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33:12
导语:在基础会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目前,高职技术院校的基础会计教学逐步的从传统的理论实操分立制向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动为中心的理论实操融合式进行过度。其中掌握基础知识是先决条件,否则具体实践操作就难以进行。两者融合应用的要点在于:把教材内容按其实际运用活化于课堂,形成模拟各类现实经济业务的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沟通交流,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会计的业务流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基础会计教学应该是学习者与教学者相互传达的一种过程。首先在基础理论的教学课程中,要将知识点分段解析,并且融合入周边现实经济业务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会计业务的亲切性和产生好奇感,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实践操作埋下伏笔,而不是简单的对概念照本宣科。例如在会计档案保管章节中,由于涉及的保管材料种类繁多,不同种类保管的期限不同,保管的方法多样,更重要的是牵连不同职务人员的职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被动和枯燥。在讲解时,类比了学管队伍中的学生档案的保管流程和操作要点,让学生顿时提高兴趣,并且营造了相互交流的活跃气氛,让学生对知识点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第二,根据理论基础,设置符合实际且为学生熟悉的实训情景。在实训情景设置中要结合具体场合和常设的经济业务,并且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角色扮演和互换训练。引导学生利用章节课程要点和已有知识先进行摸索和自我梳理,当学生完成操作以后,再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扩展和归纳,有效调动了班级的参与度。例如在采购报账的学习中,让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扮演出纳、采购、财务主管、会计。接着,举列经济业务:采购人员差旅费共用938元,原借支1000元。请填制差旅报销单、收款收据,并讲述分别有哪些职务人员填制,会计业务如何处理。图片来至《纪小羊》系列通过情景的模拟学习,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实际工作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让他们带来丰富的实战经验。更惊奇的发现,班级的实训小组划分,让班级的凝聚力增强,相互之间更多的进行学术交流,自发的交换总结,交叉训练,相互促进。第三,教师要在融合教学法中,整理课程要点,罗列相近和相反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对比操作。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好的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同时能举一反三的处理与之相反的经济业务。例如会计交接与出纳交接所要求填制的表格和交接汇总的材料直接的区别。从而引伸出会计出纳日常工作项目及两者岗位职责的异同。经过实训操练不断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让学生知道每一种相近的现实情景在实际中存在的差别,要如何注意事项运作,如何恰当的处理业务。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取得在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趣,也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结合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由于在课程中要设置各式各样的实践情景,这便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实战经验,能将企业的实际操作按1:1的比例的浓缩进课堂。更重要的是将课本中与现实操作有区别的部分加以诠释,在书本中没涉及的知识要点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在步入社会实习阶段之前能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结合教学法中要求融入了两种教学方式,加大了教师的组织强度。一方面要将理论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灵活安排课堂,让学生在情景中掌握要点,另一方面,又要确保理论知识的掌握吸收。这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好课堂设计,充分预备课程内容,还要能先进行自我实操演练,保证学生在实例运作中顺畅无误。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从传统将讲授职责向组织引导者转化。
三、结束语
目前高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模式属于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教学的安排,重在教学环节,从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评价往往就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简单评价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概念定义,轻视管理实践,重视教师教学,轻视学生参与,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点,学生局限在教室,容易和实践相脱离。学生离开学校后,面对真实的岗位操作往往不知所措。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和谐统一,也就是逆向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如何展开。
二、逆向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一)整体逆向
整体逆向教学模式,即从整体上打破传统教学先理论、再过程、后结论的三段式教学法,翻转课堂为明确教学结论,根据教学结论设计教学过程,准备教学理论的整体逆向教学模式。具体到基础会计教学,就是以三大会计报表为起点,明确三大报表的关系和内容,以证、账、表为主线,实训操作为核心,构建模块化的课程教学结构,将基础会计划分为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综合模拟四个基本模块,设计教学过程,融入教学理论,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和谐统一。
1.设计整体教学目标
以创业案例为启蒙,学生参与讨论,得出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在启蒙案例中,教师启发提问:你认识会计吗?会计是做什么的?会计的职能是什么?会计工作应该遵循怎样的会计原理和会计制度准则?在一系列的讨论总结中,凭借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明确会计人员日常主要工作为算账、记账和报账,教师配合展示凭证、账簿和报表,让学生明确,该课程最终所涵盖的内容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教学目标。
2.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过程
发放会计报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识记会计报表的关键内容,比较报表中的数据信息,得出要做成这样一份报表,需要准备哪些教学内容: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会计账户等。明确基本理论之后,引导学生,一笔经济业务发生了,我们是直接把经济业务录入报表吗?展示凭证和账簿实物,要得到报表中的相应数据,在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我们要按照每笔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对业务进行分类汇总,填制相关凭证和账簿,最终形成报表。
3.归纳总结
将创业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明确达到该课程教学目标所要经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框架,明确学习目的,了解所学知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教学目标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等。
(二)局部逆向
局部逆向教学法在整体课程教学思路确立的前提下,对局部教学模块进行调整。现以《记账凭证的填制》为例。记账凭证的填制是会计核算的起点,一张凭证出错,随之账簿和报表将出现错误,它是基础会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介绍记账凭证的定义、内容,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填制,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很难形象记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点。而逆向教学法恰好克服了这个弊端。
1.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展示填制正确的记账凭证,引导学生讨论发生了怎样的经济业务,观察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总结归纳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明确不同种类、不同名称的经济业务,应该填制相应的记账凭证,由此,教学目标在学生的形象思维下,更好的实现。
2.设计教学过程
学生完成对经济业务的直观认识和分类后,教师总结收到货币资金填制收款凭证,支付货币资金填制付款业务,不涉及货币资金的经济业务填制转账凭证。从而把会计分录和记账凭证紧密结合,理解记账凭证的核心就是会计分录。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记账凭证的相关项目,将经济业务填到相应的凭证上。一部分学生能迅速领会并选择正确的记账凭证并填写,但部分学生会计分录不熟悉,会导致后续工作的错误。教师要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复习经济业务的核算,并填制相应的凭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轻松掌握了记账凭证的填制,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
3.教学总结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可以通过语言激励、行为暗示、情绪感染等方法来拉近和学生间的距离,调整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参与式教学、实操演示等多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发现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随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纠正。譬如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项目,学生总是容易混淆,分不清哪是资产,哪是负债。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通过让学生明白“权利”和“义务”的区别,“权利”形成资产,“义务”形成负债。预付账款是企业的一项债权,预期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因此是资产;预收账款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预期会使企业利益流出,因此是负债。
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介者
作为教学的中介者,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把知识转移给学生。比如,当学生回答提问后,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而是给予指导性的评论,或者采用提示、疑问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经验,由此构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样的“教”“学”才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二、“教”与“学”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教师与学生主体观角色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矛盾的双方又相依相存,不可替代。譬如,在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则时,需要由老师主导讲解。这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则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掌握。在进行凭证的填制、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技能的操作时,需要由学生亲自动手,教师就成为教学活动的客体。基于“教”与“学”的不同特点,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问题开始,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就真切地感受到会计就在自己身边,体验到学习会计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会计的兴趣。例如讲资金平衡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会计原理的重点。在学习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如一个家庭盖一幢楼房,价值20万元,那么这20万元的楼房和家里的资产有什么关系呢?假如这20万元中有10万元是借入的,另10万元是家庭自有的,那么,借入的10万元是否形成了家庭的负债?家庭自有的10万元是否构成所有者一定的权利?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什么是所有者权益?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对这些概念逐渐加以认识理解,让学生自己得出准确的结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探索问题,增强学生主角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活动基于“学生主体观”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应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挥、学生操作的现象。基础会计是一门学以致用的课程,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以及有一定实操性的案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角,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譬如,教师可以提前将教学中用到的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再让学生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案例讨论结束后,各组推出代表,针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允许不同意见的学生相互辩论。这时,学生是讨论的主角,教师只在必要时进行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主角意识,使学生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学习。这样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了学生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按4-6人分好组,选出组长;
二.制定规则
(一)每一轮比赛每组派代表答题
第一轮、第二轮每组参赛代表须独立完成,严禁讨论(除第三轮合作讨论题外)。答题时若讨论则视为违反活动规则,取消答题资格。
(二)计时结束将题板亮出
由老师宣布答案,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若未在规定时间内作答,或未亮题板均视为弃权不计分。
三.比赛流程
(一)第一环节必答题
题目形式:单选题活动规则:每组派代表独立作答,老师读完题后,宣布答题开始,并开始计时每题10秒,代表在规定时间内答题有效,超时答题视为弃权。得分细则:答对加1分,答错不扣分,该环节一共5题,每题1分,共计5分。这一环节结束后公布第一轮各组累计得分。预计时间:3分钟
(二)第二环节风险题
题目形式:多选题活动规则:每组派代表上台答题,依次按照抽选顺序作答,选手就位后主持人宣布开始答题,答题时间每题为30秒。得分细则:答对加2分,答错不扣分,共11题共计22分。说明:本轮结束后公布前两轮各组累计得分。预计时间:7分钟
(三)第三环节讨论题
题目形式:多选题活动规则:由老师播放题目,每题作答时间为1分钟,各组可以充分讨论,计时结束后开始作答,有各组组长亮题板。得分细则:答对加2分,答错不扣分,一共5题,共计10分。预计时间:7分钟
(四)第四环节挑战题
题目形式:单选题活动规则:小组合作答题,由老师播放题目,答题时间30秒,各组在规定时间内答题有效,否则视为答错或弃权。得分细则:答对加2分,答错不扣分,一共4题,共计8分。本轮结束后公布各组累计得分,并公布本次活动的前三名。预计时间:3分钟
(五)结果展示
由老师向学生展示各组的成绩并加平时分。预计时间:2分钟
(六)效果评价
通过开展竞争合作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大家的竞争合作意识,为今后的生活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答题过程中同学们能遵守活动规则,各组代表能够独立作答。在风险题中同学们敢于挑战,在讨论题中也体现了同学们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基本掌握了销售业务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预计时间:3分钟
四.结论
(一)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品质
可以改善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升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客观要求。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下,创造一种适宜互动交往的会计活动环境,使学生在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相互合作的形式,发挥群体合作功能,共同对某一问题从多角度来思考,进行实践探索式的学习,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双重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其教学过程为:主题导入、产生需求———个体展示、感知动作———组内讨论、体验要领———组织竞赛、强化技能———合作交流、愉悦身心等5个方面。会计学科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中的竞争与合作在校内老师之间、校内外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而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体,同时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可避免形式化的合作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启发性思维,加深对会计技术和会计技术人才能力结构的理解。
(二)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必然选择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会计实操能力。会计学是一门特别强调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科。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是采用异质分组、分层竞争、合作讨论、组长负责、现场团队评价等基本操作策略的一系列教学组织方式相对稳定的组合。会计学科的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通过校内老师之间在教学方案制定和教学能力展示等方面的竞争与合作,校内外老师之间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交流、合作与互动,以及校内外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指导、交流与讨论,学生之间的交流、竞争和合作,强化了学生对会计学科的总体认识,增强了其动手操作能力。
(三)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实际工作中,特定单位的会计工作是在总部与分部、总部与分部会计团队的互动合作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我们将在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的老师(即校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分组模拟两种环境下的会计操作,或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实施该教学模式。在竞争与合作中,学生们在其成员能力各异的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按照一定的合作程序,明确的责任分工,从事学习活动,并穿插全班讲授或组间交流,同时组内成员之间、组别之间展开良性竞争,其目的是以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助与竞争来促进学习,共同实现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改善了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有效推进了师生互动,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感交流,使学生增强了社会适应性,学会了分享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合作能力与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是完善会计学科
理论与实操课程教材内容的最佳路径课题申请人在《浅谈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几个认识误区》(2008)就指出了当前高职会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如忽视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忽视具体工作中的业务分工、忽视财务软件的实务操作、缺乏校外实训基地等。竞争合作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完善会计学科理论与实操课程教材内容,以使学会计学的高职生不至于不知道怎么动手建账、做账和查账。
(五)该模式可以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把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是为了在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中确认和计列有关财务报表的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本身包括着不同的要素,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计量模式。通过对新准则的理解并结合现时展的要求,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应以历史成本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并存和多元记账为主要特征。
一、以历史成本为主兼具多种计量属性
(一)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这是资产的计价模式,其优点是: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并有利于反映资产经管责任履行情况。但是容易受物价水平波动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这种计量模式应主要用于对货币性流动资产和各种负债进行计量。其理由如下:对于货币性流动资产,由于其持有时间较短,受时间因素、风险因素影响其价值变动的可能性较小,可以忽略,故可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而由于负债是过去经济业务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使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二)现行成本计量模式
现行成本计量模式指用于资产计量的价格是为了获取企业现有资产的市场牌价,如果企业没有适用的现时牌价,则需要利用资产的价格指数并通过估价方法作出近似的现时重置成本来计量。这种计量方法考虑了市价因素和资产的置存损益,可以更有效地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置存资产的经营活动是否成功。这种计量模式应该用于对非货币性投资这类资产的价值进行计量,包括企业的债券和股票投资。
(三)现行市价计量模式
它是指商品存货用当期可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其主要用于对市价稳定的商品存货进行计量。这种计量模式能够较好的反映了商品存货实际经济价值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可避免武断的成本分配,从而提高这部分资产的信息质量。
(四)可实现净值计量模式
它是指把可实现销售价格减去预计销售费用,来对商品存货进行计量。由于企业销售商品必然会发生运输费和收款费用等,因此只有正确估计这些费用,并在商品销售价格中予以扣除,才能更合理地确定收入和费用,更合理地计量本期收益。
(五)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模式
它是指对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望实现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计量。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计量应当主要采用这种计量模式。采用这种计量模式有利于固定资产的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的实现。无形资产的计量从本质上说就是对该项无形资产所带来的未来收益的折现。
二、会计计量模式的现实应用
(一)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
衍生金融工具即金融业的衍生金融产品。它是一种交易手段。它们的价值是从基础资产或某种作为基础的利率或指数上衍生出来的。衍生交易所依赖的基础包括利率、汇率、商品价格、股票价格及其他指数。现行会计制度的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入账后一般不再变动。而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是一种尚未履行的或处于履行中的合约,若按传统的确认标准,它们一般是不能在表内确认的。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在签订之后至履行之前往往存在多种风险,这时,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因此,可采用现行市价/名义货币计量模式将衍生金融工具单独立项反映,在交易完成前逐期归结,交易结束后再一并结转。
(二)对于人力资源而言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首先要解决的是人力资本的概念、本质问题。一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它应用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把会计主体用于人力资源身上的投资即人力资源成本,按照其具有提供未来服务或经济效益潜力的性质,确认为资产,并进行计量和报告。另一个是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计量模式:该模式是把人作为价值的组织资源,对其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因此,人力资源也应像其他经济资源一样,其计价的前提应是商品化和市场化,即对人力资源的计量可以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按劳动力现行市价进行计价,采用现行市价/名义货币计量模式。
(三)对于未来需要预计的事项而言
以笔者所在的电力行业为例,近年来,各大发电公司不断通过开发新项目、并购其他发电公司和相关资产、利用多种金融工具融资等方式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所涉及到的会计准则、会计概念、会计业务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我们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也经历了从基本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显然,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如何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看起来是一名会计人员、一个部门、一个基层单位的事情,实际上与整个发电公司的财务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公司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更是有直接、间接的影响。
1.要妥善处理好会计基础工作的三种重要关系
一是会计基础工作与财务工作的关系。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工作的最基本环节,会计基础工作做得好,整个财务工作就有稳固的根基,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有可靠的保障。二是会计基础工作与内控工作的关系。会计基础工作是内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基础工作与内控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内控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也是搞好内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开展内控,梳理了流程,完善了制度,加强了执行,改善了会计外部环境,这也有利于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落实。从这个角度讲,应该把会计基础工作与内控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内控实时测评机制,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执行和常态化。三是会计基础工作与公司发展的关系。目前,许多公司都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这些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不仅成为统驭公司未来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而且也对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单位只有把落实会计基础工作与促进公司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才能为公司内部管理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依托,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要集中精力解决好会计基础工作面对的三个主要矛盾
一、非货币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换业务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对收到的非货币性资产应按何种价值入帐。一般说来,其处理原则是:
(1)应按交出的非货币性项目的公正价值入帐;
(2)如果交出的非货币性项目的公正价值无法确定,则收到的非货币性资产应按接收项目的公正价值入帐;
(3)如果交出项目和接收项目的公正价值都无法确定,那么收到的非货币性资产应按交出项目的帐面价值入帐;
(4)如果两者的公正价值都是已知的,接收资产不但应按交出资产的公正价值入帐,还应按接收资产的帐面人才交出资产的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交换损益。现分述如下:
1、已知交出资产的公正价值
甲公司用一项设备交换存货以便于用于销售。设备的估计公正价值是30,000元,帐面价值100,000元,在交换之日已提累计折旧75,000元,本例中已知交出项目的公正价值是30,000元,应用为收到存货的入帐价值。此外还应确定此项业务是否产生了应予确认的损失。由于交出设备的公正价值是30,000元,而帐面价值是25,000元,故存在5,000元的交换收益。反映以设备交换存货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30,000
累计折旧——设备75,000
贷:设备100,000
非货币换收益5,000
2、未知交出资产的公正价值
在多数货币换业务中,交出项目的公正价值是未知的,或者接收项目的公正价值比交出项目的公正价值更明确,应以接收项目的公正价值作为入帐基础。为此,假定本例中其他条件与上例相同,只是设备的公正价值是未知的,存货的售价20,000元,在此情况下,收到存货的价值为20,000元,应作为入帐基础,由于设备的帐面价值为25,000元,收到存货的公正价值低于交出设备的帐面价值故应确认交换损失。
交换损失=25,000—20,000=5,000。反映此项交换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20,000
累计折旧——设备75,000
非货币换损失5,000
贷:设备100,000
3、未知交出与接收资产的公正价值
有时交出项目的公正价值和接收项目的公正价值都不能在一定范围内合理确认,那么收到的非货币性资产应按交出项目的帐面价值入帐。假设上述甲公司用帐面价值50,000元的设备交换一块土地,二者的公正价值都是未知的,此时土地应按设备的帐面价值入帐,而且不产生损益。反映此项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土地50,000
贷:设备50,000
4、有附加财产的交换业务
有附加财产的交换业务是指在非货币易中企业可能会收到或交出小额的现金,这并不改变收入资产近姣出资产的公正价值入帐的基本原则。假使上述甲公司用公正价值100,000元的设备和10,000元现金交换一项存货,设备的原值是95,000元。在交换之日已提折旧20,000元,存货应按交出资产的公正价值(包括附加财产)110,000元入帐。
交换损益=设备公正价值-设备帐面价值=100,000-(95,000-20,000)=25,000
为反映交换业务实现损益,应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110,000
累计折旧——设备20,000
贷:设备95,000
现金10,000
非货币换收益25,000
二、非互惠性转让的会计处理
非互惠转让是所有者之间或所有者与另一实体间的单一方向的转让,主要包括所有者的财产股利、地方政府捐赠和其他企业捐赠等形式。一般情况下非互惠性转让所涉及的非货币性项目应按他们的公正价值入帐,转让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正价值与帐面价值的差额作捐益入帐。下面举例说明非互惠性转让的会计处理方法:
1、假设甲公司将其在乙公司的股权投资作为财产股利分配给现有股东,对乙公司的投资按成本入帐,在甲公司的帐面价值为60,000元,分发的股票市价为75,000元,本例中虽然投资是按原始价值入帐的,但此项交易应按转让项目的公正价值进行会计处理。本例中,股票的公正价值是75,000元,原始价值是60,000元,二者之间差额15,000元即为收益。根据以上资料,应编制分录如下:
借:乙公司的股票投资15,000
贷:投资市价上涨产生的收益15,000
借:留存收益75,000
贷:应付财产股利75,000
借:应付财产股利75,000
贷:乙公司的股票投资75,000
2、假设甲公司计划在A市建一座厂房,为吸引甲公司投资建厂,A市政府自愿将一块公正价值为200,000元的土地捐赠给甲公司作为建厂基地,但甲公司在今后5年内至少要雇佣A市居民200人。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一、融资租赁的的概念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解释,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所有权有可能转移,也有可能不转移。
上述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是指,由于经营情况变化造成相关收益的变动,以及由于资产闲置、技术成旧等造成的损失等;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报酬是指,在资产可使用年限内直接使用资产而获得的经济利益、资产增值,以及处置资产所实现的收益等。
二、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1、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之间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但是如果该项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可按最低租赁付款记录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这时的“比例不大”通常是指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总额小于承租人资产总额的30%(含30%)。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融资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额的确定,承租人可以自行选择,即可以采用最低租赁付款额,也可以采用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这时所讲的“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是指租赁开始日在出租者账上所反映的该项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
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如果知道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应当采用出租人的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应当采用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如果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和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都无法得到,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其中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资产原帐面价值的折现率。
2、初始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
初始直接费用是指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费用。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通常有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谈判发生的费用等。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其帐务处理为: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在融资租赁下,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的租金中,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承租人支付租金时,一方面应减少长期应付款,另一方面应同时将未确认的融资租赁费用按一定的方法确认为当期融资费用,在先付租金(即每期起初等额支付租金)的情况下,租赁期第一期支付的租金不含利息,只需减少长期应付款,不必确认当期融资费用。
在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承租人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计算。按照准则的规定,承租人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在采用实际利率法时,根据租赁开始是租赁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基础不同,融资费用分摊率的选择也不同。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租赁资产和负债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入账价值,且以出资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在这种情况下,应以出资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分摊率。
(2)、租赁资产和负债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入账价值,且以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在这种情况下,应以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作为分摊率。
(3)、租赁资产和负债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为入账价值,且不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和优惠购买选择权。在这种情况下,应重新计算融资费用分摊率。融资费用分摊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在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余值提供担保的情况下,与上类似,在租赁期满时,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全部摊完,并且租赁负债也应减为零。
(4)、租赁资产和负债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为入账价值,且不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但存在优惠购买选择权。在这种情况下,应重新计算融资费用分摊率。在租赁期满时,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全部摊完,并且租赁负债也应减为零。
(5)、租赁资产和负债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为入账价值,且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
这种情况下,应重新融资费用分摊率。在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余值提供了担保或由于在租赁期满时没有续租而支付违约金的情况下,在租赁期满时,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全部摊完,并且租赁负债也应减少至担保余值或该日应支付的违约金。
承租人对每期应支付的租金,应按支付的租金金额,,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支付的租金中包含有履约成本,应同时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同时根据当期应确认的融资费用金额,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4、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
承租人应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
(1)、折旧政策
计提租赁资产折旧时,承租人应与自有资产计提折旧方法相一致。如果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提供了担保,则应记折旧总额为租赁开始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扣除余值后的余额。如果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余值提供了担保,则应记折旧总额为租赁开始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折旧期间
确定租赁资产的折旧期间时,应根据租赁合同规定。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满时承租人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即可认定承租人拥有该项资产的全部尚可使用年限,因此应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作为折旧期间;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满时承租人是否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则应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者作为折旧期间。
5、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
履约成本种类很多,对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技术咨询和服务费、人员培训费等应予递增延分摊记入各期费用,借记“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对于固定资产的经常性修理费、保险费等可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到科目。融资租赁会计处理
6、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
由于或有租金的金额不确定,无法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摊,因此在实际发生时,借记“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7、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
租赁期满时,承租人通常对租赁资产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1)、返还租赁资产。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科目。
(2)、优惠续租租赁资产。如果承租人行使优惠续租选择权,则应视同该项租赁一直存在而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如果期满没有续租,根据租赁合同要向出租人支付违约金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留购租赁资产。在承租人享有优惠购买选择权时,支付购价时,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将固定资产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转入有关其他明细科目。
8、相关信息的会计披露。
承租人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与融资租赁有关的事项,主要有:
(1)、每类租入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及账面净值。
(2)、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将支付的最低付款额,以及以后年度内将支付的最低付款总额。
(3)、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余额。即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总额减去已确认融资费用部分后的余额。
(4)、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所采用的方法。如实际利率法、直线法或年数总和法。
三、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1、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出租人应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并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记录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在租赁开始日,出租人应按最低租赁收款额,借记“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按未担保余值的金额,借记“未担保余值”科目,按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贷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按上述科目计算后的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2、初始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
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通常包括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谈判费等。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
出租人每期收到的租金包括本金和利息两部分。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确认为各期的融资收入。分配时,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当期应确认融资收入,在与实际利率法计算结果无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
出租人每期收到的租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同时,每期确认融资租赁收入时,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融资收入”科目。
当出租人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没有收到租金时,应当停止确认收入,其已确认的收入,应予转回,转作表外核算。到实际收到租金时,再将租金中所含融资收入确认为当期收入。
4、未担保余值发生变动时的会计处理
出租人应当定期对未担保余值进行检查,如果有证据表明未担保余值已经减少,应当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并将本期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确认为当期损失,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定应确认的融资收入。如果已经确认损失的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应当在原已确认的损失金额内转回,并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定应确认的融资收入。未担保余值增加时,不做调整。其中租赁投资净额是指,融资租赁中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未担保余值之和与未实现融资收益之间的差额。版权所有
由于未担保余值的金额决定了租赁内含利率的大小,从而决定着融资未实现收益的分配,因此,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和经营业绩,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在未担保余值发生减少和已确认损失的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的情况下,都应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定应确认的融资收入。未担保余值增加时,不做调整。
期末,出租人的未担保余值的预计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未担保余值”科目。如果已确认的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应当在原已确认的损失金额内转回,科目与前述相反。
5、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
或有租金应当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收入。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融资收入”
6、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
(1)、租赁期满时,承租人将租赁资产交还出租人。这时有四种情况:
A.存在担保余值,不存在未担保余值。
出租人收到承租人交还的资产时,借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贷记“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
B.存在担保余值,同时存在未担保余值。
出租人收到承租人交还的资产时,借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贷记“应收融资租赁款”、“未担保余值”科目。
C.存在未担保余值,不存在未担保余值。
出租人收到承租人交还的资产时,借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贷记“未担保余值”科目。
D.担保余值和未担保余值都不存在。
出租人无需作处理,只需相应的备查登记。版权所有
(2)、优惠续租租赁资产。
如果承租人行使优惠续租选择权,则出租人应视同该项租赁一直存在而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如果承租人没有续租,根据合同规定向承租人收取违约金时,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同时将收回的资产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
(3)、留购租赁资产。
承租人行使了优惠购买选择权。出租人应该按照收到的承租人支付的购买资产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融资租赁款”等科目。
7、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融资租赁会计处理
出租人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下列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度将收取的最低收款额,以及以后年度内将收取的最低收款总额。
(2)未确认融资收益的余额。即未确认融资收益的总额减去已确认融资收益部分后的余额。
1.充分考虑各专业差别,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
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和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国家信息化的要求,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例如,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对信息管理类专业,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
2.理念先进,服务人才培养定位,教学目标明确。
以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资源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注重对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通过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讲授,掌握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多媒体技术及程序设计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熟练掌握与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有效地表达思想,掌握基于信息技术的团队协作方式,接受信息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并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和吸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课程服务专业思想的实施
根据我们多年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改革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和为专业服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专业结合的做法是在教学手段和模式富有建设性成效的基础上积极主动思考,结合了我校办学的主导思想和特色并有了创新性发展。从几年的实践过程看,做法日渐科学,效果积极显著。具体做法:“积累、实践、服务”相结合。
1.及时与专业负责人进行沟通,与专业对接。
第一学期开学前,通过与学生所在院系教学负责人、专业建设负责人沟通等方式,实现课程内容与专业需要的对接,重新定位,按照专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即每学期在制定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计划时,请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参与,根据各专业需要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了解各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需求,从而对课程内容及时做出调整和修订。
2.提高课程组教师的计算机能力培训。
课程组的教师积极参与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实践锻炼等环节,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实现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对接。同时,课程组的多名教师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及时了解社会对计算机能力的实际需要,也了解到学生将来的就业趋势,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保持了计算机教育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作出了充分的准备。
3.为学校各专业的大四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排版指导,发挥服务作用。
随着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水平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之一。因此,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服务专业”的理念和做法既符合教育部对普通本科院校提出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所指,也符合我校的三大教育理念。作为我校的特色项目,必定对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应用计算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根据专业需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探索为专业课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按照学生能力培养体系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相关的理论课程重新整合、重组。如在讲计算机程序设计时,重点针对专业的实际问题进行程序分析。新体系淡化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实际了知识整合、交叉安排,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目的是更好地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服务。
5.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专业服务奠定基础。
计算机基础教学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大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强调实践与实习,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验证理论,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在授课计划中还安排了多项相对独立、逐步提升的阶段性技能与综合性实验与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课程组教师需要了解相关专业课教学重点,积极主动地为专业课服务。
课程组教师通过与相关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的沟通,以及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及时地了解了专业急需用计算机解决的相关知识与问题,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都会将此部分内容作为重点进行讲解,为今后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开发了自主学习,课程服务专业的网站。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组开发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网站,网站中包括了课程的大纲、授课计划、课件、习题、名师视频等资料,方便了学生资料的获取。同时,网站还重点设置了“专业学习模块”,针对不同的专业,根据各个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需要设置了不同的模拟试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8.适应专业特点,精心设计案例。
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是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做到课程服务专业,需要授课教师在案例设计之前需要与专业知识进行对接,对案例进行反复斟酌、思考与设计,好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基本概念,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如在对会计专业进行案例设计时,要尽可能将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在安排案例教学时有意识穿插更具会计专业特色的实例,在学习Word时,可以设计“财务报表”、“月份财务分析表”、“资产负债表”等案例,使学生在练习了表格排版的同时,了解了财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资产负债表应包含的基本信息,与会计专业基础课有了更好的结合。在讲解Excel时,可以重点与财务相关的公式与函数。在讲授PPT时,可以利用PPT内容提示向导、母版的改造、PPT中表格和图表的插入等操作,制作财务报告幻灯片,向股东和投资人介绍公司的财务状况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案例讲解,并结合布置一些有挑战性或应用性或有乐趣的任务、习题,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三、结论