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市政道路施工论文

时间:2023-04-03 09:47:39

导语:在市政道路施工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市政道路施工论文

第1篇

从当前我国普遍使用的园林绿化植物种类来看,地被类的植物比较多。这些植被如果被用于道路绿化,城市内道路周边的环境与这些植被在野外生存的环境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需要从植被的生长习惯和植被使用位置的环境来确定供肥的次数和数量。如果在绿化带建设中需要使用观赏性植物,更加要注意其养分的供应,如果养分供应不足,会影响植物观赏性。所有的绿化植物都需要按照一级标准对其进行养护,每年割草的频率保持在10次左右,基肥施肥1次,后期追肥2次。以道路绿化植物生长情况与发展情况为判断条件,每年在春秋两季适当补植,保证行道树或者是植被没有明显的空缺,提升绿化的美观性。

2定时灌溉

因为城市所用的绿化植物已经脱离了野外自然环境,所以单纯的依靠市区内部降雨对其进行灌溉必然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按照“少灌、勤灌水”的原则,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所在位置干旱程度制订灌水周期表,合理安排灌溉用水量和灌溉次数,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在实际工作中,要先对新栽培的植物进行灌溉,因为植物的幼苗生存能力与成年的植物相比,明显不如成珠植物,必须特殊照顾。

3加强土壤排水工作

虽然要经常浇灌绿化植物才能保证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但是如果浇水频率过高或者是雨季降水量过大,必然会因为土壤中水分含量过高而影响植被的生长。许多地区都曾出现过因为土壤的含水量过多,导致植物被淹死的情况,这会影响城市绿化与美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必须时刻关注植物吸水量和土壤的含水量,通过多种排水方式来保证土壤含水量适中。在对园林景观和绿化土壤进行排水时,需要先对植物生长地区进行检查,保证地面上不存在任何的坑洼和死角,为排水设计减轻难度。如果遭逢连续降雨或者是暴雨天气,且降水量会对植物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开挖明沟的方式,起到排水减涝的作用。

4完善植被养护工作

园林景观建设与道路绿化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绿化植被,绿化植被的生长质量与生长速度与养护管理工作有着直接联系。想要保证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植被养护的科学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在对树木进行养护时,首先要明确树木的最佳生长条件,保证树木种植位置和成长过程中始终都是错落有致的,根据阳光照射情况来判定稀疏程度,定期修剪树木,去除掉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的部分,并在修剪的过程中对树木进行检查,看树木是否遭受病虫害的影响。各种病症都有其特点,需循症检查、循症治疗。②负责养护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植物的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清理落叶和枯死的树枝,时刻保证园林景观与道路绿化区域的清洁,降低病虫害的产生概率,保证植物正常生长。③在对草地进行养护时,必须保证草地上没有杂物,提升其观赏性。从近年来草地绿化植被的生长情况来看,所有的草地都会经历四个生长阶段,工作人员也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植被的硬性需求对其进行养护。④对于道路绿化花卉,要及时修剪枯枝枯叶,明确修剪时间和杀虫时间,根据不同季节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来控制修剪频率与杀虫频率,提升工作效率。

5完善植被监测工作

种植植物比较简单,但是要想保证植物后期的正常生长,就必须要长期对植物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及时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降低问题的负面影响。为了全面保护城市绿化成果,许多城市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绿化植物监管部门,通过完善绿化植物监管机制和提升巡查力度等方式来提升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质量。将绿化植物的保护工作通过合同和相关条款的形式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让城管、公安等相关部门成立联合机制,互帮互助,完成绿化植物养护管理工作。

6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道路路基;问题;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 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路基填土具有相当的严格性, 不符合标准的自然土一旦填筑地基,会给市政道路的质量埋下安全隐患。因 此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要选择符合标准的自然土,对水的含水量也要严 格要求 。

2 保证达到压实标准。由于施工方法不对,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 设计要求,使路面产生病害 。防治办法就是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在我 国的市政道路施工中,在路基的压实时一般采用冲击压实法还有一种用机 械的冲击来压实的强夯施工方法。不同地段根据土质不同采用不同的 压实方法,充分保证了路基达到了压实的标准。

3 软土区域注意路基的稳定性。由于地域气候条件的不同,很多 地区如原水塘 、水田地区路基的修筑,因此施工难度大,应制订出相应 的过湿土地基的填筑方法,过湿地区的路基一般采用填砂砾垫层和加 铺工格栅的方法来保障地基的稳定性。

二.影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品质。影响 路基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管理方面:材料质量的优劣是影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 的重要方面,是保障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基础。

(2)技术管理方面:注重路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保障市政道路路 基施工质量。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影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 因素,其施工过程技术管理与工艺控制是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工作的重点。施工企业要加强路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重视现场 施工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以及监理人员工作质量的提高,以保障城 市道路路基施工质量。

(3)设备管理方面: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无论是试验、检测、 计量等设备或是施工机械设备对路基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 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是非常必要的。

三、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严格施工程序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来开展工作,路基基层的自然土填 筑;根据土质添加材料;采用机械压实等施工程序 。这就要求施工人员 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市政道路工程的防护措施,如坡面防 护、冲刷防护、支挡防护等方面的工作要与路基同步进行,这样有利于 工程的整体进度和质量控制。

2市政道路路基排水 市政道路排水要针对天然水、地表水、地下水等多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施 工策略:市政道路排水主要分为地下排水和地表排水二个方面,这之中应该 特意注意水田灌溉水对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再者就是雨水,不 能存留在路面上,应及时排出,这样就能减少对路面的侵蚀及对路基强 度的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排水设计,尽最大的可能不让水 贮留在路面上,增强路面的使用性能。

3.材料管理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地使用质量好、数量多、品种齐全、费用低廉的 材料是控制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按施工计划、施工方法要 求,组织各种材料进场,及时出具试验报告,坚持做到用数据说话。

(1)施工企业要根据设计要求,选购路基施工材料,并通过进场检 验、使用前检验等方式确保路基施工使用材料规格、质量等符合设计要 求,为保证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奠定基础。根据工程要求,坚持做到 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使用,在现场 要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及时提出有关施工中质量的隐患和预防措施要 求,使原材料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并做到可追溯性。

(2)施工企业应重视对取土源进行验证试验。取土场的土源,如果 将来会掘取较深,那么在试验时,也应将探坑取至相应的深度,并确定各 种用土的重型击实标准,做好试验路段,拟定好施工技术控制指标。

(3)加强路基材料堆放管理。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对路基施工材料存放过程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加强路基材料存放管理,减少周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混入,减少施工材料对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的影响。

4技术管理方面

(1)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影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其施工过程技术管理与工艺控制是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施工企业要加强路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以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以及监理人员工作质量的提高,保障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注重路基材料摊铺厚度、平整度整理、压实度控制等技术参数与工艺,有效控制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同时还要注重路基施工前路基土含水量的控制,在工程施工前对现场存放施工路基土含水量进行检测,确保路基土符合设计要求。在分层碾压过程中,要注重摊铺厚度与碾压厚度的控制,注重碾压设备操作对碾压质量的影响,以严格的技术管理保障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2)健全工地实验室是技术管理的保障。为了能够得到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必须健全工地实验室。工地实验室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是进行工程质量管理、监理、监督和指导施工的重要手段,不能凭主观印象、主观经验和行政干预来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完善的工地实验室体系应该包括自检实验室、监理实验室和监督实验室三级模式,以适应自检、监理和监督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5设备管理方面

注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过程设备操作的管理,保障路基施工质量,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过程设备操作对路基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摊铺机摊铺平整度、压路机的操作等都对路基的压实度、平整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其通过路基结构传导至路面会影响市政道路的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同时也会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而碾压设备使用中,压路机碾压速度不均匀、急刹车和突然起动、随意停置和掉头转向、在已碾压成型的路面上停置而不关闭振动装置等都会对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质量都起到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在路基施工过程中,注重施工设备操作管理,以提高路基承载力、路基平整度,满足现代市政道路需求。

四、梅雨季节市政道路施工的要求

根据雨期施工的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将不宜在雨期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提前或拖后安排。对必须在雨期施工的,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快速施工。科学地安排施工,做到“抢晴天,战雨天”,尽量缩小雨期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做好道路工程材料防雨防潮工作。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做好防汛应急准备工作。

做好现场有组织排水工作,对现场的施工便道、设施必须做到排水通畅,排除边坡隐患,防止滑坡和塌方;做好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防雨、防潮工作;制定现场道路路基、路面及附属物以及现场临时设施、库房等的排水防雨措施;准备足够的防水、防汛材料(如草袋、油毡雨布)和器材工具等,组织防雨、防汛抢险队伍,统一指挥,以防应急事件。

雨期施工主要解决雨水的排除,对于大中型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作好临时排水系统的总体规划,其中包括阻止场外水流入现场和使现场水排出场外两部分。其原则是上游截水、下游散水;槽底抽水、地面排水。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各地历年最大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结合各地地形和施工要求通盘考虑。

结语: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选好材料,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才能保证竣工后的道路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足够的强度,保证整条道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思宏.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16期:P66.

第3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稳定碎石;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提高公路结构性能方面效果较好。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暴露出一些细节问题,对公路施工产生影响,严重的会导致公路基础部分出现裂缝,因此必须加强对道路施工各环节的管理与控制。

一、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控制

加强水泥关键材料的控制,才能够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

1.材料的选择

(1)水泥选择

水泥的选择可以选用硅酸盐水泥,但是为了确保水泥的强度达到标准,应当选择好水泥初凝时间,最好是在3h以上的,而终凝时间最宜也应确定为6h,同时选用的标号应该比较低,这样才能够有足够的搅拌、运输、铺设、碾压的时间。

(2)粒料选择

粒料原材料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说,砂砾、级配碎石、碎石土、未筛分的碎石以及砾石等都可以可以作为原材料。在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基层时,粒料的最大粒径应该小于37.5mm;有机质的含量应该小于2%;硫酸盐的含量应该小于0.25%。

水的选择。对于水的标准没有太过严格,只要是人能够饮用的纯净水就可以。

2.材料的配合比例

(1)材料配合步骤

近年来,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路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作为路基时应该对其回弹模量、强度、抗冲刷能力以及收缩等进行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对水泥的计量、含水量、集料级配等进行选择。要想在施工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的功能能够得到发挥,就要从其材料的配合比例入手。

集料级配。集料的级配组成与自身强度对水泥稳定碎石承载力有着重要影响。在相关公路设计规范中对级配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要因地制宜地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而确定的,所以说级配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如表1所示,表1中给出了四个不同的级配,前三个级配都是根据规定范围进行设计的,第四个是S型级配。

表1水泥稳定碎石级配构成

同时还进行了抗压强度的试验,这个试验是根据不同种类级配的压实强度以及最佳的含水量等来进行的,最重要是要观察抗压度在七天之内是否大于等于4.0Mpa,强度平均值表示的就是这一内容,而从实验结果来看,级配1、级配2、级配4均满足了试验要求。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2水泥稳定碎石各种级配抗压力试验结果

(3)材料需量计算示例。该实验要根据当前的技术规范进行,应用Φ150mm×150mm的圆柱体进行试验,其他条件如下,水泥剂量按照九个试件进行配置;压实度按照97%进行。如果配置一个7000克的混合料试件,石屑与水泥的含水量设定为0,当水泥剂量是3.0%时,各种材料剂量如下计算:

水泥剂量:7000×3.0/(100+3.0)=204g

集料剂量:7000×100/(100+3.0)=6796g

需水量为:7000×6.8%=476g

那么需要混合料量根据公式:m=vpd×(1+w0)可计算出为6121g。根据以上的计算公式和方式,可以对七天无侧限保水抗压度进行试验,准确计量材料数量。

(4)水泥剂量。对于水泥剂量的选择最好是通过试验进行,通常情况下水泥的剂量是按照3%、5%、6%、7%这五种不同剂量进行集料配置的,并通过试验结果来确定最适当的水泥剂量配比,在工程监理人员对配比设计以及试验最终结果检查通过之后,在实际工程中就可以使用该比例,但是要注意在实际施工中的剂量要稍稍多于试验中的剂量,范围大概为0.5%~1%。

二、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中质量控制

当前,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过程,从材料的选择、厂拌、摊铺等不同的步骤都要进行质量控制,要从细节入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各项技术参数。

1.材料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的材料主要有粗细集料以及水泥,所以,在进行材料控制时,首先就要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其中,集料是稳定碎石基层主体,所以,对其坚硬度以及耐久度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施工中,各种不同的集料进入施工场地都要进行验收,并对拒收那些不符合规定的材料,从源头保证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质量。除此之外,水泥的质量也要控制好,要按照材料选择的相关标准进行。材料进入场地进行进行搅拌时,要确保拌料现场有至少两名试验工作人员进行质量检测以及监督,确保搅拌过程中的水泥量、水量以及集料这三者的比例适中,如果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停产或者调整。

2.选择适中的厂拌设备

厂拌设备质量直接关系到了混合板料质量,而设备的选择时要看其是否能够保证粉料、骨料以及水分的配合比精度,因此,要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进行设备的选择。保证各种物料的配合比,进行均匀搅拌,确保性能稳定。在设备安装好之后,所有料斗、水箱、罐仓都装配高精度电子动态计算器,并经计量部门标定,确保计量准确。

3.混合料摊铺控制

在进行摊铺之前,首先要检查好机器设备的运转状况是否良好,要坚持重复的进行检查工作,要保证基层的高度和厚度符合规定要求,同时要把传感器同导向控制线之间的关系调整好。摊铺机塔的接宽大约是20cm,前后的距离不应该超过6m,为了保证摊铺机连续作业,应该确保每台机器之前要有二到三台待摊车辆。

4.摊铺之后的碾压

混合材料摊铺之后要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在每台摊铺机器后面应该紧跟三轮、双钢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一次碾压长度一般为50~80m。碾压过程中要注意振压和稳压的度。压路机在进行碾压时要重叠一半的轮宽,倒车换挡要保持平顺且轻快。碾压速度第一遍到第二遍最好保持在1.5~1.7km/h,以后保持在1.8~2.2km/h。

5.洒水养生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形成关键环节就在于洒水养生,养生期间的龄期以及湿度对强度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碾压之后,并且压实度合格,就要及时地进行洒水养生,在道路进行养护期间要封闭交通,常温下要进行一周的养生之后才可以在其上面进行其他施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的控制因素有很多种,而且都比较复杂,所以,要提高施工质量,就要对配料中的各个要素以及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合理安排。我们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在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更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第4篇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广,使得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为了与现阶段城市化改造相匹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是衡量城市整体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这几年来,城市市政建设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技术得到了新的发展,随着目前市政道路铺设面积越来越广,使得市政道路工程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把握好施工的质量,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同时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也是确保城市安全的首要保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对市政道路施工的研究,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就如何提高施工质量提出了一些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与各位朋友鉴赏。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重要性;存在的问题;施工解决方案

一、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这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城市改造进程得到了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交通的流量与日俱增,为了有效缓解目前城市道路所面临的压力,扩大城市道路建设的面积势在必行。现阶段随着城市市政道路工程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日新月异,城市市政道路建设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逐渐成为目前各家施工企业最为关心的课题。道路施工的质量是市政道路工程的核心,它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人身安全,一个完善的城市市政道路应当既能够满足目前城市交通体系的需求,同时又能够达到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市容水准的要求,为城市居民和城市企事业单位提供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因此城市市政道路建设质量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这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的各大城市越来越注重对市政道路建筑工程的建设。而市政道路工程与其他建筑工程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主要是:首先,因为城市的道路工程范围非常广,各种施工管路与市政设施都需要同时开工,因此工程具有相对的复杂性。其次,由于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的需求,使得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的工期不能过长,这也给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以上市政道路建设的复杂性,使得道路施工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工程路基的牢固度,给排水系统的完善性和各项辅设施的质量等等。市政施工质量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市政道路建设的成本、交工时间、道路的养护和使用时间。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政道路施工建设市场管理不够完善

近几年来,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数量有的大幅的增加,有效的带动了施工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参与市政道路施工的企业非常多,而由于市场管理的漏洞,使得这些施工单位的水平高低不同,施工标准不能达到统一和规范,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省道路施工工程的成本,将造价和施工成本压的很低,使得具备施工条件的单位无法承包该项目,只能由施工能力低下的单位承揽,而这些单位技术水平有限,进货渠道不正规,因此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系统不能够正常的运转,施工中的诸多问题时有发生,难免给工程造成质量上的缺陷,以上原因导致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市政施工道路施工质量的原因

1、市政道路路基及沟槽回填土出现沉陷

城市道路的路面坚硬程度主要是由道路路基的强度所决定,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越好,城市道路的稳定性就越好。在路基回填土压实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回填过厚,碾压不平整,填土的标准与要求有一定差别,以上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回填质量的下降,非常容易导致回填路基或路面出现沉陷现象。

2、市政道路混凝土出现裂缝或者蜂窝麻面等现象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的问题出现道路混凝土裂缝或麻面现象,主要是由于道路水泥稳定性不足,混凝土搅拌不够均匀所致。而在施工时,施工人员对道路压光的时间把握不当,过早或过晚,也是导致道路路面出现裂缝,起皮的原因之一。

3、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出现的问题

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由于管路渗水施工不完善,出现管道塌陷,引发局部积水,严重时出现管道的崩裂。其次由于给排水管路材料质量问题,导致施工完毕后,稍受到外力作用,给水管道就出现了开裂。

三、如何提高道路施工质量及问题解决方案

(一)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水平

首先,有关部门要制定出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对目前市政道路施工市场进行净化,明确各项工程的施工标准,科学的制定出工程的造价,做到合理控制成本。其次,根据市政道路施工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施工过程前,先要做好与各个相关部门,例如各管网部门等等协调沟通工作,做到步调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道路施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对于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方面的处理

1、对于市政道路路基沉陷问题的处理

对于路政道路路基沉陷问题的处理措施及解决方案:首先,施工单位要掌握好回填技术。回填质量不能过厚,此外要确保回填时的平整度,不超过回填标准。根据市政道路路基的宽度,采用水平分层法进行回填,回填时要当横坡与纵坡的比例为1:5时,应当做成台阶。

2、对市政道路裂缝问题的处理

首先,施工单位要做好混凝土的比例搭配,按照标准做好水灰比,确定好抹压的时间,此外要避免在混凝土路面上进行泼洒水或干水泥。进行路面定模过程中,确保模板面的清洁,脱模剂要均匀的涂抹在路面上,混凝土操作必须按照规程的标准进行。严格把控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水泥的使用量,砂率不能超过标准值,严格控制含泥量。

参考文献

[1]钱月香.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质量病害的成因及其对策[J].山西建筑,2006,32(9):84—85.

[2]钟强.论市政工程建设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0.

[3]裴永胜.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4.

第5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问题与对策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道路工程也正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道路是城市内部的交通运输网,以其畅通、宽广、舒适度高等优势在城市的各项生活、经济活动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现代化公路工程施工的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工序繁琐等特点不仅有利于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也容易在施工中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如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各地市政道路事故案例,多数都是在施工过程中因技术操作不当留下的后遗症,使得道路使用过程中性能降低,寿命减短,因此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还应当从施工技术着手。

一、市政道路工程特点分析

1.新型施工技术开展较慢 现阶段我国市政公路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即通常所说的“黑色路面”和“白色路面”。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其硬度较强,相对于柔韧的沥青路面来讲水泥混凝土属刚性路面,但它的平整度和舒适度要远高于沥青路面。目前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不断研究新的施工技术,如滑模摊铺技术,使用滑模摊铺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从整体上提高道路的平整度。然而这种技术因资金和设备方面投入量大,施工技术也不算太成熟,各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尚处在探索阶段,没有能够大范围推广。

2.施工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市政道路工程因属于户外施工,施工周期长且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施工中的各类突发天气因素经常导致工期延缓。另外,恶劣的天气还可能对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施工中遭遇持续的雨雪天气,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性能自然不能同常温天气下相比,还有的在高原地区气压较低,寒冷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等不可抗拒的环境因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质量。因此,针对不同环境中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技术,这是道路施工的难点所在。

3.道路工程程序繁琐 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有突出的经济特点。因市政工程属于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其施工要受制于技术、法规、经济等方面要求,有些道路施工项目因各地方政府部门要求不一样,还会有特殊的规模、结构、材料等方面差异。而且在施工程序方面,市政道路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有时候一道手续批示或者一项变更内容,常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流程相对其它工程而言较为繁琐。

二、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1.沟槽回填 市政道路工程在做路基处理或其它工艺时,经常性地要开挖和回填沟槽,其主要问题多发生在沟槽的回填过程中。通常回填时按照规范要求需要分布压实回填,如果一次性回填到位容易出现碾压不到位而在一段时间之后发生沉降,从而影响上层路面结构。但实际的施工中施工单位往往不重视此项内容,回填土不是含水量过高便是用垃圾土、拆房土以及混凝土硬块等,使得沟槽内土质间隙过大,不能充分碾压密实,对于后续施工步骤影响很大。这样的道路工程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极容易出现汽车长时间碾压使得沟槽两侧出现裂缝,甚至路面整体塌陷的现象。

2.管道工程施工问题 管道工程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于道路后续的使用和维护管理都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给排水管道的施工中,给水管道常采用热熔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受施工人员的技术和素质影响大,经常出现管道接口没有熔接好在后续使用中发生漏水的情况。而针对承插对接的排水管道,也会由于施工技术原因,或是回填土不密实导致上层沉降将管道压塌的事故。其次,管道工程中因排水管道的半径设计较小、管道材质差等问题,导致的排水时出现路面大量积水,或是路面收水口不能很好的排入到市政排水系统中,造成路面破坏。还有一些管道施工中,路面检查井的井盖高度和井周围密度不合乎规范,井盖无论是高出地面或低于地面,都不利于通车,长时间被碾压之后会导致井周围下陷。

3.混凝土道路施工裂缝 混凝土道路工程中的各种裂缝对于道路质量危害极大,有些裂缝在施工完毕之后即出现了,但因裂缝太细有的甚至肉眼分辨不出来而没有得到重视,在后续的道路使用过程中因荷载压力等原因,裂缝越来越多,路表水也不断随裂缝浸入道路结构层中,从而对道路的质量造成严重危害。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如混凝土浇筑完成硬化期间,因水泥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且外部因散热过快造成内外温差大,在表面引起拉应力。混凝土本身就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加上配合比的不稳定以及搅拌和运输中的离析现象,混凝土表面抗拉强度不一致,而裂缝往往就出现在抗拉强度最弱的部位。

三、道路施工技术相应对策分析

1.严格控制回填质量 沟槽回填的质量问题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只是施工人员对于质量的严重性不够重视导致没有按部就班的施工。因此沟槽回填时,首先应保证沟槽内无积水;其次是回填的土质不能含水量过高,不能有大体积硬块等物质,更不能是垃圾土;最后严格执行分层回填管理,每层回填厚度不超过30cm,且需要碾压密实。现代公路施工中,除了检查井周围采用人工夯实之外,其余大面积回填都采用压路机碾压夯实。

2.协调好各管道施工 市政道路的地下管道工程可看做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种管道工程的质量与城市居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在施工中需要有统一的协调。首先,道路施工单位应与各部门合作,在开工前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线规划,包括不同管线的施工顺序、各管线的位置、标高、施工周期等,避免各自为政、谁也不顾及谁的混乱现象发生。尤其要注意避免一些管道的交叉,如排水管道与煤气管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有交汇。其次,做好现场的监督管理,执行严格的规范流程,并且做好隐蔽工程现场图纸与资料的记录。准确的管道标高和位置资料,对于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而言意义重大。

3.混凝土裂缝控制 混凝土道路裂缝控制,首先要从原材料开始。在配比时可以通过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的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来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的产生。混凝土拌合时可适当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浇筑温度。浇筑时如果天气较热,可减少浇筑的厚度或是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过冷水来降温。浇筑完成之后采用科学的养护措施,养护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持适宜的混凝土表面湿度,从而防止冷缩和干缩裂缝。养护期间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以防止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许多常见的表面裂缝就是因为温度梯度造成的,寒冷地区昼夜温差大时应做好夜间覆盖保护。

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常我们习惯说“要想富、先修路”,可见只有道路畅通之后,其它的经济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因此,掌握先进的道路施工技术,在施工中执行严格的规范标准,按部就班的开展施工过程,是提高道路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人们生活和出行方便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周小愉.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及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154-155。

第6篇

关键词: 市政建设 道路施工 质量控制 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道路的畅通是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道路至关重要,在城市建设中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也越来越被受到重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道路的畅通。正是因为如此,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才显得如此的重要。一般来说市政道路的施工程序并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每个城市的规划都不同,但是我们必须考虑的是每座城市的具体情况。我们在施工的时候不仅仅要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还要保证城市道路的畅通,这是十分困难的工作,有时候正是为了这些因素而导致无法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即使如此,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也存在着一些较为常见的通病,这些通病严重的影响了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如何来确保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已成为当前市政施界普遍探讨的课题之一。我需要做的是对工程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设计出来最有的方案,根据所设计的方案,合理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

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市政道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的观念出发,协调各种影响的因素,使其整体环境最有利于我们施工。在此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点主要的影响因素:

1.工程设计是工程的蓝图,是工程科学合理的前提,所以工程设计对工程的质量有着十分大的制约作用。工程设计是工程开始的第一步,是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高质量图纸设计那么就不可能会建造出来高质量的工程。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必须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具体环境的设计理念,并作出优质的设计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各种数据必须准确无误,结构必须科学合理。如果设计方案中存在明显的缺陷,那么必然会以后留下无法弥补的质量隐患。

2.施工的组织设计和具体的施工工艺是施工灵魂,它们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应该根据设计图作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设计必须交给监理单位审核,审核通过才可以使用。在构思组织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影响因素,比如市政道路可能受到征地以及拆迁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施工单位还要以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3.施工人员是工程实施的执行者,理所当然工程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必然的。于此同时监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要求也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合格的施工技术人员不仅仅要能十分熟悉工程的具体情况,包括设计意图和一些施工的要求,还要有能力按照要求完成施工。同时,施工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还要注意观察,认真的思考。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出场的问题,并且及时的向监理单位或者设计单位反映具体情况,为保证整个施工的顺畅进行作出自己的贡献。

4.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具有很大的制约因素。目前,工程招投标的方式已经在建筑行业得到推广,市政道路工程通常也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企业,但是由于评标方法和建设单位对低报价的热衷,造成中标价偏低,有的甚至低于合理造价。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盈利,往往会降低质量标准、偷工减料。所以建设单位应该制定合理的工程限价,选用合理的评标办法,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5.工程材料的质量对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工程材料可以说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所以对工程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辨别材料是否合格主要是检查材料的检验合格,与此同时还要留意材料的运输、保管是否恰当等,因为这些都可以直接影响到工程材料的质量。

三.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合理的道路设计方案是工程高质量开始的保证,市政道路的图纸设计要求是相对较高的,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具体的考虑施工区域的施工条件,尤其是地理条件。设计是必须结合城市的其他设施,比如城市的排水系统,电力设施或者是燃气、通讯线路。因此,建设单位在作整体设计时要与其他单位保持良好沟通和联系,协调好各个单位间的关系和利益。与此同时结合本城市的近期规划和长远期规划,尽可能让设计单位交出高水平的设计方案。

2.提高施工参与者的质量意识,道路施工的参与者是多方参与的,提高参与者的质量意识,要从管理者着手,逐级强调核实。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树立质量第一的的工作观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另外,在施工的工程中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同时强化监理单位的质量审核要求,以高水平质量要求所有员工,工程的各方参与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必然会带动道路质量的上升。

3.道路施工材料质量及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寿命,所以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严格的遵循相关的审批程序。对工程材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必须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建立健全完善的材料质量检测体系,遇到有质量问题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而且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还要定时的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以保证用于施工材料的质量能符合工程要求。

4. 充分发挥工程监理作用在市政建设项目中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对规范施工行为及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建设单位应在合同中明确监理工程师的职权和责任,使监理工程师能科学、公正、独立的开展工作,按图监理。除此以外,现场监理工程师要做好质量监控,准确确定质量控制点,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做好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理,若发现施工单位有不规范施工行为时,必须及时制止并发出整改通知书。

四,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这是比较常见的,我们首先要正确的对待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要在思想给予高度的重视,及时的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并且要采用合理的措施来解决。措施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应该从设计及施工等各个方面全面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成市政道路工程高质量。同时,要进一步的明确质量责任,不断的规范作业流程,具有精益求精的施工精神,这样方能有效的确保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波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期刊论文] 《江西建材》 -2011年3期

[2]曾水明 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0年30期

[3]王伟权 混凝土在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分析 [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 -2011年12期

[4]张美领 综述道路施工过程中的粉喷桩质量控制要点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0年9期

[5]鞠宁松 龚坤 如何加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8期

[6]黄雪峰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控制要点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5期

第7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 道路设计 道路规划 市政规划 市政设计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开始新建、扩建、改建城市,原城郊结合区域开始城镇化。在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主要设施,其功能及服务被广泛关注。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要着眼于未来的需求,奠定发展基础。

二.市政道路设计。

1.道路特色设计。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其对于自身生活的文化环境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身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关键集中地,城市形象的特性占据着极其关键的地位。而对城市个性而言,城市街道的规划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在设计、规划城市街道的时候,一定得综合思量城市所处环境的现实状况,强调并突显城市的人文历史特性,促进城市道路与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实现和谐、统一。每座城市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各不相同,同时又有各自的文化底蕴和环境特色。这就要求市政道路的设计要考虑城市的整体要求,在符合交通运输方面的要求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体现城市的人文文化、自然特色,使道路与城市融为一体,成为城市风景的一部分。

市政道路在设计方面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对物质的追求慢慢升华到对精神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对居住环境的文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道路设计中这就要求道路不能破坏城市固有的完整性,不能破坏城市特色、城市形象,尽可能的在设计工作中融入城市文化和特色,突出城市优势,提高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市政道路的设计要符合城市的功能要求。道路的设计必须满足城市交通量的需求,实现交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功能。道路的规模要符合实际,不可华而不实。只有同时符合这两个方面的要求,设计出来的道路才能和城市成为一个整体。

2.路基及路面设计

(1)路基设计

市政道路路基设计应当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机械化施工方法、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气象、地震等资料,结合环境景观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成,进行路基排水、防护、弃土等的综合设计,加强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

为了有效地确保路基压实度标准及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设计要求本路段路堤采土质或土石混合填料,按《路基设计规范》土质路堤或土石路堤的填筑要求执行。路堤分层填筑、采用机械分层压实。土质路堤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土石路堤最大松铺厚度不超40cm。

(2)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需要根据城市道路功能要求,结合当地的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比选。设计中要注意城市施工条件、施工材料来源、养护条件、安全使用等多个方面,尽量满足功能需要且经济合理,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城市道路设计中大多以沥青路面为主,因为与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颜色为黑色,对交通的影响较小且与交通标线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利于行车安全和交通管理。 在满通量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路面结构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施工方便、快捷的方案。

城市道路设计中,在新老路拼接时往往采用挖台阶、铺设土工格栅、提高新填土压实标准等技术措施进行处理,保证路面的拼接平整。对于地质条件差、存在软弱土地基时,必须要控制道路拼接新老路两侧的沉降差异,防止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纵向裂缝的产生。

对于路面基层中水泥稳定碎石层,为了防止水泥稳定碎石层开裂影响沥青路面,导致开裂,影响道路平顺以及行车安全。在水泥稳定碎石层的设计中必须提高石料的品质和砂当量。同时细集料需降低含沙量,粗集料需减少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还要适当的选择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保证路面的平整、顺畅,减少安全隐患。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本项目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的集料不应低于Ⅱ级。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施工规范中粗集料合成级配范围的要求。细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机制砂,使用的集料不应低于Ⅱ级。机制砂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品种生产机制砂。填缝材料应具有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抗嵌入能力强、耐老化龟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好等性能。根据不同施工方法选用合适的材料,其性能应满足规范要求。

设计道路不可避免的会与桥梁进行连接,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桥头跳车。导致桥头跳车的原因涉及到多个方面,较为复杂,其中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桥台和路堤的沉降存在差异,在连接处形成高差,汽车以一定的速度驶过,产生跳车现象,既降低了行车的舒适度又存在安全隐患。在设计中,一方面要加强地基的处理强度、提高路基的压实度来减少地基沉降。另一方面可以在连接处设置一大尺寸的搭板,对两边进行连接,起到过渡作用。另外,也可以在桥台和路堤之间设置一定距离的过渡路面结构来缓解两边的沉降差。

路面基层中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和水泥、稳定碎石等,选送材料至具备资质的材料实验室,做击实实验并取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标准,制作为现场压实度的对照值。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宜在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气温低于5℃时不得施工。在雨季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勿使水泥稳定材料遭受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经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雨后重新开始施工时,应彻底排除下承层表面积水。基层在满足强度标准的前提下,采用较小的水泥剂量(通过试验确定),应在水泥稳定土材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并达到重型击实法确定的压实度要求。对于基层,压实度应大于98%,对于底基层,压实度应大于97%。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底基层和基层应使用塑料薄膜保湿养生。

3.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

(1)给水管道工程设计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的设计应积极以消防规范、室外给水管道设计规范和给排水设计手册等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为根据,对管道的管材、管径排水量及设计施工要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确定。通常来讲,市政道路给水管道大都敷设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下,也可根据情况敷设在机动车的慢车道下。基于给水管道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负责给水管道设计的人员应严格按照城市管线综合设计规范及相关规划进行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给水管道敷设在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下。

除上述外,市政道路给水管道管线的设计应尽量遵循“避急选缓、避曲选直”原则,即对管道敷设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尽量避开急而陡的变换,选择较为平缓的布线方式;尽量避开弯曲的变换,选择较为顺直的布线方式。另外还应注意给水管道管线的纵向变换幅度和频率,尽量避免给水管道深埋与浅埋的频繁变换,从而有效降低水头损失、减少排气排泥点和隐患点等的存在。

(2)排水管道工程设计

市政道路排水管道主要用于排除雨水和污水等,以确保城市免受雨水和污水的侵害,从而营造出舒适、优美的城市生活环境。对于市政道路排水管道的设计,首先要进行前期规划,即主要针对排水体制的选择,具体的排水体制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新城区采用分流制;其次是排水管线的定位,通常情况下将排水管线定位在城市建设其他管线的里侧,同时尽量将排水管道敷设在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下,如此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并方便于日后的维护检修。另外排水管道埋设的深与浅,也将对工程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人员应立足于实际情况,在保证排水系统有效的前提下,减少埋设深度,并灵活、有效的处理排水管线与其他管线的交叉问题,以确保排水管道工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3)给排水管线的管位布置。

目前城市道路的宽度较典型的有三种分别是24m,42m和60m,按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范》的规定:道路红线宽度大于3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排水管线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超过50m的道路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由于雨、污水管线—般管径较大,埋深较深,—般将其布置在车行道下。又遵循习惯做法,将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的东、北侧的位置,将污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的西、南侧的位置。60m宽的道路—般为景观道路,两旁建筑均沿着管线保持一定距离,将该范围用作绿化带。《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范》要求这种道路的给水、排水均采用双管线布置。为了避免破坏板块的整体性和板块受力时造成应力集中而使板块出现裂缝,将检查并布置在板块正中或齐缝式布置来适当调整管位。

(4)给排水管材的确定。

给水管道常用管材有承插式给水铸铁管、球墨铸铁管、焊接钢管、镀锌钢管、预应力(自应力阚筋混凝土管、玻璃钢管、塑料管、复合管等。无压排水管—般很少采用金属管,只有当排水管道需要承受较高压力或对渗漏要求严格的地方洳污水泵站的进水管和出水管韵才采用金属管材。较为常见的为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管,近年来,双壁波纹管、HDPE高密度缠绕管等也在室外排水工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4. 其他方面的设计

(1)人非共板的设计。

人非共板就是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并成一条道路,称之为“人非共板”路。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并成一条道路,主要是为了满足机动车道道路通行的需要,减少车辆堵塞现象。但这给行走在“人非共板”路上的人们增加了许多交通隐患。特别是现在出行骑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电动车不仅行车速度快且无声音,这样就会对行走在共板断面上的老年人更危险。

(2)车道宽度的设计。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已迅速提高。市政道路的交通组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大车、客车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小车、私车为主。由于目前使用的市政道路设计规范是20 世纪80 年代末制定的,当时市政道路上行驶的主要是大车,行车道宽度和转弯半径等指标的数值都偏大,这对中心城区,特别是繁华地段的土地利用很不合理。

(3)盲道设计 。

在实际中,由于盲道设计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盲道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行进盲道与圆点形提示盲道均不能明确地提示方向,导致盲人不能辨别方向而出现走错道路的现象。提示盲道路砖缺乏针对性。提示盲道缺乏对盲道的起点、终点和转变处,以及地铁入口、人行横道入口和汽车站等提示作用的设计内容。

盲道设计时,在方形路砖面设计上,采用徐高的方式,制出一端低另一端高的搓板样棱条,用箭头棱条指明方位。方位定位砖采用与行进盲道相垂直的横向棱条,用不同的棱条数目对应不同的商场、公交车站、医院、公共厕所等的方位。盲人可通过踩着方位定位砖辨明其指向,轻松到达上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在盲道两侧、交叉口处等合适的位置,设计分别用汉字和盲文指示的导盲路牌。

(4)城市道路景观一方面展示城市风貌,另一方面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视觉和感觉的场所,是城市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者,也是城市发展历程的忠实记录者,它总是及时、直观的反映着城市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水平以及城市的特色,代表了城市的形象。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道路上的人流、车流都是在动态过程中观赏街景,出于不同的交通目的和采用不同的交通手段,产生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征, 所以应在设计中考虑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第二,坚持可持续发展。表现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统一。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让城市道路中的硬质景观融入自然并与自然共存;第三,考虑综合效应和整体性原则。注重观赏与功能并重,将城市自然景色、人文景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三.结束语:

市政道路设计涉及内容繁多,设计水平的好坏通常能反映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随着经济增速、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市政道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聪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探讨 [期刊论文]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7期

[2]王扶乾牟小军 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2期

[3]周雅芳 李佳 张璐平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0期

第8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修建;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Abstract: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good or ba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order of life and city residen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unicipal roads often encountered in the constructionprocess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ettlement measures, to reduce accidents, ensure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were carried out smoothly,ensure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problems;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市政建设的项目业越来越多,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质量的管理控制作为市政道路建设中最关键的环节和最核心的工作,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市政建设道路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是保障我国社会生产、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在建设过程中,具有不确定因素多,政治性比较强和环境依赖性大等显著特点,这使得市政道路建设工程非常复杂,对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关系到政府形象和城市的市容市貌,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由此可知,加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市政道路建设中经常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市政道路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狭窄,人流量比较大,很难完全封闭交通,单独进行施工;而且电力、自来水以及热力排污管道管线交叉,相互干扰。因此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困难问题。

市政道路建设施工的困难

在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单位没有很好的控制人流,导致施工现场更加的拥挤,不仅缩小了施工的空间,而且增加了施工的困难;同时对某些管道管线认识不清楚,很有可能把管线挖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或是人员伤亡,给道路的建设带来不良影响,阻碍了施工的进度,增加了额外投资的成本,使工程施工质量不断下降。

2、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时,产生的噪音很容易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干扰,如果施工单位没有很好的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违规违章施工,没有很好的控制工期,工程周期计划不是很周密,就会影响施工单位的形象,对市政工程的建设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软,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3、道路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市政道路施工工程的复杂性对施工人员要求比较高,如果没有专业的技能训练和技能培训,缺乏相应的文明安全施工意识和人身权利的意识,施工工艺水平低下,施工的环境比较复杂,同样会增加道路施工的难度。

(二)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质量问题

1、路基的强度是保证路面稳定的最基本的条件,由于城市道路低下管线比较多,沟槽回填的密度和湿度对路面影响比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倾斜碾压和填土达不到标准或是不符合要求,就会影响回填土的稳定和强度,达不到相应的密实效果,从而导致路基路面出现沉陷的现象,对道路下面的管线也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另外,块状物支垫产生叠砌的现象,没有压实,给周围留下了空隙,给道路施工留下了沉陷隐患;如果回填土中含水较多,在夯实过程中没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夯实,一旦土壤中的水分下渗后,也会导致回填土不实,产生下陷的现象,危机路面的正常的使用。由于对混凝土的保护和养生工作做得不到位,就会导致混凝土板块各种各样的裂缝,在角隅处很容易产生细小的裂纹;如果切缝的时间把握和掌控不好,就会导致路面基层出现下沉的现象,最终使板块发生断裂。

2、市政道路排水出现问题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会出现地下管道渗水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管道基础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造成局部积水,甚至会出现管道破裂的现象。在管道材料的选择上,如果没有把好质量关,在歪理的作用下也会出现破损和开裂;在管道接口的地方,施工质量不达标,就会使连接处松散,接管的连接处不稳,闭水风口不严,导致渗水漏水的现象的产生。

3、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盲道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通常情况下,忙道口处在人行道的下坡位置,使得此处的道板需要切割,如果在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容易出现道板脱落的现象,造成施工质量存在缺陷。

二、预防市政道路修建施工问题的措施

保证道路施工质量无小事。市政道路建设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施工中遇到的困难,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保证道路施工质量。

(一)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管理体制

市政道路建设施工单位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要充分考虑给排水、热力、燃气以及通信等管线的交叉,避免对管线造成破坏和大幅度调整。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保证施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效合理的保证施工质量。要依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根据市政道路施工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细则,保证施工管理工作顺利实行;对每一道工序和施工环节以及关键部位,都要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监控,对于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不得拖延影响工期。要对施工单位的数据进行抽查和检验,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另外,施工单位要尽量改善施工条件,完善责任机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以及质量意识,从而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路基和土方施工质量的控制

在道路施工开始前,对路基和沟槽的中线边线进行严格的测量,还要经过复验,水准标高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核验,符合相关要求后,才能进行施工作业。在道路挖土过程中,挖土的接卸设备要严禁在沟槽和支撑上进行碾压,施工中挖出的土,要及时运走,要控制好基底的挖掘程度,防止出现挖土回填的情况。要清除树根等杂物,对基底要进行适当的压实处理,并要保持稳固。在选择填筑材料时,要使用粗粒图,保证控制好土壤内部的含水量。在对路基和沟槽进行分层的填筑过正中,每一层都进行压实,厚度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0cm,同时不能出现混填的行为;对于边坡,在它的连接处要设置台阶,坡顶和坡脚要做好相应的排水系统;而路基在填筑过程中,速度不要太快,不能掺杂杂物或是大块的干土,以免影响施工质量。

(三)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贯穿于整个的施工过程,会影响整个道路的寿命。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搅拌前,必须计算好各种材料的使用比例,控制好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做好材料的剂用量,调整好砂子的含水量,使水泥砂子是自的各项指标都达到相关的要求。施工单位要从混凝土的强度、土板厚度以及路面平整等几个方面对混泥土的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要不断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和工艺,不断满足新情况和新要求,保证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同时达到相关的强度和稳定要求,从而实现科学的配置混凝土,提高经济的综合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的修建是城市文明的体现,涉及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所以要求市政道路工程的各参建单位要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担负的质量责任,加强施工的质量管理和科学监理,使道路建设项目能够进行科学决策、精心设计和高效施工,有效的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保证投资目标的实现,完善市政道路施工,促进市政道路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孙青青,市政道路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研究,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6月。

2、金祥月,市政道路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探讨,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年3月1日。

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政道路事业的发展,既有市政道路逐渐不能满通需求,需要进行拓宽改造,但在改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纵向裂缝。文章结合市政道路改造施工经验,分析了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并从路基施工、路面结构的施工、路面纵向裂缝的养护维修等方面探讨了纵向裂缝的防治措施,为工程实践提供经验。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政道路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既有市政道路逐渐不能满通要求,需要对旧路进行拓宽改造,扩大通行能力。旧路加宽改造后,由于新旧路基间存在着沉降和变形差异,可能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层底脱空,从而使路面结构开裂。为改变路面结构的这种不利受力状态,通常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采取可靠而有效的地基和路基处治措施,以减小新旧路基间的沉降和变形差异;二是加强路面结构层的设计,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不利受力状态。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城市既有道路改造施工经验,分析了路基的受力变化对路面结构纵向开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

导致旧路拓宽改建工程路面出现纵向开裂的原因很多,其中原路基底部地基土的沉降固结状态、拓宽处土基的水文物理力学性能、路基拓宽后土基新增的作用力对沉降变形的影响等为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间的作用也比较复杂。通过定性分析可知,原市政道路因增设补强层和铺筑新面层,增加了下部土基的压力,拓宽部分地基相应外加的压力分别使地基沿路基横断面发生不均匀沉降,其中拓宽部分的沉降量大于下部土基,当路基压力大于地基极限承载力时还会使路基坡脚附近(可能在坡脚内,也可能在坡脚外)发生沉降,若路基压力大于土基极限承载力,还会引起路基坡脚附近区外的拓宽区地基隆起,这时路堤将因沉降变形过大使市政道路发生严重的损坏。笔者通过对纵向裂缝的调查观察和定性分析,可知新老路基出现差异沉降是最终使路面产生纵向裂缝的根本原因,具体而言,产生纵向裂缝的可能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土基地质差,导致新老路基底部土基因荷载的增加发生沉降。但原路基下的地基因在改造时已基本固结沉降到位并且所增加的荷载远小于新拓宽部分,其沉降量大大小于新拓宽部分地基。

2.新路基本身所用的填筑材料、压实度等设计施工中存在一定问题,造成新路堤本身出现沉降。

3.因施工工期短,土基及新路基的固结下沉未到位,工后沉降大。

4.施工后新老路基出现差异沉降,路基失去稳定,表现为路堤内的破裂面(顶部破裂面在老路范围内)外的土体下沉侧移,将路面拉裂造成纵向开裂。

5.新老路基结合部结合强度不足。

二、纵向裂缝的防治措施

纵向裂缝作为市政道路拓宽改造的质量通病,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及时处治”的原则,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设计,提高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等方法进行有效预防,努力减少路基的差异沉降,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延缓裂缝产生的概率和程度,对已发生的裂缝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治、控制裂缝的发展、恢复路面功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一)市政道路拓宽改造路基是关键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并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各种荷载,因此,路基的坚实和稳定是保证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之一。充分认识路基的重要作用,是市政道路建设的治本之道。旧路改建工程对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高,是因为旧路改建都必须进行加宽和加高及旧路原排水系统的处理。任何施工不当的措施和土方工程的弊病都难以在今后的养护中改正,因此在改建工程中,处理好旧排水沟和旧砌体、新老路路基结合部的界面的处理、路基加宽及加高是整个改建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

1.旧路排水沟和旧砌体的处理。(1)旧水沟:在路基加宽的过程中,原旧路排水沟将被挖掉或覆盖,对于填方路段的水沟,首先要将旧排水沟上的砌体及杂物挖除掉,然后用与其相同的土壤或砂性土填平,再用机械夯实,其压实度不能低于老路基土壤的压实度,新填土壤的压实系数应力求达到98%以上,只有具备这个条件才可能在路基加宽和边沟回填的地方防止形成沉陷。(2)拆除旧砌体:改建工程中填土高度一般都不大,旧砌体应该拆除,因为旧砌体和新填筑的路基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相差很大,特别是对水的浸润和吸收量不同,而土的含水量又是影响路基压实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施工过程中,先拆除旧路缘石,然后把旧路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同理,也必须拆除旧路肩和路堤上的挡土墙,避免引起不均匀的沉降。

2.路基加宽施工工艺。路网改建工程中,要求尽量使用合格的老路基,这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加宽。路基加宽的方式有单侧加宽和双侧加宽两种形式。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情况下,选择单侧加宽,这种加宽方式的路基只需一侧加宽,便于施工,加宽较双侧的大,压实度也容易保证,且基底处理一系列施工工序都在一侧进行,施工进度也快。但这种方案也有缺点,当路面加宽较大时,路面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旧路基上,而另一部分则可能在新建的路基上。

由于新旧路基的强度和密实程度不同,新旧路基会产生不同的沉降,因而会引起路面沿接缝出现纵向裂缝,针对这一缺点,我们对新旧路的衔接采取如下措施:(1)拓宽路堤地基的处理:拓宽路堤地基情况良好时,清除表土碾压密实后,进行路堤的填筑。当地基为不良的地基时,出现厚度小于3m的不良土,挖除采用换填处理,分层碾压密实,分层厚度为0.2~0.3m,出现淤泥或软弱土层厚度小于3m时,采用抛石挤淤方法处理,石料采用没有风化的开山片石,片石不小于30cm。出现厚度大于3m时不良土、淤泥或软弱土层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采用排水固结法、粒料桩、粉喷桩、加筋土法处理。(2)路堑的拓宽:首先在上边坡设计排水沟的位置做好临时排水沟,然后自上而下挖土运走,最后修整边坡,按前面已述方式处理旧水沟,并对已拓宽的土基路肩进行干燥处理。(3)纵向搭接:旧路改建纵向出现搭接时,沿路线方向将旧路挖成宽度不少于1m的纵向台阶。(4)路基填料的选择:路基加宽的填土部分应当与老路基完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最好的办法是使用与老路相同的土壤,当无法做到这点时,可采用石灰改良土,并严格遵守填筑规定,每层厚度为0.2~0.3m,虽然比原来设计增加了一些费用,但是将来可使路面寿命延长,并减少养路费用。(5)路基压实:路基压实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土体的密实程度,降低填土透水性,防止水分积聚和浸蚀,避免路基软化及因冻胀引起的不均匀变形,确保路基在全年各季内均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市政道路的使用品质,并减薄路面提供有利条件。对于旧路加宽而言应当注意的是:结合部必须碾压到位,如大型压实机械无法压到边,就要用小型振动设备压实,确保拓宽路基任何部位压实度均符合要求。

(二)市政道路改造拓宽路面结构的施工关键技术

1.确保原材料质量加强对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确保使用合格的材料。

2.材料级配符合规范要求。

3.优化施工组织,严格现场管理。

对路面基层而言,要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性,必须采用厂拌,摊铺时最好采用摊铺机摊铺,可以减少粒料离析现象,有利于控制平整度和压实度。对于路面沥青下封层,采用乳化沥青,建议采用专用机械(稀浆封层机)铺筑;如采用人工配合撒布机,必须分层铺筑,不能以单层式施工,否则不能保证封层厚度,至于选择两层还是两层以上的施工方法,要根据封层厚度特点。经过实践,还是采用热沥青石屑(中、粗砂)封层效果较好。对于沥青混合料面层,从拌和、运输、摊铺各个环节上都应严格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尤其要控制好混合料的温度,避免油温过高,造成沥青老化;保证摊铺和碾压的最低温度,同时控制碾压遍数及压实度。处理好碎石级配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注意摊铺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大、小粒料离析现象。只有我们严格的控制施工质量,使其各种材料充分发挥效果,才能有效的控制加宽段裂缝的产生。

(三)路面纵向裂缝的养护维修

通车后路面出现纵向开裂应及时进行处治,防止因路表水渗入路面而造成结构层更严重的损坏,使路面功能得到及时恢复,并延长面层的使用寿命。

1.加强观察,裂缝出现后,及时用热沥青等灌缝材料封闭裂缝,防止雨雪水下渗。

2.对缝宽大于4mm且已稳定的纵向裂缝,沥青路面则铣去原沥青面层(宽度一般在50~100cm),将基层顶面的裂缝进行灌缝处理洒黏层油后恢复面层,混凝土路面则可采用条带修补或更换混凝土板的方法,同沥青路面一样,需对基层的纵向裂缝处理后恢复混凝土面层。

3.针对缝宽大于4mm,并且裂缝还在继续发展的情况,则在裂缝处开挖至基层(开挖宽度大于50cm),将基层裂缝用热沥青灌缝处理后在基层表面均匀涂刷黏合剂及改性沥青,加铺二层至三层土工布(土工布之间需涂刷如改性沥青等黏结材料,土工布宽度在缝体两侧不小于15cm),再重新铺筑面层。对基层有明显损坏的,或路基严重不稳定的,则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取代沿裂缝纵向开挖出的原路面的基层、底基层,从而增加路面基层的抗裂性能,修复后可延长路面的使用期限。

参考文献

[1]孙四平,郭忠印,等.旧路加宽综合处治方案设计的几点考虑[J].华东市政道路,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