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灌溉工程论文

时间:2023-04-03 09:47:36

导语:在灌溉工程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灌溉工程论文

第1篇

一、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又称管道输水灌溉,是通过机泵(或利用天然水头)和管道系统直接将低压水引入田间进行灌溉的方法。这种利用管道代替渠道进行输水灌溉的技术,避免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损失,节省了渠道占地,能克服地形变化的不利影响,省工省力,一般可节水30%,增产20%,省地5%,且投资不大,普遍适用于我国北方井灌区。

二、喷灌:俗称人工降雨,是利用专门设备将水喷射到空中分散成细小的水滴,形成类似下雨效果的一种灌溉方法。喷灌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小,在砂土或地形坡度达到5%等地面灌溉有困难的地方都可以采用,一般能增产15%,节水40%,提高工效20倍-30倍、提高耕地利用率7%。但喷灌受风力影响大,且容易产生蒸发损失,不适宜空气特别干旱、风力较大的地区。由于喷灌设备投资较高,目前多用在水资源缺乏的经济较发达地区。

三、微灌:是利用专用设备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溉技术。微灌是目前节水、增产、优质效果最好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但由于其投资较高,目前仅限于经济作物中使用。微灌通常分为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灌和渗灌四种形式。

1.滴灌:是利用滴头(滴灌带)将压力水以水滴状或连续细流状湿润土壤进行灌溉的方法。常见滴头有孔口滴头、发丝管滴头、内镶式滴灌管、双上孔滴灌带、迷宫式滴灌带等。滴灌主要用在果园、花卉、保护地栽培中。

2.微喷灌:是利用微喷头将压力水以喷洒状湿润土壤进行灌溉的方法。常见微喷头有固定式微喷头、旋转式微喷头、多孔式微喷带、脉冲式微喷头等。微喷灌主要用在果树、花卉、园林、草地、保护地栽培中。

3.小管出流灌溉:是利用直径ф4毫米的塑料管作为灌水器,以细流状湿润土壤进行灌溉的方法。这种方式投资较低,主要用于果树的节水灌溉。

4.渗灌:是利用一种特制的渗灌毛管埋入地表以下30-40厘米,压力水通过渗水毛管管壁的毛细孔以渗流形式湿润周围土壤的灌溉方法。

四、改进沟畦灌溉:对传统的沟灌和畦面灌溉适当改进,能节水10%-20%,增产10%-15%。基本原则是平整土地,加大灌水流量,将长沟、大畦改为较短沟、小畦,并采用合适的流量和引水时间进行灌溉。适宜沟灌的地面坡度为0.003-0.008,灌水沟长度不大于100米,宽度0.3米-0.8米,入沟流量控制在0.5升-3升/秒。畦灌要求地面平整,适宜的地面坡度为0.001-0.003,自流灌区取畦长50米-75米、井灌区25米-40米,畦的宽度不大于3米,并与农机具作业要求相适宜,入畦单宽流量(每米畦宽的流量)3升-6升/秒·米。

五、膜上灌:又称膜孔灌,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利用膜上行水,通过放苗孔和专用灌水孔向作物供水的灌溉方法,可节水25%-35%,增产15%-20%。采用该技术需要平整土地,田块长度不超过75米,宽度不大于3米,覆膜后在膜两侧筑起畦梗,并把地膜两边翘起埋入畦便中,将水完全约束在膜上流动,完全通过膜孔灌水。单定流量控制在0.3升-0.6升/秒·米,每次亩灌水量10方-40方。

第2篇

(1)生态优先———注重生态保护,以生态、环境为先,绿化环境的创造及维护为根本,生态的功能总体体现;(2)注重文化、水文化设计———着重挖掘项目当地的历史文化,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相结合,既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底蕴,又在打造水岸合一的同时兼具现代气息;(3)整体化设计、以人为本———景观带、水体与整个规划区的整体化塑造,坚持以人为本,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努力创造能满足市民日常文化活动、休闲娱乐、游憩需求的各类空间,营造宜人的滨水环境。(4)低碳环保———发展低碳经济、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全面实现低碳生活,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利用水生植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5)植物景观遵循因地制宜、生态、艺术、彩色、经济性原则。

2总体设计

2.1总平面图

红线范围:北岸总面积约102510m2,南岸总面积约156000m2,红线范围总面积约:258510m2,由于红线面积从市政道路中心线开始,并且包含了现有的一些民居,因此实际景观面积为北岸约:69000m2,南岸约124000m2,总景观面积大约:193000m2。

2.2空间构架分析图

本案分为“一线、两带”。一线(滨河绿线)———荡漾在沙溪河上,欣赏两岸绿意盎然的滨河风景,观赏两岸亮丽建筑的魅力倒影。两带(北带、南带)———北带(沙县古韵)———展现历史足迹的传承、重见、再塑。南带(沙县风采)———展现新城的迎新、创新、发展。

2.3景观序列分析图

本案滨河景观从北岸到南岸逆时针方向有序地展开景观序列,起景:叠石金影,通过北岸东头的金钟塔敲响沉睡的虬龙,奏起新景观的优美乐曲。前景:禅茶回香、虹桥飞渡、石阶晴阑、月下汲古、莲花石汀、闽道怀古。主景:闽眺望霞。序景—礌石遗韵、滚木声声、残垣飞渡。主景:惊涛拍浪。序景:石碑古韵、先贤集萃、四贤之阶。转折:龙飞凤翔。主景:虬龙飞天。序景:凝霞秋色、倚栏俯绿、风舞康龙。转折:眺烟影翠。:波光艳影。转折:芦香步道、绿茵飞台。结景:尾舞龙音。创造有主有次的景观结构,产生有起有落、有高吭有低迥的赏景意趣,形成一个富有韵律与节奏的景观游览路线。

3景观分区设计

3.1一线

“一线”景观主要展示在沙溪河道上看两岸的岸线景观,荡漾在沙溪河上,欣赏两岸绿意盎然、层次丰富的台地式滨河风景,观赏两岸整改过地亮丽建筑的魅力倒影。

3.2二带

3.2.1北带。北带景观主要展示沙县过去的历史人文、历史痕迹,通过这些景观展现,让人们更了解过去的沙县,增强人们的认知感、认同感。景观分为经贸文化区、闽学文化区、军事文化区、先贤文化区。

3.2.2南带。南带景观主要展示沙县未来城市发展的面貌,通过景观表达沙县迎接新的历史、创造新的明天,巩固新的成果,焕发新的面貌的决心。沙县横跨沙溪,相传古时沙溪流经沙县城关河段,有一条“虬”。即“无角龙”,故此河段又称虬江,沙县县城亦称虬城。本案南段紧邻虬江西路,因此南岸采用虬龙造型打造景观形态,景观分为虬龙迎新区、虬龙创新区、虬龙立新区、虬龙焕新区。

4绿化设计

植物配置总的原则遵循适地适树,并充分考虑与周围建筑风格及河道相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1配置原则

(1)以乡土树种为主,尊重自然。(2)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离地条件生长的植物。(3)合理布局,整体优化,选择具有生态去污功能的植物,利于河道污染治理。(4)种类多样,远近结合。

4.2设计目的

美化、彩化、香化、净化。四季有花、四季常绿、春花秋叶。以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为主,下植耐荫常绿开花灌木,水边点缀可起到净化水系的水生植物,营造浓郁的带状景观,如香樟、大叶女贞、雪松、广玉兰、山茶、金桂、银桂、石楠、榕树、乳源木莲、中东海藻、蒲葵、乐东拟单性木兰、福建含笑、光叶白兰花、红豆杉、柳杉、苦楝、无患子、枫香、银杏、榉树、朴树、白玉兰、紫玉兰、紫薇、木槿等植物为主。

4.3配置方式

通过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的方式进行多样化植物配置。

4.4植物群落规划

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如休闲芳草群落、休闲观赏群落、密林群落、水土保持林群落、热带雨林群落、水生植物群落、生态岛。

4.5设计构思

设计将本地块分为3个区域,分别以绿、红、黄植物景观为主题。结合绿化树种的多样性,常绿和落叶乔木的对比特征和丰富的季相变化,以大乔木、小乔木、灌木、低矮灌木、草皮、水生植物六个竖向层次全方位的反映自然生态特征,春天鲜花烂漫,夏天浓荫匝地,秋天丹桂飘香,层林尽染,冬天绿意盎然、寒梅傲雪,整个绿化配置与河道构成一幅亮丽的风景。绿色系绿地:配合人行道种植高大、浓荫的行道树。考虑自行车道的功能性,错落有致的行道树种植,形成时而林下浓荫时而开阔视野的景观感受。以主景树与高大乔木为主,配以观叶、观花植物,结合观景挑台、景观平台、广场等从功能性出发,做到植物配置保证四季有景观。红色系绿地:考虑到游步道的慢生活节奏,在观叶、观花基础上,增加观果植物,留出部分草坪区域,吸引人流驻足,享受大自然。考虑到20年一遇水位线,植物选择以深根性乔木及亚乔木为主,基调树种周围种植以观叶及观花为主的树种。黄色系绿地:以亲水性好的乔木和草地及水生植物为主,即保证景观效果,又不影响泄洪。

5专项设计

5.1河道及驳岸设计

5.1.1河道现状:本项目河道承担泄洪及航道的功能,两侧现有驳岸较陡,滩涂面积较大。

5.1.2河道设计目标:营造“亲水、生态、自然”的滨水空间。

5.1.3河道设计原则:平面上,以河道控制线为基础,遵循自然弯曲的原则,顺应河道演变规律,综合考虑景观布局、泄洪、排涝、周边用地规划、桥梁及各类构筑物控制点,因势利导,适当改善河道整治线。断面上,根据水文资料,确定枯水位,常水位,洪水位及河道宽度,从有利于植被生长、地方管理养护、防止水土流失、景观开展面等方面选择适宜的岸坡及岸坡斜度。

5.1.4护岸整治:多采用景石叠砌、砌石+木桩、卵石铺面等自然缓坡式入水岸。在用地受限、或因景观需要而设置各类硬质砌石驳岸时,通过墙顶置石、绿化覆盖来改善硬质硬质护岸的景观效果,通过顶板外挑、亲水台阶、亲水平台的设置来增强硬质驳岸的亲水性。

5.1.5驳岸规划:滨水空间是水体与陆地的交织面,是自然元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也是人们亲近河水、亲近自然的首选之地。因此滨水空间的人类活动和城市干扰非常剧烈,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护岸设计的质量,对滨水空间效果的影响巨大。

5.1.6驳岸设计原则:生态性: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生物、生物与生物、人与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安全性:打造城市防洪泄洪安全通道,使滨水人居得到安全保障;景观性:满足视觉上审美要求,在人群使用频率大的地方强化景观效果;经济性:在保证最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前提下较少的经济投入。

5.1.7护岸形式:护岸一般可分为硬质驳坎和柔性护岸(生态护岸)。硬质驳坎主要有浆砌或干砌块石、预制混凝土块体、现浇混凝土、浇注沥青、及铰链混凝土沉排等形式。硬质驳坎作为技术较为成熟的设计方法,广泛应用于河道整治当中。柔性护岸有一定的抗干扰和自我修复能力,运用其本身的能力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柔性护岸的设计的根本思路。不同于硬质驳岸惯用的人工结构和形式来取代自然的方法,而是用自然的结构和形式来顺应自然的过程。

5.2停车场设计根据现场及考察情况,结合当地实际需要,设置了北岸170个小车位,15个大车位,南岸174个小车位,1020个自行车停车位,满足周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停放。停车场地隐于绿化之中,采用生态停车场的方式,更加融于环境之中。

6设计相关及其他

6.1设计难点与重点

由于本次滨河位于城区,周边居民、车辆较多,因此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由此项目产生及涉及的土方工程、驳岸工程、环境保护等就变得尤为重要。

6.1.1土方工程:河道边需要动土,开挖实施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场地设计,将部分挖方工程产生的土方运于就近周边场地的景观造型之中,从而减少对周边的影响,起到减少投资、保护环境及节能的效果。

6.1.2驳岸工程:沙溪河承载着泄洪的功能,因此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泄洪元素。现场已有部分场地进行下层驳岸维护,设计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分别采用浆砌块石、以及自然式驳岸等多种形式,阶梯式的驳岸设计。砌块石墙体采用重力式结构,自然式则采用松木桩维护入水为主要结构。最上层采用格宾挡墙,中层采用浆砌石块,下层近水面处,采用自然式驳岸及松木桩结合的形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驳岸工程施工量较大,因此设计过程中尽量结合工程现场,将可利用的驳岸利用起来,并要求施工时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

6.1.3环境保护:由于项目位于城区,且距离道路及居民、市场较近,因此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造成的噪音、粉尘的影响,将硬质景观主要设置在河道内侧。道路边侧以绿化为主。

6.2设计问题与建议

6.2.1自行车健身绿道的设计。自行车健身绿道的建设将极大的提高滨河景观绿地利用率,由于现场景观开展面较窄,因此通过多层次驳坎,即减少土石方,又可扩大景观面,设计将绿道控制在20年一遇的洪水位高层上,保证车行的安全。

6.2.2原北岸大型停车场的处理。原北岸大型停车场地处较低位置,傍晚后,由于水位上涨,停车场不能使用,因此进行了调整,通过增加土石方的办法改为两个高层停车场,上层停车场小车位87个,大车位15个,标高满足5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可全天24小时停车。下层停车场为临时停车场,小车位50个,标高满足104.6m,比常水位高2.6m,涨水时不能停车。

6.2.3三中自行车位的设置。西大桥南侧白天是三中自行车停车位,晚上是大排档,对该场地影响较大,根据要求该区必须解决1000个三中自行车停车位,考虑到自行车的使用情况,一半设置在现有场地高度上,前面以绿化带进行围合,保证广场的干净整洁,广场上采用树阵广场形式,方便人们纳凉聊天。自行车位不够的部分通过原有斜坡驳岸进行改造,将驳坎做成垂直驳岸方式,用挖方填方的方式做第2层平台,这样白天可放置三种自行车,晚上可供人们跳健身舞。

6.2.4盲文的设置。纵多设计中,只考虑市政的盲道设计,未将盲文设计作为考虑范围,设计应以人为本,因此在设计中处处需要为人服务而考虑,建议可在栏杆扶手、座椅靠背等多处设置盲文,以便盲人在此也能行动自如,也能更好地体验沙县的发展和关怀。

第3篇

1公路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资源配置合理程度不够进行公路工程建设的时候,对人力、机械以及资源的要求都比较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的提高,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但是就现在而言,我国在进行公路施工管理的时候还是存在一些不够规范的情况,比如说偷工减料、为了赶工期,盲目的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违规的情况主要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能够实现最大,但是这种做法本身便是错误的,企业想要真正提高自身经济利益,应该做好施工计划安排,不断的提高施工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更好的进行资源的配置,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

1.2监理程序存在错误的情况虽然现在我国已经根据实际的需要对公路工程监督管理体系进行了完善,只有相关部门的审批通过之后才能够进行施工或者验收,但是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这些条文没有被落实,有些承包商为了保证自己的经济利益,在施工的时候盲目的赶工期,利用各种手段来获得审批,并没有根据程序进行,这也导致了很多存在的质量问题没有被发现,这也给整个工程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1.3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科学性不够在公路施工管理中,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其贯穿了整个工程,特别是在进行施工管理的时候,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若是成本管理科学,能够更好的节约资金,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现在很多承包商为了中标,在投标的时候投的价格比较低,在中标之后,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能够实现最大,便转包给其他的单位,而其他的单位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施工的时候,往往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没有任何的保障。

1.4进行后期维护的时候不够及时公路施工管理本身便是比较动态的,施工管理只有在公路使用寿命结束了才算接受。所以在公路施工结束之后,需要有一些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维护。但是现在,我国对建成公路工程进行归属权划分的时候,往往存在不清晰的情况,这也导致了公路维护的时候,各个单位相互推诿,公路养护维护队伍组建不够及时有效,这会导致后期维护不够及时,公路的使用寿命也会有明显的缩短。

2做好公路工程管理的一些改善措施

2.1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素质公司必须重视公路施工过程中人的作用,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重视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水平以及施工安全意识。只有做好培训工作,施工人员才能够真正的意识到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应该提高其质量意识,只有这样企业员工才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各项工作,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此外,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还应该重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这样员工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企业形象的维护,保证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提高公路的质量。在对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的时候应该对成本管理进行明确,保证管理的有效性[3]。

2.2做好施工过程的管理(1)对管理机制进行健全,完善管理责任制。想要保证公路施工的有序性,是需要管理人员做好指导的,对管理机制进行健全,是符合管理工作更好进行需要的,应该真正的落实管理人员本身的职责,真正的做好权责分明,避免出现权责不清以及管理混乱的情况,保证职工管理的有效性和有序性。(2)做好质量管理,努力实现质量管理标准化。在进行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的时候,对施工技术标准、设备标准以及材料标准都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只有做好材料控制、技术控制以及设备控制,才能够更好的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公路工程管理才会更加的有序。(3)做好设备管理。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设备性能良好,才能够保证施工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企业应该根据需要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规范,确保进行设备管理的时候有规定可以遵循,其次,企业还应该机械能设备资料的整理和档案的设立,做好设备监控工作,按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设备在工作的时候处于良好状态[4]。(4)做好施工环境管理。在公路施工的时候,环境条件会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天气情况会对施工人员的身体情况造成影响,最终也会给施工更好的进行造成影响,比如说在夏季的时候应该重视降温防暑,减少高温条件下,施工人员的作业时间,在冬季的时候,应该做好保暖方面的改善措施,在风雪天中减少作业时间。这样能够避免因为天气因素给施工人员造成不适。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材料的存储和保管,降低温度和天气对材料的影响。

2.3进行施工方案优化,保证施工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在施工之前,进行施工管理的时候最重要的工作,便是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若是施工方案不够合理,很容易给工程的质量和成本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对施工管理目标更好的实现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应该对施工方案制定进行重视,使用合理的方案,做好资源配置,确保施工的时候能够根据相应的计划进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证公路管理的质量[5]。此外,还应该根据需要做好监管方面的工作,提高监管的效率,保证工程的质量。

3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概预算管理;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科学有效的工程概预算是对于工程的一种整体把控,通过概预算可以了解工程的施工工期、施工进度,并对它们进行一定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合理配置有限的投入资金,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从工程的质量角度来看,建筑工程概预算管理和工程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关系,为了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对于工程概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从而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依据。

1、建筑工程的概预算概述

建筑工程的概预算是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始终的,它是一种常规性的管理活动。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建筑工程概预算指的是对于工程的每个阶段,通过对相关的技术性文件的分析和整理,从而预先从而预先确定或者是计算建筑工程的全部费用的相应技术性经济文件。在建筑工程的每个阶段我们对于概预算的固定名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比如在初步设计的时候叫概算,而在施工图设计的时候叫做预算,但是监管如此,对于工程的概预算来说,其主要的作用和用途是一致的。

2、现阶段建筑工程概预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2.1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明显不足

建筑工程的概预算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做好项目工程的可行性报告,但是该工作在实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是项目的编制人员的配置上存在问题,很多建筑工程对于报告的编制程度重视不够,编制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二是很多的建设单位对于报告的要求和规范不到位,使得报告的编制缺乏一定的指导性;三是很多的建设单位对于编制工作的投入不足,使得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难度,即使可以编制一份报告,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也难以保证。

2.2缺乏合理的建筑工程设计

一个工程的质量绝大多数都取决于这个工程的设计,一个好的建筑工程设计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正确开展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所形成的工程的设计文件是下一阶段乃至整个工程施工的依据,同时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工期、施工的整体投资规模等等,因此建筑程的设计在工程的整体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很多时候建筑工程的设计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式或是设计的时间被严重缩短,使得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缺乏,设计成果的借鉴价值也很低,另一方面,这对于建筑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也是十分不利的。

2.3项目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乱性

无论是工程的成本管理还是概预算管理都应该遵循一定的管理程序,但是从当前一些建筑工程的实际的项目管理现状来看,项目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混乱性,管理想效果也不佳。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和工程概预算管理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以后的项目管理工作还应该注重以下的几个主要方面:首先要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明确好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以及管理的主要步骤和主要阶段;其次是要制定合理的项目管理程序,遵循一定的管理规范。

2.4招标工作不细致,存在很大的漏洞

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保护工程各方关系集团利益的重要形式,它和工程的投资、质量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同时也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概预算管理的顺利展开。在当前的招投标管理体制下,工程的概预算管理受到的影响程度很大,比如如果在建筑工程的招投标的阶段,对于工程的量清单审查存在问题的话,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概预算的准确性,很多的工程的数量或是图纸设计等存在很大的偏差,不利于进行全面审核报价和确定工程的预算。

3、完善建筑工程概预算管理的措施

3.1优化设计方案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设计是开端,也是基础。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首先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包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周边环境、设备选型以及建材质量等;其次,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工程进度、质量的基础上,参考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投资估算,进行概预算的编写;最后,根据根据分配的投资额进行实际控制,使概预算在具体执行中真正发挥作用。

3.2将相关制度落实到位

为加强建筑工程概预算控制,应做好以下工作:(1)将招投标制度落实到位。招投标制度是市场竞争机制不断成熟的一个表现。将招投标制度落实到位,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和竞争力,有利于建设单位选择最优秀的施工企业,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概预算的有效编制以及工程质量的最优;(2)健全设计变更制度。在实际施工环节,设计变更问题是客观存在且不可完全避免的,但应被控制在一定的次数和范围之内。如果某个设计变更将会对概预算造成较大的影响,那么根据相关程序,做好严格审查工作,只有获得批准后,才允许执行;(3)建立、健全监理制度。在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期间,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理制度,同时委派专业的监理工程师监督执行,从而及时发现施工中的不合理之处,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最终控制概预算的波动幅度。

3.3完善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

概预算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控制工程建设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其工作质量。一方面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概预算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提高概预算管理水平可以实行概预算管理责任制度,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概预算管理工作,一旦出现概预算问题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那些完成概预算工作比较好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一些出现重大问题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概预算管理模式。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费用项目比较多,有一些费用是不变的,但是像人工费用或者材料费用在施工过程中是处于变化的状态,针对这些费用的预算工作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概预算工作需要对整个施工工作进行全程地动态监督,概预算工作人员可以与工程建设管理相结合,这样可以更好地完善工程建设的预算编制工作,对建筑成本进行实时监控,提高概预算工作的水平。

3.4严格招投标,确保建设领域健康发展

工程招投标活动,是在市场经济主导下的以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为机制、市场选择为调控手段,关系到行业的健康发展、社会稳定的大事。招投标对于国家、企业来说主要是加强利益的获得,使利益社会分配公正以及保障参与招标的各方的合法权益,起到增长经济的效用,保障每一个项目能够很好的建成,加强对各个责任主体的监管。但是,由于当前招投标的法制建设不够完整,招投标管理人为干扰多,各种规定也没有依照地方经济迅速发展所处的环境来改良,并且很多企业为了私利,相互勾结,采取一些违规行为来对招标,进行不正当竞争、暗箱操作。这些都可能使工程没有按招标条件建设,也使得概预算失去原本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强招投标管理。

4、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概预算管理工作是贯穿于工程始终的一项管理工作,并对于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建筑工程的概预算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加强协作、端正观念,根据问题制定合理切实的应对处理方案,努力将概预算管理工作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艳平.探析概预算编制质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第11期.

第5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的改革已经在神州大地上愈演愈烈。对于建筑业来说,在经历过多次改革的洗礼之后,仍然没有构筑成熟的建设市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构建符合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法律等管理手段,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达到提高投资和经济效益的行为和活动。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有效控制、提高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已加入WTO的现实状况,我们将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国际竞争将变得日益激烈,而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也必须逐步与国际工程造价惯例接轨,作为建筑业中发挥着灵魂作用的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是建设市场最终最根本的改革方向。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必须要建立以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搞清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一、变计划价格为指导价格

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由过去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我们必须要对传统的预算定额进行改革,坚持其积极的方面。首先,建设工程造价及其预算定额管理体制改革,应本着价格形成机制即“量”、“价”分离入手,保持定额的法定性,改变人工、材料、机械计划价格为市场指导价格,逐步放开各种取费的费率,鼓励企业之间在同一水平上开展竞争。

实行“量”、“价”分离的核心是把法定性的标准和指导性费用、价格两个不同概念的内涵区别对待。定额作为控制消耗量的标准,应在统一项目划分、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工程量计算规则,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委托行业协会、管理和解释。为适应“量”、“价”分离的要求,首先对通用性强,覆盖面大的专业定额,编制全国或地区统一的定额,全国或地区统一定额包括项目划分,计算规则和取费程序,必须严格执行。

关于价格问题,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工程造价只能将计划价格变为指导性价格,其理由主要是:就目前建筑业现状看,宏观、微观条件都不成熟。一方面行业的宏观调控缺少力度,比较行之有效的控制市场供求手段还没有形成;另一方面,建筑市场仍然是一个不规范的市场。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只能实行指导价格,包括价格指数。指导性价格主要包括建筑材料价格、人工单价及机械台班单价,也包括构成建筑产品的物化劳动价格,均由主管部门定期,供甲乙双方参照执行。

第6篇

1 文档管理的方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实施的复杂性,多方人员参加以及时间跨度长等因素,所以有关需求、建议、解决方案和会议、问题记录等都必须文档化、标准化,以便查阅和引用。这些文档伴随着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逐渐充实、完善;与此同时,它们亦记载跟踪了整个实施的过程和成果。因此,在文档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住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方法,这样可以让我们的文档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

1.1文档模板的管理

面对项目中需要建立的各类纷繁复杂的文档,如果各式各样,每个人一个风格,不论从美观性和可读性上都会有影响,所以在文档管理中的过程中应建立一套文档的模板。

在建立文档模板时,需要对一些格式进行要求,需要将一些基本的要素固化到文档模板中,确保文档需要的内容能够在文档中体现,例如文档的页眉页脚、文档变更历史、文档的目录方式、文档的字体等。

在建立文档时,要注意做好文档的分类,各种分类有一个清晰的定义,使用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实际使用时要采用哪种模板。如果是使用共享目录方式管理文档,需要在一个相对容易找到的文件夹目录中存放模板,如果是使用信息系统方式进行模板管理,最好能够在首页进行一个链接,让使用者可以快速的搜索到。在建立分类时,需要含有一个共同类,或者叫做公用类,因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新的类别出现,也会有一些无法进行分类的文档,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共同类进行管理

1.2文档目录的管理

为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文档中找到需要的文档,需要在进行文档管理时建立一套完整的文档目录体系,主要包括文档的索引管理和文档的分类管理。

在进行文档管理前,需要对不同的文档建立一个分类,建议不同的分类可以便于文档的查找,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分类制定不同的管理要求。如果是文件夹方式管理,还需要分别不同的文件夹内容的安排以及权限的控制,因为文件夹管理的特殊性,需要注意其权限管理的简洁化;如果是采用信息系统管理,需要注意类型的编码体系的建立。一个好的文档分类体系可以让使用者方便地进行文档的归类和查找,文档的分类在一些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归档管理的需求。

2 项目技术文档范围

2.1项目立项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批复等立项依据性文件;施工、质检、监理、中间交接、竣工验收 、试运行等。

2.2基础检测报告、发电机转子探伤报告、制造厂(运行厂)调研报告。

2.3设备招标、设计招标、施工招标、工程监理招标文件。

2.4施工图设计文件、图纸审核会签资料。

2.5工程概算书、施工预算表、工程竣工决算、固定资产清单及明细表。

2.6工程监理合同、工程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

2.7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前技术交底、施工计划、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措施。

2.8设计变更、工程更改洽商单、通知单。

2.9原材料检验报告、原材料出厂技术文件、产品合格证。

2.10设备安装记录。

3 项目技术文档的要求:

3.1项目技术文档必须完整、准确、系统,并做到图面整洁、装订整齐、签字手续完备,图片、照片等要附情况说明。

3.2竣工图应反映实际情况,必须做到图物相符,做好施工记录、检测记录、交接验收记录和签证。

3.3凡按图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变动的工程,由施工单位在原施工图上加盖竣工图章后,即可作为竣工图。

3.4凡有一般性图纸变更的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变更的,可在原图上修改,并加盖竣工图章作为竣工图。

3.5施工中有一般性设计变更时,能在原施工图上修改的,由施工单位在原施工图上注明修改部分与修改依据和说明,可在原图上修改,并加盖竣工图章作为竣工图。

3.6凡有结构改变、工艺改变、平面布置改变、项目改变等重大变更及图幅变更面积超过10%,应重新绘制竣工图。

3.7所有设计变更文件中的变更内容,必须不遗漏地在竣工图中全面反映,即每项变更内容,不但要在文件所指的竣工图上反映,而且要在所有涉及到的相关联的每张竣工图上反映。

3.8实施过程中的图片、照片、录象等材料,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事故等,应有完整的文字说明。同时,要详细地填写档案资料登记表。

4 各方的通用职责

4.1工程各参建单位填写的工程档案应以工程合同、设计文件、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为依据。

4.2工程档案应随工程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并应按专业归类,认真书写,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准确、真实,无未了事项。表格应采用统一表格,特殊要求需增加的表格应统一归类。

4.3工程档案进行分级管理,各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工程档案的全过程组织工作,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审核工作由各单位档案管理员负责。

4.4对工程档案进行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等,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5 建设单位职责

5.1应加强对基建文件的管理工作,并设专人负责基建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5.2在与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签订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合同时,应对监理文件、施工文件和工程档案的编制责任、编制套数和移交期限做出明确规定。

5.3必须向参建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准确、齐全。

5.4负责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档案进行检查并签署意见。

5.5负责组织工程档案的编制工作,可委托总承包单位或监理单位组织该项工作;负责组织竣工图的绘制工作,可委托总承包单位或监理单位或设计单位具体执行。

5.6编制基建文件的套数不得少于地方城建档案部门要求,并应有完整基建文件归入地方城建档案部门及移交产权单位,保存期应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相同。

5.7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建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资料,建立、健全工程档案,并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按规定及时向地方城建档案部门移交工程档案。

6 工程监理单位职责

6.1应加强监理资料的管理工作,并设专人负责监理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6.2监督检查工程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设计阶段,对勘察、测绘、设计单位的工程文件进行监督、检查;在施工阶段,对施工单位的工程文件进行监督、检查。

6.3接收建设单位的委托进行工程档案的组织编制工作。

6.4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对监理档案进行整理、装订与归档。监理档案在归档前必须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

6.5编制的监理文件的套数不得少于地方城建档案部门要求,并应有完整监理文件移交建设单位及自行保存,保存期根据工程性质以及地方城建档案部门有关要求确定。如建设单位对监理档案的编制套数有特殊要求的,可另行约定。

7 工程施工单位职责

7.1应加强施工文件的管理工作,实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逐级建立健全施工文件管理工作。建设项目的施工文件应设专人负责收集和整理。

7.2总承包单位负责汇总整理各分包单位编制的全部施工文件,分承包单位应各自负责对分承包范围内的施工文件进行收集和整理,各承包单位应对其施工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7.3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进行工程档案的组织编制工作。

7.4按要求在竣工前将施工文件整理汇总完毕并移交建设单位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7.5负责编制的施工文件的套数不得少于地方城建档案部门要求,并应有完整施工文件移交建设单位及自行保存,保存期根据工程性质以及地方城建档案部门有关要求确定。如建设单位对施工文件的编制套数有特殊要求的,可另行约定。

第7篇

1.1低压管灌技术

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有效的避免了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因和外界接触而产生的损失,能有效的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必要的损失。相比于同等的水量下,使用此种灌溉方式能对更大土地面积进行灌溉,增产增收;节电,由于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井灌区,大大的减少了抽水量,约可减少20%-30%的用电量;以低压管道代替了渠道,可减少2%-3%的渠道占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用地,增加农产量;在输水速度上,缩短了轮灌周期,能更加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成;与滴灌相比较而言,一次性投资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农业成本的投放。

1.2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喷洒灌溉技术的简称,该技术是目前农田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它通过水泵、动力机等动力设备将水加压,并通过具有定高度的喷灌设备利用自然落差将水灌溉到其所覆盖的区域地段喷头将水喷洒到空中,使水在空中分散成细小的水滴落到所灌溉的地面上,其不仅能够实现节约水资源,还能够使灌溉变的更加均匀,从而使农作物都能够得到灌溉。根据喷灌设备的灵活性程度可以将喷灌技术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个类型,其类型不同应用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固定式喷灌设备除喷头以外,其余部分都不能动,该设备适用于农田范围较小的地区;半固定式喷灌设备除喷头可以移动以外,喷头支管也可以移动,相对于固定式喷灌设备而言,其机动性相对较好,适用于灌溉范围较大的农田区域;移动式喷灌设备所有部分均能够移动,三者之中其机动性最好,更适用于山区或灌溉环境相对恶劣的农田地区。

1.3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作为农田水利灌溉的主要技术,针对根系土壤活动范围对其进行灌溉。主要是通过压力管道将水资源输送至田间支管及毛管内,然后对其进行缓慢式灌溉,这种灌溉技术相对比较均匀且能够保证土壤所需的最佳含水量。一定意义上而言,灌溉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灌溉技术,它不仅能有效的将水资源灌入其植物中,更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这种灌溉技术具有以下等优势:滴灌技术与普通灌溉技术相比较而言,可以节省55%的用水量,可以有效的将水资源充分利用并达到植物所需的正常用水量。在进行滴灌时可以利用管道系统对其植物进行施肥,从而一定程度上还大大减少了肥料浪费现象,提高了施肥的效用。对于耕地面积较小的灌溉作业而言,这种灌溉技术可以有效的增加作业播种面积,使其作物达到大幅度增产。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滴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且不受地质环境的影响,且能有效的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成本。这样农业人员就可以利用充足的时间去从事其他的农业劳动,改变原有单一的劳动模式,为其增收创造条件。农民增收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农业的发展变革,更有利于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且提高耕地用地效率。

1.4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灌溉作为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形式之一,在实际灌溉中其存在很多问题,这种灌溉技术极易发生渗漏渗水等情况,大约一半甚至更多的水资源难以充分利用,也是影响农田灌溉最常见的一种灌溉方式。所以,在日后灌溉过程中,必须加强渠道的防渗漏技术,提高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2加快发展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具体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1加快发展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具体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从某种角度而言,既是一项技术工程又是一项惠及民生的社会工程。所以,大力发展农田水利灌溉节水工程符合其实际发展的需要,对于节水而言,要全面考虑其农业节水问题将问题上升到一定高度及范围,并不是一定意义上的节水措施,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2.1.1进行合理的规划

农田水利灌区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平衡对整个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农田水利施工开采时,必须充分考虑该区域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含量。合理设计施工开采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更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1.2对农业节水进行资金补助,加大对农业节水的投资力度

现阶段而言,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农民集体出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长久发展。对此,国家必须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要注重农田水利节水的重要意义,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促进去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2.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2.2.1生物技术的发展

生物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它以高效、优质的节水技术对植物自身构造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利用植物自身水分对其灌溉,节约了成本,提高了高产的效率。

2.2.2信息智能化灌溉技术

信息智能化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农作物进行严格的控制,针对所在环境(空气质量、温度变化以及日照强度等)都要进行掌握,严格分析农作物所需水分及灌溉所需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将灌溉需求信息进行传输,然后利用计算机计算出灌溉的时间及灌溉量,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农作物的生长,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效率,达到了节水目的。

3结束语

第8篇

1.地上输水渠道水网型节水工程模式

地上灌溉输水渠道是指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业灌溉的工程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按灌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将灌溉渠道分成若干等级,大、中型灌区的固定渠道一般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共4级。德州市地上输水渠道水网型节水工程是德州市传统的输水渠系建设方式,其主要特点为:①依托中科院技术支撑,研发了末级渠系远程计量和灌溉管理决策支持两大系统;②探索实施了U形槽滑膜技术;③改进了传统给水栓;④改进了传统伸缩缝切割工艺。

2.地下低压输水管网型节水工程模式

地下低压管道水网节水工程模式是在对传统的灌溉模式进行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泵一网一卡两表一带畦田”的灌溉模式。“一泵”是指泵站,“一网”是指输配水管网,“一卡”是指同时具有站首系统的IC智能充值电卡和支管首部的智能水表卡功能的射频卡,“两表”是指系统中的固定水表和移动水表,“一带”是指田间出水口及移动水表以下连接的小白龙输水带,“畦田”是指以农户为单元的田间畦块。

二、工程节水模式的建设及应用特点

1.在灌溉水利用系数方面

地上输水渠道水网型节水工程,是传统的节水工程建设模式在以往的基础上对地上输水渠系的建设进行了改进,其中禹城市的地上渠系建设成绩最为显著,井渠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65。地下低压输水管道水网型节水工程,是在以往节水工程基础上的一个创新型的尝试,在当地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可以发挥很好的节水效果,项目中地下低压输水管道水网节水工程中水利用系数可达0.95,可有效避免输水和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

2.在施工技术和材料方面

德州市在地上输水渠系建设过程中应用了U形槽滑膜技术,施工过程中省时、省工、省料,渠系使用糙率小、输水和抗地基冻涨变形能力强、质量好;工程切割时改进了传统伸缩缝切割工艺,针对U形槽特殊形状研发了新型切割设备,取得了切割效率高、整齐划一、一次成型、对U形槽无损伤的效果;在伸缩缝填充材料上推广应用了双组分聚硫胶,该材料具有耐高温、弹性好、密封性好、黏接力强的特点,有效解决了输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渗漏问题,提高了输水效率。地下输水管道水网节水工程施工中,输水管道采用地下低压输水管道,材料为PVC和玻璃钢,管道接口处采用特殊材料处理,杜绝了输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渗漏和蒸发,提高了管道的输水系数。

3.在安全性方面

地上输水渠系建设中,材料主要为泥沙和水泥,施工过程中存在切割等程序,尽管伸缩缝用特殊的材料处理,输水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量的渗漏,而且主要构筑物主要建在地上,很容易被人为破坏。地下低压管道主要材料为PVC和玻璃钢等,耐腐蚀性和耐老化性比较强,对接缝隙经过特殊处理,解决了水的渗漏问题,并且主要建在地下,不易被破坏。

4.在农业灌溉模式方面

地上输水渠系中,水网建设采用了末级渠系远程计量和灌溉管理决策支持两大系统。通过在支渠和斗渠量水建筑物上安装超声探测仪,自动采集渠道水位,并采用远程遥感技术,将数据传输到用水户协会信息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了灌溉远程计量。灌溉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分析,进行科学配水,对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实现了科学灌溉,有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地下低压输水管道水网型节水工程,在灌溉决策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泵一网一卡两表一带畦田”的灌溉模式,采取泵站加管道的模式,由泵站提水加压输入管道,管网输水到地头,每50m设1个出水口配水到畦田,出水口处安装给水栓,可有效减少水资源在田间地头的浪费,同时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情况进行适时灌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工程节水模式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在两种节水工程模式的使用过程中,节水效果都比较显著;同时农民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地上输水渠道水网型节水工程在节水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工程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几点不足,例如大多数工程设施建在地面以上,特别是斗、农渠等田间输水渠道及取水设施,对作物的耕作和收获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工程的主要构筑物主要修建在地面,灌溉间歇期间容易出现人为破损的现象等。地下低压输水管道型水网节水工程不论是灌溉过程还是增产、增收效果都得到了农民的一致好评,同时节水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水资源利用系数可达到0.95。存在的问题是工程各部件的有效使用寿命不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损坏等,而这些问题是工程本身不可避免的。项目区建立了相对应的管理模式,基本解决了以上问题。

四、新型给水栓的应用

给水栓———俗称出水口,是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向农田输水配水的重要设施。传统型的给水栓存在着止水不严、开启方式烦琐、不便于田间耕作等致命缺陷,为解决灌溉过程中灌溉水量无法测量到户和田间配水设施容易毁坏及水源配置无序等问题,开展了“多功能给水栓装配式混凝土保护井”成套产品开发与研究,目前已获得两项国家使用新型专利、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传

1.功能特点

①隐藏式安装:采用分体式结构,下栓体安装于地下,并以装配式混凝土管保护,实现了隐藏式安装,不影响农机耕作,收割作业时碰不到、碾不坏。②自动进排气:下栓体采用浮体式止水结构,相当于等同口径规格的排气阀,可有效防止水锤冲击、回水负压等因素破坏管网。③自动关闭:止水阀板为浮体结构,在水流浮力作用下可实现自动关闭,此功能省去了灌溉前管理人员逐一检查是否关紧的繁杂工作,防止无序开启、乱开盗水。④移动上体:上栓体为专用开启工具,一般一条支管上只配一个上体,由专职水管员保管和使用,彻底解决了系统中给水栓乱开启问题,确保按轮灌制度灌溉。⑤多向出水和用水量:上下栓体采用快速接头连接方便快捷,同时可实现4个方向出水;计量式移动上栓体安装了灌溉专用水表,实现了分户分田块用水计量。

2.农业灌溉使用流程

①打开混凝土盖板。②安装上栓体,顺时针旋转开关开启放水。③开启放水前先记录水表起码,每户灌溉结束后记录水表止码,并由用水户签字确认,作为水量计量到户、水费收缴的依据。④灌溉结束后逆时针摇动开关把手,至浮体上浮到位不漏水为止。再逆时针转动上栓体使上下栓体分离,盖好混凝土盖板,进行下一个出水口灌溉。

五、实施效果分析

1.地上输水渠系型水网节水工程效果分析

地上渠系型水网节水工程实施后,井渠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65,项目区年增产粮食362.7万kg,年节水215万m3,年省工18万个,年增灌溉效益1830万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4%,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32元,受益人口达到1.44万人,有效促进了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地下低压输水管道型水网节水工程效果分析

第9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问题对策

一、制约“小农水”工程发展的因素

1.“小农水”工程基础设施差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没有实现合理的勘测规划,没有设计建筑相关的配套设施,工程质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在投入使用后期,又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资金都投放力度不够,导致维修管理不到位,设备出现老化,也存在着安全隐患,水利工程的利用效率低。

2.“小农水”工程的续建和改造不彻底

“小农水”工程的主要项目内容是灌区续建和节水改造工程。由于资金不足和管理力度不够的制约,导致续建和改造工作都集中在干渠上及其分干渠,而支渠和支渠以下的灌区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造,工程覆盖面比较窄,导致水利系统没有发挥其优势。

3.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均衡

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田水利的建设,但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水利重建设轻管理,而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缺乏有效管理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于投入过少,制约了“小农水”的发展。

4.“小农水”工程的安全系数低

一直以来“小农水”的安全保障问题都是水利建设关注的重点,由于前期建设设施时技术水平和资金投放有限,导致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例如建筑物老化,原有的机械设备有的流失,零部件损坏,设备故障不能及时为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尤其在防汛抗旱的季节,机器不能正常运转或带病运行增加了安全隐患。

二、“小农水”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

随着农民经济意识观念的增强,农民开始忙经营创造经济效益,而对水利工程的修建难以提供足够的劳力,由于水利兴建管理不到位,而农民的集体观念缺乏,对于水利设施只注重其效用,不进行设备维护和维修,缺少自力更生的精神,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建设应是以群众自办为主,国家提供器材支持为辅,但是却给农民产生思想偏见,完全依赖于国家的投资建设,没有人自主自愿进行水利建设。

2.工程管理责任不强

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小农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变得不明确,农田水利设施集体获益与农民自主分散经营之间矛盾加剧。“小农水”工程管理中权利和责任的划分不明确,建设管理和使用脱离。

3.管理队伍难以建设

由于“小农水”工程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费用的收取难以开展,像县级以下的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在500元左右,并且没有养老保险的福利待遇,国家的扶持力度不大,地方自筹经费又困难,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工程建设和维修不能得到及时开展。

4.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为维护“小农水”工程的正常运作,就应该健全农村水利的管理机制,形成农村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改善水利工程管理混乱,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的现状。各地及政府的有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把工作重点由解决防洪排涝,农业灌溉转移到综合治理,关注水安全, 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等,促进农村水利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小农水”工程管理的改进及有措施

据统计,我国共建成各类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约2000万处,其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管理起来比较困难,有必要对 “小农水”工程管理进行改革,建立管理的新机制,采取有效的对策,促进农村水利建设的良性发展。

1.科学管理

“小农水”工程管理是一门科学,首先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的机构,定制规章制度,配备办公设备,组织管理人员。其次开展监管工作,主要是财务审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另外,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要前期规划,为使“小农水”工程发挥最大效益,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按正常的水利工程建设流程,例如规划,投资,招标,使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化和法制化,在工程竣工后,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工程验收,达到工程质量标准才可投入运行。

2.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利事业的动力是先进的思想观念。水利工程的管理者,水利工程的建设者都要转变思想,统一认识,促进“小农水”事业的发展。

首先,水利部门主管人员要把工作的中心从水利基础建设转移到依法治理上来。依靠法律手段进行监管,避免出现安全事故,行政管理的手段也可依靠经济,技术等方面,全面的,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为“小农水”工程管理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确保工程、用水、水费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实行新的管理机制,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力度。

其次,“小农水”工程建设的参与人员,群众思想的转变,把“小农水”工程建设当成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树立“小农水”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观念,增加“小农水”的收益,据水利部公布的数据,农村的水利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8%,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和90%经济作物。使群众能积极的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增加农民的收入的同时,为水利事业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3.筹备资金投入建设

一直以来资金不足制约了“小农水”建设的发展,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有效途径筹备资金,一是,国家财政拨款,资金由政府负责投入到疏浚工程,防洪排涝工程,水环境保护工程,水资源调度工程等方面。二是依靠社会投资力量,利用融资的方式吸引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把农民当成受益的主体,提高农民参与水利建设的自主性,发展民营水利。据统计2010年中央财政拨款32亿元,投入到400个县的水利建设,各地政府投入达64.1亿元,农民自筹资金17.3亿元。多元化的投资带动了“小农水”的发展。

四、总结

“小农水”工程管理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小农水”工程建设的发展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水利管理方面进行改革,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手段,健全管理体制,促进“小农水”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登红.新时期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J].大视野,2008 (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