克A种果汁原料和17.2千克B种果汁原料试制甲、乙两种新型饮料,下表是试验的相关数据:

请你分析如何配制这两种饮料,可使y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解 (1)y = x + 150.

(2)根据题意,可列不等式组为

0.5x + 0.2(50 - x) ≤ 19,0.3x + 0.4(50 - x) ≤ 17.2.

解得28 ≤ x ≤ 30.

因为y = x + 150中的k = 1为正,所以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当x = 28时,y的最小值为178.

所以,当配制甲种饮料28千克、乙种饮料22千克时,可以使两种饮料的配制成本最小,最小值为178元.

函数当中的第二种类型,方案设计问题,例3的设计采取分步表述,一是可以降低分析的门槛,降低难度;二是可以使学生明晰对于这类问题的思考方向,即先有函数关系式,才去求最大值或者最小值的问题,基本上懂得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才能真正达到总结模型有用的效果.

另外,此题的图表可以使形式更多样性,更清晰化.

这道题目以教师讲解为主,此题目理解简单,容易操作,但是书写过程需要加以分析,才能完整呈现此题的设计和思路,特别是对于一次函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的表达需要规范.

三、归纳类型,深度思考

在本节课的最后,将上述所讲的内容总结归纳,总结出: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我们所能遇到的最值问题,包括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二是与二次函数相关联的最值问题;三是有关方案设计问题的最值问题.

第7篇

一、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

唐代诗人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数学教学也应如此,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首先要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益,教学目标一定要有效,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规定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领域的目标,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可期待的、可量化的、可操作的标准。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紧紧围绕这四个要素,以生为本,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对教材、学情、教学理念等具体分析,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列出学科知识体系,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章节、每一课,检查教学活动是否和目标一致,是否统一与协调,以确保教学各项活动都围绕目标进行。

二、创设有效数学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思维的起点。然而,一个个枯燥繁琐的数学问题,令许多学生厌倦甚至望而生畏,仿佛一个挑食的孩子面对一桌子的菜却没有任何胃口。我想,如果教师能精心、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对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学生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情境创设方式有很多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创设情趣性情境;为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创设悬念性情境;为了贴近生活,可以创设生活性情境;为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可以创设动手实验性情境;为了激发学生挑战困难的勇气,可以创设矛盾性情境等。

三、精心设置问题串,探索知识的生成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性质定理教学、公式教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教师没有依据构建主义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以灌输式的方式将概念、性质、定理强加给学生,并通过大量习题巩固,从短期看,有些学生虽一知半解,但依样画葫芦也能运用,从长远看,一旦遇到综合题,就会束手无策,或者几十年后再回首看数学,发现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从根源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深刻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这对于整个国民的数学素质培养是极其不利的。那么,教师该如何面对有效概念、性质、定理、公式教学这一艰巨的任务呢?

波普尔指出:“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概念的确立、性质定理的形成,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问题设置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过于简单,学生觉得无趣;过于复杂,学生又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或答非所问。有效提出“问题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设问与释问的过程中优化学习方法,优化思维品质,是对每位教师的考验。

“问题串”是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教师根据学情,围绕具体知识目标,针对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或主题,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连串问题(一般在三个以上),以小步子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的问题系列。问题串的排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它是思维阶梯的一种呈现方式。从学生熟知到学生未知,以问题串的形式、小步子原则,可以一步一步将学生的思维由已知领域引导到未知领域,由识记、理解、应用等较低层次引向分析、综合、评价等较高层次。

四、因材施教,提倡有效作业,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门需要实践的学科,所以适量的练习是一项不可缺失的数学教学策略,于是有效作业成了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解决的新课题。什么是有效作业?有效作业必须是以生为本,采取最优策略,兼顾各个层次,时间上最合理,效果上最显著。

有效作业要类型多样,形式丰富,时间灵活。作为有效作业,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不能单一,类型需要多样,如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同时可以增加一些特色性数学作业,比如数学小日记,数学手抄报,数学小课题小论文等,但要注意所占比例合理。

作业设计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设计分层作业,设计选做题。在学习中,学生具有很大的个性差异,智力水平不均,人格类型、特质、态度和价值观不同,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风格、策略和效果。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避免一刀切,实行分层作业。

第8篇

在大多数同学的心目中,数学作业就是做题,教材上的、试卷上的、参考资料上的等等。但长期以来一方面普遍反映数学作业负担过重,一方面在升学压力下教师又本能地相信多布置作业教学质量总要好一些,要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传统的数学教学已将同学们对作业的概念引入了一个死胡同,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对学生的评价是由考试分数来唯一确定的。修订后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评价建议作了更科学、更广泛、更合理的说明,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要有书面的作业和考试,还要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也可以开展长周期的作业方式。作业的形式可多样化,如口试、作业分析、大型作业、建立成长记录袋、分析小论文、小课题、活动报告等方式。

我在作业改革方面做了一下尝试:

一、 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

1.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3.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4.对学生进行作业板演。教师在上课前或上完新课后,可留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作业板演,每人一题(这些情况都是教师在批阅作业中所掌握的,并且有代表意义的错解),为节约时间,被叫到的学生可把作业本带上来照抄,时间大约在2到3分钟。

二、作业分层批阅

平日里总有一些学生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不交作业,甚至你根本不知道是谁没交作业,还要耽误时间去调查,或者,即便是交了作业也写得乱七八糟,就是你磨破了嘴皮子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这也是最令老师们头痛的了,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我在对待作业批改的问题上,做了一些尝试,采取了分层式批阅的方法。一段时间的尝试觉得很有成效。

首先,设立了A、B、C三个数学课代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的作业分为A、B、C三个层次上交:优秀生作业为A层,上交给A课代表;中等生的作业为B层,上交课给B课代表;学困生的作业为C层,上交给C课代表。并给每个课代表印发作业名单,便于教师在批作业的过程中及时记录下进步或退步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益处颇多,学生作业上交层次清楚,让老师心中更有条理,作业批语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这种上交作业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写好作业的信心,促使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互相转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竞争欲望。其次,随堂批改作业。批改顺序是:C层B层A层,作业的下发订正顺序也为:C层B层A层。C层作业最先批改好,并在批阅B层作业之前下发,再去批改A层作业,再在批改A层作业之前下发。最后去批改A层作业,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来下发作业。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学困生订正时的抄袭现象。这样的方式既符合教师自己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大班额人数多的特点。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的情绪和精力刚开始作用教学对象时保持高涨,但会随着对象“作业”的优劣而产生起伏变化,而先劣后优的顺序会在最大限度上发挥教师的批阅热情,同时也减弱了因长时间批阅作业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最佳反馈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各层次的作业情况明显好转,不会出现无故不交作业的情况了,字迹变得工整了,正确率也提高了,特别是“C层”作业的数量已从原先的十五本减少到现在的六本。在分层批阅的尝试中,我充分享受到了对于有针对性尊重学生作业事实基础上构建的科学合理的批阅所产生的成果,必须给以及时的总结与改进,及时激励进级学生争取更大进步,鼓励降级学生寻求原因,摆正学习态度,从而达到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

三、传统作业中“问题的提出”、“数据的提供”都是教材或教师精心准备的,而不是学生自行提出和采集的。让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造成学生无条件接受,不愿质疑不想创新,今后如何独立开展研究呢?注意到这些以后我在布置作业时就有意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加以解决,如七年级上册讲“教育储蓄”一节前,先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储蓄所了解有关储蓄知识,在搞清了储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储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息税、本息和等基本术语后,就以自己家庭理财为例进行一些有关的计算,课后要求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参加教育储蓄的方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有了“用数学”的意识。

第9篇

论文摘要:在我区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突出,数学尤为明显。初一就出现大批学困生,到初二、初三更为严重,约占30%——40%,这些学生基础差,情绪低落。对学习失去信心。据初步调查,他们绝大多数都属非智力型,并且学困现象还在呈上升趋势,为了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为了学生能做到自信、自强,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实现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全面推进和谐新课堂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近年来我对本课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并形成此文。 

 

一、非智力型学困生的界定 

 

所谓学困生 ,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品格、方法与体质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没有得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学困生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可分为发现问题困难、提出问题困难、分析问题困难、解决问题困难。。 

 

二、 非智力型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缺乏学习动机导致学习困难 

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为父母和老师学习,这样的同学大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恳求”下才来学习的。第二,为“读书”而读书,为“学习”而学习。这部分学生之所以来学习,完全是因为其他同龄人都在学习,所以他们上课时既没有认真听讲,也并没有其他什么小动作,总是很“茫然”的样子,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学习动机差是学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在数学学习中,就有部分学生,在做数学题时不会做甚至连题目也懒得看一下,愣在那里,或是低着头趴在桌子上,就是不愿意动动手指拿起笔写一写或者问问老师和同学。 

2、缺乏学习的持久性、习惯差导致学习困难。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学习毅力差,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法,只停留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主动寻找致错原因,因此常常重复犯错误。 

3、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导致学习困难。 

这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处在厌烦、焦躁的抑制状态,学习无劲头造成厌学情绪,很少有兴奋和较高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学习能力差导致学习困难。 

 

三、非智力型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正确的育人观念是转化数学学习困难生学习动机的思想基础,主体的积极参与是全面转化的灵魂,落实灵活动多样的转化措施,是实现转化的基本途径。 

1、培养学习动机,体验成功的乐趣 

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数学教师教学有机组成部分。首先是学习目的的教育,通过引导,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动机,形成以掌握知识为目标,培养克服困难,永不言败的意志。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手段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倍感快乐、幸福,从而加倍努力学习获得成功。再次是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让他们通过努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强化学习动机,培养进取的个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中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情感障碍的成因时,感受最深的是师生情感缺陷和学习情境偏差(包括情绪、兴趣、意识倾向等)。从教学环节来看,我们在情感领域的培养和开发上的不足是形成这种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在解决学困生这种心理障碍时,要力求善于运用情感原理,教师首先要尊重、热爱、关心学困生,了解并理解他们,让他们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让他们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再逐步使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最终达到消除其数学学习过程中情感心理障碍的目的。 

3、改变学生的自卑心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固然重要,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改变由于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失败而产生的自卑感更为关键,为此,作为启蒙教师之一的数学教师,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帮教转化工作,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智力和智商与其他同学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并不比别人笨,而主要是缺乏毅力,缺乏自信,缺乏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愿学习、肯钻研,不耻下问,发愤图强,一定能够取得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成功。这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态度上,经常性的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他们心灵扬起成功的风帆。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数学教育的真谛在于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需要和享受,这就需要教师把精力花费在对教材的艺术加工和处理上,把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心理需要的课题,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起“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变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一些数学发展史,介绍数学的最新成果和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有些知识点的新课的引入中,应尽量有亲身感受的实践作引导,使学生明确身边处处有数学,生活中的社会离不开数学,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用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与他们一起共同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小目标,用这些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5、注重双基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 

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原有认识结构具有相应的水平,“学困生”基础能力薄弱影响了新知识的吸收,数学教学中,要以这些学生基础能力水平出发,考虑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处理教学内容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方法,强化双基训练,把弥补薄弱的基础能力和培养发展教学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促使他们同步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的进步之处,要善于发现,及时鼓励,那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此外,还要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清除心理障碍,树立正常的学习心态。 

6、加强感情投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一个人本能素质方面的因素,它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职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感,而且可以通过学习,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的良好性格,“学困生”大多数都是由于非智力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教师加强对他们的感情投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心理素质。教师要以自己的知识,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亲切,产生学数学的良好愿望。 

7、合作学习,以共同提高,这是转化学困生最实效的方法。 

合作学习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它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氛围,让受教育者能比较充分地享受教育资源。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初步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我认为这种模式符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同时也是学困生得以转化的新途径。每期开学初,我首先要花一定时间去研究学生,按照三维目标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优秀,良好,暂时学有困难者。让优秀者去辅导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首先,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工作。对优秀学生而言,不仅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反而促进自己能力的提高,因为自己会做跟把它讲出来让别人听懂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对学习困难者要引导他正视目前的差距,认识到老师和同学们希望他尽快的进步,以后同样能比别人强,这样他就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不以为耻,反而减轻了因自己老是不懂的带来的压力和恐惧。其次,作好方法上的指导和示范。可以是检查作业,对其中的错误予以纠正,也可以是主动随机出点问题考考他,还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我给他布置一定的任务去落实。再次,让辅导者相互竞争,看谁辅导的同学进步快,并且把被辅导同学成绩的进步情况作为衡量优秀学生的一个指标;让被辅导者同自己的过去比,看谁进步大,也鼓励他们相互比,看谁进步得更快!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大家竞争的能力,真正做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让和谐走进新课堂。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这样去做了,一般都对数学拥有浓厚的兴趣,也有较好的成绩。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 

综上所述,数学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要使每一个学生的素养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对学困生既不能放弃,也不能要求过高,要特别予以关心,要尊重并善于调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达到基本要求,绝对不能让“学困生”上课听“天书”,下课请“家教”。去年,区教研室已把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平均分作为考核的指标,说明上级主管部门已经注意到教育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学困生的进步,教育的春天真正来临。作为数学教师而言,如何解决好数学学习困难生,提高数学困难生的数学成绩,让课堂教学和谐发展,是我们教学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张向阳: 新课程如何关爱学困生,2002年12期《人民教育》 

2. 梁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